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软件工程习题答案参考

-软件工程习题答案参考

-软件工程习题答案参考
-软件工程习题答案参考

软件工程

绪论

1.什么是软件危机?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答: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1).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夸大。

(2).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什么是软件生产工程化?工程化生产方法与早期的程序设计方法

主要差别在哪里?

答:结构化程序设计地出现,使许多产业界认识认识到必须把软件生产从个人化方式改变为工程化。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同时这也是工程化生产方法。

3.分别说明(1)软件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2)软件技术与软件管

理的相互关系。

答:(1)工具和方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两大支柱,它们密切相关。当一种方法提出来并证明有效后,往往随之研制出相应的工具,来帮助实现和推行这种方法。新方法在推行初期,总有人不愿接受和采用。若将新方法融合于工具之中,使人们通过使用工具来了解新方法,就能更快促进新方法的推广。(2)在工业生产中,即使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不善的企业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软件在生产中不能按质按时完成计划,管理混乱往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一

个理想的软件工程环境,应该同时具备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4.试从你的亲身实践,谈谈软件工具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用C++开发一个软件,是校园一卡通的模块。首先,要在编辑程序支持下在计算机中输入源程序。然后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如果发现错误,就重新调入编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修改。编译通过后,再调用连接程序吧所有通过了编译目标程序连同与之有关的程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可执行软件。编译程序,编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支持他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属于软件工具。离开这些工具,软件开发就是去了支持,变得十分困难和低效,甚至不能运行。

5.什么是软件工程环境?谈谈你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答:方法与工具相结合,再加上配套的软、硬件支持就形成环境。例如在批处理时代,用户开发的程序是分批送入计算机中心的计算机的,有了错误,就得下机修改。程序员对自己写的程序只能继续地跟踪,思路经常被迫中断,效率难于提高。分时系统的使用,使开发人员从此能在自己的终端上跟踪程序的开发,仅此一点,就明显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6. 何谓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简述它与传统软件工程在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基础。

7. 软件按规模大小可分成哪几类?简述软件工程中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按规模分为极小、小、中、大、甚大、极大。(1)中小型软件:

软件工程对改进软件质量,提高程序员生产率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有很大的作用。(2)大型软件:这类软件必须从头至尾坚持软件工程的方法,严格遵守标准文档格式和正规的复审制度,才能避免或减少混乱,真正开发出大型的软件。

8. 什么是形式化软件开发方法?实现这类开发的困难和出路在哪里?

答:它是一种基于数学的开发技术,主要采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系统的性质(例如程序变换和程序验证等)。形式化的方法加上自动化的开发环境,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

软件开发模型

1.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把生存周期划分为阶段的目的是什么?答: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计划、开发和运行3个时期;把整个生存周期划分为较小的阶段,给每个阶段赋予确定而有限的任务,就能够化简每一步的工作内容,使因为软件规模而增长而大大增加了软件复杂性变得交易控制和管理。

2.传统的瀑布模型把生存周期分为哪些阶段?瀑布模型软件开发有哪些特点?

答:瀑布模型在编码以前安排了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3.说明文档和复审对于软件质量的控制的作用。

答:每一阶段都要完成规定的文档,没有完成文档,就认为没有完成该阶段的任务。软件开发是许多人共同参加的计划,完整与合格的文

档,不仅是开发时期软件人员之间互相通信的媒介,也是运行时期对软件进行维护的中要依据。每一阶段都要对已完成的文档进行复审,以便尽早发现问题,消除隐患。愈是早期潜伏下来的故障,暴露出来的时间愈晚,排除故障需付出的代价也就愈高。及时复审是保证软件质量,降低开发成本的重要措施。

4.什么是快速原型法?其快速表现在哪里?

答:首先建立一个能够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让用户实际看一看未来系统的概貌,以便判断哪些功能是符合需要的,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然后将原型改进,最终建立完全符合用户要求的新系统。它的快速表现在能够缩短开发周期的语言和工具,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出成品,但不包括成品中的细节,然后让客户进行对比。

5.实现快速原型法的最终系统可以有几种方法?请说明并加以比较。答:原型系统仅包括未来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的重要接口。为了尽快向用户提供原型,开发原型系统时应尽量使用能缩短开发周期的语言和工具。最终系统的形成可以采用原型废弃不用,另一方法是补充修改模型获得最终系统。方法一不包括系统的细节。后一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原型系统使用的语言往往存在效率不高等原因,除了少数简单的事务系统外,大多数原型都废弃不用,仅把建立原型的过程当作帮助定义软件需求的一种手段。

6.比较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和相似的地方?答:增量模型是瀑布模型的顺序特征与快速原型法的迭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螺旋模型是一种迭代模型,每迭代一次,螺旋线就前进一周。

增量模型每个增量具有高内聚低耦合,高度的独立性。而螺旋模型它在结合瀑布模型与快速原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风险分析。

7.为什么利用转换模型开发软件有一定难度?什么是净室软件工程?

答:从理论上说,一个正确的,满足客户需要的形式化规格说明,经过一系列正确的程序变化后,可以确保得到这样一个形式化规格说明,目前还有较高的难度,同时,软件开发者很少具有实用形式化方法所需的背景知识,况且,转换模型开发软件现在还很费时和昂贵!净室基本思想是力求在分析和设计阶段就消除错误,确保正确,然后在无缺陷或“洁净”的状态下实现软件的制作。

8.哪些开发模型适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答:构件集成模型

9.比较螺旋模型和构件集成模型的异同。

答:构件集成模型利用预先对封装好的软件构件来构造应用软件系统,它融合了螺旋模型的很多特征,支持软件开发的迭代方法。

软件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怎样理解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决定“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答:需求分析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是通过对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建立分析模型;第二是在完全弄清用户对软件系统的确切要求的基础上,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把用户的需求表达出来。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为了明确要开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而不是去

怎么去实现这个系统。

2.需求分析要经过哪些步骤?

答:需求获取、需求提炼、需求描述、需求验证。

3.有哪两种主要的分析模型,它们有什么联系?

答:面向对象分析模型、结构化分析模型。前者是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建模过程,而后者模型的核心是DD,它是设计各种数据对象的总和。他们的模型分别起到了描述数据模型,功能模型与行为模型的作用。

4.什么是结构化分析?它的“结构化”体现在哪里?

答:是使用DFD、DD、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等工具,来建立一种新的、称为结构化说明书的目标文档。

5.什么是面向对象分析?其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 OOA面向对象的分析是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软件需求分析建模的过程.主要思想是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

5.需求说明(或需求规格说明书)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答:引言、信息描述、功能描述、行为描述、质量描述、接口描述、其他描述。引言:主要叙述在文体定义阶段确定的关于软件的目标与范围,简要介绍系统背景、盖帽、软件项目约束和按考资料等。信息描述:给出对软件所含信息的详细描述,包括信息的内容、关系、数据流向、控制流向和结构等。功能描述:对软件功能要求的说明,包括系统功能划分、每个功能的处理说明、限制和控制描述等。行为描

述:包括对系统状态变化及事件和动作的描述,据此可以检查外部事件和软件内部的控制特征。质量描述:阐明在软件交付使用前需要进行的共更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并且规定源程序和文档应该遵守的各种标准。接口描述:包括系统的用户界面、硬件接口、软件接口和通信接口等的说明。其他描述:阐述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系统的假设和依赖等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6.为什么DFD要分层?画分层DFD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其DFD可能含有数百乃至数千个加工,不能设想一次就将它们全部画齐。正确的做法是:从系统的基本模型(把整个系统看成一个加工)开始,逐层地对系统进行分解。原则:由顶向下,逐步细化。

7.DFD和CFD有什么区别?

8.什么是系统的行为模型,如何建立?

答:类对象模型所表示的是面向对象分析模型中的静态部分,而对象行为模型则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即系统如何对应外部事件---系统的行为模型。建立一个对象行为模型一般要经历一些过程:评估所以的用例来理解系统中的交互序列;找出驱动交互序列的事件;为每个用例创建事件轨迹;为对象创建状态转换图。

9.选一个系统(例如工资处理系统、飞机订票系统、图书馆管理系

统等),分别用SA方法和OOA方法对它进行分析,并给出分析

模型。

答:软件设计概述1.传统软件工程把设计过程分成2步: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10.试述这2个阶段个字主要完成的任务。

答:概要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接口设计,并编写设计文档。详细设计,其任务是确定各个软件组件的数据结构和操作,产生描述个软件组件的详细设计文档。

为什么大型软件设计必须分成两步走?

答: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是软件设计的两步,概要设计确定模块的划分,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接口等;详细设计细分模块、数据结构等;大型系统中分两步走是必要的,概要设计确定模块划分后,详细设计可把各模块交给不同的人做详细设计,大型系统中这样的分工是比较合理的,能提高效率,做到合理分工。

2.解释下列名词:(1)模块;(2)模块化;(3)模块化设计。

答:模块是一个拥有明确定义的、输出和特性的程序实体。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模块化设计是把大型软件按照规定的原则划分成一个个较小的、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模块。但又相互关联的模块。

3.什么是模块独立性?用什么度量?

答: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

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模块独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独立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度量:模块本身的内聚性(Cohesion)和模块之间的耦合(Coupling)。

4.具体说明“一个模块,一个功能”的含义,并试讨论这类模块的优点。

5.什么是自顶向下设计?为什么说它尤其适用于大型软件的开发?答:设计时首先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然后从顶层开始,连续的逐层向下分解,直至系统的所有模块都笑道便于掌握为止。自底向上设计反映了软件规模较小的设计思想,随着软件规模的增长,这种方法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而自顶向下的设计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论证,易于修改和扩展,整体测试较易通过。

6.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方法也适用于编写教材。使用这种方法说明编写一本教材的过程。

7.输入三角形的3条边长(假定这些边确实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用它们来鉴别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等边、任意或者直角),并输出结果。试用逐步细化的方法设计这一程序,并用结构化语言(汉语或英语)写出细化过程中每一步的过程描述。

8.比较概要设计复审和过程设计复审的评审内容,并说明他们采取的复审方式有何异同。

答:概要设计复审的重点放在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块划分、内外结构等方面。例如软件结构是否满足需求?结构形态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模块的划分是不是符合优化原则?系统的人机界面、内外部接口、以及出错处理是不是合理等。过程设计复审的重点放在模块的具体设计上。例如模块设计能否满足其功能与性能要求?选择算法与数据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编程语言的特点?设计描述简单、清晰等。概要设计复审常用的复审方式是正式复审。

传统的设计方法

1.简释事务、事务型结构和变换型结构。

答:一次动作、时间或状态变化也可以成为一次事务。事务型结构由至少一条接受路径、一个事务中心与若干条动作路径组成。

变换型结构由至少一条传入路径、变换中心和传出路径组成。

2.简述从DFD图到SC图的映射规则。

答:(1)复审DFD图,必要时可再次进行修改或细化;(2)鉴别DFD图所表示的软件系统的结构特征,确定它所代表的软件结构是属于变换型还是事务型。(3)按照SD方法规定一组规则,把DFD图转换为初始的SC图;(4)按照优化设计的指导原则改进

初始的SC图,获得最终SC图。

5.某事务系统具有下列功能:(1)读入用户命令,并检查其有效性;(2)按照命令的编号(1-4号)进行分类处理(3)1号命令计算产品共识,能根据用户给出的各种产品数量,计算出各工种的需要工时和缺额工时;(4)2号命令计算材料消耗,根据产品的材料定额和用户给出的生产数量,计算各种材料的需求量(5)3号命令编制材料订货计划(6)4号命令计算产品成品试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画出该系统的DFD图并据此到处系统的SC图。对动作分支中的1号和2号命令要详细描述和设计,3号命令和4号命令允许从略,可仅用示意图表示。

7.简述过程(详细)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怎样对它进行复审?答:(1)为每个模块确定采用的算法。选择某种适当的工具表达算法的过程,写出模块的详细过程描述;(2)确定每一模块使用的数据结构;(3)确定模块接口的细节,包括对系统外部的接口和用户界面,对系统内部其它模块的接口,以及关于模块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局部数据的全部细节。

8.简化比较本章讲解的几种过程设计表达工具的优缺点。

答:流程图和N-S图,伪代码和PDL语言。流程图具有能随意表达任何程序逻辑的有点,随着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普及,流程图在描述程序逻辑时的随意性与灵活性恰恰变成了它的缺点。N-S

图所有的程序结构均用方框来表示,无论并列或者嵌套,程序的结构清晰可见。容易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缺点是当程序内嵌的层数增多时,内层的方块越画越小,不仅增加画图的困难,也使图形的清晰性受到影响。伪代码工作量比画图小,又容易转换为真正的代码,PDL具有很强的描述功能,是一种十分灵活和有用的过程表达工具。

9.任选一种排序(从小到大)算法,分别用流程图、N-S图和PDL

语言描述其详细过程。

11.试将下列用PDL伪代码表示的某种模块的过程性描述改用N-S图

表示。

……Execute process aREPE AT UNTIL condition X8Execute process bIF condition X1 THEN BEGIN Execute process fIF condition X6 THEN REPEAT UNTIL condition X7 Execute process i ENDREPELSE BEGIN Execute process gExecute process hENDENDIFELSE CASE OF XiWHEN contdition X2 SELECT DO WHILE contition X5execute process CENDDOWHEN condition X3 SELECT process dWHEN condition X4 SELECT process eENDCASEENDIFENDREPExecute process jENDexecute process a execute process b TX1Fexecute process

f TX3 F TX4 F TX6F execute process d execute process e execute process iexecute process gREPEAT UNTIL X7execute process hexecute process jREPEAT UNTIL condition X8

12.图5-63显示了某仓库零件收发管理程序的数据结构,用Jackson

图表示。图中Part表示零件,Issue和Recept分别表示零件的出库量和入库量。现要求:(1)找出输入结构与输出结构之间的对应单元(2)画出用Jackson图表示的程序结构(3)列出程序所需要的操作,并加到第(2)步画出的程序结构图上(4)用伪代码写出收发管理程序的过程性表示

Input filepart group*receptMovement record*issueNet movement line*bodyheadingOutput report

13.某工资管理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据中包括:输入数据:职工姓名,日工资率,工作天数,加班天数,病事假天数,补贴变更,扣款变更等;输出数据:职工姓名,基本工资,各项补贴,各项扣款,事发工资等;试用Jackson方法设计这一程序。软件测试1.软件测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测试与纠错有什么不同?测试的目的是发现程序错

误;测试的任务是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程序,暴露程序中潜在的错误。纠错的目的是定位和纠正错误;纠错的任务是软件故障,保证程序的可靠运行。通常把一次程序执行需要的测试数据成为一个测试用例,每个测试用例产生一个相应的测试结果,如果它与期望结果不符,便说明程序中存在错误,需要用纠错来改正。2.怎样理解下面的话所蕴含的意义:“程序测试只能证明错误的存在,但不能证明错误不存在”、“测试是为了证明程序有错,而不是证明程序无错”揭示了测试固有的一个重要性质——不彻底性。彻底测试就是让被测程序在一切可能的输入情况下全部执行一遍,又称穷举测试。在实际情况中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就注定了一切实际测试都是不彻底的,当然也就不能保证测试后的程序不存在遗留的错误。◆测试的分类◆测试方法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测试用例={测试数据+期望结果}测试结果={测试数据+期望结果+实际结果} 黑盒测试①等价测试把输入数据的可能值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使每类中的任何一个测试用例,都能代表同一等价类中的其它测试用例。采用等价测试注意以下两点:划分等价类不仅要考虑代表“有效”输入值的有效等价类,还要考虑代表“无效”输入值得无效等价类;每一无效等价类至少要用一个测试用例,不然可能漏掉某一类错误,但允许若干个有效等价类合用一个测试用例,以便进一步减少测试的次数。【例】某工厂公开招工,规定报名者年龄在16周岁至35周岁(在1967年2月到1986年3月)。如果出生年月不在上述范围内,将拒绝接受,并显示“年龄不合格”等出错信息。试用等价分类法设计这一程序功能的测试用例。第一步:划分等价类

输入数据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出生年月(1)6位数字字符(2)有非数字字符(3)少于6个数字字符(4)多于6个数字字符对应数值(5)在196702-198603之间(6)<196702(7)>198603月份对应数值(8)在1-12之间(9)等于“0”(10)>12第二步:设计有效等价类需要的测试用例测试数据期望结果测试范围197011输入有效(1)、(5)、(8)第三步:为每一无效等价类设计一个测试用例测试数据期望结果测试范围MAY,70输入无效(2)19705输入无效(3)1968011输入无效(4)195512年龄不合格

(6)196006年龄不合格(7)196200输入无效(9)197222输入无效(10)

②边界测试程序员在处理边界情况时,很容易因忽略或考虑不周发生编码错误。例如,数组容量、循环次数以及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在边界值附近程序出错概率往往较大。采用边界值分析法就是要这样来选择测试用例,使得被测试程序能在边界值及其附近运行,从而更有效地暴露程序中潜在的错误。例如程序可能设有语句If(196702<=value(birthdate)<=198603) then read(birthdate) else write “invalid age”将上式<=写成<,以上所有测试都不能发现该错误。【例】上题年月日的测试用例(边界分析法)输入等价类测试用例说明测试数据期望结果选取理由出生年月1个数字字符5个数字字符7个数字字符有1个非数字字符全是非数字字符5197505198601119705AAUGUST输入无效仅有一个合法字符比有效长度恰少一个字符比有效字符恰多一个字符非法字符最少非法字符最多6个数字字符196702输入有效类型与长度均有效对应数值35周岁16周岁196702198603合格年龄最大符合年龄最小符合年龄>35周

岁<16周岁196701198604不合格年龄恰大于合格年龄恰小于合格年龄月份对应数值月份为1月份为12196801198512输入有效最小月份最大月份月份<1月份>12196800197413输入无效恰小于最小月份恰大于最大月份③错误猜测法猜错就是猜测被测程序放在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然后针对可能的薄弱环节来设计测试用例。一般先用等价分类法和边界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然后用猜错法补充一些例子作为辅助的手段。白盒测试①逻辑覆盖测试:用流程图来设计测计用例。主要考察的重点是图中的判定框(选择或循环)。按照被测试程序所作测试的有效程度,逻辑测试可由弱到强区分5种覆盖标准:语句覆盖: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判定覆盖:每一判定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条件覆盖:每一判定中的每个条件,分别按“真”、“假”至少各执行一次。判定/条件覆盖:同时满足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的要求。条件组合覆盖:求出判定中所有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值,每一可能的条件子和至少执行一次。覆盖标准程序结构举例测试用例应满足的条件语句覆盖AÙB=.T.判定覆盖AÙB=.T.,AÙB=.F.条件覆盖A=.T.,A=.F.B=.T.,B=.F.判定/条件覆盖AÙB=.T.,AÙB=.F.A=.T.,A=.F.B=.T.,B=.F. 条件组合覆盖A=.T. Ù B=.T.A=.T. Ù B=.F.A=.F. Ù B=.T.A=.F. Ù B=.F.②路径测试法程序图:是一种简化的流程图。对程序图中每一条可能的程序执行路径至少测试一次。如果程序中含有循环(在程序中表现为环),则每个循环至少执行一次。路径测试具有如下特征:满足结构测试的最低要求。语句覆盖加判定覆盖是

对白盒测试的最低要求,同时满足这两种标准的覆盖为“完全覆盖”。从对路径测试的要求可见,它本身就包含了语句覆盖和判定覆盖(在程序图上分别为点覆盖与边覆盖)。

软件复用

1.什么是软件复用?

答:在构造新的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对已存在的软件人工制品的使用技术。

2.什么是领域工程?简述其活动内容。

答: 领域工程是指通过领域分析找出最优复用,把它们设计和构造为可复用构件,进而建立大规模的软件构件仓库的过程。答:按复用活动所应用的领域范围,复用可划分为横向复用和纵向复用。横向复用是指复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软件元素如数据结构、分类算法等。纵向复用是指在一类具有较多公共性的应用领域之间进行软部分复用。纵向复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1)实施领域分析:根据应用领域的特征及相似性,可预测软构件的可复用性,发现并描述可复用实体,进而建立相关的模型和需求规约。(2)开发可复用构件:一旦确认了构件的复用价值,即可进行构件的开发,并对具有复用价值的软构件进行抽象、一般化和参数化,以便它们能够适应新的类似的应用领域。

(3)建立可复用构件库:将软件构件及其文档进行分类归并,形成相关的分类检索机制,成为可供后继项目使用的可复用资源。

3.什么是CBSD?实施软件构件技术要解决哪些问题?

答: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omp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简

称CBSD)是在一定构件模型的支持下,复用构件库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构件,通过组合构件来构造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构件应具有的特征:通用性、可变性、易组装性。在建造构件时,必须考略应用领域的特征。领域构件设计框架:标准数据、标准接口协议、程序模板。

软件维护

1.为什么说软件维护是不可避免的?

答:满足用户对已开发产品的性能与运行环境不断提高的需要,进而达到延长软件的寿命。

2.纠错和纠错性维护有哪些异同?

答:纠错的目的是定位和纠正错误;纠错的任务是软件故障,保证程序的可靠运行。纠错性维护是由于软件测试的不彻底性,任何大型软件交付使用后,都会继续发现潜在的错误,对它们进行诊断和改正。目的在于纠正在开发期间未能发现的遗留错误。

4.什么是软件配置?说明搞好维护时期配置的意义与方法。

答:软件配置是一个软件在生存周期内,它的各种形式、各种版本的文档与程序的总称。对软件配置进行科学的管理,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配置管理贯穿于整个生存周期,在运行和维护时期,其任务尤为繁重。为了方便对多种产品和多种版本进行跟踪和控制,常常借助于自动的配置管理工具:配置管理数据库工具和版本控制库工具。

8.什么是软件再工程?软件再工程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答:软件再工程是将新技术和新工具应用于老的软件的一种较“彻底”的预防性维护。主要活动有6类:

9.软件再工程与软件维护差异?

答:软件维护是局部的,以完成纠错或适应需求变化为目的;软件再工程是运用逆向工程、重构等技术,在充分理解原有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分解、综合、并重新构建软件,用以提高软件的可理解性、可维护性或演化性。

软件工程管理

3.一个4万行规模的应用程序,花50万美元可以在市场上买到。

如果自己开发,则没人一月的总花费需4000美元。试问是购买合算呢?还是自己开发合算呢?(注:开发成本用COCOMO模型计算)

答:

5.下图是某软件项目的PERT图。起点H 2I 3J 2E 3F 5G 8D 3A 3B 6C

5终点图框中的数字代表活动所需的周数。要求:(1)找出关键路径和完成项目的最短时间;(2)标出每项活动的最早起止时间与最迟起止时间。

6.在上题中,若活动G的持续时间分别缩短为7周、6周或5周,

试问,完成项目的最短时间有何变化。

7.将第2题的内容改用Gantt图表示。

答:软件质量管理3.解释下列各队名词,并说明他们的相互关系和差别:(1)验证与确认答:(2)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质量认证答:软件质量保证着眼于每一个软件,保证提供给用户的产品都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软件质量认证注重软件企业的整体资质,目的在于全面考察企业的质量体系,判断它是否具备设计、开发和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软件产品的能力。

4.什么是软件可靠性?怎样对他进行定量表示?

答:在给定时间内,程序按照规定的条件成功地运行的概率。R(t)=P{在时间[0,t]内按规定条件运行成功} 计算方法1:R(t)=e-λt,其中,t为程序运行时间,λ为故障率,即单位时间内程序运行失败的次数。计算方法2:平均故障时间MTTF=1/λ,其中,λ为故障率,即单位时间内程序运行失败的次数。

5.可靠性模型有几大类?他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可靠性模型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2大类。后者是建立在对程序语句和控制结构详细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在开发时期很难建立;前者则忽略程序方面的细节,主要从程序中残留错误的角度来建立模型,并且用统计方法确定模型中的常数。

8.什么是CMM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他有哪些应用?

答:“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

软件工程试题及答案34385

软件工程期末试卷(A) 说明:本试卷为04级计算机专业(专升本)软件工程期末试卷,总计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将答案写在题号前的()中) ( C )1. 软件是()。 A. 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 B. 程序 C. 程序及其文档 D. 计算机系统 ( B )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内容不应包括()。 A. 主要功能 B. 算法的详细描述 C. 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 D. 软件的性能 ( B )3. 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 A. 过程、子程序和分程序 B. 顺序、选择和重复 C. 递归、迭代和回溯 D. 调用、返回和转移 ( D) 4.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三类模型,即( )。 A) 系统模型、ER模型、应用模型 B)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应用模型 C) E-R模型、对象模型、功能模型 D)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 C ) 5. 在E-R模型中,包含以下基本成分( )。 A) 数据、对象、实体 B) 控制、联系、对象 C) 实体、联系、属性 D) 实体、属性、操作 ( A ) 6. 各种软件维护的类型中最重要的是( )。 A) 完善性维护B) 纠错性维护C) 适应性维护D) 预防性维护 ( B ) 7.软件测试的目标是()。 A. 证明软件是正确的 B. 发现错误、降低错误带来的风险 C. 排除软件中所有的错误 D. 与软件调试相同 ( D )8.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用最多的阶段是() A.详细设计 B.软件编码 C.软件测试 D.软件维护 ( C )9.若有一个计算类型的程序,它的输入量只有一个X,其范围是[-1.0, 1.0],现从输入的角度考虑一组测试用例:-1.001, -1.0, 1.0, 1.001.设计这组测试用例的方法是()A.条件覆盖法 B.等价分类法 C.边界值分析法 D.错误推测法 ( D )10、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是确定每个模块的( )设计 A.功能 B.调用关系 C.输入输出数据 D.算法 ( A )11.设函数C(X)定义问题X的复杂程序,函数E(X)确定解决问题X需要的工作量(时间)。对于两个问题P1和P2,如果C(P1)>C(P2)显然E(P1)>E(P2),则得出结论E(P1+P2)>E(P1)+E(P2)就是:() A.模块化的根据B.逐步求精的根据C.抽象的根据D.信息隐藏和局部化的根据 ( D )12.下面几种白箱测试技术,哪种是最强的覆盖准则() A.语句覆盖B.条件覆盖C.判定覆盖D.条件组合覆盖

软件工程考试题库

软件工程考试题库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一填空题 1.用原型过程代替全部开发阶段,这种快速原型是(实验型或演化型)原型。 2.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进行一种简化、压缩了的(需求分析和设计)。 3.结构图的主要内容有(模块)、(模块的控制关系)、(模块的信息传递)。 4.模块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差)。 5.软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开发管理两个方面,在软件开发技术方面,主要是研究(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在软件开发管理方面,主要是研究(软件管理学)、(软件经济学)、(软件心理学)。 6.状态图反映了(状态)与(事件)的关系,状态图确定了由事件序列引起的(状态序列)。 7.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进行一种简化、压缩了的(需求分析和设计)。 8.在数据流图中,(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项)组成,加工(又称为数据处理)是对数据流进行某些(操作或交换)。 9.(偶然内聚)指一个模块内的各处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内聚程度最(差)的内聚。 10假如n个相同的系统(硬件或软件)进行测试,它们的失效时间分别是t1,t2,tn,则平均失效等待时间MTTF=(1/n )。 11(维护申请报告)是一种由用户产生的文档,它用作计划维护任务的基础。 12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一个软件往往有许多版本,版本控制工具用来存储、更新、恢复和管理一个软件的(多个版本)。 13软件工具通常由工具、(工具接口)和用户工具三个部分组成。 14类的实例化是(对象)。 15形式化规约语言由(语法)、(语义)和(一组关系)组成。 16 软件质量保证应从(产品计划和设计)开始,直到投入使用和售后服务的软件生存期的每一个阶段中的每一步骤。 17 为了提高软件的质量,软件质量保证的任务大致可归结为以下8类:(正确定义用户要求)、(技术方法的应用)、(提高软件开发的工程能力)、(软件的复用)、(发挥每个开发者的能力)、(组织外部力量协作)、(排除无效劳动)、(提高计划和管理质量)。 18 软件测试时需要的三类信息,分别是(软件配置)、(测试配置)、(测试工具)。 19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信息隐蔽通过对象的(封装性)来实现,类结构分离了(接口)与(实现),从而支持了信息隐蔽。 20 增量模型在开发工程中以一系列(增量方式)开发系统,推迟某阶段的(细节),从而(尽早)产生工作软件。 二选择题 1.(A)是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 A 软件 B文档 C 数据 D 程序 2.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B)和维护等活动。 A 应用 B 测试 C 检测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3.建立原型的目的不同,实现原型的途径也有所不同,下列不正确的类型是(B)。 A 用于验证软件需求的原型 B 垂直原型 C 用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原型 D 用于演化出目标系统的原型

软件工程习题及答案

软件工程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2. 与设计测试数据无关的文档是。 A、需求说明书 B、设计说明书 C、源程序 D、项目开发设计 3. 结构设计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系统设计方法,是以为基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 A、数据流 B、数据流图 C、数据库 D、数据结构 4. 概要设计的结果是提供一份。 A、模块说明书 B、框图 C、程序 D、数据结构 5. 需求分析是由分析员经了解用户的要求,认真细致地调研、分析,最终应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并写出。 A、模块说明书 B、软件规格说明书 C、项目开发计划 D、合同文档

6. 注释是提高程序可读性的有效手段,好的程序注释占到程序总量的。 A、1/6 B、1/5 C、1/4 D、1/3 7. 变换型和事务型是程序结构的标准形式。从某处获得数据,再对这些数据作处理,然后将结果送出是属于。 A、变换型 B、事务型 8. PAD(Problem Analysis Diagram)图是一种工具。 A、系统描述 B、详细设计 C、测试 D、编程辅助 9. 分层数据流图是一种比较严格又易于理解的描述方式,它的顶层描绘了系统的。 A、总貌 B、细节 C、抽象 D、软件的作者 10. 数据流图中,当数据流向或流自文件时,。 A、数据流要命名,文件不必命名 B、数据流不必命名,有文件名就足够了 C、数据流和文件均要命名,因为流出和流进数据流是不同的 D、数据流和文件均不要命名,通过加工可自然反映出 11. 分析员是。 A、用户中系统的直接使用者 B、用户和软件人员的中间人 C、软件的编程人员 D、用户和软件人员的领导 12. 在软件开发中,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的一种做法是。

软件工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软件工程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判断题 ?软件也会磨损和老化。(X) ?完善性维护是提高或完善软件的性能。(√)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数据的源和终点进行详细定义。 (X) ?软件是指用程序设计语言(如PASCAL ,C,VISUAL BASIC 等)编写的程序,软件开发实际上就是编写程序代码。(X) ?软件模块之间的耦合性越弱越好。(√) ?如果通过软件测试没有发现错误,则说明软件是正确的。(X) ?快速原型模型可以有效地适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 ?模块化,信息隐藏,抽象和逐步求精的软件设计原则有助于得到高聚,低耦合度的软件产品。(√) ?集成测试主要由用户来完成。(X) ?确认测试计划应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制定(X) ?白盒测试无需考虑模块部的执行过程和程序结构,只要了解模块的功能即可。(X) ?软件概要设计包括软件系统结构设计以及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 ?软件工程采用的生存周期方法就是从时间角度对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这个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将软件生存的时期分为若干阶段。(√) ?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部件的信息流程,还表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模块越多,开发成本越小。(╳) ?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证明软件没有错。(╳) ?PAD图在设置了五种基本的控制结构后,还允许递归使用。(√) ?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后,需求分析就只需要解决目标系统的设计方案。(×) ?SA法是面向数据流,建立在数据封闭原则上的需求分析方法。(√) ?HIPO 法既是需求分析方法,又是软件设计方法。(√) ?在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方法中,建立动态模型是最主要的任务。(×) ?加工小说明是对系统流程图中的加工进行说明。(×) ?判定表的优点是容易转换为计算机实现,缺点是不能够描述组合条件。(×) ?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SD 法、OOA 法及HIPO 法等。(×) ?分层的DFD 图可以用于可行性分析阶段,描述系统的物理结构。(×) ?信息建模方法是从数据的角度来建立信息模型的,最常用的描述信息模型的方法是E-R 图。(√) ?用于需求分析的软件工具,应该能够保证需求的正确性,即验证需求的一致性、完整性、现实性和有效性。(√) ?PDL经常表现为一种"混杂"的形式,他不允许自然语言如英语的词汇与某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如Pascal,C,Ada等)的语法结构交织在一起.(X) ?设计阶段的输出是编码阶段的输入.(√) ?通过软件测试,可以发现软件中所有潜伏的错误.(X) ?非结构化维护用于软件的配置中只有源代码维护.(√) ?系统规格说明是系统分析和定义阶段生成的一种文档.(√) ?数据流图的分解速度应保持较高.通常一个加工每次可分解为10~20个子加工.(X)

软件工程试题及答案

4.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建立三类模型,即( D )。 A) 系统模型、ER模型、应用模型 B)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应用模型 C) E-R模型、对象模型、功能模型D) 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5. 在E-R模型中,包含以下基本成分( )。 A) 数据、对象、实体B) 控制、联系、对象C) 实体、联系、属性 D) 实体、属性、操作 9.若有一个计算类型的程序,它的输入量只有一个X,其范围是[, ],现从输入的角度考虑一组测试用例:, , , . 设计这组测试用例的方法是( c ) A.条件覆盖法 B.等价分类法C.边界值分析法 D.错误推测法 10、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是确定每个模块的( d )A.功能B.调用关系C.输入输出数据 D.算法 11.设函数C(X)定义问题X的复杂程序,函数E(X)确定解决问题X需要的工作量(时间)。对于两个问题P1和P2,如果C(P1)>C(P2)显然E(P1)>E(P2),则得出结论E(P1+P2)>E(P1)+E(P2)就是:( a ) A.模块化的根据 B.逐步求精的根据 C.抽象的根据 D.信息隐藏和局部化的根据13.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把( D )映射成软件结构。 A.数据流 B.系统结构 C.控制结构 D.信息流 14.内聚程度最低的是( A.偶然 )内聚A.偶然 B.过程 C.顺序 D.时间 15.确定测试计划是在( D )阶段制定的.A.总体设计 B.详细设计 C.编码 D.测试 16.需求分析的产品是( D ) A.数据流程图案 B.数据字典 C.判定表D.需求规格说明书 17.数据字典是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其最基本的功能是( C ) A.数据库设计 B.数据通信 C.数据定义 D.数据维护 18.( D )引入了“风险驱动”的思想,适用于大规模的内部开发项目。 A.增量模型 B.喷泉模型 C.原型模型D.螺旋模型 (×)2、系统测试的主要方法是白盒法,主要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及可靠性等测试。 (×)4、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建立软件模块结构图。 (√)5、尽可能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6、以结构化分析方法建立的系统模型就是数据流图。 (×)7、进行总体设计时加强模块间的联系。(×)8、编码时尽量多用全局变量. (√)9、用CASE环境或程序自动生成工具来自动生成一部分程序.(×)10、软件测试是要发现软件中的所有错误。 1. 软件生命期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答:软件生命期分为7个阶段:1、问题定义: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可行性研究:确定问题是否值得解,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3、需求分析:系统必须做什么 4、总体设计:系统如何实现,包括系统设计和结构设计 5、详细设计:具体实现设计的系统 6、实现:编码和测试 7、运行维护:保证软件正常运行。 2、软件重用的效益是什么?

软件工程考试题库

软件工程概述 一单项选择 1.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软件开发期和软件运行期,下述(D)不是软件开发期所应包含的内容。 A需求分析B结构设计C程序编制D软件维护 2.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它的开发主要是(A)。 A研制B拷贝C再生产D复制 3.以文档作为驱动,适合于软件需求很明确的软件项目的生存周期模型是(C)。 A喷泉模型B增量模型C瀑布模型D螺旋模型 4.在软件生存周期中,(B)阶段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做什么?”。 A详细设计B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C概要设计D软件测试 5.软件产品与物质产品有很大区别,软件产品是一种(C)产品 A有形B消耗C逻辑D文档 6.(C)把瀑布模型和专家系统结合在一起,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上都利用相应的专家系统来帮助软件人员完成开发工作。 A原型模型B螺旋模型C基于知识的智能模型D喷泉模型 7.(B)阶段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A概要设计B详细设计C编码D测试 8.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适合于那些不能预先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的模型是(A)。 A原型模型B瀑布模型C基于知识的智能模型D变换模型 9.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以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为基础,以用户的需求为动力,以对象来驱动的模型是(C)。 A原型模型B瀑布模型C喷泉模型D螺旋模型 10.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支持需求不明确,特别是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并支持多种软件开发方法的模型是(D)。 A原型模型B瀑布模型C喷泉模型D螺旋模型 11.软件特性中,使软件在不同的系统约束条件下,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难易程度称为(C)。 A可修改性B可靠性C可适应性D可重用性 12.软件特性中,一个软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称为(B)。 A可移植性B可重用性C容错性D可适应性 13.软件特性中,(A)是指系统具有清晰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的程度。 A可理解性B可靠性C可适应性D可重用性 14.软件特性中,软件产品交付使用后,在实现改正潜伏的错误、改进性能、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工作的难易程度称为(B)。 A可理解性B可维护性C可适应性D可重用性 15.软件特性中,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移植到另一个上去的难易程度指的是(C). A可理解性B可修改性C可移植性D可重用性 16.软件特性中,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指的是(D)。 A有效性B可适应性C正确性D可靠性 17.软件特性中,允许对软件进行修改而不增加其复杂性指的是(A)。 A可修改性B可适应性C可维护性D可移植性 18.软件特性中,多个软件元素相互通讯并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指的是(B)。 A可理解性B可互操作性C可维护性D可追踪性 19.软件特性中,根据软件需求对软件设计、程序进行正向追踪,或根据程序、软件设计对软件需求进行逆向

软件工程习题及答案

软件工程习题及答案

软件工程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2. 与设计测试数据无关的文档是。 A、需求说明书 B、设计说明书 C、源程序 D、项目开发设计 3. 结构设计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系统设计方法,是以为基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 A、数据流 B、数据流图 C、数据库 D、数据结构 4. 概要设计的结果是提供一份。 A、模块说明书 B、框图 C、程序 D、数据结构 5. 需求分析是由分析员经了解用户的要求,认真细致地调研、分析,最终应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并写出。 A、模块说明书 B、软件规格说明书 C、项目开发计划 D、合同文档 6. 注释是提高程序可读性的有效手段,好的程序注释占到程序总量的。 A、1/6 B、1/5 C、1/4 D、1/3 7. 变换型和事务型是程序结构的标准形式。从某处获得数据,再对这些数据作处理,然后将结果送出是属于。 A、变换型 B、事务型 8. PAD(Problem Analysis Diagram)图是一种工具。 A、系统描述 B、详细设计 C、测试 D、编程辅助 9. 分层数据流图是一种比较严格又易于理解的描述方式,它的顶层描绘了系统的。 A、总貌 B、细节 C、抽象 D、软件的作者 10. 数据流图中,当数据流向或流自文件时,。 A、数据流要命名,文件不必命名 B、数据流不必命名,有文件名就足够了 C、数据流和文件均要命名,因为流出和流进数据流是不同的 D、数据流和文件均不要命名,通过加工可自然反映出

软件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简述软件开发的本质。 答:软件开发的本质就是实现问题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到解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P19 2.简述实施软件开发的基本途径。 答:实施软件开发的基本途径是系统建模。所谓系统建模,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抽象,给出该系统的一个结构——系统模型。P19 3.简述何谓模型以及软件开发中所涉及的模型。 答:模型是一个抽象。该抽象是在意图所确定的角度和抽象层次对物理系统的一个描述,描述其中的成分和成分之间所具有的特定语义的关系,还包括对该系统边界的描述。 软件开发中所涉及的模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概念模型,描述了系统是什么;另一类统称为软件模型,描述了实现概念模型的软件解决方案。 4.简述软件开发所涉及的两大类技术。 答:软件开发所涉及的两大类技术为:一是求解软件的开发逻辑,二是求解软件的开发手段。 5、简述需求与需求规约的基本性质。 答:需求的基本性质:1) 必要的,该需求是用户所要求的。2)无歧义的,该需求只能用一种方式解释。3)可测的,该需求是可进行测试的。4)可跟踪的,该需求可从一个开发阶段跟踪到另一个阶段。5)可测量的,该需求是可测量的。 需求规约的基本性质:1)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按需求的重要性和稳定性,对需求进行分级。2)可修改的:在不过多地影响其他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容易地修改一个单一需求。 3)完整的:没有被遗漏的需求。4)一致的:不存在互斥的需求。 6、简述软件需求的分类。

答:软件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需求,一类是非公能需求,而非公能需求可 7、举例说明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之间的基本关系。 答: 非功能需求可作用于一个或多个功能需求,例如 非功能需求可作用于一个或多个功能需求 其中,非功能需求1作用于功能需求1和功能需求3等;非功能需求2作用于功能需求2等。P24 8、有哪几种常用的初始需求发现技术 答:有5种常用的需求发现技术:自悟、交谈、观察、小组会和提炼。P26 9、简述需求规约的3种基本形式。 (1) 非形式化的需求规约。非形式化的需求规约即以一种自然语言来表达需求规约,如同使用一种自然语言写了一篇文章。(2) 半形式化的需求规约。半形式化的需求规约即以半形式化符号体系(包括术语表、标准化的表达格式等)来表达需求规约。(3)形式化的需求规约。形式化的需求规约即以一种基于良构数学概念的符号体系来编制需求规约,一般往往伴有解释性注释的支持。 P29 10、简述软件需求规约的内容和作用。 答:软件需求规约的内容有:引言、总体描述、特定需求、附录、索引。P28 需求规约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4点:1)需求规约是软件开发组织和用户之间一份事实上的技术合同书,是产品功能及其环境的体现。2)对于项目的其余大多数工作,需求规约是一个管理控制点。3)对于产品/系统的设计,需求规约是一个正式的、受控的起始点。4)需求规约是创建产品验收测试计划和用户指南的基础。P31 11、简述需求规约在项目开发中的基本作用。 答:需求规约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4点:1)需求规约是软件开发组织和用户之间一份事实上的技术合同书,是产品功能及其环境的体现。2)对于项目的其余大多数工作,需求

《软件工程》试题及参考答案(第6套)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是软件生存期中的一系列相关软件工程活动的集合,它由软件规格说明、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确认、软件改进等活动组成。 A 软件过程 B 软件工具 C 质量保证 D 软件工程 2、在各种不同的软件需求中,功能需求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可以在用例模型或方案脚本中予以说明,()是从各个角度对系统的约束和限制,反映了应用对软件系统质量和特性的额外要求。 A 业务需求 B 功能要求 C 非功能需求 D 用户需求 3、软件测试计划开始于需求分析阶段,完成于()阶段。 A 需求分析 B 软件设计 C 软件实现 D 软件测试 4.下面关于面向对象方法中消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键盘、鼠标、通信端口、网络等设备一有变化,就会产生消息 B.操作系统不断向应用程序发送消息,但应用程序不能向操作系统发送消息 C. 应用程序之间可以相互发送消息 D.发送与接收消息的通信机制与传统的子程序调用机制不同 5.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SEI提出的CMM模型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以下选项中,属于可管理级的特征是( )。 A.工作无序,项目进行过程中经常放弃当初的计划 B.建立了项目级的管理制度 C.建立了企业级的管理制度 D.软件过程中活动的生产率和质量是可度量的 6.在McCall软件质量度量模型中,()属于面向软件产品修改。 A.可靠性B.可重用性C.适应性 D.可移植性 7.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用最多的阶段是() A.详细设计 B.软件编码 C.软件测 试 D.软件维护 8.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 A.软件开发方法 B.软件开发工具 C.软件开发费 D.软件系统的功能

软件工程题库

软件工程单元一(概述) 一单项选择 1.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它的开发主要是(A )。 A研制B拷贝C再生产D复制 2.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软件开发期和软件运行期,下述(D )不是软件开发期所应包含的内容。 A需求分析 B 结构设计C程序编制D软件维护 3.以文档作为驱动,适合于软件需求很明确的软件项目的生存周期模型是( C )。 A喷泉模型 B 增量模型C瀑布模型D螺旋模型 4.在软件生存周期中,(B )阶段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做什么?”。 A详细设计 B 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C概要设计D软件测试 5.软件产品与物质产品有很大区别,软件产品是一种(C )产品 A有形 B 消耗C逻辑D文档 6.(C )把瀑布模型和专家系统结合在一起,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上都利用相应的专家系统来帮助软件人员完成开发工作。 A 原型模型 B 螺旋模型 C 基于知识的智能模型 D 喷泉模型 7.( B )阶段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A概要设计 B 详细设计 C 编码 D 测试 8.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适合于那些不能预先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的模型是(A )。 A 原型模型 B 瀑布模型 C 基于知识的智能模型 D 变换模型 9.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以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为基础,以用户的需求为动力,以对象来驱动的模型是( C )。 A 原型模型 B 瀑布模型 C 喷泉模型 D 螺旋模型 10.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支持需求不明确,特别是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并支持多种软件开发方法的模型是(D )。 A 原型模型 B 瀑布模型 C 喷泉模型 D 螺旋模型 11.软件特性中,使软件在不同的系统约束条件下,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难易程度称为(C )。 A可修改性B可靠性C可适应性 D 可重用性 12.软件特性中,一个软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称为(B )。 A可移植性B可重用性 C 容错性 D 可适应性 13.软件特性中,(A )是指系统具有清晰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的程度。 A可理解性B可靠性C可适应性 D 可重用性 14.软件特性中,软件产品交付使用后,在实现改正潜伏的错误、改进性能、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工作的难易程度称为(B )。 A可理解性 B 可维护性C可适应性 D 可重用性 15.软件特性中,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移植到另一个上去的难易程度指的是(C ). A可理解性B可修改性C可移植性 D 可重用性 16.软件特性中,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指的是( D )。 A有效性B可适应性C正确性 D 可靠性 17.软件特性中,允许对软件进行修改而不增加其复杂性指的是(A )。 A可修改性B可适应性C可维护性 D 可移植性 18.软件特性中,多个软件元素相互通讯并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指的是(B )。 A可理解性B可互操作性C可维护性 D 可追踪性 19.软件特性中,根据软件需求对软件设计、程序进行正向追踪,或根据程序、软件设计对软件需求进行逆向追踪的能力指的是(C )。 A 可理解性 B 可互操作性C可追踪性 D 可维护性 20.软件的可修改性支持软件的(D )。 A 有效性 B 可互操作性C可追踪性 D 可维护性 21.软件的可移植性支持软件的(A )。 A 可适应性 B 可互操作性C可追踪性 D 有效性 22.软件的可理解性支持软件的(B )。

软件工程试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一答案 一.选择题: 1.软件危机出现于____,为了解决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用____的原理来设计软件,这是软件工程诞生的基础。 A.50年代末 B.60年代初C.60年代末 D.70年代初 A.运筹学B.工程学 C.软件学 D.软件学 E.数字 2.开发软件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作____。 A.软件投机B.软件危机C.软件工程D.软件产生 3.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除了______。 A、软件开发过程未经审查 B、软件开发不分阶段,开发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 C、所开发的软件,除了程序清单外,没有其他文档 D、采用工程设计的方法开发软件,不符合软件本身的特点 4.软件工程学是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上的技术指导软件开发的学科,其目的是____。 A.引入新技术提高空间利用率B.用较少的投资获得高质量的软件 C.缩短研制周期扩大软件功能D.硬软件结合使系统面向应用 5.请按顺序写出软件生命期的几个阶段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维护 B.测试 C.详细设计 D.概要设计 E.编码 F.需求分析6.瀑布模型把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____三个阶段,而每一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个更小的阶段。 A.详细设计B.可行性分析C.运行及维护D.测试与排错7.划分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 A、各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关性 B、各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对独立 C、各阶段的任务在时间上连续 D、各阶段的任务在时间上相对独立 8.一个软件项目是否进行开发的结论是在______文档中作出的。 A、软件开发计划 B、可行性报告 C、需求分析说明书 D、测试报告 9.分析员是____。 A.用户中系统的直接使用者B.用户和软件人员的中间人 C.软件的编程人员 D。用户和软件人员的领导 10.下列叙述中,_______不属于数据字典的作用。 A、作为编码阶段的描述工具 B、为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统一认识 C、作为概要设计的依据 D、为需求分析阶段定义各类条目 11.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时,采用的基本手段是____。 A.分解和抽象 B.分解和综合C.归纳与推导D.试探与回溯12.结构化系统分析主要是通过____进行分析的。 A.算法分解B.控制结构分解 C.数据结构分解D.处理功能分解13.分层数据流图是一种比较严格又易于理解的描述方式,它的顶层描述了系统的____。 总貌B.细节C.抽象D.软件的作者 13.变换型和事务型是程序结构的标准形式。从某处获得数据,再对这些数据作处理,然后将结果送出是属于____。 A.变换型 B 事务型 14.需求分析说明书不能作为______。

软件工程考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软件开发瀑布模型中的软件定义时期各个阶段依次是:(B) A) 可行性研究,问题定义,需求分析。 B) 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C) 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问题定义。 D) 以上顺序都不对。 2.可行性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A) A)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 C)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D)经济可行性,系统可行性,时间可行性。 3 耦合是对软件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各种耦合按从强到弱排列如下:(C) A) 内容耦合,控制耦合,数据耦合,公共环境耦合。 B) 内容耦合,控制耦合,公共环境耦合,数据耦合。 C) 内容耦合,公共环境耦合,控制耦合,数据耦合。 D) 控制耦合,内容耦合,数据耦合,公共环境耦合。4.在详细设计阶段所使用到的设计工具是:(A) A) 程序流程图,PAD图,N-S图,HIPO图,判定表, 判定树. B) 数据流程图,Yourdon 图,程序流程图,PAD图, N-S图,HIPO图。 C) 判定表,判定树,PDL,程序流程图,PAD图,N- S图。 D) 判定表,判定树,数据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 流程图,层次图。 5 按照软件工程的原则,模块的作用域和模块的控制域之间的关系

是:(A) A)模块的作用域应在模块的控制域之内。 B)模块的控制域应在模块的作用域之内。 C)模块的控制域与模块的作用域互相独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能准确确定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功能阶段是(C) A.概要设计 B.详细设计 C.需求分析 D.可行性分析 7下面不是软件工程的3个要素的是(C) A过程 B.方法 C.环境 D.工具 8.下面不属于软件的组成的是(B) A程序 B.记录 C.文档 D.数据 9在瀑布模型中,将软件分为若干个时期,软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般归属于(C) A.维护时期 B.运行时期 C.定义时期 D.开发时期 10.在瀑布模型中,下面(C)是其突出的缺点。 A.不适应平台的变动 B.不适应算法的变动 C.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动 D.不适应程序语言的变动 11下面不属于软件的特点的是(D)。 A软件是一种软件产品 B软件产品不会用坏,不存在磨损、消耗问题 C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 D软件产品非常便宜 12 软件开发工具是协助开发人员进行软件开发活动所使用的软件或环境。下面不是软件开发工具的是(A)。

软件工程试题及答案(B)

B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软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进行一次( C )需求分析。 A.详细的B.全面的C.简化的、压缩的D.彻底的 2、系统流程图用于可行性分析中的( A )的描述。 A.当前运行系统B.当前逻辑模型C.目标系统D.新系统 3、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D ) A.不能嵌套使用B.只能用来写简单程序 C.已经用硬件实现D.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4、维护中,因误删除一个标识符而引起的错误是( C )副作用。 A.文档B.数据C.编码D.设计 5、( D )是以提高软件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活动。 A.技术创新B.测试C.技术创造D.技术评审 6、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模拟人类习惯的思维方式,分析、设计和 实现一个软件系统的方法和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因此面向对象方法有许多特征,如软件系统是由对象组成的;( C );对象彼此之间仅能通过传递消息互相联系;层次结构的继承。 A.开发过程基于功能分析和功能分解B.强调需求分析重要性 C.把对象划分成类,每个对象类都定义一组数据和方法D.对既存类进行调整 7、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设计者之间执行的一种交互构成,适用于( A )系统。 A.需求不确定性高的B.需求确定的C.管理信息D.实时 8、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D )。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9、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 A )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A.程序的内部逻辑B.程序的复杂结构C.使用说明书D.程序的功能 10、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做( C ) A.软件工程 B.软件周期 C.软件危机 D.软件产生 11、软件按照设计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达到不出故障,持续运行的要求的质量特性 称为( B )。 A.可用性 B.可靠性 C.正确性 D.完整性 12、瀑布模型的关键不足在于( B ) A.过于简单 B.不能适应需求的动态变更 C.过于灵活 D.各个阶段需要进行评审 13、软件维护的副作用主要有以下哪几种( C ) A.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测试副作用 B.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调试副作用 C.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文档副作用 D.编码副作用、文档副作用、测试副作用 14、在下面的软件开发方法中,哪一个对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的开发要求最高( B)。 A、结构化方法 B、原型化方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控制流方法 15、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目的是:使软件生产规范化和工程化,而软件工程方法得以实施的主 要保证是( C)。 A、硬件环境 B、软件开发的环境 C、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的环境 D、开发人员的 素质 16、软件开发模型是指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主要的开发模型有瀑 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智能模型。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相结合,并增加了(1),它建立在(2)的基础上,沿着螺线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就得到(2)的一个新版本。喷泉模型描述了(3)的开发模型,它体现了这种开发方法创建软件的过程所固有的(4)和(5)的特征。 B(1) A、系统工程 B、风险分析 C、设计评审 D、进度控制 D(2) A、模块划分 B、子程序分解 C、设计; D、原型 A(3) A、面向对象 B、面向数据流 C、面向数据结构 D、面向事件驱动 D(4) A、归纳 B、推理 C、迭代 D、递归 A(5) A、开发各阶段之间无“间隙” B、开发各阶段分界明显 C、部分开发阶段分界明显 D、开发过程不分段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螺旋模型是在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风险分析活 动。( T ) 2.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数据的源和终点进行详细定义。 ( F ) 3.JAVA语言编译器是一个CASE工具。( T )。

-软件工程习题答案参考

软件工程 绪论 1.什么是软件危机?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答: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1).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夸大。 (2).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 2.什么是软件生产工程化?工程化生产方法与早期的程序设计方法 主要差别在哪里? 答:结构化程序设计地出现,使许多产业界认识认识到必须把软件生产从个人化方式改变为工程化。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同时这也是工程化生产方法。 3.分别说明(1)软件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2)软件技术与软件管 理的相互关系。 答:(1)工具和方法,是软件开发技术的两大支柱,它们密切相关。当一种方法提出来并证明有效后,往往随之研制出相应的工具,来帮助实现和推行这种方法。新方法在推行初期,总有人不愿接受和采用。若将新方法融合于工具之中,使人们通过使用工具来了解新方法,就能更快促进新方法的推广。(2)在工业生产中,即使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管理不善的企业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软件在生产中不能按质按时完成计划,管理混乱往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于一

个理想的软件工程环境,应该同时具备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4.试从你的亲身实践,谈谈软件工具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用C++开发一个软件,是校园一卡通的模块。首先,要在编辑程序支持下在计算机中输入源程序。然后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如果发现错误,就重新调入编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修改。编译通过后,再调用连接程序吧所有通过了编译目标程序连同与之有关的程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可执行软件。编译程序,编辑程序,连接程序以及支持他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属于软件工具。离开这些工具,软件开发就是去了支持,变得十分困难和低效,甚至不能运行。 5.什么是软件工程环境?谈谈你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答:方法与工具相结合,再加上配套的软、硬件支持就形成环境。例如在批处理时代,用户开发的程序是分批送入计算机中心的计算机的,有了错误,就得下机修改。程序员对自己写的程序只能继续地跟踪,思路经常被迫中断,效率难于提高。分时系统的使用,使开发人员从此能在自己的终端上跟踪程序的开发,仅此一点,就明显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6. 何谓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简述它与传统软件工程在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基础。 7. 软件按规模大小可分成哪几类?简述软件工程中各型软件开发中的作用。 答:按规模分为极小、小、中、大、甚大、极大。(1)中小型软件:

软件工程试题库集及答案

综合练习一答案 选择题: 1.软件危机出现于____,为了解决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用____的原理来设计软件,这是软件工程诞生的基础。 A.50年代末B.60年代初C.60年代末D.70年代初 A.运筹学B.工程学C.软件学D.软件学E.数字2.开发软件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作____。 A.软件投机B.软件危机C.软件工程D.软件产生 3.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有如下几点,除了______。 A、软件开发过程未经审查 B、软件开发不分阶段,开发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 C、所开发的软件,除了程序清单外,没有其他文档 D、采用工程设计的方法开发软件,不符合软件本身的特点 4.软件工程学是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上的技术指导软件开发的学科,其目的是____。 A.引入新技术提高空间利用率B.用较少的投资获得高质量的软件 C.缩短研制周期扩大软件功能D.硬软件结合使系统面向应用5.请按顺序写出软件生命期的几个阶段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维护B.测试C.详细设计D.概要设计E.编码F.需求分析6.瀑布模型把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____三个阶段,而每一阶段又可细分为若干个更小的阶段。 A.详细设计B.可行性分析C.运行及维护D.测试与排错7.划分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 A、各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关性 B、各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对独立 C、各阶段的任务在时间上连续 D、各阶段的任务在时间上相对独立 8.一个软件项目是否进行开发的结论是在______文档中作出的。 A、软件开发计划 B、可行性报告 C、需求分析说明书 D、测试报告 9.分析员是____。 A.用户中系统的直接使用者B.用户和软件人员的中间人 C.软件的编程人员D。用户和软件人员的领导

软件工程题库

软件工程题库 一单项选择 1.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它的开发主要是(A )。 A研制B拷贝C再生产D复制 2.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软件开发期和软件运行期,下述(D )不是软件开发期所应包含的内容。 A需求分析 B 结构设计C程序编制D软件维护 3.以文档作为驱动,适合于软件需求很明确的软件项目的生存周期模型是( C )。 A喷泉模型 B 增量模型C瀑布模型D螺旋模型 4.在软件生存周期中,(B )阶段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做什么?”。 A详细设计 B 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C概要设计D软件测试 5.软件产品与物质产品有很大区别,软件产品是一种(C )产品 A有形 B 消耗C逻辑D文档 6.(C )把瀑布模型和专家系统结合在一起,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上都利用相应的专家系统来帮助软件人员完成开发工作。 A 原型模型 B 螺旋模型 C 基于知识的智能模型 D 喷泉模型 7.( B )阶段是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A概要设计 B 详细设计 C 编码 D 测试 8.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适合于那些不能预先确切定义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的模型是(A )。 A 原型模型 B 瀑布模型 C 基于知识的智能模型 D 变换模型 9.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以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为基础,以用户的需求为动力,以对象来驱动的模型是( C )。 A 原型模型 B 瀑布模型 C 喷泉模型 D 螺旋模型 10.下列软件开发模型中,支持需求不明确,特别是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并支持多种软件开发方法的模型是( D )。 A 原型模型 B 瀑布模型 C 喷泉模型 D 螺旋模型 11.软件特性中,使软件在不同的系统约束条件下,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难易程度称为(C )。 A可修改性B可靠性C可适应性 D 可重用性 12.软件特性中,一个软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称为(B )。 A可移植性B可重用性 C 容错性 D 可适应性 13.软件特性中,(A )是指系统具有清晰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的程度。 A可理解性B可靠性C可适应性 D 可重用性 14.软件特性中,软件产品交付使用后,在实现改正潜伏的错误、改进性能、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工作的难易程度称为( B )。 A可理解性 B 可维护性C可适应性 D 可重用性 15.软件特性中,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移植到另一个上去的难易程度指的是(C ). A可理解性B可修改性C可移植性 D 可重用性 16.软件特性中,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指的是( D )。 A有效性B可适应性C正确性 D 可靠性 17.软件特性中,允许对软件进行修改而不增加其复杂性指的是(A )。 A可修改性B可适应性C可维护性 D 可移植性 18.软件特性中,多个软件元素相互通讯并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指的是(B )。 A可理解性B可互操作性C可维护性 D 可追踪性 19.软件特性中,根据软件需求对软件设计、程序进行正向追踪,或根据程序、软件设计对软件需求进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