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开展和实践的讲稿

枫芸学区办公室王道兵

首先在这里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大家给我在此交流的机会。记得有句俗语是这样的:“鲁班门前卖板斧,关公面前舞大刀。”面对经验比我丰富的领导、同事,在这里我只谈一些自已这次去西安学习的关

于校本教研方面的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在全国的全面推进,也随着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全面推行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和赞誉,校本教研也凸显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实施校本教研能促进学校教育实践的创新,是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在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快乐和苦恼。谁能感到自己是在进行研究,谁就会更快地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校本教研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成长的支点,是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那么,究竟什么是校本教研呢?

一、关于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涵义: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

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

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2、内涵

(1)基于学校——是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培训、研究、设计好课程,都要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潜力等等。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以研究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2)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3)为了学校——是指要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以唤醒教师,改进课程教学实践为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新课程的推进实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3、主要特征

问题是校本教研的中心;学校是校本教研的基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学生、教师、学校);寻求规律性的东西是校本教研的追求。

4、校本教研的定位

校本教研是一种实践性研究,是教师在实践中对实践进行研究;校本教研是一种应用研究;校本教研是一种行动研究。

5、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途径。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来源。自我反思是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积极进行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指教师集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本研究形式,它以自我反思、自我开放为前提,以形成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经验分享、合作互助、共同成长的校本文化特色为归宿。

什么是有效的实践反思?就是教师对自身或他人的教育教学行

为进行思考,解释现象、分析原因、概括经验、提炼规律,就是实践反思。它是具有层次性的,又是贯穿教学整个过程的。为了提高实践反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求教师少随意性反思,多整体性反思、专题性反思和对教学细节的反思,并对教师进行有效反思的指导。

①如何进行整体反思?其反思角度为: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它意味着什么?我以后还需要关注什么?

②如何进行专题教学反思?其反思角度为:该教学行为或教学方法与通常的做法有什么不同?效果有什么不同?反映了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用什么理论观点来分析等。

③如何进行教学细节反思?其反思角度为:可以抓住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细节,加以深刻的分析;可以抓住一节课的多个教学细节,加以全面的分析;可以抓住多节课的多个教学细节,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分析。将以上的思考结合具体的实例,以讲座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辅导,深受教师欢迎。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它主要包括对话和协作两种形式。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为此,要切实改造学校教育的情境,营造一种教师内部自由争论的气氛,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什么是有效的同伴互助?就是在平等对话中进行智慧的碰

撞;在资源整合中进行思维的交流;在碰撞交流中实现创造和提升。以集体备课为例:针对集体备课中出现的以主备的备课结果代替自己的思考;以教材为本,而不是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等问题,可以创设了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方式:问题会诊式:一个单元做一次,将自己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智慧共享式:将自己或他人备课中的一些独到想法展示出来,供大家分享。单元课例式:每个单元选择一篇典型课例作为集体备课的载体,充分展示大家的才能,突出单元特点。主题备课式:分主题进行集体备课,突出教师的特长和个性。通过实践,得出以下结论:要实现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必须有个人的充分思考;必须有安全的心理环境;必须有观点的碰撞;必须对主备的教案进行多方位的检验;必须根据个人和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再创造;必须有制度的保障;必须有系统的思考。

专业引领是通过教研专家与一线教师之间的对话,重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强化教研专家的服务意识,提升校本教学研究水平的过程。专业引领的过程实际上是教研专家、教师与教师群体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实践之问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师的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受其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有效的专业引领应包含三方面内容:理论引领,能者为师,专家引领。“能者为师”就是充分利用本校或其他学校的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特长,对需要帮助的教师进行指导。如:“我学身边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专家引领”的有效性关键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专家、教科研人员的引领作用。首先我们要求教研员转换角色,全程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过去教研员常以“权威”自居,多布置“任务”,少研究、指导,教研活动往往是“一锤定音”;校本教研对教研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研员再以过去的“权威型”、“任务型”的角色来引领校本研究,将无法适应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首先要求教研员从转换自身角色做起,营造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氛围,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改进,与教师一道在教学实践中探讨改进教学行为,通过“备一听一议一思一行”这种循环推进式全程参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6、校本教研的主要类型

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

(1)教学型教研(日常性教研)

这种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多以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即一节公开课)。要有三种意识:有效教学意识;学生学习意识;交流借鉴意识。

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培养年轻教师);多人同课循环(精雕细刻教学);同课异构(比较最佳设计)。

(2)研究型教研(专题性教研)

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教学专题而展开,从来源角度讲,教学专题产生于教学实践,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说,教学专题是对教学问题的提炼、升华和概括。通过对教学专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点、重建教学范式、推进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这种研究结合教学实践而进行,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独立价值,体现出一定的规范性:研究专题及其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是研究活动的主线,发现、创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和产生研究成果的依据。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为课题研究报告。

那么如何确定课题?问题即课题。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校本教研实际上就是问题教研,提出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解决问题是研究的终点。问题是研究的源动力: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没有研究意识时,我们往往熟视无睹、安之若素;而有研究却无问题时,便蜕变成了“欲赋新词强说愁”,问题应该来自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应该是具体的、有推广价值的。问题的水平决定研究的水平:问题是最大的门槛。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熟悉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问题应该是有益的,包括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问题应该是自己能够解决的,能够驾驭的,否则即为假说。

问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课题有规划课题和个人课题。规划课题:一般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分为国家、省、市、区(县)级课题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规划课题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是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的主流。然而,这些课题往往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前瞻性和理论性,与基层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一定距离,与他们的实际需要往往也不相吻合,因而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基层教师正在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研究课题,而不是为了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而研究课题。“个人课题”:一般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承担并得到同行公认或学校教科研部门认可的课题。教师个人课题是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个人课题的特征:“个人课题”是科研和教研结合的体现。教师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做课题研究。要有三种意识:问题意识;理论意识(理性认识的意识);成果意识(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

(3)学习型教研(成长性研究)

这种研究的着眼点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通过学习型的研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现为一种学习——“研究性”学习,这种研究是指不针对具体课例和研究专题而开展的所有研究的总称。读书和思考是研究的主线,观摩和交流是研究的途径。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是研究结果的主要呈现样式。

教师如何做好提高性研究?首先是读书(专业期刊、理论书籍)。要养成读书的习惯,理论学习的习惯,理论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理论是万万不能的。理论的价值不单在于操作,理论更重要的价值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理念的提升。其次,要积累(学科资料、教研资料、个人资料)。再次,写反思随笔(教学后记、教学日记、课后小结),古语说,“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深潭”是“飞瀑”常年累月冲击而成的。教师持之以恒的教学反思宛如源源不断的“飞瀑”,必能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造就高超的教学艺术。最后,写作(论文、教学实录、教育叙事、博客)。“读书”是载体,“观摩”是平台,“专业引领”是中介“交流研讨”是途径。要有三种意识:学习意识;提高意识;超越意识。

举例:“三格链接式”教研

“三格”指基于新教师的“入格”培养的教研,基于青年教师“升格”培养的教研,基于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的教研。“链接”指格与格之间互相学习,相互指导过程中共同提高。通过名师讲坛、学习沙龙、精品课堂、师徒结对等形式,实施分层要求:“入格”老师做到“四个一”。每学期一次公开课,一篇精品案例,一篇读后感,一篇论文。对“入格”老师成立“青训班”,以自愿报各的形式产生。“升格”老师做到“四个一”。拜一位专业引领人(特级教师),研究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写一份特级教师教学风格报告;指导一位“入格”老师开一次课;写一份评课稿。“风格”教师要研究多位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写一份特级教师研究报告,指导

一位“升格”教师一次公开课,每年做一次讲座。在“风格”教师中准备成立“名师讲习团。”“链接”分“活链”和“固链”。“活链”指格与格之间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固链”指一对一师徒结对,采取比较固定的对口指导。

二、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表现在三个方面:存在问题;研究思路;有效性的表现。

1、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教研活动效果平平?究其原因主要有:重展示,轻研究,缺乏问题意识,教研活动停留在随意性的层面,没有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研究;重预设,轻生成,错失研究时机,教研活动处于就事论事的层面,不注重活动的质量;重接受,轻参与,流于单向授递,教研方法还停留在经验性层面,科研含量不够重模仿,轻机制,关注表面处理;重“输血”,轻“造血”,忽略学会学习,教师的教研态度不够积极……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第一:由随意走向问题。第二:由形式走向内涵

2、校本教研的思路(三点):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

(一)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形式走向内涵的关键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没有针对问题的教研活动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校本教研与有效性链接的关键。在

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例如:

一所农村中学教研组,经过一周全面的听课活动,发现了十六个问题……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先解决什么?哪些问题是适合校本教研的问题?

首先要确立四大原则:

(1)该问题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

(2)该问题通过研究有解决可能的;

(3)该问题应该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4)该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是形式走向内涵的基础

有效的理论学习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灵敏度,是形式走向内涵的基础。请看下图:给予教师有效帮助的几种学习方式比较

3.2

2.8

36.7 35.7

21.6 0

5

10 15 20 25 30 35

A

B

C

D

E

A.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

B.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

C.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

D.经验丰富的同事在课堂教学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

E.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

(295名教师问卷)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理论学习形式重要性。有哪些理论学习方式呢?

(1)专题式理论学习。围绕某一专题,学习相关理论。例如:合作学习。《什么样的教学任务适宜合作学习》、《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合作教学观初探》、《建构主义下的合作学习》……

(2)问题式理论学习。首先,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寻找理论依据;

其次,从理论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基本理论学习

教师应具备的知识:首先是本体性知识,如专业性知识;其次是条件性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最后是策略性知识,如实践性知识。

(三)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是形式走向内涵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如果只凭感觉、经验是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科研含量,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所以说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是形式走向内涵的有效途径。

要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定义(刘良华):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系统而公开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关键词:“参与”——亲自做研究,“合作”——与外部群体的合作,“改进”——改进学校实践,“系统”——使用“科学的方法”。行动研究的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我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我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我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我调查并收集数据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在评估中我发现新的问题,准备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3、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的三个环节

教学设计

备课、说课

课堂观察

实施、记录

反馈会议

评课反思

4、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定量观察:对课堂事件的计数,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

定性观察:对课堂事件的描述,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以非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

要求:观察主题要明确,观察角度要适当,观察方法要简便。

创建具体的操作模式:要构建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具体操作模式,即“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教研模式。校本教研模式的基本流程: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请看这样一个案例:

苍南县灵溪一中以《机械运动》为课例,研究“课堂追问的有效性”。在此之前,我们同学校教科室一起,指导教师寻找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并共同研究设计了课堂追问观察记录表,将教师分成三组,以追问的频次、追问的内容、追问的方式为视点进行有目的的课堂观察,然后要求教师就课堂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说明原因,提出对

策,以求切实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何界定追问的作用?如何选择追问对象?如何判别追问的类型?于是这

几个问题就成为下一次校本教研活动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实践反思”对于执教者和参与研究的教师来说,都是通过集体备课、观课和共同研讨的反思,得到自我修正;“同伴互助”是教学研究的中心环节,它将研究置于集体参与种,是集体智慧撞击的具体体现;“专业引领”的内涵在这里已演绎为理论学习的引领和能者为师,它是使研究脱离低水平重复,收获最大成效的重要凭借。

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有效果、有价值、有效率。

有效果是回答校本教研是否做了要做的事情;有价值是回答校本教研是否做了值得去做的事情;有效率是回答校本教研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的好。如果校本教研达成了所要实现的目标;如果校本教研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达成目标;如果校本教研提升了参与者的水平和能力;那么,这样的校本教研就是成功的,是有效的。如果你的研究不能提高你的教学水平,不能提升你的教学质量,不能改善你的教学行为,不能促进你的教学专业能力的发展,那么,你的研究就是无效的。

总之,校本教研要注意:内容实用,贴近实际,切合教师水平;现场体验,灵感交流,易于模仿迁移;角色自由,话语主动,表露真实观点;形式多样,方法科学,注重教研实效定期活动,全员参与,利于整体提升。“校本教研”是一种创造;“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

“校本教研”是一种成就。问题无定规;研究无定法;文章无定体;教研无定式。

有这样一句话:“教师走多远,学生就走多远。”只要我们提高了对校本教研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研究观念,勤于探究、勇于创新,时时处处注意留心的科研小花,观赏之,采撷之,播种之,你将收获教育事业春色满园的欣喜!

科学学科校本教研浅谈

浅谈科学学科的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作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来说,该“研”什么?又怎么“研”?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我,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觉得,应该先从分析科学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问题入手,也就是从教师的需求入手,然后再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目前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问题 以我市现在岗的科学教师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科学教师队伍人数少、流动性大、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科学作为小学的科任学科,各学校对学科教学重视程度也就不一样,有些学校重视科学学科的教学,安排了专职的科学老师,保证了科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可有些学校科学教师的岗位经常变动,每一学年、甚至每一学期的区域教研活动中都有很多的新面孔加入。由于对学科性质不了解,新任教师见到我们的科学书都不知道怎么开展教学。 2.科学教师课时量大,实验教学繁琐,没有足够的时间搞教研。以我校为例:科学教师每周16节课,还要带实验室,有的还要跨年段教学,如果遇到分组实验,需要准备大

量的实验材料,这一天我们的科学教师就要忙得焦头烂额。 3.科学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验操作的技能。由于小学教师大多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偏重于语数教学方面的知识,科学学科知识专业性不强,实验技能训练欠缺。例如:在《空气的主要成分》中需要认识氧气的性质,现在很多教师真的不会制取氧气。 4.由于个别教师对科学课程不熟悉,教学经验少,造成个别教师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的指导、材料的提供、问题的衔接、概念的形成…… 5.各学段之间的交流不畅造成小学的科学教师不能站在更高的立场来看待科学课。由于小学科学的很多知识和技能是与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有联系,如果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语言不严谨、操作不规范,很容易给孩子们今后的学习留下问题。 二、科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内容 通过上述对科学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就不难得出我们科学学科的目前校本研训的内容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1.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开放教学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例如:我在教学《寻找校园里的生命》一课时,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取更多的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1、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微格教学;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工作室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2、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 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

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校本研修个人反思

校本研修个人反思 小江初中余浪浪我通过本次的校本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业务能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个人研修情况做如下反思: 1、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阅读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时调整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跟进策略,使得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生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了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有价值的知识,成绩得到逐步提高。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

校本教研(一)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一) 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校本教研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设计”)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

校本研修方式和内容

校本研修方式和内容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魏高祥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1.校本研修的基本方式 校本研修要根据研修目标任务和具体内容,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基本类型和方式有: ——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教;案例分析等。 ——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指导等。 ——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兴趣小组等。 ——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 ——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2.校本研修的主要内容校本研修的内容,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或区域)特点,科学构建、合理设计。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浅谈如何搞好校本教研

浅谈如何搞好校本教研 摘要: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反思成长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课改工作的先导,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实践证明:校本教研不仅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效地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地实现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而且破除了教师对研究的迷茫,增强自尊、自信和自立。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校本教研,即满足了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又满足了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为此,校本教研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一、搞好校本教研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形成良好教研组工作氛围,是搞好校本教研的前提。 教师教学创新需要教研组营造创新氛围,让新教学理念,新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研组新的方向,使教研组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心理安全港和精神加油站。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课改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场所,大量的细致工作,研究成果的孕育均根植于这块土壤。能否换发出勃勃生机,取决他是否成为一个大家都离不开的组织,它是有吸引力的活动方式。这是学校与教师无不认同的结构。几年来,在广泛的教研工作和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并发挥这一载体的职能作用,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取的一定的成效。教师在教研组中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同伴有效互助,实现经验共享。确实加强了教研组间教师之间的亲密沟通,真诚合作,形成伙伴式的工作关系,把教研组建成一个学习型的教学团队。如语文课列《拉萨古城》基本上把开展课例研究的步骤展示出来。第一步:抓住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前提出,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最有价值的,最切合本课实际的问题。第二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就是针对问题涉及解决方案,设想等。第三步:付诸实际行动。也就是课堂实践活动,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和设计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改革原来的计划,使设计更加合理化和动态化。第四步:进一步的反思。课后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行动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或出现哪些没有考虑到的新问题?并思考所反馈的信息需要对原来的教学设计做哪些进一步的改进。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之前必须对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成效。 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2、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4、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知识交流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 反思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 活动主题: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起来 活动时间:2015年9月 活动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冯学俊 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 吴主任:对于每一个刚走出大学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疑惑:怎样才能在工作岗位走出一片新天地?对于新老师而言,热情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进取心强。但是要教好学生,仅有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今天就让各位在座的经验丰富的老师,跟新老师交流一下经验。 李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平时工作和行为上,心中必有明晰的奋斗目标,就会把自己的发展置于理性思考之上,使自己有了专业成长的紧迫感,促使自己不断寻找自己在学校、全区甚至全市教师中的位置,有了成长的目标与动力就能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激励自己。 张老师:教师的原有专业知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会真正得以融化和实用。教师是带着原有的个人知识走进课堂的,这些个人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支撑和基础。由于新课程改革开设综合课程后,各学科的联系日趋紧密,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原有的知识综合化,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化和合理

化。 尚老师:教师的专业技能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持续锻炼才会更纯熟。 王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的接触才能形成良好的专业情意。 活动反思: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外因的影响下,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老师。会议中各位老师均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与行动,相互学习借鉴,达到共同进步。

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吴统晖 活动记录:魏开花 一、主持人开场白 第一次做这样的教研主持,请大家给予支持。能够贡献自已的智慧,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玩小游戏热身”----认颜色 二、寻找合作伙伴,梳理教研记录 三、温馨提示之请大家站着发言,且发言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发言采取循环说的形式。 活动过程: 尚成军:首先加强学生对计算题的理解能力,练习多样化,纠错,找原因,引导学生感知记忆,加强笔算,口算练习郭玺辉:同桌竞赛(A、B同量题,速度竞赛),小组竞赛,奖励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吴统晖:在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方面让学生多审题,多鼓励学生,写积极的评语,有进步但不是很理想 马淑莲:与学生达成共识,有错合作伙伴共担,无形中合作伙伴在互相监督。有一定的进步。 龚婵娟:多做练习,强行记忆,课前三分钟。

校本教研对学校与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校本教研对学校与教师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经历了校本教研与传统学校教研之间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尝试理清校本教研的本质、形成校本教研的行动模式。 1、校本教研与传统的学校教研 “校本”是一个多重概念,包括校本课程、管理、培训、研究等。 这些“校本”理论存在着共同之处: (1)都产生于同样的社会背景,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合格学生; (2)都基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即“要改进教育,我们必须改进学校;要改进学校,我们必须变革(学校中的)个人;而要改进个人,我们必须改变我们试图引发变革的方式”; (3)都确立了立足于学校、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构想。在这些共同的目标、指导思想、行动构想之下,它们又有各自不同的实践指向。 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中小学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变革需求,因此,当“校本”思潮被引入我国之后,由于它所倡导的思想与实践指向与学校的变革需求相一致,因而在教育界特别是在中小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校本教研属于“校本”范畴,由于它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直接相关,因而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备受重视。但与西方中小学的情况不同的是,我国中小学早有一套形式上非常完善的教研组织系统与运作模式,因此,当校本教研被引入中小学之后,有一个问题不断被提出: 校本教研与学校原有的教研有什么不同? 3、我国中小学原有的“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为教学研究而建立的组织称为教学研究组织,简称“教研组”;通常同一学科或相似学科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于是又有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等。

教研组建立与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研内容和教研方式,因此,只要一说起“教研”,中小学教师就会有基本的共识: “那”就是“教研”。 4、校本教研提出之后,“教研”的“边界”开始由清晰变得模糊了。 于是,很多学校开始了很多“校本教研”的尝试与创新。比如,组织教师同上一节课,开办周末读书会创设教师网络论坛等。原来“千校一样”的教研活动,忽然间变得“千校千样”、“一校多样”了。这些实践探索的意义在于,人们对于“边界”的认识似乎清晰了: 原来学校固有的那些叫“教研”,后来尝试的那些叫“校本教研”。要回答校本教研与学校原有教研的区别,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校本教研的本质?如何认识学校原有教研的追求及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原有的教研组,虽然从一开始就定性为“教学研究组织”,但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小学不断强化行政管理思想之后,教研组的“行政性”色彩越来越浓,逐渐成为学校一级行政组织。于是,“布置任务、检查工作”成为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内容,“计划一执行一检查一总结”成为教研组主要工作流程。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学校教研系统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回归或强化教研组的专业性? 校本教研作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从一开始就突显了其专业取向。这种专业取向与学校组织的行政取向有很大的不同: (1)它不是以约束人的行为、强制服从为目的,而是旨在帮助教师建立专业自主意识,促进教师自我反思,不断完善教师的实践行为。 (2)它不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或规则,而是通过确立共同认可的专业愿景或目标,形成平等互利的研究共同体,并据此开展专业活动; (3)它对教师没有行政性的惩戒作用,而是通过一系列引导性、诊断性、激励性的措施,让教师体验到职业的乐趣与专业的进步,从而产生更大的行为动机。 (4)它并不强调通过检查与考核等行政性手段来明确教师所处的水平等级,而是试图建立一种伙伴共生的教师文化。

浅谈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浅谈校本研修的重要性 一、解读校本教研: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围绕课堂上以及我们身边呈现的问题,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二、我校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1、立足校情,研究校情: 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着学校的校本教研方向,即学校校本研究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预期效果如何等等都受到学校基本情况的制约。我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学校设备设施简陋,师资不配套,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接受新事物步伐慢。部分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教研能力不高,缺乏敬业、钻研精神。教师变动大,工作量重……但学校领导课改意识超前,近几年新教师的加入为学校又注入新鲜血液,他们工作热情高,愿意学。在充分研究校情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主研的方向、步骤,完善相关制度。 2、教研活动步骤: (1)解决认识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理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扑面而来。如何在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的新事物中不茫然、不迷失,让教师与新课程改革一同成长,让教师行动起来,首先需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 a、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解决认识: 学校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学习形式多样: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织的学习;有学科教师,骨干教师组织的学习;有介绍推荐形式的学习;有学习后谈体会的学习。将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并将学习情况纳入到“六认真”考核。 b、让教师通过自身学习解决认识: 学校对教师自身的学习进行了引导,通过下发资料让教师学习。具体做法为:首先是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成员的学习。将我校订阅的与课改有关的报刊、杂志上教改中的一些动态、实践经验、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堂教学点评等文章精选后,推荐给教导处。其次是由分管教学的校长或教导在精选的资料上面批注观点或意见,复印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然后中心校以学科为单位,村小以校为单位组织学习,让教师细读,圈点、勾划、密批、写感受。同时规定教师自学时,将课标、新理论、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的学习作为业务素质提高的重点。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新课改带给每位教师的重要礼物就是“校本教研”。如同一袋大米,有的人会把他当成每天的口粮满足每天的食欲;有的人会将它作为资本,拿它来换钱换物;也有的将其背在背上,成为沉重的负担。 当然很多老师是将其作为一种国家和政府珍贵的馈赠,拿来满足每天的饥饿需求。将米面用作为食物,不是随意的水煮,而是需要讲求烹调技艺和方法的。一般情况下,校本教研有八种最基本的形式。一、教育教学故事 【活动解析】教育教学故事,就是由教师写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这类教育教学事例,可以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一个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设计、一堂有意义的课,或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讲述教育教学故事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校本教研形式,它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不高,只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积累都可以和大家讲故事。在讲教育教学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理解,叙述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其中所展现的教育xx、课堂艺术、教育案例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往往能在教师群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可执行度】★★★在学校中开展这样的活动也是可行的,但也很能引起年轻老教师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响应的人可能不会很多。.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教师的兴趣,激发大家思考。但是,不是每位老教师都愿意去写、去

说。 【形式与建议】学校可以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教学故事会”,每年开展一次,进行表彰奖励,也可以将故事汇编结集,优秀的推荐到专业报刊发表。 二、教学反思 【活动解析】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xx心理学家xx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xx也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可执行度】★★★☆教学反思是这些年来一直进行的一项校本教研活动,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于这种研究,因而推行起来比较轻松。可是,因为习以为常,缺少新意,所以很多老师对此热情度可能不高。除非感触很深的内容,一般的反思都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形式与建议】在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中,学校可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要求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反思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将教学反思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册,供教师们学习和交流。对反思热情高、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可以进行较大力度的表彰奖励。 会诊xx三、.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 【活动解析】xx诊断,就是学校或教研部门成立专业指导小组,有小组成员听需要帮扶教师的课,然后由听课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分析“病因”,开出“处方”,帮助被听课者提高教学能力。 【可执行度】★★★★☆这种研究形式一般用年轻教师的帮扶上。

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根据教育局整体工作安排,我校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参与、探讨、指导,对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进一步推进、深入、实效有了一点浅显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 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校长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教学教研氛围日益浓厚,广大教师的事业心空前高涨,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也已深入人心,全县联考给教师搭建了比学赶超的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责任心。经过全县中小学教务处的积极努力,各学校建立建全了校本教研组织机构,规范了活动方案,采取了“四定”方针: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持人,增加了校本教研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从而使我县的校本教研活动步入正轨。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意义 1、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校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结果。校本教研活动搭建了教师“传、帮、带”的平台。 2、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对教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更新

教育理念,增进服务意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必不可免的会遇到问题、障碍、困惑,这就需要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提高的平台,而不应各自为战。 三、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 现在,我县的教科研组织基本上有两种模式: 以校区为单位,分年级分学科为一个教研组,通过合理安排课程表,统一安排校本教研活动。 四、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 校本教研就是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就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既注重经验的总结,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全校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我发现,教学成绩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成正比,只有领导重视、教师认识到位、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一定能够改变我县教师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开展和实践的讲稿 枫芸学区办公室王道兵 首先在这里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大家给我在此交流的机会。记得有句俗语是这样的:“鲁班门前卖板斧,关公面前舞大刀。”面对经验比我丰富的领导、同事,在这里我只谈一些自已这次去西安学习的关 于校本教研方面的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在全国的全面推进,也随着课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全面推行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和赞誉,校本教研也凸显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实施校本教研能促进学校教育实践的创新,是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在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快乐和苦恼。谁能感到自己是在进行研究,谁就会更快地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校本教研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成长的支点,是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那么,究竟什么是校本教研呢? 一、关于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涵义: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

师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改善的研究活动。 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2、内涵 (1)基于学校——是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培训、研究、设计好课程,都要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潜力等等。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以研究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2)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3)为了学校——是指要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在学校中,是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以唤醒教师,改进课程教学实践为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新课程的推进实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3、主要特征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 活动主题: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起来 活动时间:2015年9月 活动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学俊 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 吴主任:对于每一个刚走出大学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疑惑:怎样才能在工作岗位走出一片新天地?对于新老师而言,热情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进取心强。但是要教好学生,仅有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今天就让各位在座的经验丰富的老师,跟新老师交流一下经验。 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平时工作和行为上,心中必有明晰的奋斗目标,就会把自己的发展置于理性思考之上,使自己有了专业成长的紧迫感,促使自己不断寻找自己在学校、全区甚至全市教师中的位置,有了成长的目标与动力就能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激励自己。 老师:教师的原有专业知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会真正得以融化和实用。教师是带着原有的个人知识走进课堂的,这些个人

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支撑和基础。由于新课程改革开设综合课程后,各学科的联系日趋紧密,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原有的知识综合化,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尚老师:教师的专业技能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持续锻炼才会更纯熟。 王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的接触才能形成良好的专业情意。 活动反思: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外因的影响下,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老师。会议中各位老师均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与行动,相互学习借鉴,达到共同进步。

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吴统晖 活动记录:开花 一、主持人开场白 第一次做这样的教研主持,请大家给予支持。能够贡献自已的智慧,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玩小游戏热身”----认颜色

浅谈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

浅谈教师如何实行校本研修 要从专业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入手,通过校本研修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育好人、教好书,促动学校的发展。教师如何做好校本研修工作: 更新校本研修理念是基础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去实现,一流的教师靠持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从角色适合到经验积累,再到专业成熟。校本研修就是要回归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本体功能,通过校本研修,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合到经验积累阶段,实现到第三阶段的跨越,成为专业成熟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动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校本研修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对新调入单位的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合,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类专业培训活动,通过他主和自主研修方式,将自己的专业从经验总结上升到理性思考,能研究自己学科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成为独具特色的学科教师。

校本研修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只要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即可,教师可按照安排外出参加校外各类学习培训,也可在校内观看名师专家讲座,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做课题研究、自主研修读书等活动,在研修活动中,从学科原创教学走向注重教法研究,再走上学科教学高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学科教学中形成一定影响。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 促动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 校本研修要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所以,校本研修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升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动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要增强课前管理。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四个研究”,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细节上解读教材。研究学生就是熟悉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实际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分类情况。研究教法就是通过听、看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取它山之石使用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中。研究学法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身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追求各尽所能、异步前进。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 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研究目的----模糊不清 【现象】:在与相关人士(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等)座谈时发现,有少数人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认识极为模糊,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对校本教研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停留在“活跃教学教研气氛”这一层面上。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反思】:认清目的与作用,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课改”中的一些困惑。然而,我们的眼光只盯在这一层面上还是不够的。校本教研的作用应该还有二:一是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形成的新结论来指导教学、应用于教学,促使新一轮问题的生成。从这一目的看,校本教研永无终结,永无止境,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其作用是使后继教学更加优化。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教与研究存于同一体”的特点说明,教研是“研究意”,教学活动是研究的“载体”,课堂就是“实验室”,教与研属同一个过程。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自然地得到发展,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不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是无效的“教研”。 【对策】:对“校本教研”再解读,对其目的再理解,对其作用再领会,对其目标再定位。 问题二:研究对象----脱离实际 【现象】有少数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伊始就走进了误区:选择的研究项目太大----涉及的范围太广,理论性太强;确定的研究对象太空----不贴学校、教师、教学实际,导致“校本教研”活动远离了教师的研究基础,脱离了教学需要,偏离了出发点。 【反思】:明确研究对象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校本教研”研究什么?其含义透视得相当清楚: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我们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需要”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莫过于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校本教研其研究的对象或选题范围应该主要来自于我们在“课改”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的、具体的困惑。例如,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新课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自主、合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

活动主题: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起来 活动时间:2015 年9 月活动地点:办公室主持人:冯学俊参与人员:全体教师活动记录: 吴主任:对于每一个刚走出大学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疑惑:怎样才能在工作岗位走出一片新天地?对于新老师而言,热情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进取心强。但是要教好学生,仅有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今天就让各位在座的经验丰富的老师,跟新老师交流一下经验。 李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平时工作和行为上,心中必有明晰的奋斗目标,就会把自己的发展置于理性思考之上,使自己有了专业成长的紧迫感,促使自己不断寻找自己在学校、全区甚至全市教师中的位置,有了成长的目标与动力就能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激励自己。 张老师:教师的原有专业知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会真正得以融化和实用。教师是带着原有的个人知识走进课堂的,这些个人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支撑和基础。由于新课程改革开设综合课程后,各学科的联系日趋紧密,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将 自己原有的知识综合化,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尚老师:教师的专业技能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持续锻炼才会更纯熟。 王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的接触才能形成良好的专业情意。 活动反思: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外因的影响下,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老师。会议中各位老师均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与行动,相互学习借鉴,达到共同进

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时间:2015 年10 月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吴统晖 活动记录:魏开花 一、主持人开场白第一次做这样的教研主持,请大家给予支持。能够贡献自已的智慧,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玩小游戏热身” ---- 认颜色 二、寻找合作伙伴,梳理教研记录 三、温馨提示之请大家站着发言,且发言时间不能超过三 分钟,发言采取循环说的形式 活动过程:

浅谈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浅谈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数学组张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逐渐形成。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在新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下,充分挖掘教研活动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多种功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我们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我们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快速的成长。 一、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研组要重视组员理论知识的积累,以便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每次教研活动中都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平时,在翻阅一些教育教学刊物时,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文章摘录下来,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探讨。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我们全组教师的共识。 二、加强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教研组的成员的组成会有从教4、5年的年轻教师,也会有从教十几年的中年教师,还会有从教将近30年的老年教师。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都有自己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因此,组内的交流互动,我们非常的重视,采撷个人之所长,弥补个人之所短,达到共同进步。 1、注重备课交流。教研组内实施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在学期初,教研组根据个人的情况,商量制定了一学期各个组员的备课任务,及完成的时间。每次教研活动,都留有一定的时间对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讨论,研究,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回去后,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和自己上课的习惯,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并注明修改的原因,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为教研组交流和以后的教学积累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2、课堂教学交流。我们组的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

校本教研的内容及形式

校本教研的内容及形式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每一位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进行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与新体系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本文就“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研,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校本教研”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关健词:教研现状校本教研概念校本教研要素校本教研形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每一位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而这些观念与方式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中指出: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育部办公厅2000 年关于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进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进行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研 (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市教研室参照叶澜教授的《教师关注问卷》,在我市的部分学校对教师《我的关注》、《我的困惑》与《我的要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附后),选择的学校有城区学校也有农村中心小学。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我市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35%的教师还处在生存关注阶段,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同事、领导和家长中的印象等等,专业发展水平处于不成熟期。50%的教师更多关注新理念之下的课例设计,他们关注教材的编排,课的设计与研究,关心外在的评价,属于任务关注阶段,专业发展水平处于中等。15%的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发展水平较高,渴望成为研究型教师。 在《我的困惑》部分,统计发现,大部分教师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但仍有少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反思的习惯,长期重复着日常教学,一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甚至有些教师对“教育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而发现问题的教师都希望得到上级教研部门或专业人士的引领,甚至甩手等待专家来解决。如:在与教师交流中,我们发现有几位教师反映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部分内容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