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完善小学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特制定《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评定办法》。

一、实行等级制的目的

1、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使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长。

2、积极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3、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4、大力改变社会、家长对学生片面的期望,创设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等级制评定的内容

1、评定的范围包括学生按规定所学的全部课程。

2、评定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活动课侧重参与程度及效果。

三、等级制评定的形式

1、小学各年级淡化期中考试。小学升初中实行就近入学,对口直升。

2、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学业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加强平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检查和单元检测,针对作业和检测结果评定等级并写出指导性评语。

4、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口(耳)试与笔试结合、笔试与操作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知能考试与行为考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结合等形式。

5、期末进行终结性考试。

四、等级制评定的操作

操作原则及程度:判断正误,综合权重,评定等级。

1、命题考试。依据市统一制定的《考试标准》,各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个部分构成。

2、评卷定等。由学校按市统一制定的评卷定等标准评定等级。

首先,对卷面考查判断正误。一、二年级按正确率90%以上为优秀、80%以上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的标准。其他年级按正确率85%以上为优秀、75%以上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的标准,评定出每部分的等级。

其次,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的等级为基准,兼顾综合能力部分的等级,评定出卷面等级。

教师在学生作业上要评写定等级,必要时可作出诊断性评语、指导性评语和鼓励性评语。

3、统计分析。学业成绩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统计及格率、优秀率。

质量分析要根据课程特点,分项各类统计正误率,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决定》精神为指南,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小学教育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中队辅导员 二、评价操作程序 根据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进行四个方面的评价。 1、学生自评 (1)根据本人平时表现,结合学生报告手册要求写出自评报告,学生本人确定自评等级。 (2)提供个人实证材料:提供相关的实证材料。包括小学阶段任职情况、参加活动、获奖情况等 (3)将学生个人自评报告和个人实证资料统计表在班级进行公示。 2、学生互评 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根据被评价学生平时表现、学生本人的自评陈述以及所提供的实证材料,进行民主评议。 3、家长评价

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的相关要求,确定评价等级。 4、班级评价小组评价 在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评价等级。 (五)总评及整理阶段 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小组评价及总评的等级评价结果进行整合。 四、相关要求 (一)成立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 成立由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并通过培训明确职责。制定本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二)成立由班主任、科任教师代表组成的班级评价小组 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明确职责。了解评价的意义、原则和操作方法。力求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公平。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管理制度1.doc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管理制度1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管理制度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纳入新课程评价的范畴,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 一、评价的理论框架 1.评价内容多维化 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来确立内容体系,而且应侧重后面两个维度。 (1)关注知识与技能。学习首先要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该认识的要清晰认识,该记住的要牢牢记住,该理解的要深刻理解,该运用的要能熟练运用。对知识技能,不仅要吸收,而且要内化,要使新旧知识技能融合起来,建构起新的知识技能体系。这个体系中各种要素组合有序,便于检索,便于提取,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得灵活,用得恰当。 (2)关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的数学习,不仅要看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掌握数学方法的情况。评价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勤于实践,大胆探索,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不断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评价还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求知,既能无保留

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评价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自觉体验,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数学方法。不仅要掌握获取数学知识技能的方法,更要掌握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主要看其是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是否乐于与人合作交流,是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要特别重视思维过程的科学性、条理、广阔性和创造性。评价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鉴别真伪和优劣,善于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做到不盲从,不因循守旧。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能由教师一手包揽,而应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构成综合主体,而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不能带有主观好恶的色彩,更不能有情绪化的成分。应尽可能全面一些,三个维度不可或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宜作纵向比较而不作横向比较,善于发现闪光点,肯定每一点哪怕是极其微小进步。应以肯定优点为主,指出不足应从鼓励的角度使用语言。 (2)学生评价。自评要强调容观性,实事求是,既不能缩小,更要防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鼓励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自我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互评要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

兴东小学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兴东小学小学生学业成绩 等级制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3866兴东小学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Xingd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Grade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东兴小学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完善小学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特制定《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评定办法》。 一、实行等级制的目的 1、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使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长。 2、积极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3、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4、大力改变社会、家长对学生片面的期望,创设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等级制评定的内容 1、评定的范围包括学生按规定所学的全部课程。

2、评定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活动课侧重参与程度及效果。 三、等级制评定的形式 1、小学各年级淡化期中考试。小学升初中实行就近入学,对口直升。 2、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学业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加强平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检查和单元检测,针对作业和检测结果评定等级并写出指导性评语。 4、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口(耳)试与笔试结合、笔试与操作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知能考试与行为考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结合等形式。 5、期末进行终结性考试。 四、等级制评定的操作 操作原则及程度:判断正误,综合权重,评定等级。 1、命题考试。依据市统一制定的《考试标准》,各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个部分构成。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完善小学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特制定《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评定办法》。 一、实行等级制的目的 1、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使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长。 2、积极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3、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4、大力改变社会、家长对学生片面的期望,创设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等级制评定的内容 1、评定的范围包括学生按规定所学的全部课程。 2、评定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活动课侧重参与程度及效果。 三、等级制评定的形式 1、小学各年级淡化期中考试。小学升初中实行就近入学,对口直升。 2、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学业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3、加强平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检查和单元检测,针对作业和检测结果评定等级并写出指导性评语。 4、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口(耳)试与笔试结合、笔试与操作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知能考试与行为考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结合等形式。 5、期末进行终结性考试。 四、等级制评定的操作 操作原则及程度:判断正误,综合权重,评定等级。 1、命题考试。依据市统一制定的《考试标准》,各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个部分构成。 2、评卷定等。由学校按市统一制定的评卷定等标准评定等级。 首先,对卷面考查判断正误。一、二年级按正确率90%以上为优秀、80%以上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的标准。其他年级按正确率85%以上为优秀、75%以上为良好、60%以上为及格,其余为不及格的标准,评定出每部分的等级。 其次,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的等级为基准,兼顾综合能力部分的等级,评定出卷面等级。 教师在学生作业上要评写定等级,必要时可作出诊断性评语、指导性评语和鼓励性评语。 3、统计分析。学业成绩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统计及格率、优秀率。 质量分析要根据课程特点,分项各类统计正误率,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小学生多元化评价制度

小学生多元化评价制度 一、评价原则一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三是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四是看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五是让学生、家长都来参与评价。 二、评价内容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为使过程评价与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上互相对应。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园地式日常评价+分学科期末评价报告”三大板块作为评价的基础,其中分科评价有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艺术学习、劳动与生活、礼仪行为、身心健康、体育这样七个方面。 三、评价实施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各个时期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过程,形成多元智力评价,以及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能提高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地位,将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益处。小组评价:使学生之间在相互沟通协商过程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的同学关系。家长评价: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操作第一板块:“我在进步”成长记录袋“我在进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 成长环境、学生、教师、家长三方互动评价表、我进步了。第二板块:园地式日常评价(课堂观查)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主动愉悦地接受评价,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分成“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艺术、劳动、礼仪、体育、心理”这七个方面,

也就是把德育评价和学习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经常性、综合性的评价。学生哪一个方面表现得好,就可得一星,期末根据得星的种类和数量评出星星少年。第三板块:期末各科成绩单有教学就有测试。“期末各科成绩单”是在多方互动评价表的基础上,期末对于各科成绩的书面测试。

小学生评价管理制度

小学生评价管理制度 石埠小学学生评价管理制度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青少年学生传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使适龄少年儿童在思想、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和谐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会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人格,这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价值的根本体现。为规范素质教育评价制度,特制定此评价制度。 一、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能力培养,注重过程激励,突出以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的全面评价,注重学生个性特征及非智力因素的全方位评价,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一同参与的全员评价,实行“分数,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法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分数——指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所达到的基本程度。 等级——指思想品德、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特长——指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的发展情况。 评语——指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综合评价。 (一)、文化科学知识素质评价 1、文化科学知识素质的评价实行等级制与百分制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评价采用等级制,对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评价采用百分制。 2、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即学期综合成绩评价)采用平时考查(作业情况、随堂练习以及单元过关测试)、期末考查相结合的原则。 (二)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情感、劳动技能等素质的评价

1、学生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情感、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发展实行等级评价。 2、评价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为主,兼顾学生在校外与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情况。 3、评价采用优秀、良好、中等、须努力四级。 4、评价遵循个人自评、班级考评、学科教师评价与班主任评定,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中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特长评价 1、特长主要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特长评价主要用于兴趣活动类课程,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开设艺术、科普、劳技、体育等兴趣课程,开展学科竞赛、“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辅导活动。 2、学科在按规定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举行的竞赛和表演活动的同时,应定期举行各类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活动特长的活动。 3、班主任及有关指导教师建立学生兴趣与特长档案,及时记载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情况。 4、特长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方法,采用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四级;或按上级有关部门表彰文件、证书予以认定。 (四)评语评价 评语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来整体素质发展情况用评语的形式进行综合评定。 评语评价的原则: (1)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3)要突出全面性、针对性、期望性、力求具体化、情感化、规范化、能真正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特征。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制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规范学生行为,努力形成良好的校纪校风,使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本校特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评价制度: 一、评价方法 由学习组长采用观察法、测验法,检查作业法,每学期集中总结汇报一次,作为评选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标兵的依据。 1、自己评:在老师指导下,每月学生对自己各科的各种学习习惯逐项按内容要求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按着各类评定标准自评等级,填入相应的“自评”栏内。 2、同学评:每学期由班主任集中组织一次“面对面评价”活动。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采取“班组结合式”评价方式。主要流程:自我评价(实事求是评自我)——小组互评(三言两语话同学)——全班共评(公正客观评同学)——班主任总结(点评激励提希望)。通过自我认格、小组评格、全班定格,发挥小组长、班长以及全体学生的评价主题作用,增强评价的信度、效度和透明度,达到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团结一致,共同提高的目的。 3、师评:班主任及学科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并注意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对学生逐人、逐项进行等级评价,或写出充满关爱、期望、激励性的操行评语。每学期进行两次。

4、家评:由家长或代管人员按内容要求,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认真逐项地进行评价,确定等级或写出操行评语,填入相应栏内。在家长评价前,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跟家长取得联系(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做好评价指导,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力争客观地对孩子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使之成为家校联系、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的手段。每学期进行一次。 二、评价形式: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侧面或是针对一个教育过程的即时性评价。如一堂课,一个单元,一次活动等。老师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评价,届时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把评价的等级、评语、结果等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2、总结性评价。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围绕身体、认知、情感、意志、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发展,进行等级性评价。写操行评语注意体现语言的激励性,激励学生不断上进。 3、档案袋评价。这是一种与学生相伴的记录学生成长状态的写实性的评价方式。如学习等级评价、大型活动、体育、艺术活动记录。使学生体验到成长发展快乐、受到肯定与奖赏的自豪,真正发挥成长记录袋发展性功能。 三、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通过对学生全方位评价,引导学生朝着整体优化目标发展,坚持评价内容要求与评价过程的整体性,评价实施的多元性,发展评价的整合功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新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目的: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及调控功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过程,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2、评价内容:低年级以学生活动空间为评价范围制定标准,围绕“上学去、入校来、课堂上、课间时、活动中、社区内、家庭里”七个活动场所进行评价;中、高年级学生评价主要从“品德行为、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表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3、在三个层次评价指标的指导下,以月日标的形式分阶段有所侧重地提出细化的,便于操作的目标,让学生翘足可及,一般以2——4条为宜。月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分阶段有所侧重,分阶段地覆盖全面。 4、非测试指标的终结性评价。非测试指标的学期末总评主要依据过程评价,所以指标不宜过细,按照几个大的方面评价即可,不再细化到具体指标。如:小学低年级只压缩为“在学校表现”和“在家庭表现”两大项;小学中高年级压缩为“品德行为、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三大项。 5、评价主体为学生自评、合作者评、家长评、教师评。教师应作为

学生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班主任既是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项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根据学生自主评价结果及班主任所掌握的情况,定期给学生评价,并负责在学期、学年结束时统计整理学生过程评价的资料和数据,做出终结性评价结论。其他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6、评价方法 (1)非测试性指标,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态度等评价指标,两周一次。组织学生按照学校指出的月目标,进行自评,小组同学互评。自主评价后,小组长当场向班主任汇报评价结果,班主任发表意见。(是否同意小组评价意见,如同意,就按小组评价的分数记在班主任评价栏目中)由组长及时记录小组评价结论和班主任意见,受评人自己填写自评结论,形成过程性评价积累,终结性评价每学期一次,将过程评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终结性评价结论。(2)可测性指标,如学科成绩、健康状况、运动与艺术表现等,都是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测试的项目,可按学科单元,教学或活动周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口试 或笔试,知识或技能,竞赛性或展示性测评,形成过程评价记录积累,学期末按照期末平时成绩分配的比例,进行终结性评价。 7、评价权重的衡量 (1)非测试指标过程评价的权重与终结评价的构成比例,每两周进行的过程评价采取记分方法,过程评价项目中,每一项指标满分为10分,略有不足为8分,明显不足为6分,做得不好或很差为5—0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评定办法

仓头二xx等级积分制实施办法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完善小学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特制定《小学生等级积分制实施办法》。 一、实行等级制的目的 1、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使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长。 2、积极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3、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4、大力改变社会、家长对学生片面的期望,创设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等级制评定的内容 1、评定的范围包括学生按规定所学的全部课程。 2、评定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活动课侧重参与程度及效果。 三、等级制评定的形式 1、小学一、二年级取消考试;其他各年级取消期中考试。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对口直升。 2、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学业成绩评定采用 A、B、 C、D四等。 3、加强平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检查和单元检测,针对作业和检测结果评定等级并写出指导性评语。

4、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口(耳)试与笔试结合、笔试与操作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知能考试与行为考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查结合等形式。 5、期末终结性考试,学生要求重考,学校允许在规定时间内再重考一次。 四、等级制评定的操作 操作原则及程度: 判断正误,综合权重,评定等级,附加评语。 1、命题考试。依据市统一制定的《考试标准》,各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个部分,按B: B:C的比例构成。 2、评卷定等。由学校按市统一制定的评卷定等标准评定等级。 首先,对卷面考查判断正误。按正确率90%以上为 A、80%以上为 B、60%以上为C,其余为D的标准,评定出每部分的等级。 其次,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部分的等级为基准,兼顾综合能力部分的等级,评定出卷面等级。 最后,以期末终结性考试的等级为基准,兼顾平时单元检测和“三动”操作考核,评定出学科学业等级。 一、二年级以平时考查为主,考查的主要开式是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每学期至少考三次。以平时考查为主,兼顾“三动”操作的考核等级,评定出学科学业等级。 教师在学生的考卷和作业上不仅要评定等级,还要作出诊断性评语、指导性评语和鼓励性评语。

小学生学业评价制度

枣元中心小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二、评价的原则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内容有: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习作与书画作品、日记,最典型的活动杰作(参加实践活动作品等),检测卷及其他荣誉。 2、即时性评价。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评价者在课堂上、活动时、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实施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给学生以鼓舞、指导、调整。这一评价次数、时宜

等因人而异,不求整齐划一。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一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时机可以以各种板报、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期末检测为形式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4、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既要进行书面检测,又要进行实践检测。每学期末接受县水平性评价检测,学校在每学期中途进行一次调研性水平检测。 技能学科的水平性评价学校只进行阶段性的(一般每学年一次)水平性调研检测,其中毕业年级接受县结业性水平检测。 5、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

小学生评价制度

小学生评价制度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努力做到对每一名学生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这既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努力方向。它的作用在于树立一个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为师生确定工作和学习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二、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种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 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多元性原则。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2、过程性原则。使用中注重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习惯与言行,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多向性原则。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进行多向、充分的信息交流,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四、管理制度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五、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学校校长任主任、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德育主任、班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班级也成立相应的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王青墩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目的: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及调控功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过程,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2、评价内容:低年级以学生活动空间为评价范围制定标准,围绕“上学去、入校来、课堂上、课间时、活动中、社区内、家庭里”七个活动场所进行评价;中、高年级学生评价主要从“品德行为、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表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3、在三个层次评价指标的指导下,以月目标的形式分阶段有所侧重地提出细 化的,便于操作的目标,让学生翘足可及,一般以2——4条为宜。月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分阶段有所侧重,分阶段地覆盖全面。 4、非测试指标的终结性评价。非测试指标的学期末总评主要依据过程评价, 所以指标不宜过细,按照几个大的方面评价即可,不再细化到具体指标。如:小学低年级只压缩为“在学校表现”和“在家庭表现”两大项;小学中高年级压缩为“品德行为、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三大项。 5、评价主体为学生自评、合作者评、家长评、教师评。教师应作为学生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班主任既是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项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又是评价的参与者,根据学生自主评价结果及班主任所掌握的情况,定期给学生评价,并负责在学期、学年结束时统计整理学生过程评价的资料和数据,做出终结性评价结论。其他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6、评价方法 (1)非测试性指标,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态度等评价指标,两周一次。组织学生按照学校指出的月目标,进行自评,小组同学互评。自主评价后,小组

小学生评价制度

贾庄小学学生评价管理制度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和最终目的。制定学校学生评价制度如下: 一、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学生成长手册 根据县教研室关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意见,依据小学思想品德评定手册,吸收现代教育评价的思想,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价观,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业成绩、学生评语相互分离的形式,整合形成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以及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一变化,反映出人的社会化过程,反映出学生的综合优势和潜在能力。 二、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性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纵横比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运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可以确定学生与客观标准的差距或他在集体中的位置,而个体差异评价是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对学生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对表现较差学生的进步行为的肯定或表现相对较好方面的认同,从而激

发较差学生的上进心,也会发现学习较好学生的相对弱的方面或退步的表现,从而促使较好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的促进发展。 三、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评价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充分体现各类评定方式科学性和互补性。语文、数学等科目学习情况记录栏目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他方面采用的是等级制评价,一般由优、良、及格、不及格或A、B、C、D等表示;而在兴趣爱好的评价中,采用评语式评价,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或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说,这三种评价都是对学生学业凶横机评价的有效方式。 四、注重定性评价理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所谓定性评价,它是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的法。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法等搜集、处理教育评价信息,进行定性描述,作出价值判断。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中定性评价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尤其是对学生期末的思想品德评语,内容单一,相互雷同,忽视了人的个性,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如学生评语模式的改变,

小学学生评价管理制度

新华小学学生评价管理制度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向青少年学生传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使适龄少年儿童在思想、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和谐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会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人格,这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价值的根本体现。为规范素质教育评价制度,特制定此评价制度。 一、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 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能力培养,注重过程激励,突出以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的全面评价,注重学生个性特征及非智力因素的全方位评价,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一同参与的全员评价,实行“分数+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法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分数——指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所达到的基本程度。 等级——指思想品德、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特长——指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的发展情况。 评语——指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综合评价。 (一)、文化科学知识素质评价 1、文化科学知识素质的评价实行等级制与百分制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对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评价采用等级制,对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评价采用百分制。

2、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即学期综合成绩评价)采用平时考查(作业情况、随堂练习以及单元过关测试)、期末考查相结合的原则。 (二)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情感、劳动技能等素质的评价 1、学生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情感、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发展实行等级评价。 2、评价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为主,兼顾学生在校外与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情况。 3、评价采用优秀、良好、中等、须努力四级。 4、评价遵循个人自评、班级考评、学科教师评价与班主任评定,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中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特长评价 1、特长主要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特长评价主要用于兴趣活动类课程,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开设艺术、科普、劳技、体育等兴趣课程,开展学科竞赛、“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辅导活动。 2、学科在按规定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及其它有关部门举行的竞赛和表演活动的同时,应定期举行各类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活动特长的活动。 3、班主任及有关指导教师建立学生兴趣与特长档案,及时记载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情况。 4、特长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方法,采用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四级;或按上级有关部门表彰文件、证书予以认定。 (四)评语评价 评语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来整体素质发展情况用评语的形式进行综合评定。 评语评价的原则: (1)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2)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普惠乡中心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普惠乡中心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努力做到对每一名学生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这既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努力方向。它的作用在于树立一个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为师生确定工作和学习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二、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种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一)多元性原则。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

关于实行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评价制度的通知

关于实行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评价制度的通知 各中心小学: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推进小学课改的进程,凸显小学教学工作的创新理念,完善小学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经县教育局研究决定,从本学年开始,在全县小学实行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评价,现将评定办法公布如下: 一、实行等级制的目的 1.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使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成长. 2.积极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3.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办学方向上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4.大力改变社会、家长对学生片面的期望,创设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等级制评定的内容 1.评定的范围包括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按规定所学的全部课程. 2.评定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活动课侧重参与程度及效果. 三、等级制评定的形式 1.小学各年级取消期中考试.小学升初中实行就近入学,对口直升. 2.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学业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填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 3.加强平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检查和单元检测,针对作业和检测结果评定等级并写出诊断性评语、指导性评语和鼓励性评语.

4.期末进行一次终结性检测. 四、等级制评定的操作 1.命题考试.由县教研室代拟命题并制卷,各学校负责组织考试、阅卷评分工作.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能力三个部分构成. 2.评卷定等.语文、数学、英语以统一检测成绩为依据评定等级,其余学科由学校及科任教师评定等级.按检测成绩85分及以上为优秀、70分及以上为良好、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的标准,评定出每个学生每门学科的等级.未及格者在《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相应栏目标注“补考”,次学期初由学校自行命题补考后再判定等级,并在学籍卡中标注补考等级. 3.统计分析.学业成绩以班级、学校为单位,统计及格率、优秀率及合格率.城区小学取消优秀率.质量分析要根据课程特点,分项统计各类正误率,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三科检测具体分数不得对外公布. 五、《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评价制度》从本学期开始实施,作为本学年小学评估的重要条款. 以上通知,望遵照执行. 休宁县教育局 2014年2月11日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目的: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及调控功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过程~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保障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2、评价内容:低年级以学生活动空间为评价范围制定标准~围绕“上学去、入校来、课堂上、课间时、活动中、社区内、家庭里”七个活动场所进行评价,中、高年级学生评价主要从“品德行为、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审美表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3、在三个层次评价指标的指导下~以月目标的形式分阶段有所侧重地提出细化的~便于操作的目标~让学生翘足可及~一般以2——4条为宜。月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分阶段有所侧重~分阶段地覆盖全面。 4、非测试指标的终结性评价。非测试指标的学期末总评主要依据过程评价~所以指标不宜过细~按照几个大的方面评价即可~不再细化到具体指标。如:小学低年级只压缩为“在学校表现”和“在家庭表现”两大项,小学中高年级压缩为“品德行为、学习习惯、心理素质”三大项。 5、评价主体为学生自评、合作者评、家长评、教师评。教师应作为学生评价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班主任既是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项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又是评价的参与 1 者~根据学生自主评价结果及班主任所掌握的情况~定期给学生评价~并负责在学期、学年结束时统计整理学生过程评价的资料和数据~做出终结性评价结论。其他任课教师负责本学科对学生的评价。 6、评价方法

,1,非测试性指标~如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情感态度等评价指标~两周一次。组织学生按照学校指出的月目标~进行自评~小组同学互评。自主评价后~小组长当场向班主任汇报评价结果~班主任发表意见。,是否同意小组评价意见~如同意~就按小组评价的分数记在班主任评价栏目中,由组长及时记录小组评价结论和班主任意见~受评人自己填写自评结论~形成过程性评价积累~终结性评价每学期一次~将过程评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终结性评价结论。 ,2,可测性指标~如学科成绩、健康状况、运动与艺术表现等~都是可以通过检测手段测试的项目~可按学科单元~教学或活动周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口试或笔试~知识或技能~竞赛性或展示性测评~形成过程评价记录积累~学期末按照期末平时成绩分配的比例~进行终结性评价。 7、评价权重的衡量 ,1,非测试指标过程评价的权重与终结评价的构成比 2 例~每两周进行的过程评价采取记分方法~过程评价项目中~每一项指标满分为10分~略有不足为8分~明显不足为6分~做得不好或很差为5—0分~,尽量以鼓励为主,。学期末进行汇总~汇总公式: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总分?过程评价次数=学期自评,或小组评、班主任评,分数。总评按分配比例统计出总分之后~折合成等级,优、良、合格、待合格或,9—10分“优”, 7—8分为“良”, 6分为“合格”, 6分以下“待合格”。 非测试指标的评价构成人员的权重分配: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40%~教师评占50% 小学中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占60%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占70% “上学去”~“家庭里”两部分完全交给家长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