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

浅析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

浅析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
浅析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

社会体系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综述 摘要:社会系统理论的创始人巴纳德认为组织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即组织就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是社会系统理论的最主要观点。本文从创始人的生平开始,介绍社会系统理论的六大重点理论。关键词:巴纳德协作社会系统理论一、社会系统理论概述西方当代管理理论中的社会系统理论的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生于美国的麻省。他于1906-1909年期间读完了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课程, 但因他不愿去读实验学科而没有取得学位。但是, 以后在他的一生中,他由于在研究组织的性质和理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得到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统计部工作, 并于1927年起多年担任规模庞大的美国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他在组织方面的无限热情使他自愿参加许多其他组织的工作。他帮助利连撤午制定了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他还在下列组织中工作过:新泽西紧急救济局、新泽西感化院、联合服务组织任主席三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任董事长四年,并且是新泽西巴哈会社的主席。他主要是通过自学成为专家的。他的代表作是《经理人员的职能》。社会系统理论认为, 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巴纳德把组织定义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 。这个定义适用于军事的、宗教的、学术性的、工商业的、互助会的各种类型的组织。系统有各种级别) 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或子系统是较低级的系统, 由许多系统组成的整个社会是高级的系统。各种类型的组织之间的差异在于其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所包

含成员的数量和种类、成员向组织提供贡献的基础。组织由人组成, 而这些人的活动是互相协调的, 因而成为一个系统。一个系统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特, 因为其每一个组成部分是以一定方式同其他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相关连的。二、社会系统理论的六大重点1、巴纳德认为, 组织的知识和经验包含着各有用途且相互补充的三种类型: 一是有关巴纳德认为, 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知识和经验包含着各有用途且相互补充的三种类型: 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行为的经验和知识。这种类型的行为具有习惯性、无意识的反应性和适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行为的经验和知识应性。要获得这种行为的知识, 就需要个人去亲身经验。二是有关特定组织的实践方面的经验。虽然有些组织对其结构、管理策略、规章制度和行为模式做了明文规定, 但仍存在很多“不成文的法规” 。对于前者可以借助各种文件、书面案卷来认识, 对于后者则“主要是靠密切观察和体验来了解” 每个组织都有自家的特有语言或行话,要获得一个特定组织的有效。的实际知识, 只有在该组织从事实际工作后才有可能。三是有关超越具体组织的普遍通用的知识和经验。巴纳德认为, 西蒙在这一方面为我们做出了重要贡献。事实上, 巴纳德在这一点上是过于谦虚了, 他本人就在探索组织理论的普遍性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巴纳德一直有一个强烈的追求, 那就是既相信存在普遍性, 又相信可以认识这种普遍性并进而建构起一门普遍性的组织科学。组织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 2、组织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巴纳德既” 不赞成法约尔将组织看成是由物质和人所组成的观点, 认为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1938) --------------------------------------------------------- ?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1.Barnard,1886-1961)是西万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早年就学于蒙特赫蒙学院,19O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位,后来却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他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极大热情还使他自愿参与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活动。他帮助制定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1948-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巴赫协会主席。 巴纳德在漫长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并深入分析现代管理的特点,写出了许多重要着作。其中最有名的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着作。该书连同他10年后出版的《组织与管理》是其系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作,是其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他将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提出了一套协作和组织的理论。他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它们都是社会这个大协作系统的某个部分和方面。这些协作组织是正式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所有的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保持秩序和一贯性所不可缺少的,而非正式组织是提供活力所必须的。两者是协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所有的协作行为都是物的因素、生物的因素、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不同因素的综合体。 一个协作系统是由相互协作的许多人组成的。个人可以对是否参与某一协作系统作出选择,这取决于个人的动机包括目标、愿望和推动力,组织则通过其影

组织理论

论文题目:简述巴纳德对组织理论发展的贡献 简述巴纳德对组织理论发展的贡献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的组织理论的介绍,来阐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的先进性和重要性,以此证明巴纳德对组织理论发展的贡献。 切斯特巴纳德是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独创的提出了组织理论的概念,在切斯特巴纳德之前的组织理论学家,通常是将组织理论中的人看成是“经济人”,即组织中的人一切以利益为主,他们将人看成是机械的,认为人就应该无条件的服从组织,而不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而巴纳德则认为,人并不是完全的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同时人有非经济利益的需要,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并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实行。而在此时,由于人们往往不能够同时实现自己的观点,不能同时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需要解决的问题达不到共识,此时,便产生了组织。而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行为能够达到组织的要求时,就会产生一致的行动,这时,便形成了组织人格。 巴纳德对组织理论发展的最主要贡献一是组织协作体系设计理论,二是组织平衡理论两方面。对于组织协作体系设计理论来说,首先就是让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共同协作完成某项任务,其次就是如何使组织中的成员形成一个体系,也就是说如何让组织中的成员自愿主动的共同完成同一个目标,在这里要学会的就是协作,要有协作的意图,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的目标是需要成员完成的,也因此协作的意愿就十分的重要。巴纳德认为,组织中的成员协作的意愿越高,就也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快速实现,而协作就必然意味这一些人要妥协自己的想法,遵从整体的意图,这时就存在这成员的协作的个人牺牲,这种牺牲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是精神上的,这时就需要对这部分成员进行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不一定要用物质,也可以通过精神上的满足,有利于协作的进行。 对于组织平衡理论来说,巴纳德提出了一个组织平衡的关键性问题,就是组织要向组织中的成员提供的诱因大于或是等于组织成员的贡献,即贡献≤诱因,其中,这里的诱因可以经济诱因,也可以是非经济诱因,通常情况下,当组织提供给成员的诱因大于成员所作的贡献时,成员就会有协作的意愿,这时组织就会达到平衡,有利于组织的发展。但是当成员认

浅谈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

【摘要】: 本文以从对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各自优点与不足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群 体决策较个人决策更加符合民主,更科学,正确性更高。并尝试着用公共选择理论和博弈论来分析群体决策优势的理论因素。通过对群体决策存在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表述自己对完善群体决策的看法。 【关键词】:个人决策、群体决策、分析、问题、完善 【正文】: 所谓决策,从广义上讲,就是作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从狭义上讲,决策是指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决策”应该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大至国家的行政,小至个人的消费,无不蕴涵决策与其中。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国家、个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科学性是决定决策正确与否的基础。选择何种决策模式是任何个人或组织进行决策前应该实现解决的问题。 此文,我将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分析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因为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决策更为可靠、准确性更高,更具有科学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体决策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被强调。故本文偏向分析群体决策。 一、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比较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是按照决策的权力和责任是集中于一人还是分散于多个 人安排划分的一种决策类型。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有着性质的不同,其各自的优缺点也相对比较的明显。 个人决策的决策速度快,决策效率高,能对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作出迅速反应,但容易由于主观片面或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而导致决策失误,而且由于缺乏与组织成员的沟通,决策执行时非常困难,甚至由于组织成员的有意阻碍可能无法执行下去,另外个人决策也容易营私舞弊。群体决策模式中的群体参与决策能集思广益,发挥群体的才智和创造力,弥补个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减少决策失误。当参与决策的个人能代表组织中不同利益阶层时,那么就容易作出较为公正的决策,从而使决策能得以有效的执行,但决策迟缓,常常要多次开会协调才能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决策责任也不明确。群体决策模式中的群体参与决策能达成最公正、最合适的决策,由于全体人员均认同决策结果,所以会齐心协力执行决策,是唯一可能达到决策预期效果的决策模式,但全体参与时意见分歧最大,要想达成一致意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少数服从多数可能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决策速度非常慢,决策效率非常低,有时甚至不能形成决策。 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还有一个大的区别就是:两种模式所作决策的质量不一样。如果个人决策中的个人有较高的领导素质和较宽的知识面,则很可能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利弊分析后采取一种有利于整体组织的较好决策。而群体决策中当采取参与决策的人都一致同意才能形成决策的方式时,决策方案可能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而一再妥协,最后形成的很可能是一种较差的决策;群体决策当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时,不但肯定要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且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就是于整个组织最有利的,最后形成的也有可能是一个较差的决策。

第十讲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第十讲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一、生平概述 出生: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1886-1961),美国人,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期管理思想作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之一。 求学:他早年就学于蒙特赫蒙学院,190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但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位,后来却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 实践中的管理者与: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十年主要从事参谋工作,此后开始担任直线人员的领导职务,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 自学成才的管理学专家:漫长的管理工作经历使巴纳德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与此同时,巴纳德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管理学专家。他多遍阅读了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美国管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等人的原著。并将他们的理论应用于组织问题的研究。他结合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从这些知名管理学家著作中吸取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现代管理的特点,尤其是分析了现代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写出了许多重要著作(见教材P162-163)。 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巴纳德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极大热情还使他自愿参与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活动。例如:他帮助制定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1948-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巴赫协会主席。 代表性著作:巴纳德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其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一本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著作。该书连同他10年后出版的《组织与管理》是其系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作,是其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在这些著作中,巴纳德将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建立了一个有关组织的定义和概念的逻辑体系。提出了一套协作和组织的理论。 二、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巴纳德理论的总体特征是组织论的行政管理理论,即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其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巴纳德开创的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经西蒙、马奇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学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 1.指出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 在巴纳德之前,人们总把组织看作是一种僵硬的结构,只注意到正式组织中的职责,分工和权力结构,因而比较机械、孤立。 而巴纳德认为,日常生活中政府机构、军队、企业、学校、医院等正式组织实体,都是

《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目录 ●一、群体决策的定义 (1) ●二、发展背景 (1) (一)兴起 (2) (二)原因 (3) ●三、群体决策的流程 (4) ●四、群体决策的优点 (4) (一)群体决策的好处 (4) (二)案例 (5) (三)分析 (6) ●五、群体决策的缺点 (7) (一)群体决策的缺点 (7) (二)案例:“挑战者”号事件 (7) (三)分析 (9) ●六、与个体决策的比较 (10) ●七、群体决策的发展与优化 (11) (一)头脑风暴法 (12) (二)德尔菲法 (12) (三)方案提前分析法 (13) ●八、群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 (13) ●九、总结 (14)

论群体决策的优点与缺点 摘要本文主要由两个例子分别介绍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将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进行对比,再对于群体决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 关键词群体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优化技术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组织处于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这对组织的发展提出很大的挑战,导致我们决策的时候需要更加科学的考虑。所以,现代的组织多采用群体决策的方式,来提高组织决策的正确率,降低风险。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群体决策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失事的事件,这件事让我们清楚的看到群体决策的弊端。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讨论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定义 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二、发展背景 群体决策的研究始于2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borda在1781年提出了群体对发案排序的borda规则;1785年法国数学家condorcet,提出了condorcet 规则和发现了投票悖论。此后,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群体决策进行了研究。1944年Von Neumann和Morgenstem对多人对策问题效用函数进行了研究。1951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Arrow在他的名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定理:在一集看起来非常可信的公理和条件下,并不存在集结社会中各成员偏爱的社会福利函数。这一结果为群体决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rrow从数学上证明了给定合理性假设,没有任何决策是公正的,Arrow的

巴纳德的管理思想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1961): 生平简介: 1886年出生于美国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天生高度近视 15岁成绩优异的他辍学,并宣称他的铁匠外祖父能够给他提供学校所能提供的一切 辍学后从事钢琴调音师的工作,期间自学希腊语,对音乐的爱好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1906年考入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掌握了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 1909年哈佛毕业,由于无法参加学校要求的自然科学考试,没有拿到学士学位。 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工作,前期负责翻译和研究不同国家的电话收费制度。 AT&T快速发展成为美国的电话垄断企业,社会开始对私营通信业议论纷纷,AT&T面临着由私营转变为国营模式的危机,巴纳德运用各种欧洲语言,查找研究欧洲电信市场上的价格和成本数据,以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论证,说明民营电信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为AT&T的生存奠定了根基,随后他受到了公司的重用。 1922年,被提拔为宾夕法尼亚贝尔公司总裁,随后升任副总裁 1927年,AT&T创办子公司----新泽西贝尔公司,任命巴纳德为总裁 1938年,巴纳德出版了著名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奠定了他的大师地位。 巴纳德在贝尔公司的经营上却不太如意。当其他兄弟公司都已经广泛开始使用自动拨号电话时,他通过精确的计算,认为只有在大型城市,自动交换机从成本效益上才是划算的。所以,他的公司坚持采用人工接线。也许,在他的内心里,认为接线员亲切的应答声要比冷冰冰的机器拨号音优美得多。1947年,接线员的一次罢工使他的公司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巴纳德永远离开了贝尔,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工作。有的学者认为,正是巴纳德对组织协作和凝聚力的深刻理解,使他忘记了利润目标和公司经营的应有位置,或者说,他是一个理想家而不是实践家。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担任新泽西州减灾委员会总监; 1942年巴纳德创立了联合服务组织公司并出任总裁; 由于巴纳德在组织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他最终获得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 巴纳德将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提出了一套协作和组织的理论。 他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些协作组织是正式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所有的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非正式组织,两者是协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一个协作系统是由相互协作的许多人组成的。对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巴纳德提出了“有效性”和“能率”两条原则。当一个组织系统协作得很成功,能够实现组织目标时,这个系统就是“有效性”的,它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系统的“能率”是指系统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协作能率是个人能率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就把正式组织的要求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了,这在管理思想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提供信息交流的体系;促成个人付出必要的努力;规定组织的目标。经理人员作为企业组织的领导核心,必须具有权威。要建立和维护一种既能树立上级权威,又能争取广大群众的客观权威,关键在于能否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系统。组织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人接受命令的程度。巴纳德分析个人承认指令的权威性并乐于接受指令的四个条件:他能够并真正理解指令;他相信指令与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他认为指令与他的个人利益是不矛盾的;他在体力和精神上是能胜任的。 巴纳德在《组织与管理》一书中再次突出强调了经理人员在企业组织与管理中的重要领导作用,从五个方面精辟地论述了“领导的性质”这一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1、构成领导行为的四要素:确定目标,运用手段,控制组织,进行协调。2、领导人的条件:平时要冷静、审慎、深思熟虑、瞻前顾后、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紧急关头则要当机立断,刚柔相济,富有独创精神。3、领导人的品质:活力和忍耐力、当机立断、循循善诱、责任心以及智力。4、领导人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培训增强领导人一般性和专业性的知识,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平衡感和洞察力,积累经验。5、领导人的选拔:领导人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授权机制--代表上级的官方授权(任命或免职),代表下级的非官方授权(接受或拒绝),后者即被领导者的拥护程度是领导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领导人选拔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其过去的工作表现。 巴纳德在组织管理理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因为要将传统的组织改造为现代组织,就必须明确组织的目标、权力结构和决策机制,明确组织的动力结构即激励机制,明确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这三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的柱石。 统的开发。尽管该公司在美国电信市场上的份额不大,但其却是欧洲大陆最大的海底光缆制造商,这使其依靠收取传输和服务费而获利颇丰。

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 系统的组织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现象和组织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此派以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为代表。泰勒一生发表许多管理论著,最有影响的是《科学管理原理)》。他提出许多与组织管理有关的思想,这些思想是: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 (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泰勒以其毕生的精力,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泰勒提出的这些概念与思想为整个古典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泰勒的许多思想为以后的管理学派所采纳。科学管理的精神是永存的。 2、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20世纪前半期出现的行政管理学派是从宏观上探讨组织管理的知识体系。这派的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国人法约尔。作为管理实践家和管理理论家,法约尔—生著述颇多,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等著作和《管理的一般原则》、《管理职能在事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国家管理理论》等论文。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在吸收科学管理学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管理的原则,这些原则是: (1)实行专业分工。 (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指导。 (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 (7)理想的工作报酬。 (8)权力集中。 (9)等级链。

着名管理思想-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参考Word)

弗里蒙特·卡斯特: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 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都授。 他是西方管理学中所谓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权变理论”思想对管理学理论的发燕尾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思想概述】 弗里蒙特·卡斯特这位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权变理论。他认为,企业管理首先必须要从企业的经营现状出发来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而企业的经营现状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计划时也要跟着变化,以适应经营善的客观事实,这就叫权变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卡斯特的主要著作有:《组织与管理的权变观点》、《科学、技术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的权变观点》等。 【背景故事】 弗里蒙特·卡斯特,196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1944年加入美国海军,1946年获圣何塞州大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同年任纽约州锡拉丘兹大学讲师。1956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61年为华盛顿大学教授,1979年为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于1970年出版,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管理学界的重视,其后一再再版发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思想精要】 组织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卡斯特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巨大的成就是为了达到其他成就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及其有效的“管理”。所谓组织,就是人们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共同工作或协作一个系统,组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结构性和整体性,并且如果没有组织存在,经济结构就无从建立,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组织作为一个人的集合,怎样才能调动起每个人的协作精神和进取心呢,这需要管理。所谓管理,指的是协调组织中各子系统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求得组织与环境之间以及组织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最大的一致性。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知识的增长、人员的日益多样化、政府作用的增强,当代组织也日益复杂。这就要求管理者应该更好地了解各种环境的变化趋势,了解个人与组织的行为。 系统管理理论 如果我们把组织看成是一个从属于更广泛环境的子系统,其本身又由多个理小的子系统所构成。同时,组织又是社会结构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系统所组织成的,这就是所谓的系统论。 系统可分为开放的系统和封闭的系统两种。开放的系统是指系统在本身决策时充分考虑外在的环境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封闭的系统是指系统在决策时,对外界环境因素不予考虑。这两种系统适应的是不同的条件,并无好坏之分。在外在环境对系统带来的影响不是很大或根本没有时,就可以用封闭系统的决策方法来制定计划。 卡斯特认为,在组织内部,可以分为目标和价值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等各个组成部分。下面分别简要地介绍一下这几个系统: 1、目标和价值子系统。它包括管理者的人个动机、群体观念、群体信仰、思想方法等。它是一个概念上的系统,起到指导其他子系统发挥作用的功能。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的目标又受到价值观的影响,而组织的价值观则来源于广泛的社会文化环境。

群体决策优缺点和方法

群体决策优缺点和方法? 群体决策的定义: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群体决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提供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3)提供更多样的经验和观点;(4)可以开发更多的可行方案;(5)提高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6)增加正当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费时;(2)少数人垄断;(3)服从的压力;(4)从众现象(5)模糊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发挥群体决策效益,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从总体上看,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好;(2)要明确评估准则。在决策速度方面,个人决策优于群体决策,在创意方面,群体决策优于个人决策;在解决问题的接受程度方面,群体决策优于个人决策;在决策效率方面,个人决策优于群体决策;(3)在群体决策规模的大小上看,一般5~15人较适宜,不少于5人,7人最能发挥效能。 群体决策的优化技术:(1)头脑风暴法:是会议成员通过相互启发和信息交流,产生思维共振,以引发更多的创造性设想。(特点:1、有助于参与者解除思维定势; 2、有助于参与者解除权威效应;3、有助于参与者集中注意力迸发灵感。)(2)德尔菲法:采用函询调查,向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综合整理后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整理。(特点:1、

超脱性;2、反馈性;3、预备性)(3)方案提前分析法:这一方法并不直接研究备选方案本身,而注重对方案的前提假设进行分析。 群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1)群体决策对于抓住机遇的影响;(2)领导人主观意识倾向性的影响。 群体决策方法比较好的方法除了上文介绍头脑风暴法以外主要 有以下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和电子会议法等三种方法。1、名义群体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这就是名义一词的含义。像召开传统会议一样,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首先进行个体决策。具体方法是,在问题提出之后,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成员集合成一个群体,但在进行任何讨论之前,每个成员独立地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2)经过一段沉默后,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群体。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想法,直到每个人的想法都表达完并记录下来为止(通常记在一张活动挂图或黑板上)。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之前不进行讨论。(3)群体现在开始讨论,以便把每个想法搞清楚,并做出评价。(4)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把各种想法排出次序,最后的决策是综合排序最高的想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而传统的会议方式往往做不到这一点。2、德尔菲法是一种更复杂、更耗时的方法,除了并不需要群体成员列席外,它类似于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和达尔克首创,经过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 组织具有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是组织中的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工作内容 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第二,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制度经济学,“道”是理想与“器”是体制;企业管理的政策制度化,才能实施可操作性管理。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理论发展 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 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W·泰勒、法国的H·法约尔和德国的M·韦伯等人。这一阶段的前期,泰勒等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后期,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理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他们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G·E·梅奥,F·赫茨伯格等人。他们认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在组织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根本手段。这一阶段的理论重点研究了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人的个性和需要等等。 C管理模式理论 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

西方行政学说之十: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十一、西方行政学说之十: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美国人,1886-1961 ; 实践中的管理者,自学成才的管理学家;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性著作: 1938 年〈经理人员的职能〉, 1948 年〈组织与管理〉, 二、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关于组织本质的思想: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1)通常意义上正式的组织实体,是由物质、技术、人和社会关系等组成的协作系统;(2)管理学的“组织”理论并不研究这个协作系统的各个方面,而只研究其中的一部分——组织,即协作系统中“人的行为和人的协作关系”, (3)组织的特点: A.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B.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系统; C.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组织也要发生变化; D.组织是一个更大的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揉合在一起时有时界限不太明确。 E.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的“组织内部”,“内部”协作关系与“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2、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组织三要素说) (1)明确的共同目标 A.有目标; B.目标为全体成员所理解和接受; C.对组织目标的理解有基于整体利益的客观理解与基于个人立场的主观理解; D.有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分; (2)协作的意愿; A.协作意愿:自我克制,交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B.协作意愿对于达成组织目标至关重要; C.协作意愿因人因时而变化; D.协作意愿的强度取决于贡献与诱因之间的对比; E.可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诱因,增加协作意愿; (3)良好的沟通 A. 信息交流: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 B. 信息交流是将组织共同目标与个人协作意愿联系起来的桥梁; C. 信息交流的原则: –固定化的、明确的、正式的交流渠道; –交流应尽可能直接短捷,减少中间层次; –不得跳越; –人员必须称职; –交流线路不断中断; –信息须有权威性;

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基本要点 行政决策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首先提出行政决策观点的是美国学者L·古立克。他在《组织理论》一文中认为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之一。其后,美国学者C.I.巴纳德在《行政领导的功能》一书中,认为行政决策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战略因素。这些观点对后来行政决策理论颇有影响。但行政决策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在行政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则是由美国行政学家H.A.西蒙实现的。1944年他先在《决策与行政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决策理论的轮廓。3年后,他出版了《行政行为──在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成为决策理论方面最早的专著。此后,他继续研究决策理论和实际决策技术(包括运筹学、计算机学),为决策学成为新的管理学科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理论 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 完全理性决策论 又称客观理性决策论(objective reason)。J.边沁、 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其在决策上的表现是: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这种理论只是假设人在完全理性下决策,而不是在实际决策中的状态。 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 代表人物是西蒙。他认为人的实际行动不可能合于完全理性,决策者是具有有限理性的行政人,不可能预见一切结果,只能在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行政人”对行政环境的看法简化,往往不能抓住决策环境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而只能看到有限几个方案及其部分结果。事实上,理性程度对决策者有很大影响,但不应忽视组织因素对决策的作用。 理性、组织决策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组织学者J.G.马奇。他承认个人理性的存在,并认为由于人的理性受个人智慧与能力所限,必须借助组织的作用。通过组织分工,每个决策者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了解较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结果。组织提供个人以一定

巴纳德管理思想的解读与思考

巴纳德管理思想的解读与思考 管理学诞生之日起,它就特别注重“知行合一”。致力于探究管理奥秘的大师们,不仅仅在研究管理应当怎么做,还要研究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追求的,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是从当工人开始,通过对现场作业的研究,从中归纳出管理的一般性结论。身为大型企业总经理的法约尔,则从高层经营的视角,分析管理的要素 和原则,创立了管理过程理论。在管理学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进展中,能够同泰罗与法约尔相媲美的,恐怕非巴纳德莫属。他以领导新泽西贝尔公司的亲身感受,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正式组织,创立了社会系统学派。对巴纳德的理论进行陈述并非难事,但要真正理解和评价巴纳德的理论却不容易。日本人饭野春树在研究巴纳德的论文中,曾经指出了这样一种现象:面对他的论文,有人也许会发出“怎么还是巴纳德”的疑问,言下之意无非是巴纳德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同样会出现另一种声音,即“重回到巴纳德身边”,主张向纵深层次发掘巴纳德的思想。显然,对巴纳德怎样解读,如何思考,在管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张“以人为本”。国内的管理学书籍谈到人本管理思想,一般都把源头归之于梅奥及其主持的霍桑实验,更远一点,则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善待工人”谈起。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真正从逻辑起点上奠定人本管理思想的著作,是巴纳德的《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以前,不乏有重视员工的管理者,也不乏倡导人性化管理和采取福利措施的研究者。但是,他们对管理中人员问题的重视,立足点是组织,而不是员工自身。例如,在工业化初期,欧文最早号召资本家重视人的因素。而欧文的出发点是,重视工人就能够提高效率,能够带来高额利润。所以,要把工人当“活机器”。这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对于缓解早期工业化带来的剧烈劳资冲突起到了显著作用。然而,我们不能要求欧文超越时代,欧文也不可能提出经过了20世纪人权运动冲击后才能提出的新型思想。 可以说。欧文时期的“人本”,要受“以利润为本”的支配,在“人本”之上,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利润目的。到了科学管理时期,以泰罗制为代表,对效率的追求成为时代潮流,一些急功近利的“效率工程师”也以歪曲泰罗制的方式推行各种所谓的改革措施。因而,有些书籍往往对泰罗制有着尖锐的批评。但如果查看更多的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在泰罗制时期,各个工厂首次建立了人事部门,管理心理学也在同一时期诞生。片面地说泰罗不重视人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有色眼镜式的评判。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看出,尽管泰罗对工会有偏见,但是,他对工人个体的福利和发展还是极为重视的。他一生所致力的,就是通过科学管理同时实现两个目标——增加企业利润和提高工人报酬。 1910年,实行泰罗制的典范普利茅斯出版社成立了过去从来没有人听说过的人事部,任命简?威廉斯为人事部经理。该部门负责根据职业分析选择、培训和引导工人,每个月接见工人一次,倾听工人的各种意见,照顾出事故或生病的员工,为工人开办图书馆,向员工家庭提供理财咨询,给员工提供餐厅服务等等。这个人事部,在改善劳资关系,赢得工人的

2020电大 行政组织学 第二章 组织理论的发展 章节测验题目+答案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___ C.泰勒______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2.1911年,泰勒发表了在《____ B.《科学管理原理》________》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3.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 B.法约尔_____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4.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____ D.《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5.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_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___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6.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____ 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_____理论。 7.___ A.西蒙_____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8.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__ B.需要层次____理论。 9.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__ D.动态平衡组织____理论。 10.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___ D.帕森斯______。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古典传统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____ ABC ____。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梅奥 2.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__ BCD _____。 A.行政的权力B.理性——法律的权力C.传统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 3.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___ BC ____。 A.物质因素B.激励因素C.保健因素D.精神因素

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 群体在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陷入群体思维之中,即在群体就某一提议发表意见时,会长时间的沉默,没有人发言,而后又一致通过。通常是群体内那些有权威、说话自信、喜欢发表意见的成员们的想法容易被接受,尽管大多数人并不赞成这一提议,但他们往往不发表自己的 意见,从而导致了决策的失败。 按理,群体在一起应该发挥出超常的智慧,就像中国的那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臭皮匠就是臭皮匠,多少臭皮匠也成不了诸葛亮。就像两杯50℃的水加在一起还是50℃,不会成为100℃一样。相反,一杯100℃的水加进了一杯50℃ 的水,连100℃的水也没有100℃了。 一群精干的人处于不当的管理之下,最常见的问题是由于成员各持己见、互不让步,使得决策过程缓慢,到了最后,还得由最高领导说了算。而“从众效应”也往往会使得群体在决策时忽略一些必要的资料收集和科学决策的过程,成员们往往会草率地同意一个错误的解决方案。接着还互相肯定整个群体的感觉如何好,相互吹捧大家都作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在这种时候,群体的成员们再也不会去仔细想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不足。这些负面因素都是导致群体决策失败的原因。 群体决策通常比个人决策更加具有冒险性。这是由以下两个因素所决定的: ——群体中会发生责任分散效应,由于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较轻,或者责任不明确,因而容易使决策走向极端; ——天生好作冒险决定的人在群体中往往有较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更健谈,嗓门也更高,因而很容易让群体作他所主张的决定。 但在有些时候,群体决策也可能向保守的极端化转变,作出较为谨慎保守的决定。比如当团体成员均偏向于保守时,其决策也就会显得更慎重。另外,那些支持冒险行动的人看到了冒险可能造成危险时,他们也会谨慎起来,并影响到群体决策的转向。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极端化倾向?詹尼斯认为,这是因为群体中的成员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 群体思维理论是由詹尼斯于1972年提出的。他通过对一些执行问题解决任务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些共同的因素,詹尼斯为这些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包括: ——凝聚力。成员们彼此都非常熟悉,彼此相互欣赏,因而一心想保持群体的和谐;——隔离。有些群体在决策时,对一些信息进行封锁,不与外界人士讨论有关决策的情况;——高度压力。决策的重要性、复杂性与紧迫的时限,使群体的成员处于巨大的压力下;——领导人的导向。群体的领导人已经明确表示了他所偏爱的东西。 詹尼斯将这些假设综合后称之为群体思维。随后,詹尼斯运用群体思维概念解释了一些美国历史上失败的高层政治和军事决策事件。例如侵略古巴的“猪湾事件”、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以及先前发生的珍珠港事件。由于这些事件声名远扬和群体思维理论在直觉上的可行性,使群体思维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