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2节 核能教案与反思精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2节 核能教案与反思精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李坑学校李忠华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应以及核电站。

3.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

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投影聚变图)

活动2:播氢弹的视频或展示图片。氢弹就是利用氢核的聚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现阶段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核聚变的方法。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板书设计

第2节核能

教学反思

1.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传统教学大多是老师讲学和挂图相结合,但是一些现象使在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比如说核能的释放就无法在课堂上演示完成。在课上讲裂变和聚变时,我集了大量关于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录像,例如《原子弹在试验场的爆炸》、《氢弹空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威力,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如果像传统教学法那样纯粹地讲述反应,学生一是费解,二是提不起兴趣。而动画课件和录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在课堂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3.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告诉学生,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捍卫者。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_2 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2核能(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 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 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 原子、原子核 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探究

核能 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裂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 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 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教师:控制链式反应可以建立核电站。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的作用就是控制链式反应。如果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制成了原子弹。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述的方法在百度图片中搜索“核电站的图片”,欣赏第一张原理图。 教师: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各投放一颗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请同学们在百度视频中搜索观看“广岛原爆纪录片”。 教师: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为了抵制核大国的威胁,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四、环保教育引入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核能发电也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然而核能有它的致命弱点,如果核泄露了会对人类有什么样的影响 1.、核辐射危害你知多少(精选影片展示)

人教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核能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取核能的两种方式 2.裂变了解裂变和链反应以及核电站 3.聚变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 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投影聚变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2.2核能》教学案(答案含解析)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2节核能 学习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自主探究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2.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 做。 3.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4.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这就 是。 合作探究 一、核能 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原子、原子核结构的知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0“核能”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在核外运动。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其电荷量跟电子电荷量相等,中子。 3.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原子核十分牢固。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会释放出的惊人能量叫做核能。 二、裂变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1“裂变”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

探究实验:将火柴搭成如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会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一根火柴点燃两根,两根点燃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持续下去。 类比想象: 归纳总结: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反应。 思考讨论: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反应堆。它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提出问题: 1.裂变应用有哪些? 2.这些应用的区别是什么? 三、聚变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72“聚变”和“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学习有关知识。 1.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巨大的核能, 这就是聚变。 2.氢弹利用的是聚变在瞬间释放的能量。 提出问题: 1.什么是核废料? 2.核废料有什么危害? 3.如何处理核废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2节 核能教案与反思精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李坑学校李忠华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应以及核电站。 3.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 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22.2核能

教材分析: 本节讲解了核聚变、核裂变及其过程,教材对核能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核聚变、核裂变 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学器材: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1.放射现象 科学家们发现铀、钋、镭等元素能够放出射线,这种射线能够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就像光线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一样.那么,放出的射线究竟是什么呢? 人们让射线通过很强的磁场,看看它有什么反应,以此来考察它的性质.如图1所示,把一小块放射性物质放在铅盒里,留有一个通道让射线射出,外面加有强磁场.人们发现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由带电粒子组成,而且带有异种电荷.另一束不偏转,说明这束射线是中性的.偏转较小的那一束叫做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α粒子所带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两倍,α粒子的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 偏转较大的那一束叫做β射线,研究表明,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不偏转的那一束叫做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这三种射线都有穿透物质的本领,其中γ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水泥墙和薄钢板.由于穿透本领强,所以可利用γ射线来检查金属材料内部有没有砂眼和裂缝,用来检查金属板的厚度.还可利用射线照射种子,使农作物增产.γ射线还可用来检查和医治恶性肿瘤. 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在利用放射线时,要注意射线的防护,用铅玻璃板、铅板等把放射性物质与人体隔离开.要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以避免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污染.2.原子、原子核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3.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4.裂变 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图3).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裂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这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才能燃烧,放出能量一样.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实验表明,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图3).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图4).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裂变、核聚变。 【教学难点】 核裂变、核聚变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引入新课 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完成的工作。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我国第一颗氢弹 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二、探究新知

1、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二者电荷量相等,中子不带电。 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以水分子为例:它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2、核能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都是极其困难的。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时,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核反应类型 裂变: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核。 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核的过程。 1938年,科学家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了裂变。 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 2 000 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发生裂变的条件: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 思考:怎样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 想想议议:将火柴搭成左下图所示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 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在分裂时,会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会继续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核能》教案

《核能》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该节介绍能源家族中较新型的能源——核能,根本内容有原子核、核能、裂变、聚变和链式反响几个概念以及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对于核能这样的新型能源,初中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对于究竟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它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核能都在哪些领域有应用等认识不多,在生活中也很难遇见,所以教学中建立物理场景是突破口。将微观世界的现象放大,给学生形象的认识。同时应该将链式反响等类似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链式反响和聚变的有关知识。 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了解核能奥秘的兴趣,正确认识核能的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开展的意识。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响,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 知道链式反响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核聚变,知道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采用了大量的影片,有珍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爆炸的电影视频和氢弹爆炸的视频,利用Flash动画建模制作的核聚变、核裂变和链式反响的原理模型,还利用图片介绍了二战中投入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原子的内部结构模型及我国的几所大型的核电站。 而自主学习课件整体以核能专题网站为框架将各个教学环节加以整合,不仅信息量大、共享性高,而且能给学生的自主个性学习提供平台! 【课前准备】 教师:核能专题网站 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2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说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防止,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并引发核泄漏事故。有关这次核泄漏事故的背景及现状,请同学们在核能专题网站或其它相关网站上查阅一下,一会儿我们请一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介绍〕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发电的,通过这次事件,引发了全球对于核能的热烈讨论,但究竟什么是核能,它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神秘,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核能神秘的面纱,了解有关核能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核能 要了解核能,我们要了解原子内部结构特别是原子核的结构及作用力,接下来同学们继续在网络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第2局部内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核能教案

核能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1.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衰变、半衰期Ⅰ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Ⅰ 3.放射性污染和防护Ⅰ 4.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Ⅱ 5.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核反应堆Ⅰ 6.轻核的聚变,可控热核反应Ⅰ 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Ⅰ 二、命题落点 1.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如例1。 2.α衰变和β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如例2。 3.重要的核反应方程。如例3。 4.半衰期的有关计算。如例4。 5.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如例5。 6.衰变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讨论。如例6。 7.核反应与带电粒子在磁场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如例7。 【典例精析】 例1:如图15—2—1所示,铅盒A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 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 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打在图中a、b、c三点的依次是α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 B.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 C.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圆弧 D.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则屏 上的亮斑可能只剩下b 解析: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向右射出后,在匀强磁场中α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上,β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下,轨迹都是圆弧。由于α粒子速度约是光速的1/10,而β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在同样的混合场中不可能都做直线运动(如果一个打在b,则另一个必然打在b点下方。)答案:AC。 例2.近年来科学家在超重元素的探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家们在观察某两 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所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A Z X经过6次α衰 图15—2—1

初中新课标九年级物理优秀教案 核能

初中新课标九年级物理优秀教案核能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了解原子弹爆炸的威力。 了解如何利用核能给人类造福。 (二)过程与方法 让同学们带着对新能源的好奇心,对核能发现、原子弹和氢弹有初步了解,关注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对未来核能的发展等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还要认识到:我国在核能的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时期,这更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将来去发展科技,广泛地应用核能,使我们的祖国在国防上更强大,人们生活更富强。 教学重点: 了解如何利用核能更多地给人类造福。 教学难点: 核能的发现、裂变和聚变的原理。 教学方法: 图片资料和影像 教学用具: 如果有教学课件、图片、各种资料、影像资料等可以放给学生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下列能源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A.电能 B.风能C.核能D.水能 2.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风能 C.太阳能 D.水的动能 3.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B.煤、石油、天然气 C.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 D.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 (二)引入新课 二战中,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爆炸加快了二战的结束,原子弹有着怎样的威力呢?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我国在此方面还属于滞后状态,这更需要大家好好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去发展它,早日赶上并超过世界强国。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核能的知识。 (三)新课教学 1.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51-P152页,时间10分钟,并独立完成下列思考题: 1、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分别是什么? 2、核能是如何释放出来的? 3、裂变是如何发生的? 4、什么叫链式反应?链式反应加以控制和不加以控制的应用分别是什么? 5、什么是聚变?你知道聚变的应用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九年级物理22.2核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2核能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和核能的概念。 2、知道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核裂变及应用,核聚变及应用。 3、了解核污染,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教学重点:核裂变、聚变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核裂变、聚变。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或图片,并介绍: (1)、你知道广岛吗?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分被摧毁。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为止,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22万多。出示原子弹爆炸后浓烟笼罩广岛上空的图片。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爆炸成功的吗? 答案: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第一颗氢弹试爆实况)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我国第一颗氢弹 师: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生: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利用了核能。 板书课题: 22.2 核能 2、学生设疑,关于核能,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大胆提出来。

问题举例: (1)原子核的结构是怎样的? (2)什么是核能? (3)什么是核裂变,它有什么应用? (4)什么是核聚变,它有什么应用? (5)核能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3、学生阅读教材,并自行解决上述问题。 二、解疑合探 活动形式:组内交流、合作、评价、教师点拨。 在学生自探的基础上,进入合探。 知识点一:核能 1、原子核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结构与太阳系类似。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质子所带正电的电荷量与电子所带负电的电荷量相等,中子不带量,质子和中子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原子这个大广场中央。 2、核能: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及其困难。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知识点二:核裂变 1、原子核的裂变:1939年,科学家首次用中子轰击较大的原子核,使它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裂变。为了让裂变继续下去,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1)、加以控制的链式反应,能够使核能和平利用。例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就是可加控制的链式反应。 (2)、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出极大的能量。例如: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以控制的。我们应该控制链式反应,把核能应用于和平建设事业。 2、学生动手实验 将火柴搭成如课本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所发生的情况。注意:小心烫伤,小心火灾! 知识点三:核聚变 1、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氦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也把聚变称为热核反应。大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 第2节 核能 教案

第2节核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原子核的组成,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 2.了解裂变和链式反应以及核电站。 3.了解聚变以及反应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 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核能 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 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 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探究点三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初三物理下册核能教案

初三物理下册核能教案 推荐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热度: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热度:讲道德有品行专题研讨会发言提纲3篇热度:小学语文教师工作计划热度:初中数学教研员教研工作总结3篇热度:初三物理学习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三物理下册核能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下册核能教案【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懂得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要有独立思索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从而培养崇高的人格,自觉地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而奉献,这一阐述明确地指出:物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强调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强调人文教育。初中物理《核能》一节,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要求较低,均为“了解”层次。教师可以在该节课程中通过大量的史料使学生了解核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科学能够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给人类造成伤害;通过介绍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一批物理学家们的工作、情感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精神教育;通过我国物理学家钱三强和邓稼先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介绍当前以美国、俄国为首的几个核大国拥有的核力量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本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甚至可以是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会感到吃力,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讲得通俗易懂。因此,笔者认为,《核能》一节只需要学生粗浅的了解核能的相关知识,重点却是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精神的教育。 物理下册核能教案【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也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原子核和元素都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2节 核能(教案与反思)

第2节核能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李坑学校李忠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核能及核能的获取方式. 2.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及核能的利用. 3.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能正确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搜集与核能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说说怎样利用核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核能的利用. 【教学难点】 核能产生的两种方式:裂变和聚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火柴. 【教学课时】 1 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视频.

教师解说:同学们,你知道日本广岛吗?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分被摧毁.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为止,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2万多.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 学生产生疑问,思考. 师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好,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原子、原子核、核能 1.原子、原子核 师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那么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生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 生2: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绕核高速旋转.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处于原子中心,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 教师点评,对学生回答予以肯定. 板书:原子的结构: 2.核能 师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我们说的核能,又称原子能. 板书: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核能 课堂演练 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成才路•创优作业》P41页“考点 1 原子、原子核、核能中的题目,并针对性地讲解. 知识点2 裂变和聚变、核电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七章第二节 核能 教案

核能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具 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2.进行新课 板书:〈第三节核能〉 (1)什么叫核能? 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 教师: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①重核的裂变 教师结合课本图14-6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核能转化成周围物体的内能。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

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106倍。 从图中看到,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维持铀核的不断裂变呢?科学家们从实验中发现,(指着链式反应的挂图讲解)铀-235核在受到中子的轰击后,裂变成2个差不多大小的新粒子的同时,还释放出2~3个新中子,这2~3个中子又去轰击其它铀235核,引起2~3个新铀核裂变,又各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去轰击更多的轴核发生裂变……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就不断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这就是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核能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外扩散时所升起的蘑菇状烟云,其上升的高度可达几百米,其破坏力和杀伤力都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裂变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能够代替化石燃料,进行和平利用。能够缓慢地、平稳地释放裂变产生的核裂变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人们已经成功地生产出各种规格的核反应维,它是核潜艇、核动力破冰船、核电站等设施的核心部件。 ②轻核的聚变 教师结合课本图14-9讲解(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画此图): 科学家们在对核反应的研究中还发现,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 由于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所以也叫热核反应。例如把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就会释放出核能。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指着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说)这是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比原子弹的威力要大几十倍。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内部就在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由此释放出的巨大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每天都享用着这种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我国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早在40年代,物理学家钱三强和何泽慧在法国学习和工作期间与法国两个研究生一起,第一次发现了铀核裂变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解放后从1960年开始,王淦昌等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家和其他人员,在西北高原的实验室里,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试验场中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经过4年的艰辛工作,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的录像资料),其研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现在我们的运载工具--火箭技术也已相当成熟了,不但给自己发射卫星,还替外国发射卫星,信誉很高。当然我国研制核武器只是为了打破核垄断,抑制核讹诈,最终能够消灭核武器。

初中物理_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核能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动手动脑学物理上的习题锻炼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导入一:情景导入 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了解核能. .学生读查阅到的资料: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 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 孩”的原子弹。“小男孩”是一颗铀弹,长3米, 直径0.7米,内装60公斤高浓铀,重约4吨,梯恩 梯当量为1.5万吨。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 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0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 导入二:问题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 每年的各种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巨 大,近几年每年全国能耗总量折合标准煤都有 30多亿吨,其中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折合 37.5亿吨标准煤,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折合 38.9亿吨标准煤.38.9亿吨是什么概念? 如果把这些煤堆成1 m高,1 m宽的堤坝, 长度约为2.8×106 km,这个长度约等于地球到 月球距离的7倍.大家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 肯定会发生能源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 措施来解决能源危机呢? 生甲:要不断开发新能源,平时多注意节约能源. 生乙: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 生丙:沿海地区、西部地区风资源丰富的地方,开发风能.

九年级物理全册 22.2 核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二、核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教学重难点 1.核裂变、核聚变。 2.核裂变、聚变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课件展示 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 1.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引导: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生: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利用了核能。 方案二:情境引入 介绍材料: 威力巨大的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这个20余万人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三天以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死亡,失踪20万人;长崎23万人死亡,失踪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80%。 推进新课 一、原子原子核 学生阅读课本第151页第一段,以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知识。 问题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问题2:原子有多大?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带电情况如何? 问题3: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的情况是怎样的? 二、核能 讲述: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再分的。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使学生明确: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这两种主要形式。 三、裂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