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6 神奇的眼睛 练习(有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6 神奇的眼睛 练习(有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6 神奇的眼睛 练习(有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6 神奇的眼睛 练习(有答案)

4.6 神奇的眼睛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2.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A.近视眼,镜片Ⅰ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I D.远视眼,镜片Ⅱ

3.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当蜡烛、凸透镜处在如图所示位置上,光屏上成清晰

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无法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

C.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

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将光屏适当右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4.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强

C.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强

5.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5%,但有很多人过分依赖手机,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因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导致视力下降,近视发病率提高。要矫正近视眼,需佩戴近视眼镜,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中,表示成功矫正近视眼的是

A.B.

C.D.

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8.下列对与光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人离平面镜越近,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

C.树叶显示绿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绿光

D.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射紫外线来控制电视机的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远视眼用凸透镜来矫正

B.池水看起来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实像

D.眼睛近视了,这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10.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进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后折射形成了下图所示的情况。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弱

B.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薄,聚光能力强

C.此类眼睛是远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

D.此类眼睛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

11.下列光现象的示意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日食的成因

B.此像可承接到光屏上

C.近视眼的成因

D.解释“潭清疑水浅”的光路图

12.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甲,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B.图乙,人配戴该种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桥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变方的太阳是光的折射现象13.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放大镜与物理笔记的距离应为一倍焦距之内,才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字C.超市购物“刷脸”支付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幻灯机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14.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面的介绍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C.照像时,若要照出人的全身像,则被照者应离相机镜头更近些

D.阳光通过凹透镜也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二、多选题

1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是表示矫正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B.图乙: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有会聚作用

C.图丙:用放大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是缩小、倒立的

D.图丁: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

16.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3cm

B.此时烛焰成正立、放大、实像

C.保持透镜位置不动,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移动蜡烛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像,则像的大小将一直变小,且蜡烛移动速度一直小于像移动速度

D.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若只将蜡烛向右移动2cm,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上,可在原透镜左侧放一个合适的老花镜

三、填空题

1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矫正方法的是_____.(填序号)

18.“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

作用相当于______镜,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变_____(填“薄”或“厚”),折

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的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要佩戴______镜来矫正视力。

19.通过平面镜看到挂钟的指针情况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______;近视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镜。

20.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______(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21.如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选填“远视”或“近视”)眼。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 1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1mm。

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C

6.C

7.D

8.A

9.D

10.D

11.C

12.A

13.A

14.A

15.CD

16.ABC

17.③①

18.凸透厚凹透19.10:20凹透20.乙照相机21.近视大于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 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 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 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 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 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神奇的眼睛

第七节神奇的“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显微镜、望远镜里的物镜、目镜的作用。 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3.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1.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的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学难点】1.放大镜、照相机、摄影仪的成像原理。 2.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用途。 【教具准备】放大镜、光屏、显微镜、照相机、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自家大门上一般都安了一个“猫眼”,通过猫眼看室外视野较广,而在室外却看不请室内,“猫眼”实际上也是透镜,你知道透镜还有哪些应用吗? 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许多光学仪器,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了我们肉眼的功能。(二)进行新课 一.放大镜。 师:请同学们用桌面上的凸透镜靠近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课本上的字被放大了。 师:那么你手中的凸透镜就是什么? 生:就是放大镜。 师:对。再请大家判断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是实像,还是虚像?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放大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在放大镜的同侧,是虚像,因为用光屏承接不到像,所以是虚像,眼睛与物在透镜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所成的像,所以像与物在透镜同侧。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得很好,放大镜的焦距是较短,还是较长? 生:我猜放大镜的焦距较远。 师:对。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生:隔着放大镜看较近的物体,物体是正立、放大的,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物体是倒立、缩小的。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因为放大镜是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远处物体,u2f,所以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师:讲得很好。用放大镜观看近处的物体,物距小于焦距时才是放大的。因此,物体应放在离放大镜小于焦距的位置才合适,在什么位置所成的像最大?请大家观察。 生: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接近于焦距时,所成的像最大。 师:对,请全班同学都进行观察。 板书:1.放大镜:焦距短的凸透镜,u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神奇的眼睛》教案

6.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动手自制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原理。 2.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及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教学难点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眼眼与大脑的配合,我们才能看清物体,判断距离, 欣赏五彩缤纷的景色。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视力正常的人是不戴近视、远视眼镜的, 而患有近视或远视的人需要戴眼镜,你知道为什么吗?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呢?赶 快进入正面的学习,去一控究竟吧!

教学活动 本节分为两个教学板块:(1)眼睛;(2)保护你的眼睛。 一、眼睛 多媒体播放眼睛的构造图和模型。 展示:多媒体播放照相机和人眼球的对比图片 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说明:学生根据对比图片,理解人眼球和照相机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眼睛好似一架照相机。 设计意图:从对比中总结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升能力、学习知识。 体验:教师指导先近距离看自己的手指纹,然后马上眺望远方,亲自感受眼睛是怎样调节的。

点评: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亮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 总结: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历体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问题: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 说明:播放课件演示眼球的自动调焦 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总结: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 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 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 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 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睛与传统照相机的比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2016汇总

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 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品】

教科版初二上期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1、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2、科学探究的工具:长度:刻度尺、千分尺、游标卡尺。 质量:托盘天平和砝码。 时间:秒表 温度:温度计。 电:电流表和电压表 力:弹簧测力计。 体积:量筒和量杯。 3、科学探究的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作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 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1Km =103m 。 1m = 101dm = 102cm =103mm =106um =109nm 5、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认" 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放" 尺要平行所测长度,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读"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6、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环境的影响、测量工具不准、人为估读不同等都会造成误差。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的小数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必须相同。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7、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和多个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在应用中,要研究某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那么这个因素就不同,其它因素相同。 8、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 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 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 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9、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 、B 、C 都影响D ,我们研究B 对D 的影响,就保持A 和C 不变。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3、机械运动:物体间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观众法: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②裁判法: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③综合法:时间、路程都不同,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公式:V=t S (S=Vt t=V S ) (S--m t--s v--m/s) 国际单位:m/s(米每秒)。 如v = 10m/s 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 7、在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km/ h(千米每小时) 8、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 平=总总t S =212 1t t S S ++;路程相等速度不等:V 平=21212V V V V + 1m /s =3.6km /h 1km /h=6.31m /s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6神奇的眼睛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6神奇的眼睛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照相机和眼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相机和眼睛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B. 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 眼睛看物体时通过调节焦距来看清距离不断变化的物体 D.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 B. 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 C.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 D. 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s 3.如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情况,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 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 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5.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 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

节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A. 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B. 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C. 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D. 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6.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部件的示意图,其中可以用于制作近视眼镜的是() A. B. C. D. 7.眼睛中的眼球在观察某一事物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 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 A. 20m远的1.7m高的人 B. 40m远的1.7m高的竹竿 C. 20m远的1.7m高的栏杆 D. 18m远的1.7m高的小树 8.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 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 A. 该眼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B. 该眼是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C. 该眼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 该眼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9.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 屏。以下光学仪器中与人眼的成像情况相同的是() A. 放大镜 B. 投影仪 C. 照相机 D. 显微镜 10.如图,小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 蔡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 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 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蔡老师的眼睛和 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教案-6.第六节_神奇的眼睛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2)知道用实验解决问题。 2.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课件、气球、眼球挂图: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一组眼睛模型、眼保健操乐曲磁带、三用机。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瞎了,你们想象一下你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甲: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很痛苦。 生乙:我们无法看书、写字,只能用手触摸盲文,用针刺出盲文代替书写。 生丙:我们将看不见蓝天、白云,过马路也不方便,将看不见同学的笑容。 …… 师:眼睛瞎了,是很痛苦的。有的人先天就是瞎子,有的人因事故或疾病眼睛瞎了,我们健康人在生活中应该关心、爱护盲人,特别是过马路时要主动为盲人带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辈子就只有一双眼镜,平时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板书: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二、新课教学 1.眼睛的视物原理 提出问题: 师:对于眼睛,大家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我想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物体的? 生乙:我想知道眼睛的构造。 生丙:我想知道眼睛变成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眼镜,老花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的。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以上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逐一探究。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课件演示课P75图4—47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 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

2019年精选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6 神奇的眼睛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五十七

2019年精选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6 神奇的眼睛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五十 七 第1题【单选题】 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图中的四幅图,表示近视眼矫正做法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猴子捞月”故事中,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是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 ) A、甲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B、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C、甲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 D、乙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当一个正常的眼睛要看清一个远处的物体,晶状体要( ) A、变厚 B、变薄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 【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基础复习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总第18课时 一、动与静 1. 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3.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定义:物体在的路程。公式:v=,导出公式:S=;t=。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m/s= km/h。 二、快与慢 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测平均速度: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时间:测量工具:。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 min; 1min= s; 2.长度:测量工具:;长度的单位有、、、 、、、七个(从大到小写出来)。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的换算:0.06m= dm= mm;500um= cm; 3.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 ⑴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 __、__ _ 和 _; ⑵会放:刻度尺要,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零刻 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 ⑶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 ⑷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 ⑸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和。 3.误差: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减小误差的方法:①;②用更精密的仪器。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练习:1.如下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 cm. 2如上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①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cm. ②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mm,合 cm. 第三章声 声音的产生: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传播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 v液 v气 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v空气=340m/s)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 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响度声音的高低用(符号是)表示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 乐音的特征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 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和。 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 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是 音调 音色 乐音 乐音与噪音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 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 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 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两课时) 一、目标要求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有关物理学: 1) 物理学就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2) 观察与实验就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就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 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停表。注意分针与秒针的配合。 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三、物体长度及测量 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就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与宽度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瞧、读、记、算。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与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③“瞧”:读数瞧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⑥“算”:对同一被测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误差:就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错误就是不遵守规则就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微小量);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就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1L=1000 mL、1L=1dm3、1 mL =1 cm3) 7) 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8) 控制变量法: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一、宏观世界的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运动的描述: 1) 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就是相对的,而运动就是绝对的。 2)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就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就说它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就是静止的。 3)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就是静止还就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就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与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可选被研究物体做参照物。 5) 相对静止:运动方向与运动速度都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实例分析:小明坐火车、本与笔、风洞、空中加油、同步卫星。 三、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观众观点);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裁判观点);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卷

图1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单元测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dm 的是( ) A .兵乓球的直径; B .拳头的宽度; C .2分硬币的厚度 D .保温瓶的高度. 2.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 ,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 .12.38cm . B .12.365cm . C .12.36cm . D .12.37cm . 3.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7.2m=7.2×100=720cm . B .7.2m=7.2m ×100=720cm . C .7.2m=7.2×100cm=720cm . D .7.2m=7.2m ×100cm=720cm 4.测量你身高时,应选用 ( ) A .最小刻度是mm 的米尺. B .最小刻度是cm 的3m 软尺. C .最小刻度为mm 的2m 直尺. D .最小刻度为mm 米的2m 卷尺. 5.图1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 A .2.40cm . B .2.4cm . C .13.40cm . D .2.40m .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 A .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 .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 .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 .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8.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9.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m ,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 ,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 A .大于0.98m ; B .小于0.98m ; C .等于0.98m D .无法判断.

八年级物理上册 4.6 神奇的眼睛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2)

4.6神奇的眼睛 【教师寄语】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知道光的色散现象,能说出光的三基色。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本节重点是眼睛成像的机理,认识近视眼及色光的混合是教学的难点 【知识回顾】防止知识遗忘,我能记得更牢! 1.凸透镜对光线起作用,凹 透镜对光线起作用。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 它的成像原理是_____ ___ _。 3.在右图中画出物体AB经透镜折射 后的成像光路图。要想使物体的像变大些,物体应透镜,光屏应透镜(填“远离”或“靠近”)。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眼睛 1.认真观察图4-6-4,眼睛的主要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类似于凸透镜。 2.眼睛的成像原理和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 一样。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物距都在什么范围?__________,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3.我们的眼睛有一个精巧的变焦系统,负责调节作用的是。当你登山远眺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______;当你看书写字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______,使景物或文字的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

目标二保护你的眼睛 ■近视眼及其矫正 1.如右图可知,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______, 这说明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要_______,会聚 能力太_______。 2.要想使物体的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就应 该让进入眼睛的入射光线提前变得发散一些,而透镜对光线能起到发散作用,因此可用透镜加以矫正,该镜又称近视镜。 ■远视眼及其矫正 3.如右图可知,远视眼(又称老花眼)成像 在视网膜______,这说明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 眼要_______,会聚能力太_______。 4.要想使物体的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就应 该让进入眼睛的入射光线提前变得会聚一些,而透镜对光线能起到会聚作用,因此可用透镜加以矫正,该镜又称老花镜。 5.为了保护视力,请写出两条具体的措施: ①……………………………………………………………………………………………… ②……………………………………………………………………………………………………………………。 目标三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 认真阅读课本P85-87,完成以内容: 1.如右图,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被分解成多种 色光,这种现象叫做。这说明白光是由多 种色光组合而成的。色光排列成的光带叫做。 2.光的色散现象是由英国的物理学家最先发现的。自然现象中的形成就是一种色散现象。 3. 、、这三种颜色叫做色光的三原色,这三种颜色可以组合出你想要的色彩。 4.三原色理论在生活中有广泛你的应用:彩色电影、、等。 5.什么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什么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要找出产生物理现象的原因及其规律。 2.能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重点) 3.会认识实验室的一些测量工具。(重点) 4.能动手建立自己的家庭实验室,体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奇妙。 ★学习准备 1.观察身边的有趣的生活现象。 2.器材准备:饮料瓶、饮料管、气球、红色的液体等。 ★我能自学 阅读教材P1-2后填空 3.物理学不但是______ ___的科学,而且还是___ _____的科学。 物理学是产生科学思想、__ __ ___和____ ___的科学。 4.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 __、___ ___、____ __、_ _____、__ ____等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的自然科学。 5.阅读教材P7:认识以下实验器材。

其中:测量长度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仪器是______ _____; 测量时间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___;测量温度的仪器是______ _______; 电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________;体积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____________; 力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教材P8:科学家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宝藏,而且创建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 ____、___ ___、制定计划和___ _____、进行实验与__ ___、分析论证、_____ ___、_____ ___等七个环节。 ★我能探究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神奇的眼睛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Jxt001 年级:初二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的1、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知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活中的光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近视眼及远视眼的纠正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9年月日上课进度第次课 教学内容 一、上节课复习与回顾(包含作业检查) 1、(17,19中第二次月考,2分★★★)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2、(17,19中第二次月考,2分★★★)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后,移动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为止。 3、(17,19中第二次月考,8分★★★)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实验时,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 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14,19中第二次月考,4分★★★)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5、(18,四中第二次月考,3分★★★)如下右图所示,两个透镜共用一根主光轴放置,且两透镜的焦点正好重合,请你完成光路图。 二、新课讲解

沪科初中物理八上《4第6节 神奇的眼睛》

神奇的眼睛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3.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 (2)知道用实验解决问题。 2.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视力的矫正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课件、气球、眼球挂图: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一组眼睛模型、眼保健操乐曲磁带、三用机。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瞎了,你们想象一下你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甲: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很痛苦。 生乙:我们无法看书、写字,只能用手触摸盲文,用针刺出盲文代替书写。 生丙:我们将看不见蓝天、白云,过马路也不方便,将看不见同学的笑容。 …… 师:眼睛瞎了,是很痛苦的。有的人先天就是瞎子,有的人因事故或疾病眼睛瞎了,我们健康人在生活中应该关心、爱护盲人,特别是过马路时要主动为盲人带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辈子就只有一双眼镜,平时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板书:第六节眼睛与视力矫正 二、新课教学 1.眼睛。 提出问题: 师:对于眼睛,大家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我想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物体的? 生乙:我想知道眼睛的构造。 生丙:我想知道眼睛变成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眼镜,老花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的。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以上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逐一探究。人眼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人眼的构造由外到内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 教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或课件演示。 师: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课件演示课本P68图4—49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大家想一想眼睛看物体与什么类似? 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 师: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来看,眼睛看物体相当于生活中的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 生:相当于物体距离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板书:(1)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像 师:请一个同学在教室的最前排和最后排看黑板上同一个“大”字。 小明同学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大”字,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知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的像的位置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要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光屏)要不断移动(即眼球在不断变化用气球模拟),请大家思考一下:到底什么在变? 生:不是眼球在变,只能是晶状体在改变形状和焦距。 师:对。其实眼镜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在睫状体的作用下,改变厚薄,改变焦距(即调焦)。 课件演示课本P68图4—50正常眼看远处物体和正常眼看近处物体动感、形象,使学生加深印象。 板书:人眼看远近物体原理: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2.视力矫正。 师: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这是大家切身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请大家先自学几分钟。 课件演示课本P68图4—51(a)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前,(b)老花眼和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 演示实验:用几个有不同焦距的凹透镜在凸透镜作为眼镜片,一个光源和一组眼睛模型如课本P69图4—52来探究视力矫正的方法。 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着色液体则表示玻璃体。 用光束照射每个眼睛模型,让学生根据光束聚焦位置确定出每个模型代表的是哪一种眼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