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1、目的:

通过合理的人员配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达到提

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措施:

2.1、合理的人员配备:

2.1.1、根据公司制定的定岗定员表,结合生产线及各线的具体情况,分

阶段合理进行人员定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1.2、根据公司经营计划,结合物资供应计划及时与公司办协商,有针

对性的进行人员储备

2.1.3、加强基层管理者培养,提高业务管理能力,尽可能实施“一线长

带双线”模式,减少基层管理者数量。

2.2、加强入厂新员工的培训,缩短培训周期:

2.2.1、对新入厂的员工进行合理分配,固定岗位,固定师傅,开展“师

徒结对”活动,缩短培训周期。

2.2.2、根据员工岗位的不同,采用“培训记录表”明确每日培训内容及要

求,经师傅,线长检查确认,保证培训效果及培训质量。

2.2.3、在生产线人员配置时,采用“以老带新,新老交叉”的方

式,争取早日上岗。

2.3、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

2.3.1、维修室分区对设备故障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订针对

性的控制对策,做到设备的预控、预检、预防,减少设

备故障率。

2.3.2、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备件采购计划。

2.4、管理与考核:

2.4.1、将生产加班产量与定员人数、实际上岗人数相挂联,鼓励生产线减

少用人。

2.4.2、必要时,设立全勤奖,鼓励员工多出勤,出满勤。

2.4.3、加强日常与员工的沟通,帮助解决员工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降低员

工流失率。

装配分厂

2010年3月25日

五项措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项措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以企业文化团结凝聚人心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凝聚员工认同感、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上下一心,其利断金”的团队意识,共同为实现企业愿景而不断努力。 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这个过程也是企业文化逐步形成的过程。加强企业文化凝聚工程建设,需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公司大局意识,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当企业人,说企业话,共同打造企业品牌。增加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基层员工由于不了解公司发展状况而产生担心和疑虑的现象。 要经常对员工思想动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做好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融洽内部关系。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同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倾听员工呼声,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温暖。把开展主题教育、形势任务教育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创建学习型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确立企业与员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建立企业和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二、以薪酬机制激励奋进热情 合理的薪酬设计使员工能够安心尽职于岗位,从而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转。薪酬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和员工自我满足感的实现。但是,纯粹的高收入,只能暂时吸引人才,凝聚人心、留住人才的关键还得看薪酬分配流程中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激励性。完善的薪酬体系,不仅包括向员工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定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还包括在员工结婚、离婚、生产、配偶或近亲去世、搬家等特殊情况时给予额外的带薪假期和人文关怀。 为了能极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行为上的不断激励,可以制定员工认可的薪酬分配方案和科学、公正的人事考核制度,加大向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突出贡献员工的倾斜力度。考核过程中不但可以对员工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科学、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并且可以将考核结果直接用于增量工资的发放,拉开收入档次,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员工不同的能力和价值,在企业内部建立能力优先机制。使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从劳动成果及劳动消耗两个方面考虑,一切能增加产出记忆能够节约活劳动与物化劳动消耗的办法和措施,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根据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影响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九个因素。 1、提高产量和劳务量、增加品种 同样一个企业和一台机器设备,如果产量和劳务量提高,经济效益就可以成比例地提高。企业开工率不足,设备利用率不高,产量和劳务量少,经济效益就相应的降低。 2、提高质量、优质优价 质量功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提高成品率、优质品率和新产品率,可以直接改善经济效益。 3、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节约资金是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4、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在工业产品中能源和原材料费用占很大的比重(50%~90%)。所以,节约使用物资,尤其是紧缺的原材料和能源,提高它们的利用效率,对提高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5、提高劳务的利用效率 交通运输是主要劳务部门。由于经济布局和运输调度不合理以及各种物资消耗定额偏高等种种原因,所以运输劳务量有很大的浪费。改进布局,合理利用调度,节约物资,减轻重量,就可以节约大量劳务量。 6、提高人力的利用效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活劳动,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7、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把有限的自然资源利用好,提高利用效率,节约自然资源,发挥自然资源的最大作用。 8、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经济效益。缩短建设工期,缩短达产期,缩短生产周期,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就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9、调整经济结构和合理分配各种生产要素 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和合理分配各种生产要素。价格是经济评价和利益分配的工具,如果价格不合理,既不能客观反映经济效益的大小,也不能合理的分配利益,使各方面积极性受到影响,最后都对经济效益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价格合理化是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界定和内涵

1.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界定和内涵(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机制 与实证分析,周杰琦) 目前学界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界定仍未达成共识,全要素生产率是个内涵和外延模 糊的概念(郑玉歆,1999)。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界定对于本文后续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研究都尤为重要。荷兰学者Tibergen(1942)将时间因素引入到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开创性提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全要素生产率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最早起源于Solow(1957)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其目前已成为分析经济增长源泉以及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Solow 经济增长理论,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种生产投入要素(如资本、劳动投入、 能源、自然资源等)贡献之外的、由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管理创新、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所导致的产出增加。在此意义上,全要素生产率也称为Solow 剩余。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被解释为生产函数的整体移动,而要素投入变化则指要素投入沿着生产函数本身的移动。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全要素生产率被解释是外生的技术进步,因此,技术进步独立于经济体的其他任何变量而产生。有的学者认为,Solow 剩余“测量了我们在经济增长源泉中无法全部解释和分析的因素”,它不仅包含:依赖创新推动的技术进步、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提升,还包含了一系列未知的复杂因素,如数据测量误差、模型变量遗漏、模型设定偏误、经济周期波动的干扰等。然而,Jorgerson 和Griliches(1967)却认为,Solow剩余不过是投入要素不恰当测量所造成的结果,如果投入要素被正确测量,Solow 剩余则不复存在。由上可见,即便从索洛剩余的角度来界定全要素生产率,学术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和外延也未能形成一致的认识。这种局面容易导致有关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出现混乱,甚至妨碍该研究领域的深入向前发展。 以中国情况为例,目前,由于概念定义、数据处理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国内外研究对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的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比如,Young(2003)测算的结果为1.4%,Chow (2002) 测算的结果为2.68%,郭庆旺等(2005)测算的结果为0.891%。不过,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表明中国经济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长,因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为了使本文后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结果与其它研究更具可比性、允许采用多种方法估测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后面的实证结果能够得到清楚的解释,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及其内涵做出更为全面而广泛的解释。笔者分析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刨除了资本、劳动、土地、能源、原材料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和作用之外,其它所有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的有机综合体。本文所指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包括Solow 经济增长理论假定的非体现的、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进步(如创新的管理和组织方法、研究开发投入、创新活动、政策法律等),还包含了与资本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改进紧密联系的体现式的技术进步(如投资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教育进步所引起的劳动者素质提高)。按照体现型技术的理论,技术进步可以体现在要素投入质量上的改进。就资本投入而言,体现型的技术进步意味着,资本设备在设计、质量和功效方面的改善。对劳动投入而言,体现型的技术进步意味着,劳动者教育水平的提高及知识技能的改进。此外,随机因素和数据测量误差也包括在全要素生产率当中。 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源的类别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动率、资源配置效率、规模效率变化等等。技术进步变化率不能完全表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从经济学意义来看,技术进步主要是指新的知识和技能、新生产工艺、新采用的设备或改进的旧设备、研究开发以及新组织管理框架等在经济生产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进而引起人们劳动生产率、经济活动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变动率也不能完全代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技术效率刻画了生产中现有技术的使用状况,Farrell(1957)首先提出了技术效率的估测方法,Farrell(1957)的技术效率是指在给出一定要素投入下,某企业的实际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措施

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措施 影响机械加工生产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有:产品设计质量、毛坯成形方法、机械加工工艺及生产管理方式与水平等。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机械加工生产率的设计措施 设计时,在保证产品零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使零件结构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并选用加工工艺性良好的材料,以减少加工困难,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时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改善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具有某种结构的零件的加工难易程度。它是评价零件结构优劣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所谓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好是指在保证产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该零件能用生产率高、劳动量少、材料消耗少和生产成本低的加工方法制造出来。 对于机械产品来说,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组成它的零件数量、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和制造方法等。一般说来,组成产品的零件种类和数量越少,产品结构工艺性越好;零件的表面几何形状越简单,其结构工艺性也越好;所有零件的平均制造精度要求越低,产品的结构工艺性也越好。 为了使机械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在设计时常采用如下一些措施: 1.提高零、部件的“三化”程度(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尽量利用已掌握的工艺和已标准化、系列化的零件及组件,尽量借用本厂已有生产的同类型零件,使设计出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继承性。 2.采用表面几何形状简单的零件,并尽可能地将它们布置在同一平面或同一轴线上,以便于加工和测量。 3.合理确定零件的制造精度和产品的装配精度。在保证产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 4.提高由非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和由费用较低的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的比例。显然,这两种零件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产品的工艺性也就越好。 表13-1给出了零件结构便于加工一些的实例。 (二)选择切削加工性能良好的工件材料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直接影响切削效率、功率消耗和零件的表面质量等。在设计产品时,应在保证

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坚持把提升劳动生产率 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着力点当前浙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加快结构优化调整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必须把提升劳动生产率作为推动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切入点,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从扩大规模转到提高效率上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升劳动生产率,真正实现效率驱动发展。 一、提升劳动生产率是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点和支撑动力也不同。同时经济增长更多是一个长期现象,长期增长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依靠短期需求刺激能制造短期繁荣,不能产生长期增长动力,反而可能制造泡沫。当前,由于“人口红利拐点”、“刘易斯转折点”和“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三点叠加,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加之世界经济贸易格局显著变化,依靠需求拉动的出口导向型、粗放型传统发展型式日益式微。近年来,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我省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弱化,经济增速趋缓、下行压力加大,前期刺激形成的产能过剩仍处于消化阶段,工业经济仍处于下行趋势,房地产销售额和面积均出现负增长,转型阵痛加剧。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GDP增速已连续5年列沿海四省末位,这几年一直在8%左右徘徊,与广东、江苏、山东的差距逐年扩大。2014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同比增长7%,再创近五年来新低,在全国已经公布经济数据的十多个省份中排末尾。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三个”过多依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增长质量和效益偏低,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约相当于美国的20%、日本的21%和韩国的44%,而同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8.4%、日本的9.1%和韩国的20.0%,台湾的34.1%,不到人均GDP相对水平的一半。即使与兄弟省市比较,我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明显偏低。2012年,我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9.4万元/人,分别是上海的 54.7%、江苏的82.5%和广东的98.9%。在要素资源投入完全不变的情况下,如果2012年浙江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当年GDP就可以增加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个企业要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人的劳动生产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主要取决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调节 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个基本途径。不管是何种企业,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另外,企业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但是,人力也不可投入太少,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人力太少就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优势和协作优势,有时还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的利用率。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订,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战略及生产率状况,分析现有人力的余缺,余则分流,缺则补充,确保企业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例如,我国许多企业投入人力过多,因此,减员增效是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措施。 (二)合理配置 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企业各部门生产力必须均衡。某一部门若人力不足,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企业生产率下降。例如,目前国有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销售机构也不发达,生产车间却处于半停产状态,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例如,我国某人造板厂生产的中密度纤维板产销量连续八年均全国第一,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产品由供不应求转为严重积压,最严重时库存达1万多立方米,超过了正常月产量。经分析是销售部门太薄弱,全厂750人只有6个人搞销售。从2000年7月起,厂领导从全厂职工中选拔了30名优秀人才充实销售部门,并建立了市场分片责任制,产品销售量立即迅速上升、重新出现供不应求局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特长不同,在不同部门及岗位上的生产力也不同,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根据企业目标和任务,按照量才录用,用人所长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努力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教育和培训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三个基本途径。根据联合国科

一种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模式

经济科学·2010年第1期 一种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模式 雷 明 孙曙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摘 要:本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率的传统测度方法给出了一种恰当扩展。在广义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我们将TFP的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管理方 法的改进以及这两者的匹配度的变化上。结果表明,和技术水平一样,组织管理 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引进了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水 平二者之间的匹配度,本文提供了理解TFP变动的新的视角。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管理效率匹配度 一、引 言 有关TFP变化率的问题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兴趣。不仅仅是企业,很多国家及地区也一直密切关注如何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生产量。特别是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欠发达国家与地区,一直在被低生产率问题困扰。国外学者对TFP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之后,在TFP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国内学者现在所用的分析理论和方法多数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美国学者柯布和道格拉斯(Cobb和Douglas,1930)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早研究了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Tibergen,1942)将时间因素纳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但他提出的生产要素仅包括资本和劳动,没考虑其他要素的投入。戴维斯(Davis,1954)指出了TFP的内涵,并认为劳动力、资本、原材料、能源等均应作为投入要素。索罗(Solow,1957)将技术进步引入到生产函数中,并分离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了“增长余值”。丹尼森(Denison,1967)在索罗增长余值的基础上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并分解了资本投入量与劳动投入量。乔根森和格里利谢斯(Jorgenson和Griliches,1967)指出了丹尼森(Denison,1967)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新的资本投入测定方法,克服了丹尼森方法中的内部不一致性。此后,乔根森采用比丹尼森更精确的方法对1948至1979年美国经济增长进行了估算。在TFP研究初期,多数学者采用增长核算法来测量TFP。 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如法雷尔(Farrell,1957)首次通过构造确定性的生产前沿面来测量技术效率。艾格纳等(Aigner et al. 1977)首次采用包含随机误差的随机生产前沿模型。库珀等(Cooper et al. 1978)首次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法。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方法也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它是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而提出的。1982年,凯夫斯(Caves)等提出了由东奎斯特(Tornqvist)推算出Malmquist

生产工人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方案

温州市缇香艺术家具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X/GS-11-2015 签发人:何克新 生产工人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方案 2015-10-01发布 2015-10-01实施 温州市缇香艺术家具有限公司发布

温州市缇香艺术家具有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X/GS-011-2015 关于生产工人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方案 1、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效率,创造更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更好的融合激励的竞争市场,让公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生产部特制定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公司生产部各加工车间及各工序组。 3、月度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 (1)9月份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为2.39万元。 (2)10月份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为2.41万元。 (3)11月份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为2.43万元。 (4)12月份人均劳动生产率指标为2.45万元。 (5)各车间主任根据生产部总指标进行分解指标数据,并确保每月指标达标完成。 4、具体措施与内容 4.1各车间主任需根据本车间生产产能、月度总生产计划及周生产计划,进行合理的人员调整 匹配,确保本车间的周劳动生产率指标与月劳动生产率指标达标。 4.2 各车间主任需将周生产计划进行合理分解成日计划,并将生产任务分配到工序小组或个人, 并将每天的完工情况进行统计和公布。 4.3 各车间主任按照每天分配的生产任务完工情况,评选出生产效率日红星员工,并且利用看 板进行公布,激励全车间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按周将效率之星上报人事部。 4.4各车间主任每天7:25分召开车间早会,布置当天的生产任务与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并 宣布前一日的劳动生产率红星员工名单,并进行事迹简述。 4.5 各车间主任每周针对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制定一些措施并落实执行,每月不得少于4条具体 措施。 4.6各车间主任每天对生产现场场地进行管理,要求加工生产流程与车间整体布局合理规范, 不浪费工人操作工时,现场加工物料堆放整齐合理,设备摆放与加工流程匹配,不得影响操作工的加工工时。 5、具体激励方案的实施 5.1 公司将车间主任劳动效率提升做为绩效考核,由生产部负责制定车间主任劳动效率提升绩 效考评细则,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2生产部按照车间主任劳动效率提升绩效考评细则组织每周进行评比打分,做好考评统计表。 5.3 劳动效率提升绩效考评表由总经理批准后,按月与工资一起发放。

全要素生产率文献综述

全要素生产率文献综述 1.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全炯振,2009)使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和参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结合起来的SF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指数。本文主要结论是:1978~2007 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0.7%,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阶段性),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本上按照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的顺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是中国未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动力。 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物质要素投入贡献之后的“余值”,在这个“余值”中还包括没有识别(或者根本无法识别)的一些引起产量变化因素的作用,所以,只能相对衡量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程度。 Malmquist指数是用来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专门指数,并在规模报酬不变(CRS)的假设下,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变化(TECH)和技术效率变化(EFFCH),在规模报酬可变(VRS)的假设下,进一步把技术效率变化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PECH)和规模效率变化(SECH)。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考察——对基础数据的修正和两种方法的比较(赵文、程杰,2011)本文使用索罗余值法和T?rnqvist-Theil 指数法,在修正投入和产出数据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1952~2009 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1985~2009 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1.7%,并没有高速增长的特征。总体来看,中国农业增长主要是由投入驱动的,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小,这种农业发展方式难以持续。 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1992~2007 年省域空间面板数据(王珏等,2010)运用Malmquist 指数方法对中国各地区1992~2007 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因素、土地利用能力、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和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而电力利用水平、自然环境、需求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从总体上看,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整体上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的趋势。具体来讲,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4%,远远高于中部地区的-3.3%和西部地区的-6.0%。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本上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而各地区技术效率则存在着普遍的下降趋势。全国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

聚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聚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您的得分 61/100 答对题数 18/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2018年1-11月份,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长9.5%,是()以来同期最高增速。 [ 单选题:4 分] A 2012年 B 2013年 C 2014年 D 2015年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 单选题:4 分] A 2.12% B 3.12% C 2.89% D 3.89%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3 2018年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单选题:4 分] A 6.3% B 7.3% C 8.3% D 9.3%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018年1-11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 [ 单选题:4 分] A 3.8% B 4.8% C 5.8% D 6.8%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错误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 单选题:4 分] A 国企改革 B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 市场体制改革 D 金融改革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2018年1-11月份,我国工业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单选题:4 分] A 5.6% B 6.4% C 6.9% D 7.2%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错误 7 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多少? [ 单选题:4 分] A 5.9% B 6.3% C 6.8% D 7.2%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错误 8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措施

十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措施 降低工程成本是现场施工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工程成本是否得以控制,控制到什么水平,体现了现场管理水平,我们将针对施工成本的各组成部分,建立以本工程项目经理负责,有关部门协调的管理体系,将权、责、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加强对每一笔款项进出的管理,并加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业务管理,包括设计变更、业务联系、不可抗力引起损失等的签证工作。 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建立项目成本管理程序网络图。(见图表所示) 2、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组织水平,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不断提高现代化施工水平,组织均衡生产,搞好现场调度和协作配合,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 3、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研究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机械及其他技术革新措施,制订并贯彻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质量检查力度,提高工程质量,避免返工损失。 4、加强劳动工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使用劳动力,减少窝工、浪工,执行劳动定额,实行合理的工资和奖励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5、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机械使用率,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做好机械设备的保修工作,提高机械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损耗费。

6、加强材料管理,节约材料费用,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存放现场材料,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批进场,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 7、加强费用管理,节约施工管理费,精减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压缩非生产人员,实行定额管理,制订费用分项、分部门的定额指标,有计划地控制各项费用开支。8、积极采用降低成本的新管理技术,提倡计算机技术管理。 9、搞好施工材料的保管,与产品保护工作。免遭偷盗与不必要的损失 10、加强质量管理,争取一次优良率,减少返工等损失。

【最新2019】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或降为2.7%word版本 (1页)

【最新2019】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或降为2.7%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或降为2.7%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10日表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正在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并将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降为2.7%。 图片源自网络 请看相关报道: China should take actions to cope with its fall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 TFP ), a senior expert with a government think tank said Sunday . 1月10日,政府智囊团的一位资深专家表示,中国应采取措施应对全要素生产率下滑态势。 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 TFP ),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是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提高最终要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说,在人口红利 ( demographic dividend )消失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要寻找新动力。目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现下行趋势,他预测全要素生产率“十三五”时期会下降到2.7%。 他指出,要通过四方面措施进行调整:改革户籍制度( reform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把义务教育扩大到更大范围( exp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more people ),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labor force );解决各个领域的产能过剩( overcapacity )问题,进一步降低杠杆率( leverage ratios );创造好的制度条件、政策环境,让企业能够自由进入,并让那些不再有生产力提高潜力和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退出( create a policy environment where promising enterprises can easily enter the market and non - competitive ones are forced to exit )。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D(本题5分)

第1 题: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_D__。(本题5分)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第2 题: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__D__的统-。(本题5分) A、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和价值生产过程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3 题:(多选题)社会生产总过程或再生产过程__ACD___。(本题5分) A、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B、是指直接的生产过程 C、中的四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D、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 第4 题: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__D___。(本题5分)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第5 题:(多选题)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经常发生背离ACD_ 。(本题5分) A、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B、没有等价交换,所以否定了价值规律 C、是价值规律贯彻其作用的形式 D、是供术关系作用的结果 第6 题:(多选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__BD___。(本题5分) A、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B、对立统一于商品体中,不可分割 C、作为购买者或售卖者在交换中能同时获得它们 D、作为购买者或售卖者在交换中不能同时获得它们 第7 题: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___B____。(本题5分)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机器的出现 D、货币的使用 第8 题:商品价值提高,货币价值降低,则商品的价格____B__ (本题5分) A、下降 B、提高 C、不变 D、缓慢下降 第9 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B____。(本题5分)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 第10 题:(多选题)相对剩余价值是_A B C D____。(本题5分) A、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提高劳动生产率倡议书

切实落实误工索赔政策,共同提高 劳动生产率倡议书 目前,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一直未能达到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一方面,客户的订单不能按期完成,引起客户投诉,影响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采购、生产管理和计划还不够科学,物料经常断挡,跟不上生产现场的要求;一些产品的工艺不成熟、工艺传递、工艺转化不到位;新进员工的技能培训跟不上;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必要工装夹具不齐全;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不到位,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员工的合理诉求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甚至还存在压制员工合理意见的现象。上述原因,严重制约工厂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使员工的收入有时达不到设定的水平。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员工的合理工资收入,经公司研究决定,大力落实公司去年8月出台的误工索赔政策,并要求全厂员工共同参与,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为此,公司提出如下承诺和倡议: 1.公司保证计件老员工的日工资目标,在出勤的情况下,达到55元(以每天9.5小时计),即每月上满26天(以每天9.5小时计)的情况下,月工资不少于1450元。新进计件员工第一个月的日工资目标,在出勤的情况下,达到50元(以每天9.5小时计),即在上满26天(以每天9.5小时计)的情况下,月工资不少于1300元;第二个月起,计件工资按老员工同样计算。培训期(原则上培训期为一星期,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的员工按每小时4.48元计薪,计件以后同计件人员待遇。 2.凡因工艺、物料等原因造成员工误工达0.5小时以上的,均可提出误工索赔。误工索赔金额,老员工(计件人员)按月工资1450元÷26天÷9.5小时=5.87元/小时;新员工(计件人员)按月工资1300元÷26天÷9.5小时=5.26元/小时。 3.在生产繁忙时期(即公司要求尽量加班的时候),公司鼓励员工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并对正常加班(11.5小时定额)定额超额部分,另给予正常单价20%的奖励。 4.组长为误工索赔的第一责任人。任何员工的误工索赔,组长都应站在员工的立场上,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及时地提出申请,保证员工的切身利益,原则上在当天内必须提出申请,经课长、生产经理或副总评估后,第二天早上八点前予以答复并审批生效,并及时反馈员工。 5.倡议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误工索赔活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组长、课长如不及时受理员工的误工索赔要求的,索赔员工可以直接越级,向生产部经理申请索赔,并可要求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6.倡议全体员工,积极监督组长、课长及生产部计划人员,提前做好即将上线产品的材料准备工作,在材料不能正常保证的情况下,有权建议暂不上线生产;同时,有权要求组长、工艺员、课长及生产部、质控部、工程部人员,提前做好工艺的转化工作,明确质量动作标准,协助组长做好工艺品质的产前宣导会,或产前试样动作,工艺训练指导,以减少边生产边改进工艺的现象发生,以保证劳动生产率目标的达成。 7.倡议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凡对公司管理、工艺、环境、安全、薪资福利、提高劳动生产率、加班等方面的建议,都可以向生产部、行管部、直至总经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所提建议如采纳的,公司将给予建议人一定的奖励。 公司倡议,全体员工和管理人员,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献计献策。员工的所有建议,均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即可署名,也可以匿名,公司鼓励以署名方式提出,以便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 福州百利彩印工业有限公司 二00九年五月八日

继续教育 聚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继续教育聚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工业经济高质 量发展 您的得分 100/100 答对题数 30/30 答题解析 1 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 单选题:4 分] A 2.12% B 3.12% C 2.89% D 3.89%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2

2018年1-11月份,我国工业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 单选题:4 分] A 5.6% B 6.4% C 6.9% D 7.2%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3 2018年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单选题:4 分] A 6.3% B 7.3% C 8.3% D 9.3%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2018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A 4.9% B 5.6% C 6.3% D 7.5%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2018年1-11月份,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长9.5%,是()以来同期最高增速。 [ 单选题:4 分] A 2012年 B 2013年 C 2014年 D 2015年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A 国企改革 B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 市场体制改革 D 金融改革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7 2018年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 单选题:4 分] A 10.6% B 11.6% C 12.6% D 13.6%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增长多少? [ 单选题:4 分]

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措施

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措施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特制定如下措施: 1、严格按业主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服从建设、设计、监理单位的安排,密切与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加强与各施工单位的联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杜绝一切等级事故,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加强质量检验,认真贯彻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确保开工必优,一次成优。 4、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5、实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按照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推行目标管理,责权利相结合,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益,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 ①材料成本控制: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自购材料要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加强材料管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严格验收制度,加强材料的计划性,避免无效搬运、倒运,合理仓储。 ②人工费控制:根据劳动定额确定的用工数量,进行责任包干控制。加强劳动管理,合理配置劳力,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劳动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 ③机械费控制: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合理配置施工机械,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设备调度工作。在上场设备选型配套中,争取做到选用一机多用的设备,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单机核算,提高机械的使用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提高机械设备的出勤率和使用率。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2000-2008 江春1 吴磊2滕芸 3 内容摘要:本文使用序列DEA和当期DEA方法测算了中国2000至2008年的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在规模报酬固定的假设下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和技术变化指数。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国及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发生下 降,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持续降 低是同期资本产出比率迅速上升造成的,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收 入分配不合理,同时也反映出金融体系的不健全。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DEA;资本产出比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迅猛,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资源消耗巨大、要素配置效率差、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始终让人们疑虑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究竟如何,经济增长到底是来源于要素的投入还是来源于效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经济学者的广泛重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被视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胡鞍钢,2003)[1]。 Chow(1993)[2]开启了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TFP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资本积累,而改革开放后TFP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颜鹏飞和王兵(2004)[3]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测算得到第一个阶段——1978-1991年间,中国TFP年均增长为-0.17%;第二阶段1992-2001年间则为0.79%。Y oung(2003)[4]采用自行调整后的数据测算1978年至1998年间中国的TFP增长率为1.4%等等。但是目前这类研究对中国TFP增长率的估计存在较大分歧,即便针对同一时期的研究,不同学者 作者简介:江春(1960—),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武汉,430072),教授。研究方向:宏观金融 理论与金融发展理论。 吴磊(1980—),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武汉,430072),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发 展理论。 滕芸(1982—),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武汉,430072),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发 展理论。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D(本题分)

第1题: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_D__。(本题5分)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第2题: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__D__的统-。(本题5分) A、使用价值生产过程和价值生产过程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3题:(多选题)社会生产总过程或再生产过程__ACD___。 (本题5分) A、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B、是指直接的生产过程 C、中的四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D、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 第4题: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__D___。(本题5分)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第5题:(多选题)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经常发生背离ACD_ 。(本题5分) A、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B、没有等价交换,所以否定了价值规律 C、是价值规律贯彻其作用的形式

D、是供术关系作用的结果 第6题:(多选题)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__BD___。(本题5分) A、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B、对立统一于商品体中,不可分割 C、作为购买者或售卖者在交换中能同时获得它们 D、作为购买者或售卖者在交换中不能同时获得它们 第7题: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___B____。(本题5分)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机器的出现 D、货币的使用 第8题:商品价值提高,货币价值降低,则商品的价格____B__ (本题5分) A、下降 B、提高 C、不变 D、缓慢下降 第9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B____。(本题5分)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 第10题:(多选题)相对剩余价值是_ABCD____。(本题5分) A、在工作日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