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理解绘画的艺术语言

如何理解绘画的艺术语言

如何理解绘画的艺术语言
如何理解绘画的艺术语言

华南农业大学

如何理解绘画的艺术语言

摘要:

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称作“语言”,不同的门类有其不同的语言。绘画语言是指画家用一定的手段和工具材料,使艺术作品获得的视觉感受形式。绘画的艺术语言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的,绘画语言不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而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运用、明暗色调、色彩原理运用、空间、透视、构图和笔触等绘画元素。绘画语言是作品的最后实现阶段,它决定着作品的外在视觉效果。

关键词:绘画艺术语言构成要素

一、绘画的艺术语言浅析

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是因为艺术已经不依赖于其它语言,不求助于其它语言手段的协助,已经能够独立地成为众多人类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它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等语言形态,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的传达,即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的。这种语言的运用,体现了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艺术表现力愈强,语言愈具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二、中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侧重

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绘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

从以下两幅作品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觉到中西方绘画语言的侧重:

1.《印象〃日出》莫奈2.《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

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性。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西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

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

感受的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似的苍老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的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贺天健总结笔法有:“笔直中锋,卧笔中锋,倒笔卷上,倒笔提上,卧笔旋拖,放笔直下,仰笔伸缩滚擦,垂笔揩擦,侧锋听昕下笔重,仰笔剔掠,仰笔旋拖,卧笔拖搁,卧笔横拖战动。”墨法有:“烘、染、渲、破、飞、揉、积、渍。”实际上何止这许多,临池泼墨,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中国笔墨这种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处理,仍然是当代画家构成新的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要素。虚实的表现,就是画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中国画家历来认为画必须有笔墨,无笔墨就不能为画。并且笔墨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代代沿袭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

三、绘画语言的构成要素

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语言是指画家用一定的手段和工具材料,使艺术作品获得的视觉感受形式。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点、线条、色彩、形体、构图、明暗、笔触、肌理等。绘画语言是作品的最后实现阶段,它决定着作品的外在视觉效果。

(一)点

“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对于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点是一个很好的着手处。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既可以被表现出来,也可以被暗示。它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之处。甚至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就像是在一座静谧的屋子里的声音,它与周围形成一种关系,它使这个空间有了生机。“点”,从物理形态上讲,是视觉聚焦的核心;从观念形态上说,是思想呈现之源。点,在东方哲学中,具有最大的内张力和最大的延展性。从点出发,可深入、可辐射。点———解释一切,代表一切。

(二)线条

线条是画者的注意点通过空间沿平面各切点穿过表面而绕形的各边和外轮廓所经过的路线。它有方向、长度、弯曲度和速度等特征。它既可以是单勾线,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线,甚

至是书法的或者有独特风格的线。线条可以表达流畅、活力、自然或犹豫的效果,也可以记录着姿态。人们对表示运动、引力与推力方向的线往往只能意会。线条的错综交叉、复合重叠,常用来表现画面的阴影。绘画中,线条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轮廓、形体的描绘;一是线条自身的艺术表现,前者是“他律”的再现的线条,后者是“自律”的表现的线条。

中国绘画受到书法的影响,线条成为造型的首要手段。中国画家创造出了十八种线的表现艺术,即“十八描”。线条成了有形有意的艺术形式。线条在绘画领域里的运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绘画作品里都有线条(或线条感)。线条以它不同方向、不同弯曲、不同排列,产生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有着疏与密、长与短、曲与直、刚与柔、强与弱、明与暗等各种变化,这些丰富的线条语汇,给画家提供了表现事物的有力手段。

这幅《任渭长自画像》用不同的力度、角度、曲直度、疏密度来表现了衣服的感觉。

(三)色彩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严格来说,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的。色彩可以使我们辨别物体,表达情感和象征思想。色彩的功能首先是帮助人们识别物体,但在绘画中艺术家更乐意用于表现感情。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颜色。某些人喜欢某一幅绘画作品,很可能就是因为这幅作品用了他喜爱的颜色。为什么颜色能和我们的情感有关

联呢?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喜欢某种颜色是因为他们联想起自然中令他们愉快的事物,如蓝色令人想起蓝天或大海,绿色令人想起草地和树林等等,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群、不同性格的人、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对色彩的反应都不太一样。

马尔克的《大蓝马》象征着阳性的刚健

蒙克在《生命之舞》中,绿色由于纯度、亮度偏低,则增添的阴森恐怖气氛。

色彩在绘画中可以用来创造气氛,象征思想和表现个人情感,即使不用色彩来再现具体的内容对象,色彩本身的构成秩序也同样能表现情绪和情感。如浅淡、明亮的颜色使我们感到愉快或振奋,而冷的、暗的或阴郁的颜色总使人压抑或不快,不同的色相有不同的感情力度和倾向。心理学家发现,红色是愉快的、使人兴奋的,而蓝色则是庄重的、忧伤的和严肃的,在色调中不同的明暗和纯度可以影响情绪。较大的明暗反差(强烈的明暗对比)使色彩配置有一种活力和直率,而较小的反差与亮度则显得柔和、宁静和静止。我们无法逃避色彩的感情效果,因为它直接诉诸我们的感觉。艺术家也常常发挥色彩在表现力上的优势来象征思想,因而使其作品内容或意义上更有力量,象贞洁、忠诚、邪恶和怯懦等这类抽象概念,可以通过在传统上于这些概念有联系的色彩来象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关联起源的原因,但仍然要受它们的感染,例如蓝色与真诚、红色与危险、黄色与怯懦、黑色与死亡、绿色与生命或希望、白色与纯洁或天真、紫色与高贵都有着传统的关联。当然,由于民族、宗教的不同,这些关联会有些区别。如黄色在西方人眼中有明快、轻浮,甚至有些狂乱的意味,而在中国人

眼中则有象征尊贵、富有的意味(在古代中国黄色是象征皇帝的颜色)。

色彩在绘画中的构成是很复杂的。艺术家运用色彩的特性和规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过这些目的并不总是孤立的、清晰的,而常常是重叠的、交错的,其运用方式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①在画面上创造空间的特性;

②色彩可以通过画面上前倾与后仰的平衡创造趣味;

③创造气氛和象征思想;

④作为吸引和引导注意力的组织构图的手段;

⑤通过有效组织色彩的关系来实现审美要求;

⑥通过描绘对象的表面事实来识别对象。

(四)构图

构图指画家对绘制图形和诸形式要素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的安排处理。构图在中国画中叫章法,或叫“经营位置”,中国画关于章法的理论,是民族绘画艺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民族艺术审美特质的表现。如章法中的开合、呼应、疏密、均衡、虚实,无不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

平衡、比例、对比、调和、节奏、多样性统一等是构图的几种审美原则和规律。

金字塔的构图给人一种完整、稳定、崇高、正义的感觉。

柯卡尼斯基《末日》倒三角形式———倒三角构图形式给人一种不稳定的动摇的感觉。

章法所界定的规范化、程式化,又成为桎梏中国画发展的阻力。古希腊发现的黄金分割率曾经被西方的美学家认为是造型艺术中最美的比例,不仅应用于器皿造型、建筑、绘画的外框等,甚至画面构图中主体的地位都根据“黄金分割率”来安排。0.618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但是它在统一、和谐、平衡的构图美感中暴露了单调、平庸、缺少变化的弊端,如今连西方的绘画也很少见到套用“黄金分割率”比例结构的影子,而走入了更广阔、更自由、更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境界。中国画的章法,只有历史的借鉴性,不应有固定的模式和规范。古代凡有艺术创新成就的人,都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人。东晋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

静观默察,发现美、表现美。明代的徐渭作诗道:“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清代石涛曾说:“我自有我法”。凡使人耳目一新的构图都要敢于破法。

本来一般常见的构图之法,忌四方,忌“十”形,忌90度转角,但在潘天寿的画中,不是回避,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而且善于运用四方、十字、90度转角突破纵横,在构图上独创风格,成为一代宗师。现代中国画的构图,可以吸收利用工艺构成、摄影摄像、电脑制图、综合材料、肌理制作以及其它各画种之长,尽情发挥想象,使创造突破时空的限制。运用逆向思维原理,近大远小可以画成近小远大,近实远虚可以画成近虚远实,近浓远淡可以画成近淡远浓。构图中反对平行线就偏制造平行,反对雷同重复就偏制造重复雷同,出奇制胜,往往能给人造成新颖独特的感受。

(五)明暗色调

明暗是有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光照引起的明暗关系,另一方面试由色彩的浓淡引起轻重关系。前者是绘画依据侧射光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后者依据正射光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西方古典绘画对明暗的理解为光色变化,光源、投影、反光、受光、背光构成的明暗关系。塑造形体,中国画往往体现在整体画面的黑白处理变化上。明主要是指“白”或浅白部分,如空白、留白、飞白等,暗主要是指有笔墨的部分。因为中国画所用的宣纸是白色的,白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背景,特殊的底色。传统的中国画一般都是用笔墨的干湿浓淡塑造物体形象,用空白处表现大气、雾、水、云、雪、光等,用整体黑白灰的处理来代替局部的明暗变化。这种对明暗的处理方法与长期以来的民族审美习惯分不开,确实能渲染出虚无缥缈、宁静淡泊的艺术境界,所谓“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理论均出于此。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千篇一律的程式,明暗色调最广泛的用途之一是描绘对象、形状和空间,描述性可以扩充到包括心理、情感和戏剧性的表现。

《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是泰奥多尔〃籍里柯(Theodore Gericault,法国)于1819年创作的油画。《梅杜萨之筏》从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一直在探索明暗的运用问题。物体一般是根据其形式特征来知觉的,而那些特征只有在光线下才能呈现出来。如果世界一片漆黑,那么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可能同时从所有的方向接受同样强度的光线。一个坚实的物体从一个侧面接受的光线比另一个侧面更多,因为那个侧面更接近光源或垂直于光源,其它的侧面则比之远离光源或背向光源,这样便产生了明暗的差别,这种差别的对比为我们认识物象提供了信息。艺术家们通过对明暗的运用来表现质感与空间,渲染气氛和突出主题。明暗色调的总体构成一般可分为三类:高调、中调和低调。

在创作中我们可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性。一般来说,高调的调性给人一种轻松、空灵、明快的感觉,低调的调性则给人一种压抑、神秘、沮丧的情绪。

(六)肌理

绘画的肌理主要指画面处理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

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就油画而言,采用粗纹亚麻布、细纹亚麻布,有的用色层将布纹全部覆盖,有的则保留布纹质感。有的画家还在将沙子、锯末、玻璃渣等颗粒状材料掺进颜料中作画。用油画刀调和颜料一般不会太均匀,用刀涂抹后会出现薄厚起伏,块面点线变化的丰富效果。西方古典油画,通过肌理处理,画面会出现或平滑或起伏的效果。

肌理的作用不仅是作为表现形体的手段,同样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表达情感和情绪。

中国传统画家把肌理叫“笔墨”,中国画家非常注重笔墨的表现力。他们认为笔墨本身就有审美的价值,有表现情感的功能,之所以用笔墨依附一些形象只是一种“寄情”而已。中国写意画就像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的目的并非是让人认读的,而是让人欣赏的。中国人的这样表达方式完全符合我们前面讲的关于线条和图状都可以表达情感和情绪的理论。

四、小结

综观绘画中的情态与语言形态,艺术家们总是在寻求绘画观念和在语言上进行着转型,不断地扬弃着自己绘画语言上那些不纯净的和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东西,从而在绘画语言、绘画图式、绘画动机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形态。完善和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成为艺术家们的孜孜以求,不停地探索绘画形象与象征符号的关系等问题。现代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在多层次上探讨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人类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

绘画语言的构成除视觉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层面上看绘画语言也是一种精神产物,绘画本身也传达了一种观念,绘画语言不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而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

艺术品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艺术家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范围、不同的表现工具、不同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不断地丰富人类的艺术追求,那人类的绘画艺术必将是灿烂辉煌的,艺术家要不断超越———超越别人,超越自己,唯有熟练掌握艺术语言,才能不断超越,避免重复或停滞,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才能使艺术生命常青,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新锋.《美学与艺术鉴赏》

[2]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3]黄超成.绘画语言解读,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5,(2)

[4]戴艳萍.《绘画语言中线的应用》,行政与法,2002,(5)

[5]关金国.《绘画语言发展浅谈》《大舞台》2008,(2)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双塘中心园孙爱 导读:儿童喜欢一次性完成绘画创作,并在创作中几乎不作太多考虑,直接作画,下笔流畅,线条大胆,涂色随心所欲,不存在成人所谓的败笔。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在创作中充满自信,能以较多的方式使用线条和形状,如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爆发性的和控制性的,并根据自己的情感、愿望或按物体固有色来涂色。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其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思维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使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研究借鉴哈佛大学加登纳教授关于艺术活动三大系统的概念,以及国内研究者关于绘画超常儿童艺术思维过程三大系统的概念,将艺术思维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知觉(perception)、反省(reflection)和制作(production)。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一所江苏省省级示范幼儿园(非艺术特色园)大班30名5~6周岁的学前儿童,分成5组,每组儿童作画时间为上午10点~11点之间。研究持续半年,共搜集了138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对儿童绘画创作过程及作品的分析,探究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 一、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实现对物体一般结构特征的把握的心理过程。视知觉,也就是视觉思维。绘画活动中的视知觉是视觉对对象的形状、色彩、光线、空间、张力等审美属性及其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性把握。学前儿童对绘画创作对象的获取正是通过其感觉器官的视知觉功能来实现的。 对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是通过4次绘画活动来完成的。主题分别是:“静物写生”“我和爸爸妈妈”“跑得很快的人”“我乘公共汽车”,所涉及到的知觉过程都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感知,力求使儿童有充分的机会展现其视知觉的过程。 研究发现,5~6岁儿童艺术思维中的知觉是通过知觉选择获得审美心理意象的过程,具有多通道性。5—6岁儿童对物体的知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

绘画-造型与表现

课型:绘画-造型与表现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展示一张平整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没有立体感,把纸张折叠后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学生会发现纸张有了立体感。为什么呢?因为纸张产生了明暗强弱的变化,明暗会使物体产生立体感。这样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简洁、直观,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实验明理 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小手电筒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或其他物体,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物体本身色调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3、观察感受, 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幻灯图片或实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4、尝试体验 在学生明白明暗的规律后,让学生尝试用明暗变化的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方法是先展示用线条画好的三幅画:一幅树叶,一幅扇子,一幅苹果,让学生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这样“跳一跳,摘果子”,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再趁势引导学生学习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 5、领悟方法 为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表现明暗变化的方法,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运用课件展示用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表现立体感的作品,如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等。重点和学生共同分析使用什么工具,运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效果。这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示范作画过程。

浅析卢梭的绘画艺术特色

浅析卢梭的绘画艺术特色 摘要 本论文从分析西方画派一巴比松画派状态出发,结合巴比松画派的绘画艺术特色和代表艺术家的思想理论及艺术表达,阐述了巴比松画派绘画艺术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巴比松画派卓越代表艺术家卢梭一生的绘画艺术特色。说明了新时代艺术发展应用西方卓越艺术特色的要求,同时,提出用思想解放的真实性、自然性、写实性。表达出更高的艺术成就。 论文中以法国巴黎南部的一个小村子一巴比松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在艺术追求与发展中风景创作与思想超脱相结合的特殊性、重要性。之后,文中介绍了巴比松画派的代表艺术家一卢梭一生中的艺术创作与环境,结合自身思想,以及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群体超脱的艺术生活,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先知。卢梭被大家称作艺术的先行。他完全靠着自己的本能作画,他认为创作者必须获得完全的自由才能在思想上达到美与善的境界“(亨利?卢梭自语)。然而画者最高的追求就是心灵上的自由。他只是坚定的守护着自己的艺术灵感。这种艺术特质是人人都应该拥有的力量。当然,他为了有一个自由的心灵,也为此放弃了很多。最后,这篇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巴比松画派自身所拥有的独特风格。并且与现代绘画艺术相结合,表达出其独一无二的创作手法、画面内涵,他无论是在笔法还是形式中都对风景画产生重要影响。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相关观点能够为现代绘画艺术的成功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巴比松画派;卢梭;绘画艺术特色。 引言 本文将巴比松画派与巴比松画派卓越代表画家卢梭一生的绘画艺术特色进行收集、比较、鉴赏。并结合当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特色与风格进行多次比较,在比较中印证。通过对巴比松画派的历史背景与画家卢梭创作的艺术形态的审美共通点,对其绘画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及LI的、影响和对当今现代绘画发展给予了新的启示。 LI前,就国内外已有诸多学者开始对有关西方风景代表画派一巴比松画派及 其绘画特色表达卓越画家代表的课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如吴钱宽的《也谈巴比松画派的艺术成就》、刘国芳的《巴比松画派的艺术探索》、刘志兵的《亨利?卢梭作品的艺术特点》等。

如何理解绘画的艺术语言

华南农业大学

如何理解绘画的艺术语言 摘要: 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称作“语言”,不同的门类有其不同的语言。绘画语言是指画家用一定的手段和工具材料,使艺术作品获得的视觉感受形式。绘画的艺术语言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的,绘画语言不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而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运用、明暗色调、色彩原理运用、空间、透视、构图和笔触等绘画元素。绘画语言是作品的最后实现阶段,它决定着作品的外在视觉效果。 。 关键词:绘画艺术语言构成要素 一、绘画的艺术语言浅析 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是因为艺术已经不依赖于其它语言,不求助于其它语言手段的协助,已经能够独立地成为众多人类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它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等语言形态,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的传达,即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来表现的。这种语言的运用,体现了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艺术表现力愈强,语言愈具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二、中西方绘画艺术语言的侧重 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绘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 从以下两幅作品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感觉到中西方绘画语言的侧重: 1.《印象〃日出》莫奈2.《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 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性。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西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 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

如何进行绘画创作.

如何进行绘画创作 美术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审美和形成自我创作的能力。创作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项目工程,作为一个画家,要达到真正的创作,是需要付出毕生精力的。当然,学生美术课堂中的创作虽无法与画家们相提并论, 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创作能力呢?根据我长期实践,发现有以下规律可循,现在说出来,不妨与大家共商榷。 半临摹半创作是最终进行创作的必经之路, 任何学画者都有师古人、师老师、师他人的过程,这也是学画者最初经历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画者就有创作的冲动,但一提起笔,却又无从下手,这时候的办法就是半临摹半创作了。半临摹半创作就是一边临摹前人、他人作品,在临摹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而且是逐渐增加自己的想法,这样慢慢培养自己的创作灵感。 半临摹半创作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叛逆思想,就会试着独立创作。不过,这时的独立创作往往有别人的影子在里面,而且这种影子就象着魔一样很不容易摆脱,如果你能摆脱这个魔,也许你真正的创作才算开始。 真正的创作开始了,往往不易被人接受,如果这一阶段你挺不过去,这一阶段的痛你不能承受,也许你永远不会成 为什么画家了。 以上是我针对专业画家的创作历程感受而谈的, 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很重要,不要把美术课全部上成临摹课,若教师只让学生抄写课本上的范画, 抄写自己的示范作品是根本不能培养学生创作思维的。最起码要达到半临摹半创作的水平才行。学生的想象力其实非常丰富,就看教师怎样去引导、去启发了。当然, 要创作。必须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对于学生来说, 这个功底并不需要太厚。让我们坚信,学生的创作力是无限的,学生是能进行自我创作的。

绘画艺术语言形态

绘画艺术语言形态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使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 的形式法则实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 不但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 既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点、情 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 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 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使用,是根据画家自身的 艺术表现力就愈强,愈具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 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因为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使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绘画史,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的差异。 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 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使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 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 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 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 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 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使用分色 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 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在色彩的表 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使用了绘 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 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 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西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 体的一种特殊手段。

美术创作活动形式及方法

美术创作活动形式及方法 一、绘画类 (一)刮纸画(蜡画) 1、材料:画纸(粗糙,较为厚,磅数较重的白色画纸),油画棒(或者蜡笔),尺子,废旧圆珠笔芯,牙签,毛衣针(后四种材料任选其一)等。 2、步骤: (1)选用用鲜艳的颜色的油画棒,比如:红、黄、蓝、绿、橙(颜色较为鲜明)等,可以有规律也可以无规律地平涂画面,不建议重叠色彩。直到画面全是色彩,把原来纸的白色面颜色覆盖住。 (2)选用黑色、紫色、深蓝色(建议黑色最好),把刚才的第一层颜色完全覆盖住,直到看不到刚才平涂的第一遍的彩色颜色(全是黑色)。 (3)选用尺子,废旧(不出色)的圆珠笔心在画面上作画(刮掉黑色,显出第一层的颜色),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 3、图片 P.S:若有画错,黑色就是橡皮,把画错处用黑色平涂掉,重新再画。 (二)色粉画(粉化,粉笔画) 1、材料:画纸(适应各种质地的纸张),色粉笔,布条(或者卫生纸),砂纸。 2、步骤: (1)选用一种或多种颜色的色粉笔,在画纸上绘出各种图案,画满整张图纸。 (2)选用布条在刚才绘制的图案或线条上来回揉拭,使其变得柔和或者模糊,注意虚实变化。 3、图片 P.S: (1)部分图案可以将色粉笔用砂纸磨成粉末,吹至纸上,加以揉拭。 (2)可以直接将砂纸作为画纸,直接作画。 (三)水粉画 1、材料:画纸,清水,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板,树叶(若干),滚珠(若干),玩具小车(大小均可,不要过大),纸巾,木板等。 2、步骤: (1)选用一种或多种颜料加少量清水,用水粉笔在调色板上逐一调制均匀。 (2)在画纸或者木板上(多种材料可做底板)随意作画,直至纸面颜色铺满即可。 3、图片 P.S: (1)选用一片及多片树叶,任选一面均匀抹上颜料(颜料稍薄),映在画面上,以展现其本身纹理。 (2)选用多颗滚珠,在其表面均匀抹上颜料,放在画纸上,让其在纸面上自由滚动出轨迹,

写实油画的造型语言

写实油画的造型语言 徐雪梅 摘要:古往今来,写实油画一直是绘画史坛的重要支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从西方早期的古典写实油画到当代新写实油画,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写实油画作为众多画种中的一种,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造型语言是写实油画的表现支柱,造型贯串于写实油画创作的始终,造型语言在写实油画中的运用,完美的体现了写实油画想要表达的寓意,强化个人艺术风格。通过对写实油画的基本特征及造型语言在绘画中的运用及描述,我们将深刻体会造型语言在写实油画中的重要性,它怎样运用于写实油画中和如何表现写实油画。 关键词:写实油画;油画表现技法;造型 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时,首先注意的是它的视觉效果,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等因素,而形成这些因素的主要的构成因素就是色彩与造型,造型是一幅油画创作的主要构成因素。因此,艺术家如何运用造型语言对于一副油画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写实油画创作过程中,造型的重要性就更为关键,写实油画对造型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造型语言在不同写实油画作品中,表现不同,更何况每个艺术家的个人艺术修养不同,造型风格也会各有千秋。在此,本文只能对写实油画的基本特征,造型艺术中的造型因素的重要性做简单阐述,

写实油画与造型艺术的造型取向的关系及部分写实画家及其油画作品做一些分析,也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关于写实油画及其基本特征: 1.写实性油画概念 什么是写实性油画,写实性油画在艺术形态上属于具象艺术,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家通过对外部物象的观察和描摹,亲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而再现和复制外界的物象,这种艺术作品符合观者的视觉经验和物象的自然真实特点,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 2.写实油画源来及历史 我们在谈论写实油画的时候,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历史源来,写实性油画最早是在西方出现并发展的,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就是以写实为主的油画,写实性油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它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以壮大,也经历了几百年的辉煌,产生了许多艺术大师,巨匠和艺术史上的不朽名作,如:达.芬奇、鲁本斯、提香、安格尔等等都是些有名的写实油画代表,他们用自己超强写实功底,在西方美术史上演绎了一部写实绘画的历史。正由于这些古典写实主义的存在,也就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绘画艺术。写实主义也就是以写实为主的造型艺术,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在坚持艺术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基础上,艺术家从认识自然到表现自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审美标准和造型原则。以此来衡量艺术作品的高低,即艺术作品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作品能够再现自然的程度如何,人们对再现性艺术作品的评价常用“逼真”“肖似”“微妙微肖”“栩栩如生”等等词,这最有代表性作品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然而当我们的“照相机”和“摄影术”出现的时候对写实油画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疑问,这么吃力的去画写实油画不就是为了一个逼真,不如“照相机”几秒钟时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人们有些茫然了,当然任何一种新事物带来的矛盾都是由于冲击了传统所引起的,“摄影术”冲击了传统绘画艺术,可写实主义艺术家们就没有丝毫的动摇,他们依然坚持他们的思想。摄影术虽然可以很客观的表现和记录物象,甚至比绘画作品更客观,更逼真,而绘画作品加进了艺术家的个人的情感,这一点是摄影术永远无法做到的。因为摄影术的出现,艺术家更加注重在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借鉴仅供)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原始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它的造型语言古老,朴拙,抽象,充满神秘的魅力,让人们好奇和向往,尤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从形式语言还是精神内涵上,原始艺术都给我们现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发,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中国画艺术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原始艺术精神。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岩画;水墨画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始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原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独有的原始语言,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上,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从原始艺术的特点,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创作应怎样融入原始艺术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原始艺术的特点 “原始”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一个术语,是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末流行的一种艺术趋势。原始艺术形成于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史前艺术与现代社会文

明程度平行发展,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革命性的颠覆作用。原始艺术普遍具有粗犷,质朴,单纯的特点,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有着极其简洁的线条和浑然天成的色彩,不讲究构图和立体,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感性的积淀是原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感性大于理性,精神盖过物质,它便古拙,纯粹。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艺术都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最大的共性。 二.原始艺术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原始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范本”。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直接表现自然形态转化为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展现艺术形态。一方面,从各个民族,各种艺术类型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回归历史,学习研究艺术的起源――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岩画带给艺术家们新的造型形式语言,打破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抛弃了理性的焦点透视,把富有立体感的画面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法国19世纪末出现的“野兽派”就是深受原始艺术影响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等均受原始艺术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激发

美术绘画作品展示评比活动方案

济阳县志远学校 美术绘画作品展示评比活动方案 济阳县志远学校

2015-11-20 一、指导思想: 为反映学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提高生活情趣,塑造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地发展,丰富校园生活,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氛围,促进师生的艺术交流。特举办济阳县志远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学生美术绘画艺术作品展,现将活动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刘海友 副组长:宋庆杰于平田 成员:裴兰霞、高侠、李光强、张丽华 责任人:各年级主任、3---6年级班主任 具体实施:各年级美术学科教师 三、作品展评时间、地点安排: 时间:二0一五年十一月廿五至廿七日 地点:综合楼广场和美术教室(一、二、三)

四、活动主题: 我爱艺术快乐成长 五、组织形式: 本次美术作品展评活动,学生作品以各班为单位,各年级美术老师组织,年级主任、班主任协助执行并初步筛选。每个年级交10件美术作品,于11月20日前连同作品登记表交各年级美术老师。 六、作品形式: 1、绘画作品:画种不限:儿童画、素描、水彩、水粉画、漫画、卡通、中国画。 2、书法作品:软硬笔书法体式不限:楷书、行书、隶书。 3、手工其他材料制作:力求新颖、别致,要求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4、剪纸作品:要求内容新颖,统一尺寸60×60cm便于装裱。 七、作品具体要求: 1、绘画、书法题材不限、形式不限。 2、上交作品,请在作品的背面右下角(必须用铅笔)写明班级、姓名、作品名和作品形式。 3、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学生特点,要充分体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时代感,创意新颖,形式多样,。

试论民间绘画独特的造型语言

试论民间绘画独特的造型语言 摘要:本篇论文着重从自然的空间与规律、精神层面的挖掘与感受、绘画的造型与构图、色彩的视觉与搭配等方面阐述了民间绘画的造型特点与表现方式。作者以物象与抽象的方式,从物质感觉与精神内涵的层面,总结与分析了民间绘画的造型特点,拓展了民间绘画的艺术空间,对民间绘画的创作、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造型;精神;构图;审美;视觉。 民间绘画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涵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充分体现着劳动人民对生命的真情颂扬,对幸福信念和希望的热情追求。 民间绘画的造型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而存在的,民间绘画文化观念同时决定了民间美术造型的面貌。大致来说,其造型的形式特征及方式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特魅力,幽默、夸张的造型,喜庆、热烈的色彩,儿童般天真的“环行透视”,都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那质朴,粗犷,纯真,清新的画面背后,洋溢着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淳朴的古风。独特的造型语言,活泼多彩的表现形式,更给机械时代的人们以心灵的抚慰,让人们怀念乡土的温暖,重新燃起对

家园故土的眷恋。 一、民间绘画打破自然规律的造型语言 人们常将民间绘画的造型方法概括为变形、夸张、打破时空、表现动感等形式,并且将民间绘画的造型与西方现代派的毕加索、马蒂斯相联系,实际上二者的造型观念有着天壤之别,老百姓常自豪到说:我爱画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以画。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的随意创造。劳动者不会用静止的眼睛去看物象,不仅能将一个物体的几个特征同时表现出来,还特别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几种不同事物,并将他们的特征在同一画面中进行综合表现,把物象之间所占有的时空体验尽情尽兴地整合起来。比如: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三头六臂,七八条腿;把一个人从早到晚的劳动生活组织在一个画面空间里;把山前山后的动物,植物和人物形态都平铺在一个画面空间里,把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统一在一个画面空间里…… 诚如庄子所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打破时空概念的营造方式,是通过对物象实际接触后所获取的多方面有表及里的感性理解,以平面的表现手法肯定下来,构成一种解决多维感受的特殊格局,为大千世界丰富多样的物象相通、相融、置换等等,开辟了和谐的、理想的

浅谈“绘画语言”在绘画创作中的表述作用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浅谈“绘画语言”在绘画创作中的表述作用 专业:艺术设计学号:04119127 姓名:李伟中指导老师:黄有柱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如果从单纯意义上的美学角度来讲,绘画原本是人类在客观自然面前感性的,发自内心的感触并将其表现出来的一种纯粹的美学感受。这是人们对自己的才智和情意的发现和肯定,以彰显对美的朴素的追求直白的表达,同时也表达对自然感受和自身理想的寄托。在绘画作品中,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画的形式和表达对人生存状态的感受,而表现这两方面的首要因素便是鲜明的画面语言,画面语言包括画面的色彩、黑白灰、表现形式的材料、肌理的运用。因为画面以作者表现人的生存状态的直观形象为特点,所以,它是视觉艺术产生的基础。可以说,绘画的画面语言是将客观生活通过画家的主观情感转化成画面直观感受表达的桥梁,充分显示着画家的艺术感觉,同时也是最直观的表现方式。而绘画的主题内容,精神内涵的体现则需要借助绘画语言来实现。绘画语言是画家思想内容表达的载体,是情感传达的媒介,它通过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属于形式范畴。而在具体的绘画作品中绘画语言作为一种表达媒介又是形象的,具有可感知请,是画家内心对所描绘实物的一种感性处理,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因而,对绘画语言的积极探索与研究可以拓展我们的创作思维,从而使作品能够恰如其分的传达创作者的情感诉求。画家在具体的运用绘画语言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修养,创作经验和技法等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因此,每个画家的作品多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这种对绘画语言的差异化运用,则形成了不同的绘画风格。 研究目的: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意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进行的一种广泛而有意义的交流和沟通。绘画尽管是属于虚拟的空间,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现象都可以在绘画中得到表现和升华。繁杂琐碎的物质世界可以通过绘画艺术而得到完美的再现或重塑,使人们可以通过绘画艺术直观地体会到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美妙的关系,从而发现归属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这也是绘画艺术的基本特性之一。 研究的意义:但绘画语言的个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艺术家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艺术家倾其一生提炼的结果。由于这些个性语言的表现是基于各种复杂因素之上的,

浅谈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浅谈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发表时间:2015-04-28T10:05:52.96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期(上)供稿作者:唐郡[导读] 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 ◇唐郡 (岳池县罗渡中学岳池 638309) 绘画从开始倒结束的整个过程都是一种实践活动,从行为到思想的。一幅完整而成功的绘画是包括行为和思想的统一的,而这些主题都要靠我们绘画艺术的语言。从思维德实践倒技术的探讨,都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根据一定的主题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这就是绘画。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就愈强,愈具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的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似的苍老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贺天健总结笔法有:“笔直中锋,卧笔中锋,倒笔卷上,倒笔提上,卧笔旋拖,放笔直下,仰笔伸缩滚擦,垂笔揩擦,侧锋听昕下笔重,仰笔剔掠,仰笔旋拖,卧笔拖搁,卧笔横拖战动。”墨法有:“烘、染、渲、破、飞、揉、积、渍。”实际上何止这许多,临池泼墨,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中国笔墨这种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处理,仍然是当代画家构成新的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要素。虚实的表现,就是画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 中国画家历来认为画必须有笔墨,无笔墨就不能与画。并且笔墨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代代沿袭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 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点、线、形、光、色彩。“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对于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点是一个很好的着手处。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既可以被表现出来,也可以被暗示。它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之处。甚至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就像是在一座静谧的屋子里的声音,它与周围形成一种关系,它使这个空间有了生机。“点”,从物理形态上讲,是视觉聚焦的核心;从观念形态上说,是思想呈现之源。点,在东方哲学中,具有最大的内张力和最大的延展性。从点出发,可深入、可辐射。点——解释一切,代表一切。“线”:线可以被描述为点的运动轨迹,它是一个可视的行动轨迹,一条线表现着划线的人或物的精神。一幅画的笔触,穿过风景的一条蜿蜒的河流,被撕破的线的参差不齐的边缘,一个草叶的曲线,这每一条线正如同每一位画家或书法家的充满个性的、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一样,是独具特色的。线——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简明的表现形式,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线可以在长度、宽度及方向上的不同,线也可以是连续不断的或间断的,粗的或细的,有规律的或无规律的,静止的或运动的,直线的或曲线的,或者是这些线的诸多形式的不同的结合体。 在一个平面上,线能界定各种形状,暗示体积或显示所绘物体质量的独立元素。我们能通过线条的组织来创造图案、肌理或描绘阴影。线是阐明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它通常是对所目睹、感受或想像到的事物的一种速写,线是在两维空间表面的长度标准,或者说它们是在两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的物体边缘的感知,每一条线或物体边缘都有其自己的表现特征,这些表现形式在视觉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视觉艺术中,线条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极富有意味,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线条的功用表现的尤为突出。绘画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绘画语言是有机的形式体现,它是构成绘画艺术中多种可视因素的总结构。就绘画而言,它是一种在长乘宽的二维平面上利用形、色、肌理或者说利用点、线、面或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来传达人类或艺术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在符合它自身规律的前提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怎样表达和表达什么都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没必要用既有的定式或种类来界定,绘画是人类艺术追求的其中一种方式,那它自身就有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单就绘画而言不同的表现题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只要是符合绘画本体的艺术规律的任何题材、任何表现语言、任何表达方式,只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只要符合人类追求的审美理想,任何绘画语言方式都应该探索,都应该允许存在和发扬,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个人的角度、个人的偏执和偏见、个人的独特的风格面貌都是最可贵的。 观照绘画中的情态与语言形态,艺术家们总是在寻求绘画观念和语言上进行着转型,不断地扬弃着自己绘画语言上那些不纯净的和停留在生活表面上的东西,从而在绘画语言、绘画图式、绘画动机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形态。完善和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成为艺术家们的孜孜以求,不停地探索绘画形象与象征符号的关系等问题。现代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不仅在多层次上探讨了艺术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创造了人类的视觉形象语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观察世界的审美方式。绘画语言的构成除视觉因素的形、光、色外,在另一层面上看绘画语言也是一种精神产物,绘画本身也传达了一种观念,绘画语言不应只是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形式的探索之中,它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与材料融合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品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艺术家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题材范围、不同的表现工具、不同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方式不断地丰富人类的艺术追求,那人类的绘画艺术必将是灿烂辉煌的。

谈谈小学生美术绘画创作辅导

谈谈小学生美术绘画创作辅导 少儿绘画创作辅导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正确地进行少儿绘画的辅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作性思维。反之,辅导不当,还会抑制和妨碍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以下大体分三个阶段谈谈如何开展少儿绘画的辅导。 一、观察日常的事物,收集材料,发挥想象力 少儿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大同小异。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细心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内容,新奇有趣的事物。学会观察并不是看看而已。熟视无睹,其意思就是看惯了的东西,如果是漫不经心的,也像没看见一样,在脑子里没有印象,没有记忆,所以要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去看,去分析,去留心和记忆,回想生活中的事物或其中的过程、细节,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在辅导少年儿童绘画创作,收集素材时,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命题创作。这首先要引导学生相对集中一点,有目的地观察、记忆、为自己的绘画创作收集所需的各种形象,并可以通过画速写或画记忆画来收集有关的素材。例如“美丽的祖国”这一主题,范围较大,我就引导学生以小见大,细心观察家乡的变化,观察美丽的校园,鲜花盛开的公园,繁华的街市,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店等等。通过观察感受和记忆家乡的美来体现祖国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绘画“美丽的祖国”这一主题画的兴趣。对有关科幻题材的主题创作,不能到实地或实景观察,就让学生通过搜集有关的书本材料,或观看有关的电视、录像、电影等。第二种自由绘画的创作,没有特定的主题,需要鼓励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善于观察,留心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思考把平常的事物通过想象变成不平常的画面。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必要的想象。这种想象是有了现实实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感而发。告诉他们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开始,有时观察到的具体景物不一定理想。这时,可以加工改造,把它画漂亮,包括造型和色彩。也可以放大、缩小或取舍。有时还可以把没有生命力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样子,当然还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构图设计,运用好画纸的每一片地方 有了充分的“感知材料”,并能展开想象,接下来就是进入画面构图的阶段。这一阶段很关键。尽管少儿绘画作品的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但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与随随便便画上去,画面效果就大不一样。所以,下笔前让学生想想,把画的内容分布在什么地方最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哪些地方画主要的东西(既主体部分),哪些地方画衬托的东西(既背景),哪里应该留出空白,哪里应该加什么,为什么?想好了再下笔。平时,我碰到两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一,是一些学生以为画得越多东西越好,整个画面画得满满的,没有空白的地方。反之,另一种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的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让学生明白,只有把画里要画的东西都画到最合适又好看的地方,才算画出完整的画面。画构图不要一下子画好,需要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在画的过程中,不断补充有意思的东西,去掉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东西,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儿童绘画的造型语言

儿童绘画的造型语言 儿童绘画的造型特点是不求没有情趣的形似,不讲没有感觉的技巧,凭的是孩子无意识的纯真自然的审美感受。这种无意识的感觉就是孩子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他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孩子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他的作品就体现出轻松自由的感觉。在学校环境里,老师是至关重要的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左右着孩子,老师的学识修养影响着孩子,老师的道德品质感染着孩子,老师的教学风格指导着孩子。在家庭环境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你的关爱让孩子感觉温暖,你的尊重让孩子获得自信,你的赏识让孩子赢得快乐。 孩子的个性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因势利导,要发现孩子的特长,扬长避短。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个性的发挥。体现在孩子绘画作品里,不同性格的孩子展现出的作品风格是不同的,或细腻或粗狂或浪漫或柔美或成熟或稚拙,不同的风格体 现出不同的美感。

现在咱们比较几幅儿童绘画,图1是黄天一的黑白画作品,画面细腻精致,形象抽象浪漫,需要细细品位才能慢慢读懂他画得是什么,体现出小画家比较全面的综合能力和细腻浪漫的美感。图2是马晨昊的儿童画作品,简洁概括,大胆粗狂,近似于大画家米罗的造型语言,体现出小画家轻松自我的境界和粗 狂稚拙的美感。图3是魏炜驰的儿童画作品,独特的画面构图,丰富的画面内

容,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讲出故事,体现出小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图4是刘子涵的中国画作品,成熟而有灵气,潇洒而具内涵,体现出柔美自然的中国画精神。以上的作品风格怎么可能整齐划一呢,什么样的美感才是标准呢?如果你的孩子是粗狂的性格,非要要求他画出细腻的风格,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呢,他可能会做到,但不是他的优势和特长,为什么要扬短避长呢。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正确的对待孩子,了解孩子不能以大人的主观意识影响我们的视线左右我们的思维,如果让孩子总是做听话的好孩子,我们是很难发现孩子独特的个性的,鼓励孩子有点叛逆思维会启动他们的创造才能和独立的判断力。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绝不肯俯就成规的,个性和风格就是艺术的灵魂。林语堂先生说:“一切艺术必须有它的个性,而所谓的个性,无非就是作品中所

绘画艺术语言简析

绘画艺术语言简析 学院: 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 班级

摘要: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明暗、笔触、肌理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样式。绘画语言将技巧、知识、和感情与物质融为一体。绘画语言”从表面上理解为形式范畴,但却包含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形式语言是是产生视觉艺术的基础,是画家思想情感体现转化为具体表达方式的一座桥梁,通过 运用线条、色彩、造型、构图和肌理,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来表达;绘画内容则最直观的表达作者所传递的意思及其情感,通过题材、情节、形象和造型等来鲜明地体现作者绘画意图。本为旨在对绘画艺术语言的分析,从而更好的、更深层次地理解绘画作品。 关键字:绘画 艺术语言 形式和内容 一、 绘画的形式语言的构成要素 (一) 、点与线 1、点 点表示位置,是最小的单 位,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在 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只是一 个相对的,它在对比中存在, 通过比较显示。点是最小的视 觉实体,是绘画形态语言中最 基本的单位。它可以构成一个 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 调之处。点的形态使人产生集 中、闪动、凝集的效果。点的 形态多种多样,圆形、方形、水滴形、多角形等等。画家们在绘画的实践中总结出各种点法:圆笔点、侧笔点、破笔点、错杂纷乱点等等。不同形态的点和丰富点法相结合,使点的语言更有广度。梵高在许多作品中都使用了点彩画法,笔法规则,使用强烈的互补色以及高纯度颜色,创造出一种画面的闪烁感。这种笔法表达出他精神不稳定时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 却《风景》——梵高

论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论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既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就愈强,愈具特色。所以,对绘画语言所占有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画家艺术水准高低的标准。 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具有不同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来。纵观绘画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差异。在欧洲,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形。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在西画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即便没有线的使用,其造型行为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态的构架依然能成立。即使用线界定轮廓,如在轮廓之外辅上调子,马上就会成为很立体的画面。可见西画中线依然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特殊手段。 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中国画崇尚文、意、趣,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笔墨技巧来体现出来的。在这里,笔墨本身不是“具象”的,相对具体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说,它是形式的因素,但却有着引起形象的联想和意趣的感受的功能。正如蓝色和红色能引起冷暖的视觉感受一样,在宣纸上粗糙的干笔能引起树干及老人似的苍老的视觉感受;水分饱满、行笔流畅的笔迹能引起春天般滋润的视觉感受;徐缓的用笔能引起持重含蓄的联想;流利灵活用笔能引起洒脱欢畅的联想;快速而多变的用笔引起蛇龙飞舞的联想。贺天健总结笔法有:“笔直中锋,卧笔中锋,倒笔卷上,倒笔提上,卧笔旋拖,放笔直下,仰笔伸缩滚擦,垂笔揩擦,侧锋听昕下笔重,仰笔剔掠,仰笔旋拖,卧笔拖搁,卧笔横拖战动。”墨法有:“烘、染、渲、破、飞、揉、积、渍。”实际上何止这许多,临池泼墨,变化万千,风雪晴雨,因人而异。中国笔墨这种形式因素,是画家的独特风格在艺术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通过构思构图,合理运用笔墨虚实,水韵,墨色和运笔而产生的肌理形成有个性的绘画语言。虚实处理,仍然是当代画家构成新的属于自己艺术语言的要素。虚实的表现,就是画者灵气的表现,是对画理的悟性。中国画家历来认为画必须有笔墨,无笔墨就不能与画。并且笔墨技巧还要与表现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好的作品。这种代代沿袭的艺术法则即所谓传统,已成为中国所独有的绘画语言。 当绘画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时,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语言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有:点、线、形、光、色彩。“点”:是最小的视觉实体,对于探讨视觉形式的作用,点是一个很好的着手处。一个可视的点是一个吸引视觉注意力的小元素,点既可以被表现出来,也可以被暗示。它可以构成一个情趣的中心或一幅构图中被强调之处。甚至处在一个表面上的一个点就像是在一座静谧的屋子里的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