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doc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doc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doc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doc

§13—4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1.5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

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用方便,一般将岸上的平面基准网点纳入垂直位移基准网中,同时还应在较稳定的地方增加深埋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它们是大桥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为统一两岸的高程系统,在两岸的基准点之间应布置了一条过江水准线路。

四、方法与成果精度

1)GPS定位系统测量平面基准网

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考虑到基准网边长相差悬殊,对基准网边长相对精度应达到不低于1/120000和边长误差小于±5mm的双控精度指标;由于工作基点多位于大桥桥面,它们与基准点之间难以全部通视,可采用GPS定位系统施测。为了在观测期间不中断交通,且避开车辆通行引起仪器的抖动和干扰GPS接收机的信号接收,对设置在桥面工作基点的观测时段应安排在夜间作业,尽可能使其符合静态作业条件以提高观测精度。

2)精密水准测量建立高程基准网和沉陷观测

高程基准网与桥面沉陷观测均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二等技术规定要求实施。并将垂直位移基准网点、桥面沉陷点、过江水准线路之间构组成多个环线。高程基准网的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高程基准网中的过江水准测量,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用2台精密全站仪同时对向观测。

3)全站仪坐标法观测横向水平位移

众所周知,直线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常采用基准线法观测,它的实质测定垂直于基准线方向的偏离值。为充分发挥现代全站仪的优点,桥面水平位移观测可采用类似基准线法原理的坐标法,以直接测定观测点的横坐标。武汉长江二桥采用该法观测横向水平位移,根据对全桥136个观测点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未顾及视线长度不等对Y坐标的精度影响的条件下,求得Y坐标的精度为±0.48mm,远高于桥梁监测技术中的精度要求(±3mm)。

4) 智能型全站仪(测量机器人)测定高塔柱的摆动

塔柱摆动可观测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智能型全站仪TCA2003,其标称精度为0.5″,±(1mm+1×10-6D)。它可以实现自动寻找和精确照准目标,自动测定测站点至目标点的距

离、水平方向值和天顶距,计算出3维坐标并记录在内置模块或计算机内。由于它不需要人工照准、读数、计算,有利于消除人差的影响、减少记录计算出错的几率,特别是在夜间也不需要给标志照明。该仪器每次观测记录一个目标点不超过7s,每点观测4测回也仅30s。一周期观测10个点以内一般不会超过5 min,其观测速度之快是人工无法比拟的。

武汉长江二桥采用该法测定高塔柱的摆动,为了评定该法的精度,利用车流量很少的夜间观测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仿照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视线长度为800m的观测点,根据夜间6周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求得mx=0.034mm、my=0.61mm,它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足塔柱动态观测的精度要求。

五、成果整理分析

观测成果的整理分析主要包括:每期观测后计算基准点的坐标、高程及其变化量;桥墩、桥面沉陷观测点、线形点的高程及变化量;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的Y坐标及横向位移。根据这些变形量绘制了相应的变形曲线。

六、南京长江二桥变形监测实例

1)工程概况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公里处,全长21.337公里,由南、北汊大桥和南岸、八卦洲及北岸引线组成。其中:南汊大桥为钢箱梁斜拉桥,桥长2938米,主跨为628米,该跨径在建时居同类桥型中“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北汊大桥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连续箱梁桥,桥长2172米,主跨为3×165米,该跨径在国内亦居领先。全线还设有4座互通立交、4座特大桥、6座大桥。该桥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路基宽33.5米,桥面宽32米(不含斜拉索锚固区)。全线设有监控、通讯、收费、照明、动静态称重等系统,并设有南汊主桥景观照明,南、北汊桥公园和八卦洲服务区。

为了建立南京长江二桥全线结构物的竣工线型和位置基准,并对南汊大桥、北汊大桥及八卦洲引线(软土地基)等重要路段、桥墩进行位移监测,为今后大桥维修、验收等工作留下起始数据,需要对南京长江二桥进行变形监测。

2)监测内容和方法

(1)索塔及基础

对索塔主要监测塔基础位移(三维)和塔顶水平变化(二维)。对于南汊大桥,塔

基础位移监测点布置在约9m高程面的塔柱上,塔顶水平变化监测点布置在塔顶柱体上,上、下游塔柱和塔柱南北侧各布置一测点,如图13-1所示。南北塔共计布置17个监测点,其中北塔为9个点;对于北汊大桥,基础位移监测点设在江中22#、23#、24#、25#四个桥墩的墩柱上,每个桥墩的上、下游墩柱各布一个点,共计8个点,点位也设在约9m高程面上,如图13-2所示。

索塔及基础变位情况为每三个月观测一期。测量使用瑞士Leica高精度TC2003全站仪,以三维前方交会法进行角度观测四测回,观测方法如图13-1和图13-2所示。南、北汊大桥皆以竣工时恢复的首级控制网为基准,经平差计算获得三维坐标,为便于塔柱变位方向分析,平差计算采用桥轴坐标系。

桥梁检测报告(1)

连云港市国省干线桥梁 S345六支渠桥 定期检查评定报告 报告编号: 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

目录 1.0项目概况 (3) 2.0桥梁检查评定的目的与依据 (3) 2.1桥梁定期检查评定的目的 (3) 2.2桥梁检查评定的依据 (4) 3.0项目实施情况、检查方法及检查的主要内容 (5) 3.1项目实施情况 (5) 3.2检查方法 (5) 3.3检查的主要内容 (6) 4.0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6) 4.1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6) 4.2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6) 4.3桥梁技术状况等级分类 (7) 4.4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工作流程 (8) 4.5桥梁技术状况评分分类 (9) 5.0主要技术人员 (10) 6.0主要仪器设备 (10) 7.0本报告桥梁编号情况 (10) 8.0外观检查及评定结果 (12) 8.1外观检查结果汇总 (12) 8.2桥梁技术状况评定 (14) 9.0病害成因分析 (15) 10.0建议 (15) 附件 15 附件1:外观缺损检查统计表 (15) 附件2:桥梁病害图片索引 (15)

1.0项目概况 的检查、评定工作,桥梁概况见下表。 表1.0-1六支渠桥信息表 线路编码S345 线路名称堆灌线 桥梁编号S345320724L0250 桥梁桩号K37+296 主桥结构空心板梁 养护单位连云港市灌南县公路管理站竣工年月2012 桥梁长度30 m 桥梁宽度24.5 m 跨径组合3×10 m 车行道净宽21.5 m 伸缩缝 4 道类型型钢伸缩缝人行道净宽/ m 支座264 个类型橡胶支座主梁共 3 跨共66 片类型PC空心板梁桥墩 4 个类型钢筋混凝土,多柱墩 桥台 4 个类型钢筋混凝土,多柱墩 桥墩基础 4 个类型钻孔灌注桩 桥台基础 4 个类型钻孔灌注桩 桥面铺装类型沥青混凝土栏杆类型钢筋混凝土路线等级/ 设计荷载公路-I级 中央分隔带/ 下穿通道 本次检查日期2018-3 图1.0-1 正面图图1.0-2 侧面图 2.0桥梁检查评定的目的与依据 2.1桥梁定期检查评定的目的 随着我国公路通车里程的迅速增加,如何管好、养好公路,充分发挥公路的社会效益,成为人们愈来愈关心的问题,全面调查、检查公路的运营和使用及结构物现状,建

沉降变形观测

沉降变形观测

测量要求 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 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1.垂直位移监测网 (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载。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 2)工作点。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按施工期4年考虑,计复测8次,每次观测水准路线长度往返按932km。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1.5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

桥梁检测报告模板

某桥梁工程检查报告 现场检测人员: 报告编写: 校核: 审核: 批准: 声明:1、本检测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2、未经本中心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检验证书或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3、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20天内向本检测 单位书面提请复议。 4、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目录 1 桥梁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检测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检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规范、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检测内容及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查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查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查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测评定标准及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养护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设备的投入及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构件编号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外观质量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面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部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部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属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主要检测结果对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合福变形沉降观测设计

合福变形沉降观测设 计

新建铁路 合福线 合肥至福州段 施工图 变形沉降观测设计 (咨询稿) 第一册共一册 DK0+000 至 DK812+640 2010年7月武汉

目录 一、路基变形沉降设计 (一)变形控制要求及路基基底地基条件 (二)路基变形监测 二、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设计 (一)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二)观测元件埋设 (三)观测技术要求 (四)隧道变形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五)隧道隧线分界里程至隧道洞口里程段参照路基变形监测相关设计办理三、桥涵沉降观测设计 (一)适用范围 (二)一般要求 (三)观测点的布置 (四)观测精度 (五)观测频次 (六)其它说明

一、路基变形沉降设计 (一)变形控制要求及路基基底地基条件 1、地基条件要求 有砟轨道当路堤基底以下压缩层范围内(一般不小于25m )地基土不符合表1地基条件要求时,应作路基工后沉降分析;无砟轨道路基除基岩和粗粒土外,均应进行工后沉降分析。 表1 路堤地基技术条件 Ps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N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2、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 无砟轨道路基所有土质地基(含全风化岩质地基)均需进行工后沉降分析,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不宜超过15mm ;沉降比较均匀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满足式1.1.2的要求时,允许的工后沉降为30mm : 2 4.0sj sh V R (式1.1.2) 式中:sh R ——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 ; sj V ——设计最高速度,km/h 。 路基与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 ,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应满足表表2的要求: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用方便,一般将岸上的平面基准网点纳入垂直位移基准网中,同时还应在较稳定的地方增加深埋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它们是大桥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为统一两岸的高程系统,在两岸的基准点之间应布置了一条过江水准线路。 四、方法与成果精度 1)GPS定位系统测量平面基准网 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考虑到基准网边长相差悬殊,对基准网边长相对精度应达到不低于1/120000和边长误差小于±5mm的双控精度指标;由于工作基点多位于大桥桥面,它们与基准点之间难以全部通视,可采用GPS定位系统施测。为了在观测期间不中断交通,且避开车辆通行引起仪器的抖动和干扰GPS接收机的信号接收,对设置在桥面工作基点的观测时段应安排在夜间作业,尽可能使其

桥梁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桥-110004 AB涌4#桥 常规定期检测报告 广州市市维建设工程检测服务中心 二○一二年一月九日

AB涌4#桥 桥梁常规定期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荔湾区桥梁常规定期检测委托单位:广州开发区市政工程公司试验类别:普通检查 检测时间:2012年01月09日 报告总页数:共12页(含此页) 报告编号:110004(流水编号) 广州市市维建设工程检测服务中心 二○一二年一月九日

AB涌4#桥 桥梁常规定期检测报告 声明:1.本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2.未经本广州市市维建设工程检测服务中心书面批准,不得部 分复制试验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检测单位:广州市市维建设工程检测服务中心 地址:广州市礼岗路2-(3、4、5)号首层邮编:510250 电话:传真:

目录 一、桥梁概况 (4) 二、检测目的 (6) 三、检测依据 (6) 四、检测内容 (6) 五、检测说明 (8) 六、桥梁常规定期检测 (8) 桥面系检测 (8) 上部结构检测 (9) 下部结构检测 (10) 其它 (11) 七、 BCI评定结果 (11) 全桥评分 (11) 线路评分 (12) 构件扣分 (12) 八、病害原因分析 (12) 九、结论 (12) 十、建议 (12)

常规定期检测报告 一、桥梁概况 AB涌4#桥位于桥中北路38号。 该桥的类型长度为12.1m,宽度为8.5m,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板,浆砌片石桥台。 图1-1桥梁的概况 图1-2平面示意图(单位:m)

图1-3立面示意图(单位:m) 图1-4断面示意图(单位:m) 二、检测目的 根据桥梁实际状况并结合业主的要求,为保障桥梁运营安全,对

变形监测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

变形监测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桥梁的建设展示了我国大桥梁发展的最新技术水平和成就,代表了大桥梁发展方向,使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步人世界先进行列,并对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发展,完善国道主干线网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应用研究通过对江阴长江公路大桥的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探讨变形监测理论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和总结桥梁变形的规律,为桥梁的养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字:变形监测技术、桥梁监测、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桥梁结构和形势日趋复杂,规模也越来越大,桥梁的施工正朝着超大化的方向发展,对其进行变形监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其主要意义是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验证设计参数、反馈设计施工质量、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桥梁的变形监测是对桥梁整体性能的监测,其基于工程测量的原理、技术和精密测量仪器,对桥梁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形进行定期或实时监测,并通过绘制相应的位移变形影响线或影响面来监测桥梁各部位位移的变形状态,预测其变形规律,为桥梁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二、桥梁变形监测发展现状 2.1桥梁结构变形监测内容 2.1.1垂直位移监测内容 桥梁结构竖向位移主要包括梁式桥施工期间桥墩、梁体以及运营期间桥墩、桥面的竖向位移测量;拱桥施工期间的桥墩、拱圈以及运营期间的桥墩、桥面垂直位移;悬索桥、斜拉桥施工期间索塔、梁体、锚碇以及运营期间索塔、桥面垂直位移;桥梁两岸边坡垂直位移。 2.1.2水平位移监测内容 桥梁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主要包括梁式桥施工期间梁体以及运营期间桥面的水平位移监测;拱桥施工期间的拱圈以及运营期间的桥面水平位移监测;悬索桥、斜拉桥施工期间索塔倾斜,塔顶、梁体、锚碇以及运营期间索塔倾斜、桥面水平位移;桥梁两岸边坡水平位移。 2.2 桥梁结构变形监测控制测量 2.2.1 垂直位移监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GPS 拟合高程测量。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应布设成符合路线或节点网。 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4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高程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高程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当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时,宜使各点周围的地形条件一致。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1、工程概况 兰渝铁路LYS-4标一分部承建的工程位于宕昌县官亭镇与两河口乡,为时速200km客货共线(双箱运输)电气化双线铁路。合同段起讫里程为:DK285+811~DK303+782,全长17.971km。主要工程项目为天池坪隧道(14528m)羊古堆隧道(439m)、化马隧道(进口段2500m)以及龚家沟中桥108.5m(2(3-32)m连续梁桥)、庙下中桥124.2m(3X32m梁)、羊古堆中桥81.5m(2X32m梁)。 2、编制依据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3、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目的及意义 兰渝铁路铺设无砟轨道地段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较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监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

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兰渝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4、沉降变形测量 4.1兰渝铁路LYS-4标一分部管区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根据桥梁、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4.2 兰渝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4.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4.5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5.1基准网、变形点测量网均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若监测地段含无砟轨道时则应以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置成闭合环状、节点水准路线等形式。 4.5.2变形测量精度符合表4.5.2-1的规定 表4.5.2-1变形测量精度 4.5.3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符合表4.5.3-1的规定 表4.5.3-1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桥梁检测说明及细节解读

桥检 参考《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进行。 检查依据 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2、《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 3、《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检查内容 1、检查方法和手段 定期检查以目测观察结合仪器观测进行,必须接近各部件仔细检查其缺损情况。定期检查的主要工作有: 1) 现场校核桥梁基本数据(桥梁基本状况卡片)。 2) 当场填写“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记录各部件缺损状况并作出技术状况评分。 3) 实地判断缺损原因,确定维修范围及方式。 4) 对难以判断损坏原因和程度的部件,提出特殊检查(专门检查)的要求。 5) 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运行的危桥,提出限制交通或改建的建议。 6) 根据桥梁的技术状况,确定下次检查时间。 2、特大型、大型桥梁的控制检测 按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对本区内拟检桥梁的特大桥、大桥设立永久性观测点,定期进行控制检测。控制检测的项目及永久性观测点见表1。 表1 桥梁永久性观测点和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观测点 1 墩、台身、索塔的高程 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桥台侧墙尾部顶面的上、下游各1~2点 2 墩、台身、索塔倾斜度 墩、台身底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内)的上、下游两侧各1~2点

桥梁监控变形观测实施方案(工务段)

清远市迎龙大道和清晖南路道路工程 (下穿高铁段) 高铁桥梁沉降位移监控观测 实施方案 2014年3月

目录 一、概述......................................................................................................................................... - 1 - 二、桥梁实施观测的目的................................................................................................................ - 1 - 三、桥梁变形观测工作内容............................................................................................................ - 1 - 四、所用仪器设备与介绍................................................................................................................ - 2 - 4.1 全站仪................................................................................................................................ - 2 - 4.2 精密水准仪........................................................................................................................ - 2 - 五、实施方法.................................................................................................................................... - 3 - 5.1 基准网设置........................................................................................................................ - 3 - 5.2 观测点的设置.................................................................................................................... - 5 - 5.3 观测点监测........................................................................................................................ - 6 - 5.4 观测中注意事项................................................................................................................ - 7 - 5.5 观测数据处理.................................................................................................................... - 7 - 六、观测资料提供............................................................................................................................ - 9 - 七、作业依据标准............................................................................................................................ - 9 - 八、质量保证措施............................................................................................................................ - 9 - 8.1 项目准备质量控制(事前控制) ........................................................................................ - 9 - 8.2 监控过程质量控制(事中控制) ...................................................................................... - 10 - 8.3 竣工质量控制(事后控制) .............................................................................................. - 10 - 九、附件.......................................................................................................................................... - 10 - 9.1 沉降、位移观测记录表................................................................................................... - 10 - 9.2仪器检定证书.................................................................................................................... - 10 -

[建筑]变形观测与沉陷工程学课程设计书学习资料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辽宁科技大学体育场西锅炉 房烟囱倾斜监测技术设计书学院、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工程2008-2 学生姓名:张贺 指导教师:宁殿民 成绩: 2011年12 月18 日

目录 一、作业目的及任务............................................................................ - 1 - 二、测区概况........................................................................................ - 1 - 三、测量依据、原则............................................................................ - 2 - 四、技术指标........................................................................................ - 2 - 五、技术设计内容步骤........................................................................ - 4 - 六、上交资料........................................................................................ - 5 - 七、参考文献........................................................................................ - 6 - 八、附表................................................................................................ - 7 -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沪昆客专云南段TJ-2标段(DK1017+906.7~DK1072+504.6) 沉降变形观测 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二十局集团沪昆客专云南段项目经理部 2010年11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3) 三人员及仪器配置 (3) 四沉降变形控制网的建立 (4) 五沉降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 (16) 六桥梁、隧道、涵洞、路基、过渡段的沉降观测频次 (19) 七沉降观测内业资料整理及提交 (24) 八对沉降原件的保护措施 (25) 九附表的填写 (25) 一、编制依据 1.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6]158号); 2.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4.《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 8.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 9.铁道部有关规定 二、工程概况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TJ2标段位于曲靖市境内,线路起终里程为: DK1017+906.7-- DK1072+514.6,全长54.621km。 我标段共有桥梁41座/22696.4m,隧道8座/15353m,路基18.834km,涵洞44座/1151.34m,公路跨线桥5座/276.6m,人行天桥2座/106.4m,渡槽1处/82.22m,车站一座。 测区从东向西延伸,地形起伏大,丘坡自然坡度较陡,大部分土地为山地、林地,少部分为农田,植被茂密,交通不便,。 三、人员及仪器配置 根据施工内容,分为路基沉降、位移观测与桥梁沉降观测,分别埋置沉降观测元件,成立沉降观测组。沉降观测组分为六个小组,具体负责沉降观测任务,人员配备如下所示: 测量主要人员一览表

桥梁检测报告

课程《桥梁检测与养护》桥梁检测部分报告 姓名: 学号:

前言 感谢老师本学期给我们讲授《桥梁检测与养护》课程的桥梁检测部分,听完老师给我们讲的桥梁检测课程,不仅让我学到了桥梁检测的理论知识以及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些实际经验,而且让我意识到目前桥梁检测和养护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桥梁工作者,在我们修改新桥梁的同时也应该做好旧桥的检测和养护工作。 随着近几十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公路桥梁已建成规模,已成为世界上的桥梁大国。在桥梁建设放缓的过程中,然而近些年来却出现了很多桥梁坍塌事故。桥梁建成通车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在自然环境以及人为环境的作用下,桥梁的耐久性下降,造成安全度降低,然而人们常常忽视了桥梁的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测,以致很多桥梁结构出现缺陷问题时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和加固,以至于最后出现桥梁坍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重大的损失。基于中国当前现状,有大量的已建设桥梁处于不安全或是有缺陷的服役状态,因此有必要而且迫切的需要建立起从桥梁管理、桥梁检测系统、检测技术和养护措施等的一整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桥梁的缺陷,从而延长桥梁的耐久性,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 在课程的学习中,我了解和掌握了我国桥梁建设与养护的现状,桥梁常见的一些结构性缺陷、桥梁管理系统、桥梁检测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桥梁荷载试验和评定等内容,并且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实际桥梁的缺陷图片以及结合实际的工程

实例给我们详细了讲解了桥梁检测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本报告将从桥梁检测的目的与分类、桥梁结构性缺陷、桥梁检测技术及其适用性、基于新建桥梁混凝土斜拉桥检测和试验、已建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钢箱梁斜拉桥的检测与评定和桥梁检测现状与未来发展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流程与主要内容(第一篇)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 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流程与主要内容 西南交通大学 2011年6月 目录 ? 1 概述 ? 2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 ? 3 组织管理 ? 4 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内容 4.1 路基工程 4.2 桥涵工程 4.3 隧道工程 4.4 过渡段工程 4.5 综合评估 1 概述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监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观测?±(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无碴轨道客运专线运行的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对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5mm,路桥、路隧结构物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差不大于5mm,纵向变形折角不大于1??,且必须经分析评估满足要求方可铺设无砟轨道,铺设后继续观测1~3年。 铁道部十分重视,要求?°建设、设计、咨询、施工、管理?±各方要统一思想,建立?°零?±沉降的理念,以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工作依据如下: 1.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6]158号); 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a2006);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桥梁交工检测缺陷整改修复报告

桥梁交工检测缺陷整改修复报告 一、梁板局部砼掉块、空洞露筋、蜂窝露筋缺陷 1、单块面积小于0.1m2(对砼整体性影响较小)的。对露筋进行除锈处理,清洁创口,并用环氧树脂胶进行填补。 2、单块面积大于0.1m2。对露筋进行除锈处理,清洁创口,用结构胶或环氧砂浆进行填补,并沿主筋方向加贴一层300g/ m2碳纤维布。 二、梁板局部砼松散、空洞露波纹管缺陷 1、清除松散砼后,内部无空洞、蜂窝的,对露筋进行除锈处理,清洁创口,用结构胶或环氧细石砼进行填补,并按以下的第3点要求加贴碳纤维布。 2、清除松散砼后,内部仍有空洞、蜂窝的,对露筋进行除锈处理,清洁创口,用结构胶进行填补,并预留注浆孔灌注结构胶封闭,最后按以下的第3点要求加贴碳纤维布。须小心清

除松散砼,特别是内部砼,以确保修复过程中结构安全。 3、贴碳纤维布原则及技术指标:清除松散砼后,缺陷宽度小等于0.5m的,沿波纹管方向加贴一层300 g/ m2碳纤维布;清除松散砼后,缺陷宽度大于0.5m的或该缺陷边缘0.5m范围内有类似缺陷的,沿波纹管方向加贴三层300 g/ m2碳纤维布(沿波纹管先纵后横再纵),原则碳纤维布四周超出处理范围,且不小于0.50m, 三、支座相关缺陷 1、支座不密贴处理。 (1)固结墩盖梁顶钢板与梁底钢板不密贴:四周按设计要求焊接封闭后注满结构胶。 (2)支座上钢板与梁底钢板不密贴:将梁体稍微顶升后,四周用结构胶封闭后注满结构胶。 (3)支座与上钢板不密贴、支座与垫石不密贴、支座下钢

板与垫石不密贴:先测量脱空的高度或不密贴尺寸,制作不同尺寸楔型不绣钢板,采用联动千斤顶将桥梁上部结构顶起,并用千斤顶支撑上部结构,取出支座,清理支座垫石的尘土、砂石,用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固定在支座垫石上,再将支座复位,千斤顶慢慢回油观察,待支座与上下钢板完全密实并不在出现偏歪、不均匀受力和脱空现象后彻底回油拆除千斤顶等设备。 2、对于支座剪切变形处理。 采用联动千斤顶同时将桥梁上部梁体结构整体顶起,以能够取出支座为宜,并用千斤顶支撑上部结构,等待剪切变形支座恢复到原来状态,部分不能完全恢复的支座对其进行180度调整,若是支座变形过大且无法恢复的直接将其更换;待制作调整到位后千斤顶回油放下梁体。调整后的支座不得发生偏歪、不均匀受力和脱空现象。 3、支座钢板锈蚀处理。未按设计要求镀锌的,先进行除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doc

§13—4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1.5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

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实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原则和依据 (1) 1.1编制原则 (1) 1.2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组织管理 (3) 3.1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3) 3.2沉降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职责 (3) 3.3沉降观测人员和仪器设备 (5) 四、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5) 4.1准备阶段 (5) 4.2测量阶段 (7) 4.3评估阶段 (7) 4.4成果报告形式 (8) 五、沉降变形测量 (8) 5.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9) 5.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9) 5.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1) 5.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3) 5.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15) 六、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7) 6.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7) 6.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22) 6.3观测技术要求 (26) 七、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8) 7.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28) 7.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2) 7.3观测技术要求 (35) 八、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7) 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37) 8.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8) 8.2.沉降观测点与剖面沉降管埋设 (38) 8.3观测技术要求 (39) 九、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39) 9.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39) 9.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41)

9.3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43) 9.4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44) 十、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44) 10.1数据传输流程 (44) 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48) 10.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50) 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58) 表1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58) 表2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验收记录表 (59) 附件二:路基沉降变形评估预测方法 (60) 1规范双曲线法 (60) 2修正双曲线法 (61) 3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 (62) 4指数曲线法 (64) 5遗传算法双曲线 (64) 6V ERHULST算法 (66) 7A SAOKA算法 (69) 8灰色系统GM(1,1)算法 (71) 附件三: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73) 附件四:附表 (78) 附表1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78) 附表2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79) 附表3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80) 附表4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81) 附表5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82) 附表6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83) 附表7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84) 附表8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85) 附表9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86) 附表10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7) 附表11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8) 附表12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89) 附表13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90) 附表14沉降设计值表 (91) 附表15断链表 (9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