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时间与数学(二)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二)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二)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二)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二)

教学内容:时间与数学(二)

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规划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感受统筹规划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取出一张身份证: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看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

每天我们都离不开的就是水,这节课我们就从“水”说起。

关于水,你想说什么?

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喝水问题:

问:你一天喝几杯水?一周、一个月、一年大月和多少杯水?

你想说什么?

2、沏茶水问题:

洗茶壶2分钟,烧水5分钟,放茶叶1分钟,拿茶叶1分钟,沏茶3分钟。客人来了,你最快用多少时间让客人喝上茶水?你有什么体会?

练习p783

师:谁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是多么应该节约用水呀。

3、小实验:

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

步骤:

(1)往一个纸杯中注满水。

(2)用大头针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3)让水漏进盆内,并开始记时。

(4)完成实验报告

①漏完一杯水用分。(按正分计算)

②如果坏了的水龙头和这个水杯漏水的速度相同,那么

1小时漏掉杯水

8小时漏掉杯水

1天漏掉杯水

(5)通过上面的实验,你想说什么?

出示p79你知道吗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

数学好玩 第3课时时间与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集合的思想。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探索日历中的数学。 师:同学们,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是几月几日?今天星期几? 师:要想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几,我们可以怎么做? 师:好。这是一张9月份的日历表。(师点击,屏幕上显示9月份的日历表。)请你们看一下,9月1日是星期几? 师:我们正常情况下什么时候休息? 师:在9月份的日历表中,是星期六的有哪些日期? 师: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他叫奇思。听听他说什么。(师点击,屏幕上出现一个小男孩,同时声音:我叫奇思,我周六、周日休息。我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他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我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她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听了奇思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奇思想和父母一起去森林公园玩,他们可以选择哪一天? 师:我们可以在日历上做些什么,就可以很快很明确地知道奇思他们全家什么时候共同休息呢?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来试试,用一些符号在日历表中分别标记出他们三人的休息日。(师点击,出现日历表以及日历表上方的一段话。)谁愿意读读这段话? 师:小组里讨论一下,怎么做可以又快又准确。 (学生讨论) 师:好,你们可以在计算机上操作了,把相应的标记拖动到奇思以及父亲、母亲相应的休息日里。 生小组或自己操作。 (师点击,转播某个小组屏幕上的内容)师:这是第三小组完成的。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师:你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奇思他们全家哪一天共同休息了吗? 师:在日历表中,我们除了能看到他们全家共同的休息日之外,还可以看到什么? 师:现在你们把他们各自的休息日以及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输入到相应的圆圈图中。 父亲的休息日母亲的休息日奇思的休息日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生自己操作。 (师点击,转播某小组的内容)师:这是第五小组完成的,帮他们检查一下。 师:真不错。看来这个问题大家已经解决了。原来日历表中还蕴藏着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呢。你们还想继续探讨吗? (师点击,出现一个单独的9月份的日历表。7、8、14、15四个日期被红色矩形框框住。)师:请仔细观察这四个日期,你能发现什么? 师:哦,这个小朋友是横着来观察的。很不错。 师:你们太棒了!我们横着看,每行的两个数相差1;竖着看,每列的两个数相差7;斜着看,两个数相加的和与另两个数相加的和相等。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呢?再看一组数。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茶亭小学:向忠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闹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展示钟面)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和整时半,谁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投影逐个出示9时,11时,3时半三个时间)(生回答时,提问:你是怎么看的?)投影出示第三个时间:小朋友真能干,你能把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间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吗?校正答案。 2、再同时出示两个时间(3时5分,10时28分)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时间,哪位能干的小朋友能认识呢?(不认识也可让学生猜猜看,大概是多少)让学生充分猜测、争论。(多叫几名学生说) 师引:这两个时间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先放这儿。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认识时间,(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 1、投影展示钟面。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钟面上有些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汇报。(生:时针、分针、秒针、点、数字等) 把钟面等分成了几个大格? 2、认识时针的运行。师引:钟面上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马上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请4至5名学生说)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时针走一大格,就是过了()小时?时针走一圈就是走了()小时。 2、认识分针的运行。

师:(教师边演示边说)这叫一大格,那这就叫—小格(生齐说) 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生:5小格。 钟面上有12大格,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数数,并和同桌交流交流。(优化5格5格数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分针走1小格就是过了()分钟,那分针走一圈就是过了()分钟。 师:(1)、现在分针指向3,指几分?分针指向8,指几分?分针指向7,指几分? (2)、随意指:分针在这儿是指几分?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师:小朋友真能干,时针和分针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请小朋友们拿出闹钟拨一拨,认真观察,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先请学生自己观察闹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教师不急于做评论)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这样吗?课件演示。你发现了吗?指名说并得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生:1时),师板书。分针走60小格,是几分(生:60分)师板书,那也就是说 1时=60分(师板书=) 师:我们怎样来看钟面上的时间呢?(课件出示一个时间8时5分)请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师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间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到底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 5、读写时间 师:现在你知道刚才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 你是怎样观察的?生说。 谁能到黑板上把这个时间记下来?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书写。 用两种方法表示,3时5分,10时28分。(课件出示:认识3个时间并说说认的方法) 6、拨时间练习(课件出示)。(反馈并请拨错的小朋友展示,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会错。) 三、感受一分钟 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听一段音乐。并说说感受 四、总结:你收获了那些知识?(让学生爱惜时间珍惜时间) 教案反思

小学三年级北师大版上册数学《时间表》教学设计

《七年、月、日》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时间表》第 3 课时教学设计(这个表格可以复制)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对时差的了解 2.对时间表的理解 【评价反馈】 1.大部分学生了解时差,但还有少部分学生不理解 2.会看时间表,但不会制作时间表 【主要内容】 1.比较小兰和古丽的上课时间表 2.制作小兰和古丽上课时间表 3.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周六时间表 【评价反馈】 1.能根据小兰和古丽的上课时间表发现规律 2.制作时间表不太熟练,有部分小朋友会算错时间,会写错事件顺序 【主要内容】 1.制作时间表,从已知开始时间和经过时间,推算结束时间 2.制作一个星期六时间表,并按照时间表完成计划 【评价反馈】

1.已掌握从已知开始时间和经过时间,推算结束时间 2.制作星期六时间表会算错时间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了解时差以及其他与时间有关的数学知识 2.解释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大约2时的原因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2.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 【设问导读】 1.出示两个学校的时间表,让学生成分观察、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关信息 2.先看看两所学校的时间安排,在引导学生算一算每节课的时间 3.比较两所学校学生的在校时间,推测新疆小学的午饭时间,再对比一下相同时间两地小朋友有什么不同活动 4.利用网络或其他方式向学生介绍两地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让学生对两地时间的差异有所了解。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北京时间” 【设计意图】 1.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将来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需要 2.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一方面可以形成互相交流的气氛,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说”及时了解学生的领悟情况,为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合作探究】 1.根据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段,小组合作交流推测小兰和古丽看到的时刻 2.师生小结得出小兰和古丽看到的时刻 3.根据古丽和小兰提供的信息独立制作下午的时间表 4.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补充 【设计意图】 1.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每个学生发挥各自的优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3.制作时间表时,让学生参照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图中的时间表进行制作,要让学生明白:上课时间表中上一次的结束时刻就是下一次的开始时刻 【自我检测】 1.完成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1题 2.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订正。认真计算经过的时间 3.教师纠错、评价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细心读题的习惯,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 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时间表的计算方法 【拓展提升】

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优秀

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优秀 备课教案三篇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优秀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 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 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 天后休息1 天。从9 月1 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课本第75 页的例题)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 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观察日历找规律:

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 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12比11多1,……1比11多7,…… 嘿!我发现了:11 + 19=30,…?换另一组再试一试。教学反思: 5、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看身份证”的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吗?她今年几岁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请学生观察、交流从身份证上获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的方法。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1、独立完成第78页的 2、3两题,然后分别交流自己的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 2、(回家)做水的小实验,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交流实验后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年龄。

时间与数学(一)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 陵水县实验小学李小妹 〖设计理念〗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物。例如“南湾猴岛”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景点,用贴近学生活实际的场景来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2、开放时空,活动构建,合作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数学学习不是一种数学知识的简单了解和被动性的接受,而应该是一种学习主体亲身“经历数学”的形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创设一个个多样化的特定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身在其中,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自行体验和自选感悟。将过去那种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灌输的教条的数学学习过程,改变为学习主体活动“做数学”的过

程,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与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创造性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已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日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设计了从“南湾猴岛”这一熟悉的情境提出了具体可感的数学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探索、验证、推理与交流,从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集合的思想。这样的设计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能感受知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既超越了教材,又有利于学生进行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 〖教材简析〗 “时间与数学(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74~P81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日历的基础上,创设了一家人休息时间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研究的材料,并通过探索和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知识点

“年月日”知识点 与“年”相关的知识: 1、一年=12个月 半年=6个月 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2、判断平年、闰年: 方法: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例如:1968年-闰年,1954年-平年,1900年-平年,2000年-闰年。 判断方法: 年份的末位是奇数1、3、5、7、9的一定是平年如:2011、1985…… 年份末位是偶数的需要进一步判断,有两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1)看末两位是否能被4整除,如:1928,末两位28÷4=7所以是闰年; 又如:1918,末两位18÷4=4……2所以是平年。 (2)记住2000这个特殊年份是闰年。用需要判断的年份跟它求差,如:1996年,2000-1996=4,4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又如:2016年,2016-2000=16,16可以被4整除(是4的倍数),所以是闰年。 3、推算周年: 方法:末位年份-初始年份=周年 例如:2011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2011-1949=62(周年) 例如:2012年6月8日是小明9岁的生日,他是哪年出生的? 2012-9=2004(年) 与“月”相关的知识: 1、大月=31天全年共有7个大月 小月=30天全年共有4个小月 半个月=15天 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 2、判断大月、小月、闰月(二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谣: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季度:每三个月为一个季度。 第一季度:1、2、3月。 第二季度:4、5、6月。 第三季度:7、8、9月。 第四季度:10、11、12月。 4、区分“季节”: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优秀公开课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课本62—64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刘翔跑步图片 师:同学们,图中跑步的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刘翔)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飞人刘翔。 师:同学们,刘翔跑得怎么样?(很快)这里的快指的是刘翔的什么快?(速度)(出示成绩表) 师:从成绩单中,他们都跑的这110米是什么意思?(出示:路程) 那么他们的12.91秒,13.18 秒,13.20秒这些是什么?(出示:时间) 同学们,通过这个表格来看,为什么是刘翔赢了呢?(他用的时间最少)师:(出示并观察这两个表格),那么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发现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时间、路程有关系)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

么关系?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刚才呀,咱们在比快慢的时候知道了如果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如果路程跟时间都不相同呢?怎么比快慢?下面请看这样一组信息:小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哪辆车跑的比较快? (1)师:你们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哪辆车跑的快些?你们能试着解决吗? (2)你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清楚了吗?做完后可以和同桌交流,开始 (3)汇报各自的解决办法。(指名板演) (4)同学们比的都不错,那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都没有用线段图,其实呀,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那么怎么画线段图呢?你们想不想学习呀? 师:好,请看。我们先画一段线段,用它表示小卡车行驶的路程,小卡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呀?(在黑板上画下表示120千米的线段) 然后我们再画一条线段,用来表示大客车行驶的路程,那么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左端对齐,那么同学们,跟这条线段相比,应该画多长呀? 强调:应该按照一定的比例适当的长些。 (黑板上画了210千米长的线段) 那么大客车行使了多少千米?(210千米标上) 师:小卡车的120千米是多少时间行驶的?(生反馈:2小时) 师: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它1小时行驶的路程? 师:恩,在一半的位置来画,就是把线段怎么样? 师:平均的分成两半 (教师在黑板上分)那么这里的每一份表示小卡车1时行驶的路程,我们这样来表示。那么怎么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大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呢? (在黑板上比划了不同的3段)可以吗?怎么分?一起说。

《时间与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年、月、日的知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具有常识性,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包含着许多规律,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小节探索并解决与日历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各种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境一:共同的休息日。结合9月份日历开展有关休息日的研究探索活动,发现每个人的休息日中蕴含的规律,掌握寻找一家人共同休息日的方法,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情境二:日历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9月份的日历中圈出的数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 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 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集合思想,提高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自主意识。 相应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师:我们生活学习都离不开时间,日历就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时间,日历中有没有数 学问题呢?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2.师: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时间与数学,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出示情境图)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1)“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是什么意思? 预设:父亲工作3天后休息1天。 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2)“奇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又是什么意思? 预设:母亲工作1天后休息1天。 2天里工作1天休息1天。 (3)奇思是怎样休息的呢?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2.(出示9月份的日历)师:9月1日大家都开始工作或学习,奇思一家想要出去游 玩,选择什么时候合适呢?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要选择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才行。 4.师:根据这张日历,你能找出9月份奇思全家共同的休息日吗? 5.学生尝试、组内交流,教师引导分析: (1)你是怎样找到奇思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 (2)怎样表示父亲的休息日?怎样表示母亲的休息日?怎样表示奇思的休息日? (3)根据标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6.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结果: (1)可以先分别标出奇思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再找到他们共同的休息日。 (2)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分别表示他们的休息日,比如可以用△表示父亲的休息日,用○表示母亲的休息日,用表示√奇思的休息日,再观察发现。 (3)4号、8号……同时标有△和○,表示父母同时在家休息;4号、24号同时标有△、○、√,表示只有这两天奇思和父母同时在家。 [设计意图:用不同符号标记,让学生感受、理解并掌握用不同符号表示解决问题,体会方法的多样性,从直观过渡到抽象,为后面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 7.(出示集合圈图)师: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淘气是这样表示的,你能像他这样表示出 父子、母子以及全家的休息日吗?

《时间与数学》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瓦房店市万家岭镇中心小学李倩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第78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时间与数学》属于综合实践领域,教材安排在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之后,认识日历的基础上,创设了有关寻找全家人休息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究和与时间有关现实问题的解决,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根据爸爸和妈妈的休息日的规律,能很快找到爸爸和妈妈各自的休息日。引导学生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充分体会规律的重要性。 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科学的总结,使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经历两年多的学习后,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刚刚学过关于时间的知识,会看日历,能从中找到有关信息。但如何通过对奇思一家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用课件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数学思考:在一一列举、做标记、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能发现规律,进行有条理思考,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时间与数学(一)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一) 教学内容:时间与数学(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受集合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九月份日历: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2、创设情境: 飞飞是一名小学生,他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后休息1天,他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后休息1天。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提出问题: (1)哪几天飞飞和父亲同时在家休息? (2)哪几天飞飞和母亲同时在家休息? (3)哪几天父母同时在家休息? (4)哪几天全家同时在家休息? …… 二、师生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先讨论再制定 法1、在日历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父亲(δ)、母亲(○)、飞飞(√)的休息日。 法2、集合图: 父亲的休息日母亲的休息日飞飞的休息日 父子共同休息日母子共同休息日父母共同休息日全家共同休息日 三、解决问题: 四、寻找日历中的规律: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观察:纵向、横向、对角…… 规律如: (1)同一列中,第n+1行的数比第n行的数多7。() (2)相邻三行取出9个数之和等于最中间数的9倍。 ………… 五、解决问题: 1、p76练一练1 2、请你研究:楼梯问题 飞飞上楼梯,可以一次上1级或上2级台阶,有10级台阶,他从地面上到第10级台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上楼方法? 六、全课小结: 七、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四年级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

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 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 3168÷24=( )

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一)

《时间与数学(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二课时进行教学,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出许多规律。“时间与数学”这节内容是单独成节,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到了周六、周日,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玩儿?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高兴地抢着说去…,生2接着说我们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们经常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可是有个小朋友就有这方面的烦恼了,我们来看看他的烦恼是什么,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出示幻灯片,飞飞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可是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飞飞的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而飞飞是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飞飞哪天

才能和父母一起去公园玩呢?你们能不能帮飞飞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 师:飞飞的父亲每工作3天休息1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教师边提问题边出示飞飞和他父母休息的情况。 生1:父亲工作3天后休息1天。 生2:就是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同学们表示认可,教师紧接着又问: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有了上个问题做基础,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 2.出示教材中9月份的日历,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标出后请你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填在下面相应的圈内。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很快就把这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找了出来,并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紧接着请同学们分别观察父亲、母亲和飞飞的休息日中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稍一迟疑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教师此时给予充分的时间。很快学生有了答案。 生1:我发现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双数,而飞飞休息日的数都是相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整点和半点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 第 2 页共 5 页

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第 3 页共 5 页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专题性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对飞飞一家人休息日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索中,引导学生借助日历,学习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了解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时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对飞飞一家休息日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索,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流程: 数学游戏: ①找倍数(出示一组数)12、5、8、36、24、18 仔细观察,在这组数中哪些数是双数? 4的倍数都有谁?6的倍数呢? ②考眼力: (出示两组数)集合圈一:4、5、8、9、13、36 集合圈二:12、4、23、36、15、7 你能快速地从这两组数种找出相同的数字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到周六、周日我们都愿意和父母一起渡过。你知道吗?有一个叫飞飞的小朋友,他也非常想利用休息日和父母一起去游乐园玩。可是他的父母工作实在是太特殊了,要想帮助飞飞实现这个愿望,还得用到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时间与数学。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活动一:阅读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 飞飞的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飞飞周六、周日休息。 九月份 以这张月历卡为例,从1号起开始工作爸爸休息日都有哪几天呢?观察这些日期,如果把这些工作和休息时间划分一下,从几号到几号我们可以划分为一段呢? 妈妈和飞飞的休息日,大家又怎样理解的呢? 活动二:实践探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出示)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爸爸的休息日,用○标出妈妈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

认识时间 数学优质课教案

认识时间数学优质课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显示)

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学生猜测。) 有的学生猜是2时,有的猜是12时10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最常见的吃午饭的时间这一事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尝试、猜测。在出现不同答案时进行质疑,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由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师: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a.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巡视。 b.分组汇报议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

时间与数学一教案

时间与数学(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一起学习了日历,你们学会了吗?同时展开9月月历,你从这月历里发现了什么信息?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 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 某年9月份日历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集合圈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集合圈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集合圈,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观察日历找规律: 某年9月份日历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 教学案例与反思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一)”。我设计的这节课主要是想创设在一个完整情境中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穷举、排除等数学方法,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汇报能力及全班交流的能力。 对于整节课的安排,我结合教材提供的找飞飞一家三口人共同休息日的内容进行“重组”。首先选取书上的内容做为新授内容,又加入寻找飞飞与姑姑共同去爷爷家的日子为练习。这样,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进行活动、探究,学习兴趣盎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理解条件。 课始,我向学生们出示飞飞、爸爸、妈妈一家三口人的照片,并介绍他们的职业。同时,请学生们猜测飞飞一家三口人想在明年 3 月份一同去参观sos 儿童村,可具体在 3 月份的哪一天,没有确定的原因。学生很快就猜测到是因为不知道三口人的

共同休息日。于是,我就出示“飞飞每周六日休息,爸爸每工作 3 天后休息 1 天,妈妈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的信息。并请学生们说说对父母休息日的理解。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地交流。在说道“妈妈 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时。 学生 1:“妈妈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就是上 1 天歇1 天,再上 1 天再歇 1 天。” 学生 2:“我想举个例子,比如说妈妈今天工 作,妈妈明天就休息。” 学生 3:“妈妈周一工作,周二就不工作。如 果每周一、 三、 五、日工作,那周六就休息,飞飞周六也休息,这就能找出妈妈与飞飞共同的休息日。” 学生 4:“妈妈不是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吗? 也就是把 2 天看成一组,2 天里 1 天工作 1 天休息。” (我暗自佩服我的学生,小学三年级的他们, 就会如此倾听他人的发言,并能从他人的发言中受益,你看他们的发言不正是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过 程吗?)当说到对爸爸休息日的理解时,学生很快 就提出“4天一组,每隔 3 天后休息 1 天”的想法。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反思 1.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比如:在小组合作寻找共同休息日时,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记号、一一对应和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整节课学生讨论、操作、总结、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核心。本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话语霸权,个别生不积极参与,组长分工不够合理等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除了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教师的评价语言等。 3.本课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小组合作完成集合图之后,进行全班汇报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小组分工方法进行了评议,花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这样势必缩短学生数学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于小组合作能力的培训可以放在课后充分地开展。 时间与数学(二)教学反思 在上《时间与数学(二)》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力图创新,开头与结尾新颖,由于备课时想得比较广,所以课上出现了不少亮点,有预设中的也有课堂随堂出现的,这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2、能运用试验操作活动,给学生创设了探究学习的过程。3、重视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合理适当的运用了比较再下结论的方法。4、本课活动的安排、程序的设计就体现了‘统筹方法’,给学生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例。引领学生以身边发生事物为例,思考“时间与数学”的问题。5、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自主探索法、交流合作、归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