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完整版)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完整版)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完整版)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库卡公司最早于1898年由Johann Josef Keller和Jakob Knappich在奥格斯堡建立。最初主要专注于室内及城市照明。但与此不久公司就涉足至其它领域(焊接工具及设备,大型容器),1966年公司成为欧洲市政车辆的市场领导者。1973年公司研发了其名为FAMULUS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当时库卡公司属Quandt集团旗下,而Quandt家族则于1980年退出。公司成为一个上市公司。1995年库卡机器人技术脱离库卡焊接及机器人有限公司独立成立有限公司,与库卡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即后来的库卡系统有限公司),同属属于库卡股分公司(前身IWKA集团)。现今库卡专注于向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库卡机器人公司目前全球拥有3150名员工(2012年9月30日数据),其总部在德国奥格斯堡。公司主要客户来自汽车制造领域,但在其他工业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重要发展

1971 –为Daimler-Benz建成欧洲第一台焊接传输线。

1973 –库卡建成全球第一台六轴机电驱动的工业机器人FAMULUS。1976 – IR 6/60 –全新的机器人类型六轴机电驱动带角手。

1989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诞生–无刷电机的使用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技术可用性。

2007 –库卡…titan“ - 当时最强大的6轴工业机器人,被计入吉尼斯纪录。2010 – KR QUANTEC系列工业机器人贴补了机器人家庭中载重90-300公斤工作范围达3100毫米这一部分的空白。

2012 –最新小型机器人系列KR AGILUS上市。

ABB是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集团,总部设在瑞士。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20,000名员工。在中国的13,000名员工,在60

个不同城市服务于26家本地企业和38个销售与服务分公司。

ABB致力于研发、生产机器人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拥有全球160000多套机器人的安装经验。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先行者以及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厂商,在瑞典、挪威和中国等地设有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基地。ABB

于197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并拥有当今最多种类、最全面的机器人产品、技术和服务,及最大的机器人装机量。ABB的领先不光体现在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和规模,还包括其在行业中敏锐的前瞻眼光。

ABB与中国的关系始于20世纪初。1907年,ABB向中国提供了第一台蒸汽锅炉,自此,ABB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开始了长足的发展。1974年,ABB 在香港设立了中国业务部,随后又于1979年在北京设立了其永久性办事处。1994年ABB将其中国总部迁至北京。

2005年,ABB在中国上海投产国际领先的机器人生产线,同年设立全球性机器人研究中心。ABB集团是目前唯一一家在华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国际企业。

2006年,ABB集团将五大业务部门之一的机器人业务总部落户中国上海。 2007年,ABB集团扩大在华机器人生产业务,引入最新型号机器人生产线。

2008年,ABB机器人柔性精加工亚太区技术中心落户上海,这标志着ABB在柔性精加工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更好地贴近客户、开拓亚洲市场提供便利。

2009年,投资1.5亿美金,ABB机器人总部新址落户上海康桥工业园区。

在中国,ABB先进的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和包括白车身,冲压自动化,动力总成和涂装自动化在内的四大系统正为各大汽车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以及消费品、铸造、塑料和金属加工工业提供全面完善的服务。ABB在中国主要生产大型工业机器人,弧焊、涂装等小型机器人和机器人控制器,产品出口全世界。随着中国工业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日益增加,ABB将不断开发出适合本地和亚太市场需求的新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以此来满足广大客户的特殊需求,帮助其提高生产效率。

ABB机器人在中国开展了全方位的业务活动,包括制造、研发、销售、工程和服务等,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ABB基于“根植本地,服务全球”的经营理念,将中国研发、制造的产品和系统设备销往全球各地,例如欧洲的沃尔沃汽车公司、美洲的机器人产品及配套系统设备、为印度TATA汽车公司提供先进的弧焊技术等。同时在中国的全球采购计划,为世界各地的ABB公

司服务。中国是ABB在全球最大的市场。

ABB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同时提供机器人软件、外设、模块化制造单元及相关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焊接、物料搬运、装配、喷涂、精加工、拾料、包装、货盘堆垛、机械管理等领域,以汽车、塑料、金属加工、铸造、电子、制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为目标市场。

ABB不但服务于包括诸如戴姆勒.克莱斯勒、法国标致和本田等知名跨国公司,而且我们与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企业,例如吉利、长城汽车、比亚迪、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富士康、娃哈哈、蒙牛等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ABB致力于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提升安全水平。在工业机器人行业,ABB可谓是当之无愧的领先者。

目前,日本除了比较关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以外,还注重中间件的研制。然而,近年来日本基本上在做模仿性的工作,突破性技术比较少。而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再有,美国主要做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军用机器人,目前世界销售的9000台军用机器人之中,有60%来自美国。比如: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Big Dog军用机器人,能负重100公斤,行进速度跟人相当,每小时达到五公里,还能适应各种地形,即使是在侧面受到冲击时也能保持很好的系统稳定性。

在各种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较早,发展最为成熟。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直在牵引着机器人学科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也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不但将在工厂、实验室与人一起工作,还将在车站、机场、码头、交通路口为人们指引路径、回答问题、帮助行人。机器人还将步入千家万户,为老人端茶送水,护理伤病人等等。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类社会,人类对机器人的依赖会如同现时对待计算机一样,即使是短时间的离开都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

机器人化是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技术,针对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

目前汽车制

造业是所有行业中人均拥有机器人密度最高的行业,如2004年德国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为162台,而在汽车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的数量则为1140台;意大利的这一数值更能说明问题,2004年意大利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辅助操作的机器人数量为123台,而在汽车制造业中每1万名工人中机器人的拥有数量则高达1600台。

在国外,应用于制造业的机器人取得了较显著进展,已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广泛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知名机器人公司。如德国的KUKA、瑞典的ABB、日本的安川等。据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2002年至2004年,世界机器人市场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5年达到创纪录的30%,2007年全球机器人实际安装量达到650万台,机器人安装量比2006年增加3%,达到了114365台。据统计,近年来全球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球机器人行业总销售量比2006年增长25%。而无论在使用、生产还是出口方面,日本一直是全球领先者,目前日本已经有130余家专业的机器人制造商。世界各国主要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详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我国现有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单位200多家,其中从事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有75家,共开发生产各类机器人约3000多台,90%以上用于生产,引进机器人做应用工程的约1000多台。在国内,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但增长的势头非常强劲,我国机器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开了步伐。近几年,我国应用于制造业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和工程项目、相关产品的年产销额已近五亿元。

我国的机器人产品生产企业比较少,目前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工程中心是三家主要生产基地,每家企业年产值相比国外企业仍有较大的差距,其中还包括一些机器人外围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规模经济并不突出。由于机器人在研制、设计和试验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其运动学、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以及进行轨迹规划设计,而机器人又是多自由度、多连杆空间机构,

其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十分复杂,计算难度和计算量都很大。若将机械手作为仿真对象,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CAD技术和机器人学理论在计算机中形成几何图形,并动画显示,然后

对机器人的机构设计、运动学正反解分析、操作臂控制以及实际工作环境中的障碍避让和碰撞干涉等诸多问题进行模拟仿真,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研发机器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极大的促进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很薄弱,机器人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国市场上机器人总共拥有量近万台,仅占全球总量的0.56%,其中完全国产机器人行业集中度仅为占30%,其余皆为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自主品牌不够,发展壮大自主品牌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产业成为当务之急,由于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随着我国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需求水平的提高,机器人市场也会越来越大,这就给机器人研究、开发、生产者带来巨大商机,目前中科院常州中心常州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致力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技术的开发。

我国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是我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国机器人行业要认识到以下几点情况:第一,机器人技术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政府要对国产机器人有更多的政策与经济支持,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大技术投入与改造;第二,在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应该继续对智能机器人研究开发与应用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产品和自动化制造装备同步协调的新局面;第三,部分国产机器人已经与国外相当,企业采购机器人时不要盲目进口,应该综合评估,立足国产。

据资料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制造业拥有31400台机器人,国产的不足千台,但还缺乏整体核心技术的突破,尤其在自动控制、精加工和材料方面,

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很少,不少关键元器件至今尚不能自己生产或者性能不高,这些因素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国产机器人做大做强步伐。

目前,国际制造业中心正向中国转移,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成为江苏省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先进制造装备之典型代表的机器人必将有一个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市场前景广阔。

虽然我国目前的机器人市场不大,但其潜在市场很大。汽车、工程机械、电子、电机和金属加工等工业仍是应用机器人的主要部门。在这些部门,机器人的装机台数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有很大的市场。对于建筑、包装、空间、海洋、采矿(含海底采矿)、电力、农林和医疗等新的领域,其机器人市场也是很大的。只要用得成功,就比较容易推广应用。扩大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是开拓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必要举措之一。

我们知道,现代高端科技研制的各种类型机器人,已经在众多的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占有举重轻足的地位。科学在不断地发展,机器人制造工艺的各项性能水平也在不断地得已提升。从较早期只能执行简单程序,重复简单动作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到如今装载智能程序有较强智能表现的智能机器人,以及正在努力研制的具备犹如人类复杂意识般的意识化机器人。

可以说机器人的发展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和进化史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发展。从原则上说,意识化机器人已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不过意识又可划分为简单意识和复杂意识之类。对于人类来说,是具有非常完美的复杂意识,而现代所谓的意识机器人,最多只是简单化意识,对于未来意识化智能机器人很可能的几大发展趋势,在这里概括性地分析如下:

一、语言交流功能越来越完美

智能机器人,既然已经被赋予“人”的特殊称义,那当然需要有比较完美的语言功能,这样就能与人类进行一定的,甚至完美的语言交流,所以机器人语言功能的完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现代智能机器人的语言功能,主要是依赖于其内部存储器内预先储存大量的语音语句和文字词汇语句,其语言的能力取决于,数据库内储存语句量的大小,以其储存的语言范围。如果与人类进行语言交流时,人类所提问的问题超过其数据库范围,那机器人很可能会答非所问,或者回答不知道,或

者一直按统一的设定语句回答。还有相关的文字聊天机器人也亦样。

从这方面来说,显然数据库词汇量越大的机器人,其聊天能力也会越强,这如同人类学习知识一般,学习的知识越多,知道的越多,掌握的技能也会越多,表达的能力也相对越强。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这样设想,假设机器人储存的聊天语句足够多的话,能涵盖所有的语汇,语句,那么机器人就有可能与常人的聊天能力相媲美,甚至还要强。此时的机器人相当于具有更广的知识面了,虽然机器人可能并不清楚聊天语句的真正涵义。

对于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语言交流功能会越来越完美化,是一个必然性趋势,在人类的完美设计程序下,它们能轻松地掌握多个国家的语言,远高于人类的学习能力。那机器人是怎样掌握的呢?方式很简易化,因为机器人主要是以内部储存的语言库进行交流,在未来互联网上很可能会建立一个对应于世界多个国家的机器人语言库下载网站。进入网站后,可以看到每个国家的语言包下载连接,语言包中将对应几乎所有的词汇、语句、及相关的纯正发音,和详细的解释。

所以每个语言包,理论上的容量都是非常大的,可能达到几百G吧,这对人类来说制作语言包是极费时,费精力的工作。为此需要许多人类的参与才能顺利组建。而对未来机器人巨大的储存量,只需轻松地下载这些语言包,解压后就能瞬间掌握某个国家的语言,多下载多掌握。这相比人类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得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人类只能自叹弗如了。

另外,机器人还能进行自我的语言词汇重组能力,就是当人类与之交流时,若遇到语言包程序中没有的语句或词汇时,可以自动地用相关的或相近意思词组,按句子的结构重组成一句新句子来回答,这也相当于类似人类的学习能力和逻辑能力,是一种意识化的表现。

二、各种动作的完美化

机器人的动作是相对于模仿人类动作来说的,我们知道人类能做的动作是极至多样化的,招手、握手、走、跑、跳、等各种手势,都是人类的惯用动作。不过现代智能机器人虽也能模仿人的部分动作,不过相对是有点僵化的感觉,或者动作是比较缓慢的。未来机器人将以更灵活的类似人类的关节和仿真人造肌肉,使其动作更像人类,模仿人的所有动作,甚至做得更有形

将成为可能。还有可能做出一些普通人很难做出的动作,如平地翻跟斗,倒立等。

三、外形越来越酷似人类

科学家们研制越来越高级的智能机器人,是主要以人类自身形体为参照对象的。自然先需有一个很仿真的人型外表是首要前提,在这一方面日本应该是相对领先的,国内也是非常优秀的。当几近完美的人造皮肤,人造头发,人造五管等恰到好处地遮盖于金属内在的机器人身上时,站在那里还配以人类的完美化正统手势。这样从远处乍一看,你还真的会误以为是一个大活人。当走近时,细看才发现原来只是个机器人,对于未来机器人,仿真程度很有可能达到即使你近在咫尺细看它的外在,你也只会把它当成人类,很难分辩是机器人,这种状况就如美国科幻大片《终结者》中的机器人物造型具有极至完美的人类外表。

四、复原功能越来越强大

凡是人类都会有生老病死,而对于机器人来说,虽无此生物的常规死亡现象,但也有一系列的故障发生时刻,如内部原件故障、线路故障、机械故障、干扰性故障等。这些故障也相当于人类的病理现象,如果人类不帮助其排除相应故障,那机器人是绝难自行排除的,这些都是较明显的弊端所在。若一直无法排除,那故障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机器人系统会完全损坏,也许这就是机器人的死亡。

未来智能机器人将具备越来越强大的自行复原功能,对于自身内部零件等运行情况,机器人会随时自行检索一切状况,并做到及时排除。它和检索功能就像我们人类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一样是智能意识的表现。

另外机器人那完美人造皮肤下的钢筋铁骨也将越发坚不可摧,即使人造皮肤在被完全剥离机体的情况下,机械骨架还是能让身体继续呈现可怕的战斗能力,这种场景就如未来战士中的机器人原型,理论上这类超强机器人在未来我们是很可能看得到的。当然这一切还需要人类赋予其的特殊能力,未来社会有太多的智能机器人将涉及到各个领域。所以机器人的自行修复能力是必须的,如没有很强的修复能力,那在发生故障时,每次都需要人类努力地检修,帮助排除故障,会非常的麻烦。而且机器人故障可不是一般人能修

理的,得特殊技术人员才能修理,考虑到这样,那研发机器人的专家会努力让其具有自行复原能力,这样也能最大化减轻人类的检修任务。

五、体内能量储存越来越大

智能机器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体内持续的能量支持,这就像人类需要吃饭是同一道理,不吃会没力气,会饿死。机器人动力源多数使用电能,供应电能就需要大容量的蓄电池,对于机器人的电能消耗应该说是较大的。因为它走动时是人类步行的模式,而不用传统的轮子,脚走的那种身体起伏性是需要更大的能量支持的。我们知道现代蓄电池的蓄电量都是较有限的,未来蓄电池的储电能力应该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也可能满足不了机器人的长久动力需求,而且蓄电池容量越大充电时间也往往需越长,这样就显得较为麻烦。但如果用内燃机来做动力似乎也不妥,主要是噪音较大,而且内燃机会排放出较多的有害气体,这样机器人尤其不适合处于家庭环境中。

针对能量储存供应问题,未来应该会有多种解决方式,最理想的能源应该就是可控核聚变能,微不足道的质量就能持续释放非常巨大的能量,机器人若以聚变能为动力,永久性运行将得以实现。这就像电影《钢铁侠》中的人物形象,也以聚变能为动力。不过这种技术对人类来说,简直太困难了,将需要在其体内安装一台微型冷核聚变反应器。且运行必须非常安全,若不安全,聚变能一下子发生大爆炸,后果不堪设想。而现在人类连热核聚变装置的稳定运行都还有许多难点要攻克,冷聚变能否实现还是一个谜,所以核聚变动力实现是遥遥无期的。

另外,未来还很可能制造出一种超级能量储量器,其也是充电的,但有别于蓄电池在多次充电放电后,蓄电能力会逐步下降的缺点,能量储存器基本可永久保持储能效率。且充电快速而高效,单位体积储存能量相当于传统大容量蓄电池的百倍以上。也许这将成为智能机器人的理想动力供应源,还有可以用在未来社会普及的电动汽车上,使其一次充电能跑数万公里,那可谓是应用非常全面的理想储能器。

六、逻辑分析能力越来越强

人类的大部分行为能力是需要借助于逻辑分析,例如思考问题需要非常明确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而相对平常化的走路,说话之类看似不需要多想

的事,其实也是种简单逻辑,因为走路需要的是平衡性,大脑在根据路状不断地分析判断该怎么走才不至于摔例,人类在分析走路时,已是完美自如化的。而机器人走路则是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来进行。还有人类说话时需大脑的不断分析对方话语的含义和自己话语的意思,不能答非所问。

那么对于智能机器人为了完美化模仿人类,未来科学家会不断地赋予它许多逻辑分析程序功能,这也相当于是智能的表现。如自行重组相应词汇成新的句子是逻辑能力的完美表现形式,还有若自身能量不足,可以自行充电,而不需要主人帮助,那是一种意识表现。总之逻辑分析有助人机器人自身完成许多工作,在不需要人类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尽量地帮助人类完成一些任务,甚至是比较复杂化的任务。在一定层面上讲,机器人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是利大于弊的。

七、具备越来越多样化功能

人类制造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人类所服务的,所以就会尽可能地把它变成多功能化,比如在家庭中,可以成为机器人保姆。会你扫地、吸尘、还可以做你的谈天朋友,还可以为你看护小孩。到外面时,机器人可以帮你搬一些重物,或提一些东西,甚至还能当你的私人保嫖。另外,未来高级智能机器人还会具备多样化的变形功能,比方从人形状态,变成一辆豪华的汽车也是有可能的,这似乎是真正意义上的变形金刚了,它载着你到处驶驰于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这种比较理想的设想,在未来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医疗机器人技术是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数学分析~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先进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外科手术规划模拟~微损伤精确定位操作~无损伤诊断与检测~新型手术医学治疗方法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促进了传统医学的革命,也带动了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医疗机器人的开发及应用现状,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国内外研究现状(Researchstatusathomeandabroad)

近年来,西方许多先进国家都进行专门立项投

资,积极开展医用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如美国国防部开展了

TelepresenceSurger通过CT观察病人颅内情况并将有关的手术数据输入到控制机器人的计算机中.计算机自动识别脑中的病灶并规划出通往病灶的途径根据医生的指令完成病人头部的皮肤切开~在头盖骨上钻孔~刺穿脑膜等工作微型仪器从2毫米粗的导管中伸入到病变部位进行手术.这台机器人系统能切除脑肿瘤~能用放射性光束杀死脑中的癌细胞还能用导管破坏帕金森病患者脑中的有病细胞从而制止病人的颤抖

1986年美国IBM的ThomasJ.Watson研究中心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始合作开发一种创新的系统以便进行髋骨整体置换手术.在此基础上1992年成立了IntegratedSurgicalSystems公司并推出了ROBODOC机器人系统它是在传统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上开发而成的可以完成全髋骨替换髋骨置换及修复和膝关节置换等手术.相应的该公司还开发了ORTHODOC图像处理系统根据CT图片进行3D建模和手术规划为手术提供所有需要的数据帮助医生完成监控和虚拟手术.该系统已经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检验局(FDAD 认证在美国~欧洲~中东~亚洲等地得到应用.图1为OR-THODOC和ROBODOC机器人系统. (临场感手术)技术研究,用于战场模拟~手术培训和解剖教

学,NASA已通过ZEUS系统,医生可以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操纵主手动作,并通过监视器实时监视手术的过程;在手术地点,从手忠实地模拟并按比例缩放医生用主手操作的动作,完成手术.著名的林白手术就是通过ZEUS系统完成的.

2OOO年1月9日,美国IntuitiveSurgical公司成功开发出Davinci(达芬奇D 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它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商品化的使用技术之一.它包括一个医生控制平台~多功能手术床~各种手术器械和图像处理设备.手术医生在控制台上通过主手率,节约费用.

(复制医生的运动D操作机器人动作,通过脚踏板来控制高质量的视觉系统.多功能手术床包括2个机器人手臂和一个内窥镜挟持手臂.为避免损伤患者微细组织和神经,内窥镜手臂在手术切口1cm上回转.图4为医生应用Davinci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心脏手术. DavincisurgicalrobotsystemIntuitiveSurgical公司还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具有7个自由度的手术器械Endowrist,能灵活的模拟人手腕的运动,每种器械具有不

同的用途,例如夹钳~缝合和组织处理等.高精度的3D内窥镜和图像处理设备为医生提供术野内象开放式手术一样真实的3D图像,并通过图像同步荧光装置来增强和优化.

Davinci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和开放式手术一样的直觉控制~运动范围和组织处理能力,医生可以在别的房间甚至其它医院进行远程控制机械手实施修复心脏瓣膜等多种精密手术.如果医生在操纵控制杆时手臂发生颤抖,系统会自动纠错,避免出现误操作.此外,机械臂还能完成一些人手无法完成的极为精细的动作,手术切口也可以开得很小,从而缩短患者在手术后恢复的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手术效

在国内,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清华大学计算机图形图像中心和海军总医院共同开发的遥操作远程医用机器人系统17],如图5所示.该系统主要由影像获取传输,虚拟手术规划~智能机械臂~病人头部(病灶D固定装置等部分组成,可以完成确定手术靶点~重建三维病灶轮廓~引导定位器械~定向手术系统等多个复杂步骤,治疗脑部纵深病变无需开颅.这一手术突破了传统脑外科手术的定式,病人头上不必再戴厚重的金属框架以辅助定位,病人造成的创伤面比传统手术小得多,定位也较传统手术精确.2.2

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

机器人用于康复领域包括助残和老人看护等,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康复机械手~智能轮椅,以及家庭和单位之间的交互设备及智能控制界面等

康复机械手的目的是通过机器人手臂完成残疾人的手臂功能.机械手必须具有足够的自由度以满足每个用户的需要,根据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水平,一般具有以下三种结构.第一种是彻底结构化的控制平台,类似于桌面工作站,将机械手安装在固定的控制平台上,完成在固定工作空间内的操作,这种方法已经实用化,如早期法国CEA公司开发的MAS-TER系统,美国TolfaCorporation开发的DEvAR系统,以及英国OxfordIntelligentMachines开发的RAID系统等.第二种结构是将机械手安装在轮椅上,这样就可以在任何地域使用,但这导致了机械手刚性下降,抓取的精度往往达不到要求,而且这种方法只适合于那些可以用轮椅的人.如美国的MOvAR系统和意大利的URMAD系统等.第三种机构

是将机械手安装在自主或半自主车辆上.

日本东京大学的S.Tachi教授在MIT日本实

医疗机器人发展概况综述

验室工作时开发了一个移动式康复机器人MEL-导盲狗.来自欧洲ScuolaSuperioreS.DOG,作为Anna技术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在URMAD系统基础上开发了MOV AID系统,它由若干个固定的位于室内主要活动区域(如厨房和卧室D的工作站和一个可以在室内自由避障的移动机器人组成,操作者可以通过工作站的实时图形界面监控和干预机器人的动作,它可以帮助残

疾人完成诸如用微波炉(专门研制的D加热食物~打扫厨房和清理床铺等工作,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意大利经过了实际的残疾人使用的传感器和动力系统,用户也有可能对外界信息无法做出反应.因此功能全面的控制界面~有效的控制策略,以及家庭和单位之间的交互设备也是康复机器人的研究重点.2.3

医院服务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也许是解决目前医院服务上一些缺陷的方法,完成一些沉重的和令人厌恶的工作,如抬起病人去厕所或为失禁病人更换床单等.一些医院服务机器人近年来得到发展,一般用来辅助护士完成食物~药品~医疗器械~病志等的传送和投递工作.验证.一般来说,这种思路的系统一般由视觉~操作器~行走~传感器数据采集和系统控制等几部分组成.

轮椅是下肢残疾和失去行走能力的老年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已由过去单纯依靠人力操作发展到现在的智能轮椅.各类传感器和高效的信息处理及控制技

术在轮椅上的应用,使轮椅成为了高度自动化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几年

前,Madarasz等人提出半自主导航轮椅,具有在办公室环境下运动的能力,可以进行从当前位置到建筑物内特殊室内的路径规划,系统同时装备最小碰撞功能,所有的传感器和限位装置都安装在轮椅上,一个监控系统负责高级的操作和导航,减轻残疾人的工作负担.

在欧洲,目前致力于开发具有部分自主行为的轮椅,意大利的TGRS.R.L公司生产了一种结合轮椅与小车结构的智能轮椅,叫Explorer(在欧洲

SPRINT-IMMEDIATE计划中修改为MANUSD,它不仅能在规则的地形下行走,而且可以上下楼梯.代表最新发展方向的是美国费城Pennsylvania大学的

P.Wellman等人设计的智能轮椅,在这个设计里,一个移动的车辆上还包含了两个可以作为手和臂工作的机械手.

另外,由于腿式轮椅先天具有全方向运动的能力,在不同的地形或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工作,而且允许重构(在静止时,一个腿可以作为操作手来用,完成简单的接取物体或开门等动作D,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最具有创意的是法国PievveRabischong教授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的ActiveOrthesis系统,在下肢肌肉中植入电极,增加自然状态行走时的生理模式刺激,以实现残疾人自然行走的梦想.

由于康复的对象是残疾或老年人,因此,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殊用户在他们的环境里应用机器人控制界面的可能性,以及在用户失去或肢体功能不断下降条件下的系统可操作性,虽然包含了先进

如美国运输研究会(TransitionResearchCorpora-tion,TRCD(现在叫

~elpMateRoboticsD研制的~elpMate机器人,可以24小时的在医院里完成运送食物和药品的工作,与工厂所使用的自动输送车不同的是,这种机器人不是沿着固定的轨道网络行走,而是基于传感器和运动规划算法实现自主行走,适合于部分结构化的环境(StructuredEnvironmentD,系统也能处理传感器噪声~误差和定位错误,发现并避开障碍物(如人等D.这种机器人已在数家医院安装,一些医院报告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由日本机械工程研究所(MELD开发的MELKONG护理机器人,专门用来照顾那些不便走动的病人.为了送这种病人去卫生间或浴室,通常需要两名护理人员,劳动强度较大.该机器人可以轻松而平稳地将病人从床上托起,并将其送往卫生间~浴室或餐厅.平时该机器人由护士操纵,但在夜间,病人也可以通过操纵手柄进行控制.一些关键的技术,如停靠~行走~抓取~液压执行器~能源供给~人机界面等都已经解决.日本三菱公司还推出了一种在MELKONG基础上改进的传输搬运车辆[1]

2.应用现状

目前,医疗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外科手术领域,机器人做手术十分精确,一个神经外科大夫的误差精度能达到2毫米,而机器人的精度可以很容易的达到微米级,在追求MIS的今天,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

研究和应用,目前已经商品化的产品包括前面提到的

TOBODOC~AE-SOP~ZEUS和Davinci等系统,在各种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TOBODOC辅助外科手术系统在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英国~瑞士~中东~日本~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应用,在日本大学和医院里就有7台.而在世界范围内有近500台AESOP机器人在MIS中得到应用,每年完成

2000年5月3日至11月6日美国食品与药品检验局授权

University~ealthSystemofEasternCarolina应用Davinci系统进行临床试验以研究机器人手术在心脏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第一阶段的10例手术成功后FDA继续授权该机构进行第二阶段的10例手术研究机器人进行MIS 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利用机器人手术的患者的康复时间只有传统手术的一半.目前单在美国就有超过15人的腹部然后使用解剖刀和镊子摘除了可疑的胆囊组织整个手术仅耗时54分钟女病人在术后48小时恢复排液而且没有发生任何的并发症成功地实现了世界上首个跨洋手术[10 11].图6为医生正在进行手术.

经过十年来的努力医疗机器人已经在脑神经外科~心脏修复~胆囊摘除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整形外科~泌尿科手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提高手术效果和精度的同时也不断开创新的手术并向其它领域扩展

在实现本地辅助医疗的基础上医疗机器人也正向远程辅助医疗方向发展[8 9].1998年美国亚特兰大的乔治亚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研制成功了集成式远程神经外科手术系统IRNS.同年第一例远程遥机器人肾脏入侵手术在美国马里兰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医院和意大利罗马的Torvergata大学之间进

行.2001年8月9日我国的首次由远程遥控机器人完成的脑外科手术也在中国海军总医院取得成功.

2001年9月7日法国医生雅克马雷斯科领导的来自消化系统癌症研究学会的一个医疗小组在美国纽约为远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病人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这次被命名为林白手术的超远程(跨越6275公里D遥控手术由法国电信公司提供网络通讯支持成功地将远程信号反馈的时间降低为150毫秒(一般认为安全延时时间为330毫秒D 雅克医生通过网络远程遥控在法国手术室

中的ZEUS医用机器人首先把装有微型光纤摄像头的内窥镜导入病

3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将向医疗的各个领域

渗透将涵盖包括外科手术~医院服务~助残~家庭看护和康复等的所有层面开创临床医学的新天地各种新型医用机器人机构~新型手术工具~医学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远程信息传输技术~智能传感器~智能轮椅~智能康复设备及其它相关技术等仍是研究热点.

此外用于人体可视化建模和仿真提供更好的了解人体生理组织和结构的生物机器人(Bio-roboticsD将得到更深入的发展目前生物机器人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应具有复杂感觉和智能如行走~抓取~视觉~触觉

等.Waseda大学的IchiroKato和AtsuoTakanishi教授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种可以弹奏不同乐器(象风琴~钢琴~小提琴~长笛等D的机器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微型机电技术(MEMSD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微小型机器人甚至纳米机器人已经不再是梦想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它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器官内部进行工作完成组织取样~疏通血管~药物放置~细胞操作等普通医疗技术和手段无法完成的工作[19 20].国外目前正在研制和开发体内自主行走式诊断治疗~体内微细手术~体内药物直接投放微形外科手术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由医生用注射器将其推入人体内部然后由该系统所携带的微生物传感器对人体组织进行检测并把信号传送到系统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当发现有病变组织时控制中心即发出信号由微型手术机器人对病变组织进行直接手术治疗和药物注射治疗.尽管这些工作才刚刚开始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

202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分析:定义、分类、市场规模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我国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我国工业机器人已进入产业化极端,并成为了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我国机器人销售额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机器人销售额近608亿元,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工业机器人比重达66%。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近401亿元。 我国机器人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中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切割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喷涂机器人、运输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包括个人/家用、专业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等三类。

2、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1959年美国诞生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开启机器人时代。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直至1972年我国才开始研制国产工业机器人,但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现今我国工业机器人已进入产业化极端,并成为了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在服务机器人研发方面,我国也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早在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智能机器人,1969年早

稻田大学实验室研发出双脚走路的仿生机器人。我国服务机器人现仍处于发展阶段,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2019年中国机器人行业销售额或突破600亿元 据统计,2016-2018年我国机器人销售额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20.99%。2018年我国机器人销售额为539亿元,同比增长11.4%。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机器人销售额为608亿元。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郑州领航机器人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工业机器人最早产生于美国,从发展上来看,大至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机器人,也称作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是通过一个计算机,来控制一个多自由度的机械。它通过示教存储程序和信息,工作时再将信息重现,并发出指令,这样机器人就可以重复示教时的结果,再现出示教时的动作。例如:汽车的点焊机器人,只要把点焊的过程示教完以后,它总是重复这样一种工作,它对于外界的环境没有感知,这个操作力的大小,这个工件存在不存在,焊的好与坏,它并不知道。因此,示教再现型机器人也就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第二代机器人的研究。 第二代机器人,也称作带感觉的机器人,这种带感觉的机器人是模拟人某种功能的感觉,比如说力觉、触觉、滑觉、视觉、听觉和人进行相类比。有了各种各样的感觉,那么在机器人进行实际工作时,它可以通过感觉功能去感知环境与自身的状况,也形成了机器人本身与环境的协调。尤其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传感器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成熟,这就为带感觉机器人发展和应用带来了契机。在此基础上,第二代机器人的发展与成熟也为第三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代机器人,也是我们机器人学中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的最高级阶段,叫智能机器人。从理论上来说,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带有思维能

力的机器人,能根据给定的任务去自主的设定完成工作的流程,并不需要人在实现其过程中进行干预。由于受到技术和其它方面的约束,智能机器人目前的发展还是相对的,只是局部的符合这种智能的概念和含义,真正完整意义的这种智能机器人实际上并不存在。 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以下一些里程碑,它们在机器人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1959 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 公司。 1962 年美国 AMF 公司生产出“VERSTRAN”(万能搬运 ),与unimation 公司生产的 Unimate 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的研究热潮。 1962 一 1963 年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人们试着在机器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 1961 年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和博尼 1962 年在世界上最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而麦卡锡 1963 年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在 1965 年帮助 MIT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1965 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出 Beast 机器人。 Beast 已经能通过声纳系统、光电管等装置,根据环境校正自己的位置。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陆续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美国兴起研究第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关于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库卡公司最早于1898年由Johann Josef Keller和Jakob Knappich在奥格斯堡建立。最初主要专注于室内及城市照明。但与此不久公司就涉足至其它领域(焊接工具及设备,大型容器),1966年公司成为欧洲市政车辆的市场领导者。1973年公司研发了其名为FAMULUS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当时库卡公司属Quandt集团旗下,而Quandt家族则于1980年退出。公司成为一个上市公司。1995年库卡机器人技术脱离库卡焊接及机器人有限公司独立成立有限公司,与库卡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即后来的库卡系统有限公司),同属属于库卡股分公司(前身IWKA集团)。现今库卡专注于向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库卡机器人公司目前全球拥有3150名员工(2012年9月30日数据),其总部在德国奥格斯堡。公司主要客户来自汽车制造领域,但在其他工业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重要发展 1971 –为Daimler-Benz建成欧洲第一台焊接传输线。 1973 –库卡建成全球第一台六轴机电驱动的工业机器人FAMULUS。1976 – IR 6/60 –全新的机器人类型六轴机电驱动带角手。 1989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诞生–无刷电机的使用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技术可用性。 2007 –库卡…titan“ - 当时最强大的6轴工业机器人,被计入吉尼斯纪录。2010 – KR QUANTEC系列工业机器人贴补了机器人家庭中载重90-300公斤工作范围达3100毫米这一部分的空白。 2012 –最新小型机器人系列KR AGILUS上市。 ABB是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集团,总部设在瑞士。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120,000名员工。在中国的13,000名员工,在60 个不同城市服务于26家本地企业和38个销售与服务分公司。 ABB致力于研发、生产机器人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拥有全球160000多套机器人的安装经验。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先行者以及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厂商,在瑞典、挪威和中国等地设有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基地。ABB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国内外发展的趋势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世界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从20世纪下半叶起,世界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4年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20%。其中,亚洲机器人增长幅度最为突出,高达43%,如图1所示。

各区域用户工业机器人定购指数(以1996年作为100)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现阶段国内外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是高度集成微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和图像处理等学科最新科研和产业成果的前沿高新技术产业,是拟建的江苏省(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服务的产业核心和研发的产业立足点。直接影响生活最优化和智能化的机器人技术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核心,推进着未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机器人技术是一种是以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体、有机融合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应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品质并成功解放了劳动力资源。作为高技术领域中重要的前沿技术之一,机器人技术具有前瞻性、先导性的特点,对学术研究、产业升级、培养创新意识、保障国家安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从根本上为提升机器人技术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为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拓宽了道路,已涵盖国防、航空航天、工业生产、服务、老人康复、教育甚至普通家庭生活,一场新的机器人技术研究高潮和发展契机业已到来。 机器人技术毫无疑问是未来的战略性高技术,充满机遇和挑战。 目前,国际上机器人市场大概有80亿至100亿,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服务机器人从原来的300多万台增加到1200多万台,特种机器人(如:排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外,微软等IT企业,丰田、奔驰等汽车公司,甚至还有家具、卫生洁具企业都纷纷参与机器人的研制。 美国和日本多年来引领国际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国际上机器人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目前,日本除了比较关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以外,还注重中间件的研制。然而,近年来日本基本上在做模仿性的工作,突破性技术比较少。而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再有,美国主要做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军用机器人,目前世界销售的9000台军用机器人之中,有60%来自美国。比如: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BigDog 军用机器人,能负重100公斤,行进速度跟人相当,每小时达到五公里,还能适应各种地形,即使是在侧面受到冲击时也能保持很好的系统稳定性。 在各种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较早,发展最为成熟。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直在牵引着机器人学科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也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不但将在工厂、实验室与人一起工作,还将在车站、机场、码头、交通路口为人们指引路径、回答问题、帮助行人。机器人还将步入千家万户,为老人端茶送水,护理伤病人等等。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类社会,人类对机器人的依赖会如同现时对待计算机一样,即使是短时间的离开都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 机器人化是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技术,针对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目前汽车制造业是所有行业中人均拥有机器人密度最高的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1.1.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1.1.1.1959-1978 机器人技术发展阶段 1956年,美国发明家乔治? 德沃尔(George Devol)和 物理学家约瑟?英格柏格 (Joe Engelberger)成立了 一家名为Unimation的公 司。公司名字来自于两个单 词“Universal”和 “Animation”的缩写。 1959年,乔治·德沃尔和约 瑟·英格柏格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命名为 Unimate(尤尼梅特),意思 是“万能自动”。英格伯格负 责设计机器人的“手”、“脚”、 “身体”,即机器人的机械部 分和完成操作部分;由德沃 尔设计机器人的“头脑”、“神 经系统”、“肌肉系统”,即机 器人的控制装置和驱动装 置。Unimate重达两吨,通 过磁鼓上的一个程序来控 制。它采用液压执行机构驱 动,基座上有一个大机械臂, 大臂可绕轴在基座上转动, 大臂上又伸出一个小机械 臂,它相对大臂可以伸出或 缩回。小臂顶有一个腕子, 可绕小臂转动,进行俯仰和 侧摇。腕子前头是手,即操 作器。这个机器人的功能和 人手臂功能相似。Unimate 的精确率达1/10000英寸。

1971年,日本机器人协会(Japanese Robot Association)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机器人协会。日本机器人协会最初是一个非官方的自发组织,以开展工业机器人座谈会的形式成立。1972年,工业机器人座谈会改名为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apan Industrial Robot Association ,JIRA),1973年正式注册成立。1994年改为现名――日本机器人协会(Japanese Robot Association,JARA)。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更名为日本机器人协会,是因为机器人领域的重大进展导致了对机器人需求的多样化,机器人由制造业扩展到非制造业,例如,核电站、医疗服务及福利事业,民用工程及建筑业以及海洋事业等方面。1974年,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在日本投入运行。日本川崎Array 重工公司将用于制造川崎摩托车框架的Unimate点焊机器人改造成弧焊机器人。同年,川崎还开发了世界上首款带精密插入控制功能的机器人,命名为“Hi-T-Hand”,该机器人还具备触摸和力学感应功能。这款机器人手腕灵活并带有力反馈控制系统,因此它可以插入一个约 10微米间隙的机械零件。

机器人发展史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 机器人溯源 科幻作家想象的超人机器人是一台并不新颖的拟人机器日本在Edo时代就有端茶杯的玩偶。这个由弹簧、齿轮、凸轮和连杆组成的玩偶靠发条运动。刨造“Robot”一词不是很久以前的事。1923年捷克作家Kare!Capek发表了科幻尉本((Rossum的万能机器人。Ca pek把捷克语 Robota”写成 Robot,其意思是农奴(属于为中世纪贵族地主从事农业劳动的阶层),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的悲烈性影响,这被当作了机器人的起源。故事的梗概如下: Rossum公司开始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产品推向市场,充当劳动力。机器人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静悄悄的工作,没有感觉和感情,以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不公正的劳动。就功能而言,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不如它们,但在没有感情这一点上是类似的。后来,Rossum 公司取得了成功,使机器人具有感情(感知能力和敏感性),导致机器人应用部门迅速增加。在无需感情的工厂劳动和琐碎的家务劳动方面,机器人的存在成了不可避免的事。这个想法已经远远超出了现代工业机器人的用途。机器人立刻宣布人类并不优秀,人类的自私和不公正已变得十分有害,因而它们最后造反了。机器人在体能和智能方面是优异的,因此它们开始屠杀世界各地的人们。但是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它们自己,认为它们自己很快就会灭绝,所以它们搜寻人类的幸存者,但没有结果。最后,一对感知能力优于其它机器人的男女机器人相爱了,并传宗接代。这时,机器人进化为人类,世界又起死回生了。 机器人到底是什么 我们头脑里也许马上会联想到科幻电影里面长的像人的机器。其实那只是机器人的狭意理解。机器人的完整意义应该是一种可以代替人进行某种工作的自动化设备。它可以是各种样子,并不一定长得像人,也不见得以人类的动作方式活动。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机器人的定义是: 1)机器人的动作机构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某些器官(肢体、感受等)的功能; 2)机器人具有通用性,工作种类多样,动作程序灵活易变; 3)机器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性,如记忆、感知、推理、决策、学习等; 4)机器人具有独立性,完整的机器人系统在工作中可以不依赖人的干预; 二、机器人发展的四个时期 由于机器人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萌芽,近几十年来又经过了几次变革,因此本人将其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胚胎时期:公元200年至20世纪中期,在这个时期机器人虽未问世,也没有实质性的发展,但已有机器人的雏形。 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有一个“自动木人抓老鼠”的故事,“该木人名钟馗,身高三尺,能左手扼属,右手持铁简毙之,动作灵巧”。 三国时期,诸葛孔明为运送军用物资而发明了木牛流马,相传可以“日行三千、夜走八百”。《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18世纪瑞士钟表匠德罗斯父子制造了机器人玩具,由弹簧驱动,用凸轮控制,可以写字、弹风琴。 幼儿时期:20世纪五六年代,即第一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可以感知识别方块,并自动堆积方块而不需人的干预。这一时期机器人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但它只能根据事先编好的程

我国机器人市场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我国机器人市场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日,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整个机器人产业吹起了东风。 一、全球现状 法国市场调研公司Yole预测了机器人细分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到2021年总体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60亿美元。未来工业机器人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是国防机器人,预计占比接近20%;消费级机器人占比位列第三;商用机器人份额虽然仅位列第四,但是增长速度在未来5年将会翻一倍,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医疗和安全领域的机器人也会逐渐起步。 统计显示,2015年销量首次突破24万台,达24.8万台。其中中国市场处于领先,销量为6.6万台,同比增长16%。中国本土机器人制造商正不断取得进展,2015年累计销售22257台,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25%增长至2015年的31%。 2015年欧洲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9%,接近5万台。东欧是主要的增长来源。北美市场的销售同比增长11%,至3.4万台。 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为12%,不到2014年29%增速的一半。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66,其中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密度普遍超过200。

中国机器人销售情况 2015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售加速,销量超过6000台,同比增长71.7%,占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27.4%。 工厂物流机器人销量超过1700台,同比增速高达93.7%。 坐标机器人仍是国产工业机器人主力机型,2015年销售接近10600台,占机器人销售总量的比重为47.6%。 平面多关节机器人销售2179台,销量同比下降20.8%。并联机器人和圆柱坐标机器人销售均实现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三轴四轴等低端机器人在国产工业机器人中比重下降,而技术附加值较高类型产品的比重在提升,表明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二、全球机器人龙头企业都有谁?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领先,并形成了少数几个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机器人龙头企业。 三、中国的差距在哪里? 主要表现在: 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

机器人发展史论文

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十一五纲要; 引言: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统计,至2008年底,世界各地已经部署了100万台各种工业机器人。其中,日本机器人数量据世界首位。 他们的算法基于制造工人与机器人的比例,即每万名工人拥有多少台制造机器人。其中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也比排在第二位的新加坡多出了一倍。其中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295台工业机器人,新加坡169台,韩国164台,德国163台。虽然排在前三位的国家都在亚洲,不过欧洲却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密度最大的地区。欧洲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50台,美洲为平均31台,亚洲平均27台。 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具有简单记忆和可变控制程序的自动机械。它是在机械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外称为industrial robot。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将人类从繁重单一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它还能够从事一些不适合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劳动,实现生产的自动化,避免工伤事故和提高生产效率。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进相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已经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领域。 二、工业机器人的诞生至今 工业机器人的诞生:日本是当今的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是美国。机器人的启蒙思想其实很早就出现了,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剧中叙述了一个叫做罗萨姆的公司将机器人作为替代人类劳动的工业品推向市场的故事,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于是在1959年美国的一家汽车公司,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奥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发现可以让机器人去代替工人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而且不需要报酬和休息,任劳任怨。接着他们两人合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生

六足机器人的发展史

一、前言 談到足式機器人,當然目前主流大多是聯想到和人相似、有親切感的雙足機器“人”,從某一層面來看,以雙足步行為演化上的一個極為小眾的特例,本身對達到穩定運作控制的困難度很高,從瞭解「生物出生到可以開始自行運動所需的時間」便可以窺知一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類所能自在運動的地表也侷限在某一些型態之中,若要探討如何在各式自然地形上運動的法則,勢必得回過頭來探討多足動物的運動機制。而從物理直覺來評析,單就在崎嶇路面上運動的穩定性來探討,採用多足機器人會比較簡單且實際。基於這一些原因,仿生多足機器人的研發便有了背後的動機,模仿經過長時間演化後動物的構造,藉由觀察牠們的運動,了解為什麼有如此的動作,再利用機構或是控制去完成。在自然界中,我們看到體型較大、有優秀運動能力的動物像馬、獵豹、羚羊等等都是四隻腳的哺乳類動物,但考慮到穩定性卻是六足比較佔優勢,只要用簡單的三腳步態(tripod gait)即可讓重心輕易落在支撐的三角形中。四足動物的腳可能需要比較大的力量才能表現出他的特性,但人類尚無法仿造出重要的肌肉和控制系統,以現有機構和馬達組成的系統,重量太重而無法有效運動。這時,自由度的選擇以及機構設計便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這二、三十年學業界創造出了許多各式各樣的多足機器人,在後續的文章中便為各位讀者進行介紹[2, 3]。 二、學術界開發仿生多足機器人 (1)Quadruped 圖一 Quadruped[4] 由Prof. Marc Reibert所領導的MIT Leg Lab於1984~1987年製作,重38公斤,整體長度公尺,高度公尺,採用長柱狀的腳,每一隻腳連接身體的關節是由兩個液壓致動器(hydraulic actuators)組成,分別控制腳的前後及左右的旋轉,腳上有一個線性致動器來提供推進力。

十三五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十三五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近日,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整个机器人产业吹起了东风。 一、发展现状 法国市场调研公司Yole预测了机器人细分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总体市场规模到2021年将会达到460亿美元。工业机器人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是国防,占比接近20%;除了消费级机器人外,商用机器人份额位列第四,但是增长速度在未来5年内将会翻一倍,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医疗和安全领域的机器人也会逐渐起步。 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速超过17%,2014年销量达到22.9万台,同比增长29%,2014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万台,较上年增长78%。 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66,其中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密度普遍超过200。 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4年销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占全球销量的1/4,机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增加到36。 二、我国的差距在哪里 主要表现在: 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 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 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 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产业竞争力缺乏; 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三、需求在哪,机会就在哪 工业机器人:我国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 服务机器人: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四、领头品类是工业生产和公共服务 机器人细分领域,产品品类众多。而发展规划中提到的重点推动的以下10个标志性产品。其中大部分是工业机器人,在关键性能参数上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还包括消防,医疗护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史和现状

课题名称:工业机器人发展史和现状 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 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 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 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 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十一五纲要; 引言: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工业机器人在全世界的分布及发展,我们先看两幅图表 UNECE估计,2004年全球至少安装了10万台新的工业机器人。其中:欧盟31 100台(比2003年增加15%,但比2001年的记录仅增加1%);北美16 100台(比2003年增加27%,比2000年的记录高24%);亚洲51 400台,主要在日本,但中国市场增长迅速(比2003年增长24%)。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动向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一)全球机器人行业现状 1、行业发展:增长态势延续 (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25万台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急剧下滑。20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逐渐由2009年的谷底恢复。 2011年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自1961年以来的行业顶峰,全年销售达16.6万台。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5.9万台,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电气电子工业领域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汽车工业机器人销量延续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水平提升,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我们估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万台,年复合增长率9.5%. (2)预计到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2700亿 2012年全球机器人本体市场容量为530亿元,本体加集成市场容量按本体大约三倍算,估计1600亿元。 估计2013年至2017年,包含本体和集成在内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预计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2700亿元。 (3)预计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接近500亿 根据IFR数据,2012年全球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73亿元,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为208亿元。目前看公共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走在前面,市场容量更大。 预计2013-2017年个人(或家庭)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增长率为7%,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到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将接近500亿元。如果智能家居算是广义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市场容量会大很多。 2、全球机器人行业布局:日欧产业优势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1)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与存量 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以中欧美日为主。日、美、德、韩、中五国存量占全球比例达71.24%,销量达69.92%。 截至2012年底,全球机器人累计销量达到247万台。机器人平均使用寿命为12年,最长15年。估计现在全球机器人存量在120万台-150万台之间。 分区域看,亚洲/澳洲增幅达到9%。亚洲增幅主要由中国需求拉动,因为中国2012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增幅达到30%。 分生产地和消费地看,日本是唯一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产能,占据全球机器人产量的66%。机器人消费地最大的区域是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占比约34%,而且是以中国市场为主。 (2)全球工业机器人与机床行业销量的对比 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反映各国机器人使用情况。这个比例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机器人普及水平的提升。我们给出美日德中四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从这个数据和历年的变化趋势看各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状况。 美日德三国的机器人销量占机床销量比稳定在一定区间内(15%-25%),表明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动向 机器人技术毫无疑问是未来的战略性高技术,充满机遇和挑战。目前,国际上机器人市场大概有80亿至100亿,其中工业机器人占的比重最大。2025年,整个机器人市场将达到500亿,服务机器人从原来的300多万台增加到1200多万台,特种机器人(如:排爆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外,微软等IT企业,丰田、奔驰等汽车公司,甚至还有家具、卫生洁具企业都纷纷参与机器人的研制。 美国和日本多年来引领国际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国际上机器人领域的最高科技水平。目前,日本除了比较关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以外,还注重中间件的研制。然而,近年来日本基本上在做模仿性的工作,突破性技术比较少。而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再有,美国主要做高附加值的产业,比如军用机器人,目前世界销售的9000台军用机器人之中,有60%来自美国。比如:美国最近研制成功的Big Dog军用机器人,能负重100公斤,行进速度跟人相当,每小时达到五公里,还能适应各种地形,即使是在侧面受到冲击时也能保持很好的系统稳定性。 在各种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较早,发展最为成熟。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直在牵引着机器人学科的发展,使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技术也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机器人不但将在工厂、实验室与人一起工作,还将在车站、机场、码头、交通路口为人们指引路径、回答问题、帮助行人。机器人还将步入千家万户,为老人端茶送水,护理伤病人等等。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人类社会,人类对机器人的依赖会如同现时对待计算机一样,即使是短时间的离开都可能会造成很大不便。 机器人化是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技术,针对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目前汽车制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论文[1]

课题名称: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工业机器人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b18523030.html, 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十一五纲要; 引言: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工业机器人在全世界的分布及发展,我们先看两幅图表 UNECE估计,2004年全球至少安装了10万台新的工业机器人。其中:欧盟31 100台(比2003年增加15%,但比2001年的记录仅增加1%);北美16 100台(比2003年增加

农业机器人发展史

农业机器人发展史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依靠着大量人工人力,促使着我国在农耕时代屹立于世界,农耕文化至今还影响着我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已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大国,西方国家文明改革,工业自动化生产渐渐地占据主要优势和地位,进而农业也渐渐地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农业机器人类型 农业机器人种类繁多,按作业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可完成各种繁重体力劳动的农田机器人,如插秧、除草、施肥及施药机器人等(2)可实现蔬菜水果自动收获、分选、分级等工作的果蔬机器人,如采摘苹果,蔬菜嫁接机器人等(3)可替代人养牲畜,挤牛奶等机器人(4)可替代人实现伐木、整枝、造林等工作的机器人,如林木球果采集、伐根清理机器人等 农业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有很多共同之处,主要结构均包括五官、头脑、神经等部位,但与工业机器人又有如下明显不同 (1)作业对象的娇嫩和复杂性;(2) 作业环境的易变性和难预测性,要求机器人要 有足够的适应性;(3)使用对象与价格的特殊性,农业机器人必须具有简单、 可靠性,且制造成本应尽量低。 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研发概况 发达国家对农业机器人的研制起步早、投资大、发展快,这些国家拥有规模化、多样化、精确化的农业生产设施,有效的促进了农业机器人与其他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际根据本国实际,纷纷开始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并相继研制出嫁接机器人、移栽机器人和采摘机器人等多种农业生产机器人,如澳大利亚的剪羊毛机器人、荷兰的挤奶机器人、日本和韩国的插秧机器人、英国的柑橘采摘机器人等;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对农业机器人的研发也表示出较大的兴趣。由于农业生产环境、作业对象及使用者等与工业生产领域截然不同,发达国家研发成功的农业机器人目前尚未实现商品化生产和大面积普及。 中国的农业机器人研发起步晚、投资少、发展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才开始农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中国农业大学为中国大陆农业机器人技术早期研发中心之一,研制出来的自动嫁接机器人已成功进行了试验性嫁接生产,解决了蔬菜幼苗的柔嫩性、易损性和生长不一致性等难题,可用于黄瓜,西瓜和甜瓜等幼苗的嫁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嫁接技术。随后南京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其他高校也相继开展相关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中国机器人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农业机器人差距更大,但随着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力度,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期,也为农业机器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机器人技术的先进性和先导性决定了其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农业技术装备研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对解放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工业机器人字论文

工业机器人字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工业机器人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和未来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梁智茗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越来越依赖自动化设备的辅助,繁重的工业生产也开始摆脱大量劳动力的使用,所以,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其为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被广泛的运用到工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机器人的出现与普及,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未来工业生产与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历史由来,发展与未来趋势 1、工业机器人的由来与历史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机器人的概念最早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其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的剧本中提出,其塑造了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并愿意为人类服务的机器人奴仆“Robota”。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机器人是一个在三维空间中具有多自由度,并能实现诸多拟人动作和功能的机器”。而工业机器人,顾名思义,则是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机器人。1954年,美国戴尔沃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2、工业机器人的构造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便是机座与执行单位,包括臂部与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配备有行走机构,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拥有3至6个运动自由度,其自由度越高,机器人就越灵活,驱动装置和传动单位用以执行单位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则是按照相应的程序对驱动和执行发出指令,并对机器人本体进行控制。 3、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工业机器人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三代,第一代为示教再现机器人,主要有机器手控制器与示教盒组成,可按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引导动作记录下的信息重复再现执行,该种类机器人在当今工业生产中使用最为广泛。第二代为感觉型机器人,其通过自身配备的传感器对外界信息进行反馈,目前还处于应用阶段,第三代则为智能型机器人,其具备感知和理解外部信息的能力,具有高度智能化和灵活性强的特点,目前尚处于实验和研究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70年代萌芽期,80年代开发期和90年代应用化期。目前,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正在服役的工业机器人已占全球总量的10%左右,2015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达68556台,同比增长20.71%,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24.4万台,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9万台,保有量达30万台,就整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需求只增不减,在多种因素下,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将再次提速,步入历史上第二个繁荣期,或将比第一次浪潮还巨烈。目前国际市场中主

【推荐下载】工业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商业化的里程碑——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系列之二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工业机器人技术和商业化的里程碑——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系列之二 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第一届美国工业机器人研讨会。一年以后,该研讨会升级为国际工业机器人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Robots ,ISIR)。举行国际工业机器人研讨会的目的是给在机器人领域的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个机会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想法。1997年,该研讨会更名为国际机器人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botics ,ISR),其中包括服务机器人的技术。 目前,国际机器人研讨会(ISR)继续开展有关机器人的所有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会议议题。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联系。现在的ISR配合国际机器人展每年举办一次,由美国、欧洲或亚洲的某个国家机器人协会主办。 1971年,日本机器人协会(Japanese Robot Association)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机器人协会。日本机器人协会最初是一个非官方的自发组织,以开展工业机器人座谈会的形式成立。1972年,工业机器人座谈会改名为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apan Industrial Robot Association ,JIRA),1973年正式注册成立。1994年改为现名――日本机器人协会(Japanese Robot Association,JARA)。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更名为日本机器人协会,是因为机器人领域的重大进展导致了对机器人需求的多样化,机器人由制造业扩展到非制造业,例如,核电站、医疗服务及福利事业,民用工程及建筑业以及海洋事业等方面。 1972年,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FIAT)和日本日产汽车公司(Nissan)安装运行了点焊机器人生产线。 1973年,第一台机电驱动的6轴机器人面世。德国库卡公司(KUKA)将其使张小只机械知识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