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最新】大学马哲考试试题

【2017年最新】大学马哲考试试题

【2017年最新】大学马哲考试试题
【2017年最新】大学马哲考试试题

推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一

1、下列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学说

B、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C、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绝对真理体系

D、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2、对哲学理解正确的是____

A、世界观、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和观点

D、人生观、价值观

3、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形态不包括_____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有_____

A、我思故我在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C、水是万物的始基

D、绝对理念是世界的主宰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决定作用

D、片面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6、我国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这种观念属于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7、下列对实践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

A、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B、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是检验认识活动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8.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深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手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了____

A、虚幻的观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事物的原型

B、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D、虚幻的观念是可以凭空捏造的

9、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是事物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0、李瑞环讲:“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

食为天””。这说明: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

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述错误的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类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D、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感性认识不包括____

A、感觉

B、概念

C、知觉

D、表象

13、对真理认识错误的是____

A、客观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D主观性

14、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______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15、某资本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是____

A、80万

B、40万

C、40万

D、80万

16、对商品交换价值与价值关系理解错误的是______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交换价值跟价值无关

D、价值决定交换价值

17、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凝结在使用价值之中

B、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会有价值

D、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1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和理论支点是_____

A、商品二因素

B、劳动二重性

C、剩余价值论

D、资本再生产理论

1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____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

B、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差异

D、社会分工与产权差异

20、贷币的本质是_____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的交换价值

21、流通中的货币量跟社会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成_____比关系,跟货币的流通速度成_____比关系。

A、正、正

B、正、反

C、反、正

D、反、反

22、对市场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调节手段,跟社会经济制度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B、价值规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社会技术进步、管理制度创新以及劳动成产率提高

C、市场经济可以解决社会收入差距导致的社会公平问题

D、市场经济可以逐步改变计划体制下资源配置权力主导模式带来的权力寻租以及效能低

下、供求失衡等问题

23、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不变资本

B、劳动力商品

C、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

24、企业生产中所消耗的原料属于______

A、不变资本

B、商品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大学马哲课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课件整理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P3),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创立起来的,尤其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理论的直接来源。 4、科学前提(自然科学):19世纪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5、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到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P13 6、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1)从创造者看,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从继承者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毛、邓等人的理论。 3)从马克思主义的标准看,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马恩相一致。 4)从它的内容看,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其中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经是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社。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革命性: 1、彻底的批判精神 2、鲜明的政治立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 2)科学性: 1、认识并利用规律 2、深刻性 3、经受实践检验并随实践发展 科学性和革命性都以实践性为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并不是所有的新提法、新论断、新举措、新形式都可以称为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江苏大学 马克思试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大学马克思主义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复习知识点汇总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6.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2)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7.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存在形态?意识的本质? (1)客观实在性。 (2)时间和空间 (3)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8.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实践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原理: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不仅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是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在于: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11.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特点?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2)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3)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12.发展与运动的区别与联系?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1)区别:性质不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动作,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运动,还可以是平向运动;而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联系:发展一定是运动,而运动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叫发展。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2.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因而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

大学《马克思》考试重点题目及其答案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户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4哲学的基本问题? 含义:世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意义: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在实践过程中吧,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从人类产生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势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完整版)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考试练习题

(A)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思考题: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答: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科学研究方法在本质上是认识方法,它贯穿于科学的整个过程。科学研究方法论则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是一门思维科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具有反思性、普适性、经济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答: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首先,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其次,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再者,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最后,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思考题: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应做到: (1)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因为它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科学而完备的方法论。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辩证法以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对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借鉴,切忌拿来主义,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有现实的对象性基础和实践性条件,而对象世界、人的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想保持并发展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就必须使其与对象的发展演变保持同步的更新。 (B)简答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需对你的立场进行展开说明。) 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你如何理解?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需对你的立场进行展开说明) 答: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客观性所决定的。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东西。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便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地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对照,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 此外,作为检验理论是非实践的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地加以理解。要追本溯源。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对实践检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总的来说,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凡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凡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认识,就坚决及时地加以纠正;凡尚未被实践证实或证伪的东西,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既要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你如何理解? 答:这句话可以总结为,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对“改变世界”的推崇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这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握了整个世界以后就起来反对现象世界。这里的反对既不是逻辑的反对,也不是道德的反对,而是“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因为“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就是在这种实际的批判中实现哲学的世界化或在现实中实现哲学。 其次,这也是马克思从事意识形态批判的需要。意识形态批判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突出的特点,这也正是其真正的优势之所在。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实践哲学是区别于其他实践哲学的。它提出了不同的实践范式,既反对形而上学的理论至上观,也反对了实用主义之理论与实践的完全和一观。 最后,马克思之所以推崇“改变世界”,是正确揭示人的本质的诉求。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存在及其本质乃是生成着的,这种生成性只有通过改变世界的实践本身对人的存在的塑造才能被表现出来并得到确证。就此而言,实践乃是哲学把握人的本质的唯一可能的视野和途径。这样,马克思就同过去的实践哲学家们区别了开来,这也是马克思哲学不同于也优越于以往哲学的地方。 (C)一、思考题: 1.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人的生命就像牛或昆虫的生命一样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吃饭、睡觉、活过一段时间、生殖,别的动物也是如此,生命没有任何最终的目的。你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来分析和反驳这种观点? 答:这段话引自罗伯特·所罗门的《大问题》开篇,其观点从整体上颇显片面,首先人存在是有价值的,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一个人,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态度,或者将决定了你的生活会成为什么样子,其中隐藏着传统关于主观客观的关系。 其次,我们要明白作为一个人生活的意义,而非像动物一样。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2. 如何理解“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答:题中所阐述的主要是以“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相互作用为基础,进一步表现了人与自然通过对象性关系建立起来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都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实践活动实现的。 其中,第一句话说明的是人的感觉意识的存在,是要以某个具体的参照物来说明抽象的感觉存在。人的感觉和感觉的人性是要通过它的具体对象而表现出它的存在,是随着人类社会出现而出现的。而第二句则是从五官感觉跟实践的关系出发,这里讲的感觉应该是社会中人的意识,这种意识是有别于动物的意识的。它是人类不断实践过程中形成,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而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是以往所有实践的总结和积累。 二、案例题: 1. 请举例说明对下段话的理解“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答:空想社会的灭亡及苏联解体等都充分论证了上述观点,在资本主义尚未完全发展的时代,强行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行不通的,而资本主义又终将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下,其取代资本主义又是一个曲折蛮长的历史过程,却是必然的历史走向。现今社会里就存在是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相信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是社会主义,之所以现在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可以与资本主义并存,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所能够容纳的全部生产力没有完全爆发出来。 (D)一、概念题 1. 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 答: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二思考题 1. 如何理解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答: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而言是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则是经济基础。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这样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推动着人类社会从较低级向较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由此可见,“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三、案例题 1. 马克思曾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请用社会矛盾的研究方法来解释。 答:这句话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其所创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表述。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与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竖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三)社会、政治,乃至精神生活属于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的领域。按照这个科学的理论,政治、精神都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属于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意识的领域。

大学生期末考试马概复习重点(全)

马概复习重点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大学马哲考习题型资料(问题+答案)

精心整理 1.如何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答:第一、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第二、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自然科 2 3.答:第一、果。 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本身。世界是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统一。 第三、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在于:(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彻底唯物主义,批判宗教迷信、唯心论、二元论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性;“求”就是探求和研究。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现实,尊重客观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3)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是我们正确运用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方法的重要前提。物质世界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即多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既要坚持基本原则的集中统一,又要做到方式方法的灵活多 样。 4. 5. 道路? 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活动改造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在正确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贯彻实施,从而处理和解决好我国经济与社会、当前近期发展与未来长远发展的关系。

大学马哲考试重点

★★★★★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 试述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3. 试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4.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5.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有哪些? ★★★6. 试述普遍联系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实践意义。 ★★★★★7. 矛盾的两个属性是什么?它们在事物发展中各有什么作用? ★★★★★8. 试述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意义。 ★★★★★9. 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及其意义。 ★★★10. 试述质量互变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11. 试述辩证否定观(扬弃)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2. 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13.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4. 简述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5. 试述意识作用的具体表现。 16.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7.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过渡的条件。 18. 真理的客观性内容有哪些? ★★★★★19. 试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和实践意义。 ★★★20为什么说真理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21. 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22.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述真理之检验标准及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3 试述价值和真理的辩证关系。 ★★★★★24. 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25. 试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及其规律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26. 试述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27. 试述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哲学基础、基本内容与现实意义。 29. 什么是人民群众?试述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具体表现。 ★★★★★30. 试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如何构成及具体表现。 ★★★★★31. 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劳动的二重性?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2. 试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具体表现。 ★★★33. 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34. 劳动力商品的特性是什么? ★★★36. 试述资本现象及其本质。 ★★★37. 试述对于剩余价值的不同理解及相应意义。 38. 简述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39. 试述工资的本质。

马哲期末题库测验考试重点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经验论 B.教条主义 C.诡辩论 D.二元论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精选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考试题库310题(含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310题[含参考 答案] 一、单选题 1.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B 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家庭关系 D.宗教关系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5.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B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6.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7.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9.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0.“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经典论断的含义是C A.科技革命对统治阶级有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可以直接变革社会制度 C.科技革命可以促进社会政治革命 D.滥用科技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1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A.道德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2.从本质上看,认识是(D) 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考试试题及答 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 1. 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是( ) (1分) 2.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1分) 3.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 (1分) 4.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味着( ) (1分) 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1分)

6.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 (1分) 7.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1分) 8.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1分) 9.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 ) (1分)

10.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1分) 1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分) 1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1分) 13.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 (1分)

14.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1分) 15.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1分) 16.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1分) 1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1分) 1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1分)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练习及答案(5)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点练习及答案(5) 3.41.下列观点中否定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有(CDE)。 A.任何现象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 B.任何因果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因果联系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心理习惯 D.原因和结果是人用来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知性形式 E.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 3.4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在于(ACDE)。 A.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不确定的趋势 B.必然性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偶然性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 C.必然性是由根本矛盾引起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引起的 D.必然性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居于服从地位 E.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 3.4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表现在(ABE)。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目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道路 C.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D.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并受其制约 E.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4 4.“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是(ABE)。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 E.把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3.45.全面理解可能性范畴,必须区分(ABCE)。 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D.有根据的可能性和无根据的可能性 E.可能性的大小 3.46.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的封建残余因素是(CD)。 A.现实性 B.有内在根据的存在 C.现存的东西 D.丧失了存在必然性的东西 E.没有原因的现象 3.47.唯物辩证法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CD)。 A.现实的可能性 B.好的可能性 C.现实性 D.现实的东西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与答案

科技学院马哲试卷 一、单选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1.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核”是辩证法思想。 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期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斗争性。 4.“居安思危”着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6.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0.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1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6.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制。 17.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8.垄断统治的实质是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19.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20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自身也有价值。 21.在实际工作中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的表现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22.“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的错误观点上夸大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23.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24.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大学期末考)

四、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识根源 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着、最根本的特点。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 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7.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