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依法治教的重要意1

依法治教的重要意1

依法治教的重要意1
依法治教的重要意1

小议中小学法制教育

汝州市王寨一中

2012年1月

小议中小学法制教育

一、依法治教的重要意义

(一)依法治教的基本依据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也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进行日常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实教师们对以法治教一词并不陌生,每天都有意无意地在它的精神下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但是,如果让教师们解释一下依法治教的概念,往往会有点一时摸不着头脑,那么,究竟什么是依法治教呢?仅仅是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教育教学吗?答案并不这么简单,它的内涵和外延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依法,也就是要明确法的内涵。所谓法,是指学校管理之法源。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不仅包括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教育法》、《教师法》等,还应包括《宪法》中有关学校教育之内容,以及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狭义上主要是专指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治教所依之法,宜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事实上,依法治教既应依专门规范教育事项的特别法律,又必须使用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一般法律。

这里必须要澄清的是,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不属于法律法规范畴。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俗称“校纪”,属于行为规范,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校纪一般只对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有约束力,对其他学校并无约束力,其使用范围非常狭小,而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则大得多。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而校纪只是根据自身情况而制定的,二者的制定机构不同。因此校纪不是法律,并且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因此强调“依法治教”而不懂“法”为何物,往往会把违法当成依法,必将产生严重的危害。

(二)依法治教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具有法制精神的年轻一代的需要。

《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然而,法制国家的建设根本在人,关键在公民的法制精神,学校教育无疑是培育公民法制精神的关键场所。

2、中小学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生动体现

通过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按照教育法规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章办事,有利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和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实行以法治教,在校园中形成民主、公平、和谐的良好氛围,无形中为法制教育建立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有利于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自觉维护校规校纪,树立法治精神。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3、依法治教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各级教育的发展与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要依靠法律、依靠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加强管理。改变过去以行政领导为主导的“人治”管理模式,学校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校,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增强决策民主,健全监督机制,保证学校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

4、依法治教是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我国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在校生、辍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体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团体化;手段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为保护未成年人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国家先后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者都明确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保护和预防责任。中小学生是全国未成年人的主体,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中小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

5、依法治校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都是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进程又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国的发展,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崛起,都向世人昭示了这一点。战后的日本,在大力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制定了完整的《学校教育法》,通过法制途径规范学校管理,发展学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提高国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日本的综合国力。据统计,日本在1950—1972年间,科教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达到了52%。美国自1945年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得益于教育和科技的进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依法治教的重要性。

(三)依法治教的认识误区

1、必须明确“依法治教”不是“以法治教”

“依法治教”从语义上进行分析,所谓“依”是指依据和根据。必须要澄清一种模糊认识,即把“依法治教”理解为“以法治教”,一字之差却有着重要区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法律作为工具和手段来治教和执教,应把法律作为教育工作的依据和最高权威,即教育管理者要在工作中体现

一种法治精神。同时“依法治教”也并不排斥教育管理和教育发展中运用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及其他手段,而是强调综合运用这些手段。但无论用哪一种手段,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简单地以法律手段来代替行政手段并不是“依法治教”所追求的目标。

“依法治教”强调的是依法办事,强调受教育权的不可侵犯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法治教”强调管理权力,视法律为管理的工具,突出了教育者的管理权,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性。

2、必须明确“依法治教”不是“以罚治教”

所谓“治”,是指管理,而非管制,是管理和服务的统一,不是消极地运用法律来管治学校,而是指在学校管理中能动地开展依法育人、依法管理。法律除了具有惩罚、警戒、预防违法行为的功能,还有评价、指引、预测人们行为,保护、奖励合法行为以及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实行“依法治教”不能仅仅注重法律的处罚功能,而忽视法律的其它基本功能。

3、必须明确“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教”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依法治教”,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不矛盾。一方面,“以人为本”不是“人治”。“以人为本”强调要在学校范围内造成一种人尊重人、人关心人、人爱护人的氛围,但这种氛围的形成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必须体现“法治”的精神,要以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尺度,所以不能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由而放弃“依法治教”。另一方面,“依法治教”所强调的“法治”而不是“法制”,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然后严格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充其量只是“法制”而决不是“法治”。“法制”仅仅是“法治”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并不是“治调”的全部。“法治”强调的是一种法治的精神,这种法治的精神必须贯彻到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去。只有在充分发扬了民主,在充分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氛围下才能真正体现法治精神,真正做到“依法治教”。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学校管理的目的也在于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依法治教”所要强调的恰恰也是人。“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教”尽管其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管理学的重要方面,缺一不可。

无论是从“以罚治教”或“以罚代教”的认识出发来理解“依法治教”,还认为坚持“依法治教”就是抛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都是对“依法治教”的曲解,会给“依法治教”工作造成误导,必须予以纠正。

二、目前中小学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由于法制意识的淡薄,当今教师在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当行为,有的甚至是违法行为。

(一)、侵犯学生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中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无论以何种理由妨碍公民行使其受教育权,都难逃侵犯他人基本权利之嫌疑。《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受教育权是人的内在人格和良心发展所不可欠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不可欠缺的基本权利。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保护学生的这种权益。

(二)、侵犯学生财产权

在学校里常见的属于学生财产的物品很多,有课本等学习用品,有面包等食品,有弹弓等玩具,有卡通连环画等书报杂志,还有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等等。教师在没有得到学生允许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这些个人物品没

有处置的权限,更不要说占有或损毁。

(三)、侵犯学生人格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把学生仅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受教育对象,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更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关心与爱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因此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人格权是每个自然人自身的权利,是人权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所谓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对自身所享有的权利。自然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是作为一个“人”所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格利益”。对“人格利益”所享有的权利,称为人格权。人格权,是与民事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因人的出生而自然享有,因人的死亡而自然消灭。现代社会,人格利益已被视为人的最高利益,对人格权的尊重是现代人权运动的目标和基本理念,人格权的保护,自然成为现代民法基本任务之一。

1、侮辱学生人格尊严

许多教师在接手新学生时总是充满了希望与热情。希望学生很乖很听话,不给自己添麻烦或带来不愉快;希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不但成绩优秀,而且在各项活动、评比中也处处表现突出。但学生毕竟是成长中的人,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起初的一点点失败、一点点挫折,教师也许能够包容,可是如果总是失败,总是遇到挫折,教师就会渐渐失去热情了。特别是对那些“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教师常常会掩饰不住心头的愤怒,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打骂,……也许有的教师会

说,我从不打骂学生,有时气极了可能会“尖刻”地批评,请思考一下,“尖刻”中是否有侮辱学生人格的成分?

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成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主要作用的还是环境影响和后天教育。优良的人格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职人员,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必须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从上述法律法规中不难看出,学生的人格尊严,是受法律保护的人格权,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甚至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就是对学生人格权的侵犯。

2、侵犯学生健康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与公民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未成年人有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老师殴打未成年人致使其身体受到伤害,学校的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发生倒塌、坠落等情况造成学生伤亡,学生在体育课、实验课、劳动课等课堂上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学校在用药时没有尽到说明、保护、注意、照顾的义务而发生的伤亡,均属违法。

3、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隐私权又称“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个人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无

涉的正常生活不受他人非法干涉、涉及个人的有关事项不受他人擅自公开的权利。隐私权是自然人控制个人生活私域,不受他人干了的权利,其属于人格权的一种。其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保密权;个人生活安定权;个人通信秘密权;个人隐私利用权。

教育实践中,教师一般对学生的早恋问题比较重视,私拆学生信件,大多是出于想抓住学生早恋的证据,以利教育。但是学生的通信秘密应该得到尊重,教师处理早恋问题应采取耐心疏导的方式进行,以避免因扣留、私拆学生信件而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学生早恋问题不宜公开批评,特别是学生的信件、日记中的内容不宜公开宣读,这属于泄露隐私。除了信件、日记之外,学生的个人情况、成绩等不愿意对外公开的东西都可以称为隐私。对学生隐私的保护还有待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我们今天的民主法制建设关系社会主义的命运,丝毫不可懈怠,而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律意识又是当务之急。若说对一般人进行普法教育是治标之举,那么中小学法制教育则为治本之举。

浅谈依法治教的意义和影响

浅谈依法治教的意义和影响 教育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教育法制建设,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教育立法工作”。3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8部专门的教育法律,国务院制定了十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立法工作得到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教育从无法可依,到基本的、重要的方面都做到了有法可依,基本形成了由教育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教育法规、规章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同时,依法行政积极转变了教育部门的行政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依法治教、依法行政水平大大提高。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进程不断加快,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确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力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持续、健康、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这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具有重大意义。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素质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世纪新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发展靠创新,自主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德育和因材施教为重点。 首先,要坚持把德育摆在首要位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对整个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加强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加强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优

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多年来,小学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发扬传统,打造品牌,追求卓越”的办学方向;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建立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机制,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学校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率为零。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法制校园环境。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师生的合法利益,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师生的安全,我校建立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始终把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育人工作做为头等大事,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定期研究、总体部署,努力做到抓严、抓实、抓好。通过专题学习、宣传、讨论等活动,帮助领导、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任课教师课堂抓”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外聘法制副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以德育为主体,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职责,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二、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学校注重依法建制,逐步建立、完善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学校行办及各

处室根据本部门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行政、教育、教学、后勤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学校各中层干部、教职工岗位职责。为强化学校内部规范管理,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级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及其他有关部门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办学章程》,并认真遵照执行。在此基础上,学校内部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在《章程》的指导下,适应课改需要的和民主管理的师生申诉制度和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相继出台,各种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与完善。这些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适应了学校在新形势下管理的需要,有力地推进法制建设工作,形成了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一)“三位一体”,强化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全面负责,校务会保证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参加学校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强化了校长的责任和权利,校长有职、用权、有责任。有效地改变了职权不明,效率低下的状况,促进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1、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学校制定并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学校的重大事宜由校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凡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热点话题,经教职工民主讨论、教代会审议表决,进一步促进了校务管理的规范化,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会议期间发动全校教职工广泛提出意见和建议,关注学校发展。教职工每年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学校尽量采纳。 2、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制度。

201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2012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2012年事六五普法工作的开展第二年,我村的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镇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紧密结合我村的实际,按照“六五”普法的规划要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现将我村普法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确保法制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落实: 1、构建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普法工作日常工作,为“六五”普法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按照“六五”普法计划要求制定普法规划。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六五”普法工作规划,年度有计划,平时有检查。使依法治理及“六五”普法工作有目标,有步骤,工作稳步推进。 3、狠抓制度落实,做到依法行政。按照“六五”普法的要求,我们定期召开普法和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计划,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确定“12.4”重大法制教育活动安排——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

二、突出重点,形式多样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六五”普法的总体要求,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召开各种会议,组织村干部工作人员及村民组长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等法律知识,并根据学习的内容的内容开展讨论;二是本职工作,重点学习与业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三是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三、围绕中心,开展普法宣传 围绕村委会的中心工作,服从并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普法和衣服治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我们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坚持几个结合:第一,坚持“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与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促进村委会的全面发展。增强干部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依法行政,进行政务公开。 第二、坚持“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与处理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想结合。在信访工作上,做好渐渐有答复,不允许推办、托办、不办的现象发生。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方面,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认真分析,并研究了预防矛盾纠纷和可能引发时间的处置措施。 第三、坚持“六五”普法与党员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群众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增强法律责任意识,有力的促进积极份子参与普法工作的开展。

如何实现学校全面依法治教

全面实现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之一,也是依法治教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实现依法治校,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学校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学校的法律地位,主要是指学校在法律上具有的主体资格,包括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作为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在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中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以及在教育刑事法律关系中作为刑事法主体的法律地位。例如,在民事法律关系中,首先,学校可以是法人。根据我国教育法第31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具备法人条件的学校,一旦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就意味着学校能够以独立的法人身份广泛地参与民事和经济活动,同时也意味着学校必须以独立法人身份依法承担一切因自己的民事行 为引起的民事责任。其次,学校是特殊法人。由于学校具有公益性特征,因而相对于一般法人而言,学校法人是一种特殊法人。比如学校法人与企业法人就有所不同,虽然学校以独立民事主体资格参加学校与社会的各类关系中,但学校不能像企业那样去赢利,不能用学校资产去进行抵押、担保等,学校的民事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 2.依法行使学校权利,严格履行学校义务。依法行使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是依法治校的核心条件。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场所,

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有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我国教育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可以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自主确定、实施本机构的教学计划,全面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招生办法,确定本机构招生的具体数量及招生范围;有权根据主管部门的学籍管理规定和国家有关学生奖励、处分的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学籍管理办法和奖励、处分办法,并对受教育者实施具体的管理;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其学生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有权根据国家有关教师及其他职工管理方面的法规及主管部门的规定,制定本校教师及其他职工的聘任办法,自主决定聘任、解聘,并有权对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包括奖励、处分在内的具体管理活动;学校对其占有的场地、房屋、设施、设备、经费及其他有关财产,享有管理权和使用权,必要时可对其占有的财产进行处分;学校对来自社会上的其他组织及个人等任何方面的非法干涉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有权加以拒绝和抵制。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学校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采取积极措施,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学校要从办学的公益性质出发,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收费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学校对于权力机关、行政机

2018年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2018年小学依法治校工作总结 多年来,小学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发扬传统,打造品牌,追求卓越”的办学方向;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建立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机制,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学校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率为零。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法制校园环境。 一、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

年人犯罪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师生的合法利益,维护学校的稳定和师生的安全,我校建立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始终把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育人工作做为头等大事,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定期研究、总体部署,努力做到抓严、抓实、抓好。通过专题学习、宣传、讨论等活动,帮助领导、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任课教师课堂抓”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外聘法制副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以德育为主体,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职责,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

二、建章立制,完善管理 学校注重依法建制,逐步建立、完善了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学校行办及各处室根据本部门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行政、教育、教学、后勤等管理制度,明确了学校各中层干部、教职工岗位职责。为强化学校内部规范管理,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级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的具体要求及其他有关部门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办学章程》,并认真遵照执行。在此基础上,学校内部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在《章程》的指导下,适应课改需要的和民主管理的师生申诉制度和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相继出台,各种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与完善。这些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适应了学校在新形势下管理的需要,有力地推进法制建设工作,形成了学校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三位一体”,强化管理

县政府办公室去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县政府办公室去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县政府办公室去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 去年,我办为认真开展好依法治理工作,按照高标准、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严要求、抓落实、重效果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建章立制为突破口,以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执法责任制为重点,以建立集中统 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为总方针。通过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进一步增强政府人员的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争创人民满意为目标,为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学法普法,宣传动员,夯实依法治理基础今年是“四五”普法的第四年,也是关键一年。我办紧紧抓住普法、依法治理这个“龙头”,充分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切实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法普法活动,主要学习和宣传了《宪法》、《行政许可法》、《税收征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民族宗教管理条例》、《计划生育法》、《居民身份证法》、《工伤保险条例》、税费改革等法律法规,使我办广大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制观念得到提高,规范了全办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建立健全了普法、学法制度,我办今年集中组织学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并开展了全办公室人员学法考试活动,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考试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考人员平均得分都在分以上。同时办公室派出人员到区进行执法培训,并得到了执法证。通过培训及考试,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法律意识,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

定,学到了依法治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了搞好依法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夯实了依法治理基础,有力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执法水平。 二、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确保依法治理全面完成为加强领导,我办调整充实了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任组长,和两位办公室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股室股长组成。负责全办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明确了职责,健全了各项制度,确保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专人经常抓。 三、实行政务公开,明确执法责任制,推进依法治理进程为增强行政管理的透明度,有效规范行政管理行为,我办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开全办的政务情况,公开全办工作人员职责、办事程序、工作纪律、举报电话等。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职工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发挥了社会监督作用,强化了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完善监督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开创依法治理新局面依法治理,着力于建立并完善内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规范行政行为。一是强调公仆意识,群众意识,机关干部应该当好人民的公仆,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符合群众利益,为基层着想,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大局,坚决反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二是要求职工要正确对待职位权力,坚持原则,依法行政,秉公办事,绝不允许以权谋私;三是组织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教育活动,定期组织职工观看反腐倡廉的电视专题片;四是严肃政府财经纪律,完善接待、用车等方面的制度。做到防微杜渐,尽可能从制度上避免腐败行

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工作总结

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工作总结Summary of the work of running the school according to law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工作总结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初中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自办学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依法为准,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增强了师生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了广大师生依法治校的能力和自觉性,全面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办学以来从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得到了全县乃至周边县市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一、完善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 一所学校健康平稳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民主规范的管理。××初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制定学校的章程,并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分配、物资采购、基建、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且遵循民主、合法、公正、透明的原

则,然后,汇编成册,统一发放到师生手中,利用政治学习、班会、周会等时间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使每一个人的行为规范都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二、校内管理体制完善 ××初中实行的是春来教育集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校长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权利,并接受教代会的监督,每期由教代会对校长的工作进行评估,并有组织地提出批评建议。 校内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对每一位教职员工定编定岗,职责分明,并层层签订岗位责任书;对教育教学、安全、卫生、环保、就餐、就寝、送车等都有明确分工,做到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通力协作,构建和谐互通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 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布置、落实,有监督检查及反馈,有评比总结,奖罚分明。 三、依法规范办公活动 ××初中开学初便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师德师 风教育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 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强化高标意识、竞争意识、和谐意识、规则意识、服务意识,依法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

2020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docx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年度总结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三年,为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大 力宣传现代法制理念,努力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公司在滨海区交通局的领导下,紧 紧围绕普法工作目标,密切联系交通工作实际,勇于创新,狠抓落实,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展 开 为确保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我公司普法办公室就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公司领导及广大职工的意见及建议。适时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普法的形势。以开展司法行政、普法宣传、法 律援助活动为载体,使普法工作的任务、目标、措施和要求深入人心,夯实了普法的思想基础。 公司领导对普法工作高度重视,在普法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为搞 好“六五”普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为确保普法工作取得实效,我公司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 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文明单位创建考核的一 项重点内容,定期展开讨论和研究部署,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 和要点,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年度有总结,使依法治理 工作呈现出基础牢、起点高、力度大的态势。

二、突出重点,创新方式,抓好各层面的法制宣传教育 为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不留“死角”,我所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抓好全民普法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领导干部、公务员、职工、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1、法律进机关。对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应用型”教育,局理论中心组坚持普法学习、学法考核制度;局党委认真履行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把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列入年度 目标考核责任制中,统筹安排,保证学法质量。 2、做到普法进社区。各位司法专干每个月安排时间学习法律法规。 3、我公司还利用各种法律法规的颁布日、纪念日等开展大型法 制宣传教育,农场的12.4 法制宣传日,组织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走上 街头,开展街头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 500 余份,接待群众咨询 600 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注重三个结合,有的放矢抓普法 开展普法必须要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我们在普法中注重搞好三个结合: 1、普法与交通工作相结合。今年来,我们把落实交通系统普法 规划作为全面实施交通“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交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要求,紧紧抓住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依法做好交通建设工程的规范管理、 水陆运输市场管理、公路路政和规费征收的执法管理工作,提高了依

2019教师依法治教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19教师依法治教学习心得体会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精选教师依法治教学习心得体会 (一) 在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此次师德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与方法、具体要求等。其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中,号召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区区一段话,却更加夯实了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段话中“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公平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印象中这是教材教法中的语句,已经形成法律条文,我们可以再相应的框架内依法执教。 接着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这些法律法规以前都学习过,但每一遍学习都有新的收获和感受,在这里很有必要重温《教师法》中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

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这些义务是我们教师工作分内之事,做起来要义不容辞,而且不应该有额外的要求 参考教师依法治教学习心得体会 (二) 发展教育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科教兴国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法治教,必须有法可依。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存在着漏洞和盲点,使我国的教育面临更多的情况、更新的问题。教育法规的不完善使得我国的教育改革和依法治教进程发展缓慢,学校治学以及在学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还缺少应有的依据。而《依法治教的暂行规定》为我们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方向。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一条必由之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

浅谈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

浅谈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 霸州市扬芬港镇第八小学李志宇 依法治校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依法治校的基础是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管理的根本方略,教育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部分,国家的法制化离不开教育的法制化。可以说,随着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发展完善,依法治教治校显得刻不容缓。如何实施依法治校,我谈一些实践体会如下: 一、学校教育中的法制安全教育方法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遵纪守法,提高整体素质。 开展法律教育的方法。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教育。 ①开设法制教育课。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在平时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学校可请法制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明确学习法律的意义,预防犯罪知识等”主题讲座,有目的地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③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常识、思想品德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还可组织学生每月搞一次有关法制问题的主题班会或队会,启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其次,利用学校的板报、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法制教育内容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④建立法制教育辅导站,学校可以设立法制咨询信箱,每天中午在辅导室有法制教师值班,积极为学生提供有关法制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有关法制方面的问题。 二、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依法治校是在学校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各个行业、领域都要实现依法治理。学校作为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需要按照法律至上、保障权利、制约权力的原则,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新型政校关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校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依法治校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加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的重

2019年依法治校工作总结4篇

2019年依法治校工作总结4篇 拓新求实依法治校与时俱进创写新篇 福建**一中系省重点高级中学,现有师生3000余人,多年来,学校认真遵循党中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依法治校、扎扎实实开展依法治校、拓新普法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被命名为××市“法制教育特色校”、福建拾法制教育先进试点校”和“普法与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国“普法与依法治理试点单位”。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发挥核心作用 学校在认真总结“二五”、“三五”普法工作和多年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校“四五”普法工作和依法治校领导核心的建设。学校组建了“四五”普法和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14名成员包括了综治副校长和学校党、政、工、团各部门负责人。学校党政领导率先参加普法学习,当好教师学法、守法的榜样,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学校依照上级的普法工作和依法治理总体规划,认真制定学校各阶段的实施方案,精心构筑“共育”工程,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使依法治校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 二、抓学习,树立法治观念 为确保依法治校各项工作的落实,学校从抓学习入手,着力提高广大教师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多年来领导干部坚持每周一

次、普通教工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带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依法治国的文件,学习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大力宣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通过编写教材、配发读本、辅导学习、开办讲座、观看影视、撰写心得、演讲比赛、考查测试、树立典型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教师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先后开办了教育法规学习讲座、师德规范讲座、《宪法》修订案学习讲座、《刑法》修正案学习讲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辅导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习辅导班、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辅导班,邀请了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政法部门理论骨干来校为全体教工上法制课、办辅导班,教师参训率、考试合格率连年达100%,煅造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把法制教育,列为师生必修课,溶入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里,落实在施教全进程中,通过依法施教,营造出一个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优良环境。长期以来学校没有出现教师违纪违法现象和殴打、体罚学生的侵权事件,建树了优良的师德形象。 三、抓宣传,增强防范意识 近年来,学校运用多种形式,寓法制宣传教育于教学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一是开设法制课程。从1986年开始,学校就将法制课列入教学计划,依照不同年段对学生定课时传授法律常识,并举行法律常识考试。二是配发法律教材。依不同年段先后给学生配发了《法律常识》、《法律法规选编》和自编的《法规选编中学读本》、《中学生法纪手册》等。三是选聘法律教师。请县综治委、政

依法治校的意义

一.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依法治校是高校自觉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科教兴国,教育为本。高校承 担起了为国家建设输送合格毕业生的历史重任。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所输送的毕业生是否被社会所接纳,是判断高校办学水平和效 益的一条根本标准,是判断高校管理是否依法和规范化的一条标准。只有将高校的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高校内部的各种资源才能在合理、公平的秩序中正常运行,办学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等诸 种资源才能达到优化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利于理顺和正确 处理学校与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企业、组织和个从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利于学校稳定健康发展的和谐的外部环境。依法治校是 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实施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个高校都在 国家教育改革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尤其是国家在高等教育界推行“211工程”,对高校产生了巨大的 震动,国内著名大学向世界名校迈进、省属高校向国内名校看齐成 为高校的奋斗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高校必须依法治校,通过 依法治校规范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1.是对外当学校及师 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 严惩不法之徒!制造校园暴力之徒必受到法律的严惩 2.是对内明确 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 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同时能减少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老师学生人身安全! 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学校教育是 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 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 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

关于依法治教的几点思考

法制法、民主化、规范化资料 依法治教是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实行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教的关键,是依法治教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展开依法治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依法治校,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尤其是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依法治校提出的依据 首先,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各国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已经加入WTO,与时俱进,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依国际惯例,遵守共同的规则,我们的法制建设必然也要和世界接轨,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因此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学校而言,依法治校,责无旁贷,势在必行。 其次,它是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客观要求。时至今日,我国已先后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基本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在内的6部关于教育的法律,16项教育法规,各级人大政府部门也分别制定了有关的教育法规规章,虽然教育立法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但已形成了上至宪法下至规章的较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规的健全,客观上也要求学校的工作要依法办事,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证,真正实现了有法可依,迫切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再次,它是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法治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教育理论中的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合。强调学校的办学自主性、主体性,必须从理论上明晰学校及学校内部职责范围,即权利和义务,而权利和义务正是教育法律所调整的核心内容。因此,必须明确依法治校的主体、内容、途径等要素,这样才能去指导实践,增强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从而也会更加丰富和发展学校管理的理论,增强实践操作和理论发展的互动性,形成良性循环,深化理论,推动实践。 第四,普法工作的成果为依法治教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现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依法治教对义务教育的现实意义

依法治教对义务教育的现实意义 依法治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在教育法制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集中体现,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和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是我国教育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全面实行依法治教,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实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必然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式特点,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发展建设上,要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传统的领导权变理论有它积极的一面,然而经验表明,也有其缺陷:一是具有不确定性,二是具有经验性,科学性、稳定性差。我们不能否认领导者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但从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上讲,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强调领导者的作用,就更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依法治教,小而言之,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学校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从而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并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利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同时,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利益,对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也有积极作用。 大而言之,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法治校的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依法治教的含义

依法治教 一、含义:依法治教,即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 二、解释: 1、对依法治教基本内涵的理解所谓依法治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事业它既包括国家和国家机关对教育事务的管理也包括学校的内部管理 2、依法治教是指依照法律管理教育事业,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这其中既包括国家及国家机关对教育事务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赢利为目的管理,也包括学校的内部管理 3、所谓依法治教,是指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即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无论国外的法律还是我国的法律,均对保证人的条件作出了规定 4、依法治教是指通过法律的调整使教育管理和教育,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依法治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三、相关主体 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参与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能够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1)各级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们有权制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听取政府有关教育工作的报告,审议有关教育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对政府的教育工作提出质询;检查、监督教育法的实施情况。 (2)各级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它们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自己的管理职权,履行自己的管理责任,依法行使教育管理职能。 (3)各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即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其中,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有关教育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察监督。 (4)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有关机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进行学校管理。 (5)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依法参与教育事业的管理和监督。

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汇报

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目录 一、七五普法工作情况 (2) (一)抓机制,促保障,全面夯实普法工作基础 (2) (二)抓重点、促效果,大力推进“法律八进”活动 (4) (三)抓示范、促平衡,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 (11) (四)抓大局、强服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显成效 (16) 二、存在的问题 (17) 三、今后打算 (18) (一)进一步巩固普法成果。 (18) (二)推动建立“大普法”工作格局。 (19) (三)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检查考核力度。 (19) (四)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保障。 (20) 自2016年全面启动“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来,我〇〇严格按照“七五”普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治”,以“法律八进”为主线,

以“法治XX”创建为核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 一、七五普法工作情况 (一)抓机制,促保障,全面夯实普法工作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我〇〇根据“七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提出的新要求,及时召开了全〇〇基层依法治理暨“七五”普法启动会议,安排部署“七五”普法各项工作。成立了以〇〇书记为组长,XX个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安排X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〇〇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同时,我〇〇还组建立了XX的〇〇级普法讲师团、XX 镇普法讲师团、XX普法联络员队伍和XX“法律明白人”、XX普法志愿者,并由〇〇依法治〇〇办每年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在全〇〇形成了“专门人员具体抓、部门配合协调抓、职责分明主动抓”的普法工作格局。 2.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到位。“七五”普法实施以来,我〇〇先后出台了《XX〇〇“七五”普法规划》和

依法治教的重要意1

小议中小学法制教育 周 小 军 汝州市王寨一中 2012年1月

小议中小学法制教育 一、依法治教的重要意义 (一)依法治教的基本依据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也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进行日常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实教师们对以法治教一词并不陌生,每天都有意无意地在它的精神下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但是,如果让教师们解释一下依法治教的概念,往往会有点一时摸不着头脑,那么,究竟什么是依法治教呢?仅仅是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教育教学吗?答案并不这么简单,它的内涵和外延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依法,也就是要明确法的内涵。所谓法,是指学校管理之法源。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法不仅包括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教育法》、《教师法》等,还应包括《宪法》中有关学校教育之内容,以及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狭义上主要是专指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治教所依之法,宜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事实上,依法治教既应依专门规范教育事项的特别法律,又必须使用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一般法律。 这里必须要澄清的是,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不属于法律法规范畴。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俗称“校纪”,属于行为规范,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校纪一般只对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有约束力,对其他学校并无约束力,其使用范围非常狭小,而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则大得多。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而校纪只是根据自身情况而制定的,二者的制定机构不同。因此校纪不是法律,并且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关于教师依法治教的看法

关于教师依法治教的看法实行依法治教是一个学法、守法、用法的过程。在学校工作中,校长、教师和学生只有全员行动,采取多种方式,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指导和衡量所从事的活动,才能达到法制的目的。一、破除旧观念,树立依法治教新意识我国学校教育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既有为世人所敬仰的优良传统,也沉积了许多组碍今天依法治教的旧观念、旧习俗,如有些家长没有认识到子女接受基础教育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有些领导把《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视为软法,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对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作法不解决,依法治教就难以实现。目前看来,需要破除的旧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破教育发展史上的所谓“德治观”。有些领导者长期以来总是习惯于把愿望是否善良、动机是否端正作为治理学校的指导思想基础。这种单纯地强调动机而不顾效果好坏的作法,致使教育管理始终不能上升到体现国家和人民意志的高度来认识。表现在:一是寄厚望于上有“党的号召”,下有“群众支持”,以热衷于“阵风式”领导为满足。不管什么工作,只要上边一呼下边就应,风起云涌,忙个不停。比如上级来检查德育工作,学校就把活动搞得丰富多彩,领导汇报也头头是道,无可挑剔。然而,阵风一过,原来怎样做还是照样怎么做,这种风风火火搞形式主义是导致教育不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原因之一。二是希冀于“领导重视”,“全社会关心”。办教育外因固然不可忽视,但主要还是靠内因,靠自己创造条件。而有些领导却是接受“恩惠式”的治校观。一旦领导不重视,社会不给什么具体支持,学校就显得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一些工作就有落空的危险。三是把善良的愿望片面地寄托于校长个人德行上,认为教育自古以来是“慈善家”的事业,只要领导者心地虔诚,尊师重教,就可办好学校。(二)破学校内部管理上的所谓“人治观”。有些领导者承袭了以言代法,权大于法的观念。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学校一切工作都以领导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人在政掌,人走政怠”,使学校管理长期与法治不能贴近。由于领导者个人素质不同,各俱心态,于是各种以人的情趣、品格、好恶为特征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有的实行“家长式”管理,领导者年长资深,以“前辈”自居,所言即法,“小字辈”则言听计从,不敢非议;有的实行“放纵式”管理,领导者无力驾驭“学校之舟”,有法难依,治校不严,无政绩可言;有的实行“掠夺式”管理,领导者为了在任期内有所建树,无视政策法规,不按教育规律办事,盲目投入人、财、物,千方百计抓实惠,不管学生能否承受,想方设法抓“升学率”,结果使师生长期处于全面紧张状态之中。不破不立,不止不行。从总体上来说,上述两种传统的“德治观”,“人治观”是不足取的,必须破除。因为在现代国家中,调整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一切方面的规范主要是法律规范。传统的“德治观”、“人治观”有许多弊端,一方面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僵化的思想,老一套办法观察处理事物行不通;再一方面是传统的道德规范和领导观念有很大局限性,只靠内心信念、舆论作用和个人意志力量,无法与法律规范的巨大权威性和强制力相比。正因为如此,所以必须摒弃传统的领导观念,树立新的依法治教观念。二、学习掌握教育法规,把实行法治手段和其他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实行依法治教,首先应学法懂法,这是前提。没有法规知识,就不可能有运用法规的能力,怎样学呢?对于领导者来说,主要是参加进修院校组织的岗位培训班和自学。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参加学校组织教育法规辅导讲座,要求能够掌握有关中小学教育的主要政策,教育法规基本知识及主要法规的基本精神。作为校长来说,应该学得多一点、深一点、好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