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财政学

公共财政学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财政的概念是研究财政学的首要问题,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财政”是古老的经济范畴,财政活动和财政思想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广泛存在。但作为一门学科和一种系统的理论,财政学却属于起步较晚的领域。财政学的诞生,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的事情。因而,财政学理论的研究,开始主要是散落于古典经济学家的各类经济学著述中,并未形成独立研究财政学理论的专门性著述。现代主流经济学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经济学的源流发展来看,把经济学转为“科学”的第一人是亚当·斯密。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认为是财政学的开山之作。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从经济功能上讲,财政学是政府为克服市场固有的缺陷,通过财政职能消除或减少市场效率损失、或缓解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严格地说,财政是财政现象和财政本质的统一体。因而,财政现象和财政本质是财政的两个方面。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就属于财政本质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财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研究所有财政问题的出发点。通俗地说,财政学关乎人民的“生老病死”、“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经济问题,政府从中承担政治和社会职能,涉及国计民生和战略性重大工程领域,从而达到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之间的独立性得到明确,政府的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基础的、主导的地位,而政府的职能是弥补市场的缺陷,作为政府经济行为的财政主要致力于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财政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弥补市场失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之间的独立性决定了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当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政府借助公共权力强制实行相关的财政政策弥补市场损失,弥补的方式是政府直接从事某一领域

的活动,或通过相关财政手段间接地引导和调整。第二,财政政策必须体现其公平性。一方面,自由市场自发的经济活动往往造成分配不均的结果,如果任其发展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政府正确地引导,通过财政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从而实现比较公平的分配;另一方面,财政政策要奉行一视同仁的原则,包括对一个国家范围内所有的国民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及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第三,政府作为国家的服务机构,应体现其非营利性的特点,而且由于政府活动要耗费一定的经济资源,所以政府的活动也要讲求效率,在某些领域的活动也要求遵循投入产出、成本效益对称的原则。第四,财政职能应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的公共性在市场条件下表现为通过一定的民主政治秩序和法律体系对国家的公共权力进行约束。
第二节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财政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国家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温家宝总理说: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第三,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之大。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第五,财政负担沉重,金融不良资产比例较多。”从温家宝提出的这五个问题来分析,在相当程度上都可以纳入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并从中表现出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最基本的研究领域包括财政的基本理论、财政收支、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第一,财政学是什么,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财政与经济、国家的关系如何,财政有哪些职能,财政范围多大,财政机制是什么样的。第二,财政学研究如何收支、支出到哪些领域或个体,通过什么方式取得,收支的规律有哪些,收支对经济运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的两大支柱,财政政策的选择和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财政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财政进行收支活动时,必然要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框架下进行。所以,研究财政收支活动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研究。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分为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规范

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此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同时研究如何做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财政政策应该是怎样”的问题。实证分析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简言之,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是经济学的一贯原则,而财政学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它既需要对财政基础进行抽象的规范研究,也需要对经济和财政的运行机制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

第二章 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概述
福利经济学主要研究人们的经济福利,也就是社会福利与哪些经济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对于福利概念,人们都有一定的理解。主观上人们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存在极度的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极度不均匀,这个国家的社会整体福利就处于较低的水平;与此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对国民收入实行的是完全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比如我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吃“大锅饭”时代,通常也认为该国的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不高。那么,怎样进行收入的分配才能获得较高的福利水平呢?本章将讨论如何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才能有助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升。
一、 帕累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范畴之一是经济活动的效率问题。在介绍福利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定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福利经济学范畴中举足轻重的分析模型--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模型。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指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情况下,不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处境。
(一) 纯交换经济下的帕累托最优
纯交换经济建立在流通领域的商品既定的假设下,是指不考虑商品生产、只考虑既定商品在消费者中进行交换的经济活动。为了进一步简化问题,假设整个市场的参与主体只有张三和李四两个人,交换商品为牛奶和面包,图2-1 埃奇沃思盒状图
用埃奇沃思(Edgeworth)盒状图来分析如何将既定的牛奶和面包在张三和李四两人之间分配,才能达到市场最优效率。
图2-1为埃奇沃思框架图,要明白在埃奇沃思盒状图中的任意点R所代表的是牛奶和面包在张三和李四之间是如何分配的。张三用左下角的O表示,李四用右上角的O′表示;埃奇沃思盒状图的横轴代表的是每年张三和李四共同可以消耗的牛奶总数,其个人消耗量分别用OM和O′M′表示;面包的总数则分别用OM′和O′M表示。不难发现,OM和O′M′等值,OM′和O′M等值。假定张三和李四对于牛奶

和面包的分配已经完成,资源的分配如盒状图中的R点所示,那么该点表示张三分配到的牛奶数为Ox,面包数为Oy,李四分配到的牛奶数为O′x′,面包数为O′y′.
假定张三对于牛奶和面包的偏好都满足传统的无差异曲线,即离O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给张三带来的效用越高,离O′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给李四带来的效用越高。在埃奇沃思盒状图中作出一组无差异曲线。
假定牛奶和面包在张三和李四间的初始分配在g点,即两种商品资源的初始配置为g点。此时张三位于无差异曲线I1上,李四位于无差异曲线E2上。如果李四和张三进行交换--张三得到更多的牛奶,李四得到更多的面包,那么资源重新配置后达到无差异曲线E2和I2的切点e点处。不考虑资源配置点的移动轨迹,即不考虑从g点是如何移至e点的,只考虑重新配置前后的状态来分析张三和李四的效用变化。从图2-2中可以看到,资源的重新配置并没有改变李四的效用水平,因为李四一直处在无差异曲线E2上;而张三的无差异曲线从I1转移到I2处,其效用增加,从而使得整体的效用上升。因此,交换使得张三的效用在李四的效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得到了改善。这种在不损害其他人效用的前提下,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可以产生的效用改善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图2-2 交换经济下的帕累托最优
假定市场的初始资源配置在e点,那么纯粹的交换能否在不损害一方效用的前提下改善另一方的效用?可以发现,如果资源配置向埃奇沃思盒状图的右上方移动,即张三被分配到更多的面包或者牛奶,那么张三移动到了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的同时,李四移动到了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因而这个方向资源配置的调整使得张三效用改善而李四的效用恶化。类似地,如果市场的资源配置点向着埃奇沃思盒状图的左下角移动,那么在李四的效用得到改善的同时,张三的效用也会发生恶化。也就是说,e点处的资源配置不可能使得在一方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同时使另一方的效用得到改善,即e点处所代表的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纯交换经济下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如果具备良好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可以轻松地得到市场处于帕累托最优配置的条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代表了这一点上一个人愿意用一种商品换取另一种商品的比例,即边际替代率。回想前文我们所说的两种情况--市场初始配置在g点以及在e点的不同情况,可以发现,如果在市场资源的某个配置点上,张三和李四的边际替代率是不同的,体现在埃奇沃思盒状图中就是资源配置点处于张三和李四相交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上,那么此时存在帕累托改

进。但是,如果市场已经处于张三和李四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资源配置点,即资源配置点处在张三和李四各自的无差异曲线切点处,那么此时的资源配置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也就是说,纯交换经济下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MRSzhangmb=MRSlimb (2-1) 式中: MRS为边际替代率;m为牛奶;b为面包;zhang为张三;li为李四。(二) 生产经济下的帕累托最优
在纯交换经济中,假定可供消费的牛奶和面包的数量都是既定的。但现实生活中,牛奶和面包的供应商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生产投入来改变可供消费的商品数量。借助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进行生产经济下的帕累托最优分析。图2-3 生产可能性曲线
CC生产可能性曲线,代表面包和牛奶两种产品的各种不同组合。a、b代表两种产品的两种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图2-3)描述的是在要素既定的情况下,同时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所有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的生产商品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的切线斜率代表的是为生产另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该商品数量,即生产的边际成本。在考虑生产的边际成本情况下,市场如何达到帕累托最优呢?通过下面的例子进行分析。假设在纯交换经济中,张三和李四达到帕累托最优时的边际替代率为1/3,即张三愿意用3瓶牛奶去换取李四的1份面包。如果此时边际成本为1/2,即厂商增加1份面包的产出就必须放弃2瓶牛奶的产出。厂商的边际成本大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厂商通过减少牛奶的产出、增加面包的产出可以使消费者的效用得到提升。所以,只要生产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替代率不相等,这种帕累托改进就一直存在。至此,我们已经推导出在添加了生产因素的考虑后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MCmMCb=MRSzhangmb=MRSlimb (2-2) 式中: MC为边际成本;MRS为边际替代率;m为牛奶;b为面包;zhang为张三;li为李四。
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的都是要素既定、技术既定的情况下所有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商品组合,可以通过逆向思考来理解。如果生产组合是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内部,只要厂商将剩余的生产能力随意地投入任一商品的生产,并将增产的商品投入市场,那么无论张三还是李四,都将获得效用的改善,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定是所有帕累托最优配置的集合。
二、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一)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么一种经济,其资源配置自发性地向帕累托最优状态进行调整呢?现在只考虑消费者的情况。假定前文所提到的张三

和李四恰好处于牛奶和面包的完全竞争市场中,运用已经学习过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可以知道,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张三和李四只能接受既定的牛奶和面包的销售价格,即张三和李四是价格接受者。在纯交换经济下,已经得出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MRSzhangmb=MRSlimb (2-3)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应满足MRSzhangmb=MRSlimb=PmPb (2-4) 式中,Pm和Pb分别代表牛奶的价格和面包的价格。
在考虑上文提到的引入生产经济后,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MCmMCb=MRSzhangmb=MRSlimb (2-5)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当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满足 MCmMCb=PmPb (2-6) 此时正好满足MCmMCb=MRSzhangmb=MRSlimb=PmPb (2-7)  通过上述推导发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自动向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点靠拢。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不需要外界的干涉,市场资源配置就能够自动实现帕累托有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二)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揭示了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能够自发地实现帕累托效率。那么这种最优的状态是不是能够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呢?
图2-4 社会福利最大化
图2-4中横轴表示张三的效用,纵轴表示李四的效用。为了简化问题的研究,假定社会中只存在张三和李四两个消费者,用社会整体福利函数来衡量整体社会福利: W=F (张三的效用,李四的效用) (2-8)  图2-4给出了社会福利的一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了越高的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图2-4中的UU曲线称为效用可能性曲线,代表了在满足张三和李四均为凸的效用函数,以及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凸的情况下,一系列满足帕累托最优的市场配置点所带来的社会整体效用。
假定社会初始的资源配置为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点e0,此时市场的资源配置处在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可是e0点处在较低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上,说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不高,这可能是由于在e0点处张三和李四间效用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如果将资源配置调整至点e1处,调整后的e1比e0处在更高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上,社会整体福利得到了改善。而e1处于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内部,

这说明了资源配置中存在帕累托改进。继续调整资源配置至e2点,这时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上升到了更高的水平,同时处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e2也说明了资源配置已处于帕累托最优的状态。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所描述的基本内容,在消费者个人效用为凸函数、生产函数也为凸函数的情况下,任何帕累托最优状态都可以通过对初始资源配置的调整来完成。
第二节 公平的标准
公平作为一种个人价值观,很难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衡量准则。那么如何来对社会的公平程度进行评价呢?在福利经济学的第一、第二基本定理中,都提到了这样的观点: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会自发地向着社会福利水平较高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调整。
一、 与公平有关的因素
由于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不同,影响社会公平的因素也因人而异。下面主要介绍三种为公众普遍认可的影响公平的因素。
(1) 效率。一个公平的社会首先应当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社会。如果某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不是帕累托最优,那么运用福利经济学基本原理就可以知道,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一定能使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使得社会福利的整体水平在帕累托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改善。反之,如果市场向着帕累托最优调节资源配置的机制被阻断了,这个社会一定是不公平的,因为它阻断了社会效用的改善。
(2) 社会福利。这里所指的社会福利,是从收入的角度对社会福利的衡量。通常情况下,如果收入增加,福利水平也会相应增加,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了社会整体福利。
(3) 分配。通常情况下,社会整体收入的增加导致社会福利的增加。但如果增加的收入在分配过程中流向了少数人,那么随着这种不均匀的收入分配的逐渐积累,大部分的社会财富将被小部分人控制,从而造成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通常认为,存在巨大贫富差异的社会是不公平的。
二、 公平的衡量标准
有两个常用的衡量社会公平程度的工具: 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洛伦兹曲线以图的形式较为直观地展示了一国收入分配差异的状况,而基尼系数是建立在洛伦兹曲线对收入公平的定义上、通过计算得出的比例数值,是国际上用以综合考察国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一) 洛伦兹曲线
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Max Otto Lorenz)于1907年也有观点认为是1905年。提出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它是指通过各类收入家庭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来衡量一国的收入分配情况。将一国的家庭按照年收入从低到高分为五类,每类家庭的数目相同的,各占

全国家庭总数的20%。再统计每类家庭的总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百分比,得出如表2-1所示的统计列表。表2-1 家庭收入分配比例表%
家庭累计每类家庭占国民收入比收入累计家庭累计每类家庭占国民收入比收入累计20338027544071010046100601727 将表2-1的统计情况转换成图2-5,横轴表示每类家庭总数占全国家庭总数的累计百分比,纵轴表示每类家庭的总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累计百分比。
图2-5中对角线OE表示收入在家庭间完全平均分配的情况下,家庭累计百分比与国民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关系。曲线OE就是洛伦兹曲线,它是连接了五类家庭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累计百分比点的平滑曲线。在图2-5中,曲线OE离对角线OE越远,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家庭中就越不平均,社会就越不公平。
图2-5 洛伦兹曲线
(二) 基尼系数
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量化社会的不公平程度,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引入基尼系数来定量测定收入的差异程度。将对角线OE和洛伦兹曲线OE间围起来的面积计做A,将对角线OE右侧三角形区域扣除A后剩余的面积计做B,定义基尼系数: G=AA+B (2-9)  在收入完全平均分配的情况下,洛伦兹曲线OE将与对角线OE重合,基尼系数为0;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国民收入都分配给了一个家庭,基尼系数为1,社会收入的分配完全不平等;在通常情况下,基尼系数处于0和1之间,越靠近0说明收入分配越均匀,社会越公平,越靠近1则相反。使用基尼系数的绝对水平判定社会的公平程度,国际上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基尼系数为0.4被定为收入分配不均的警戒线。如果基尼系数低于0.4,社会收入的分配较为合理;如果基尼系数超过了0.4,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福利经济学概述福利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的效率问题。纯交换经济下,当消费者的边际替换率相等时,市场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在市场经济中,当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商的边际成本时,市场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资源配置能自发地达到帕累托最优;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定理在消费者个人效用为凸函数、生产函数也为凸函数的假设下,推导出任何帕累托最优都可以通过对初始资源配置的调整来完成的结论公平的
标准 效率、收入以及收入的分配都会对社会整体的公平产生影响,借助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可以对社会的公平程度进行衡量
市场失灵描述的是现实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无法通过自动调整而达到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最大

化的现象;垄断、公共产品以及外部性的存在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帕累托最优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公平 市场失灵 外部性

1. 简述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和第二基本定理的内涵。
2. 举例说明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 简述如何用洛伦兹曲线以及基尼系数判断社会公平程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