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与地貌

一、地质作用

1.定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2.分类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2.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分为:

(2)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叫做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

◆褶皱: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断层:

(1)概念:是地壳的垂直运动,使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2)断裂与断层的区别: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位移的发生。

断裂:又称破裂,物体受力变形,当应力达到破裂强度时,物体就会发生断开,使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断裂或破裂。岩石中的断裂包括裂隙、节理和断层等;不论断裂两侧岩层或岩体是否沿断裂面发生过相对位移。

断层: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并在被破裂的两个岩

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不连续面,位移方向平行于不连续

面。

(3)从形态上:地垒和地堑

(4)形成的地貌: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成为地垒,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成为地垒,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5)意义:隧道工程方面:采取加固措施;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断层活动

◆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

3.变质作用:原有岩石受内动力的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4

诱发地震:

(3)震级与烈度区别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它是用“度”来表示的,目前我国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烈度表,共分12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

(4)影响烈度的因素: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性质及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在1915年写出了《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较完整地提出了这一学说,提出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是由大约3亿年前一块“超级大陆”分裂,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最终形成的。

2.海底扩张学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揭示出洋底的基本面貌。1960~1962年,

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以地幔对流说为基础,认为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在大洋中部上涌,向两边溢流,并推开旧有的洋底物质,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形成新的洋底。3.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勒皮雄等人把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概念发展成为著名的“板块构造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他们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互运动,形成各种地表形态。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岩石圈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1.三方面了解图中信息

(1)看图名:图名可以告诉我们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一幅地质图一般是选择图中所包含地区中最大居民点或主要河流、主要山岭等命名的。

(2)看图例: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制图地区出露哪些地层及其新老顺序等。图例一般放在图框右侧,地层一般用颜色或符号表示,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3)看比例尺: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

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3.地质构造判断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4.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练习题及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识别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一是①________作用,二是 ②________作用。 2、内力作用 (1)能量主要来自③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和 ⑥________等。 3、外力作用 (1)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⑦__________。 (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破坏、⑧________和 ⑨________等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 ⑩____________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________带分割成?____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________状态。板块运动是?____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2)六大板块名称:?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除○21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3)板块运动结果:○22______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23________和巨大的○24________,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25________板块与○26_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27________,以及与之相伴的 ○28________或○29________,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孤,在陆地板块内部○30________地带,往往形成巨大的 ○31________,如东非裂谷带就是由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概念:由○32____________留下的“痕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a、褶皱:强烈○33________和○34____________,可以使○35__________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它有○36________和○37________两种基本形态。b 、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38________,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39________,称为断层。在断层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40________,常发育成○41________,如华山西峰;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 ○42____________,常有典型的○43________或谷地。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 内力作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试题内力作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内力作用与地貌 读“物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完成1~2题。 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A.①②⑤B.④⑥⑧ C.⑤⑦⑧D.①③⑤ 2.从物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C.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D.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最伟大的奇观之一。完成3~4题。 3.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B.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C.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4.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灰色石灰岩B.褐色沉积砂岩 C.黑色玄武岩D.肉红色花岗岩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 C.地垒D.地堑

6.该区域主要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C.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D.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B.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C.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D.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8.图中()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D.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拉张褶皱、拉张断裂、砂岩沉积、砾岩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B.拉张褶皱、拉张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岩浆侵入与喷出、砂岩沉积、砾岩沉积D.沉积、挤压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岩浆侵入与喷出10.图中①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内力作用与地貌习题

考点8 内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物质循环 对应学生用书P017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8·阜阳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表400米以下的局部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地质构造]从上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岩层呈现出中间新、两翼老的排列规律,应该为向斜。 2.[考向岩石的判断]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玄武岩 B.页岩 C.板岩 D.大理岩 答案 D 解析据图可知,甲岩石位于岩浆岩和沉积岩之间,并且该岩层不连续分布,故该岩石最有可能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大理岩。 [2017·长沙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考向岩石]该区域曾发生多次岩浆活动,其中形成最晚的岩浆岩是( )

A.玄武玢岩 B.花岗岩 C.斑状花岗岩 D.变质火山岩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西北部看,花岗岩切穿了斑状花岗岩,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斑状花岗岩;从图示东南部看,玄武玢岩岩脉切穿了上下三个剥蚀面,而花岗岩则被中间那个剥蚀面所侵蚀,说明玄武玢岩的形成晚于花岗岩。综上可知,岩浆岩中玄武玢岩形成最晚。变质火山岩属于变质岩,不属于岩浆岩。 4.[考向地壳运动]据剥蚀面信息可知,该区域在地质历史上( ) A.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运动中 B.一直处于缓慢的下降运动中 C.西北部受水平挤压作用明显 D.东南部发生了多次升降运动 答案 D 解析剥蚀面由外力剥蚀而成。读图可知,该区域东南部有三个剥蚀面,说明东南部至少发生了3次升降运动。 [2018·天津红桥区模拟]读某峡谷形成的地质过程示意图,完成5~6题。 5.[考向岩石]峡谷岩壁从谷底到顶部出露的含有化石的成层岩层属于( ) A.沉积岩层 B.花岗岩层 C.玄武岩层 D.变质岩层 答案 A 解析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故A项正确。 6.[考向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反映该岩层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是( )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答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目标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目标3知道褶皱、断层的概念,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目标4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实践意义,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重点难点学法指导 重难点1: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宏观地 图解法、案例分析法形的形成 重难点2:从、外力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 图解法 “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部的①。 (2)表现形式:②、岩浆活动、地震。 (3)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盆地等。 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③。 (2)表现形式:④、侵蚀、⑤、沉积、⑥作用。 (3)影响:削低高山,填平盆地,使地表趋向平坦。 3.地形:是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全球⑦分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2)板块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或者挤压碰撞,或者彼此分离。

(3)板块裂地区常形成⑧、海洋、海岭。 (4)挤压碰撞地区形成山脉、⑨、岛弧。 (5)地球陆的分布,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平原的地貌格局,是运动的结果。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概念:地壳运动留下的“”。 (2)褶皱 (3)断层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火山锥、火山口。 (2)地震:地壳断裂和错动。 【答案】①热能②地壳运动③太阳能④风化⑤搬运⑥固结成岩⑦岩石圈⑧裂谷⑨海沟⑩板块 痕迹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重难点探究】 主题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基础探究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彩色笔画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2)结合教材图2-11,印度洋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欧亚板块向什么方向运动?对地形产生了什么影响? (3)非洲板块是怎样运动的? (4)红海的面积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1)图略。 (2)印度洋板块向东北方向运动,欧亚板块向东南方向运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形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3)非洲板块朝正北方运动,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就是一个例证。 (4)红海面积在扩大说明了板块正在裂。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属于板块生长边界。伴随着板块之间的裂,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内力作用与地貌

一、地质作用 1.定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2.分类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2.地壳运动(1)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分为:

(2)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叫做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 ◆褶皱: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断层: (1)概念:是地壳的垂直运动,使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2)断裂与断层的区别: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位移的发生。 断裂:又称破裂,物体受力变形,当应力达到破裂强度时,物体就会发生断开,使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称为断裂或破裂。岩石中的断裂包括裂隙、节理和断层等;不论断裂两侧岩层或岩体是否沿断裂面发生过相对位移。

断层: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并在被破裂的两个岩 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不连续面,位移方向平行于不连续 面。 (3)从形态上:地垒和地堑 (4)形成的地貌: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成为地垒,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成为地垒,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5)意义:隧道工程方面:采取加固措施;水库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断层活动 ◆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 3.变质作用:原有岩石受内动力的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

【高考冲刺】2020年高考地理内力作用和地貌、板块、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关系

【高考冲刺】2020年高考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板块、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关系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成为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主力军,对地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也是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 地球的内力作用 (一)力的来源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等。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地球的内力作用。大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岭、海盆、海沟等地形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二)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以及地震。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或大地构造运动,是指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物质变位的一种运动。例如,海侵、海退、隆起和拗陷,等等。根据地壳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地壳物质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即沿着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进行运动,叫水平运动。它主要是由于地球水平方向作用力引起的,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移动,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挤压力和引张力,产生褶皱和断裂构造。我国的昆仑山、祁连山等以及世界上许多山脉,就是通过挤压褶皱而形成的。所以,有人将水平运动称造山运动。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缓慢的升降运动称垂直运动。升降运动通常表现为大规模隆起和相邻地区拗陷,引起地势起伏或海陆变迁,故有人将垂直运动称造陆运动。水平和垂直运动虽有区别,但实际在时空上常有联系。 2.岩浆活动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可能表现为岩浆活动。地球内部热能累积到一定程度,变为灼热的岩浆产生巨大压力,它冲破地壳薄弱常喷出地表,

内力作用与地貌(解析版)

一、单选题 1、下图A为某地貌景观图,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B的演示。教师演示了() A、板块挤压碰撞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 2、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3、我国华山的成因是() A、向斜山 B、背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4、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奥陶系 B、下石炭统 C、五通组 D、下二叠统 5、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原因() A、海底火山爆发 B、海底发生地震 C、台风的影响 D、厄尔尼诺现象 6、下图的景观是由() A、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 B、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 C、剧烈的火山活动形成的 D、强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7、下图是某海域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读下图,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甲处类似的是() A、冰岛 B、日本列岛 C、安第斯山 D、阿尔卑斯山 8、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板块的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9、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10、2014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南四盘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当天18时,已造成74人死亡。结合下图“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11、与板块张裂运动有关的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喜马拉雅山脉 C、大西洋中部洋脊 D、东亚岛弧链

2018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测试题十一:内力作用与地貌(带答案)

2018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测试题十一:内力作用与地貌(带答案) 一、单选题(共29题;共68分) 1.下图A为某地貌景观图,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B的演示。教师演示了() A. 板块挤压碰撞 B. 岩块断裂上升 C. 岩层水平挤压 D. 外力侵蚀搬运 2.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A. 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3.我国华山的成因是() A. 向斜山 B. 背斜山 C. 断块山 D. 火山 4.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 奥陶系 B. 下石炭统 C. 五通组 D. 下二叠统 5.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原因() A. 海底火山爆发 B. 海底发生地震 C. 台风的影响 D. 厄尔尼诺现象 6.下图的景观是由()

A. 地壳的水平运动形成的 B. 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 C. 剧烈的火山活动形成的 D. 强烈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7.下图是某海域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读下图,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甲处类似的是() A. 冰岛 B. 日本列岛 C. 安第斯山 D. 阿尔卑斯山 8.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 A.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 板块的消亡边界 D.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9.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 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 C.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 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10.2014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南四盘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当天18时,已造成74人死亡。结合下图“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B.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D.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11.与板块张裂运动有关的是() A. 马里亚纳海沟 B. 喜马拉雅山脉 C. 大西洋中部洋脊 D. 东亚岛弧链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习题(含答案)

2018-2019年度威海市区测试学校9月份考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如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M的地质构造为() A.向斜山B.背斜山C.向斜D.背斜 2、地质调查员从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分布情况是() A.由新变老B.由老到新C.由老变新,再变老D.由新变老,再变新 【答案】 1、C 2、D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褶皱构造。向斜是受水平挤压力向下凹的结构,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 1、图中M处是向斜构造,地貌是向斜成山;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山岭。选C正确。 2、P到Q处是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而形成低地;背斜是水平挤压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所以由P地出发到Q地,沿途地表岩层新老关系由新变老,再变新。选D正确。

3、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②、④、⑥分别代表什么() A.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B.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高温熔化 C.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高温熔化D.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答案】A 【解析】读图,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图中⑥是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B是沉积岩,图中②表示外力作用。④代表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A对。B、C、D错。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为向斜成岭B.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C.该地区断层发育D.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 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甲—ⅡB.乙—ⅠC.丙—ⅣD.丁—Ⅲ 【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考点天天练:内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19广东东莞调研]读世界某地区及周围海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处海水幽深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 B.地壳下沉运动剧烈,海水深度大幅增加 C.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分离扩张,大陆板块向陆推移 D.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2图示岛屿多山地、丘陵,其推断依据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处,褶皱构造发育 B.地壳沉降,层理构造显著 C.降水丰富,河流下切作用强烈 D.地壳活跃,多地震、火山喷发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甲处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处,陆、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幽深的海沟,D项正确,A、B、C项均错误。故选D项。第2题,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南亚地区,因地处板块交界处,褶皱构造发育,所以多山地、丘陵,A项正确,故选A项。 截止2018年1月1日,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马荣火山喷出的碎屑流已经超过8百多万立方米。读图,回答3~4题。 03菲律宾有20多座活火山,菲律宾多火山是因为地处( )

A.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04在马荣火山的较低坡有大片蕉麻种植园,这里最突出的优势是( ) A.光照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水源便利 答案:3.C 4.C 第3题,东南亚的马来群岛位于三大板块的交界处,而菲律宾群岛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故选C项。第4题,火山活动产生的火山灰含有很多的矿物质,形成肥沃的土壤,故突出的优势是C项。 [2019河北邯郸调研]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的火山砾(渣)、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粗的火山砾(渣)及熔浆会在火山口附近沉积,细小的火山碎屑可以随风飘至远处沉积。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读图,回答5~7题。 注:湖相即在湖泊地区出现的沉积相。 05该地地质历史上火山的活跃期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06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海水堆积 C.火山喷发 D.湖泊堆积 07该地不存在的地质作用是( ) A.火山活动 B.断层活动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 答案:5.D 6.D 7.B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山碎屑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则可以判断有4个火山活跃期。故选D项。第6题,火山碎屑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结合文字材料“随风飘至远处沉积”可以判断,火山碎屑随风飘至远处,在湖泊沉积,经堆积作用形成火山碎屑层。故选D项。第7题,由火山

4.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4.1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基础巩固】 (2020·江苏高二)图为长白山天池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内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D.化学溶蚀 (2020·黑龙江高二期末)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景观,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东段。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夔门”景观(下图)是石灰岩山体被江水从中切穿而形成。正午前后,巫峡常常江风带雨,云蒸雾绕。乘船游历其中,宛若在山水画中穿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以下地理景观与瞿塘峡“夔门”成因接近的是() A.挪威峡湾B.东非裂谷C.石林峰丛D.华山崖壁 (2020·山东高二期中)下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

心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乙半岛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海浪B.流水、海浪 C.流水、冰川D.冰川、风力 (2020·民勤县高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上图中Q点与P点的相对高度(H)可能是() A.40米B.69米C.59米D.60米 5.该地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下图为该地丹霞山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6.读下面“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7.读丹霞山景观图,推测与其形成过程示意图中时期对应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0·山东高三三模)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它集竞技、健身、观赏、挑战于一体,有“岩壁芭蕾”之称。我国某省区甲地的地貌为攀岩提供了极佳的场地,一个个独立的山峰鳞次栉比(下图),每一座独峰都有陡峭的岩壁,岩壁节理发育,因风化多凸点、坑洞、拐点、裂隙等,而且表面非常粗糙坚硬。攀岩爱好者评价这里说:“这是上帝专门为攀岩爱好者创造的天然攀岩圣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内力作用与地貌练习(精选)

内力作用与地貌练习(精选) 一、选择题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与东西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向斜谷,河流自北向南流 B.甲处为背斜谷,河流自南向北流 C.若等高距为100 m,图示区域最大高差接近1 000 m D.若等高距为100 m,陡崖最大相对高度接近200 m 2.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岩浆喷出 B.褶皱岩浆侵入断层沉积岩浆喷出 C.沉积褶皱岩浆喷出断层岩浆侵入 D.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岩浆喷出 3.图中形成岩浆岩的岩浆可能源于() A.岩石圈B.下地幔 C.软流层D.地核 解析:1.B 2.D 3.C第1题,从图中可知甲处为背斜,并且发育了河流为背斜谷,根据等高线可知河流自南向北流。第2题,图中的地质作用是先发生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然后受挤压作用形成褶皱,发生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1,后又发生断层将已形成岩层切断,最后发生岩浆喷出形成岩浆岩2。第3题,岩浆可能来源于软流层。 (2019·青岛五校联考)华山由花岗岩构成,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读华山和渭河平原地质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 C.断层D.塌陷 5.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岩浆入侵—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岩浆入侵 C.地壳下陷—流水沉积—岩浆入侵 D.岩浆入侵—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解析:4.C 5.D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图中华山岩体相对上升,两侧岩体相对下降,满足断层断裂和错位的两个特征,故选C。第5题,由材料可知,华山由花岗岩构成,而花岗岩为侵入岩,因此首先应该是岩浆入侵,然后是断裂使地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最后是外力(流水、风力等)对山地进行侵蚀,故选D。 (2019·南阳检测)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 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6~7题。

(完整word版)2018-2019学年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重点知识巩固练习-----内力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与地貌 一、单选题 《日本沉没》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中提到日本将会地震火山接连爆发,80%的国土沉没,8000万的日本人无家可归。当然一切都是日本人的臆想,但最近美国科学家公布的研究结果宣称,日本的沉没或将成为现实。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推测日本沉没的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B. 日本列岛逐渐向海沟俯冲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导致岩层下沉 D. 亚欧板块内部断裂下沉 2. 下列有关日本火山地震描述正确的组合是 ①新西兰和日本一样同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火山地震②日本列岛大致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呈东北-西南走向③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更大④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 ⑤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③⑤ 答案及解析: 1. B 2. C 1.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日被列岛位于大陆板块,随着地壳运动,日本列岛将逐渐向海沟俯冲,从而导致日本沉没,故答案选B项。 2.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两地都多火山地震,①错误;日本列岛的走向成东北西南走向,因此板块作用边界也成呈东北-西南走向,②正确;地震的震源深度越浅,危害越大,因此,日本如果出现相同级别的地震,深源地震要比浅源地震危害小,③错误;日本火山岩浆活动赋予了日本丰富的硫磺矿产资源和地热能资源,④正确;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但是会增强大气逆辐射,⑤错误,因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 2017年3月27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了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完成下列问题。 3. 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9考点2 内力作用与地貌 (含解析)

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貌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 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内力作用地貌 (1)褶皱山:岩层在挤压下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山脉。 (2)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 (3)火山: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3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2)板块运动边界类型

注意点 1.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并非都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地壳的水平运动也会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脉,表现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 2.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褶皱山、断层山与褶皱、断层是不同概念 褶皱山、断层山和火山一样,属于地貌类型;褶皱、断层则属于 地质构造。

1.读“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 A.甲乙之间——裂谷、海洋 B.甲丙之间——海沟、海岭 C.甲丁之间——海沟、岛弧 D.甲戊之间——褶皱山脉、高原 答案 C 解析箭头相向运动表示板块碰撞,为消亡边界,多形成海沟和岛弧地貌;箭头相离运动表示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多形成海岭、裂谷和海洋。 读图一与图二,回答2~4题。

【自然地理】高考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问题

【自然地理】高考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问题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成为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主力军,对地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也是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 地球的内力作用 (一)力的来源地球内部作用力来自热能、化学能、重力能以及地球旋转能等。由地球内部这些力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地球的内力作用。大陆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岭、海盆、海沟等地形的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起着主导作用。 (二)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以及地震。

1.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或大地构造运动,是指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物质变位的一种运动。例如,海侵、海退、隆起和拗陷,等等。根据地壳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地壳物质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即沿着大地水准面切线方向进行运动,叫水平运动。它主要是由于地球水平方向作用力引起的,表现为地壳岩层的水平移动,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挤压力和引张力,产生褶皱和断裂构造。我国的昆仑山、祁连山等以及世界上许多山脉,就是通过挤压褶皱而形成的。所以,有人将水平运动称造山运动。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缓慢的升降运动称垂直运动。升降运动通常表现为大规模隆起和相邻地区拗陷,引起地势起伏或海陆变迁,故有人将垂直运动称造陆运动。水平和垂直运动虽有区别,但实际在时空上常有联系。 2.岩浆活动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可能表现为岩浆活动。地球内部热能累积到一定程度,变为灼热的岩浆产生巨大压力,它冲破地壳薄弱常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气体、熔岩、火山灰等,通过火山口喷出,其中大部分火山物质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火山锥。如长白山顶部天池即为火山口积水而成,周围16座山峰都是火山岩堆积而成。大洋底部同样有火山喷发,有的火山物质堆积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如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

2020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过关检测(八)内力作用与地貌

专题过关检测(八)内力作用与地貌 一、选择题 (2019·云南昆明统测)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出产于广东肇庆市端溪,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其石质主要为泥质变质岩。其中,带有“石眼”的端砚尤为珍贵,“石眼”是一种特殊的火山尘泥结构。端砚易雕刻、蓄水不涸、发墨快。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带有“石眼”的端砚原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最可能是( ) A.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地壳抬升 B.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外力沉积—地壳抬升 C.地壳抬升—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外力沉积—火山喷发—地壳抬升 2.端砚能“蓄水不涸”的主要原因是( ) A.透气性好B.岩性致密 C.吸水性强D.硬度较大 解析:1.A 2.B 第1题,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可知带有“石眼”的端砚原石形成过程如下:第一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较为柔软的沉积岩;第二是在岩浆活动的作用下火山尘泥侵入已形成的沉积岩中,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带有“石眼”泥质变质岩;第三是经过地壳运动将该类岩石带到地表,并形成了端砚原石。故选A。第2题,根据端砚原石的特点“端砚易雕刻、蓄水不涸、发墨快”便可分析,蓄水不涸的原因是由于端砚原石岩性致密、透水性差,水不易被吸收,B正确;而透气性好、吸水性强会导致墨水迅速渗漏到石头里面,不易保水。A、C错误;硬度较大与材料中端砚易雕刻相反,D错误。 (2019·北京西城区二模)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①是岩浆发源地B.②是岩石圈

长春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1:内力作用与地貌(II)卷

长春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1:内力作用与地貌(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68分) 1. (2分) (2016高二下·玉溪期中)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A . 背斜山 B . 向斜山 C . 背斜谷 D . 向斜谷 2. (2分) (2018高二下·晋江期末) 2016年9月2日0时37分,在新西兰北岛附近海域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图“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 A .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B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 C .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 D . 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2)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①有能力建设健全的防灾系统 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 (2分) (2016高一上·江宁期中) 读某地质剖面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关于甲处地质构造形态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槽部受到张力,不易受侵蚀

B . 槽部受挤压,岩石比较坚硬 C . 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D . 岩石比较坚硬,易发生上下移动 (2) 图示地区经历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A . 沉积→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 沉积→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C . 沉积→水平挤压→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 . 沉积→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4. (2分) (2017高二下·烟台期末) 左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图,右下图为MN之间地形的变化过程示意图(阶段一~阶段三为由早到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MN之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风化侵蚀 B . 地壳运动 C . 流水沉积 D . 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与地貌测试题及答案

内力作用与地貌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B.石炭系 C.二叠系D.第四系 解析:1.A 2.A第1题,根据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地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中间新(P)两侧老(C),为向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到乙地地势为低—高—低。故选A。第2题,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它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A.背斜山地外力作用 B.背斜谷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向斜谷地内力作用 D.向斜山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4.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甲处玄武岩的垂直高差可能是1 190 m B.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 D.丁处为最佳天然大理岩开采点 解析:3.D 4.A第3题,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石呈中间新、两翼老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地。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的,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第4题,由图可知,甲处玄武岩位于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为300 m,据陡崖垂直高度计算公式(n-1)×d≤ΔH<(n+1)×d(其中d代表等高距,n代表等高线重合条数)计算得出600≤ΔH<1 200,故A项正确。由图可知,乙处是玄武岩,玄武岩是岩浆岩的一种,而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故B项错误。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应为山脊,通常山谷中可能发育河流,故C项错误。丁处为大理岩分布区,但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施工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故D项错误。 下图为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地的宏观地形是() A.海岭B.海沟 C.地堑D.裂谷 6.下列板块边界,最符合图意的是() A.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 B.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 地质地貌原理 常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练习

常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可推断乙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浩瀚沙漠B.冷湿沼泽 C.温暖浅海D.长寒苔原 2.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块状山地 D.地堑 3.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 B.丙、丁生成的地质环境相同 C.丙、丁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D.乙受热变成丙 答案 1.C 2.C 3.A 关键原理 1.地壳物质循环 2.板块构造理论

3.地质构造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2.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 1.A 2.D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由早到晚,叙述正确的是( ) A.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B.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D.沉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4.图示地区,易发生岩体滑动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3.D 4.A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沉积岩发生断裂,花岗岩侵入了沉积岩和断层。因此判断该地首先形成沉积岩,然后发生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产生断层,然后发生岩浆侵入活动,最后在乙、丁处出现沉积,形成沉积物。故答案选D项。第4题,有滑动面、坡度陡、下方缺乏支撑物的地区易发生滑坡。甲处岩层坡度较陡,与乙交界处没有支撑物体,具有可以使岩石滑动的断层面,最易发生滑坡,故答案选A。 (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 A.堰塞湖B.断块山 C.火山口D.鞍部 6.如果图中甲处积水成湖,则水深最大可能是( ) A.25米B.50米 C.85米D.155米 7.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为( ) A.层理构造B.含有气孔 C.颗粒粗大D.含有化石 答案 5.C 6.C 7.B 2017年3月27日晚,图中埃特纳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岩浆喷涌而出,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完成8~9题。

第14讲内力作用与地貌--教师版

第14讲内力作用与地貌 一、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表形态 1.板块的划分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 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 板块运动示意图对地貌影响举例 板 块 陆陆碰撞形成巨大的山脉或 高原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要点回顾

碰 撞 海海碰撞洋中岛弧、海沟马里亚纳群岛及海沟 陆海碰撞俯冲角小 海岸山脉、海沟 南美西岸的山脉,智利 海沟 俯冲角大 陆缘岛弧、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 弧链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 1.地质构造的对比分析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地质构造 褶皱断层 背斜向斜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 相对位移 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 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 翼岩层较老 图示 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 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

侵蚀后地 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 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 庐山、泰山,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 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 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 湖泊图示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 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 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 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 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 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 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I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