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 蚂蚁行程(初中数学)

第七章 蚂蚁行程(初中数学)

第七章  蚂蚁行程(初中数学)
第七章  蚂蚁行程(初中数学)

B'

A Q 第七章 蚂蚁行程

模型1 立体图形展开的最短路径

模型分析

上图为无底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图,如图蚂蚁从点A 沿圆柱表面爬行一周。到点

B 的最短路径就是展开图中AB ′的长,'AB 。做此类题日的关键就是,正确展开立体图形,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准确找出最短路径。

模型实例

例1.有一圆柱体油罐,已知油罐底面周长是12m ,高AB 是5m ,要从点A 处

开始绕油罐一周建造房子,正好到达A 点的正上方B 处,问梯子最短有 多长?

例2.如图,一直圆锥的母线长为QA=8,底面圆的半径2r =, 若一只小蚂

蚁从A 点出发,绕圆锥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又回到A 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 路线长是 。

B A D

C B A D

C B A 例3.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0cm 、20cm 、10cm ,一只蚂蚁从A 处出发到B 处觅食,求它所走的最短路径。(结果保留根号)

热搜精练

1.有一个圆锥体如图,高4cm ,底面半径5cm ,A 处有一蚂蚁,若蚂蚁欲沿侧

面爬行到C 处,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

2.如图,圆锥体的高为8cm ,底面周长为4cm ,小蚂蚁在圆柱表面爬行,从A

点到B 点,路线如图,则最短路程为 。

初中数学图像行程问题17题

1、甲、乙两人在同一直线噵路上同起点,同方向同进出发,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跑步1500米,当甲超出乙200米时,甲停下来等候乙,甲、乙会合后,两人分别以原来的速度继续跑向终点,先到达终点的人在终点休息,在跑步的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 (米)与出发的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甲到终点时,乙距离终点 ______________米。 2、如图,贝贝和欢欢同时从学校放学,两人以各自速度匀速步行回家,贝贝的家在学校的正西方向,欢欢的家在学校的正东方向,贝贝准备一回家就开始做作业,打开书包是发现错拿了欢欢的练习册,于是立即跑步去追欢欢,终于在途中追上了欢欢并交还了练习册,然后再以先前的速度步行回家,(贝贝在家中耽搁和交还练习册的时间忽略不计)结果贝贝比欢欢晚回到家.如图是两人之间的距离米与他们从学校出发的时间分钟的函数关系 图.则贝贝的家和欢欢的家相距___________米. 3、如图,已知A地在B地正南方3千米处,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向正北方向匀速直行,他们与A地的距离s(千米)与所行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用如图所示的AC和BD表示,当他们行走3小时后,他们之间的距离为_____千 米. 4、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地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向乙地行驶,快车到达乙地后停留了45分钟,立即按原路以另一速度匀速返回,直至与慢车相遇.已知慢车的速度为60千米/

时,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货车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快 车从乙地返回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千米/时 5、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匀速同向行驶,乙在甲前面100米处,同时出发去距离甲1300米的目的地,其中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设甲、乙之间的距离为y米,乙行驶的时间为x 秒,y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丙也从甲出发的地方沿相同的方向骑自行车行驶,且与甲的速度相同,当甲追上乙后45秒时,丙也追上乙,则丙比甲晚出发__ 秒. 6、从A地到B地需修一条公路,该工程由甲、乙两队共同完成,甲、乙两队分别从A 地、B地同时开始修路,设修路的时间为x(天),未修的路程为y(米),图中的折线表示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开始施工到工程结束的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已知在修路过程中,甲工程队因设备升级而停工5天,则设备升级后甲工程队每天修路比原来多米. 7、在一次自行车越野赛中,出发mh后,小明骑行了25km,小刚骑行了18km,此后两人分别以a km/h,b km/h匀速骑行,他们骑行的时间t(单位:h)与骑行的路程s(单位: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讲义

一、有理数的加、减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相加得0. 2.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表示为:a-b=a+(-b) 例1.计算:30+(-20),(-20)+30 例2.计算:[8+(-5)]+(-4),8+[(-5)+(-4)] 例3.计算:16+(-25)+24+(-35) 例4.计算: (1)(-3)-(-5);(2)0-7;(3)7.2-(-4.8); 例4.计算:(-20)+(+3)-(-5)-(+7) 练习1.填空. (1)_______+3=10;(2)30+_______=27; (3)______+(-3)=10;(4)(-13)+____=6. 练习2.(1)(-8)+(-6);(2)(-8)-(-6);(3)8-(-6);

(4)(-8)-6; (5)5-14 练习3.(1)-3-4+19-11 (2) 二、有理数的乘除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3.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4.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6.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5); (2)2×3×4×(-4)×(-5); (3)2×(-3)×(-4)×(-5);(4)(-2)×(-3)×(-4)×(-5) 例1.计算:(1)│-5│-(-2) (2) (3)0×(-99.9) 练习1、计算:1×(-1)×(-7) 12411()()()23523+-++-+-8)16()14(26+-+-+8 .4)5.2()2.3()5.5(----+-]3 1)78[()2(?-?+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

1.1 正数和负数 班级: 姓名: 【当堂达标】 1. 以下各数21-,0.6,-100,0,2013 2012,368,-25%, 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 2.向东走-50m 表示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0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判断下列说法对不对: ①小红测得屋内温度是+8℃,说明是零上8℃,小明测得屋外的温度是0,小明就说屋外没有温度,他的根据是0表示没有.( ) ②如果向东走5步用+5表示,小亮走了-7步,小亮实际向西走了7步.( ) ③在同一个问题中,一个正数表示的量和一个负数表示的量肯定具有相反的意义.( ) 【拓展应用】 5.某人上星期五买进了股票若干股,每股30元,下表为本周内每天该股票的涨 这五天中,与前一天相比,哪几天的股票是上涨的?哪几天的股票是下跌的?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你知道哪天的股票价格最高吗? 【学习评价】 参考答案: 1. 正数: 0.6,20132012 ,368, 负数: 21 -,-100,-25%,

2. 向西走50m 3.D 4.╳√√ 5.这五天中,与前一天相比,星期一和星期三的股票是上涨,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的股票是下跌的。根据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数表示上涨,负数就表示下跌。周三的股票价格最高,为每股34.5元。 1.2.1 有理数 班级:姓名: 【当堂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0、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C.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以上都不对 2.-a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负数 D.正数或零或负数 3.填空 ①正整数、_____和_____统称为整数,分数包括______和______. ②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正整数、负整数都是有理数.() ②有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③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 ) ④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0.() 5.在1、-3.5、0、+28%、0.333…、π、-100这些数中, 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6.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1 10,-0.72,-2,0,-98,25,820%,3.14, 2

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整理)

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 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 三个关系: 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0 米的 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的速度是 2 米每秒,乙的速度是 3 米每秒。一只狗从 A 地出发,先以 6 米每秒的速度奔向乙,碰到乙后再掉头冲向甲,碰到甲之后再跑向乙,如此反复,直到甲、乙两人相遇。问在此过程中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1.甲、已两个车站相距168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36千米/小时,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48千米/小时。 (1)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 (2)慢车先开1小时,相向而行,快车开几小时与慢车相遇? 2.甲、乙两人从同地出发前往某地。甲步行,每小时走4公里,甲走了16公里后,乙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追赶甲,问乙出发后,几小时能追上甲? 3.甲、乙两人练习50米短距离赛跑,甲每秒钟跑7米,乙每秒钟跑6.5米。 (1)几秒后,甲在乙前面2米? (2)如果甲让乙先跑4米,几秒可追上乙?

4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行形跑道上练习跑步,甲每秒跑5.5米,乙每秒跑4.5米。 a)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b)乙先跑10米,甲再和乙同地,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c)甲、乙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二人首次相遇? d)甲先跑10米,乙再和甲同地、同向出发,还要多长时间首次相遇? 5、一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水流速度是3千米每小时,顺水航行需要2小时,逆水航行需要3小时,求两码 头的之间的距离? 6、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如果同向跑,每隔 1 3 3 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反向跑,则每隔40 秒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的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7、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65千米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7.5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为15千米每小时,经过了几小时两人相距32.5千米?

初中数学行程问题专题

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专题 行程问题是指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我们常用的基本公式是: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行程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类型,多年来在考试中屡用不爽,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原因就是行程问题可以融入多种练习,熟悉了行程问题的学生,在多种类型的习题面前都会显得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将行程问题归归类,由易到难,逐步剖析。 1. 单人单程: 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 度从h km/80提高到h km/100,运行时间缩短了h 3。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 【分析】如果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 ,那么列车在两城市间提速前的 运行时间为h x 80,提速后的运行时间为h x 100 . 【等量关系式】提速前的运行时间—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缩短的时间. 【列出方程】3100 80x x . 例2:某铁路桥长1000m ,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min ,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s 40。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 s m/,火车的长度为y m ,用线段表示大桥和火车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 y 1000 60x 1000 y 40x 【等量关系式】火车min 1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火车s 40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列出方程组】y x y x 100040100060

2.单人双程(等量关系式:来时的路程=回时的路程): 例1:某校组织学生乘汽车去自然保护区野营,先以h km/60的速度走平路,后又以h km/30的速度爬坡,共用了h 5.6;返回时汽车以h km/40的速度下坡,又以h km/50的速度走平路,共用了h 6.学校距自然保护区有多远。 【分析】如果设学校距自然保护区为x km ,由题目条件:去时用了h 5.6,则 有些同学会认为总的速度为h km x /5 .6,然后用去时走平路的速度+去时爬坡的速度=总的速度,得出方程5 .63060x ,这种解法是错误的,因为速度是不能相加的。不妨设平路的长度为x km ,坡路的长度为y km ,则去时走平路用了h x 60 ,去时爬坡用了h y 30 ,而去时总共用了h 5.6,这时,时间是可以相加的;回来时汽车下坡用了h y 40,回来时走平路用了50 x ,而回来时总共用了h 6.则学校到自然保护区的距离为km y x )(。 【等量关系式】去时走平路用的时间+去时爬坡用的时间=去时用的总时间 回来时走平路用的时间+回来时爬坡用的时间=回来时用的 总时间 【列出方程组】6 40505.63060y x y x 3.双人行程: (Ⅰ)单块应用:只单个应用同向而行或背向而行或相向而行或追击问题。 1)同时同地同向而行:A,B 两事物同时同地沿同一个方向行驶 例:甲车的速度为h km/60,乙车的速度为h km/80,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经过多少时间两车相距km 280。 【分析】如果设经过x h 后两车相距km 280,则甲走的路程为xkm 60,乙走的路程为xkm 80,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 80x km 乙 甲60x km 280km 【等量关系式】甲车行驶的距离+280=乙车行驶的距离 【列出方程】x x 28028060

最新北师大初一数学(上册)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并注意两者运动时出发的时间和地点) ★要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同向而行): ①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 相距的路程(甲追乙,甲的速度比乙大,甲追上乙。) ②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乙先走,甲后走,甲的速度比乙大,甲追上乙。)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同地反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一圈的路程; 同地同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一圈的路程。 ★船(飞机)航行问题: 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车上(离)桥问题:

①车上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接触桥的一段过程,所走路程为一个车长。 ②车离桥指车头离开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的路程为一个车长 ③车过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路成为一个车长+桥长 ④车在桥上指车尾接触桥到车头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行路成为桥长-车长 相遇追击问题 一、相遇问题:若甲乙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时甲乙路程之和等于两地的距离。 二、追及问题:若甲乙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则甲追上乙时甲乙路程之差等于两地的距离。 1.小亮、小科从学校到县城去,小亮每小时走4km ,小科每小时走6km ,小亮先出发1h ,结果小科还比小亮早到1h ,若设学校与县城间的距离为s ,则以下方程正确的是( ) A.1614-=+s s B.164-=S S C.16 14+=-S S D.1614+=-s s 2、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A 、B 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开出,A 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B 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 (l )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出发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2)两车相向而行,A 车提前半小时出发;B 车开出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相遇地点距离甲地多远? (3)两车同向同时开出,B 车在前,出发后多少小时A 车追上B 车? (4)两车背向而行,同时出发,行驶多少小时两车相距960千米?

初中数学专题行程问题--最新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选汇总 ----------(行程问题)专题 行程问题是指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我们常用的基本公式是: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行程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类型,多年来在考试中屡用不爽,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原因就是行程问题可以融入多种练习,熟悉了行程问题的学生,在多种类型的习题面前都会显得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将行程问题归归类,由易到难,逐步剖析。 1. 单人单程: 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h km /80提高到h km /100,运行时间缩短了h 3。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 【分析】如果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 ,那么列车在两城市间提速前的运行时间为h x 80,提速后的运行时间为h x 100. 【等量关系式】提速前的运行时间—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缩短的时间. 【列出方程】3100 80=-x x . 例2:某铁路桥长1000m ,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min ,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s 40。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 s m /,火车的长度为y m ,用线段表示大桥和火车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 【等量关系式】火车min 1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火车s 40行驶的路程=桥长-火车长

【列出方程组】???-=+=y x y x 100040100060 举一反三: 1.小明家和学校相距km 15。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小明先步行到公共汽车站,步行的速度为60min /m ,再乘公共汽车到学校,发现比步行的时间缩短了min 20,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h km /40,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根据我省“十二五”铁路规划,连云港至徐州客运专线项目建成后,连云港至徐州的最短客运时间由现在的2小时18分钟缩短为36分钟,其速度每小时将提高km 260.求提速后的火车速度。(精确到h km /1)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新)(全)知识讲解

初中数学公式及定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按符号分类: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按定义分类:???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 几何意义: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3)a+b=0 ? a 与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 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代数意义:?? ???<-=>=)0()0(0)0(a a a a a a (或???<-≥=)0a (a )0a (a a 或???≤->=) 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

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即负数<0<正数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1)0没有倒数; 1; (2)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 a (3)若ab=1? a、b互为倒数; (4)若ab=-1? a、b互为负倒数.(补充)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初中数学专题行程问题

初中(行程问题)专题 行程问题是指与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我们常用的基本公式是: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行程问题是个非常庞大的类型,多年来在考试中屡用不爽,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原因就是行程问题可以融入多种练习,熟悉了行程问题的学生,在多种类型的习题面前都会显得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将行程问题归归类,由易到难,逐步剖析。 1. 单人单程: 例1: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h km /80提高到h km /100,运行时间缩短了h 3。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 【分析】如果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 km ,那么列车在两城市间提速前的运行时间为h x 80,提速后的运行时间为h x 100. 【等量关系式】提速前的运行时间—提速后的运行时间=缩短的时间. 【列出方程】3100 80=-x x . 例2:某铁路桥长1000m ,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min ,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s 40。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如果设火车的速度为x s m /,火车的长度为y m ,用线段表示大桥和火车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画出如下示意图: ??-=y x 100040 举一反三: 1.小明家和学校相距km 15。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小明先步行到公共汽车站,步行的速度为60min /m ,再乘公共汽车到学校,发现比步行的时间缩短了min 20,已知公共汽车的速度为h km /40,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根据我省“十二五”铁路规划,连云港至徐州客运专线项目建成后,连云港至徐州的最短客运时间由现在的2小时18分钟缩短为36分钟,其速度每小时将提高km 260.求提速后的火车速度。(精确到h km /1) 3.徐州至上海的铁路里程为km 650,从徐州乘”C “字头列车A ,”D ”字头列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5.1.1相交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相等,并会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探索邻补角与对顶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2.通过“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的简单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四、教学过程设计:

如图所示,AB⊥CD于点O,直线∠AOE=65°,求∠DOF的度数。

达标测评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 、相等的两角是对顶角 C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二.填空: 2.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已知∠AOC+∠BOD=90°,则∠BOC= 。 3.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2+∠3= 。 三.解答题 4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1) 写出∠AOC, ∠BOE 的邻补角。 (2) 写出∠DOA, ∠BOF 的对顶角。 (3) 如果∠AOE=30°,求∠BOF ,∠AOF 的度数。

5.如果直线AB、CD相交于O点,且∠AOC=28°,作∠DOE=∠DOB,OF平分∠AOE,求∠EOF 的度数 附达标测评题答案: 1.D 2.135° 3.180° 4.(1)∠AOD、∠COB;∠AOE、∠BOF (2)∠BOC、∠AOE (3)30°、150° 5.62° 七年级数学(下册) 5.1.2垂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结论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 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有理数等知识是生活的需要. 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 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全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和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②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数的运算上,诸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律、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等内容的学习,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算上.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对有理数中的有关概念以及有理数法则的理解,绝对值意义和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课时分配 内容课时 1.1 正数和负数 1 1.2 有理数 4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5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1.5 有理数的乘方 4 单元复习与验收 2 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引入,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在这过程中,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 (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2)注意利用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发挥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 2.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更直观形象易理解,并且要着重在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训练,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③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完整)初中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 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四个半小时到达西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西站31.5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两人骑自行车沿着900米长的环形跑道行驶,他们从同一地点反向而行,那么经过18分钟后就相遇一次,若他们同向而行,那经过180分钟后快车追上慢车一次,求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 4、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货车速度每小时60千米,客车每小时40千米,货车到达乙地后停留0.5小时,又以原速返回甲地,问从甲地出发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5、快车与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12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又行了8小时到达乙地。慢车还要行多少小时到达甲地? 6、两地相距380千米。有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原计划甲汽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但开车时甲汽车改变了速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开出,问在相遇时,乙汽车比原计划少行了多少千米? 7、东、西两镇相距240千米,一辆客车在上午8时从东镇开往西镇,一辆货车在上午9时从西镇开往东镇,到正午12时,两车恰好在两镇间的中点相遇。如果两车都从上午8时由两镇相向开行,速度不变,到上午10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

8、“八一”节那天,某少先队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往相距17千米的解放军营房去慰问,出发0.5小时后,解放军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少先队员快2千米,再过几小时,他们在途中相遇? 9、甲、乙两站相距440千米,一辆大车和一辆小车从两站相对开出,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小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一只燕子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和大车同时出发,向小车飞去,遇到小车后又折回向大车飞去,遇到大车又往回飞向小车,这样一直飞下去,燕子飞了多少千米,两车才能相遇? 10、小刚和小勇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小刚跑完全程的5/8时与小勇相遇。小勇继续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前进,用2.5小时跑完余下的路程,求小刚的速度? 11、甲、乙两人在相距90千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钟跑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钟跑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在直路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共相遇了多少次? 12、男、女两名运动员在长110米的斜坡上练习跑步(坡顶为A,坡底为B)。两人同时从A点出发,在A、B之间不停地往返奔跑。如果男运动员上坡速度是每秒3米,下坡速度每秒5米;女运动员上坡速度每秒2米,下坡速度每秒3米,那么两人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离A点多少米? 13、马路上有一辆车身为15米的公共汽车,由东向西行驶,车速为每小时18千米,马路一旁的人行道上有甲、乙两名年轻人正在练长跑,甲由东向西跑,乙由西向东跑。某一时刻,汽车追上了甲,6秒钟之后汽车离开了甲;半分钟之后,汽车遇到了迎面跑来的乙;又过了2秒钟,汽车离开了乙。问再过多少秒后,甲、乙两人相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7蚂蚁的救助 语文S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ǎyǐ( ) jiāo( )水zhēng( )扎huī( )复 一méi( ) xùn sù( ) 衔yǎo( ) zérèn( ) 二、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三、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迅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课文,回答问题。 1.蚂蚁是怎样救助同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觉得人类应该向蚂蚁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本文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一读,抄一抄。 1.但它们是些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它们小心翼翼地向四周试探了一番,便迅速地逃离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蚂蚁的救助》习题

《蚂蚁的救助》习题 一、读一读,写一写。 蚂蚁浇水迅速责任挣扎恢复昆虫小心翼翼生命力生灵落难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泥土()的工具()的触角()地挣扎 ()地观察()地逃离 三、读一读,注意加横线的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 1.它们是些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 2.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触抚,并试图将它衔走。 3.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四、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我不是昆虫学家,不知道蚂蚁的救助行为是一种偶然还是出自本能。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们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1.文中的“它们”是指谁?这种“道德品质”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 2.你从蚂蚁的救助行动中受到什么启发? ----------------------------------------------------------------------------------------------------------------------------------------------------------------- 参考答案: 一、略 二、湿漉漉细小小小努力静静迅速 三、略 四、 1.蚂蚁互相救助的道德品质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合作学习(互动)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 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 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 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既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课堂练习: 1. P3第一题到第二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课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课题 中学语文 课题一《短文两篇·贝壳》(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二《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三《春》(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四《散步》(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课题五《皇帝的新装》(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 元) 小学语文 课题一《桂花雨》(人教2003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 课题二《钓鱼的启示》(人教2003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 课题三《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人教2003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课题四《落花生》(人教2003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组) 课题五《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 初中思想品德 课题一《认识自我·感受青春》(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学会交往·我和父母》(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三《学会交往·师生情谊》(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初中数学 课题一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1.1相交线 课题二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5.3.1平行线的性质 课题三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7.2.1三角形的内角

课题四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8.1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题五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小学数学 课题一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章《线与角·线的认识》课题二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章《线与角·旋转与角》课题三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乘法·卫星运行时间》 课题四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除法·买文具》 课题五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负数·温度》初中英语 课题一湖教版七年级上册 Unit2 Looking Different Topic2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ectionB) 课题二湖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7 The Birthday Party Topic1 When were you born? (SectionA) 课题三湖教版八年级上册 Unit2 Keeping Healthy T opic1 Y ou’ll better go to see a doctor (SectionA) 课题四外研教版八年级下册 Module2 Friendship Unit1 Can you tell me where you’re from? 小学英语 课题一《开心学英语》第3册第7课 Where are my glasses? 课题二《开心学英语》第3册第11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