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意义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意义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意义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意义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近代科学的号角关键词:

摘要:

近代物理学是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开始的.《天体运行论》的发表吹响了近代物理学、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号角,吹响了科学挣脱神学束缚的号角. 一般物理史学家这样评论哥白尼学说的发表.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是与到太阳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哥白尼学说的历史意义,却是与离开这个学说发表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恩格斯这个评价确切地概括了哥白尼学说的深远历史意义.本文介绍《天体运行论》发表的背景、内容以及它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正文:

背景:

古希腊人,同中国和其他古文明发源地的人一样,早就注意到了天空繁星的运行情况,有几颗星的运行轨道相当复杂,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它们被称为行星,意思是游荡者.古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柏拉图问题:用什么样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才能拯救行星运动不规则的观察现象. 匀速圆周运动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完美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后来被称为柏拉图公理.但这个公理是先验的、不是来自观察,而是来自毕达哥拉斯思辩的哲学. 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要符合天文学观察的数据,所以这个问题又称为拯救现象.古希腊人对柏拉图问题给出各种各样的解释. 从体系上讲主要是地心说,但也有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还有太阳、月亮绕地球转,行星绕太阳转的学说. 总之,几乎后人所能想到的一切体系,古希腊人都想到了.托勒密在公元 2 世纪建立了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直到哥白尼重建日心说体系,这个

体系在西方一直占统治地位. 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在具体结构上用的是均轮—本轮、偏心点、偏心等距点结构. 公元前 3 世纪波罗尼阿斯建立均轮—本轮结构;公元前 2 世纪希柏拉斯加进偏心点;偏心等距点是托勒密的首创.托勒密结构描述如下: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天体绕地球运转. 地球以外的顺序是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最后是恒星天体. 对行星的运行描述如图1 所示:以O 为圆心作一个大圆,称为均轮,地球并不位于大圆的圆心O ,而在偏心点E. 与E 点相对找到一个对称点C , C 点称为偏心等距点.在大圆上有一点P ,以P 点为圆心作一小圆,称为本轮. 行星Q 在小圆上作匀速圆周运动,P 点在大圆上作绕C 点的匀角速运动. 如果这样的描述还不精确,可以在本轮上加二级本轮.由于托勒密体系产生于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之后,托勒密本人对日心说进行了批驳.托勒密的批驳是建筑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基础上的. 根据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一个物体不受力就处于静止状态,物体运动就要受到一个同速度成正比的力. 在日心说,地球是动的,有绕日运行和自转. 而地球上的物体和人由于不受力,就只能是静止的. 这样物体和人相对地球就有一个相对运动,因有这个相对运动人就要飞出去. 但这不符合观察的事实.另外一个是视差运动,如果地球绕太阳运转,每半年地球就在两个相距很远的地方,我们就会因恒星的远近能看到视差,但这个视差

从来没有被观察到. 第三个是让笨重的地球运动非常困难.由于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心说同人们日常观察的现象接近. 在文明刚开始阶段,从认识论讲,开始人们容易接受地心说是可以理解的. 自然界早于人类,人类早于自然科学. 文明刚开始时,人类面对的是复杂的自然界,在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中,人类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托勒密体系所以能在西方统治一千多年,同基督教会不无关系. 错误的地心说同基督教义符合. 由于教会势力占统治地位,在后来的一千多年里,科学变成了神学的婢女,判断自然科学真理的标准不是科学实验,而是《圣经》的言论和经过修改的权威的错误言论.虽然教会的势力在一个时期可以改变自然科学真理的标准,但教会没有能力改变天体运行的规律,任何权势也没有这个能力,并且任何权势的寿命也不可能比自然科学规律的寿命更长.天文学不仅同农业生产、航海等生产活动有关,而且同占星术、宗教活动有关. 人们对天体的观察是不断进步的,随着对天体观察精度的提高,为了修正托勒密体系,人们不得不加进二

级本轮, 这样体系就变得非常复杂. 到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时,修改后的托勒密体系需要八十多个圆. 这同当时信奉的简单性不符合. 有人就讲,如果上帝创世时同他商量一下,就不会造得这样复杂. 另外,天文误差有积累效应,宗教也需要新的历法.此外,由于资产阶级的兴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教会的势力被削弱. 科学的革命是早晚之事,改革旧天文学就成了突破口.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是一个天主教徒,而且是一个神父. 他除了履行他的神职外,还为教区的人治病,这有利于他的神职事业,此外,他研究他喜爱的天文学.哥白尼建立新天文学思想的出发点很难说出于革新,可能是为了追求真理或实用,但无论如何,他是从力图消除托勒密的变革,去掉偏心等距点,回到柏拉图问题的解开始的.在托勒密体系中, P 点绕C 点作匀角速运动,它的运行的轨迹虽然仍是个圆,但不是匀速圆周运动. 这显然违背了柏拉图公理,或者说托勒密体系根本就不是柏拉图问题的解. 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发表前写的《纲要》一文,就是从攻击托勒密的偏心等距点开始的:“ ??托勒密和其他大多数天文学家的行星理论,虽然与数据符合??看来还是遇到不少困难. 因为这些理论是不充分的.除非再引用偏心等距点的概念. 而这样一来,行星就既不是在它们的均轮上,也不是绕本轮的中心作匀速圆周运动了. 因此这样一类体系似乎就既不是完全绝对的,也不能充分令人满意. ”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太阳不动,行星绕日运行,地球的自转,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等,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在描述行星运行结构上,哥白尼用了均轮—本轮和偏心点结构,那个令他讨厌的偏心等距点被放弃了.由于托勒密对日心说的批驳,哥白尼在重建日心说体系时,就不得不对托勒密的批驳进行反批驳. 对托勒密批驳的第一点,哥白尼企图建立惯性定律,但没有成功. 对第二点,哥白尼以恒星离得非常远进行反批驳. 但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在当时,以及后来,人的思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为有限长的弦才能有分离的共振频率,并且共振频率的比为有理数. 这种和谐思想要求一个有限宇宙. 对第三点,哥白尼说让巨大的天体运动更困难. 今天看这非常合理,但当时则非常无力,因天体是以太组成的. 总的看来,哥白尼学说在物理学方面并不占优势.哥白尼在另外一个方面的批驳在当时却显得相当有力.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地球是由卑贱的土、水、气、火四元素组成的,而天体则是由高贵的以太组成的,地心说要求卑贱的地球不动,高贵的、永恒的天体绕地球旋转,而这同亚里士多德的“贵静贱动”的哲学思想相矛盾.哥白尼学说同托勒密学说相比在天文学上处于明显优势. 首先是简化了:今天用相对运动考虑,对地心说,必须将地球的绕日运动和自转分别加在所有的行星上. 这样,在相同的精度下,其数学描述必然复杂. 第二是和谐了:在日心说中,水星和金星比地球离太阳近,但在地心说中,水星、金星和太阳哪个离地球近是不可能决定的. 另外,在日心说中,行星运行的周期同行星到太阳的距离有一个单调增加的关系. 这个关系后来被开普勒发现,并用数学表示出来.哥白尼体系把宇宙的原动力从宇宙的边缘移用到了宇宙的中心,在托勒密体系中,原动力在最外层,有一个“不动的原动者”在推动恒星天球运转. 这个“不动的原动者”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神,基督教的上帝. 哥白尼将原动力改为了太阳,“太阳是坐在宝座上率领着它周围的星体家族”. 开普勒甚至将太阳、行星以及周围的空间比作基督教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和圣灵.哥白尼的学说在神学上处于劣势,这一点是明显的. 虽然哥白尼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一个

有相当地位的神父. 但他也明白他的学说在神学上得不到支持. 他将自己的学说压了四个九年才出版,在临死时只用手摸了一下新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就离开了人间. 哥白尼学说一出版,就立即遭到新教头头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恶毒攻击. 路德还引用《圣经》进行反驳:“这个白痴竟想把我们的全部天文学推翻,但《圣经》中明明写着,约书亚喝令不动的是地球而不是太阳”. 历史证明,新教在压制、迫害科学方面一点也不亚于旧教.

哥白尼学说的历史意义

如果说通常一个学说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优势;那哥白尼学说的历史意义却主要表现在它的劣势,表现在后人为了捍卫这个学说,克服它的劣势而作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首先,也是最大的:哥白尼学说开始了科学反对神学束缚、争取自由的斗争,而斗争的焦点就是判断自然科学真理的标准. 如果坚持《圣经》中天启真理是判断科学真理的标准,如前面所说的,以及后来天主教宗教裁判法庭给伽利略定罪时所讲的,自然科学永远不会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永远不会得到承认.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吹响了科学挣脱神学束缚的号角,科学要发展,就必须首先将判断自然科学真理的标准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任何宗教、政权或学术权威的权势. 这个标准我们今天接受是那样的自然、容易. 以致很多人忘记了近代科学的先驱们为了将错误的标准颠倒过来,曾经受审、被监禁,甚至为科学而殉道.第二个意义是为了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还必须向亚里士多德错误的宇宙体系,包括他的物理学宣战,建立新的物理学体系. 近代物理学开始时的几乎每一个新概念都是从批判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在捍卫哥白尼日心说过程中伽利略等人开创了近代科学.哥白尼日心说对当时宗教神学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有些物理史学家认为:哥白尼的体系把地球从宇宙的中心降到普通行星的地位;另一种则认为:哥白尼的学说恢复了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公民权. 后一种说法显然认为是提高了地球地位. 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宇宙的中心并不是什么神圣的地方,而是卑贱的元素聚集之处. 甚至可以说人们生活之处离地狱非常近,而离天堂非常遥远.在哥白尼时代,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经变成了基督教正统的理论基础. 在一些有教养的基督徒看来, 可能哥白尼学说提高了地球地位. 普通基督徒并不了解亚里士多德学说,他们也有可能认为哥白尼的学说降低了地球的特殊地位. 但有一点影响对有教养和普通基督徒是相同的:《圣经》不可能教导人们认识天体的运行, 天体运行规律同神父们过去按《圣经》教义讲的不一样.《圣经》的天启真理是什么? 是真的吗? 哥白尼的学说使一些人对《圣经》开始理性的思考.哥白尼无疑是伟大的天文学家, 近代物理学的先驱. 但是,如果没有后人为日心说所作的奋斗, 哥白尼很可能变成另一个阿利斯塔克. 一个科学家所以能成为历史人物, 不仅要靠他本人的努力, 靠前人为他作的各种准备,还要靠后人在他开辟的方向上继续前进.

从时代变化来看

十五、六世纪的欧洲,正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二百年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4世纪以前的欧洲,到处是四分五裂的小城邦。后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起,特别是采矿和冶金业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联合起来组成国家的趋势。到15世纪末叶,在

许多国家里都出现了基本上是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当时的波兰不仅有像克拉科夫、波兹南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许多手工业兴盛的城市。1526年归并于波兰的华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政治、文化和地理的中心,在16世纪末成了波兰国家的首都。与这种政治经济变革相适应,文化、科学上也开始有所反映。当时,欧洲是“政教合一”,罗马教廷控制了许多国家,圣经被宣布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凡是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凡是反对神权统治的人,都被处以火刑。新兴的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迷信思想的斗争,出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潮。他们使用的战斗武器,就是未被神学染污的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艺。这就是震撼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很快就扩大到波兰及欧洲其他国家。与此同时,商业的活跃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黄金”这个符咒的驱使下,许多欧洲冒险者远航非洲、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远洋航行需要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从实际中积累起来的观测资料,使人们感到当时流行的“地静天动”的宇宙学说值得怀疑,这就要求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从而推进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

向神学宣战

作为现代天文学先驱的哥白尼, 其历史功绩在于他以披荆斩棘的革命胆识, 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中确认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而是行星之一, 从而掀起一场天文学上带根本性的革命。一个运动着的地球是整个现代天文学的基石。哥白尼提出了极其重要的新观点—宇宙统一性的观点。在这以前, 认为天体和地球是由迥然不同的材料构成, 天空与大地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 这道鸿沟被哥白尼填平了。哥白尼是科学向神权宣战的第一位战士。在公元一世纪, 当时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势力非常强大, 神权赛过君权, 凌驾于国家权力之上,教会就是上帝在世上的代表机构。天主教会把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创立的地心宇宙系, 地球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其他日、月、星辰环绕地球旋转的说法当作它的护身符。按照天主教义, 自然界是上帝“从无”中创造出来的, 永远受上帝的意旨支配。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并把他她安置在地球上, 所以地球在宇宙中应当占有特殊地位。这样托勒玫的地心宇宙体系,正好为天主教义提供了“科学依据”, 使它变成与宗教教义具有同等意义,同样神圣而不可侵犯。谁要是对它表示怀疑和反作为现代天文学先驱的哥白尼, 其历史功绩在于他以披荆斩棘的革命胆识, 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中确认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而是行星之一, 从而掀起一场天文学上带根本性的革命。一个运动着的地球是整个现代天文学的基石。哥白尼提出了极其重要的新观点—宇宙统一性的观点。在这以前, 认为天体和地球是由迥然不同的材料构成, 天空与大地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 这道鸿沟被哥白尼填平了。哥白尼是科学向神权宣战的第一位战士。在公元一世纪, 当时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势力非常强大, 神权赛过君权, 凌驾于国家权力之上,教会就是上帝在世上的代表机构。天主教会把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创立的地心宇宙系, 地球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其他日、月、星辰环绕地球旋转的说法当作它的护身符。按照天主教义, 自然界是上帝“从无”对, 便被认为贬读神圣和大逆不道, 就要受到严厉制裁。而哥白尼却把它推翻了,地球被逐出宇宙的中心, 变成一颗不断自转、同时又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原来, 人们

并不是居住在稳如磐石的大地上,而是栖身在一个旋转很快的“陀螺”上。《圣经》赋予地球的特殊意义—上帝的桂冠和宇宙的主宰, 完全丧失了。地球既然不是宇宙中心,而是普通行星之一, 整个宇宙自然不因地球而存在, 也不再有什么天堂与地狱之分。“天”既不存, “堂”将焉附, 上帝也失去了藏身之所。这种教义上的破产, 震撼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理论支柱, 大大动摇了人们心目中对教会势力的崇拜。哥白尼的伟大成就, 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 而且开辟了整个自然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他教导人们用新眼光去看待事物, 不应该盲目信赖古人的权威和从虚幻的表象看待事物, 而应该在自然界中依靠实践和科学分析去发现事物的真理。

评价:

《天球运行论》出版后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人不懂,而许多天文工作者只把这本书当作编算行星星表的一种方法。《天体运行论》在出版后七十年间,曾经遭到马丁·路德的斥责,但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后来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说,危及了教会的统治,罗马教廷才于公元1616年把《天球运行论》列为禁书。

《天球运行论》的出版,正式创立了“日心说”。它是天文学上的一次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变革。

恩格斯评价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W.海森伯评价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

今天,我们甚至可以以更极端的形式说,“静止”一词是由地球静止着这个陈述来定义的,并且我们把相对于地球是不动的每一物体描述为静止的。如果对“静止”一词作如此理解——而这是普遍接受的意义——那么,托勒密是对的,哥白尼却错了。只有当我们沉思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把运动理解为至少是关于两个物体的关系的陈述,我们才能够把关系倒转过来,使太阳成为行星系的不动的中心并获得一个简单得多、也更统一的关于行星系的观点,后来牛顿充分评价了这种观点的阐明的力量。因此,哥白尼把一个全新的要素加到直接经验之上,我称这个要素为“自然定律的简单性”,而它与直接经验毫无关系。

聂文涛评价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

这是对天体进行的一次完全的数学研究,或者称为纯粹的逻辑运算。哥白尼在《天球运行论》开篇就说:“不懂几何者禁止入内。”人类每一次最具有革命意义的进步,都是依靠科学家深邃的思考和逻辑运算,而所谓的观察则大多数只是对逻辑的检验。所以,调查统计的说服力是非常有限的。人类应该恢复对智力的信心而不仅仅是眼睛。

康德哲学

康德哲学 参考书目: 1、《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欧洲哲学通史》,冒从虎等,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Socrates to Sartre北大本科教材。 4、《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5、《判断力批判》,宗白华、韦卓民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6、《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其它的请自行参考。 目录 一、背景知识 (一)生平与著作 (二)康德思想发展的分期 (三)康德批判哲学的基本特征 二、康德的哲学思想 (一)康德问题的形成 (二)康德的批判哲学以及哥白尼革命 1、批判哲学的方法 2、先天识的本质 3、先天综合判断 4、康德的哥白尼革命 (三)心灵的结构 1、感性 2、知性 3、理性 (四)康德的实践理性哲学 1、道德知识的基础 2、道德与合理性

3、被定义为善良意志的善 4、绝对命令 5、道德设定 (五)美学 1、作为独立的愉悦的满意之美 2、作为普遍愉悦对象的美 3、美的对象的结构和目的 4、必然性 思考题 一、背景知识 (一)生平与著作 康德(Immanuel Kant)终身生活在东普鲁士(East Prussia)的一个小城市哥尼斯堡(K?nigsberg),他的父亲是个皮匠,而母亲是虔信派教徒(Pietist),这对康德的影响很大。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K?nigsberg),在大学里,他学了古典文学(Classics),哲学和物理学。当时的大学都受到Christian Wolff(1679-1754)的影响。伏尔夫既不是伟大的,也不是原创的哲学家,他的主要成就就是沿着莱布尼茨路线发展了一套综合的哲学体系。而康德的大学教授马丁·克努村(Martin Knutzen)正是处于莱布尼茨-伏尔夫体系(Wolff-Leibnizan)的影响下,因此康德的的大学教育不可避免地对人类理性在形而上学领域的重要性加以侧重。虽然Martin Knutzen影响了康德早期对大陆唯理论的认识,或者说使他的思想倾向于大陆唯理论。但是也正是克努村激发了康德对牛顿物理学的兴趣,这对康德后来发展其原创的批判性哲学起了重要作用。在大学毕业后,康德在贵族家庭担任了八年的家庭教师。1755年,他以《论火》一文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康德成为哥尼斯堡大学的编外讲师(Lecturer)。1770年,他被提升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而这个职位曾由他的老师Knutzen担任。1797年,他辞去大学教学工作。1804年去世。

关于哥白尼的故事

关于哥白尼的故事 篇一:哥白尼生平主要简介 一. 哥白尼生平主要简介 哥白尼于 1473 年 2 月 19 日出生在波兰西部维斯杜拉河畔托伦城的一个商人家庭。家里 兄妹四个, 哥白尼是最小的。 在他 10 岁时, 父亲去世了, 舅父卢卡斯承担起了抚育他的重任。 1489 年哥白尼的舅舅当上了主教,他运用影响力帮哥白尼在义大利当上神父,并为他申 请到一笔助学金让他继续深造, 1491 年至 1495 年,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克拉科夫是当时波兰的首都,也是 东欧最大的贸易和文化中心,有许多国家的留学生在这里学习。由于它地处东西欧交通要冲, 所以比较早地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因此在这座古老的大学里,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 义思想和腐朽的封建教会的经院哲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哥白尼在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的 熏陶下,在心灵里埋下了向经院哲学挑战的种子。在这里,他遇到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布鲁楚斯基(Brudzewski)教授。是这位教授的启蒙教育促使哥白尼决定 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天文科学。 1496 年哥白尼前往意大利求学,先后进入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和费拉拉大学学习 和研究法律、天文学、数学、神学和医学,他同时还学会了希腊文。 1497 年,哥白尼就任瓦尔半米亚牧师的僧正。 1502 年, 哥白尼修读完硕士学位之後, 又到巴多瓦大学攻读教会法律和研究医学。 1503 年,哥白尼获得了教会法规博士学位。 1506 年返回波兰故乡,担任舅舅瓦克金路德主教的秘书兼教会的医生 1510 年后,他先后从事过管理、外交等工作。他是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写过《货币的 一般理论》一书。他是近代第一个提出劣币淘汰良币理论的经济学家。哥白尼医术高明,他利 用业余时间行医,免费为穷苦人治病,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医生,被人们誉为“神医”。哥 白尼还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 他的巨著 《天体运行论》 附录里, 发表过他的球面三角论文。 从 1512 到 1529 年,哥白尼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察,并累积关於行星运行、日月 蚀等大批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他可以完全确信「托勒密的地心说」是错误的。在这段期间哥 白尼先提出一篇关於天体运动假设的论文《浅说》。 1515 年,哥白尼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一书。 1519 年,条顿骑士团来犯,埃尔门兰德地区的僧侣全给吓跑了,而他却勇敢的组织和领 导了奥尔兹丁城的人民奋勇反击侵略者,经过五天五夜的激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反应 出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尽管哥白尼总是事务繁忙,但他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把主要精力放在从事天文学的研 究上。 1525 年,哥白尼原来的女管家安娜衷心爱上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她不顾别人的流言蜚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读书笔记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读书笔记第一版序讲哲学的危机,第二版序一上来就讲哥白尼革命。由结果判断学问是否走上康庄大道的容易我一点都看不出来,这个结果有两个可能一自身无矛盾二实际应用。康德显然指的是前一个,这实际上是普遍同意作为标准。可是这个标准无效。比如中世纪一个修士会说耶稣基督的话自从说出后没有人不同意,从没有更易过,所以基督的话就走上了科学的康庄大道。这显然是荒谬的。可是我们的确发现科学和哲学是不一样,区别在哪里呢?这里康德再次说传统形而上学应当废弃。 首先是逻辑,我们的介绍中都漏了逻辑。逻辑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成为科学了。即使今天我们有了数理逻辑仍然要承认康德是对的。可是逻辑本身不是哲学,探讨逻辑的基础才是哲学。可是逻辑的基础的确不明。形式逻辑的所谓正确是一种基础不牢的正确。所以后人其实是限制形式逻辑的使用范围而不能彻底否定它,比如黑格尔辩证逻辑。这和哲学的确不同,但它的情形比康德所说的要复杂的多。康德说的太简单化了。康德说逻辑不能前进的确是错了,数理逻辑把传统逻辑的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这里看下去传统逻辑实在太稚嫩了。 康德罗列了心理学、形而上学和人类学来与逻辑学区分。这里给出了逻辑学的对象是一切思维之方式(形式?)的规律。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之类。这个理解是落后的,现代逻辑从句子出发,直接关注推理问题,真的问题,似乎更能体现逻辑的实质。 逻辑的成功在于它限制了自己,这话说的极好。反过来说,哲学的失败在于它不限制自己,它总是想解决它不可能解决的问题。逻辑的地位——各种学问的门径。 知识的一部分是先天的知识,先天知识根据与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分为规定对象(或概念)和使对象成为现实。前者是理论的,后者是实践的。这里的规定象是说一种静观,现实则寓有行动。 先天知识根据是否完全不是来自经验分为纯粹的和不纯粹的。这个划分似乎是说混杂的知识(不纯粹的知识)中有先天的部分,这个先天的部分也叫纯

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及其历史意义-精选资料

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一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对德国哲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检阅,对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地发展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正如人们常说康德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1]康德哲学被誉为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而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进行的“哥白尼式革命”就是其先验批判哲学的发端。 二 自近代以来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使得西方哲学在认识论问题上陷入困境,最终走向了死胡同。这种无休止的争论,一方面,意味着我们不能证明我们关于客观对象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另一方面,作为建构科学知识的基础即理性也发生了动摇,开始怀疑理性的能力。 康德所建立的批判哲学充分汲取了两派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长处,康德主张“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康德认为,科学知识的构成有两个缺一不可的元素:其一,是由感觉经验提供的后天质料,作为认识内容的基础来源;其二,是认识活动主体所具有的先天知识形式,作为认识可能的先天条件。在康德看来,为了确保科学知识的客观性,需要同意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康德

指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没有任何怀疑的”。 [2]但是,康德又批判经验论,认为经验论者只是强调感觉经验的作用,却没有考察感觉经验是如何可能的,也没有为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提供保障。因此,康德又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判,认为科学知识仅靠后天感觉经验是不可能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来自先天。这样一来,一方面,如果知识必须建立在后天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则不可能具有普遍必然有效性;另一方面,知识想要具有普遍必然性,则只能来自先天。康德将这个难题归结为: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去经验对象也就是说,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必须同时具备经验的和先天的要素。然而,如果我们依照自古希腊形而上学就已形成的关于知识的传统观念,即只有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的观念,才能是真实可靠的并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样一来,我们则无法证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因为,我们不能说明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及其属性是怎样进入到主体的 意识世界之中的,而且也不能说明建立在后天感觉经验基础之上的知识如何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并使之成为科学的知识。 在康德看来:“我们不妨试试,当我们假定对象必须依照我们的知识时,我们在形而上学的任务中是否会有更好的进展……如果直观必须依照对象的性状,那么我就看不出,我们如何先天地对对象有所认识;但如果对象(作为感官的客体)必须依照我们的直观能力的性状,那么我倒是完全可以想象这种可能性”。 [3]因此,传统的形而上学关于知识论的知识应依照对象完全颠倒

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学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很多知识,对很多著名哲学家所做的很多著名贡献,对他们所提各种新的哲学观点甚是惊叹,而其中最让我所钦佩的是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康德,我已读过部分他的哲学观点,甚是喜欢,闲暇之余,对他的“哥白尼式革命”有过小小研究,也因此,对他的“哥白尼式革命”有了自身理解,本文将讲述我对“哥白尼式革命”的理解。 康德把自己的认识论比喻为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哲学正是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开始的。不同的是,康德并不怀疑普遍必然性原则的存在,他承认知识是从经验开始的,也承认普遍必然必然性知识的存在。他的问题是:来源于经验的知识是如何获得普遍必然性的?“按时间先后说,先于经验我们没有知识,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但是并不能说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因为很可能,即使我们的经验知识,也是由我们得自印象的与我们认识能力(感觉印象只是作为透因)自身所供给的二者构成的。 显然,康德认为,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是由的经验和我们的认识能力共同构成的。他在这里说“很可能”,表明这种观点还是一种猜测。表面上,这是对传统的相互对立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归纳和演绎方法的综合,而实际却不然,这是他的“哥白尼式革命”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如果直观一定与对象的结构相符合,我不明白我们如何能够先验地知道关于对象结构的任何事情”,而不知道对象的结构,当然也就无法确定直观与对象的结构究竟是否相符合,所以康德又说:“但是,如果对象(作为感觉的对象)一定要符合于我们直观能力的结构,我接受这种可能性并没有什么困难。”康德的整个认识论全部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可见,康德并不反对知识是认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符合关系,只是把传统知识观颠倒过来,认为知识不是认识主体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了认识主体的认识结构或直观能力的结构。这就是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即知识是对象符合于我们直观能力的结构。 康德认为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即普遍必然性不能来源于经验,而只能是先天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能够先天的认识对象。按照形而上学的传统观念,真理仅在于知识符合对象,由此决不可能说明知识的先天性。于是,康德仿照哥白尼提出日心假说的方法,将知识和对象的关系颠倒过来。认为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

哥白尼简介哥白尼简介哥白尼生平简介

哥白尼简介-哥白尼简介哥白尼生平 简介 尼古拉·哥白尼,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哥白尼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尼古拉·哥白尼简介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文:Nikol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享年70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

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可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出版商才收到哥白尼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哥白尼遗骨于2016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2016年2月19日是天文学家哥白尼诞辰540周年,波兰全国各地举办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曾经改变了人类宇宙观的伟人。 尼古拉·哥白尼成长背景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Kingdom of Poland)维斯瓦河

畔的托伦市(city of Toruń)的一个富裕家庭。 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Kraków University),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 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Bologna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Padua)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 -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哥白尼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 他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the heliocentric theory)。后来在费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Ferrara)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 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简介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序言中宣称他在认识论上发动了“哥白尼式革命”,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进行的“哥白尼式革命”就是其先验批判哲学的发端:第一,推动了哲学研究活动的转向,为认识论研究开拓了新天地;第二,康德在认识论中高扬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性作用;康德对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系统考察之后,提出了认识发展阶段的思想。从人类认识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场革命构成了人类认识史的一次重大轉向,并对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 标签:“哥白尼式革命”;认识论;唯理论;经验论;历史意义 一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对德国哲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检阅,对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地发展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正如人们常说康德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1]康德哲学被誉为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而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进行的“哥白尼式革命”就是其先验批判哲学的发端。 二 自近代以来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使得西方哲学在认识论问题上陷入困境,最终走向了死胡同。这种无休止的争论,一方面,意味着我们不能证明我们关于客观对象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另一方面,作为建构科学知识的基础即理性也发生了动摇,开始怀疑理性的能力。 康德所建立的批判哲学充分汲取了两派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长处,康德主张“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康德认为,科学知识的构成有两个缺一不可的元素:其一,是由感觉经验提供的后天质料,作为认识内容的基础来源;其二,是认识活动主体所具有的先天知识形式,作为认识可能的先天条件。在康德看来,为了确保科学知识的客观性,需要同意经验论的基本原则。康德指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没有任何怀疑的”。[2]但是,康德又批判经验论,认为经验论者只是强调感觉经验的作用,却没有考察感觉经验是如何可能的,也没有为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提供保障。因此,康德又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判,认为科学知识仅靠后天感觉经验是不可能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来自先天。这样一来,一方面,如果知识必须建立在后天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则不可能具有普遍必然有效性;另一方面,知识想要具有普遍必然性,则只能来自先天。康德将这个难题归结为: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去经验对象?也就是说,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必须同时具备经验的和先天的要素。然而,如果我们依照自古希腊形而上学就已形成的关于知识的传统观念,即只有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的观念,才能是真实可靠的并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样一来,我们则无法证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因为,我们不能说明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及其属性是怎样进入到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意义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近代科学的号角关键词: 摘要: 近代物理学是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开始的.《天体运行论》的发表吹响了近代物理学、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号角,吹响了科学挣脱神学束缚的号角. 一般物理史学家这样评论哥白尼学说的发表.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是与到太阳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哥白尼学说的历史意义,却是与离开这个学说发表的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恩格斯这个评价确切地概括了哥白尼学说的深远历史意义.本文介绍《天体运行论》发表的背景、内容以及它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正文: 背景: 古希腊人,同中国和其他古文明发源地的人一样,早就注意到了天空繁星的运行情况,有几颗星的运行轨道相当复杂,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它们被称为行星,意思是游荡者.古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柏拉图问题:用什么样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才能拯救行星运动不规则的观察现象. 匀速圆周运动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完美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后来被称为柏拉图公理.但这个公理是先验的、不是来自观察,而是来自毕达哥拉斯思辩的哲学. 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要符合天文学观察的数据,所以这个问题又称为拯救现象.古希腊人对柏拉图问题给出各种各样的解释. 从体系上讲主要是地心说,但也有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还有太阳、月亮绕地球转,行星绕太阳转的学说. 总之,几乎后人所能想到的一切体系,古希腊人都想到了.托勒密在公元 2 世纪建立了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直到哥白尼重建日心说体系,这个

体系在西方一直占统治地位. 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在具体结构上用的是均轮—本轮、偏心点、偏心等距点结构. 公元前 3 世纪波罗尼阿斯建立均轮—本轮结构;公元前 2 世纪希柏拉斯加进偏心点;偏心等距点是托勒密的首创.托勒密结构描述如下: 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天体绕地球运转. 地球以外的顺序是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最后是恒星天体. 对行星的运行描述如图1 所示:以O 为圆心作一个大圆,称为均轮,地球并不位于大圆的圆心O ,而在偏心点E. 与E 点相对找到一个对称点C , C 点称为偏心等距点.在大圆上有一点P ,以P 点为圆心作一小圆,称为本轮. 行星Q 在小圆上作匀速圆周运动,P 点在大圆上作绕C 点的匀角速运动. 如果这样的描述还不精确,可以在本轮上加二级本轮.由于托勒密体系产生于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之后,托勒密本人对日心说进行了批驳.托勒密的批驳是建筑在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基础上的. 根据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一个物体不受力就处于静止状态,物体运动就要受到一个同速度成正比的力. 在日心说,地球是动的,有绕日运行和自转. 而地球上的物体和人由于不受力,就只能是静止的. 这样物体和人相对地球就有一个相对运动,因有这个相对运动人就要飞出去. 但这不符合观察的事实.另外一个是视差运动,如果地球绕太阳运转,每半年地球就在两个相距很远的地方,我们就会因恒星的远近能看到视差,但这个视差 从来没有被观察到. 第三个是让笨重的地球运动非常困难.由于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心说同人们日常观察的现象接近. 在文明刚开始阶段,从认识论讲,开始人们容易接受地心说是可以理解的. 自然界早于人类,人类早于自然科学. 文明刚开始时,人类面对的是复杂的自然界,在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中,人类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但托勒密体系所以能在西方统治一千多年,同基督教会不无关系. 错误的地心说同基督教义符合. 由于教会势力占统治地位,在后来的一千多年里,科学变成了神学的婢女,判断自然科学真理的标准不是科学实验,而是《圣经》的言论和经过修改的权威的错误言论.虽然教会的势力在一个时期可以改变自然科学真理的标准,但教会没有能力改变天体运行的规律,任何权势也没有这个能力,并且任何权势的寿命也不可能比自然科学规律的寿命更长.天文学不仅同农业生产、航海等生产活动有关,而且同占星术、宗教活动有关. 人们对天体的观察是不断进步的,随着对天体观察精度的提高,为了修正托勒密体系,人们不得不加进二

康德哲学的理论概述

康德哲学的理论概述 (西方哲学概览之一)① 一、康德的生平著述 (2) 二、前批判时期 (3) 三、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4) 四、什么是先天综合判断? (6) 五、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 (7) ①提到的章节号码和页码是赵敦华的书中的章节号码和页码

一、康德的生平著述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1945年后成为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市)地处波罗地海之滨,普瑞格河流经市区入海,它是海岸贸易和手工业发达的城市。父亲是一位马鞍匠。母亲受过一定的教育,心地善良,信虔诚派基督教,她对康德影响很大。八岁至十六岁在教会办的九年制学校上学,成绩优异。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学习,1745年毕业。这时因为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家境困难,他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他在给学生上课之余,还抓紧时间进行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希望获得担任大学教师的资格。在1755年以前匿名发表了《一般自然史和天体理论》的著作和几篇论文。1755年开始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担任了多年的编外讲师。有时每周上课多达二十课时,他曾讲过自然观、人类学、自然地理、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神学、教育学、哲学大全等课程,据说还讲过建筑学和火药制造技术等课程。1770年晋升为教授。在康德的一生中,除了有一次暂短的外出旅行以外,他从来也没有离开过格尼斯堡。他没有结婚成家,生活极其有规律。早五点准时起床,上午上课,下午上课或搞研究和会见朋友等,下午五点准时散步,晚上读书或写作,晚十点准时就寝。只有一次例外,是因为读卢梭的著作着迷而没有去散步。正如教材第259页的引文中说的那样,是卢梭告诉了他,凡是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有知识有才能,而蔑视无知的普通民众。是卢梭教给了他要学会尊重人,特别要尊重普通的劳动者。因此他与卢梭一样,可以说都是平民哲学家。他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但是他的性格外圆内方,有调和折中的特点。他的宗教观是理性的宗教观,因此受到政府和宗教界的批判和限制,不让他发表有关宗教方面的言论和著作,他不得不违心的服从。但是等到他退休,前德国国王死了以后,他照样坚持发表自己的见解。1804年病故。 康德熟知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典籍和哲学,也非常了解英法的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但是对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除了卢梭以外,就是牛顿和休谟了。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用在进行教学和哲学与科学的研究上。因此有人说,康德没有生平,他的工作和著作就是他的生平,他是典型的学院派的书斋哲学家,这种评价是世界公认的。他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

追求真理的事例:哥白尼

追求真理的事例:哥白尼 追求真理的事例:哥白尼 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始人。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东部的托伦。他的父亲是一位曾经当过市长的商人,母亲是一位富商的女儿。哥白尼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姊姊,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在他10岁时,父亲染上瘟疫死亡。全家由舅父务卡施接济。哥白尼在文化名城沃茨瓦维克读了中学,1491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在天文学家勃鲁泽夫斯基的指导下研读天文学和数学。 1496年,为了进一步深造,哥白尼前往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留学,先后就读于波伦亚大学、帕多瓦大学和法拉腊大学,继续钻研数学、天文学、医学和法学。他有幸结识了文艺复兴的杰出人物达·芬奇,并且拜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学者诺瓦拉(1454—1504)为师。正是在诺瓦拉的影响下,他开始对地心说产生了怀疑。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兰,一面在里兹堡从医,一面从事天文学的研究。1512年舅舅去世,哥白尼移居弗洛恩堡,在大教堂任僧正。教堂城墙的一角有座箭楼,哥白尼用它建立了一个小天文台。他自制了各种仪器,孜孜不倦地从事天文观测和研究达30多年。 他在1510年写成的《浅说》初稿中,毫不含糊地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体,地球和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只有月亮才真正围绕地球旋转。1530年,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日心说的建立工作。于1543年3月用《天体运动论》书名出版,全书共有六大卷。 1 / 2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由于呕心沥血的辛勤劳动,从1542年起哥白尼健康日益恶化,经常出血、中风。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与世长辞,终年70岁。据说他闭目的时候,还用冰冷的双手抚摸着刚刚印好的《天体运动论》样书。 2 / 2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康德哥白尼革命

康德哥白尼革命哥白尼由于把恒星的运动部分归之于观察者的运动从而解释了恒星的表面上的运动一样,康德则通过揭示客体与心灵相符合——在认识中,不是心灵去符合事物,而是事物要符合心灵——而证明了心灵的先天原则如何适用客体。“这种情形正与哥白尼最初的思想的情况相同。哥白尼假设一切天体都围绕观察者旋转,因此不能很好地说明天体的运动。于是,他假定观察者旋转,恒星静止不动,以尝试其是否更易于成功”。——“依据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所确立的例证,使形而上学革命化,以改变迄今为止一直流行的形而上学的程序,这种尝试即纯粹思辨理性批判的主要目的”。 康德以前的哲学认为,真理即是知识符合对象,我们的认识能力围绕着事物展开,努力去寻求事物的本质,这在哲学上被称为本体论哲学。 康德则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可知,我们所能知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只是事物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康德的不可知论,其实康德的意思是物自体不可知)。而事物如何在我们面前显现,决定于我们的认识能力,通俗地理解,比如人有色盲,则具此一颜色之物可能显现为彼一颜色。当然,康德其实主要不是表达这种意思。这种意思主要是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但的确有相通之处,而又有很大不同。所以,当时哲学界有人称康德是贝克莱主义,是有些道理的;而康德听了很生气,以为大不同,也是有道理的。康德的主要意思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决定于人类先天的认识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先天直观形式如时间和空间,包括人类先天的知性结构和范畴,如质、量、关系、模态等四个方面下属的十二种范畴。正是这些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先天认识能力,决定了人类知识如何可能,决定了人类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和客观必然性。正是康德,让近代哲学发生了转向,即由本体论哲学转向认识论哲学,转向研究人的认识能力。真理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知识,正如不是太阳围绕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因此哲学界认为康德的哲学革命意义之重大就如天文学上的哥白尼革命一样。 康德认为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本身,我们的感性或理性认识能力围绕着事物展开,就象哥白尼之前,人们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实际上人们如何认识事物呢?康德认为事物在进入我们的认识领域时就被我们的认识能力进行了建构,比如说时空概念就是人头脑中本来就有的,所以我们在看到的所有的事物都在时空之中,就象我们的头脑中带了一个时空的眼镜,所以事物呈现什么样子是受我们头脑中有什么认识框架所决定的,即我们认识事物不再是围绕事物转,而是事物围绕我们的认识能力转,也就是哥白尼革命:地球围绕太阳转。

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 篇一:哥白尼和他的日心说 哥白尼和他的日心说 哥白尼是一个富二代,也是宗教世家子。他从小就受到神学教育,但又爱好天文学。哥 白尼的哥哥见哥白尼整日看天,就问他:“你整夜望着天空发呆,是否表示对天主的孝敬?”哥 白尼回答说:“不。我要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让星空跟人交朋友!”哥白尼 的老师沃德卡有一天说:“圣诞节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国王 有很大的灾难。 ”哥白尼问老师: “火星和土星与卡尔温毫无关系, 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沃德卡告诉哥白尼“命星决定一切!”哥白尼不同意,他反驳说:“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 意志?” 大学毕业后,哥白尼来到天主教氛围最浓郁的意大利学习法律、医学和神学。然而有心 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骨子里带着叛逆的好学生,把他的注意力偏移到了天文 学上。 1499 年,哥白尼带着一身天文观测技术以及托勒密的地心说回到波兰,在他的叔叔—— 费琅堡大教堂的主教手下担任神职人员。为了方便夜观天象,哥白尼专门走后门,向叔叔申请 了教堂顶楼的房间。当时没有天文望远镜,哥白尼只有裸眼看天。幸好那时候的天没有受到污 染,6 等星也看的清清楚楚。 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当时的主流,但经过了 1500 多年的观测,这个理论出现了一些漏洞。 哥白尼决定修补这些漏洞,于是哥白尼在星际之间沉浸了 20 多年,结果发现测量的数据与托 勒密的模式没有多少差别。 难道托勒密错了?怀疑是科学家的好习惯,但不是一个神学家的好品质。幸好哥白尼骨 子里还带着当年的叛逆,他发现观察数据中变化最不明显的太阳,难道太阳才是星空的老大, 而原来的老大地球只是一个小跟班?事实证明了哥白尼的推测正确,日心说终于成型,他写成 了《天体运行论》,但是由于害怕教会的惩罚,哥白尼退缩了。 1543 年,哥白尼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才决定出版自己的著作。但他依旧受到了人们的嘲 笑,幸好,在去世那一天哥白尼看到了他的新书。其实哥白尼不知道的是他并不是孤独的,和 他一样富有怀疑精神和实践精神的人有很多。 篇二:西方文化名著导读 柏拉图 7 亚里士多德是雅典人。我的答案:× 8 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中,外邦人也有政治表决权?我的答案:× 9 从各个古典文明相互比较来看,中国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一直绵延不断?我的答案√ 10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我的答案:√ 11 古代的文明病不像以前人们设想的那样相互隔绝、相互孤立,而是彼此之间有很大影

试论康德哲学之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

试论康德哲学之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 论文关键词:先验超验验前 论文摘要:在康德之前,西方形而上学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往的人们普遍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现象,而认识则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这就要求人的认识能力必须符合客体。问题就出在这里,这是我们无法完成的证明。受哥白尼的“地心说”的启发,康德将认识论的方向转变为,对象符合认识,客体符合主体。这一转变取得了重大成就,它既使形而上学的危机消于无形,又为未来形而上学指明了方向。 一、康德哲学的背景 在西方哲学关于认识论的研究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真理问题的争论,已经走入了死路,人类理性陷入了危机,高贵的形而上学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曾经有个时候,形而上学号称为一切科学的女王,……而现在因为时间的变更,她就只为人所鄙视了;她成了一个孤苦伶仃、流离失所的妇人。” ①(P3,Aviii) 康德系统地分析了近代西方哲学之后,他说道:“人类的理性有一种特殊的命运,就是在它的某种知识里为一些问题所苦恼,而这些问题既然是理性的本性所规定的,它就不能置之不理,可是这些问题有超出了它的各种能力的范围,所以它就不能解答它们。” ①(P 3,Avii)也就是说,一方面,人类理性为它在认识中所规定的问题所困扰,因而必须得到解决。然而,另一方面,这些问题有都超出了理性的能力,理性又不能给以解决。究其原因所在:人类理性在经验的运用中,虽然为经验充分证明了其正当性,但是沿着经验,人类理性必然要追溯到“更高更遥远的条件上”。“不久,它就觉得这样一来问题永无止境,他的工作就绝不能完成了。”以至于,“它不能不使用超出一切可能的经验的范围以外的那些原理”。这样就使得人类理性陷入了两难之境地:一方面,如果在人类经验中使用人类理性,那样,便会形成一个无穷的追溯;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超越经验,“人类理性就陷入黑暗中,陷入种种矛盾之中。”具体说来,之前的怀疑论从经验出发,不考虑理性,就会形成一个无穷的追问,而独断论只从理性出发,不考虑任何经验,其结果往往与人的常识不符。所以,为人类理性寻找一条合理的出路,是康德所面临的问题。 二、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 在哥白尼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太阳为绕地球旋转”,而且,这一假定被当作理所当然的真理,因为它与人们的常识完全吻合。而到哥白尼时代,这一假定的局限已暴露无疑,天文学方面,亟待新的理论来解决这次危机。经过长期的思索和分析,哥白尼提出这样三种假定:天体运动,可以假定为观察者不动,而天体在动;也可以假定为观察者在动,而天体不动;还可以假定为二者同时在运动,但速度不同。并最终从“天体不动,观察者在动”这一假定中,得出了着名的“地心学说”。到康德时期,这一假定被当时科学家的观察和实验充分证明了其正确性。而康德的伟大在于,他从中发现了其哲学意义:这一学说已经完全超出了人们的经验之范围,是人类理性的产物。如果一味要求主体的认识必须符合客观事物,

我们身边的名人_哥白尼的故事

人小志大 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观察天象。他常常独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 有一次,哥哥不解地问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边,望着天空发呆,难道是想表示对天主的尊敬吗?” 哥白尼回答说:“不。我要一辈子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我要让星空跟人类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程。” 横空出世 由于地心说在当时已经成为维持教会统治的神学理论基础,哥白尼深知发表日心说的后果:“我清楚地知道,一旦他们弄清楚我在论证天体运行的时候认为地球是运动的,就会竭力主张我必须为此受到宗教裁判……,他们就会大叫大嚷,当即把我轰下台。”因此,哥白尼迟迟不愿意发表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 直到1539年春天,在德国青年学者雷迪卡斯(1514~1576)和其他朋友的敦促下,哥白尼才同意发表。 1541年秋天,雷迪卡斯把修改稿带到纽伦堡,请路德派的一位神学家奥幸德匿名撰写一篇前言,宣称“这部书不可能是一种科学的事实,而是一种富于戏剧性的幻想”。 1543年3月,《天体运行论》终于出版。这部巨著从写成初稿到出版,前后竟搁置了近“四个九年”。 当拿到这本书时,哥白尼已经瘫痪在床一年多了,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欣慰地闭上了眼睛。 伟大著作 《天体运行论》这部巨著共分六卷:第一卷是宇宙论,论述了日心说的基本思想;第二卷全是数学公式,以三角学论证了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第三卷用数学描述地球的运动;第四、第五、第六卷讨论了月亮和其他行星的运行规律。 在书中,哥白尼大胆地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人们每天看到的太阳由东向西运行,是因为地球每昼夜自转一周的缘故,而不是太阳在移动。天上的星体的不断移动,是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而不是星体围绕着静止的地球转动。火星、木星等行星在天空中有时顺行,有时逆行,是因为它们各依自己的轨道绕太阳转动,而不是因为他们行踪诡秘。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一个月绕地球转一周。” 哥白尼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系,即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绕太阳转动的日心体系。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只有月球绕地球转动,恒星则在离太阳很远的一个天球面上静止不动。 哥白尼把统率整个宇宙的支配力量赋予太阳,而各个天体则都有其自然的运动。他系统而明

物理学家:哥白尼

哥白尼 生平简介科学成就趣闻轶事 一、生平简介 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始人。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东部的托伦。他的父亲是一位曾经当过市长的商人,母 亲是一位富商的女儿。哥白尼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姊姊,他是家中最小的孩 子。在他10岁时,父亲染上瘟疫死亡。全家由舅父务卡施接济。哥白尼 在文化名城沃茨瓦维克读了中学,1491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在天文学家勃鲁泽夫斯基的指导下研读天文学和数学。 1496年,为了进一步深造,哥白尼前往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留学,先后就读于波伦亚大学、帕多瓦大学和法拉腊大学,继续钻研数学、天文学、医学和法学。他有幸结识了文艺复兴的杰出人物达·芬奇,并且拜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学者诺瓦拉(1454—1504)为师。正是在诺瓦拉的影响下,他开始对地心说产生了怀疑。 1506年哥白尼回到波兰,一面在里兹堡从医,一面从事天文学的研究。1512年舅舅去世,哥白尼移居弗洛恩堡,在大教堂任僧正。教堂城 墙的一角有座箭楼,哥白尼用它建立了一个小天文台。他自制了各种仪器,孜孜不倦地从事天文观测和研究达30多年。 他在1510年写成的《浅说》初稿中,毫不含糊地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体,地球和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只有月亮才真正围绕地球旋转。

1530年,终于圆满地完成了日心说的建立工作。于1543年3月用《天体运动论》书名出版,全书共有六大卷。 由于呕心沥血的辛勤劳动,从1542年起哥白尼健康日益恶化,经常出血、中风。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与世长辞,终年70岁。据说他闭目的时候,还用冰冷的双手抚摸着刚刚印好的《天体运动论》样书。 二、科学成就 哥白尼在科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地动学说(日心说),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地静学说(地心说)。 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即名著《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不但是天文学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天文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而且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权的统治,“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三、趣闻轶事 1.人小志大 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观察天象。他常常独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有一次,哥哥不解地问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边,望着天空发呆,难道这表示你对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说:“不。我要一辈子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我要让星空跟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程。”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由于托勒玫的地心说在当时已经成为维持教会统治的神学理论基础,哥白尼深知发表日心说的后果,这样写到:“我清楚地知道,一旦他们弄清楚我在论证天体运行的时候认为地球是运动的,就会竭力主张我必须为此受到宗教裁判……”,“他们就会大叫大嚷,当即把我轰下台。”因此,哥白尼迟迟不愿意发表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直到1539年春天,在德国青年学者雷迪卡斯(1514—1576年)和其他一此朋友的敦促下,哥白尼才同意发表。1541年秋天,雷迪卡斯把修改稿带到纽伦堡,请路德派的一位神学家奥幸德匿名撰写一篇前言,宣称“这部书不可能是一种科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科学家成长故事_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

伟大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兰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年轻时就读于克莱考大学,学习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二十多岁时他去意大利留学,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迪尔大学攻读法律和医学,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他在《天体运行论》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逝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在书中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这是一个前所未闻的开创新纪元的学说,对于千百年来学界奉为定论的托勒米地球中心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 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估价哥白尼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天文学的应用范围不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那样广泛。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

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题为《短论》的论文。他规定地球有三种运动:一种是在地轴上的周日自转运动;一种是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一种是用以解释二分岁差的地轴的回转运动。 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 哥白尼用以支持他的学说的论据,主要属于数学性质。他认为一个科学学说是从某些假说引伸出来的一组观念。他认为真正的假说或者定理必须能够做到下面两件事情:它们必须能够说明天体所观测到的运动;它们必须不能违背毕达哥拉斯关于天体运动是圆周的和均匀的论断。 当时有许多反对的观点,但是用当时的知识进行了反驳: 反对理由:如果地球在转动,空气就会落在后面,而形成一股持久的东风。 哥白尼答复:空气含有土微粒,和土地是同一性质,因此逼得空气要跟着地球转动。 哥白尼答复:空气转动时没有阻力是因为空气和不断转动的地球是连接着的。 反对理由:一块石子向上抛去,就会被地球的转动抛在后面,而落在抛掷点的西面。 哥白尼答复:由于受到本身重量压力的物体主要属于泥土性质,所以各个部分毫无疑问和它们的整体保持同样的性质。 反对理由:如果地球转动,它就会因离心力的作用变得土崩瓦解。 反对理由:如果地球不转动,那么像恒星那些更庞大的星球就必须以极大的速度转动,这一来恒星就很容易被离心力拉得粉碎。 哥白尼答复:离心力只在非天然的人为运动中找得到,而在天然的运动中,如地球和天体的运动中,则是找不到的。 日心说是一个学说,在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同时,也有错误: 1.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2.地球并非是引力的中心。3.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不全是地球运动引起的。4.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圆,不做圆周运动。因为这些错误,所以日心说只能算是学说,而较地心说,却相对好一些。因为它证明了地球是围绕太阳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