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割补法和分割法优选稿

割补法和分割法优选稿

割补法和分割法优选稿
割补法和分割法优选稿

割补法和分割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割补法和分割法什么叫做割补法和分割法?

割补法和分割法都是计算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推导方法,也是一种思考方法。在面积和体积教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割补法是指:把一个图形的某一部分割下来,填补在图形的另一部分,在原来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使其转化为已经掌握的旧的图形,以利于计算公式的推导。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可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梯形通过割补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圆通过割补可转化为近似长方形等。(1)平行四边形割补后转化为长方形:

(2)梯形割补后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分割法是指:对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不能使用割补法,可以利用不规则图形的凹凸特点,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可以计算的规则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先将各个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这些规则图形的面积加在一起,总面积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种计算不规则图形的方法,叫做分割法。

下面两个图形就采用了分割法。

(1)

(2)

左图ABDE是一个不规则图形,用分割法可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BDE,一个三角形BCD,把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求出来,再把所得的结果加在一起,就是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反证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反证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般是从正面入手,这就是所谓的正向思维,但往往也会遇到从正面入手困难,或出现一些逻辑上的困境的情形,这时就要从辩证思维的观点出发,运用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面,从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分析问题,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一、反证法的逻辑基础 证明命题“A B”时如果用这种方法:假设A∧B为真,在A且B的条件下,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矛盾的结果(不论是与A矛盾还是与其他已知正确的结论矛盾或自相矛盾),从而B成立(即A B成立),这种方法就是反证法。 二、反证法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弄清命题的前提和结论; 第二步否定原命题,由假设条件及原命题构成推理的基础; 第三步由假设出发,根据公理、定义、定理、公式及命题的条件,正确逻辑推理,导出逻辑矛盾; 第四步肯定原命题的正确性。 三、什么情况下考虑应用反证法 1待证命题的结论是唯一存在性命题 例1设方程x=p sin x+a有实根(0<p<1,a是实数),求证实根唯一。 证明:假设方程存在两个不同实根x1,x2,则有 x1=p sin x1+a,x2=p sin x2+a x1-x2=p sin x1-sin x2=2p cos x1+x22sin x1-x22 由于cos x1+x22│≤1,从而有│x1-x2│≤2p│sin x1-x22│又sin x1-x22≤x1-x22,故x1-x2≤p x1-x2,但x1≠x2,于是p≥1,与0<p<1矛盾。所以方程若有实根,则根唯一。 2采取直接证法,无适宜的定理作为根据,甚至无法证明。 例2已知A、B、C、D是空间的四点,ABGN CD是导向直线,求证AC和BD、AD和BC也都是异面直线。 分析:证AC和BD是异面直线,即证明AC和BD不在同一平面内,考虑反证法。 证明:假定AC和BD不是异面直线,那么AC和BD在同一平面内,因此A、B、C、D不是异面直线,这与已知条件矛盾。所以AC和BD是异面直线。 3待证命理的结论是以“至少存在”的形式出现的,“至少存在”的反面是“必定不存在”,所以只要证明“必定不存在”不成立即可。 例3设p1p2=2(q1+q2)求证方程x2+p1x+q1=ox2+p2x+q2=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证明:假设两方程都无实根,则 p12-4q1<0,p22-4q2<0,两式相加,有p21+p22<4(q1+q2)(1) 而p1p2=2(q1+q2)代入(1)得p21+p22<2p1p2,这与p21+p22≥2p1p2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正确。 4待正命题含有涉及各种“无限形式”的结论,由于中学没有直接证明“无限”的手段。而结论的反面却是“有限”,故常常借助于反证法。 例4证明实数lg3是无理数。 证明:假设lg3是有理数。则它可以表示成lg3=mn(m,n是互质的正整数,由对数的定义,得10=3″)。但10是偶数,而3″是奇数,矛盾。因此实数lg3是无理数。

“割补法”求解不规则几何体体积

“割补法”求解不规则几何体体积 我们通常把不是棱柱、棱锥、棱台和圆柱、圆锥、圆台等的几何体,称为不规则几何体.而解决不规则几何体的方法,常用割补法,即通过分割或补形,将它变成规则的几何体.我们可以从不规则几何体的来源上,即它是由何种常见的几何体所截得的来分类. 一、来自三棱柱的截体 例1 如图1,正四面体A BC D -中,E F G H ,,,分别是棱 A B A C B D C D ,,,的中点,求证:平面EFH G 把正四面体分割成 的两部分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分析:显然正四面体被分割成的两部分都是不规则的几何体, 因此我们可使用割补法来推导.那么我们应选择割,还是补呢? 如果选择补,那么补成什么样子呢?显然只能是正四面体,这就 说明我们应该选择割. 证明:连结C E C G A G A H ,,,,左右两个不规则几何体都被分割成了一个四棱锥和一个三棱锥,如图1.易证左右的两个四棱锥的体积相等,两个三棱锥的体积也相等,于是两部分体积相等. 当然此题还有其他的分割方法,比如分成一个三棱柱和一个三棱锥等,也同样好证. 二、来自正方体的截体 例2 如图2,已知多面体ABC D EFG -中,A B A C A D ,,两两互相垂 直,平面ABC ∥平面D E F G ,平面BEF ∥平面A D G C , 2AB AD D C ===,1AC EF ==,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2 B.4 C.6 D.8 解法一(割):如图3,过点C 作C H D G ⊥于H ,连结EH ,这样就 把多面体分割成一个直三棱柱D EH ABC -和一个斜三棱柱BEF C H G -. 于是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 DEH BEF V S AD S DE =?+?△△11212212422????=???+???= ? ?????. 解法二(补):如图4,将多面体补成棱长为2的正方体,那么显然 所求的多面体的体积即为该正方体体积的一半. 于是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31242V = ?=. 三、来自圆柱的截体 例3 如图5,如图5,一圆柱被一平面所截,已知被截后几何体的 最长侧面母线长为4,最短侧面母线长为1,且圆柱底面半径长为2,则 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 解法一(割):如图6,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下面的圆柱的体积与上

解析法证明平面几何经典问题--举例

五、用解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问题----极度精彩!充分展现数学之美感!何妨一试? 例1、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两条直线分别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求证:AP =AQ .(初二) (例1图) (例2图) 例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部分题目解答】 例1、(难度相当于高考压轴题) ; ,、点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设直线方程为:轴建立坐标系,设圆的为为原点,轴,为如图,以)(),(,AD ,,)-(2211222y x C y x B nx y mx y AB r a y x Y AO A x MN ===+ 、;则,、,C B )()(4433y x E y x D , 1 - ;12-2-)1,{)-(22 2212212222222+=+=+=++=+=m r a x x m am x x r a amx x m y r a y x mx y 由韦达定理知:得:(消去,1- ;1222 243243+=+=+n r a x x n an x x 同理得: ),-(---23 23 22x x x x y y y y CD = 方程为:直线 ,--Q 3 23 223Q y y y x y x x = 点横坐标:由此得 , --P 1 41441P y y y x y x x = 点横坐标:同理得 ,------1 41441323223P Q y y y x y x y y y x y x x x AQ AP ===;即证:,只需证明:故,要证明 N B

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论文 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开封县八里湾镇第一初级中学 杨继敏

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反证法是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基本论证方法,它为一些从正面入手,无法使已知条件和结论找出联系的问题,提供了一条解题途径,它通过给出合理的反设,来增加演绎推理的前提,从而使那种只依靠所给前提而变的山穷水尽的局面,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使学生看到增加演绎推理前提的方便功效。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许多人拘泥于传统的推理方法,常常使问题复杂化,尽管最后能达到目的,但往往费时费力,因为数学的研究往往体现一种思维转换,我们可以用一种“换位”思想来处理我们日常遇到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 逆向思维;假设;归谬;数学逻辑推理;矛盾;结论。】 1.引言 反证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对数学解题有着重要作用。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求证对立面的不成立从而推出正面的正确。因为这种方法推理严密,说服性强,所以除了在数学中应用反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在不同的数学情境下,反证法的前提假设不同。因此,在数学中应用反证法,一定要具体问题提出相应具体正确的假设。这就需要熟练掌握反证法的反设词,除此,还应熟记反证法的证题步骤——假设,归谬,结论。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以及涉及到各种文章说明其步骤,适用范围,并附以大量例题。但对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文字讲解与反证法适宜的数学题型的归纳总结还欠缺。本文就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根据反证法在数学中适宜的命题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文字讲解及归纳总结。 2. 反证法初探 2.1 反证法的含义及逻辑依据 含义:所谓反证法就是从反面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即欲证明“p则q”,则从反面推导出“若p非q”不能成立,从而证明“若p则q”成立。它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正确的严格推理,得到与已知(假设)或已成立的数学命题相矛盾的结果,从而验证产生矛盾的原因,推出原命题的结论不容否定的正确结论。

解析法在几何中的应用 -

解析法在几何中的应用 姓名:周瑞勇 学号:201001071465 专业:物理学 指导教师:何巍巍

解析法在几何的应用 周瑞勇 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通过分析几何问题中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最简练的语言或形式化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的关系,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表达式,然后设计程序求解问题的方法称为解析法。 关键词:几何问题,表达关系,表达式,求解问题 一前言 几何学的历史深远悠久,欧几里得总结前人的成果,所著的《几何原本》。一直是几何学的坚固基石,至今我国中学教学的几何课本仍未脱离他的衣钵。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欧式体系学习几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事物都有两重性。实践同样证明,过多强调它的作为也是不适当的。初等几何的构思之难,使人们为此不知耗费了多少精力,往往为寻求一条神奇、奥秘的辅助线而冥思苦索。开辟新的途径,已是势在必行。近些年来,用解析法、向量法、复数法、三角法证明几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数学工作者的重视。 由于平面几何的内容,只研究直线和园的问题,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解析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解析法不仅具有几何的直观性,而且也还有证明方法的一般性。综合几何叙述较简,但构思困难,而解析法思路清晰,过程简捷,可以作为证明几何问题中一种辅助方法,两者课去唱补短,想得益彰。 二解析法概述 几何数学主要是从几何图形这个侧面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其基本元素是点,代数学则主要是从数量关系这个侧面来研究客观事物,其基本元素是数。笛卡尔综合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坐标概念,把代数学和几何学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以研究点的位置和一对有序实数的关系、方程和曲线以及有研究连续运动而产生

立体几何割补法

立体几何割补法 立体几何中的割补法解题技巧 邹启文 ※ 高考提示 立体几何中常用割补法解题.特别是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题很多可用割补法解,有时解起来 还比较容易. ※ 解题钥匙 例1 (2005湖南高考,理5)如图,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O是底面ABCD11111111 的中心,则O到平面ACD的距离为( ) 11 2231A、 B、 C、 D、 4222 分析:求点到面的距离通常是过点做面的垂线,而由于该图的局限性显然不太好做垂线,考虑O为AC的中点,故将要求的距离 11 与A到面ACD的距离挂钩,从而与棱锥知识挂钩,所以可在该 111 图中割出一个三棱锥A—ACD而进行解题。 111 解:连AC,可得到三棱锥A—ACD,我们把这个正方体的其 1111

它部分都割去就只剩下这个三棱锥,可以知道所求的距离正好为这个三棱锥的高的一半。这个三棱锥底面为直角边为1与的直 2角三角形。这个三棱维又可视为三棱锥C—AAC,后者高为1,底为腰是1的等腰直角三角111 2形,利用体积相等,立即可求得原三棱锥的高为,故应选B。 2 例2 (2007湖南高考,理8)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BCD1111 的8个顶点都在球O的表面上,E,F分别是棱AA、DD的中点, 11则直线EF被球O截得的线段长为( ) 22A、 B、1 C、1+ D、 222 分析:在该题中我们若再在正方体上加上一个球,则该图形变得复杂而烦琐,而又考虑到面AADD截得的球的截面为圆,且EF 11 在截面内,故可连接球心抽出一个圆锥来。 解:如图,正方体ABCD—ABCD,依题O亦为此正方体的中心,补侧面 1111 可得圆锥0—AD(如下图), AD为平面AD,球0截平面A D1111 其底面圆心正为线段AD之中点,亦为线段EF之中点,割去正方体和球 1 的其它部分,只看这个圆锥,容易看出球O截直线EF所得线段长就等于这个圆锥底面圆的直径AD之长,故选D。 1

高中数学方法解之反证法

反证法 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它是属于“间接证明法”一类,是从反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导出矛盾推理而得。 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简单地说“A或者非A”,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排中律”。反证法在其证明过程中,得到矛盾的判断,根据“矛盾律”,这些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而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都是真的,所以“否定的结论”必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结论与“否定的结论”这一对立的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于是我们得到原结论必为真。所以反证法是以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为依据的,反证法是可信的。 反证法的证题模式可以简要的概括我为“否定→推理→否定”。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无误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达到新的否定,可以认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否定之否定”。应用反证法证

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结论 → 推导出矛盾 → 结论成立。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 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 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进行推理,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在数学解题中经常使用反证法,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一般来讲,反证法常用来证明的题型有:命题的结论以“否定形式”、“至少”或“至多”、“唯一”、“无限”形式出现的命题;或者否定结论更明显。具体、简单的命题;或者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改变其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进行反面思考,问题可能解决得十分干脆。 例1.[05.北京]设()f x 是定义在[0,1]上的函数,若存在'(0,1),x ∈使得()f x 在[0,']x 上单调递增,在[',1]x 上单调递减,则称()f x 为[0,1]上的单峰函数,'x 为峰点,包含峰点的区间为含峰区间。 对任意的[0,1]上单峰函数()f x ,下面研究缩短其含峰区间长度的方法。求证:对任意的1212,(0,1),,x x x x ∈<若12()()f x f x ≥,则2(0,)x 为含

割补法求面积

割补法求面积 阴影面积的计算是本章的一个中考热点,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首先应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分割、接补将其化为可计算的规则图形进行计算. 一、补:把所求不规则图形,通过已知的分割线把原图形分割成的图形进行适当的组合,转化为可求面积的图形. 例题1 如图1,将半径为2cm 的⊙O 分割成十个区域,其中弦AB 、CD 关于点O 对称,EF 、GH 关于点O 对称,连接PM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cm 2(结果用π表示). 解析:如图1,根据对称性可知:S 1=S 2,S 3=S 4,S 5=S 6,S 7=S 8,因此阴影部分的面积占整个圆面积的 21,应为:ππ222 12=?(cm 2). 练习:如图2,在两个同心圆中,三条直径把大圆分成相等的六部分,若大圆的半径为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 答案:2π. 二、割:把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分割成几块可求的图形的面积和或差. 例题2 如图3,在Rt △ABC 中,已知∠BCA=90°,∠BAC=30°,AB=6cm ,把△ABC 以点B 为中心旋转,使点C 旋转到AB 边的延长线上的点C′处,那么AC 边扫过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cm 2(不取近似值). 解析:把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割转化,则 S 阴影=(S 扇形BAA′+S △A′C′B )-(S △ACB +S 扇形BCC′)

=S 扇形BAA′-S 扇形BCC′ 360 312036061202 2?-?=ππ=π9. 练习:如图4,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E 为AB 的中点,以E 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分别交AD 、BC 于M 、N 两点,与DC 切于P 点,∠MEN =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 答案:4361-- π. 三、先割后补:先把所求图形分割,然后重新组合成一个规则图形. 例题3 如图5,ABCD 是边长为8的一个正方形,EF 、HG 、EH 、FG 分别与AB 、AD 、BC 、DC 相切,则阴影部分的面积=______. 解析:连接EG 、FH ,由已知可得S 1=S 2,S 3=S 4,所以可把S 1补至S 2,S 3补至S 4. 这样阴影部分的面积就转化为正方形面积的21,因此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282 12=?. 练习:如图6,AB 是⊙O 的直径,C 、D 是AB 上的三等分点,如果⊙O 的半径为1,P 是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3π B .6π C .2π D .3 2π 答案:A .

解析法巧解中考数学压轴题

解析法巧解中考压轴题 在平面几何题中,适当的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即解析法,有时会显得更简洁高效.现以近年中考压轴题为例,分析说明解析法之妙.例1 (2013泰州)如图1,在矩形ABCD中,点P在边CD上,且与C、D不重合,过点A作AP的垂线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连结PQ,M为PQ中点. 若AD=10,AB=a,DP=8,随着a的大小的变化,点M的位置也在变化.当点M 落在矩形ABCD外部时,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将矩形、三角形、动点、参数相结合,考察学生利用相似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区分度高,按照参考答案给出的解题思路,如图2所示,当点M落在矩形ABCD外部时,须满足的条件是“BE>MN”.分别求出BE与MN的表达式,列不等式求解,即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由△ADP∽△ABQ,解得QB=4 5 a. 由△QBE∽△QCP,同样由比例关系得出BE= () 28 225 a a a - + . 又因为MN为QCP的中位线,得出 MN=1 2 PC= 1 2 (a-8). 再由BE>MN, 即 () 28 225 a a a - + () 1 8 2 a >- 得出a> . 当点M落在矩形ABCD外部时,a的取值范围为a>. 这种解法不仅要想到添加辅助线,还两次运用了相似比,计算量大,易出错.比较稳妥而简洁的做法是将图形放进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 一如何建立合适、恰当的坐标系呢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第一,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角坐标系上,这些点的坐标含有数字O,可以起到简化运算的功效; 第二,考虑图形的对称性,同样,也能起到简化运算的作用. 解答如图3所示,建立以B点为原点,BC方向为x轴正半轴,BA方向为y轴正半轴的直角坐标系.

中考复习数学思想方法之二:割补法“补形”在初中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中考复习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割补法“补形”在初中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平面几何中的“补形”就是根据题设条件,通过添加辅助线,将原题中的图形补成某种熟悉的,较规则的,或者较为简单的几何基本图形,使原题转化为新的易解的问题.从“补形”的角度思考问题,常能得到巧妙的辅助线,而使解题方向明朗化,所以,补形是添加辅助线的重要方法.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供参考. 例1 如图1,六边形ABCDEF的六个内角都相等,若AB=1,BC=CD=3,DE=2,则这个六边形的周长等于. 解析题中六边形是不规则的图形,现将它补形为较规则的正三角形,分别向两方延长AB、CD、EF相交于G、H、I (如图2). ∵六边形ABCDEF的六个内角都相等, ∴六边形的各角为120°, ∴△AFI、△BCG、△DEH均是正三角形,从而△GHI为正三角形,则有 GC=BC=3,DH=EH=DE=2, IF=AF, IH=GH=GC+CD+DH =3+3+2=8, ∴IE=IH-EH=8-2=6. ∴六边形的周长等于: AB+BC+CD+DE+EF+F A =AB+BC+CD+DE+IE =1+3+3+2+6=15. 注:本题亦可补成平行四边形求解,如图3. 例2 如图4,在Rt△ABC中,AC=BC,AD是∠A的平分线,过点B作AD的垂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AD=2BE. 解析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启示:顶角平分线垂直底边且平分底边.结合AE平分∠CAB,B E⊥AE,启发我们补全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延长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如

图5),易证△ABF 为等腰三角形,∴ BF =2BE ,再证△ACD ≌△BCF ,全等的条件显然满足,故结论成立. 例3 某片绿地的形状如图6所示,其中∠A =60°,A B ⊥BC ,C D ⊥AD ,AB =200m ,CD =100m ,求AD ,BC 的长. 解析 由题设∠A=60°,A B ⊥BC ,可将四边形补成图7所示的直角三角形. 易得∠E =30°,AE =400,CE =200,然后再由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求出BE , DE 由此得到AD =400-200。 例4 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2与y 轴相交于点A ,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相交于点B (m ,2). (1) 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 将直线y =x -2向上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C ,且△ABC 的面积为18,求平移后的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 (1) 所求解析式为y =8 x ; (2) 本题方法不一,下面着重对此题进行分析解答.

反证法在证明题中的应用-高考数学解题模板

【高考地位】 反证法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在高考题中也经常出现。它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证题方法. 反证法证题的步骤大致分为三步:(1)反设:作出与求证的结论相反的假设;(2)归谬:由反设出发,导出矛盾结果;(3)作出结论:证明了反设不能成立,从而证明了所求证的结论成立.其中,导出矛盾是关键,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与已知矛盾,与公理、定理矛盾,与假设矛盾,自相矛盾等. 【方法点评】 类型一 证明“至多”或“至少”问题 使用情景:证明“至多”或“至少”问题. 解题模板:第一步 首先假设命题不成立; 第二步 然后根据已知或者规律推导出矛盾; 第三步 最后得出结论. 例1. 若,x y ∈{正整数},且2x y +>。求证:12x y +<或12y x +<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变式演练1】若下列方程:x 2+4ax -4a +3=0, x 2+(a -1)x +a 2=0, x 2 +2ax -2a =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类型二 证明“不可能”问题 使用情景:证明“不可能”问题. 解题模板:第一步 首先假设命题不成立; 第二步 然后根据已知或者规律推导出矛盾; 第三步 最后得出结论.

例2.给定实数0a a ≠,,且1a ≠,设函数11()1x y x x ax a -= ∈≠-R ,且,求证:经过这个函数图象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的直线不平行于x 轴. 【变式演练2】如图,设SA 、SB 是圆锥SO 的两条母线,O 是底面圆心,C 是SB 上一点。求证:AC 与平面SOB 不垂直。 类型三 证明“存在性”或“唯一性”问题 使用情景:证明“存在性”或“唯一性”问题. 解题模板:第一步 首先假设命题不成立; 第二步 然后根据已知或者规律推导出矛盾; 第三步 最后得出结论. 例3.求证:方程512x =的解是唯一的. 【变式演练3】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时,首先应该做出与命题结论相反的假设.否定“自然数c b a ,,中恰有一个偶数”时正确的假设为() A .自然数c b a ,,都是奇数 B .自然数c b a ,,都是偶数 C .自然数c b a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D .自然数c b a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高考物理 解题方法例话7 割补法

1 7割补法 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适当的分割、补充来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下面举例说明。 [例题1]如果将质量为m 的铅球放于地心处,再在地球内部距地心R/2(R 为地球半径)处挖去质量为M 的球体,如图所示,则铅 球受到地球引力的大小为多少? 解析:如果将挖去质量为M 的球体补上, 这一个完整的球体,一个完整的质量均匀 的球体放入其中心处的铅球的引力为0, 由此可见挖去的质量为M 球体对铅球的力与剩下部分对铅球的力相平衡,即224 )2(R GMm R Mm G F F = ==挖去剩下 方向为沿挖去小球与地球球心连线向左。 [例题2]现有半球形导体材料,接成如图所示的两种形式,则两种接法的电阻之比为多 少? 解析:如果将 a 、 b 图中的两半球平分,如图所示,设1/4球形材料的电阻为R ,a 是两个1/4球形材料的并联,所以2R R a =而b 是两个1/4球形材料的串联,所以R R b 2=,所以4:1:=b a R R [例题3]一带电粒子以速度V 沿半径为a 的圆形磁场的半径方向射入磁场,穿越磁场的时间为1t ;该粒子又以相同的速度V 从边长为a 的正方形磁场一边的中点垂直于该边射入磁场,穿越磁场的时间为2t ,则1t 2t 的大小关系为( ) A 、1t =2t B 、1t ?2t C 、1t ?2t D 、都有可能 解析:如果将b 图 中正方形磁场挖 去一个半径为a 的 圆形磁场,再将a 图中的半径为a 的 圆形磁场补上,如 图c 所示,假设电 荷带负电,如果从 切点射出,则时间 相同1t =2t ,如果不从切点射出,则时间相同1t ?2t ,正确的选项为A 、C

立体几何巧思妙解之割补法

立体几何巧思妙解之割补法 在立体几何解题中,对于一些不规则几何体,若能采用割补法,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一目了然的作用。 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1、如图1,正三棱锥S-AB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如果E 、F 分别为SC 、AB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 与SA 所成的角等于( ) 000090604530A B C D 分析:平移直线法是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最基本的方法。如图1,只要AC 的中点G ,连EG ,FG ,解△EFG 即可.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若把三棱锥巧妙补形特殊的正方体,定会叫人惊喜不已。 巧思妙解:如图2,把正三棱锥S-ABC 补成一个正方体11AGBH A CB S -, 1//,EF AA ∴Q 异面直线EF 与SA 所成的角为0145A AS ∠=。故选C 。 二、体积问题 例2、如图3,已知三棱锥子P —ABC ,234,10,241PA BC PB AC PC AB ======,则三棱锥子P —ABC 的体积为( )。 4080160240A B C D 分析:若按常规方法利用体积公式求解,底面积可用海伦公式求出,但顶 点到底面的高无法作出,自然无法求出。若能换个角度来思考,注意到三 棱锥的有三对边两两相等,若能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长方体中,则问题不 难解决。 巧思妙解:如图4所示,把三棱锥P —ABC 补成一个长方体AEBG —FPDC ,易 知三棱锥P —ABC 的各边分别是长方体的面对角线。 PE=x,EB=y,EA=z 不妨令,则由已知有: 2222221001366,8,10164x y x z x y z y z ?+=?+=?===??+=? ,从而知 416810468101606 P ABC AEBG FPDC P AEB C ABG B PDC A FPC AEBG FPDC P AEB V V V V V V V V --------=----=-=??-????= 例3、如图5,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且BCF ADE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EF=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 (A ) 32 (B )33 (C )34 (D )23

高中竞赛数学讲义第56讲解析法证几何题

第56讲 解析法证 几何题 解析法是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一般的顺序是:建立坐标系,设出各点坐标及各线的方程,然后根据求解或求证要求进行代数推算.它的优点是具有一般性与程序性,几何所有的平面几何问题都可以用解析法获解,但对于有些题目演算太繁. 此外,如果建立坐标系或设点坐标时处理不当,也可能增加计算量.建系设点坐标的一般原则是使各点坐标出现尽量多的0,但也不可死搬教条,对于一些“地位平等”的点、线,建系设点坐标时,要保持其原有的“对称性”. A 类例题例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A B 及直角边B C 为边向三角形两侧作正方形ABDE 、CBFG . 求证:DC ⊥FA . 分析 只要证k C D ·k AF =-1,故只要求点D 的坐标. 证明 以C 为原点,CB 为x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0,a ),B (b ,0),D (x ,y ). 则直线AB 的方程为ax +by -ab =0. 故直线BD 的方程为bx -ay -(b ·b -a ·0)=0, 即bx -ay -b 2=0. ED 方程设为ax +by +C =0. 由AB 、ED 距离等于|AB |,得 |C +ab | a 2+b 2=a 2+b 2, 解得C =±(a 2+b 2)-ab . 如图,应舍去负号. 所以直线ED 方程为ax +by +a 2+b 2-ab =0. 解得x =b -a ,y =-b .(只要作DH ⊥x 轴,由△DBH ≌△BAC 就可得到这个结果). 即D (b -a ,-b ). 因为k AF =b -a b ,k CD =-b b -a ,而k AF ·k CD =-1.所以DC ⊥FA . 例2.自ΔABC 的顶点A 引BC 的垂线,垂足为D ,在AD 上任取一点H ,直线BH 交AC 于E ,CH 交AB 于F . 试证:AD 平分ED 与DF 所成的角. 证明 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0,a ),B (b ,0),C (c ,0),H (0,h ),于是 BH :x b +y h =1 AC :x c +y a =1 过BH 、AC 的交点E 的直线系为: λ(x b +y h -1)+μ(x c +y a -1)=0. 以(0,0)代入,得λ+μ=0. y x H F E D C B A y x O A B C D E F G

高中物理运用割补法解电场强度问题

高中物理运用割补法解电场强度问题 所谓割补法,就是在求解电场强度时根据给出的条件建立起物理模型,如果这个模型是一个完整的标准模型,则容易解决,但有时由题给的条件建立起的模型不是一个完整的标准模型,比如说A不是一个标准的、完整的模型,可设法补上一个B,补偿的原则是使A+B成为一个完整的模型,从而使A+B变得易于求解,而且补上的B也必须容易求解,那样待求的A便可从两者的差中获得,这种转换思维角度的方法常常使一些难题的求解变得简单明了。我们只学到有关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但不能看成点电荷的带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没有现成公式能用,这时我们就可用割补法使带电体变成标准模型来求解。例、如图所示,用金属AB弯成半径r=1m的圆弧,但在A、B之间留出宽度d=2cm的间隙,将Q=3.13×10-9C的正电荷分布于金属丝上,求圆心处的电场强度。分析:我们可以应用割补思维,假设将图中圆环缺口补上,并且它的电荷密度与缺了口的环体原有电荷密度一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电荷均匀分布的完整带电环,环上处于同一直径两端的微小部分可视为两个相对应的点电荷,它们产生的电场在圆心O处叠加后合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可知,带电圆环在圆心O处的总电场强度E=0。至于补上的带电小段,由题给条件

可视作点电荷,它在圆心O处的电场强度E1是可求的,设题中待求电场强度为E2,则E1+E2=E=0,便可求得E2。本题中如果在A、B之间留出宽度比较大的间隙,则不能运用上面的方法求圆心处的电场强度,因为此时AB段带电体不能当作点电荷来处理,库仑定律不能直接使用。解析:设原缺口环所带电荷的线密度为,,则补上的金属小段的带电荷量,求出它在O处的电场强度。设待求的电场强度为E2,因为E1+E2=0,可得E2=-E1=-9×10-2N/C负号表示E2与E1反向,背向球心向左。

例谈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例谈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摘要】反证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方法之一,它在数学解题中广泛使用,特别是有些问题,用反证法更简捷明了。文章阐明反证法的定义、逻辑依据、证明的一般步骤,重点论述了反证法在中学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关键词】反证法证明假设矛盾结论 有个很著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从前有个名叫王戎的小孩,一天,他和小朋友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尝了之后才知是苦的,独有王戎没动,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这个故事中王戎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从反面论述了李子为什么不甜,不好吃。这种间接的证法就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反证法。 一、对“反证法”的概述 (一)反证法的概念及其逻辑依据 1.反证法的概念 假设命题判断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否定命题判断”这个新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与公理﹑定理、题设、临时假定相矛盾的结论或自相矛盾,从而断定命题判断的反面不成立,即证明了命题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当命题由已知不易直接证明时,改证它的逆命题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 2.反证法的逻辑依据 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

矛盾律: 在同一论证过程中, 对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对立)的判断, 其中至少 有一个是伪的。 排中律: 在同一论证过程中, 对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 不能为伪, 其中 必有一个是真的。 (二)反证法的证明步骤 设待证的命题为“若A 则B ”,其中A 是题设,B 是结论,A 、B 本身也都是数学判断,那 么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1. 反设: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 归谬:由“反设”出发,以通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公理 定理﹑定义﹑反设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 3. 结论: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 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 二、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 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反证法虽然是在平面几何教材中出现的,但对数 学的其它各部分内容,如代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都可应用。那么,究竟什么样 的命题可以用反证法来证呢?当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证题的实践告诉我们:下面几种命题 一般用反证法来证比较方便。 1.否定性命题 结论以“没有……”“不是……”“不能……”等形式出现的命题,直接证法一般不易入 手,而用反证法就容易多了。 例1 求证:当 n 为自然数时 ,2(2 n + 1) 形式的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差。 证明:假设有整数 a , b ,使)(1n 22b a 22+=-, 即 (a + b)(a - b)=2(2n + 1) ① 当 a ,b 同奇、 同偶时 , a + b 、 a - b 皆为偶数 , (a + b)(a - b) 应是4的倍数 ,但2(2n+ 1) 除以4余2 ,矛盾。 ② 当a ,b 一奇一偶时 ,a + b 、a - b 皆为奇数 , (a + b)(a - b) 应是奇数 ,但2(2n + 1)为偶数 ,矛盾。 所以假设错误 ,即2(2n + 1) 形式的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差。

第56讲 解析法证几何题教学内容

第56讲解析法证 几何题

第56讲解析法证 几何题 解析法是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一般的顺序是:建立坐标系,设出各点坐标及各线的方程,然后根据求解或求证要求进行代数推算.它的优点是具有一般性与程序性,几何所有的平面几何问题都可以用解析法获解,但对于有些题目演算太繁. 此外,如果建立坐标系或设点坐标时处理不当,也可能增加计算量.建系设点坐标的一般原则是使各点坐标出现尽量多的0,但也不可死搬教条,对于一些“地位平等”的点、线,建系设点坐标时,要保持其原有的“对称性”. A类例题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斜边AB及直角边BC为边向三角形两 侧作正方形ABDE、CBFG. 求证:DC⊥FA. 分析只要证k CD·k AF=-1,故只要求点D的坐标. 证明以C为原点,CB为x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 系.设A(0,a),B(b,0),D(x,y). 则直线AB的方程为ax+by-ab=0. 故直线BD的方程为bx-ay-(b·b-a·0)=0, 即bx-ay-b2=0. ED方程设为ax+by+C=0. 由AB、ED距离等于|AB|,得 |C+ab| =a2+b2, a2+b2 解得C=±(a2+b2)-ab. 如图,应舍去负号.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所以直线ED方程为ax+by+a2+b2-ab=0. 解得x=b-a,y=-b.(只要作DH⊥x轴,由△DBH≌△BAC就可得到这个结果). 即D(b-a,-b). 因为k AF=b-a b,k CD= -b b-a,而k AF·k CD=-1.所以 DC⊥FA. 例2.自ΔABC的顶点A引BC的垂线,垂足为D,在AD上任取一点H,直线BH交AC于E,CH交AB于F.试证:AD平分ED与DF所成的角. 证明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0,a),B(b,0),C(c,0),H(0,h),于是 BH:x b+ y h=1 AC:x c+ y a=1 x

浅谈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反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摘要 反证法在数学中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证明方法,被称为“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它与一般证明方法不同,反证法可分为归谬反证法和穷举反证法两种。只要抓住要领,反证法就能使一些不易直接证明的问题变得简单,易证,它在数学证题中确有独到之处。本文主要介绍了反证法的基本概念、步骤、依据及分类。对于反证法的应用需注意事项和解题步骤做一些论述。 关键词:反证法;归谬;矛盾;假设;结论 Abstract Contradiction in mathematic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method of proof, known as "mathematician one of the most sophisticated weapons." It is different with the general method of proof, proof by contradic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kinds of absurd contradiction and exhaustive reductio ad absurdum. Simply grab the essentials, reductio ad absurdum can make a number of difficult problems becomes simple direct proof, easy to prove, it is proof in mathematics problem in that there are uniqu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reductio ad absurdum, steps, basis and classifications.The reductio ad absurdum of the application notes and problem-solving steps required to do some exposition.

割补法巧算面积

割补法巧算面积知识精讲: 分割法:把不规则的的大图形化为规则的小图形 添补法:把不规则图形周围添上规则的小图形,使总面积便于计算 例题1 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对应线段的长度,试求下面多边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8 2 练习1 如图中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所对应的线段的长度(单位:米)?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多少平 例题2 如图,在正方形ABCD内部有一个长方形. EFGH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6厘米, 图中线段AE、AH都等于2厘米.求长方形EFGH的面积. 练习2 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8厘米,它的内部有一个三角形AEF (如图),线段DF=3.6厘米, BE=2.8厘米,那么三角形AEF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___ 平方厘米. B 例题3 如图中,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连接大正方形的各边中点得小正方形,将小正方形每边三等份,再将三等分点与大正方形的中心和一个顶点相连,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3. 2 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a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cm ? A D 例题4.如图1和图2,把两个相同的正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五等分和七等分,并连接这些分 点.已知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94平方分米. 请问:图 2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分米? 练习4 7.如图所示,将三个相同的长方形从上到下排列,依次进行两等分、三等分、四等分,各取出其中的一份画上阴影,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占全部面积的几分之几? 例6. 选做题 例5如图,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各作一个正方形,如果正方形平 方厘米,那么正方形B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的面积是36

静力学分析中的几何法或解析法

静力学分析中的几何法或解析法 作者:王晓鹍{摘要}:静力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力系的平衡。 通过静力学公理具体研究以下三个问题①物体的受力分析②力系的等效替换③力系的平衡条件。根据几何法的三步骤:确定受力体,画出脱离体和已知受力,解除约束体,画出受力方向的步骤。从而根据几何作图解决问题。至于解析法可以根据平衡力系中,合力必为零以及力多边形自行闭合的特点分析问题。 {关键词} 静力学二力平衡公理质点 {英文摘要} { the }: Statics study is the main content of research on object on the equilibrium of force system. The axioms of statics study the following three problems of objects in the stress analysis in power system equivalent substitution of the force equilibrium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ic method in three steps: determining force body, draw out of body and the known force, lift the restriction, draw the step stress direction.According to the geometry problem solving. As for the 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balanced force, force will be zero and the force polygon self clos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 the } Statics two force balance axiom particle 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以及如何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严格地说,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加速度为零的状态都称为平衡。对于一般工程问题,平衡状态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确定的。静力学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