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诊疗思路

中医诊疗思路

中医诊疗思路
中医诊疗思路

中医诊疗思路

郭阳

中医诊疗的发展

中医一般是指祖国传统医学,发源于中国,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大量关于中草药的经验,并将其与中国古代朴素的阴阳五行辩证法相结合,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成为了一门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讲求天人合一,即人体白身和白然界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部某个脏腑的病变,或者外部环境的改变,均可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中医以此为基本理论来指导中医临床的诊断、治疗,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中医诊疗的优势

在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是通过中医来治疗疾病。到了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对中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现在,很多人生病了,更愿意相信西医,求助于西医,而不相信中医。究其原因,是因为一方面,西医这种生物科学,相对于中医所讲的无形的气血津液,经脉等更加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较快,很多人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接受中医的,而西医的输液,吃药等方式,更加快捷,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基本的治疗,所以更多人选择了西医。

但是,中医有白己独特的优势。

有些疾病,西医检查无法明确的诊断。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没有异常,然而病人又确实有病痛需要解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病,西医治疗会产生较大副作用,遇到这些病症的时候,中医就可以发挥白己的优势特长,运用中医的理论来为患者解除痛苦。

中医和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但是目的均为治病救人。因此,中医和西医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互相参考。

中医常见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讲求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所谓四诊:望闻问切。望,即是望诊。现代中医临床中,首先见到一个病人,最直观的诊断方式就是望诊。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和望舌。五色主五病。黑色主肾病,白色主肺病,红色主心病,黄色主肺病,青色主肝病。舌诊是中医望诊中较为复杂的一种诊断手段,和脉诊一样,是中医的标志性诊断手段。望舍主要包括望舌色、舌苔。舌体分为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结合部位,舌色,初步估计病变所在位置。例如舌尖红大多是心火过旺,舌中舌苔厚腻多因脾胃失调。望舌苔主要观察厚薄,苔色。厚苔多主实证,薄苔多主虚证。苔色大致有黄白黑三色。黄苔主热,白苔主寒,黑苔多因伤津。舌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观察病人的寒热虚实,邪正盛衰。

闻:包括耳听和鼻嗅。耳听,要听声音、呼吸、咳嗽、心音等等,

例如:声音高亢属实证,声音低微属虚证。嗅包括嗅气味,包括口味、

汗味、如病人口臭,多因胃火过旺;腋下骚臭者,多狐臭病;问:即问诊,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望闻之后,需要进一步详细询

问病人的病情、病史,系统了解病人从发病以来的情况,以及过往治

疗的信息等,以此来制定适合该病人的治疗方案。中医有十问歌,涵盖

了问诊的基本要点。包括问寒热、汗液、头身四肢、饮食、二便、经带(女性病人)。

切:即切诊。很多人认为切诊就是切脉,这是不完整的。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中医教材里面的脉诊部分涵盖了28种脉象,事实上临床中真正用到的只有常见的几种脉。完整的中医脉诊需要三部九侯,即遍诊法。现代中医临床常用的是诊寸口脉,寸口也分三部九侯,三部者:寸关尺,九侯者:浮中沉。寸口的三部九侯和遍诊法的三部九侯名同意不同。脉诊的主要作用是辨别病症的病性,为中医治疗的遣方用药提供指导。脉诊时,医者需平心静气,按寸关尺,取浮中沉九侯,注意辨别脉位,脉形,脉势,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则提示病位较深;数脉表示体有热,迟脉多寒;虚脉多主久病体虚,实脉多见于新病初起。

除了脉诊,触诊也是中医临床中不可或缺的诊察手段。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病变部位,了解局部的寒热、软硬、压痛、水肿、以及体是否有肿块。常用触诊手法有触、摸、按、叩。

四诊合参之后,还需要辨证论治。

中医辩证需辨别寒热阴阳表里虚实。根据望诊,闻诊,问诊搜集到

的材料,结合脉诊,舌诊,以此来初步诊断病人的病症,制定治法。

首先辩表里。表证多因外邪初犯肺表,而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非表即里。排除表证后,其余病症皆可归属于里证。里证病症多是

脏腑病症,症状较为复杂,在此不——赘述。寒症:寒症多因外感

寒邪,而致畏寒肢冷,面色白,脉迟;与寒症相反的是热证,多因

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表现为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实

证多见于病邪初犯,人体正气尚强,邪正相搏,发为实证。新病多

实,久病多虚。

虚证多由实证转化而来。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迁绵难愈,疾病伴随病人几年甚至十年几十年,人体正气衰退,抵抗力下降,此时病情多属虚证。阴阳辩证是在前面六种辩证上的一个总结和升华。阴阳是中

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归纳到中医临床辩证:表证,实证,热证属阳, 里证,虚证,寒症属阴。

(附:辅助诊断一一单单依靠望闻问切,不足以满足现代中医发

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电图机,B超彩超,X光机,CT机,

MRI等现代辅助诊断工具相继诞生,这为临床医学的诊疗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些仪器,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在临床上,除了常规检查

之外,合理、熟练运用这些辅助检查仪器,有助于临床诊断。)辩证之后,就进入中医诊疗核心环节,论治。无论何种诊察手

法,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导临床治疗,为病人解除病痛。传统中医治法有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汗法多用于表证。外邪侵犯人体,发为表证,尚未传里的,汗之。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表证。吐法多用于脾胃系病症,因完骨不化,或误入有毒食物,可用吐法。下

法多用于肠胃不适,大便秘结,通过下法可以治疗该类疾病。和法多用于治疗中医的少阳证,病在少阳,不里不外,此半表半里之邪,当用和法。温法用于治疗寒症,多用于治疗里寒症。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症,如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多因寒邪蕴,多用温法。清法多用于治疗里热之邪,临床上通过清热解毒,泻火等治疗里热病症。消法多用于治疗气血痰瘀,常用于治疗气血瘀滞、水湿停,痰饮不化等。临床上应用较多。气血瘀滞型的疼痛科疾病,水湿停导致的腹水,痰饮不化导致的呕吐等

科疾病,皆可用到消法。补法顾名思义,用于治疗虚证。久病,慢性病,病人体虚,少气无力的,皆可用补法,补法常用于治疗各类虚证。通过辩证,以确定是补阳补阴,补气补血。

常见病诊疗思路

目前临床常见病很多,但是归纳到中医体系,仍属五脏所主。因此,我将其以五脏为体系分述之。

肺系疾病:肺系疾病主要辨表里。肺系表证多因外感邪气,外邪

最容易侵犯的就是皮毛,而中医所讲的皮毛正是肺在表。外邪侵犯肺

脏,发为表症,主要表现为感冒,发烧,咳嗽,流涕等。西医的上呼吸

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可参考论治。临床常用辛凉心温解表中药,常

用方剂有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肺系里证多由表证转化而来,如咳嗽

迁绵不愈,久则传粒。如哮喘,肺捞等,皆由此转化而来。肺病传里,

多伤肺阴。临床上常采用滋阴润肺类药物,如沙参,天冬,麦冬等。

心系疾病:心系疾病现代临床上也是多发病种。心系疾病主要辨虚实。实证多因痰饮阻滞于心,如心悸、胸痹、癫痫,虚证多因气血亏虚而致,如不寐、痴呆。西医上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失眠等可参考论治。心系疾病实证当辨明痰饮病邪,以此确定是祛痰、化饮,还是清热、泻火。虚证则需辨明气血阴阳,以此确定补气血阴阳的用药。现在临床治疗心系疾病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辛伐他汀、速效救心丸等,中药上采用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或者养心安神类中药。

脾胃系疾病:脾胃在中西医体系中都是人体消化器官的核心。

中医所讲的脾胃不仅包括脾脏,胃脏,还包括食管、大小肠等整个消化系统。引发脾胃系病症的病因很多。脾脏喜燥恶湿,外感湿邪,最易伤脾。胃气主沉降,胃气上升则导致呕吐、呃逆、暧气等。此外,饮食不洁、情志不畅皆可导致消化系统失调。治疗脾胃系疾病除了辨明虚实寒热,还应辨明病邪性质(寒湿、饮食、情志),综合信息,才能恰当施治。若为寒湿当温胃除湿;饮食不化则消食导滞;情志不畅则调理情志。常用西药有吗丁咻、氟哌酸、奥美拉哇、硫糖铝等,中药常用保和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肝胆疾病:肝脏在中医上叫做将军之官,喜条达,恶抑郁。中医辩证有肝气,肝火,肝阳,肝风等。肝气郁结,则常见胁痛;肝火旺,多见口苦,口干。肝阳上亢,则发为眩晕,头痛。肝风动,则发为中风。肝系疾病多为实证,治疗上常采用泻法、消法、和法等。中药多采用疏

肝解郁、清热泻火类中药。常用药物有龙胆泻肝丸、逍遥

散、柴胡疏肝散等。

肾系疾病:中医讲的肾系包括的人体的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盛衰关系着人体的泌尿,生殖能力。西医上常见的水肿、前列腺炎、不孕不育、阳痿早泄等疾病,均属中医肾病畴。

肾病多虚。肾系疾病多由肾阴肾阳亏虚而致。因此,治疗肾系疾病多用补法,在确定阴虚或者阳虚的前提下,确定补阴还是补阳。肾阴虚多见五心烦热,盗汗等;肾阳虚多见面色恍白、怕冷、乏力等。补肾常用药物有左归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骨科常见病的诊疗思路

颈椎病

颈椎病是现代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多因现代人伏案电脑办公较多,许多患者主诉皆表示,每天上班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除了吃饭基本不活动颈椎。回家后喜欢半躺在床上,颈椎长期处于失稳状态,导致颈椎病的发病。颈椎病主要分为颈型(俗称落枕)、椎动脉型(伴头晕)、神经根型(伴上肢麻木)、脊髓型(走路踩棉花感,腰部束带感)、混合型。诊察时问明病人发病情况及现在症状,注意神经系统检查:霍夫曼征,垂直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等。患者摄X光片多有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思想是通过药物、理疗、手术等手段,尽可能恢复或者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其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则不再刺激椎动脉、脊髓、神经等,颈椎症状则会改善或消失。临床上常用解颈除项强的药物。如:天麻、根、木瓜等等。配合针灸百会、风池、风府、哑门,后溪,并辅以中医推拿,松解粘连肌肉,减轻疼痛;同时使用前因治疗,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腰椎病

腰椎病最常见的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

腰肌劳损多因久坐,过度劳累或急性外伤引起。患者腰部常有明显压痛点。治疗方面首先消除病因,改变坐姿,避免过度劳累。理疗采用中药热敷(选用伸筋草、五加皮、透骨草、威灵仙等),辅以中医推拿,缓解腰部软组织肌肉紧。疼痛较重患者可采用封闭疗法。一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一个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的见解 如果中医是主流医学,大多数癌症病人是不会死的。这当然是有条件的:不手术;不化疗;不放疗;但可以做不伤害性的检查。 中医治病研究天地人的关系,就是从生命生存的规律入手。生命的最重要的规律是什么?就是承认生命必然死亡。因此,中医认为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无论哪一个器官功能衰竭,都必然会死亡。中医不阻止死亡的自然产生。西医尽管承认死亡之不可避免,但是它的做法表明,他们认为可以阻止死亡。我们可以从西医的许多死亡统计报告中看出。他们总是这么说:现在每年死于心脏病的有多少,死于癌症的有多少,死于肾脏病的有多少……就是没有死于衰老的。死于衰老是什么意思?就是正常的死亡率。这些统计,他们从不排除正常的死亡率是什么原因?其目的就是拿病死者来恐吓活着的。他们就可以借研究治病来向国家、向人民要经费,掏人们裤袋里的钱。当然,西医医学不是医生或医院向老百姓掏钱,而是他们背后的一个医药财团。西方医学实质是医药财团手中的木偶。这不是我的发现,而是现代西方的非主流的医学家们和研究者。有本书叫《现代医疗批判》,作者霍恩?罗斯,讲得最清楚不过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医学研究,把这个内涵联系起来。我在2008年11月,在北京开的“原创中医复兴论坛”上发言,突然想到了“市场医学”这个概念。我说:“现在的医学,可以叫做市场医学。市场医学究其实,是个怪物!因为,医学是要命不要钱的,市场是要钱不要命的,结合起来,岂不就成了怪物?!” 治病是为了生命与健康。可是,西医不研究生命与健康,而去研究尸体与细菌。他们认为尸体上有生病的原因。人生病死了,他们就解剖死了的人,研究生病的道理。他们的病理学家,在尸体的某些部位的改变上,判断分析生病致死的道理。外伤致死是可以用这种方法的,而人老或生病致死用这种方法却是错误的。癌症致死论就是这样的思想条件下分析出来的。生、老、病、死,这本来是一个自然过程。人活着是依靠各种器官功能的活动。这些活动就像一条相互衔接的链条在不停地转动。死亡,就像这链条的中断。老了,各种器官的功能由于某一种原因发生中断造成的。因此,用解剖尸体来判断老了死亡的原因,是不准确的。过去有的人老了生了病,未死之前却交代把尸体交给病理学家去检查死亡的原因,有巧查上了尸体上有癌肿块,就把这肿块判断为致死的原因。 癌症致死是因为手术(包括化、放疗)治疗引来的死亡,医学却把这个责任推给所患的疾病——癌症。没有人揭穿把手术称为除根术的错误。因为,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癌病灶,而不能切除患癌的原因。既然原因未除就能够复发,而且复发时的身体条件更差,因为已经经过了手术的摧残,抗病能力已大大减弱。可见把称之为“除根术”就是一种明显的欺骗。“除根术”这个概念不无有市场的因素——为了吸引病人。如果医学是一门科学,科学就不能有假。而现在这个“手术除根”却是个明显的假货! 癌症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加速死亡的现象,更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恐癌心理。现在大多数人不是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主症诊断思路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主症诊断思路 主症的诊断思路。主症诊断思路,我们在讲主诉的时候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主症的诊断意义,临床上,很多病是以主要症状来命名的。内科里面,原来《中医内科学》四十九个病,我印象里面有三十多个属于症状,都不是真正的病。那不管它,我们现在看那是一个症状,古人都把它作为病,内科教材都把它作为病,发热、盗汗、耳鸣、胸闷、心悸、黄疸、咳嗽、胃脘痛等等,都是症状。但是也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虽然它是个症状,但是确实是临床上的主要矛盾、是诊断疾病的主要根据,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症状能不能够作为病名?我们说症状不是不能作为病名的,可以作为病名。麻疹,那不是根据症状来的吗?我们就是讲疔疮那个疔,它也是根据那个症状表现像个疔,好多都是症状来的。但是不是任何症状都可以作为病名的,不是任何症状都能作为病名,要作为病名,我提出这么几个条件,主要症状作为病名的时候,随便哪个症状,现在皮肤痒得很厉害,那就是皮肤痒病,不行吧!脱头发脱得很多,就是脱发病,不能说主要症状、任何症状都可以作为病。作为病的时候,我说有三个条件。 一个,所包含的病种比较少。这一种表现它基本上就只出现于这个情况,不会出现于其他的情况。比如说呃逆,呃逆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病名,呃逆它就那么一种表现,除了这个,我们把它作为病的时候,其他任何症状都不能和它相比。痛经,妇女的痛经,就是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痛得很厉害,就是指这么一种特殊的表现。脱

肛,肛门脱出来、掉出来,就是要脱出的表现。所以它可以作为病名,而那个所谓大症是不能作病名的。大症是什么意思?咳嗽,一个咳嗽有多少病?几十种病都可以出现咳嗽。便血可不可以出现?便血我们说好多病,消化系统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胃的急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这些病可以出现吧,肠子的、肛门的病可以出现吧,肠息肉,肛门部的痔疮、癌、肛裂,全身的疾病,发热性的疾病,出现斑疹隐隐,出现斑疹显露的时候往往也可以有大便出血,那么多病都可以出血,因此,便血就不能作为一个病名,它包含的病种太多了,它不是很局限的那一种病。所以一个条件,就是它只能够包含的病种少,特征性很明显,不是这个症状可以几十种病。你说胃脘痛,作为一个病名,胃脘痛,多少病可以出现胃脘痛?所以胃脘痛像这样的不能作为病名,这是一个条件。 第二个,主症特别突出,其他的症状不明显。这个症状特别突出,它既是个特征性,也是个主症。夜啼,有的小儿,到晚上就哭,他那个时间,生物钟可能没有调整过来,白天就呼呼大睡,晚上就哭,有时候哭一通宵,他这个症状特别突出、特别明显,特别有特征性,因此,它可以作为病名。遗尿,就是这个症状突出,不是一般的病情严重、神志不清楚的那种小便失禁,他就是晚上睡着了以后(遗尿)。所以像这种特殊的,其他的任何症状,一个病人可能往往有十个八个症状、二十个症状,其他症状不能够和它相比,特别突出,它所包含的病种又少。第三个,它的定义一定要明确。定义明确什么呢?所指的这种病,就是什么情况下所特定的这种表现,就叫这种病。比如说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第一,能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发展。治“有形”之瘤,固非中医之所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瘤的发生,传统中医学有其广阔用武之地。中医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辨证施治为核心。而癌症的发生,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促进,DNA损伤、修复,然后进入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漫长的过程为中医药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其次,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领域还包括多个方面,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等。第三,中医学还可以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脑瘤、肉瘤,以及已复发或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治疗中,若思路对头、应对有序、组合有方的话,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特别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在这方面,中医药学将大有作为。总之,在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中,中医学有极其重要

的一席之地。走出“传统疗法”的一些误区传统中医药基本上是一种经验性探索所积累的知识体系,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判决性”实验的检验,故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或经验。尤其是当前有些广告的宣传性词语,值得引起人们注意。以毒攻毒传统的“以毒攻毒”,并非中医药治癌之优势。因为中药中许多毒药,它们的毒性是明确的;但有否抗癌药性,或者说临床是否真的有抗癌功效,是需要打问号的(根据分析,在动物实验中,得出某种提取成分有抗癌性和临床真实个体身上有否抗癌性,许多情况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很普遍,后者却较难得出阳性结论)。退一步说,真的“以毒攻毒”,不如找化学合成抗癌药更妥当些。这些药物的问世,毕竟经历过较严格的药理学筛选与实验。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抗肿瘤很长一段时间也很时髦,但有许多临床证据表明,对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肝癌患者,一些活血化瘀药不仅会促使肝内转移,而且容易诱发大出血,导致肝昏迷。一些实验结果也证实,活血药使用不当,会促使肿瘤快速生长与转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慎之又慎!软坚散积“软坚散积”也是常用抗癌疗法,而且以往是作为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研究表明,部分甲状腺肿瘤是“碘”依赖性的,而软坚药中不少是含碘很高的,如海藻、昆布等,故这些自属禁忌!

战胜疾病—— 一位中医十几年治疗癌症的经验总结

战胜疾病——一位中医十几年治疗癌症的经验总结 2013-7-10 战胜疾病——一位中医十几年治疗癌症的经验总结 1、癌症病人舌苔大部分是薄白,舌质淡。其它的腻苔,黄腻苔,光剥苔很少见。

2、癌症病人九成是大便干。大便稀的比较少。病人手术后,凡大便次数多的,大便稀的,效果好。这个腹泻我认为是病人自体排毒,不能治疗。曾有一个食道癌术后三年的病人,让我治腹泻,我对他说,不是治不好,而是不能治。你现在除了腹泻,别的啥事没有,你治腹泻干吗,那是你的身体排毒呢。病人说,腹泻后觉的没劲儿。我说没劲儿也不能治。 这位病人很不高兴的走了。停了十多天,又来了,说医生,我后悔呀,我找别的医生把腹泻治好了,现在不能吃饭了。我只好开药给他,吃后又腹泻了,当然也能吃饭了。象这样除了拉肚子,别无毛病的癌症病人,最好的办法是不理他。一般病人是不会复发和转移的。但要是治的病人不拉肚子了,那就麻烦了。我常给病人讲,癌症啊,不怕大便稀,就怕大便干。病人大便干咋办呢?小陷胸汤就不错。 3、【肝癌的治疗】上,配合介入十分必要。凡是介入1次或2次后吃中药的,失败的极少,好多病人都过了三年了,有的都六七年了,还很好。肝癌的西医治疗,数介入效果好,但不能按西医的要求一个月做一次,一般做一到两次就行了,然后吃中药,疗效理想。有的病人两三年后肝上又长了肿块,没事,再做一两次介入,然后吃中药又没事了。不介入光吃中药的,十个里也就好一两个,比起介入后再吃中药疗效差远了。

4、有的癌症出血,比如肺癌痰中带血,要用活血化瘀的药。我县一个肺癌,痰中血丝好几个月,一直没控制住,我让他吃了点水蛭,很快就不出血了。我现在很少用云南白药来止血,总感觉这个药效没有十年前好了,加量服用也不理想。有时候用三七粉,效果还可以。 5、化疗期间我从不让病人吃中药。以前有个病人肺癌,吃中药很好,偷偷去化疗,边吃中药边化疗,结果骨髓抑制死在医院了,家属问医院要说法,医院说是中药引起的骨髓抑制。所以后来我就不让病人化疗时吃中药了。但放疗时可以。这时一加一大于二。有个吕村的食道癌,放疗时吃中药,放疗后,医生说他的效果是多少年来最好的。当然西医不知道他吃中药了。把他的片子都放到医院的宣传栏了。 6、癌症这个病,年龄越大越好治。只要70岁以上的,十个里好七八个是不成问题的。40岁以下的,难度就大了,十个里能好一两个就不错了。宫颈癌最好治,乳腺癌是第二好治。难度最大的是白血病,难度第二的是胰腺癌,难度第三的是卵巢癌。我治过年龄最大的是鹤壁一个90岁的食道癌。吃了60副中药就好了,93岁时进屋摔了一跤,死了。忘了一句话,鼻咽癌也好治。 7、癌症病人不能过分增加营养,营养越丰富,癌细胞长的越快。我要求病人任何补品,营养品,保健品都不能吃,就连阿胶也不能。西药里的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胸腺肽,干扰素都不能用。有个病人光白蛋白就输了45万。来时全身扩散。邯郸有个乳腺癌,吃中药效果很好的,就是有贫血,他丈夫嫌好的太慢,就给她输了两袋血,还给我

中医诊疗思路

中医诊疗思路 郭阳 中医诊疗的发展 中医一般是指祖国传统医学,发源于中国,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大量关于中草药的经验,并将其与中国古代朴素的阴阳五行辩证法相结合,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成为了一门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讲求天人合一,即人体白身和白然界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部某个脏腑的病变,或者外部环境的改变,均可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中医以此为基本理论来指导中医临床的诊断、治疗,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中医诊疗的优势 在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是通过中医来治疗疾病。到了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对中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现在,很多人生病了,更愿意相信西医,求助于西医,而不相信中医。究其原因,是因为一方面,西医这种生物科学,相对于中医所讲的无形的气血津液,经脉等更加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较快,很多人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接受中医的,而西医的输液,吃药等方式,更加快捷,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基本的治疗,所以更多人选择了西医。

但是,中医有白己独特的优势。 有些疾病,西医检查无法明确的诊断。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没有异常,然而病人又确实有病痛需要解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病,西医治疗会产生较大副作用,遇到这些病症的时候,中医就可以发挥白己的优势特长,运用中医的理论来为患者解除痛苦。 中医和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但是目的均为治病救人。因此,中医和西医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互相参考。 中医常见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讲求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所谓四诊:望闻问切。望,即是望诊。现代中医临床中,首先见到一个病人,最直观的诊断方式就是望诊。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和望舌。五色主五病。黑色主肾病,白色主肺病,红色主心病,黄色主肺病,青色主肝病。舌诊是中医望诊中较为复杂的一种诊断手段,和脉诊一样,是中医的标志性诊断手段。望舍主要包括望舌色、舌苔。舌体分为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结合部位,舌色,初步估计病变所在位置。例如舌尖红大多是心火过旺,舌中舌苔厚腻多因脾胃失调。望舌苔主要观察厚薄,苔色。厚苔多主实证,薄苔多主虚证。苔色大致有黄白黑三色。黄苔主热,白苔主寒,黑苔多因伤津。舌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观察病人的寒热虚实,邪正盛衰。 闻:包括耳听和鼻嗅。耳听,要听声音、呼吸、咳嗽、心音等等,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 1、夏枯草:应用于淋巴癌或者其他癌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效佳,常用量30--100克。取其解毒散结之效。 2、天花粉:一般应用于癌症肿块破溃,症见浓汁略稠,有臭味。如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等。用量一般15--60克,取其消肿排排脓之功。另外用于各种癌症引起的咽干,口渴,咽痛效果亦可,取其清热生津之效。 3、皂角刺:用于癌症肿块未溃或者已溃,未溃者引之消散,已溃者引之排脓。常用量30--60克,量小无效。 4、鸡血藤和石韦:此两味为对药,用于放化疗治疗癌症时引起的血细胞减少。这是沈绍功家传经验,验证于临床,经得起重复。无论是白细胞还是红细胞等减少均效。常用量鸡血藤15克,石韦10克,石韦不能应用量大,对肾有刺激。由于是家传,用药机理无法解释。 5、石菖蒲和郁金:用于改善癌症病人的忧郁情绪,是沈氏所传的对药,我加于治疗癌症方药中,对神情抑郁,悲观的癌症病人确实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常用量是每味药各10克。 6、山慈菇:现代医学证实,山慈菇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治疗癌症的高效药物。能治疗多种癌症,如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甲腺癌其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打粉应用,6--15克左右,我常常作为治疗癌症的基础用药,基本上每方必加。 7、牡蛎、浙贝母,玄参:此三味药既是程钟龄的消瘰丸,凡是没有破溃的癌瘤大多加用,效果非凡。一般用量:生牡蛎30克,玄参15克,浙贝母6--12克;生牡蛎和浙贝母最好打粉应用,效果较佳。浙贝母也可以应用川贝母,平贝母和大贝母代替,但川贝价格昂贵。大贝母散结的效果比较优良。我现在正尝试应用,而且价格比较便宜。 8、生黄芪:生黄芪具有托毒生肌之效,不论虚实寒热之癌瘤都可以应用。一般用量30--200克,破溃的用量应该大些,如治疗乳腺癌已经破溃溃烂,应用量多在百克以上,同时还输液黄芪注射液30毫升,相当于生药60克。我们一般作为治各种癌症的基础用药,作为各种抗癌药的一个动力。 9、仙鹤草:现代医学研究其有抗癌之效,我把其作为治疗各种癌症的基础用药。用量15--100克不等,仙鹤草不单是一味止血收涩之药,其补虚之功亦宏,有类似于激素样作用,干祖望称仙鹤草为中草药中的激素. , 10、生薏苡仁:现代研究其可以治疗各种癌症,我治疗癌瘤时基本上每方必用,常用量30克。有时嘱咐癌症病人每天早晨用薏苡仁熬粥代替早餐。既可以增加营养,又可以抗癌,一举两得。 11、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二药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癌症有效的药物之一,可以治疗多种癌症。但是用量必须加大,最少的30克打底,最大可以应用到200克。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一般不超过100克,这两药质轻,比较占空间。我应用此药,一般大手去抓,根本不用称

成中医大中医诊断学重点整理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法、诊病、辨证、诊断综合运用、病历书写。 2..认清几个概念: 1.症(症状、体征) 2.证(证候、证型) 3.病 4.辨证 3. 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 : (1)司外揣内(2)见微知着(3)以常衡变 4.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1)整体审察(2)诊法合参 (3)病证结合 5. 西汉·淳于意: 创立“诊籍”,作为诊断的原始资料 6. 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着,分述三部九侯、寸口、二十四脉脉法。 7. 元·敖氏着《点点金》及《金镜录》为论舌第一部专著,后经清·杜清碧增补为《敖氏伤寒金镜录》为现存最早舌诊专著 8. 清·汪宏《望诊遵经》为全面论述望诊的专着 9.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详述二十七脉. 10.近代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二.问诊 1.恶寒:无风自冷,得温不解。(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肌表失煦) 2.畏寒:自觉怕冷,体温偏低,得温可缓。(阳气内虚,机体失煦) 3.恶寒发热:(1) 恶寒重,发热轻—表寒证 (2) 恶寒轻,发热重-表热证 (3) 发热轻,恶风-伤风表证 4.但热不寒中,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加重): (1)日晡(申时,午后3~5时)潮热-腹胀便秘,阳明腑实 (2)湿温潮热-身热不扬,湿温热伏 (3)阴虚潮热-骨蒸颧红,阴虚阳亢 (4)身热夜甚-斑疹舌绛,热入营血 5.但热不寒中,微热(轻度发热, T 37°~38°之间) (1)阴虚内热(病程长,午夜发作)-长期低热,五心烦热 (2)气虚发热(持续,劳累加重)-烦劳则甚,中气下陷 (3)气郁发热(时发时止,情志不畅)-情志不舒,气郁而化火 (4)血虚发热-面白,舌淡 (5)温病后期-余热未尽,湿温粘滞 6.寒热往来(1)少阳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 (2)疟疾病:寒热往来,大汗,发有定时。 7.问汗: (1)自汗-阳虚、气虚、表卫不固 (2)盗汗-阴虚内热 (3)战汗-正邪相争邪盛正衰-身热脉躁,正盛邪衰-身凉脉静 (4)绝汗: 亡阳-汗清稀、冷、味淡,亡阴-汗粘手、热、味咸 8.问疼痛: 1 胀痛:气滞疼痛 2 刺痛:瘀血疼痛 3 冷痛:寒证疼痛 4 灼痛:热证疼痛 5 重痛:湿邪困阻所致,亦可见于肝阳上亢,气血上壅之时。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1)

项痹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1.中医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 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颈痛 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 编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颈型颈椎病具有颈痛症状及颈部压痛点。2.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问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旋颈试验阳性,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4.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5.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颈性眩晕,猝倒或四肢无力运动不灵活。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下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而红日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日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二、治疗方案:根据颈椎病的分型来选择如下方案 (一)手法 1.松解类手法 (1) 基本手法: (2) 通调督脉法: (3) 间歇拔伸法: (4) 牵引揉捻法: (5) 拔伸推按法:2.整复类手法 (1) 旋提手法: (2) 定位旋转扳法: (3) 旋转法: (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 (二)针灸疗法1.针刺法:局部取穴为主,远部取穴为辅,可选用微波针、梅花针,电针等特色针刺疗法。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何世东名中医治疗肿瘤的临证经验

环球中医药2015年8月第8卷第8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ugust 2015,Vol.8,No.8985  四名医心鉴四 作者单位:523000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内科(邓丽娥);东莞市 中医院何世东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邓丽娥二宁为民二房 志科) 作者简介:邓丽娥(1984-),女,硕士,主治中医师三研究方向: 中医内科学三E?mail:872714876@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9382429.html, 何世东名中医治疗肿瘤的临证经验 邓丽娥 宁为民 房志科 【摘要】 何世东教授认为防癌二抗癌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产生 癌细胞”的 癌环境”,主张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调整人体内环境,恢复人体阴阳二气血平衡,从源头上控制癌细胞转移和扩散三其主要病机责之于正虚邪实,正虚在脾肾,邪实在痰瘀互结二情志郁结二热毒蕴结,确立攻补兼施,化痰散结二活血祛瘀二清热解毒时,不忘顾护脾肾之本为先的治疗原则,带瘤生存,辨病与辨证结合,动态辨证,分阶段审证,法随证立,方随法出,用药平和,灵活组方,综合调护三 【关键词】 何世东; 肿瘤; 中医药; 经验 【中图分类号】 R27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8.029 何世东教授,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二硕士研究生导 师,201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深谙岐黄之道,对肿瘤的辨证施治有独到见解三何世东教授认为无论手术二化疗或放疗,都是暂时从表面上杀 伤了癌细胞,体内环境并没有彻底改变三因此,要想防癌二抗 癌就必须改变 癌”状态,改变产生 癌细胞”的 癌环境”,主 张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调整人体内 环境,恢复人体阴阳二气血平衡,从源头上控制癌细胞转移和 扩散三 1 辨根本,正虚邪实 何世东教授根据先人的认识及临床实践总结,认为肿瘤 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三外因 是由于毒邪入侵二饮食劳伤,蕴结于经络二脏腑;内因是正气 不足,情志抑郁,脏腑功能紊乱,使毒邪乘虚而入,蕴聚于经 络二脏腑,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致气滞血瘀,痰 湿凝聚,热毒壅塞而逐渐形成肿物三此乃本虚标实之证,多 是因虚得病,因虚致实,相互胶结,且 正虚”是形成肿瘤的 主要矛盾, 邪实”是形成肿瘤的重要条件三 2 辨阶段,攻补兼施 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何教授提出了肿瘤的中医 治疗应分为4个阶段而论,分别为围手术期,辅助阶段,稳 定期,晚期,不同阶段的肿瘤患者有不同的处理原则,各阶 段各具病机特点,处方用药显然不同,准确辨治方能提高 临床疗效三 2.1 围术期,重祛邪兼顾扶正通过化痰散结二活血化瘀二清热祛湿等遏制肿瘤的加速生长二转移;同时兼顾扶正,通过调理气血,健脾行气等提高患者对手术二放化疗等治疗的耐受力,帮助术后二放化疗后的恢复,为后续治疗打好基础三2.2 辅助阶段,重扶正兼顾祛邪主要配合手术二化疗二放疗二生物靶向二免疫等治疗,提倡扶助正气,重视健脾补肾固本培元为主,适时攻邪作为辅助治疗三对于正在实行化疗的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正气虚弱表现,何教授认为防止化疗后期出现正气溃散必先顾护正气,主张 但留一分正气,便得一分生机”三在西医手术二化疗之后正气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应先以健脾二益气二养阴二补肾等法补益,待脾气健运二胃气充实二正气恢复二元气充足时,再配合化痰散结二清热祛湿二解毒泄浊等法攻邪三另外临床上鼻咽癌二肺癌等恶性肿瘤,除手术二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外,多配合放射治疗,何教授认为放疗为热毒之邪,容易伤人阴津,所以患者多表现为热灼津伤,治疗上注重清热解毒二养阴生津三2.3 稳定期,攻补兼施或称为缓解期主张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二气血和调,坚持抗癌食疗二运动,改善人体内环境,以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复发二发展二转移三2.4 晚期,重扶正轻祛邪多正气亏损,甚则精枯气竭二正气衰败,当以扶助正气为主,且多选用大补元气之人参二黄芪;温阳固摄之附子二鹿茸;大补阴精之龟甲二熟地黄二山茱萸等,倘若患者未经西医手术二放化疗等治疗,尽管晚期仍需扶正不忘攻邪三曾有一恶性淋巴瘤患者经化疗后造血系统损伤,血白细胞极低,面色黧黑,疲乏懒言,纳差,需中断化疗,建议寻求中医治疗,何教授通过首先重扶正边祛邪,健脾补肾二补益气血兼化痰之法,配合食疗3个月后,患者白细胞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但颈部淋巴结明显增大,所谓 补益容易助邪”,见此

寒痹中医治疗方法

寒痹中医治疗方法 1.寒凝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 制草乌15g 熟附子10g 干姜10g 麻黄10g 细辛6g 桂枝10g 甘草6g 方解:方用制川乌、熟附子、干姜温经散寒止痛,麻黄、细辛、桂枝疏风散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 加减法:若寒甚加制草乌15g;痛偏上肢加羌活15g、威灵仙24g,千年健15g;痛偏下肢加独活15g、牛膝18g、防己24g;痛偏于腰加桑寄生15g、杜仲10g、川断15g、淫羊藿15g。 2.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制川乌15g 麻黄10g 黄芪18g 白芍15g 甘草10g 蜂蜜30g 方解:方用川乌头、麻黄温经散寒,两药配合搜剔入骨之风寒,为方中主药,辅以黄芪益气固卫,白芍养血,甘草、蜂蜜缓痛解毒,诸药相合共奏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之功效。 加减法:若风胜者加羌活15g;痛以上肢为主加威灵仙18g、川芎10g;痛以背腰为主加杜仲10g、桑寄生15g、川断10g;痛以膝踝为主,加独活15g、牛膝18g。 3.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附子汤加减。 熟附子15g 白术15g 白芍15g 云苓15g 人参10g 肉桂10g 细辛6g 川椒10g 独活15g 秦艽15g 方解:方中重用附子温经壮阳,祛寒湿止疼痛;白术、附子配伍能温散寒湿;参附同用温补元阳;芍药、附子同用能温经和营止痛;茯苓利水渗湿;肉桂、细辛、川椒配附子,寒湿之重症非此大辛大热之重剂、重药不能祛除,乃离照当空,阴

霾自除之意;再配独活、秦艽以和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功。 加减法:寒甚者加乌头10g,湿重者加薏仁15g、苍术15g。 4.风寒湿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5g 独活15g 桂心10g 秦艽15g 海风藤15g 桑枝15g 当归10g 川芎15g 乳香6g 广木香6g 甘草3g 细辛6g 苍术15g 方解:方用羌活、独活、秦艽、海风藤祛风宣痹;桂心、细辛、苍术温经通阳,散寒除湿;乳香、木香、川芎、当归理气活血;桑枝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 加减法:痛甚加威灵仙20g、防己15g;风偏胜者加防风15g,改用秦艽20g;寒胜者加附子10g;湿胜者加防己15g、薏仁20g、萆薢15g。 偏方: 方法一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取生盐500克炒烫,装入布袋,热熨痛处,药袋冷即更换。每天1-2次,每次1小时。 方法二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生盐250克、大葱白250克捣碎,生盐炒烫后,加入大葱白.再炒l-2分钟,装入布袋,热熨痛处,药袋冷即更换。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方法三 取位:痛处 操作方法:麸皮500克、苍术粉30克、广木香粉30克、乳香粉15克、没药粉15克。先将麸皮炒烫,加入余药,喷洒入少量清水,再炒1-2分钟,装入布袋,热熨患处,药袋冷则更换。每天2次,每次30-50分钟。 方法四

肿瘤中医治疗与康复标准

《肿瘤中医治疗与康复标准》 北京复生康中医研究院制定并发布 引言 中医肿瘤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中医肿瘤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确切的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以来,中医肿瘤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无数被宣判死刑的晚期患者经过中医的治疗得以康复并重新走向了工作岗位,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医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医已开始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外肿瘤患者开始选择中医治疗,中医的国际化趋势已经形成,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肿瘤患者的五年存活率还不高,据卫生部门统计,目前平均五年存活率仅25%左右,每年去世的肿瘤患者约200万左右,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存活期不超过五年,其主要原因是,手术,化疗至今不能解决肿瘤的转移和复发问题,远期疗效普遍欠佳,中医在治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许多肿瘤患者在寻求中医治疗时普遍感到迷惘和无从选择,有鉴于此,我们编制了《肿瘤中医治疗与康复标准》,为肿瘤患者提供进行中医治疗时的参考,在编制的过程中,结合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同时注意吸收国内外的新进展,新成果,为肿瘤患者提供中医标准化处理策略与方法,对肿瘤患者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可参照性,为今后的康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起草人:张明 2011年12月 一,治疗方案 目前,中医已成为与手术并列治疗肿瘤的二大手段之一,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中西医结合,做到方案规范,合理,肿瘤治疗的实质是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问题 一,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案 1,肿瘤中医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1)早期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原则是指肿瘤患者确诊后,或手术,化疗后即开始进行的中医治疗,与手术,化疗并不矛盾,早期的 规范治疗是最佳治疗时机,意义非常重大,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止以后出现转移,复发和剧烈疼痛,治疗过晚或不规范会失去机会,导致病情发展,治疗难度增大,使存活率降低 (2)考虑远期疗效 中医治疗主要以治愈和远期疗效为主要目的,不能因近期的症状缓解而盲目乐观,如果放松警惕,忽视治疗,会导致病情发展,影响预后,应制定一个长期治疗计划 (3)系统,规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