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服饰图案的纹样习题参考答案

服饰图案的纹样习题参考答案

服饰图案的纹样习题参考答案
服饰图案的纹样习题参考答案

第4、5、6讲服饰图案的纹样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几个或多个相同的单独纹样可以构成连续纹样

2、(√)

二、简答题

1、简述服饰纹样的分类。

答服饰纹杨从构成形式上可分为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群合式纹样。

(1)单独式纹样指具有相对连续纹样而言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并能单独用于装饰的纹样。单独纹样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单独用于装饰。单独纹样的造型相对完整,因此用途很广,服饰设计中单独纹样的运用可引导观者视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连续式纹样是运用一个或几个装饰元素组成单位纹样,再将此单位纹样按照一定的格式作有规律的反复排列所构成的图案。

特点:连续式纹样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连续式纹样按其构成形式可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二方连续纹样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纹样组成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方向有条理的重复排列,并能无限延长的图案。一般用于下摆边、腰带、裤口边等位置。四方连续纹样是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有规律地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延续的面状图案。多用于纺织品的图案设计

(3)群合式纹样是由许多相同或相近或不同的形象无规律地组成的图案,可以任意延展,也可以按需要随时停止,根据其构成,可以分为带状群和与面状群和

2、简述服饰纹样的表现技法

服饰纹样的表现技法很多,不同的表现技法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1)点线面结合的套色表现技法①1、色块平涂色块平涂法是服饰纹样设计中常用得表现技法之一。平涂法是一种不露毛笔笔痕,将调匀的颜色平整地涂在图形轮廓里的方法。平整,洁净是其特征和要求,因此在涂色时要注意保持厚薄一致,同时要处理好运笔及趁湿衔接等技巧。②平涂加勾线勾线平涂是平涂与线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在涂好颜色关系得图形中用线勾勒轮廓,或先用线勾勒出物象轮廓和结构,再填充色彩。勾线的工具可以多种多样,勾线的色彩,亦可根据需要随之变化。勾线平涂易获得装饰性效果,线条越粗装饰效果越强。另外,可根据需要适当留飞白,产生一种光感。色块之上,还可以叠加如点、线等的装饰,增强装饰性。③色彩退晕又称晕染法,是工笔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毛笔将同种颜色或不同颜色由浅及深或,或从浓到淡,由此转向另一色,进行循序渐进的变化,使纹样具有明暗层次感。色彩退晕的特点是形态含蓄细腻,过渡自然,不见笔触,变化微妙,层次分明。对表现纹样的光感、起伏感和体积感上尤为见长。

(2)干湿结合的混色表现技法混色与套色的不同点在于,对画面的颜色有意识地进行了不均匀的处理,产生了浓淡、深浅、薄厚、粗糙与细腻等多重变化,使图案的色彩效果更加奇妙、丰富。颜色千湿、薄厚的运用是这类技法的主要特点。混色法有以下几种手段。①、皴染法渲染法一般多与色块平涂结合使用,在底纸或底色上,用干毛笔蘸上不加水的颜料蹭到画面上,类似中国山水画中的干皴法,不仅可以使色彩丰富,还能产生一种肌理变化②、渲染法渲染法有薄画法和厚画法两种。 A薄画法用水彩、稀释水粉等水分较足的颜料上色后,用清水毛笔染或与另一色衔接,也可依靠水色自然融合。渲染法画出的图案色彩绚丽奇妙、效果明快,适用于画背景或较大面积的纹样底色。B厚画法也叫晕色法,主要使用水粉颜料,在颜色未干时,用湿毛笔将颜色慢慢染开或与其他色衔接,形成从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的逐渐过渡。

三、分析题

分析服饰纹样色彩搭配中对比与调和的关系。

答:服饰图案纹样色彩的搭配主要有以下两种法则。即对比与调和。服饰纹样的色彩不是单独存在的,其色相及色调构成要与服装的整体设计及服饰环境和谐、统一。例如服饰纹样色彩与服装材质、服饰形式、着装人的气质等应和谐、统一。色彩使材质更富表现力,材质又使色彩更加丰富,饱满而有力度,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色彩对比可以是明度、纯度、色性的冷暖对比等,调和可以用近似色构成的手法,或者加进同一色调和以减小因过度对比造成的不协调。对比与调和任何时候都同时出现在服饰图案中,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时候以对比为主,调和为辅,有时候以调和为主,对比为辅。

拼贴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引言 服装图案在服装设计中是继款式、色彩、材料之后的第四个设计要素。服装图案对服装有着极大的装饰作用。服装设计有赖于图案来增强其艺术性和时尚性,也成为人们追求服饰美的一种特殊要求。服装图案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当代男女时装设计及儿童服装设计之中,使它成为服装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案设计作为造型艺术设计的基础,是练习设计思维开发的最好途径,也最能训练装饰设计变形能力。服装拼贴图案和普通的图案相比更加有装饰效果,并可以通过不同材质和色彩的面料的运用可以增强服装的肌理效果和空间感。本文将“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服装拼贴图案的手法进行探讨归纳出单独纹样拼贴所形成的图案、单个纹样得重复拼贴所形成的图案、将图形拆分后再拼贴所形成的图案、在图形镂空的基础上拼贴所形成的图案和通过拼贴的方法形成的立体图案等,并发掘出拼贴图案在服装的如何去运用,并在毕业设计实践中加以印证,最终达到可以指引实践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拼贴图案的起源和发展 拼贴图案最初来自毕卡索的绘画中,他将有真实质感的物件贴黏在画布上,企图打破二度平面的绘画,制造空间虚实的视觉效果。没想到後来有助於延伸发展出“新”图案设计理念。 后来达达的艺术家们更丰富?拼贴?概念,不论是文字片语、残缺图片、大量制作的广告印刷品、报纸杂志上的黑白或彩色照片,动手剪贴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材料。 事实上,拼贴的手法的多元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视觉语言,不仅仅在创作的颜色、肌理和质感上有变化,其中游戏的性格和反讽的趣味,非现实的重组 和叙述手法,到现今其演绎的更加多元化。 事实上,拼贴的手法的多元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视觉语言,不仅仅在创作的颜色、肌理和质感上有变化,其中游戏的性格和反讽的趣味,非现实的重组和叙述手法,到现今其演绎的更加多元化。一件成功的服装不仅表现在款式设计上,更要表现在合理的结构处理与辅助整体造型的统一上,其次还有材料、工艺

中国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应用

1引言 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传统图案作为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设计元素,深受世界各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的青睐,并在其服装设计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风格,工艺,特征,传统图案在造型和装饰性方面为我们今天的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为适应现代消费者的审美情趣,传统图案在服饰上的应用应随时代的变化而转变其形式,让传统图案更广泛的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上,分析传统图案在古代服装上的应用,在少数民族服装上的运用,在戏曲服装上的运用,分析发现传统图案与现代服饰结合的更多可能性,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进行系统的展开和研究,分析其特征,总结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设计规律。把握好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应用的四大因素:设计定位、工艺技术、生产成本、设计视点,最后对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的更多可能行,使传统图案在今天焕发新的光彩,是对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 2中国传统图案与服装相生 2.1传统图案的历史、意义 传统图案是一种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我们祖先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一种艺术形式,是指以转喻、谐音等比附的手法,构成具有某种吉利意味的装饰纹样,代表着传统的民风民俗。其构成手法主要有三种,以被表现的图、形、物的名称谐音而成,给被表现的图形物以特定的、大众认可的含义,以及图形之外辅以文字说明。因传统纹样往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而被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尤以在染织、地毯、陶瓷、雕刻、建筑、服装、首饰等工艺美术用品和喜庆场合应用更为广泛。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图案在人类生活初期就已出现,它是人类生活中原始本能的再现,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其目的是使人更好地生存、更愉快地生活。随时时代的发展变迁,生活条件、生产方式的变化,对美的追求也在变化之中。几千年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各个时代的生活制品及装饰品,这些制品不仅造型优美;而且与其构成一体的装饰图案风格各异,变化多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充分显示了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及各种不同的风俗民情。了解和研究这些图案,继承其精华,不仅能提高设计者自身的修养和图案创作的水平,而且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深远的意义. 2.2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 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可追溯到人类早期的原始时代。原始人为了御寒、护体、遮羞,用树叶、树皮、兽皮围身。为了美化和表现自己,吸引异性,以及为了图腾、祭祀、巫术的需要,用彩色泥土及兽血纹身、纹面,或划破身体进行“刺青”装饰,或用贝壳、兽骨、牙齿、石子等材料串成饰链进行装饰表现(如图1),这可以看成是图案在服装上的最早起源。随着人类农耕活动的发展,原始人获得了利用植物纤维的知识。在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5000年前的葛布残片。这块用扭绞加环绕织发编织出的回纹加条纹暗花的葛布残片,说明了在远古时期,图案作为一种装饰形式,已具体应用于服饰面料之中。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是随着染织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我们除了在博物馆的古代服饰中,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现代的戏曲服装,甚至在现代的时装上都能看到有传统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如图2)。

浅析云南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及针法特征

云南花腰彝族服饰中刺绣纹样和针法研究 ——以云南石屏县哨冲镇雨能后村为例 许毓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摘要:花腰彝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它因浓艳多彩的花腰服饰而得名,每一套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工艺都异常细致精美,纹样极其丰富。然而现代生活却悄无声息地将这一民族服饰消融于工业化中,这愈是凸显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哨冲镇雨能后村为考察地,雨能后村民风淳朴,刺绣技艺得以完好传承。文章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针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纹样中探寻其民族的文化内涵,其次再对刺绣针法进行研究,刺绣技艺的传承最为重要。研究发现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多以花卉类题材为主,而且每一种纹样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象征,刺绣针法则以平针绣为主,织网绣最具特色。 关键词:花腰彝族;图案纹样;刺绣针法 0引言 云南省石屏县是花腰彝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彝族人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1]花腰彝族大多分布在石屏县龙朋、龙武和哨冲三个镇,还有小部分布在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共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雨能后”是用彝语同音直译而来的,“雨”代表水,“能”在以前叫“怒”是翠绿之意,“雨能后”连起来就是“一塘碧绿的水”的意思,这是因为村子里历来有一潭清澈的水被族人们视为神水,传说水里还有一条神龙保佑着全村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村民们每年都会在此举行祭龙仪式(图1)。雨能后全村93户人家都是花腰彝族,共378人。村子里的民族氛围比较浓厚,大人和小孩穿着民族日常装,平日里都用彝语相互交流,闲暇时间妇女们会聚在一起边绣花边说家常,或是男女老少一同载歌载舞,生活多姿多彩。独具代表性的花腰服饰只有在过节、过年或参加喜宴时才舍得穿戴。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技艺独 1

彝族服饰的色彩

彝族服饰的色彩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必定会积淀下来一些极具传统色彩的风俗习惯,也必定会保留下来一些极具民族魅力的文化表象。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是在漫长的民族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是民族感情认同最直观的表现。一个民族审美心理表达形式可以表现在民族文化系统中的方方面面,而服饰作为人类的贴身之物,是民族审美心理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民族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一、彝族服饰色彩的审美渊源 彝族服饰的色调搭配五彩斑斓,以红、黄、黑为基础,以红、黄、黑、白、青为主色调。这与彝族古代“五色观”的色彩观念密切相关。在《吐鲁立咪》、《哎哺舍额》等古籍中认为:清青之气产生天。浊红之气产生地,天白地黑生成了宇宙。这样以青、红、皂、白来分天地。在《彝族源流》、《异文丛刻》等古籍中,有以五色配五方、五色配五行的观念。认为: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东方育龙、木,南方赤龙、火,西方白龙、金.北方黑龙、水,中央黄龙、土。彝族古代还有五色族称。尼、能部族即以青、红为族称,尼部即青夷,能部即红夷;慕、饵部族以白、黑为族称,“慕吐洱那”即天白地黑,慕部即白夷,饵部即黑夷;有尚黄部族“署舍乌够左”即“鸡冠黄人”部夷人。《物始纪略》中专门有《羊头青人根》、《鸡冠黄人根》、《猪毛黑人根》、《九掐脸白人》、《尼能清红九只脚》等篇章。 这些与彝族古代许多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观念相关联,反映了天文、历算、宗教、哲学、社会民俗等等方面的深层内涵。由于居住地域不同,“慕吐饵那”即“白天黑地”之白天,在高原地区变成了蓝天,相应就成了蓝天黑地。反映到服饰上就增加了蓝色色调。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五色为基调。探究其本来的内蕴,白或蓝代表天,黑代表地,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青代表绿草森林。 二、彝族服饰的色彩审美 总的来说“黑、红、青、黄,白”构成了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其中首服多黑底,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黄、蓝、白等色,其中以红色为主。彝族首服大多选用黑、青色布料为基色,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选用红、黄、蓝等颜色。除了绿色之外,很少用别的过渡性中间色,但经过精心调配,色调鲜艳而且和谐,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gggg1、五彩斑斓的配色技法 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风格特点,它是形式特征所产生的特定心理效应。影响色彩风格的因素很多,如色彩的明度、纯度、形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由色彩之间复杂的对比关系构成。在整体的彝族服饰中,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就尤为突出和丰富。包豪斯学派的著名艺术教育家伊顿就总结了色彩的七种对比要素,即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继续对比。而彝族首服,可谓是将色彩的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运用的尤为出色。明暗对比的效果,侧重在色阶的层次感上,明暗反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色彩的明快与否。彝族首服中较少使用灰层次的颜色,以明度较低的黑色蓝色为底配上纯度较高的黄色、红色,形成的对比效果较为强烈;或是以暗色为底,装饰闪亮的银饰,看上去黑白分明,格外声势夺人。在色相对比中也是选用对比跨度大的颜色进行搭配,几乎是以红、黄、蓝等反差较大的对比色为主,高纯度的色彩占较大比例,在色彩配置上呈现出“跳跃性”,加之色彩形态上经常出现形与形之间的分割、交错、重叠,服饰色彩呈现出引人注目,具有刺激性的视觉效果。在众多彝族聚居地中,以云南彝族的首服配色,最为强烈而大胆,充满了色彩的张力。 2、黑白关系的巧妙运用 由于黑与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们在色彩关系中的特殊作用,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色彩因

中国古代纹样的变迁

xx古代纹样的变迁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的艺术大国,装饰纹样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恢宏的成就。我国传统装饰纹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因其附着载体的不同从而产生了陶器纹样、青铜纹样、织绣纹样、玉器纹样等;因其装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动物纹样、人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场景纹样等;按其装饰手法又可将其分为抽象纹样、具象纹样等。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它大概经历了一个从简洁抽象到繁缛,从狰狞严肃到活泼和生活化,从简单的动物植物到寓意丰富的装饰吉祥纹样占居主流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化的脉络。 早在几千年前的陶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运用图案来装饰自己的生活,利用装饰语言来表达对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彩陶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一种卓越的创造。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的出色成就在装饰艺术领域中放射着灿烂的光彩。从彩陶图案整体看,是以丰富多彩的集合图案为主体,但也有山纹、花瓣纹。 几何印纹陶的制作,有手制、模制和轮制集中,几何形花纹常见的有水浪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绳纹等十种。这些几何纹连续反复,系那个成了一种规律的图案美。 所以被誉为是最优秀的东方沿海的古代文化。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多流行想象的动物纹。例如,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等。 其主纹常见的饕餮纹,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龙纹是我国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久的一种,最早见于青铜器。商代青铜器的图案纹样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多采用对称的格式。尚待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后期出现了三层刻画,即除主纹和地纹外,还在较粗的花纹或主体花纹上,再勾刻以细线。 周代纹样打破了商代一直线为主的特点,也打破了对称的格式,一般都组成形,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此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窃曲纹就是代表性的一种。周代盛行鸟纹,环带纹应用也较多。另外,还有重环纹、瓦纹等。周代的装饰特色是不用地纹,装饰画纹中,在商代成为主体花纹

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发表时间:2019-03-05T14:38:20.5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作者:张爱爽管铖严文泽曹榄榄[导读] 服装设计中图案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服装图案的合理搭配可以有效提升服装品质效果,实现服装的艺术价值品质的提升。根据服装设计要求对图案样式进行设计,加强图案的个性化,保证图案的通用性。服装图案的设计是(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服装设计中图案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服装图案的合理搭配可以有效提升服装品质效果,实现服装的艺术价值品质的提升。根据服装设计要求对图案样式进行设计,加强图案的个性化,保证图案的通用性。服装图案的设计是一种美学思想的设计,服装图案的产生于服装文化的快速发展有关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图案形态、服装设计艺术思路、人们的审美意识都发生着变化。法国巴黎时装周每年都会根据社会审美发展变化进行不同设计的发布,其中不乏图案的设计。因此,分析图案设计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意义对现代服装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图案;服装;设计 服装图案的设计师服装设计发展的趋势,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路线。优秀的设计师往往可以透过服装图案对服装进行深层次的设计,图案的艺术设计体现着服装的个性价值。服装图案的选取多种多样,广泛而多彩。根据服装图样的表现形式,对服装风格、类别、特点进行准确的分析,深刻研究图案的艺术特性和有效实用价值。结合服装实际的艺术设计特点对服装的图案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加深服装设计的艺术创作,保证服装创作的有效性。 1.服装设计艺术图案的类别表示 服装图案的艺术设计类别是根据社会审美相互适应的,通过分析服装图案的发展标准,对服装审美价值水平进行分析,结合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平。服装图案的设计受艺术思维影响,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图案的发展是文化历史的体现,服装的设计是实用与美的追求的结合。服装图案的发展是具有历史性的,自远古时代,服装上的图案更代表深层次的含义,代表权利、地位、宗教等,是人们无上追求的美。服装图腾在服装发展中逐步形成,逐步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市场变革,服装图案更加多元多,更加具有实物价值思想。为了加强服装图样的效果,可以对服装进行裁剪改造,实现图案的立体感和空间效果。图案的设计更加多元化,使用刺绣、喷绘等方式,提高服装图案的整体设计效果,根据服装图案的独有形式,对服装图案进行面料改进,提高面料的服装设计效果。综合服装设计的特点,对服装面料进行选材,使服装更加具有立体装饰感,增加三维结构的设计效果,对立体面料的裁剪、纽扣的处理、胸花的设计等等多种内容进行修饰,改进服装设计的立体效果,提高设计的创新性发展,确保服装设计的空间效果。 2.服装图案不同部位样式的表现 服装图案的位置对服装设计具有不同的效果。合理的服装图案位置设计师极其重要的,这是服装设计的点睛之笔。根据服装审美效果,合理的搭配图案,加强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审美效果。服装设计中,需啊哟根据特殊位置、特殊图样进行区分。例如,口袋、领口、袖口、裙摆等,这些位置如果装饰得体,合理的位置配置有效的图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设计效果。在设计中,需要根据服装设计文化,对设计进行图案处理。例如,具有中国古典民俗文化的图案设计,就可以在服装的袖口或纽扣上设计具有传统中国风韵文化的图案,如“中国结”“龙凤呈祥”等,这些中国文化图样色彩具有唯一性,特殊性,历史性,在服装设计中是具有优势的图案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提升服装设计的效果,文化的结合更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色彩。在唐装文化设计中,在基础性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前提下,融入西方文化图案。正价西方文化的服装特点,增加服装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例如,翻领或对襟等设计,就是传统服装设计的改进和创新。服装图案的设计才生的审美效果,首先需要保证立体舒适度,这对于服装整体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在设计中,需要对服装设计和图案设计进行协调统一的分析。服装图案的选择需要与设计相统一,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有效提高服装设计效果,人们往往利用科技手段,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将更新颖新奇的材料展现出来,增加服装设计的图案设计效果。为了有效提升设计效果,增加服装的材料和质感也是极其重要的。根据服装材料,使用先进技术设计出特殊的纤维材料,根据图案设计效果,对图案进行展示,丰富图案的展示效果,扩展服装设计的艺术性作用。 3.图案与设计艺术品质的结合 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需要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有效的服装图案设计可以提升艺术品质。根据服装设计的基础标准形式,对服装设计进行分析,加强服装设计的艺术性,提高实用性,实现二者结合,保证服装品质,这就是服装艺术的表现。服装设计中需要有独特的图案设计,也同样需要有合理的实用性,设计性与实用性需要和谐而同一,而不是单独的突出其中一种,这种审美感的平衡更具有艺术品质效果,二者缺一不可。加强服装设计的艺术品质服务分析,对服装设计中的相关元素进行研究,提高服装的实穿效果,保证服装图案设计的合理有效,兼顾二者实现品质和一。服装艺术的设计需要实用性,实用性的保证督促艺术图案设计的发展,二者缺一不可,又相辅相成。根据服装设计效果,对图案设计品质进行分析,在设计中加深服装艺术品质的发展,实现图案在艺术服装设计中的快速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服装图案的设计是艺术设计中的重点,服装设计需要艺术品质的创新发展,艺术品质的发展离不开服装设计。加强服装品质生活的设计,大大提升服装图案的表现形式,根据服装图样、服装附属类别物、服装实用性标准等多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提高服装图案的设计效果,保证服装设计的作用统一,加深服装艺术的发展,实现服装艺术思想品质的提升。服装艺术设计需要图案的设计,现代服装设计运用图案实现了服装多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凤,于芳.浅谈设计接受与设计作品价值的体现———以“中国风”式风格设计为例[J].美术大观,2011(06). [2]李俊,张祎,李全明.中国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运用中的实例分析[J].纺织导报,2010(04)

各地彝族服饰展示

各地彝族服饰展示——石林彝族 撒尼服饰(一) 民族服饰发表日期: 2008-12-30 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撒尼人的服饰在彝族可是颇具特色的,撒尼人勤劳、善良、乐观及爱美的天性在服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电影《阿诗玛》第一次让世人领略到绚丽多彩的彝族撒尼文化,影片中的撒尼服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很多人开始关注起这石林这片乐土上的彝族人和撒尼服饰。如今,时代在变迁,石林地区彝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撒尼人更是将爱美的天性在服饰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当你走在每个撒尼村寨,你会在随处漂来的歌声中看到一个个漂亮的撒尼姑娘的身影,那精美的绣花包头、花围腰、精面料制作的花边衣,远远看去,象一朵鲜花绽放舞动,走近了,更让人为这亭亭玉立的着装惊叹和着迷。 彝族撒尼人爱美,千百年绣制出了如此精美的花衣,撒尼人勤劳,从来没有停下过绣制美的双手。如今在石林的市场上,你可以看到形式多样,用料精致的各式撒尼服饰,其工艺之精湛,构图之精美,色泽之艳丽,可算天下一绝,这样的服饰,即使在风靡流行的年代,也不会显

得落伍。 彝族撒尼服饰不仅精美实用,而且寓意深刻,彝族撒尼人将自己的信仰崇拜和独到的审美观融合到了服饰文化中,所以撒尼服饰的精美也更让人着迷。

女子服饰: 撒尼妇女服饰色彩鲜艳,美观大方,工艺精巧,一件服饰可谓一件精美艺术品。撒尼妇女头饰彝语叫"喔姐"呈半圆形,似天上彩虹。包头上的色彩和饰物随年龄,婚否略有区别。

老年人和已婚妇女多用红、黑两色布做包头,头顶上只有一只平放的三角形饰物,表示已婚。

未婚姑娘的包头十分艳丽,做工别致,用红、黑、黄、绿、等五彩丝绸做包头,包头边沿订洁白的银泡,包头两端绣精美的花草图案,包头的双耳部各插一只刺绣精细的"彩蝶",表示未婚。包头右端缀一串玻璃珠或一绺乌亮的黑发,彝语称"抢喔"。抢喔过右肩垂露至前胸,走动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撒尼妇女身穿斜襟长衣,长略过膝,双腿两侧开衩至腰。长衣的领口、袖口用花边镶嵌。袖子用花边和五彩布叠镶成各种纹饰。长衣的边角用丝线滚镶。长衣的右前胸镶世代相传的白云图案。肩斜披披风,两条披风带分别过右肩左腋下,交搭于前胸,带端自然下垂及膝。寒则肩披绵羊皮披风。

浅谈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在服装纹样设计中,二方连续纹样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研究二方连续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我们能够灵活的运用二方连续纹样进行服装款式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二方连续纹样;服装设计 一、二方连续纹样概述 1.二方连续纹样的定义与特征。二方连续纹样是以基本纹样为单位纹样,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构成的一条纵向或横向的带状纹样。 采用二方连续纹样作装饰,能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容易取得较满意的装饰效果,这是二方连续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二方连续纹样的结构组织表现出的缓慢、激进、回旋排列形式中的奇数、偶数、顺排、间排、等距和不等距等都蕴涵着不同程度的节奏或韵律。 2.二方连续的纹样组合。二方连续在服装中的单位纹样组合可分为两种形式: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的二方连续。具象纹样是运用夸张、趣味化等手法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仿照设计;抽象纹样是完全凭人的想象或感觉自由创作的纹样,这类纹样形成的二方连续可以通过几何线的形状,或是

改变纹样之间的距离使二方连续纹样产生节奏感。 3.二方连续的骨法。二方连续纹样由排列方式、单位纹样、装饰线三个要素组成的。二方连续的排列方式有直、折、曲和综合等,二方连续纹样则依据排列方式加以适当地穿插和配置,当完成图案设计后,形成一条带状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排列方式大致分为7种,如表1-1 二、二方连续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二方连续纹样装饰部位 (1)全身二方连续纹样。在整件服装上使用二方连续 纹样是服装常用的设计形式之一,如毛衣中经常整件服装使用二方连续纹样,它给人的整体感觉比较饱满、充实、丰富。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全身的二方连续纹样,可根据不同的元素组合和结构形式体现出着装者的不同气质。 (2)局部二方连续纹样。局部二方连续多应用于服装 的肩部、袖口、前胸、腰部等位置,也是服装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在视觉上相对全身二方连续饱满度和充盈感会略弱一些,但能体现出服装的简约风格。需要注意的是,在局部二方连续的设计中,要适当地调整图案的排列分布,保持二方连续的图案与服装整体相协调,使整件服装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3)点缀二方连续纹样。除了在服装上大面积使用二 方连续外,更多的时候二方连续纹样是作为一种装饰边使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xx古代服饰的影响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 一、服饰艺术追求礼制秩序xx 中国伦理道德对中国审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数千年的服饰艺术发展中,儒家的礼教思想成了其核心理念。只有遵从了伦理道德规范的服饰才为美,只有充分体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等级秩序的服饰才为美。周代制定的冠服制度影响了中国后世几千年,冠服是服装根据帽子的不同而命名的各类服装的总称。 什么样的帽子配什么样的衣服,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在不同的礼仪场合,不同等级的人必须穿着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服饰,这些服饰在颜色、材质、尺寸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周代的冠服制度规定极严,同为裘服,也要根据皮质、颜色来划分等级。天子穿白狐裘,诸侯及大夫、士穿青狐裘、黄狐裘,庶民则穿犬羊裘。 自周以后,冠服形制被历代传承相袭,虽按各代统治者之意略有改动,但其基本形制却大同小异,尤其是显示阶级差别的内涵始终没有改变。 二、儒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质”与“文”二字在中国哲学中释义相当宽泛。质指一个人的资质美,《论语·卫灵公》中记载: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孔子这里所说的“质”,是指人内在所具有的伦理品质。文指一个人服饰的美,《论语·泰伯》记述: “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在这里,孔子所谓的“文章”是指礼服上的纹饰、丹车白马、雕琢刻镂之类的文饰或文采。可见,孔子是极其重视服饰之美的。但是,孔子在认定服饰要讲形式美的同时,又对君子的个人修养提出形式与内在的关系。《论语·雍也》中言: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没有合乎礼仪的服饰,就像没有文化修养的凡夫野人。然而,只有合乎礼的服饰与动作姿态,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这些虚饰只能使人感觉像浮夸的史官。儒家在服饰上文质统一的审美观,是与等级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和变化,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上层社会尤甚。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礼”的重要成分,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无论是“君子”还是贵妇的服饰,无一不受这种观念的支配,而忠孝思想对服饰的影响几乎波及了社会各阶层。以上这些正是形成中国古代服饰独特风貌的原因之一。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被“礼”所约束。随后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例如,西汉建立以后,新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服饰礼制方面规定得十分用心,不仅对百官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定。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除此,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细完备的规定,诸如相关的生活基本需求,如衣帽鞋袜、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一定的历史高度。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官服补子起源的记载: “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影响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 一、服饰艺术追求礼制秩序美 中国伦理道德对中国审美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数千年的服饰艺术发展中,儒家的礼教思想成了其核心理念。只有遵从了伦理道德规范的服饰才为美,只有充分体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等级秩序的服饰才为美。周代制定的冠服制度影响了中国后世几千年,冠服是服装根据帽子的不同而命名的各类服装的总称。什么样的帽子配什么样的衣服,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在不同的礼仪场合,不同等级的人必须穿着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服饰,这些服饰在颜色、材质、尺寸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周代的冠服制度规定极严,同为裘服,也要根据皮质、颜色来划分等级。天子穿白狐裘,诸侯及大夫、士穿青狐裘、黄狐裘,庶民则穿犬羊裘。自周以后,冠服形制被历代传承相袭,虽按各代统治者之意略有改动,但其基本形制却大同小异,尤其是显示阶级差别的内涵始终没有改变。 二、儒家对服饰的审美观 “质”与“文”二字在中国哲学中释义相当宽泛。质指一个人的资质美,《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孔子这里所说的“质”,是指人内在所具有的伦理品质。文指一个人服饰的美,《论语·泰伯》记述:“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在这里,孔子所谓的“文章”是指礼服上的纹饰、丹车白马、雕琢刻镂之类的文饰或文采。可见,孔子是极其重视服饰之美的。但是,孔子在认定服饰要讲形式美的同时,又对君子的个人修养提出形式与内在的关系。《论语·雍也》中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没有合乎礼仪的服饰,就像没有文化修养的凡夫野人。然而,只有合乎礼的服饰与动作姿态,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这些虚饰只能使人感觉像浮夸的史官。儒家在服饰上文质统一的审美观,是与等级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和变化, 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 上层社会尤甚。就其文化内涵而言,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礼”的重要成分, 已经渗透到穿衣戴帽的许多细节中。无论是“君子”还是贵妇的服饰, 无一不受这种观念的支配, 而忠孝思想对服饰的影响几乎波及了社会各阶层。以上这些正是形成中国古代服饰独特风貌的原因之一。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被“礼”所约束。随后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例如,西汉建立以

简述植物图案纹样在服装上的运用上课讲义

简述植物图案纹样在服装上的运用

浅析植物图案纹样在服装中的运用 【摘要】植物图案作为图案分类中的一种,在服装中的运用极其普遍,服装的款式变化极其丰富,植物图案的运用能力为服装的款式增添更多的美感。通过面状构成的方式,将植物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协调,与人体的起伏和服装的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服饰上构成贴切的装饰形象,进一步强化了服装的幅度感和张力感,赋予服装以截然不同的特点和感觉。 【关键词】植物图案服装 我国的服装图案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代设计师笔下的服装图案千姿百态,风格各异,有的洒脱、有的严谨;有的古朴、有的华丽;有的细腻、有的简洁;有的夸张、有的内敛,色彩斑斓的装饰之美给人们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特别是植物图案纹样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化,往往被人们通过象征、寓意、表号、谐意等方法,赋有一定的思想和寓意,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寄托。现代服饰设计更是大量运用山、水、植物等作为主题,以其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优美、挺拔、秀丽的形象,运用夸张、变异、内涵、延伸的设计理念来设计时装的款式、色彩、面料和饰物;服饰中所使用的面料、印染及刺绣、图案、花边纹样等,绝大部分表现主题是植物或动物或自然界生物之造型或其造型的变异,这亦是近年来又开始流行的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风靡设计界的又一时尚潮流。 一、植物图案被广泛运用于服装中的优势、特点 服饰图案的形象千变万化,包罗万象。服饰图案从取材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风景图案、几何抽象图案五类。当这些图案的设计与服装款式相协调,为服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设计主题的时候是其价值真正的体现。但这五类图案中无疑植物图案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并被服装设计师们广泛运用。其主要优势如下:

彝族民族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 四川凉山和贵州西部一带,男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多褶宽脚长裤;也有的地区穿小脚长裤:以长达数丈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子帖(汉称“英雄结”),向前伸出帕外。左耳戴黄、红大耳珠,珠下缀红线。 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裙缘镶多层色布。姑娘头覆绣花瓦式方帽,压以发辫,遮住前额,尤如帽沿。戴耳环。领口有银排花。外出时男女都穿擦尔瓦。冬天以领部有裥褶的羊毛披毡套在擦尔瓦内。

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彝族人口最多、分支最为复杂、居住分布最广,因而彝族服饰之多姿多彩多种类,也是绝无仅有的。据调查,仅云南彝族的服饰就可区别出上百种不同样式。但是,毕竟是一个有着共同渊源关系的民族,各地彝族的服饰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总的来说,彝族服饰集多种装饰工艺于一身,美观大方,纹样丰富多变,色泽沉着和谐,色调简洁明朗。在色彩应用上,彝族服饰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蓝等色为主,衬以红、黄等色。这与彝族长期历史文化所积淀的尚黑、喜红黄的审美意识有直接关系。彝族认为,黑色象征刚强坚韧,红色象征他们崇拜的火,黄色象征善良和友谊。彝族服饰尤为注重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和图案的选择,单纯之中显露出丰富的感觉。特别是彝族妇女的服装最为考究。 彝族历史上曾有过“六祖分支”的事件。据彝文文献记载:大约春秋末期,一场洪水过后,彝族人曾分成六个部落,由始祖阿普笃慕的六个儿子带领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开去。有学者根据六祖分支的线索和现实的情况,进行概括,将各地彝族服饰粗略地划分为楚雄型、凉山型、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等六大类型,以便从千差万别的现象中了解其概貌。

彝族服饰特点

彝族服饰特点 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和彼毡。“察尔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多为原色或蓝色。察尔瓦和披毡是彝族男女老幼必备之服,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挡雨挡雪,寒暑不易。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年龄,性别分为男装,女童,妇女等不同的类型。 一般青年男女服装色彩鲜艳,喜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纹样繁多。中年人服装的纹样较青年人为少,使用颜色为天蓝、绿、紫、青、白等色,素貌庄重。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一般不做花,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挑花刺绣也是彝族服饰的特点。在彝族地居住地区,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 服装的花纹、花边,它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有日、月、星、云、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河等大自然图,有鸡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动物方面的图,有叶、花、火镰、发辫、几何形等植物和什物图。彝族的服饰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仰慕之情,人从自然中得到需要的东西,也就应该感恩于自然。同时,那些鲜艳的色彩也表现出彝族人民火一样的热情和他们豪迈奔放的性格特点。这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表现。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花纹2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纹样 小组成员:廖以恒,方钰文,庄泽鸿,李泓彤,李俊葳 班级:高一(1)班 指导老师:陈少康 (一)问题的提出 服装图案源自于生活,而生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在这期间,中国古代服饰花纹都历经了怎样的变化? (二)研究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服饰花纹的演变过程。 (三)研究内容 中国远古时期至清代的服饰中的花纹。 (四)调查过程 小组成员以翻阅书籍、上网搜寻为主,以去往博物馆咨询专业人士、咨询本校的美术老师为辅,最终完成了我们的研究。我们去往了珠海的两大图书馆,找到了一些对我们的研究十分有用的书籍。在网上、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也全面而恰到好处地补充了我们在翻阅书籍中所遗漏的要点。然而,在博物馆的收获是最令我们感到惊喜的。在那儿,一位对中国古代服饰花纹颇有研究的学者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服饰花纹几大重要的变革,以及一些十分有趣的关于服饰花纹的小故事,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古代服饰花纹很大程度上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更令我们对于这一研究课题更加热情。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①古代较早的服装图案 人类早期树叶遮蔽身体,后来随着狩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获得比以前多一些的猎物,将毛皮留下用以遮蔽身体。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爱美之心被不断挖掘,因为皮

毛和植物的色、质、纹这些美的要素在不断地激发人的爱美的品质,所以在远古时代,服装虽然是以功能为主,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的审美能力、爱美之心一直被培养着。 ②商代 有着悠服饰图案据最初考察表明,有文字记载是商代。那时,奴隶主身着的是带有雷龟纹的服装。图案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领口、袖口、前襟、下摆、裤角等边缘处及腰带上;表现形式主要是规则的回龟纹、菱形纹、云雷纹,而且是以二方连续构图形式来表现的。其纹样首先被用于装饰器物,但很快就反映在人们的服饰上。 ③周代 到了周代,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纺 织业也应运而生,于是出现了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 的刺绣品。人们用它制作服装,于是出现了冕服。 并将十二章花纹画或绣与冕服上。统治阶级将这些 图案视为阶级的划分,使本来是自然的美好的物象 蒙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但是,这一时期的服饰纹 样在设计上注意了艺术的表现,作为一种文化表现 来看,表明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纹样是从商周奴隶社会的装饰 纹样传统基础上演化而来,商周时期的装饰纹样造 型,强调夸张和变形,结构以几何框架为依据作中轴 对称,将图案严紧地适合在几何框架之内,特别夸张 动物的头、角、眼、鼻、口、爪等部位,以直线为 主,弧线为辅的轮廓线表现出一种整体划一,严峻狞 厉的美学风貌,象征着奴隶主阶级政权的威严和神

简述植物图案纹样在服装上的运用

浅析植物图案纹样在服装中的运用 【摘要】植物图案作为图案分类中的一种,在服装中的运用极其普遍,服装的款式变化极其丰富,植物图案的运用能力为服装的款式增添更多的美感。通过面状构成的方式,将植物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协调,与人体的起伏和服装的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服饰上构成贴切的装饰形象,进一步强化了服装的幅度感和张力感,赋予服装以截然不同的特点和感觉。 【关键词】植物图案服装 我国的服装图案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代设计师笔下的服装图案千姿百态,风格各异,有的洒脱、有的严谨;有的古朴、有的华丽;有的细腻、有的简洁;有的夸张、有的内敛,色彩斑斓的装饰之美给人们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特别是植物图案纹样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化,往往被人们通过象征、寓意、表号、谐意等方法,赋有一定的思想和寓意,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和寄托。现代服饰设计更是大量运用山、水、植物等作为主题,以其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优美、挺拔、秀丽的形象,运用夸张、变异、内涵、延伸的设计理念来设计时装的款式、色彩、面料和饰物;服饰中所使用的面料、印染及刺绣、图案、花边纹样等,绝大部分表现主题是植物或动物或自然界生物之造型或其造型的变异,这亦是近年来又开始流行的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风靡设计界的又一时尚潮流。 一、植物图案被广泛运用于服装中的优势、特点 服饰图案的形象千变万化,包罗万象。服饰图案从取材内容上可分为人物图案、动物图案、植物图案、风景图案、几何抽象图案五类。当这些图案的设计与服装款式相协调,为服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设计主题的时候是其价值真正的体现。但这五类图案中无疑植物图案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并被服装设计师们广泛运用。其主要优势如下: 1、植物图案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优势 植物图案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极强,对其删减添加或重新组合,都不会有

凉山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服饰

凉山彝族服饰 蒋志聪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寒山区,人口约1000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以睿智、勤劳和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文明。彝族先民为世人留下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彝族服饰文化艺术,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体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审美心理与文化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越西彝族服饰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异彩纷呈。 彝族服饰与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是人们适应自然、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历史源远流长。彝族文献有“弹毛擀毡阿约阿先来发明,纺线织线濮嫫尼依来发明,裁衣缝衣觉觉伍支来发明,制金打银阿合来发明,头盔铠甲吉博尔惹来发明”的记载。 越西彝族服饰,系凉山彝族中圣乍语音地域彝族服饰。黑色为服装的基本色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县境内彝族曾有穿麻布和羊毛织成的男裤女裙及衣服褂褂、筒状毡袜和麻鞋、山羊皮褂褂、绵羊皮披毡(也作被盖)等,当时有用棉布做的男女服装,男上衣除了用青布和蓝布制作外,有用白布做的男上衣,在衣肩衣袖上镶一道道黑色细条纹作装饰(这种白布衣服早已消失)。女裙有黑裙、红裙、黄裙和白裙,那时布料质料差,颜色单调,做工简单,饰纹一般只有两细一宽并列直线纹和三条细线并列波浪纹两种,许多衣服不加任何饰纹就这样穿。六十年代物资匮乏时期,有用棉花捻线做擦尔瓦的,有用棉

线织布做衣服的。七十年代,虽有用卡机、充贡、平绒之类棉布制作彝族服装的,但为数不多,当时经济条件不能满足人们需求。 八十年代后,广大彝族民众才陆续广泛使用毛呢、纤维、棉纤混纺等质地优良、色彩鲜艳的各种面料制作彝族服装。 一、服饰源流 在汉文献中,有关彝族服饰最早记载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无大候王。”唐以后记载就越来越多,陈鼎《滇黔游记》载“夷妇纫叶为衣,飘飘欲仙。叶似野栗,甚大而软,故耐缝纫,具可却雨。”《蛮书》(唐)途程第一云:“邛部台登(今凉山西昌、冕宁一带)中间,皆乌蛮也。妇人以黑缯为衣,其长曵地。”《南诏野史》(下)载“黑倮倮,……男挽发于耳,披毡佩刀,妇人贵者衣套头衣,方领如井字,无襟带,自头罩下,长曵地尺许,披黑羊皮,饰以铃索。”宋代彝族服饰保持唐风,依然以“椎髻、跣足、披毡、或衣皮”(《太平寰宇记》),清代《邛嶲野录》记录凉山彝族“男子……发挽大髻,以竹簪独刺挽于额际,戴黑毡笠,大于箕。披黑白毡衣,妇女短衣长裙,肩佩铜镜螺蚌之类”。“倮倮即黑彝也……椎髻、赤足、披毡、带刀弩。女著花衣长裙,披发跣足,带金银耳环如帐钩样”“男子椎髻,裹青布帕,短褐毡衫……妇人以青布作大帽覆髻,垂幅向后,束红帛于额间,长衫短裙,皆跣足”(《皇清贡职图》卷六)小凉山一带“男椎髻、裹青布帕,短衣,披毡衫……妇挽髻,以青布作平顶帽,交缠蓝布长带,饰以珠石,项挂素珠,衣裙俱缘边,跣足不履”(《皇清贡职图》卷六)……

中国古代服饰色彩观概述

中国古代服饰色彩观概述 对于色彩的变化,现代人是非常敏感的;对于色彩的迷恋,现代人也是十分关注的,然而对于色彩的关注,并非现代生活才有,中国古代社会就十分重视色彩。在阶级社会中,色彩被赋予较多的政治色彩;而在历史记录和诗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古代五彩缤纷的色彩意识给生活带来的美感。而这政治意义与美感的交合点,在服饰上明显地得以体现。 关键词:色彩服饰政治美感 一色彩崇尚与五行 五行指水、火、木、土、金,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他们认为五行之中,相克相生。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在稷下学派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德终始,循环相生的观点,用于解释朝代的发展,在运行中“递兴废,胜者用事”。五德终始说对中国历史、哲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建立封建次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朝代崇尚某一颜色的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其现象发生无限变化的基础,在天上代表木、火、土、金、水的五个星辰的变化,对人而言就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五行参合,地分东、南、西、北、中五方,色分青、赤、白、黑、黄五色。故而古天文中有四象:东方苍龙之象(东方属木,青色),南方朱雀之象(南方属火、红色),西方白虎之象(西方属金,白色)北方玄武之象(北方属水,黑色),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当然位居中央,所以中央代表着黄色,黄色就代表着皇帝,黄色派生出的寓意,使黄色最终成为一种崇高的颜色,董仲舒云:“五色莫贵于黄。”汉代以降,黄色备受统治者青睐,渐渐成为皇帝专用服色。 五行演绎出五色,青、白、赤、黄、黑五色被视为正色,由五色掺和而生的其他颜色被视为间色,如紫、绿、蓝等。正色被视为正统,间色为旁系,两者的关系类似于宗师之大宗、小宗,崇色与正色间色的划分,与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成其天命,讲究正统思想是一致的。 色彩崇尚最大的应用应该是服饰“表贵贱,辨等级”的功能,品官之服依据品级大小而定颜色。颜色的贵贱作用一致持续到清王朝的结束。大体上黄色为最高统治者专用,非特许不得擅用,朱紫之色为尊(“满朝朱紫贵,不是养蚕人。”);青色为低级官员所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色、黑色为平民、小吏所用,因此百姓称为“白衣”,小吏称为“皂隶”等。 二中国历代色彩观 色彩崇尚不是任意为之地,它包含着历史、文化的背景。由色彩的崇尚、表现出各朝各代对颜色所体现的色彩官的形成。 在新石器时期,原始人就有了色彩意识。山顶洞人时期,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赤铁矿为颜料,将装饰品染成红色。“所有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小砾石的装饰品是用微绿的火成岩从两面对钻成的,选择的砾石很周正,颇似现代妇女胸前带的鸡心……所有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是红色的,好像是他们的穿着都用赤铁矿石染过。”(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可以说,红色颜料的使用,明显地是由于装饰的要求。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