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癌症疼痛治疗综述

癌症疼痛治疗综述

癌症疼痛治疗综述
癌症疼痛治疗综述

癌症疼痛的治疗

一、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

在现有疼痛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是基础。严格规范按照WHO推荐的癌症疼痛病人三阶梯止痛方案,可以使90%癌症疼痛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

(一)W HO的三阶梯治疗原则

1、按阶梯给药

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如疼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第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弱阿片类药物。若疼痛仍未控制或继续加剧,则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替换,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此外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强止痛效果,治疗疼痛加剧的并发症,在治疗特殊疼痛时辅助药物可产生独立止痛作用,因此可用于任何阶梯中。需要注意的是三阶梯应用不要过于教条,因为病人的情况复杂多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和使用镇痛药物,更多现象是需要不同药物的配伍,以求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2、口服给药

在尽可能情况下力争口服给药。因为口服给药方便、经济,无创伤性,不良反应小又能增加病人独立性。血药浓度稳定,与静脉注射用药相比同样有效,免除创伤性给药的不适,在家或医院均可使用。另外口服给药时吸收缓慢,峰值较低,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所以口服给药是一种最简单、最科学的给药方式。

3、按时给药

止痛治疗应根据所用药物药代动力学的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当疼痛达到不能忍受时才给镇痛药物(即按需给药)。因为,镇痛药物需要达到有效浓度时才具有镇痛效能,为保持止痛的连续性,需要在药物浓度下降时,及时给予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按时给药可以获得稳定的镇痛效果,减少血药波动而出现的反复疼痛,推迟了药物耐受的出现,是镇痛治疗观念上的进步。

4、个体化给药

个体化原则是根据不同个体对麻醉药品敏感度的差异,既往使用止痛药的情况,及药物的药理特点确定给予药物剂量。对麻醉药品敏感度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量。应该说凡是能

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都是正确剂量。个体化给药的原则可以避免用药量的不足或过量,使镇痛治疗更符合病人自身的需求。

5、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目的是使病人获得最佳疗效,而发生的不良反应却最小。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二)常用镇痛药物及使用

1、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叫非阿片类止痛药物,NSAIDs)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使用中需要强调的是,应重视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阿片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尤其对阿片类药物半敏感的癌痛如骨转移、神经源性疼痛等,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以增加止痛效果。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作用是有限度的(即有天花板效应),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虽然进一步增加药量,而镇痛效果不能得到相应提高,但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1)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表1)

表1 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2)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a.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的各种药物虽然化学结构不同,镇痛机制和药理特点是基本相同的,不同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差异,使用时在考虑镇痛效果的同时,应根据病人的身体

状况合理用药。

b.对于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有溃疡病史和过度酒精饮用史、吸烟史,以及病人肾功能低下、患有糖尿病或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者,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c.如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抗凝剂可增加胃肠道损伤的风险。

d.为减少不良反应,选择反应较轻的药物,尽量使用肠溶片,缩短使用时间,使用所需药物的最小有效剂量。

e.注意对病人肝肾功能进行监测,包括尿素氮、尿酸、肌酐、血常规,每3个月复查,保证用药安全。

f.如出现胃肠道反应,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换用同类其它药物,给予H2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对症处理。出现肾脏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进展恶化,尿素氮、尿酸、肌酐数值成倍增

加,停用此药。

g.如应用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疼痛无效,应考虑其它的止痛药物。

2、阿片类镇痛药物

(1)弱阿片类止痛药物(表2)

表2 用于中度疼痛的弱阿片类止痛药物

(2)强阿片类止痛药物(表3)

表3 用于中至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止痛药物

*其中还有控释、缓释剂的药物如美施康定、美菲康等。

3、辅助药物

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加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治疗各种难治性的疼痛综合征,对于某些特殊的疼痛具有独立的镇痛效果。此类药物可以用于疼痛三阶梯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段。如果诊断正确,阿片类药物用量已经最佳化,而患者仍具有重度疼痛,则需要考虑采取针对癌痛病因的治疗。

(1)对于炎性疼痛可以应用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糖皮质激素。

(2)无肿瘤危象的骨痛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

(3)神经压迫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

(4)神经病性疼痛,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或抗惊厥药物治疗。

(5)对抗肿瘤治疗有效的病人建议应用放疗、激素或化疗来控制疼痛。

(三)常用止痛药物给药途径

1、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首选的镇痛药给药途径,病人可以自己服用,方便、安全。口服途径给药主要用于可以口服用药,不需要即刻止痛,及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疼痛患者。在使用阿片类控释、缓释剂型时,不要嚼碎、捣碎或掰开服用,以免影响药物内部缓释作用的正常发挥。

2、舌下含服给药

口腔黏膜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避免了药物的首过代谢,对生物利用差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舌下给药方法适合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不宜用于需要大剂量止痛剂的病人。

3、直肠给药

可以用于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效能与口服基本相同或更好,是替代口服用药的途径之一。给药时先进行直肠指检,确保药物贴在直肠粘膜上,而不是进入粪便。

4、皮下注射给药

可不经过肠道,无药物的首过效应,摄入吸收的时间较口服用药方式明显缩短,止痛作用产生快,生物利用度高,是病人自控镇痛(PCA)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

5、肌肉注射

目前多用于急性疼痛时临时止痛治疗,长期使用肌肉注射治疗疼痛存在血药浓度波动大,加快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病人注射局部疼痛,临床不推荐用于癌症疼痛的长期治疗。

6、静脉途径给药

是最迅速有效和精确的给药方式,国内外多采用中心静脉插管或预埋硅胶注药泵,以连续滴注或间断推注的方式控制疼痛,其优点是药物血浆浓度稳定,镇痛效果可靠,可用于其它给药方式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过大的疼痛病人。

7、经皮吸收给药

是使止痛药物透过皮肤,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皮下的微血管发挥止痛效应。目前国内外仅有芬太尼透皮贴剂供临床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并不是哪疼贴哪,而是选择在平坦、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上使用,常选择在前胸上贴用。要使贴剂牢牢附在皮肤上,以确保药物持续释放。

8、硬膜外或椎管给药,可注入微量吗啡达到止痛效果,采用病人自控泵或持续注药泵技术,在硬膜外

腔内埋管注药,提高镇痛效果,病人可以在家使用,为顽固性癌症疼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四)癌症疼痛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

1、癌痛治疗不宜使用哌替啶,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欠佳,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8-1/10,其作用时间

短,仅可维持2.5-3.5h,持续使用哌替啶治疗慢性疼痛会产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因为哌替啶的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止痛作用很弱,但不良反应却增加一倍。而且在体内的半衰期长,约3-18h才从体内清除1/2。其毒性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惹毒性,可致精神异常、震颤、神志不清、惊厥等,反复注射可在注射局部发生炎性反应,并产生耐药,使镇痛作用下降。因此哌替啶不适合用于慢性癌痛治疗,应避免在癌痛病人中使用。

2、止痛要彻底,癌性疼痛控制需要长期持续的治疗过程,按照WHO的治疗原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开展个体化治疗。使用镇痛药要逐步升级,对重度疼痛的病人要淡化第二阶梯用药,尽快进入第三阶梯治疗,注意止痛效果。未曾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要从低剂量开始滴定,达到剂量调整。阿

片类药物个体差异较大,尤其长期使用吗啡的病人,已有耐受,不受剂量限制,吗啡无极量,国内目前吗啡日极量有达7g的病人。

3、快速滴定,所谓快速滴定是指大多数病人经由正确滴定方式可以在3d之内将疼痛控制在轻度以下。

通过快速滴定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病人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4、常备速释阿片类药物解决病人的爆发痛,在定时定量给予阿片类控释、缓释药物的同时,应备用速

释阿片类药物,用于控制可能出现的爆发痛。

5、不良反应的处理很关键,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初期,3-7d内耐受缓解。吗啡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恶心

呕吐、便秘等,通过对症用药均能缓解。

二、癌症疼痛的其它治疗方法

(一)放射治疗

放疗能缓解转移性疼痛,直接作用于引起疼痛的原因,且能提高治疗效果。

(二)姑息手术疗法

可用于减少肿瘤体积,从而减轻梗阻和压迫症状。

(三)神经阻滞术

指用局部麻醉药,神经破坏药等暂时或持久地阻滞神经传导,从而达到无痛的目的。癌症疼痛病人神经阻滞多选择采用破坏神经的方法。

(四)神经毁损术

是指使用现代手术的手段毁损神经组织达到永久性止痛的目的。采用方法包括:冷冻、激光,高频热凝固法,手术切断神经传导路,X-刀等。

(五)电刺激疗法

利用电刺激缓解疼痛,刺激部位包括:外周经皮电刺激,椎管内电刺激,中枢性电刺激。经皮电刺激通过刺激病人穴位,调动病人体内的镇痛物质达到止痛作用,可以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六)生物细胞用于癌症疼痛治疗

将具有分泌神经活性物质的细胞植入受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分泌神经活性物质而缓解疼痛,或提高痛阈。

(七)心理治疗

针对重度癌症疼痛病人的心理问题,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是进一步提高癌症疼痛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应熟知抗忧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的使用。

(八)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癌症疼痛治疗有着广泛的前景,有很多中药有镇痛作用,曾有学者提出癌症疼痛治疗的四阶梯方案,其中一个阶梯是中医药。中医药是有很多优势,首先中药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提高病人抵抗力的作用,并且可以调整病人的功能紊乱,提高生活质量。

癌症的“三阶梯”止痛在临床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刘端祺

一、我国癌痛治疗工作回顾

“三阶梯”止痛上世纪80年代初由WHO提出,并逐渐得到推广。我国的几项重大举措有:

(一)临床培训及相关项目的实施

■第一届WHO和卫生部癌症疼痛和姑息治疗会议在广州召开1990

■“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的指导原则”发布 1990-96

■翻译出版美国癌症疼痛治疗指导原则 1997

■第二次全国性癌症疼痛调查 1996-97

■开展各种癌症止痛培训班 1996-97

■在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医护人员中普及癌症止痛治疗知识

(二)政策逐渐放宽

■实行“限量供应”制管理(1995年之前)

■实行“计划供应”制管理(1995-1999年)

■实行“备案供应”制管理(2000年)

二、我国癌痛止痛有所进步,但仍显落后

我国疼痛治疗工作虽有所进步,

但其水平仍亟待提高。麻醉品的消耗量从

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个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对癌症止痛问题高度关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作为衡量癌症止痛水平标志的吗啡年消耗量从80年代初的几千克上升到目前的200余千克。全国医疗界对“三阶梯”止痛原则已有所了解,“扫盲”阶段在大多数地区已基本结束。累计已有上千万名患者从中获益。

二十年来,由于WHO的大力提倡,各国政府的支持和广大肿瘤临床工作者的努力,全世界范围的癌症止痛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癌症患者的止痛治疗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有了根本性的改观,百万人口医疗用麻醉品消耗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进步,但我国仍处于一种落后状态,详见表1:

三、正确判断癌痛是正确治疗癌痛的基础

正确的对疼痛分级是正确治疗

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分级过程中应注

意疼痛对睡眠的影响。

目前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判断疼痛的程度:

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

0级:无疼痛;

Ⅰ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剂,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最核心的就是观察疼痛对患者睡眠的影响。

数字分级法(NRS)

可让患者在下图中点出适合自己疼痛状态的合适位置,以此做为选择药物品种、剂量、给药途径、判断疗效的重要依据。此法简单明了,很有实用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多次国际生命科学大会上,已经形成共识,认为在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外,人类还应处于“无痛状态”,将疼痛看作人的第五生命体征。即无痛应当是人生而俱有的基本权利。疼痛评价、治疗在临床具有优先地位,难以想象一个剧烈疼痛的人,怎么会安稳地接受放化疗、心理治疗,怎么能享受正常的生活。

就肿瘤患者而言:患者说痛就是痛,患者说有多痛就有多痛。医护人员必须对肿瘤患者关于疼痛的主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足够的信任。

四、三阶梯止痛方案及其演进趋势:

图2基本上概括了大家熟知的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三阶梯”是一种人为的划分,主要目的是指导用药。但在实践中,临床上将一些强阿片类药物用于中度癌痛患者,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止痛效果。有学者提出,小剂量的强阿片类药物比大剂量的二阶梯药物更安全、有效。近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止痛药的品种可兼用于二、三阶梯(如奥施康定、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有人提出建议,将现在划分的第二、三阶梯统一规定为第二阶梯,把无创情况下止痛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疼痛划为第三阶梯。详见图3。

这一划分还没获得公认,但对指导用药不无道理。癌痛程度的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疼痛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将疼痛的评估固定化。诊断时要评估,治疗过程中更要反复评估。疼痛的变化肯定与病情有关,但疼痛和病情的发展并不一定成正相关。因此,止痛药物的剂量、剂型、给药途径也应该调整,绝不能从患者初诊到入院数周后仍然“一方到底”,毫无变化。

五、“度冷丁情结”被动摇

1935年度冷丁在美国研发成功,但很快即发现其肌肉神经毒性和中断用药后易诱发惊厥、抽搐,所以在美国始终没有成为主流止痛药。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其作用时间短,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代谢物去甲哌替啶从肾脏排泄,毒性代谢产物有蓄积作用,同时由于年龄和疾病的原因造成肾脏清除率降低。“三阶梯”方案的推广使我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持续半个世纪的“度冷丁情结”被彻底动摇,慢性疼痛不应使用度冷丁止痛已成共识。

我国度冷丁的消耗在逐年下降,详见图4:

六、对阿片类药物“成瘾性”(精神依赖性)的新认识

药物依赖性可分为两种,即身体依赖性和精神(心理)依赖性。前者可见于各种药物如安眠类、激素类等,突然停药时可出现戒断症状,可用心理调适、调整用药的方法克服,且不遗留终生。精神(心理)依赖性即我们常说的“成瘾”。这也是大家普遍担心的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世界二十年来上千万例次的阿片类药物止痛的实践说明,产生心理依赖性的患者极其罕见,大大低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不应成为使用阿片类药物的顾虑。循证医学证明,在1980年总结的12000例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的患者中,只有4例产生精神依赖,占0.033%。在1990年分析的24000例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中,只有7例产生精神依赖,占0.029%。

“精神依赖”者用药目的是追求享乐(冲飘感),用药后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特殊的精神效应。用药者产生一种追求用药的强烈欲望,出现不顾道德底线、不择手段的觅药行为,断药后无明显戒断症状。终身遗留对药物的难以抑制的渴求。显然,我们面对的癌症患者很难出现上述情况。疼痛本身是对阿片类药物最强的拮抗因素,癌症患者的大脑优势兴奋灶是疼痛及其对止痛的强烈要求,它可能压倒那种对强阿片类药物“冲”、“飘”的享受性心理需求。

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的及时剂量调整和无创性给药(口服、皮肤贴剂、肛门及阴道栓剂等),避免了患者瞬间血药浓度高峰的形成,使其达不到迅速出现心理依赖性所需要的剂量及浓度。严格的药物管理和医学监护也有效地遏制了流弊的发生。美国提供的数字证明,医用麻醉品供应渠道的通畅、用药量的增加,对药物滥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七、重视爆发痛

癌痛由两部分组成:持续性疼痛和爆发痛。爆发痛是癌痛的重要特点,发作时令患者痛不欲生。发生原因十分复杂,它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形成恐惧和抑郁,是诱发患者自杀的重要因素。应将爆发痛视为和惊厥、出血、休克一样的急症,尽早处理。

爆发痛发生率高,骨转移的病人63%伴有爆发痛;随时可能出现,没有预期性。需常备即释阿片类药物处理爆发痛,主要处理方式是及早使用吗啡即释剂和神经、精神调节药物。在爆发痛缓解后,应开始用控缓释阿片类药物(如:口服吗啡控释剂、奥施康定、多瑞吉等)对癌痛进行常规治疗,不要等待下次疼痛出现时再作处理。

八、预防、治疗便秘,提高治疗的顺应性

在所有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中,便秘最为“顽固”,发生率也最高,约占使用强阿片类药物的30-80%。是终身不耐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常被低估,因此应在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同时预防性服用缓泻剂,不要等患者出现便秘才做处理,形成恶性循环。也可选择便秘发生率低的阿片类药物。

缓泻剂品种多样,有容积型、电解质型、胃肠蠕动型、润滑型、神经介质型等,可根据病情选择,要随时更换,不要长期持续使用固定类型的缓泻剂。

九、以睡眠质量作为衡量止痛效果的标准

一个癌症患者满意的止痛应做到: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特别是使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保证睡眠中不至被疼醒,这往往比清醒时让患者止痛更重要。从开始止痛治疗到患者睡眠时也不感到明显疼痛,有一个药物选择和剂量摸索过程。

一个满意的止痛应达到“3-3-3”的要求,即:3天之内基本控制疼痛,疼痛控制在3分以下,一天爆发痛次数少于3次。

十、重视第一周

疼痛治疗的成败关键在于第一周,在第一周要做的工作有:

■尽量明确疼痛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疼痛程度的评估

■止痛药物品种的选择

■药物剂量的调整

■给药方式的选择

■止痛效果的观察记录

■止痛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疼痛的再评估及药物品种剂量的再调整……

■对上述内容均应记录在案,并需及时与患者及其亲友沟通。

十一、重视护理工作

美国东南部一所退伍军人医院对正在进行止痛治疗的90名癌症患者的护理记录进行了复查。90名患者的平均疼痛指数为3.29; 22名在5分以上,最高9.8分。49人(58%)实际未见有关疼痛的护理记录;72人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后出现便秘,但仅有11人有记录。仅有1人由护士进行了非药物止痛的努力,没有使用镇静剂。这一调查说明,护理对癌痛的重视并不理想,既没有足够的关注,也缺乏及时处理的技巧。

护士止痛的工作重点有:

■关注患者的疼痛,给予极大的同情

■正确评估并记录疼痛指数

■及时与医生沟通讨论止痛

■当面服药

■及时发现毒副作用

特别是当面服药,往往不落实。

十二、当前工作的主要误区

管理层面主要是限制处方权、限制处方量;医疗层面主要是药量不足、用法不规范。共同的误区是错把自己当成辑毒队员,在医生的岗位上不作为、少作为。

总之,二十年的临床止痛实践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任重道远,相信癌症止痛事业一定会在医患双方的积极努力配合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展得更好。

(完整版)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 癌症疼痛 (cancer pain) 是指由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常为慢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 60 %~ 80 %,其中 1 / 3 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如果得不到恰当的止痛治疗将会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可造成抑郁、乏力、焦虑、失眠、全身情况恶化或严重干扰抗癌治疗的施行。进一步提高对癌症疼痛的认识、评估及治疗水平,将造福于广大癌症疼痛患者。 一、癌症疼痛治疗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镇痛药物可以解除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同时筹划起草癌症疼痛治疗指南。 1986 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出版《癌症疼痛治疗》第一版 (Cancer pain relief) 。该书作为癌症疼痛治疗指南,提出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口服用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个体细节。按阶梯给药是指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不同作用强度的镇痛药物。即轻度疼痛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镇痛药,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镇痛药。因此,该指南又被称为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倡导,得到了各国肿瘤学术界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1990 年,我国首次在广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全国性专题会议,开始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1991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随后十余年我国相继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和政策,多次举办各种学习班和研讨会,推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经过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开展三阶梯癌痛镇痛治疗原则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我国的癌症疼痛治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医护人员在癌痛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量患者仍然镇痛不足、很多基层医师对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依然心存疑虑等。因此,进一步加强癌症疼痛及非癌症疼痛知识的普及宣传,推行和完善规范化疼痛治疗工作势在必行。 (二)、癌症疼痛的原因及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症患者的疼痛分为四类,分别为肿瘤侵犯所致疼痛、抗肿瘤治疗所致疼痛、与肿瘤相关的疼痛以及与肿瘤或治疗无关的疼痛 ( 见表 ) 。多数癌症患者尤其是癌症晚期患者常合并多种类型的疼痛。 1. 肿瘤侵犯所致的疼痛:约占癌症疼痛的 80 %。癌细胞直接浸润,压迫或转移可引起严重的癌症疼痛。

晚期癌症姑息治疗与生活质量

晚期癌症姑息治疗与生活质量【关键词】肿瘤;姑息疗法;生活质量 目前,肿瘤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统计,1995年全世界有新发癌症患者1000万人,死于癌症人数660万,是居民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由于肿瘤诊断的复杂性及目前诊断水平的限制,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相当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晚期癌症患者应得到进一步的姑息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对癌症和死亡存在偏见,加之现有的医疗制度和条件所限,致使大量晚期癌症患者得不到合理的治疗和妥善的安置,而蒙受癌症所带来的极大的身心痛苦、经济损失、家庭不宁,也增加了社会和工作单位的负担。2006年第4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的主题是“规范肿瘤治疗,提高生命质量”。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和欧洲临床肿瘤学会于2006年共同发布了“改善癌症医疗质量的共识意见声明”,强调关注癌症生存者及癌症姑息治疗问题。这些所体现的基本思想是:尊重癌症患者,科学决策抗癌治疗,保证癌症医疗质量。WHO对肿瘤工作者的要求,已由过去的肿瘤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三个重点改进到肿瘤预防、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和姑息治疗的四个重点,并认为姑息治疗在多数常见癌症的治疗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1 姑息治疗的定义、起源及发展

根据WHO的定义,姑息治疗是指对所患疾病已经治疗无效的患者积极地、全面地医疗照顾。对疼痛、其他症状以及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的控制是首要的。姑息性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和家属获得最佳生活质量。姑息性治疗的很多方面也可与抗癌治疗一起应用于疾病过程的早期[2]。因此姑息治疗是一种人性化的治疗[3]。 姑息治疗起源于4世纪古罗马拜占庭Christain社会机构发起的临终关怀医院(hospice)运动。1967年,世界第一个现代化的Hospice在伦敦建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姑息治疗机构逐渐发展壮大,目前英国有700余家,美国3000余家,其他欧洲及第三世界也陆续建立起Hospice。1982年WHO提出“到2000年使癌症病人不痛”,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癌痛止痛原则。1993年英国和加拿大学者编写了牛津大学教科书《姑息医学》,并于1998年再版。 我国姑息治疗事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李同度教授于1985年首次提出“晚期癌症患者收治是个社会问题”,1987年筹建了我国第一个以收治晚期癌症患者为主的安徽肿瘤康复医院。1994年8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来各省市也相继成立省市级的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1990年,我国卫生部和WHO共同召开全国癌痛专题研讨会,并把癌痛三阶段止痛方案推向全国[4]。此后,1991年、1994年和1999年,我国三次修

癌症疼痛治疗综述

癌症疼痛的治疗 一、癌症疼痛的药物治疗 在现有疼痛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是基础。严格规范按照WHO推荐的癌症疼痛病人三阶梯止痛方案,可以使90%癌症疼痛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 (一)W HO的三阶梯治疗原则 1、按阶梯给药 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至中度疼痛。如疼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第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的基础上加上弱阿片类药物。若疼痛仍未控制或继续加剧,则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替换,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此外辅助药物主要用于增强止痛效果,治疗疼痛加剧的并发症,在治疗特殊疼痛时辅助药物可产生独立止痛作用,因此可用于任何阶梯中。需要注意的是三阶梯应用不要过于教条,因为病人的情况复杂多变,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和使用镇痛药物,更多现象是需要不同药物的配伍,以求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2、口服给药 在尽可能情况下力争口服给药。因为口服给药方便、经济,无创伤性,不良反应小又能增加病人独立性。血药浓度稳定,与静脉注射用药相比同样有效,免除创伤性给药的不适,在家或医院均可使用。另外口服给药时吸收缓慢,峰值较低,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所以口服给药是一种最简单、最科学的给药方式。 3、按时给药 止痛治疗应根据所用药物药代动力学的规律按时给药,而不是当疼痛达到不能忍受时才给镇痛药物(即按需给药)。因为,镇痛药物需要达到有效浓度时才具有镇痛效能,为保持止痛的连续性,需要在药物浓度下降时,及时给予药物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按时给药可以获得稳定的镇痛效果,减少血药波动而出现的反复疼痛,推迟了药物耐受的出现,是镇痛治疗观念上的进步。 4、个体化给药 个体化原则是根据不同个体对麻醉药品敏感度的差异,既往使用止痛药的情况,及药物的药理特点确定给予药物剂量。对麻醉药品敏感度个体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没有标准量。应该说凡是能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

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晚期癌症疼痛的护理_综述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概论 摘要: 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技术概况做一系统性介绍,希望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者做好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工作,帮助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应对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晚期癌症、疼痛、护理进展 国的调查表明:在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的各期癌症患者中,51.1%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晚期患者,75%都有疼痛问题,且92.51%的癌症患者为中度疼痛[1],癌症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是患者最为恐惧和最难忍受的症状,其从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在护理对策中,消极、祈祷的疼痛护理对策与疼痛程度成正相关,积极、勇敢的护理对策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2]。由此可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癌痛对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其重要。 1.癌症疼痛简介。 疼痛是由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镇痛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疼痛,癌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 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 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中国癌性疼痛病人发病率高达50%左右,肿瘤疼痛原因包括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占第1位约占80%、肿瘤相关或无关的疼痛综合征占10%左右、肿瘤诊断或治疗相关的疼痛占10%左右等等。另外,大部分肿瘤患者因患“绝症”后的心理改变、对肿瘤知识的缺乏、家庭社会生活的改变加重肿瘤患者的躯体疼痛,故对晚期癌痛患者的医疗护理不仅需要有效的镇痛治疗,还需要针对肿瘤疼痛的特殊护理,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及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事实上,让癌症患者无痛或尽量使疼痛减轻到可以耐受的程度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只要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恰当使用止痛剂和有效止痛方法,90% 以上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缓解。通过1400名注册护士问卷调查表明,最佳处理疼痛的主要障碍是对疼痛估计不足、处理疼痛的知识不够和患者不愿报告疼痛[4]。因此,获得疼痛护理的良好疗效,疼痛的评估和再评估是基础。 2.疼痛评估。 2.1疼痛的分级: 0级:无疼痛。Ⅰ级:轻微可以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饮食、睡眠基本不受干扰。Ⅱ级:中度持续或阵发性疼痛,可短时耐受,日常生活、饮食、睡眠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Ⅲ级:不可忍受的重度疼痛,疼痛剧烈、持续,活动受到限制,睡眠、饮食受到严重干扰,必须服用止痛药。中晚期肿瘤患者大多都是疼痛Ⅲ级。 2.2建立疼痛护理单:疼痛患者建立疼痛护理单对疼痛的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 2.2.1疼痛护理单的容:患者的、性别、诊断、疼痛的分类( 急性、癌痛、慢性非恶性疼痛);入院时疼痛的情况( 有无疼痛、周期性疼痛、活动性疼痛还是持续性疼痛),疼痛的部位(A、B、C 等),出现的日期、时间、部位、活动情

癌症姑息治疗

癌症姑息治疗 【WHO攻克肿瘤的四大战略任务】肿瘤预防、肿瘤早诊、综合治疗、姑息治疗 【发展姑息医学是全社会的需要】1、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2、社会老年化进程的加速3、可治愈性肿瘤的比例仍很低4、晚癌患者如何办 【WHO姑息治疗的原则】1、缓解疼痛及其他造成痛苦的症状2、肯定生命并把死亡看成一个正常的过程3、对死亡既不延长也不促进4、对患者全身心的关顾,使其尽可能主动的生活5、给家属提供一个支持系统,妥善地照顾患者,正确处理后事6、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对疾病过程起到正面的影响7、姑息治疗应尽早地用于疾病的早期,与放疗、化疗相结合8、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处理一切痛苦的临床并发症所需要的调查及研究 【早期规范化处理癌痛及其他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终末期疾病源于疾病早期2、早期疼痛不处理,导致神经和中枢的敏化,使疼痛信息传导的增强,静止通道的活化,使疼痛不断增强,甚至无害刺激也可诱发痛苦3、未处理的症状造成慢性痛苦,导致抑郁、自杀、恶液质 【姑息治疗在肿瘤学中的位置】1、姑息治疗应尽早地贯彻到肿瘤治疗始终2、癌症发病在发展中国家仍将继续呈上升趋势3、80%以上患者需姑息治疗4、发达国家五年癌症生存率达50%,但早、晚也需姑息治疗5、当医疗花费成为患者负担后,姑息治疗愈来越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选择 【姑息医学发展滞后的原因】1、社会对姑息治疗的定义、伦理、原则、内容缺乏认识 2、政府的国家癌症控制项目欠具体 3、对受伤害的脆弱的群体缺乏来自各方面精神及经济的支持 4、政策制定者、执行者、专业人员研讨应加强如:如何落实与整合肿瘤工作的四项任务?如何确定优先?如何消除现实医疗实践中的浪费、开拓有效的医疗服务?了解地区差异、基金保证与重视程度的区别 5、肿瘤专业工作者错误的认为停止化疗=不能提供其他,希望被剥夺而放弃了患者;疾病进展=肿瘤医生的失败,形成自责;支持治疗Hospice=不治疗,造成患者因转诊晚而未享受足够的姑息治疗的现象 6、专业姑息治疗队伍处于治疗与姑息的交接口,感到无所是从,缺乏成就感,缺乏周围的支持,忽略了自己正在从事真正的人文关怀,真心的奉献爱心的事业 7专业医院考虑出成果,出人才及医院收入,医生考虑疗效与不良反应,家属最关心的经济问题,而患者急于缓解痛苦,如何将四者统一将是人文关怀及和谐社会的体现 8、初级保健人员缺乏治疗、教学、科研及学习的条件。面对本应多中心协作的躯体、心理、精神全面关顾的弱势群体感到无能为力的负罪感。 【根据资源水平姑息治疗优先的实施】目的:改善癌症或其他致命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内容:疼痛控制、症状处理、心理及精神支持,所有国家公众及专业人员都应知道癌痛是可以避免的,并且在各健康保健组织均可提供口服吗啡 1、低资源国家:在所能达到的目标地区各层次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采用最低标准的疼痛控制和姑息治疗,如家庭护理 2、中等资源国家:全国范围内各层次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保证最低标准的疼痛控制及姑息治疗实施,可由健康保健工作者及家庭护理共同完成 3、高水平资料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层次的医疗保健人员均应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家庭护理确保国

4.7.6.1.c1癌症疼痛治疗规范

癌症疼痛治疗规范 1、镇痛药物治疗方法:分三阶梯治疗方法和非三阶梯治疗方法 2、非镇痛药物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一)三阶梯治疗方法 1.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五个基本原则:首选无创(口服、透皮等)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1)首选无创途径(口服、透皮等)给药 口服给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 其它无创性途径给药:透皮帖剂、直肠栓剂、经口鼻粘膜给药等 (2)按阶梯用药: 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应阶梯的药物。 A、轻度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阿斯匹林为代表、第一阶梯) B、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第二阶梯)±NSAIDs±辅助药物 C、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第三阶梯)±NSAIDs±辅助药物 (3)按时用药 根据时间药理学原理,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有利于持续有效地镇痛,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4)个体化给药 癌痛个体对麻醉止痛药的剂量、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明显,故要个体化选择药物,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 (5)注意具体细节 强调癌痛治疗前应花一些时间(15分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癌痛治疗知识的宣教,内容包括:有癌痛应及时止痛,阿片类药用于癌痛不会“成瘾”,如何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止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等;目的:监测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止痛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2.药物选择与滴定 第一步: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应阶梯的止痛药(NSAIDs、阿片类药物或其复方制剂)及滴定 第二步:根据疼痛类型(部位、性质),选用辅助药 止痛药的选择应遵循“同效低价”的原则,即同类药物中,尽量选择价格低廉、效果可靠、性价比高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优先选用扑热息痛、阿斯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即释片;阿片类药物,优先使用吗啡即释片,若止痛效果不稳定或不方便时(如夜间睡眠痛醒)可考虑换用吗啡控释片,进食困难或口服吗啡副作用严重时(如严重便秘)的患者考虑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1)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于轻度疼痛,尤其适用合并骨及软组织转移性疼痛,也可联合阿片类药物用于中重度癌痛。当其剂量已接近限制性剂量而疗效不佳时,应改用或合用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药物:可待因、曲马多)。 (2)阿片类药物

中医如何治疗晚期癌症疼痛

临床上很多癌症患者一经确诊已属晚期,此时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其中疼痛的出现往往令患者难以忍受,影响患者的睡眠、精神状况,甚至使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疼痛。中医是治疗癌症常用的方法,那中医如何治疗晚期癌症疼痛呢? 癌症晚期疼痛的出现多与疾病本身有关,如癌肿浸润、侵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均是导致患者疼痛的重要原因。疼痛往往会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逐渐加剧,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影响质量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疼痛的缓解,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法,通过按阶梯服用止痛药,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在短期内疼痛得到缓解,但仍有一些患者用药后疼痛并没有明显改善,尤其是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此外,长期服用止痛药还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等,还会产生耐药性喝依赖性,需要特别当心。 其实癌症晚期疼痛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疾病本身所造成的,要想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痛苦,关键是要镇痛与治癌同时进行,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痛苦。中医认为治疗疼痛的机理主要在于,中药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能够维持机体内的平衡,从而缓解疼痛;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通过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中药,能够起到“通则不痛”的功效,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具有抗癌功效,如川芎、郁金、乳香、没药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能够有效减轻痛苦,且基本上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也不会出现耐药性和依赖性。除了能减轻患者痛苦外,中医本身还具有抗癌功效,能够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扩散转移,还能调节患者机体,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余年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经验,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并涵盖了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及基因理论等,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该理论的实质内涵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目的在于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使人体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得以平衡,此时五脏六腑都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疾病亦趋康复。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 赵海(化名),胃间质瘤,河南郑州人 赵海起初是因为胃出血到医院检查,确诊了胃间质瘤。随即进行了手术,并在术后坚持服用格列卫。但坚持用药并没有让他的病情稳定,2016年,在郑大一附院复查时,发现胃间质瘤出现肝部转移,于是他再次按医生的建议继续消融治疗。2017年11月,去复查又发现了肝部转移,他转到上海新华医院求治,进行了“肝左叶切除术”。但一次次复发,也让赵海吸取了教训,他明白癌症并非那么好治。于是,他开始尝试中西医综合治疗来帮助自己。经人介绍,2018年2月7日赵海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治疗。 初诊时由于担心疗效,只取了10天的药,没曾想效果确实不错,全部服完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就是人类得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就是患者得基本权益,也就是医务人员得职责义务。疼痛就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与难以忍受得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得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得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得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得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得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得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与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与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与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得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得临床诊断、治疗与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

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得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她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得其她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得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得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得组织损伤或潜在得损伤相关,就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得生

癌症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癌症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广西医科大学疼痛医学中心(530007) 蒋宗滨 一、癌症疼痛治疗的现状 (一)二十年癌痛治疗的成就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疼痛治疗专家委员会经过科学论证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合理使用现有的药物和知识,可以控制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疼痛。1986年WHO发布《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建议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20年来,在全世界癌痛治疗医务工作者以及各国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癌痛治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二十年来,中国政府和全国的医务工作者辛勤劳动,使我国的癌症疼痛治疗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 1、制定了中国癌症疼痛治疗指南 在孙燕、李同度、陈妙兰等专家教授的积极倡导下,1990年我国卫生部与WHO专家合作,正式开始推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1991年卫生部以卫药发(91)第12号文下达了《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1993年又以文件形式发布了《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1999年我国出版《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导原则》修订版,并在2002年再版;1999年出版《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癌症疼痛控制与姑息治疗分册》;2005年出版孙燕、罗爱伦教授主编的《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规范化培训》教材,从而使我国癌症疼痛治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癌症疼痛治疗知识不断更新、规范和普及 1993年至1997年期间中国卫生部与WHO、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联合举办十几期癌症疼痛姑息治疗培训班及骨干培训班。近年来,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癌症姑息治疗及康复专业委员会、各省市肿瘤专业学会组织及制药企业积极参与癌症疼痛知识更新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及学术活动。全国各省市地区举办各种推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学习班、专题学术研讨会和病例讨论会。通过这些继续教育项目和学术活动,促使大多数肿瘤专科医护人员、医药管理人员对癌症疼痛问题有较深刻认识,同时澄清了药物耐受性、药物身体依赖性、药物精神依赖性等基本概念,解除了阿片类止痛药“成瘾恐惧症”的思想束缚。 3、越来越多的癌症疼痛患者得到合理的止痛治疗 阿片类止痛药是癌症疼痛治疗的关键性止痛药物,也是推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阿片类止痛药的消耗量也成为反映国家和地区癌症疼痛患者是否得到合理止痛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推行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之前,我国的阿片类药物医疗用药消耗量极低,居国际麻管局(INCB)统计国家的倒数第2位。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吗啡医疗消耗量从1983年的7 kg/年(人均消耗量0.006 mg)升至2002年的253 kg/年(人均0.195 mg),年消耗总量增长35倍(人均消耗量增长31.5倍)。可待因和芬太尼的消耗量也逐年增长,可待因从80年代的395 kg/年升至2002年的4200 kg/年;芬太尼从1995年的236 g/年升至2002年的1607 g/年。 4、阿片类管理政策不断调整完善,保障了止痛药的充足供应 WHO在2000年颁布的《国家麻醉药品管制政策平衡原则》中强调:“尽管治疗癌痛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多种多样,但是在所有止痛治疗方法中,阿片类药是癌痛治疗必不可少的药物。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

癌痛规化治疗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对于吗啡个体化用药不正确的() A.由于样体差异大,剂量不应受推荐标准限制 B.对肝、肾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者,起始剂量不需减少 C.对不能口服吗啡者,可考虑经直肠、透皮等,最后考虑注射途径 D.剂量调整拟有效镇痛为参考 2.有关杜冷丁不正确的描述() A.杜冷丁又称哌替啶 B.代谢产物为去甲哌替啶 C.止痛强度为吗啡的 10 倍D.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 E.去甲哌替啶半衰期是 13-14 小时3.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爆发性疼痛时,用缓释吗啡处理 B.吗啡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最常见副作用的便秘 C.如果吗啡未能完全控制疼痛,应该增加给药频率 D.吗啡镇痛剂量要受药典“极量”的限制 4.癌痛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 A.医务人员普遍具有癌性镇痛知识,但病人怕吗啡成瘾 B.病人积极报告疼痛病史,认为癌性疼痛完全能控制C.许多医生对癌性疼痛评估不足,缺乏相关知识 D.医药管理部门已经不对吗啡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癌症病人的吗啡处方量不需限制 5.评估疼痛程度不正确的描述是() A.可以采用数字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 B. 2 种评估量表所记录的疼痛程度完全不一样 C.轻度疼痛:( 1-4 )/10 D.中度疼痛:(5-6 )/ 10

E.重度疼痛:(7-10)/10 6. WHO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不正确的描述是() A.遵守2个基本原则 B.已经向全球推荐 C.可以使 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D.具有简单、有效、合理的特点 7.吗啡镇痛的原则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A.注射途径是最后考虑的使用方法B.吗啡剂量有极限,不能无限制增大剂量C.按时给药可减少耐药性发生D.口服吗啡经济简便,较注射更不容易产生依赖性 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镇痛药物用量已可能足够,仍不能控制疼痛,应评价病人是否存在情绪障碍B.肿瘤患者最常见抑郁症或抑郁-焦虑症C.协同应用抗抑郁剂必须减少吗啡剂量D.苯二氮罩类是常用的抗焦虑剂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美散痛效力弱,半衰期短,不易蓄积B.曲马多系强阿片制剂,需控制性使用C.杜冷丁是强阿片制剂,用于慢性疼痛安全方便D.可待因是中枢性镇咳剂,一般不用于癌性镇痛E.芬太尼针剂常用于镇痛泵 10.对哌替啶不正确的叙述是() A. 代谢产物容易蓄积而产生神经中毒症状 B.长期用于慢性疼痛或癌性疼痛属禁忌 C.适用于短时急性疼痛D.对老年病人和肾功不全者,小剂量绝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二、判断题(正确则在括号内“√”,错在括号内“×”): 1.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针剂,医师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最多5天的处

癌痛综合治疗

一、治疗目的 1、规范化治疗的目的是:持续、有效地缓解疼痛,限制药物不良反应,降低疼痛及治疗所致的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2、有效控制疼痛的标准是:数字评估法(NRS)≤ 3 或达到0 24小时爆发性痛次数≤ 3 24小时需要解救药的次数≤ 3 或者达到: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 二、治疗方式 1、门诊治疗(clinic):首诊病人、身体状况较好或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的病人 2、住院治疗(in-hospital):身体状况较差或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的病人 3、家庭治疗(hospice):属于宁养对象,由宁养工作者到家庭服务 三、治疗方法 1、镇痛药物治疗方法:分三阶梯治疗方法和非三阶梯治疗方法 2、非镇痛药物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一)三阶梯治疗方法 1.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五个基本原则:首选无创(口服、透皮等)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1)首选无创途径(口服、透皮等)给药 口服给药:无创、方便、安全、经济 其它无创性途径给药:透皮帖剂、直肠栓剂、经口鼻粘膜给药等 (2)按阶梯用药: 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应阶梯的药物。 A、轻度疼痛: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阿斯匹林为代表、第一阶梯) B、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第二阶梯)±NSAIDs±辅助药物 C、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第三阶梯)±NSAIDs±辅助药物 (3)按时用药 根据时间药理学原理,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有利于持续有效地镇痛,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4)个体化给药 癌痛个体对麻醉止痛药的剂量、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明显,故要个体化选择药物,个体化滴定药物剂量。 (5)注意具体细节 强调癌痛治疗前应花一些时间(15分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癌痛治疗知识的宣教,内容包括:有癌痛应及时止痛,阿片类药用于癌痛不会“成瘾”,如何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止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等;目的:监测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止痛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2.药物选择与滴定 第一步:按疼痛强度选择相应阶梯的止痛药(NSAIDs、阿片类药物或其复方制剂)及滴定 第二步:根据疼痛类型(部位、性质),选用辅助药 止痛药的选择应遵循“同效低价”的原则,即同类药物中,尽量选择价格低廉、效果可靠、性价比高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优先选用扑热息痛、阿斯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即释片;阿片类药物,优先使用吗啡即释片,若止痛效果不稳定或不方便时(如夜间睡眠痛醒)可考虑换用吗啡控释片,进食困难或口服吗啡副作用严重时(如严重便秘)的患者考虑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 (1)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于轻度疼痛,尤其适用合并骨及软组织转移性疼痛,也可联合阿片类药物用于中重度癌痛。当其剂量已接近限制性剂量而疗效不佳时,应改用或合用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药物:可待因、曲马多)。 (2)阿片类药物 用于中重度疼痛。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身体状况和个体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中度癌痛,可选用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或其复方制剂;如原已用过弱阿片药物,或效果不佳,可改用第三阶梯药物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类。重度癌痛,如一般情况尚可,或原已用过弱阿片药,可直接应用吗啡片进行滴定。 ①初始剂量滴定 A、即释吗啡滴定方案: 第1天:固定量=吗啡5~10mg,q4h

三、癌症疼痛和姑息治疗题库1-2-10

三、癌症疼痛和姑息 治疗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非甾体类抗炎药下列正确的是()。 A.罕见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B.都是口服用药 C.阻断炎性因子的合成 D.是所有癌症疼痛治疗的首选止痛药 E.长期用药安全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化疗静脉注射用药出现疼痛()。 A.仅发生于药物渗漏出血管时 B.可能由于引起血管痉挛所致 C.继续注射以减少疼痛发生率 D.勿用止痛药 E.给吗啡预防性止痛治疗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止痛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除外()。 A.个体化给药 B.按阶梯给药 C.按时给药 D.口服给药 E.不要随便调整剂量 (gta5手机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12742274.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关于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慢性癌痛治疗时错误的观念是()。 A.度冷丁口服吸收利用率差,多采用肌肉注射给药 B.度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镇痛药 C.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的清除半衰期长,而且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 D.度冷丁的镇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 E.度冷丁不推荐用于癌性患者的长期镇痛 由于度冷丁镇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10,且代谢产物清除半衰期长,药物蓄积后具有潜在神经毒性和肾毒性,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不推荐用于癌痛治疗。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属于规范化癌症疼痛处理的目的是()。 A.缓解疼痛,规范医疗质量 B.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C.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D.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 E.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指南

慢性非癌性疼痛治疗指南

编者按现有证据表明,在阿片的使用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改善慢性非癌症疼痛的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滥用和挪用,提高费用效益比,美国介入疼痛医师学会(ASIPP)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有关使用阿片治疗慢性非癌症疼痛的指南。指南的全文刊登在最近发表的Pain Physician杂志上。该指南主要由疼痛介入治疗医师使用。本指南没有提出硬性规定的治疗建议。现摘译其中第8.0节阿片使用原则部分供大家参考。 阿片使用的原则 序言 在疼痛介入治疗中,病人可能不仅接受阿片类止痛药的治疗,还可能接受其他控制性或非控制性药物的治疗。另外,病人还可能接受控制性药物作为介入技术的辅助治疗,或用其治疗并存的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 基本观念 处方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原则是: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价(法定进行生理评价,选择进行心理评价),正确记录定期评价的疗效结果,特别需要评价的是对功能状态的影响、疼痛缓解程度,发现和治疗不良事件,监测滥用行为。另外,病人还必须遵守控制

性药物协议和各个机构提出的规定指南。图1为疼痛评估和治疗的流程。表1为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流程。 图1 慢性疼痛综合评估和处理的建议流程 1、评估和处理 2、病史 疼痛史 用药史 心理社会史 3、评估 生理 功能 心理社会 诊断性试验 4、印象 5、处理计划 6、其他治疗手段 7、诊断性介入技术 8、治疗性介入处理 9、再次评估 10、持续疼痛

新发疼痛 疼痛加重 11、疼痛充分缓解和功能状态改善 12、再次全面评估 13、出院或维持 评价 合适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基于对病人当前症状的最初评估做出的治疗决策,都是必不可少的。评估和治疗中最关键的三个要素是病史、体检和治疗决策。其他内容包括会诊、协调治疗、当前问题的性质和面对面评估所需要的时间。 病史 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系统回顾、过去史、家族史和/或社会史。 现病史是按时间顺序描述由最初发生到现在有关当前疾病 的症状和体征的进展情况。现病史包括的内容有: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时间分布、背景情况、影响因素;伴发的症状和体征。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答案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答案 篇一: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考题与答案(培训参考)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一,填空题 1、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 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 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2、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评估的原则。 3、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 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 者入院后小时内完成。 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是:、、、、。 5、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治疗方法包括:治疗、治疗和治疗。 6、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 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 7、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

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此称为。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mg/d,对 乙酰氨基酚mg/d,塞来昔布mg/d。 9、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mg/d,超大剂量标准是mg/d。 10、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 片滴定的初始剂量为毫克/次。 11、某癌痛患者经疼痛评估,NRS评分为7分,需剂量滴定,予口服即释吗啡片10mg,60分钟再次NRS评分为7 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若再次NRS评分为4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若再次NRS评分为2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二,选择题 1,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 A肿瘤相关性疼痛、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因素 性疼痛; B肿瘤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相关性疼痛; C肿瘤相关性疼痛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 2,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A 伤害感受性疼痛及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B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非神经病理性疼痛 C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3,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