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属位错理论

金属位错理论

金属位错理论
金属位错理论

金属位错理论

位错的概念最早是在研究晶体滑移过程时提出来的。当金属晶体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时,一般是通过滑移过程进行的,即晶体中相邻两部分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晶向相对滑动,滑移的结果在晶体表面上出现明显的滑移痕迹——滑移线。为了解释此现象,根据刚性相对滑动模型,对晶体的理论抗剪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所估算出的使完整晶体产生塑性变形所需的临界切应力约等于G/30,其中G为切变模量。但是,由实验测得的实际晶体的屈服强度要比这个理论值低3~4数量级。为解释这个差异,1934年,Taylor,Orowan和Polanyi 几乎同时提出了晶体中位错的概念,他们认为:晶体实际滑移过程并不是滑移面两边的所有原子都同时做刚性滑动,而是通过在晶体存在着的称为位错的线缺陷来进行的,位错再较低应力的作用下就能开始移动,使滑移区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滑移面上的原子都先后发生相对滑移。按照这一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其理论屈服强度比较接近于实验值。在此基础上,位错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直至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发展,位错模型才为实验所证实,位错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位错理论不仅成为研究晶体力学性能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广泛地被用来研究固态相变,晶体的光、电、声、磁和热学性,以及催化和表面性质等。

一、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位错指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的错排,是晶体原子排列的一种特殊组态。从位错的几何结构来看,可将他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1、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结构如图1.1所示。设含位错的晶体为简单立方晶体,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 作用下,以ABCD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多余的半排原子面EFGH犹如一把刀的刀刃插入晶体中,使ABCD 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故称“刃型位错”。晶体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EF就称作刃型位错线。

图1.1 含有刃型位错的晶体结构

刃型位错结构的特点:

(1)刃型位错有一个额外的半原字面。一般把多出的半原字面在滑移面上边的称为正刃型位错,记为“⊥”;而把多出在下边的称为负刃型位错,记为“T”。其实这种正、负之分只具有相对意义,而无本质的区别。

(2)刃型位错线可理解为晶体中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他不一定是直线,也可以是折线或曲线,但它必与滑移方向相垂直,也垂直于滑移矢量。(3)滑移面必定是同时包含有位错线和滑移矢量的平面,在其他面上不能滑移。由于在刃型位错中,位错线与滑移矢量互相垂直,因此,由它们所构成的平面只有一个。

(4)晶体中存在刃型位错之后,位错周围的点阵发生弹性畸变,既有切应变,又有正应变。就正刃型位错而言,滑移面的上方点阵受到压应力,下方点阵受到拉应力;负刃型位错与此相反。

(5)在位错线周围的过渡区(畸变区)每个原子具有较大的平均能量。但该区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宽,畸变区是狭长的管道,所以刃型位错是线缺陷。

2、螺型位错

螺型位错是另一种类型的位错,它的结构特点可用图1.2来加以说明。晶体在外加切应力τ作用下,沿ABCD面滑移,图中BC线为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分界处。在BC与aa’线之间上下两层原子发生了错排现象,连接紊乱区原子,会画出一螺旋路径,该路径所包围的管状原子畸变区就是螺型位错。

图1.2 螺型位错示意图

螺型位错具有以下特点:

(1)螺型位错无额外的半原字面,原子错排是呈轴对称的。

(2)根据位错线附近呈螺旋形排列的原子的旋转方向不同,螺型位错可分为左旋和右旋螺型位错。

(3)螺型位错线与滑移矢量平行,因此一定是直线,而且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移动方向互相垂直。

(4)纯螺型位错的滑移面不是唯一的。凡是包含螺型位错线的平面都可以作为它的滑移面。但实际上,滑移通常是在那些原子密排面上进行的。

(5)螺型位错线周围的点阵也发生了弹性畸变,但是,只有平行于位错线的切应变而无正应变,则不会引起体积膨胀和收缩,且垂直于位错线的平面投影上,看不到原子的位移,看不出有缺陷。

(6)螺型位错周围的点阵畸变岁离位错线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少,故它也是包含几个原子宽度的线缺陷。

3、混合位错

除上面介绍的两种基本类型位错外,还有一种形式更为普遍的位错,其滑移矢量既不垂直也不平行位错线,而与位错线相交成任意角度,这样的位错称为混合位错。如图1.3所示。位错线上任意一点,经矢量分解后,可分解为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分量。晶体中位错线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位错线上各点的柏氏矢量相同,只是各点的刃型、螺型分量不同而已。

图1.3 混合位错的形成及分解示意图

由于位错线是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分界线。因此,位错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一根位错线不能终止于晶体内部,而只能露头于晶体表面(包括境界)。若它终止于晶体内部,则必与其他位错线相连接,或在晶体内部形成封闭线。形成封闭线的位错成为位错环。

二、伯氏矢量

为便于描述晶体中的位错,以及更为确切地表征不同类型为错的特征,1939年,伯格斯(J.M.Burgers)提出了采用伯氏回路来定义位错,借助一个规定的矢量及伯氏矢量可揭示位错的本质。

1、确定伯氏矢量的步骤

(1)首先选定位错线的正向(ξ),例如,通常规定出纸面的方向为位错线的正方向。

(2)根据右手螺旋法则确定伯氏回路方向。

(3)按预定回路方向和步数作回路,该回路并不封闭,由终点Q向起点M引一矢量b,使回路闭合,如图2.1(b )所示。这个矢量b即为实际晶体中位错的伯氏矢量。

(a)实际晶体的伯氏回路(b)完整晶体的相应回路

图2.1 刃型位错伯氏矢量的确定

由图2.1可见,刃型位错的伯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这是刃型位错线的一个重要特征。刃型位错的正、负,可借右手法则来确定,即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构成直角坐标系,以食指指向位错线的方向,中指指向伯氏矢量的方向,则拇指的指向代表多余半原子面的位向,且规定拇指指向上者为正刃型位错;反之为负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的伯氏矢量也可以按同样的方法加以确定,螺型位错的伯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且规定b 与ζ正向平行者为右螺旋位错,b 与ζ反向平行者为左螺型位错。

至于混合位错的伯氏矢量既不垂直也不平行于位错线,而与它相交成ψ角(0<ψ<π/2),则可将其分解成垂直和平行于位错线的刃型分量(b e =b )和螺型分量(b s =b )

2、伯氏矢量的特性

(1)伯氏矢量是一个反映位错周围点阵畸变总累积的物理量。/b/称为位错强度。因此,我们也可把位错定义为伯氏矢量不为零的晶体缺陷。

(2)伯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其具体路径无关。如果一个伯氏回路不和其他位错线相遇,不论回路怎样扩大、缩小或任意移动,由此回路确定的伯氏矢量是唯一的,即伯氏矢量具有守恒性。

(3)一个不分叉的位错线,不论其形状如何变化(直线、曲折线或闭合的环状),也不管位错线上各处的位错类型是否相同,其各部位的伯氏矢量都相同;而且当位错在晶体中运动或者改变方向时,其伯氏矢量不变,即一根位错线具有唯一的伯氏矢量。

(4)若一个伯氏矢量为b 的位错可以分解为伯氏矢量分别为b 1,b 2…..,b n 的n 个位错,则分解后各位错伯氏矢量之和等于原位错的伯氏矢量,即b= 。 如图2.2 所示,b 1位错分解为b 2和b 3两个位错,则b 1=b 2+b 3。

图2.2 位错线相交与伯氏矢量的关系

n i i 1b =∑

(5)位错在晶体中存在的形态可形成一个闭合的位错环,或连接于其他位错(交与位错结点),或终止在晶界,或露头于晶体表面,但不能中断于晶体内部。这种性质称为位错的连续性。

三、位错的运动

位错的最重要性质之一是它可以在晶体中运动,而晶体宏观的塑性变形是通过位错运动来实现的。晶体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和断裂等均与位错的运动有关。位错的运动方式有两种最基本形式,即滑移和攀移。

1、位错的滑移

位错的滑移是在外加切应力的作用下,通过位错中心附近的原子沿着伯氏矢量方向在滑移面上不断地做少量的位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而逐步实现的。

图3.1 是刃型位错的滑移过程。在外加切应力 作用下,位错中心的原子向左(右)移动小于一个原子间距的距离,使位错在滑移面上向左(右)移动了一个原子距离。由于刃型位错的滑移面是由位错线与伯氏矢量构成的平面,而且刃型位错的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位错线并平行于伯氏矢量,因此刃型位错的滑移仅限于单一的滑移面上。

(a)正刃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图(b)负刃位错滑移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反

图3.1 刃型位错的滑移过程

在滑移时,由于螺型位错的移动方向与位错线垂直,也与伯氏矢量垂直,因此,螺型位错的滑移不限于单一的滑移面上。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螺型位错,由于所有包含位错线的晶面都可成为其滑移面,因此,当某一螺型位错在原滑移面上运动受阻时,有可能从原滑移面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继续滑移,这一过程称为交滑移。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错再转回和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继续运动,则称为双交滑移。

2、位错的攀移

位错的攀移指在热缺陷或外力作用下,位错线在垂直其滑移面方向上的运动,结果导致晶体中空位或间隙质点的增殖或减少。

刃型位错除了可以在滑移面上滑移外,还可以在垂直于滑移面的方向上运动,即发生攀移。通常把多余半原子面向上的运动称为正攀移,向下运动称为负攀移。刃型位错的攀移实质上就是构成刃型位错的多余半原子面的扩大或缩小,因此,他可以通过物质迁移即原子原子或空位的扩散来实现。如果有空位迁移到半原子面下端,或者半原子面下端的原子扩散到别处时,半原子面将缩小,即位错向上运动,则发生正攀移;反之,若有原子扩散到半原子面下端,半原子面将扩大,位错向下运动,就发生负攀移。螺型位错没有多余的半原子面,因此,不会发生攀移运动。

由于攀移伴随着位错线附近原子的增加或减少,即有物质迁移,因此需要通过扩散才能进行。故把攀移运动称为“非守恒运动”;而相对应的位错滑移称为“守恒运动”。位错攀移需要热激活,较之滑移所需的能量更大。对大多数材料,在室温下很难进行位错的攀移,而在较高温度下,攀移较易实现。

经高温淬火、冷变形加工和高能粒子辐射后,晶体中将产生大量的空位和间隙原子,晶体中过饱和点缺陷的存在有利于攀移运动的进行。

3、运动位错的交割

当一位错在某一滑移面上运动时,会与穿过滑移面的其他位错(通常将穿过此滑移面的其他位错称为林位错)交割。

在位错的滑移过程中,其位错线往往很难同时实现全长的运动。因而一个运动的位错线,特别是在受到阻碍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其中一部分线段(n个原子间距)首先进行滑移。若由此形成的曲折线段就在位错的滑移面上时,称为扭折;若该曲线段垂直于位错的滑移面时,则称为割阶。扭折和割阶也可由位错之间交割而形成。

从前面得知,刃型位错的攀移是通过空位或原子的扩散来实现的,而原子(或空位)并不是在一瞬间就能一起扩散到整条位错线上,而是逐步迁移到位错线上的。这样,在位错的已攀移段与未攀移段之间就会产生一个台阶,于是也在位错线上形成了割阶。有时位错的攀移可理解为割阶沿位错线逐步推移,而使位错线

上升或下降,因而攀移过程与割阶的形成能和移动速度有关。

典型的位错交割包括两个伯氏矢量相互垂直或平行的刃型位错产生的交割、两个伯氏矢量相互垂直的螺型位错交割以及两个伯氏矢量垂直的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交割。应当指出,刃型位错的割阶部分仍为刃型位错,而扭折部分则为螺型位错;螺型位错中的扭折和割阶线段,由于均与伯氏矢量相垂直,故均属于刃型位错。

四、位错的弹性性质

1、位错的应力场

对晶体中位错周围的弹性应力场准确地进行定量计算,是复杂而困难的。为简化起见,通常可采用弹性连续介质模型来进行计算。该模型首先假设晶体是完全弹性体,服从胡克定律;其次,把晶体看成是各向同性的;第三,近似的认为晶体内部由连续介质组成,晶体中没有空隙,因此晶体中的应力、应变、位移等量是连续的,可用连续函数表示。应当注意:该模型未考虑到位错中心区的严重点阵畸变情况,因此导出结果不适用于位错中心区,而对中心区以外的区域是适用的,并已为很多实验所证实。

a、螺型位错的应力场

螺型位错应力场的计算模型如图 4.1 所

示,由于圆柱体只有沿z方向的位移,因此只

有切应变:γθz=b/2πr

而相应的切应力便为:

τθz=τzθ=Gγθz=Gb/2πr

因此,螺型位错的应力场具有以下特点:

(1)只有切应力分量,正应力分量全为零,

这表明螺型位错不会引起晶体的膨胀和收缩。

图4.1 螺型位错的连续弹性介质模型(2)螺型位错所产生的切应力分量只与r有关(成反比),而与θ,z无关。只要r一定,τzθ就为常数。因此,螺型位错的应力场是轴对称的,即与位错等距离的处的应力值相等,并随着与位错距离的增大应力值减小。

注意:这里当r→0时,τzθ→∞,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这说明上述结果不

适用于位错中心的严重畸变区。

b、刃型位错应力场

刃型位错应力场的计算模型如图4.2 所示,

根据此模型,按弹性理论可求得刃型位错

诸应力分量:

图4.2 刃型位错的连续弹性介质模型式中D=Gb/[2π(1-ν)],G为切变模量,ν为泊松比,b为伯氏矢量。

可见,刃型位错的应力场具有以下特点:

(1)同时存在正应力分量与切应力分量,而且各应力分量的大小与G和b 成正比,与r成反比,即随着位错距离的增大,应力的绝对值减小。

(2)各应力分量都是x,y的函数,而与z无关。这表明在平行于位错线的直线上,任一点的应力均相同。

(3)刃型位错的应力场对称于多余的半原子面(y-z面),即对称于y轴。

(4)y=0时,σxx=σyy=σzz=0,说明在滑移面上没有正应力,只有切应力,而且切应力τxy达到极大值(Gb/[2πx(1-ν)])。

(5)y>0时,σxx<0;而y<0时,σxx>0。这说明正刃型位错的位错滑移面上侧为压应力,滑移面下侧为拉应力。

(6)在应力场的任意位置处x方向的应力值均大于y方向的应力值。

(7)x=±y时,σyy,τxy均为0,说明在直角坐标的两条对角线处,只有σxx,而且在每条对角线的两侧,τxy(τxy)及σyy的符号相反。

同螺型位错一样,上述公式也不适用于刃型位错的中心区。

2、位错的应变能

位错周围点阵畸变引起弹性应力场导致晶体能量的增加,这部分能量称为位错的应变能,或称为位错的能量。

位错的应变能分为位错中心畸变能Ec和位错应力场引起的弹性应变能Ee。由于中心区域点阵严重畸变,已不能作为弹性连续性质,但该区域十分小,这部分能量与位错弹性应变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常常可以忽略。通常所说的位错能量就是指位错的弹性能。

通过计算可知,单位长度螺型位错的应变能为E e s=

单位长度刃型位错的应变能E e e=E e s/(1-ν)。

位错的弹性应变能可进一步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函数式:

E=αGb2

式中W为单位长度位错线的弹性应变能,G是剪切模量,b是柏氏矢量,

α=(1/4π)lnR/r o其中R是晶体的外径、r o是位错核心的半径,系数α由位错的类型、密度(R值)决定,其值的范围为0.5~1.0。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

(1)位错的能量包括两部分,即E c和E e。位错中心区的能量E c一般小于总能量的十分之一,常可忽略;而位错的弹性应变能E e∝ln(R/r o),它随r缓慢地增加,所以位错具有长程应力场。

(2)位错的应变能与b2成正比。因此,从能量的观点来看,晶体中具有最小b的位错是最稳定的,而b大的位错有可能分解为b小的位错,以降低系统的能量。由此,也可理解为滑移方向总是沿着原子的密排方向的。

(3)E e s/E e e=1-ν,常用金属材料的ν约为1/3,故螺型位错的弹性应变能约为刃型位错的2/3。

(4)位错的能量是以位错线单位长度的能量来定义的,故位错的能量还与位错线的形状有关。由于两点间以直线最短,所以直线位错的应变能小于弯曲位错的,即更稳定,因此,位错线有尽量变直和缩短其长度的趋势。

(5)位错的存在均会使体系的内能升高,虽然位错的存在也会引起晶体中

熵值的增加,但相对来说,熵值增加有限,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位错的存在使晶体处于高能的不稳定状态,可见位错是热力学上不稳定的晶体缺陷。

3、位错的线张力

位错总应变能与位错线的长度成正比。为降低能量,位错线有力求缩短的倾向,故在位错线上存在一种使其变直的线张力T。

线张力是一种组态力,类似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可定义为使位错增加单位长度所需的能量。所以位错的线张力T可近似表达为T≈kGb2,

式中,k为系数,约为0.5~1.0。

需要指出:位错的线张力不仅驱使位错变直,而且也是晶体中位错呈三维网络分布的原因。因为位错网络中相交于同一结点的诸位错,其线张力处于平衡状态,从而保证了位错在晶体中的相对稳定性。

4、作用在位错上的力

作用在单位长度位错线上的力F d与外加切应力τ和柏氏矢量b成正比,方向处处垂直于位错线,并指向未滑移区。公式表示为F d=τb。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用于位错的力只是一种组态力,它不代表位错附近原子实际所受到的力,也区别于作用于晶体上的力。F d的方向与外切应力τ的方向可以不同,如对纯螺型位错,F d的方向与τ的方向相互垂直;其次,由于一根位错具有唯一的伯氏矢量,故只要作用在晶体上的切应力是均匀的,那么各段位错线所受的力的大小不同。

5、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力

晶体中存在位错时,在它的周围产生一个应力场。实际晶体中往往有许多位错同时存在,任一位错在其相邻位错应力场作用下都会受到作用力,此交互作用力随位错类型、伯氏矢量大小、位错线相对位向的变化而变化。

五、位错的生成和增殖

1、位错的密度

晶体中位错的量常用位错密度表示。位错的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位错线的总长度,其数学表达式为ρ=L/V cm-2

式中,L为位错线的总长度,V是晶体的体积。

实际上,要测定晶体中位错线的总长度是不可能的。为简便起见,常把位错

线当作直线,并且假定晶体的位错从晶体的一端平行地延伸到另一端,这样位错密度就等于穿过单位面积的位错线数目,即ρ=nl/lA=n/A

式中,l为每条位错线的长度,n为面积A中所见到的位错数目。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位错线与观察面相交,故按此求得的位错密度将小于实际值。

2、位错的形成

晶体中的位错来源主要可有以下几种:

(1)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位错。

(2)由于自高温较快凝固及冷却时,晶体内存在大量过饱和空位,空位的凝聚能形成位错。

(3)晶体内部的某些晶界(如第二相质点、孪晶、晶界等)和微裂纹附近,由于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作用,往往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当此应力高至足以使局部区域发生滑移时,就在该区域产生位错。

3、位错的增值

位错的增值机制可有多种,其中一种主要方式是弗兰克-里德(Frank-Read)位错源。

图5.1表示弗兰克-里德源的位错增值机制。若某滑移面有一段刃型位错AB,它的两端被位错网结点钉住,不能运动。

图5.1 弗兰克-里德源动作过程

现沿位错b方向加切应力,使位错沿滑移面向前滑移运动。但由于AB两端固定,所以只能使位错线发生弯曲(见图5.1(b))。单位长度位错线所受的滑移力F d=τb,它总是与位错线本身垂直,所以弯曲后的位错每一小段继续受到F d

的作用,沿它的法线方向向外扩展,其两端则分别绕结点A、B发生回转(见图5.1(c))。当两端弯出来的线段相互靠近时(见图5.1(d)),由于该线段两端平行于b,但位错线方向相反,分别属于左螺旋和右螺旋位错,它们互相抵消,形成一闭合的位错环和位错环内的一小段弯曲位错线。只要外加应力继续作用,位错环便继续向外扩张,同时环内的弯曲位错在线张力作用下又被拉直,恢复到原始状态,并重复以前的运动,络绎不绝地产生新的位错环,从而造成位错的增殖,并使晶体产生可观的滑移量。

为使弗兰克-里德源动作,外应力须克服位错线弯曲时线张力所引起的阻力。由位错的线张力知,外加应力τ与位错弯曲时的曲率半径r之间的关系τ=Gb/2r,即曲率半径越小,要求与之相平衡的切应力越大。从图5.1可以看出当AB弯成半圆形时,曲率半径最小,所需的切应力最大,此时r = L/2,L为A与B之间的距离,故使弗兰克-里德源发生作用的临界切应力为

τc=Gb/L

弗兰克-里德位错增殖机制已为实验所证实,人们已在硅、镉、Al-Cu-Mg合金,不锈钢和氯化钾等晶体直接观察到类似的弗兰克-里德源的迹象。

六、实际晶体结构中的位错

1、实际晶体中位错的伯氏矢量

简单立方晶体中位错的伯氏矢量b总是等于点阵矢量。但实际晶体中,位错的伯氏矢量除了等于点阵矢量外,还可能小于或大于点阵矢量。通常把伯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称为“单位位错”;把伯氏矢量等于点阵矢量或其整数倍的位错称为“全位错”,故全位错滑移后晶体原子排列不变;把伯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而伯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称为“部分为错”,不全位错滑移后原子排列规律发生了变化。

实际晶体结构中,位错的伯氏矢量不能是任意的,它要符合晶体的结构条件和能量条件。晶体结构条件是指伯氏矢量必须连接一个原子平衡位置到另一平衡位置。从能量条件看,由于位错能量正比于b2,b越小则越稳定,即单位位错应该是最稳定的位错。

2、堆垛层错

实际晶体中所出现的不全位错通常与其原子堆垛结构的变化有关。密排晶体

结构可看成由许多密排原子面按一定顺序堆垛而成:面心立方结构是以密排的{111}按ABCABC…..顺序堆垛而成的(如图6.1);密排六方结构则是以密排面{0001}按ABAB…..顺序堆垛起来的(如图6.2)。

图6.1 面心立方结构堆垛形式图6.2 密排六方结构堆垛形式

3、不全位错

若堆垛层错不是发生在晶体的整个原子面上而只是部分区域存在,那么,在层错与完整晶体的交界处就存在伯氏矢量b不等于点阵矢量的不全位错。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有两种重要的不全位错:肖克利不全位错和弗兰克不全位错。(1)肖克利不全位错

图6.3 为肖克利不全位错的结构。图中右边晶体按ABCABC…正常顺序堆垛,而左边晶体按ABCABCAB…顺序堆垛,即有层错存在,层错与完整晶体的边界就是肖克利位错。

图6.3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肖克利不全位错

根据其伯氏矢量与位错线的夹角关系,它既可以是纯刃型,也可以是纯螺型或混合型。肖克利不全位错可以在其所在的{111}面上滑移,滑移的结果使层

错扩大或缩小。但是,即使是纯刃型的肖克利不全位错也不能攀移,这是因为它有确定的层错相联,若进行攀移,势必离开此层错面,故不可能进行。

(2)弗兰克不全位错

图 6.4 为抽取半层密排面形成的弗兰克不全位错。与抽出型层错联系的不全位错通常称负弗兰克不全位错,而与插入型层错相联系的不全位错称为正弗兰克不全位错。它们的伯氏矢量都属于a/3〈111〉,且都垂直于层错面{111},但方向相反。弗兰克位错属纯刃型位错。显然这种位错不能在滑移面上进行滑移运动,否则将使其离开所在的层错面,但能通过点缺陷的运动沿层错面进行攀移,使层错面扩大或缩小。所以弗兰克不全位错又称为不滑动位错或固定位错,而肖克利不全位错则属于可动位错。

图6.4 抽取半层密排面形成的弗兰克不全位错

密排六方晶体和面心立方晶体相似,可以形成肖克利不全位错或弗兰克不全位错。对于体心立方晶体,当在{112}面上出现堆垛层错时,在层错边界也出现不全位错。

4、位错反应

实际晶体中,组态不稳定的位错可以转化为组态稳定的位错;具有不同伯氏矢量的位错线可以合并为一条位错线;反之,一条位错线也可以分解为两条或更多条具有不同伯氏矢量的位错。通常,将位错之间的相互转化(分解或合并)称为位错反应。

位错反应顺利进行,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几何条件:按照伯氏矢量守恒性的要求,反应后诸位错的伯氏矢量之和应该等于反应前诸位错的伯氏矢量之和,即∑b b=∑b a。

(2)能量条件:从能量角度,位错反应必须是一个伴随能量降低的过程。因此,反应后各位错的总能量应小于反应前各位错的总能量。

即∑‖b b‖2>∑‖b a‖2。

七、位错理论的应用

金属位错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金属强化方面,分别有固溶强化效应、第二相粒子强化效应、晶界强化效应以及加工硬化效应。

1、固溶强化效应

溶质原子是晶体中的一种点缺陷。由于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体积不同,晶体中的溶质原子会使其周围晶体发生弹性畸变,而产生应力场,此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能产生相互作用。如果溶质原子扩散到位错所在处,或位错运动到溶质原子处,系统的总应变能有可能降低的话,缺陷之间就会产生运动,使彼此处于能量相对较低的位置。使位错与溶质原子从低能位置分离需要做功,也就是要增加使位错运动所需的力,因而也就强化了晶体。这种情况属于位错与溶质原子的弹性交互作用,此外还有化学交互作用、电化学交互作用和几何交互作用。

2、第二相粒子强化效应

通常将第二相粒子强化分为沉淀强化与弥散强化两类。但就障碍机制而言,趋向于以粒子本身的变形特性作为区分第二相强化机制的出发点。对可变形粒子,粒子的性能是影响强化效果的关键,而粒子尺寸的影响较小。对不可变形粒子,强化效果主要取决于粒子尺寸及弥散度,而与粒子本身性能无关。两种粒子强化机制的控制因素虽有区别,但强化效果均随离子的体积分数增大而提高。

3、晶界强化效应

许多试验证实了屈服应力与多晶体的晶粒尺寸之间满足霍尔—佩奇关系:

σ=σi+kd-1/2

式中σi

——点阵摩擦力;d—晶粒尺寸半径;k—常数。

4、加工硬化效应

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晶体对滑移的阻力愈来愈大。从位错理论的角度看,其主要原因是位错运动愈来愈困难。滑移变形的过程就是位错运动的过程,

如果位错不易运动,就是材料不易变形,也就是材料强度提高,即产生了硬化。加工硬化现象在生产工艺上有很现实的作用,如拉丝时已通过拉丝模的金属截面积变小,因而作用在这一较小界面积上的单位面积拉力比原来大,但是由于加工硬化。这一段金属可以不继续变形,反而引导拉丝模后面的金属变形,从而才能进行拉拔。

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的使用也是有利的,例如构件在承受负荷时,尽管局部地区负荷超过了屈服强度,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但通过加工硬化,这部分金属可以承受这一负荷而不发生破坏,并把部分负荷转嫁给周围受力较小的金属,从而保证构件的安全。

加工硬化现象很复杂,它涉及大量位错的运动、增殖和交互作用问题,有其理论上的特点,因此,对加工硬化现象的研究无论在实际上和理论上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赓祥,蔡珣,戎咏华.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亚南,陈树江,董希淳.位错理论及其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2]

[2]

金属材料性能

金属材料性能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注: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不属于金属材料) 性能 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 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常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力学性能(过去也称为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零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的力学性能也将不同。常用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和疲劳极限等。 种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2%~4%的铸铁,含碳小于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不锈钢、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特质 1.塑性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金属材料在受到拉伸时,长度和横截面积都要发生变化,因此,金属的塑性可以用长度的伸长(延伸率)和断面的收缩(断面收缩率)两个指标来衡量。 金属材料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愈大,表示该材料的塑性愈好,即材料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而不破坏。一般把延伸率大于百分之五的金属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低碳钢等),而把延伸率小于百分之五的金属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灰口铸铁等)。塑性好的材料,它能在较大的宏观范围内产生塑性变形,并在塑性变形的同时使金属材料因塑性变形而强化,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保证了零件的安全使用。此外,塑性好的材料可以顺利地进行某些成型工艺加工,如冲压、冷弯、冷拔、校直等。因此,选择金属材料作机械零件时,必须满足一定的塑性指标。 2.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

材料结构复习题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刃型位错与螺型位错在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一个环形位错能否各部分均为刃型位错?为什么? 3. 位错滑移和攀移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4. 面心立方晶体的(111)面上有一]110[2 a b =的螺型位错,当其在(111)面上滑移受阻时,可通过交滑移转移到哪一个{111}面上继续滑移?为什么? 5. 为什么冷加工变形可在金属晶体中产生过饱和的点缺陷? 6. 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晶体内部的位错密度发生何种变化?为什么? 7. 柯垂尔气团与斯诺克气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 晶体的滑移通常总是沿着其最密晶面和最密晶向进行,为什么? 9.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全位错的柏氏矢量取何值时其组态最稳定?为什么? 10. 体心立方晶体中的全位错的柏氏矢量取何值时其组态最稳定?为什么? 11. 为何晶体的滑移通常总是沿着其最密晶面和密排晶向进行? 12. 晶体中存在的位错如右图所示, 位错线的正方向是图中箭头所标 示的方向,两位错的柏氏矢量均 平行于X 轴。现对晶体施加一个 σzx 的应力,请指出两位错运动后 滑移面两侧两部分晶体的相对位 移量。 二、 何谓点缺陷的热力学平衡性?何谓过饱和点缺陷?指出产生过饱和点缺陷 的主要途径和相应机制。 三、金属晶体切变强度的实测值远低于其理论计算值,试用位错滑移理论加以详 细说明。 四、试说明晶体中刃型位错与螺型位错在结构特征、柏氏矢量、应力场特征以及 受力时的运动方式诸方面的不同之处。 五、试分析位错线互相垂直的两个刃型位错之间的交割行为。 六、 试分析位错线互相平行且柏氏矢量相同的两个正刃型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一、金属材料定义:是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二、金属材料分类: ①黑色金属:纯铁、铸铁、钢铁、铬、锰。 ②有色金属:有色轻金属、有色重金属、半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 三、金属材料性能: ①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热处理性能等 ②使用性能: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1. 工艺性能 金属对各种加工工艺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称为工艺性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铸造性能:反映金属材料熔化浇铸成为铸件的难易程度,表现为熔化状态时的流动性、吸气性、氧化性、熔点,铸件显微组织的均匀性、致密性,以及冷缩率等。铸造性能通常指流动性,收缩性,铸造应力,偏析,吸气倾向和裂纹敏感性。 (2)锻造性能:反映金属材料在压力加工过程中成型的难易程度,例如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塑性的高低(表现为塑性变形抗力的大小),允许热压力加工的温度范围大小,热胀冷缩特性以及与显微组织、机械性能有关的临界变形的界限、热变形时金属的流动性、导热性能等。可锻性:塑性和变形抗力 (3)焊接性能:反映金属材料在局部快速加热,使结合部位迅速熔化或半熔化(需加压),从而使结合部位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整体的难易程度,表现为熔点、熔化时的吸气性、氧化性、导热性、热胀冷缩特性、塑性以及与接缝部位和附近用材显微组织的相关性、对机械性能的影响等。 (4)切削加工性能:反映用切削工具(例如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对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5)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过程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所以,它是机械制造中的特殊工艺过程,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2. 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性能知识大汇总(超全)

金属材料性能知识大汇总 1、关于拉伸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的问题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a、拉伸过程的变形: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加工硬化(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 b、相关公式:工程应力σ=F/A0;工程应变ε=ΔL/L0;比例极限σP;弹性极限σ ε;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断裂强度σk。 真应变e=ln(L/L0)=ln(1+ε) ;真应力s=σ(1+ε)= σ*eε指数e为真应变。 c、相关理论:真应变总是小于工程应变,且变形量越大,二者差距越大;真应力大于工程应力。弹性变形阶段,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塑性变形阶段两者出线显著差异。

2、关于弹性变形的问题 a、相关概念 弹性: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能力 刚度:表征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 弹性模量:反映弹性变形应力和应变关系的常数,E=σ/ε;工程上也称刚度,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弹性比功:称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评价材料弹性的好坏。 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弹性后效)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弹性滞后环:非理想弹性的情况下,由于应力和应变不同步,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 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金属的循环韧性,也叫内耗 b、相关理论: 弹性变形都是可逆的。 理想弹性变形具有单值性、可逆性,瞬时性。但由于实际金属为多晶体并存在各种缺陷,弹性变形时,并不是完整的。 弹性变形本质是构成材料的原子或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变形的反映

金属材料性能及国家标准

金属材料性能 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 ???? 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 ???? 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 ???? (一)、机械性能 ???? 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 1 、强度: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单位面积受载荷称应力。 ??? 2 、屈服点(бs ):称屈服强度,指材料在拉抻过程中,材料所受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载荷不再增加变形却继续增加或产生 0.2%L 。时应力值,单位用牛顿 / 毫米 2 ( N/mm2 )表示。 ??? 3 、抗拉强度(бb )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单位用牛顿 / 毫米 2 ( N/mm2 )表示。 ??? 4 、延伸率(δ):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 5、断面收缩率(Ψ)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百分比。??? 6 、硬度:指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压力其表面的能力,常用硬度按其范围测定分布氏硬度( HBS 、 HBW )和洛氏硬度( HKA 、 HKB 、 HRC ) ??? 7 、冲击韧性( Ak ):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单位为焦耳 / 厘米 2 ( J/cm 2 ) . (二)、工艺性能 ???? 指材料承受各种加工、处理的能力的那些性能。 8 、铸造性能:指金属或合金是否适合铸造的一些工艺性能,主要包括流性能、充满铸模能力;收缩性、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能力;偏析指化学成分不均性。 9 、焊接性能:指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或加热和加压焊接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材料焊接到一起,接口处能满足使用目的的特性。 10 、顶气段性能:指金属材料能承授予顶锻而不破裂的性能。 11 、冷弯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常温下能承受弯曲而不破裂性能。弯曲程度一般用弯曲角度α(外角)或弯心直径 d 对材料厚度 a 的比值表示, a 愈大或 d/a 愈小,则材料的冷弯性愈好。 12 、冲压性能:金属材料承受冲压变形加工而不破裂的能力。在常温进行冲压叫冷冲压。检验方法用杯突试验进行检验。 13 、锻造性能:金属材料在锻压加工中能承受塑性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 (三)、化学性能 ???? 指金属材料与周围介质扫触时抵抗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的性能。 14 、耐腐蚀性:指金属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侵蚀的能力。 15 、抗氧化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抵抗产生氧化皮能力。 >> 返回 金属材料的检验

金属位错理论

金属位错理论 位错的概念最早是在研究晶体滑移过程时提出来的。当金属晶体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时,一般是通过滑移过程进行的,即晶体中相邻两部分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晶向相对滑动,滑移的结果在晶体表面上出现明显的滑移痕迹——滑移线。为了解释此现象,根据刚性相对滑动模型,对晶体的理论抗剪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所估算出的使完整晶体产生塑性变形所需的临界切应力约等于G/30,其中G为切变模量。但是,由实验测得的实际晶体的屈服强度要比这个理论值低3~4数量级。为解释这个差异,1934年,Taylor,Orowan和Polanyi 几乎同时提出了晶体中位错的概念,他们认为:晶体实际滑移过程并不是滑移面两边的所有原子都同时做刚性滑动,而是通过在晶体存在着的称为位错的线缺陷来进行的,位错再较低应力的作用下就能开始移动,使滑移区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滑移面上的原子都先后发生相对滑移。按照这一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其理论屈服强度比较接近于实验值。在此基础上,位错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直至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发展,位错模型才为实验所证实,位错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位错理论不仅成为研究晶体力学性能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广泛地被用来研究固态相变,晶体的光、电、声、磁和热学性,以及催化和表面性质等。 一、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位错指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的错排,是晶体原子排列的一种特殊组态。从位错的几何结构来看,可将他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1、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结构如图1.1所示。设含位错的晶体为简单立方晶体,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 作用下,以ABCD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多余的半排原子面EFGH犹如一把刀的刀刃插入晶体中,使ABCD 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故称“刃型位错”。晶体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EF就称作刃型位错线。

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

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 1. 密度(比重):材料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即密度=质量/体积,单位为g/cm3。 2. 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如弹性、塑性、韧性、强度、硬度等。 3. 强度: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屈服点、抗拉强度是极为重要的强度指标,是金属材料选用的重要依据。强度的大小用应力来表示,即用单位面积所能承受的载荷(外力)来表示。 4. 屈服点: 金属在拉力试验过程中,载荷不再增加,而试样仍继续发生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即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用符号σs表示,单位为MPa。 5. 抗拉强度: 金属在拉力试验时,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用符号σb表示,单位为MPa。 6. 塑性: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变形),但不会被破坏的能力。 7. 伸长率: 金属在拉力试验时,试样拉断后,其标距部分所增加的长度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用符号δ,%表示。伸长率反映了材料塑性的大小,伸长率越大,材料的塑性越大。 8. 韧性: 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称为韧性,通常用冲击吸收功或冲击韧性值来度量。 9. 冲击吸收功: 试样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折断时所吸收的功。用符号A?k表示,单位为J 。 10. 硬度: 金属材料的硬度,一般是指材料表面局部区域抵抗变形或破裂的能力。根据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等多种。布氏硬度用符号HB表示:洛氏硬度用符号HRA、HRB或HRC表示。 部分常用钢的用途 (一)各牌号碳素结构钢的主要用途: 1.牌号Q195,含碳量低,强度不高,塑性、韧性、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好。用于轧制薄板和盘条。冷、热轧薄钢板及以其为原板制成的镀锌、镀锡及塑料复合薄钢板大量用用屋面板、装饰板、通用除尘管道、包装容器、铁桶、仪表壳、开关箱、防护罩、火车车厢等。盘条则多冷拔成低碳钢丝或经镀锌制成镀锌低碳钢丝,用于捆绑、张拉固定或用作钢丝网、铆钉等。 2.牌号Q215,强度稍高于Q195钢,用途与Q195大体相同。此外,还大量用作焊接钢管、镀锌焊管、炉撑、地脚螺钉、螺栓、圆钉、木螺钉、冲制铁铰链等五金零件。

金属材料化学元素及机械性能

GG25 HT250 C Si Mn P S (參考) % Hardness HB 30 - ≥250 - 180-225 GG20 HT200 C Si Mn P S (參考) ~~~1≤≤ 0,2%. N/mm2 Tensile-Str. N/mm2 Elongation A5 % Hardness HB 30 - ≥200 - - ASTM A126B C Si Mn P S Cr Ni Mo - - - ≤≤- - - 0,2%. N/mm2 Tensile-Str. N/mm2 Elongation A5 % Hardness HB 30 - ≥214 - - GGG40 EN-GJS-400-15 EN-JS1030 GB/T 1348 QT400-15 C Si Mn P S (參考) ~~3 ≤≤≤ 0,2%. N/mm2 Tensile-Str. N/mm2 Elongation A5 % Hardness HB 30≥250 ≥400 ≥15 130~180 EN-GJS-400-18 EN-JS1025 GB/T 1348 QT400-18 C Si Mn P S (參考) ~~≤≤≤ 0,2%. N/mm2 Tensile-Str. N/mm2 Elongation A5 % Hardness HB 30≥250 ≥400 ≥18 130~180 ASTM A536 65-45-12C Si Mn P S (參考) % Hardness HB 30≥310 ≥448 ≥12 -

ASTM A536 60-40-18 C Si Mn P S (參考) ~~≤≤≤ 0,2%. N/mm2 Tensile-Str. N/mm2 Elongation A5 % Hardness HB 30 ≥275 ≥414 ≥18 - ASTM A395 65-45-15 C Si Mn P S Cr Ni Mo ≥3≤-≤----0,2%. N/mm2 Tensile-Str. N/mm2 Elongation A5 % Hardness HB 30≥310 ≥450 ≥15 156~201 65Mn GB/T 711 C Si Mn P S Cr Ni Cu ~~~≤≤≤≤≤ 0,2%. N/mm2 Tensile-Str. N/mm2 Elongation A5 % Hardness HB 30 ≥430 ≥735 ≥9 ≤229 Q235A C Si Mn P S Cr Ni Mo ~≤~≤≤- 0,2%. N/mm2 Tensile-Str. N/mm2 Elongation A5 % Reduc. Area % ≥235 375~500 26 - 閥門常用材料標準

位错理论

铝合金生产中的冷热变形微观组织 绪论:铝及铝合金在实际生产中,主要以挤压形式进行生产,随着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人们对铝及铝合金轧板的要求日益增多。对于变形铝合金来说,由于所含的合金元素不同,需要不同的变形方式:冷变形和热变形。这里简单介绍在这两种变形的微观组织。 关键词:铝及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冷变形和热变性。

目录 铝合金生产中的冷热变形微观组织 (1) 绪论 (1) 一、冷变形中铝合金微观组织 (3) 1.1亚结构 (3) 1 .2变形织构 (3) 二、热变形中的纤维组织 (5) 2.1铝合金热变形中的动态回复 (5) 2.2铝合金热变形中的再结晶 (6) 三、铝合金变形微结构的分类 (6) 参考文献 (8)

一、冷变形中铝合金微观组织 铝材冷加工后,随着外形的改变.晶粒皆沿最大主变形发展方向被拉长、拉细或压扁。冷变形程度越大,品粒形状变化也越大。在晶粒被拉长的同时,晶间的夹杂物也跟着拉长,使冷变形后的金属出现纤维组织。 1.1亚结构 亚结构包括两种类型:较低温度下产生的胞状结构以及变形后因回复形成的亚晶[1]。金属晶体经过较大的冷塑性变形后,由于位错密度增大和发生交互作用,大量的位错堆积在局部区域,并相互缠结形成不均匀的分布,在晶粒内部出现了许多取向不同、大小约为10-3~10-6cm 的小晶块,这些小晶块(或小晶粒间)的取向差不大(小于1°),所以它们仍然维持在同一个大晶粒范围内,这些小晶块称为亚晶[2],这种组织称为亚结构。在冷轧变形中,随着应变量的增加,晶粒发生分裂,内部就生成亚结构[3]。亚晶的大小、完整程度、取向差与材料的纯度及形量和变形温度有关。当材料中含有杂质和第二相时,在变形量大和变形温度低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亚晶小,亚晶间的取向差大,亚晶的完整性差(即亚晶内晶格的畸变大)。冷变形过程中,亚晶结构对金属的加工硬化起重要作用,由于各晶块的方位个同,其边界又为大量位错缠结,对晶内的进一步滑移起阻碍作用。因此,亚结构可提高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强度。 1.2变形织构 铝及铝合金在冷变形过程中,内部各晶粒间的相互作用及变形发展方向因受外力作用的影响,晶粒要相对于外力轴产生转动,而使其动作的滑移系有朝着作用力轴的方向(或最大主变形方向作定向旋转的趋势。在较大冷变形程度下,晶粒位向由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的情况,称为择优取向。由此所形成的纤维状组织,因其具有严格的位向关系,所以被称为变形织构。变形织构一般分为两种[2]:一是拉拔时形成的织构,称为丝织构,其主要特征是各个晶粒的某一晶向大致与拉拔方向平行,如图1(a)所示;二是轧制时形成的织构,称为板织构,其主要特

常用金属材料的特性

它们都是含碳量比较低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它们不同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含碳量不同;而是机械性能不同。 从化学成分上来看,是含碳量不同,10#钢平均含碳量为万分之10,20#钢平均含碳量为万分之20。 由于含碳量的不同就导致了它们的机械性能的不同。碳素结构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强度硬度都相应提高,塑性纫性相应降低。10#、20#属于低碳钢,强度硬度不高,塑性纫性都很好。它们之间比较来说,10#钢的强度和硬度比20#钢要低;10#钢的塑性和纫性比20#钢要好,也是说要软些。 我国钢号表示方法的分类说明 1.碳素结构钢 ①由Q+数字+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组成。它的钢号冠以“Q”,代表钢材的屈服点,后面的数字表示屈服点数值,单位是MPa例如Q235表示屈服点(σs)为235 MPa的碳素结构钢。 ②必要时钢号后面可标出表示质量等级和脱氧方法的符号。质量等级符号分别为A、B、C、D。脱氧方法符号:F表示沸腾钢;b表示半镇静钢:Z表示镇静钢;TZ表示特殊镇静钢,镇静钢可不标符号,即Z和TZ都可不标。例如Q235-AF表示A级沸腾钢。 ③专门用途的碳素钢,例如桥梁钢、船用钢等,基本上采用碳素结构钢的表示方法,但在钢号最后附加表示用途的字母。 2.优质碳素结构钢 ①钢号开头的两位数字表示钢的碳含量,以平均碳含量的万分之几表示,例如平均碳含量为0.45%的钢,钢号为“45”,它不是顺序号,所以不能读成45号钢。 ②锰含量较高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应将锰元素标出,例如50Mn。 ③沸腾钢、半镇静钢及专门用途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应在钢号最后特别标出,例如平均碳含量为0.1%的半镇静钢,其钢号为10b。 3.碳素工具钢 ①钢号冠以“T”,以免与其他钢类相混。 ②钢号中的数字表示碳含量,以平均碳含量的千分之几表示。例如“T8”表示平均碳含量为0.8%。 ③锰含量较高者,在钢号最后标出“Mn”,例如“T8Mn”。 ④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的磷、硫含量,比一般优质碳素工具钢低,在钢号最后加注字母“A”,以示区别,例如“T8MnA”。 4.易切削钢 ①钢号冠以“Y”,以区别于优质碳素结构钢。 ②字母“Y”后的数字表示碳含量,以平均碳含量的万分之几表示,例如平均碳含量为0.3%的易切削钢,其钢号为“Y30”。 ③锰含量较高者,亦在钢号后标出“Mn”,例如“Y40Mn”。 5.合金结构钢 ①钢号开头的两位数字表示钢的碳含量,以平均碳含量的万分之几表示,如40Cr。 ②钢中主要合金元素,除个别微合金元素外,一般以百分之几表示。当平均合金含量<1.5%时,钢号中一般只标出元素符号,而不标明含量,但在特殊情况下易致混淆者,在元素符号后亦可标以数字“1”,例如钢号“12CrMoV”和“12Cr1MoV”,前者铬含量为0.4-0.6%,后者为0.9-1.2%,其余成分全部相同。当合金元素平均含量≥1.5%、≥2.5%、≥3.5%……时,在元素符号后面应标明含量,可相应表示为2、3、4……等。例如18Cr2Ni4WA。 ③钢中的钒V、钛Ti、铝AL、硼B、稀土RE等合金元素,均属微合金元素,虽然含量很低,仍应在钢号中标出。例如20MnVB钢中。钒为0.07-0.12%,硼为0.001-0.005%。 ④高级优质钢应在钢号最后加“A”,以区别于一般优质钢。 ⑤专门用途的合金结构钢,钢号冠以(或后缀)代表该钢种用途的符号。例如,铆螺专用的30CrMnSi钢,

位错理论的提出

材料史话(2)-位错理论的提出精选 已有 3009 次阅读2013-6-13 23:58|个人分类:材料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位错 如果金属晶体受外加载荷或力的作用,位错运动并穿过晶体,那么将引起一个永久性的形状变化,即:塑性变形。其结果是在晶体表面出现了明显的滑移痕迹-我们称之为滑移线。 图 1 金属拉伸变形后产生的滑移线(图片来自网络) 1907年,沃尔特拉(Volterra)解决了一类弹性体中的内应力不连续的弹性问题,把它称为位错。 1926年,弗兰克尔发现理论晶体模型刚性切变强度与与实测临界切应力的巨大差异。理论计算值为G/30;而实际屈服强度比理论值低3~4个数量级。 1934年,波朗依(Michael Polanyi, 1891-1976)、泰勒(Geoffrey Taylor, 1886-1975)、奥罗万(Egon Orowan, 1902-1989)几乎在同时获得了相同的结果,这

一年发表的论文提出位错了的模型。特别是泰勒明确地把沃尔特拉位错引入晶体。 图2 (a)Orowan描绘的刃位错(b)Taylor描绘的刃位错 位错理论认为,晶体实际滑移过程并不是滑移面两边的所有原子都同时做整体刚性滑动,而是通过在晶体存在的称为位错的线缺陷来进行,位错在较低应力作用下就开始移动,使滑移区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滑移面上的原子都先后发生相对位移。 Taylor确定应变储存能储存于晶体缺陷处,以弹性畸变能的形式存在。 Orowan对他所观察到Zn晶体受到应力变形时,这种变形是不连续的,而是以不连续跳跃的方式进行。推定每一次形变“跳跃”必定来源于晶体缺陷的运动。 Polanyi的论文完成比Orowan 早几个月,但那时已与Orowan定期接触,了解他的想法,自愿等待一段时间,以便同时提交论文,并约定在同一期德文《物理杂志(Zeitschrift Fuer Physik)》并排发表。 Polanyi后来放弃了晶体塑性研究,成为哲学家; Taylor在单晶和多晶力学分析方面以及加工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Orowan坚持位错研究,在位错运动与其它位错的交互作用以及晶体内部粒子对运动位错阻碍的理论分析方面,提出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新思想。 1939年,柏格斯(J.M. Burgers)提出用伯氏矢量表征位错,同时引入了螺位错。 1940年,皮尔斯(Peierls)提出后来1947年由纳巴罗(Nabarro)修正的位错点阵模型,这个模型突破了一般弹性力学范围,提出了位错宽度的概念,估算了位错开动的应力。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决定着材料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的合理性。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工艺性能。 一.机械性能 (一)应力的概念 物体内部单位截面积上承受的力称为应力。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应力称为工作应力,在无外力作用条件下平衡于物体内部的应力称为内应力(例如组织应力、热应力、加工过程结束后留存下来的残余应力…等等)。 (二)机械性能 金属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承受外力(载荷)作用时,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也称为力学性能)。金属材料承受的载荷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静态载荷,也可以是动态载荷,包括单独或同时承受的拉伸应力、压应力、弯曲应力、剪切应力、扭转应力,以及摩擦、振动、冲击等等,因此衡量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强度 这是表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最大能力,可分为抗拉强度极限(σb)、抗弯强度极限(σbb)、抗压强度极限(σbc)等。由于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从变形到破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通常采用拉伸试验进行测定,即把金属材料制成一定规格的试样,在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拉伸,直至试样断裂,测定的强度指标主要有: (1)强度极限: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抵抗断裂的最大应力,一般指拉力作用下的抗拉强度极限,以σb表示,如拉伸试验曲线图中最高点b对应的强度极限,常用单位为兆帕(MPa),换算关系有:1MPa=1N/m2=(9.8)-1Kgf/mm2或1Kgf/mm2=9.8MPa σb=Pb/Fo 式中:Pb–至材料断裂时的最大应力(或者说是试样能承受的最大载荷);Fo–拉伸试样原来的横截面积。 (2)屈服强度极限:金属材料试样承受的外力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时,虽然应力不再增加,但是试样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屈服,即材料承受外力到一定程度时,其变形不再与外力成正比而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极限,用σs表示,相应于拉伸试验曲线图中的S点称为屈服点。 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曲线 σs=Ps/Fo 单位:兆帕(MPa)式中:Ps –达到屈服点S处的外力(或者说材料发生屈服时的载荷)。 对于塑性高的材料,在拉伸曲线上会出现明显的屈服点,而对于低塑性材料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从而难以根据屈服点的外力求出屈服极限。因此,在拉伸试验方法中,通常规定试样上的标距长度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用σ0.2表示。 屈服极限指标可用于要求零件在工作中不产生明显塑性变形的设计依据。但是对于一些重要零件还考虑要求屈强比(即σs /σb)要小,以提高其安全可靠性,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 塑性韧性强度弹性比功分子键(空间)点阵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固溶强化位错多晶体单晶体反应扩散柯肯达尔效应二次结晶共晶转变包晶转变共析转变铁素体(非)均匀形核结构起伏成分过冷过冷度加工硬化再结晶淬透性(过)时效回火脆性调幅分解 二. 需掌握的知识点 1. 延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区分标准—断裂前有无明显塑性变形。 2.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规律遵循的三个原则。 3. 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的特点。 4. 混合键比例计算与电负性差的关系。 5. fcc、bcc、hcp的常见金属、一个晶胞内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常见滑移系等。 6. 固态合金相分为两大类:固溶体(间隙固溶体与置换固溶体)和中间相(区别 点)。 7.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 8.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的区别。 9. 晶体缺陷几何特征分类-点、线、面缺陷。 10. 点缺陷的种类及其区别(肖脱基缺陷和弗兰克尔缺陷)。 11.获得过饱和点缺陷的方法及原因。 12. 各类位错运动方向与柏氏矢量、切应力、位错线的位向关系。 13. 位错的主要运动方式;常温下金属塑性变形的方式。 14. 位错的增殖机制:F-R位错增殖机制、双交滑移增殖机制的主要内容。 15.说明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掌握利用柏氏矢量和位错线的位向关系来判断位错 类型。 16.两根平行的螺型位错相遇时的相互作用情况。 17.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不同点。 18. 大小角度晶界的位向差、常见类型、模型描述、能量等。 19. 扩散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字母的物理含义。 20. 体扩散的主要机制、适用对象、扩散激活能大小等;短路扩散等;反应扩散与原子扩散;多晶材料的三种扩散途径—晶内、晶界、表面扩散。 21.柯肯达尔效应的含义及说明的问题(重要意义)。 22. 上坡扩散:物质由低浓度→高浓度,说明扩散的真正原因是化学势梯度而非浓度梯度。 23. 反应扩散定义、特点、扩散层增厚速度的决定因素。 24. 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简述及分别叙述。 25. 压力加工合金、铸造合金应选取何种成分的合金及原因。 26. 铁碳合金分类:三大类、七小类。 27. 亚、共、过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组成、相组成及运用杠杆定律求相对含量。 28.结晶相变的热力学、动力学、能量及结构条件。 29.纯金属凝固时,正、负温度梯度与晶体生长形态的关系;实际合金凝固过程中 生长形态与成分过冷的关系。 30. 结晶的两个过程—晶核形成、晶核长大;纯金属结晶的三个必要条件—过冷、

TWIP钢位错滑移与孪生联合诱发塑性的跨尺度力学行为研究

TWIP钢位错滑移与孪生联合诱发塑性的跨尺度力学行为研究孪生诱导塑性(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简称TWIP)钢拥有极其优良的强度、塑性和成形性能,满足了汽车用钢高强高塑性的双重标准。TWIP钢是由位错滑移与孪生机制共同诱发塑性,掌握其塑性变形过程中微观机制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宏观增强增塑的影响规律是亟需解决问题之一。 为揭示各变形机制微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宏观增强增塑机理,本文以TWIP钢塑性变形微区位错与孪生联合作用的跨尺度表征为切入点,分别发展了微观、细观和宏观尺度相对应的离散位错动力学、物理基唯象位错动力学和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并进一步建立了离散位错与晶体塑性非直接耦合的跨尺度力学模型,系统研究了 TWIP钢变形过程中从微观到细观进而到宏观的塑性变形行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考虑TWIP钢塑性变形过程孪晶、晶界与位错的相互作用,引入孪晶界位错反应及其拓扑反应准则,建立了耦合孪晶的TWIP钢多晶三维离散位错动力学(3D-DDD)模型。 该模型直观描述了位错在孪晶界和晶界的反应过程,尤其是不同位错在孪晶界的分解反应。应用该模型定量研究了 TWIP钢塑性变形过程中孪晶对流动应力的贡献。 结果表明,孪晶取向对流动应力影响具有明显的取向效应,在有利取向下,位错运动至孪晶界发生分解反应形成孪生位错协调塑性变形,此时孪晶对流动应力贡献较小。采用位错理论耦合孪生能量方法分别定量计算了孪晶表面源和内部源形核、长大对应的临界孪生应力,确定了 TWIP钢单晶孪晶内部源形核和表面源长大的激活演化方式,建立了考虑孪晶形核、增殖和长大的物理基唯象位错动力学(DD)模型,研究了 TWIP钢单晶塑性变形过程中孪生机制演化特点及其内在机

第一章:位错理论

第一章 位错理论(补充和扩展) 刃位错应力场: 22222)() 3()1(2y x y x y Gb x ++-- =νπσ 2 2222)() ()1(2y x y x y Gb y +--= νπσ )(y x z σσνσ+= 22222)()()1(2y x y x x Gb yx xy +--= =νπττ 滑移面: x Gb yx xy 1 )1(2νπττ-= = 攀移面 y Gb x 1 )1(2νπσ--= 螺位错应力场: r Gb z z πττθ θ2= = 单位长度位错线能量及张力 2 2 1Gb T W == 单位长度位错线受力 滑移力: b f τ= 攀移力: b f x σ=

位错线的平衡曲率 θθd 2 d sin 2R f T = 当θd 较小时2d 2d sin θθ≈,故 τ 2Gb f T R = = R Gb 2/=τ 两个重要公式: Frank -Read 源开动应力 l Gb /=τ Orowan 应力 λτ/Gb =

位错与位错间的相互作用 1. 不在同一滑移面上平行位错间的相互作用 (1)平行刃型位错 .) ()()1(22 222 22y x y x x b Gb b f yx x +--'±='±=νπτ式中正号表示b 和b '同向;负号表示b 和b '反向。 沿y 轴的作用力y f 即攀移力 .) ()3()1(22 222 22y x y x y b Gb b f x y ++-'='=νπσ)-( b b ', 同号: 0>y f 正攀移 b b ', 反号: 0

位错理论

《位错与位错强化机制》杨德庄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 1-2 位错的几何性质与运动特性 一、刃型位错 2.运动特性 滑移面:由位错线与柏氏矢量构成的平面叫做滑移面。 刃型位错运动时,有固定的滑移面,只能平面滑移,不能能交叉滑移(交滑移)。 刃型位错有较大的滑移可动性。这是由于刃型位错使点阵畸变有面对称性所致。 二、螺型位错 1. 几何性质 螺型位错的滑移面可以改变,有不唯一性。螺型位错能够在通过位错线的任意平面上滑移,表现出易于交滑移的特性。 同刃型位错相比,螺型位错的易动性较小。、 位于螺型位错中心区的原子都排列在一个螺旋线上,而不是一个原子列,使点阵畸变具有轴对称性。 2.混合位错 曲线混合位错的结构具有不均一性。 混合位错的运动特性取决于两种位错分量的共同作用结果。一般而言,混合位错的可动性介于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之间。随着刃型位错分量增加,使混合位错的可动性提高。 混合位错的滑移面应由刃型位错分量所决定,具有固定滑移面。 四、位错环 一条位错的两端不能终止于晶体内部,只能终止于晶界、相界或晶体的自由表面,所以位于晶体内部的位错必然趋向于以位错环的形式存在。一般位错环有以下两种主要形式: 1. 混合型位错环 在外力作用下,由混合型位错环扩展使晶体变形的效果与一对刃型位错运动所造成的效果相同。 2. 棱柱型位错环 填充型的棱柱位错环 空位型棱柱位错环 棱柱位错环只能以柏氏矢量为轴的棱柱面上滑移,而不易在其所在的平面上向四周扩展。因为后者涉及到原子的扩散,因而在一般条件下(如温度较低时)很难实现。 1-3 位错的弹性性质 位错是晶体中的一种内应力源。——这种内应力分布就构成了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弹

常用金属材料特性

45—优质碳素结构钢{最常用中碳调质钢} 主要特性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小型件宜采用调质处理,大型件宜采用正火处理。 应用举例 主要用于制造强度高的运动件,如透平机叶轮、压缩机活塞。轴、齿轮、齿条、蜗杆等。(焊接件注意焊前预热,焊后消除应力退火)。 Q235A(A3钢){最常用中碳素结构钢} 主要特性具有高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冷却性能,以及一定的强度,好的冷弯性能。 应用举例广泛用于一般要求的零件和焊接结构。如受力不大的拉杆、连杆、销、轴、螺钉、螺母、套圈、支架、机座、建筑结构。 40Cr{合金结构钢} 主要特性经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低温冲击韧度及低的缺口敏感性,淬透性良好,油冷时可得到较高的疲劳强度,水冷时复杂形状的零件易产生裂纹,冷弯塑性中等,回火或调质后切

削加工性好,但焊接性不好,易产生裂纹,焊接前应预热100~150℃,一般在调质状态下室使用,还可以进行碳氮共参和高频表面淬火处理。 应用举例调质处理后用于制造中速,中载的零件,如机床齿轮、轴、蜗杆、花键轴、顶针套等。调质并高频表面淬火后用于制造表面高硬度、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轴、主轴、曲轴、心轴、套筒、销子、连杆、螺钉螺母、进气阀等。经淬火及中温回火后用于制造重载、中速冲击的零件,如油泵转子、滑块、齿轮、主轴、套环等。经淬火及低温回火后用于制造重载、低冲击、耐磨的零件,如蜗杆、主轴、轴、套环等,碳氮共渗处即后制造尺寸较大、低温冲击韧度较高的传动零件,如轴、齿轮 等。 HT150{灰铸铁} 应用举例 齿轮箱体,机床床身,箱体,液压缸,泵体,阀体,飞轮,气缸盖,带轮,轴承盖等。 35{各种标准件、紧固件的常用材料} 主要特性强度适当,塑性较好,冷塑性高,焊接性尚可。

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

模块1检测试题 1.疲劳断口形成的过程包括,和。 2.写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符号抗拉强度洛氏硬度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3.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 4.使用性能包括, , . 5.工艺性能包括,,,,。 6.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显于的与反应相关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 7.内力: 8.应力: 9.强度是指金属材料,的能。 10.屈服强度分,两种,一般使用。 11.塑性: 12.金属在拉伸试验中要经过,,,。 13.硬度: 14.硬度的测定方法,,。常用法。 15.使用压入法的三种测定方法,,。 16.150HBW10/1000/30表示。 17.洛氏硬度常用于测定,零件。 18.韧性:。 19.夏比摆锤有,两种方式。 20.圆形横截面有,,两种试样。 21.吸收能量的符号,。 22.洛氏硬度常用的标尺有,,。 23.塑性指标,。 24.强度指标,。 25.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有,,,,。 二.判断题 1.塑性变形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 2.所以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都会出现显著的屈服现象() 3.做布氏硬度试验时,在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压痕直径越小表示材料的硬度越低() 4.洛氏硬度值是根据压头压入被测金属材料的残余压痕深度增量来确定的() 5.由于大部分机械零件的损坏是由疲劳造成的,所以消除或减少疲劳失效对于提高零件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6.拉伸试验过程中,拉伸试样的伸长量与拉伸力始终成正比关系。() 7.屈服强度是指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力(或载荷)不增加(或保持恒定),试样仍然能继续 伸长(变形)时的应力。() 8.金属材料的硬度越高,其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强。() 9金属材料的吸收能量对温度不敏感() 10.疲劳断裂时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断裂是突然发生的,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三.简答题 1.画出退火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力一伸长曲线,并简述其拉伸变形的各个阶段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 一、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1. 金属的物理性能金属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密度、熔点、热膨胀、导热性、导电性和磁性等。 (1) 密度密度是指金属单位体积的质量,用ρ表示 ρ=m V m—金属质量(kg) V—金属体积(m3) ρ—金属密度(kg/m3)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金属密度来计算大型零件的质量,某些机械零件选材时必须考虑金属密度。比如航空领域,密度是考虑的一个重要指标。 (2) 熔点金属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是的温度称之为熔点。纯金属都有固定的熔点。熔点是制定热加工(冶炼、铸造、焊接)工艺规范的重要依据之一。 (3) 热膨胀性金属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冷却时收缩,金属这种性能称之为热膨胀性。热膨胀性能的大小可以用线膨胀系数或体膨胀系数来表示。 α1=l t?l0 l0Δt l0—线膨胀前的长度(cm)l t—线膨胀后的长度(cm)Δt—温度差(K或℃) α1—线膨胀系数(1/K)或(1/℃) 从式中可以看出,线膨胀系数是指温度每升高一个单位,金属材料长度增量与原来长度的比值。线膨胀系数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它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体膨胀系数是线膨胀系数的3倍。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考热膨胀的影响,例如铸造冷却时工件体积收缩,精密量具因温度变化二引起的读数误差等。 (4) 导热性金属传到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金属导热性能较好。这与其内部的自由电子有关。 金属导热能力的大小,常用导热率(导热系数)λ来表示。热导率说明维持单位温度梯度(温度差)时,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物体单位横截面的热量,单位是W/(m·K)。金属材料的导热率越大,说明导热性能越好。一般来说,金属越纯,其导热能力越好。 导热性好的金属散热性能就越好,在制造散热器、热交换器等零件时,就要

常用金属材料及特性

机械加工常用金属材料及特性 1. 45——优质碳素结构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 主要特征: 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小型件宜采用调质处理,大型件宜采用正火处理。应用举例: 主要用于制造强度高的运动件,如透平机叶轮、压缩机活塞。轴、齿轮、齿条、蜗杆等。焊接件注意焊前预热,焊后消除应力退火。 2. Q235A(A3钢)——最常用的碳素结构钢。 主要特征: 具有高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冷冲压性能,以及一定的强度、好的冷弯性能。应用举例: 广泛用于一般要求的零件和焊接结构。如受力不大的拉杆、连杆、销、轴、螺钉、螺母、套圈、支架、机座、建筑结构、桥梁等。 3. 40Cr——使用最广泛的钢种之一,属合金结构钢。 主要特征: 经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低温冲击韧度及低的缺口敏感性,淬透性良好,油冷时可得到较高的疲劳强度,水冷时复杂形状的零件易产生裂纹,冷弯塑性中等,回火或调质后切削加工性好,但焊接性不好,易产生裂纹,焊前应预热到100~150℃,一般在调质状态下使用,还可以进行碳氮共渗和高频表面淬火处理。 应用举例:调质处理后用于制造中速、中载的零件,如机床齿轮、轴、蜗杆、花键轴、顶针套等,调质并高频表面淬火后用于制造表面高硬度、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轴、主轴、曲轴、心轴、套筒、销子、连杆、螺钉螺母、进气阀等,经淬火及中温回火后用于制造重载、中速冲击的零件,如油泵转子、滑块、齿轮、主轴、套环等,经淬火及低温回火后用于制造重载、低冲击、耐磨的零件,如蜗杆、主轴、轴、套环等,碳氮共渗处即后制造尺寸较大、低温冲击韧度较高的传动零件,如轴、齿轮等。 4. HT150——灰铸铁应用举例:齿轮箱体,机床床身,箱体,液压缸,泵体,阀体,飞轮,气缸盖,带轮,轴承盖等 5. 35——各种标准件、紧固件的常用材料 主要特征: 强度适当,塑性较好,冷塑性高,焊接性尚可。冷态下可局部镦粗和拉丝。淬透性低,正火或调质后使用应用举例: 适于制造小截面零件,可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如曲轴、杠杆、连杆、钩环等,各种标准件、紧固件 6. 65Mn——常用的弹簧钢应用举例:小尺寸各种扁、圆弹簧、座垫弹簧、弹簧发条,也可制做弹簧环、气门簧、离合器簧片、刹车弹簧、冷卷螺旋弹簧,卡簧等。 7. 0Cr18Ni9——最常用的不锈钢(美国钢号304,日本钢号SUS304)特性和应用: 作为不锈耐热钢使用最广泛,如食品用设备,一般化工设备,原于能工业用设备 8. Cr12——常用的冷作模具钢(美国钢号D3,日本钢号SKD1) 特性和应用: Cr12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冷作模具钢,属高碳高铬类型的莱氏体钢。该钢具有较好的淬透性和良好的耐磨性;由于Cr12钢碳含量高达2.3%,所以冲击韧度较差、易脆裂,而且容易形成不均匀的共晶碳化物;Cr12钢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多用于制造受冲击负荷较小的要求高耐磨的冷冲模、冲头、下料模、冷镦模、冷挤压模的冲头和凹模、钻套、量规、拉丝模、压印模、搓丝板、拉深模以及粉末冶金用冷压模等 9. DC53——常用的日本进口冷作模具钢特性和应用: 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日本大同特殊钢(株)厂家钢号。高温回火后具有高硬度、高韧性,线切割性良好。用于精密冷冲压模、拉伸模、搓丝模、冷冲裁模、冲头等10、SM45——普通碳素塑料模具钢(日本钢号S45C) 10. DCCr12MoV——耐磨铬钢国产.较Cr12钢含碳量低,且加入了Mo和V,碳化物不均匀有所改善,MO能减轻碳化物偏析并提高淬透性,V能细化晶粒增加韧性.此钢有高淬透性,截面在400mm以下可以完全淬透,在300~400℃仍可保持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较Cr12有高的韧性,淬火时体积变化小,又有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所以可以制造截面大,形状复杂,经受较大冲击的各种模具,例如普通拉伸模,冲孔凹模,冲模,落料模,切边模,滚边模,拉丝模,冷挤压模,冷切剪刀,圆锯,标准工具,量具等。 11. SKD11——韧性铬钢.日本日立株式生产.在技术上改善钢中的铸造组织,细化了晶粒.较Cr12mov的韧性和耐磨性有所提高.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