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体:乙脑病毒。黄病毒科,嗜神经病毒

形态结构:球型,核心和外膜

核心为单股正链RNA

外有脂质包膜,嵌有非糖基化膜蛋白(M)和糖基化外膜蛋白(E),E蛋白:主要抗原成分,形成抗原决定族簇,有血凝活性和中和活性,抗原性稳定,变异少

培养:可在组织和动物细胞中传代。病毒对多种动物具感染性,对乳鼠尤为敏感,故可从乳鼠脑内接种分离病毒。细胞接种-鸡胚,猴肾,Hela细胞。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中猪(特别是幼猪)是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三)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呈隐性感染较多。

感染后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二、发病机制:

蚊虫叮蛟后,病毒在单核-巨噬细胞中繁殖,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

进展: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与数量;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防御能力(血脑屏障).

免疫力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

免疫力低下: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乙型脑炎病毒→传染源或中间宿主→蚊虫叮咬→局部内皮细胞、全身单核细胞系统内繁殖→病毒血症→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免疫)→隐形感染或侵入CNS致病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左右

典型病人分4期:

1.初期(病初1~3d )

急性起病,高热(体温在1~2d内高达39~40℃) 、头痛、恶心、呕吐、倦怠及嗜睡。可有颈部强直及及神志淡漠、抽搐。症状不特异,易误诊!重型病人可以没有初期,直接进入极期

2.极期(4~10天)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过三关

1)高热:39~40°C 稽留热,热度高低与病情呈正比,平均持续时间为7~10日,轻者短至4~5日,重者长达20日以上。发热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神志不清出现越早越重,早至1~2日,多在3~8日出现,持续一周,重者达一月。昏迷越早,越深,越长,病情越重。

3)惊撅和抽搐:由于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多于病程第2~5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重者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均伴有意识障碍。重者可有呼吸暂停和紫绀。

4)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严重的症状

中枢性呼吸衰竭:见于重症患者,由于脑实质炎症、延脑呼吸中枢病变、脑水肿、脑疝和低血钠脑病等所致。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如呼吸表浅,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及下颌呼吸,最后呼吸停止。

外周性呼吸衰竭:①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②呼吸道痰阻、③肺部感染。表现为呼吸先增快后变慢,呼吸困难,胸式或腹式呼吸减弱,发绀,但呼吸节律整齐。

混合型:中枢及外周呼吸衰竭同时存在。

5)脑水肿脑疝:

①面色苍白,喷射性呕吐,反复或持续惊厥,抽搐,肌张力增高,脉搏转慢,血压过高;

②昏迷加重;

③瞳孔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

④小儿可有前囟膨隆,视乳头水肿。

6)由颅内压增高引起者尚有颅高压的其他症状

颅内压增高的表现①面色苍白、剧烈头痛,②喷射性呕吐,③血压升高,④脉搏变慢,⑤呼吸变深而慢或节律不整,⑥意识迅速改变,⑦瞳孔改变,⑧反复抽搐,⑨视神经乳头水肿,⑩小儿前囱高度膨隆

7)神经系统体征:

脑膜刺激征阳性:常出现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

瞳孔大小和形态变化

锥体束病理反射征阳性,瘫痪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颅神经受损

8)循环衰竭:少见,常与呼吸衰竭同时出现,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休克和胃肠道出血。产生原因多为心功能不全、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消化道失血、脑水肿和脑疝等。

3.恢复期:体温正常,神志渐清醒,可见呆滞状态,一般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重症病人(5%~20%)可有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如神志迟钝、痴呆、失语、流涎、吞咽困难、四肢强直性瘫痪或扭转痉挛等,6月内恢复。

4.后遗症期:患病6个月后如仍留有的精神神经症状者称后遗症。约5%~20%的重症病人可有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扭转痉挛和精神失常等,经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升高中性粒→淋巴细胞

2、CSF检查压力↑,蛋白↑,有核细胞↑,白细胞计数50—500×106/L。分类早期以中性粒细胞稍多,随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白细胞的多少与病变程度及预后无关。

3、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

4、细菌学阴性

5、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轻、中型检出率可达95%,重型病人免疫低下、抗体出现迟,故检出率低。

其他检查:补体结合试验,无早期诊断价值。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为阳性。

6、血凝抑制试验:抗体出现较早,于第2周效价达高峰,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增高有意义。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调。

7、中和试验:特异性较高,抗体出现迟,于2个月时效价最高,可持续5一15年。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五、病原学检查

1.病毒分离:乙脑病毒主要存在于脑组织中,脑脊液和血中不易分离到病毒,在病程第1周内死亡病例的脑组织中可分离到病毒。但脑脊液和血中不易分离到病毒。不适用于临床诊断。

2.病毒抗原或核酸的检测:在组织或其他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链反应(PCR)可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

六、并发症:

1)支气管肺炎

2)泌尿系感染

3)肺不张

4)败血症

5)褥疮

6)消化道出血∶重型病人可因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引起休克、死亡。

七、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发生于7、8、9三个月;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近年老年人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2、临床表现:起病急、临床出现脑炎症状: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3.实验室资料

血:WBC 10~20×109/L,N 升高

CS:非化脓性改变,透明、压力增高、WBC 50~500×106/L,蛋白稍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血清学检查: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病后3~4天可出现,2周大高峰),有助早期诊断。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第一周内死亡患者脑组织(脑脊液、血)用于回顾性诊断核酸。

八、鉴别诊断

1、中毒性菌痢★

2、脑型疟疾

3、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其他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

九、治疗:

1、一般治疗

1)隔离:病人应住院隔离治疗,病房最好有防蚊、降温设施,

保证空气流通,室温在30℃以下。

2)护理:对昏迷病人应注意口腔清洁;保护角膜。定时翻身、拍背、吸痰,以防继发感染;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以防褥疮发生;惊厥时防止舌咬伤。

3)液体供给:发热、惊厥易致失水,应注意补充足量的液体,

儿童按50-80ml/kg/日。

注:补液体时,应注意电解质情况;伴脑水肿者液体和钠盐适

当控制。

4)饮食与营养:热卡量每日不低于35-40卡/kg,同时加入维生

素类,昏迷者可鼻饲。

三摸(脉搏、皮肤、膀胱)三看(瞳孔、呼吸、滴速)

2、对症治疗

1)高热的治疗:设法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

物理降温为主:冰枕、冰敷、醇浴或冰盐水灌肠

药物降温为辅:口服阿司匹林、安乃近滴鼻、肛内给消炎痛等

亚冬眠:(用于高热并抽搐频繁的患者)氯丙嗪或异丙嗪各0.5~1.0mg/(kg·次);肌注,q4~6h一次,配合物理降温;持续3~5天,保持呼吸道通畅

激素:氢化考的松

2)惊厥与抽搐的治疗

脑水肿--20%甘露醇,1~2g/kg q4h。激素、速尿,高渗葡萄糖

高热--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

痰堵--脑细胞缺氧—吸痰,给氧

脑实质病变--镇静剂,安定,10~20mg/成人/次,小儿0.1~0.3mg/kg 肌注或静注镇静安定、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亚冬眠疗法

3)呼吸衰竭

脑水肿所致的呼衰:加强脱水,脱水剂2h一次,激素。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东莨宕碱,15~30分钟重复使用。654-2、酚妥拉明

呼吸道分泌物梗阻所致者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痰阻,定时吸痰;-糜蛋白酶雾化吸入:解除支气管痉挛可用异丙肾雾化吸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肌麻痹,深昏迷痰阻;人工呼吸通气:年老病人,肺不张,缺氧呼衰。

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气管插管或切开

插管指征:A、呼吸突然停止,不能及时作气管切开;

B、接近恢复期,突然发生呼吸道阻塞;

C、气管切开有禁忌的呼衰。

切开指征:A、深昏迷、痰阻严重、咳嗽反射消失、吞咽障碍;

B、脑干性呼衰,病情进展快;

C、呼吸肌麻痹;

D、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

E、老年人机能代偿差。

3、其他治疗

1)抗病毒治疗:干扰素300万u/次,小儿每次5万u/kg,每日一次,用3-5天。病毒唑1.0/d,小儿10-15mg/kg.d,用3-5天。

2)纳络酮:内啡肽拮抗剂0.4-0.8mg/次,小儿0.02mg/kg.次,6-8小时1次,静注。

3)免疫治疗:乙脑病人有75%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1、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有利一面,但其为免疫抑制剂,可导致感染扩散,故应注意,一般用于高热期,一旦体温正常则停用。

2、免疫增强剂:可使用胸腺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以阻止病情发展。

恢复期的治疗

4、防止继发感染

5、恢复期的治疗

1)护理:针炙,高压氧,功能锻炼

2)脑复康,胞二磷胆硷促进脑神经细胞恢复

3)脑活素,后遗症大部分有智力障碍。

6、后遗症

约5%~20%的重症乙脑病人留有后遗症

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及痴呆等

昏迷后遗症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

癫痫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生

(中西医结合,要注意进行功能训练(包括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可用理疗、针灸、按摩、体疗、高压氧治疗等,对智力、语言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

十、预防

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

2)切断传播途径

3)增加人群免疫力

十一、病例

患者李××,女,32岁,5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40℃,全身乏力、咳嗽、咳痰,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在当地医院给予利巴韦林、清开灵、氨苄青霉素等治疗,体温不降,查尿蛋白(++),1天前意识不清,呈谵妄状态,半天后出现牙关紧闭,四肢屈曲,转入我院。病前无外耳道流脓史,无咽痛、无传染病接触史,亦未注射过乙脑疫苗。8月5日发病,居住地为农村,蚊虫较多。当地无类似疾病发生。既往体健,已婚,未育,职业为护士。无结核病史。

本病例的病史特点:

①年青女性;

②发热五天,体温逐渐升高且持续在39℃~40℃;

③一天前意识由谵妄转入昏迷,四肢肌张力增高;

④尿蛋白阳性。

T 38.4℃,R 19次/分,P 112次/分,BP 150/100mmHg。浅昏迷,压眶有反应,面色红,呼吸急促,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钝,颈抵抗阳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率92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较高,双膝反射未引出,左侧巴氏征阳性,右侧巴氏征阴性。

此病例的查体特点为:

①体温高、血压高、脉搏快、呼吸急促;

②浅昏迷状、面色红、颈抵抗阳性,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③四肢肌张力增高,巴氏征阳性和中枢性感染有关。

血常规:Hb 165g/L,WBC 11×109/L,NEU 0.8,LYM 0.2,PLT 115×109/L;

尿常规蛋白(++);粪常规(-);

离子:K+ 4.0mmol/L,Na+135mmol/L,Ca2+ 2.1mmol/L,Cl-101mmol/L,CO2CP 20.7mmol/L;脑脊液常规:微混,总细胞500×106/L,白细胞460×106/L,分类多核细胞0.70,单核0.30;生化:蛋白558mg/L,糖3.48mmol/L,氯123.7mmol/L,新型隐球菌(-),EB病毒抗体IgM (-),柯萨奇病毒抗体(-),合胞病毒抗体IgM(-),腺病毒抗体IgM(-),单纯疱疹病毒-Ⅰ抗体-IgM(-),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抗体IgM(-),巨细胞病毒抗体-IgM(-),自身抗体(-);颅脑CT显示局限性低密度阴影。

本例患者的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多、蛋白增高,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这两项检查综合分析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乙脑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确定了乙型脑炎感染。而新型隐球菌检查,其他病毒抗体的检测排除了其他病毒性脑炎。颅脑CT排除了脑出血、脑肿瘤,本患者CT显示为脑水肿图象。

1、治疗原则早期抗病毒,降温,止抽搐,脱水,后期促脑细胞功能恢复,功能锻炼。2.治疗分析本例流行性乙型脑炎属重型,入院后持续高热、伴有反复发作的惊厥和抽搐、昏迷,双上肢强直性痉挛,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脑水肿,呼吸衰竭。肾功能损害,尿蛋白(++),是乙脑病毒直接作用或免疫复合物引起肾脏损伤。入院后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并行气管切开,改善呼吸衰竭,加强护理,住院62天,最终好转出院。

思考题:

⑴对于流脑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发病季节B.明显脑膜刺激征

C.高热、头痛、呕吐、昏迷D.皮肤瘀点瘀斑E.外周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⑵关于乙脑抽搐的治疗,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脑水肿以甘露醇脱水治疗为主

B.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C.脑实质病变引起的,首选巴比妥钠镇静剂

D.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者,以吸痰、给氧为主

E.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呼吸兴奋剂

⑶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中,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起病急

B.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C.神志不清可于病程第一天出现D.呼吸衰竭多为中枢性的E.病程2周后仍可出现新的神经系统表现

⑷乙脑主要死亡原因是:

A.持续抽搐B.呼吸衰竭

C.循环衰竭D.脑水肿、脑疝

E.意识障碍

流行性乙脑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 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 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 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低血钠性脑病 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A.大脑皮质B.脊髓C.间脑D.中脑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单项选择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潜伏期是:(A) A、4-21天 B、15-30天 C、1-3天 D、3-7天 2、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 D )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入血 3、乙脑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那种组织中:( A ) A、脑组织 B、血液 C、唾液 D、汗液 4、下列哪项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描述是错误的:(C ) A、典型乙型脑炎临床经过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四期 B、根据病情轻重可以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极重型 C、自愈性疾病,病人无后遗症 D、临床表现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和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5、以下那种消毒方法杀灭乙型脑炎病毒最有效:(C ) A、0?C 30分钟 B、干燥 C、100?C 2分钟 D、50?C 10分钟 6、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季节是:(B ) A、1月-3月 B、7月-9月、 C、11月-3月 D、3月-5月

7、下列哪项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说法是错误的:( D ) A、感染乙型脑炎病毒后出现病毒血症的人或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B、无直接人传人的证据 C、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婴幼儿易感性最高 D、分离病人血液中的病毒是主要的诊断依据 8、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后,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D ) A、对病人实施床边隔离,避免蚊虫叮咬 B、病家周围50米半径范围内灭蚊 C、对疫情发生地1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学龄前儿童进行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D、以上都正确 9、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病毒血症期一般持续多长时间:( A ) A、1-3天 B、4-10天 C、11-21天 D、半年以上 10、下列哪项有关乙脑病毒人群易感性的说法是错误的:(D) A、人感染病毒后多呈隐性感染 B、患者以儿童为主 C、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D、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之比为10 :l 1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哪一类法定管理的传染病:(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是法定传染病 12、下列哪项是一般人群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方法:(D ) A、口服抗生素预防 B、戴口罩 C、开窗通风 D、灭蚊、防蚊 (二)判断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是乙类传染病(V ) 2、流行性乙脑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X ) 3、多数人在感染乙型脑炎病毒之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V )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呼吸衰竭、惊厥、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症状为特征。根据病情及神经系统症状的轻重,乙脑可分为轻、中、重、极重四种类型,重型及极重型死亡率高。病死率高达20%~50%,重症病人可留有后遗症。 病原学 本病病原体属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第1亚群,呈球形,直径40~50nm,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抵抗力不强,不耐热,对乙醚、酸等都很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 发病机理 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局部组织细胞和淋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不断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当侵入病毒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又不足,则病毒继续繁殖,经血行散布全身。由于病毒有嗜神经性故能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在血脑屏障低下时或脑实质已有病毒者易诱发本病。 病理改变 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其基本病变为:①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可见脑膜与脑实质小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及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套式细胞浸润;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液化溶解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筛状软化灶;③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部分患者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升高或进一步导致脑疝。镜下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 (1)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若在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有增生的少突胶质细围绕时,称神经细胞卫星现象;若小胶质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侵入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内,则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2) 软化灶形成 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称为筛状软化灶。 (3) 脑血管改变 血管扩张充血,管周间隙增宽,常伴有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状浸润。 (4)胶质细胞增生 增生的小胶质细胞若聚集成群而形成结节,称胶质细胞结节。肉眼见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脑实质充血、水肿,严重者可见点状出血和粟粒大小的软化灶。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为家畜家禽,主要是猪(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节几乎100%的受到感染),其次为马、牛、羊、狗、鸡、鸭等。其中以未过夏天的幼猪最为重要。动物受染后可有3~5天的病毒血症,致使蚊虫受染传播。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前2~4周,先在家禽中流行,病人在潜伏期末及发病初有短暂的病毒血症,因病毒量少、持续时间短,故其流行病学意义不大。 (二)传播途径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体:乙脑病毒。黄病毒科,嗜神经病毒 形态结构:球型,核心和外膜 核心为单股正链RNA 外有脂质包膜,嵌有非糖基化膜蛋白(M)和糖基化外膜蛋白(E),E蛋白:主要抗原成分,形成抗原决定族簇,有血凝活性和中和活性,抗原性稳定,变异少 培养:可在组织和动物细胞中传代。病毒对多种动物具感染性,对乳鼠尤为敏感,故可从乳鼠脑内接种分离病毒。细胞接种-鸡胚,猴肾,Hela细胞。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中猪(特别是幼猪)是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三)人群易感性 易感者: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呈隐性感染较多。 感染后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二、发病机制: 蚊虫叮蛟后,病毒在单核-巨噬细胞中繁殖,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 进展: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与数量;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防御能力(血脑屏障). 免疫力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 免疫力低下: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乙型脑炎病毒→传染源或中间宿主→蚊虫叮咬→局部内皮细胞、全身单核细胞系统内繁殖→病毒血症→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免疫)→隐形感染或侵入CNS致病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左右 典型病人分4期: 1.初期(病初1~3d ) 急性起病,高热(体温在1~2d内高达39~40℃) 、头痛、恶心、呕吐、倦怠及嗜睡。可有颈部强直及及神志淡漠、抽搐。症状不特异,易误诊!重型病人可以没有初期,直接进入极期 2.极期(4~10天)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过三关 1)高热:39~40°C 稽留热,热度高低与病情呈正比,平均持续时间为7~10日,轻者短至4~5日,重者长达20日以上。发热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神志不清出现越早越重,早至1~2日,多在3~8日出现,持续一周,重者达一月。昏迷越早,越深,越长,病情越重。 3)惊撅和抽搐:由于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多于病程第2~5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重者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均伴有意识障碍。重者可有呼吸暂停和紫绀。 4)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严重的症状 中枢性呼吸衰竭:见于重症患者,由于脑实质炎症、延脑呼吸中枢病变、脑水肿、脑疝和低血钠脑病等所致。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如呼吸表浅,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及下颌呼吸,最后呼吸停止。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选题.doc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抗体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B.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 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 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 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 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

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 姓名:得分: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 D.吸氧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理特征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临床表现 潜伏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一)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二)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类(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向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三)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可留在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四)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发病机理 感染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局部组织细胞和淋巴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不断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发病与否,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当侵入病毒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又不足,则病毒继续繁殖,经血行散布全身。由于病毒有嗜神经性故能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在血脑屏障低下时或脑实质已有病毒者易诱发此病。 病理改变 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其基本病变为: ①血管内皮细胞损害。 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③局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 流行特点 (一)传染源

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 一、填空题 1.乙型脑炎病毒属_______科,_______属。 2.乙脑是_______的自然疫然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_______。通过_______而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_______。感染后免疫力维持_______。 3.乙型脑炎的预防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二、选择题 1.A1型题 ⑴对于流脑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发病季节 B.明显脑膜刺激征 C.高热、头痛、呕吐、昏迷 D.皮肤瘀点瘀斑 E.外周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⑵关于乙脑抽搐的治疗,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脑水肿以甘露醇脱水治疗为主 B.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C.脑实质病变引起的,首选巴比妥钠镇静剂 D.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者,以吸痰、给氧为主 E.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呼吸兴奋剂 ⑶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中,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起病急 B.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C.神志不清可于病程第一天出现 D.呼吸衰竭多为中枢性的 E.病程2周后仍可出现新的神经系统表现 ⑷乙脑主要死亡原因是: A.持续抽搐 B.呼吸衰竭 C.循环衰竭 D.脑水肿、脑疝 E.意识障碍 ⑸关于乙脑,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常有家庭聚集性 B.我国多见于5~10月份 C.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 D.病毒分离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E.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 ⑹关于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意识障碍时间越长,病情则越重 B.常有颅内压升高现象,检查有脑膜刺激征表现 C.部分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 D.病程早期皮肤可见瘀点 E.重者可有脑疝表现

流行性乙脑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 BC200×106/L,糖L,蛋白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 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2、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 )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3、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 ( ) A.腰穿检测脑压 B.脑脊液化验检查 C.头颅CT检查 D.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乙脑IgG抗体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 4、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 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5、乙脑典型的临床表现分期应除外: A.初期 B.中期 C.极期 D.恢复期 E.后遗症期。 6、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 A.隔离病人 B.防蚊、灭蚊 C.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 D.预防接种 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 7、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 E.20%甘露醇 8、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 ( ) A.失语 B.强直性瘫痪 C 弛缓性瘫痪 D.扭转痉挛 E.精神失常 9、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1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 )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输血输入乙脑病毒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入血 E.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11、关于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意识障碍时间越长,病情则越重 B.重者可有脑疝表现 C.部分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 D.病程早期皮肤可见瘀点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教学内容:乙型脑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护理、治疗及预防。 教学目标:掌握: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熟悉:乙型脑炎的病因及预防;了解: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 乙脑的概念: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炎(以下简称乙脑),其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国际上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一、病原学 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40-50nm ,核心含核心蛋白和单股正链核心被外膜包裹。病毒抵抗力不强,对温度、乙醚、酸均很敏感。加热至100度时2min;56度时30min可灭活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蚊是主要传播途径,三带库蚊是传播媒介。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但以儿童为主。 4.流行特征:集中在7、8、9月,发病年龄2-6岁。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1.发病过程:感染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病毒侵入局部组织细胞和淋巴结、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入血引起病毒血症。发病与否,

取决于病毒的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绝大多数感染者不发病,呈隐性感染。乙脑患者与隐性感染者之比为1:(300-2000)。 病变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神经细胞呈广泛变性和坏死。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一)初期:起病后1-3天,高热、嗜睡。 (二)极期:病程第4~10天,“三关三障一征”:①高热②意识障碍③惊厥④呼衰⑤脑水肿颅内压升高⑥脑膜刺激征⑦运动障碍、反射障碍。 1.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持续4~10天,严重者可达3周。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程度不等,可有嗜睡、谵妄、昏迷等,可发生于第1~2天,多发生于第3~8天,可持续一周左右,重者可长达4周以上。昏迷的深浅、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病情的严重性有关,和预后正相关。 3.惊厥或抽搐:多见于病程第2~5天;可先有局部抽搐,继之为肢体阵挛性抽搐,甚至全身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发绀、脑缺氧和脑水肿,深昏迷,甚至呼吸暂停。 4.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本病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多见于重症患者,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最后呼吸停止。脊髓病变导致呼吸肌瘫痪,可发生周围性呼吸衰竭,除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参考资料)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WS 214-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报告。 2术语和定义 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流行性乙型脑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JE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 cncelphalitis virus,JEV,简称乙脑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也称日本脑炎。简称乙脑,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 2.2 脑膜刺激征 meningeal irritation sign

炎症刺激脊髓神经根,由其支配的相应肌群所出现的一种防御反应性肌痉挛现象。主要表现为颈强直、克尼格征(Kernig's sign)和布鲁辛斯基征(Brudzinski's sign)阳性等。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居住在乙脑流行地区且在蚊虫孳生季节发病,或发病前25d内在蚊虫孳牛季节曾去过乙脑流行地区。流行病学特征见附录D。 3.2临床表现 3.2.1潜伏期 一般为10d~14d,可短至4d,长至2ld。 3.2.2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啧射性呕吐,发热2d~3d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瘫痪等中枢神经症状,严重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3.2.3体征 浅反射消失、深反剂亢进。脑膜刺激征和病理反射阳性、痉挛性瘫痪或去大脑强直。可伴有瞳孔大小改变、血压升高、心率减慢等颅内压升高体征。 3.2.4临床分型 3.2. 4.1轻型

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

流行性乙型脑炎基本知识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在10-14天左右。患者主要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预防乙脑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10岁以下儿童应尽快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开展防治乙脑知识的普及教育运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病原 乙脑病毒属于虫媒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毒粒为球形,有包膜,直径20-30nm,为二十面体结构。基因是正链单股RNA,包装于病毒核衣壳中,外层为脂膜(包膜)。包膜中有糖基化蛋白E和非糖基化蛋白M。E蛋白是主要抗原成分,具有特异性中和以及血凝抑制抗原决定簇。乙脑病毒加热至56℃30分钟即可灭活。来苏水对该病有很强的灭活作用(1% 5分钟,或5% 1分钟即可灭活)。对去氧胆酸钠、乙醚、氯仿等均很敏感。在地鼠肾、C6/36和BHK-21等有明显致细胞病变作用;乳鼠脑内接种敏感,一般2-3天即可发病死亡,因此目前实验室常用以上两种方法分离乙脑病毒。 临床表现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潜伏期为5-15天,病人症状以高烧、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发烧、常伴有寒战,体温38℃-39℃。头痛常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呈喷射状),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1-6天。 2.急性脑炎期:最突出的症状是持续高烧,体温高达39℃-40℃以上,几天后中枢神经感染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如神志恍惚、昏睡和昏迷、惊厥或抽搐,颈项强直,受影响肢体出现麻痹,有的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神经系统检查巴宾斯基征阳性,跟腱反射阳性。 3.恢复期:在此期神经系统症状逐渐缓解,体温和脉搏等逐渐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进行诊断,但确诊则需要依靠抗体检查或病原分离。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Japanese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病毒性脑炎中病情最重而且预后较差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较高,后遗症多。自应用乙脑预防疫苗以来,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途径 ·乙脑的早期表现是怎样的? ·得了乙脑有什么危险? ·乙脑和流脑有什么区别?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疫措施 接种乙型脑炎疫苗注意事项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途径 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类都能传播本病,其中以三带喙库蚊最重要。蚊体内病毒能经卵

传代越冬,可成为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乙脑的早期表现是怎样的?Go Top 突然高烧39度左右,早期精神比较差,有呼吸道的症状,如:咳嗽,表情淡漠,精神不好,抽风,惊厥。乙脑的病情还是很严重的,有各种病的体征,同时孩子吐的比较明显,有些呈喷射样,嗜睡。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如果孩子比较小,前囟门没有闭合的话,如果前囟比较高,比较饱满,都是乙脑的表现。 得了乙脑有什么危险?Go Top 由于乙脑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从大脑到脊髓的广泛病变,使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受到威胁。因此,孩子得病后,病情常十分凶险,病孩会很快陷入昏迷,伴失语、吞咽困难,甚至出现肢体瘫痪等。一旦抢救不及时,病孩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虽然大部分病孩经抢救治疗后,大约1~3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但有少数孩子在得病6个月后,仍留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瘫痪等严重后遗症,以致造成终身残疾。 乙脑和流脑有什么区别?Go Top 乙脑(流线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

流行性乙型脑炎

1 第三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我国夏秋季节常见的,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它通过蚊虫传播,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痉、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在日本发现,国际上亦称为“日本脑炎”。 [病原学] 乙脑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 ,呈球型,直径40~50nm ,核心含单股RNA ,有衣壳。在脂蛋白囊膜表面有血凝素刺突,能凝集鸡、鹅、羊等动物红细胞。抗原性稳定,但近年有报告以具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McAb )检测15株国内的乙脑病毒时,可将其分为4个抗原组。人和动物感染本病毒后,均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 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对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强,用冰冻干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主要传染者是家畜、家禽。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由于它对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而且每年因屠宰而种群更新快。因此,自然界总保持着大量的易感猪,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 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因此除作为传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此外蝙蝠也可作为储存宿主。 (二)传播途径 本病系经过蚊虫叮蛟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者为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此外,从福建、广东的蠛蠓中,云南和四川的中,已分离到乙脑病毒,故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数人通过临床上难以辨别的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免疫。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但因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近来报道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四)流行特征 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但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流行季节略有上下,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为7~8月,而东北地区则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和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 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当人体被带病毒的蚊虫叮蛟后,病毒即进入血循环中。发病与否,一方面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与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及防御机能。当人体抗体病能力强时,病毒即被消灭。如人体抵抗力降低,而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时,病毒经血循环可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增殖,导

流行性乙型脑炎

二、复习题 ㈠填空题 1. 乙型脑炎病毒属科,属。 2. 乙脑是的自然疫然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通过而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是。感染后免疫力维持。 3. 乙型脑炎的预防以,,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㈡选择题 1. A1型题 ⑴对于流脑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 发病季节 B. 明显脑膜刺激征 C. 高热、头痛、呕吐、昏迷 D. 皮肤瘀点瘀斑 E. 外周白细胞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⑵关于乙脑抽搐的治疗,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脑水肿以甘露醇脱水治疗为主 B.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C.脑实质病变引起的,首选巴比妥钠镇静剂 D.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者,以吸痰、给氧为主 E.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可用呼吸兴奋剂 ⑶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中,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起病急B.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C.神志不清可于病程第一天出现D.呼吸衰竭多为中枢性的 E.病程2周后仍可出现新的神经系统表现 ⑷乙脑主要死亡原因是: A.持续抽搐B.呼吸衰竭C.循环衰竭 D.脑水肿、脑疝E.意识障碍 ⑸关于乙脑,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常有家庭聚集性 B. 我国多见于5~10月份 C. 抽搐均伴有意识障碍 D. 病毒分离是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E.应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

⑹关于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意识障碍时间越长,病情则越重 B. 常有颅内压升高现象,检查有脑膜刺激征表现 C. 部分病人出现抽搐、意识障碍 D. 病程早期皮肤可见瘀点 E. 重者可有脑疝表现 ⑺下列哪一项脑脊液检查结果不符合乙型脑炎? A. 压力增高 B. 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浑浊 C. 白细胞计数50~500×106/L D. 氯化物正常 E. 糖明显降低 ⑻下列哪一种表现符合中枢性呼吸衰竭? A. 明显呼吸困难 B. 呼吸先快后慢,但呼吸节律整齐 C. 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减弱 D. 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 E. 发绀 2. A2型题 ⑴男性,12岁,高热伴头痛2天,神志不清半天于7月11日入院,体检T40.5℃, ,P110次/分,R28次/分,昏迷状态,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仅及,脾未扪及,Kernig S征阴性,巴彬氏征阳性,外周血象WBC20×109/L,N92%。本例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败血症 B. 结核性脑炎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疟疾 ⑵男性,20岁,外地来穗学生。高热3天,抽搐、意识障碍1天入院,体检T40℃,R30次/分,颈抵抗,Kernig S征阳性,巴彬氏征阳性,四肢肌张力增高,外周血象WBC20×109/L,N92%。尿蛋白(+)。 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为重要: A.血培养B.乙脑特异性抗体检查C.脑脊液检查 D.病毒分离E.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查 3. B型题 ⑴ A.发热、头痛、嗜睡、皮肤出血点 B.发热、抽搐、昏迷、休克 C.发热、头痛、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钩体病”

流行性乙脑试题培训资料

流行性乙脑试题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第八章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 C.防蚊和灭蚊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 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 D.血凝抑制抗体 E.Vi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 B.脑水肿 C.低血钠性脑病 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抽搐发作程度 D.皮肤瘀点及瘀斑 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 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 B.血凝抑制抗体 C.补体结合抗体 D.特异性IgM抗体 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正常脑脊液压力80-180mmH2O,糖2.5-4.5,氯化物120-130 A.病毒性脑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虚性脑膜炎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 B.季节性 C.肠道症状 D.脑脊液常规 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 B.异物阻塞喉部 C.肺部感染 D.低钠性脑病 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 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 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 B.感染病毒的数量 C.病毒的毒力

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 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 B.镇痉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 B.镇静镇痉剂 C.中枢呼吸兴奋剂 D.血管扩张剂 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 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 C.防蚊和灭蚊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 B.温带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 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 B.中和抗体 C.补体结合抗体 D.血凝抑制抗体 E.Vi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 B.脑水肿 C.低血钠性脑病 D.脑疝形成 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 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