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什 么 是 抗 生 素

什 么 是 抗 生 素

什 么 是 抗 生 素
什 么 是 抗 生 素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一般是指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够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常为细菌或真菌)所致的感染。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长期大剂量地使用等问题,也可引起了各种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

(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

(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多粘菌素B、二性霉素B等。

(4)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

(6)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氨基威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多粘菌素B等。

(7)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以白色念珠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败血症最为常见。

(8)产生耐药:目前国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可达80%~90%,伤寒杆菌对氯霉素耐药可达90%以上,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达75%以上。因此,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避免不合理滥用抗生素。

不同的细菌,例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对各种抗生素产生耐药。例如:在注射链霉素治疗结核病时,链霉素的治疗效果会逐渐减弱。所以必须换用利福平等具有其他效果的药物。

抗生素的分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G

氨苄青霉素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苯唑青霉素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英文名称: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Tablets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阿莫西林0.250g 与克拉维酸0.125g 。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

1、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等。

2、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合并感染等。

3、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盆腔炎、淋病奈瑟菌尿路感染及软性下疳等。

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疖、脓肿、蜂窝组织炎、伤口感染、腹内脓毒症等。

5、其他感染:中耳炎、骨髓炎、败血症、腹膜炎和手术后感染等。

【不良反应】

1、常见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和呕吐等。

2、皮疹,尤其易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

3、可见过敏性休克、药物热和哮喘等。

4、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降低及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禁忌】

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者、对本品及其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禁用。

【药理毒理】

本品为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阿莫西林为广谱抗菌青霉素类抗生素,克拉维酸钾本身只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具有强大的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可保护阿莫西林免遭β-内酰胺酶水解。

本品的抗菌谱与阿莫西林相同,且有所扩大。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均具有良好作用。对某些产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脆弱拟杆菌等也有较好抗菌活性。本品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肠杆菌属等产染色体介导Ⅰ型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属无作用。

【通用名】 头孢呋辛酯片

【英文名】 CEFUROXIME AXETIL TABLETS

2、头孢菌素类 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 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 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

头孢呋辛(西力欣)

头孢曲松(罗氏芬)

头孢噻肟(凯福隆)

头孢哌酮(先锋必)

【药品类别】 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

【药理毒理】 本品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口服经胃肠道吸收后,在酯酶作用下迅速水解为头孢呋辛而发挥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似或略差,但对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显得相当稳定。除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李斯特菌属外,其他阳性球菌(包括厌氧球菌)对本品均敏感。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头孢唑啉差,1~2 mg/L 的本品可分别抑制对青霉素敏感和耐药的全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流感嗜血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对本品敏感;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枸橼酸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对本品的敏感性差,沙雷菌属多数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弯曲杆菌属和脆弱拟杆菌对本品耐药。本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除外)及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敏感菌株所致成人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上颌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单纯性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无并发症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儿童咽炎或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及脓疱病等。

【不良反应】 1.常见腹泻、恶心和呕吐等胃肠反应。

2.少见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3.偶见假膜性肠炎、嗜酸粒细胞增多、血胆红素升高、血红蛋白降低、肾功

能改变、 Coombs 试验阳性和一过性肝酶升高。

【禁忌症】 1.对本品及其他头孢菌素类过敏者、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及胃肠道吸收障碍者禁用。

2.5岁以下小儿禁用。

【化学名】 (6R,7R)-7-[2-呋喃基(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3-氨基甲酰氧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1-乙酰氧基乙酯

【通用名】 罗红霉素胶囊

【英文名】ROXITHROMYCIN DISPERSIBLE CAPSULES

【药品类别】 大环内酯类

【药理毒理】 本品为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基本上与红霉素相仿,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红霉素略差,对嗜肺军团菌的作用较红霉素强。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抗微生物作用与红霉素相仿或略强。

本品可透过细菌细胞膜,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 克拉霉素 罗它霉素

地红霉素

麦迪霉素

螺旋霉素

交沙霉素

4、大环内酯类 链霉素 庆大霉素

霉卡那素

丁胺卡那霉素

3、氨基糖苷类

在接近供体(“P ”位)与细菌核糖体的50S 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 )结合至“P ”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 ” 位)至“P ”位的转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体炎,敏感菌所致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和宫颈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ALT 及 AST 升高)、外周血细胞下降等。

【禁忌症】 对本品、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组员:

611008238 姜苏亚(找资料)

611008239 王璐(整理)

611008240 曹菊(主讲)

611008241 翟凯强(整理)

611008243 张文文(找资料)

611008244 唐瑞雪(整理)

611008245 张旭姣(找资料)

611008246 顾利静(找资料)

611008248 王小凤(找资料)

611008249 孙骎骎(编辑)

6、氯霉素类

7、林可酰胺类

可霉素

克林霉素

8、多肽类及其它抗生素 万古霉素 多粘菌素E

磷霉素

制霉菌素

氯霉素

琥珀氯霉素 四环素

土霉素

强力霉素

5、四环素类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抗生素种类较多,临床应用也极为广泛,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但近年来由于应用不合理或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见突出,几乎成为全球问题,我国有关专家多次呼呈,合理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不断总结临床应用抗生素用药中一些基本规律,使抗生素的使用达到科学合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抗生素在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本文就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必须掌握的几个基本原则,与医药同行进行商讨。 1正确选择原则 选择抗生素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病因诊断,目前用药偏滥、针对性差,主要是病因诊断做得不够造成的。正确估计致病菌,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基础。对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尽一切努力寻找病原菌,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未获得前,可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病情变化和感染来源作出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致病菌确定后,应根据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了解该药的抗菌作用、药代谢动力学及副作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有条件

的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可测定血药杀菌浓度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总之,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机体的各种状态,从中找出抗生素应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才能做到正确选药、合理应用、安全有效的原则。 2严格掌握适应证原则 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根据临床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原则,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切忌轻率和盲目地应用。对发热病人不能见热即用抗生素,应区别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对已确诊为病毒感染者,除重症乙型脑炎、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等与预防继发感染而适当用抗生素外,其他病毒感染一般不必用抗生素。 3熟悉与恰当原则 熟悉药理学及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同时要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及遗传特征差异选择用药。所谓恰当是指选择适当的剂量与给药方法。用药剂量正确与否关系甚大,用量恰当能治病,用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过大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尽早使用,剂量要恰当,避免长期使用。特别是在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下,用药要更加慎重。给药途径的不同,不仅影响药物的剂量和

第八章抗生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一个叙述是不正确的 A.抗生素是来源于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通过发酵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 B.抗生素在很低的浓度下能抑制或杀灭各种病原菌,达到治疗的目的。 C.早期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或霉菌感染性疾病,故称为抗菌素。 D.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是最早上市的抗菌素。 E.结构简单的抗生素可以用合成法制得,如氯霉素。 2) 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是 A. 头孢氨苄 B. 头孢克洛 C. 头孢哌酮 D. 头孢噻肟 E. 头孢噻吩 3) 青霉素钠在室温和稀酸溶液中会发生哪种变化 A. 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 B. 6-氨基上的酰基侧链发生水解 C. 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生成青霉酸 D. 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青霉二酸 E. 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 4) 半合成青霉素的重要原料是 A.5-ASA B.6-APA C.7-ADA D.二氯亚砜 E.氯代环氧乙烷 5) 各种青霉素在化学上的区别在于 A.形成不同的盐 B.不同的酰基侧链 C.分子的光学活性不一样 D.分子内环的大小不同 E.聚合的程度不一样 6) 青霉素分子中所含的手性碳原子数应为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E.五个 7) 青霉素结构中易被破坏的部位是 A.酰胺基 B.羧基 C.β-内酰胺环 D.苯环 E.噻唑环 8) 头孢噻吩分子中所含的手性碳原子数应为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E.五个 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 A. 干扰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B. 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C. 抑制粘肽转肽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壁的合成 D. 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E.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0) 氯霉素的化学结构为

抗生素合理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一、抗生素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如青霉素、灰黄霉素、阿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则是以微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为基础,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后所获得的一类新的化合物。如:氨苄西林。那些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对细菌或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严格的说只能称为抗菌药或抗真菌药,而不能称为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抗菌药。 (二)相关概念 1.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含义是指在明确的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又要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2.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是国际合理用药调研中心对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为此特提出“五个正确”来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地选择抗生素种类、正确的用法用量、正确给药途径、正确的疗程以及正确的治疗终点。“五个正确”中以正确地选择抗生素为首要,抗生素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疗效。 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条件 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抗生素的作用

特点,为针对性地选用药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还要充分了解各种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机制,特别是本地区、本单位的细菌耐药状况,为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提供合理的依据。 1.抗生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临床用途,可将抗生素分为β—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十大类。下面详细介绍抗细菌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1)β—酰胺类β—酰胺类抗生素依据化学结构的特点又可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单环酰胺类以及其他非典型β—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与交联,导致细胞壁缺损、破裂而迅速死亡。因此他对繁殖期的细菌有超强的杀灭作用,属繁殖期杀菌剂。而且他还具有对人体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各种抗生素的作用特点详见表1、表2、表3。 (2)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S)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使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一些重要生理物质外漏,从而引起细菌死亡。本类抗生素对静止期细菌的杀灭作用强,为一静止期的快效杀菌剂。由于本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及神经肌肉阻滞等毒副作用,临床上一般不作为预防性用药,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性的严重感染,常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各种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详见表4。

第八章--抗生素

第八章抗生素 第一节概述 一、发现 一类微生物抑制或杀死其他种类微生物的作用称为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微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早在微生物发现之前,人们已经利用拮抗作用治病,如我国人利用豆腐上的霉治疗疮,美洲人用发霉的面包治疗伤口化脓等。 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了拮抗作用的本质,开始有意识地研究。本世纪初,已经分离出多种抗生素,但其效率不高,毒性较大,没有实用价值。1929年,英国人Flemming在培养葡萄球菌时,发现从空气中落到培养基上的一种青霉菌能抑制其周围的葡萄球菌生长。他进一步研究发现青霉菌分泌一种抗菌物质,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于是把它命名为青霉素。他没有进行动物试验,青霉素也没有用于临床。直到1940年,牛津大学研究小组提出“青霉素是一种化学治疗剂”,才将它应用于临床。同年,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抗生素时代开始,陆续发现了许多抗生素,成功地治疗了肺炎、结核等传染病,使人类寿命显著提高。此后三十年间,发现的抗生素有数千种,有上百种被广泛应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 二、概念 抗生素是能以低浓度抑制或影响活的机体生命过程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抗生素的概念是不断扩大的,最初只包括对微生物的作用,现在已经有抗肿瘤、抗真菌、抗病毒、抗原虫、抗寄生虫以及杀虫、除草的抗生素。近年来把来源于微生物的酶抑制剂也包括在抗生素中,总数已超过9000种。 三、作用机理 (一)作用特点 1.选择性作用一种抗生素只对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有作用,即抗菌谱。青霉素一般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多粘菌素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它们的抗菌谱较窄。氯霉素、四环素等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病毒都有抑制作用,称为广谱抗生素。 2.选择性毒力抗生素对人和动物的毒力远小于对病菌的毒力,称为选择性毒力。通常抗生素可在极低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杀死微生物。选择性毒力是化学治疗的基础。 3.耐药性细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大批敏感菌被抑制或杀死,但也有少数菌株会调整或改变代谢途径,变成不敏感菌,产生耐药性。 A.机理: -内酰胺酶(青霉素酶)使青霉素 水解,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常被钝化,如磷酸化、酰苷酰化、N-乙酰化等。 链霉素通过与30S亚基结合 而抑制蛋白质合成,某些细菌小亚基上的蛋白发生突变,不与链霉素结合,产生耐药性。 的阻碍物,可以发生突变使抗生素不被转运,也可以产生将抗生素运出体外的拮抗系统。 B.产生与传播: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突变造成的,抗生素的作用是将未突变的微生物杀死,从而使突变体被选择出来。有些耐药性基因位于抗性质粒上,可以通过细菌的接合而传播。 C.对策:除寻找新的抗生素以外,在临床上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防止耐药菌的产生。也可通过耐药机理的研究寻找对策,如用抑制剂抑制青霉素酶。 (二)作用机理 有些抗生素可抑制核酸的合 成,其抑制机理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博莱霉素可引起DNA链的断裂;丝裂霉素C能与DNA形成交联,抑制DNA的复制;利福霉素则通过与细菌RNA聚合酶的结合来抑制转录反应。 蛋白质的合成十分复杂,因 此抑制的作用点也很多。 (1)抑制氨基酸的活化。例如,吲哚霉素是色氨酸的类似物。 (2)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如氨基环醇类抗生素。链霉素与小亚基结合。 (3)抑制肽链的延伸。如四环素,封闭小亚基的氨酰位点。氯霉素主要是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而抑制肽酰基转移反应。

九大类抗生素的功效与代表药物

抗生素令人们又爱又恨,它的出现,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生命,然而,如果应用不当(滥用或误用),也会产生诸多严重后果。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抗生素的分类吧。 第一类 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 杀菌特点: 1、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2、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

3、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 1青霉素类 1、青霉素 抗菌作用:青霉素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以及各种致病螺旋体等。 代表药物:苄星青霉素 2、半合成青霉素 ·耐酸青霉素 抗菌作用: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耐酸、口服吸收好,但不耐酶,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代表药物:苯氧乙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抗菌作用:本类药的抗菌谱及对耐药性金葡菌的作用均基本相似,对甲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效果最好,但不及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效力以双氯西林最强,随后依次为氟氯西林、氯唑西林与苯唑西林,对革兰阴性的肠道杆菌或肠球菌无明显作用。 代表药物: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 ·广谱青霉素 抗菌作用:革兰阳性及阴性菌都有杀菌作用,还耐酸可口服,但不耐酶。 代表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

代表药物:羧苄西林、磺苄西林、替卡西林、呋苄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 2头孢菌素类 抗菌作用: 1、抗菌谱广,多数革兰阳性菌对之敏感,但肠球菌常耐药;多数革兰阴性菌极敏感,除个别头孢菌素外,绿脓杆菌及厌氧菌常耐药。本类药与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之间有协同抗菌作用。 2、头孢菌素类为杀菌药,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相似,也能与细胞壁上的不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 3、细菌对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有部分交叉耐药现象。 ·第一代头孢菌素

抗肿瘤药物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1.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激素和杂类。 2.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芗、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和其他。 3.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 一、细胞毒药物 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作用强但缺乏选择性。进入血中后水解或与细胞的某些成分结合,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作用短暂而迅速。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作用最敏感,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溃疡。 环磷酰胺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在体外无活性,主要通过肝p450酶水解成醛磷酰胺再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抗瘤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环磷酰胺口服后易被吸收,约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在体内t1/2 4—6小时,约50%由肾脏排出,对泌尿道有毒性。大部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环磷酰胺临床广泛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

抗生素类分类

抗生素类分类 一、青霉素类 1.1、青霉素G、 1.2、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1.3、氨比西林、 1.4、阿莫西林 二、头孢菌霉素 2.1、头孢氨苄 2.2、头孢唑啉钠 2.3、先锋霉素V 2.4、头孢噻呋 2.5头孢曲松钠 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 3.1、舒巴坦 3.2、青霉烷砜钠

3.3、克拉维酸钾 四、大环内脂类 4.1、红霉素 4.2、罗红霉素 4.3、泰乐霉素 4.4、阿奇霉素 4.5、替米考星 五、洁霉素类 5.1、林可霉素(又名:洁霉素) 六、多肽类 6.1、杆菌肽 6.2、多粘菌素E(又名:粘菌素、抗敌素) 七、氨基糖苷类 7.1、庆大霉素 7.2、卡那霉素

7.3、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7.4、新霉素 7.5、壮观霉素(又名:大观霉素、速百治) 7.6、安普霉素(又名:阿普拉霉素) 八、四环素 8.1、土霉素(又名:氧四环素) 8.2、强力霉素(又名:多西环素) 8.3、金霉素 8.4、四环素 九、氯霉素类 9.1、甲砜霉素 9.2、氟本尼考 9.3、氯霉素 十、喹诺酮类 10.1、氧氟沙星

10.2、恩诺沙星 10.3、环丙沙星 10.4、达氟沙星(又名:单氟沙星)10.5、沙拉沙星 10.6、敌氟沙星(又名:二氟沙星)10.7、氟哌酸(又名:诺氟沙星) 10.8、喹乙醇 十一、磺胺类 11.1、磺胺嘧啶 11.2、磺胺二甲基嘧啶 11.3、磺胺甲基异噁(e)唑(新诺明)11.4、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 11.5、三甲氧苄氨嘧啶TMP 11.6、磺胺氯吡嗪钠 十二、抗病毒

12.1、吗啉胍(病毒灵) 12.2、利巴韦林(病毒唑、三肽唑核苷)12.3、金刚烷胺 十三、聚醚类抗球虫药 13.1、莫能霉素 13.2、盐霉素(球虫粉) 13.3、拉沙霉素 13.4、马杜霉素 13.5、海南霉素?? 十四、抗球虫药 14.1氨丙啉 14.2、尼卡巴嗪 14.3、二硝托胺(球痢灵) 14.4、氯苯胍 14.5、氯羟吡啶

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一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英语:antibiotic)在定义上是一较广的概念,包括抗细菌药、抗真菌药(anti-fungal medication)以及对付其他微小病原之药物;但临床实务中,抗生素常常是指抗细菌药 二抗生素的种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 (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七)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等。 (八)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九)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十)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 (十一)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十二)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三)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十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作用机理: 1)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溶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2)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抗肿瘤药物一医学的必看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抗肿瘤药物一医学的必看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278.抗肿瘤药物(一) 一、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 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1.属于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为 A.阿霉素 B.紫杉醇 C.米托蒽醌 D.来曲唑 E.昂丹司琼 正确答案:B 2.以下哪个不属于烷化剂类的抗肿瘤药 A.美法仑 B.白消安 C.塞替派 D.异环磷酰胺 E.巯嘌呤 正确答案:E 3.下列叙述不符合环磷酰胺的是 A.在体外无活性,进人体内经代谢而发挥作用,因此本身是前体药物 B.含一分子结晶水为固体,无水物为油状液体

C.是根据前药原理设计的药 D.可溶于水,但在水中不稳定,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质 E.属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正确答案:C 4.为二萜类化合物的紫杉醇,临床主要用于A.乳腺癌、卵巢癌 B.脑瘤 C.黑色素瘤 D.淋巴瘤 E.白血病 正确答案:A 5.紫杉醇临床主要用于治疗 A.白血病 B.乳腺癌、卵巢癌 C.脑瘤 D.黑色素瘤 E.淋巴瘤 正确答案:B 6.化学结构式为的药物名称是

A.卡莫氟 B.美法仑 C.白消安 D.环磷酰胺 E.卡莫司汀 正确答案:B 7.化学结构为的药物名称是 A.硝瘤芥 B.甲氧芳芥 C.美法仑 D.氮甲 E.塞替派 正确答案:C 8.抗肿瘤药卡莫司汀属于哪种结构类型A.氮芥类 B.乙撑亚胺类 C.甲磺酸酯类 D.多元醇类 E.亚硝基脲类 正确答案:E

9.化学结构为的药物属于哪一类 A.烷化剂 B.抗肿瘤天然产物 C.抗肿瘤金属配合物 D.抗代谢药物 E.抗肿瘤抗生素 正确答案:D 10.下列哪个药物是抗肿瘤抗生素 A.米托恩醌 B.阿霉素 C.紫杉醇 D.他莫昔芬 E.羟基脲 正确答案:B 11.抗肿瘤药的药物类型为 A.氮芥类,乙撑亚胺类,抗代谢类,抗生素类,金属配合物,其他类 B.氮芥类,亚硝基脲类,嘧啶拮抗剂,叶酸拮抗剂,天然抗肿瘤药物,金属配合物,其他类C.烷化剂,嘧啶拮抗剂,叶酸拮抗剂,植物来

8-外科抗生素预防用药原则(古德曼吉尔曼)

附件2 外科抗生素预防用药原则 (摘自古德曼〃吉尔曼“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96) 抗生素必须予切开前30~60分钟给予,若手术延时,需重复给药保持有效血药浓度。术前单剂给药对大多数手术已足够,但在某些情况需维持24小时抗生素(例如污染病例、长时间手术及膺复体种植) 手术性质可能病原体建议使用的药物(成人剂量)给药时间Ⅰ.清洁 A.心胸血管手术,整形外科金黄色葡萄球菌1头孢唑啉(1.0gIV)诱导麻醉时 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凝固酶阴性万古霉素1(1.0gIV) 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 假单胞菌 B.眼科手术庆大霉素或新霉素-短杆菌肽-多 黏菌素B滴眼液;前24小时 内多药联合间隔使用 Ⅱ.清洁-污染 A.头颈手术(可能进入食道) B.腹部手术:胆囊切除术及高危胃十二指肠或胆囊 C.腹部手术:阑尾切除术 D.结肠直肠炎:除抗生素治疗外推荐使用术冲洗1.口服抗生素预防 2.肠道外抗生素预防 E.妇科手术过程 1.经阴道或经腹子宫切 除术及高危剖腹产(分 娩或仅有胎膜破裂)2.高危流产,妊娠前三个 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口腔厌氧菌 对于未经冲洗或口服预防的病 人应在24小时内肠外使用抗 生素,其抗菌谱应包括肠内 需氧生物如大肠杆菌,克雷 白菌,和肠内厌氧生物如脆 弱类杆菌,产孢子梭状芽孢 杆菌,梭杆菌,和奋森杆菌 头孢唑啉(1~2g,IV)或克林 霉素(600mg,IV)±庆大霉素 (1.5mg/kgIV) 头孢唑啉(1.0gTV) 头孢西丁或头孢替坦(1.0gIV) Go-LYTELY:一种聚乙二醇电解 液(4L) 红霉素硬脂酸墁盐(1.0gPO)或 甲硝唑(500mgPO)+新霉素 (1.0g PO) 头孢替坦(1g每12小时两次) 头孢唑肟(1g每12小时两次) 头孢西丁(1g每4~8小时三次) 头孢唑啉(1.0gIV) 青霉素G(200万单位IV)或多 西环素(300mgPO) 诱导麻醉时 诱导麻醉时 诱导麻醉时 手术前一天 术前一天的13 点、14点和23 点钟 诱导麻醉时或 postcord clamp

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halosporins )是分子中含有头孢烯的半合成抗生素,属于β- 根据其抗菌作用的特点,一般将头孢菌素分为一、二、三,四代(见1表)。 头孢菌素抗菌作用比较(表1) 项 目 常用品种 抗 菌 谱 及 作 用 特 点 备注 第一代 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羟氨苄、头孢唑林(注射) 抗革兰氏阳性菌, 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感染。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阴性杆菌所致的感染较弱。 可口服, 注射 第二代 甲氧头孢噻吩、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尼西钠等。 抗菌范围较第一代广,对球菌感染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弱。对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感染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 较少用 应 第三代 头孢噻呋钠(动物专用),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等。 抗菌范围较第一、二代更广,对所有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其特点是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临床广泛用应 第四代 头孢匹罗,头孢奎诺(动物专用)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强大的作用,且能用于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同时具有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优良性能。 价格昂 贵 1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及作用与青霉素相同,常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球菌所致的感染,也可用于青霉素耐药的球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阴性杆菌所致的烧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较弱。对绿脓杆菌所致的烧伤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无效。常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等。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也称为口服头孢.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应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常需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2 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较第一代广,对球菌的抗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弱。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对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好。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夫辛钠、头孢替安、甲氧头孢噻吩、头孢美唑、头孢孟多、头孢尼西钠等。 3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范围较第一、二代更广,几乎对所有致病菌都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阳性菌的球菌尤其是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其特点是对绝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包括对绿脓杆菌、沙门氏菌和脆弱拟杆菌等也具有抗菌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常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肠道感染,肺炎、胸膜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常用的品种有:头孢噻呋钠(动物专用),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定、头孢克肟、头孢唑肟等。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各位医生、护士长: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受医务科委托,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一下有关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问题。 一、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感染所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大类药物。临床各科均有感染疾患,因此,抗生素是各科共同需要的药物,只是使用量多少的区别。在今以前,由于国家对抗生素的应用无明确的政策规定,患者可以从各种渠道得到抗生素。另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厂家和药商,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刺激医生们想方设法使用个别抗生素,这种不加控制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后果之一,必然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耐药性的转移、播散问题的加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差,甚至无效,个别感染性疾病可能无药可医。 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方法: 抗生素合理使用,就是应在全面了解患者、致病原与抗生素三者的基本情况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安全有效地运用抗生素,使病人在冒最小的风险下,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在使用抗生素前,首先医生要弄清是不是有感染,是不是细菌感染。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下列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 1、有头痛、发烧、喷射性呕吐,考虑有颅内感染者; 2、有发烧、咽痛、双侧扁桃体肿大者;

3、有发烧、咳嗽、咳痰、胸痛或气紧者; 4、有发烧、腹痛、呕吐、腹泻者; 5、有畏寒、发热、腰痛或尿频、尿急、尿痛者; 6、有严重的外伤,开放性损伤者。 二、合理选用抗生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敏感度选药。对致病原的种、属及其对抗生素敏感度应有一定估计,特别是目前临床微生物诊断和细菌敏感试验结果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主管医生对各种致病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及其耐药性发展情况应有所了解,在未能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时也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2、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基础病的关系。各种感染疾患均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分析当时感染是处于原有的治疗无效、感染正在急剧恶化,还是有效而未能控制,病情有所加剧。这些对于是否改变治疗方向甚为重要,如前一种情况应及时换药,而后一种情况则应保留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改换其中个别药物以加强治疗。有无合并症、基础病的情况如何,对于选择抗生素与拟定治疗方案也有很大关系。对感染疾病的正确诊断是合理选择抗生素的基础。 3、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必须熟悉被选择对象,对抗生素应了解其分类、各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抗菌谱、作用机制、给药途径与方法等。

药物化学第八章抗生素练习题

第 八 章 抗生素 一、单项选择题 8-1.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是 A.头孢氨苄 B.头孢克洛 C.头孢哌酮 D.头孢噻肟 E.头孢噻吩 8-2.青霉素钠在室温和稀酸溶液中会发生哪种变化 A .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 B.6-氨基上的酰基侧链发生水解 C.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生成青霉酸 D.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青霉二酸 E.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 8-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 A.干扰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B.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C.抑制粘肽转肽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壁的合成 D.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E.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8-4.氯霉素的化学结构为 8-5.克拉霉素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的抗生素 A.大环内酯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四环素类 E.氯霉素类 8-6.下列哪一个药物不是粘肽转肽酶的抑制剂 A.氨苄西林 B.氨曲南 C.克拉维酸钾 D.阿齐霉素 E.阿莫西林 C C 2 2OH C 2 2OH C Cl 22OH C Cl 22a. b. c. d. e. SO 2CH 3 C HO Cl 22. H 2O N H H O NH S O OH

8-7.对第八对颅脑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的药物是: 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B.四环素类抗生素 C.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D.β-内酰胺类抗生素E.氯霉素类抗生素 8-8.阿莫西林的化学结构式为 8-9.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氨苄西林 B.氯霉素 C.泰利霉素 D.阿齐霉素 E.阿米卡星 8-10.下列哪个药物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A.舒巴坦 B.氨曲南 C.克拉维酸 D.甲砜霉素 E.亚胺培南 四、多选题 8-36.下列药物中,哪些药物是半合成红霉素的衍生物 A.阿齐霉素 B.克拉霉素 C.甲砜霉素 D.泰利霉素 E.柔红霉素 8-37.下列药物中,哪些可以口服给药 A.琥乙红霉素 B.阿米卡星 C.阿莫西林 D.头孢噻肟 E.头孢克洛

8月份抗生素使用pdca

2016年8月份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查持续改进 一、工作计划(P): 通过上个月的科室“质量安全与管理会议”汇报检查及督导,发现问题比较突出。首先,持续改进措施成果不明显,而有些成果改进之后得不到延续,波动较大,这也是医务科、二甲办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和督导的目的;其次,抗生素各项指标的达标问题,指标要把控严格,对于不达标的项目、不达标的医生,应进一步分析查找原因,不要停留于鱼骨图层面,应逐个“鱼刺”进行分析,才能保证改进效果;最后,就是任何工作必须以“落实”为前提,一切空谈都是浪费时间。本月检查工作计划如下: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 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45%以下,一般不得超过48h; 类切口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80%以上;I类切口感染率≤%;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线药物使用率30%,抗生素越级使用率<30%; 6.院感发生率≤4%,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40%; 7.对连续两月“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不达标的医生,逐份病历分析抗生素合理性。 二、实施(D): ! 1.根据上个月的计划,连续两个月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未能达标的医生进行逐份使用了抗生素的病历“抗生素合理使用”点评,并全科讨论、自我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应用合理性,使用时限的合理性,必要性进行检查分析; 2.科主任、护士长、医疗质量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定期考核,查看落实情况; 3.院感医生检查运行病历,及时督导医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I类切口抗菌药物的选择与时间、病原微生物及时送检、抗菌药物分线管理的执行、院感及时上报等; 4.针对I类切口手术病人,进行术前皮肤准备、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术前及术后手卫生督导检查。 5.通过三佳系统,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审查制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把控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合理使用。 三、检查(C): 8月份门诊332人次,入院病人101人次,出院病历数104例,本次抽查病例数93份(质控率%),手术33例。三佳系统统计本科室8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下: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门诊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占总费用比%;抗生素占药费比%;抗生素二联使用率%; 月份手术33例,其中I类切口27例、II类切口3例、III类切口3例。I类切口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6例(其中1例为存在并发病情的预防性用药),未使用抗生素11例,治疗性使用抗生素1例(切口感染)。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使用平均时限(),其中≤72h的9例,>72h的6例(5胡新民、05陈敬阳、49万木香、44李文铁、96吴阳棕、51戴西节);预防及治疗性使用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限:(103h)。 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51戴西节头孢唑肟

一 二 三 四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分类

第一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是较温和的抗生素,能抵抗包括能生产青霉素酶及敏感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属及链球菌等细菌,纵然它们不是这种细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它们另外亦会抵抗一些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及奇异变型杆菌,但对脆弱拟杆菌、肠球菌、抗药性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引朵阳性变型杆菌或沙雷氏菌没有功效。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 ? 头孢氰甲 ? 头孢羟氨苄 ? 头孢氨苄 ? 头孢来星 ? 头孢洛宁 ? 头孢噻啶 ? 头孢噻吩 ? 头孢匹林 ? 头孢曲秦 ? 头孢氮氟

? 头孢唑林 ? 头孢拉定 ? 头孢沙定 ? 头孢替唑 作用于特点临床应用。 1.肾毒性较第二、三代大。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不及第二、三代。 3.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 第二代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较大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性,且保留一些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性。它们对β内醘胺酶有更大的抵抗力。 ? 头孢克洛 ? 头孢尼西 ? 头孢丙烯

? 头孢唑南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着抗厌氧性生物性的包括: ? 头孢孟多 ? 头孢雷特 ? 头孢替安 以下的头孢烯有时亦被分类为第二代头孢菌素: ? 碳头孢烯:氯碳头孢 ? 头霉素:头孢拉宗、头孢美唑 ? 头孢米诺、头孢替坦、头孢西丁 作用特点应用。 1.对革阳菌较弟一代略差,对革阴菌做用明显增强,,部分厌氧菌高效。 2.对B-内先胺酶较稳定。 3.对肾毒素较第一代小。 4.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感染等

第三代 第三代的头孢菌素有广泛的抗菌性,且增加了抵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能力。某些头孢菌素,尤其是口服的及具抗假单胞菌属能力的,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减少了的抗菌性。虽然扩展了的药性,β内醘胺酶使得它们在临床的用途减少,但它们仍特别适用于治疗院内感染。 ? 头孢卡品 ? 头孢达肟 ? 头孢地尼 ? 头孢托仑 ? 头孢他美 ? 头孢克肟 ? 头孢甲肟 ? 头孢地秦 ? 头孢哌酮 ? 头孢噻肟 ? 头孢咪唑 ? 头孢泊肟

抗生素合理用药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概述 一、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 2.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其屏障作用。 3.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丧失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 4.影响核酸代谢,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 5.其他。 二、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 1)肾毒性: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 四环素类、磺胺药、利福平等。 2)神经精神系统: 3)中枢神经系统:青霉素脑病(Penicilline encephalopathy)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氟 喹诺酮类—惊厥、癫痫。 4)脑神经:第八对脑神经损害或耳毒性。 5)肝毒性:四环素类、红霉素酯化类、磺胺药、抗结核药物、呋喃唑酮等。 6)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异常。 7)胃肠道反应: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8)其他:对牙齿的影响、灰婴综合征、颅内压升高、赫氏反应。 2.变态反应:Ⅰ、Ⅱ、Ⅲ、Ⅳ型。 3.二重感染: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肠炎、伪膜性肠炎、菌群交替性肠炎、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 1.青霉素G(天然) 优点:杀菌作用强,毒性低,价格便宜。 缺点:不耐酸,故不能口服;不耐青霉素酶,耐药现象极为普遍;抗菌谱窄;可引起过敏反映。 1)抗菌作用: A.革兰阳性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破伤风、白喉、肺炎球菌、炭疽、消化链球菌; B.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C.嗜血杆菌属: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 D.其它:螺旋体。 2)作用机理: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3)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赫氏反应,二重感染。 2.半合成青霉素 1)口服青霉素:青霉素V 2)耐酶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氟唑青霉素、双氢青霉素、氯氟青霉素。 3)广谱青霉素: A.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B.羧苄青霉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C.酰脲类青霉素:美洛西林、派拉西林、呋苄西林。 4)抗绿脓杆菌青霉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派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 5)抗革兰氏阴性杆菌青霉素:美西林、替莫西林 头孢菌素类 优点: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见。

药物化学第八章抗生素(优选.)

第八章抗生素Antibiotics 人民卫生出版社

12 3 45(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氨基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tetracyclines antibiotics )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 antibiotics ) (β-lactam antibiotics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 ) (chloramphenicol antibiotics )氯霉素类抗生素 (chloramphenicol antibiotics ) (macrolide antibiotics)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 第八章 抗 生 素

抗生素定义 ?是某些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或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相同结构或结构修饰物,在低浓度下对各种病原性微生物有选择性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某些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 –免疫抑制、刺激植物生长作用。 ?不仅用于医疗,而且还应用于农业、畜牧和食品工业方面。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细胞破裂死亡。 ─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损伤细菌细胞膜:影响膜的渗透性。 ─包括多黏菌素和短杆菌素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干扰必需的酶的合成。 ─包括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阻止细胞分裂和酶的合成。 ─包括利福平等

第一节β-内酰胺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

抗生素种类: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二)氨基糖甙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四)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五)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六)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 (七)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如灰黄霉素。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本类药化学结构,特别是侧链的改变形成了许多不同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各种临床药理学特性的抗生素。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s,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除此之外,对细菌的致死效应还应包括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缺乏自溶酶的突变株则表现出耐药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近十多年来已证实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是β-内酰胺类药的作用靶位,PBPs的功能及与抗生素结合情况归纳于图38-1。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数目、分子量、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但分类学上相近的细菌,其PBPs类型及生理功能则相似。例如大肠杆菌有7种PBPs,PBP1A,PBP1B与细菌延长有关,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等与PBP1A、PBP1B有高度亲和力,可使细菌生长繁殖和延伸受抑制,并溶解死亡,PBP2与细管形状有关,美西林、棒酸与硫霉素(亚胺培南)能选择性地与其结合,使细菌形成大圆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1.细胞生物学机制 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2.生化作用机制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①阻止叶酸辅酶形成;②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③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④阻止核苷酸聚合;(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3)抑制转录过程阻止RNA 合成;(4)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纺锤丝形成;干扰核蛋白体功能;干扰氨基酸供应;(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 烷化剂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 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该药除具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还可以引起充血性膀胱炎,病人出现血尿,临床在使用此药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水化利尿,减少充血性膀胱炎的发生。还可以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斯纳。 亚硝脲类:最早的结构是N-甲基亚硝脲(MNU)。以后,合成了加入氯乙集团的系列化合物,其中临床有效的有ACNU、BCNU、CCNU、甲基CCNU等,链氮霉素均曾进入临床,但目前已不用。其中ACNU、BCNU、CCNU、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脑瘤及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性的骨髓抑制,应注意对血象`的观测,及时发现给予处理。 乙烯亚胺类:在研究氮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氮芥是以乙烯亚胺形式发挥烷化作用的,因此,合成了2,4,6-三乙烯亚胺三嗪化合物(TEM),并证明在临床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只有塞替派。此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注意对血象定期监测。 甲烷磺酸酯类:为根据交叉键联系之复合成的系列化合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只有白消安(马利兰)。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个别病人可引起纤维化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更换其它药物。 其他:具有烷化作用的有达卡巴嗪(DTIC)、甲基苄肼(PCZ)六甲嘧胺(HHN)等。环氧化合物,由于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已被淘汰。 抗代谢药物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氟铁龙(5-DFUR)。 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 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