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及相关法律保护

我国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及相关法律保护

我国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及相关法律保护
我国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及相关法律保护

我国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及相关法律保护

一、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的几个基本题目(一)信息安全的内涵信息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信息化状态不受外来的威胁与侵害;一个国家的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外来的威胁与侵害。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包括了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信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等。我国立法把信息安全界定为“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从这一法律规定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应当包括实体安全、信息安全、运行安全和人的安全。其中,人的安全主要是指计算机使用职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技能等;实体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含网络)以及其他媒体免遭自然和人为破坏的措施、过程。实体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三个方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包括:系统风险治理、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四个方面的内容。所谓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法授权泄漏、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辨识、控制,即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信息存在形式和运行特点,信息安全包括操纵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保护、访问控制、加密与鉴别七个方面。(二)信息安全在***中的地位电子政务中政府信息安全实质是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作为国家政务的载体和工具,而引发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中的关键题目。安全题目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电子政务中的政府信息安全是***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安全所不可忽缺的组成部分。信息安全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由于互联网发展在地域上极不平衡,信息强国对于信息弱国已经形成了战略上的“信息位势差”,居于信息低位势的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乃至民族文化传统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威胁,互联网成为超级大国谋求跨世纪战略上风的工具。“信息疆域”不是以传统的地缘、领土、领空、领海来划分,而是以带有政治影响力的信息辐射空间来划分。“信息疆域”的大小、“信息边界”的安全,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信息时代的兴衰存亡。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在社会生产生活领域中的“信息制控权”,将成为这个国家在新世纪的生存与发展竞争中能否占据主动的关键。(三)我国所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我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先进国家相比“西强我弱”是事实,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一切机会威胁我***也是事实。在意识形态领域,电子媒介成为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导工具;某些西方大国利用信息及信息传输技术上风,妨碍、限制、压制和破坏其他国家对信息的自由运用,甚至利用信息把本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强加于别国头上,以谋求政治军事手段难以得到的霸权利益。它们利用在信息领域的主宰地位,通过互联网络上的电子邮件、电子报刊及其他信息媒体展开宣传战、心理战。政策渗透、“文化侵略”严重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科技、文化安全。在军事领域,网络泄密是军事信息安全的重要表现;军事泄密触目惊心;黑客攻击对军事信息安全的危害极大;信息战是影响

军事信息安全的极端表现形式。在信息产业和经济金融领域,电脑硬件面临遏制和封闭的威胁;软件面临市场垄断和价格歧视的威胁。同时国家为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大量引进国外的基础设备,对引进的信息和技术缺乏相应的有效治理和技术改造,尤其是对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在提供关键设备中可能做手脚(如在电脑芯片中隐躲着特定的程序,有可能在某种指令下被激活,或使电脑无法启动)缺乏有效的检测和排除技术。就有可能造成花费宝贵的外汇买来安全隐患,买来不安全的后果。(四)我国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的现状及表现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中的政府信息安全题目突出表现在:一是我国政府信息网络安全存在严重隐患。网络非常脆弱,各种安全隐患普遍存在。把握了一定技术的人可以轻易获取网络服务器上的用户账号信息和口令文件,并可进进系统修改、删除重要数据文件。一旦这些系统被非法侵进和破坏,将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全部瘫痪,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二是互联网上和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活动日益增多。近年来,金融机构内部利用计算机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在互联网上泄露国家秘密的案件屡有发生;提供境外黄色站点的错接服务,向国内用户提供色情信息。三是境内外黑客攻击破坏网络的题目十分严重。他们通常采用非法侵进重要信息系统,修改或破坏系统功能或数据等手段,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给国家造成重大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四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非法组织利用互联网进行煽动、渗透、组织、联络等非法活动日趋突出。他们通过建立针对境内的反动宣传、煽动的站点,利用电子公告栏、新闻讨论等公共媒体,发表

反动文章,散布反动言论,煽动***情绪;利用互联网进行组党结社,公然吸纳成员;利用电子邮件直接向国内用户发送反动刊物;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联络。对电子政务中的政府信息安全受侵害的方式主要包括:偷窃、分析、冒充、篡改、抵赖等。二、政府信息安全的保护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实际是由两方面构成的。其一,为一个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及有关政策、法规;其二,为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及有关技术装备。前者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决心、意志和战略、策略;后者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实力。信息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条件和基础,信息安全的国家发展战略(包括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早已从一个产业题目上升为一个事关国家的社会、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核心题目。在信息安全中其地位举足轻重,尤其作为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我国如何调整信息安全战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法律规范,不仅是进步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手段和方法,而且是进步信息安全技术的条件和保证。所以我国“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护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监视治理,二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单位自身的保护措施。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保护的措施包括:安全法规、安全治理、安全技术三方面”。

信息安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安全法规、安全治理、安全技术的保障措施中,安全技术是信息安全的基础;安全治理是信息安全的关键;安全法规是信息安全的保证。

网络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4、《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5、《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 6、《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7、《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8、《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11、《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12、中办、国办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 13、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4]32号) 14、中央网信办《关于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14]1号) 15、中央网信办《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网络安全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中网办发文[2014]5号) 16、国家发改委5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986号) 17、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3年重点领域信息安

全检查工作方案>的函》(工信部协函[2013]259号) 18、《广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 19、《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0、《广东公安网安部门信息安全检查细则》 21、省公安厅《关于继续深休我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粤公通字[2011]124号) 22、《关于切实加强我省涉外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05]12号) 23、《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05]25号 24、《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办发[2012]38号 25、《关于加强我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意见》(粤信办[2012]3号) 26、省保密局、省公安厅、省安全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开展信息安全保密检查工作制度》 27、《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部令第11号) 28、《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业和信息部令第24号)

XX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是指通过各种策略保证公司计算机设备、信息网络平台(内部网络系统及ERP、CRM、WMS、网站、企业邮箱等)、电子数据等的安全、稳定、正常,旨在规范与保护信息在传输、交换和 存储、备份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加强公司信息安全的管理,预防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使用新合程计算机设备、信息系统、网络系统的所有人员。 1.计算机设备安全管理 1.1员工须使用公司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特殊情况的,经批准许可的方能使用自已的计算机),不 得私自调换或拆卸并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在计算机使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全的物品。 1.2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私自拆卸计算机组件,当计算机出现硬件故障时应及时向信息技术部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和维修。 1.3员工对所使用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安全负责,如暂时离开座位时须锁定系统,移动介质自行安全保管。未经许可,不得私自使用他人计算机或相关设备,不得私自将计算机等设备带离公司。 1.4因工作需要借用公司公共笔记本的,实行“谁借用、谁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到为工作所用,使用结束后应及时还回公司。 2.电子资料文件安全管理。 2.1文件存储 重要的文件和工作资料不允许保存在C盘(含桌面),同时定期做好相应备份,以防丢失;不进行与工作无关的下载、游戏等行为,定期查杀病毒与清理垃圾文件;拷贝至公共计算机上使用的相关资料,使用完毕须注意删除;各部门自行负责对存放在公司文件服务器P盘的资料进行审核与安全管理;若因个人原因造成数据资料泄密、丢失的,将由其本人承担相关后果。 2.2文件加密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方案 概述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按敏感级别和业务类型,可划分为:涉密机要专网、电子政务专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外网是为市民提供政务公开信息和网上服务场所的媒体,直接同因特网连接;政务专网上运行关键的政务应用,是为提供协同办公、信息传输交互和业务数据处理的网络平台;涉密机要专网与电子政务专网实行物理隔离、与政府外网实行物理隔离。 2安全建设内容 为了保障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有效实现,需要为电子政务网络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选择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认证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中实施信息安全工程,保证电子政务三大网络的安全。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安全技术和运行体系、系统安全服务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不是一个目标,而应该作为一个过程去考虑、设计、实现、执行。只有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行为,形成一个动态的安全过程,才能为电子政务网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它包括:安全方针、安全组织、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的安全、通信与运行的管理操作过程与职责、访问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业务连续性管理、遵循性与法律要求的一致性。 4技术和运行 一个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人、技术和运行三部分,其中技术体系包括保卫主机与应用系统、保卫边界、保卫网络和基础设施以及支持性基础设施等部分。 4.1局域网主机与应用系统安全 局域网主机与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比较复杂,数据的计算、交换、存储和调用都是在局域网中进行的,黑客和不法分子常使用的破坏行为就是攻击局域网。局域网环境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与防范 电子政务系统中有众多的政府公文在流转,其中不乏重要情报,有的甚至涉及国家安全,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送时不能被窃听、泄密、篡改和伪造。如果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便无从保证,对国家利益将带来严重威胁。而且电子政务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政务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 随着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很多政府部门的对外业务服务必须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如申报数据的接收、建议或意见的采集、处理结果的反馈等,而数据的审核、处理则需要由内网的工作人员来完成。那么,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二是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 电子政务网在建网初期都是按照双网模式来进行规划与建设,即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双网进行物理隔离。内网作为内部信息和公文传输平台,开通政府系统的一些日常业务,外网通过路由汇聚加防火墙过滤接入,主要向公众发布一些公共服务信息和政府互动平台。这种双网模式带来了便利与高效的同时,也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内部的恶意攻击。这种攻击往往带有恶作剧的形式,虽然不会给信息安全带来什么大的危害,但对本单位正常的数据业务和敏感数据还是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2)移动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对于电子政务内网的计算机来讲,在上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过的u盘,移动硬盘都不能在政务内网上使用。U盘病毒和间谍木马会把内网中的保密信息和敏感数据带到互联网上,回传给木马的制作者。并且,这种病毒还会在内网上传播,消耗系统资源,降低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修订版)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加强公司内所有信息安全的管理,让大家充分运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 特制定本制度。 二、计算机管理要求 1.IT管理员负责公司内所有计算机的管理,各部门应将计算机负责人名单报给 IT管理员,IT管理员(填写《计算机IP地址分配表》)进行备案管理。如有变更,应在变更计算机负责人一周内向IT管理员申请备案。 2.公司内所有的计算机应由各部门指定专人使用,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人员均定为计算机的负责人,如果其他人要求上机(不包括IT管理员),应取得计算机负责人的同意,严禁让外来人员使用工作计算机,出现问题所带来的一切责任应由 计算机负责人承担。 3.计算机设备未经IT管理员批准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拆卸更换;如果计算机出现故障,计算机负责人应及时向IT管理员报告,IT管理员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如属个人原因,对计算机负责人做出处罚。 4.日常保养内容: A.计算机表面保持清洁 B.应经常对计算机硬盘进行整理,保持硬盘整洁性、完整性; C.下班不用时,应关闭主机电源。 5.计算机IP地址和密码由IT管理员指定发给各部门,不能擅自更换。计算机系统专用资料(软件盘、系统盘、驱动盘)应由专人进行保管,不得随意带出公司 或个人存放。 6.禁止将公司配发的计算机非工作原因私自带走或转借给他人,造成丢失或损坏的 要做相应赔偿,禁止计算机使用人员对硬盘格式化操作。

7.计算机的内部调用: A. IT管理员根据需要负责计算机在公司内的调用,并按要求组织计算机的迁移 或调换。 B. 计算机在公司内调用,IT管理员应做好调用记录,《调用记录单》经副总经理 签字认可后交IT管理员存档。 8.计算机报废: A. 计算机报废,由使用部门提出,IT管理员根据计算机的使用、升级情况,组 织鉴定,同意报废处理的,报部门经理批准后按《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到财 务部办理报废手续。 B. 报废的计算机残件由IT管理员回收,组织人员一次性处理。 C. 计算机报废的条件:1)主要部件严重损坏,无升级和维修价值;2)修理或 改装费用超过或接近同等效能价值的设备。 三、环境管理 1.计算机的使用环境应做到防尘、防潮、防干扰及安全接地。 2.应尽量保持计算机周围环境的整洁,不要将影响使用或清洁的用品放在计算机 周围。 3.服务器机房内应做到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非主管维护人员不得擅自进 入。 四、软件管理和防护 1.职责: A. IT管理员负责软件的开发购买保管、安装、维护、删除及管理。 B. 计算机负责人负责软件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使用管理: A. 计算机系统软件:要求IT管理员统一配装正版Windows专业版,办公常用办

企业信息安全规范

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信息系统及所承担维护服务的用户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促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化、规范化,提高信息系统和网络服务质量,提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以及使用人员的整体安全素质和水平,特制定本管理规范。本管理规范目标是为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清晰的策略方向,阐明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原则,阐明信息安全的所需支持和承诺。 第二条本规范是指导公司信息安全工作的基本依据,信息安全相关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本规程,并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并遵守相应的安全标准、流程和安全制度实施细则,做好安全维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信息安全是公司及所承担的用户信息系统系统运维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大力支持信息安全工作,并给予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 第四条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包括所有与公司信息系统及本公司所承担维护服务的各方面相关联的人员,它适用于本公司全部员工,集成商,软件开发商,产品提供商,商务伙伴和使用公司信息系统的其他第三方。 第五条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承担服务支撑的外部各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范围。 第六条本规范主要依据国际标准ISO17799,并遵照我国信息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电信行业规范和相关标准。 第二章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则 第七条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信息安全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在采用安全技术和产品的同时,应重视管理,不断积累完善各个信息安全管理章程与规定,全面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第八条全过程原则: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将它落实在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中,安全系统应遵循与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在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信息系统带来危害。 第九条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原则:应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可以接受的成本或最小成本,确认、控制、排除可能影响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并将其带来的危害最小化。 第十条分级保护原则:应根据信息资产的重要程度以及面临的风险大小等因素决定各类信息资产的安全保护级别。制订各类网络系统和信息资产的安全保护等级表,在表中明确资产类别,同时确定对何种资产应达到何种级别的安全。 第十一条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实施原则:信息安全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各级部门在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指导与监督下,负责具体实施。 第十二条平衡原则:在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在安全性与投入成本、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第十三条动态管理原则:在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动态管理原则,要针对信息系统环境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管理办法。 第三章安全组织和职责 第十四条建立和健全信息安全组织,设立由高层领导组成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对于信息安全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协调信息安全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支持和推动信息安全工作在整个信息系统范围内的实施。 第十五条公司应设置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由安全管理员具体执行本公司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工作。 第十六条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机构职责如下: 根据本规范制定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和执行程序;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安全面临威胁和挑战 电子政务涉及对国家秘密信息和高敏感度核心政务的保护,设计维护公共秩序和行政监管的准确实施,涉及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保证。电子政务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有效决策、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必然会遇到各种敌对势力、恐怖集团、捣乱分子的破坏和攻击。尤其电子政务是搭建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平台上,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而互联网的安全先天不足,互联网是一个无行政主管的全球网络,自身缺少设防和安全隐患很多,对互联网犯罪尚缺乏足够的法律威慑,大量的跨国网络犯罪给执法带来很大的难度。所有上述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则有机可乘,使基于互联网开展的电子政务应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包括网上黑客入侵和犯罪、网上病毒泛滥和蔓延、信息间谍的潜入和窃密、网络恐怖集团的攻击和破坏、内部人员的违规和违法操作、网络系统的脆弱和瘫痪、信息产品的失控等,应引起足够警惕,采取安全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者面临最小的风险和获取最大的安全利益,使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应用服务和信息内容为抵御上述威胁而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积极的安全策略: ·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电子政务安全关系到政府的办公决策、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和可信实施的大事,必须由国家统筹规划、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有效保障电子政务安全。 ·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电子政务安全必须采用法律威慑、管理制约、技术保障和安全基础设施支撑的全局治理措施,并且实施防护、检测、恢复和反制的积极防御手段,才能更为有效。 ·等级保护、保障发展。要根据信息的价值等级及所面临的威胁等级,选择适度的安全机制强度等级和安全技术保障强壮性等级,寻求一个投入和风险可承受能力间的平衡点,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健康和积极的发展。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及防范对策 马淑英

浅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防范对策 摘要:信息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防范是电子政府建设的关键。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组成部分。在电子政务建设与体系发展整体驶入快车道,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子政府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信息安全意识、网络漏洞、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方面都凸现了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风险。要着重从人才培养、安全技术和产品的选择使用、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呢过环节加以防范,切实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本文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视觉,浅析仙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一些防范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安茜技术;防范对策 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提高了办公效率,提升了政府形象,但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各种攻击,包括黑鸡组织、犯罪集团或信息战时起信息对抗等国家行为的攻击,这就使得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分析当前电子政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性安全防范,对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信息安全的含义及其内容要求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目标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涵盖了信息环境、信息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每题、数据、信息内容和信息应用等对多个方面的安全需要,包括信息不收威胁,信息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以及信息内容的安全等。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就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者面临最小风险和获取最大安全利益,使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 1、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一是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目前,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还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业务、轻安全”的思想,很多工作人员认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就可以抵御所有的外来侵袭。二是安全制度和安全流程的执行力不强。电子政务系统自启动运用以来,开放程度还不是很高,重要的、机密文件还没有通过网络来处理,使得公务员和普通大众对信息安全问题关注不够,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安全制度和安全流程也只是流于形式。三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流程的畅通性,忽略了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在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上思想意识有待加强。 2、IT产品及通信网络漏洞导致风险 一方面,IT产品单一性带来安全隐患。由于政府统一采购IT产品,造成信息系统中软硬件产品单一性,如同一版本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攻击过程的自动化,从而导致大规模网络安全时间的发生。另一方面,通信网络存在多方面的威胁。电子政务网络绝大多数是基于TCP/IP、NetBEUI,IPX/SPX等网络协议的通信网络,并非专为安全通讯而设计,本身就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威胁,因而会造成物理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法规办法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969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法规办法标准版本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法规办法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加强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和保密管理,保障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现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当前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本办法。 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管理。 二、各单位应当明确一名主要领导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工作,指定一个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综合管理。各部门内设

机构应当指定一名信息安全保密员。 三、要加强对与互联网联接的信息网络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违规接入,防范外部攻击,并留存互联网访问日志。 四、计算机的使用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 对计算机及软件安装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定期核查; 2. 设置开机口令,长度不得少于8个字符,并定期更换,防止口令被盗; 3. 安装防病毒等安全防护软件,并及时进行升级;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4. 不得安装、运行、使用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5. 严禁同一计算机既上互联网又处理涉密信息; 6. 严禁使用含有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

盘等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设备处理涉密信息; 7. 严禁将涉密计算机带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五、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 实行登记管理; 2. 移动存储设备不得在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间交叉使用,涉密移动存储设备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 3. 移动存储设备在接入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之前,应当查杀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 4. 鼓励采用密码技术等对移动存储设备中的信息进行保护; 5. 严禁将涉密存储设备带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六、数据复制操作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 作者:兰亚竹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03期 摘要:电子政务是全面提升政府机构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电子政务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应对措施:即从网络安全技术上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从管理上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快针对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203;C931.2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了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应运而生并成为各级政府着力打造执政为民的一个新兴载体。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一、开展电子政务的目的 发展电子政务是政府转变职能、转换运行机制、提高决策效率、提升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增加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等方面的共同需求,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利益,还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构建电子政务体系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广大民众获得信息的成本、降低政府行政办公的成本、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效率。随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使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不断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政府服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电子政务的展开,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行使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二、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作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我们全面提升政府机构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就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首先,电子政务的安全是国家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电子政务安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由信息和网络技术与国家安全因素的相关性所构成的国家安全的一种态势。这种态势描述了国家免受国外信息和网络优势威胁的能力和以信息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因此,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国家安全问题。

4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第四章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学习目标:掌握基本概念并了解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威胁评估及保障体系 学习重点及难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1信息安全及安全保障概述 4.1.1 信息安全内涵 信息安全就是包含了信息环境、信息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数据、信息内容、媒体、信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安全。 4.1.2 信息安全基本特征 (1)真实性(2)可靠性(3)完整性(4)保密性(5)可用性(6)不可篡改性4.1.3 信息安全的目标 信息安全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来确保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集中表现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以及对系统安全的保护。 可用性目标完整性目标保密性目标可记账性目标保障性目标 4.1.4 信息安全建设原则 (1)先进性原则(2)可扩展原则(3)可行性原则(4)标准化原则 (5)技术管理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4.1.5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两个层次: 国家层面的管理,就是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由执法机关来监督实施 电子政务系统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过程为安全风险评估→建立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具体内容: 1、建立电子政务的技术保障体系 2、建立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系 3、建立社会服务体系 4、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体系 加里〃麦金农 “史上最黑黑客” 2001年至2002年一年间,英国人加里〃麦金农非法侵入美国军方及宇航局的53处电脑网络,令美国军方电脑网络遭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侵入,他也因此成为“世界头号军事黑客”。在两年间,麦金农利用黑客技术侵入了美国五角大楼、美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以及美陆、海、空三军网络系统。 江西40家网站2007年遭黑客攻击七成为政府网站 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向社会发布公告,2007年1?a8月份,江西至少有40家网站遭黑客恶意入侵与攻击。据了解,40家被黑客入侵的网站中,七成为各级政府所属的相关部门网站,计算机用户协会因此希望各用户单位采取措施及时防范。 记者看到,这些被黑客入侵的网站七成以上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这些网站要么被黑客篡改首页,要么被增加了页面。比如,宜春政务信息网被黑客篡改首页,新余市环境保护局被黑客增加了页面。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的秘书长刘斌告诉记者,一旦被篡改了首页,网站就有可能打不开,或者出现大量的错误,甚至机密资料都

电子政务之信息安全管理

第六章信息安全管理 第一节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 1、什么信息安全管理? 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期有效达到组织信息安全目标的活动。 2、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活动 制定信息安全目标和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 建设信息安全组织机构,设置岗位、配置人员并分配职责; 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定并实施信息安全策略; 为实现信息安全目标提供资源并实施管理; 信息安全的教育与培训;信息安全事故管理;信息安全的持续改进。 3、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1)组织机构建设(2)风险评估(3)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4)信息安全工程项目管理(5)资源管理 ◆(1)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应建立专门信息安全组织机构,负责: ①确定信息安全要求和目标;②制定实现信息安全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③建立各级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设置相应岗位④分配相应职责和建立奖惩制度 ⑤提出信息安全年度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⑥组织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并监督检查 ⑦组织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策略,并对其有效性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⑧组织实施信息安全工程项目⑨信息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⑩组织实施信息安全教育培训⑾组织信息安全审核和持续改进工作 ★组织应设立信息安全总负责人岗位,负责: ①向组织最高管理者负责并报告工作②执行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的决定 ③提出信息安全年度工作计划④总协调、联络 ◆(2)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是指由于系统存在的脆弱性,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XX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 它要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以及脆弱性被威胁源利用后所产生的实际负面影响,并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识别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总体目标是: 服务于国家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 认清信息安全环境、信息安全状况;有助于达成共识,明确责任;采取或完善安全保障措施,使其更加经济有效,并使信息安全策略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 使命:一个单位通过信息化实现的工作任务。 依赖度:一个单位的使命对信息系统和信息的依靠程度。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设计概述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1.1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1.1.1 概述 电子政务内网所涉及的信息/数据涉及国家秘密,其机密性和完整性尤为重要,是信息安全爱护的重点对象。因此,电子政务内网平台的安全建设应符合国家保密局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和《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及其他安全治理部门公布的一系列规定和规范的要求。电子政务内网安全设计应体现: 全局和整体上的考虑。 应用深度防备的战略,注重防内和整体防外。 适应信息系统安全的动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 便于实施和考核。 本设计方案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和《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依据本期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建设目标,提出了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策略和安全保障体系,强调了统筹规划,针对内网

网络和边界安全、局部计算环境与应用安全,要紧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础安全防护技术和安全监察与治理方面设计具体的建设任务,包括CA认证设施、密钥治理系统、可信时刻戳服务系统、密码服务系统、授权服务系统,防火墙系统、加密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安全审计系统和安全监管系统等等。 1.1.2 安全建设目标和原则 1.1. 2.1 总体目标 电子政务内网安全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针对电子政务内网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着重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础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监察与治理系统的建设,形成有效的政务内网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涉密信息在产生、存储、传递和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高可用性、高可控性和抗抵赖性,确保电子政务内网能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为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提供安全保障。 1.1. 2.2 具体目标 针对要紧的威胁和风险,本期电子政务内网安全建设的具体需求和目标概括如下: 1、确保“电子政务内网”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和完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佳能A700跌破2000 摩托C139售300元 爱国者MP4魅力再现轻骑兵音箱促销 -------------------------------------------------------------------------------- 近几年来,国际互联网得到了广泛应用,像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申报、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电子商务等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尤其是病毒破坏、黑客入侵、重要信息泄漏等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尽管我们可以使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但是这些技术筑建的逻辑隔离,很难阻止黑客和内部用户的入侵和破坏,也就无法满足政府、军队、金融、电信等部门的信息安全要求;另外我们无法保证目前使用进口的计算机核心软硬件没有后门和漏洞。因此国家保密局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网络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这就要求用户重要数据和互联网切断物理连接,让黑客无机可乘,但是这样又不便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要达到既能有效地隔离内外网,又能方便地使用内外网的资源,可通过使用终端隔离、信道隔离、网络/服务器隔离等多种技术来构建的内外网。这样的网络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特征: 1、阻断内外网的物理传导,确保不能通过网络连接从外网侵入内网,同时防止内网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漏到外网。 2、隔离内外网的物理存储,对于断电后会遗失信息的部件,如内存、处理器等暂存部件,要在网络转换时作清除处理,防止残留信息窜到外网;对于断电后非遗失性部件,如磁带机、硬盘等存储设备,内外网的信息要分开存储;严格限制使用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 3、隔断内外网的物理辐射,确保内网信息不会通过电磁辐射或耦合方式泄漏到外网。 随着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很多政府部门的对外业务服务必须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如申报数据的接收、建议或意见的采集、处理结果的反馈等,而数据的审核、处理则需要由内网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因此,内外网之间的信息安全交换成为各政府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以行业信息化建设为例,设计了一种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第一层为政务内网,即政府部门内部的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和核心数据应用系统,如公文系统、专项业务管理系统、面向管理层的统计分析系统、重大事件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核心数据库系统等,需要采用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防止否认、审计管理、可用性和可靠性等安全措施。通过物理隔离器与政务外网相联,在实现隔离网络间数据正常传输的同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校验,过滤其中的黑客程序和病毒代码等破坏性信息,只允许与系统相关的数据进入内网;指定的数据和文档可以在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条件下单向或双向流转;保证内外网传输的信息是安全的、纯净的,对内部网络系统和数据不会造成影响和破坏。物理隔离器应具备以下功能和特性: 1、采用特殊协议方式,实现内外网安全隔离,关掉外网关TCP/IP协议,采用自行设计的专有协议,外网关只在数据链路层工作。 2、采用DSP开关通讯技术,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实现数据交换。 3、访问登录设置功能,管理员登录后,开通用户账号和设置口令,设置不同级别的访

企业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办法

企业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办法 1.目的作用 企业内部的“信息流”与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均为支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可见信息与人、财、物都是企业的财富,但信息又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客观上使人们利用过程中带来安全管理上的困难。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不受侵害,需要加强对信息的保密管理,使公司所拥有的信息在经营活动中充分利用,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由于企业的信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所以信息的保密管理,除了领导重视而且需全员参与,各个职能部门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公司信息保密制度,公司督察部具体负责对各部门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 3.公司文件资料的形成过程保密规定 拟稿过程 拟稿是文件、资料保密工作的开始,对有保密要求的文件、资料,在拟稿过程应按以下规定办理: 初稿形成后,要根据文稿内容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在编文号时应具体标明。 草稿纸及废纸不得乱丢,如无保留价值应及时销毁。 文件、资料形成前的讨论稿、征求意见稿、审议稿等,必须同定稿一样对待,按保密原则和要求管理。 印制过程 秘密文件、资料,应由公司机要打字员打印,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严格按照主管领导审定的份数印制,不得擅自多印多留。 要严格控制印制工程中的接触人员。 打印过程形成的底稿、清样、废页要妥善处理,即使监销。 复制过程 复制过程是按照规定的阅读范围扩大文件、资料发行数量,要求如下:复制秘密文件、资料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登记制度。 复制件与正本文件、资料同等密级对待和管理。 严禁复制国家各种秘密文稿和国家领导人的内部讲话。

绝密文件、资料、未经原发文机关批准不得自行复制。 4.公司文件资料传递、阅办过程保密规定 收发过程 收进文件时要核对收件单位或收件人,检查信件封口是否被开启。 收文启封后,要清点份数,按不同类别和密级,分别进行编号、登记、加盖收文章。 发文时要按照文件、资料的类别和文号及顺序号登记清楚去向,并填写好发文通知单,封面要编号并加盖密级章。 收发文件、资料都要建立登记制度和严格实行签收手续。 递送过程 企业内部建有文件、资料交换站的,可通过交换站进行,一律直送直取。 递送外地文件、资料,要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递送。 凡携带秘密文件、资料外出,一般要有两人以上同行,必须装在可靠的文件包或箱内,做到文件不离人。 递送的秘密文件、资料,一律要包装密封,并标明密级。 阅办过程 呈送领导人批示的文件、资料、应进行登记。领导人批示后,要及时退还或由经管文件部门当日收回。 领导人之间不得横向传批文件、不得把文件直接交承办单位(人)。凡需有关部门(人)承办的文件、资料,一律由文件经管部门办理。 绝密文件、资料,一般不传阅,应在特别设立的阅文室内阅读。 秘密文件、资料,不得长时间在个人手中保留,更不能带回家或公共场所。 要控制文件、资料阅读范围,无关人员不能看文件、资料。 5.公司文件资料归档、保管过程中的保密规定 归档过程 秘密文件、资料在归档时,要在卷宗的扉页标明原定密级,并以文件资料中最高密级为准。 不宜于保留不属于企业留存的“三密”文件、资料,要及时清理上交或登记销毁,防止失散。 有密级的档案,要按保密文件、资料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保密过程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和管理 一、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 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方式,是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综合性业务模式。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参公众服务,必然要求这一系统必须是安全、可靠、抗灾难、可恢复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共享、交互和快速为这种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又为电子政务系统不断走向开放互联提供了巨大推动力。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对于网络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政务系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分,在安全方面尤为重要,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使信息安全问题成为保障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 电子政务网分为政务内网(涉密网)和政务外网(非涉密网),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采取逻辑隔离与互联网联通。政府各部门大力推行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共享都以这些网络为支撑,以TCP/IPV4为传输协议,该协议为开放协议,从协议规划、服务模式、网络管理等方面均

缺乏安全性设计,所以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就存在着诸多的安 全隐患。 1.网络安全规划的不到位,造成网络结构的不合理性。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和建设资金问题,我国电子政务 网络的建设在规划上经常缺少前瞻性的安全规划,网络流量 存在多个瓶颈, IP地址缺乏统一规划,广播流量可控性差,子 网故障隔离性差,重要流量缺乏带宽管理和服务质量优先保 证等一大堆问题。随着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只能在运行过程中不停地修修补补。但是,这种修补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后,往往又有新问题出现。 2.关键核心技术还掌握,增加了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 要信息系统安全的隐患。我国对发达国家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存在很强的依赖性,信息化核心设备严重依赖国外,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改造。尤其是在系统安全和安全协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目前组成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所用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管软件、各类应用系统、数据库、防火墙、网络接入设备、路由器、服务器基本上都是国外公司的产品,微机芯片都是INTEL系列,软件基本上是微软公司的产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基本没有。这些因素使我国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性能大大降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新 的风险。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7227687.html,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 作者:速昆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第09期 摘要科技创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转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电子政务,就是依次历史性的变革。办公自动化、网上政府等平台,为群众提供了诸多的便利。电子政务在各地的普及,背后也有很多无法避免的难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可以从技术、观念、管理或是法律等方面得以体现。本文基于安全范畴的定义着手,介绍了电子政务中的技术、观念、管理以及法律风险,最后提出具体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内涵 对政府管理来说,电子政务意味着一场巨大的革命。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摆脱了行政机关在组织上的界限,建立电子化的虚拟单位,让公众不再受传统关卡、书面审核的限制。结合自身的需求,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获取途径、时间或是地点等,为公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政府机关、政府和社会各界,同样也可以利用电子化渠道来达到无障碍地交流。电子政务的创建,将政府打造成了与环保精神更贴合的政府。它非常开放、透明,有很高的办事效率,同时也更注重廉洁勤政。但是,电子政务的基本职能和优势有个重要的前提:信息安全。电子政务信息官网有不少政府公文仍在流转,充斥很多机密比较高的数据或是信息,这就威胁着政府的主导政务。它牵扯到政府机构、各大系统甚至国家总体的利益。严重时,可能会威胁国家的利益和领土安全。可见,探讨电子政务及其相关安全问题很有必要[1]。 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2.1 观念、管理及法律方面 数年前,信息安全专家便明确地主张:注重和完善信息安全。1999年,政府成功启动了 上网工程,非常关注网络系统的建设。然而,部分区域却并未从思想上关注信息安全。据统计,政府投入到网络安全上的经费比重低于2%。而国外的比例约为10%,二者差距很明显。在电子政府信息威胁事件中,黑客的侵袭、内部雇员入侵的占比相对偏高。但是,他们并未关注网络犯罪,忽略了黑客攻击或是病毒入侵等比较常见的网络犯罪。很明显,这就对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隐忧。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我们需要对问题有深层次地了解,洞悉当前的情况,从本质上处理和规避安全隐患。构建电子化业务良性的安全防范机制,下达合理的检查措施,利用法律来规范公民的网络行为,降低网络犯罪率。 2.2 技术方面

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八项制度

关于下发《**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八项制度 (试行)》的通知 县级分公司、公司各部门: 根据中电信黑[2011] 793 号《黑龙江电信信息安全管理八项制度(试行)》,制定了《**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八项制度(试行)》,请认真遵照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至运行维护部。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本制度规范尽快落实本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及责任人。 附件 1:**电信公司业务经营、合作的信息安全评估保障制度 附件 2:**电信公司违法违规信息应急处置流程 附件 3:**电信公司信息安全工作(资金、人员)保障制度

附件 4:**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附件 5:**电信公司信息安全技术保障制度 附件 6:**电信公司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附件 7:**电信公司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制度附件 8:**电信公司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附件 1: **电信公司基础业务经营、合作的 信息安全评估保障制度 一、公司产品内容上线前应当由专人对相关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做到先审后发,产品中未通过审核的相关内容不得上线运营。需要审核的产品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各产品中以公司名义对外发布的以及客户通过公司自营网站对外发布的图片、文字、流媒体等信息内容。 二、公司自营网站、自营业务业务板块或栏目新增、变更,须经各级公司部门负责人同意,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三、与合作方(含代收费)进行业务合作前,各部门业务运营部门(中心)应当严格审核其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经营资质材料,对其身份信息当面核验、留存有效证件复印件并报公司信息安全业务管理部门复核。在签订合作协议时,必须要求合作方签订《信息安全承诺书》,明确其负责合作涉及业务的信息安全,约定信息安全考核制度和违法违规处罚标准。 四、合作业务涉及合作方需进行 IP 地址和域名备案的, 在业务开通前,必须要求合作方出具 IP 地址和域名已经备案 的书面证明函件。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林乐坚林向民许哲君 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11期 [摘要]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安全保障事关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众利益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自身的安全问题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突出、严重。认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把握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对保证电子政务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 1 概述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公众摆脱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获取的方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等,高效快捷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 电子政务的建立将使政府社会服务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也使政府敏感信息暴露在无孔不入的网络威胁面前。由于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上有相当多的政府公文在流转,其中不乏重要信息,内部网络上有着大量高度机密的数据和信息,直接涉及政府的核心政务,它关系到政府部门、各大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有的甚至涉及国家安全。因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制约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是电子政务的职能与优势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如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仅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无从保证,更会给国家利益带来严重威胁。 2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电子政务涉及对政府机密信息和敏感政务的保护、维护公共秩序和行政监管的准确实施以及为保障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电子政务作为政府有效决策、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必然会遇到各种敌对势力、恐怖集团、捣乱分子的破坏和攻击。尤其是,电子政务在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平台上,他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而互联网是一个无行政主管的全球网络,自身缺少设防,安全隐患很多,使得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有机可乘,这就使得基于互联网开展的电子政务应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