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0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2021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0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

湖区为例

考点| 湿地资源问题与开发保护

1.湿地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2.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地位和功能(加试要求)

(1)调蓄洪水,洪水期水进入湿地,可以降低河道和湖泊的水位;枯水期水从湿地中流出,补充到河流与湖泊中。

(2)自然界中的水源地。

(3)物种的资源库,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有着巨大的作用。

(4)地球之“肾〞,生态环境的净化器。

3.洞庭湖湿地萎缩的原因及危害(加试要求)

(1)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长江和“四水〞在洞庭湖相互顶托,水流速减缓;“四水〞进入洞庭湖后,湖面开阔,水流减慢;洞庭湖和长江之间水流交换不通畅等,这些都是洞庭湖淤积的重要原因。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迅速,生长规模扩大,生产方式不合理,如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湖区泥沙淤积;湖床抬升;为了扩大耕地,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萎缩。

(2)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后果与治理

①后果:洪涝灾害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恶化。

②治理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制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生态移民,调整农业生产构造;加强中心城镇根底设施建立,

扩大城镇人口容量;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业等。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以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1~2题。

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开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聚集灌溉余水

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

1.D[乌梁素海湿地位于河套平原东侧,来自于黄河的灌溉用水,流经河套平原后的剩余水最后聚集于乌梁素海,河套灌区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开展农业,需要有充足的灌溉用水,但应有灌有排方能防止出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1.框图解析湿地资源的功能

2.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

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

加剧,水草繁

茂、泥炭化加速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

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

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

少、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一样,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2)内流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4.某地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分析

(1)不同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修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修养水源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④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⑤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⑥理顺关系、协调开展、综合治理。

(2021 ·浙江10月选考)×104×104平方千米。完成下题。

1.内陆湖面积增大会带来()

A.生物多样性增加B.蓄洪功能减弱

C.湖水盐分浓度增加D.通航能力减弱

A[内陆湖面积增大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蓄洪能力增大,湖水来自冰雪融水,湖泊盐分浓度应降低;通航能力提高。故A项正确。]

2.(2021·浙江1月学考)近十几年来我国西北地区沼泽湿地面积有一定增加,这会使西北地区()

A.夏季气温升高B.生物多样性增加

C.地质灾害减少D.大气降水减少

B[由于近年来的生态环境治理,西北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沼泽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

课后限时训练(三十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7月学考)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湿地能够()

A.提供水资源B.调蓄洪水

C.调节气候D.净化污染物

D[肾的主要功能降解排放体内废物,因此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湿地能够净化污染物。]

(2021 ·浙江7月学考)山东省南四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重要的调蓄库。读“2021~2021年南四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表〞(-表示减少,单位公

顷),完成2~3题。

耕地其他农

用地

城乡及交通

建立用地

水力设

施用地

水域沼泽

未利

用地

2.2021~2021年南四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减少量最大的是()

A.耕地B.沼泽

C.水域D.水力设施用地

3.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会使南四湖()

A.蓄洪能力下降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纳污能力增强D.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2.B[第2题,此题考察我国湖泊湿地的萎缩。从表格中的数据看,在所有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沼泽面积减少的最大,达1 908.72公顷。水域面积减少(河流、湖泊等)次之,耕地面积也有所减少。第3题,此题考察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和价值。湿地的生态功能有:蓄水防洪、调节局地气候(大自然的空调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物栖息地、鸟类乐园)、分解和吸收污染物等。] (2021·湖州市选考模拟)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是丹顶鹤的最正确越冬地。以下图为丹顶鹤迁移路线图。完成4~5题。

4.影响丹顶鹤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风向季节变化B.气候季节变化

C.湿地水量季节变化D.栖息地面积变化

5.盐城湿地越冬比迁移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更具优势的是() A.食物来源丰富B.人类活动较弱

C.气候温暖湿润D.滩涂面积最大

4.B[第4题,此题主要考察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外在的气候、食物等因素,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留鸟较少而留鸟较多,在中高纬度地区留鸟较多而留鸟较少。其主要原因是低纬度地区气候季节变化较小,每年间各项气候指数相对稳定,而中高纬度地区季节鲜明,气候季节变化较大。故B项正确。第5题,此题主要考察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与辽河口、黄河口湿地相比,盐城湿地纬度更低,冬季气候更加温暖湿润,适合鸟类生存。故C项正确。]

(2021·嘉兴二中模拟)在长江中游浅水处筑堤排水形成的田地叫作垸田。读长江干流沿岸四个城市1月均温统计表,完成6~7题。

A.距冷空气源地的远近

B.城市所处地势的上下

C.城市所在纬度的上下

D.北部山地屏障的强弱

7.长江中游地区垸田开发的影响主要有()

①蓄洪能力增强②粮食产量增加③洪涝灾害加剧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6.D[第6题,此题主要考察影响气温差异的因素。由表可知,重庆1

月均温高于武汉、九江、上海,这主要是因为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北部秦岭、大巴山阻挡了北方冬季风南下,而其他三地并无山脉阻挡,故D项正确。第7题,此题主要考察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由题干可知,垸田是长江中游浅水处筑堤排水形成的田地,垸田开发,使得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在河流浅水处筑堤排水,河床变窄,蓄洪能力减弱,洪水时容易出现洪涝,加剧了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故B项正确。]

(2021·杭州六校联考)读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完成8~9题。

8.甲湖湖面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主要原因是()

①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湖泊②围湖造田③气候异常,降水减少④湖滨土地沙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①该湖流域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②建立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⑤节约用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D.②③⑤

8.A[第8题,甲湖为洞庭湖,位于长江沿岸,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主要是上游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江水挟带大量泥沙入湖,湖泊迅速淤塞萎缩以及围湖造田。第9题,治理乙湖泊的水体富营养化,主要从减少营养物质的注入和加快净化等方面进展分析。应选项A正确。]

读我国某区域湿地分布图,答复10~11题。

10.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甲地湖泊众多的影响因素不可能是()

A.降水量大B.多冰雪融水

C.多洼地D.内流区面积广阔

11.乙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原湿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湿地退化较严重。以下措施有利于修复乙地湿地系统的是()

A.大力开展高原畜牧业

B.甲处湖泊水调入乙区域

C.退牧还草、围栏封育

D.开展河谷农业,促进经济开展

10.A[第10题,甲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内流区面积广阔,同时多洼地,多冰雪融水,因此湖泊众多。该地区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要少。第11题,退牧还草、围栏封育,可以保护植被,有利于修复湿地。]

(2021·金华模拟)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市“城南行动〞方案第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历史上,南海子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据此答复12~13题。

12.南海子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①降解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等含毒物质和杂质

②调节北京市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北京市的空气净化器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北京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下面关于南海子湿地的开展方向的表达,不可取的是()

A.改善农业环境开展水产经营

B.恢复万亩湿地重视京南水系

C.恢复历史风貌开展特色旅游

D.助力城乡建立带动京南开展

12.B[第12题,南海子公园位于北京城南,可排除④,其他选项可考虑湿地的功能。第13题,开展农业,经营水产业,破坏湿地的功能。]

二、非选择题

14.洞庭湖是所在区域重要的淡水湖泊,对周围地区有着不同寻常的经济和生态意义,以下图是洞庭湖不同时期的湖泊面积演变略图(阴影代表水域),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甲乙

丙丁

(1)四图按照时间先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2)与过去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3)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

【解析】洞庭湖的面积随时间出现的是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主要是由于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原因造成的,其面积的减小,加剧了该地区的洪涝灾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防御。

【答案】(1)丁丙乙甲(2)洞庭湖面积急剧减少、湖面变得破碎。原因:围湖造田、流域内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砍伐,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最终湖底泥沙淤积。(3)利于在洪水期分洪、蓄洪。

.

15.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根本生态效益。

材料一“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

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沼泽地的形成条件一般从来水多(降水多、径流来水多等),且不易失去(排水不畅、蒸发弱、下渗少等)角度分析。第(2)题,可从自然环境要素角度分析。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枯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3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含答案

第2讲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基础全面梳理 一湿地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01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1)自然湿地:湿地包括□02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03河流、湖泊。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04多样,分布广泛;东部□05多、西部□06少。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01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三湿地资源问题

1.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2.案例——洞庭湖萎缩 (1)原因:□02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03围湖造田。 (2)影响:□04洪涝灾害日趋严重,□05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四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01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02生存环境。 3.措施 湿地保护的两大原则 一是保护与开发并重,二是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要特别重视湿地的环境作用。 1.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

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根据湿地的定义,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2.流域内湖泊面积缩小甚至消失仅是人类活动所致吗? 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会随着河流进入湖泊,长年累月的淤积,造成湖泊面积萎缩,湿地面积减少。所以,自然原因也可能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或消失,只是自然原因引起的湖泊面积缩减非常缓慢。 3.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 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1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1.沼泽湿地成因 (1)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多凌汛,河水泛滥。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3.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2021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0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 湖区为例 考点| 湿地资源问题与开发保护 1.湿地概况 (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2.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地位和功能(加试要求) (1)调蓄洪水,洪水期水进入湿地,可以降低河道和湖泊的水位;枯水期水从湿地中流出,补充到河流与湖泊中。 (2)自然界中的水源地。 (3)物种的资源库,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有着巨大的作用。 (4)地球之“肾〞,生态环境的净化器。 3.洞庭湖湿地萎缩的原因及危害(加试要求) (1)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长江和“四水〞在洞庭湖相互顶托,水流速减缓;“四水〞进入洞庭湖后,湖面开阔,水流减慢;洞庭湖和长江之间水流交换不通畅等,这些都是洞庭湖淤积的重要原因。 ②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迅速,生长规模扩大,生产方式不合理,如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湖区泥沙淤积;湖床抬升;为了扩大耕地,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萎缩。 (2)洞庭湖湿地破坏的后果与治理 ①后果:洪涝灾害严重,航道断航,生态环境恶化。 ②治理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平垸行洪、加固干堤、疏浚河道;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制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生态移民,调整农业生产构造;加强中心城镇根底设施建立,

扩大城镇人口容量;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业等。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以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1~2题。 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开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聚集灌溉余水 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 1.D[乌梁素海湿地位于河套平原东侧,来自于黄河的灌溉用水,流经河套平原后的剩余水最后聚集于乌梁素海,河套灌区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开展农业,需要有充足的灌溉用水,但应有灌有排方能防止出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1.框图解析湿地资源的功能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9讲森林与湿地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

第29讲森林与湿地 间:45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19·河北高考模拟)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下图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郁闭林地面最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据此完成1~ 3题。 .图例a、b、c分别表示( ) .林隙、空旷地、郁闭林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 .空旷地、林隙、郁闭林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 案 C 析空旷地无树木的遮挡作用,空气流通最好,因此高温最高,低温最低;郁闭林树木密度大,太阳辐射对林间影响小,空气流通性差,高温最低,低温最高;故空旷地、林隙和郁闭林对应的曲线分别为a、b、c。 .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林下温差增大B.空气流动性增强

.林地蒸发量增大D.林下光照增强 案 D 析林冠下草本植物受到上层树木遮挡作用,获得光照较差,而林隙中由于太阳辐射进入增多,则获得光照增强,种类增多,D项正确;林内空气流动性和温差对其植物种类没有影响,A、B两项错误;林地蒸发增大,则水分减少,不利于草类生长,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林地内林隙产生会( ) .促进林木更新B.降低土壤肥力 .促进生物进化D.增加林地降水 案 A 析林隙产生会导致林地内的光照、水分等条件变化,使林地内植被种类发生变化,林木更新,A项正确;林隙产生不会直接改变土壤的肥力状况,B项错误;生物的进化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林隙变化没关系,C项错误;林隙产生改变林内光照条件,不会影响林地降水,D 项错误。 门答腊岛上分布着大片雨林,岛上存在烧荒现象(垦荒前烧掉荒地上野草、灌木等植被的行为)。据此回答4~5题。 .苏门答腊岛上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气温 B.降水 C.风向 D.光照 案 B 析苏门答腊岛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岛上全年高温多雨。岛上农民只有在降水相对较少的时段才能进行烧荒,故选B项。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13章 第2节 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

第二节森林与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对应学生用书第162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森林的现状及作用 (1)分布及现状 ①分布: →俄罗斯、加拿大 ②森林的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①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

②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发 生物多样性锐减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调节全球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2)绿色水库:促进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生物基因宝库:生物资源丰富。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 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4.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开发计划与影响 (3)雨林的保护措施 [轻巧记忆]

[理解—要点突破] 1.森林资源的作用 (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不同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差异 (1)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功能。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3.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 (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不断减少。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森林的生态效应分析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淤泥质海滩上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和南美洲红树林分布图,完成1~2题。

第10讲 水循环-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 第10讲水循环 【基础知识梳理】 一、水循环的种类和环节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球上的水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1、水循环含义 水循环指水通过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作的过程。 2、三种水循环比较 3、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循环,参与环节最多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4、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含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含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其中与人类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有关的环节是地表循环,植树造林会增加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5、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①风力大小,风力大携带水汽就多 ②距海远近,距离海洋近携带水汽就多 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①降水量,短时间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会增大 ②地表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多地表径流变小 ③流经地区的地貌,流经喀斯特地貌和沙质土壤区,河流易下渗严重地表径流小 ④人类活动,沿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使得水量变小。 二、水循环的意义 (1)联系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纽带。 (2)环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塑造了地表的形态。 三、河流的常考知识点 1、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 (1)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 (2)河流的水系特征 河流长短,流向;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河网密度大小;河道曲折状况;落差 2、河流含沙量分析 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因素: (1)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2)土质,土质松则含沙量高,反正则低。 (3)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大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4)地势,地势落差大则含沙量高,地势平缓则含沙量低。 (5)地形地貌,平原地区一般含沙量低,山地,丘陵区则相对高。 3、河流补给类型 五种类型:降水补给;永久性冰川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

2021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练61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 时间:

专练61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一、选择题 狐猴是现今存活着的最古老的灵长目动物,目前仅生存于马达加斯加岛上。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生物多样,岛上红木(热带雨林树种)现存量较多,但遭受野蛮采伐。读马达加斯加岛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 1.目前狐猴仅生存于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最主要原因是() A.当地野生动物保护观念强 B.地域孤立早,生物独立进化 C.以农业为主,对环境影响小 D.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优越 2.推测现阶段马达加斯加岛红木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马达加斯加岛红木遭到野蛮采伐后产生的影响有( ) ①水土流失②沙漠化加剧③洪涝灾害频繁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复活岛是位于咸海内最大的湖心岛,近50年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下面是不同时期的咸海的卫星图片.据图回答4~5题。 4.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湖泊萎缩 C.泥沙淤积 D.围湖造田 5.符合图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是( ) A.昼夜温差变小 B.湖水盐度下降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土壤盐碱化减轻 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目前,我国四川西部山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康养业正步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据此完成6~8题。 6.依托森林资源的养老活动,主要利用了森林资源的( ) A.生态价值 B.经济价值 C.旅游价值 D.文化价值 7.与黑龙江相比,四川的森林康养业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配套设施好 B.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C.纬度较低,运营时间长 D.远离城镇,空气质量好 8.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 ) ①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②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品位③改善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④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综合题 9.[2020·梧州摸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有1.2万平方公里海岸湿地(盐沼),其约占美国40%的盐沼面积。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土质油黑,土壤肥沃,是美国重要的经济区,其中美国16%至18%的石油和16%的渔业都来自这里。因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20世纪以来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约有4900平方千米的海岸湿地流失,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21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湿地。下图为墨西哥湾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示意图. (1)简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湿地的形成条件。 (2)推测20世纪以来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湿地大幅度流失的原因。 (3)指出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湿地大幅度流失对当地的不利影响。 (4)说出美国政府为保护和恢复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湿地可采取的措施。

2021版《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习题: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10-2

第2课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爱护 一、选择题 某争辩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貌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若用无植物的模拟系统试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削减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解析第1题,图中有进水管、出水管,主要模拟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作用。第2题,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无植被,则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答案 1.B 2.C 西藏和黑龙江的沼泽湿地面积宽敞。读表,回答3~4题。 占全国沼泽湿地面积比(%) 年份 省(区) 1990年1995年2000年 黑龙江22.13 20.97 17.67 西藏24.17 25.55 26.75 3. ()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气温低,蒸发微弱 C.冰雪掩盖,有利于下渗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4.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缘由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龙江湿地大幅削减,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 B.湿地削减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难 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 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缘由之一 解析第3题,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地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第4题,黑龙江省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湿地削减,加剧了洪涝灾难;西藏地区湿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量增大,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 3.B 4.D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月初,纳帕海四周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削减。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下图完成5~6题。

2021届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二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考点一湿地的含义与功能 对应学生用书p139 1.湿地的定义: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范围:包括沼泽、__滩涂__、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__陆地__与__水体__之间的过渡带。 3.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较高的__生产力__和丰富的__生物多样性__。 4.湿地的生态作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对应学生用书p139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1(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D)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解析] 由材料“越年积雪面积减少”可知,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 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 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 2(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流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__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__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__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__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10.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 能力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分析 *析命题*研考法• (2019 •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 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 (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解析】第(1)题,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 外泄”说明降水是导致水位升高的主要原因,“依次贯通”说明了三个湖泊地势由高到低。第(2)题,卓乃湖位于其他三个湖泊的上游地区, 湖水

外泄且贯通了三个湖泊会导致湖泊面积增加,同时湖水的外泄有可能会形成新的河道。第(3)题,盐湖与清水河贯通后,湖水会流入到楚玛尔河,从而使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同时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会由原来的内流湖变为外流湖,湖水的盐度及生态系统会发生改变。 答案:(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 形成新的河道。 (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答案:(1)A (2)A (3)A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创新讲义:第14章微专题九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微专题九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37页 [基础自查] 1 .湿地的功能 2.湿地的成因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 )、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 度等要素。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是: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是: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3.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原因主要表现 自然原因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减小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 泥沙淤积严重 环境污染

4. 首先,分析湿地面积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湿地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剧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其次,分析湿地面积变化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区湿地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湿地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湿地淤沙减少,退耕还湿地的结果。干旱内流区湿地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湿地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的,冰雪融水补给的湿地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 [考法体验] 1.(高考经典题)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为龙感湖及周边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分析,龙感湖地区的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作用是() 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 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 (2)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有()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该地区沼泽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图为三江平原某研究区以及研究区内的典型样带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研究区是我国() A.冬季最寒冷的区域 B.地方时最早的地方 C.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区域 D.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区域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湿地改造过程中导致图中典型样带内沼泽湿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沼泽中水的下渗量大量增加 B.大量开垦耕地,造成湿地破坏 C.蒸发量增大,沼泽内水分大大减少 D.大量排水,加快沼泽中水的地表径流排泄 (3)典型样带内的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会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变小 C.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 D.河流径流量增大,季节变化趋于稳定 3.为了研究城市人工湿地的富营养化状况,研究人员在我国南方某市区范围内选取了3块人工湿地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数据见下表。其中软件园湿地大量保留自然缓坡的堤岸,且与周边较好水质的水系连通,并有闸口控制;荆川公园湿地水体基本与外界隔离;五星公园湿地水体底部有大量的建筑垃圾,水体和陆地之间由垂直的混堤岸相隔离,同时虽然与外来水系相连通,但无闸口控制。下表为人工湿地水质综合富营养化结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城市人工湿地的服务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A.自然缓坡的堤岸—净化水质—支撑服务 B.荆州公园—美化环境—文化服务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九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湘教版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建议用时:45分钟 盖塔拉洼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最低处海拔-133m。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本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被销售到非洲其他国家。根据下图回答1~3题。 1.在建造"沙漠渔场"的过程中,最弱化考虑的因素是< > A.距地中海近,且可自流引水节省成本 B.防止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 C.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 D.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 2.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 > A.去除杂质,淡化海水 B.控制网箱内水温 C.扩大鱼的生存空间 D.增加水体含氧量 3. 随着"沙漠渔场"的出现,洼地环境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 是< > A.岸线变得曲折绵长 B.绿洲农业供水增加 C.水体深度持续加深

D."水下绿洲"面积扩大 [解析]1选D,2选B,3选D。第1题,水产品产业需要考虑原料<鱼>、市场等。建造"沙漠渔场"需要考虑引水成本、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市场需求>,建造引水线路采用中国技术,而养殖方式则采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技术,这对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要求不是最主要的。第2题,根据材料,该地海拔-133 m,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控制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控制网箱内水温,保持箱体内的适宜水温以便养殖。该做法不能去除杂质,淡化海水。使鱼类在箱体中生存,故缩小了鱼的生存空间。养殖规模扩大会耗用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水体含氧量。第3题,"沙漠渔场"的出现相当于形成了水下渔场,技术的日渐成熟会促进渔业规模的扩大,使得"水下绿洲"面积扩大;水下的养殖不会使湖岸线变得曲折绵长反而会导致岸线的取直,渔业规模的扩大,会导致耗水量增加,绿洲农业供水减少;水体深度变化不大。据此分析选D。 <2019·XX模拟>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据此完成4、5题。 4.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成因是< > A.黄河径流量大 B.黄河输沙量大 C.地壳上升运动 D.沿海海平面上升 5.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 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 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 ③在黄河入XX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

2022年高考一轮专题复习全国通用28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版)

专题28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22年高考一轮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 (2021·江苏南通市·高三其他模拟)潜流为浅层地下径流。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不同粒径的砂石及除磷脱氮菌种物质为填料,通过阶梯式分布,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生态治污工程。下图为“某潜流湿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降水强度相同条件下,与潜流增量呈负相关的是() A.土质疏松程度B.降水历时长度C.地形坡度大小D.植被覆盖高低2.该潜流湿地() A.沉淀池进水少于涵闸段出水B.涵闸段较窄,加速水质净化 C.芦苇主要作用为促进水循环D.顺水流方向,砂石颗粒变细 3.该工程适用于处理() A.小区生活污水B.矿区洗矿废水C.平原农田退水D.工厂冷却用水 【答案】 1.C 2.D 3.A 【分析】

1. 由材料信息可知,潜流为浅层地下径流。由所学知识可知,降水强度相同条件下,土质疏松程度高、降水历时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降水的下渗,与潜流增量呈正相关;地形坡度大,不利于水的下渗,与潜流增量呈负相关;依据题意,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 2. 由材料信息“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不同粒径的砂石及除磷脱氮菌种物质为填料,通过阶梯式分布,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生态治污工程”可知,进入沉淀池的水经过湿地下渗后,到达涵闸段的水较少,沉淀池进水多于涵闸段出水,A错误。涵闸段较窄,加速水的流速,不能加速水质净化,B错误。芦苇主要作用为促进水循环,吸附和沉降水中污染物,净化水质,C错误。顺水流方向,随污染物的减少,砂石颗粒变细,D正确。故选D。 3. 由材料信息“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不同粒径的砂石及除磷脱氮菌种物质为填料,通过阶梯式分布,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生态治污工程”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工程适用于处理小区生活污水,A正确。矿区洗矿废水污染较严重,潜流湿地不足以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B错误。平原农田退水不需要除磷脱氮菌,C错误。工厂冷却用水是热水,不适宜用潜流湿地来处理,D错误。故选A。 【点睛】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的作用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净化水质、调节径流、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等。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它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有效调节了大气组分。4.(2017·上海嘉定区·高三二模)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东部地区,然而三江平原的湿地正在遭受蚕食,其沼泽湿地面积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第三讲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三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考点一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对应学生用书p142 1.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美国__阿巴拉契亚__山脉的西坡,是__密西西比河__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 自然要素地理特征 地形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__冲积平原__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水文流量大且季节变化__大__,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 资源丰富的__水能__资源、煤炭和石油资源 __过度垦殖__ 土流失严重,土地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对应学生用书p142 区域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利用,在此过程中需明确区域条件、区域问题,针对区域问题进行治理,针对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制定开发方向和措施。就流域而言,区域问题主要围绕水土资源,治理、开发的核心也是围绕水土资源。流域开发的背景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自然背景包括气候、地形地势、植被、土壤等因素,对流域开发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流域开发的社会经济背景 影响流域开发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历史、人类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及人类活动类型和与环境的协调与否等。社会经济因素往往影响流域开发的方向。 环境 要素田纳西河 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 要素的影响对流域开

发的影响 地形 多山的地形,地势起 伏大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 源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陆路交通不便,但可 发展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气候 亚热带地区,温暖湿 润 流域内光、热、水较 为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的农业 区 冬末春初降水多,夏 秋降水相对较少 河流流量很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 将修水库与建船闸结 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 物的季节需水产生矛 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 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多, 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 全国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变 化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 航运 矿产 矿产丰富,有煤、铁、 铜、磷、锌、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 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 工业的发展 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 发的重要因素;早期 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9 湿地与森林的开发与保护(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29湿地与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世界森林的减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下图示意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据此完成第1~3题。 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 B.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C. 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 D.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 3.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完成第4~6题。

4.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多分布在欧洲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6.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广西玉林检测)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据此完成第7~8题。 7.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8.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 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 措施。 思维导图 考纲 解读 1.识记湿地资源的含义及其生态 功能。2.了解并学会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 湿地。 微专题一 湿地及其生态功能 1.湿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特点 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特别提醒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三江源湿地) 东北三江平原湿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 黄河三角洲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考向湿地的生态功能 (2011·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新高考浙江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9讲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学案

第19讲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a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b (2)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c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c 4.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b 5.自然灾害的危害 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c 6.中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c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1)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 ①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②按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 2.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历史时期能源结构形成原因 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 以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能源生产力不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少;木柴、水力分布广泛、获取容易;人们对煤炭的认识处

于初级阶段,开发利用程度低 煤炭时期(煤炭时代) 以煤炭为主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 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 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内燃机的问世,汽车、飞机、船舶制造业兴起使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3.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 (1)当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仍以煤炭为主,逐步呈多样化的趋势,石油、天然气、电力的比例有所上升。 (2)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的要求 ①了解这一时期(1978-2001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 ②把握这一时期(1978-2001年)各种能源生产、消费比重的变化趋势。 ③了解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4.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起主要作用 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阶段农业自然资源(如地形、气候、水 文等)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丰沛的 水源、肥沃的土壤等是农业文明得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湿地概述 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错误! 3.特点 (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在我国的分布 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启迪] 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三、湿地资源问题 1.成因与表现 2.错误!错误! 四、保护湿地 1.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措施错误! 3.案例 地区具体措施 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措施

三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平原 [温馨提示] 湿地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但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在对湿地进行开发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如果盲目地开发,可能使湿地失去了生态价值,最终经济效益也会失去,社会效益也将不复存在。 [教材P43活动]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的空气湿度,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教材P44~45活动] 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地势低平的冲积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