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版九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青岛版九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九年级共20个班,据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在小学都学过计算机,又经过七、八年级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本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培养起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

[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

[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

[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

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与教学。

第一周

A .

B .

C .

D .

10、在VB中,返回值为字符串的函数是(

A . Val

第二周

10、在VB中,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是(D )

第三周

A . Text3显示56

B . 弹出错误信息

C . 无反应

第四周

A . 嵌入型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部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第一章文字处理 第一节信息时代的文字处理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字处理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2.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若干实例; 3.知道文字处理软件有多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从铅字排版到计算机排版的变化,初步领会模拟人工工作过程、实现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功能是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 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2.通过对不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界面及功能菜单的观察和分析,逐步培养自学新软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字处理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存在的进行信息记载和传播 的需要,感受文字处理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 响; 2.感受现代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 便利,产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自觉愿望,增强 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及其应用方法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体会文字处理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存在的进行信息记载和传播 的需要,知道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 其带来的变化; 2.让学生经历观察与发现的思维过程,探讨应用以往软件使用经验学习、了解新软件的方法,逐步培养软件学习的迁移能力。 教学难点: 1.领会模拟人工工作过程以及实现其需要的功能是应用计算机 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作思路; 2.初步从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观察、比较中发现它们的一些功能

异同点。 教学过程: 1、文字处理的变迁 古代蔡伦发明造纸术和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 举例子:印章、北京奥运的中国印 曾经广泛使用的“铅字排版”印刷。 举例子:铅球、核的防护、铅笔不是铅做的。 现代的“计算机排版”优点:整洁、干;争、方便、环保、快速2、计算机文字处理进入生活 名片、贺卡、信封、个人文集、纪念册、书报杂志 3、选择文字处理软件 简单:记事本、写字板 微软的公司的WORD、金山公司的WPS 教学评价: 本节着重在于对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比较。因而,本节的教学评价着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三点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二节文字的编辑与排版知识与技能: 1.熟悉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2.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和保存文稿: 3.懂得打印文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体会文稿修饰前后信息表达效果上的变化,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的传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操作过程的y3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教案 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编写意图,此为较高层次的能力培养阶段。上册主要内容是多媒体知识,旨在了解多媒体软、硬件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下册主要内容是依托机器人活动,了解BASIC语言及程序设计思想,研究学习,综合实践,解决问题。 第1课多媒体作品的设计 目的意义概述: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主要涉及多媒体作品的概念、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工具和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流程。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概念,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工具,学习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流程。全课讲学习的重点应放在1.3节。 1.1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的概念在七年级(上)册已经作了初步的定义(七年级上册第7课),在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又学习了CD、VCD等媒体的播放和剪辑,所以在此重要的是说明什么是多媒体作品及其特色。 1.2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工具 在本册使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主要有Authorware、Dreamweaver、Flash 等,其中Authorware为多媒体作品制作软件,Dreamweaver为网页制作软件,Flash为动画制作软件。与小学学过的Power Point软件相比,这些软件的功能更强,操作也更复杂一些。 1.3多媒体作品的设计方法 多媒体作品的设计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制作流程:首先确定作品主题,这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主题就没有制作方向也就不知道该去做些什么;第二是收集素材,这些素材应该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有些素材拿来还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剪辑或处理才能切合主题;在此基础上,就需要选用创作工具,确定使用什么软件来制作。课本上提供的只是其中一种选择,教学时可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制作软件;第四步就是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制作,至于怎么制作,本册教材会逐步介绍。

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教案全册小学教案青岛版小学信息青岛版上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备课 第 三 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认知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认知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认知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认知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部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信

第一章文字处理 第一节信息时代的文字处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字处理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2.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若干实例;3.知道文字处理软件有多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从铅字排版到计算机排版的变化,初步领会模拟人工工作过程、实现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功能是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2.通过对不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界面及功能菜单的观察和分析,逐步培养自学新软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文字处理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存在的进行信息记载和传播的需要,感受文字处理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2.感受现代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利,产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自觉愿望,增强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及其应用方法的信心。 教学重点:1.体会文字处理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存在的进行信息记载和传播的需要,知道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变化;2.让学生经历观察与发现的思维过程,探讨应用以往软件使用经验学习、了解新软件的方法,逐步培养软件学习的迁移能力。教学难点: 1.领会模拟人工工作过程以及实现其需要的功能是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作思路;2.初步从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观察、比较中发现它们的一些功能异同点。 教学过程: 1、文字处理的变迁古代蔡伦发明造纸术和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举例子:印章、北京奥运的中国印曾经广泛使用的“铅字排版”印刷。举例子:铅球、核的防护、铅笔不是铅做的。现代的“计算机排版”优点:整洁、干;争、方便、环保、快速 2、计算机文字处理进入生活名片、贺卡、信封、个人文集、纪念册、书报杂志

2018新青岛版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初识WPS文字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我们常常做黑板报,那大家会做电子板报吗?先来欣赏下列电子板报作品,看看都用到哪些素材? 2.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一个制作电子板报的软件《WPS文字》,先来学习第一节课《初识WPS文字》。 (课件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启动WPS文字 法一:单击系统桌面上的“”按钮,从弹出的列表

找到“WPS 文字”。 法二:双击桌面上的“”图标 2.认识《WPS文字》界面 《WPS文字》界面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等部分组成。 3.输入文本 (1)输入英文 (2)输入汉字 按主键盘上的“+”键和“-”键可向后向前翻页选取汉字。 (3)输入符号 (4)输入大写字母 4.保存文档 单击“WPS文字”按钮,在下拉列表中选择“保存”或“另存为”命令。 5、退出程序 单击标题栏右侧的“”按钮,关闭程序。 三、巩固提升 使用《WPS文字》编辑文档时,我们可以使用“开始”选项卡中的“拼音指南”命令给文字添加拼音。

四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第2课文字编辑有妙招

一、谈话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WPS 文字,输入文本,并保存起来,实际上保存的文本还可以再打开。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WPS 文字,《文字编辑有妙招》。 (课件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打开文档 单击“WPS文字”,选择“打开”命令。找到文档所在的位置,选择并打开文档。 2.编辑文字 (1)插入文字 将光标定位在要插入文字的位置,用键盘输入文字。 (2)选中、删除文字

(3)复制文字 选中要复制的文字,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复制”按钮。 (4)查找、替换文字 三、巩固练习 1、将光标定位后,按退格键可以删除()的字符;按删除键可以删除()的字符。 2、要删除一段连续的文字,可以()。 3、怎样实现文字的移动?文字的移动和复制再操作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四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王庆华

课题第1课vb 开发环境简介课类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 ●熟悉vb开发环境 ●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 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前提诊测1、如何打开并关闭vb程序 导入新课软件开发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 来掌握程序开发。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认识vb开发环境 教学难点Vb界面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启动与退出vb 1.1启动vb: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命令 1.2 退出vb:执行“文件——退出”命令,点击标题栏的关闭按钮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三、设置vb工作环境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vb程序进行相关设置,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命令,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窗口。 四、运行示例程序 演示“泡沫”、“飞舞的蝴蝶”、“计算器”。

形成性测试1、把vb工具箱中的每个控件的英文名对应的中文名标注出来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vb程序的基本知识: 一、启动与退出vb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板书设计第一课vb 开发环境简介 一、认识vb 二、演示示例程序 作业P8、1.练习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并将其归纳。

清华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板书)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请看投影。 (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那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信息活动(板书)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板书)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 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四、多媒体计算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那什么是多媒体呢?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出现同时配解说)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 网络及多媒体化: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讨论) 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青岛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 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请看(蓝底白字投影) (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哪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 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信息活动(板书)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板书)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网络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 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 王唯峰 1、初识Word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1(写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 4.新建Word文档 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14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6.保存文档 教师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7.退出Word 如果退出Word,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③Word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用Word写一篇日记。 【板书】

(完整word版)2018青岛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备课

第1课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一.探究学习 1.了解“机器人”一词的起源。 2.了解机器人的定义。 3.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4.了解机器人的种类。 5.寻找身边的机器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机器人文化。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机器人技术是人类伟大的发明。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机器人技术。2.要点点击 初识机器人 问:机器人的英文怎么说? 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捷克科幻作家小说中。 中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一名学生朗读定义内容。 教师对个别词语解释。 学生理解概念。 问: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你知道是哪三部分吗? (大脑、身体、动作) 交流分享: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实践应用:动手画出你想象中的机器人的样子。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问:机器人的发展是怎样的呢? (迅速了不起) 认识三代机器人。 第一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特点:固定路线重复动作 第二代:感觉型机器人。 特点:获取简单信息做出简单判断和调整动作 第三代:高级智能机器人。 特点:充分识别功能根据指令和判断结果自动确定适应的动作交流分享:学生看书,问:你从插图感觉到了机器人的更新换代了吗?实践应用:说一说你了解的机器人。 机器人的种类 学习机器人的分类方法,然后分别静心学习。 学生翻开信息技术课本第6页,学习按用途分类。 交流分享:机器人可以怎样分类? 实践应用:未来世界,机器人还可能出现哪些类型呢? 3.总结

第2课机器人的组成 一.探究学习 1.了解机器人的组成部分。 2.了解Arduino机器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Arduino机器人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机器人的组成部分大致相同。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2.要点点击 机器人的组成部分 师:机器人也和人一样拥有器官。 学生看第10页图片。 机器人的“大脑”-------主控制器。 机器人的“眼、耳、触角”-------传感器。 机器人的“手”--------执行器。 机器人的“足”--------驱动器。 阅读第11页红色区的内容。 教师解释。 交流分享。 实践应用:说说你见过的机器人组成和功能。 解剖我们的小机器人 问:Arduino机器人是什么? 学生看图片,感知。 师:想要自主制造机器人,可以从Arduino开始。 学习信息技术课本12--13页,Arduino机器人的各部分。Arduino的主控制器(大脑)。 传感器(眼、耳、触角)。 执行器(手)。 驱动器(足)。 交流分享:Arduino的主板由哪些部分组成? 实践应用:尝试拼装Arduino。 3.总结 给Arduino一个评价吧!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执教:李卫霞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四个班一共有学生180名学生,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稍有欠缺,表现在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部分来自城区学校,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比较好,对此应继续保持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的探索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基础知识,引导他们向尝试完成较为优秀的计算机设计作品(电子报刊)的方向努力。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知识结构体系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介绍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信息基础知识和基础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第二部分是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 技能训练要求: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较为熟练的操作Word和wps操作系统。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学期所学知识是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础知识,为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流行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教材所涉知识都是当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热点知识,学生兴趣浓,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培养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才能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自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如下: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一册

信息技术教案全一册九年级 第一单元手机——我们的生活助理 第一课电话与移动通信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话通话的基本原理。 2.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各代的主要性能特征,理解为什么移动通信网络又叫蜂窝网络。 3.了解网络电话可以虚拟来电号码,由此树立防范意识。 重点难点: 如何防范来自虚拟主叫号码的电脑诈骗。 教学建议 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话和手机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为用好智能手机打下基础。本课建议安排1课时,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有几点需要说明: 1.电话通话的原理应该结合初中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听筒的原理与电动机相同。在磁场中磁力的作用下,变化的电流带动听筒的纸盆振动,这种振动产生了声音。话筒的原理与发电机相同。说话的声音引起话筒纸盆的振动,纸盆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这个大小、方向变化的电流通过输电线传到远方的听筒,再还原为声音。 2.移动通信从1G到4G,手机也从单纯的语音通话发展成为依托移动互联网的综合信息交流工具,技术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讲完某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性能之后,让学生讨论一下该时代的人们信息交流的状态,以及手机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从1G到4G,很多人不知道这个“G”是什么意思,有的人甚至把它和信息流量的单位“G”混淆,因此要说明这是英文缩

写: 1G 1st Generation;2G 2nd Generation; 3G 3rd Generation;4G 4th Generation 3.为什么移动通信网络又叫蜂窝网络(cellular network)。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是呈圆形的,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逐渐衰弱,所以为了让信号能够覆盖足够广的范围,需要设立很多个基站。而能够密铺覆盖广泛区域的几何形状有: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三种形状。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中,正六边形的面积最大。因此,基站的分布呈蜂窝的形状,基站就设在每个正六边形的中心。 4.电话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诈骗分子经常利用电话来行骗。首先让学生观看资源目录中的视频:“1-1.1谨防诈骗分子利用互联网V oIP电话行骗”,然后再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提醒学生树立风险意识、谨防电话诈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电话诈骗手段: (1)很多人经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说你中了奖或者你有麻烦了,然后用各种借口来欺骗或敲诈钱财。可是你回拨过去一般都是空号,其实这是用虚拟主叫号码打来的诈骗电话,从技术上来讲,网络电话可以随意模拟电话号码,甚至是110这样的特殊号码,因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如果麻痹大意就会上当受骗。 (2)利用“伪基站”欺诈。“伪基站”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伪基站设备运行时,用户手机信号被强制连接到该设备上,导致手机无法正常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手机用户一般会暂时脱网8~12 秒后恢复正常。犯罪嫌疑人通常将“伪基站”设备放置在汽车内,驾车缓慢行驶或将车停在特定区域,进行短信诈骗或广告推销。短信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嫌疑人在银行、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以各种汇款名义向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发送诈骗短信;二是嫌疑人筛选出“尾数较好”的手机号,以这个号码的名义发送短信,在其亲朋好友、同事等熟人中实施定向诈骗。伪基站的主要特点是,

(完整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图像及其简单处理 本节要点:photoshop 作为一项图像处理软件,绘图和图像处理显示的看家本领。 但在掌握这些技能之前,有必要学习photoshop中的各种辅助工具, 以及设置photo shop 的工作环境等。也只用学会使用这些功能之后, 才能真正去绘制图象,创作出如诗如画的图像。 教学目的和要求:先掌握图像处理的期基本操作,以便于以后更快地去绘制图像。 主要教学内容: 1、photo shop 工作界面 2、photo shop 基础操作 3、辅助工具的使用 4、视图缩放 5、使用“历史记录”功能 教学重点:设置photo shop C的工作环境 教学难点:辅助工具的使用 课时公配:1课时 教学方法:先理论、然后演示,再通过例子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Photoshop简介: 1、Photoshop是美国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图像处理软件,广泛用于广告, 印刷,摄影等行业。 Photoshop8.0叫Photoshop 默认保存格式是PSD

2、进入方法: (1)单击开始/程序/Adobe/Photoshop (2)单击桌面快捷方式Adobe photoshop 3、Photoshop的工作界面 系统启动后窗口一般包括以下元素 (1)标题栏 (2)菜单栏 (3)属性栏(设置当前工具的属性) (4)工具栏(从事绘图、编辑、调整、制作选择区域等工作) (5)调板 (6)工作区(窗口的工作区) (7)状态栏 二、工作界面详解 1、工具箱 (1)工具右下角有小黑三角,表示该位置上不止是一个工具,指向后,单击鼠标右键,可显示选择其它工具 (2)选择某工具后,需注意设置属性栏中的相关属性 (3)指向工具按钮后,一般会显示工具的名称和快捷键,通过快捷键也可方便地选择工具 (4)双击工具标题可折叠/展开,另属性栏调板有此特性 2、调板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7719-72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开展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正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举措。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操作、重在发展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

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flash、vb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根本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一、二册,内容在七、八年级都以讲完,九年级的任务是复习并做好迎考准备,复习内容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学习制作网页,以及对数据的管理。知识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与特性,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用word制作作品、用excle管理数据、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frontpage制作网页是重点,用flash制作动画和vb 编写程序是难点。复习完后九年级的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作品。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缤纷的信息技术王国 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信息。 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应用。 学会开关机和鼠标单机操作。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开关机和鼠标单机操作 难点:开关机和鼠标单机操作 教具、学具:学生机、演示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什么是信息技术 要想了解信息技术,还得先说说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象、动画等方式所表达的实际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信息处理的工具与手段也在不断进步,由此带来了6次与信息息息相关的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形成。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应用。 第四次信息革命:电报、电话技术将信息由物质传播转化为电传播。 第五次信息革命: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第六次信息革命:多媒体信息和网络化信息。 生活中处处都是信息,如我们每天都要听的广播、看的电视、读的报纸等等都是信息。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相互里和应用的技术。简单地说,信息技术就是专门研究信息的一门技术。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信息技术都有哪些家庭成员。1、微电子技术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计算机越来越小;使用了微电子技术的指纹锁。 2、计算机技术 如自动取款机;全国联网的火车计算机售票。 3、通讯技术 如可视电话;网络可视电话。 4、传感技术 如机器人的身上有多种传感器;带红外传感功能的无线防盗技术。

认识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它主要用于为美国军队计算弹道曲线,它的体积足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 练习:课本P4做一做。 认识鼠标 右键 1、鼠标的构成 滑轮 左键 2、握鼠标的姿势。 做一做,学习用鼠标关闭计算机。(P5) 步骤1:手握鼠标移动,屏幕上有一个随之移动的小箭头 ,这就是鼠标指针。大家要通过学习操作鼠标来控制屏幕上鼠标指针的移动。 步骤2:移动鼠标,将鼠标指针指到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上,按一下鼠标左键(这就是单击操作),弹出“开始”菜单。 步骤3:再将鼠标指针移到“开始”菜单“关机”命令上,单击鼠标的左键,出现一个“关闭Windows”对话框。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计算机就关闭了。 拓展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代: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智能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练习:做一做P7。 板书: 课题 操作步骤和要点 教后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兴趣,让学生说话。 第二课鼠标一点真奇妙 学习目标: 练习鼠标的单击操作。 学习鼠标的双击操作。 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