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量技术要求

测量技术要求

测量技术要求
测量技术要求

测量工程技术要求

1 人员要求

要求总包单位必须设置测量组,测量组人员必须为总包单位自有人员,工程所有测量放线工作均不得下放至班组。

测量组人员数量必须满足工程需要,测量人员可兼作质检员。

2 结构测量

2.1 竖向结构测量

要求所有竖向构件,必须放双线控制,一条线为竖向构件边线,另一条线为控制线,用于模板工程检查,两条线距离一般为200mm 。对于梁放出结构边线即可。

平台模板完成后,在平台板上弹出竖向构件及梁的控制线(一般距构件边缘200mm ),用于控制构件模板上口尺寸。

在结构阳角位置需要弹出外侧竖向控制线,要求距离结构阳角100mm 。外线在标准层首层根据结构控制线放出,此后单独向上引侧,并与结构的内侧边线校核。

3 砌筑测量 首先找出结构施工的控制线,根据结构控制线,放出砌体边线,同时弹出控

制线(砌体边线向外200mm)。

另外需要找出或弹出混凝土竖向构件的控制线。

4抹灰测量

抹灰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单面墙体的垂直度及平整度;

二、房间的方正度。

要求砌筑放线完成后,复核房间的方正度,如果无问题,则根据砌筑或混凝土竖向构件的控制线定出灰饼。

5水电安装控制线

安装线盒前,必须弹出水平线控制其竖向高度;

现代检测技术 实验四__K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 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K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测温原理及方法和应用。 二、基本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将A和B二种不同的导体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如果二连接点温度(T,T0)不同,则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形成热电流,这就是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将A和B二种不同的金属材料一端焊接而成。A和B称为热电极,焊接的一端是接触热场的T端称为工作端或测量端,也称热端;未焊接的一端(接引线)处在温度T0称为自由端或参考端,也称冷端。T与T0的温差愈大,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愈大;温差为0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为0;因此,可以用测热电动势大小衡量温度的大小。国际上,将热电偶的A、B热电极材料不同分成若干分度号,如常用的K(镍铬-镍硅或镍铝)、E(镍铬-康铜)、T(铜-康铜)等等,并且有相应的分度(见附录)表即参考端温度为0℃时的测量端温度与热电动势的对应关系表;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值再查分度表得到相应的温度值。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温度源、P t100热电阻(温度源温度控制传感器)、K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代mV发生器)。 四、实验步骤: 热电偶使用说明:热电偶由A、B热电极材料及直径(偶丝直径)决定其测温范围,如K(镍铬-镍硅或镍铝)热电偶,偶丝直径3.2mm时测温范围0~1200℃,本实验用的K热电偶偶丝直径为0.5mm,测温范围0~800℃;E(镍铬-康铜),偶丝直径3.2mm时测温范围-200~+750℃,实验用的E热电偶偶丝直径为0.5mm,测温范围-200~+350℃。由于温度源温度<200℃,所以,所有热电偶实际测温范围<200℃。 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知,热电偶测量的是测量端与参考端之间的温度差,必须保证参考端温度为0℃时才能正确测量测量端的温度,否则存在着参考端所处环境温度值误差。 热电偶的分度表(见附录)是定义在热电偶的参考端(冷端)为0℃时热电偶输出的热电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技术 适用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时:72 学分:4.5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具备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路桥工程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施工员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CAD绘图与识图、应用高等数学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土建力学、道路建筑材料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路基工程技术、路面工程技术、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技术、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技术和隧道施工技术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以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与项目单元及任务。 2.课程设计思路

(1)目标设计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凸显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即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2)内容设计 设计七个学习情境即:1.测量工作认知2.高程测量;3.平面控制测量4.公路地形图测绘;5.公路中线测量;6.公路纵横断面测量;7.公路施工测量。 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考核评价设计 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的考核,实训考核比例40%,知识能力考核过程中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对于能力提升考核采用开卷,在平时考核中注重笔试、口试、抽查、作业、设计等模式进行考核。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道路桥梁施工测量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地形测量、道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断面测量、路线横断面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承担施工一线的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放样测量等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目标 ?能描述地面点位的确定要素、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原则; ?会操作使用水准仪、光学经纬仪、钢尺、光电测距仪、GPS、全站仪、罗盘仪、平板仪等常用测绘仪器; ?能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等各项基本测量工作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并进行成果处理; ?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内容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4.5 控制测量 4.5.1 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济南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 系统)和已有的各等 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 GPS 静态定位、网络 RTK 技术、图根导线(网)等 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 地籍控制测量 4.5.2.1 图根点布设要求 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 JNCORS 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 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 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 求,一般地区 8-10 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 15 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 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5cm 。 4.5.2.2 图根点标志 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 石。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 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 1cm 、边长为 15cm×15cm 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 号。每幅 1:500 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 4 点。 4.5.2.3 图根点编号 图根点编号共 5 位。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 标段为 M,点号均自 0001 开始编排,如 A0001、A0002,C0003、D0008 等。 4.5.2.4 采用 JNCORS 系统进行图根测量 采用 JNCORS 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 模式。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 15 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 差不应大于 2cm ,高程之差不应大于 3cm ,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 静态 GPS 测量 采用静态 GPS 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 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5.2.6 图根导线测量 图根导线测量 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 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标准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 QB/SYGL—JS—LJ—1—2010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测量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地理、地形资料、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总体控制技术方案;向现场技术员、施工队伍进行书面的总体测量施工技术交底。 3.1.2 对测量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预案。 3.2 仪器设备准备 3.2.1 测量仪器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棱镜、三脚架、50米钢尺、塔尺、花杆、直尺、盒尺、测绳等具有相应出厂合格证书。 3.2.2 数据处理设备:台式计算机、打印机、小型计算器、道路施工测量计算软件。 3.2.3 通讯设备:对讲机、充电器、信号旗。 3.2.4 其它工具:毛笔、记号笔、铁锤、木锯、太阳伞、文件柜。 3.2.5 交通设备:皮卡车或双排货车。 3.3 材料准备 小铁钉、线绳、木桩、油漆、工具袋、记录本、打印纸。 3.4人员准备 测量工程师、技术员、测工等均需考核,持相应级别证件上岗。 3.5作业条件 3.5.1天气:避免在高温、大风、大雾等天气作业。 3.5.2仪器: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经具有相应的计量标定合格证。 3.5.3人员:测量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相应证书上岗。 4 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4.1.1控制测量 图纸审核→设计交桩→水准点导线点复核→布置路线施工控制网→水准点导线点加密原地面复测→向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进行书面的水准点导线点交底。雨季后、越冬后水准点导线点复核→交工验收测量→测量档案归档和移交。 4.1.2施工放样测量 计算放样资料→现场施工放样→复核点位→标记放样点并现场交桩。 4.2操作方法 4.2.1 图纸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对路基平纵断面逐桩高程、坐标、超高、加宽等进行复核,发现错误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4.2.2设计交桩 工程开工前,在项目总工程师的带领下,测量组参加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的交接桩工作,逐一接收平面、高程控制点桩、交点桩、断链桩、合同分段桩、重要结构的中心桩,并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办理交接桩签认。接桩后,与桩址所在土地的业主办理桩址占地使用、桩志保护合同,清理桩址周围杂物,建立醒目桩位标志。 4.2.3根据接桩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水准点、导线点等控制点复测及恢复定线。 1)工作开始之前,应向监理提交复测开工报告,内容包括: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熊万安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评分: 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熊万安 实验地点:科A333 实验时间:2016.3.7-2016.3.17 一、实验室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三、实验学时:32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 1、熟悉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2、掌握KEIL C51的基本使用方法 3、熟悉SMART SOPC实验箱的应用 4、连接电路,编程调试,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5、完成系统软件的编写与调试 五、实验器材 1、PC机一台 2、SMART SOPC实验箱一套 六、实验原理、步骤及内容 试验要求: 1. 数码管第1、2位显示“1-”,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同时,每秒钟,蜂鸣器对应发出0.3秒的声音加0.7秒的暂停,对应第8秒到第1秒,声音分别为“多(高

音1)西(7)拉(6)索(5)发(4)米(3)莱(2)朵(中音1)”;数码管第5位显示“-”号,数码管第6、7、8位显示温度值,其中第6、7位显示温度的两位整数,第8位显示1位小数。按按键转到任务2。 2. 停止声音和温度。数码管第1、2位显示“2-”,第3、4位显示学号的最后2位,第5位显示“-”号,第6到第8位显示ADC电压三位数值,按按鍵Key后转到任务3,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2的声音0.3秒; 3. 数码管第1、2位显示“3-”,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调节电压值,当其从0变为最大的过程中,8个发光二极管也从最暗(或熄灭)变为最亮,当电压值为最大时,秒表暂停;当电压值为最小时,秒表回到初始值8.0;当电压值是其他值时,数码管又回到第3、4位显示从8.0秒到1.0秒的循环倒计时秒表状态。按按鍵Key回到任务1,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5的声音0.3秒。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安康。那水利工程中的测量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文章通过结合工程的实例,从而对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测量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一、工程简介 某水电站工程包括了枢纽工程、供水工程两大部分。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倒流泄洪洞及坝后发电站;供水工程包括加压泵站、输水隧洞、供水管道。 二、水利工程控制网测设 2.1工程首级测量控制网主体工程开工前,在接收监理提供的测量基准后,与监理人共同校测其基准点(线)的测量精度,并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对于监理移交本工程首级测量控制网的控制点位、点号熟悉,控制点的大地坐标数据校算和实测,以免用错点位及数据。对原有的平面控制点、导线点、水准点、的位置,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了解施工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施工控制网测量结果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投入使用,并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对控制网进行复测,复测精度不低于施测精度,在工程测量期间每三个月对控制测量控制网复测一次,并对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单位。 2.2施工控制网测设根据本工程建筑物布设和现场地形情况,同时结

合本工程施工进度加密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加密布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平面控制采用三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可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线路或结点网。施工控制网布设、测量平差计算后的资料报监理批准,监理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测量。然后根据工程设计意图及其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拟定合理布网方案,利用测区地形地物特点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强的网。根据承担的工程布设测量控制网点,点位布设严格遵守测量规范要求,点位要布设在能够满足施工控制和测量放样条件,控制点的埋设在基础坚硬、不易被坏、通视条件好的地方。施工测量控制点采用埋设地面标石,标石浇筑埋设于地面。对于本工程所采用的点号、编号根据承担的工程总体进行编号,在测量点号注记上记录清楚。在施工测量中,对后视点位要进行后视测量检查,以避免用点错误。 2.3控制点保护测量控制点是本水利工程施工的依据,为此对本工程测量控制点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测量控制点严禁有人为破坏的行为发生,施工主控制网点在施工中有影响施工时,需要报请监理批准,重新选点测设,数据平差计算后报监理批准后使用。 三、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3.1复测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相关规定,施工前需对交接桩时提供工程范围测区有关gps点、导线点、精密水准点、水准点等进行复测。控制点使用前必须用三个以上的原始控制点,其边长和夹角进行观测检查,互差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使用,采用索佳set230rk3全站仪,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45450

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编号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编写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1 任务概况 (3) 2 测区概况 (4)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4) 4 作业依据 (5) 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5) 6 控制测量 (6) 7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 任务概况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 2. 图根控制测量; 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 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 5.宗地图编绘; 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7. 地籍数据库建设; 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 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建设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

建设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为了确保施工质量,使建筑群的各个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均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测量亦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即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然后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无论是民用建筑工程还是工业建筑工程,就其土建工程部分未说,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一般不是很高的,而与设备安装等有关的土建工程,则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一般比较高。如工业厂房中的吊车轨道的安装,连续生产的自动作业线的安装等。但这些往往属于局部的精度要求。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应根据工程性质而定,不可千篇一律。施工放样的精度随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而改变。按精度要求的高低排列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毛石混凝土结构——土石方工程。按施工方法分,预制件装配式的方法较现场浇灌的精度要求高一些,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结的比用电焊连接的精度要求高。 现在多数土建工程是以水泥为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柱、梁、墙的施工总误差随施工方法不同,允许误差在1~8mm之间。土石方的施工误差允许达10cm。 上面谈到,建(构)筑物的放样是根据施工控制网来进行的,其精度指标可视测设对象的定位精度及施工现场面积大小,参照有关测量规范加以规定。 关于具体工程的具体精度要求,如施工规范中有规定,则参照执行,如果没有规定则由设计、测量、施工以及构件制作几方人员合作共同协商决定。这时先要在测量、施工、加工制造几方面之间进行误差分配。然后才得知测量工作应具有怎样的精度。 设纯设计允许编差为u0,允许测量工作的偏差u1,允许施工产生的偏差为u2;允许加工制造产生的偏差为u3(如果还有其他重要的误差因素,则再增加项数)。 若假定各工种产生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抵消,则按误差传播定律可写出: (10-1) 在式中只有u0是已知的,u1、u2、u3都是待定的未知数。 精度分析时常会遇到未知数大于方程式个数的不定解情况。这时一般是先假定诸未知数的影响相等即作“等影响假定”(有些资料称之 为“等影响原则”)进行计算,然后把计算结果与实际作业对照。必要时作些调整(即不等影响)后再计算。如此反复直到误差分配比较合理为止。在分析调整的过程中一定会找到影响大的主要误差源,这是精度分

实验报告

?珠宝现代检测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邓林峰 班级:11宝石鉴定1班 学号:1120992 日期:2014-10-07

一、已知宝石红外光谱分析: 1天河石的红外光谱反射法分析:据图测试分析可得1130~1010cm-1强吸收区,由2~3个谱带组成。各谱带分别位于1130~1120、1027~1010、强度依次增大,900~400cm-1范围由较多的强度不大的吸收谱带构成一个复杂的弱吸收带,其中595、535cm-1出现中等吸收峰。

2碧玺的红外光谱反射法分析:据图测试分析可得1300cm-1左右有一个强吸收带谱带比较宽为BO3的振动;1200~950cm-1有3个强吸收风带为SiOSi、OsiO、OsiO的振动;820~550cm-1由3个中~弱的 吸收带组成为SiOSi振动。

3尖晶石的红外光谱反射法分析:据图测试分析可得大于750cm-1几本没有吸收峰带,725~500cm-1有2个明显的强吸收带,谱带较宽。 二、未知宝石红外光谱分析:

4据图测试分析可得:1200~900cm-1有2个强吸收带,强度递增;900~400cm-1有较多的强大不大的吸收谱带构成一个复杂的弱吸收带区,535cm出现中等吸收峰,该谱图测试跟长石类的钠长石、微斜长石极像,加上外铺助放大镜、天平、分光镜等工具判断该图是日光石的红外光谱图。 三、已知宝石紫外-可见光测试分析

5祖母绿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据图测试分析可得祖母绿在红区683nm、680nm、和637nm处有吸收线明显,662nm、646nm两个弱带,从 630nm~580nm有一微弱的普遍吸收,在蓝区477nm处有一弱谱线。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

附录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 2.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应根据设计对限差的要求,确定其放样精度。

一等±0.3 ±0.1 ±1.5 变形特别敏感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建筑物、重要古建筑、精密工程设施等 二等±0.5 ±0.3 ±3.0 变形特别敏感的高层建筑、高耸建筑物、古建筑、重要工程设施和重要建筑场地的滑坡监测等 三等±1.0 ±0.5 ±6.0 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 高耸建筑物、、滑坡监测等 四等±2.0 ±1.0 ±12.0 观测精度要求较低的建筑物、构 筑物和滑坡监测等 注:1、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系相对于最近基准点而言。 2、当水平位移变形测量用坐标向量表示时,向量中误差为表中响应等级点位中误差的1/√2。 3、垂直位移的测量,可视需要按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确定测量等级。 施工技术资料与施工测量记录作者 : huanghunqingyi06-2-23 序名称基本要求质量记录 1 工程定位 测量记录 施工单位应测定建筑物位置、主控轴线及尺寸、建筑物±0.00绝对高 程。 2 基槽 验线记录 根据主控轴线和基底平面图,检验建筑物基底外轮廓线、集水坑、电 梯井坑、垫层标高(高程)、基槽断面尺寸和坡度等 3 楼层平面 放线记录 包括:轴线竖向投测控制线、各层墙柱轴线、墙柱边线、门窗洞口位 置线、垂直度偏差等 4 楼层标高 抄测记录 包括:楼层+0.5m(或+1.0m)水平控制线、皮数杆等 5 建筑物垂直度、标 高测量记录 在结构工程完成和工程竣工时,对建筑物垂直度和全高进行实测。 6 沉降观测记录根据设计要求,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施工工程中及竣工后的沉降观测。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工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阐述,其中包括: (1)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以及本次控制网在精度和密度方面对日后布设加密网的保证。 (2)控制网(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石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方法(绘出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 (4)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 7.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自行估计)。 8.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工程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目录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1.2地理状况 二.作业依据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3.1平面控制资料 3.2高程控制资料 3.3其他资料 四.平面控制测量 4.1E级GPS测量 4.2三级导线测量 五.高程控制测量 5.1四等水准测量 5.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六.一级导线、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6.1观测数据的检查 6.2平差计算 七.提交成果资料 7.1技术总结 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 7.3控制网图的制作要求

八.图根控制测量 8.1图根导线 8.2图根高程测量 8.3平差计算 8.4提交资料 九.附图、附表、附件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水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及外业操作能力。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4km2。 1.2地理状况 测区位于长沙县水渡河区,交通便利。东至水渡河大桥、筒灰村、望新村、孙家坡、长沙人民政府一线,南到开元路、国防科大,西沿洪山路一线,北止水渡河。 测区为经济开发区,农田。构成了以经济开发去为主的城市建筑物,以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及附属街坊的建筑区,西北边的成片 农田,该区地势平坦,便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测区东南部建筑密度较大,对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有一定的影响。

道路工程测量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工程名称:市政配套道路工程 工程编号:09LL01-S054 工程地点:上海市宝山区 设计阶段:工可 测量阶段:详细测量 委托单位: 委托人: 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 所总工程师: 委托日期:

一、测量围 本工程研究围:一二八纪念路,西起新二路,东至规划二路,道路全长约682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35m。 规划一路,北起一二八纪念路,南至斜塘河,道路全长约182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红线宽度为24m。 工程围共包括两个交叉口:一二八纪念路、新二路交叉口及一二八纪念路、规划一路交叉口。 二、技术标准 1.《城市道路设计规》(CJJ37-90) 2.《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3.《城市测量规》(CJJ8-99) 三、工程测量的控制系统 1、平面采用上海坐标系,引用城市坐标导线点布设一级导线控制网。坐标系由建设单位提供。 2、高程采用淞高程系,高程控制网精度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 四、中线测量 按规划提供的道路中心线的控制坐标进行实地放桩,定出线路的起点、终点和转角点,以及曲线的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点。在测量过程中,实测线路与横向相交的道路、河道、各种地下和地上管线的里程、交角、交点坐标。如横向道路为规划道路,按规划中心线坐标定线并加桩;

如横向道路为已建道路,按老路实地分中并加桩。埋设固定桩,如控制桩间距大于300m,则需进行加桩,并保证2个桩之间能够通视,对线路中的控制桩须进行护桩,绘点之记,以便施工时交桩或恢复中线。 五、地形测量 1、测量容 对道路规划红线两侧各20m围以的地形进行修测(特别是金钟路~北翟路南侧区域)。 2、横向道路测量围 对与设计道路相交的横向道路进行修测,修测围为:宽度为横向道路规划红线两侧各20m以,长度以交叉口交点为基准沿横向道路中心线前后各80m。 3、测量要求 比例按1:500。实测地下、地上管线,建筑物以及地貌、地形、地物,并符合测绘总局制定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当线路与重要的管线、架空线相交时,须测量管线标高。线路红线围的浜塘需测出浜、塘底标高及淤泥厚度。 六、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要求按设计中线逐桩进行,并检查里程桩号,一般间距为20米,遇地形起伏应加桩,反映地形特征。 七、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一般按20米间距实测,断面遇地形变化处应适当加密,宽度为红线两侧各10米。

(2014春版)《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李学聪冯燕编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二0一四年二月

实验一 热电偶测温及校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 2.掌握热电偶校验的基本方法; 3.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及格。 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 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通过对K 型热电偶的测温和校验,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的校验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合格。 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 CSY2001B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下称主机) 1台 2.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1块 3. 热电偶 镍铬 ― 镍硅热电偶(K,作被校热电偶) 1支 镍铬 ― 锰白铜热电偶(E,作控温及标准热电偶) 1支 4. 2 1 3位数字万用表 1只 四、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①拿起热电偶并握紧黑柄,然后旋开热电偶的金属保护套,缓慢抽出,观察热电偶的外形。观察完后,将其旋紧并注意不可以让热电偶和金属保护套接触。 ②温控器:作为热源的温度指示、控制、定温之用。温度调节方式为时间比 例式,绿灯亮时表示继电器吸合电炉加热,红灯亮时加热炉断电。 2.仪器连线(如图1所示) ① 首先将综合实验台的电源开关置“关”, 然后将电源插头(实验桌前面)和加热炉电源插座插入综合实验台面板上的“220V 加热电源出”处; ② 将热电偶工作端插进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的加热炉炉膛内, E 和K 分度热电偶的冷端按极性(注意区分“+”和“—”)分别接在“温控”和“测试”端。 3.开启电源 将综合实验台和加热炉的电源开关打“开”。 4.设定温度和测量数据将功能开关置“设定”,调节旋钮设定温度为50℃, 然后将开关拨至“测量”位置;当炉温达到设定值时, 等待3―5分钟炉温恒定后,分别测量“温控”和“测试”的电压(开关保持在“温控”状态),交互测量四次,把输出的热电势记录于表2中。 5. 继续将炉温提高到70℃、90℃、110℃、130℃和150℃,将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记录于表2。

xxx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xxxx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技术要求 一、测量目的 定测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最终线位进行详细的测量,提供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所需的资料。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路线,在初测的基础上,对导线、中桩进行实地测量放样,同时进行高程、建(构)筑物、青苗、土地属性和地界等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并进行必要摄像留样、表格填写等工作。二、坐标系 平面:海南平面坐标系; 高程: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三、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包含推荐线位(C线、B线、E线、F线)、比较线位(A线和D 线)和相交旧路等。 四、采用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五、定测要求 (1)平面测量:按附图中道路中心线实地放出中线,桩号编制按图,中桩间距20米。对地形图进行补测,道路中心两侧30米范围。特别是高压铁塔、新建成片住宅、已建道路、河塘和坟墓。(仅做推荐线位的平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2)纵断面地面线:中桩纵断定测基本间距20米,如遇地形变化较大或突变位置,应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增加测量中桩点。(仅做推荐线位的纵断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3)横断面地面线:横断定测断面位置与纵断一致,测宽为中线两侧30米(即左30米,右30米),采点间距为所有地形变化点,并不大于5m。(仅做推荐线位的横断面测量,比较线位不需做) (4)沿线水坑:测淤泥厚度。 (5)复核初测阶段提供的与路线相交的高压线最低点高程,对局部漏测点位进行补测。 (6)复核路线相交的地下管线的性质、管径、管顶高程,对局部漏测点位进行补测。 (7)复核测量路线设桥涵处现状沟渠的断面与沟底标高。 (8)与现状路相接处,加密高程点。 (9)对沿线地上物进行调查,并按设计提供表格进行现场填写,同时要求进行摄像。地上物包括:拆迁房屋、电力电讯设施、青苗等需经济补偿的其它设施。 (10)进行土地属性调查,地界调查,并按设计提供表格进行现场填写。六、纵横定测数据格式要求 纵断面格式:按提供的《纵断面地面线格式》记录 横断面格式:按提供的《横断面地面线格式》记录 附件 1、测量范围示意图 2、道路平面图 3、道路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4、道路逐桩坐标表 5、纵断面地面线格式 6、横断面地面线格式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4.5 控制测量 4.5.1 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济南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系统)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GPS静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图根导线(网)等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 地籍控制测量 4.5.2.1 图根点布设要求 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JNCORS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一般地区8-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5.2.2 图根点标志 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石。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1cm、边长为15cm×15cm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号。每幅1:500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4点。 4.5.2.3 图根点编号 图根点编号共5位。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标段为M,点号均自0001开始编排,如 A0001、A0002,C0003、D0008等。 4.5.2.4 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测量 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模式。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15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差不应大于2cm,高程之差不应大于3cm,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 静态GPS测量 采用静态GPS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5.2.6 图根导线测量 图根导线测量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量技术要求及规定

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及放线技术要求及规定 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二OO七年十月

一、总则 1、项目名称: 2、项目工作内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1:2000地形图成图、路线定测 3、项目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二、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度?分。首级控制为5秒级的光电测距导线,布设成符合导线,导线可沿道路中心线两测100m左右布设,起闭在Ⅲ等以上的国家三角点上。兼作水准点的导线点高程应起闭在Ⅳ等以上的水准点上。 1、一级光电测距导线布设的要求 (1)导线点应选在透视好、利于发现和查找、稳定、便于架设仪器及今后工程测量施工放样处。导线点埋石间距平均为500m,点要选在道路中心线两侧,与中心线垂直距离在100m左右。在线的一侧埋石一般不超过两个点,最好能结合地形沿路中线两侧交错设置。 (2)标石、标志和点之记(栓桩) 导线点的埋石规格为0.1×0.1×(0.6—0.8)m永久性标石,标石顶面埋Ф8mm的钢筋,露头1—2mm,钢筋表面锯“十”字。标石埋置要稳固,埋置时用石头回填夯实或用水泥砂浆敷面,标石露出地面3—5cm,标石上面用红漆正规编号,字头朝北,编号为TNi(i为序号)。当不能埋石时可用铁钉或在其它固定物上刻十字代替。大中桥和互通立交附近应适当加密导线点。 所有导线点和水准点,均要求做点之记(栓桩)。点之记要详细绘制位置图(数字化文件),从附近两个明显地物点上量取距离,无明显地物时必须钉木桩,并做详尽记录,同时在所量取的地物上用醒目的红漆作出标记指示。 (3)电光测距导线和图根点误差必须满足下表要求: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力学与材料学院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报告二 XRD图谱分析 专业年级:1 姓名:1 指导老师:1 学号:1 2016年12月 中国南京 目录 实验名称:XRD图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操作过程……………………………………………………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名称:XRD图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XRD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不同物相晶体结构XRD图谱的区别,熟练掌握如何来分析利用X射线测试得到的XRD图谱。 二、实验要求

1、熟练掌握如何来利用软件打开、分析XRD图谱,以及输出分析结果。 2、明确不同物质的XRD图谱,掌握XRD图谱包含的晶体结构的关系,通过自己分析、数据查找和鉴别的全过程,了解如何利用软件正确分析和确定不同物相的XRD图谱,并输出分析结果。 3、实验报告的编写,要求报告能准确的反映实验目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三、操作过程 1、启动Jade 6.0,并打开实验数据。 2、点击图标使图谱平滑后,再连续两次点击图标扣除背景影响。 3、右击工具栏中的图标,全选左侧的项目,取消选择右侧中的Use Chemistry Filter,最后在下方选择S/M Focus on Major Phases(如图一),并点击OK。 图一

4、得到物相分析,根据FOM值(越小,匹配性越高)可推断出该物相为以ZnO为主,可能含有CaF2、Al2O3、Mg(OH)2混合组成的物质(如图二),双击第一种物质可以得到主晶相的PDF卡片(如图三),点击图三版面中的Lines可以观察到不同角度处的衍射强度(如图四)。 图二

简析控制测量技术

简析控制测量技术 发表时间:2014-12-05T14:09:08.74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黄春雷 [导读] 观测进行时的控制测量:首先要捕获GPS 信号的定位,然后才能开始追踪、测量,最终得到要观测点的位置和相关数据。黄春雷(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004)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测量仪器设备迅速发展,新仪器不断出现。GPS 测量技术是一种全球覆盖式、精度更高、功能更强大、实时定位的新型控制测量技术。仔细研究好GPS 测量技术的基本工作要素,才能保证GPS 测量技术发挥正常、精确的定位功能。 关键词:控制测量 GPS 技术 CORS 系统 引言:传统测量技术向数字化技术测量技术的完美转变,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最真实,最可靠,最可信,最准确的手段。测控技术与仪器包含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实现这些技术的仪器仪表及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涉及电子学、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等多个学科基础及高新技术。 一、控制测量方案及数据处理要想让GPS 测量技术发挥其用,就要进行周密的控制测量方案设计,并且注意对数据的精确控制测量与处理。 1、以下面例子分析控制测量方案:按照D 级GPS 网的规格进行线性锁形式设计观测区域的第一级控制网的平面,采用南方9600 单频GPS 进行信号的接收,基线边构成结构稳固的多边形,以便于检测和控制观测网络。对控制网的平面和测区的高度的联合观测点至少要设立3 个。 2、观测进行时的控制测量:首先要捕获GPS 信号的定位,然后才能开始追踪、测量,最终得到要观测点的位置和相关数据。因为GPS 接收器与天线相融合,故只要将接收器的点位调整正确后就可以对信号进行观测。GPS 接收器捕获到卫星的定位信息之后,观测人员必须在完全熟悉GPS 接收器的操作要领之后,才允许对定位数据采取相关的查询和键入,一般情况下对于任何更改设参的行为是严厉禁止的。 3、控制测量的工作要点:观测操作人员确认连接正常后才能够打开接收器的电源;接收器各项信息无异常后再键入观测点的信息和时段长度;同步地观测卫星定位信息的变化并且做好控制;在一个时段范围内不可以关闭重启观测系统、关上系统的数据记录等功能或者擅自修改观测方位数据;在观测全程实时记录气象因素,随着时段长度相应合理增加记录次数;观测的高度在开始和结束时都要进行测量并记录;为了保护观测数据完整准确地保存不可以让系统出现硬盘的内存不足、仪器断电的情况或者处于长期低电压工作的状态;为了保护观测系统的安全要根据气象信息采取防止雷击的措施、恶劣天气来临时停止观测并拆掉天线。最后,观测工作审核全部合格后,按照规定迁走观测站点。 4、控制测量的数据记录。测量手册,是观测人员在接收器的工作全程之中实时记录的有关测量的数据。只有对测量手册进行全面、及时、真实地记录,才可以有效地完成控制测量任务。 5、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以基线完成后的数据处理为例,需要注意的有:对观测值的误差,平差分析中假设观测值只有偶然误差,载波相位的定位精度达到对于L1 波段的定位信息误差仅仅是2mm。 如果偶然误差为1cm,则说明观测系统有误差;基线向量环闭合差的处理,对于根据时段标准不同而得到的同步环和异步环,环闭合差不能超过对应观测等级的精度标准限制;基线向量的计算,要将通过基准点和观测点计算后得到的GPS 点的位置信息换算为国家标准下的坐标以便于指导实际的应用,或者可以联合GPS 网络与大地网络的观测信息一起处理计算,得到需要的坐标值;基线向量的计算处理操作之后,要进行数据的审核,检查得到数据是否在控制测量规范的允许范围之内,数据是否与实际切合。审核内容有:例如,剔除的观测数据与所需的观测数据的个数之比不超过10%;在不同时段进行观测,得到具有多个观测数据的边的成果符合标准;同步环的闭合差应为零,但应该考虑系统处理数据的误差,一般情况下允许在合理范围内有微小差值。 二、CORS 系统实测精度分析1、数据统计与精度分析方法试验内符合精度的计算,采用每一测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最或然值,将试验观测值与平均值求差。统计所有差值的分布情况,并对差值在不同区间的概率进行统计,同时分别计算北、东、高方向的内符合精度。测试外符合精度的计算公式相同,唯一区别就是计算采用测点的真实坐标作为基准。 2、内符合精度内符合精度测试选取开阔地段,将仪器架设在固定位置处不动,采用连续采集物理点方法,进行长时间不间断数据采集,共采集坐标数据30000 个,时间跨度从中午十二点持续到晚上八点,共计八个小时.测试过程中,卫星状况良好,卫星数目始终保持在7 颗以上。利用公式计算测试结果在三个方向上的精度X 方向0.0076 米,Y 方向为0.0056 米,H 方向为0.0130 米。 三、精度检测1、CORS 内部网精度检验为检验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信号覆盖情况,在设计覆盖范围外20km 左右,选取了8 个国家等级(高于C 级)点,又在设计范围内选取了均匀分布的100 个级GPS 点,还在建筑物密集地区选取约100 个5mm 精度以上的控制点作为检验点。为保证检测精度,外业观测时采用架设固定三角架进行对中观测的作业方式。距离小于五十千米的流动点进行检测,结果是都能快速精确定位,单个基点的初始化时间在30~60 s。在对检验定位精度过程中,出现的最大误差为平面点位置4 cm,最小误差为2cm;高程的最大误差在5—6 cm。除此之外,在设计范围内又均匀分布的原控制点进行准确的测量,在20 千米以内的水平精度控制在10-15mm,高程最大误差控制在20-30mm;在20-40 千米之间的水平精度控制在20-40mm,高程最大误差控制在40-50mm;在40-50 千米之间的水平精度控制在40-50mm,高程最大误差控制在50-60mm。满足一般测量定位的要求。为检验定位的稳定性,在每个检测点都记录了连续观测时间不少于180S 的定位数据2、观测时间对精度的影响观测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最终测量成果的一个主要方面,观测时间是从虚拟参考站(VRS)的形成(即仪器取得固定解的过程)到数据保存到仪器中的时间长。此间的前30S 接收数据的每一个历元之间差别较大,在厘米级上变化;60 S 后逐渐处于稳定,180S 后几乎不变。 为了找到合适的观测时间长度,分别进行了5,10,15,30 以及60个历元的观测精度统计,从统计结果可知,要达到厘米级的测量精度,观测15 个历元即可(95%置信度),但要想获得更可靠的成果,则需要至少观测60 个历元。 结语:GPS 测量技术在控制测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测量前要建立良好的观测站点,测量中要规范操作GPS 观测系统,并科学、精确地处理成果数据,那么控制测量工作水平将大大提高,控制测量效果也将显著增强。而CORS 系统布设和运行的精度确认后,内外网的精度基本上不存在差别,对于流动基点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地形的测量和土地调查数据的更新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