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1】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将节日。

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玩花灯等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2】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

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扬州中秋节习俗

1、祭月

老扬州在遵循着传统的祭月习俗。这天晚上,女性们都要竟相在阳台、庭院,陈设果品糕点,点燃香烛,向月祷拜直至深夜。在扬州,敬月的供品十分丰盛,有菱角、嫩藕、莲蓬、柿子、石榴、芡实、栗子、芋头、南瓜等,还有一盘鱼,加上“月宫饼”,举凡中秋时节成熟的瓜果都可以上供,越丰盛越好。这是妇女的节日,男性当然不应参与其中。

2、月饼贴纸

在扬州民间传说中,吃月饼与农民起义是联系在一起的:元代末年,老百姓想起义造反,但统治者监视严密,采取了十户连坐的制度,老百姓不敢公开约定起义日期,有人提议把写明起义时间的字条藏在饼馅里,分送给大家,届时一呼百应,揭竿起义,约定的时间是八月十五日。至今,扬式月饼的底部还贴有薄薄一小块方形纸,其来源就出于此。后来,民间就一直有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

3、瘦西湖赏月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人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传说中秋月圆之夜,在瘦西湖畔看五亭桥下,每个桥洞都能看见一个月亮,一共可以看到15个月亮。因此,每到中秋扬州人都争着到五亭桥边看这一月亮奇观。

4、照月求子

在扬州,有“照月求子”的旧俗,认为久婚不孕的妇女,在中秋圆月当头时独坐院中,清沐月光,此后便可怀孕。婚后的夫妻,也必须双双携带中秋月饼等礼物,向父母回报养育之恩。但是妇女又必须在中秋月夜之前返回夫家。凡外出办事的人也都要尽可能在中秋节前返家,以便与全家中秋节团聚。

5、点亮“宝塔灯”

老扬州人认为月亮是一位神明,尊称为“月亮公公”,而在祭拜

“月亮公公”的时候,不光要摆上祭品,还要点亮“宝塔灯”(由铜丝将玻璃片扎成宝塔形的灯),必选购藕节相连、小枝不缺的“子孙藕”和籽粒饱满、无空房的“和合莲蓬”,还要供西瓜,并把瓜镂刻成城垛形,谓之“狗牙瓜”,寓意吉祥,祈求“月亮公公”的护佑。

6、包圆烧饼

中秋当天,家家忙着包圆烧饼,应该是扬州城乡一个特别的食俗。圆烧饼,顾名思义,寓意团团圆圆,另蕴含庆祝秋熟丰收之意。至今,许多老扬州包烧饼,还分供饼和食饼两种。供饼是五只大小不同的圆饼,到敬月时垒成宝塔形;食饼的大小和数量不等。

7、分食月饼

扬州人拜月后分食月饼,又讲究由家中主妇掌刀,按全家人口计算,不论在家或外出的人口,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每人一块,既不能破碎,又不能少切,未归家者由其子女代食,如家中有孕妇,还要增加一块,由孕妇之夫代食,以示家庭生活和美之意。

8、吃“馊月饼”

古扬州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就是八月十六,出嫁的女子带着小孩回娘家吃“馊月饼”。同样的风俗还有端午节的第二天,出嫁的女子带着小孩回娘家吃馊粽子。

9、吃烂面烧饼

在扬州,还有一种在中秋前后非常盛行的吃食,那就是烂面烧饼,由于制作精细,吃起来唇齿留香,松软味美,所以广受欢迎,不过由于烂面烧饼制作费时费力,且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现在会做烂面烧饼的市民已经不多了,只有一些老扬州还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 八月十五日,也就是秋季的中心月圆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庆祝丰收 和团圆。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风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月神嫦娥传说。相传,古时候世界有十个 太阳,导致地球生灾害,人民苦不堪言。于是,神箭手后羿射下九个 太阳,仅剩一个太阳照亮世界。人们对后羿心生感激和崇敬,纷纷向 他祭拜。 后羿娶了嫦娥为妻,两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后羿的徒弟 冀诣贪婪不满足现状,想夺取后羿的神仙草药。为了保护草药不落入 冀诣手中,嫦娥决定吞下这颗神奇的草药并飞向天空。最终,她停在 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为月宫中的仙女。 人们为了表达对后羿和嫦娥的崇敬之情,以及思念故乡的情感,便 在每年的中秋之夜举行祭拜活动,并赏月庆祝。这便是中秋节的起源。 二、中秋节的传统风俗 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是赏月。人们在这个夜晚,尽情 欣赏皎洁的明月,寄托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赏月时,家庭成员 会一起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瓜子、柚子等传统食品,共同度过一 个难忘的夜晚。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要食品之一便是月饼。月饼的外皮金黄酥脆,内陷多种口味,如豆沙、莲蓉、五仁等。人们通常会将月饼送给亲朋 好友,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3. 点灯笼: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增添节日 的氛围。传统的灯笼多为红色,上面绘有精美的图案和祝福语。灯笼 挂在窗户、庭院等地方,给家中增添了温馨和喜庆。 4. 赛诗会: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赛诗会的活动。参与者可以 即兴吟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一传统活动既促进文化交流, 也丰富了节日的气氛。 5. 玩兔子灯:兔子是中秋节的象征动物之一。人们会用玉米叶或纸 制作兔子的灯笼,并将其放在窗台或户外。兔子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 吉祥。 三、中秋节在不同地区的风俗特色 1. 南方:在南方地区,中秋节期间人们吃的是莲蓉月饼。此外,南 方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叫做“掷柚子”。人们将柚子抛向空中,用手接住,寓意着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2. 北方:在北方地区,中秋节的特色之一是吃柚子。人们相信柚子 能够驱走疾病和恶魔,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3. 东北:东北地区有一项独特的中秋活动叫做“打秋千”。人们会制 作秋千,坐在上面秋千摇摆,感受节日的欢乐。 总结: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人们在大香案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等月亮挂到半空时便开始祭拜。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在这一天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大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已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出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秋高气爽,月亮最圆,全家团聚――“人月共圆”。正是这种人们希望团聚的愿望,因而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帝京景物略》记载:“八月十五日,其饼必圆其有妇归宁者,时日必返夫家,乃团圆节也。”明人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余》中则把中秋与月饼直接联系起来:“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赠),取团圆之意。”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佳品。 中秋月饼是谁发明的?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的风俗。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祭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此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短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短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团圆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中国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要。那么,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是怎么样的呢?本文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人们的祭月活动。相传,远古时代,人们崇拜太阳和月亮,将他们看作神明。每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人们都会在户外仰望着那圆润的明月,为月亮祷告和祭奠。这就是“祭月”活动的由来。 据史书记载,在唐朝时期,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已经普遍存在了。到了宋朝时期,中秋节逐渐演变成家庭团聚的日子。中秋节正式成为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则是在明清时期。当时,人们在中秋节期间彼此赠送月饼和菜肴,用作交流感情和增进友谊。加上中秋节是秋季收获的时节,所以它也成为了感恩的节日。从此,中秋节成为了中国广大民众阖家团圆、互赠月饼的日子,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之一。 二、中秋节的风俗 1、赏月:中秋节的主题之一就是“赏月”。在这个浪漫的夜晚,人们要提前清洁卫生,布置房间,放好桌椅,在窗前或露台上摆好桌椅,同时准备好水果、茶叶、月饼等食品以供品

尝。等到满月升起,家庭成员就一起赏月,聊天吃点心,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2、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大传统就是吃月饼。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口味的月饼,如蛋黄莲蓉、红豆、五仁等等。月饼象征着“圆满”和“团圆”,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 3、赠送礼品:中秋节期间,人们也会相互赠送一些贺礼。比如,亲友间会互赠月饼、水果、糖果等美食佳品,商家则常常会推出节日礼盒进行销售。 4、玩花灯:赏花灯也是中秋节的传统风俗之一。在今年 的中秋节前夕,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花灯展览活动。人们能够看到各种形状各异的花灯,并且体验传统的游园活动。 5、猜灯谜:中秋节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叫做“猜灯谜”。 猜灯谜是指在花灯展中设置或悬挂一些谜语,猜对的人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猜谜语是一项古老而又有趣的活动,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总之,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日子,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祖国繁荣富强的向往和祈愿。在这个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团圆时刻,好好享受这个璀璨的月夜,同家人朋友一起共度这个传统节日的美好时光,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1】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将节日。 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玩花灯等 中秋由来和习俗简介【2】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

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扬州中秋节习俗 1、祭月 老扬州在遵循着传统的祭月习俗。这天晚上,女性们都要竟相在阳台、庭院,陈设果品糕点,点燃香烛,向月祷拜直至深夜。在扬州,敬月的供品十分丰盛,有菱角、嫩藕、莲蓬、柿子、石榴、芡实、栗子、芋头、南瓜等,还有一盘鱼,加上“月宫饼”,举凡中秋时节成熟的瓜果都可以上供,越丰盛越好。这是妇女的节日,男性当然不应参与其中。 2、月饼贴纸 在扬州民间传说中,吃月饼与农民起义是联系在一起的:元代末年,老百姓想起义造反,但统治者监视严密,采取了十户连坐的制度,老百姓不敢公开约定起义日期,有人提议把写明起义时间的字条藏在饼馅里,分送给大家,届时一呼百应,揭竿起义,约定的时间是八月十五日。至今,扬式月饼的底部还贴有薄薄一小块方形纸,其来源就出于此。后来,民间就一直有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 3、瘦西湖赏月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人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传说中秋月圆之夜,在瘦西湖畔看五亭桥下,每个桥洞都能看见一个月亮,一共可以看到15个月亮。因此,每到中秋扬州人都争着到五亭桥边看这一月亮奇观。 4、照月求子 在扬州,有“照月求子”的旧俗,认为久婚不孕的妇女,在中秋圆月当头时独坐院中,清沐月光,此后便可怀孕。婚后的夫妻,也必须双双携带中秋月饼等礼物,向父母回报养育之恩。但是妇女又必须在中秋月夜之前返回夫家。凡外出办事的人也都要尽可能在中秋节前返家,以便与全家中秋节团聚。 5、点亮“宝塔灯” 老扬州人认为月亮是一位神明,尊称为“月亮公公”,而在祭拜

中秋节的来历及文化习俗(优秀7篇)

中秋节的来历及文化习俗(优秀7篇)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 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 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7篇中秋节的来历及文化习俗,希望在中秋节的 来历和风俗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篇一 中秋由来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 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 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中秋的习俗 赏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 种崇拜活动。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 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 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赏桂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花香,再饮上一杯桂 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 供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 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农历中秋节拜月的寓意篇二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 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 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 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明清之后,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 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 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节传统习俗篇三

最新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介绍

【篇一】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介绍 中秋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古人经长期观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周礼》记载,我国周朝时就有中秋之夜击鼓赋诗以“迎寒”的活动,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举行“夕月”仪式。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变而来。北魏、隋唐以来,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人们为了祈求月神为农业发挥有利作用,或为了庆祝丰收,答谢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视祭月、拜月礼俗,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坛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祭月拜月的同时,又出现了赏月的习俗。晋代文献中已有中秋赏月的记载。 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到了明清,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上升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民俗大节,节俗活动丰富多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之日,又是亲人团聚、团圆之时。自古以来,团结、团圆、庆丰收,就是中秋节的主题。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由家人团聚、团圆、和睦相处,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篇二】中秋节的习俗和来历介绍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它不同于元宵节的大型灯会,而主要是在家庭、儿童中进行。南方民间还有燃灯习俗,燃的是宝塔形状的宝塔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搭成;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另外一种是素馨茉莉灯,这种灯香气四溢。在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都有砌宝塔灯的习俗。江西清江,中秋多镂瓜作灯,其形似月。儿童堆砌瓦砾作浮屠(佛塔)状,中置薪柴,点燃后,“四面玲珑,如火树”。湖南宁乡儿童堆宝塔,中间焚烧,“以红透为吉兆”。这些燃烧塔灯或闹宝塔的民俗,都有着求取生活平安的意义。 明清时期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注入更多月神的神性意义和现实社会的伦理意义。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秋天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明清时期,祭月、拜月成为全国通行的习俗。清代俗谚有:“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供神前。”清代有特制的祭月月饼,这种月饼较其他月饼为“圆而且大”,“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特制月饼一般在祭月之后就由家人分享,也有的留到除夕再来享用。在明代,北京人八月十五日祭月的方式是,在市场上买一种特制的“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光菩萨像,月光菩萨端坐在莲花座上,旁边有玉兔持杵在臼中捣药。这种月光菩萨像小的三寸,大的一丈多长,画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精选8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精选8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篇1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说起中秋节,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蛾奔月,嫦娥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许多说法。在较早的记载中,嫦蛾偷吃了仙丹,变成了癞*,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篇2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由来和习俗

中秋节由来和习俗 中秋节由来和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中国人阖家团聚,赏月、猜谜、吃月饼、观潮,欢度中秋佳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中秋节由来和习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秋节由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习俗 民间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

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传说 中秋节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月饼、赏月、团圆等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对家庭、团体、人际关系、自然和宇宙的认识与体验。在这个节日里,感恩、祈愿、问候以及欢乐、欣赏、品尝都成为普遍的习俗,蕴含了无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一、来历传说 中秋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秋季祭祀。秋分之后,天气渐凉,万物开始凋零,同时,夜晚的月亮也逐渐圆满。古人认为,这是子母乐天、阴阳合和的象征,同时也是祭祀祖先、感恩自然、祈求富贵昌盛的时刻。因此,他们会选择这个时期,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以此向天地神明和祖先致敬,同时也希望能够抵御疫病、灾祸和饥荒。 另外,从传说中来看,中秋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首先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据传,古时候有十个太阳出现在天空,照得人们无法生存。传说中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民。此时,王母娘娘给后羿赠送了不死药,并叮嘱他不要将药给任何人。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吞了药,后变成了月亮上的仙女。后羿每年在中秋节向月亮烧香,希望能够与妻子团聚。 其次是禹抑九州,平息洪水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一次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浩劫。此时,

禹国时上位,他利用智慧和勇气,深入洪水之中,抑制水患,最终使洪水平息,救了大批灾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人们在每年中秋节用圆饼象征着禹建功的九州地图。 还有一种关于中秋节成为团圆节的传说。传说古时候,天官赐福,赐给人们一种特别的粽子,谁能够拆开粽子,就能实现愿望。然而,粽子是圆的,人们无法拆开,只好在月下团圆,共享美食。从此,中秋节成为了团圆的节日。 以上传说与中秋节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中秋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彩的节日氛围。 二、习俗传统 1. 赏月 中秋节与月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月亮为人们展现了宇宙之秀、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的浓郁内涵,也成为了中秋节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在中秋节这个夜晚,人们会提前安排好行程,选择到公园、山头、楼顶等地方,喝茶、品酒、吃月饼、说笑,共同赏月、谈心。赏月不仅是欣赏美景,更是表达彼此关怀和情感沟通的方式。同时,月亮也成为了诗人、画家等文艺人士创作的灵感源泉,为人们提供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2. 吃月饼 中秋节最受欢迎的美食当属月饼。月饼是一种传统的糕点,通常以豆沙、莲蓉、核桃、花生等为主要原料,口感酥脆美味。在中秋节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准备各种口味的月饼,与家人、朋友分享,共同品味美食的乐趣。同时,人们还会将月饼作为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 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的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民间拜月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与典故(精选6篇)

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与典故(精选6篇) 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与典故篇1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单介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最具特色的节日 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的正式节日。中秋节起源于古代 的中国周朝,一直延续至今。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 活动,同时也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与习惯与之相关。 一、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后羿的射箭高手,他得到了长生不 老药。然而,他的妻子嫦娥偷偷喝下了这个药,结果她变成了仙女, 飞上了月亮。 为了怀念嫦娥,后羿开始按照妻子的喜好,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 祭拜嫦娥。后来,这个传统的寓意逐渐延续下来,成为了中秋节的核 心意义之一。 二、风俗 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赏月。人们会放假回家, 和家人一起团聚,欣赏明亮的满月。在庭院或者露台上摆放一张桌子,上面放上丰盛的食物和水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畅饮美酒,品尝月饼,享受温馨的夜晚。 2. 吃月饼:中秋节最有特色的美食当属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 缺的传统食品,它形状圆润,口味丰富多样。传统的月饼有豆沙、莲

蓉、五仁等不同口味,如今还有更多创新的新口味供人选择。人们在 赏月的同时,一定要品尝一块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3. 点灯笼:另一个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是点亮彩灯笼。人们会在门前、院子里或者公共场所悬挂各种各样的灯笼,有花灯、动物灯等等。灯 笼通常采用红、黄等喜庆的颜色。点亮的灯笼在夜晚中与赏月的光辉 相映成趣,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氛围。 4. 猜灯谜:在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猜灯谜的活动。猜灯谜是 一种智力竞赛,参与者根据一些提示猜出一个谜底。灯谜的内容多样化,有文字、图形和音韵等各种类型。猜对灯谜将获得奖品,这个活 动也增加了节日的乐趣。 5. 赛蟹:在沿海地区,中秋节有赛蟹的传统。人们会选出最大、最 肥美的螃蟹进行比赛,同时也是为了庆祝螃蟹在这个季节的丰收。赛 蟹活动不仅增添了中秋节的欢乐气氛,也展示了当地的渔业文化。 综上所述,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 历史传承。无论是寻找迷失的家人,还是祈求幸福安康,中秋节都是 人们留恋故乡、向往家庭团圆的时刻。通过赏月、品尝月饼、点灯笼 等传统活动,中秋节为人们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氛围,也成为了中华民 族的文化符号之一。让我们珍惜这个特殊的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节由来及习俗介绍

中秋节由来及习俗介绍 中秋节,又称为月夕、月夜或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时间定在农历八月十五,古代中国人认为这一天的月亮最圆最亮, 寓意团圆和祈福。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是关于中秋节的两个重 要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同时升起,地球上生灵们因此受到巨 大的伤害。为了解救人民,英雄后羿挺身而出,用他的神箭将九个太 阳射落。人们非常感激他的勇敢和智慧,并希望能永远纪念他的功绩。于是,他们选择了中秋节这天,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后羿 的敬意。 与此同时,后羿的妻子嫦娥也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药而抱怨自己无 法回到人间。在众人的纪念仪式中,嫦娥带着后羿给她的不老药顺利 升上了月亮,成为了仙子,与后羿分隔两地。从那时起,人们在中秋 节夜晚仰望月亮,寄托对家人和身边人的思念之情。 后羿射日 另一个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是后羿射日。相传,在远古时代,有十 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使得人们生活在极度炎热和干旱中。后羿决 定挑战这些太阳,拯救大地和人民。他连发九箭,一一射落了九个太

阳,只剩下最后一个太阳未被消灭。后羿思考后决定不射最后一个太阳,避免对人间生活造成毁灭性影响。 为了纪念后羿的伟大举动,人们在中秋节那天夜晚月亮最圆的时候,模仿后羿射箭的动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祭祀和娱乐活动。 除了与传说相关的来源外,中秋节也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和庆祝活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中秋节习俗: 1. 赏月:中秋之夜,人们一般会去户外欣赏明亮的月亮,极目远望,品尝月饼。 2. 吃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一种食品当属月饼。月饼的口味多种多样,有豆沙、莲蓉、五仁、枣泥等多种馅料。 3. 送月饼:人们常常将月饼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表达对他们的 思念和祝福。 4. 点灯笼:在中秋节期间,很多地方会举办灯笼展览和灯谜猜谜活动,人们可以在夜晚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精美灯笼,增加了节日的氛围。 5. 徜徉公园:许多公园会在中秋节举办文化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民间艺术表演等,吸引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度佳节。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通过传说 和习俗,人们向后羿和嫦娥等英雄祭奠,表达对亲人和亲友的思念, 同时也丰富了中秋节的内涵和意义。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中秋节 都是一个家人团聚、共享美食和快乐时光的暖心佳节。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篇一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许多,形式也各不一样,但都寄予着人们对生活的喜爱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中秋节是人们始终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固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说起中秋节,民间始终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奇和神话故事,最为人熟识固然是嫦蛾奔月,嫦娥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很多说法。在较早的记载中,嫦蛾偷吃了仙丹,变成了癞*,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宫其实是一个孤独的地方,除了一棵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局部,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光明,所以又叫做“月夕”。此夜,人们仰视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予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

又称“团聚节”。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篇二 我国地域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习俗则多种多样,并且带有深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节时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桔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宫嫦娥。金门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设案,桌上摆满佳果和饼食,银烛高燃,香烟缭绕,然后拜月。 中秋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约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焰熊熊,极为壮丽。 还有一些地方形成了许多特别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如今中秋习俗,远不如旧时盛行,祭月拜月活动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唯独吃月饼,仍很盛行,把酒问明月,庆贺美妙生活,为远方的亲人祝愿,“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精选)

1.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月饼 月饼作为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来历史悠久。“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发展至今,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中秋除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2.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介绍 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是我们万众期待的中秋团圆节,中秋团圆节由来已久,流传下来的习俗也数不胜数,我国古代就有观赏月亮的风俗,尤其是诗人文客更是对明月情有独钟,但是中秋团圆节赏月吃月饼的传统据说是在唐代盛行的。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首诗是初唐诗人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每年8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的中秋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秀三个部分,因此中秋也称仲秋。8月15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亮更圆满,更光明,所以又叫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视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又叫团聚节。 在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风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师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孟良录》中,那是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食品。后来人们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聚的象征。 听着妈妈所说的我禁不住想起一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是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与生风归去,有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时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2 中秋节风俗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

“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赞扬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厉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风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玩耍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肯定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聚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节的由来与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与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国家法定假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团圆共度,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本 文将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以及其习俗。 一、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据传始于商朝晚期。古人认为农历八月十 五是一年中最美的月亮,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中秋节最早的含 义是庆祝农作物丰收和感谢月亮守护农田和人民的节日。后来,中秋 节与祭祀月神的活动相结合,逐渐演变成团圆、感恩及祈求幸福的盛 大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 1. 赏月:中秋节最经典的习俗之一是赏月。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 人们会聚集在室外或登高望月台,欣赏明亮的圆月。赏月活动常常会 伴有吟诗、吃月饼和品茗等传统习俗。 2. 敬拜月亮: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亲手制作精美的蜡烛灯笼,点 燃蜡烛来敬拜月亮。这一传统源自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感谢之情,也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3. 吃月饼: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是月饼。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 具有丰富的馅料,如莲蓉、豆沙和核桃等。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品尝 各种口味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4. 赏桂花:中秋节正好是桂花盛开的时节,人们喜欢去公园、街道或院子里赏桂花。桂花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联想到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5. 剪纸和灯笼: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制作各种形状的剪纸和灯笼,如兔子、月亮、花草等。这些剪纸和灯笼用来装点家中或放在室外,增添节日氛围。 6. 儿童游戏:中秋节也是儿童的节日。在中秋节的晚上,孩子们会穿上新衣服,提着灯笼在街头巷尾玩耍。他们会玩耍各种传统游戏,如踩高跷、玩风筝等。 7. 家庭团聚: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团圆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追求尽可能与家人团聚。无论家人身在何处,中秋节都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总结: 中秋节是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一传统节日。无论是赏月、吃月饼,还是进行各种传统习俗的庆祝,中秋节都体现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让我们期待中秋节的到来,与家人一同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刻。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中秋节,又被称为月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被列入 中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并且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中也广泛庆祝和 传承。中秋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其由来和众多传统习俗。本 文将为您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一些传统习俗,带您了解这一特殊节日 的历史与风情。 一、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传说。据史书记载,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的农业文明息息相关。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通过 观察天象来确定农事活动的时间,其中包括月亮的状态。在秋天的八 月十五,正好是农历中秋之时,此时满月圆而皎洁。为了庆祝丰收的 喜悦,人们开始举办丰收祭月的活动,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此外,中秋节的由来还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有关。最著名的传说 就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轮流照耀大地,给 人们带来巨大的困扰。后羿,一个英勇善良的年轻人,利用他的弓箭 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他因此获得了神箭和不死之药。然而,嫉妒羡慕他的人偷了神箭,并追捕嫦娥。嫦娥为了不让坏人得到神箭,飞上了月亮并与兔子成了好朋友。这个故事成为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传说,人们通过祭月来纪念关于月亮和嫦娥的故事。 二、传统习俗 1.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在中秋之夜,人们会和家人、朋友或亲人一起出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欣赏明亮的满月。月亮象 征着团圆和美好,因此赏月被视为人们祈求幸福和吉祥的方式。 2. 吃月饼 中秋节必不可少的当然是月饼了!月饼是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它 们通常由多种成分制成,包括蛋黄、莲蓉、豆沙、核桃和其他各种口味。月饼的外皮酥脆,内陷馅料香甜,是表达祝福和团圆的象征。 3. 传统舞蹈 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表演传统的舞蹈,如舞狮、舞龙和踩高跷。 这些活动充满欢乐和节日气氛,吸引了很多人围观和参与。 4. 点亮灯笼 中秋节的夜晚,人们会点亮各式各样的灯笼,给城市和乡村带来一 片灯火辉煌的景象。灯笼代表着光明和希望,寓意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5. 写对联 人们还会在中秋节期间写对联,将其贴在门上或墙上。对联通常由 两段文字组成,形成一种呼应和对称的结构。对联内容通常与中秋节 的祝福和吉祥相关。 结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