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测控10—2班

黄富宁

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劳动生产率是指人们在生产中的劳动效率,反映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的能力。一个企业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人的劳动生产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主要取决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调节

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个基本途径。不管是何种企业,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另外,企业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但是,人力也不可投入太少,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人力太少就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协作优势,有时还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的利用率。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及生产率状况,分析现有人力的余缺,余则分流,缺则补充,确保企业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例如,我国许多企业投入人力过多,因此,减员增效是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措施。

(二)合理配置

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企业各部门生产力必须均衡。某一部门若人力不足,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企业生产率下降。例如,目前国有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销售机构也不发达,生产车间却处于半停产状态,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例如,我国某人造板厂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产销量连续八年均全国第一,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产品由供不应求转为严重积压,最严重时库存达1万多立方米,超过了正常月产量。经分析是销售部门太薄弱,全厂750人只有6个人搞销售。从2000年7月起,厂领导从全厂职工中选拔了30名优秀人才充实销售部门,并建立了市场分片责任制,产品销售量立即迅速上升、重新出现供不应求局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特长不同,在不同部门及岗位上的生产力也不同,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根据企业目标和任务,按照量才录用,用人所长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努力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教育和培训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三个基本途径。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研究结果,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指数曲线关系,如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劳

动生产率43%。初中毕业108%,大学毕业提高300%。舒尔茨早在20世纪60年代也指出并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可见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企业要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对培训工作加强管理。当前特别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对培训有全面的计划和系统安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参加人员、经费和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第二,要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教育培训工作应与员工的考核、提升、晋级、调动等今明两年结合起来,以提高人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第三,要加强一线员工的培训。过去,企业考虑培训人选时,往往优先考虑上层管理人员,对一线员工考虑较少。但是应该看到,整个一线员工队伍的建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十分必要的,捉高一线员工知识技能,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四,要对培训项目加强评估和总结。培训评估的首要工作是确定评估标准。

(四)人员激励

人员激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四个基本途径。组织激励水平越高,员工积极性越高,组织生产力也就越高,这既是一般常识,也是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如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一项研究表明,员工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其能力的80%~90%,而在仅保住饭碗不被开除的低水平激励状态,员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我国很多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与不合理体制压抑员工积极性有很大关系。因此,改革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是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又一个关键。

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的激励方式应有所创新。除了提供员工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企业可尝试通过知识资本化的方式,将那些管理和科学研究中有贡献、有创新、能为企业增加效益的人员,用科学的方法把他们的知识转化为资本,鼓励他们对企业参股、入股,从而使他们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激励他们更好的工作。此外,知识经济时代下,员工将普遍具有职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和抱负,这就要求企业在确定了组织发展目标后,协助员工发现专业性及实现个人专长的契机,使员工的素质既能符合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对此,制定员工个人发展计划,职业生涯管理发展等都是不错的尝试。(五)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五个基本途径。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综观国内外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这些企业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微软公司的文化强调智力,朝气、辛勤工作、接近顾客、远见卓识和以比尔·盖次为榜样的创新精神。我国海尔集团也建立了鲜明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海尔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管理模式是“日清日毕、日清日高”;海尔名牌战略是“要么不干,要干就争第一”。海尔企业文化的精华在于把凝聚力和竞争观念统一起来,并运用到企业经营实践中去,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海尔总裁张瑞敏曾强调说:“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珍贵的、稀有的、不完全可模仿,

并且可以创造价值能力,因此,成为一种特殊的内部资源。”我国济南三联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继升在总结其企业成功经验时也指出:“文化力是能够最持久、最顽强地发挥作用的力量,也是一种最终能够制胜的力量。文化建设是一种强有力的纽带,这种纽带能够把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有不同厉害关系的人组合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工作。这种作用绝不是仅仅用金钱就能实现。”由此可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的又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最为基本的手段。

总之,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但是,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转化为人力资本,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个企业只要将人力资源数量调节、合理配置、教育培训、人员激励、企业文化建设等手段有效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将人力资源真正转变为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六):提高老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是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保证。

2、是企业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

3、是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

4、是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

5、对就业和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坚持把提升劳动生产率 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着力点当前浙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加快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必须把提升劳动生产率作为推动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切入点,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从扩大规模转到提高效率上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真正实现效率驱动发展。 一、提升劳动生产率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点和支撑动力也不同。同时经济增长更多是一个长期现象,长期增长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依靠短期需求刺激能制造短期繁荣,不能产生长期增长动力,反而可能制造泡沫。当前,由于“人口红利拐点”、“刘易斯转折点”和“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三点叠加,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加之世界经济贸易格局显著变化,依靠需求拉动的出口导向型、粗放型传统发展型式日益式微。近年来,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我省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弱化,经济增速趋缓、下行压力加大,前期刺激形成的产能过剩仍处于消化阶段,工业经济仍处于下行趋势,房地产销售额和面积均出现负增长,转型阵痛加剧。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GDP增速已连续5年列沿海四省末位,这几年一直在8%左右徘徊,与广东、江苏、山东的差距逐年扩大。2014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同比增长7%,再创近五年来新低,在全国已经公布经济数据的十多个省份中排末尾。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三个”过多依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增长质量和效益偏低,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约相当于美国的20%、日本的21%和韩国的44%,而同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8.4%、日本的9.1%和韩国的20.0%,台湾的34.1%,不到人均GDP相对水平的一半。即使与兄弟省市比较,我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明显偏低。2012年,我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9.4万元/人,分别是上海的 54.7%、江苏的82.5%和广东的98.9%。在要素资源投入完全不变的情况下,如果2012年浙江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当年GDP就可以增加

劳动生产率指标

劳动生产率指标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企业统计学习辅导(二) 第三章企业经营要素统计 一、企业统计要素统计的一般问题 企业经营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以及科学技术的投入。 企业经营要素统计指标体系由各种要素的描述指标组成: (1)劳动力指标包括劳动力的数量、构成、素质指标;劳动力的时间利用指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指标。 (2)劳动资料指标包括设备数量、构成、更新指标;设备利用指标以及产品生产能力指标。 (3)劳动对象指标包括原材料的收入、消费、库存指标以及利用指标。 (4)技术投入指标包括技术开发投入指标和技术统计指标等。 二、企业劳动力的统计 企业劳动力又称为企业劳动者,是指经企业安排在企业从事劳动和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和计划外用工。 现行制度的统计原则规定,统计企业劳动者应“谁发工资谁统计”。 反映企业劳动力数量的指标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期末人数,是指企业在报告期(月、季、年等)最后一天所拥有的人数。二是平均人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期末人数指标可满足劳动力管理方面的需要,平均人数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人数的一般水平。 在经济分析中平均人数指标具有广泛的用途,其计算要按报告期的日历天数计算,即用每天人数之和除以日历天数。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生产 制度工作 三、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是在核算企业直接生产者各种劳动时间总量的基础上计算的。 工业企业的劳动时间种类有:日历工时数、制度工时数、出勤工时数、实际生产工时数等等。各种劳动时间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实际生产工时数 出勤工时数 停工工时数 制度工时数 非生产工时数 日历工时数 缺勤工时数 公休工时数 时间利用指标有:出勤率、作业率和制度工时利用率等。 有关的劳动时间及时间利用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休工时数 以上是工业企业的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计算。对于商品流通企业,一般主要是反映出勤率的情况。 【例题】某企业4月份平均每日生产工人人数为100人,该月公休节假日数4天,每天制度工作日长度8小时。根据4月份考勤记录和工时记录得到:缺勤工时数800工时,停工工时数200工时,非生产工时数300工时。试计算时间利用指标。 日历工时数= ×日历人数× =100×30×8=24000(工时) 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休工时数 =24000-100×4×8=20800(工时)

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是一回事(李赵宏)

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是一回事 ——与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24题命题者商榷 -- 阿宏哥发起探讨(从逻辑上分析,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可能是一个概念,“一国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应该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现行教材(大纲版与新课标版)没有涉及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只是新课标教材必修(1)《经济生活》在92页的辅助文中出现了“甲国:每人的劳动生产率”的表述,说明教材也承认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有区别的。2009高考全国卷(Ⅱ)文综24题的答案,很容易让考生产生把二者混淆的误导,阿宏哥认为这是命题者的疏忽所致,在此提出与命题者商榷。) 2009高考全国卷(Ⅱ)文综24题如下: 2008年某国生产甲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 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 5元 D。600万元 6元 高考标准公布的答案是C。 一、该题的答案是如何得出的 公布的答案C说明甲商品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5元,是根据教材的原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必修1第14页)计算得出的,即6/(1+20)=5(元)。显然,答案制定者把题中的“该国生产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当成了“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一国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尽管二者存在完全一致的情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

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阿宏哥认为,答案制定者在解答过程中混淆了“一国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两个概念,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人教社新课标版《经济生活》配套《教师用书》63页),根据该题的条件,甲商品的价值量不会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甲商品的价值量仍然是6元。 二、该题的命题者有疏忽 如果我们认可该题公布的答案的思路,对考生来说则会误以为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认可一个与教材相悖的原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是答案制定者的错误还是命题者的错误呢?阿宏哥认为是后者,因为命题者的本意是考查考生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只是由于疏忽漏掉了一个前提条件:全球只有该国生产甲商品。 该题要求答题者计算两个量: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第一个量“甲商品的价值总量是无法计算的,“价值总量是指某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的总和”(人教社新课标版《经济生活》配套《教师用书》63页),题中的条件只能计算“该国的价值总量”而不能计算真正意义上的“甲商品的价值总量”,在什么情况下“该国的价值总量”就是“甲商品的价值总量”呢?在全球只有该国生产甲商品的情况下。由此可以推断命题者设计试题时漏掉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全球只有该国生产甲商品。加上这个条件,该题不失为一道很有水平的试题 三、2008年海南卷的同类失误 由于命题者疏忽而出现的同类失误在200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2题也同样存在,该题如下:

五项措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项措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以企业文化团结凝聚人心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凝聚员工认同感、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上下一心,其利断金”的团队意识,共同为实现企业愿景而不断努力。 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这个过程也是企业文化逐步形成的过程。加强企业文化凝聚工程建设,需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公司大局意识,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当企业人,说企业话,共同打造企业品牌。增加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基层员工由于不了解公司发展状况而产生担心和疑虑的现象。 要经常对员工思想动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做好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融洽内部关系。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倾听员工呼声,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温暖。把开展主题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创建学习型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确立企业与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建立企业和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二、以薪酬机制激励奋进热情 合理的薪酬设计使员工能够安心尽职于岗位,从而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转。薪酬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员工自我满足感的实现。但是,纯粹的高收入,只能暂时吸引人才,凝聚人心、留住人才的关键还得看薪酬分配流程中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激励性。完善的薪酬体系,不仅包括向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定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还包括在员工结婚、离婚、生产、配偶或近亲去世、搬家等特殊情况时给予额外的带薪假期和人文关怀。 为了能极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行为上的不断激励,可以制定员工认可的薪酬分配方案和科学、公正的人事考核制度,加大向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突出贡献员工的倾斜力度。考核过程中不但可以对员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科学、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并且可以将考核结果直接用于增量工资的发放,拉开收入档次,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员工不同的能力和价值,在企业内部建立能力优先机制。使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从劳动成果及劳动消耗两个方面考虑,一切能增加产出记忆能够节约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消耗的办法和措施,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根据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影响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九个因素。 1、提高产量和劳务量、增加品种 同样一个企业和一台机器设备,如果产量和劳务量提高,经济效益就可以成比例地提高。企业开工率不足,设备利用率不高,产量和劳务量少,经济效益就相应的降低。 2、提高质量、优质优价 质量功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提高成品率、优质品率和新产品率,可以直接改善经济效益。 3、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节约资金是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4、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在工业产品中能源和原材料费用占很大的比重(50%~90%)。所以,节约使用物资,尤其是紧缺的原材料和能源,提高它们的利用效率,对提高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5、提高劳务的利用效率 交通运输是主要劳务部门。由于经济布局和运输调度不合理以及各种物资消耗定额偏高等种种原因,所以运输劳务量有很大的浪费。改进布局,合理利用调度,节约物资,减轻重量,就可以节约大量劳务量。 6、提高人力的利用效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活劳动,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7、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把有限的自然资源利用好,提高利用效率,节约自然资源,发挥自然资源的最大作用。 8、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经济效益。缩短建设工期,缩短达产期,缩短生产周期,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就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9、调整经济结构和合理分配各种生产要素 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和合理分配各种生产要素。价格是经济评价和利益分配的工具,如果价格不合理,既不能客观反映经济效益的大小,也不能合理的分配利益,使各方面积极性受到影响,最后都对经济效益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价格合理化是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个企业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人的劳动生产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主要取决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调节 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个基本途径。不管是何种企业,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另外,企业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但是,人力也不可投入太少,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人力太少就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协作优势,有时还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的利用率。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及生产率状况,分析现有人力的余缺,余则分流,缺则补充,确保企业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例如,我国许多企业投入人力过多,因此,减员增效是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措施。 (二)合理配置 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企业各部门生产力必须均衡。某一部门若人力不足,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企业生产率下降。例如,目前国有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销售机构也不发达,生产车间却处于半停产状态,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例如,我国某人造板厂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产销量连续八年均全国第一,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产品由供不应求转为严重积压,最严重时库存达1万多立方米,超过了正常月产量。经分析是销售部门太薄弱,全厂750人只有6个人搞销售。从2000年7月起,厂领导从全厂职工中选拔了30名优秀人才充实销售部门,并建立了市场分片责任制,产品销售量立即迅速上升、重新出现供不应求局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特长不同,在不同部门及岗位上的生产力也不同,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根据企业目标和任务,按照量才录用,用人所长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努力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教育和培训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三个基本途径。根据联合国科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测控10—2班 黄富宁

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劳动生产率是指人们在生产中的劳动效率,反映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的能力。一个企业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人的劳动生产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主要取决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调节 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个基本途径。不管是何种企业,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另外,企业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但是,人力也不可投入太少,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人力太少就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协作优势,有时还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的利用率。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及生产率状况,分析现有人力的余缺,余则分流,缺则补充,确保企业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例如,我国许多企业投入人力过多,因此,减员增效是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措施。

(二)合理配置

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企业各部门生产力必须均衡。某一部门若人力不足,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企业生产率下降。例如,目前国有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销售机构也不发达,生产车间却处于半停产状态,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例如,我国某人造板厂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产销量连续八年均全国第一,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产品由供不应求转为严重积压,最严重时库存达1万多立方米,超过了正常月产量。经分析是销售部门太薄弱,全厂750人只有6个人搞销售。从2000年7月起,厂领导从全厂职工中选拔了30名优秀人才充实销售部门,并建立了市场分片责任制,产品销售量立即迅速上升、重新出现供不应求局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特长不同,在不同部门及岗位上的生产力也不同,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根据企业目标和任务,按照量才录用,用人所长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努力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教育和培训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三个基本途径。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研究结果,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指数曲线关系,如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劳

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题型专项讲练(以近三年高考真题为例)

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题型专项讲练(以近三年 高考真题为例) 坚持原则:正比×反比÷上升+下降-(二)价值量+通胀(通缩)/货币价值变化(贬值、升值) [典例2]2017年某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小时,用货币表示其价值为60元。假设2018年该生产领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同时国家多发行货币10%,其他条件不变,此时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 A.50元B.55元 C.55.55元D.66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幅度为X%,则: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单位商品价值量 1+X% 。通货膨胀,物价 上涨,商品的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若通货膨胀率为X%,则:现在商品的价格=商品原价格×(1+X%)。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该商品的价值为60÷(1+20%)=50元;国家多发行货币10%,物价上涨10%,该商品的价格为50×(1+10%)=55元,答案选B。] [典例3]假设201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1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 C.18元D.18.75元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升值,物价下跌。若货币(纸币)贬值X%,现在商品 的价格=原来商品的价格 1-X% ;若货币(纸币)升值X%,现在商品的价格= 原来商品的价格 1+X% 。 B[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当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其价值用货币表示则为15÷(1+50%)=10元;货币贬值20%,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则为10÷(1-20%)=12.5元,故选B。] 1、(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 表1 其中正确的是 ①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措施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措施 影响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有:产品设计质量、毛坯成形方法、机械加工工艺及生产管理方式与水平等。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设计措施 设计时,在保证产品零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使零件结构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并选用加工工艺性良好的材料,以减少加工困难,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时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改善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具有某种结构的零件的加工难易程度。它是评价零件结构优劣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所谓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好是指在保证产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该零件能用生产率高、劳动量少、材料消耗少和生产成本低的加工方法制造出来。 对于机械产品来说,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组成它的零件数量、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和制造方法等。一般说来,组成产品的零件种类和数量越少,产品结构工艺性越好;零件的表面几何形状越简单,其结构工艺性也越好;所有零件的平均制造精度要求越低,产品的结构工艺性也越好。 为了使机械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在设计时常采用如下一些措施: 1.提高零、部件的“三化”程度(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尽量利用已掌握的工艺和已标准化、系列化的零件及组件,尽量借用本厂已有生产的同类型零件,使设计出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继承性。 2.采用表面几何形状简单的零件,并尽可能地将它们布置在同一平面或同一轴线上,以便于加工和测量。 3.合理确定零件的制造精度和产品的装配精度。在保证产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 4.提高由非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和由费用较低的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的比例。显然,这两种零件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产品的工艺性也就越好。 表13-1给出了零件结构便于加工一些的实例。 (二)选择切削加工性能良好的工件材料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直接影响切削效率、功率消耗和零件的表面质量等。在设计产品时,应在保证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怎样影响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1、生产率是什么 生产率是指每一个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总和。比如:张三一天内用铁锤手工锻打生产了5把菜刀,李四一天内用空气锤等机器辅助生产了50把菜刀,王五用自动化设备生产了500把菜刀,三个人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比较生产率就出来了:李四的生产率是张三的10倍,王五是李四的10倍,张三的100倍。他们由于采用不同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而导致不同的生产率。生产数量可以用产值来表示,生产率则用倍数和百分比表示,多数情况用百分比。 2、提高生产率是什么 提高生产率是每一个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换句话说,当每一个人比原先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时,生产率就提高了。 3、提高生产率的意义 a) 提高生产率是劳动者增加收入的源泉。我想我们每一位劳动者就业最盼望的是涨工资,增加收入。但企业为什么要给你涨工资呢?涨工资总得有一个理由和依据。劳动者作为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他的价格的确定除了受劳动力供需状况影响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一、劳动者本身的成本(包括养活自己及家人的费用);二、劳动者所担负的职务和工种类别;三,劳动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基本数量(即支持劳动价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三个因素确定劳动力的基本价格。如果劳动者要增加工资,得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企业增加盈利;二、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三、企业主愿意将增加的盈利的一部分让劳动者分享,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劳动者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盈利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吗?企业的盈利没有增加,原先预计的盈利又按预定的分配方案分配完毕,企业主拿什么东西来给你涨工资呢?唯一有可能给劳动者涨工资的因素就是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盈利增加了,老板才会给你涨工资。反过来说,如果劳动者不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盈利没有增加,老板赚的钱刚好维持简单再生产,那么,老板拿什么来给你涨工资呢?所以,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是涨工资的理由和依据。 b) 提高生产率是社会财富增加的源泉。社会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劳动者(包括老板、老板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劳动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数量越多,社会财富就越多。社会财富的积累首先是从个人开始的。个人财富增加,社会财富也随着增加。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财富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如果离开了提高生产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国人、欧洲人为什么富?是因为他们的生产率高。日本人、韩国人、台湾的中国人、香港澳门的中国人为什么富?也是因为他们的生产率高。所以,提高生产率是国家、民族致富的唯一途径。 c) 提高生产率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古时候有一种人,他穿的是一种最好的用苧麻织的布做的衣服,吃的是当地种植的应时的蔬菜,住是的富丽堂皇的房子,由于当时没有空调没有冰淇淋,喝的是地下冰窖里的雪水,出门坐的是马车,送信用的也是马车。在当时条件下,这个人的生活水平是最富有的了。他是谁?他是一个国王。是一个国王在那个时代生活的最高水平。古代国王的生活水平拿到今天来讲,便算不得什么,今天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都比他高,今天普通人穿的衣服更为舒适美丽,吃的饭菜更为丰富营养,住的地方有空调,出门代步有汽车、火车、飞机,信息传递有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今天人们的生产率比古代的人们生产率提高的缘故。生产率标志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生产率越高,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距,就是一个生产率水平的差距。你要想生活得比古代的国王好,你要想生活得跟发达国家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样,你就得提高生产率。 d) 提高生产率可以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生产率水平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

2021年最新时事政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的难题汇编附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假设2011年某国生产一件W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每件W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4元,甲企业生产一件W商品所花费的时间为1.5小时。如果甲企业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2012年销售一件W商品的价格是A.7元B.10元C.14元D.21元 2.下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的是 ①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数量受政策影响减少 ②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受市场需求影响,该商品市场价格提高 ④受价值规律影响,该商品生产成本下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启示企业要想挣更多的钱应该 A.创新科技和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B.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要普遍提高 C.个别劳动生产率要转化为社会劳动生产率 D.要比同行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4.不同厂家生产同一种商品,有的赔有的赚。这主要是因为 A.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同B.商品的供求关系不同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D.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同 5.某行业2017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0元。假定甲企业2017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3件商品,乙企业2017年每小时生产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价值量计算共计600元。根据生活经验,在甲乙企业产品全部合格的情况下,下列推断完全成立的是() ①甲企业劳动生产率>乙企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劳动生产率 ②甲企业产品利润=乙企业产品利润>行业产品的平均利润 ③甲企业劳动生产率=乙企业劳动生产率>行业劳动生产率 ④与同行业相比甲企业和乙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M商品主要由甲、乙、丙、丁四个厂家供应。假如甲厂的劳动生产率比乙厂低,丁厂的个别劳动时间比甲厂长,丙厂的劳动生产率比丁厂低。不考虑其他因素,由此可推断出在M商品市场上

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其重要意义

行政效率的提高及其战略意义 【摘要】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全部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改革措施来提高行政效率,都认识到行政管理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对于生产力不发达、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保证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目前,我们同发达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行政效率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发言权。提高行政效率对当前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行政效率提高途径战略意义 一、行政效率 (一)行政效率的含义 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法律制度要以尽可能小的经济耗费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正和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体系的两大价值目标,效率原则的提出导源于经济学方法对法律的渗透,揭示出法律内在的经济属性,行政主体实施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作一定的成本—效益分析,“效率表示使价值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可能造成行政机构低效率的两种途径是:具有与促进效率相反的目标;不论其目标是什么,它没有将其追求目标的成本最小化。”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资源是指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果和无

生产工人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方案

温州市缇香艺术家具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X/GS-11-2015 签发人:何克新 生产工人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方案 2015-10-01发布 2015-10-01实施 温州市缇香艺术家具有限公司发布

温州市缇香艺术家具有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X/GS-011-2015 关于生产工人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方案 1、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效率,创造更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更好的融合激励的竞争市场,让公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生产部特制定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生产部各加工车间及各工序组。 3、月度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 (1)9月份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为2.39万元。 (2)10月份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为2.41万元。 (3)11月份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为2.43万元。 (4)12月份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为2.45万元。 (5)各车间主任根据生产部总指标进行分解指标数据,并确保每月指标达标完成。 4、具体措施与内容 4.1各车间主任需根据本车间生产产能、月度总生产计划及周生产计划,进行合理的人员调整 匹配,确保本车间的周劳动生产率指标与月劳动生产率指标达标。 4.2 各车间主任需将周生产计划进行合理分解成日计划,并将生产任务分配到工序小组或个人, 并将每天的完工情况进行统计和公布。 4.3 各车间主任按照每天分配的生产任务完工情况,评选出生产效率日红星员工,并且利用看 板进行公布,激励全车间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按周将效率之星上报人事部。 4.4各车间主任每天7:25分召开车间早会,布置当天的生产任务与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并 宣布前一日的劳动生产率红星员工名单,并进行事迹简述。 4.5 各车间主任每周针对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制定一些措施并落实执行,每月不得少于4条具体 措施。 4.6各车间主任每天对生产现场场地进行管理,要求加工生产流程与车间整体布局合理规范, 不浪费工人操作工时,现场加工物料堆放整齐合理,设备摆放与加工流程匹配,不得影响操作工的加工工时。 5、具体激励方案的实施 5.1 公司将车间主任劳动效率提升做为绩效考核,由生产部负责制定车间主任劳动效率提升绩 效考评细则,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2生产部按照车间主任劳动效率提升绩效考评细则组织每周进行评比打分,做好考评统计表。 5.3 劳动效率提升绩效考评表由总经理批准后,按月与工资一起发放。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D(本题5分)

第1 题: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_D__。(本题5分)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第2 题: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__D__的统-。(本题5分) A、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和价值生产过程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3 题:(多选题)社会生产总过程或再生产过程__ACD___。(本题5分) A、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B、是指直接的生产过程 C、中的四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D、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 第4 题: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__D___。(本题5分)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第5 题:(多选题)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经常发生背离ACD_ 。(本题5分) A、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B、没有等价交换,所以否定了价值规律 C、是价值规律贯彻其作用的形式 D、是供术关系作用的结果 第6 题:(多选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__BD___。(本题5分) A、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B、对立统一于商品体中,不可分割 C、作为购买者或售卖者在交换中能同时获得它们 D、作为购买者或售卖者在交换中不能同时获得它们 第7 题: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___B____。(本题5分)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机器的出现 D、货币的使用 第8 题:商品价值提高,货币价值降低,则商品的价格____B__ (本题5分) A、下降 B、提高 C、不变 D、缓慢下降 第9 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B____。(本题5分)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 第10 题:(多选题)相对剩余价值是_A B C D____。(本题5分) A、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如何理解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成反比的意义

如何理解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成正比的意义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是马克思观点。这里的成反比可以理解为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价值量越低,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反比例关系。 但现实中确实存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价格,下同)也提高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这里的成正比的意义仅仅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也提高,并不是说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正比例关系,是一种同向变化关系。 关于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W=w/Lp W单位价值量,w单位时间产品价值,Lp劳动生产率。 W=w/Lp可以写成微分形式: dW/W=dw/w-dLp/Lp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意义是:单位时间产品价值w不变。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的意义是:单位时间产品价值变化,且其变化率大于劳动生产率变化率。 即:dW/W=dw/w-dLp/Lp大于0 此时,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也提高。 现实世界中,存在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反向变化但未必是反比例的关系。

此时:单位时间产品价值变化,且其变化率小于劳动生产率变化率。 即:dW/W=dw/w-dLp/Lp小于0 此时,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价值量降低。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发生。 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同向变化或反向变化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 住房、茅台酒、粮食等等,劳动生产率虽然提高,但单位时间产品价值提高更快,体现为价格上涨。 电脑、手机等等,单位时间产品价值虽然也提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快,体现为价格下降。 最后,我们简要说明一下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成正比的意义: W=w/Lp dW/W=dw/w-dLp/Lp 当w=0时,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当dw/w-dLp/Lp小于0时,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反向变化。 当dw/w-dLp/Lp大于0时,单位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正向变化——即所谓成正比。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措施

十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是现场施工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工程成本是否得以控制,控制到什么水平,体现了现场管理水平,我们将针对施工成本的各组成部分,建立以本工程项目经理负责,有关部门协调的管理体系,将权、责、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加强对每一笔款项进出的管理,并加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业务管理,包括设计变更、业务联系、不可抗力引起损失等的签证工作。 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建立项目成本管理程序网络图。(见图表所示) 2、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组织水平,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不断提高现代化施工水平,组织均衡生产,搞好现场调度和协作配合,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 3、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研究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机械及其他技术革新措施,制订并贯彻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质量检查力度,提高工程质量,避免返工损失。 4、加强劳动工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使用劳动力,减少窝工、浪工,执行劳动定额,实行合理的工资和奖励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5、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使用率,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做好机械设备的保修工作,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损耗费。

6、加强材料管理,节约材料费用,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存放现场材料,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批进场,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 7、加强费用管理,节约施工管理费,精减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压缩非生产人员,实行定额管理,制订费用分项、分部门的定额指标,有计划地控制各项费用开支。8、积极采用降低成本的新管理技术,提倡计算机技术管理。 9、搞好施工材料的保管,与产品保护工作。免遭偷盗与不必要的损失 10、加强质量管理,争取一次优良率,减少返工等损失。

劳动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我最喜欢的马原 这学期我们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了几次课以后我才发现传说中的很枯燥难懂的马原课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尤其是老师上课的形式很丰富,有趣味问答,精彩的视频,还有特别接地气、特别有创造力的同学展示,我们在愉快的课堂中慢慢接受了晦涩的马克思原理知识。而在老师讲过的所有知识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因为我将来想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现在,我想把我刚学到的知识辑录下来,做一个总结。 一、绪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发点。马克思以他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本立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及其市场经济活动,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劳动价值论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理论,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问题的方针。 二、基本原理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凝结在商品价值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动的终极原因,由此可以伸引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本质的四个重要经济原理。(一)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的源泉,人的抽象劳动时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者一定体力和脑力劳动的凝结则是构成价值的实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二)价值源泉 人的生产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劳动是指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各种生产资料不是形成价值的源泉和实体,却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三)价值量 形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社会现有的标准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一个单位使用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四)价值转化为价格 价值的创造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价值转化为价格是在市场中流通过程中实现的。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因为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率的变动,都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决定和引起的,而且平均利润率的变动一般是比较缓慢的.所以,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商品价值变动引起的,是以商品价值变动为基础的。 三、资本论理论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和核心内容,是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之一。马克

提高劳动生产率之我见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每个企业都迫切想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却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我所在的企业是以装饰、装潢业务为主的企业,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同时也具有企业所共有的普遍性,论文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因此我就从自己所在的企业说起。 首先我认为设定目标是提升效率的第一招。因为目标设定是为了避免人性“苟且偷安”的弱点,同时目标是可以驱动人类行为的动力,激发人类的潜能。在我们公司,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甚至周计划,并且要求每位员工的计划切实可行。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要与自己的主管讨论,上报总部,作为员工本年度或本季度业绩考评的标准,至于月度计划和周计划是要求员工本人自己制定,可以与主管讨论,也可以自己掌握,目的是为了确保年度计划。需要说明的是 。 好意思迟到,因为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走进办公室太碍眼。 我们公司的新助理上任后,第一件事情抓的是档案管理。这一点开始很不为大家所理解,但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的有效性便体现出来了。以前当一线的人员需要参考历史资料时,管理部门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寻找,往往提供的资料是错误的。而加强档案管理以后,不仅系统地管理了储存档案,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找到正确的档案资料,无形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以前我们公司开大会,常常会有人迟到,有人睡觉,有人早退,甚至有人干脆不参加,而所开会议呢,也常常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这其实是因为会议事项没有决议,会后又缺乏落实追踪,会议等于浪费一群人的时间,是可怕的时间资源浪费。如果会议没有效率,那么办公室的效率就必须大打折扣了。企业要想做好会议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必须全面规划会议的种类,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并时时检讨会议的必要性及效果,企业必须重视每一场会议的效率,并确保其有效性。为提升会议的效率,我们须从会前的准备、会中的程序到会后的记录,都好好计划管理。记得有一次去一家优秀企业观摩学习,在其会议室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会议10大须知,很有启发,重点如下: 1、遵守时间,准时开会 2、相关资料,会前准备 3、把握主题,避免偏离 4、聆听众言,发言简洁 5、遵守议程,不可喧哗 6、容纳歧见,遵守决议 7、机密文件,确实保密 8、记录决议,下次追踪 9、坐而言议,起而执行 10、会议成本,相当昂贵 一场会议所动用的人力时间是相当昂贵的,如何让公司的会议具有效率,取决于个人参与会议的能力,企业须全面审视会议本身的类别、程序及效果,最重要的是训练同仁开会的能力,有效率的会议才能创造无比的利润。 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中,我个人认为养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好习惯。现代人要吸收的新信息,实在太多了,身为现代的企业人必须不断学习成长,如何通过有效率地阅读书籍,充实自己的实力是我们必备的课题。作为企业也应鼓励员工多读书、读好书,为勤奋学习的员工设置一些相应的奖励机制。 我们公司开会时,总会强调凝聚力、向心力,推崇一种企业文化,我有时在业余时间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