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

概念产生

《牛津词典》记载的“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出现于1708年,它表示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 a 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

西方学者真正给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1963年,美国上演了一出名叫“股东”(shareholder)的戏,斯坦福研究所(SRI)的研究人员受此启发,利用另外一个与之对应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来表示与企业密切关联的所有人。他们给出的对利益相关者的描述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这个理论的产生极大挑战了当时的“股东至上理论”,让人们认识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就是为了股东服务,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关乎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

李洋、王辉(2004)认为如今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管理学中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分支。按照对利益相关者概念不同的理解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影响企业生存”、“实施战略管理”、“参与权力分配”。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不少国外旅游研究者开始热衷于将“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一词引入旅游领域,并运用于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与协作的研究之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文献。1999 年10 月1 日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在其第十三届会议通过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中明确使用了“利益相关者”一词,提供了旅游业发展中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为参照标准,标志着“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已正式得到官方认可。

概念界定与分类

陈宏辉(2003)指出在利益相关者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所有的研究者都认识到企业周围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试图将某种分类结果推广到所有的企业之中也往往有削足适履之感。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旅游领域利益相关者问题的研究中,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其利益相关者构成与格局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笼统地研究“旅游利益相关者”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因此,旅游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承继了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大多数文献都在援引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定义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研究的对象作出了界定与分类。

国外研究中比较著名的界定和分类主要有Robson J.(1996)提出的旅游经营商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游客、居民、压力集团、国家和地方政府、宾馆、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代理商、媒体等,绘制了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还有基于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具有本质上相同的价值的理念,Sautter和Leisen (1999)在Freeman的利益主体谱系图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幅旅游业利益主体图(如图1),这也是目前国内学者引用得最多的图例。

图1 旅游业利益主体图

资料来源:Sautter E T,Leisen B. Managing Stakeholders: A Tourism Planning Model[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2): 312-328.

国内学者主要针对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研究。

夏赞才(2003)根据利益性质、关系程度和影响力这三者的定性判断,将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层、战略层和外围三个基本层次。旅行社核心层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旅行社中拥有直接的经济、法律和道德利益的个人和群体,他们是旅行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旅行社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利益,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旅行社中的利益更多地表现为直接的利益主要包括:投资者、职工、旅游者、供应商、代理商与旅游局。郭鲁芳等(2006)根据利益相关者在主动性、实现利益要求的紧迫性及与整个活动的密切关联性3个维度上所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特征差异,把10类旅行社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如图2所示)。

图2 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分类图

资料来源:郭鲁芳等.旅行社及其核心利益相关者均衡发展机制探究—幕于和谐社会的视角[J1.旅游学刊,2006,21(12):59.

张维等(2006)归纳出旅游景区主要利益相关者有:旅游景区经营者、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当地居民、旅游者、旅行社、其他供应商、景区员工、竞争者。(如图3所示)

图3 景区的利益相关者图谱

资料来源:张维,郭鲁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经济学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 学报,2006,17(1):44.

张维等(2006)按照利益相关者影响景区经营行为的主动性、对景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利益要求的紧急性3个维度将利益相关者分成以下三类:核心利益相关者,是与景区关系密切,直接左右景区生存和发展的利益主体。典型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景区管理委员会、景区经营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对景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旅游者、旅行社、其他供应商、竞争者可归入此类。在景区正常经营的状态下,这些利益主体也许只是表现为一种景区的显性契约人而己;然而,在其利益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或是受到损害时,他们可能就会从蛰伏状态跃升为活跃状态,其反应可能会非常强烈,从而直接影响景区的生存和发展。边缘利益相关者,他们往往被动地受到景区的影响,在景区看来他们的重要性程度很低,其实现利益要求的紧迫性也不强。在此,我们把当地居民和景区员工归入此类(如图4所示)。

图4 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分类

资料来源:张维,郭鲁芳2006,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经济学分析一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17(l):.P45.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胡北明、王挺之( 2010) 将遗产旅游地的利益相关者界定为任何影响中国遗产旅游地保护和开发这两个根本目标的形成,或受到遗产旅游地保护和开发两项目标影响的个人和群体。本文中的遗产地利益相关者指的是任何影响该遗产地保护和开发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或受到该遗产地保护和开发两个目标影响的个人和群体。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

由于利益相关者各自追求的利益不同,存在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旅游发展中,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有效协作以减少冲突是旅游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目的。

在国外,Mark wick(2000)建议学者、政策制定者与管理者应当根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与各种环境的、经济上的有利和不利之处来了解旅游开发中的冲突。Lindermberg(2002)为欠发达国家的区域旅游协作,虽然规划中图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

与,但由于经济、政治和行政等方而存在困难,规划仍采用了传统的政府决策模式,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只限于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而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商业部门和当地居民的参与非常有限。Olwig(1980)对美属维尔京群岛土著圣约翰人的描述就体现了欠发达地区较典型的权力悬殊状况:当美国国家公园组织在洛克菲勒财团的资助下占据大半个岛屿建立国家公园后,岛上居民完全丧失了依靠传统谋生手段—放牧、游耕得以继续生存的机会,他们如同“乞丐无法成为一名选择者”,除了服从毫无办法。

国内对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的研究主要集中有孙九霞等(2004)选取西双版纳傣族园,提出为了协调社区居民与当地政府、开发商、旅游者等之间的关系,旅游规划者要把居民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作为重要的利益群体和开发主体来对待。黄洁(2004)以浙江嘉善西塘古镇作为个案,探讨历史文化积淀型旅游社区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提出“社区合作”以解决利益冲突。林壁属(2006)通过对武夷山封闭式管理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实地调研和走访,探讨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歧点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只有顾全利益相关者,保证多方利益的协调,建立利益均衡的景区合作管理模式,才是景区封闭式管理困境的最佳破解途径。

国内遗产地利益相关者中的居民境况

胡北明(2006)指出我国遗产旅游地社区居民最大的利益诉求是通过发展遗产旅游地的旅游业来增加就业、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福利和生活状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于对遗产旅游地的资源保护认识不够,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区居民能够意识到旅游开发影响其生存环境时,对遗产旅游地的保护才开始重视。目前我国遗产旅游地开发主要矛盾就是,一方面当地社区渴求开发能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生活改观,另一方面却是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被边缘化,社区居民参与机会较少,所获得的收益与他们预期相去甚远。韦复生(2007)以桂林为例指出:当地居民是旅游地社区的真正主人,他们比外来人更了解自己的社区,更热爱自己的社区。如果将当地居民视为合法的利益主体,让他们参与社区旅游开发,他们会以更负责的精神、更积极的态度关心社区旅游发展;而如果忽视当地居民的利益,没有与社区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往往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或者文化传统丧失。邓玲珍(2014)以我国佛教文化遗产地为例分析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得出结论居民往往是处于边缘化位置,大多依靠经营佛教活动用品营利,因此很难有宗教旅游地参与权和话语权。综上所述,如果按照利益相关者影响遗产地发展的主动性、重要性以及利益要求的紧急性来划分,遗产地居民应该属于边缘利益相关者,很难参与到遗产地旅游开发中,作为遗产地的拥有者之一,获得的收益远远不足。

参考文献:

[1]Sautter E T,Leisen B. Managing Stakeholders: A Tourism Planning Model[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2): 312-328.

[2]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

[3]夏赞才.利益相关者理论及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J].湖南师范人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2(3):73一75.

[4]张维,郭鲁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经济学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l):44.

[5]郭鲁芳等.旅行社及其核心利益相关者均衡发展机制探究—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J].旅游

学刊,2006,21(12):59,

[6]胡北明,王挺之.我国遗产旅游地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两个对立的案例[J]云南师范学学报, 2010( 3) .

[7]Marion C Markwick. Golf tourism development,stakeholders,differing discourses and alternative agendas:the case of Malta [J].Tourism Management,2000,(5):515一524

[8]Lindermberg medeiros de Araujo,J Bill Bramwell.(2002).Partnership and regional tourism in Brazi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4),1138一1164

[9]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一以西双版纳傣族同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6):一25一136.

[10]黄洁.旅游目的地居民一与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冲突和解决[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1]林壁属武夷山封闭式管理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06,(7):33一37

[12]胡北明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我国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改革[D] 2006

[13]韦复生旅游社区居民与利益相关者博弈关系分析—以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例2007

[14]邓玲珍我国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初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协调路後研究

[D].2014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用于分析与客户利益相关的所有个人(和组织),帮助客户在战略制定时分清重大利益相关者对于战略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 1、核心利益相关者对酒店发展的影响 ①股东 股东包括在该酒店投资,拥有合法的经济利益的个人和组织,一般情况下,投资收益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是现代酒店追求的目标,但是,目前大部分酒店仍以股东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②管理者 各项决策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者。管理者的行为决定酒店的生死存亡,决定酒店的价值体系与企业文化。同时他们还掌握酒店的关键资源。关键资源的丧失或利用无效率会带来酒店利益的损失,影响酒店的经营发展。 ③员工 酒店员工主要指的是除管理者之外的普通员工。他们投入酒店的是简单劳动的人力资本要素,获取的利益不仅是工资、奖金,还有直接的法律和道德的利益。但在核心利益相关者当中,普通员工拥有的权力最低,因此,普通员工一般会采取偷懒等机会主义行为来降低其承担的风险,从而降低酒店整体利润,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④顾客 他们与股东、管理者以及员工的核心利益是一致的,虽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表现形式上仍为经济利益,但这决不是顾客利益的核心,顾客利益的核心是消费经历的质量和满足感。 2、战略利益相关者对酒店发展的影响 ①政府 政府是酒店仅次于顾客的利益相关者,政府的行为对酒店有生死存亡的重要影响。有人说酒店是最不被政府关注的行业之一,一方面因为酒店与社会稳定没有直接关系,在市委、市政府的报告中“酒店”关键词很少出现;另一方面酒店创造的税收少。第三是管理不足和管理过度同时存在。

项目利益相关方及其需求的识别

项目利益相关方及其需求的识别

项目利益相关方及其需求的识别 山东大学项目管理研究所丁荣贵 现代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项目的目标不仅在于出项目的交付物,还在使项目的利益相关方满意。利益相关方意识是项目管理人员是了为重要的意识之一,也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中国人来说,我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常常将人际关系分为敌我、君臣、父子、兄弟姊妹、夫妻和朋友关系等。在这种传统文化中,并没有现在极为重要的商业关系和职场关系,我们必须将商业关系和职场关系归结到传统的人际关系中去,而最容易对应的就是敌我关系、君臣关系和朋友关系。我们很容易会将竞争对手看成敌我关系,以至于意气用事地采取“宁可我不赚钱,也不能让他我赚钱”这样的损人不利已的极端手段。上下级关系有些像君臣关系,“忠诚”、“服从”成了重要的戒律,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上司永远是上司。合作伙伴也是朋友关系。中国人一般只好朋友做生意,因而合同并不如关系重要,朋友之间还签什么合同呢?在国人的骨子里央,冷冰冰的商业关系不如人情来得重要,“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商人重利轻离别”等贬义词中是否也存在对商业关系的偏见呢?记得在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中国时,提出了中美之间是“stakeholder”关系时,国内的多个媒体花了大量时间来解释“stakeholder”的含义,并提出了多种翻译,似乎“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近来才被人们所重视,但毛泽东广度很早就提出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样的观点,可见他老人家的远见卓识。利益相关方意识不仅在项目管理中重要,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同样十分重要。对本文人来讲,项目利益相关方满意可能是建立在有效交付项目成果的提下,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项目利益相关方满意的重要性要大于项目成果的交付,“生意不成仁义在”嘛。 要识别项目利益相关方,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利益相关方。在金山词霸中,stakeholder被翻译成“赌金保管者”,《朗文词典》也将其译成“有争议的财产保管人”、“赌金保管者”这些解释显然不适合于项目管理。在《新英汉词典》中,该单词被翻译成“利益共享者”,似乎有些沾边了,但是“利益共享者”只是对项目成果的分享,只表明了他们对项目的利益,为什么他们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呢?他们对项目的责任何在呢?这些问题不解释清楚,利益相关方就难

利益相关者们如何影响企业战略

利益相关者们如何影响企业战略 只有当企业的管理者清楚认识到,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最真实的需求以及影响其需求的因素,并采取有利于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行动,才能使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优势和竞争标的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的成功。处于新兴市场中的中国企业大多被利益相关者推向多元化,因此应预先考虑战略类型的变革对企业信誉的影响,制定应对策略。 如果你连续三年关注我们的信誉100企业榜单就会从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凡是排名靠前的企业无一不是高度专业化经营的公司,而排名靠后的企业往往是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这一点在中国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的信誉低于专业化经营公司信誉的呢?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在中国,联想、TCL、康佳、春兰等等上了规模的企业,都热衷于多元化的公司战略,而正是这样的战略方法,令大量中国企业陷入了困境,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连年下滑。 多元化经营战略之所以被中国众多企业采纳,是基于中间产品市场,包括知识、技术、商誉、零部件、材料等市场不完全性的考量。这种不完全性是市场失效及中间产品的特殊性所致,如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在外部市场上转让容易扩散。中间产品的这种特殊性导致买方或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价格的不确定性。这种缺乏市场以供企业之间交换产品,或某些市场经营效率低下的最终结果都将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开展多元化经营,避免外部交易成本,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便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利益相关者战略路径 那么,利益相关者为何会对企业战略成功的决定要素产生影响。弗里曼认为影响的产生基于以下三个原理: (1)合作原理。它说明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两者之间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企业家和管理者一起工作,维持和顾客、供应商、金融家和社区机构之间的交易和关系。每个团体对企业工作的支持对企业战略的成功至关重要。 (2)持续创造原理。它认为企业是一个持续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价值的激励下和利益相关者合作,创造出新的价值。现代企业创造价值不但不必摧毁别人,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善每个人的状况来实现。 (3)复杂性原理。它认为人是复杂的,具有许多不同的价值观。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人有时是自私的,有时又会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行动。

最新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兴起,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企业尤其是公司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也必然要求企业在其公司治理的架构中实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从而带来公司治理的转变。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1011136.html,编辑。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最初是经济学的概念,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20世纪60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在西方发展起来,80年代后开始影响企业管理方式及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作为其两大理论基础的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本是“股东至上”理论最坚实的思想根基,却在历史发展中成了批判“股东至上”理论的靶子,从而证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正确。目前利益相关者的界定还存在争议,但要旨不外乎:在现代社会中,公司不应仅仅作为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而应视为最大限度顾及和实现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组织体系或制度安排;公司的权力来源于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委托,而非之根植于股东的授予;公司的管理者应对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限于惟对股东负责。(注:卢代富:《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载于《公司法评论》2002年卷。)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下构建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股东的“单边治理”,现代企业中,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同时也分散了一定的经营风险、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而都拥

有企业所有权。企业在其经营决策和治理架构中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发言权,否则他们就会威胁撤出其投资,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转引自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利益相关者理论“把企业看作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利益集合体”。全球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普遍遇到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伦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环境管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与企业经营时是否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密切相关,迫切需要企业界和学术界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注:任海云、李丽:《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必然性的分析》,载于《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4月。)实例证明,在这些方面处理得当的企业,往往在赢得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赢得社会价值,而且后者较之前者来说,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石。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一)公司治理目标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向“公司价值最大化”转变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传统的“所有与控制框架”的突破。现代企业中,公司的股票往往分散掌握在众多股东手中,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在很大程度上分离,经营者实际控制公司运作,债权人、职工、社会也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专用性资本并承担公司运营的风险。这些主体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甚至经常存在冲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不等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甚至还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恶意收购。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目标也应考虑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职工、供应商、顾客、政府和社区等,公司治理应当是这些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平衡协调利益冲突,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达到最大

关于公司治理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和谐社会利益相关者论文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和运用对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观点提出了挑战,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了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公司治理理念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公司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公司治理由于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随着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核心的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公司治理伴随着“公司的触角”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公司治理以及公司治理所衍生出来的企业社会责任、公司公民、商业贿赂和企业伦理等问题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弄清公司治理与构建和谐社会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发展与完善和谐社会理论体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萌芽最早起源于多德(Dodd)与伯利(Berle)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论战。但利益相关者作为一个明确的理论概念则是由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于1963年提出的。他们认为,对一个公司来说,存在利益团体,若没有他们,公司就无法生存,这些利益团体就是所谓的利益相关者(stakerholders)。利益相关者的思想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迄今为止,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就已近30种之多。米切尔(Mitchell,1997)归纳了其中的27种,并将之分为三类:一是最宽泛的定义,即凡是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是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周边的社会成员等;二是稍窄的定义,即凡是与企业有直接关系的人或团体才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排除了政府部分、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团体、社会成员等;三是最窄的定义,该定义认为只有在企业中下了“赌注”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逻辑下对公司治理的分析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认为,企业是资本家的企业,因为企业的财产是由出资者投入的资本形成的,这些资本以物的形式沉淀下来,构成企业信用担保的基础,从而出资者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那么理所当然的应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在经济学上就表现为股东权益最大化构成企业的终极目标。杨瑞龙、周业安(1997)认为这种以股东权益为唯一标准的看法是基于物的财产权的认识。所谓财产权就是对所拥有的实物资产具有占有、使用、处置及收益等一系列权能,如果有产者把他们的实物财产投入到公司,那么公司财产的一切权益均属于股东。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是由不同要素提供者组成的一个系统,股东仅仅是资本的提供者,除此之外,供应商、贷款人、顾客,特别是公司职工对企业都做出了专门化的特殊投资,他们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经营对他们的影响和对股东的影响一样,因此,公司经营是为公司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服务,而不仅仅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为此,就应当让利益相关者享有公司所有权并参与公司治理。[!--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威廉姆森则认为,公司治理框架中应该给那些向公司提供了“专用性资产”的人的位置,其中也包括雇员。美国普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莱尔(Margrit M。Blair)强烈主张利益相关者应进入公司治理,其观点是:公司并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其作用在于治理所有企业财富创造性活动中做出特殊投资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投资并不仅限于股东,供应商、贷款人、顾客,尤其是企业雇员往往都做出了特殊的投资,这些投资的价值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与那家公司的持久的关系。认识到公司是一种治理和管理者专业化的制度安排,会促使人们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即雇员、贷款人、供应商或者其他人都可以做出专业投资,这些投资与股东们的投资一样面临完全的风险。所有在企业从事的业务活动中做出特殊投资的各方,都事先假定并期望他们能从企业内部这些资产的联合运用所创造的利润中获得相应份额的收益。波特也提出了与此类似的主张,认为应鼓励长期职工所有权,鼓励公司董事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应该给予主要顾客、供应商、融资顾问、职工和社区代表等在董事会的发言权。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在现实中推动了公司治理理念的变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199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310法案》通过,从而使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

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探究综述 - 最终2003新

利益相关者及其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综述 李玲 (山东淄博,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55000)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反对传统股东至上主义理念挑战的一种公司治理理论,在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对美、英等奉行“股东至上”公司治理实践的质疑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所奉行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要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展开进行。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相比,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股东只是众多利益相关者中的一个,仅仅关注股东的利益是远远不够的。在国外,斯坦福学院的学者、安索夫(Ansoff)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后,弗里曼(Freeman)、克拉克森(Clarkson)、布莱尔(Blair)、米切尔(Mitchell)等学者致力于完善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整体框架和实际应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而在国内,杨瑞龙、周业安、陈宏辉、贾生华、江若尘等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比较深入,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 本文试图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做一个梳理,从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以期对以后的理论研究有所帮助,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 利益相关者理论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怎样界定,究竟谁是利益相关者。如果利益相关者本身都界定不清,就无法展开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公司治理(杨瑞龙,2000)。因此,在界定方面的研究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地方,众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界定利益相关者。 西方学者真正给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这个词首先出现在斯坦福研究中心1963年的内部备忘录中一篇管理论文。利益相关者概念最初是对“股东”这一

什么是利益相关者

1.什么是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对企业的决策和活动施加影响或可 能受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影响的所有个人、群体和组 织。 直接:企业所有者,员工及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社区和其他合作伙伴。 间接:政府、工会、社会压力团体、公共组织、新闻界和学术界、竞争者。 2.企业伦理有什么特点? ○1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的规范 ○2企业伦理是关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 ○3企业伦理是关于怎样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规范 ○4企业伦理是通过内心信念,内部规范和社会舆论来起作用的 3.为什么要求企业承担道德责任? a)企业是社会资源的委托管理者,包括人员、 物资、资金、信息、时间、空间、土地、水、空气等。 而企业的道德使命就是运用所能获得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为人类世界更加美好而创造产品、服务和机会。 这也是企业存在的理由 b)企业社会责任源于企业的社会权力,有权力 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且企业对人类、对社会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经济、政治、技术、环境、个人、文化影响力 c)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市场机制及其缺陷:不 完全竞争、存在外部效果、价格信号失真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是通过市场价 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 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是市场经济机体内 的供求、竞争、价格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 功能。 d)法律的局限性:法律所要规范的行为有限、 立法滞后、法律只能惩恶不能劝善、法律有漏洞、实施上有难度 e)道德调节有其特点:非强制性、普遍性、扬 善性、便宜性、与法律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综上所以要求企业承担道德责任。 4.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什么? 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应该考虑自身的一举一动对 社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合乎道德的对待利益相关者,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从而造福于社会。 5.道德评价理论两大派别各是什么?他们的评价 依据是什么?各自包括了哪些道德哲学? ●目的论主张以行为为所造成的结果作为评价行 为对错的标准。功利主义思想属于目的论。 ●义务论主张以义务作为评价道德的依据,认为义 务独立于行为结果而存在,一种行为对或错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性质,或属于特定的种类。它包括权利论、美德论、公正论、关怀论、相对主义角度等。 a)什么是功利主义观点?对它的批评有哪 些? 功利主义:当且只有当行为所产生的总效用大于行为主体在当时条件下可能采取的任何其他行为所产生 的总效用时,该行为才是道德的。 批评:行为给不同的人带来的效用难以衡量和比较。 有些利益和成本难以计量。许多利益和成本无法可靠地预测,因而也就不能确切地计量。有些东西非金钱可以衡量。 b)怎么样理解康德的绝对律令? 每一个人都应该作为平等的、自由的人来对待 康德的第一条绝对命令可以表述为:当且只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在特定条件下从事某一行为的理由作为 每个人在相同条件下的行为理由,该行为才是道德 的。因此第一条绝对命令包含两个规则:普遍性和可逆性。 第二条绝对命令是:理性人应该永远同时把人看作目的,而永远不要把人只看做实现目的的手段。这条命令也可以表述为以下伦理原则:当且只有当一个人从事某一行为时,不把他人仅仅作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而是尊重并发展他人自由选择的能力时,该行为才是道德的。 c)公正的定义是什么?有关公正的问题包括 哪些类型? P75 公正指给予每个人应得到的权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

学校利益相关方分析教程文件

满足利益诉求创建和谐校园 ——浅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责任及其利益相关方 利益相关方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随着人们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可,现代企业在追求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已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会责任及对利益相关方诉求的满足。教育行业虽然不是完全的经济体,但是,作为整体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追求教育生态的平衡,妥善协调与之相关的各方面利益关系,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则成为学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谋求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利益相关方理论对学校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将运用利益相关方理论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利益相关方进行界定,分析学院社会责任活动给学院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结合该理论与学院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学院社会责任实施要点和方案。 一、利益相关方理论 弗里曼在其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即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传统经济学对企业的定义是: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体。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认为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好好经营企业,为股东(公司的实际所有者)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利益相关方理论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除了传统的对企业股东负责外,还要对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负责。利益相关方是指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社区、民间社团和政府等。企业得以可持续经营,仅仅考虑经济环境对股东负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考虑到环境和社会因素,并同时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 国内学者在综合了多位大师的观点之后提出,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或者改变企业的目标,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 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由于所拥有的资源不同,会对企业产生不同影响。他从三个方面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细分,(1)持有公司股票的一类人,如董事会成员、经理人员等,称为所有权利益相关者;(2)与公司有经济往来的群体,如员工、债权人、内部服务机构、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地方社区、管理结构等,称为经济依赖性利益相关者;(3)与公司在社会利益上有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机关、媒体以及特殊群体,称为社会利益相关者。 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石油部和化工部直属的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兰州石油学校、兰州化工学校)和原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的两所职工大学(兰炼职工大学、兰化职工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改制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甘肃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

利益相关者

股东利益至上传统的颠覆---利益相关者理论 历史地看,公司财务的价值导向经历了从股东利益向相关者刺益的演进过程。股东利益导向型公司财务的理论基础是资本强权理论和股东利益与社套利益相统一理论,而相关者利益导向型公司财务的理论基础是共同所有权理论、托管责任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公司财务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公司财务的目标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公司财务实行共同治理,员工与公司保持长期稳定的财务关系,公司财务实行分层治理和管理,套司财务控制权相机配置等。下面我们将从利益相关者涵义的界定、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划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缺陷与不足等四个方面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涵义的界定 1927年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经理在其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出公司应该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思想(刘俊海,1999)。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1965年,美国学者Ansoff最早将该词引入管理学界和经济学界,认为“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分销商”。 1977年,宾西法尼亚的沃顿学院(Wharton Sch001)首次开设“利益相关者管理”的课程,表明利益相关者理论已开始被西方学术界和企业界所重视。米切尔和伍德曾总结了从1963年有关利益相关者的第一个概念至今的27种代表性概念表述,其中弗里曼与克拉克森的表述最具代表性,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对比能够说明学术界对此概念界定的趋势。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这个概念直观地描述了利益相关者与组织(企业)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个概念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相当宽泛,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顾客这些主体必在此概念界定之内,公众、社区、环境、媒体等可以想到的团体与个人都会对企业活动造成直接或间接,或大或小的影响。卡拉克森认为“利益相关者以及在企业中投入了一些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由此而承担了某些形式的风险;或者说,他们因企业活动而承受风险”,进一步加强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联,强调专用性投资,于是一些集体或个人如媒体便不在利益相关者定义之列。这两个概念的对比表明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趋于具体化和集中化。

国美利益相关者分析报告材料

简述:国美之争的起因是,在贝恩三股东是否继续担任董事一事上,黄光裕持反对态度。由2008年黄光裕控制的两家控股公司,投票反对贝恩的三维股东连任国美董事。但董事会一致同意推翻股东大会结果,重新任命竺稼、雷彦、王励弘三人继续担任董事。随后黄光裕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国美现任副总裁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至此,黄光裕与国美电器现任管理层的矛盾大白天下。8月5日,国美电器宣布将对公司间接持股股东及前任执行董事黄光裕进行法律起诉,针对其于2008年1月及2月前后回购公司股份,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的行为寻求赔偿,对黄光裕的行为进行反击。而黄光裕方面则呼吁投资者支持重组董事局。 在9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黄光裕方面提出的5项议案中,除第四项议案即取消一般授权得以通过外,罢免陈晓等其他4项议案均未通过。 有的人认为这次国美之争是陈晓赢了,而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是黄光裕赢了。两派各执己见,当然也有保持中立的人,更多的是看“热闹”的人。许多媒体认为国美之争是控制权之争,陈晓的董事会主席之位得到保全,拥有执掌大权,是最大的赢家。其实,一个公司的控制权,不在股份,不在高层团队,而在于公司的文化氛围,在于一个个业务现场的员工,在于公司的一个个利益相关者。谁能够走进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心里,谁就控制了公司。 这次国美之争,几乎挑战了所有人的想象力和忍耐力,从公关战、心理战到真刀实枪、欲擒故纵的拉票战,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管是谁输谁赢,利益相关者都站在深受影响的角色。

一、小股东的利益到底谁来保护?经理人对一个人(如大股东或创业者)还是对全体股东忠诚? 国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后,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唯一区别就是股份多少,但在权益保护上并无差别,并非唯大股东意志,而必须做均衡考量。国美之争中,小股东的选择会对于陈黄有重大影响。对于国美的小股东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一边是创始人黄光裕,曾经带领国美电器走到巅峰;一边是临危受命的陈晓,曾经将国美电器从危机中带领到现在。 有知名的财经评论家提出一种奇特逻辑:如果我是小股东,如果我拿不准谁更好,那么我宁愿选一个可以随时被董事会拿下的人,而不是一个永远扳不倒的太上皇,这样至少我们能够保留纠错的机会。这逻辑是典型的文字游戏。同样的文字游戏可以举很多:既然这个人能随时被董事会拿下,那么我应该重点考虑的是这个太上皇倒了对我更有利,还是不倒对我更有利;我是把我的钱交给当铺一个随时准备走人的甩手掌柜打理比较靠谱,还是交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当铺老板比较放心? 一位小股东说:“我在为我的利益拉票。谁能把国美经营好?是精细化管理还是扩张?我想我们讨论一年这个问题也解决不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可以解决,到底国美的权益是谁的?” 小股东的利益到底与大股东更一致,还是与职业经理人更一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内部人控制”发生时,大小股东都是“弱势群体”,大股东和小股东的收益损失比至少是一样的。而小股东可以随时撤退,创始大股东则往往视公

工程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和期望

工程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和期望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去满足或超出利益相关者对某个工程项目的合理要求及期望。因此,首先要认真识别和理解同工程项目密切相关各方的不同要求和期望(包括范围、进度、费用、质量以及其他目标)。相关各方总体利益是一致的,但关注的焦点不同,有时还在一些问题上有冲突,需要加以协调。至少需要从以下五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工程项目具有哪些利益相关方;二是他们具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和期望;三是他们每一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期望是什么;四是这些要求和期望具有什么样的冲突;五是如何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去协调这些冲突,并满足或超出他们的合理要求及期望。 (一)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 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是指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项目实施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群体和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必须清楚谁是本工程项目的利益相关方,明确他们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然后对这些要求和期望进行管理和施加影响,确保工程项目获得成功。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和类型,对利益相关方的命名和分组可以帮助识别主要利益相关方,图1-2列出了工程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方。 (二)工程项目主要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 下面是各主要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 (1)业主——投资少,收益高,时间短,质量合格。 (3)承包商——优厚的利润,及时提供施工图纸,最小限度的变动,原材料和设备及时送达工地,公众无抱怨,可自己选择施工方法,不受其他承包商的干扰,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迅速批准开工,及时提供服务。 (4)供应商——规格明确,从订货到发货的时间充裕,有较高的利润率,最低限度的非标准件使用量,质量要求合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以前,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固定式企业的所有者,利益相关者理论保障了所有为企业投入资源的个人或群体,而不仅仅是注入物质资本的股东。 股东中心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财产是由他们所投入的实物资本形成的,他们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理所当然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享有者(Crossman & Hart,1986;Hart & Moore,1990)。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同时也分担了企业的一定经营风险,或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而都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Freeman,1984;Blaire,1995,1998)“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27年,通用电气公司一位经理的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出公司应该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思想(刘俊海,1999)。 基于公司的出资不仅来自于股东,而且来自于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后者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人力投资。 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学者指出,公司本质上是一种受多种市场影响的企业实体,而不应该是由股东主导的企业组织制度,股东并不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Donaldson & Preston,1995)。 其否定了“股东利益至上”的观点。 公司的股东并没有承担理论上的全部风险,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 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Freeman在1984年给出利益相关者的经典定义,即“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并从所有权、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简介 用于分析利与客户利益相关的所有个人(和组织),帮助客户在战略制定时分清重大利益相关者对于战略的影响。 (二)详解 利益相关者是指有与客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组织群体,可能是客户内部的(如雇员),也可能是客户外部的(如供应商或压力群体)。大多数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可分类如下: 所有者和股东银行和其它债权人 供应商购买者和顾客 广告商管理人员 雇员工会 竞争对手地方及国家政府 管制者媒体 公众利益群体政党和宗教群体以及军队 其它 1.利益相关者的角色 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

除了对战略制定产生影响以外,利益相关者分析也是评价战略的有力工具。战略评价可以通过确定持反对意见的股东和他们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影响力来完成。 2.绘制利益相关者图 利益相关者图清晰地描绘谁是利益相关者集团,在采取新的战略时,代表哪个集团的利益,他们是否可能推者阻碍变革,他们的力量如何,应该怎样对待他们。绘制时首先确定所有利益相关者,标出他们之间的重要关系,然后分析这张图表所显示的风险与机会,识别任何可能的变化对这张图影响,以便为此做好准备。如图1: 图 1 在确定了最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后,这里有许多应付他们的方法。如图2所示,权力/动态性矩阵可以用来确定在发展新战略时如何引导政治权力。 图 2

企业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 利益相关者:指与组织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其他群体,他们能够被其他一个群体组织影响,同时也能对群体组织产生影响。可能是组织内部的 ( 如雇员 ) ,也可能是组织外部的 ( 如供应商或压力群体 ) 。 一、投资者(股东) 投资者是企业中的最重要的利益主体,投资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的相关程度最高,他们是企业的创始者,企业的营利性质直接来源于投资者追求利润的意图。投资者的出资形成了企业的财产;同时,企业财产又与投资者个人财产相分离。企业的财产来自股东的投资,投资者一旦将财产交给企业,就丧失了对该财产的所有权或者所有权受到限制。财产属于公司所有,股东无权抽回这部分财产,公司的注册资本属.于公司的自有资本,这些资本是企业进行市场活动和对外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 二、经营者 企业的目标实现直接依赖于经营者的实践活动。经营者的内在需求是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包括物质方面的货币收入和职务消费,精神方面的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社会地位。如何使经营者的个人动机符合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要求,必须依赖外部因素(投资者和企业内部结构的监督、经理市场和其他市场的竞争力量的制约的约束。 三、职工 职工关心的利益主要包括:1、工作保障;2、合理待遇;3、安全的工作环境;4、日益改善的福利;5、工作上的升迁与成长。 实际享有的权利:1、参与工会取得协商权;2、行驶罢工权;3、消极怠工; 4、公开披露; 5、离开公司。 四、政府 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承担着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维护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秩序的重任。 国外某重要相关课题研究表明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主要起到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命令,即通过立法、财政等形式,进行监控、核查、惩处与嘉奖;二是推进,如设立基金、提高认识和觉悟、设计激励措施等;三是协调,主要是指整合资源,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四是支持,包括政治支持、宣传与赞美等。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应努力充当好引导者、推动者、规制者、催化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1、引导者:政府应该成为企业履行会责任的引导者,构筑起一个系统而完善的平台,促使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政府应主要从观念上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一些短视行为纠正过来,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观念。 2、推动者:政府倡导行为对市场干预程度尽可能小,一方面通过把符合社会公益的道德理念诉诸规范引导企业的具体行为,激励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并对其行为进行软约束;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运用社会资源,通过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NGO组织来宣传、倡导和推动,提高公众和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认识。 3、规制者: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职能之一,就是相关法规的制定,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政府可以综合运用经济手段、社会手段和反垄断手段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承担的监管。一方面政府

利益相关者

概念产生 《牛津词典》记载的“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出现于1708年,它表示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 a 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 西方学者真正给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在20世纪60年代。1963年,美国上演了一出名叫“股东”(shareholder)的戏,斯坦福研究所(SRI)的研究人员受此启发,利用另外一个与之对应词“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来表示与企业密切关联的所有人。他们给出的对利益相关者的描述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这个理论的产生极大挑战了当时的“股东至上理论”,让人们认识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就是为了股东服务,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关乎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 李洋、王辉(2004)认为如今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管理学中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分支。按照对利益相关者概念不同的理解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影响企业生存”、“实施战略管理”、“参与权力分配”。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不少国外旅游研究者开始热衷于将“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一词引入旅游领域,并运用于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与协作的研究之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文献。1999 年10 月1 日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在其第十三届会议通过的《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中明确使用了“利益相关者”一词,提供了旅游业发展中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为参照标准,标志着“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已正式得到官方认可。 概念界定与分类 陈宏辉(2003)指出在利益相关者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所有的研究者都认识到企业周围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试图将某种分类结果推广到所有的企业之中也往往有削足适履之感。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旅游领域利益相关者问题的研究中,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其利益相关者构成与格局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笼统地研究“旅游利益相关者”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因此,旅游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承继了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思想,大多数文献都在援引管理学中利益相关者定义的基础上,针对各自研究的对象作出了界定与分类。 国外研究中比较著名的界定和分类主要有Robson J.(1996)提出的旅游经营商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游客、居民、压力集团、国家和地方政府、宾馆、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代理商、媒体等,绘制了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还有基于所有的利益主体都具有本质上相同的价值的理念,Sautter和Leisen (1999)在Freeman的利益主体谱系图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幅旅游业利益主体图(如图1),这也是目前国内学者引用得最多的图例。

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Stakeholder Analysis) 利益相关者是指与客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组织群体,可能是客户内部的(如雇员),也可能是客户外部的(如供应商或压力群体)。大多数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可分类如下: 1.利益相关者的角色 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的意见一定要作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不可能对所有问题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一些群体要比另一些群体的影响力更大,这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战略制定考虑的关键问题。 除了对战略制定产生影响以外,利益相关者分析也是评价战略的有力工具。战略评价可以通过确定持反对意见的股东和他们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的影响力来完成。2.绘制利益相关者图 利益相关者图清晰地描绘谁是利益相关者集团,在采取新的战略时,代表哪个集团的利益,他们是否可能阻碍变革,他们的力量如何,应该怎样对待他们。绘制时首

先确定所有利益相关者,标出他们之间的重要关系,然后分析这张图表所显示的风险与机会,识别任何可能的变化对这张图影响,以便为此做好准备。如图所示: 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位置有两种方法:权力/ 动态性矩阵和权力/ 利益矩阵。 ①、权力/动态性矩阵 分析如下: 行为可预测性 高低 图示列出了一个权力/动态性矩阵,在这个矩阵上可以画出各利益相关者的位置。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估和分析出在新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在哪儿应该引入“政治力量”。

1、最难应付的团体是处于D 区内的那些团体,因为它们可以很好地支持或阻碍新战略,但是它们的观点却很难预测。其隐含的意思非常明显:在已建立一个不可改变的地位前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测试这些利益相关者对新战略的态度。 2、相反,在细分市场C 内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通过管理人员的参与过程来影响战略,这些管理人员同意他们的’观点’并建立那些代表他们期望的战略。 3、虽然细分市场A 和B 内的利益相关者权力很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事实上,这些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支持本身,会对权力更大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影响。 ②、权力/利益矩阵[1] 利益相关者定位图:权力/利益矩阵 利益水平 高 低 分析如下: 权力/利益矩阵的一个有价值的发展,如图示中所示,它根据利益相关者与其持有的权力大小的关系,以及从何种程度上表现出对组织战略的兴趣,对其分类。因此称其为权力/利益矩阵。 这个矩阵指明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类型。显然,在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主要参与者(D 区)是否接受该战略,因为他们既有权力又有兴趣。关系最难处理的一类利益相关者是C 区内的利益相关者,虽然总的说来他们是相对被却的,但却可能因某些特定事件而对战略产生兴趣,并施加有力的影响。因此,全面考虑利益相关者对未来战略的可能反应非常重要。如果低估了他们的利益而迫使其突然重新定位于D 区内,并且阻止战略变革,那么情况就会很糟。类似地,需要正确地对待B 区中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因为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战略,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

项目利益相关方及其需求的识别

项目利益相关方及其需求的识别 山东大学项目管理研究所丁荣贵 现代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项目的目标不仅在于出项目的交付物,还在使项目的利益相关方满意。利益相关方意识是项目管理人员是了为重要的意识之一,也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中国人来说,我们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常常将人际关系分为敌我、君臣、父子、兄弟姊妹、夫妻和朋友关系等。在这种传统文化中,并没有现在极为重要的商业关系和职场关系,我们必须将商业关系和职场关系归结到传统的人际关系中去,而最容易对应的就是敌我关系、君臣关系和朋友关系。我们很容易会将竞争对手看成敌我关系,以至于意气用事地采取“宁可我不赚钱,也不能让他我赚钱”这样的损人不利已的极端手段。上下级关系有些像君臣关系,“忠诚”、“服从”成了重要的戒律,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上司永远是上司。合作伙伴也是朋友关系。中国人一般只好朋友做生意,因而合同并不如关系重要,朋友之间还签什么合同呢?在国人的骨子里央,冷冰冰的商业关系不如人情来得重要,“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商人重利轻离别”等贬义词中是否也存在对商业关系的偏见呢?记得在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中国时,提出了中美之间是“stakeholder”关系时,国内的多个媒体花了大量时间来解释“stakeholder”的含义,并提出了多种翻译,似乎“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近来才被人们所重视,但毛泽东广度很早就提出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样的观点,可见他老人家的远见卓识。利益相关方意识不仅在项目管理中重要,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同样十分重要。对本文人来讲,项目利益相关方满意可能是建立在有效交付项目成果的提下,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项目利益相关方满意的重要性要大于项目成果的交付,“生意不成仁义在”嘛。 要识别项目利益相关方,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利益相关方。在金山词霸中,stakeholder被翻译成“赌金保管者”,《朗文词典》也将其译成“有争议的财产保管人”、“赌金保管者”这些解释显然不适合于项目管理。在《新英汉词典》中,该单词被翻译成“利益共享者”,似乎有些沾边了,但是“利益共享者”只是对项目成果的分享,只表明了他们对项目的利益,为什么他们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呢?他们对项目的责任何在呢?这些问题不解释清楚,利益相关方就难以识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