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丙酮酸脱羧酶( 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 )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丙酮酸脱羧酶( 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 )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丙酮酸脱羧酶( 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 )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丙酮酸脱羧酶( 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 )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 QS1006 规格:50管/48样丙酮酸脱羧酶( 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 )

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紫外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DC主要存在于酵母中,是乙醇发酵的关键酶之一,催化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

测定原理:

PDC催化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添加乙醇脱氢酶(ADH)来进一步催化 NADH还原乙醛生成乙醇和NAD+;NADH在340 nm有吸收峰,而NAD+没有;通过测定340 nm光吸收下降速率,来计算PDC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研钵、冰、台式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1mL石英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36mL×1瓶,4℃保存。

试剂三:液体5mL×1瓶,4℃保存。

试剂四:粉剂×1支,﹣20℃保存。

试剂五:液体60μL×1支,﹣20℃保存。

混合试剂:临用前配制,将试剂四和试剂五转移至试剂三中充分溶解待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试剂六:液体5mL×1瓶,4℃保存。

粗酶液提取:

1、细菌或细胞处理: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每2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400μL试剂一,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功率200W,工作3s,间歇10s,工作35次),16000g 4℃离心2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处理: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16000g 4℃离心2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等液体样品:直接检测。

PDC测定操作:

1. 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340 nm,蒸馏水调零。

2. 试剂二置于25℃水浴中预热30 min。

3. 空白管:依次在1mL石英比色皿中加入100μL蒸馏水、100μL混合试剂、700μL试剂二和100μL试剂六,迅速混匀后于340nm比色,记录15s和75s的吸光值,分别记为A1和A2。

4. 测定管:依次在1mL石英比色皿中加入100μL上清液、100μL混合试剂、700μL试剂二和100μL试剂六,迅速混匀后于340nm比色,记录15s和75s的吸光值,分别记为A3和A4。注意:空白管只需测定一次。

PDC活性计算公式:

第1页,共2页

(1)按照蛋白浓度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25℃中,每毫克蛋白每分钟催化1μmol NADH 氧化为1个酶活单位。

PDC (μmol/min/mg prot) ={[(A3-A4)-(A1-A2)]÷ε÷d×V总×106}÷(Cpr×V样) ÷T

=1.61×[(A3-A4)-(A1-A2)]÷Cpr

(2)按照样本质量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25℃中,每克组织每分钟催化1μmol NADH 氧化为1个酶活单位。

PDC (μmol/min /g鲜重) ={[(A3-A4)-(A1-A2)]÷ε÷d×V总×106}÷(W×V样÷V样总) ÷T

=1.61×[(A3-A4)-(A1-A2)]÷W

(3)按细胞数量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25℃中,每104个细胞每分钟催化1μmol NADH 氧化为1个酶活单位。

PDC (μmol/min/104cell) ={[(A3-A4)-(A1-A2)]÷ε÷d×V总×106}÷(细胞数量×V样÷V

样总) ÷T

=1.61×[(A3-A4)-(A1-A2)]÷细胞数量

(4)按血清(浆)体积计算

活性单位定义:25℃中,每毫升血清(浆)每分钟催化1μmol NADH 氧化为1个酶活单位。PDC (μmol/min /mL) ={[(A3-A4)-(A1-A2)]÷ε÷d×V总×106}÷V样÷÷T

=1.61×[(A3-A4)-(A1-A2)]

ε:NADH摩尔消光系数,6.22×103L/mol/cm;d:比色皿光径,1cm;V总:反应体系总体积,1mL=0.001 L,V样:加入反应体系中上清液体积,0.1mL;Cpr:蛋白浓度(mg/mL),需要另外测定,建议使用本公司BCA蛋白质含量试剂盒;W:样本质量,g ;V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mL;T:反应时间,1 min。

第2页,共2页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羧化活性的测定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羧化活性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核酮糖-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是光合作用中一个关键酶,它在Calvin 循环中催化中催化CO2的固定,生成2分子的3-磷酸甘油酸(3-PGA),同时它是一个双功能酶,又能催化将O2加在核桐糖-1,5-二磷酸(RuBP)上生成1分子的磷酸乙醇酸和1分子的PGA ,这两个反应的速率由O2和CO2的浓度调节[1]。分光光度酶偶联法是根据RuBP 羧化酶催化RuBP 与CO2反应产生的磷酸甘油酸与NADH 的氧化作用相偶联的原理设计的。当加入ATP 及NADH 后,NADH 在PGK 和GAPDH 的催化下氧化为NAD+,每羧化l mol RuBP 有2 mo1 NADH 被氧化,根据在波长340 nm 处光密度的变化,可测知NADH 的数量,从而算出同化CO2的值。Rubisco 羧化活性的测定可用酶偶联法将3-PGA 的变化转换为NADH 的变化来测定。 RuBP+CO2+H2O ????→?+2 M g RuBPC ,2(3-PGA) 3-PGA+ATP ?? ???→?-磷酸甘油激酶 31,3-二磷酸甘油酸+ADP 1,3-二磷酸甘油酸+NADH ??????→?-磷酸脱氢酶 甘油醛-33-磷酸甘油醛 +NAD++PO43+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2.1实验仪器 研钵、分光光度计、秒表、比色杯、冷冻离心机 2.2实验材料 小麦叶片 三、实验步骤 1.核酮糖-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活性额测定 1.1称取0.1 g 新鲜叶片,放于已经预冷的研钵中。 1.2加入1 mL ,4℃提取缓冲液(50 mM Tricine-NaOH pH 7.9, 0.1% PVP-40, 5 mM MgCl2)冰上研磨,(缓冲液分3次加入,第一次0.5ml ,剩下两次分别0.25ml 将研钵冲洗干净),将研好的样品装入1.5ml 的离心管中,放于冰盒中。12000 g ,4℃,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备用。

丙酮酸脱氢酶(PDH)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可见分光光度法

丙酮酸脱氢酶(PDH)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380 规格:50T/48S 产品内容: 试剂一:液体6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mL×1支,-20℃避光保存; 试剂三: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四:粉剂×1支,4℃保存; 试剂五:粉剂×1支,-20℃保存; 试剂六:粉剂×1支,4℃保存; 试剂七:粉剂×1支,4℃保存; 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把试剂四、五、六、七转移到试剂三中混合溶解待用;用不完的试剂4℃保存一周。 产品说明: PDH(EC4.1.1.1)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HC)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的限速酶,催化丙酮酸脱梭生成羟乙基-TPP,把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连接起来。PDH催化丙酮酸脱氢,同时还原2,6-二氯酚靛酚(2,6-DCPIP),从而导致605nm光吸收的减少。 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1mL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操作步骤: 一、样本的处理 称取约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和10μL试剂二,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充分研磨,4℃11000g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605nm,蒸馏水调零。 2、每个样本需要900μL工作液,按样本数加一取出一定量的工作液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他物种)中孵育5min。 3、空白管:在1mL比色皿中加入900μL工作液和50μL水,混匀,立即记录605nm处初始吸光值A1和1min 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空白=A1-A2。 4、测定管:在1mL比色皿中加入900μL工作液和50μL样本,混匀,立即记录605nm处初始吸光值A3和1min后的吸光值A4,计算ΔA测定=A3-A4。 三、PDH活性计算 (1)按样本蛋白浓度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mg组织蛋白每分钟消耗1nmol2,6-二氯酚靛酚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PDH活性(U/mg prot)=[(ΔA测定-ΔA空白)×V反总÷(ε×d)×109]÷(V样×Cpr)÷T =904.762×(ΔA测定-ΔA空白)÷Cpr (2)按样本鲜重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g组织每分钟消耗1nmol2,6-二氯酚靛酚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PDH活性(U/g鲜重)=[(ΔA测定-ΔA空白)×V反总÷(ε×d)×109]÷(W×V样÷V样总)÷T =913.81×(ΔA测定-ΔA空白)÷W (3)按细菌或细胞密度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1万个细菌或细胞每分钟消耗1nmol2,6-二氯酚靛酚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位。 PDH活性(U/104cell)=[(ΔA测定-ΔA空白)×V反总÷(ε×d)×109]÷(500×V样÷V样总)÷T =1.828×(ΔA测定-ΔA空白) V反总:反应体系总体积,9.5×10-4L; ε:2,6-二氯吲哚酚摩尔消光系数,2.1×104L/mol/cm; d:比色皿光径,1cm; V样:加入样本体积,0.05mL;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2203 规格:100管/96样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EPC(EC 4.1.1.31)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细胞中,是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呈不可逆反应的酶,对三羧酸循环的运转起重要调节作用。 测定原理: 生成草酰乙酸和HPO42-,苹果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草酰PEPC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CO 2 乙酸和NADH生成苹果酸和NAD+,在340nm测定NADH减少速率,计算PEPC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10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15 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瓶,-20℃保存; 试剂三:原液10μL×1支,4℃保存; 试剂三:稀释液5mL×1瓶,4℃保存; 样本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8000g 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样品:直接检测。 测定步骤和加样表: 1、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样本测定 (1)在试剂二瓶中加入10mL试剂一和7mL蒸馏水充分混匀,置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5min;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2)试剂三工作液的配制:将试剂三原液:试剂三稀释液=1μL:329μL稀释,混匀,用多少配多少。 (3)在微量石英比色皿或96孔板中加入10μL样本、20μL试剂三、170μL试剂二,混匀,立即记录340nm处20s时的吸光值A1和5min20s后的吸光值A2,计算ΔA=A1-A2。 PEPC活性计算: a.用微量石英比色皿测定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1页,共2页

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QS2103 规格:50管/48样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试剂盒说明书 可见分光光度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 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DH(EC 4.1.1.1)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HC)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的限速酶,催化丙酮酸脱梭生成羟乙基-TPP,把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连接起来。 测定原理: PDH催化丙酮酸脱氢,同时还原2,6-二氯酚靛酚(2,6-DCPIP),从而导致600nm光吸收的减少。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台式离心机、可调式移液器、1 mL玻璃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50mL×1瓶,-20℃保存; 试剂二:10mL×1瓶,-20℃保存; 试剂三:1mL×1支,-20℃保存; 试剂四: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五:粉剂×1支,4℃保存; 试剂六:粉剂×1支,4℃保存; 试剂七:粉剂×1支,4℃保存; 试剂八:粉剂×1支,4℃保存; 工作液的配制:临用前把试剂五、试剂六、试剂七和试剂八转移到试剂四中混合溶解待用; 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样本的前处理: 组织、细菌或细胞中胞浆蛋白与线粒体蛋白的分离: 1、称取约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和10uL 试剂三,用冰浴匀浆 器或研钵匀浆。 2、将匀浆600g,4℃离心5min。 3、弃沉淀,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11000g,4℃离心10min。 4、上清液即胞浆提取物,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漏的PDH(此步可选做)。 5、在步骤④的沉淀中加入200uL试剂二和2uL 试剂三,超声波破碎(冰浴,功率20%或200W, 超声3秒,间隔10秒,重复30次),用于线粒体PDH活性测定。 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605nm处,蒸馏水调零。 2、工作液于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中孵育5min。 3、在1mL玻璃比色皿中加入50μL样本和900μL工作液,混匀,立即记录605nm处初始吸光 第1页,共2页

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科技专论 丙酮酸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 王飞娟 张爽 王燕 【摘 要】丙酮酸是药物合成与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本文本要阐述其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技术法合成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并将各种方法进行对比,目的为以后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丙酮酸;化学合成;生物技术;酶催化法;生物工程;微生物发酵法 丙酮酸[1],又称a-氧代丙酸,结构为CH 3 COCOOH,是所有生物细胞糖代谢及体内多种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中间体,因分子中包含活化酮和羧基基团,所以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食品、农业及环保等各个领域中[2]。丙酮酸可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技术多种方法制备。 1、化学合成法 1.1 酒石酸脱水脱羧法 此法工艺简单易行:将酒石酸与硫酸氢钾混合物在220℃下蒸馏,馏出物再经真空精馏即得丙酮酸。此法的特点是加入导热油之后,在一个均匀体系中进行反应,降低了反应温度,减少氧化程度,可操作性大幅度提高,适合继续反应生成丙酮酸系列产品。其缺点是丙酮酸产率较底,得1g丙酮酸需消耗5g硫酸氢钾。仅原料成本就达8万元每吨,因成本过高而无法为大多数厂家所接受。 1.2 乳酸氧化法 以乳酸为原料,氧化脱氢一步法生产丙酮酸[3]。但乳酸直接制取丙酮酸非常困难,根据工艺不同必须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选择的催化剂有磷酸铁、钼酸碲盐、银、钒等[4]。此法酒石酸的氧化脱羧法相比,具有能耗低、污染小、产率高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其缺点是成本也较高,约6万元每吨。 2、生物技术法 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由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对环境污染小而得到发展,主要有酶催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2.1 酶催化法 用酶或微生物细胞作催化剂,使葡萄糖或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代谢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丙酮酸的技术,称为酶催化法。其主要过程是先进行小规模的微生物培养,菌体收集,直接转化或用载体包埋成固定化酶,然后转化生成丙酮酸[5]。酶催化法设备投资小,能耗低,转化率高,但底物来源较窄、成本比较高约5万元每吨,因此其进一步推广受到限制。 2.2 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高表达乙醇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的基因工程菌,用于生产丙酮酸的技术。这些酶能催化乳酸与氧反应生成丙酮酸。其技术是先将乙醇酸氧化酶基因和过氧化氢酶基因分别与DNA载体重组,构成重组子,并分别转入宿主细胞,分别获得两种酶高表达的基因工程酵母,按0.713mol/LL-乳酸钠溶液每100ml加湿重转化体5g,同时加一定量渗透剂,在5个大气压下,以70psig氧压通入氧气,5℃搅拌转化4小时,丙酮酸产率大97.7%[6]。本技术底物转化率高,但技术难度大。 2.3 微生物发酵法 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利用葡萄糖积累丙酮酸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研究已有50年历史,但因丙酮酸高产菌株选育十分困难,虽有一些微生物能够积累丙酮酸,但其产量无法达到工业化要求[7]。该法生产丙酮酸真正取得突破,是在1988年时,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的研究人员宫田令子和米原辙选育出一系列丙酮酸产量超过50g/L的球拟酵母菌株,使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成为可能。1992年,日本开始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8]。产量为400吨每年,成本约为2-3万元每吨。 与化学合成法和酶转化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因原料来源广,能耗低,污染少,成本低而更具有优越性[9]。但微生物发酵法缺点是转化率比较低,这是因为丙酮酸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中间产物,在细胞中,丙酮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连接了EMP和TCA中心代谢途径,又与多条分支代谢途径相关联,可转化为多种发酵产物而无法在体内积累。因此需要切断或弱化其进一步代谢,才能使其在细胞中大量积累。即加快葡萄糖向丙酮酸的转化率,减弱向TCA循环的通量,切断或减弱其分支代谢途径,促进分泌,减弱丙酮酸的再利用,最终实现丙酮酸的大量积累。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影响因素有:菌种选育,营养条件,维生素水平,供氧模式,葡萄糖的质量浓度等等,其最关键的是菌种选育和营养条件[10]。 为了提高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竞争力,对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工业化在发酵部分还需要:①进一步改善丙酮酸生产菌的产酸能力和遗传稳定性,提高糖酸转化率,缩短发酵时间;②提高生产菌对高浓度丙酮酸的耐受性,以期进一步提高丙酮酸浓度,便于下游处理;③目前原料成本中葡萄糖的费用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要提高生产菌株对廉价底物(如糖蜜、淀粉糖)等的利用能力。 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集中在:①在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丙酮酸的降解或转化,这是获得丙酮酸高产量和高产率的必要条件;②加快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的代谢速度,以确保获得丙酮酸的高生产强度。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丙酮酸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需求不断增长,但丙酮酸系列产品大多需要进口且价位较高。其生产工艺的改革并实现工业化势在必行。传统工艺生产的产品质量差、成本高且对环境污染大。而生物技术法的工艺更为绿色,更为对环境友好,生物技术法新工艺取代传统工艺指日可待,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兵,龙化云,黄光斗.丙酮酸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3,17:18-20 [2] 刘立明,李寅,陈坚.光滑球拟酵母发酵生产丙酮酸[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3,23:15-18 [3] 顾劲松,许平,李铁林,等.乳酸氧化酶转化乳酸产丙酮酸[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6): 617-620 [4] 杨辉琼,易翔,郭贤烙.乳酸氧气氧化法制备丙酮酸[J].化工世界,2002,6:307-309 [5] 穆晓清.酶促生物转化丙酮酸生产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4,34(4),38-41 [6] Davad L A,Robert D,Vincent G W.US5,538,875[J].1996 [7] 牟弈,诸葛健.发酵法生产丙酮酸[J].中国酿造,2000(5): 1-3 [8] 占桂荣,高年发.不利用丙酮酸的丙酮酸生产菌的选育[J].生物加工过程,2006,4(4): 32-36 [9] 李寅,陈坚,伦世仪.维生素在丙酮酸过量合成中的重要作用[J].微生物学报,2000,40(5): 528-534 [10] 袁辉,华子春.丙酮酸野生酵母菌的筛选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1,21: 12-14 192 《科技与企业》杂志 2012年1月(下)

儿内科试题及答案

2016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儿内科专业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共100分,60分合格。 一.单选题(80分, 每题1分) 1.小儿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是() A.新生儿期和婴儿期 B.婴儿期和幼儿期 C.婴儿期和学龄前期 D.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E.婴儿期和青春期 2.正常2岁~青春期前小儿体重(kg)应按以下哪项公式计算?() A.体重=出生体重+年龄(岁)×2 B.体重=出生体重+年龄(岁)×7 C.体重=年龄(岁)×2+8 D.体重=年龄(岁)×3+7 E.体重=年龄(岁)×3+8 3.正常2岁~青春期前小儿身高(cm)应按以下哪项公式计算?()

A.身高=年龄(岁)×7+65 B.身高=年龄(岁)×7+75 C.身高=年龄(岁)×2+80 D.身高=年龄(岁)×7+85 E.身高=年龄(岁)×7+95 4.一般正常小儿头围的数值正确的是() A.出生时36cm 个月时40cm 岁时46cm 岁52cm 岁54cm 5.一般正常小儿前囱的闭合时间为() 个月个月个月-30个月-36个月 6.关于小儿的生长发育,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岁时身体中点位于脐部岁时身体中点位于耻骨联合 岁上臂围大于表示营养良好岁时腕骨骨化中心的数目为7个 7.为预防佝偻病,新生婴儿应在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 D ,每天补充的剂量应为() 8.以下哪项不符合水痘() A.潜伏期8~21日 B.皮疹首先在发迹、颈侧部和耳后出现 C.皮疹最后达手掌和足底 D.皮疹一般在3~5日内分别出齐 E.疹退后不会遗留色素沉着 9.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睾丸炎或卵巢炎 B.胰腺炎 C.耳聋 D.脑膜脑炎 E.心肌炎

可治性罕见病—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

可治性罕见病—丙酮酸脱氢酶E1-α缺乏症 一、疾病概述 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系列的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并伴随线粒体代谢异常的疾病,也是儿童高乳酸血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中,丙酮酸脱氢酶E1 -a缺乏症( pyruvate dehydrogenaseEl -a deficiency)是由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PDH complex)中E1 -a亚基的缺陷造成的。编码El-α亚基的PDHA1基因位于Xp22.1上[1]。该病呈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其临床表现和生化缺陷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该病尚无明确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报道,多为散发病例,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PDH复合物是细胞核基因编码的线粒体基质多酶系统,催化依赖硫胺素的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连接起来,在线粒体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PDH复合物缺乏导致丙酮酸代谢障碍,造成乳酸堆积和能量生成不足,引起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该复合物包括 3种酶:丙酮酸脱氢酶(E1酶)、二氢硫辛酰胺乙酰转移酶(E2酶)、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酶)。E1酶的作用是移除丙酮酸上的羧基,并把乙酰基转给E2酶。El酶的a亚基是其活性部位,并且参与组成PDH复合物的核心结构。El-a亚基的缺陷可造成ATP生成减少和丙酮酸盐堆积,PDHA1基因突变是PDH复合物缺乏最常见的病因。ATP缺乏导致的能量供应不足对脑组织影响较大。丙酮酸盐堆积可导致丙酮酸盐、丙氨酸、乳酸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最终引起乳酸酸中毒。ATP缺乏常引起肌张力低下、肌无力或运动不耐受等[2]。 二、临床特征 PDH复合物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呈高度的异质性,发病年龄可从胎儿期至成人各年龄阶段,症状可从新生儿期的致死性乳酸酸中毒,到慢性神经功能异常伴大脑发育不全。本病一般在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发病,临床表现较复杂,主要累及代谢和神经系统。可有胼胝体发育不良、婴儿痉挛、Leigh病、复发性共济失调、慢性神经病变等。病情轻重及存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乳酸酸中毒的严重程度。患儿残存的酶活性越低,临床症状出现越早,血乳酸越高,死亡越早[3]。 男性患者可归纳为3类表型:一种是严重的新生儿高乳酸血症和大脑发育

丙酮酸脱羧酶( 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 )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 QS1006 规格:50管/48样丙酮酸脱羧酶( pyruvate decarboxylase,PDC ) 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紫外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PDC主要存在于酵母中,是乙醇发酵的关键酶之一,催化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 测定原理: PDC催化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添加乙醇脱氢酶(ADH)来进一步催化 NADH还原乙醛生成乙醇和NAD+;NADH在340 nm有吸收峰,而NAD+没有;通过测定340 nm光吸收下降速率,来计算PDC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研钵、冰、台式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1mL石英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36mL×1瓶,4℃保存。 试剂三:液体5mL×1瓶,4℃保存。 试剂四:粉剂×1支,﹣20℃保存。 试剂五:液体60μL×1支,﹣20℃保存。 混合试剂:临用前配制,将试剂四和试剂五转移至试剂三中充分溶解待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试剂六:液体5mL×1瓶,4℃保存。 粗酶液提取: 1、细菌或细胞处理: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每2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400μL试剂一,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功率200W,工作3s,间歇10s,工作35次),16000g 4℃离心2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处理: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16000g 4℃离心2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血清(浆)等液体样品:直接检测。 PDC测定操作: 1. 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340 nm,蒸馏水调零。 2. 试剂二置于25℃水浴中预热30 min。 3. 空白管:依次在1mL石英比色皿中加入100μL蒸馏水、100μL混合试剂、700μL试剂二和100μL试剂六,迅速混匀后于340nm比色,记录15s和75s的吸光值,分别记为A1和A2。 4. 测定管:依次在1mL石英比色皿中加入100μL上清液、100μL混合试剂、700μL试剂二和100μL试剂六,迅速混匀后于340nm比色,记录15s和75s的吸光值,分别记为A3和A4。注意:空白管只需测定一次。 PDC活性计算公式: 第1页,共2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检测试剂盒(PEP比色法)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检测试剂盒(PEP比色法)简介: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是C4植物和CAM植物固定CO2的关键酶,为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呈不可逆反应的酶,在植物和细菌中广泛存在,在动物及丝状霉菌中缺乏此酶。大肠杆菌中的酶分子量约36万的四聚体,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可为乙酰辅酶A活化,可受天门冬氨酸抑制。此酶是变构酶,主要功能为供给三羧酸循环以草酰乙酸,另外也与C4植物光合二氧化碳固定反应(C4二羧酸循环)及景天科植物的苹果酸形成(景天酸代谢)等有关。 Leagen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检测试剂盒(PEP比色法)检测原理是利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为一种的酶显色底物,在弱碱条件下,PEPC催化PEP,形成草酰乙酸(OAA),OAA在MDH催化下被NADH还原为苹果酸(Mal)。在碱性条件下每吸收1分子CO2伴随1分子NADH氧化,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测定处吸光度的变化,计算出NADH的消耗速率进一步推算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水平。该试剂盒主要用于检测植物样本、血清等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研钵或匀浆器 2、离心管或试管 3、低温离心机 4、恒温箱或水浴锅 5、比色杯编号 名称TE0453 50T Storage 试剂(A): PEPC Lysis buffer 500ml 4℃避光试剂(B): PEPC Assay buffer40ml 4℃ 试剂(C): PEP Solution 3.5ml -20℃ 试剂(D): MDH Solution 3.5ml -20℃ 试剂(E): NADH 2支-20℃ 使用说明书1份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2 (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B}}(总题数:50,score:100分) 1.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以 ?【A】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B】原始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为主?【C】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D】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为主?【E】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为主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中,幼红细胞 ?【A】体积大,血红蛋白饱满

?【B】体积大,胞核偏于一侧,胞质中出现颗粒?【C】体积小,胞质量少,血红蛋白着色偏碱?【D】体积小,胞质量不变,细胞核大而疏松?【E】体积、胞质和细胞核无显著改变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红细胞 ?【A】<5% ?【B】<10% ?【C】<15% ?【D】<20% ?【E】<25%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 【E】 本题思路: 4.属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是 ?【A】网织红细胞增多?【B】靶形红细胞增多?【C】有核红细胞增多?【D】红细胞的双形性?【E】红细胞的多形性 【score:2分】 【A】 【B】 【C】

【D】【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5.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特别是以 ?【A】原始红细胞 ?【B】早幼红细胞 ?【C】中幼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网织红细胞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血液检验试题 (3)

试题5及答案 医学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40分) 1.人体内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造血细胞是 A.红系祖细胞B.造血干细胞C.粒系祖细胞D.巨核系祖细胞E.T淋巴系祖细胞2.造血细胞起源于 A.外周血B.淋巴结C.肺D.中胚层原始间叶细胞E.肾脏 3.核圆形,居胞体中央,染色质呈块状,核仁消失,胞质呈嗜多色性,该特征符合 A.早幼红细胞 B.中幼红细胞 C.原始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网织红细胞 4.胞体大,有伪足,染色质纤细网状,有核仁,核畸形,有扭曲;胞质呈毛玻璃样,灰蓝,未见颗粒,该特征符合 A.中幼红细胞 B.原始红细胞 C.浆细胞 D.原始单核细胞 E.早幼粒细胞 5.下列描述原始粒细胞形态特点正确的是 A.胞体直径12~22μm B.胞质量较少,呈淡蓝色或深蓝色 C.核染色质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 D.核染色质比原始红细胞粗 E.核仁多而清楚,1~3个 6.正常原始红细胞胞体直径是 A.14~20μm B.14~25μm C.15~25μm D.15~20μm E.12~20μm 7.下列属于早幼粒细胞形态特点的是 A.较原粒细胞小

B.胞质量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 C.胞质内含较多特异性颗粒 D.核染色质比原粒细胞细致 E.核仁大而清楚 8.下列属于正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形态特点的是 A.胞质量多,呈蓝色 B.胞质呈淡蓝色或淡红色,内含非常细小淡紫红色特异性中性颗粒或S颗粒C.细胞核占胞体2/3以上 D.核仁可见 E.核染色质疏松 9.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特征的是 A.胞体大,一般核质比大 B.细胞核内可见明显核仁 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 D.核染色质均匀,浓集 E.一般为圆形或类圆形 10.下列哪项符合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 A.细胞体积从小到大 B.核质比由大到小 C.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D.核仁从无到有 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 11.关于正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形态学特点是 A.胞核呈分叶状,常分2~5个叶 B.胞核呈分叶状,常分2~6个叶 C.核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 D.胞质内充满非特异性颗粒 E.胞体直径11~14μm 12.下列属于原始单核细胞形态学特点的是 A.胞体较原粒细胞小 B.形态常不规则,胞质呈不透明灰蓝色或淡蓝色 C.胞质内含粗大嗜天青颗粒 D.核染色质呈粗网状 E.核仁小而清楚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检验一队4班任亮 摘要:丙酮酸脱氢复合体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主要是附着于线粒体上。丙 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2-氧(代)酸脱氢酶复合体中的一种。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一种限 速酶。主要作用是催化丙酮酸不可逆的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将NAD+还原成NADH,后 者进入呼吸链产生ATP。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还使得糖的有氧氧化中的糖酵解途径和三羧 酸循环联系了起来。 关键词: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调控机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由三种酶以及相应的辅助因子形成,因物种的不同其各种成分的所占比例不同。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分子量为7×106kDa。 第一种酶为丙酮酸脱氢酶(E1),它的辅助因子是焦磷酸硫胺素(ThDP),所以这种酶是ThDP依赖型酶。它是以α2β2四聚体的形式存在。α、β亚单位的分子量分别是41和36kDa。 第二种酶为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它的辅助因子是硫辛酸,所以这种酶是硫辛酸依赖型酶,它的分子量是52kDa。 第三种为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它的辅助因子是FAD,所以这种酶是FAD依赖型酶,它的分子量是55kDa,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 此外,在高等生物的体内还有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PDP)、E3蛋白结合酶(E3BP)和NAD+、CoA-SH。 二、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结构 每个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是由30个E1、60个E2和12个E3构成的,其中60个E2相互紧密连接但是以非共价键的形式形成的核心部分,而每个E2的亚单位都是由形成核心部分的内部区域和形成外部延伸部分的“Super arm”构成的,所以一个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就会有60个外部延伸部分。E1是以非共价键的形式连接在E2的外部延伸部分的E1结构区域。E3则是通过E3连接蛋白与E2的核心部分相连的。 三、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作用机制 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总的催化反应中。首先是丙酮酸在Mg2+( Mg2+结合在 ThDP 的磷酸基团上)存在下脱去的羧基与丙酮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ThDP 形成羟乙基OThDP, 丙酮酸脱氢酶与 ThDP在α、β亚单位之间的深沟内结合。然后,羟乙基被氧化并将乙酰基转移到 E2,,即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的硫辛酰基形成中间产物乙酸硫酰胺,同时释放出ThDP,接下来在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催化下,乙酰硫酰胺上的乙酰基从乙酰硫辛酰基转移给辅酶A ,形成乙酰辅酶A。最后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与二硫化物结合,被还原的硫辛酸重新氧化并将氢递给它的辅基FAD。在氧化和脱羧过程中硫辛酸充当乙酰基载体和电子传递体。

生物化学问答题(附答案)

生物化学解答题 (一档在手万考不愁) 整理: 机密下载 有淀粉酶制剂1g ,用水溶解成1000ml 酶液,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和粉酶活力。结果表明,该酶液的蛋白质浓度为0.1mg/ml ;其1ml 的酶液每5min 分解0.25g 淀粉,计算该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总活力单位数和比酶活(淀粉酶活力单位规定为: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分解1 克淀粉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答案要点:①Iml的酶液的活力单位是60/5 × 0.25/1=3 (2 分)酶总活力单位数是3× 1000=3000U(1分)②总蛋白是0.1× 1000=100 mg(1分),比活力是3000/100=30 (1 分)。 请列举细胞内乙酰CoA 的代谢去向。(5分)答案要点: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循环;从头合成脂肪酸;酮体代谢;合成胆固醇等。(各1 分) 酿酒业是我国传统轻工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其生化机制是在酿酒酵母等微生物的作用下从葡萄糖代谢为乙醇的过程。请写出在细胞内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代谢途径。答案要点:在某些酵母和某些微生物中,丙酮酸可以由丙酮酸脱羧酶催化脱羧变成乙醛,该酶需要硫胺素焦磷酸为辅酶。乙醛继而在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 还原形成乙醇。葡萄糖+2Pi+2ADP+2H+ 生成2乙醇+2CO2+2ATP+2H2O(6分)脱氢反应的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NAD +), 醇脱氢酶(NADH+H+ ()2 分)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Mg2+ 或 K+ )(2 分) 试述mRNA、tRNA和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答案要点:①mRNA是遗传信息的传 递者,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直接指令氨基酸掺入的模板。(3分)②.tRNA在蛋白质合 成中不但为每个三联体密码子译成氨基酸提供接合体,还为准确无误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提供运送载体。(4 分)③. rRNA 与蛋白质结合组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 场所(3 分)。 物合成过程中直接指令氨基酸掺入的模板。(3 分)② .tRNA 在蛋白质合成中不但为每个三联体密码子译成氨基酸提供接合体,还为准确无误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提供运送载体。(4分)③. rRNA 与蛋白质结合组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3分)。 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哪些化合物可以被认为是联系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重要环节?为什么?答案要点:①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氧化分解途径(2 分);三羧酸循环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合成代谢提供原料(1分),要举例(2分)。②列举出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相互转化的一些化合物(3 分),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相互转化相互转化途径(2 分) 写出天冬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成CO2 和H20 的反应历程,注明其中催化脱氢反应的酶及其辅助因子,并计算1mol天冬氨酸彻底氧化分解所净生成的ATP的摩尔数。答案及要点:天 冬氨酸+ α酮戊二酸--→(谷草转氨酶)草酰乙酸+谷氨酸谷氨酸+NAD+H2O → (L谷氨酸

生物化学问答题(附答案)

生物化学解答题 (一档在手万考不愁) 整理:机密下载 有淀粉酶制剂1g,用水溶解成1000ml酶液,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和粉酶活力。结果表明,该酶液的蛋白质浓度为0.1mg/ml;其1ml的酶液每5min分解0.25g淀粉,计算该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总活力单位数和比酶活(淀粉酶活力单位规定为:在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分解1克淀粉的酶量为一个活力单位)。答案要点:①1ml的酶液的活力单位是60/5×0.25/1=3(2分)酶总活力单位数是3×1000=3000U(1分)②总蛋白是0.1×1000=100 mg(1分),比活力是3000/100=30(1分)。 请列举细胞内乙酰CoA的代谢去向。(5分)答案要点: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循环;从头合成脂肪酸;酮体代谢;合成胆固醇等。(各1分) 酿酒业是我国传统轻工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其生化机制是在酿酒酵母等微生物的作用下从葡萄糖代谢为乙醇的过程。请写出在细胞内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代谢途径。答案要点:在某些酵母和某些微生物中,丙酮酸可以由丙酮酸脱羧酶催化脱羧变成乙醛,该酶需要硫胺素焦磷酸为辅酶。乙醛继而在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还原形成乙醇。葡萄糖+2Pi+2ADP+2H+ 生成2乙醇+2CO2+2ATP+2H2O(6分)脱氢反应的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NAD+),醇脱氢酶(NADH+H+)(2分)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Mg2+或K+)(2分) 试述mRNA、tRNA和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答案要点:①mRNA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者,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直接指令氨基酸掺入的模板。(3分)②.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不但为每个三联体密码子译成氨基酸提供接合体,还为准确无误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提供运送载体。(4分) ③. rRNA与蛋白质结合组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3分)。 物合成过程中直接指令氨基酸掺入的模板。(3分)②.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不但为每个三联体密码子译成氨基酸提供接合体,还为准确无误地将所需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提供运送载体。(4分) ③. rRNA与蛋白质结合组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3分)。 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哪些化合物可以被认为是联系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重要环节?为什么?答案要点:①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氧化分解途径(2分);三羧酸循环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合成代谢提供原料(1分),要举例(2分)。②列举出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相互转化的一些化合物(3分),糖、脂、蛋白质、核酸代谢相互转化相互转化途径(2分) 写出天冬氨酸在体内彻底氧化成CO2和H20的反应历程,注明其中催化脱氢反应的酶及其辅助因子,并计算1mol天冬氨酸彻底氧化分解所净生成的ATP的摩尔数。答案及要点: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谷草转氨酶)草酰乙酸+谷氨酸谷氨酸+NAD+H2O→(L谷氨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NH3+NADH 草酰乙酸+GTP→(Mg、PEP羧激酶)PEP+GDP+CO2

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紫外分光光度法

丙酮酸羧化酶(PC)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紫外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0730 规格:50T/48S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11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3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0mL×1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瓶,-20℃保存;临用前加入5mL蒸馏水溶解;可分装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试剂四:粉剂×1瓶,-20℃保存;临用前加入5mL蒸馏水溶解;可分装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试剂五:液体5mL×1瓶,4℃保存; 试剂六:液体10μL×1支,4℃保存; 试剂六稀释液:液体10mL×1支,4℃保存。 产品简介: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EC 6.4.1.1)广泛存在于动物、霉菌和酵母的线粒体中,但在植物体和大部分细菌中却不含此酶。是供给草酰乙酸的主要补充反应,是糖异生过程的第一个限速酶。 和水生成草酰乙酸、ADP和Pi,苹果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草酰乙酸PC不可逆的催化丙酮酸、ATP、CO 2 和NADH生成苹果酸和NAD+,在340nm下测定NADH氧化速率,即可反映PC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低温离心机、水浴锅、1mL石英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研钵/匀浆器、冰和蒸馏水。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提取: 1称取约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胞,加入1mL提取液,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 24℃1000g离心10min。 3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4℃11000g离心15min。

4上清液即胞浆提取物,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漏的PC(此步可选做,可以判断线粒体提取效果)。 5在沉淀中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功率20%,超声5秒,间隔10秒,重复12次),用于PC活性测定,并且用于蛋白含量测定。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试剂一用前37℃孵育15min。 3、临用前按试剂六:试剂六稀释液=1:660(V:V)的比例稀释试剂六备用,现用现配。 4、工作液的配制:按照试剂二:试剂三:试剂四=2:1:1的体积比例充分混匀,现用现配。 5、操作表:在1mL石英比色皿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 试剂名称(μL)空白管测定管 试剂一450450 工作液320320 试剂五8080 试剂六100100 样本50 蒸馏水50 在1mL石英比色皿中分别加入上述试剂,充分混匀后于340nm处测定10s时的吸光值A1,迅速置于37℃(哺乳动物)水浴2min,拿出迅速擦干测定130s时的吸光值A2,计算△A测定管=A1测定-A2测定,△A空白管=A1空白-A2空白,△A=△A测定管-△A空白管。空白管只需做一次。 PC活性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毫克蛋白每分钟消耗1nmol的NADH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PC酶活(U/mg prot)=△A÷(ε×d)×109×V反总÷(V样×Cpr)÷T=1607×△A÷Cpr ε:NADH摩尔消光系数,6.22×103L/mol/cm;d:比色皿光径,1cm;V反总:反应体系总体积,1×10-3L;V样:反应体系中样本体积,0.05mL;Cpr:样本蛋白浓度,mg/mL;T:反应时间:2min;109:单位换算系数,1mol=109nmol。 注意事项: 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先取1-2个样做预实验,△A大于0.8时,建议将粗酶液用提取液稀释后 再进行测定。当△A小于0.01时,可以延长反应时间(5min或10min)来测定。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贫血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如下描述: 一、诊断标准 依据我国的标准,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其红细胞比容分别低于0 2、0.37,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的诊断标准及程度 男性女性孕妇 贫血 Hb<120g/L Hb<110g/L Hb<100g/L 极重度 Hb<30g/L 重度Hb30~59g/L 中度Hb60~89g/L 轻度Hb90~120g/L 二、分类 1.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 造血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 红系祖细胞: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引起的贫血。

②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嘌呤和嘧啶代谢缺陷(巨幼细胞贫血)。 Hb合成缺陷: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合成缺陷(海洋性贫血)。 ③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骨髓浸润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内源性: 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异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珠蛋白合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其他血红蛋白病。 ②外源性: 机械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人造心脏瓣膜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化学、物理或微生物因素:化学毒物及药物性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性溶血。 免疫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 (3)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2.根据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类型MCV(fl) MCH(pg) 疾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