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简单机械功和能》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简单机械功和能》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简单机械功和能》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简单机械功和能》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简单机械 功和能》知识点复习

一、基础知识 (一)简单机械 1.杠杆 (1)杠杆的平衡:即指杠杆静止不转成匀速转动。 (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公式:①F l F l 1122=?

F F l l 211

2

= 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3)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 l 12> , 动力小于阻力,F F 12< 。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 l 12<, 动力大于阻力,F F 12>。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 l 12=,

动力等于阻力,F F 12=。

省力的杠杆,需要多移动距离,即费距离。费力的杠杆,则可少移动距离,即省距离。

2.滑轮 ①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②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 1)为阻力臂 (l 2)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③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F n

G G =

+1

()物轮,其中n 表示吊着物体的绳子的段数。 (二)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 = FS 。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4.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 物理中的做“功”跟日常生活中的“做工”或“工作”的含意不同。 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物理上就说没有做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下面的三种情况没有做功。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通过距离,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例如人用力推一个笨重的物体而没有推动;一个人举着一个物体不动,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 (2)物体不受外力,由于惯性做匀速线运动。物体虽然通过了一段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也没有做功。 (3)物体通过的距离跟它受到的力的方向垂直,这种情况,虽然有力的作用,物体也通过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例如人在水平面上推车前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车虽然通过了距离,但在重力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而重力没有对车做功。

(三)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它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计算公式:P

W

t

P Fv ==

,。

3.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W有);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W额);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W总)。则W W W

总有用额外

=+。

2.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3.机械效率的公式:η=W W

有用

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五)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且有的功,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2.势能

重力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弯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典型应用

(一)掌握篇

1.正确画力臂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杠杆能否平衡,不仅与动力、阻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动力臂、阻力臂的大小也有关系。因此正确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是解决杠杆问题的关键。

例1:在图1中画出力F1、F2对支点O的力臂,并分

别用字母L1、L2表示。

分析和解:画力臂的步骤如下:

(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

用虚线延长。如图2所示。得到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

用线。

(2)再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

则支点列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

力臂用虚线表示,支点到垂足用大括号勾出,并用

字母L1、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注意:

(1)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要错误地理解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画力臂,要规范。力的延长线、力臂要用虚线表示,力臂要用大括号括出,且在力臂旁边用字母L 表示出来。

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的问题

例2:如图3所示,在距杠杆右端20厘米的B 处挂有60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平衡,需要在距B 处60厘米的A 处至少加 牛的力,且方向为 。 分析和解: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注意:

(1)在杠杆的示意图上标明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方程,代入数据,求出结果。 挂在B 处的重物,对杠杆的力为阻力用F 2表示,阻力臂l 2 = 20厘米,作用在A 点的力用F 1表示,当竖直向上用力时,所用动力F 1最小,此时,动力臂为l 1 = 20厘米 + 60厘米 = 80厘米,如图4所示。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解。

F l F l F F 1122

118060020150=?=?=厘米牛厘米牛

应在A 处加150牛的力。 判断力的方向的方法:作用在B 点的F 2×l 2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绕支点沿顺时针的方向转动。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 点的F 1×l 1的作用效果应使杠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而动力F 1的方向应是竖直向上。 说明: (1)杠杆平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为: F F l l 211

2

= 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所以F l l F 12122080==厘米

厘米

×600牛 = 150牛

(2)使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等号两边力臂的单位可约去,所以只要动力臂和阻力

臂单位相同就可以了。

例3:如图5所示,O 为杠杆的支点,杠杆的重物G 和力F 1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并且平衡。如果用力F 2代替力F 1使杠杆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A .F F 12> B .F F 12=

C .F F 12<

D .F F G 12>>

分析和解:杠杆在重物和力F 1作用下处于平衡。设杠杆平衡时,物体用在杠杆上的力为F ,其力臂为l ,作用力F 1的力臂为l 1,则Fl = F 1l 1。 当力F 1改为F 2时,F 2的力臂为l 2,如图6所示,l l 21>,杠杆仍然平衡,F l Fl 22=,所以F F 21<,从图中也可看出

l l 2<,所以F F 2<,即F G 2<。

分析结果,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A 、D 。

3.功、功率、机械效率

例4:一学生用100牛的力将重为50牛的足球沿水平方向踢出20米远,则该学生对球做的功是: A .3000焦 B .1000焦 C .2000焦 D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在物理学中,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这两个因素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和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把它们叫做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本题最容易出的错误是选择C ,认为W = FS = 100牛×20米 = 2000焦。错误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做功两必要因素同时存在。 足球从被踢到落地停止,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从学生的脚与球接触开始到脚离开球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球受到学生的踢力,足球并在此力方向上移动,但移动的距离是不知道的,不是20米,因此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球做了功,W = FS = 100牛×S ,此功大小不能确定。第二个过程是球由于惯性而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球虽然移动一段距离,但球不受学生踢力,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对球做功。所以,学生将球踢出20米远,而对球做功是不能确定的。 因此选项D 是正确的。

例5:如图7所示,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A 以0.1米 / 秒的速度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5秒钟,已知物体A 重100牛,物体A 所受摩擦力,当物重的0.2倍,不计滑轮重及滑轮的摩擦,拉力F 的功率是 瓦。

分析与解:物体A 与水平面摩擦力f = 0.2G = 0.2×100牛 = 20牛,物体A 在F 作用下匀速运动,则F =

1

2

f = 10牛,物体A 移动的距离为S A = v A t = 0.1米 / 秒×5秒 = 0.5米,则自由端移动的S = 2S A = 1米,拉力的功W = F ·S = 10牛×1米 = 10焦,拉力功率P W t =

=

105焦

= 2瓦。 还可以先求出绳子自由端的速度,v = 0.2米 / 秒,再根据P = Fv ,求出功率的大小。P

= F ·v = 10牛×0.2米 / 秒 = 2瓦。

例6:用图8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600牛的物体匀速上拉2米,所用拉力为200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与解:通过审题,应分析出物重G = 600牛,重物被提高h = 2米,拉力F = 200牛。 通过审图,应能分析出有5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重力。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 5h = 5×2米 = 10米。 滑轮组的目的是提升重物,所以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为总功,进而可以求出机械效率。计算过程如下: W 有用= Gh = 600牛×2米 = 1200焦

W FS 总==200牛×10米=2000焦

η=

=

=W W 有用总

1200200060%

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说明:在简单机械中,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 与物体移动距离h 的关系是由机械自身结构决定的,在滑轮组中,有n 段绳子承担午重物,则S = nh 。它跟物体受到的重力、动力的大小以及机械效率的高低无关。

4.机械能

例7:下面哪种情况动能、重力势能都是增加的: A .跳伞员张开伞后,匀速下降 B .汽车沿斜坡匀速向下行驶 C .电梯从楼下加速上升 D .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分析与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它的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大小决定于它的质量和高度。 A 选项中,跳伞员张开伞匀速下降的过程中,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他的重力势能减小。而下降过程中速度没有变化,所以他的动能不变。 B 选项中,汽车匀速下坡,也是势能减少,而动能不变。 C 选项中,电梯上升,质量不变,而高度变大。电梯重力势能增加,加速上升时,质量不变,而速度变大,则动能增加,动能、势能都变大。 D 选项中,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列车的质量、高度,速度都没有变化,既动能、重力势能都没有变化。 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C 说明:(1)物体匀速下降时,它的势能减少,有的同学就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就一定增加。这种分析是错误的。当物体匀速下降时,它一定受到了摩擦力, 这时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减少。 (2)在研究动能或热能大小时,要注意它们各自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二)提高篇 例8:铜块和铁块的质量不相等,将它们分别放在轻质杠杆的两端,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状态。若将它们分别浸没在水中,见图9所示,结果是:

A .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B .杠杆不能保持平衡,挂铜块的一端下降

C .杠杆不能保持平衡,挂铁块的一端下降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分析:设杠杆的右端受到动力F B ,左端受到阻力F A ,则图9中l l 12,分别为动力臂和

阻力臂,在没入水中之前如(甲)图,F l F l B A 12=·即G l G l 铁铜·12=。

将铜块、铁块浸没在水中,杠杆能否平衡,要看它是否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杠杆受到动力'=-F G F B 铁铁浮,则()G F l G l F l 铁铁浮铁铁浮··-=-111,同理,杠杆受到的阻力'=--=-F G F G F l G l F l A 铜铜浮铜铜浮铜铜浮,···()222。

当铜块、铁块未浸入水中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G l G l 铁铜·12=,因此只要比较F l F l 铁浮铜浮和12的大小即可,具体的解法如下:

G l G l gV l gV l V l V l 铁铜铁铁铜排铁铜

铁铜 (12)

1212

==<∴>ρρρρ

当铁块、铜块浸没在水中时,

F l gV l F l gV l V l V l F l F l G l F l G l F l 铁浮水铁铜浮水铜铁铜铁浮铜浮铁铁浮铜铜浮., (1122)

1212

1122

==>∴>∴-<-ρρ

由此得出铜块、铁块浸没在水中,杠杆不再平衡,并且挂铜块一端下降,B 是正确答案。

三、习题 (一)掌握篇

1.如图10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在A 点所用的力分别为F F F 123、、,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A .沿竖直方向的力F 1最小

B .沿垂直于杠杆OA 方向的力F 2最小

C .沿水平方向力F 3最小

D .无论什么方向,用力一样大

2.如图11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若使弹簧秤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2,杠杆仍然平衡,可以: A .减少二个钩码 B .减少三个钩码 C .把钩码向左移一个小格 D .把勾码向右移一个小格

3.水平路面上有一个小车,车重200牛,人用50牛的水平力,在推小车匀速前进5米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重力不做功 B .人做功250焦 C .车受到的阻力是250牛 D .车受到的阻力是50牛

4.用动滑轮提升一个重物,若用的力是100牛,重物在0.5秒内匀速上升0.6米,不计滑轮重,则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A .300瓦 B .240瓦 C .120瓦 D .100瓦

5.有甲、乙两台机器,甲机器的机械效率是80%,乙机器的机械效率是60%,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机器一定比乙机器省力 B .甲机器的功率一定比乙机器的功率大 C .甲机器工作时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器多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自行车沿斜坡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它具有的: A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 C .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D .重力热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7.1米长的杠杆左端挂G A = 80牛的物体,右端挂G B = 20牛的物体,要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在距左端 厘米处,如果两端重物各增重10牛,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则支点应向 端移动 厘米。

8.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匀速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 ,则两辆汽车的牵引力之比为,两辆汽车做功之比为。

9.马用300牛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5000牛的车,在2分钟内沿水平路面前进了100米,则拉力做功焦耳,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做功焦耳,马拉车的功率是瓦。

10.某工人用一个动滑轮将重500牛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3米,拉力做功的功率为50瓦,若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米/ 秒。

(二)提高篇

1.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同一滑轮组可以分别把质量不同的物件匀速地提升相同的高度,若在提升过程中的额外相等,则: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B.所用的总功相等

C.滑轮组的功率相等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2.杠杆两端各挂有重力不相等的实心铁块G A、G B,如图12所示,且G A> G B,此时杠杆恰好平衡。如果把G A、G B都浸没在水中,则杠杆将:

B.失去平衡,杠杆右端下沉

C.保持平衡状态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如图13所示OA∶OB= 1∶2,用细绳把金属块悬挂于A

点,用弹簧秤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当OB杠杆水平静止时,

弹簧秤读数为1.8牛,当向容器中加水,金属块浸没于水中后,

弹簧秤读数为1.13牛,(g = 10牛/ 千克,保留1位小数)

求:(1)金属块的质量多大?

(2)金属块的密度多大?

答 案

(一)掌握篇 1.B 2.A 、D 3.A 、B 、D

4.B 5.D 6.B 、D 7.20,右,5 8.2∶ 1, 1∶ 1

9.3×104,0,250

10.0.2

(二)提高篇 1.A 2.C

分析和解:A 、B 浸没水中之前,杠杆水平平衡,杠杆左端受力F A ,右端受力为F B ,杠杆平衡F l F l A A B B ··=,因为F G F F A A B B ==,,所以G l G l A A B B =,代入公式展开

ρ铁gV l A A =ρ铁·gV l B B ,所以V l V l A A B B =。

A 、

B 同时浸没水中,杠杆左端受的力'=-F G F A A A 浮,右端受力'=-F G F B B B 浮,则左端()()()G F l gV gV l gV l A A A A A A A A -=-=-浮铁水铁水···ρρρρ 右端()()()G F l gV gV l gV l B B B B B B B B -=-=-浮铁水铁水···ρρρρ 因为()ρρ铁水-相同

所以()()G F l G F l A A A B B B -=-浮浮·

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C 。 3.(1)m = 0.54千克 (2)ρ金≈2.7×103千克 / 米3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

第十章压强与浮力知识点梳理 1.压力: ⑴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压力不等地重力; 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 =G。 ⑶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A、B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固体压强: (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压强p:帕斯卡(Pa);压力F:牛顿 (N);受力面积S:米2(m2)。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 F $ F F F

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 ⑸应用: 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液体的压强 ⑴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⑵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液体压强的规律: …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大气压 ⑴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 ⑵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⑶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吸盘。 ⑷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⑵一个标准大气压即:1.×105Pa(76厘米水银柱) 6.大气压的特点: ⑴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 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⑵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2000米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⑶测量工具: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第十四章《浮力》知识点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第十章_热力学定律 知识点全面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知识网络: 一、 功、热与内能 ●绝热过程:不从外界吸热,也不向外界传热的热力学过程称为绝热过程。 ●内能:内能是物体或若干物体构成的系统内部一切微观粒子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的总和,用字母U 表示。 ●热传递: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温度高的物体要降温,温度低的物体要升温,这个过程称之为热传递。 ●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对流热、热辐射。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表述: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作的功的和。表达式u W Q ?=+ 第二定律的表述:一种表述:热量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另一种表述:(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将其全部用来转化成功,而不引起其他的影响。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题的思路与步骤: 一、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或者是哪个热力学系统。 二、别列出物体或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外界对物体或系统。 三、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列出方程进行求解,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时,要依照符号法则代入数据,对结果的正负也同样依照规则来解释其意义。 四、几种特殊情况: 若过程是绝热的,即Q=0,则:W=ΔU ,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若过程中不做功,即W=0,则:Q=ΔU ,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若过程的始末状态物体的内能不变,即ΔU=0,则:W+Q=0,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放出的热量。

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 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仅反映了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等效的,而且给出了内能的变化量和做功与热传递之间的定量关系,此定律是标量式,应用时热量的单位应统一为国际单位制中的焦耳。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①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中,自发和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自发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自发地传给低温物体的方向性,在传递过程中不会对其他物体产生影响或需要借助其他物体提供能量等的帮助。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涵义是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或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做功,必须通过第三者的帮助,这里的帮助是指提供能量等,否则是不可能实现的。 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每一种表述,揭示了大量分子参与宏观过程的方向性,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③在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与不同的运动形式相对应,如物体做机械运动具有机械能,分子运动具有内能等。 ④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③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三、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制成是因为其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熵:是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绝热过程或孤立系统中,熵是增加的。 ①熵是反映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正如温度反映物体内分子平均动能大小一样。 ②系统越混乱,无序程度越大,就称这个系统的熵越大。系统自发变化时,总是向着无序程度增加的方向发展,至少无序程度不会减少,也就是说,系统自发变化时,总是由热力学概率小的状态向热力学概率大的状态进行。从熵的意义上说,系统自发变化时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不会使熵减少。 ③任何宏观物质系统都有一定量的熵,熵也可以在系统的变化过程中产生或传递。 ④一切自然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中,总熵必定不会减少。 ●能量耗散:系统的内能流散到周围的环境中,没有办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加以利用。 四、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的重要性:能源是社会存在与发展永远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是国民经济运动的物质基础,它与材料、信息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 ●化石能源:人们把煤、石油叫做化石能源。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生物体内的太阳能,储存形式是生物分子的化学能。 ●风能:为了增加风力发电的功率,通常把很多风车建在一起,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已经开始大规模利用风力发电。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及例题

初二下物理 第十章 浮力知识点及例题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G

不同:悬浮ρ 液=ρ 物 ;V 排 =V 物 漂浮ρ 液>ρ 物 ;V 排

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1) 【概念归纳】 一、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小桶所受的重力G桶。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F浮=G物-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总-G桶。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推论: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2)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3)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 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4)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5)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实现升空的;靠改变自身体积的大小来改变浮力的。 6)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四、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 (一) 本章词语解释 1.上升: 物体在液体中向液面运动的过程. 2.下沉: 物体在液体中向容器底部运动的过程. 3.漂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下为V排,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上为V露. 4.悬浮: 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V排=V物. 5.沉底: 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一个支持力. 6.浸没: 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 / 7.浸入: 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 8.浮体: 凡是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 (二) 重难点分析 1.浮力的三要素 2.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 ( A.原理中“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指两种情况 B.能区分G物与G排;V物与V排;ρ物与ρ液的意义. C.明确此公式的适用条件:既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D.由此式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即: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气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以及物体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深度等无关. 因此,在用F浮=ρ液gV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大小. 3.怎样判断物体的浮沉及浮沉的应用 A.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若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由力运动的关系可知: @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浮=G物).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 当F浮

(精品)浮力知识点总结(完整)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F 向上—F 向下=F 浮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F=PS=ρghS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gV 排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悬浮 下沉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例:把木块按在水里后放开,浮力的变化示意图。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 3ρ液

6、漂浮物体“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吨(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潜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充满水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潜艇就会下沉。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里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艇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 (3)、热气球和气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克服气球没有动力的缺点,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气艇(安装带螺旋桨的发动机)。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浮力 1.浮力的定义、方向;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浮力产生的原因; 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有关,而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4.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实验、公式、适用范围;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 液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小桶所受的重力G桶。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 体所受的浮力F浮=G物-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计算出物 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总-G桶。 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沉底 画出物 体受力 情况 比较受力情况F浮____G F浮____G F浮____G F浮____G F浮+F支 ____G 比较密 度或体积ρ物______ρ液ρ物______ρ液 ρ物______ρ液 V排______V物 ρ物______ρ 液 V排______V物 ρ物______ρ液 V排______V物 比较状态受____力作用,处于动态 可以停留在 液体的 _________ 处 “_____ ”过程的 最终状态 “_____” 过程的最终 状态 受_____力作用,处于______状态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一、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阿基米德原理 1、什么是浮力 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所浸入的液体。 浮力的受力物体——被浸入的物体。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如图所示,此时小石块所受的浮力等于先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差,即F浮=F-F′=G-F′。 3、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表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即: F浮=G排=m排·g=ρ液·g·V排式中ρ 液为所浸入的液体的密度,单位kg/m3;V 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浸在液体中 的体积,单位m3;g=9.8N/kg,粗略计算可取10N/kg。 4、气体的浮力 气体与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具有浮力的作用。

实验证明,阿基米德原理对气体同样适用,即: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例1、一均匀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称得其重力为 G=19.6N,当把物体没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到F′=9.8N,求: (1)该物体没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F浮=? (2)该物体的密度ρ=? 解答:由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读数G和F′可求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 进而先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是浸没于水中,所以再由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ρ液gV排,求出最后根据来求物体的密度,由于此物体 说明:F浮=G-F′是求物体所受浮力的一种方法,通常叫做“测量法”,F浮=ρ gV排是求物体所受浮力的液 另一种方法,通常叫做“公式法”,而且它的两个变式:ρ液 =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密度; 用于在知道V排与V物的大小关系时,计算物体的体积V物,进而做物体密度ρ物等的计算。 常本题第②问,显然可利用 来计算物体的密度更为简单:

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两薄壁圆柱形容器A 、B 底面积不同(S A V 丙>V 丁>V 甲。则四个物块各自原来的体积大小可能为( ) A .80cm 3 B .100cm 3 C .120cm 3 D .140cm 3 4.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4个小球,分别静止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如图所示,则说 法正确的是( ) A .甲浮力最小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浮力》知识点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章浮力

第十章浮力 知识网络构建 ()F G F m g F gV F G F F F F F G gV F G ρρ????????????====-??=-??==??=?浮浮浮排排液排 浮浮向上向下 浮排液排 浮排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压力差 浮力排开液体的体积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原理内容公式:;;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压力差法:浮力的计算方法公式法:平衡法: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F G F G F G F G ρρρρρρρρ????? ???? ?? ?? ?? ?? ???? ????????????? ????>>???==???? <??????????????? ???? ?? ?? ?? ???? 浮液物浮液物 浮液物浮液物上浮:悬浮:浮沉条件下沉:漂浮:空心原理:轮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浮沉原理改变自身重力原理:潜水艇改变自身体积原理:鱼的上浮与下沉应用轮船的排水量密度计的原理及用途???????????????? 序号 考点 考频 1 浮力产生的原因 ★★ 2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 3 阿基米德原理 ★★★ 4 物体的浮沉条件 ★★★ 5 生活中的浮沉现象 ★★ 知能解读:浮力的概念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3.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同是竖直向上的。如图中的3F 所示。

知能解读:(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而产生的。如图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立方体,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平衡。而上、下两表面处在液体中不同深度,所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不同,因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不相等。下表面所受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因而产生了浮力,所以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即F F F =-浮向上向下。 例如:浸在水中的蜡块,受到的浮力就是水对一蜡块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轮船船底受到水向上的压力产生了浮力;埋在水底的桥墩由于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力,故不受浮力。 知能解读:(三)阿基米德原理 1.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 G G m g gV ρ===浮排排排液排 式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V 排是被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 取9.8 N/kg 。 3.阿基米德原理的五点透析 (1)原理中所说的“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浸入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2)G 排是指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 G =浮排表示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V 排表示被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 V =排物;当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液体里时,则V V <排物。 (4)由F G gV ρ==浮排液排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多少等因素无关。 (5)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但公式中ρ液应改为ρ气。 知能解读:(四)实心物体的浮沉条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浮力 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施力物体:液体。 4.产生原因:由于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浮力。 5.液体中浮力的计算方法: (1)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做液体中的重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减去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见识试点2) 6.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采用控制变量法) 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2)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结论: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知识点3:物体的浮沉条件 1. 2.浮力的应用实例: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浮。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初二物理 第十章浮力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上下两部分均为柱形的薄壁容器,上下两部分的横截面积分别为S 1、S 2。质量为m 的木球通过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F ,此时容器中水深为h (水的密度为ρ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球的密度为 0mg mg F ρ- B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ρ0S 1hg C .剪断细线,待木球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了 2 1 S F S D .剪断细线,待木球静止后水的深度减小了02 F gS ρ 2.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 A 、金属块 B 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 A 、B 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木块 A 所受浮力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比较,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F 丙 p 甲=p 乙=p 丙 B .F 甲p 丙 C .F 甲>F 乙>F 丙 p 甲=p 乙=p 丙 D .F 甲>F 乙>F 丙 p 甲=p 乙>p 丙 3.重为5牛的小球轻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4牛的水。若将该小球轻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已知ρ酒<ρ水,则溢出酒精的重力大小( ) A .一定小于4牛 B .可能等于5牛 C .一定等于4牛 D .可能大于5牛 4.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木块放入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木块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大了150Pa ;若在木块上放一块铁块,使木块刚好全部压入水中,且木块没接触容器底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的密度为0.4g/cm3 B.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4 C.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5 D.这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加了200Pa 5.春天到了,农村还有人让老母鸡来孵小鸡。逐渐发育的小鸡会把鸡蛋内的营养成分消耗掉,总质量变小,来实现自己的成长。利用这个原理,孵过一段时间后,人们会把鸡蛋拿出来放入盆中加水,来检验孵化是否成功,这时会发现有的鸡蛋沉底,有的鸡蛋则浮出水面,假设最初挑选的是大小完全相同的鸡蛋,那么() A.浮出水面的鸡蛋受到的浮力大 B.下沉的鸡蛋是孵化成功的鸡蛋 C.无论哪种,鸡蛋的密度都不变 D.上浮鸡蛋孵化成功,密度变小 6.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两杯中盛有相同浓度的盐水,将两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其中,当小球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小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小球在两杯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B.乙杯底部所受盐水的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盐水的压力较大 D.甲杯中小球密度小于乙杯中小球密度 7.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容器内盛有适量的 A 液体,乙容器内盛有适量的 B 液体。将同一个苹果先后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苹果静止后的浮沉状况及液体的深度如图所示。下列对图中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doc

第十单元酸和碱 第一节预备 一、酸碱指示 定: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示不同色的物叫做酸碱指示。 常的酸碱指示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如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 +的溶液),遇碱溶液(含OH -的溶液),在中 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溶液遇酸溶液不色,在中性溶液中不色,遇碱溶液。 并非所有的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碱、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硫酸、硫酸等。s 二、干燥 1.使用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学的干燥有氧化、硫酸、氧化、化等。 氧化易潮解;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可以与水反:CaO+H 2O=Ca(OH) 2 3.氧化 氧化等碱性干燥不能干燥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硫酸 硫酸等酸性干燥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 定: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叫复分解反。 特点:交成分,价不。 反生的条件:生成离的物(水、气体或沉淀)。 置反和复分解反没有先后序,可同生。 第二节酸 一、酸的定和分 酸:物溶于水,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溶于水会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的水溶液具有性。 含氧酸(命名“某酸” )H2SO4(硫酸)、 H2CO3(碳酸)、HNO 3(硝酸)、 H2SO3(硫酸)??酸 无氧酸(命名“ 某酸”)HCl (酸,学名酸)、HF (氟酸)、 H 2S(硫酸)?? 特殊的有机酸:CH 3COOH (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 酸的离: HCl=H ++Cl -,H 2SO4=2H ++SO 42-

(完整版)第十章流体力现象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 一、在流体中运动 1.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2.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3.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二、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 (2)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特别注意】式中ρ是谁的密度?V排一定等于物体的体积吗? 4、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 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三、沉与浮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由它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与其重力G物的大小关系决定: ①当__________时,物体上浮;②当__________时,物体悬浮; ③当__________时,物体漂浮;④当__________时,物体下沉。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沉浮也可通过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判断: ①当时,物体上浮;②当时,物体悬浮; ③当时,物体漂浮;④当时,物体下沉。 【注】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点F浮= G 不同点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知识清单 01知识梳理 1.浮力 (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____________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 2.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__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________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表达式:F浮=________=m排g=________.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若浮力________重力,物体将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若浮力________重力,则物体可以浸没在液体中的任一深度处,处于________状态;若浮力________重力,则物体下沉. (2)浮沉条件的应用:轮船采用________的方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潜水艇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或下沉的;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________空气的气体上浮的. 02知识对比 压力差法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 称重法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示数G物和物体浸入液体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 两者之差即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浮=G物-F示 公式法 F浮=G排=ρ液V排g.这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的,适用于所有浮力问题,不仅适用于液体, 也适用于气体 平衡法 F浮=G物.只适用于漂浮或悬浮.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漂浮和悬浮时,F浮都等于G物,但 是物体在漂浮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即V排<V物;而悬浮的物体V 排=V物 2.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 浮沉F浮与Gρ物与ρ液 浮沉 情况 悬浮F浮=Gρ物=ρ液 下沉F浮<Gρ物>ρ液 上浮F浮>Gρ物<ρ液 漂浮F浮=Gρ物<ρ液 03实验突破 实验一: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将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圆柱体所受的重力;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到完全浸没,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和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所看到的现象和数据. (2)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________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________. (3)交流讨论:控制变量法在该实验中的应用:①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体积的关系,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改变________________;②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分别浸没于________的液体中;③探究浮力与浸没深度的关系,用测力计提着同一物体,让它分别________于同种液体的

第十章 浮力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浮力知识点总结(1) 【概念归纳】 一、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小桶所受的重力G桶。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F浮=G物-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总-G桶。 3.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4.推论: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 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2)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3)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 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4)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5)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实现升空的;靠改变自身体积的大小来改变浮力的。 6)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四、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