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务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胡青山

成员:于学山、闫学平、李辉、吴冬薇、王晶晶、郑玉岭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三)为科室

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医务科:

(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院感科接到感染确认报告后,负责情况的上报和治疗药品的领取和发放。

(4)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5)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6)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7)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8)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9)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三)、临床科室:

(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防保科,以备对照评估。

(3)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两份。(所在科室、医务科或护理部)

(4)当事人被暴露后,由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院感科主

任签字后,送检验科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四)、检验科:

主要承接相关送检测工作,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立即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如医务人员在夜间值班时发生职业暴露,则送检的血样标本由所在科室的二线值班医生签字后即可接收并送至静海区医院检测。

(五)、医务科及护理部:

(1)做好相关科室的协调工作。

(2)协调安排被暴露者的相关费用和支出。(费用由当事人科室支出)

(3)解答被暴露者业务外的有关疑问。

(六)、相关专科等根据医务科、护理部的意见,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治疗。

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预防传染病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要求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登记和

报告

1、职业暴露报告程序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

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l 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两份。(所在科室、医务科或护理部)。

2、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

职业暴露事故的事故发生单位应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和上报。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和含有 HIV 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专家或领导活动);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用药的依从性状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3、保密制度

无论职业暴露、事故,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4、事故的报告

小型事故(存在任何一种小的损伤或一级暴露)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措施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重大事故(存在严重损伤或二级及以上暴露)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要立即派专家到现场。

应急处置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三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一)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乙醇或 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二)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l、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实施预防性用药。

(1)用药时间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用药原则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

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稿。(二)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l、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 /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四)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含有丙肝病毒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

盐水彻

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24小时内抽血检查丙肝抗体。对丙肝抗体阳性者,立即予干扰素行早期治疗。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处置与预防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 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Word文档

职业暴露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分级: 1、一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皮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三、暴露源分级:根据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轻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重度类型: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四、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1、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 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预防性用药:(1)用药原则: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②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③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2)用药方案:向当地疾控中心联系药物,用药时间越早越好。 ①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录酶制剂,双肽芝(AZT+3TC)两种药物联合制剂。AZT是齐多夫定;3TC是拉米夫定,使用常规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②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③预防性用药应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小时,既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3、随访: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6个月以后监测正常的,职业暴露风险基本为零。 4、登记和报告:一旦职业暴露4小时以内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报告卡,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24小时内进行丙肝(HCV)乙肝(HBV)HIV抗体监测,其监测报告保存。

传染病职业暴露预防管理及卫生防护措施

传染病职业暴露预防管理及卫生防护措施 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等引起,直接损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职业暴露的预防管理 (一)制订和健全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和措施 1?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遵照执行,是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安全的基本措施, 如:消毒隔离制度、废物处理制度、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发生职业暴露上报制度、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等。 2.提供充足相关的防护物品,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刀片。将职业暴露补救防护药品放在医务人员24小时都能拿取的地方。 3?改善洗手条件:配备感应或脚踏式洗手装置,以洗手液替代肥皂。 (二)增强防护意识 1.改变观念: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中只强调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导致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能利用防护用具来保护自己,未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因此要改变我国传统的医疗 护理教育观念,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事实证明,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在职业暴露前的预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上海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是否受过培训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程度有关,接受过有关培训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接触病人血液、被医疗器械损伤次数均小于未接受过培训者。美国CDC 已将该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 (1)岗前培训:

对每一位新上岗的护士包括实习护士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内容包括:掌握一般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认知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懂得安全、正确的操作程序;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迅速有效处置等。使其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和防护的重要性,树立普遍预防的职业防护观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时时处处注意防范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损害,或一旦发生能够进 行及时的处理,避免恐慌,达到有效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2)在职培训: 组织护理人员在职业安全防护的新技能和新进展的培训,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寻 找存在的问题,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改正错误的操作习惯。 (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安全处置锐器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将职业防护纳入护理操作规范。包括不回套针帽,必要时用单手法;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在创口缝合时,特别注意减少意外伤害;手持锐器行动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彳尽快就近和正确地丢弃所有用过的锐器;操作后及时清理,不要留给他人处理;不要人工分捡锐器。 2.加强监督管理,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使护理人员在实施各种操作中时刻树立防护意识。 (四)合理人员编制 合理人员编制,避免因工作忙乱造成的职业暴露; 少护 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减 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次数,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五)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 任小英调查注射后针头处理(收废弃针、毁形浸泡、取下针头及重套针帽)所致针头刺伤占刺伤总数的62.68%。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及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危险品的警示标志(黄色)。防刺破的锐器收集箱,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减少利器伤的方法,可使利器伤降低50%。废弃物处 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 (六)使用必备的防护用具,实施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得诊疗与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得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得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得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得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得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得锐器应当直接放状入耐刺、防渗漏得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得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得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得针头、刀片等锐器。 沈北维康医院 院感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与流动水清洗污染得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得血液,再用肥皂液与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得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得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得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部报告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保证在24小时内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得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得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得级别得暴露源得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与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现就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如下。 1、加强对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的管理与教育 SARS流行期间,我国医护人员SARS感染率就是一般居民的38倍,医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度很高,而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暴露的管理监控力度仍欠缺。医疗机构管理层应完善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的规章制度,制定有关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配置充足的防护用具及设备,加强对医务人员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职业暴露重在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2、防止与减少意外针刺伤的发生正确处理污染针头就是防止针刺伤的关键之一。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手持针头与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自己或她人;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防止刺伤自己;将用过的针头丢入贴有标签的耐刺容器内;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不要留在操作台上。 3、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血液、体液后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流动水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至少3分钟,之后用清洁毛巾擦干手,再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消毒液原液擦拭双手至少1分钟。洗手就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既可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患者。

4、戴手套医务人员每天需完成大量的手术、穿刺、注射、抽血、输液、吸痰、导尿、灌肠等治疗工作,戴手套就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体液暴露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戴手套能减少接触血液、体液的次数并且减少皮肤损伤。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医用胶乳手套,该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因此戴医用胶乳手套就是医务人员防范职业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体液的接触。 5、着装应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着装应规范,穿工作服与或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工作鞋,必需时戴护目镜。工作服或隔离衣要有一定厚度,吸水性强,口罩必须遮住口鼻,工作鞋必须遮盖脚背。口罩、帽子、工作鞋、工作服、隔离衣及护目镜要定期清洁消毒,污染时及时更换。着装规范就是防范职业暴露有效的防护措施,它能对医务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清洁消毒当地面、台面、物品、医疗器械被血液污染时,应先用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后再清洁,对不能浸泡的物品或医疗器械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正确有效的清洁消毒能避免交叉感染,就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 7、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护理工作产生的相关医疗废物如一次性输血器、输液器、注射器、针头、标本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并醒目标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就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8、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职业暴露后应急管理小组,并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流程。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卫技人员在各种传染病诊疗过程中的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医院常见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病毒(AIDS)、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第三条 本预案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中意外被可疑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此处所谓可疑传染病病人是指能通过血液、体液接触传播的病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主要是针对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造成的职业暴露。 第四条 工作原则为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制度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积极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五条 医院设立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微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各项工作,医务科负责医院职业接触的日常工作,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助院感科做好应急诊疗工作。 组织机构及职能 (一)、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胡青山 成员:于学山、闫学平、李辉、吴冬薇、王晶晶、郑玉岭 (一)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二)相关部门组织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三)为科室

可能暴露的员工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和安全技术设备。 (四)对职业暴露人员做好经常性监督和评估,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人员安全操作情况。 (五)建立规范的暴露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康监督制度,对每一次意外暴露情况做详细记录。 (六)为职业暴露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预防和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二)、医务科: (1)发生职业接触后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查找原因,制定防护方案。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院感科接到感染确认报告后,负责情况的上报和治疗药品的领取和发放。 (4)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初步的危险性评估,指导被暴露者进行伤口消毒处理。(5)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6)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并负责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7)做好被暴露者的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8)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9)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三)、临床科室: (1)负责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医院防保科,以备对照评估。 (3)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两份。(所在科室、医务科或护理部) (4)当事人被暴露后,由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抽取血样标本,经医院院感科主

手卫生、职业暴露,标准预防知识

一、标准预防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有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及手消毒。 2.戴手套 3.穿防护服、戴眼罩、戴口罩。 4.遵守操作规程。 5.正确处理污物及污染的医疗用物。 6.预防锐器伤。 7.正确处臵医疗废物。 二、职业暴露 (一)职业暴露的概念: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二)医务人员被针刺伤后: 1.紧急处理办法: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 (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3.被HBV或HC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 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在其后1-3月再检 查,仍未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 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而加以防护 2.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 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 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 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 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 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护士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原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治疗职业伤害的目的。 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中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原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 一. 护理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其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暴露危险,应引起高度注意,并加以防范,进行全面和标准的预防。 全面预防是指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所有病人的血液及特定体液均被视为可能具有艾滋病、乙肝、丙肝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二.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 μml。 (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 三. 血原性传播疾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1)传播途径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原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原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 (2)高危人群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以及妇、产科、血液疾患的操作,

医院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措施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医院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措施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职业暴露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 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 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 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 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 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 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 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 以防刺伤.

最新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处置与预防 1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2 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3 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 4 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5 一、职业暴露 6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7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8 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9 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10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11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12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3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14 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15 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16 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17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8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19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20 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21 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22 科检查诊疗). 23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24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5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得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正确有效得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现就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得预防措施如下。 1、加强对职业暴露安全防护得管理与教育 SARS流行期间,我国医护人员SARS感染率就是一般居民得38倍,医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患者得人员,职业暴露得危险度很高,而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暴露得管理监控力度仍欠缺、医疗机构管理层应完善有关职业暴露防护得规章制度,制定有关职业暴露得防护措施,配置充足得防护用具及设备,加强对医务人员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得培训。职业暴露重在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采取正确有效得防护措施就是减少职业暴露得有效措施之一。 2、防止与减少意外针刺伤得发生正确处理污染针头就是防止针刺伤得关键之一、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手持针头与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自己或她人;避免将用过得针头套回针帽,防止刺伤自己;将用过得针头丢入贴有标签得耐刺容器内;针头用过后及时处理,不要留在操作台上。 3。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血液、体液后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流动水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至少3分钟,之后用清洁毛巾擦干手,再用75%得酒精或碘伏消毒液原液擦拭双手至少1分钟、洗手就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最有效得方 4、戴手套医务人员每天法,既可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患者。?

需完成大量得手术、穿刺、注射、抽血、输液、吸痰、导尿、灌肠等 治疗工作,戴手套就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体 液暴露得最主要得措施之一、戴手套能减少接触血液、体液得次数并 且减少皮肤损伤。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得针头刺破一层医用胶乳手套, 该医务人员接触得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因此戴医 用胶乳手套就是医务人员防范职业暴露有效得防护措施,它很大程度 上可以减少皮肤与血液、体液得接触、 5。着装应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着装应规范, 穿工作服与或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工作鞋,必需时戴护目镜。 工作服或隔离衣要有一定厚度,吸水性强,口罩必须遮住口鼻,工作鞋 必须遮盖脚背。口罩、帽子、工作鞋、工作服、隔离衣及护目镜要定 期清洁消毒,污染时及时更换。着装规范就是防范职业暴露有效得防 护措施,它能对医务人员起到一定得保护作用。 6。清洁消毒当地面、台面、物品、医疗器械被血液污染时,应 先用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后再清洁,对不能浸泡得物品或医 疗器械可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正确有效得清洁消毒能避免交叉感染, 就是减少职业暴露得有效措施之一。 7.医疗废物得处理医疗护理工作产生得相关医疗废物如一次 性输血器、输液器、注射器、针头、标本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处理,并醒目标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就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得 8。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有效措施。? 9.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就是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手术室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手术室职业暴露预防、处置及上报制度 一、职业暴露的预防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应注意防范,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

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职业暴露分为锐器伤暴露和粘膜暴露两部分: 一、粘膜暴露:被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喷溅所致 处置:用生理盐水反复充分冲洗被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二、锐器伤暴露: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黏膜损伤。 处置:1、伤口紧急处理 (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部位的血; (2)用流动水充分冲洗; (3)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 三、报告: (1)在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后,当事人应立即将事故发生情况报告科室负责人; (2)科室负责人评估暴露级别,本人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格,并请科室负责人签字后送交院感科; (3)有院感科,根据职业暴露的类别给予对应的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职业暴露的预防及处理 【摘要】在采供血机构,血液是重要的职业暴露源。在采供血机构的日常工作中,职业暴露要以预防为主。对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更是保证医务工作者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职业暴露;风险;预防;处理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工作者在执业过程中,被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其他病毒的意外感染。在采供血机构,血液是重要的职业暴露源。因为血液是很多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医务工作者在血液采集、血液检验、血液成分制备、血液保存以及血液运输过程中,如何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风险处理是采供血行业的重要课题。 1 职业暴露要以预防为主 1.1 采供血机构依据《血站管理办法》和《血站实验室管理办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医务工作者在执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1.2 加强员工培训,尤其是新进员工必须接受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相关知识培训。及时通报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流行趋势,尤其是艾滋病的发展动态(近年来,一些研究证明,含有HIV的离体血液可以造成感染)。提高员工对血液这个职业暴露源的高度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1.3 以确保员工身心健康为目的,提供安全的防护措施。针对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操作找出应对方案。在采供血机构,采血后回带护针帽,一直是困扰采血者的职业暴露的高度风险之一。目前长春市中心血站为采血岗位提供三孔水晶架,分别放置护针帽和一对血液复检标本管,采集完毕直接插入水晶架上的血液复检标本管留取标本后插入针帽。规避了手持护针帽回带发生针刺皮肤的风险。锐器盒的普遍使用也是安全防护措施之一。 1.4 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带手套,标本处理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工作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操作,不能避免时应在皮肤破损处用创口贴,再戴双层手套。 1.5 采血环境要进行区域划分,并有生物标识。采血环境要先消毒后清洁,遇到血液污染物品时,要立即用有效消毒方式进行处理,并浸泡10~15 min。 采血环境光线要充足,光照良好。 1.6 医疗废弃物要分类包装,一次性针头要放入锐器盒且容量不得超过2/3,封口后装进医用垃圾袋,检查无血液渗漏方可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护士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在医学领域里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原性疾病的情况,多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从而感染了某种可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针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分析、加强职业安全,提供最新和最实用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正确地预防和职业伤害的目的。 医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中护士是最危险的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原性疾病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 一. 护理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工作在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其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暴露危险,应引起高度注意,并加以防范,进行全面和标准的预防。 全面预防是指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所有病人的血液及特定体液均被视为可能具有艾滋病、乙肝、丙肝及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二. 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μml。 (2)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80%),皮肤接触(27%~43%),黏膜接触(<10%)。 三. 血原性传播疾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1)传播途径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原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原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 (2)高危人群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以及妇、产科、血液疾患的操作,接触血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 (3)血原性传染疾病 a. 乙型肝炎(HBV)我国为乙肝的高发区之一。,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实验证明,HBsAg阳性的血浆稀释1 000万倍,给易感者注射后仍可引起HBV感染。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口腔科、妇科、产科、内镜检查的医生、护士,感染HBV者甚多。 b. 丙型肝炎(HCV)人类对丙肝普遍易感,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为3%~10%,接触血液的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国内外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HCV的传播途径50%可通过血液,10%通过性传播,40%传播途径不明确。 c. 艾滋病(AIDS)AIDS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同样面临着AIDS的职业感染危险。与AIDS的传播关系最密切的是静脉抽血。无症状艾滋病毒感染者,对医务人员有较大威胁,此类人无症状、无阳性体征,但每个感染者都是传染原,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 四. 护士职业暴露感染血原性疾病的防护对策

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处理方式及报告程序

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处理方式及报告程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他人的血液、体液或者被其污染过的物品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⑤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处理方式及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他人的血液、体液或者被其污染过的物品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⑤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⑵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

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⑶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职业暴露现场紧急处理: ①小型事故: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②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70%乙醇或皮肤消毒剂(外科用药)。 ③针刺和切割伤: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④眼睛溅入液体:眼睛溅入液体,立即用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 ⑤衣物污染: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 ⑥重大事故是指严重损伤或暴露,应有主管领导和专家到场并提供指导。 ⑦涉及污染物的重大损伤及泼溅 发生泼溅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易污染物质;如果怀疑有严重事故,应按较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疏散人员,防止污染扩散;控制污染,并防止人员再进入;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医务人员的预防处置与预防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尤其是艾滋病等感染,一旦发生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 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A 同性恋者 B 性滥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二、多项选择 1、体液包括:(ABCDE) A 胸腔液 B 羊水 C 心包液 D 阴道分泌物 E 脑脊液 2、为防针刺伤,正确诊疗操作是:(ABC)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E 针头做为医疗废物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收集 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BCDE )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E 眼部暴露时用洗眼器对眼睛进行彻底冲洗 4、暴露源患者HBsAg(+)时对暴露者的处理(ABCD)

A 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D 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E 暴露者抗-HBs不详时不必处理 三、填空题 1、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 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时间是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四、判断题 1、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2、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3、传递锐器时,锐器柄端朝向传递者,尖端朝向接锐器操作者。(×) 4、锐器盒内锐器不可装的过满,盒内的锐器盛装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