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高三月考模拟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山西高三月考模拟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山西高三月考模拟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山西高三月考模拟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长治市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____分钟

题型单选题简答题总分

得分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

分。)

1.“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A. 本质上是爵位之争

B. 维护了当时的分封制

C. 瓦解了当时的宗法制

D. 促进社会制度变革

2.下图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增长表,造成清代人口能够远远超过明代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者政策的实施

B.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税收政策的调整

D. 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3.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 儒家思想始终是主流思想

B. 儒家思想本能排斥其它学说

C. 名家和佛教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D. 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特点

4.在古罗马,指称法的有两个词:IUS和LEX。IUS指自然形成的法与习俗,它本身即含有潜在的完善性。LEX专指由世俗权利机构制定、认可的人定法。有关IUS和LEX表述正确的是()

A. IUS的含义比LEX要狭窄

B.LEX的中心意义只是命令、禁止

B. LEX要尽可能遵循IUS D.IUS包含了自然、平等、理性等含义

5.古希腊建筑雄伟壮观,大多建造在山坡和高地,传递了接近上天神灵和营造公民对国家的情感,寄托和支撑着古希腊人的理想、精神。这不能表明()

A. 希腊人勇于征服大自然

B. 希腊人的公民意识

C. 远离诸神的人文主义

D. 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操

6.代议制民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由各等级或社会团体选派的代表组成的机构能够行使共同体的政治权力。代议制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 人民主权

B. 天赋人权

C. 法律至上

D. 普选制度

7.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黄埔开设柯拜船坞。到60年代,英美商人在香港、广州、上海开设大小船坞近四十家。据此可知()

A. 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产生

B. 列强对华已经开始资本输出

C. 英国的造船业遍布全球

D. 英国已经顺利完成工业革命

8.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电动机也很快发明出来;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A. 科技是引向战争的根本原因

B. 世界科技中心呈现多元化

C. 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

D. 德国的经济水平领先世界

9.1922年,俄共中央认为:“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材料表明,当时俄共中央希望()

A. 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C. 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D. 加快苏俄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10.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2月4日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对话和政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原则立场,同俄罗斯一道投了否决票。中国表示愿根据有关原则立场,积极、建设性地参与磋商,同各方一道,为推动通过政治对话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而作出努力。中国的这一做法()

A. 表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有关活动

B. 反映了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表明中俄结盟来共同对抗西方国家

D. 表明中国坚定不移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1.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一共经历了三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延安整风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三次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犹如一股强风,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下列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讨论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B. 有利于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C. 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D. 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

12.英国公投又一次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欧洲。“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B. 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 两极格局下已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

____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风俗是指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作用下,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爱好、礼仪,这是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历史现象,形成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材料一汉人自古十分重视发式与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随意剃发,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剃发易服。……为了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许多人因此反抗满清,或者宁愿一死。不仅原先准备降清的人立即改弦易辙,连已经归附的州县百姓也纷纷揭竿而起,树帜反清,由此引起的反抗以至于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几乎遍及全国。满清对此进行了严厉的镇压。清兵在南方的屠杀,多因剃发易服而起。

——摘自百度百科名片之《剃发易服》

材料二剪辫与否本身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它显然又带有观念变革的意义。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

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于1912年3月5日发出《临时政府公报》第29号,规定令到之日限20日,军民一律剪掉辫子。此令发布后,大部分商民立即剪去了辫子。有的在剪发大会中与数千人集体把辫子剪掉,有的却被手持剪刀的军警以强制方式剪去。在1912年初,是否剪了辫子,成了革命与不革命的标志。新政府也用强制手段来速成改朝换代的“剪辫令”。最终在国民政府的推动下,促成了中国男性剪辫运动的高潮。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1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廷强迫各族人民剃发易服的目的及影响。

14.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人物主张“断发(剪辫)”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1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男性剪辫运动。

16.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以下组图,完成下列要求。

给上述图片拟定一个题目,然后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唐中期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大批小农失去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生计无着落,亡者过半,租庸调失去了征收的根据,国家财政随之发生危机。当时,政府为了维持浩大的财政支出,只得把租庸调旧额分派到虽已穷困不堪,但尚未流亡的农民身上,名之曰:“摊逃”。这样一来,未逃亡的农民也只好逃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不仅不能解决财政问题,而且使得经济秩序更加混乱,政府的经济实力严重削弱。

材料二建中元年(780年),德宗采纳杨炎的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规定:(1)以大历十四年(779)全国税收额作为新税征收的标准额分摊于各州,以后根据财政支出的需

要,确定应纳税额。(2)无论土著与外迁户,一律在现居地立籍纳税。(3)废除租庸调及一切杂税,主要依据田地及户等、资产征税,即主要征收地税与户税,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但丁额保留不废。(4)两税政府以钱计算税额,百姓则以实物折缴。(5)商人据其收入,征税1/30。(6)两税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以六月末为限,秋税以十一月末为期。

17.根据材料一,指出颁行两税法的紧迫性。

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的作用。

答案

单选题

1. D

2. B

3. B

4. B

5. C

6. D

7. B

8. C

9. C 10. B 11. A 12. C

简答题

13.

目的:维护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削弱汉族的民族意识,便于统治。影响:强令官民剃发易服的举措引起汉人的普遍不满,激起了汉人各阶层人士的反对;导致了长期的政局不稳以至生灵涂炭。

14.

不同:孙中山:表明反满清的革命决心。黎元洪:革命潮流下投机以保全自己。袁世凯:民主共和潮流下投机以谋求权力。

15.

【答案】

①剪辫运动是当时社会习俗近代化的重要表现(或近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②剪辫运动是当时摆脱落后,追求进步(或革命)的表现;

③剪辫运动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撞击和融合在社会生活上的反映;

④剪辫运动是中国由传统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缩影;

⑤剪辫运动带有政府的强制性,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6.

题目:中国的保守与西方的进取

论证:明清中国小农经济已经持续2000多年,西方发生了伟大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经历了2000多年,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而西方则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民主进程;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验技术方面,而西方近代科技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更注重科学的概念、定律和及推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7.

土地兼并;均田制,租庸调遭到破坏;流民问题严重;国家财政紧张。

18.

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解析

单选题

1.

一方诸侯首领不是爵位,而且诸侯争夺的是土地、财产和人口而不是爵位,A错误;破坏而不是维护分封制,B错误。争霸与血缘为特征的宗法制没有关系,C错误。

2.

ACD是促进人口增长的才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3.

A错在始终,从西汉开始才成为主流;儒家思想的特点是兼收并蓄,而不是排斥,如董仲舒吸收了法家和道家,朱熹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等。佛教在一定时期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如魏晋南北朝。故选D

4.

A项论断本身错误,人定法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丰富,不能说人定法比自然法狭窄。B项说法不全面。.IUS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不能说平等,D项错。C项正确。

5.

建筑雄伟壮观,大多建造在山坡和高地,能表明A.建筑雄伟壮观,营造公民对国家的情感,表明B和D. “传递了接近上天神灵”说明是接近而不是远离,故不能表明C

6.

人民主权是代议制的前提和表现,排除A. 天赋人权又是人民主权的源泉,排除B,代议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与法律至上没有关系,排除C

7.

题干说的是外商在华投资,A错。英美商人在华开设船坞不能证明英国的造船业遍布全球。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机器制造业,故排除D。

8.

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题干主要谈的是德国,未涉及其他国家,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领先,排除D

9.

根据时间1922排除A和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2已经废除。D是斯大林上台所为。B 与材料意思不符。

10.

参与联合国活动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新时期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排除C.

D项前半句话“反对霸权主义”是错误的。

11.

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认识不正确。

12.

两极格局已经瓦解,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BD错误。根据“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排除A

简答题

13.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答题过程中应避免对材料一的材料信息提炼不够。同时注意答题时在行文中的规范要求。

14.

根据时代背景与近代人物的阶级属性,结合材料联系课本即可作答。

15.

评价问题,学生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分为二,关键是看论据是否全面、充分、准确,需要学生调动大量所学知识予以回答。

16.

考查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能力。

17.

概况材料有效信息,全面分析两税法之原因。

18.

考查两税法的作用,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其实作用就是针对背景而言的,作用就是看背景中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

月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期第三学月月考试卷分析 中江县通济中学张安军 一、试卷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1、拼音和文字,错误率较高,许多同学课后没有去积累。 2、语序题也有好多同学不会。 3、默写题。从识记、理解两个层面考查学生,这里的错误发现比较多,不会背诵,错字,漏字,加字现象还时有发生。 问题分析:这几个题学生的错误集中积累上,这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检查、落实还不够扎实。 小结:学生汉字的书写不规范,平时的基本字词的积累淡化,语言表达力比较差,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更差了。我们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套用专家的话来说,那就是“强调基础规范是命题者永不放弃的原则”。 4、考查熟悉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把握不够较好。 5、修改语病句子,学生做对的寥寥无几。 (二)现代文综合阅读 现代文综合阅读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筛选、整合能力。很多学生阅读相关知识掌握不落实,用语不规范。理解分析能力差是失分最多的题。 (三)古诗、文言文阅读 两段文言文都不难,但成绩悬殊比较大。学生在翻译时,重要的词语没有翻译出来,学生知识面之狭窄,由此可见。 (四)作文 作文命题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引导学生与人真诚相处。写作中,一些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见解独到,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特别是一些散文得分较高,更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肯定。 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出现。离题现象还大有存在。还有作文内容空洞,缺乏感染力;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层次混乱,缺乏内在的逻辑,只是材料的拼凑和堆积;拟题不伦不类,三不象现象还大有存在。有些学生纯粹是套用已看过的一些文章,生搬硬套,洋相百出。 二、学生成绩分析 试卷共三大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阅读40分,写作50分,总分为120分。班平均分84分,优生6人,及格42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0分。 三、下一阶段教学思考 (一)“积累与运用” 1、夯实基础,不能偏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积累和运用,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加强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诗句积累中在识记理解的同时,注意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提高学生运用诗句的能力。诗歌的默写应该不遗余力的督促落实,学生丢分最多的还是错别字。 3、关注生活中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错别字,随时随地加以订正,或收集学生作文中常见错别字,集体加以订正。 4、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应该进一步提高其能力,有必要有针对性的讲讲语法知识。 (二)“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的教学,不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上,应该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一定要重视词语积累,尤其是文言实词的积累,特别是课下有注释的词语。文言文不但要讲,还要细讲、详讲、讲透,讲完后还是落实,引导学生积累、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答、释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充分利用课内文言文的资源,如果课内文言文的基本字词能够了然于胸,基本上能够读懂课外简易的文言文,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字词也来自课内。 3、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翻译能力,要让学生适当了解、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以及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学要注重时效,不宜多而应适宜,精讲精炼。 1、把握文意是做一篇阅读非常关键的步骤,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应该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断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或通过其它方法来弄懂主旨,因为后面的题目很大程度上围绕主旨这一条线

(完整版)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学科分析 高一地理学科备课组执笔:陈艳 2017年11月8号到10号两天半的时间,我们高一年级举行了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规的测试。考试覆盖内容主要是必修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这次考试既是对开学以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后期学习的引导。同时对比了解了我们高一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答题状况,从而摸清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本次试卷命题、学生答题情况及考试成绩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题型:一、选择题25题;二、综合题4题。 分值: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 (二)、试题特点 1、难易适中 反映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0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题占28分,难度较难占了12分,题目难度适中,难易结合。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性和对知识点的简单迁移应用的考查。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部分试题主要以图为载体,图形相对来说还是较基础的主要涉及到地球运动、热力环流的,充分体现

了图表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3、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试题内容主要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课,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好好把握,在课下花时间记忆,及时做习题来巩固。部分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能够迁移运用。 二、学情、考情分析 (一)、得分概况 年级平均得分:61.2分最高得分:89分 最低得分:23分 80分以上8人 70分以上57人优秀率为15.49%(75分以上) 及格率为57.75% (二)、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考情分析学情 1、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三是 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部分学 生对已学知识没有记忆落实,更不能理解和迁移应用。 (2)、读图、析图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看不懂图,不知从何入手,提取图表信息难度大。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

2017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真题

2017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 .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 .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 .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2.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A . 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 . 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 . 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 . 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 . 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 .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 . 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4.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 . 秦孝公大力支持 B . 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 . 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 . “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5. 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⑤ C . ②③⑤ D . ②③④⑤ 6.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 .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 . 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 .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7.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 封建化过程 B . 农业化过程 C . 工业化过程 D . 汉化过程 8.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 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 . 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 C . 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 . 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9. 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 . 反对禁欲主义 B . 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 . 矛头直指教皇 D .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10. 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2000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2000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A . 日本重农抑商 B . 资本主义萌芽 C . 日本商业发展 D . 封建统治动摇资*源% 11.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 . 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 . 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 . 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 . 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2.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是() A . 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严格教育 B . 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

九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九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情况 本次英语月考试题与中考试题模式基本一致,试题难易适中。该试题以课本为依托,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同时突出语篇阅读,考查了九年级英语1-3单元课本上的语言知识,让学生感到平时的教学与考试密切相关,从而促使他们重视平时的学习和考前的复习。第一部分:知识运用(120分) 1、单项选择题(30分)本题共有20个小题,大部分题目都很简单,但部分考题不是孤立地考某一个语法知识点,而是将几个语法知识点放在一起,学生必须看懂题干的全部内容以后,经过思考方能选出正确答案,如第 15 小题:学生对if这个词的用法不够清楚,它在前一句中引导的是宾语从句,而在下一句中则引导的是条件状语从句,大部分学生丢了分。这说明学生对基础掌握的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完型填空(10分)难度适中,文章很容易读懂,但学生丢分较多。 3、阅读理解(30分)共有三篇,AB篇较简单,所选的答题大体都能一目了然,学生做对率很高。但C篇考查细节和对全文的理解有些难度,由于学生不能理解文章具体含义,失分较大,反应出学生做题不够细心,不够耐心;也考察了学生智商的高低,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缺乏一定的做题技巧。

4、补全对话(10分)这个题失分较多,也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 5、书面表达(20分)题目是向朋友介绍学习英语的方法,一、二班写得较好,整体水平都还不错。因为是刚刚学过的,也与他们的学习紧密相关。平行班级部分学生写得不错,但一个字不写,留空白的学生太多。这样也就降低了平均分。 总的来说,这次考试成绩属正常发挥,但离我们的期望值却还不够,优秀率偏低;低分较多,两极分化严重。通过整体的分析,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与课后的练习有关,说明了部分学生对课后的练习作业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而且,解题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另外,对于一些相关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的构成,学生的遗忘率也很高。二、今后改进措施第一、强化单词的记忆。 第二、抓好语法的复习,通过分析试题,教会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并如何把识记的内容用于实践中。 第三、完形填空及阅读理解部分,平时应加强训练同学们的答题速度及答题质量。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组织阅读训练。 第四、书面表达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是学生组句的能力差,语法漏洞多,不会审题的原因,所以以后要重视多练习写文章,同时重视对作文的评讲及优秀范文的分析。

职高高一英语月考二试卷分析

职高高一年级组英语月考(二)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内容主要以职高英语基础模块上Unit 1-4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应该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旨在夯实学生的基础,注重阶段内知识的考查和消化。试卷选材上注重题材、体裁的多样性,所选文章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时代感,体现了职高英语新课程的理念。 三、试题和答题情况分析 1.单选 本部分重点考查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以及交际用语等,主要是最近学过的内容,所以大部分学生得分较高,少数学生在某些词汇用法和语法运用方面,以及语音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部分学生的1-5题, 6. 20. 21. 25题的得分率较低。由此可见,经常复习以前的知识从而达到使学生巩固已学内容并能熟练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必要强化语音知识的理解和积累。 2.完形 完型填空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语篇、词汇和语法知识掌握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出最佳选项,是综合性较强的题型。从试卷可以看出,学生在某些句子的理解和具体语境的处理上还欠缺能力,特别是对第32.36.38.39题学生理解不到位。学生读题不够细心,不注意上下文相关联内容,容易犯习惯性错误,由此可见,应该指导学生做题的严谨性, 同时要增加完型练习量。 3.阅读 本次阅读理解有三篇,文章比上次月考难度适当增加,题量适宜。一部分学生得分较高,丢分的主要是对49题和50题判断失误。但是对于基础较差者,失

分较多。很明显学生在概括要点、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上还需要加强训练。 4.词义搭配得分相对较高。 5.补全对话的67题和69题是这次容易丢分题,而且分值很高,主要是学生分辨能力还有待提高。 6.单词考查 本次单词考查题中所填单词主要是以1-4 单元为主要选择范围,因为是刚刚学过,大多数学生得分在及格以上。但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注意单词词形变化,甚至写不出原词,得分仍然困难。 7.改错 多数学生得分8分或高于8分。少数学生对这种题型的把握较差,不注意规范答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这也体现了学生基础知识较差的现状,在今后应该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8.书面表达 这次考试的书面表达题是给自己的父母写封信,汇报自己在新的学校里的生活和学习,以及自己的打算等情况。选材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应是易得分题,但学生忽视了书信语言的表达,内容缺乏有序性和连贯性,对句子不能灵活处理,语法知识欠缺;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所表达内容与要求话题不符;还有部分学生书写潦草,卷面涂抹,导致失分;同时还有少许学生东抄西拼,抄袭阅读,以图蒙混过关。时态运用错误是普遍现象。有些虽然得分较高,但是完全写得清楚的同学也不是很多。 三、对下一阶段英语教学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夯实语言基础知识 从学生在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部分的解答以及单词拼写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仍不够扎实,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关键。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基础知识指的是语言知识(语法和词汇)的灵活运用,而非一条条的语法规则,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倡导在语境中教学,在语境中学习,语境中运用。另外,在平时词汇教学中,抓重点单词,特别是动词的教学,适当扩充该词的其他相关用法。并把检查单词记忆等情况落实,使学生真正养成学习语言的习惯。 2、培养阅读能力 新课标在谈到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时,明确说明加强“听、说、读、写”综合运用,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在平时教学中,应争取让学

2015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必修一

半塔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铁制农具 B.祖先牌位 C.青铜兵器 D.皇帝宝座 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 3.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 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 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5.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判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6.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7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 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新)高三九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检测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庭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世袭制C.礼乐制D.宗法制 2.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3.在古代雅典,“投票不管是秘密的(如在法庭上或有时在公民大会上),还是公开的(如在议事会上),都必须完全遵守一位公民只能投一票的原则,不考虑他们的财富、出身、智力、外貌或其他任何条件。”这一原则体现的核心理念是()A.分权B.共和C.平等D.自由 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一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5.唐代和宋代都有誎官。唐代誎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誎官由皇帝 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誎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誎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6.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到:“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文中“完美的政治设计” 指的是() A.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权利法案》D.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7.陈阳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9.“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集这里,共商国是。”“这次大会”召开时,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0.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林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一血性,一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试卷分析

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试卷分析 一(1)班方丽 本班共有54名学生参加了考试,其中81%的学生都能及格;优秀10人,优秀18%;及格44人,及格率81%;现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考查的知识全面、基础性强、难易程度适中。但考查的快乐写作是超编的,不符合一年级看图写作的实际。 (1)看拼音,看词语。少部分学生在此题书写不全,只会写其中的一个词,或者写出来多笔少划的问题存在。 (2)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大部分学生对于会认的字的拼音不熟悉,前鼻音没有补充完整,音调不对。失分严重。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写两个。大部分顺利完成此题,少部分学生知道也不写,要么写错。 (4)火眼金睛,辫子组词。 (5)读一读,连一连。 (6)选择词语填空。 (7)读句子,然后加上标点符号。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提一提,没有详细的讲解,所以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怎么打标点符号。 (8)照样子,写句子。这题分为四个小题,大部分学生只对一半,另一半不知道怎么补充完整,乱写或者不写的人相当的多。

(9)快乐阅读。两道小题,第一小题的完成不是很好,学生没有认真读题,没有去文章当中找答案,都是简单的读一读,没有反复阅读文章。第二小题因为是平时学生们都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所以都会做。 (10)快乐写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三八妇女节给妈妈写贺词上无疑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才刚刚接触看图写话,又来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很难,不知道怎么下手写作,不知道什么叫贺词,所以分数都不高。 二、主要优点: 1、班里百分之80以上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在“看拼音写词语”、“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这几个题型上,学生表现尤为突出。 2、学生书写认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三、主要缺点: 1、“照样子,写句子”是全班同学的弱点。学生在平时虽然练习说话,但是 补充句子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答题效果较一般。 2、“快乐写作”在课标上要求学生能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而三八妇女节给 妈妈写贺词上无疑给学生增加了难度。 3、个别学生的词语听写还是一个弱点。 四、今后要改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强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正如我们考前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要做到的几点“写好名字和班级、认真听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用心答卷、仔细检查。”严格要求学生。 2、注重在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做到逐一过关。发挥家长的优势,做好孩子的学习检查。

湖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湖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5高二上·福州期末)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争”的核心问题是() A . 如何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 如何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 . 如何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 . 如何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2. (2分)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 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 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3.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陆九渊认为:“身或不寿,此心实寿,家或不富,此心实富,纵有患难,心实康宁。……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建立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就必须() A . 整治人心 B . 发展经济 C . 整顿吏治 D . 注重民本 4. (2分) (2019高二下·淄川期中) 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该观点() A . 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 B . 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C .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 . 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5. (2分) (2020高二上·广德月考) 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这与我国战

云南高三月考模拟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历史玉溪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____分钟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 分。) 24.学者陈苏镇指出: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以致二世而亡,所以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继承秦朝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实际上说明了汉代 A. “宗法分封”的政治特点 B. “王国问题”的尖锐复杂 C. “郡国并行”的文化背景 D. “汉承秦制”的历史渊源 25.熙宁二年,苏辙《上皇帝书》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表明 A. 唐代四民界限模糊 B. 唐代商品经济繁荣

C. 宋代小农经济衰落 D. 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26.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 A. 儒学观念的世俗化 B. 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C. 程朱理学的系统化 D. 外儒内法的社会化 27.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掉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 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 英国政府尚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 C. 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 D. 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28.《郑观应集》记载: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通商各埠、江边、海边之地,当道理宜填筑马路,如洋人租界一式,以便往来。材料表明租界 A. 激发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B. 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扩张的结果 C.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状态 29.“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入南太平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下列属于“五年”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A. 长城抗战 B. 西安事变 C. 枣宜会战 D. 中共七大 30.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早在上个世纪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队由于流行性疟疾损失惨重向我国求助,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疾研究的任务,经过艰苦研究终获成功。屠呦呦接受此项研究任务的国际背景是

高一英语月考试卷分析

英语试卷分析 姜甲东 一、总体评价 本次月考英语试卷坚持“教什么,考什么”的命题原则,根据开学以来所教内容,即高中英语模块一的三个单元的内容,以教材及英语周报中的练习为蓝本,在考查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突出设题的语境化、交际化,以测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全面、恰当,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题型分析 1、听力题得分较高,人平分20.63,最高分30分,高分率33.51%,及格率78.22%。失分原因: 1)缺乏做题技巧,主要是没时间先看题,心理紧张。 2)对问题不熟悉,答题时顾此失彼。 3)学生感觉语速有点快,反应有点慢。 2、词汇单选题考查的都是课本中所学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词汇。人平分6.44,最高分10分,高分率27.91%,及格率75.05%。失分原因:句子意思理解不到位;单词短语意义记忆不准。

3、完形填空语篇理解不难,大部分题目都能通过上下文及词意搭配找到答案,但是学生对于词义辨析掌握不好感觉难选,错误率高。人平分11.96,最高分18分,高分率11.95%,及格率60.78%。失分原因:词义辨析不准确;不会通过上下文及词意搭配找到答案。 4、阅读理解话题新颖,是中学生能理解的内容,语篇不难读懂,但是由于学生还不习惯一次要连续读5篇文章,还未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得分较低,人平分19.65,最高分38分,高分率4.23%,及格率30.55%。因此在今后教学中还要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如细节理解及细节辨析、猜句意、推理作者写作意图、选最佳标题。 5、完成句子考查了近来所学的几个重要句型以及短语,但得分不高,人平分9.65,最高分20分,高分率6.88%,及格率40.15%。该题得分情况反映出学生在语法、句型、词语的掌握上还有很大的问题。 6、短文写作话题熟悉,倍感亲切,审题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但要写出有一定水平的短文,得到高分,仍有一定的难度。人平分18.11,最高分24分,高分率16.78%,及格率61.15%。考卷上反馈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句型单一,且有根深蒂固的错误。 2)不会恰当地使用关联词。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浙江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 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 , 看似牢不可破 , 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 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 , 就有‘ 国’ 与‘ 家’ 的对立 , 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 ‘ 家’, 只知效忠于‘ 家’, 而不知效忠于‘ 国’ 。” 材料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 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产 生的根源是 A .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3.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 军机处

4. 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 之虚所卖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 之为虚,不亦宜乎?” 从中可以获悉当时 A .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 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5. 明中叶起,松江“ 布被天下” 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 A .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 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 6.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 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 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7.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 “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 (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 “ 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 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 “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 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 这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答案)(图片版)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5:CCCDB 6—10:DADDA 11—15:DBDCA 16—20:BBBDC 21—24:ADBA 25.(25分) 【答案】 (1)原因:统治着吸取前代的政治教训,为防止武人干政而重用文人治国;皇帝对士大夫高度重视;儒家学说的全面回归;北宋士大夫很注重个人气节和操守。(6分) 作用: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6分)(2)依据: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分) 特点: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部门相对独立又互相制衡。(3分) (3)不同:宋代权力制约实质上是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察,而美国权力制约则是中央各权力部门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宋代权力制约根本上是服务于皇权统治,而美国权力制约是为了维护民主政治。(8分) 26.(12分) 【答案】示例一: 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5年全国兴起抵制日货运动,1917年张謇大生纱厂获利。(3分) 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2分) 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基本上卷入到了战争之中,因此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5年初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由此激起了全国民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此外,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如: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也获利达到76万两白银(7分) 示例二: 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年1月巴黎和会(3分) 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2分) 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1917年11月俄国爆了发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变为了现实,先进的中国人也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由此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分)。 27.(15分) (1)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发生;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社会上充斥着萎靡丧志的音乐;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聂耳个人的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五点任选三点,每点3分)(2)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革命性,进步性。(五点任选两点,每点3分)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 常峰峰上个星期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月考考试,在这我就我们七年级(2)数学考试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以后的教学方向分析如下. 一、试题特点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大题,共100分,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约占60%、中档题约占30%、难题约占10%,主要考查了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三角形的全等》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以及第一章《整式的运算》。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全面,难易也适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检,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章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考试成绩分析: 本班的平均分是79.8分,其中有20人及格,及格率为98%。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平时的学习任务,基础的东西都没有失分,整体上感觉我们班学生的基础都很扎实,平时比较认真,所以这次考试的60%的基础题学生都可以掌握,这是我们比较肯定的一点!不好的地方在于,有三道大题是比较有难度的,分值也比较大,对于学生来说,要答对的可能性很小,而这几道题的分值很大,也造成了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就这三道题上,这三道题都是三角形全等的大题,每题10分,图形比较复杂多变。学生证明起来很有难度,不能

够完全的证明出来,但这也很正常,因为试题有时候比较简单,有时候很难,不能一次成绩就全盘否定,我们班的学生整体上都是很优秀的,我们的成绩也在全县名列前茅!所以这次的考试成绩虽然有所下滑,但是我并不担心我们的成绩,我们每一名学生都很努力,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会全心全意的学好数学的! 根据对试卷成绩的分析,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主面的问题 1、数学联系生活的能力稍欠 2、基本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计算能力的强弱对数学答题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数学思维能力差,有些题不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怎么应变。 4、审题能力及解题的综合能力不强。审题在答题中比较关键,如果对题目审得清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此题已做对一半,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必须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材料,会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把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向别人表达。 四、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2、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

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学生答题情况和典型试题分析 从实际阅卷的情况和老师学生反馈的基本信息来看,对该届高二年级今后语文教和学都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下面就试卷各部分的典型试题作简要分析。 1.基础知识及运用 这一块包括试卷第一部分,分别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和对成语的理解应用及语病的辨析以及文言文的阅读等,这部分总分为33分。从考查结果看,得分率较低,这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欠缺。这部分失分较多的为拼音题、语病题和文言文阅读题。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是对语音和语病辨析方面知识的积累和训练还不够,文言知识薄弱。 2.现代文阅读 这一部分有一篇阅读文章,共计4个小题,共为22分,占全卷25%。从整体看,考题灵活性较强,既有考查学生对语篇意义的整体把握,也有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揣摩,从抽样调查的情况看,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整体难度不大。 3.古诗文默写 这一部分共计5分,有5个小题,本题实际得分为3分左右,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作答,错字现象导致丢分严重,暴露了学生在古诗文背诵方面的积累储备不够,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亟待加强。 4.文言文阅读 此次文言文阅读选择题部分选了难度不大的课外文章,翻译部分先了课内的内容,涉及文言实词、古今词义、虚词、文意理解和翻译等方面,应该说考察的知识点都是课内的内容。但从本题得分的情况来看,得分情况不理想。这固然与试题本身的难度有关,但也确实暴露了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淀不够,反映了我们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5.写作 今年的题目是一道命题作文,和以前的作文相比,文章的限制性增强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宿构的现象。学生考场作文有以下特点:一是有一定的创新表现、有时代感;二是写作内容广泛、涉及国家、社会、自然和个人的方方面面;三是语言有一定的文采,显示了遣词造句的功夫;四是在写作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有书信等应用文体。但作文中也有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如不会准确地审题(审题过程中抓不住中心词),内容缺乏真情实感,语言表达不够规范,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等等。这说明在今后教学中仍须注意加强审题、立意和表达方面的指导。 二、对今后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1.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和情感的培养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带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月考 文综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 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B .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 C .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 .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 2.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3.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 .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 .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4.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完整的是 A .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 .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5.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 A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 B .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 .讴歌了人性,提倡人类平等 D .根据人的感受对人类世界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6.依珀金斯所引资料,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 8%。……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由此可见 A .北洋政府统治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 .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民主化 C .民族工业发展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D .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7.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定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这最能够说明的是 A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B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 C .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D .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8.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表中信息说明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A .中低收入国家完成工业化 B .科技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 .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 D .南北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年份 类别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