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鹤琴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陈鹤琴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陈鹤琴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陈鹤琴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陈鹤琴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

论文

专业教育学

班级 2010级2班

姓名宋志远

学号 20100510952

题号 63

评分

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启示

摘要:作为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陈鹤琴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和“中国幼教之父”。儿童家庭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家庭教育,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鹤琴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先驱,但学术界很长一段时间对他在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存在不足。本文拟以陈鹤琴先生《家庭教育》一书为主要观察点,围绕陈鹤琴有关的家庭教育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评价展开。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家庭教育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二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及江西幼师、上海女师、国立幼专等学校,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重温陈鹤琴先生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的论述,对当今的父母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一)从“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如是赋予了家庭教育之双层意义:其一为浅层次,即早期家教对于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其二是深层次,即早期教育对

于国家兴衰有更深远的意义。由此涉及到为谁教子的问题,即家教的指导思想、方向的出发点与归宿。

但现今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多从浅层次含义出发,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仅从光宗耀祖的角度或是抱着在下一代身上弥补自己失去的东西,实现自己未能实现之梦想的目的去教育子女,如此难免目光短浅、教育片面。故目前家长应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深层意义,在家教目标上尽快摆脱个人家庭的束缚,树立为国教子的大教育观,将能否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衡量孩子成材的标准,由“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

(二)由“片面发展型”向“全面发展型”转变

陈鹤琴先生的“全面发展”观点清晰,内容丰富,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片面发展”的畸形局面有很大启示。陈先生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家庭教育同幼儿园一样,也担负着儿童体、德、智、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任务。首先,主张家长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户外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家庭德育方面,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家长应教育孩子体谅他人,具有同情心,对长者有礼貌,尊重别人;家庭智育上,主要是丰富儿童生活常识,积累其生活经验,鼓励孩子大胆探索,给孩子创设适宜的条件与环境,以激励他们读书的兴趣;家庭美育方面,主要是给孩子创造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等接触中,增强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此外,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可替代,让孩子在学会劳动技能的

过程中接受思想品质教育和意志的锻炼。陈先生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要求全面,符合实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为孩子入学读书、以至一生的发展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父母的作用

陈鹤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小孩子生来是无知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的最重要因素,恐怕也是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他对父母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父母要尊重儿童的人格

陈鹤琴认为“父母对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做父母的不应迁怒于子女”,也就是说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孩子,而应相互尊重。父母的威信应建立在对子女的尊重上,教育应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地位上,因为孩子有孩子的意志,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他们才会尊重你,才会接受你的教育。

(二)父母步调要一致

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他反对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一个黑脸、一个白脸的做法,也就是说父母要“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只有步调一致,才能使儿童按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

陈鹤琴认为许多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陈鹤琴反复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可溺爱”,“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给他以关心和爱护,帮助他做事,而不是代替他做事。否则是有害的。

三、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

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生下来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和环境有很大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凡是可以给小孩子的刺激都是他的环境。”其中包括物质的环境与人的环境,而人的环境尤为重要。家长应为孩子选择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用以支持他们的模仿。但目前,由于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的教育观,家长们过于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而对于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所支配的家庭精神环境都易忽视,从而导致了儿童胆怯、自私、孤独、任性、懒惰等不良性格的形成。故父母应随时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儿童的态度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之中给儿童以很大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对子女教育第一步应从了解幼儿的心理入手,遵循科学的宏观指导。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首先阐述了儿童心理并以之为施行家教的基础,强调“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心理而妄加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带

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娇生惯养的教育在家庭里是常看见的,会使孩子养成利己害人的坏思想,成为很倔强很刚愎的孩子。相反,规矩多而严,也是不好的,其实施秉承父母意志,以父母意志为意志,以父母性情为性情,也会损害孩子的发展。应该一方面予以充分的机

会以发展孩子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

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如此,小孩未有不受其惠的。”

(三)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

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但二者不能脱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

大的教育效果。而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往往配合得不太好,相互脱节。因此,家庭和幼儿园都应该改变观念,加强联系和合作。他强调“儿童教育是整体的、连续的”,“因为儿童与父母的亲和力很深,相处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从而也较大,往往儿童在学校

得到的一些好处,抵挡不住家庭不利环境的影响;因而现今中国的家庭,更有联络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刘月琴,王雨萍. 试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5 (01) .

[2] 朱浩. 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学前教育, 1997 (03) .

[3] 张翠芹.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 自从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感慨挺多的,方才发现我们教育孩子的诸多错误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这本书拜读晚了,以前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太随意了,现在我也深知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科学学问。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 在《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所提及的很多方面的内容,放在当今社会依然实用,不愧是一本被奉为经典的家庭教育类好书。此书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以及贴近生活的实际经历,不仅介绍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而且列出了若干的教诲原则与办法。全书共十三章,从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普通教诲法;卫生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任务,任务就是游戏;告诉你为什么孩子怕和哭;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怎样责罚儿童;怎样使孩子的精力格外充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十三个方面探讨了生命生长的历程、以及父母的职责、儿童的养育。她还在这本书中对于“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进行了五次阐述,书中具备了很多的精辟见地和育子的实践经历。 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从一个经历过这些的人的视觉,在生活中,结合其他父母的经历以及经验来谈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停止教育,十分实在牢靠。书中罗列了大量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显而易见的是想通过不同案例的展现,去震动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作者没有向我们长篇累牍的介绍开发孩子如何智力、怎样培育孩子技艺、照顾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断的提醒我们,孩子是一团体,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在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生长,解答他们的困惑。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关爱自己,审视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让他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学会正确评价他人,要用积极、主动、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 如今的小小大人们聪明,活泼,也很大方,同时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当他们真正的面对困难以及挫折的时候,往往显得那么无助和束手无策。现今社会,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

陈鹤琴及其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及其家庭教育思想 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 一、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儿童期有意义的发现、儿童的身心特点等,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者的态度和方式。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幼”思想,要求热爱儿童和“爱而会教”。同时,又摒弃了传统儿童观中将儿童看作小大人或无能的观点。“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大人一样?这是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儿童既然不同成人一样……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 指出了观念变革的必要性,这是进行科学育儿的前提。 他提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意志,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人格,成人应当尊重小孩子的人格。” 这是他在批判传统文化中要求子女顺从父母的错误儿童观和学习西方儿童学研究的新成果基础,提出了20 世纪中国新型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的人格。 他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作伴侣”。“做父亲对待子女应有相当的礼貌”,这同他小时候在父亲面前所受的消极教育是截然不同的,是一种朋友式的民主平等关系,反对传统文化中“父严子孝,法乎天也”的专制型父子关系。但他又认识到儿童的不成熟性,非常赞同并继承了颜之推的思想;“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并对此评论道:“颜先生这几句话说得真不错,我们做父亲的实在应当如此。” 并希望“父母待小孩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在儿童教育中贯穿自由和纪律,这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社会公民所必需的,这充分反映了他尊重儿童和对儿童充满爱的教育观。 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充分相信儿童。例如,他反对父母因为小孩喜欢偷吃食物而乱藏食物,认为这是以防贼形式来对待小孩,小孩逐渐会丧失自尊心,并与父母之间产生隔膜,引起人格的堕落。这也可以促使我们对生活中所发生的盗窃犯者的儿童经历进行反思;同时,也唤起家长应充分相信儿童,让儿童学会自尊自爱的一种理性的教育沉思。 (二)相信儿童具有自我学习和教育的能力 他通过对其子陈一鸣的实验观察研究,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就幼儿的动作、好奇、模仿、游戏、言语、记忆、想象、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并配以相应的摄影来展现儿童心理特点,发现了儿童期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可教性。” 并明确指出“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养成最易,发展最快。”这种充分肯定儿童期的关键性和可教性的意义在于为儿童主动探索世界提供了依据。 他发现儿童期的意义之后,提出了儿童学习能力在1岁前就已具备,学习过程是刺激——联念——动作。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论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09教31 聂晨晨 09093051摘要: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时刻影响着儿童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关键词:陈鹤琴,家庭教育,儿童,身心健康,父母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着名的儿童教育学家,(刚开始我以为他是个女的,后来听老师介绍才知道是男的)是开创我国现代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核心人物。他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主导了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有重要影响。 他结合“儿童心理学”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最早的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进行中国化的和科学化的幼儿教育试验,总结并形成了最早的幼儿教育思想。1940年回江西创办幼稚园,后改为国立的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陈鹤琴有一句名言就是:“我爱儿童,儿童爱我”,我们老师说了,他花了毕生的心血研究儿童,热爱儿童,最后很有信心的说出这句话是很让人佩服的。陈鹤琴先生有如下的几个观点: 一、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学前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儿童教育。 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活校育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三、建立了幼儿园课程理论。五指活动,单元课程,游戏教学。 四、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我读了《家庭教育》,对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了一点理解。陈鹤琴先生提倡“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说明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作用。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孩子生来是无知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们的行为总是会受到遗传的影响,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正确引导。因此他对父母的教育提出了以下建议: 1、父母要尊重孩子。陈鹤琴认为“父母对子女应当有相当的礼貌”,“做父母的不应迁怒于子女”,也就是说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孩子,而应相互尊重。父母的威信应建立在对子女的尊重上,教育应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地位上,因为孩子有孩子的意志,只有尊重孩子的人格,他们才会尊重你,才会接受你的教育。 2、父母步调要一致。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他反对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父严母慈,一个黑脸、一个白脸的做法,也就是说父母要“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态度”,只有步调一致,才能使儿童按着统一的、正确的方向发展。 3、3.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陈鹤琴认为许多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什么都听其自便,百依百顺,甚至对小孩打骂长辈或危害他人的行为都不加禁止。所以陈鹤琴反复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可溺爱”,“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

陈鹤琴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陈鹤琴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 论文 专业教育学 班级 2010级2班 姓名宋志远 学号 20100510952 题号 63 评分

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启示 摘要:作为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陈鹤琴被誉为“中国的福禄培尔”和“中国幼教之父”。儿童家庭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家庭教育,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鹤琴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先驱,但学术界很长一段时间对他在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存在不足。本文拟以陈鹤琴先生《家庭教育》一书为主要观察点,围绕陈鹤琴有关的家庭教育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评价展开。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教育家庭教育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二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及江西幼师、上海女师、国立幼专等学校,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重温陈鹤琴先生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的论述,对当今的父母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一)从“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如是赋予了家庭教育之双层意义:其一为浅层次,即早期家教对于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其二是深层次,即早期教育对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中国现代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东南大学教务长,1923年创立南京市鼓楼幼稚园兼任园长,1927年任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第二院院长等。家庭教育是陈鹤琴进行儿童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根据对自己的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时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而写成的。其中提出了101条原则,涉及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下择要点作一初步介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发育的作用 他认为,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难以建立。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他认为,家庭虽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却是很多的。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培养训练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穿衣、刷牙、洗脸、饭前洗手、午间睡觉、吃饭定量、便溺有定所等等。还要让孩子参加游戏锻炼身体,创造条件让他们画图、剪图、穿珠、浇花、玩沙等,不要随意地恐吓他,或随便打骂。

在品德教育方面,他主张要教以下9条: 1、教孩子心中有他人 2、教孩子有同情心 3、使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习惯 4、教育孩子对人有礼貌 5、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 6、教育孩子要诚实 7、教育孩子不可强横霸道 8、教育孩子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9、教育孩子爱父母、爱别人 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不主张让孩子过早的读书写字,而要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孩子增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生活常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等。具体要求是: 1、丰富孩子的生活常识,增进生活经验。 2、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励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求知欲望。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中国现代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东南大学教务长,1923年创立南京市鼓楼幼稚园兼任园长,1927年任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第二院院长等。????? 家庭教育是陈鹤琴进行儿童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根据对自己的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时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而写成的。其中提出了101条原则,涉及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下择要点作一初步介绍。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发育的作用 他认为,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人在七岁前,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得不好,健全人格就难以建立。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他认为,家庭虽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却是很多的。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培养训练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穿衣、刷牙、洗脸、饭前洗手、午间睡觉、吃饭定量、便溺有定所等等。还要让孩子参加游戏锻炼身体,创造条件让他们画图、剪图、穿珠、浇花、玩沙等,不要随意地恐吓他,或随便打骂。

在品德教育方面,他主张要教以下9条: 1、教孩子心中有他人 2、教孩子有同情心 3、使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习惯 4、教育孩子对人有礼貌 5、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 6、教育孩子要诚实 7、教育孩子不可强横霸道 8、教育孩子适当参加家务劳动 9、教育孩子爱父母、爱别人 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不主张让孩子过早的读书写字,而要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孩子增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生活常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等。具体要求是: 1、丰富孩子的生活常识,增进生活经验。 2、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支持孩子的探索。 3、鼓励孩子的好问精神,激发求知欲望。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人生的启航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仪征市真州幼儿园惠立夏 一、著作名称 《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陈鹤琴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二、名句摘抄内容 “我们晓得栽花有了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的好。育蚕有了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的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好无准备,事后更不加研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是非常普遍,司空见惯。” “有时候,你不晓得他应当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哭的,为什么不肯吃!……有时候,他非常来的倔强,你不晓得骂他好呢,还是打他好;让他去强霸好呢,还是去抑制他好;有时候,他睡在床里哭喊,你不晓得去抱他起来摇摇他好呢,还是让他大哭大喊的好!”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总结出儿童心理的七大特征: 1.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 “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弄。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到嘴里去。……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以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做声以取乐,现在他要背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2.小孩子是喜欢模仿的

浅谈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浅谈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摘要】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和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家庭教育是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还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意义家庭教育思想启示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是他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还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本文对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进行了浅谈。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大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的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塑造了”[1]。 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细胞,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陈鹤琴早在几十年前,就把家庭教育的意义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他说:“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2]他提出做父母应当教训小孩爱人,从最初的家庭教育环境开始,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爱人教育。他认为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 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的才的竞争。谁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是将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振兴。陈鹤琴对儿童家庭教育意义的阐述,至今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1、从“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

读书心得――陈鹤琴之家庭教育.

读书心得――陈鹤琴之家庭教育 陈鹤琴是我国早期的幼儿教育专家。毕生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其中家庭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根据对自己的儿子几年的观察研究,同时吸取别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而写成的。他认为,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陈鹤琴认为,家庭虽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父母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却是很多的。在儿童的身体健康方面,家长需要培养训练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穿衣、刷牙、洗脸、饭前洗手、午间睡觉、吃饭定量、便溺有定所等等。还要让孩子参加游戏锻炼身体,创造条件让他们画图、剪图、穿珠、浇花、玩沙等,在智育方面,陈鹤琴不主张让孩子过早的读书写字,而要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让孩子增长对周围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生活常识,开阔眼界,激发求知欲望等。同时,陈鹤琴也指出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始能行之得当。他认为,适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良好家庭气氛,不仅能向孩子进行积极的教育,也是孩子形成对人对事正确态度的重要因素和良好起点。 在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中不难发现,先生重视的不是孩子知识的获得,而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学习能力的发展,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如何保证家庭教育的质量,真正的促进孩子发展,使教育少走弯路,幼儿园的教育定位在哪里,承担哪些教育任务,与家庭之间应如何分工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以下就谈一点我的粗浅认识。

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幼儿园的老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其更新拓展的的渠道以及多年教育大量孩子的经验,老师能发现孩子在同龄群体中的特殊问题,对孩子所处的发展水平衡量得比较准确,孩子的良好性格如勇敢、坚韧、沉着、好胜、好奇、善良等不是教得会的,需要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进行磨练,唤醒幼儿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所以需要通过家园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来达到。 幼儿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老师可以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老师对教育、孩子心理的知识是系统性的,而家长的知识零碎的、不系统的,所以为了家园合作能两条腿走路而不是残废,必须让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提高,以更好地贯彻教育目标的要求。首先,需要老师在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在这个理念的支持下,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应该是分工合作,家园合作呼唤建立这样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有责任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同时家长应当认清自己在这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要看到孩子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不放弃任何机会实施教育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融洽了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更重要的使幼儿有了不同水平的进步,因此家园配合、目标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营造一个家园共同关心幼儿成长的良好氛围,教师是为了孩子,家长也是为了孩子,只要家园双方同心协力,一定能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实基础。让我们携起手来教育孩子,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取得最大的成功和收益。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二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及江西幼师、上海女师、国立幼专等学校,在我国幼儿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特别是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家庭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重温陈鹤琴先生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的论述,对当今的父母不无启迪和教育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1.从“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如是赋予了家庭教育之双层意义:其一为浅层次,即早期家教对于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其二是深层次,即早期教育对于国家兴衰有更深远的意义。由此涉及到为谁教子的问题,即家教的指导思想、方向的出发点与归宿。 但现今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多从浅层次含义出发,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仅从光宗耀祖的角度或是抱着在下一代身上弥补自己失去的东西,实现自己未能实现之梦想的目的去教育子女,如此难免目光短浅、教育片面。故目前家长应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深层意义,在家教目标上尽快摆脱个人家庭的束缚,树立为国教子的大教育观,将能否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衡量孩子成材的标准,由“为个人型”向“为国家型”转变。 2.由“片面发展型”向“全面发展型”转变 陈鹤琴先生的“全面发展”观点清晰,内容丰富,对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片面发展”的畸形局面有很大启示。陈先生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家庭教育同幼儿园一样,也担负着儿童体、德、智、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也相当丰富。首先,强健的体魄是孩子幸福的根源,故主张家长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户外活动,注意孩子的营养与休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家庭德育方面,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家长应教育孩子体谅他人,具有同情心,对长者有礼貌,尊重别人,养成诚实不作伪的品质,不横行霸道,不欺侮别人,适当参加家务劳动;家庭智育上,主要是丰富儿童生活常识,积累其生活经验,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给孩子创设适宜的条件与环境,以激励他们读书的兴趣;家庭美育方面,主要是给孩子创造艺术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与音乐、美术等接触中,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此外,家长还应该让孩子做点家务劳动,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可替代,让孩子在学会劳动技能的过程中接受思想品质教育和意志的锻炼。陈先生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要求全面,符合实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为孩子入学读书、以至一生的发展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父母的作用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是开创我国现代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核心人物。他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主导了我国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幼儿教育,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也有重要影响。 他结合“儿童心理学”,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于1923年创办鼓楼幼稚园,进行中国化的和科学化的幼儿教育试验,总结并形成了系统的幼儿教育思想。1940年回江西创办幼稚园,后改为国立的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是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试验基础,曾筹建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计划建成以盲、聋哑、伤残、低能和问题儿童对象的综合性教育机构。 1928年,他和陶行知一起,在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多项“注重幼稚教育”的议案。建国初期,他又利用各种机会,多次提出发展幼儿教育的建议。 家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其《家庭教育》一书中。他指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他的本身价值,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将儿童的心理归纳为七个方面: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和喜欢称赞等。在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中,采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是陈鹤琴反复强调的一个方面,根据儿童好模仿、喜欢称赞的心理特点,在家庭教育环境方面应该多给以积极的暗示和鼓励,强调父母的以身作则作用。 幼稚园教育思想 陈鹤琴的幼稚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了中国幼稚园发展的15条主张:(1)幼稚园要适合国情。(2)幼稚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3)凡儿童能够学得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们。(4)幼稚园的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5)课程应实行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6)幼稚园首先要注意一的是儿童的健康。(7)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8)幼稚园应特别注重音乐。(9)幼稚园要有充分适宜的设备。(10)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11)儿童的户外活动要多。(12)幼稚园应采用小团体的教法。(13)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14)幼儿教师应有充分的训练。(15)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察儿童的成绩。 陈鹤琴的课程理论思想内容为:儿童是主体,幼儿课程应为目标(即做怎样的人、有怎样的身体、怎样开发儿童智力、怎样培养情绪)服务;幼儿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实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读书心得 读完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慈爱与严格,慈爱到体贴入微,严格到没有迁就。书中的诸多观点对许多当代父母来说依然是“超前”。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的开拓者。前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曾题词:“学习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四有新人,振兴中华的大业而奋斗。”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略了,太把这桩事情看的容易了。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而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追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如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非常普遍,司空见惯。我愿普天下做父母的,在未做父母之前,应当自问他有没有研究过怎样教养他未来的儿童,自问自己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父亲,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母亲。”

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对于怎样教养小孩讲述得详细入微,淋漓尽致。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待人处事,都清楚地指导家长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讲到卫生上的习惯,告诉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讲到游戏与玩物,提醒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比如讲到责罚孩子时,告诫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等等。朴实的文字、有趣的事例、诚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道理、让人读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阅读过程中我们与作者体会着各种育儿的心得、感悟着为人父母的苦与乐,“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真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 “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书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活教育”,“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联,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他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他提出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今天,人们提倡自主性游戏、综合课程、愉快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强调游戏的作用,重视幼儿实践能力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陈鹤琴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一南京鼓楼幼稚园,他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被誉为“中国幼儿园之父”他还开创了我国幼儿心理的科研工作,是我国以观察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抗战时期,他又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实验研究师范教育。为我国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他批评当时的幼儿园不是抄袭日本就是模仿欧美,生搬外国的教材、教法,全然不顾中国国情。“抄来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他坚决主张“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教法可以采用,总之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同时,他积极地推进为中国平民服务的、培养民族的新生一代的幼儿教育,大声疾呼“幼稚园不是专为贵妇们设立的,还要普及工农幼稚园”,指出这是中国求进步,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状况,发展进步合理的社会之需要。 (二)、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陈鹤琴先生反对埋没人性的、读死书的死教育。在抗战时代,他抱着实验新教育的使命,创建了活教育。其教育的三大目标是——(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3)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体系,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教育观 陈鹤琴先生指出,要遵照活教育的精神办幼儿园,必须“以自动代替被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自己去动手用脑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能搞传统的注人式,消极地管束幼儿,等等。这样的要求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对旧教育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 2.教育目标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应当是育人,培养国家民族所需要的新生一代,培养像陈鹤琴先生所指出的那种身体健康、能建设、能创造、能合作、能服务的“现代中国人”。 3.教育方法 实现活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如陈鹤琴先生所说:“非从“做”做起来不可,应当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为此他想出了以下的教学原则:(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做:(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清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较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 替代教学原则(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教学要游戏化;(14)教学要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要精密地观察。 4、教育内容。 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地结合。同时,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 5.教育原则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的十七条原则,如“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凡幼儿能想的,让他自己想”等,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重视幼儿动手动脑,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等思

论陈鹤琴家庭教育

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 陈鹤琴(1892——1982),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儿童家庭教育思想是陈鹤琴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我国家庭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先驱,但他在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存在不足。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对未来良好的国民具有奠基作用。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从浅层次讲,早期家庭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重要影响;然而从深层次讲,早期家庭教育关于国家兴衰有更深远的意义。由此可见,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 但现今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多从浅层次含义出发,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仅从光宗耀祖的角度或是抱着在下一代身上弥补自己失去的东西,实现自己未能

实现之梦想的目的去教育子女,如此难免目光短浅、教育片面。因此现在的家长要改掉家教即是为个人家庭教子的思想,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深层含义,树立为国教子的大教育观。 (二)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 陈鹤琴认为小孩子既难养,更难教,“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因此,儿童的心理是施行家庭教育的依据,但这心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迁的。婴幼儿时期,他们都是在家里,父母就是他理想中的人物,父母的一切行为他都会模仿,这也是儿童心里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在儿童学习的性质方面,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即感觉、联念和动作。学习就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在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应外界的刺激。儿童学习具有一定的原则,一是刺激的原则;二是联念的原则;三是动作的原则。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原则,但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正确、适当。 (三)要把教育功能自然的渗透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完整版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 自从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感慨挺多的,方才发现我们教育孩子的诸多错误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这本书拜读晚了,以前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太随意了,现在我也深知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科学学问。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 在《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所提及的很多方面的内容,放在当今社会依然实用,不愧是一本被奉为经典的家庭教育类好书。此书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以及贴近生活的实际经历,不仅介绍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而且列出了若干的教诲原则与办法。全书共十三章,从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普通教诲法;卫生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任务,任务就是游戏;告诉你为什么孩子怕和哭;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怎样责罚儿童;怎样使孩子的精力格外充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十三个方面探讨了生命生长的历程、以及父母的职责、儿童的养育。她还在这本书中对于“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进行了五次阐述,书中具备了很多的精辟见地和育子的实践经历。 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从一个经历过这些的人的视觉,在生活中,结合其他父母的经历以及经验来谈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停止教育,十分实在牢靠。书中罗列了大量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显而易见的是想通过不同案例的展现,去震动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作者没有向我们长篇累牍的介绍开发孩子如何智力、怎样培育孩子技艺、照顾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断的提醒我们,孩子是一团体,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在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生长,解答他们的困惑。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关爱自己,审视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让他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学会正确评价他人,要用积极、主动、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 如今的小小大人们聪明,活泼,也很大方,同时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当他们真正的面对困难以及挫折的时候,往往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汇编)

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 2015年,我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不断学习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到陈鹤琴先生及其家庭教育思想。遗憾没有在年轻时看到先生的理论,没有从孩子小时候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希望有缘的年轻父母们能学习到先生的教育思想,那将是他们及子女的幸事。 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民国时期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与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并称中国教育界有四位圣人,他被誉为“儿童教育的圣人”。 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五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后担任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智力测验法》《玩具与教育》《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著作。

陈鹤琴先生用自己子女们的成长诠释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思想学说。2010年4月,陈鹤琴子孙汇聚,陈先生的7位子女都健在,虽已是耄耋老人,却仍然精神饱满、乐观向上,其中年龄最长的兄长陈一鸣年届九旬,最小的妹妹秀兰已75岁,他们分别从事统战、外交、教育、新闻、医务等工作,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成就。从他的子女身上,人们看到了: 健康身体、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和谐的家庭; 正确的人生观、审美的情操与乐观向上的性格;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家庭教育观点 一、科学的儿童观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儿童期有意义的发现、儿童的身心特点等,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者的态度和方式。

家庭教育--陈鹤琴著 读后感

《家庭教育》读后感 这本书买了很久了。今天,有机会翻看,一旦静下心来,发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再次灌入我的世界里。 有些理念是平时也经常和家长们沟通的,如: 1.对于教育小孩子,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平时经常给家长们讲,用正面词汇,而不是消极否定的词汇。否则孩子的整个感受都不好了。 关于这点,讲到了冰心的妈妈是如何教育冰心的,所以冰心喜欢打扫卫生,喜欢学习。来源于妈妈总是能够给予一份正面的鼓励。 2.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孩子面前取统一态度。态度不一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轻视自己的父母,书中举了吃肉的例子,因为父亲觉得吃肉不好,母亲不了解实质,又不断给孩子加肉,父母很是生气,就把孩子的碗夺走,结果就是孩子吓得哇哇哭。。。 3.做父母的不应当迁怒于子女。 还有几点,是我自己要加强观念的: 1.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父亲在孩子生命中的作用很重要,这点我需要透过言行传递给老公。嘿嘿,不过我也相信我老公是足可以做到的。 2.做母亲的不应该背着丈夫去宠爱她的孩子。这点我有担心,或许我有了孩子我会溺爱吧。。。书中说到关于下雨天孩子不愿意上学的事情,母亲没有和父亲达成一致,结果纵容了孩子当天没有上学。 3.不应在别人面前责罚孩子。这点我必须要深刻学习。首先是关于老

公的,在别人面前,不说自己老公不好的地方,即使是在家里,如果真的觉得哪些做得不好,也要用合适的方式告诉他。孩子更加应该做到。先从和老公的互动开始学习。学会无论何时何地,尊重老公。4.早上和晚上都不应打骂孩子。其实在以后,对待自己的孩子早上或者晚上责骂都不好。早上是一天的开始,一大早就开始责骂,孩子必定会受到惊吓,晚上是安安稳稳睡觉的时候,受到责骂必定会无法安然入睡。 5.当小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应该重则其事,轻则其人。很多时候,在我们与成年人互动的时候,也不应指责其人格,切记不能责骂孩子的人格,就事论事。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理论

浅谈陈鹤琴的“活教育”观 郑人学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陈鹤琴(1892一1982)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几教育专家。探究他的“活教育”理论及其创建过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有很大的启发。 一、“活教育”理论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陈鹤琴一生在教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活教育”理论是其中最具亮色的部分。留美五年后的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从此,他开始了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从1920年起,他以长子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实验,共808天。他把研究成果与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比照,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50年代初,陈鹤琴结合教学完成了《儿童心理学》讲稿,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儿童从新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变化、。正是由一于他对儿童身心发展进行了镇密的研究,因而为我国儿童教育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什么是活的教育? 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简单的说,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一起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儿都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 要教育好儿童,要使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儿童心理。引证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写中国现在教育的情形时的两句警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我们把它改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活教育与死教育的区别 活教育的特征: 1. 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