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传输及访问控制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传输及访问控制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传输及访问控制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传输及访问控制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传输及访问控制

类型:转载作者:日期:2005-01-29 02:01:52

该方案主要保护授权用户与政务网中公共站点间敏感数据的安全传输,并实现对站点访问的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方案简介

针对上述应用,采用基于宇盟科技SSL BOX安全网关提供的“单项SSL认证+口令鉴别+动态附加码” 应用方案。WWW应用服务器前端放置SSL BOX安全网关实现安全通讯和认证,SSL BOX安全网关采用基于证书的认证方式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用户端采用口令鉴别+动态附加码的认证方式,SSL BOX安全网关和用户端浏览器之间建立SSL VPN安全通道。

系统架构

系统的实施架构如下图所示。

系统构成

如上图,整套方案的系统构架由应用系统和宇盟科技的SSL BOX安全网关产品组成。

实施步骤

1、SSL BOX安全网关生成自己的根证书和服务器操作证书或由第三方发放标准服务器证书给SSLBOX;

2、客户端浏览器下载并导入SSL BOX安全网关的根证书;

3、通过管理端程序对后端WWW应用服务器设置访问控制;

4、客户端通过浏览器使用HTTPS协议访问网站时,SSL BOX安全网关接受请求,客户端实现对SSL BOX安全网关的认证;

5、服务器端通过“口令+动态附加码”方式认证客户端。

6、客户端浏览器和SSL BOX安全网关之间所有通信通过SSL VPN安全通道进行。

优势体现:

方便性:客户端使用标准的浏览器,不需要任何复杂设置。管理端自动生成或由第三方提供的SSL BOX安全网关的根证书,并按角色进行访问策略配置,就可以实现基于SSL单向认证的安全通道。

安全性:通过建立安全SSL VPN隧道,并采用“口令+动态附加码”的认证方式,以及实施对公共站点敏感信息的访问控制,加强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高效性:SSL BOX安全网关承担SSL相关的安全处理,降低后端服务器的负载,并实现了负载平衡。

针对政务网中复杂业务系统(B/S、C/S架构应用)的安全解决方案

此应用针对基于Browser/Server、Client/Server架构的业务系统或其它遗留系统应用,实现强身份认证、安全通信和访问控制。

方案简介

针对本应用,同样可以采用前述政务网中公共站点的安全传输及访问控制解决方案。为提高安全强度及等级,本方案中采用基于SSL BOX安全网关的“双向SSL认证+硬件证书令牌”的方式。WWW业务服务器前端放置SSL BOX安全网关实现安全通讯和身份认证,SSL BOX安全网关采用基于证书的认证方式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用户端采用硬件证书令牌的认证方式,SSL BOX安全网关和用户端浏览器之间建立SSL VPN安全通道。

系统架构

系统的实施架构如下图所示。

系统构成

如上图,应用方案的系统构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Unic PKI/CA?证书系统和应用系统。

实施步骤:

1、由可信的第三方CA为SSLBOX安全网关和用户签发数字证书;

2、SSL BOX安全网关导入可信任的第三方CA根证书和安全网关操作证书;

3、建立用户证书和应用系统中所使用的用户名之间的映射关系;

4、客户端浏览器下载并导入可信任的第三方CA根证书,并将用户证书存放

在硬件证书令牌中;

5、通过管理端程序对后端应用服务器设置访问控制策略;

6、客户端通过浏览器使用HTTPS协议访问网站时,SSL BOX安全网关接受请求,客户端基于证书实现对SSL BOX安全网关服务器的认证;

7、用户需要使用硬件证书令牌,服务器端通过证书方式认证客户端。

8、客户端浏览器和SSL BOX安全网关服务器端之间所有通信建立起SSL VPN 安全隧道。

优势体现:

通用性:SSL BOX安全网关支持第三方标准证书系统,通过使用可信第三方CA,建立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机制。

方便性:客户端使用标准的浏览器,不需要任何复杂设置,只需导入可信根证书,连接硬件证书令牌E-Guard,就可以实现基于SSL双向认证的SSLVPN安全通道。

安全性:通过建立安全SSL VPN通道,并采用基于证书和硬件令牌的认证方式,以及实施针对应用系统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加强了应用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高效性:SSL BOX安全网关承担SSL相关的安全处理,降低后端服务器的负载,并实现负载平衡。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方案 概述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按敏感级别和业务类型,可划分为:涉密机要专网、电子政务专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外网是为市民提供政务公开信息和网上服务场所的媒体,直接同因特网连接;政务专网上运行关键的政务应用,是为提供协同办公、信息传输交互和业务数据处理的网络平台;涉密机要专网与电子政务专网实行物理隔离、与政府外网实行物理隔离。 2安全建设内容 为了保障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有效实现,需要为电子政务网络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选择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认证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中实施信息安全工程,保证电子政务三大网络的安全。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安全技术和运行体系、系统安全服务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不是一个目标,而应该作为一个过程去考虑、设计、实现、执行。只有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行为,形成一个动态的安全过程,才能为电子政务网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它包括:安全方针、安全组织、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的安全、通信与运行的管理操作过程与职责、访问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业务连续性管理、遵循性与法律要求的一致性。 4技术和运行 一个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人、技术和运行三部分,其中技术体系包括保卫主机与应用系统、保卫边界、保卫网络和基础设施以及支持性基础设施等部分。 4.1局域网主机与应用系统安全 局域网主机与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比较复杂,数据的计算、交换、存储和调用都是在局域网中进行的,黑客和不法分子常使用的破坏行为就是攻击局域网。局域网环境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与防范 电子政务系统中有众多的政府公文在流转,其中不乏重要情报,有的甚至涉及国家安全,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送时不能被窃听、泄密、篡改和伪造。如果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便无从保证,对国家利益将带来严重威胁。而且电子政务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政务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 随着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很多政府部门的对外业务服务必须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如申报数据的接收、建议或意见的采集、处理结果的反馈等,而数据的审核、处理则需要由内网的工作人员来完成。那么,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二是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 电子政务网在建网初期都是按照双网模式来进行规划与建设,即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双网进行物理隔离。内网作为内部信息和公文传输平台,开通政府系统的一些日常业务,外网通过路由汇聚加防火墙过滤接入,主要向公众发布一些公共服务信息和政府互动平台。这种双网模式带来了便利与高效的同时,也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内部的恶意攻击。这种攻击往往带有恶作剧的形式,虽然不会给信息安全带来什么大的危害,但对本单位正常的数据业务和敏感数据还是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2)移动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对于电子政务内网的计算机来讲,在上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过的u盘,移动硬盘都不能在政务内网上使用。U盘病毒和间谍木马会把内网中的保密信息和敏感数据带到互联网上,回传给木马的制作者。并且,这种病毒还会在内网上传播,消耗系统资源,降低

车联网数据安全传输

基于SSX1019芯片的物联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同方车联网信息加密传输技术介绍 GPRS

行业数据现状 1.明文传输 最初设计时,很多行业系统采集的数据是以明文形式传输。 2.易截获 采用公网传输时,数据容易被截获甚至篡改。 3.高成本硬件通道 部分行业为保证安全性,会架设专用的硬件传输通道,然而随着传输距离扩大、采集点数量增多等因素,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4.软加密 采集数据使用软实现方式加密,易被攻击获取加密密钥,从而获取数据明文。 5.原系统安全改造 很多现有采集设备已经在运行中,在按国家要求实施安全性改造时,有可能会重新设计原有采集设备甚至整体设计方案。 6.不熟悉安全性设计 各行业设计人员仅仅了解自己行业领域,通常对国家新要求的安全性传输设计了解甚少,自己开发加入安全部分,可能会拉长整个设计周期、提升研发成本,甚至无法确定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系统架构图 执行采集操作 密文密文 发送采集数据

硬件设备 1.物联网安全网关 2.终端安全模块 物联网安全网关 功能概述: 解密待进入内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外网的数据。

物联网安全网关工作原理 用于与终端安全模块建立安全信道,解析终端安全模块传输过来的IPSEC的客户端设备数据,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分发给客户的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上,也可将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下发的命令通过安全信道加密传输给指定的终端安全模块,终端安全模块再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设备。 终端安全模块 功能概述: 解密来自于公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公网的数据。

安全接入模块搭载SSX1019核心,支持以太网、GPRS 传输的安全接入模块;支持网口、串口通信;内部支持国密算法SM1/SM2/SM3,模块私钥存储在芯片flash内部,受到芯片保护,可以很好的保证客户端设备与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之间的安全通讯。 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的要求 1.业务数据控制平台 普通电脑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通过物联网安全平台的网关解密接收客户端设备发来的数据。 2.客户端设备 客户端设备只要硬件上支持串口通信或是以太网通信,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实现数据透传。 物联网安全平台优势

煤矿企业远程数据安全传输的实践分析

煤矿企业远程数据安全传输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18T11:03:49.2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刘斌 [导读]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已普遍使用,自煤矿企业联合重组后,也纷纷利用网络进行数据安全传输。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已普遍使用,自煤矿企业联合重组后,也纷纷利用网络进行数据安全传输。但如何让确保远程数据传输安全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使用IPSec VPN和SSL VPN技术来实行维护煤矿企业VPN网络,以确保数据远程传输安全。 关键词:煤炭企业;数据远程传输;实践探析 自国家提出中小煤矿联合重组后,解决的技术落后的中小型煤矿的各种突发问题,并且促进了煤矿信息科技的利用,因为联合后的煤炭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分散,必须在各煤炭矿区和和总部进行网络互连。这样远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煤矿企业总部与各矿区网络连接的问题以及如何在网络传输中确保信息安全问题,以便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为本行业提供帮助。 1煤矿企业远程数据访问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可通过Internet创建虚拟通道,并充分利用其实践企业数据交换,从而保证煤矿企业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任意两个矿区VPN网络节点间不需要端到端物理链路,而是利用公共网络互动平台提供的逻辑链路,从而保证企业和企业之间数据的安全共享与传输。还可将其视为在公共网络上架构虚拟网络线,为数据的安全访问、远程访问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优点,同时还可节省成本。因此可以看出公共网络技术可以充分的实现远程矿区、煤矿企业间的数据传输,保证煤矿企业数据的可用性及其完整性。 通过技术和现实操作中,表明使用SSL VPN可以实现煤炭企业总部和各分区之间的互连,也补用增加其他设备,操作过程简便,用户只需要下载客户端,使用网络登录,便可简单使用IPSec VPN网络实现煤炭企业之间的互联。尽管科技发展迅速,需定期增加或升级扩展硬件和硬件设备,使之可以安装IPSec VPN的功能,但该设备带来的安全性高等优势带来的收益完全大于客户端的更新投资。SSL VPN技术是一组数据信息安全协议,位于TCP、IP协议和应用程序协议之间,为远程移动用户数据通信提供安全支持。可以记录通过SSL协议和SSL握手协议,提供高层协议数据封装等基本功能,并实现为通信对双方进行协商身份验证、加密算法、密钥交换等。基于IPSec的 VPN 效率高、安全、节省成本的特性,在为网络层IP协议提供安全保障时,也可以使公共网络之间在复杂环境中通过使用互联网来解决煤炭企业在合并重组后面临的尴尬境地。 2安全解决方案设计与实践 煤矿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将自己的子矿区通过SSL VPN和IPSec VPN技术联合,使用公共网络资源,在因特网建立安全虚拟加密频道,达到煤矿企业和总部网络互连及保护数据信息传输的功能,使煤炭企业的联合重组,不再受距离和时间的限制,操作也简单方便。 2.1 IP地址规划和网络互连设备基本配置 2.1.1IP地址规划 煤矿企业总部网络IP地址网络为192.168.100.0/24,对外出口公网IP地址为200.28.106.9/24;分矿区网络IP地址网络为192.168.200.0/24,对外出口公网IP地址为215.33.20.9/24。 2.1.2网络基本设置 根据IP地址规划,在煤矿企业总部网络路由器尺上,分别配置对内和对外接口IP地址。在R2上分别配置对内、对外接口IP地址。然后再路由器R1和路由器R2上配置路由器的基本配置、默认路由等网络配置,由于比较简单,所以我们不再过多地叙述。 2.3 基于SSL的VPN实现远程数据安全传输 基于SSL的VPN配置分为服务端配置和客户端配置,其中客户端配置比较简单,对用户是透明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论基于服务端配置的VPN。 2.3.1基于SSL的VPN配置服务端配置 煤矿企业总部R1需具备SSL VPN功能方能对其进行相关配置,主要步骤包括以下两部:(1)开启AAA,设置SSL VPN客户端拨号的账户名、密码、认证按时等相关的IP地址范围。(2)定义Web VPN策略集,配置SSL VPN客户端通过认证软件方位IP地址和端口号为:https://200.28.106.9,关联拨号所需IP地址及AAA认证策略,配置Web VPN名称为vpnsslgateway,配置客户端拨号的策略及DNS。 3系统应用分析 该方案不仅经济实用,而且具有简单的配置,实现了传输的安全稳定,为煤炭企业联合重组计划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促进了联合重组后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将为社会其他类似企业提供借鉴,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该设计充分利用VPN的独特性与和共同性的优势,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公共网络的安全“虚拟加密通道”。通过IPsec VPN技术和安全网关多层次保护企业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可以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灵活的系统资源和传播以及经济实用、灵活的连接和支持多种网络协议的优点。该方案对于分矿区和煤炭企业总部网络设备有安全网关、路由器、是否冗余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负载平衡,但是我们可以配置一些主要设备。使用安全网关支持增强的安全。在企业VPN安全网关不仅可以在总部网络故障,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且可以在遇到有限的条件时有条件的矿区领域扩张,有着完善的解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总部和各个矿区、远程用户之间使用VPN技术,将受到地理位置限制的矿区,通过使用公共资源互动,创建一个安全VPN网络的煤矿企业,不仅可以实现煤矿企业和矿区和远程用户数据安全传输,也可以构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煤矿企业VPN网络,有助于增强我国煤炭的竞争力,推动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闫占强,白尚旺,党伟超,等.煤矿远程数据安全传输和访问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7):120-123,189. [2]高丹,李晓林,王晓栋.煤矿用远程数据传输系统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11):69-71. [3]韩臻.亭南煤矿综合自动化远程数据传输安全隔离技术的开发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3,(6):146-149.

数据传输安全解决方案

数据传输安全解决方案 传输安全解决方案 (1) 一.总体框架 (2) 二.安全需求 (3) 2.1 应用集成和政务集成中的安全需求 (3) 2.2 OA 产品的安全需求 (4) 1.安全电子邮件 (4) 2.电子签章 (5) 3.数字水印 (5) 4.防拷屏 (5) 5.安全加密文档 (5) 2.3方案中解决的安全问题和需求 (6) 三 PKI 方案 (7) 3.1 PKI 简介 (7) (1) 提供用户身份合法性验证机制 (7) (2) 保证敏感数据通过公用网络传输时的保密性 (8) (3) 保证数据完整性 (8) (4) 提供不可否认性支持 (8) 3.2 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简介 (8) 3.3 PKI 的组成部分 (9) 3.3.1 认证和注册审核机构(CA/RA) (10) 3.3.2 密钥管理中心 (11) 3.3.3 安全中间件 (12) 四. PMI 部分 (13) 4.1 什么是PMI (13) 4.2 为什么需要PMI (14) 4.3 PMI 发展的几个阶段 (15) 4.4 PMI 的安全体系模型 (16)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 的全球化,信息共享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数字信息越来越深入的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上应用,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网络正逐步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通用性,网上的所有信息对所有人都是公开的,所以网络上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日益重视这一重要问题。如何保护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因信息泄密、破坏等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对企业形象的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妥善解决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网络的飞速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大批用户借助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创

远程实时健康监护系统中数据传输及安全性研究.

远程实时健康监护系统中数据传输及安全 性研究 陈苏蓉,朱晓辉★,王杰华,石振国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微型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微型传感器对人体健康状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护已成为医学诊疗仪器领域研究的重点。受限于微型传感器体积、功耗、电池、内存、计算能力等限制,如何实现传感器和数据中心间的双向数据传输及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蓝牙、GPRS(WCDMA技术并以智能手机为媒介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并利用IOCP协议、动态密钥、数据正确性验证、防恶意攻击等多种方法来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及安全性问题。通过实验模拟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健康监护;数据传输;数据验证;数据安全 Research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Security for Remote Real-time Health Monitor System CHEN Su-rong, ZHU Xiao-hui, WANG Jie-hua, SHI Zheng-guo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226019,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iaturization of medical testing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onitoring human health by micro sensor remotely and real-timely are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However, limited by micro sensor’s volume, power, battery, memory and computing ability, it is importa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for the two-way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sensor and data cent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solution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in data transmission by using IOCP protocol, dynamic encryption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安全面临威胁和挑战 电子政务涉及对国家秘密信息和高敏感度核心政务的保护,设计维护公共秩序和行政监管的准确实施,涉及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保证。电子政务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有效决策、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必然会遇到各种敌对势力、恐怖集团、捣乱分子的破坏和攻击。尤其电子政务是搭建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平台上,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而互联网的安全先天不足,互联网是一个无行政主管的全球网络,自身缺少设防和安全隐患很多,对互联网犯罪尚缺乏足够的法律威慑,大量的跨国网络犯罪给执法带来很大的难度。所有上述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则有机可乘,使基于互联网开展的电子政务应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包括网上黑客入侵和犯罪、网上病毒泛滥和蔓延、信息间谍的潜入和窃密、网络恐怖集团的攻击和破坏、内部人员的违规和违法操作、网络系统的脆弱和瘫痪、信息产品的失控等,应引起足够警惕,采取安全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者面临最小的风险和获取最大的安全利益,使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应用服务和信息内容为抵御上述威胁而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积极的安全策略: ·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电子政务安全关系到政府的办公决策、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和可信实施的大事,必须由国家统筹规划、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有效保障电子政务安全。 ·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电子政务安全必须采用法律威慑、管理制约、技术保障和安全基础设施支撑的全局治理措施,并且实施防护、检测、恢复和反制的积极防御手段,才能更为有效。 ·等级保护、保障发展。要根据信息的价值等级及所面临的威胁等级,选择适度的安全机制强度等级和安全技术保障强壮性等级,寻求一个投入和风险可承受能力间的平衡点,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健康和积极的发展。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及防范对策 马淑英

浅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防范对策 摘要:信息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防范是电子政府建设的关键。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组成部分。在电子政务建设与体系发展整体驶入快车道,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子政府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信息安全意识、网络漏洞、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方面都凸现了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风险。要着重从人才培养、安全技术和产品的选择使用、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呢过环节加以防范,切实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本文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视觉,浅析仙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一些防范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安茜技术;防范对策 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提高了办公效率,提升了政府形象,但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各种攻击,包括黑鸡组织、犯罪集团或信息战时起信息对抗等国家行为的攻击,这就使得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分析当前电子政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性安全防范,对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信息安全的含义及其内容要求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目标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涵盖了信息环境、信息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每题、数据、信息内容和信息应用等对多个方面的安全需要,包括信息不收威胁,信息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以及信息内容的安全等。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就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者面临最小风险和获取最大安全利益,使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 1、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一是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目前,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还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业务、轻安全”的思想,很多工作人员认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就可以抵御所有的外来侵袭。二是安全制度和安全流程的执行力不强。电子政务系统自启动运用以来,开放程度还不是很高,重要的、机密文件还没有通过网络来处理,使得公务员和普通大众对信息安全问题关注不够,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安全制度和安全流程也只是流于形式。三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流程的畅通性,忽略了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在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上思想意识有待加强。 2、IT产品及通信网络漏洞导致风险 一方面,IT产品单一性带来安全隐患。由于政府统一采购IT产品,造成信息系统中软硬件产品单一性,如同一版本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攻击过程的自动化,从而导致大规模网络安全时间的发生。另一方面,通信网络存在多方面的威胁。电子政务网络绝大多数是基于TCP/IP、NetBEUI,IPX/SPX等网络协议的通信网络,并非专为安全通讯而设计,本身就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威胁,因而会造成物理

F.A.S.T数据安全传输系统产品说明(USB+IB)v1.3

F.A.S.T 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1.产品简介 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都把信息安全建设视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台制播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是电视台业务系统可靠运营的有利协助,也为全台各级人员有效、安全的工作建立了系统的规范。F.A.S.T数据安全传输系统是新奥特公司针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制播业务特性,实现内网板块与内网板块、内网和外网板块间文件交互,自主研发的数据安全交互产品。

2.产品基本形态 2.1 F1000系列(文件夹扫描传输模式): 2.1.1 F1000-1型(USB传输介质) 2.1.2 F1000-2型(IB传输介质) 2.1.3 F1000-3型(IB高密度专有服务器) 通过扫描指定系统路径,将该系统路径下的文件或文件夹通过传输系统传输至另一端指定的路径中。制作、播出、媒资等内网板块可采用该系列实现数据安全、高效交互,通过配置策略实现文件单向或双向传输。

2.2 F3000系列(近线传输模式): 2.2.1 F3000-1型(USB传输介质) 2.2.2 F3000-2型(IB传输介质) 2.2.3F3000-3型(IB高密度专有服务器) F.A.S.T数据安全传输系统是与制作网紧密结合的独立传输系统,作为制作网近线导入系统,将编辑、记者的待编文件,可以粗编后,能够自动进行过滤、杀毒,高效的传输至制作网进行节目制作,并且全面支持P2、蓝光等专业介质的安全防控。不仅在保证了制作系统信息入网的安全,节省人工杀毒繁重操作,而且便于管理,使整个制作流程方便、快捷。

2.3 F5000系列(远程上传/下载模式): 2.3.1 F5000-1型(USB传输介质) 2.3.2 F5000-2型(IB传输介质) 2.3.3 F5000-3型(IB高密度专有服务器) 该系列产品适合全台生产系统与办公网系统实现信息交互,编辑、记者不再关注采集、待编信息所在位置,可以随时随地通过BS Client,将媒体数据传入至台内的交互平台上,可以采用F.A.S.T数据安全传输集群系统的安全机制,将数据导入到各类生产子系统中。具有集中部署、传输能力强、统一管理等优点。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设计概述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1.1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1.1.1 概述 电子政务内网所涉及的信息/数据涉及国家秘密,其机密性和完整性尤为重要,是信息安全爱护的重点对象。因此,电子政务内网平台的安全建设应符合国家保密局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和《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及其他安全治理部门公布的一系列规定和规范的要求。电子政务内网安全设计应体现: 全局和整体上的考虑。 应用深度防备的战略,注重防内和整体防外。 适应信息系统安全的动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 便于实施和考核。 本设计方案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和《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依据本期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建设目标,提出了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策略和安全保障体系,强调了统筹规划,针对内网

网络和边界安全、局部计算环境与应用安全,要紧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础安全防护技术和安全监察与治理方面设计具体的建设任务,包括CA认证设施、密钥治理系统、可信时刻戳服务系统、密码服务系统、授权服务系统,防火墙系统、加密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安全审计系统和安全监管系统等等。 1.1.2 安全建设目标和原则 1.1. 2.1 总体目标 电子政务内网安全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针对电子政务内网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着重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础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监察与治理系统的建设,形成有效的政务内网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涉密信息在产生、存储、传递和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高可用性、高可控性和抗抵赖性,确保电子政务内网能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为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提供安全保障。 1.1. 2.2 具体目标 针对要紧的威胁和风险,本期电子政务内网安全建设的具体需求和目标概括如下: 1、确保“电子政务内网”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和完

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 作者:兰亚竹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03期 摘要:电子政务是全面提升政府机构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电子政务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应对措施:即从网络安全技术上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从管理上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快针对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203;C931.2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了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应运而生并成为各级政府着力打造执政为民的一个新兴载体。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一、开展电子政务的目的 发展电子政务是政府转变职能、转换运行机制、提高决策效率、提升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增加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等方面的共同需求,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利益,还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构建电子政务体系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广大民众获得信息的成本、降低政府行政办公的成本、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效率。随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使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不断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政府服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电子政务的展开,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行使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二、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作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我们全面提升政府机构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就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首先,电子政务的安全是国家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电子政务安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由信息和网络技术与国家安全因素的相关性所构成的国家安全的一种态势。这种态势描述了国家免受国外信息和网络优势威胁的能力和以信息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因此,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国家安全问题。

4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第四章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学习目标:掌握基本概念并了解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威胁评估及保障体系 学习重点及难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1信息安全及安全保障概述 4.1.1 信息安全内涵 信息安全就是包含了信息环境、信息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数据、信息内容、媒体、信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安全。 4.1.2 信息安全基本特征 (1)真实性(2)可靠性(3)完整性(4)保密性(5)可用性(6)不可篡改性4.1.3 信息安全的目标 信息安全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来确保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集中表现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以及对系统安全的保护。 可用性目标完整性目标保密性目标可记账性目标保障性目标 4.1.4 信息安全建设原则 (1)先进性原则(2)可扩展原则(3)可行性原则(4)标准化原则 (5)技术管理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4.1.5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两个层次: 国家层面的管理,就是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由执法机关来监督实施 电子政务系统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过程为安全风险评估→建立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具体内容: 1、建立电子政务的技术保障体系 2、建立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系 3、建立社会服务体系 4、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体系 加里〃麦金农 “史上最黑黑客” 2001年至2002年一年间,英国人加里〃麦金农非法侵入美国军方及宇航局的53处电脑网络,令美国军方电脑网络遭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侵入,他也因此成为“世界头号军事黑客”。在两年间,麦金农利用黑客技术侵入了美国五角大楼、美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以及美陆、海、空三军网络系统。 江西40家网站2007年遭黑客攻击七成为政府网站 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向社会发布公告,2007年1?a8月份,江西至少有40家网站遭黑客恶意入侵与攻击。据了解,40家被黑客入侵的网站中,七成为各级政府所属的相关部门网站,计算机用户协会因此希望各用户单位采取措施及时防范。 记者看到,这些被黑客入侵的网站七成以上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这些网站要么被黑客篡改首页,要么被增加了页面。比如,宜春政务信息网被黑客篡改首页,新余市环境保护局被黑客增加了页面。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的秘书长刘斌告诉记者,一旦被篡改了首页,网站就有可能打不开,或者出现大量的错误,甚至机密资料都

电子政务之信息安全管理

第六章信息安全管理 第一节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 1、什么信息安全管理? 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期有效达到组织信息安全目标的活动。 2、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活动 制定信息安全目标和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 建设信息安全组织机构,设置岗位、配置人员并分配职责; 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定并实施信息安全策略; 为实现信息安全目标提供资源并实施管理; 信息安全的教育与培训;信息安全事故管理;信息安全的持续改进。 3、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1)组织机构建设(2)风险评估(3)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4)信息安全工程项目管理(5)资源管理 ◆(1)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应建立专门信息安全组织机构,负责: ①确定信息安全要求和目标;②制定实现信息安全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③建立各级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设置相应岗位④分配相应职责和建立奖惩制度 ⑤提出信息安全年度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⑥组织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并监督检查 ⑦组织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策略,并对其有效性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⑧组织实施信息安全工程项目⑨信息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⑩组织实施信息安全教育培训⑾组织信息安全审核和持续改进工作 ★组织应设立信息安全总负责人岗位,负责: ①向组织最高管理者负责并报告工作②执行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的决定 ③提出信息安全年度工作计划④总协调、联络 ◆(2)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是指由于系统存在的脆弱性,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XX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 它要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以及脆弱性被威胁源利用后所产生的实际负面影响,并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识别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总体目标是: 服务于国家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 认清信息安全环境、信息安全状况;有助于达成共识,明确责任;采取或完善安全保障措施,使其更加经济有效,并使信息安全策略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 使命:一个单位通过信息化实现的工作任务。 依赖度:一个单位的使命对信息系统和信息的依靠程度。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佳能A700跌破2000 摩托C139售300元 爱国者MP4魅力再现轻骑兵音箱促销 -------------------------------------------------------------------------------- 近几年来,国际互联网得到了广泛应用,像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申报、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电子商务等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尤其是病毒破坏、黑客入侵、重要信息泄漏等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尽管我们可以使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但是这些技术筑建的逻辑隔离,很难阻止黑客和内部用户的入侵和破坏,也就无法满足政府、军队、金融、电信等部门的信息安全要求;另外我们无法保证目前使用进口的计算机核心软硬件没有后门和漏洞。因此国家保密局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网络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这就要求用户重要数据和互联网切断物理连接,让黑客无机可乘,但是这样又不便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要达到既能有效地隔离内外网,又能方便地使用内外网的资源,可通过使用终端隔离、信道隔离、网络/服务器隔离等多种技术来构建的内外网。这样的网络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特征: 1、阻断内外网的物理传导,确保不能通过网络连接从外网侵入内网,同时防止内网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漏到外网。 2、隔离内外网的物理存储,对于断电后会遗失信息的部件,如内存、处理器等暂存部件,要在网络转换时作清除处理,防止残留信息窜到外网;对于断电后非遗失性部件,如磁带机、硬盘等存储设备,内外网的信息要分开存储;严格限制使用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 3、隔断内外网的物理辐射,确保内网信息不会通过电磁辐射或耦合方式泄漏到外网。 随着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很多政府部门的对外业务服务必须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如申报数据的接收、建议或意见的采集、处理结果的反馈等,而数据的审核、处理则需要由内网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因此,内外网之间的信息安全交换成为各政府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以行业信息化建设为例,设计了一种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第一层为政务内网,即政府部门内部的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和核心数据应用系统,如公文系统、专项业务管理系统、面向管理层的统计分析系统、重大事件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核心数据库系统等,需要采用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防止否认、审计管理、可用性和可靠性等安全措施。通过物理隔离器与政务外网相联,在实现隔离网络间数据正常传输的同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校验,过滤其中的黑客程序和病毒代码等破坏性信息,只允许与系统相关的数据进入内网;指定的数据和文档可以在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条件下单向或双向流转;保证内外网传输的信息是安全的、纯净的,对内部网络系统和数据不会造成影响和破坏。物理隔离器应具备以下功能和特性: 1、采用特殊协议方式,实现内外网安全隔离,关掉外网关TCP/IP协议,采用自行设计的专有协议,外网关只在数据链路层工作。 2、采用DSP开关通讯技术,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实现数据交换。 3、访问登录设置功能,管理员登录后,开通用户账号和设置口令,设置不同级别的访

远程系统的安全性

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安全性研究 A research on security of telecontrol System 富瑶、郑雪峰、陈丽娜 Fu,Yao.zheng,Xuefeng. Chen,Lina 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 100083 (School of Information Computer, USTB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摘要:随着控制系统日益向网络化、集成化、分布化及节点智能化发展,安全日益成为影响控制系统网络传输效能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冶金系统工业远程实时数据共享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为自动控制生产中提供高级别的安全机制。 关键词:远程自动控制,数据实时共享,SSL,加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TP309.7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ol systems to networking, integrated, distribution, and the intelligent nodes, securit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n network transmission of the telecontrol system network; therefore research on the security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s very necessary. Because of this the paper research the security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of the real-time data sharing in the telecontrol system, providing the high security for 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Keywords: telecontrol system, real-time data sharing, secure socket layer, encrypt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简称为NCS),即网络化的控制系统,又称为控制网络,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控制技术发展和融合的产物,它可应用于几乎任何带有控制器的分布设备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场合。DCS、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系统都属于网络控制系统。随着网络控制系统规模的日益发展壮大也同样带来了许多管理上及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在自动控制的数据共享系统中基于SSL协议的安全机制的实现。 2 远程自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用于冶金系统的工业远程控制。 图1 远程控制系统架构图 它是基于PLC-DCS两级架构,以Alpha机作为下位机,通过RFM5595网卡构成一个光纤令牌环网。作为存储数据的内存网卡RFM5565,通过各种PLC设备搜集,存储,从精轧区采集过来的数据,然后转发到各个Alpha机上。其次各台Alpha机通过交换机又组成了一个局域网,实现数据共享。远程客户端可以登录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管理 一、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 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是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业务模式。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参公众服务,必然要求这一系统必须是安全、可靠、抗灾难、可恢复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共享、交互和快速为这种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又为电子政务系统不断走向开放互联提供了巨大推动力。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对于网络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政务系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分,在安全方面尤为重要,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使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保障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 电子政务网分为政务内网(涉密网)和政务外网(非涉密网),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采取逻辑隔离与互联网联通。政府各部门大力推行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共享都以这些网络为支撑,以TCP/IPV4为传输协议,该协议为开放协议,从协议规划、服务模式、网络管理等方面均

缺乏安全性设计,所以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就存在着诸多的安 全隐患。 1.网络安全规划的不到位,造成网络结构的不合理性。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和建设资金问题,我国电子政务 网络的建设在规划上经常缺少前瞻性的安全规划,网络流量 存在多个瓶颈, IP地址缺乏统一规划,广播流量可控性差,子 网故障隔离性差,重要流量缺乏带宽管理和服务质量优先保 证等一大堆问题。随着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只能在运行过程中不停地修修补补。但是,这种修补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后,往往又有新问题出现。 2.关键核心技术还掌握,增加了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 要信息系统安全的隐患。我国对发达国家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存在很强的依赖性,信息化核心设备严重依赖国外,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改造。尤其是在系统安全和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目前组成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所用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管软件、各类应用系统、数据库、防火墙、网络接入设备、路由器、服务器基本上都是国外公司的产品,微机芯片都是INTEL系列,软件基本上是微软公司的产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基本没有。这些因素使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性能大大降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新 的风险。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8551268.html,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 作者:速昆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第09期 摘要科技创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转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电子政务,就是依次历史性的变革。办公自动化、网上政府等平台,为群众提供了诸多的便利。电子政务在各地的普及,背后也有很多无法避免的难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可以从技术、观念、管理或是法律等方面得以体现。本文基于安全范畴的定义着手,介绍了电子政务中的技术、观念、管理以及法律风险,最后提出具体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内涵 对政府管理来说,电子政务意味着一场巨大的革命。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摆脱了行政机关在组织上的界限,建立电子化的虚拟单位,让公众不再受传统关卡、书面审核的限制。结合自身的需求,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获取途径、时间或是地点等,为公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政府机关、政府和社会各界,同样也可以利用电子化渠道来达到无障碍地交流。电子政务的创建,将政府打造成了与环保精神更贴合的政府。它非常开放、透明,有很高的办事效率,同时也更注重廉洁勤政。但是,电子政务的基本职能和优势有个重要的前提:信息安全。电子政务信息官网有不少政府公文仍在流转,充斥很多机密比较高的数据或是信息,这就威胁着政府的主导政务。它牵扯到政府机构、各大系统甚至国家总体的利益。严重时,可能会威胁国家的利益和领土安全。可见,探讨电子政务及其相关安全问题很有必要[1]。 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2.1 观念、管理及法律方面 数年前,信息安全专家便明确地主张:注重和完善信息安全。1999年,政府成功启动了 上网工程,非常关注网络系统的建设。然而,部分区域却并未从思想上关注信息安全。据统计,政府投入到网络安全上的经费比重低于2%。而国外的比例约为10%,二者差距很明显。在电子政府信息威胁事件中,黑客的侵袭、内部雇员入侵的占比相对偏高。但是,他们并未关注网络犯罪,忽略了黑客攻击或是病毒入侵等比较常见的网络犯罪。很明显,这就对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隐忧。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我们需要对问题有深层次地了解,洞悉当前的情况,从本质上处理和规避安全隐患。构建电子化业务良性的安全防范机制,下达合理的检查措施,利用法律来规范公民的网络行为,降低网络犯罪率。 2.2 技术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