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

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

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
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

09级专业实习实践报告

——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

年级专业: 10级会计学

学生姓名: 孙 娜 娜

学生学号: 1013022025

班 级: 10会计(2)班

指导教师: 张 锴

时 间:

成 绩:

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

一、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最早研究多元化主题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 。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多元化战略》一文中强调多元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

(一)多元化导致企业折价

1、国外文献综述

Shleiefr和Vishny(1990)、Kaplan和Weisbach(1992)使用20世纪50年代的数据,发现行业多元化对公司有微弱的负影响。

Matsusaka(1993)发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进行多元化购买的公司在宣告购买消息时会获得正的超常回报,而进行相关业务并购的公司却会得到负的超常回报。减少多元化程度可以增加公司价值,改善公司未来长期业绩的前景,增加公司的经营业绩。

Lang和Stulz(1994)对1978年一1990年的大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托宾的Q 值和行业多元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他们通过对比跨行业公司和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发现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要高出样本平均值的40%。他们在纠正了行业效应后,仍然得出类似的结论。

Begrer和Ofek(1995)对行业多元化价值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其结论后来被广泛加以引用。他们使用COMPUSATT研究数据库中的标准工业(CIS)分类,对1986年一1991年的大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行业多元化可以减少公司价值的13%一巧%,并指出这种价值损失是由于过度投资和跨行业经营子公司造成的。

Shin和Stulz(1998)发现多元化公司的某一部门的资本费用不仅依靠自身的现金流,而且还依靠其他部门的现金流。这种对其他部门现金流依靠的敏感性不依赖于该部门是否有良好的投资机会,这就容易导致过度投资,或采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Rajan et al(2000)对部门投资、部门规模和行业托宾的Q值进行了检验,发现资源在无效率的部门间进行流动、公司价值与投资机会负相关。

MaksimoviC和Phiilp(2001)对企业成长和公司效率理论进行了检验,并在无代理问题的假设下,对联合大企业的部门间资源配置以及这些部门如何对行业冲击给予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联合大企业比单一部门的类似公司的

生产效率更低。

Lamont和Polk(2002)的研究显示,在企业投资机会多样性方面外生的增加减少了企业的相对价值。Lamont和Polk认为,由于他们着眼于源于产业冲击的外生变化,因此被观察到的投资多样化企业价值打折不完全是选择性偏误和内生的投资多元化行为造成的。他们也研究了测量误差的影响,并发现,尽管测量误差可能导致伪造的结论,但他们的结论并不受此影响。最后,Lamont和Polk的实证结果支持内部资本市场无效率假设,即投资多元化企业有低的价值,因为他们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无效率分配资源。

2、国内文献综述

雷良海、杜小娟(2003)以我国沪深股市23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主营业务收入的Herfindahl指数衡量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考察了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其结果表明随着多元化程度的上升,公司的盈利水平会下降。

辛瞾( 2004 )的实证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企业价值和托宾Q负相关,即多元化经营会降低公司价值。

陈培文和周勤( 2005 年) 在泸深两地 2002 年上市公司中随机选取了 32 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结果表明: 1) 企业的总体多元化水平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2)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影响不大。3)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绩效之间呈现近似于线性模型; 不同类型多元化战略的绩效虽不同, 但差异不大。

余鹏翼、李善民和张晓彬(2005 )以赫芬达尔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以托宾Q衡量公司绩效,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短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中期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洪道麟、熊德华(2006 )根据1999-2003年间的数据研究发现,内生性问题减弱了多元化战略会损害企业绩效的程度,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魏锋(2007 )通过研究1999-2004年的4272家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以ROA和ROE度量的企业绩效存在多元化折价,其中ROE的折价比例在3%-16%之间。

艾健明、柯大钢(2007 )以赫芬达尔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企业绩效指标则用总资产收益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绩效之间显著负相关。

(二)多元化导致企业溢价

1、国外文献综述

Lewellen(1971)首次分析了多元化的协保效应(Coinsurance Efflect)。多元化能降低现金流量的风险,减少破产风险,从而能以比单一经营企业较低的成

本借贷资金。这一基本观点又被进一步引申到有关债务威胁问题(John,1993)、自由现金流量问题(Li and Ji,1996)、资产替代问题(Boot and Sehmeits,2000)等的协保成本分析上。由于负债能力的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价值,多元化经营因而是企业价值增加的一个源泉。

Rhoades (1973)利用1958-1963年241家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专业化比率与边际毛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Carter ( 1977 )用产品数量、专业化比率以及熵指数来衡量多元化程度,通过对374家财富500强公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63年,样本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Grant、Jammine和Thomas(1988)使用资产收益率(ROA)为绩效的衡量指标和用Herfindahl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研究了1972年~1984年间304家英国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成倒U型关系,即在一定界限内,公司业绩和经营业务的数目正相关,超过这一界限后,随着经营业务越来越多,公司业绩呈下降趋势。

Stein(1997)指出,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采用单一经营企业无法采用的方式为赢者投资(Winner Picking)而放弃失败的部门,从而增进企业效率。和外部投资者相比,高管层拥有更多关于项目质量的信息,因而在项目选择与资源配置方面会比外部投资者做得更好。

Hubbard and Palia (1999)对1961-1970年间发生的392起收购兼并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并购的超额收益为正,这说明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Hadlock等(2001 )通过研究19S3-1992间641家企业新发股票的市场反应,发现股票的超额收益与赫芬达尔指数负相关,表明多元化经营可以缓解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Villalonga(2004)比较了美国商业信息跟踪序列(BITS)和Compustat 数据,发现Compustat 企业(大多数开展无关联行业的并购重组)存在多元化折价而BITS 企业(大多数进行相关行业的并购重组)则存在多元化溢价。

Matsusaka and Nanda(2002)认为,在分部之间转移资金的能力是一种避免承担过高的外源融资成本的真实期权。当企业可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实施所有项目时,该真实期权将失去价值,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也就会降低。当投资机会的易变性提高,内部资本市场的价值就会提升;反之降低。另外,如果企业拥有一些过剩的、能够跨行业流动的资源和生产能力,那么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取得规模效应。

2、国内文献综述

杨雷(2001)以1999年上市公司264家生产性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Wrigley 类别法将他们划分类别,并从财务收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相应地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

率、资产负债率以及营业增长率作为评价指标来分析多元化经营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主导业务型与相关业务型两类企业的绩效最佳,而非相关业务型未必能提高企业的效益。

肖星,王瑶(2006 )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派系成员企业作为样本,研究了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效果。研究表明,成员企业经营单一业务而在集团层面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成员企业的价值。

苏东蔚(2005 )的研究表明,在加入了可能影响企业价值的多个控制变量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溢价仍然高达0. 09-0. 16.同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存在多元化溢价,其主要原因是公司价值较高的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因此更容易开展和实施多元化战略,这也说明,多元化企业内部形成的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的解决公司筹集资金的问题。

姜付秀等(2006)通过考察我国899个上市公司,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托宾Q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支持了多元化提高企业绩效的观点。同时没有迹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间的拐点出现。

(三)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1、国外文献综述

Gort(1962)以《美国工业标准行业分类和代码》作为分类依据来计算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以美国111家大型企业为分析样本,获取1947年—1957年十年间的样本数据,首次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通过企业的业务单位数量、专业化比率以及业务单元数量和专业化比率的乘积这三种计量指标来衡量多元化的程度,其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与公司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

Raverscraft(1983)以1975年的258家公司为样本,用Herfindahl指数计量多元化程度,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程度与边际毛利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Montgomery(1985)挑选1972—1977年间,财富500强的公司中的128家企业,研究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越高的公司,公司绩效越好。在控制产业因素下进行回归分析,多元化财务绩效没有显著地正面影响。

Joao Gomes、Dmitry Livdan(2004)提出公司多元化有两个原因:意识多元化能有效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降低固定成本,实现范围经济;二是多元化能使一个成熟的、增长缓慢的公司开拓新的领域。因此,多元化是公司发展的自然结果,是源于旨在价值最大化的公司战略,它能使公司利用协同效应开发出更好的生产机会。然而研究却发现实行扩张战略的公司,不仅生产力比专业化公司低,而且在扩张之后生产力也会下降,公司规模不同可以部分的解释专业化公司和多元化公司在生产力和绩效上的不同,但是在他们的模型里并没有得

出像Lang和Stulz(1994)一样的结果,相反他们认为多元化并没有降低公司绩效。

2、国内文献综述

刘力(1997)以21家纺织行业的企业和29家家用电器行业的企业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企业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资产负债率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关关系。

朱江(1999)利用1997年度146家上市公司分行业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与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盈余及营业毛利率等业绩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金晓斌等(2002)根据Matsusaka(2001)的动态匹配—搜寻模型,探讨了多元化决策与公司特质和市场激励的相互关系,认为多元化经营本身是中性的,是竞争条件下公司价值最大化所要求的一种行为。

马洪伟、蓝海林(2001)以我国沪深股市64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用总资产盈利率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用熵指数衡量公司多元化水平,研究发现样本公司总体多元化程度与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姚俊、吕源、蓝海林(2004)以593家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多元化程度、股权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关系。他们用熵指数衡量多元化程度,用ROE和ROA 衡量公司的绩效,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多元化程度虽然与ROE 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ROA显著负相关。

二、总结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观点与个人见解,我认为一个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时候,应该充分分析公司内外部条件,谨慎决定。要考虑行业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多元化进入时机,是否有充足的人力与物力进入新行业,只有明确企业自身的能力状况以及新进入业务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要求,才能在多元化扩张过程中将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优势发挥出来,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不能过度、过快的实施多元化经营;企业只能在适当的条件下,稳步实施多元化经营,才能实现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的目的。许多企业多元化经营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是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一些企业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以改变经营状况在核心业务都不是十分稳固,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盲目进入新产业,导致资源分散,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由此可见,培养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只有在主营业务稳固且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时,才能有足够的资源来发展新行业成为利润新增长点,从而在多元化经营上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Shleifer,A.,Vishny,R..Managerial Entrenchment,the Case of Manager Specific Investment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0a.(25):123一139.

[2]Matsusaka , J..Takeover Motives During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Wave [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 1993.(24):357一379

[3] Lang.L.H.& Stulz.R.M..Tobin’s Q,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4,(102):1248一1280`

[4]Berger ,P.G.& Ofek,E. ,Diversification’s Effect on Firm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5,(37):39一65.

[5]Shin , H,and R.M.Stulz.Are Internal Capital Market Efficient? Quarterly[J].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113):531一552.

[6]Rajan,R、,Servaes ,H.Zingales,L.,The Cost of Diversity: Diversi.Cation Discount and Inef.Cient Inverstment [J].Journal of Finance 2000,(55):35一80 [7]Maksimovic , V,.Philips ,G..Do Conglomerate Firms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J].Journal of Finance ,Inpress.2001

[8]Lamont,Owen A. And Christopher Polk. Does Diversification Destroy Value?Evidence from the Industry Shocks[J].Journa of Finance Economics,2002,63:51-77

[9]Lewellen,W..A Pure Financial Rationale for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J]. Journal of Finance,1971(2).

[10]Hubbard,R,G.and D.Palia,1999,A Re-examination of The Conglomerate Merger Wave in the 1960s:An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View,Journal of Finance 54:1131—1152

[11].Villalonga, B., 2004,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 or Premium? New Evidence from the Business Information Tracking Series , Journal of Finance 59:479一506.

[12]Matsusaka, John G.and Vikram Nanda,2002,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nd Corporate Refocusing,Jou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1:172—211

[13]Gort, Michael.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Industr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14]Christensen H K and C A Montgomery.Corporate economic performance: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versus market structur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1,2(4):67—71

[15]Joao Gomes and Dmitry Livdan,Optimal Diversification:Reconciling Theory and Evidence,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4,P507—535.

[16] 雷良海、杜小娟,2003,“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程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上海理工大学学报》,4

[17] 辛瞾.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一个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6):

54-60.

[18] 陈培文, 周勤.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预警机技校、风险的关系[ J].2006, 3(2):106-112

[19] 余鹏翼.李善民.张晓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2005, (1): 79-83.

[20] 洪道麟.熊德华.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分析-基于内生性的考察U ].金融研究,2006,(11): 33-43.

[21] 魏锋.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7' (7):161-166.62

[22] 艾健明.柯大钢.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程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 (7): 80-84.

[23]杨雷,洪元义.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业绩[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2)

[24]肖星.王琨.关于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一一来自“派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 (9): 80-86.

[25]苏冬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溢价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5, (4): 1 35-158.

[26]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与收益波动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 (11): 27-35.

[27]刘力: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经济科学,1997,(3):68-74

[28]朱江.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业绩[J].经济研究,1999,(1): 54-61.

[29]金晓斌.陈代云.路颖等.公司特质、市场激励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J].经济研究' 2002, (9): 67-73.

[30]马洪伟.蓝海林.我国工业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绩效研究[J].南方经济, 2001,(9): 26-28.

[31]姚俊、吕源、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119-125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目录 摘要 绪论 (1) 1多元化经营概述 (1) 1.1多元化战略定义 (1) 1.2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背景 (1) 2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原因以及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 (5) 2.1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3) 2.2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 (4) 2.3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特点 (5) 3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问题与对策 (6) 3.1多元化经营分类 (5) 3.2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问题与对策 (6) 4 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 (10) 4.1 我国煤炭企业现状 (10) 4.2 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分析 (10)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变幻莫测,如何壮大自身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尤其是国有特大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走多元化经营路线。从某种意义上讲,多元化战略是企业成功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过程。企业多元化经营具有很多优点,也存在一定风险。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战略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问题与对策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 绪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理论由20世纪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大师安索夫提出。他认为当企业已不存在采取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与新产品开发战略的空间后, 要实现成长发展的目标, 就要考虑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主要有以下动因:范围经济效益、追求协同效应、缓解竞争压力和扩大市场控制能力。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改变单一的市场结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与海尔集团的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战略又称为多角化经营战略(Strategy of Diversification),亦称多角化增长战略(diversification growth strategies)、、多样化战略或多产品战略。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1997年5月的一天,中国政府正式宣布重点培植海尔等六家公司向世界500强迈进。 当新闻联播播出这条消息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坐在电视机前。尽管他早已得知这一消息,但此时他的内心还是一震。进军世界500强,是张瑞敏一辈子追求的目标。现在海尔集团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他的心里除了骄傲,更觉得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多元化经营理论

Study of Diversifi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多元化经营理论研究 一、理论的发展脉络 多元化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957年,安索夫在《多元化战略》中明确提出了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内容。安索夫以产品种类多少来定义多元化,无法区分高度相关的多种产品经营与高度不相关的跨产业的多种产品经营之间的差异。 1959年,彭罗斯在《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定义"多元化"为"多元化包括了各种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程度的增加,以及企业运营的生产领域数目的增加。这最后一项对多元化的度量是最重要的。"彭罗斯认为,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程度与其拥有的资源量相关,而成功率则与原有专长领域相关。 1962年,钱德勒发表专著《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提出了"结构跟随战略"的著名论断。指出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是企业多元化成功的关键。同时他运用历史分析法,开创了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研究之先河,指出除非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否则企业的多元化会导致绩效下降。 同年,高特《美国工业中的多元化与一体化》一书诞生,这是第一本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著作。高特以《美国标准行业分类和代码》(SIC)中的四位数行业分类为依据,来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多元化可定义为单个企业所活动的异质市场数目的增加。生产活动的异质性如果仅仅涉及有些差异的同类产品或垂直结合方式,并不是多元化。"高特在四年后进一步明确道:"多元化的含义是一个企业所活动的行业数目的增加"。 二、多元化研究的两个学派 尽管有大量的方法、模型来测度公司的多元化,但都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的学派:基于SIC的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和基于类型学的战略研究学派。产业经济学派关注企业多元化的深度与广度,而战略学派更加关心多元化的本质。 1.产业经济学派(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派是以异质市场数量来进行多元化判别。以需求交叉弹性作为判别独立市场的基础,如果交叉弹性高,产品易于相互替换,则属于相同市场;如果低,则产品属于分离的市场。 高特在1945年SIC分类框架的基础上测算业务数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难以说明公司各业务类别在公司总销售额中的比例,从而夸大了公司实际的多元化程度。之后有诸多学者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基于SIC建立了多元化水平测度模型,例如,Miller的"产业中多业务公司的数量"、Carter的"公司非主导产品的资本使用"等等。但最为著名的是贝利1979建立的"熵"值测量方法,帕勒普1985年以该方法进行了企业多元化测算。 高特开创的基于SIC研究多元化的方法的优点是易于使用,所需时间较少,而且由于SIC数据的可获得性增加了计算的可复制性,从而使该方法获得广泛认同。但是,这种方法的一个缺陷是,诸多学者得出一些不确定甚至相互抵触的结果。另外,SIC主要基于产品的异同点,从产品的用途进行划分,有时也基于生产工艺和原材料来进行产业分类,SIC的编制原则影响对多元化的判别。

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

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 2004-4-20 20:44:00 内容提要: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是通过公司管理,而且是战略管理实现的。其影响的焦点在于资源的配置,具体的途径是通过董事会的监控与战略参与职能,影响公司(战略)管理,从而间接或直接地影响资源的分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上述理论观点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公司治理公司绩效公司管理战略管理资源配置作用机制 一、引言 尽管关于企业绩效的评价标准,学术界和实践中都呈现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但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永远是企业追求的主题,对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探讨,因而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入过程中。 转型时期,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和出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以及公司治理本身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企业的根本性制度,公司治理对企业经营和绩效的影响如何,是一个重要而未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揭开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黑霜,揭示两者的关联机制与特征,为改革治理机制、增进公司绩效提供借鉴。 二、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理论追溯 关于对公司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要溯及对企业产生原因(即企业的性质)的探讨。 1.对企业性质的研究回顾 主流契约理论的开创者科斯(1937)运用交易费用概念,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找到了企业与市场的不同点,认为市场主要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配置资源,存在的成本是市场价格的成本(交易成本),企业通过长期权威关系来配置资源,表现为企业内官僚组织的成本 (管理成本):对企业和市场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成本之间的平衡。 科斯虽然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找到了企业与市场的不同点,但他只是说明了企业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差异,但这并不能回答企业就会因此产生。而且就资源配置本身讲,科斯的解释也存在两个不足。由于科斯没有对企业内部契约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他对企业性质的解释,某种程度上把企业视为一个有效运行的“黑箱”,因而未能找到企业与市场更为本质的差异。 继科斯之后,迈克林和詹森(1976)也对企业性质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点,这些契约关系涉及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原材料供应者、消费者等,契约关系是企业的本质,所有契约都存在代理费用和监督问题。迈克林和詹森虽然把科斯的观点推进了一大步,但他们对企业本质的解释过于宽泛,难以给出企业与市场的标准或边界。 以张五常和杨小凯为代表的间接定价理论,以威廉姆森等人为代表的资产专用性理论,并以交易费用作为核心范畴展开了对企业的产生和规模界限的分析。但张五常仅仅从交易的角度分析市场与企业的差别,依然没有脱离科斯的思路,存在片面之处。而且他也未深入研究这组要素契约的构成及如何实施。杨小凯的模型则可理解为张五常理论的所有权理论。威廉姆森的契约理论主要是把契约行为的分析渗透到其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中。他们同样都没能回答企业与市场两种规制结构的内在的本质差别。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以巨人集团为案例 学号:I11514024 姓名:尹会琼专业:经济学年级:2015级 摘要 看了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本人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比较感兴趣。本论文通过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利弊分析,阐述了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前提条件,从而得出结论:企业进行多元化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战略目标,有稳定的业务基础,紧紧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在选择行业时要注意与原行业的相关性;多元化企业的领导要具有驾驭多元化实施过程的能力,还要打造一支与新产业相关的人才团队。本人以巨人集团的案例详细阐述了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应该注意的因素。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优势与风险;前提条件;巨人集团案例 引言 看了巨人集团的兴衰这个案例,感想颇多,但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关于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是个很有魄力、说干就干的领导者。他感兴趣的领域很多,在这样一个领导者的带领下,巨人集团涉猎许多新领域,有的甚至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实施了多元化战略后,巨人成功了,后来又失败了。在这样的认识下,本文就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相关解释 (一)定义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二)来源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1]是多元化经营的理论来源,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风险则无法分散。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的个别证券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至于那些无法用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当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 (三)内容 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所谓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所谓市场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所谓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所谓资本的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诸如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生产效率分析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生产效率分析 一、引言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成长 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企业实现规模扩张、速壮大发展的 重要措施。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把与地 缘最接近东南亚各国的中国西南地区推到了东盟合作战略的前沿。中 国政府为西南地区及西南地区企业积极参与东盟经济合作与竞争提供 了系列的政策支持的同时,也积极鼓励西南地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 兼并,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西南地区 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企业如何在机 遇与挑战并存的东盟自贸区背景下,选择匹配自身的多元化发展战略,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与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与企业竞争力,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以2009~2013年泛西南地区 制造业42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主成份分析方法得到企业发展 机会综合指标,以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得到企业生产效率指标,再借 鉴Hansen1得出的“门槛模型”对研究的样本实行分组,进一步研究 企业在不同发展机会下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资本效率之关的区间效应, 为我国泛西南地区企业实现规模扩张,提升企业竞争力寻找多元化决 策依据。 对企业多元化相关理论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美资本市场。 之后,随着研究的发展,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或绩效)关系研究 成为了焦点之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多元 化经营能够利用内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突破外部融资约束;协 助企业有效化解竞争威胁提升企业抗击外部风险水平;实现企业渠道、管理等资源共享,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即 “多元化溢价”论(GrantRMetal,19882;VillalongaB,20043;WernerfeltB,19844;BodnarGMetal,20005)。另一种观点认为多元 化经营会造成企业“多头管理”困难、组织协调水平下降、代理成本 上升从而引起企业竞争优势变弱;还会造成企业内部有限的资源过渡

多元化经营

企业如何利用多元化更好的发展 1.1概述我国企业多元化 多元化经营 又称多样化或多角化经营,是企业经营不只局限于一种产品或一个产业,而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扩张。 鲁梅尔特(R. P.Rumelt, 1974)指出,多角化战略是通过结合有限的多角化的实力、技能或目标,与原来活动相关联的新的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战略。多角化的实质是拓展进入新的领域,强调培植新的竞争优势和现有领域的壮大。 第二章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与弊端 2. 1.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1.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1)分散风险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产业升级和产品的新老更替越来越快,任何一个行业和一种产品都会从繁荣走向衰退。实现多元化经营,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线,将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在一起销售,避免由于单一产品过时或替代品的出现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2)资源利用优势 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通过多元化投资可以产生内部化效应和协同效应,企业能够更广泛的整合自身的研究能力、生产能力、经营能力以及信誉等要素,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最大限度的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 (3)追逐利润优势 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追逐最大化的利润,如果它的经营范围只局限于某个行业,那么它的利润自然也就局限于该行业,与之相对应,如果企业能够进入多个行业,自然所取得的利润就来自多个行业,且不说新进入的行业一般都是利润较为丰厚的行业,就算某个行业出现了不景气的情况,企业仍然可以从其它的行业中取得利润。 同时利用机会成本,做出更好的选择。 例如,一个人,开了一家酒吧,总投入是5万元,两年以后,收益达到了10万,我们应该说,他赚钱了。因为他的状态比两年前更好了。会计的算法就是利润五万元(不考虑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损耗的问题)。看上去,这种算法没有错。但是经济学者往往不会这么看问题,因为经济学中引入了机会成本的概念,我们可以设想这个人在5万元投资时有选择,可以选择用这5万元投入在学习上,可能2年后,他可以找到一份年薪10万的工作,那么,这个人实际上就是赔本。 经济学的算法是更科学的,因为它总是设法使利润最大化,可以使资源配置最优化。 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是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上去那么明显

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

09级专业实习实践报告 ——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 年级专业: 10级会计学 学生姓名: 孙 娜 娜 学生学号: 1013022025 班 级: 10会计(2)班 指导教师: 张 锴 时 间: 成 绩:

关于公司绩效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文献综述 一、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最早研究多元化主题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 。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多元化战略》一文中强调多元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 (一)多元化导致企业折价 1、国外文献综述 Shleiefr和Vishny(1990)、Kaplan和Weisbach(1992)使用20世纪50年代的数据,发现行业多元化对公司有微弱的负影响。 Matsusaka(1993)发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进行多元化购买的公司在宣告购买消息时会获得正的超常回报,而进行相关业务并购的公司却会得到负的超常回报。减少多元化程度可以增加公司价值,改善公司未来长期业绩的前景,增加公司的经营业绩。 Lang和Stulz(1994)对1978年一1990年的大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托宾的Q 值和行业多元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他们通过对比跨行业公司和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发现专业化公司的平均托宾的Q值要高出样本平均值的40%。他们在纠正了行业效应后,仍然得出类似的结论。 Begrer和Ofek(1995)对行业多元化价值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检验,其结论后来被广泛加以引用。他们使用COMPUSATT研究数据库中的标准工业(CIS)分类,对1986年一1991年的大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行业多元化可以减少公司价值的13%一巧%,并指出这种价值损失是由于过度投资和跨行业经营子公司造成的。 Shin和Stulz(1998)发现多元化公司的某一部门的资本费用不仅依靠自身的现金流,而且还依靠其他部门的现金流。这种对其他部门现金流依靠的敏感性不依赖于该部门是否有良好的投资机会,这就容易导致过度投资,或采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Rajan et al(2000)对部门投资、部门规模和行业托宾的Q值进行了检验,发现资源在无效率的部门间进行流动、公司价值与投资机会负相关。 MaksimoviC和Phiilp(2001)对企业成长和公司效率理论进行了检验,并在无代理问题的假设下,对联合大企业的部门间资源配置以及这些部门如何对行业冲击给予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联合大企业比单一部门的类似公司的

企业战略方案国内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水平与理由探讨

★★★文档资源★★★ 摘要:企业多元化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经营战略,我国企业也正在不断地开拓多元化事业,文章通过对国内深圳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研究,定性分析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一般因素,再定量分析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征和程度,以及造就我国企业多元化水平的独特原因。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经营;探讨 一、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早在1950年安索夫(H·I·ANSOFF)提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他指出当企业现有产品的发展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时,企业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或者是某种产品市场高利润率的****使得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这样一种战略性选择行为。换言之,安索夫的多元化的观点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而言。 1959年彭罗斯(E·PENROSE)在其着作《企业成长理论》的着作中指出,任何时候一个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时,都是在企业不完全放弃其原有的产品线的情况下,从事新产品生产,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这些新产品与原有的产品在生产和营销中有很大的不同。换言之,彭罗斯认为多元化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的增加,企业运作的基本领域数量的增加。 1962年,哥特(M·GORT)在其《美国产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中指出,多元化是指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换言之,哥特的多元化观点不仅包括了企业产品的多元化,还包括了市场的多样化,从企业的内部走到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同年,钱德勒(A·D·CHANDLER JR)在其《战略与结构》着作中,通过实证得出: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也即企业由单一产品线发展到多条产品线,同时组织结构也由U型组织向M型组织转变。 1974年,罗美尔特(RICHARD P·RUMELT)认为:多元化的实质是延伸到新的领域,要求发展新的能力或者增强现有能力,一种的新的业务活动可能与现有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但仍然需要掌握不同的生产技术,不同的营销理念和方法、以及新的投资决策、计划和控制的办法。 由于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是分离的。换言之,企业的生产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虽然可以发现建国前我国企业从事的生产业务范围很广泛,从加工生产到商贸服务,从医院到学校等等,但建国前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不是市场力量催生的,不作为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我们主要从改革开放后,甚至是国内发展资本市场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究竟有哪些特征,其多元化经营水平程度孰高孰低,支撑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殊原因有哪些? 二、内企业多元化经营水平的实证衡量 传统上,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学者把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类: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混合多元化。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取决于企业的产品线之间的关联度,如果这种关联度是高度同质的,而且是没有时间顺序的,一般成为横向一体化,否则就是纵向一体化,如果企业产品线之间的关联度很低,一般称为混合多元化。 文章的研究样本来自截至2004年12月31日,依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体上市公司,根据统计共有530家企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以及中国工商管理总局颁发的企业经营范围明确规定的标准作为分类标准,把企业分为是否从事多元化经营。具体的分类办法如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至少有三类不同的业务,按照这个标准,共挑选出328家公司,因此可以简单地说明,在深交所上市的国内企业中至少有61.88%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从事多元化经营,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普遍性,表明企业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规模经济,也在不断地追逐范围经济,至少是追求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结合。 进一步分析在从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当中,多元化经营业务的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多元化经营水平的程度又是如何? 根据中国证监会划分行业的标准,再通过对328家样本企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分为23个类别,其中第一大业务类别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房地产行业、电子通讯行业、商业贸易行业。比重分别占到了21%、13%、9%。把这三个行业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历程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这三个行业正是中国经济最近几

本国的环境中,公司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

外文翻译 原文 Home Country En vir onments ‘Corporate Diversificati on Strategies and Firm Performa nee Material Sour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uthor: William P. Wan、Robert E. Hoskiss on Research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 on has made sig nifica nt eon tributi on to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 ageme nt in the past decades (Hoskiss on&Hitt,1990). With few exceptions,however, most prior studies have assumed away the country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in which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are adopted. In product diver- sificati on research, rece nt theories and empirical studies are mostly groun ded in the corporate refocus ing, or dow nscop ing, experie nces of the Un ited State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Hoskiss on&Hitt,1994). However, there is evide nee that even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might have benefited from u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in the 1960s whe n con glomerates enjo yed efficie nt in ternal capital markets in the abse nee of a m-atured exter nal capital market (Hubbard&Palia,1999).Such ben efits bega n to diminish in the 1970s along with econo mic and regulatory improveme nts in the1970s an d 1980s (Markides,1992). Con textual differe nces become eve n more salie nt whe n we attempt to apply extant theories and findings across countries. For example, diversified bus in ess con glomerates have domin ated many econo m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Khanna&Palepu,1997), wh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y have decreased as a sign ifica nt form. As such, our kno wledge about the product diversificati on strategies pursued by firms in other coun tries is limited. More recently, the topic of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has also captured the atention of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researchers (e.g.,Hitt,Hoskisson,&Kim, 1997;Tallman&Li,1996).Despite it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his line of research likewise has it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ocus predominantly centered on firms located in a few countries, mainly the United States or Japan, and seldom examined firms locate -d in other countries (Tallman&Shenkar,1990).Although extant research has gen erally supported a positive relati on ship betwee n intern ati onal diversificati on and performanee (e.g.,Geringer,Beamish,&daCosta,1989;Hitt et al.,1997), the applicability of such theoretical argume nts and findings across coun tries has yet to be adequately exam ined in the

企业战略-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多元化战略

★★★文档资源★★★ 摘要:多元化战略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传统的多元化战略理论,并指出了它们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详细分析了以资源为基础(Resource-Based View 简称RBV)的企业多元化战略理论。最后,具体阐述了怎样依据这一理论实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 关键词:资源;多元化;战略 一、传统的企业多元化战略理论 实际上,企业多元化战略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多元化战略思想的演进过程。与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相对应,传统的企业多元化战略理论的发展分为下列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产业组织层面行业分析为特点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理论构想是在肯尼思·R·安德鲁1971年的经典著作《公司战略的概念》中首次形成的。根据安德鲁的定义,企业战略要将公司能做到什么(即组织管理方面的优势与弱势)与能做什么(环境机遇与受到的威胁)画上等号,并以此作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理论依据。尽管安德鲁构想的这一体系具有开创性价值,并被人们普遍认可,但是在如何准确系统地评价等式两边的内容方面,不具有可操作性,无法让管理人员深刻理解。在这一问题上的首次重要突破是迈克尔·E·波特撰写的《竞争战略:分析行业与对手的技巧》一书。这种建立在结构——行为——绩效(S-C-P)产业组织范式基础上的研究为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根据该理论,企业的利润率与行业平均利润率高度相关,最终受到所处行业中5种作用力的影响。这种分析使得选择“正确的行业”成为企业开展多元化战略的立足点。该理论虽然未忽视各个企业本身的特点,但是其强调的重点显然是产业组织层面中的行业分析。在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行业分析的优势,决定能否在原业务之外进入其他行业,甚至放弃原有业务进入其他行业,实施多元化战略。 第二阶段,以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实力为基础的多元化战略。继侧重于研究企业外部环境的行业分析之后,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重点从企业外部转向企业内部。1990年著名管理学专家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在他们所著的《公司的核心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此后,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研究更多地从企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实力角度展开,很多学者提出要根据企业实力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思想。这些观点强调了根植于企业中的专有知识和共同经验以及管理层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在多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内部,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竞争优势展开。这种理论较少关注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忽视从行业竞争分析中所能了解到的有用信息。 二、以资源为基础的多元化战略 虽然,产业组织层面的多元化战略分析和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实力为基础的多元化战略分析各有所长,并在国内外很多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两种理论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前者未对企业本身特点引起足够重视,后者较少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资源为基础(RBV)的多元化战略思想逐步形成,并已成为指导企业开展多元化战略的核心思想。它的特点是将企业内部分析同行业及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当前,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性,就像行业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对企业多元化战略所起的指导作用一样。以资源为基础的多元化战略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掌握有价值的资源是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基础。根据RBV理论,企业是有形资源和

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战略:一个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多元化战略、组建企业集团就是贯穿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普遍做法。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并视其为提高竞争力的一剂良方。但是,多元化经营能否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呢?这是一个需要慎重回答的问题。在我国,由于盲目实行多元化扩张而受到市场惩戒,最终导致企业倒闭的案例也有很多。从较早的巨人集团到后来的德隆集团,都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警示。因此,只有认清多元化的作用,才能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借鉴和指导。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多元化经营战略进行较为完整的文献综述。 关键词:多元化理论前提条件问题 一.多元化问题提出和发展 (一)多元化的提出 多元化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科斯(1937)关于企业边界的讨论。按照科斯的观点,企业将扩张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在科斯提出企业边界的观点之后,在过去的近70年里,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重要的制度变迁,如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等,导致了交易费用的变化。企业对其边界(尤其是通过资本市场)的调整,如兼并收购、重组和控制权接管等,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些活动大部分是战略性的——在统一的框架下,企业通过并购等活动进入新行业或者新兴市场,并在多个行业开展业务(Martin 和Sayrak,2003)。正因为如此,多元化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金融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焦点之一。 最早研究多角化主题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 。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多角化战略》一文中强调多角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由他首次提出的多角化经营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而言。但是这种以产品种类多少来定义企业的多角化是不准确的,因为高度相关的多种产品经营与高度不相关的、跨产业的多种产品经营,即使企业最终产品种类的数量相同,但表现出的多角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显然后者的多角化程度更高,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更大。 彭罗斯(E. T. Penrose, 1959) 在其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中定义多角化是企业在基本保留原有产品生产线的情况下,扩展其生产活动,开展若干新产品(包括中间产品) 的生产。并且这些新产品与原有产品在生产和营销中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多角化包括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的增加以及企业运作的基本领域数量的增加。他的定义弥补了安索夫多角化定义中的不足,更接近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实质。但其不足之处在于,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20_ _届)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进入21世纪初,中国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日趋成熟,企业各种资本经营活动也日渐活跃,加剧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蔓延之势,许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向房地产行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扩张,其中有不少企业就是凭借自身的雄厚资金实力跨行业实施不同程度的多元化经营。当然,并不是所有采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都能获得成功,在这些企业中不乏失败的案例,由此我们可以思考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与影响因素,选择多样化所需具备的条件。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从大规模多元化向专业化回归,而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还占有相当的比重。由于选择的样本及实证方法的不同以及不断改变的场结构、行业、需求引起企业行为的变化,相关的理论也随之不断改变,学者们采用不同层面与角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实践,从而使得多元化理论研究更趋完善,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1 多元化经营的含义 多元化经营最早由美国战略理论家Ansoff(1957)提出,他认为企业成长有四种基本方向:(1)在现有市场内增长;(2)在现有市场内销售新产品;(3)在新市场销售现有产品;(4)在新市场销售新产品。他认为:用原有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属于市场开发战略;在原有的市场中投入新开发的产品,属于产品开发战略;只有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才属于多元化战略。英籍女学者Penrose(1959)则将多元化定义为:企业多元化是在不完全放弃原有生产线的情况下,开发生产新产品,而这些新产品在生产或分销方式上与原有产品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多元化包括最终产品种类的增加,垂直一体化深度的增加和企业基本生产领域数目的增加。同时她还指出,从公司成长的角度而言,多元化的种类和原因比多元化的数量更为重要。正如美国学者Rumelt(1974)所指出的多元化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让人普遍接受的定义和相关测试方法。不同国家不同学者的定义各有不同,各有见解。 2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相关性 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2.1.1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CaPon(1988)和他的同事也发现,把业务限制在较窄范围内公司的业绩要比多元化范围很广的公司的业绩要好,而基于共享市场来实现多元化是这三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绩效的提升(doc 6页)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绩效提升 2001-03-01 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效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有学者经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各年年末亏损公司数量占截至该年上市公司总量的比例,还是各年亏损总额占截至相应年份上市公司总股本规模的比例,都存在一种不断增大,效益不断下降的基本趋势。造成上市公司如此绩效的原因何在?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较多,如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紧缩、投资失误,经营管理不善等等,但不管怎样,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来说,经营者(经理层)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管理能力、水平及积极性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只不过是间接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一经营效果的根本性的制度性原因。 根据《公司法》组建的上市公,司应该说其内部治理结构已初步符合现代公司所要求的运行规范和治理功能,但还很不完善。正因为不完善,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形式化,制度的激励约束制衡作用没有能充分发挥,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积极性、能力、水平的发挥,继而使上市公司绩效处于逐渐下降的通道之中。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占比大,国有股人格主体没有确立,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作用弱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上市公司的绩效有直接的影响。国外学者Berle和Means等人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有影响的结论;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周业安对股权结构(即A股、B股、H股、国有股、法人股、其它股的结构)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股权结构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系,孙永祥,董祖辉提出股权结构对公司的四种治理机制,即经营激励、收购兼并、代理权竞争,监督机制发生作用,并得出结论:与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的公司业绩最好。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改革的路径依赖,改制对观念的束缚,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公有产权占主体的特征,国有股权比例过高,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是国家绝对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呈现出“超强控制”,国家绝对控股削弱了其他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上的权利,这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市场性安排存在较大的冲突,继而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的安排易受国家的行政干预,持股比例高的国有股东不仅可以影响股东大会的决议,更可以通过选“自己人”为董事,来决定董事会的运作,从而影响董事会对经理阶层的选聘,如此,董事会、经理层的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公司内部高效率的机制还没有完全设立。虽然上市公司的国家控股占绝对控制地位,但是国有股权的产权性质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治理结构

宝洁公司的多元化战略

宝洁公司的多元化战略 宝洁公司的背景: 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 ),简称P&G始创于1837年,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它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 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 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1988年,宝洁入驻中国广州。2010年《财富》英文网发布了 2010年《财富》世界 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第66位。 宝洁的企业理念:“众志成城,创造未来!宝洁公司多元化战略的动因: ⑴实施多元化战略有利于获得更多的战略协同机会。 宝洁公司通过多元化战略扩大了自身的范围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影响力。 ⑵实施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培养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 宝洁公司利用多元化战略频频出击,使公司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实力雄厚的形象。从功能、价格诸方面对市场的细分,更是令竞争者难以插足。这种高进入障碍无疑是大大提高了对方的进攻成本,对自己来说就是一块抵御对手的盾牌 ⑶实施多元化战略使企业能更好地匹配外部环境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宝洁公司的多元化战略使它更能适应外部的环境。无论市场怎么变化,宝洁总有适应需求的产品来占领市场。 宝洁旗下产品: 美容时尚:OLAY SK-II伊奈美潘婷飘柔海飞丝沙宣伊卡璐威娜舒肤佳卡玫尔健康:吉列博朗护舒宝朵朵佳洁士欧乐-B帮宝适 家居:汰渍兰诺金霸王碧浪品客 彩妆:ANNASUI(安娜苏)Covergirl(封面女郎) 香水:Hugoboss、Locaste、Escada(艾斯卡达)、Dunhill(登喜路)、Valention 、Lanvin(朗万)、PaulSmith(保罗史密斯)多元化战略的实施阶段: 一、 1837 — 1890 公司的创立 1837年,宝洁公司以“象牙肥皂”一炮而红,并生产销售肥皂和蜡烛。由于电灯的发明和使用,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终止生产蜡烛。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宝洁不断研发,提高产品品质。 二、 1890-1920 初尝多元化 这一时期,宝洁公司的研究实验室里异常忙碌,新产品一个接一个地诞生:象牙皂片(一种洗衣和洗碗碟用的片状肥皂);CHIPSO (第一种专为洗衣机设计的肥皂);以及CRISCO —改变美国人烹调方式的第一种全植物性烘焙油。 三、 1920-1945 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 宝洁在美国获得初步成功后,不断增加其产品品牌。1926年,宝洁继象牙香皂后又推出Camay香皂。1930年,宝洁在英国购买了Thomas Hedley 有限公司,开始经营Fairy 香皂。1934年,宝洁推出Drene :第一种合成洗发香波,开始进军洗发护发产品市场。 四、1945-1980 多元化的迅猛发展 在这35年时间里,宝洁通过自主研发、收购兼并等方式使多元化战略迅猛发展。宝洁公司先后推出了汰渍,第一支含氟牙膏佳洁士,可抛弃性的婴儿纸尿片帮宝适,织物柔顺剂一一液态Downy和Bounee , Folger's 咖啡等产品,涉及洗衣粉、牙膏、纸品、织物柔顺剂、食 品和饮料等市场。 五、1980-2010 多元化战略的又一次飞跃 在经过将近 150年的发展中,宝洁的多元化战略已经趋于成熟。但面对多变的市场,宝洁在多元化战略中还需要再一次飞跃。 在这几年中,宝洁还是通过不断地研发和收购,又一次扩大了它的产品线。 宝洁推出护舒宝,扩大纸品市场;推出飘柔、潘婷、伊卡璐,扩大洗发护发产品市场;

企业多元化经营(1)

企业多元化经营 1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辨析 1.1多元化经营的内涵 多元化的概念是上个世纪50年代安索夫提出,迅速被企业界所接受 并实施。多元化经营相对于专业化经营而言,是指一家企业同时经营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或服务。多元化与专业化经营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都是资本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寻求资本 最大增值的途径。多元化经营战略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 两大类。相关多元化是指企业从事的行业之间可以协调共享产品、服务、技术或分销渠道等资源,多元化产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 而不相关多元化是各行业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和可共享的资源。 1.2多元化经营与多元化投资 多元化经营与多元化投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极容易混淆。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被认为是跨行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成功典范。GE涉足广电传媒、电力设备、医疗设备、照明电器、金融等多个行业,成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企业之一。这些不同行业的公司聚集在GE旗 下并受其控制,打着深刻的GE印记,有的还使用GE品牌。与GE不同,美国巨富巴菲特仅仅作为投资者投资于多个行业,如饮料、剃须刀、 保险、纺织等。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都很独立,不使用同一个品牌, 彼此之间很少有相似点。因此,我们通常把后者称为“多元化投资”,与GE的“多元化经营”区分开来。 1.3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优劣比较 1.3.1多元化经营的利与弊 因为多元化经营存有规避风险的种种优势,在20世纪60年代和70 年代,多元化经营在西方以前风行一时,从80年代开始,我国有很多 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一些大企业,尤其是财力雄厚的集团公司,

为了规避风险在经营战略上往往采取多元化经营,认为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和综合效应,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有的企业本来就具有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的优势,其多元化性质属于相关多元化,内部的几种业态可以互为用户,形成经营链,实现“肥水不外流”,做到凡事不求人。 不过,很多企业又从多元化转向专业化,企业的兴衰是客观而严峻的事实。从全球《财富》500强来看,很多实行多元化原则的企业的排名纷纷后退,在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仅通用电气是多元化经营的。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浪潮也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从披露经营情况的上市公司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TCL、海信、厦华、澳克玛、康佳等先后进入IT行业,但至今未有一家可以与IT专业企业匹敌。这些实行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企业大多是掉进了一个多元化陷阱。 1.3.2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风险 (1)来自原有经营产业的风险。企业资源总是有限的,多元化经营的实施往往意味着原有经营的产业要受到削弱。这种削弱不仅是资金方面的,管理层注意力的分散也是一个方面。不过,原有产业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新产业在初期需要原产业的支持,若原产业受到迅速的削弱,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将面临危机。 (2)市场整体风险。多元化经营通过“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去化解经营风险——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过,市场经济中的广泛相互关联性决定了多元化经营的各产业仍面临共同的风险。也就是说,“鸡蛋”仍放在一个篮子里,只不过是篮子稍微大了一些罢了。在宏观力量的冲击之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资源分散反而加大了风险。 (3)行业进入风险。行业进入不是一个简单的“买入”过程。企业在进入新产业之后还必须持续地注入后续资源,去学习这个行业并培养自己的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品牌。另一方面,行业的竞争态势是持续变化的,竞争者的策略也是一个未知数,企业必须相对应地持续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