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系列微课--认识图形

数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2--6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角的概念的体会。

2、借助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认识的活动经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通过数角活动,学生理解数角的有序性,并能正确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大家都比较熟悉,一个图形里面有几个角相信同学们也都数的比较清楚,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数角就成了一个难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2、师:角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师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所示图形。

师:在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呢?你

是怎样数的?

3、师:同学们很聪明,接下来大家看看在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呢?(课件图形1、2、3。学生数完后教师课件演示,图形3不演示,学生数完教师确认后在括号里出示正确答案)

4、师:怎样数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呢?学生回答。

师小结数角的方法:注意数的有序性,先数出基础角,再数出由2个基础角合起来的角,再数由3个基础角合起来的角,依次类推。

5、练习。

课件出示图形:图形发生了变化,让它复杂一些,你还能快速数出它的个数吗?(学生数角并汇报)

6、总结回顾:数角的个数一定要注意数的有序性,这样不仅快速而且准确。

数图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

好奇心。

2、通过数图形的个数,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

3、能够正确数出图形中各种图形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图形中各种图形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

师:假如你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你怎样向大家来介绍你自己!

师:同学们对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图形的基本特征来做游戏,看谁最会动脑。

课件出示图形:在这样的图形中有你认识的图形吗?分别有几个?(学生数图形并汇报)

课件演示数图形的过程。(师讲解数的方法:有序性)

课件出示第二个图形(着重讲解)

师:在这个图形中又有一些有长方形,看似简单的图形,你们能数出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吗?(学生数图形)学生汇报后师讲解并演示方法:这个图形的组成有一定的规

律,我们可以按规律很快计算出长方形的个数。首先找到大长方形的长边,数出长边上的线段条数为3+2+1=6条,其次找到大长方形的宽边,数出宽边上的线段条数为2+1=3条,最后算个数,因为长边上的线段有6条,宽边上的线段条数有3条,以每条宽边上的线段为宽的长方形都有6个,所以长方形的个数为3*6=18个。

我们算的对不对呢,现在我们就用数的方法来验证一下。(课件演示动画)

课件出示第三个图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方法算出这个图形中共有几个长方形。(提醒线段的数量不可以数错)

课件演示最后的结果。

课件出示第4个图形(数平行四边形的个数)

师:不同的图形用不同的方法来数,在这个图形中共有几个平行四边形,请大家仔细的数一数。(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剪拼画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拼与剪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特征及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2、借助图形欣赏与设计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图形的美。

3、通过设计简单图案,发展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动手操作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长方形纸、三角形纸、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夏天到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领着它的3个孩子兴高采烈的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3张正方形的纸分给它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谁会动脑:如果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剩几个角?

灰兔弟弟抿着嘴说:减掉一个角当然还剩3个角了。

白兔姐姐拿起一张正方形的纸剪下一个角说:还剩5个角。

黑兔哥哥拿起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了折然后剪起来,说:我认为还剩4个角。

3个小兔立刻争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师:请大家拿出正方形的纸,先想一想,再折一折,然后剪

一剪,帮兔妈妈评一评谁的答案是正确的。

教师请学生将3种剪法贴在黑板上。

师讲解:因此可以分不同的情况来剪,可以以一个顶点向不相邻的另一个顶点剪,就剩下3个角;还可以一个顶点向相邻的边去剪,就剩下4个角;也可以从一条边向相邻的另一条边去剪,剩下5个角。剪法不同,剩下部分的角的个数都不同。

师:如果把正方形的两个角减去,还剩几个角呢?这个问题留给你们课后去研究。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你能把它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动手操作)课件展示拼的过程。师讲解:如果把一样的两个三角形的斜边重合,就能拼出一个正方形;如果把一对相等的边重合,另外两对相等的边分别相对,就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三角形的种类不同,拼法不同,所拼出的图形也是不同的。

课件展示几幅精美的图案,先让学生在图案中辨认学过的图形,然后讨论: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图案?

师: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自己尝试设计图案。

展示学生作品。

师:这节活动展示课你有什么感受?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剪纸艺术动物、植物、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境导入。 课件演示对称的剪纸艺术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那些剪纸作品漂亮吗? 生:漂亮。 教师:那老师也来动手,剪个礼物送给大家,好不好? 生:好。 师:看一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呢? 生:心形。 师:打开来看看,猜对的小朋友举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它有什么特点? 你说。 生:它两边是对称的。 师:哦,它的两边是对称的。还有谁来说一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说。 生: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个图形呢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对称呢是创造一些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的现象。你看,不少的动物、植物都有这种对称的形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通过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案设计 授课教师:张云珍 课题: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课本81页例题及“试一试”,课本第81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计算,进一步熟练乘、除计算。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难点:加强对运算顺序的认识。能进行第一、二步的计算。 3、关键:通过混合计算使学生熟练乘、除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口算: 7×9 18÷6 3×6 20÷4 54÷9 40÷8 54÷6 36÷4 8×6 2、指名板演: 23+6-7 14-7-6 指名口述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提问: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3、口算 2 ×3 ( )×4 ( ) 36 ÷4 ( )×3 ( ) 4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要利用到以上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2×3×4”。 (1)、指导读法。 (2)、指导算法。 (A )提问:这题中有几个运算符号? 介绍:像这样题目叫连乘。(学生齐说) (B )这题应按从左到右得顺序计算,先算2×3得多少?再算什么?(板书) (C )与复习题相比。 提问: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计算过程相同,都是先算2×3=6,再算6×4=24;不同的是:准备题中每一步都要把写下来,而例题则要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在脑子里,然后再算第二步) 2、 教学课本第81页例题第2题“36÷4×3”。 (A ) 出示复习题36÷4 ( )×3 ( ),将它改编成一道二步计算的算式。(出示例题) (B )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种运算? 介绍: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乘、除混合运算。(学生齐答) 指名学生读算式,再齐读。 (C )、提问:想一想,这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4 ×3 = 27(指名学生口述,并板书)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简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 教法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趣味数学: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 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 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后, 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1.5小时追 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 系:快车 路程=慢 车先行 路程+慢 车后行 路程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引导观察 提问 提出问题 讲解分析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巩固练习 走进生活巩固练习1.5x=48×3/4 +48×1.5 解得:x=72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线出发 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秒行10米,若 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练习2: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以5千米/时 的速度行进,走了12分钟的时候,学校要将一个紧急通知 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 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时间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在一次环城自行车比赛中,已知最快的运动员每小时行30 千米,最慢运动员每小时行10千米,环城一周为60千米, 则速度最快的运动员第一次遇到速度最慢的运动员需用多 少小时? 1、和小明每天绕1个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练习跑步,小彬 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若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跑步, 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若二人同时同地反向跑步,经几秒后首次相遇? 2、两站间路程384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48 千米/时,慢车开出30分钟后,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 度为72千米/时,两车相遇需多长时间?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 个别指导 反馈纠正 引导分析 启发提问 计算 观察思考 计算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魔尺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活动意图】 低段孩子好奇心、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所以以“魔尺”作为本年段特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娱乐兴趣. 2、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3、发挥其想象力. 4、锻炼孩子们耐心. 5、会变换简单的形状. 【活动准备】 首先;抓住新鲜感;激发兴趣. 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新鲜感;刚买的新玩具孩子肯定能够非常的喜爱;很想去摆弄一下;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可以让孩子自由把玩;肯定会有许多孩子能够把玩出很多的形状. 其次;抓住好奇心;玩在其中. 魔尺是一种可以随意扭动的直尺;它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十字架、魔法棒、爱心. 孩子们经过对魔尺的接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加一点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自己玩耍;每次发放一张图片;争取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玩出这个图形.

最后;孩子们对玩魔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发现他们的想像力;玩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具体安排如下: “百变魔尺”是一种高智力的新型玩具;是由多个三角形积木串连起来的一把尺子;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立体造型的创造力、观察力;能拼出几百种不同的形状;它不仅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信;魔尺会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_1_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2_课时授课教师:

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一、数学广角 二、火眼金睛-------观察家 三、变形金刚 四、数螃蟹 五、我长高了 六、小小故事会 七、除法应用 八、剪一剪 九、快快排队 十、轻与重 十一、我和时间交朋友 十二、找朋友 一、数学广角 ▲活动内容 数学是一个神奇的万花筒,里面的世界有好多需要聪明的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觉!想成为柯南那样的神探吗?那就和我一起到数学广角里探索吧! ▲活动任务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一 ○收集信息 1、你有几套衣服,你一般有几种搭配方法? 2、你猜东西的能力怎样?

○整理信息 和你同学一起交流你收集的信息。 ○准备材料 每个同学准备1到2套衣服;教师准备一些图片 ○实践收获 你和同学的衣服放在一起,你想设计出几种搭配方法。 ●实践活动二 ○处理信息 观察同组同学带来的衣服。 ○实践运用 以组为单位,将小组的衣服放在一起,搭配、设计。看看一共能够有集中搭配方案。 ○实践感悟 你觉得应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搭配的方案最多,最完整。 ○发散实践 在今后的穿衣中,你要大胆当当设计师哟! ●实践活动三 ○处理信息 你会用1、2、3、数字变成几个新的两位数! ○实践运用 先从在装有乒乓球的盒子里让学生先随便拿出两个球来,让学生组成两位数。再从中拿出三个球。其中一个次拿出有0的让学生思考。可以组成那些两位数。 ○实践感悟

你是用什么方法又对又快写出来的? ○发散实践 你在课余也能和同学一起开展这些活动哟! ●实践活动四 ○处理信息 你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结果吗? ○实践运用 如:3个同学每人手里拿1张动物卡片如:猫、兔、老虎A:我拿的是兔B:我拿的不是猫。然后猜出A、B、C分别拿的是什么。 学生根据这种方法自己试着设计活动。 ○实践感悟 在这个活动中你觉得怎样才能很快猜测出来。 ○发散实践 你会自己设计这样的活动了吗? 二、火眼金睛-------观察家 ▲活动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结合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剪纸,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小人、半个小人的错误画法;整副的2个、4个、8个小人;一张彩纸;《某班剪纸欣赏》。 学具:剪刀;每人一张小纸;信封里:每人三张大纸;两人一张示范图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漂亮的剪纸作品。你以前剪过吗?剪过的请举手。谁来说说看,你剪了什么?(问3个学生) 二、探究新知 A.单一对称小人的剪法。 师:这里有个小人,你会剪吗?该怎么剪? 师:刚才小朋友都认为先对折(演示:纸对折),把纸分成了这样的……两块(慢,让学生跟说),在其中一块上像这样(演示:画半个小人)画上半个小人,剪下来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小人。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师:拿好桌上的纸,做好准备。(有些人还没准备好哦,听老师的口令。)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剪,教师边巡视边选择几个学生作品,再一次性投影出作品进行讲评。)

讲评:这是几个小朋友刚才剪的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有的剪的很成功,有的有些缺点。但是,他们都剪出了完整的小人。 为什么只画半个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呢?你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吗?原来,是对称的原因啊。是不是只画半个,就一定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小人呢?为什么? 师:这里也只画了半个,老师把它剪下来,你们看。(边说边演示教具:错误画法导致剪出不完整的小人) 师:怎么这样了?(让一个学生对师演示的发表看法) 师:(切换到媒体上的半个小人),在画半个小人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这一边(鼠标指一指)相当于这个轴对称小人的什么?(生说出对称轴则不问。) 师小结:(教具出示半个小人)看来,我们都认为先对折(演示纸对折),把纸折成了这样的两块,再其中一块上找准对称轴,沿着对称轴的这边(手指)画上半个小人。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小人。 1.尝试讨论: 师:老师这里也只画了半个,你知道剪出什么了吗?看,老师剪出了2个、4个、8个,甚至更多的一串串手拉手的小人。(黑板整副出示教具:2个、4个、8个的小人) 师:你会吗?有什么方法? 师:多折几下,真能剪出这样一串串手拉手的小人吗?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请四人小组长发一张纸给你的组员。准备好了吗?(有几个小朋友还没准备好哦,赶紧了。)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二年级上期数学兴趣班(共13节课)

2016年9月25日第01节课 加法巧算——凑整法 例1:计算2+4+6+8+10+12+14+16+18 解:利用凑整法我们可以得出 20+20+20+20+10=90 2+4+6+8+10+12+14+16+18=90 例2:计算198+99+24 解:我们可以这样思考

课堂练习: 1、计算1+3+5+7+9+11+13+15+17+19=() 2、计算4+7+10+13+16=() 3、计算48+29+15 4、计算15+23+29+35+31+47 5、计算68+86+27 6、计算56+38+24+67+62+76+44+38 7、计算96+39+28

课堂练习:【解答过程】 1、计算1+3+5+7+9+11+13+15+17+19=() 解:1+19=20 3+17=20 5+15=20 7+13=20 9+11=20 还剩下一个10。 20+20+20+20+20+10=110 2、计算4+7+10+13+16=() 解:4+16=20 7+13=20 还剩下一个10。 20+20+10=50 3、计算48+29+15 解:把15分拆成2+1+12 2+48=50 1+29=30 50+30+12=92

4、计算15+23+29+35+31+47 解:利用凑整十法 先算15+35=50 23+47=70 29+31=60 再算50+70+60=180 5、计算68+86+27 解:把27分拆成2+4+21 2+68=70 4+86=90 70+90+21=181 6、计算56+38+24+67+62+76+44+38 解:利用凑整十法 先算56+44=100 38+62=100 24+76=100 67+38=105 再算100+100+100+105=405 7、计算96+39+28 解:把28分拆成4+1+23 4+96=100 1+39=40 100+40+23=163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平移》教案》公开课教案

平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4~6小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能根据平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3.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平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与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游乐场里,除了有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外,还有很多的游乐项目。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书第30页。 2、你看到了哪些游乐项目?(学生汇报)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 3、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4、教师小结。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观光梯、高空缆车、小火车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平移现象。 (1)、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平移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2)、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

同学们说得真棒,瞧,观光梯是沿着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高空缆车是沿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的;推拉门是沿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运动的,物体本身的方向不发生变化)(3)、认识平移。 像缆车、观光梯、推拉门这样的运动现象,无论是水平方向的运动,还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物体本身的方向不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称为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4)、学生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后教师小结。 是呀,生活中平移现象很多,如电梯的升降、滑滑梯上小朋友的移动……都是平移。当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做平移。平移有这样的特征: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位置改变了。 2、判断平移后的图形。教学教材P30页的例2:移一移。 (1)、亲身体验平移现象。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移一移。出示例2,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2)、分析题意。 要知道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先要根据平移的特征去判断。平移时,可以一次平移,也可以两次平移。 (3)先观察,再判断。 ①给每座小房子编号后,学生先观察,再交流。 ②汇报,评价。 你认为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你是怎样想的?哪几座小房子通过平移不能相互重合?为什么? 从左往右看,小房子的房顶都朝上的三座房子(编号分别是①④⑥的)可以通过平移互相重合。比如:图①可以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或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到图⑥的位置与图⑥重合;图①可以先向上平移,再向右平移或先向右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

表内乘法二单元试卷讲评 刘颖教学目标: 1、通过试卷讲评,让学生查漏补缺,正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析错改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输理知识的前后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与解题方法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查: (课前,提前把测试题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提出要求)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表内乘法的单元检测,试卷老师已经批完了,现在发给大家,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自己: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二、总结检测情况: 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表内乘法二单元检测,通过阅卷,老师发现同学们完成的不错,其中有37人得了优,班级中不少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马龙龙、李承恩、赵舒婷、赵佳琪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不够灵活,下面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试卷讲评。 三、试卷讲评: 1、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互助解易质疑。 谈话:课前,老师已经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中,要求同学们自查、自改、自记,同学们都完成了吗?下面我们小组交流,听清楚要求:(1)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以及错误原因分析给小组同学听。(2)自己独立解决不料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忙解决。

(3)小组长把你们小组出错较多的题目记下来。 2.组间交流,师生互动解难释疑。 (1)谈话:让我们一起来看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让学生展示方法,教师点拨、总结方法,同样适用试 谈话:乘法的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数位对齐。 谈话:记住这条,同样可以判断别人做的对不对。以第一 个为例,展示学生的做法。 (2)谈话:连一连,要求以后做连一连的题借助小尺和三角板,这样试卷显得既清楚又美观。 (3)谈话:还有哪个题需要帮助解决? 学生自己介绍解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2个题,集体展示交流。 (4)教师强调: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题目,作完之后一定要停下看看,进行检查,这是同学们必须要养成的习惯。(5)小结:同学们,题型怎么变换,做完后,我们都要停下来认真检查,检查什么?学生交流。 (6)谈话: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也可以用有乘法来解决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交流4、5题,通过展示交流,总结出:在解决乘法的实际生活问题中,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用心分析最后的结果。 3.反思总结,自我改正。 谈话:问题解决了,试卷中的问题现在自己能解决了吗?请你把试卷中的问题改正过来好吗? 学生独立改正错题。 4、巩固拓展,适时反馈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考一考自己吧! 5、课后分析,自我反思: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 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黄颖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摘要:本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精神,符合儿童好动、好奇等特点,结合教材的时间教学内容,设计一节“时间实践活动课”。并捕捉“生活现象”——设计一列模拟“时间列车”,让学生在“时间列车”每一节车厢(学习车厢、运动车厢、游戏车厢、休息车厢)参与活动,以记录每节车厢的开始、结束时间和用时为主线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互之间合作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时代呼唤教育能培养出具有高度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教育行为的转变。国家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教改精神,我校在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教学教改指导意见。即:1、面向全体,尊重差异。2、激发兴趣,主体参与。3、分类指导,合作答疑。4、反馈及时,探究事理。5、注重过程,学会学习。6、促进发展,评价激励。学校鼓励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理论,并于上学期末还安排每位教师一节体现“新课标”教改精神的教改研究课。 当时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7、8岁的学生,他们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但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表扬,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亲身去体验。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看电视儿童节目,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我就思考怎样把一节课以既有故事的生动、完整,又有儿童节目的兴趣、激情,并使学生在其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呢?我精心的设计了一节“时间实践活动课”,力求做到既体现新课标精神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微课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预设: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6:8 2.4:1.6 60:40 3:4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比例的意义 1、计算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2、师:通过上述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6:8=3:4 2.4:1.6=60:40 讲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

的形式,如上题中: 4386= 40606.14.2= 3、我们知道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们来判断下列哪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6和8:4 0.18 :0.6 和 90 :30 12:6=2 8:4=2 0.18 :0.6 =0.3 90 :30=3 因为2=2 0.3 3 所以能组成比例 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比例式:12:6=8:4 8:4=12:6 4、小结。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 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 (二)、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讲授: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课件出示: 12 :6 = 8 :4 2、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你知道比例有什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课计划

二年级《趣味数学》活动课计划 指导教师:张燕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中学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爱数学的情趣。 2、让学生会学身边的数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问题。 3、发展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 活动原则: 1、不脱离教材,不搞突击训练,不加重负担。 2、活动内容力求趣味性强并富有时代气息,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当前的最新信息,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之中。具体措施: 1、运用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用生活中的数学、智能趣题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通过加强辅导、组织学科竞赛,促使学生学习数学后劲的初步 形成。 4、采用观察、实验、调查、讨论、操作、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活动 方式。 活动课进程安排: 第一、二周:组织活动小组 第三周:巧安排

第四周:推理游戏 第五周:位置与方向 第六周:时间安排 第七周;猜测与可能性 第八周;我是小小科学家 第九周:数学迷题 第十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第十一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二)第十二周:数学竞赛

课程内容 第一、二周:组织活动小组 第三周:巧安排 巧安排,顾名思义就是要安排的科学合理,并具有一定的技巧。如同样一块肉,有的人可能只会做一道菜,有的人可能会做好几道菜。在数学问题上,同样有6棵树苗,每行种3棵,有的同学只会种两行:聪明的你可能会种三行,像这类问题,需要我们用合理的科学方法来解决——“巧安排”。 例:有28个同学去郊游,根据车辆限坐情况,可以怎样租车?请你写出租车方案。 小客车限坐8人面包车限坐4人 探究: 方案一:只租面包车7辆。即4×7=27 方案二:租面包车5辆,小客车1辆。即4×5+8=28 方案三:租面包车3辆,小客车2辆。即4×3+8×2=28 方案四:租面包车1辆,小客车3辆。即4+8×3=28 创新训练 1.巧安排。 (1).有6朵红花,每行摆3朵,有几种摆法?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年级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系列微课--认识图形 数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2--6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角的概念的体会。 2、借助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认识的活动经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通过数角活动,学生理解数角的有序性,并能正确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图形中角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图形,大家都比较熟悉,一个图形里面有几个角相信同学们也都数的比较清楚,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数角就成了一个难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2、师:角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师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所示图形。 师:在这个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呢?你 是怎样数的?

3、师:同学们很聪明,接下来大家看看在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呢?(课件图形1、2、3。学生数完后教师课件演示,图形3不演示,学生数完教师确认后在括号里出示正确答案) 4、师:怎样数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呢?学生回答。 师小结数角的方法:注意数的有序性,先数出基础角,再数出由2个基础角合起来的角,再数由3个基础角合起来的角,依次类推。 5、练习。 课件出示图形:图形发生了变化,让它复杂一些,你还能快速数出它的个数吗?(学生数角并汇报) 6、总结回顾:数角的个数一定要注意数的有序性,这样不仅快速而且准确。

数图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中,激发对图形研究的 好奇心。 2、通过数图形的个数,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 3、能够正确数出图形中各种图形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图形中各种图形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 师:假如你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你怎样向大家来介绍你自己! 师:同学们对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图形的基本特征来做游戏,看谁最会动脑。 课件出示图形:在这样的图形中有你认识的图形吗?分别有几个?(学生数图形并汇报) 课件演示数图形的过程。(师讲解数的方法:有序性) 课件出示第二个图形(着重讲解) 师:在这个图形中又有一些有长方形,看似简单的图形,你们能数出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吗?(学生数图形)学生汇报后师讲解并演示方法:这个图形的组成有一定的规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案

二年级数学思维校本课 程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教学过程一、思维碰碰碰 游戏:找不同。 出示例题1,下面一组图中,有一个与其他不同,你能找到它吗认识什么叫“重叠” 游戏:找相同。 出示例题2: 游戏:找变化。 出示例题3: 二、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2、泉水叮咚 3、思绪漂流 三、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了一个图形的一些小秘密,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善于观察,发现,做学习数学的小主人。 课次2内容主 题 火眼金睛

学习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趣的合作互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 小朋友,当图形的变化越来越复杂,你还能一下子看出它的变化规律吗谁才是真正的火眼金睛 二、典型例题: 例1:把A、B两个图形重叠后,变成了下边的哪个图形 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A图中,左上角有两个横着的点,B图中左下角有两个竖着的点,右下角有两个横着的点。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后,点的个数和方向不会变。 所以,还应该是左上角有两个横着的点,左下角有两个竖着的点,右下角有两个横着的点,也就是变成了图②。 例2:把A、B两个图形重叠后,变成了下边的哪个图形 新图形是由两个图形重叠而成的。A图和B图的阴影部分都在正中间,所以重叠后成为③。 例3:我和同学们做游戏时,不小心把新衣服弄破了一块,你能帮我妈妈挑选一块合适的布吗 三、巩固练习 课次3内容主 题 规律填数 学习目标1、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 级上册连加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 (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 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 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 5+0+3=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思维拓展趣味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数学思维拓展趣味题教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教师: 学生: 日期: 2012 年 12 月 2 日时段: 课题趣味题 学情分析基础较好,需要协助思维延伸,通过趣味性的数学建立孩子学习数 学的兴趣 学习方法游戏化学习 个性化辅导过程 例1:有3只猫同时吃3只老鼠共需3分钟,那么100只猫同时吃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分钟 随堂练习一: 4个小朋友同吃4只梨,需要用4分钟吃完。那么12个小朋友同时吃12个梨,需要几分钟才能吃完 例2:红红去北京参加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为了欢迎她,每人都和她握了一次手,红红记得一共握了49次手。请问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竞赛 随堂练习二: 宁宁参加旅游团,结束前他与所有的旅客单独进行合影,一共拍了33张照片。请问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名旅客 变形题: 小明暑假和父母去北京旅游,他们和旅游团的每一个人合照一次像,一共照了15张照片,参加旅游团的共有多少人 例3:20名同学排好队,老师说:1至5名同学向前迈一步,15至20名同学向后退一步,问:有多少人原地不动呢 例4:一只船上坐着一家人,数一数,有3个爸爸、3个儿子,他们至少有几人例5:一个正方形有4个角,剪去1个角,还剩几个角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

教导主任签字: ___________ 龙文教育教务处 龙文教育课堂检测 1、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3个人一起从学校走到公园需要2个小时, 那么9个人一起从学校走到公园需要几小时 2、一只蜗牛沿着9米高的竹竿往上爬,白天往上爬2米,夜晚又退回1 米。请仔细想一想,这只蜗牛什么时候才能爬到竿顶 3、河里有一排鸭子,2只前面有2只,2只后面有2只,2只中间有2只, 共有几只鸭子 4、小象、小熊、小猪被困在一个孤岛上,为了能回到陆地,它们做了一只 小木船。这只木船能载90千克的重量,而他们的体重分别是60千克、50千 克、40千克。它们要怎样才能安全回到陆地 5、小冬骑在牛背上赶甲、乙、丙、丁4头牛过河。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 牛过河需2分钟,丙牛过河需5分钟,丁牛过河需6.分钟,如果每次只能赶2 头牛过河,那么小冬把这4头牛都赶到对岸,最少要用几分钟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模版

名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内容多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重点难点长方形框架、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尺、剪刀、多媒体及课件。教学策略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1.游戏:小小魔术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往外拉。) 2.(课件出示两个花坛)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如果要比较这两个花坛的大小,怎么办,谁有办法? 探究新知 1.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用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画有方格(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 米)的长方形,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图上面,用数方格(不满 一格的按半格计算)的方法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验证猜想推出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公式。 (1)提问:不数方格,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它们面积相等吗? 利 用学具想办法验证。(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一把三角尺和一把剪 刀。) 5分钟 .

(2)提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再计算它的面积,这其 实就是计算平行四边行面积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割补法。 (3)教师演示把平行四边形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方 法变成长方形的过程。 (4)小结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巩固练习 (1-2题) 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求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学会用公式S=ah来列式计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分钟归纳小结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宽 用字母表示:S=ah 30秒 课后练习(2-3题) 1.计算下面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2.5cm,高=3.2cm。(2)底=6.4dm,高=7.5dm。 参考答案:(1)8 cm2(2)48 cm2 2.小明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面积是120平方米,量得底是20米,它的高是多少? 参考答案:6米 教学反思 1.通过图文并茂,把静止的问题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造出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课是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入,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喜欢上数学。

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点: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图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谁知道XX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XX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