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

谈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

谈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
谈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

谈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

俯视、仰视、平视,这是当代中国的三种教育观。其实,谁都不是谁的皇帝,谁也不是谁的仆人。父母既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平等和自由,同时,也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懂得遵守规则。

问: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对孩子进行“俯视教育”,不把孩子当“人”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川玲:两种原因造成了这个现象。一是由于经济或工作的原因,不得不远离孩子。聚少离多,使之成为留守儿童,或者认为孩子还小,相处不那么重要;二是看似重视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投入很大,其实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满足自己的感受,“沉醉”于自己的付出。

父母很少会专门地学习儿童成长中特别重要的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权利等知识。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凭着自己童年的经历,再加上社会阅历,简单粗暴地对待单纯敏感的儿童。

孩子在身体、思想上的不成熟,使很多父母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孩子也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们认为,不用陪伴孩子,反正他也听不懂大人的话;不用带孩子去旅行,反正孩子也记不住什么;不用顾忌孩子的感受,反正孩子的想法很幼稚。

问:什么是“包裹儿童”?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代父母什么样的教育失误?

三川玲:所谓包裹儿童,就是孩子被当做包裹一样被搬来搬去,看似每个搬运包裹的人都对包裹负责,但其实谁也不会去尊重包裹本身的意愿。

诡异的是,很多看似非常重视孩子,同时家境也很好的家长,其实制造了更多的“包裹儿童”。我知道这样说,很多父母都会觉得自己委屈,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还被称为包裹儿童的制造者。我曾听到两位妈妈聊天,一位妈妈说,她刚去了孩子的寄宿学校,给了孩子一大沓钱,还送给了老师很多礼物,“那可是最好的私立学校,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进去的”。

走访过一些大城市之后,我更见识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超过了我所能想象的极限。他们选取最贵的私立医院,花几十万生育孩子;他们请最贵的月嫂,把婴儿送到高档的育儿中心,去洗澡、游泳和按摩;他们送孩子去几万元课程费的早教中心,让穿着制服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学爬行、挥手;当然,他们送孩子去最贵的幼儿园,最贵

的各种兴趣班,给孩子安排好每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种“俯视教育”的观念之下,产生的仍然是包裹儿童,只不过是比较昂贵的包裹儿童罢了。

养育孩子最困难的是哪一个部分?不是为之付出多少金钱,而是付出多少时间;不是为他安排所有的道路,而是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是给他最好的资源,而是信任的眼神和紧紧的拥抱。

父母没有义务讨孩子的高兴,更不应以服从的姿态去讨好孩子。那么,判断“是否过度关注孩子”的尺度在哪里呢?很简单,当我们发现孩子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却让我们不停地为之忙碌,并且觉得讨厌或烦躁时,就说明已经处于过度关注孩子的状态了。

问:近年来出现了家长给孩子起名“贵族化”的趋势。这种对孩子进行仰视的教育有何不妥之处?

三川玲:现在对孩子称呼的转变,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是整个教育观念的折射。当父母把孩子称呼为公主、殿下、某董、某总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把自己的地位降低到某大臣、某侍卫、某员工、某下属了。中国的很多父母,特别想把自己的人生期望,寄托于孩子身上——没有实现的梦想,让孩子去代替自己实现。

这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一种重视。父母看似把所有的希望和寄托都给予了孩子,并为此付出了所能付出的全部,但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行为。我个人非常不喜欢的一句口号,是“一切为了孩子”。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维护了孩子的权利,那么可以说一切为了孩子。但是,若因“为了孩子”而失去了父母的一切,那么我认为就是不恰当的。

很多父母很难过这个心理的关口,“才屁大一点的孩子,讲什么平等,讲什么尊重,讲什么权利”,“怎么可能,老子和儿子怎么能够平等,儿子不听老子的,简直是荒谬”,“真是可笑,成人比孩子的知识和阅历都多得多,孩子怎么可能和父母平等”。其实,在平视的教育下,父母首先应该失去的,就是对孩子的统治权。

问: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如何既能互相尊重,形成平等的关系,同时也起到父母的引导作用呢?

三川玲: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二是让孩子拥有发表意见和见解的自由;三是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四是让孩子拥有独自社交的权利。我知道,就现实的情况而言,很多成年人也还没有享有类似的权利。但是,这就更需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拥有这些权利。如果这样,这个世界应该会变得越来越好。

拥有自己的空间,是指孩子可以不用随时处于父母的监视之下。他可以在独立的空间内享有自由,父母需要经过孩子的同意,才能进入他的空间。言论的自由,是指孩子拥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权利。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必须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尊重这些意见。

选择的权利,这是言论自由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当孩子已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父母要尊重这些意见,不能强迫孩子执行父母的意见,哪怕父母认为多么正确,多么有益。最后,是社交的权利,这是很多父母都容易忽视的一个权利。孩子有选择自己的朋友,以及用自己的方式去和朋友相处的权利。这是孩子独立认识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合作者,而不是教导者。在人人具有平等意愿的社会里,我们不能控制和命令别人。平等,就是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父母要接受这样一个残酷但是却是无比现实的事实: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独立成人。父母的最大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保护”而是“尊重”,把孩子的自由和权利还给孩子。

问:在平等的关系中,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教导孩子呢?

三川玲:我觉得,最好的父母,是隐形的父母。做“隐身”的父母,陪在孩子身边,只在他需要和迷茫的时候才“显形”。在和孩子的交往中,利用合适的机会和孩子平等沟通,让孩子开心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引导。要知道,孩子有着无人能够预测的潜能,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和独特的成长轨迹,不是家长所能规划的。

最后,既然是平等,那么,当父母给予孩子平等的权利的同时,也应要求孩子遵守对等的义务——就像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成年人一样。也就是说,在享有自由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解决了绝大多数父母的担忧,即“给予孩子平等自由的权利,孩子走错路、犯错误了怎么办”。

其实,只要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信任,以及平等、自由,孩子反馈出来的结果,往往会超出家长的想象。

一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

一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 一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上午好!感谢您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学生家长会,说明大家对自己的孩子都十分关心。孩子是您生命的延续、孩子是我工作的寄托、孩子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因此本次家长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我是这本班的班主任老师兼数学老师王老师,可能有些家长还是第一次见面。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康健成长。我知道,有很多家长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学习能力和发展的潜能怎么样?借这次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加强你们和学校之间的联系,让孩子们学得更好! 一、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采取了结合协作,互帮互助的管理模式,让他们对困难的学生要伸出援助之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要树立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思想。作为班主任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又要在思想上要引导孩子,既要在行为上辅导孩子又要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我们的管理理念: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理想抱负的人;严格要求;自主管理;康健成长! 作为班主任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又要在思想上要引导孩子,既要在行为上辅导孩子又要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这些都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我们的教学理念:关注班上每一个学生;不仅追求好,更追求进步;关心每个后进生;不看重一时的成绩;希望每个人都有进步。

我作为小学一年级二班的班主任。我会用我的爱心、责任心,悉心地呵护您的孩子,让他们一点一滴地成长。我会尽我的力量,教他们注意环保,掌握安全知识,与他们一起学知识,学交往,学玩耍。我也孔殷地盼望着能得到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孩子在家、校这两个生活、学习的主环境里调和、喜悦、蓬勃向上地发展。 二、班级近况 本班共有52位孩子,女生23人,男生29人。总体上说,孩子们非常开朗的,好动的孩子比较多,当然也极其聪惠。近半个学期下来,一部分上课时简易开小差、搞小动作的小朋友现在都渐渐地改掉小毛病,其中秦展、李昭、单晨、赵一好、柴浩然等同学上课表现突出,李静、李博奥等同学进步较大。(学生照片展览) 现在一年级的孩子,回家作业的时候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烦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最佳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晰,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看别人的。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需要老师的教育,家长的配合,自己的努力,社会的关心和影响。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作为学生的老师和家长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是他们的直接教育者和影响者,俗话说得好:钱,你今天少赚了,明天可以赚回来。 但孩子的教育你一旦错失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的孩子一定会茁壮成长。 三、给家长的建议 因为班级人数多,我的时间也无限,学生年龄也尚小,所以工作中不能面面俱到,实际上,教育学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除了老师的辛勤培育之外,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放学回到家时,您

对待子女须怀自然心态

对待子女须怀自然心态 王中平(一) 下一代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使我们的子女能在人生道路上健康的成长,这是每一个家长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孩子真不争气,处处不让我省心”;“我的病就是孩子给气的”;“我的孩子真听话,真懂事,将来长大了肯定能有出息,我一定要好好地培养他”……由于这些家长对自然规律缺乏理解,不清楚孩子的种种做法都与其家长的思维观点有关,是对家长不正常心理的点化,不清楚是在平衡着家长什么,使这些家长对孩子产生了急、气、恨、怕、溺爱等不良心理,给自身带来了很多疾病,给心理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也给孩子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家长对待子女的态度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宠爱型:可怜天下父母心,疼爱子女是人类的天性。如今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到大生活在甜蜜的爱河当中。然而人们往往不在意,这些过分的爱能转化为彻头彻尾的害。有些家长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是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们。而且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不给孩子一点点锻炼的机会,致使这些孩子的性格发

生扭曲,自私任性,生活懒散,意志脆弱,有的甚至狂暴无理,骄横孤僻,冷酷无情等,有的孩子还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变态。这种愚昧的爱会使孩子变成“次品”或“废品”,使得有些孩子慢慢地走入了误区,而有些家长却茫然不知。不是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好错了,而是对孩子好时那种欲望和不平静的心理状态好过了,才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不良结果。 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当你不理解自然规律时,对孩子过分地好下去,那么自然规律就以反向平衡使你的孩子出现一些不正常的行为,用你从宏观上不能理解的现象,来平衡你对他的过分好,这就是自然平衡的反作用力。当你好过了的时候,必定有相反的结果来平衡你。 例如: 一、用学习成绩不好来平衡。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将来能考上大学、出国深造、升官发财等等。所以从各方面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进行各方面的智力投资,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但结果孩子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学习成绩下降,贪玩儿,放学不回家,严重地发展到留级的程度,甚至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自然是无情的,家长对孩子的欲望越强,希望值越高,孩子学习起来就越困难。因为家长

态度决定命运作文

态度决定命运作文 态度决定命运一 古人云: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本人也认为的确如此。就像我们的人生就是由我们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一个人,如果他的心态不够积极向上,那么他的人生也不会有什么改变。相反,还会把自己束缚在内。 有一个人就是这么不懂得放开自己,非得把自己束缚在内。他,在年轻是,被人陷害,做了九年牢,后来冤案昭雪,他终于走出了监狱。照常理来说,他应该是获得了永久的自由。可他却整天诅咒那些施予他不幸命运的人,直到快死了,也还是这样。用他自己心底里的仇恨、抱怨、诅咒束缚着自己整整41年。 想想,若是他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以后的生活,将被人陷害的事情用几年的时光来淡忘。那么他余后的生活一定会丰富很多,精彩很多吧! 我们日常生活中,跟材料中的人持有一样态度的人亦不在少数,然而,生活中持乐观态度生活的人也有很多。 他,在20世纪上半叶,垄断了整个美国的石油产业,操控着美国的金融体系,甚至连国会也对他言听计从。然而,他却由于种种原因患了重度抑郁症,连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最著名的医生都好无办法。 于是,他来到了中国河南的一座禅院,吃力的读着《四十二章经》。看到其中的一句话,使他兴奋不已。第二天便回国,下令解散财团,并辞去董事长一职。重新开始了他的人生,乐观面对一切事物,并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他的顽疾也因此而不治而愈。一直工作到1987年——他去世时。那年,他93岁,无疾而终。 由此看来,心态真的可以决定人生。这个石油大亨,若不是积极地改变了生活态度,那么他也不会这么长寿,这么成功地投身于慈善事业中。 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对待生活,拥有乐观向上的态度,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具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战胜消极的自我,成功才能属于每一个人! 态度决定命运二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老夫子这句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真"不能"与假"不能"全决定于一个人的态度.

【家长会演讲稿】家长会家长发言:态度决定一切

家长会家长发言:态度决定一切 尊敬的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王礼庭同学的妈妈,能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并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谢谢大家! 首先,我要对尊敬的老师们说:你们兢兢业业的工作,辛苦了! 然后,我对含辛茹苦的父母们说,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开会,辛苦了! 我更要说的是:可爱的孩子们,你们夜以继日的努力学习,辛苦了!现在高二快结束了,将要踏上高三的征程了,利用这次发言,我想说:孩子们,态度决定一切,我们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考试。 第一:学习是快乐的。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人类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学习。”人类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成为主宰,就是因为人类善于学习。能否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需求,一种享受,则取决于主观的态度。 易卜生有句话: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同学们现在是材料,你要成器,就需要时间,需要功夫,需要打磨。现在你们的学习就是在为成器作准备啊,就是为了把你这块器雕琢得更完美啊。这样一想,不就能苦中作乐了吗? 现在你们正青春年少,正是学习的时机,想当初,我们初中毕业上了师范,出来工作要文凭,还得边工作边学习,我记得我怀着王礼庭时还在自考。这样一比,你们能安安心心的学习,不也是快乐吗? 第二:平和心态面对考试

许多同学对高考有一种恐惧心理,克服恐惧的方法就是4个字:解放思想。为自己思想松绑,开阔自己的思维,诚然,考上大学之后接受高等教育这将会对今后的发展大有帮助,但还应该看到在此之外的许多成才、成功的途径,上夜校,上电大,那么多在职从学人员的生活不也同样是有滋有味的吗?亲人、老师的关怀是自己学习、复习过程的一大优势,但是高考并不是报答这种关怀之情的惟一方式,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就没有辜负师长们的期望。不要想得太多,,你就可以平静自己的心情而投入有序的复习生活。随着复习的深入和对自己知识水平自信的建立,心情也就更平静了,慢慢就可以走出恐惧感的误区,形成一种平静――复习――自信――更加平静的良性循环。 第三:尽力就是最好 无论将来是怎样的结果,只要我们曾努力学习了,只要尽力了,我们就无愧于心,无愧于他人,无愧于人生。凡事尽力而为,那么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将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懊,就能无悔地说:“我尽力了!” 最后,我想抛砖引玉,把清华大学校长的话告诉大家: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同学们,态度决定一切,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考试吧,你们的前程象阳光一样明媚! 谢谢大家!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读后感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读《习惯决定孩子一生》有感------李洪梅 近半个月以来,我有幸阅读了孙云晓的《习惯决定孩子一生》这本书,仔细的看完了,收获颇多。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一共有12讲,这12讲里面分别讲了: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基;多元智能与人人成功;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爱学是万善之源;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科学为安、强壮为康; 结合我儿子的教育经历,我想从这几方面谈谈我的体会:一、指导孩子用好媒介;学会消费是孩子的必修课;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其中让我最受益的是第二讲,里面有讲到"什么是习惯?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怎样矫正不良的习惯?在快乐的实验中养成良 好的习惯;继承中华民族重视习惯养成的优良传统"。对呀,习惯不同,就是素质不同,用父母的好习惯影响孩子!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终生受益!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刻不容缓。教师就更加不用说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习惯,父母的最大优势也是培养孩子的习惯。若你不去培养孩子的习惯,实际上你也影响了孩子的习惯,因为你有什么习惯就很容易传给孩子什么习惯。从小慢慢培养孩子对于媒介的抵抗和诱惑,你只能引导孩子掌握一些科学的知识,慢慢的他就有了一种抵抗力。只有增强他的抵抗力和他的这种成功感,幸福感,

才是最重要的。父母不说脏话,孩子一定不会,因为他没听过。父母和谐,家庭氛围和谐,孩子一定是人格健全积极向上的。 二、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可叫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反之,他就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有个孩子在读书笔记中有一句话: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书。各位家长们,如果你正打算给孩子去买一些书来读,那么你一定要给孩子选择好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以图为主,标有拼音的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读一些深刻的童话,有情趣的科学故事,伟人故事,儿童报刊等。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读一些漫画、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探险故事,少儿的百科全书等等。选择好了书,那么怎么读书呢?书中讲到有六法:第一就是循序渐进;"有序而不可乱也,要有计划,不要急于求成。第二就是熟读精思。第三要反复品味。第四要切己体察,身体力行。第五是着紧用力,潜心攻读。第六点是持之以恒。三、孩子在小学时候特别适合什么读书方法呢?就是让孩子朗读,这对孩子是一个极好的训练。我儿子今年八岁了,受爸爸的影响,喜欢读书,更喜欢买书,什么大迷宫之类的,植物大战僵尸,洛克王国,赛尔号,等等,虽然才八岁,但是各类书已经积累八十余本。还没上一年级,就认识了很多字,因此成为了班级的小小演说家,语文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口才也不错,主持班级的各类班会,主持凯博艺术学校的汇报演出,都受到同学及朋友的好评。我想,正是因为儿子的读书好习惯,

家长对孩子作业的态度

家长对孩子作业的态度 1、首先帮孩子端正对待作业的态度 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责任感,要让孩子明白,每天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是他必须要做到的,是他作为一个学生应尽的职责,就像爸爸妈妈每天上班时都要尽心尽职地完成本职工作一样,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家长还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孩子明白做作业是掌握好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学习的延续和拓展,是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2、努力提高孩子写作业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的行动的重要因素,它能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但有些孩子学习兴趣低落、学习自觉性较差,于是他们每天做作业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老师和家长,能拖就拖,能不做就尽量逃避。 对于这类孩子出现的作业问题,父母应当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想办法改变孩子对学习是“大人逼我学”的状态,要让孩子能够变成“我爱学” 、“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3、培养孩子“一心一意”做作业的习惯 有的孩子写作业时没有专心投入,“附加动作”太多,一会儿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摸摸这玩玩那,还有的孩子喜欢几个人凑在一起边聊天边写作业,或者喜欢边听音乐、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写作业,如此三心二意当然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家长应当要求 孩子在做作业时集中注意力,不要做与作业无关的事情,孩子的书桌上也不要摆放令孩子分心的东西,在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去打扰孩子: “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受老师表扬”,“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点心”,“做几道了?还有几道?” 4、帮孩子安排合理写作业的时间 父母应当教会和督促孩子合理地安排和处理每天的作业,比如, 学校里的作业要抓紧,能在学校里完成的就不要都带回家里;放学后不要先去玩个够,等到精力耗的差不多时才去做作业;做作业前要事先准备好学习用具

家长不良教育心态对子女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家长不良教育心态对子女心理健康的 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心理素质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广泛性和长期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心理素质的形成很关键的取决于儿童时期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作用。父母的心理素质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情绪表现、意志品质以及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曾对1326名中小学生家长及其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发现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很高的相关(子女与母亲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536,与父亲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433)。家长自身有心理问题的,其子女有心理行为问题的达60%,即有一半以上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更为直接。有调查表明,母亲性情平和,做事民主的,子女的性格多表现为热情、直率、有活力、易合作;母亲过分严厉的,子女的性格则较多地表现为反抗、胆怯或粗暴;母亲情绪不稳、反复无常,子女性格则多表现为放肆、无耐心、神经质和责任心缺乏。 所谓不良教育心态就是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恰当心理的总称。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在其心理的支配下有意识进行的,不良教育心态必然产生不当的教育行为,进而对子女的心理素质带来负面影响 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不良心态主要表现为如下心理: 一、过度焦虑心理 (一)过度焦虑心理对子女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所谓过度焦虑就是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伤害的细节都表现出不必要的担心,对发生在子女身上的各种事件的消极后果有主观夸大的倾向。比如,孩子与小朋友玩耍是否会受欺负?在幼儿园吃得好不好,营养够不够?会不会冷着、热着?在学校会不会与同学打架、被老师批评?路上被车撞了怎么办?孩子的学习如何,将来能上重点中学吗?能上重点大学吗?这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照此下去,中考怎么办,高考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没有工作怎么办?……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孩子百般呵护,送孩子到幼儿园迟迟不愿离开;孩子放学晚回家几分钟就坐立不安、浮想连翩;孩子考试自己比孩子还要担心、害怕:生一点小病就大惊小怪,等等。这种过度的焦虑不仅直接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也有十分明显的危害。 l、家长的过度焦虑必然表现为教育行为上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和包办,因而限制孩子的正常、必要的活动与交往,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学习、锻炼和发展机会,形成社会、生活技能低下、缺乏想象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依赖性强等个性品质。 2、过度焦虑导致的对子女的高度关注,也会造成子女的自我重要感过强,以自虐自残的方式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致使独生子女易染的“娇、骄”二气、情心匮乏和自私自利等不良心理品质得到充分强化。 3、家长的焦虑情绪,夸大事情不良后果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当行为模式自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使其在长期的感染下习得高焦虑的心理特征和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封闭退缩、神经质等不良心理品质。 (二)过度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l、独生子女。一个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寄托着几代人的希望。万一在孩子生长发育或生活中出现差错,就再也没有弥补的机会。所以总认为在孩子的问题上,考虑得越周到,做得越细致越好,因此有意无意地对子女过分关注并由此产生过度焦虑。

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和寄语(100条)

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和寄语(100条) 1、【你长着一对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 2、【看到差距,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只要努力,必能进步!——王议晨家长】 3. 一学期的集体生活,让清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在一学期里期终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仅如此,还能在集体里和小朋友们和-谐相处,交了好多好朋友。经过老师的帮助,她还克服了懦弱的缺点,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步,做为父母感到很高兴。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培养。在新的一年里,希望

我们清清能更加努力学习,有各方面都能有所进步,争劝三好学生”。 4. 半年的小学生毛丫长大了不少,也在老师的教导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好样的。你不是个特完美的孩子,爸妈只希望你能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快乐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5. 希望新学期,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殷茂稼在各方面都能更出色!更优秀! 6. 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 7. 愿你在这短暂的学习时日里,获得高超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像赛马一般,越过一道又一道高栏;让生命扬帆前进,驶向碧波滔滔的大海。 8. 愿你是一棵树:春天,吐一山淡淡的香味;夏天,洒一抹如泉的凉荫;秋天,举一树甜甜的青果;冬天,做一个养精蓄锐的好梦! 9. 希望宇斓做爸妈喜欢的孩子,做老师喜欢的孩子,做同学喜欢的孩子!

10. 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11. 你是泊于青春的港口的一叶小舟,愿你扬起信念的帆,载着希望的梦幻,驶向辽阔的海洋。 12. 你长着一对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 13. 明天,这是个美丽灿烂辉映着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字眼。愿你的明天无限美丽无限灿烂无限迷人! 14. 妈妈希望陈易初在新的一年里身心健康,学习进步,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5. 莲莲在第一学期各门学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教育,希望第二学期学习更认真努力,争取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16. 黎明即起,孜孜为善。”愿你热

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孩子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孩子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严格,孩子自己就会自然的严格起来。我们要求家长检查孩子作业不是检查作业的对错与否,是检查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看看他们认真写了没有。 拿过孩子作业看也不看就签字完事,像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似 的影响孩子,影响孩子做事的态度、方式、方法。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努力做到最好。对于一件事情,我们先不求结果如何,先问问自己做的如何。

归到底,其实是“认真”二字,认真说起来何其简单,真做起来又不太容易啊。 “认真”去做足矣! ??????? 好的数学课是这样的 始的。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数学老师,要想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的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应该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我们教育的现状是很多人升学后不想再去读书了,这难道不是

教育的失败吗?好的数学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学生领进数学的殿堂,并让他们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的课堂要传递出这种趣味,紧紧的吸引住学生。 他的课堂毫不避讳差错。 课 得,只是里正确还差一小步,要正视差错,在差错中有所收获。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生成来自于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的处理和师生的互动。 正如华老师所说:“数学课堂差错资源化的要义是:尊重学生的劳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

错误的免疫力,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培育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和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品质。”所以,我们要用心去利用差错,甚至有意识的去创造差错。 他的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文章列表

决定孩子命运的六大品质

决定孩子命运的六大品质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成功学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说,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良好的,即家长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的,家长无条件地爱孩子,孩子懂得感恩,那么家长不用怎么教育孩子,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遥遥领先。反之,如果家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批评打骂孩子,家长与孩子之间是互相敌视,互相不信任的,那么家长越努力教育孩子,孩子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基础,是孩子生存的无形的生命空间。而这个空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教育的真正难点,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行为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但是98%的家长没有理解这种无形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在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坏了”之后,还在抱怨说他们怎么成了这样的人。假如从北大、清华找100位优秀学生,然后问这些家长怎样把孩子教育得那么优秀,答案会很失望。十有八九会说,其实也没怎么教育。而在我们身边随便找几十个学习一塌糊涂的学生,再去找他们的家长,这些家长会说,这缺德的孩子,让他上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进最好的班级……结果却学成这个样子!这两种现象背后的教育学原理就是亲子关系。凡是孩子出问题的家庭,亲子关系一定有问题。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先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 董博士说,如果把一个人比做一棵树,树冠代表着人的知识和技能,树根代表着人的心灵。现在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家长和老师一起忙活着树冠。实际上,树冠不是家长主要的工作领域,那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老师要完成的工作,树根才是家长要工作的领域。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家长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心灵。如果把心灵的品质培养好了,那么20年后孩子一定会是个杰出的人。那么哪些心灵的品质是最根本的呢? 第一,自尊心。自尊是一个人精神的脊梁骨。有了自尊,人才能像人一样的活着。自尊心是人的生命之树的大树根。帮孩子建立自尊其实很简单,就是尊重孩子,有话好好说,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一、家长对孩子起伏不定的成绩表示担忧。三次月考的成绩,部分学生起伏变化比较大,导致家长心理拿不准学生到底属于哪一个层次。成绩的起伏在所难免,但比较大的起伏一定要引起关注,但也应该在掌握孩子实情的基础上做合理的分析。 二、家长不能科学地判定孩子的优劣势科目。好多家长仅仅凭借一次的考试就断定孩子的优劣势科目,并督促孩子去上校外补习班。这是一种不理性的做法。月考,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孩子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而每一个板块每个孩子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怎能执意地判定优劣势科目呢? 三、家长的焦虑远远超过了孩子的焦虑。进入高三,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出现一些焦虑是在所难免的心理状态。一般来,只要积极向上的孩子都能自我调解。可是,如果家长再把自己的焦虑附着其上,那可不容易缓解。因为焦虑不仅仅增多,而且变成了双重。 四、部分孩子的学习时间分配不好。据家长反映的信息,部分孩子晚上在家学习时,时间的分配很不合理,主次不分,不能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完成作业,对作业的质量表示怀疑。这一方面除了家长的引导之外,作为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应该教会学生合理而有效地分配时间。 五、个别孩子出现了放弃的心理和状态。随着三次成绩的呈现,个别孩子已经觉得高考无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状况。对这些孩子应该引导他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为主,不要盲目地去做难题,通过基础题的练习逐步建立信心。 六、鼓励家长抓住教育孩子的契机。部分家长反映,三次月考之后,孩子的学习态度逐步地在发生改变,这既令他们欣喜,也令他们担忧。担忧的是这种状态能否坚持到高考。我告诉家长,这是最好的教育契机,我们不能担忧,应学会抓住契机,积极激励孩子坚持不懈,奋战到底。 七、纠结的校外补课。部分家长对孩子上校外补习班相当纠结,不知怎样的才算有效而理性的补课。我总认为,孩子对自己认识不足,家长对孩子了解不够深刻,直接导致了补课的“纠结”。在补课这一点上,我认为不要盲目地跟风,一定要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不仅仅在学科的学习上,学习习惯和方式上也应该分析。我也认为,家长“纠结”的主要原因是孩子没有取得预期的补课效果。 八、部分家长对教育孩子非常困惑。面对独生子女,作为家长只有这唯一的教育机会。其不可尝试,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可见其难度之大!可是,好多家长不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不关注教育方面的事例,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危险系数自然会增大。作为家长,应该承认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认真地去钻研实践。 结合这八个方面的情况,家长会后,我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跟部分学生交流沟通。期望通过家长会上了解的信息,再结合实际情况,最终能让学生更上一个台阶。

早教:家长的态度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早教:家长的态度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平台。这些不但仅体现在父母能提供给孩子多少财力、物力,能提供孩子多少能够利用的资源和关系网,而是在日常生 活的点滴之中,父母的眼界、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 包括琐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这些点滴之中透露出的父母为人处事的 态度都会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父母就是孩子成长的肩膀,父母的态度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一、如何做父母 1.合格的父亲应该怎么做 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 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就是风度。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 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 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2.合格的母亲应该怎样做 (1)妈妈要“虚” 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 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 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 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 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 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 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 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2)妈妈要“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 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 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 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妈妈要“柔”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 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 的指挥水平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 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水平。 二、家长内心焦虑浮躁,比孩子学习有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 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静下来,先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 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 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 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 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个种过程,你听任何教育都是 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 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三、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父母最佳的教养态度

“第一任老师”的教养态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18610099.html, 2011年04月12日来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虽然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人格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父母也难辞其咎。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横的、遵循旧式家规的家庭。这类家庭比较强调辈份,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不听从就以惩罚相待。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要看父母脸色做人,可能变得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走向另一面,变得残暴、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捉弄别人,在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第二类是过分娇宠,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孩子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大其词的品性。 第三类是放任自流、不过问的教养态度。儿童在这种忽略型家庭中,由于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不羁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第四类是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关心,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热情大方、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由此可见,不同类型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人格及健康心理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年轻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是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此,年轻父母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使家庭气氛融洽、民主、和谐、平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有责任心、民主、勤奋、进取以及自尊自强的心理品格。

三种说法解读孩子为什么会重复父母的命运

三种说法解读孩子为什么会重复父母的命运 文:朱丹 很多人说,孩子会重复父母的情感关系模式,在父母婚姻幸福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拥有幸福婚姻,而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离婚,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陷入家暴。这种情况真的存在吗? 有位朋友跟我讲了最近的吵架经过: 她连续加班了一周,成果还是被老板批评了,心情很低落,又累又烦躁地回到家,看到老公窝在沙发上打游戏,不光没有做饭,还迷茫地抬起头看向门口,问:“晚上吃什么?” 她盯着横七竖八扔在地板上的袜子,又瞥了一眼水池里不知几天没洗的碗,一股愤怒直冲脑门,控制再控制,终于忍不住把包砸在老公头上,对他咆哮:“你既不能赚钱,又不能做家务,要你还有什么用?!有什么用!我真是瞎了眼!” 老公被她突然的爆发弄得不知所措,愣愣地坐着。过了一会儿,她忽然觉得刚刚说的话似曾相识,仔细回忆,原来是她妈妈多年来跟她爸爸吵架时说的话。满腔怒火忽然变成了绝望,她不由得坐在地上泪流满面。 她想起这么多年来,妈妈一直对婚姻不满意,抱怨爸爸没用,抱怨自己当年瞎了眼。妈妈越是抱怨,爸爸越是想逃,以工作为借口回家越来越晚,最后家中的气氛冰冷而沉默。 她那时就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以后一定不能像我妈一样。然而她发现自己成长了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书,本以为已经逃离了那个不喜欢的原生家庭,没想到和老公的关系,也步上父母婚姻的后尘,人生就像一个跳不出的轮回。 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期待能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感受到温暖、安全和爱。 可是,这种期待也常常落空,当我们与那个期待已久的人在一起时,最初或许一见如故,可时间久了,常常会在彼此身上发现不能接受的部分,继而伤心、愤怒、绝望。难道拥有幸福而稳定的亲密关系,就那么难吗?

谈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

谈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 俯视、仰视、平视,这是当代中国的三种教育观。其实,谁都不是谁的皇帝,谁也不是谁的仆人。父母既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平等和自由,同时,也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懂得遵守规则。 问: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对孩子进行“俯视教育”,不把孩子当“人”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川玲:两种原因造成了这个现象。一是由于经济或工作的原因,不得不远离孩子。聚少离多,使之成为留守儿童,或者认为孩子还小,相处不那么重要;二是看似重视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投入很大,其实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满足自己的感受,“沉醉”于自己的付出。 父母很少会专门地学习儿童成长中特别重要的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权利等知识。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凭着自己童年的经历,再加上社会阅历,简单粗暴地对待单纯敏感的儿童。 孩子在身体、思想上的不成熟,使很多父母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孩子也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们认为,不用陪伴孩子,反正他也听不懂大人的话;不用带孩子去旅行,反正孩子也记不住什么;不用顾忌孩子的感受,反正孩子的想法很幼稚。 问:什么是“包裹儿童”?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代父母什么样的教育失误? 三川玲:所谓包裹儿童,就是孩子被当做包裹一样被搬来搬去,看似每个搬运包裹的人都对包裹负责,但其实谁也不会去尊重包裹本身的意愿。 诡异的是,很多看似非常重视孩子,同时家境也很好的家长,其实制造了更多的“包裹儿童”。我知道这样说,很多父母都会觉得自己委屈,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还被称为包裹儿童的制造者。我曾听到两位妈妈聊天,一位妈妈说,她刚去了孩子的寄宿学校,给了孩子一大沓钱,还送给了老师很多礼物,“那可是最好的私立学校,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进去的”。 走访过一些大城市之后,我更见识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超过了我所能想象的极限。他们选取最贵的私立医院,花几十万生育孩子;他们请最贵的月嫂,把婴儿送到高档的育儿中心,去洗澡、游泳和按摩;他们送孩子去几万元课程费的早教中心,让穿着制服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学爬行、挥手;当然,他们送孩子去最贵的幼儿园,最贵

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 方向 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家长对孩子的爱,总是那么的纠结,甚至成为了一种负担。父母对孩子的爱,常常和伤害混淆为一体,难以分隔。这种现象在我所遇到的家庭育儿中是普遍存在的,虽然其严重程度不同,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都是灾难性的。作为幼儿园的园长,我身边总是上演着类似的故事。 故事一:孩子必须抱着妈妈的文胸才能入睡 去年夏季的一天,幼儿园来了一个3岁多的男孩,个头高高大大的,像个5岁的孩子,性格活泼好动。之前他曾上过其他幼儿园,数月之内因为总是生病才转园至此。 第一天,孩子的妈妈就告诉老师,孩子在中午会因为她不在身边而哭闹、不肯睡觉。对老师来说,这种事情很正常,许多孩子都有着类似的情形,她们引导孩子入睡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老师也就没把此事当回事儿。 然而,在临近中午时分,荒唐的事情出现了。孩子的妈妈匆匆赶到,带来自己的文胸交给老师,并告诉老师,孩子

在睡觉时经常摸着自己的胸部才能入睡。在以前的幼儿园就是采用这种办法,给孩子摸她的文胸,孩子才肯入睡。老师接受了她带来的文胸,但没有按她说的做。孩子确如妈妈所说,午睡时由于妈妈不在不肯睡,且大哭。通过老师几天的努力,孩子终于摆脱了文胸而安然入睡了。 随后,老师将此情况告知孩子的妈妈,以及详尽的解决办法,妈妈也非常高兴。然而可悲的是,时至今日,这个孩子在家还是一如既往地抚胸而眠。 故事二: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 大约一年半前,一位母亲在自己妹妹的陪同下,带着孩子来看园。小男孩4岁2个月,大大圆圆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穿着干净而帅气,身形瘦弱,且面色暗黄。可没有想到的是,当这个孩子想要玩具的时候,嘴里却只是“啊、啊”地叫着,并用手指着那个玩具。他居然不会说话!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慢慢地揭开了事情的缘由。 孩子的母亲是位工作了近20年的幼儿教师,家在青岛。家中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前一年刚上大学。夫妻俩一直想要个男孩,于是就违反政策偷偷地生下这个孩子。孩子本来就长得可爱,一家人如获至宝。因担心被发现被罚款,妈妈就带着孩子远离家乡,来到妹妹家中。 从此,妈妈对孩子就寸步不离,如影随形。从不带孩子到外面去,怕别的孩子欺负他,也害怕孩子磕着碰着的。其

态度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态度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工作与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面临挑战。在突兀的改变和严峻的挑战下,有些人的意志开始崩溃,思维开始紊乱,心绪开始不宁,渐渐地,他们迷失了自己。他们漠视自己的能力、贬低自己的价值;他们遇到小的失败便萎缩不前,遇到大一点的困难更是一蹶不振、痛苦不堪;他们碰到问题便皱眉,遇到压力便叹气;他们性格中的弱点逐渐地暴露出来,不易满足、自私、自利、暴躁易怒、缺乏爱心;他们习惯性地生活在黑暗里,并失去了追求快乐和成功的勇气。『是的,我们不知道我们将要面临怎样的处境,可是,我们永远要乐观地面对,因为不管你怎么痛苦,日子还是要过去。所以,要让自己快乐,乐观地去生活,一切都无所谓。』 ——没有永不消失的快乐,也没有战胜不了的痛苦。 『是这样的,没有永不消失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凡是都是利弊相分的,当你遇到了痛苦,要想想它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有利的事。不能有了快乐就得意洋洋,也不能有了痛苦就一蹶不振,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罗兰说过:“人的一生很象在雾中行走,远远望去,只是迷雾一片辩不清方向和吉凶。可是,当你鼓起勇气放下恐惧和怀疑,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每一步之后,你都能把下一步看得清楚一点。往前走,别站在远远的地方观望,你就可以找到你的方向。”『有过这样的经历,大雾弥漫,看不清方向,可是往前走的时候,觉得自己眼前的雾没有别处的大。走进生活,每一步都是清晰的。只要方向不错,不会失足。』 ——生活就象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哭它就哭,你对着它笑它就笑;你对它抱消极的态度,它便毁灭你的前程和幸福,你对它抱积极的态度,它便帮助你走向成功。 『面对生活这面镜子,你要看到怎样的自己呢?』 第一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1、学会欣赏自己 ——我们没有理由总欣赏别人的长处,而忽略自己的优点;没有理由一味的比高比优,而丢掉了自我。 『取长补短,欣赏别人,提高自己,不要让别人的优点压倒了自己,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的优点也不少,得会扬长避短。时刻记住:我能行!』——“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欣赏自己,你就会发现一个全新且美丽的你!“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容貌的美丽只是一时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它终究会被衰老、体态臃肿等很难与美丽相提并论的变化所替代。而一个人内在的美,却不会被时间重会。“因为真实,所以美丽。”培根也讲:“真实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常听说,但总是用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让学生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没有想到过自己,要欣赏别人,可没想过欣赏自己。美丽的容颜终究逝去,所以,不要为自己的容貌自卑,努力塑造一个真是的、最好的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善待自己。』 ——一个人可以没有靓丽的容貌,但不能没有做人的尊严。别人怎么看你,那是他个人的问题,与你没多大关系。而你怎样看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左右了你。好好地了解自己。』 2、缺陷并不等于绝境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先天的缺陷,往往能造成他后天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历史上有这种“高贵的缺陷”的人很多:孙膑因被足而作兵法,司马迁虽

心理专家:父母怎么决定孩子的未来

心理专家:父母怎么决定孩子的未来 一个高三孩子,高中读了四年,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模拟考试只能考两百多分,并且打游戏成瘾,只要一有机会就溜到网吧打游戏,即使没有机会也创造机会去打游戏,对家人撒谎,偷偷拿家人钱包里的钱。 孩子父亲一提到孩子,就叹气说,对孩子真的是绝望了。所有的招都用尽了,所有的关系也都用尽了,所有的老师和家人都对他失望了,软硬兼施都没用,孩子依然不懂事,依然不上进。为了他,不知道转过多少学校,不知道换过多少老师,也不知道花过多少冤枉钱了,20万还是30万?实在没辙的话,只能让他自己去闯社会了。 后来我把孩子叫到我的规划室。孩子虽然一脸很不情愿的样子,但是很有礼貌,并没有很叛逆很排斥。我什么都没说,只让孩子自己随便聊聊。孩子立刻就开始说起来。他说:“不是我不听话,是我爸让我变得很邪恶,是他们让我变得人不人鬼不鬼,天天钻网吧。” 我很惊讶,就问为什么。孩子说:“从小他们就从来都不考虑我的感受,从来都是安排好一切,让我这样让我那样,用他们自以为是的方法来教训我。事实上呢,我爸的方法都是他们那个年代的,难道就适合我吗?我心里憋屈透了,只

能到网吧发泄。” ”可能爸爸妈妈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他们是过来人,各方面更有经验,他们是希望你少走弯路。” 孩子撇撇嘴,自顾自说道:“我上高一的时候,成绩确实是不太好,但我心里知道只要多努力一点就可以补上去。但是我爸一锤定音,非得让我复读一年,这让我高中几年在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来,我的苦他们知道吗?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我唯一喜欢的事情就是打游戏,因为我在游戏中才能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可是他们呢,从来都是异口同声地骂我、批判我,不让我去玩。我不是网络成瘾,我也不想天天到网吧去闻污浊的气味,可是家里的电脑让我碰过一次吗?” 孩子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家长的出发点一定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利用最好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走向成功。可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压抑和痛苦,痛苦到只能通过打游戏来寻找自信和快乐。 假如,家长能换一个角度,不要太心急,不要太渴望孩子迅速成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放轻松一些,多信任孩子一些,凡事多和孩子商量、讨论,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自己的路放手让孩子去走,那么是不是可以打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鸿沟呢?家长是不是就可以不必花大把的钱做无用功呢? 鲁迅曾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用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