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婚姻与家庭《生育制度》论文,读书报告

婚姻与家庭《生育制度》论文,读书报告

婚姻与家庭《生育制度》论文,读书报告
婚姻与家庭《生育制度》论文,读书报告

婚姻与家庭

1.摘要与引言

婚姻是什么? 家庭是什么?

这是人类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许多学者们的关注。我也对有关婚姻家庭的问题很有兴趣,所以读了几本有关这些问题的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著名的学者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一书。这本书使我进一步深入思考婚姻的本质,其中,体会最深刻的是婚姻不那么简单。具体说来,生育与家庭的含意很深刻,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育孩子、将孩子抚育成人,这些活动本身不是那么简单的,可是在这本书中的分析比我想象的更复杂、深入。虽然它们属于社会活动,可是这本书的作者抛开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及其他因素,完全把这些关于生育的事情视为社会学问题,并以比较社会学观点来研究,从社会层面去分析生育制度,我想就这本书中的几个观点发表一些自己的感受,以下是我个人对费孝通先生观点的理解与我个人的观点。

2.关键词

婚姻、家庭、男女、抚养、爱、稳定

3.正文

第一,人类如何形成生育制度?主要的因素是人类生存下去的特殊性。人类的婴儿与其他动物的幼崽不一样,动物的幼崽一旦得到生命就能独立生存或者一段时间依靠母体后就可以完全独立依靠自然的保障而生存,但婴儿断乳后,虽然生理上可以独立长成,但是还要学习在社会生活中所需的一些行为,且须要更长的时间。因此人类不能以其他动物式的生存方式来生活下去。需要说明的是,人类本身不能不组成社会,这社会引用分工合作来渐渐提升生活程度与生存强度,社会分工结构靠着人发生作用,可人是不能永远生存的,因此,人类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完整性,在这里就发生生育制度,供给新社会分子是生育制度的任务。

第二,结婚的社会意义。结婚,词典上的解释是男子和女子经过合法手续结合成为夫妻,社会的意义是这些意义加上抚育子女的任务。上面指出,任何种族要延续下去,都要有新成员的不断加入,可是,一个人从出生到能够独立生活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从生理性抚育到社会性抚育这一系列工作一般由家庭担负,再进一步说,通过结婚所肯定的夫妻来组成家庭,就被社会安排为担当这任务的恰当人选。在性生活比较开放的少数民族中,社会人类学家发现,参加性生活的所有男女中,只有一对男女通过婚姻被肯定为夫妻,担负抚育子女的主要任务。有的社会,规定男女生了孩子以后才能举办结婚仪式。有了新生儿女需要抚育,为了抚育就从事结婚,在这里表现得很明显,就是婚姻和抚育的密切关系。有的社会,女子婚后仍归娘家,一直等到有了孩子以后才能到夫家住下来。在这里,促使夫妻聚在一起生活的目的很明显的是为了抚育孩子。男女有了性关系以后,就不免要生孩子,打怀孕到出生都落在妇女身上,出生以后还要抚育的任务也是妇女推脱不了的,但同时男的会不但负抚育责任。

婚姻的目的,就是把男的圈进来帮助女的抚育工作。从女的角度看来,不结婚也可以过着性生活,与男的一样,没有必要为了性生活去结婚,但是一旦通过性生活带来了子女的抚育问题时,女的就要找个共同抚育子女的伙伴,这个伙伴就是通过婚姻所确认的丈夫。为了找个丈夫,就要结婚,在这里,为何结婚,结婚是为了子女的抚育。有的社会,男女结婚以后,双方都可以公开的找情人,夫妻都互相不干涉,在夫妻之间和在情人之间,同样可以得到性生活的满足。结了婚的男女,可以过性生活,但并不是为了性生活而需要结婚。这意味着,婚姻是通过结婚所肯定下来的夫妻关系,在夫妻关系以外的一切性关系中的男女,都不应算入婚姻关系之中。婚姻关系是一回事,性关系是另外一回事,只有把两者区

别开来,才能明确认识婚姻的社会意义是为了子女的抚育。

第三,社会结构中的三角,明白了婚姻是为了子女的抚育,就易理解家庭是父、母、子三方所组成的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换言之,婚姻是社会为孩子们确定父母的手段,从婚姻里结成的夫妇关系是从亲子关系上发生的。这种说法也许和我们通常的看法即“男女双方结婚成家庭”不同,其实“男女双方结婚成家庭”这句话是不具备的。既然婚姻是为了子女的抚育,抚育必须有抚育的对象,因此子女是构成家庭的重要角色。上面指出,有的社会要等到女子生了孩子以后才能结婚,需要抚育时,才把男拉入来组织一个三角形的家庭。有的社会男女结婚后,妻子即回娘家,一直到生了孩子以后,才带着孩子在丈夫家同居。这就说明了男女结婚以后到孩子生出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夫妻还没有必要经营共同生活。孩子出生以后,为了保证孩子抚育得好,夫妻同居者共处的生活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只有有了子女并进行抚育的时候,家庭在结构上才算完备,在任务上才算在发挥其作用。

第四是,社会为何用生育制度去控制家庭,家庭负担着子女的抚育任务,是为延续种族和保证社会各项活动有新人接替,所以社会对婚姻和家庭是极为重视的,从伦理上和法律上加以种种保护。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最基本、极为普遍的结构,因此我们既要从社会的需要来了解家庭,又要从家庭的需要来了解各种社会设施。

这些社会设施中需要说明的是:

首先,限制家庭以外的性生活。婚姻是确定两性关系和个人开始性生活的仪式.可是在很多民族中两性关系并不以婚姻始也并不限于夫妇之间,而同时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夫妇以外的性生活无论如何自由,并不会引起婚姻关系的混乱,这使我们觉得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因此,我们似乎不应把限制两性关系视作婚姻的基本意义。婚姻之外的两性关系之所以受限制还是因为要维持和保证对儿女的长期的抚育作用,有必要防止发生破坏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因素,这点是为什么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性的开放越来越收缩的缘故,换言之,一旦男女不愿意负担抚育子女的责任,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也就出现了不易维持的局面,从而给家庭和社会敲响了丧钟。事实上,人类社会为了保证家庭的巩

固采用了各种制度及办法来限制家庭以外的性生活。

其次,限制生孩子权利。在承认婚姻前性生活是正当的民族中,也并没有允许在婚姻前合法地生孩子。可以说人类社会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则,就是有丈夫的女子才有生孩子的权利。无论在什么地方,两性关系尽管可以在一定限制下享受相当的自由,可是关于生孩子这一件事,却很少含糊,一般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而且这种规定总是以婚姻为基础的。在这里强调的不是没有丈夫的女人不能

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而是,只有婚姻后生孩子,才能组成充分抚育的环境。任何地方都生在婚姻关系之外的孩子,可是这些孩子时常就被溺死,或者在生后被已婚的人领养去,,没有父亲的孩子即使不致连生孩子的权利都得不到,但

常常不能充分享受一个完全的社会分子所有的权利。他不是被挤在生活人世界之外,也总是部分地被挤于社会之外。人间的悲剧是人造的。

以上所讲的是他的观点,同样我也支持他的这些观点,但他在这本书中只从人类社会的宏观角度阐述了他对婚姻家庭的观点,在这里再使我进一步深入思考,即对我个人来讲婚姻与家庭是什么?

我认为婚姻制度是稳定社会的良好工具,是人类诞生以来为了整体的生存和延续而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稳定社会关系的工具。通过婚姻进而家庭的形式使每一个人都在某个小的组织中,通过成员之间的互相牵制保证该组织的相对稳定;每个个人都相对固定在自己的婚姻或家庭中,从而也减轻了给组织外部,即社会其他个人、组织或群体施加的影响。这种网状的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社会整体的相对稳定。

对于每个个人来说,其自身婚姻、家庭的意义显然并非在于稳定全社会,认为婚姻家庭的意义在于“爱”的人肯定比比皆是,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或多或少都是为了寻求个人的稳定,包括社会关系的稳定、经济的稳定、内心的稳定等,因为“爱”本身通常给人内心的充实、稳定感。因此,对于我个人来说,我需要婚姻、家庭,表面上,婚姻、家庭的意义在于寻求“爱”、维护“爱”,但从本质上来说是寻求“稳定”。

婚姻的成立只是个人在寻求“稳定”过程中的一个点,这个时间之前及之后,人们都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稳定”。假设我们切取某人的某段人生经历——成年后到结婚后孩子出生,并抽取其中一条线——婚姻家庭。随着个人成长,因生理因素等原因,原有父母的家庭已渐渐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原本稳定的关系渐渐松动;经济不够独立的人,可能会寻求其他个人进行组合,从而达到经济上相对独立(经济的独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稳定),当然,寻求经济独立同时也在寻求其他方面的稳定;经济独立的人,可能因为经济足够独立,需要精神上或生理上相对稳定的关系,从而寻求其他个人进行组合。这时,婚姻的形式便成为大家进行组合的良好工具。

顺利情况下,某人通过婚姻形式达到了某些方面的、某阶段的相对稳定。但是,婚姻的开始本身使其进入了寻求新组织内部及个人在新的社会关系下的稳定的过程。新组织的稳定与个人在该组织中的稳定是几乎等同的。新组织的内部稳定需要组织成员的相互竞合,现在社会以男主外女主内为主要模式,在这种情况

下,违反社会主流模式本身便会给该组织带来一定不稳定性,因此,通常情况下,采取主流模式会给该组织达到稳定减少阻力;但是,我并不认为采取主流模式的效果是绝对的。我认为该组织成员的互动本身必须结合各自的客观及主观条件,对主流模式进行相应程度的调整;而且调整是无时无刻都在持续的状态,随着内部成员情况的变化及成员结构的变化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当婚姻出现新成员——孩子时,也会对该组织的稳定性带来波动,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对经济分配、情感分配等进行全面调整,才能让家庭恢复稳定状态。当然,如上所述,调整是持续性且永久性的状态,没有终结点。(具体调整方法鉴于比较复杂且本人没有直接经验,不予发表看法。)

参考资料

1.费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婚姻与家庭大纲

《婚姻与家庭》课程教学大纲 Marriage and Family 适用专业:校公选课 课程学时:30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家庭这个初级社会群体特例的分析了解人类婚姻家庭的进化史,家庭的类型,家庭的生命周期,婚姻成立社会文化设置,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发展的趋势;认识性、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模式的关系。了解当代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 二、课程内容、要点及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婚姻的选择 第二章婚姻的缔结 第三章爱情与婚姻 第四章家庭和家庭结构 第五章家庭人际关系剖析 第六章家庭教育 重点内容: 婚姻、家庭、性、社会性别等概念;婚姻的本质、家庭关系及家庭类 型,家庭的功能等。 难点内容: 理解婚姻家庭、性与社会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秩序建构的意义。

三、学时分配 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 第一章婚姻的选择3学时 第二章婚姻的缔结6学时 第三章爱情与婚姻6学时 第四章家庭和家庭结构4学时 第五章家庭人际关系剖析5学时 第六章家庭教育6学时 总计30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1.主要通过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查。出席率30%,电影赏析20%,分组报告50%(口头与书面并重)。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李生兰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 出版公司,1999年版。 3.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 4.费孝通:《生育制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6.Mary Lou Fuller等编著:《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制定: 执笔人: 审定人: 制定时间:

论婚姻与家庭

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生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论婚姻与家庭——以《我们的故事》为例学期: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丁一男 年级:研一 院系单位:法学院 指导老师:雷明光 课程名称:婚姻法 任课教师:雷明光 完成时间:2015年12月18日 论婚姻与家庭

——以《我们的故事》为例 在婚姻法课上,我们观看了《我们的故事》,这部电影让我对婚姻与家庭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这部电影中,男主和女主在工作中偶然相遇,女主的活泼搞怪深得男主喜欢,男主的风度翩翩也博得了女主的好感,两个人迅速进入了恋爱阶段并最终走向了婚姻的殿堂,组成了家庭,他们经历了爱情的甜蜜,组成家庭的喜悦。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记得女主说,她把他们第一次吃馄饨的勺子当做礼物送给他,他都开心的像个孩子。但婚姻生活中难免会有各种琐事,家务的烦扰,孩子的教育,使两个人逐渐产生了分歧。这使生活中不免出现各种争吵,随着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争吵变成了冷漠,两个人开始思考是否应该结束这段婚姻。这部电影让我不禁思考,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家庭?婚姻缔结的基础是什么?而又如何维持一段良好的婚姻? 一、婚姻的基础 有人说婚姻的基础是爱情,婚姻是爱情的升华。但事实上每个人结婚的目的却不禁相同。有的是出于相互倾慕,相互依赖的心理需求;有的出于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的经济需求;有的则出于一种生理需求。因此不同的婚姻下,婚姻的基础并不相同。那么什么样的婚姻基础最稳固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婚姻关系的稳定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家庭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婚姻和家庭的关系密不可分,家庭是婚姻的产物,婚姻的关系确立后才能产生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关系。而每个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婚姻的稳定与否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例如,一个婚姻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孩子缺少家庭的关怀,导致心理缺失,从而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从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孩子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或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的孩子。 我认为一个良好婚姻关系的维持,首先需要爱情,爱情是两性关系发展到高级阶段所产生的一种极为复杂的感情形态。在爱情中的男女,相互吸引,有在一起生活的共同愿望,如果没有爱情,只是出于一种生理需求或经济需求,那么共同生活的愿望就不强烈,而且不稳定性也很大。不过爱情也不是永久不变的,没有人能够一直维持着高度的热情,对爱情与婚姻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所有的激情都不能无限度的维持下去。因此婚姻关系中的爱情也会发生由爱情向亲情的转变。那么,一个良好的婚姻关系维持的第二要素,我认为是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来自自身的责任感,也有法律规定的家庭义务,比如夫妻间相互扶持的义务和对子女抚养的义务等。在法律义务的约束下,在道德对责任的要求下,维护了婚姻

【优质】菊与刀分章节读书笔记word版本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菊与刀分章节读书笔记 作者通过菊花和刀这两种日本皇室的象征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思维方式 和行为动机等。这本书面世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了,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了解 日本的重要学术著作之一。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菊与刀读书笔记 5000字,欢迎大家学习 ! [内容简介]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其祖先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她本人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1919 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类学,是Franz Boas的学生,1923年获博士学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出版)一书。1940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心得] 学日语这么久,一直都想好好读一读《菊与刀》,因为这本书深刻描写了 日本的文化和民族本性,可是总是被各种事情搁置了,今天打算开始仔细阅读 这本书。日本这个民族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邻邦和 宿敌,如今又和我国有着各种摩擦,更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第一章:任务——研究日本 日本的文化与西方诸国的文化很不相同,美国人觉得日本人的脾气最捉摸 不透,所以作者在二战时奉命研究日本文化,分析对方的“敌性”,从而给出 作战的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毕业论文读书笔记 08011226-梅路遥- 会计085 一、本科论文一般包括哪几部分 1、封面:包括学校名、题目、作者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姓名、完成时间等。题目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有特殊要求的可加注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摘要字数一般为300个字左右,关键字3-5个,列在摘要的左下方。摘要和关键词是对毕业论文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的概括性综述。英文摘要的内容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一致。 3、目录:目录可按二级或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设计美观;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4、文本主体:文本主体一般包括引言、正文与结论三部分,引言部分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它写在文章的最前面,用来说明你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这部分很短,常用一小段文字表述,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与你的摘要重复。摘要是简要地说明你的文章写了什么,而引言是说明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侧重点不同。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作者要对课题的内容及成果进行详细表述、深入分析和充分论证;结论是对整个毕业论文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见解或建议。具体规范要求如下: (1)标题:毕业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清晰规范 (2)注释:毕业论文中引述别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时必须注明出处;有需要解释的内容,也可以加注说明,注释可采用脚注 (3)量和单位:文中出现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要求符合国家标准 (4)插图:曲线图、示意图和照片在正文相应位置放置,并写明图号和图题,图号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字体为宋体小5号。 (5)表格:表号和表题放在表格上方正中位置,表号后空一格书写表题,字体为黑体小5号。 (6)数字:毕业论文中的测量、统计的数据及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5、参考文献:按文献的拼音或者顺序,列在论文正文后面,先中文后英文; 6、致谢:在文章结尾处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工作过程中曾给自己以直接帮助的指导教师以及相关人员表示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作风。 7、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或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原始数据、计算程序及说明、过长的公式推导等,其中设计图纸可另附。 二、本科毕业论文与硕士毕业论文的结构差异 硕士毕业论文的一般结构包括引言、文献回顾、理论阐述、案例、结论这几部分,所以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硕士毕业论文需要的创新能力和专门的研究能力也较高,需要提出新的见解,而本科毕业论文只是要求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文献综述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1、文献综述应紧紧围绕研究问题,所引述文献应与课题直接相关,相关性要强 2、文献综述应突出综述二字,尽量避免大量引文,内容要精炼 3、文献综述所引述文献应尽量是原文,尽量避免引用他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 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所引述文献应有所选择,尽量来自政府、专业的学术研究机构、有影响的正式出版物及有影响的专业人士等 5、文献综述所引述文献应有所选择,尽量是最近5年一10年的 6、文献综述所引述文献应有所选择,尽量是重要文献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7、文献综述应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应做提炼、分析,尽量避免对所引述文献只做一般性简介

婚姻与家庭《生育制度》论文,读书报告

婚姻与家庭 1.摘要与引言 婚姻是什么? 家庭是什么? 这是人类社会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许多学者们的关注。我也对有关婚姻家庭的问题很有兴趣,所以读了几本有关这些问题的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著名的学者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一书。这本书使我进一步深入思考婚姻的本质,其中,体会最深刻的是婚姻不那么简单。具体说来,生育与家庭的含意很深刻,男女们互相结合成夫妇、生育孩子、将孩子抚育成人,这些活动本身不是那么简单的,可是在这本书中的分析比我想象的更复杂、深入。虽然它们属于社会活动,可是这本书的作者抛开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及其他因素,完全把这些关于生育的事情视为社会学问题,并以比较社会学观点来研究,从社会层面去分析生育制度,我想就这本书中的几个观点发表一些自己的感受,以下是我个人对费孝通先生观点的理解与我个人的观点。 2.关键词 婚姻、家庭、男女、抚养、爱、稳定

3.正文 第一,人类如何形成生育制度?主要的因素是人类生存下去的特殊性。人类的婴儿与其他动物的幼崽不一样,动物的幼崽一旦得到生命就能独立生存或者一段时间依靠母体后就可以完全独立依靠自然的保障而生存,但婴儿断乳后,虽然生理上可以独立长成,但是还要学习在社会生活中所需的一些行为,且须要更长的时间。因此人类不能以其他动物式的生存方式来生活下去。需要说明的是,人类本身不能不组成社会,这社会引用分工合作来渐渐提升生活程度与生存强度,社会分工结构靠着人发生作用,可人是不能永远生存的,因此,人类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完整性,在这里就发生生育制度,供给新社会分子是生育制度的任务。 第二,结婚的社会意义。结婚,词典上的解释是男子和女子经过合法手续结合成为夫妻,社会的意义是这些意义加上抚育子女的任务。上面指出,任何种族要延续下去,都要有新成员的不断加入,可是,一个人从出生到能够独立生活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从生理性抚育到社会性抚育这一系列工作一般由家庭担负,再进一步说,通过结婚所肯定的夫妻来组成家庭,就被社会安排为担当这任务的恰当人选。在性生活比较开放的少数民族中,社会人类学家发现,参加性生活的所有男女中,只有一对男女通过婚姻被肯定为夫妻,担负抚育子女的主要任务。有的社会,规定男女生了孩子以后才能举办结婚仪式。有了新生儿女需要抚育,为了抚育就从事结婚,在这里表现得很明显,就是婚姻和抚育的密切关系。有的社会,女子婚后仍归娘家,一直等到有了孩子以后才能到夫家住下来。在这里,促使夫妻聚在一起生活的目的很明显的是为了抚育孩子。男女有了性关系以后,就不免要生孩子,打怀孕到出生都落在妇女身上,出生以后还要抚育的任务也是妇女推脱不了的,但同时男的会不但负抚育责任。 婚姻的目的,就是把男的圈进来帮助女的抚育工作。从女的角度看来,不结婚也可以过着性生活,与男的一样,没有必要为了性生活去结婚,但是一旦通过性生活带来了子女的抚育问题时,女的就要找个共同抚育子女的伙伴,这个伙伴就是通过婚姻所确认的丈夫。为了找个丈夫,就要结婚,在这里,为何结婚,结婚是为了子女的抚育。有的社会,男女结婚以后,双方都可以公开的找情人,夫妻都互相不干涉,在夫妻之间和在情人之间,同样可以得到性生活的满足。结了婚的男女,可以过性生活,但并不是为了性生活而需要结婚。这意味着,婚姻是通过结婚所肯定下来的夫妻关系,在夫妻关系以外的一切性关系中的男女,都不应算入婚姻关系之中。婚姻关系是一回事,性关系是另外一回事,只有把两者区

《菊与刀》读书笔记总结

《菊与刀》读书笔记总结 这是一本不到20万字数的小书,作者以文化形貌论谈论日本文化的特质,并从孩子教养的角度剖析日本人的生命史。 总体来说非常有意思,但也有美中不足。不足之处主要是翻译,我买此书之前的确没有做功课,事实证明盲买还是不灵。这本由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秦墨所翻译的《菊与刀》,很多地方阅读起来让人感觉不仅原作家本尼迪克特写的时候较为仓促,且翻译的时候还没有中和掉这种仓促。明明上一句已经用过的辞藻或形容,在下一句又重复使用,从而没能得到美化。 比如在第十二章儿童学习章节里所写到的: 他们尽管彬彬有礼,却仍能保持傲慢不驯。在军队里,他们可以接受军队所要求的狂热盲目的训练,但却又桀骜不驯。 这里前后都用了不驯,读起来让人忍不住回头检视一下前一句自己是不是读错了,或者是否看串行又读了同样的一句。此句在表达层面意思的区分也有所欠缺。

同样的一段话,在译林出版社出版,由陆征翻译的版本中是这样的: 尽管他们礼貌周到,却也会心存傲慢。他们能够接收军队里的超严纪律,同时却又桀骜不驯。 这样一对比,感觉开明出版社出版的这段翻译水平也就仅比网站在线翻译的好一点…… 由于没有看原版,我也不知道我就这样把大部分锅都甩给翻译是否合适。 因为在章节和章节之前,有时候会感觉出来作者写的时候也比较仓促。 那之间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重复强调和解释的内容,基本都是我认为已经前面解释的很清楚,大可不必费周章的再细致阐述了。 但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因素,就是为什么作者对有些简单易懂的地方写的如此细致复杂。 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是美国人写给欧洲人的日本历史的原因。欧亚之间的文化差异本就显著,如果不解释的这么细致,欧洲人恐怕很难理解日本文化。

自考05280《婚姻与家庭法》串讲笔记

自考《婚姻与家庭法》串讲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婚姻家庭与社会 一、婚姻家庭的概念、属性和功能 (一)婚姻家庭的概念 婚姻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联系和交往方式。 (二)婚姻家庭的属性 1.自然属性 2.初会属性 (三)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 1.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 2.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 3.文化教育功能 二、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历史类型 (一)婚姻家庭制度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1.婚姻家庭制度与经济基础 2.婚姻家庭制度与上层建筑 (二)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中的群婚制与对偶婚制 2.私有制社会中的一夫一妻制 3.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发展方向

第二节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婚姻家庭法概况 (一)中国古代有关婚姻家庭的礼与律 1.奴隶制时代的婚礼、家礼 2.封建时代的户婚律 (二)外国古代婚姻家庭法简介 1.古代罗马的亲属法 2.欧洲中世纪的婚姻家庭法 二、近现代婚姻家庭法概况 (一)资产阶级国家婚姻家庭法简介 1.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法 2.英美法系国家的婚姻家庭单行法 (二)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家庭法简介 1.苏维埃婚姻家庭法 2.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婚姻家庭法 第三节新中国的婚姻家庭法制建设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和立法概况 (一)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及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延续(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立法 二、解放前革命根据地的婚姻家庭立法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婚姻法 (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地区性的婚姻条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婚姻家庭立法 (一)建国之初的1950年《婚姻法》 (二)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婚姻法》(三)新世纪之初对《婚姻法》的修正 第二章我国婚姻家庭法概述 第一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 (一)婚姻家庭法的名称和涵义 二、婚姻家庭的调整对象 (一)调整对象的范围 (二)调整对象的性质 1.人身关系 2.财产关系 三、婚姻家庭法的主要特征 (一)广泛性 (二)伦理性 (三)强行性 第二节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婚姻家庭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二、婚姻家庭法的渊源 (一)宪法和其他法律 (二)行政法规

恋爱婚姻与家庭结业论文

我眼中的恋爱与婚姻 伴着掌声与欢笑,我完成了本学期的恋爱婚姻与家庭选修课程,这门课教给了我很多人生道理与启示哲理,然我对于恋爱与婚姻这个话题有个更加深层的体会和认识。 恋爱是真心加感觉,当然还有缘分,何来恋爱呢在恋爱的过程中,考虑的很少,就算考虑也都是对未来的一些设想,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对未来一种甜美的追求,没有太多现实的杂念,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当爱对你而言变成了一种存在状态时,它极其美丽,它就是某种远远超过所谓的人世的东西,它是已拥有某种神性的东西。当爱是一种状态时,你无法对它作任何事,它将放射出爱,但它不会对任何人创造出任何监禁,也不允许你被任何人所监禁。爱不是一种关系,只有你抛弃掉将爱视作关系的思想方式,你才能进入到爱的状态。两个人在一起能非常相爱,他们越是爱,任何关系的可能性也就越少,他们越是爱,在他们中间存在的自由越多,他们越爱,任何要求,任何控制,任何期待的可能性就越少,自然地也就不存在任何挫折的问题 而婚姻是一次选择,如果你站在婚姻这个人生的十字路口,选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结婚,这很重要。如果你爱一个不爱你的人,并准备与他结婚,这是相当危险的。上一辈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时候,真不能理解,结婚前两人连面都没见上一面,也能洞房花烛,生儿育女,携手到老。到了我们这一代,奉承更多的是自由恋爱,婚前的相知,互相了解,也许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最终走到一起,但是不和谐的声音却更多起来,是我们的奢望太多了?还是这已然成为了社会的大众趋势?年轻时,很容易被“我们很相爱”感动,慢慢经历了一些事情,对于相爱这事儿多少存了一点疑心。如今,倘若一对男女决定在一起,我更希望听到他们自信满满地说,我们在一起,真的很合适。卡尔马克思曾提出过: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将没有婚姻,,而最困难的就是如果没有婚姻,家庭便会消失,而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中坚与脊梁,如果家庭消失,那么国家也不可能长久。马克思基本观念之一就是婚姻的存在是因为私有财产的存在,所以当私有财产消失,婚姻也不得不消失。这样的思想也许较为理性和现实,但也有其充分的理论基础。 在我看来,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是基于正常和健康的心理态度,本着充实自身情商和人格的态度上发展起来的,而如果我们只是为图一时之快,就草率的决定恋爱或婚姻关系,那对于自己还是他人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 最后,很感谢郁树廷老师的悉心教诲,祝老师工作顺利,合家幸福。。。

菊与刀读书报告

《菊与刀》读书报告 雍青纳么西南民族大学民研院民俗2013级 130303042214 《菊与刀》是由美国人类女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从未到过日本的本尼迪克特通过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并将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认为运用文化模式理论,通过对日本人个体样本的归纳研究而得出的模式,可以用来验证和解释个体的行为。通过对文本、影视、和同战俘的对话,比较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观,研究得出日本人具有双重性格和“耻感文化”的文化特征,因此得出日本会投降以及美国不能用对付德国的方法对付日本的结论。对于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人类学家而言,能够研究得如此细致缜密,实在是不容易,而且这些结论到如今都还能发挥其作用,足以证明《菊与刀》的价值。 一、文化模式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说“最孤立的细小行为,彼此之间也有某些系统性的联系。我十分重视数以百计的单项行为如何构成一个总体模式。”1关注日本1 《菊与刀》本尼迪克特,吕万和译本。 人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才能从中了解隐藏其后的决定。文章在美日两大文化比较的整体眼光下,通过对等级制度、“恩”与“报恩”、义理与人情、耻感文化、修养和育儿方式等的考察,从结构上深入探讨了日本人的价值体系,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其行为之中的思考方法,得出日本人的各类文化模式,及其与美国等国的“罪感文化”完全不同的“耻感文化”。 二、等级制度 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的一切都是以“各得其所,各安其份”等级制为基准的。从家庭开始到整个社会的严格等级制都是自上而下的严密系统,将每个人都纳入其中,以共同忠诚的名义要求人们服从,具有强大的约束力,日本人在其秩序下遵循其中规则不反抗。为揭示日本人生活方式极端的原因,本尼迪克特用大量文字对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具体论述,涉及了恩、义务、情意、人情等概念,这些概念深入描述了对日本人在等级制意识笼罩下的道德伦理体系,等级制已深入日本人骨髓。 (一)、社会中的等级制 日本家庭等级制开始,到其日常生活中扩展的等级制意识。在日本,家庭和社会管理模式一致,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严密系统,每个人都置身其中,等级制以共同忠诚的名义要求人们服从,以普遍的约束力让人们遵循其中规则而不反抗。从古至今,漫长的时光,遵从等级制已经成为日本人的行为准则,我们看来无法理解的不平等却是他们最自然的标准。不同等级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全都被灌注准则,以一种共同忠诚的名义来要求服从。日本人按照此标准生活,从不跨越雷池一步。在家庭中的“各安其份”规定都十分缜密,长者为先,家中最老的父亲掌握整个家族的话语权,长子拥有与父亲相差无几的特权。辈分和年龄的差别也有严格规定,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守秩序并通过礼仪表达出来。 (二)、战争中的等级制 长期、稳定的封建等级制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最深层,在战争中的日本天皇的态度,就是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的集中体现。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托,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因此,为了实现对天皇的忠,日本开始了战争。日本当年建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类似于将整个亚洲看成一个家庭,自认为的长子身份要求他们,必须负担起“照 顾”家人的义务,因此,这场战争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心甘情愿

婚姻与家庭关系 全部

判断题:5道,每道5分,总分25 1.婚姻家庭生活中出现冲突意味着家庭危机开始出现(错误) 2.“父慈子孝”的境界可以用家庭交换理论解释(正确) 3.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婚前所购得的住房可以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错误) 4.在家庭系统中,整体的家庭系统就是家庭成员的总和(错误) 5.早期的一夫一妻制是针对于男女两性的(错误) 2. 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可能源于家庭中某些次系统出现问题,例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而影响了孩子成长(正确) 1.在婚姻市场的规范中法律的强制力最高(正确) 2.女性在味觉、嗅觉、触觉与高音的听觉方面较男性迟钝(错误) 3.登记结婚后,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但男方不可以成为女方的家庭成员(错误) 4.两性关系与两性角色已逐渐迈向平等化,而女性角色的改变比男性校(错误) 5.商品市场和婚姻市场交换的都是价值(错误) 1.由于生育是中国传统的婚姻功能,因此孩子必须从父姓(错误) 2.在被动选择不为父母的人群中都是因为女性的生育障碍(错误) 3.老年人丧偶后最常出现的人际关系冲突是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正确) 4.一般而言丧偶的女性较男性适应能力更强(正确) 5.沟通中的倾听即消极的毫无反应的倾听(错误) 1.孩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不仅是欢乐还有责任等等(正确) 3.人到中年孩子长大离家对女性而言意味着生活失去重心,即中年仅仅意味危机时刻的到来(错误) 4.家庭的建立可以断然从结婚开始(错误) 4.离婚并非处理婚姻危机的唯一最好方法(正确) 1.“同志”一词在台湾和我们大陆的含义不同,台湾指同性恋者 (正确) 2.继亲家庭中子女不会影响夫妻关系 (错误) 3.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只能因为原家庭的解体而恶化 (错误) 4.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继父—继母家庭 (正确) 5.依国外的研究单亲家庭和独亲家庭的父母都没有婚约 (错误) 1.婚内无性暴力而言(错误) 2.家庭暴力仅指对家人造成的肢体伤害(错误) 3.学校并不是人一生中学习的唯一场所(正确) 4.老年人没有发生外遇的可能(错误) 5.无论军人是否有过错,军婚离婚必须经军人同意(错误) 5.协议离婚无须经申请。(错误) 单选 1.正向回馈是一个()的家庭系统(B 开放) 2..哪一个家庭理论将家庭视为一生命体,由生命开始、茁壮到结束的历程?(A 家庭发展理论) 3.()是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A群婚) 4.直系血亲包括()(A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 5.一夫一妻制由()演变而来(D对偶婚) 6.迷恋是()(C为恋爱而恋爱) 7.所谓特殊婚配是相对于()而言的(A理想型) 8.女性在语言方面稍微领先男性的合理解释是()(C大脑组织与社会化历程交互作用结果) 9.大多数社会在血缘关系上规定()(B外婚制) 10.在家庭中,男性角色被定义为()(C工具性的)

人类婚姻与家庭 论文

通史教育讲座心得——婚姻与家庭 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家庭都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形态。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也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群体。而婚姻则是产生这种社会形态的最最重要的方式。 在婚姻与家庭中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结婚的意义,择偶,结婚,婚姻的变异,婚姻的解组等等;而在家庭的体系结构中家庭的含义,家庭在社会上存在的重要性,家庭的本质、起源和历史沿革、结构、居制和代际关系类型、功能其变迁与走向等。婚姻与家庭所包含的内容及其体系丰富而又庞杂,对于我们研究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及运转方式,生活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拿婚姻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婚姻是顺其自然无需多想的事情,就像我们每天的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生活的规律,却没有很认真的考虑婚姻在中华几千年来这么延续下来所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婚姻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于个人来说,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作为一种高级的动物,婚姻可以满足人类自身更多的欲望和需求。因为除去对单纯的物质生活的满足以外,人类还需要许多精神和生理上的欲望。比如,性欲、养育子女的欲求,而这些可以通过婚姻在我们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下得到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婚姻双方一种责任感和满足感。而在以前的父系或母系社会的制度下,婚姻意味着对父权或是母权的取得,而这代表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地位的取得。而对于社会来说,婚姻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对于维持社会的道德伦理及正常的社会关系的运转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对于人类社会成员的补充和社会关系的扩充都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婚姻中有关于婚姻形式的发展,离婚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等现象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古至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研究社会学的相关内容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利于我们对以后的社会发展作出预测,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一定的预防措施。 家庭是婚姻发展的结果,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生活的稳定,对于人们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个人的心理上来说,家带给我们每个人一种归属感,也带给我们一种团结的力量,我们的一生,从出生到结束,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读书笔记 《菊与刀》读书笔记大概是纽约的地铁太烂了,又没有wifi,以至于无聊到一种境界,让我开始读书。一年半下来,看了有七八本。从最开始引人入胜的小说,到略有些急功近利的工具书,再到最近的社科专著,我的口味开始多元,兴趣开始滋生,禁不住笔头有点发痒,想 《菊与刀》读书笔记(一) 大概是纽约的地铁太烂了,又没有wifi,以至于无聊到一种境界,让我开始读书。一年半下来,看了有七八本。从最开始引人入胜的小说,到略有些急功近利的工具书,再到最近的社科专著,我的口味开始多元,兴趣开始滋生,禁不住笔头有点发痒,想要记录一下心得,就像去了个著名景点非得留下个“某某到此一游”的标记一样,想要以某种方式,把自己和这些跨越历史长河的经典,做一种连接。在此立个flag,从菊与刀开始,看能坚持多久。 I.读书的方法 社科文与小说的最大区别,大概是看一遍是绝对不够的。不管作者的论述多么平易近人,译者的文笔多么流畅,它的行文思维不是单一的,可以并列,可以因果,可以正反……读第一遍的时候,总不免云里雾里,管中窥豹,难以得其全貌。等到好不容易囫囵吞枣过了第一遍,再挣扎着拿起来细嚼慢咽过第二遍的时

候,才渐渐有了恍然大悟之感:如果说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分别描 述了日本的某个特征,比如“各就其位”描述了等级制,“历史 和社会的债务人”描述了欠债意识,那么“明治维新”这章想描 述什么呢?是想单独阐述明治维新这场伟大变革对日本的影响吗?读完第二遍你会知道,它只是个幌子,本质还是第一章“各就其位”的延续:明治维新政治家在设计各种政治和社会规则时,并 没有照搬西方自由平等那一套;相反,他们在各个领域强化并规 范了等级制,由此可见等级制在日本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这也是 一种暗示,如果美国想要在日本发起一场革新运动,那在面对等 级制文化时一定要慎重对待。 其余各章也都有其内在关联:作者在第一章抛出了日本研究 的大问题,然后以战争中的日本人为序,展示了日本人在战争中 的“奇怪”表现——这里每一个表现的心理机制都在后面得以解释——接下来几章就从等级制、债务意识、义务(报恩)、情义、名声、人之常情等角度剖析了日本文化的关键层面。在结尾之前,作者对这些心理机制做了很有意思的“synthesis”:首先探讨了 这些机制如何调和的问题,然后介绍了日本文化中一种自我修正 的机制(臻于圆熟的自我修炼),最后描述了是这种文化是如何代代相传的——这三个问题是研究每种文化都应该回答的问题,这 将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每种文化并做类比。最后把话题带入战争 后的日本,结合前面的研究,作者对美国应当如何对战争后的日 本进行管理提出建议,并且对日本的未来作出预言。

《婚姻与家庭》学期总结

重庆科技学院 《婚姻与家庭》 总结论文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科1002 刘杰 2010441756 指导老师:谢家国

本学期我很荣幸的学习了由谢家国老师主讲的《婚姻与家庭》的公选课,通过十周的学习,我的感触颇深,从中也明白了许多以前不理解的知识,让我更清晰更明了的认识了婚姻这个我还未曾接触过的东西,让我更多地理解了一个家庭的含义,让我更加的成熟。下面是我对本学期婚姻与家庭公选课的一些感触与理解。 从上学期选课时我就在琢磨我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当看到《婚姻与家庭》这一课程时我就在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什么,又到底能教会我什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由您主讲的《婚姻与家庭》,我相信我可以从中收获许多我不曾理解的知识。 第一堂课在开学的第二周如约到来,我踏着轻松的脚步走进了教室。和我想象中的一样,选择这门课的同学相当的多。和我想象中的相同,教这门课的老师年轻帅气。还记得第一堂课我就坐在了第一排的位置,因为我想更清晰明了的听听这课到底讲的是什么。开始上课不久我就知道了谢老师上课时是很和蔼的,也是很生动的,讲课过程中同学们笑声不断,一次又一次被老师的幽默所感染。 在上过的所有课程中我对关于爱情这一节的印象最为深刻。爱情是什么?泰戈尔说爱情是理解和体贴。两个人相爱,在一起久了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争吵等问题,而在这种事情发生的情况下,双方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才能真正的维持长久的爱情。体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有体贴才有关怀,才能让双方感到温暖感到幸福。爱情是什么?弗洛伊德说:爱情不过是性本能的一种表达与升华。我想这句话真的是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没有性的爱情不能算是真正的爱情,就好像没有女人的家庭不能算是真正的家庭一样。真正的爱情是要通过性来表达的,性是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爱情的一种升华。或许现在的社会就算没有爱情也一样可以有性,但我认为那不是性,那只能说是交配,一种类似于动物的对生理的表达方式罢了,那不是真正的高等动物也就是人所能用情感产生的一种理性的对异性的真切的感受。爱情是什么?康德说:性冲动是具有周期性的,所谓恋爱就是我们借助了想象的力量,把它从周期性里解放出来,而成为一种延续性的东西。大家都知道动物都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才会寻找异性进行交配,这就是所谓的周期性。为什么动物具有这种周期性而人没有呢?这就好比康德说的,这就是爱情。动物之间不可能有爱情,所以它们就是按照自己的生理周期来进行交配的,而人不同,因为人拥有了爱情,我们借助于爱情将性从周期性里解脱了出来,我们有思想,我们情到浓时方渴望进行性行为,而不是固定的在某一个时间段里才能发生性行为,这就是恋爱的力量:超越生理本能,追求自我的解脱。爱情是什么?弗洛姆说:给予而非获取。或许这一句话真正的展示了爱情的魅力。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他能够为这个女人做任何的事,当然女人也一样。比较著名的典故就是周幽王为让自己心爱的妃子一笑而来了一个烽火戏诸侯,这件事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整个王朝的灭亡。从某一方面来说,周幽王真是达到了恋爱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的恋爱是建立在获得的基础上那将是一件多么另人难以理解和痛心的事情,两个人天天在一起勾心斗角,总在想着在对方那里获得什么,我今天用了你的卫生纸你还叫我还你,你觉得可笑吗?恋爱就是相互付出的一个过程,而且必须是相互,如果只有一个人付出的恋爱也不能叫做恋爱。 爱情究竟是什么?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看法。三毛的一句话或许说明了一切:不可说,一说便是错。细细想来,或许爱情真就这样,不可说,爱情太高贵,爱情太完美,哪怕它的结局是悲剧,只要有那么一个美好的过程,它就是完

恋爱婚姻与家庭

根据选择对象的标准和注意事项,谈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的恋爱对象 爱情是一个古老的而常新的人生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愉悦、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的不幸,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的是痛苦而不是欢娱。 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的人是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选择合适的恋爱对象时非常必要的。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更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性爱把爱情于人世间的其他感情,如亲人之爱、朋友之情或同志之谊明显区别开来,是爱情成为特殊的情爱。 理想富于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是爱他和自爱的统一。一方对人品的期望会影响另一方对人品的追求,一方对行为的认同会影响另一方行为的标准,一方的言谈会影响另一方心声的表露。这种人格上的相互映衬,能够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得品德。 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因此也成为爱情可以长久的重要的保障,是坚贞爱情的“试金石”。

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他们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人得子任何社会的双重需要,并通过生活而获得充实的意义。 所以,选择恋爱对象要注重这三点的统一,理想的来奶对象也要必须有这三点的统一。 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活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互活动,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恋爱。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做自己的附庸,或衣服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要懂的互相尊重。 自觉得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无论对方处在逆境还是顺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伤病,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要自觉的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我的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所以,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恋爱对象是理想的恋爱对象。 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互相爱慕、亲近,用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恋人爱公共场合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遵从恋爱道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这是保持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没有道德的佑护,爱情也不会长久。 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

婚姻与家庭论文

谁动了你的婚姻 据调查显示,中国离婚率已连续七年递增,22-35成主力,北京、上海的离婚率已超过1/3。当然这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要知道在古代女性对于婚姻是没有任何决定权的,离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是在当今的文明社会,离婚率过高恐怕不是一件能够轻描淡写的小事儿了。私以为影响婚姻稳定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经济状况、夫妻双方性格、婚姻关系联系的双方家庭、良好沟通、家庭生活情趣等。下面我将以我个人的见解来具体分析它们是如何“动了你的婚姻”,然后讲述我对于维系婚姻的看法。 经济状况是婚姻的物质的基础,不要说什么“现实”,这是事实。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多少善男信女的爱情初衷,可是当现实凌驾于爱情之上——你愿意牵着一个一穷二白的因为高强度劳动略感粗糙的手,每天为温饱问题而劳心费神,居无定所,生无所依。男人为勉强维持生计在工地上日晒雨淋,晚上回家抽烟、酗酒、往家人身上发泄着因为他的无力而铸就的窘迫。女人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愁眉不展,为一点点利益与别人争的面红耳赤,埋怨自己的遇人不淑、生活的不幸,在这样境况下她还如何优雅灵秀。在这样家庭里生活的孩子不能发展自己的特长,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允许,钢琴美术书法甚至阅读对他们而言都是遥不可及的,无法接受良好教育的他还会上演父母亲的悲剧。在这样想想都让人胆寒的生活中,他们就这样在时间的洪荒中化为两具白骨,这样的婚姻大概是属于艺术家的,我等凡人实在是不敢企及。这里的物质基础不是说要我们都去追逐有钱人,而是通过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支持一家老小的生活,如有结余便可以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但是也不能盲目只顾追求给家里创造财富忽略了生活带给我们的美好。 夫妻双方的性格对于婚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夫妻双方的磨合不只是生活习惯的磨合,性格也是很重要的一块。有时候保持个性固然很重要,但我们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暂时放下自我的立场,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有一种观点就是说如果你在婚姻中妥协了那你就得一直妥协,我觉得这个是莫须有的。不管干什么涉及多方利益的,都会有妥协的一方,这种妥协并不是放弃权利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某种共赢的利益,在婚姻中也是一样适用的。在婚姻中,有意识的自我调节是性格塑造的关键所在。可以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比如饮食习惯,社交圈,卫生习惯等等,具体措施如在快结婚前,单独和对方的家长生活一段时间,这样有利于更好得融入对方的家庭环境,熟悉对方的生活习惯,理解从对方的角度去看世界。 关于双方家庭,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还关系到夫妻双方所联系的两个家庭。对于婆媳关系网上有这样的一段解释“婆婆通常不喜欢媳妇是因为觉得她抢走了自己心爱的儿子,而娘家人通常对女婿很好是因为他们觉得对女婿好点那么他们也会对自己女儿好点”。对也不对,只要记住这点天下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你对他们的孩子好,并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侍奉他们。如果说还是有那么不通情理的长辈的话,我只能说句节哀。当然和他们之间的沟通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良好的沟通这个也是十分重要的。夫妻在沟通时应注意多欣赏与鼓励、包容与谅解。为了维护良好的婚姻关系,夫妻双方必须有能力做清楚有效的沟通,而沟通是需要学习的。沟通时,倾听比说更重要。学会接纳对方的观点,不论对方表达的内容是对是错,都不要急于辩驳。对于不清楚的信息要即使澄清。有效的沟通能够增进两人的情义,随时为两人的情感亲密度加温的沟通,可为夫妻之间的和谐美满打下深厚的基础。 家庭生活情趣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是温馨和睦的,而生活情趣就是产生这些温暖的催化剂。经常一起出行,重温恋爱时的美好时光。精心的制造一些小浪漫,可以迅速提升婚姻生活的甜蜜度。 此外,夫妻间相互尊重也能促进婚姻幸福感。夫妻犹如坐在天平的两端,希望对方什么样,自己就必须能等同,这样才能在婚姻中同等重要。如果连自己都不尊重另一半,又怎能指望别人看得起他呢?

怎么写文献读书笔记

怎么写文献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要求: 1、Topic 主题是什么(重要吗?) 2、Theory 理论背景是什么(充分吗?) 3、Issue 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有趣吗?/有意义吗?) 4、Hypothesis 研究假设是什么,推导的逻辑是什么(合理吗?) 5、Study 求证的方法是什么(科学吗?) 6、Result 主要的结果是什么(令人惊奇吗?surprise?) 7、Explanation 结果的意料/意外是什么,基于文献如何解释,有什么意义和启示,存在的问题(有价值/不足吗?) 8、Implication 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对你的研究有什么借鉴(有实用/收获吗?) 9、如果让你来做这样一个研究,你会这么做吗?你还能怎么做? 一篇文献阅读笔记都要对以上问题给予回答,从读每一篇文献开始积累idea,为今后 的 study 积累素材。 上一个读书笔记的要求是把具体细节都给说清楚了,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写法。 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网络上关于读书笔记写法的一个汇总。有点乱,但是还比较全。等自己写出一篇像样的读书笔记后,再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好好修改整理下该日志。 做好读书笔记是获取知识的一种基本工具,一篇好的读书笔记要让自己几乎不用阅读原文就可以掌握大致内容。所以读书笔记的结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提供一个直观的理解。以本人阅读经济管理类外文的经验,做这类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简介 要简要说明作者的学术和工作背景,主要成就、主要书籍、论文和研究方向。 二、当前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 读书笔记开头就应该明确地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或者写作目的,即本文是为了解决什么理论问题或解释现实问题的。通常的做法,就是简要交代一下文章所追叙的理论线索。这部分的内容单单依靠原文的综述怕是不够,需要作者自己整理。 三、主要观点(main arguments) 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通常在introduction或concluding remark中就有。 四、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framework)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