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宗教问题

民族宗教问题

民族宗教问题
民族宗教问题

浅析我国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其中,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宗教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民族团结对策

正文: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宗教的概况(以西藏为例)及其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宗教的概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西藏宗教状况是,总人口120万人,几乎是清一色的藏族,基本上都信仰藏传佛教。僧尼多大达12万人,占西藏人口的2670座①。可以说,在西藏,无处不见庙,无家无僧尼。当时西藏仍实行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达赖喇嘛既是最高的宗教领袖,又是地方政府首脑,上层僧和农奴主、贵族组成了统治旧西藏的三大领主,各级行政机构的头人也大都由僧官担任。寺庙不仅掌管着全部宗教权力,而且有很大的政治力,可以随意干预政府与社会事务。在经济上,寺庙也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同时寺庙还是西藏最大的高利贷者,建国初,寺院债务约占西藏放债总和的百分之八十。西藏地方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约有一半是用来供养寺庙和僧人的。寺庙在政治上对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实行残酷压迫,在其所辖领地内,设有法庭监狱,对农奴有生杀予夺之权。在文化和日常生活方面,处处渗透着宗教的影响,寺庙和僧尼垄断了西藏的全部文化②。

(二)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是中国民族宗教工作第一个黄金时期,理论与政策是英明的,实践成果是辉煌的

中国革命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确立的民族平等和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仅继承下来,而且加以发扬。尤其在和平解放西藏、进军新疆、实现全国统一的过程中,解放军和党的干部忠实执行民族宗教政策,起了关键作用。由于民族宗教政策符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特别是对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做了正确处理,在短时间内,中国顺利实现了统一大业(台湾除外),结束了历史上由于帝国主义插手和旧中国政府腐败无能而长期存在的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的不稳定、多动乱,民族感情达到空前融洽程度,建设事业发展很快③。

(三)1957年到1965年,民族宗教工作在理论上实践上既有开拓也有失误,是在曲折中前进

从1957年反右斗争起,经过1958年大跃进,到1962年起开展的“四清”运动,“左倾”思潮逐渐抬头,民族宗教领域不断受到冲击。1958年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实行民主改革运动。1962年班禅大师有七万言上书,对工作中失误提出中肯批评,遭到打击迫害。1963、1964年开展对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的批判,指责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错误。这些重大失误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民族宗教工作被引向歧路。

(四)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领导人错误地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林彪集团和“四人帮”加以疯狂利用

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及基本政策被彻底践踏,民族宗教工作遭到全面破坏,宗教活动停止,宗教场所和文物被大量毁坏,宗教人士作为“牛鬼蛇神”遭到横扫和迫害。这是中华民族的

①《西藏革命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②原思明《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50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印第33页

③马虎成《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51页

一场大浩劫,也是民族宗教领域的一场大灾难④。

(五)从1977年到现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取得伟大成就,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拓出新局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宗教工作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近期以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执政理念,党的十七大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在宗教问题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徒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和谐论的提出,明确把宗教工作纳入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大局,更加着眼于宗教的积极方面,使宗教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宗教成为社会和睦关系的成员和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具体成果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围绕权利与义务、思想观念与社会实体、宗教事务与社会公共事务、宗教与国家等,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基本政策包括: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主要体现为四个特点:基础性、长期性、全面性和区别性。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经过探索,形成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中国模式。

3、抵御渗透。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首先关系到国家安全党的执政地位,其次关系到独立自主自办。

4、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宗教世界观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因此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

三、宗教理论政策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

(一)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一定的阶级基础之上的。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阶级性在宗教理论政策上有鲜明的体现,和资产阶级的宗教观有本质的区别。

(二)继承性我们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同时,吸收借鉴了历代统治阶级处理宗教问题的得失和国外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

(三)时代性我们党的宗教观发展变化的要求,根据党的纲领、目标和战略任务作出调整。(四)群众性我们党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立足于团结、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制定和完善宗教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实践性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付诸实践,在具体工作中形成、发展、完善宗教理论政策和措施⑤。

四、当前民族宗教的新问题与新趋势

1、信教人口在继续增长,教徒结构在发生变化,更加知识化、年轻化和多层次化。

2、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宗教领域的矛盾与纠纷增多。

3、由于阶级身份的淡化,民族身份、宗教身份凸显,民族宗教问题日益重要。

3、基督教过快发展,造成素质下降,成员复杂,极易被境外势力利用,有害和谐社会建设。

4、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主义相结合,在国际敌对势力支持下,进行破坏活动,损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主要发生在新疆和西藏。

5、一些党政干部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有些人把信仰上的差别上升为政治上的对立,视宗教界为异己的力量,对宗教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还有些人对宗教放弃引导和管理,对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丧失警惕。

五、我对关于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看法

④马虎成《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53页

⑤马虎成《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79页

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这个问

题,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少数民族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指导处理

少数民族宗教问题,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南⑥。

(二)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发展的规律: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和特

殊的复杂性

(三)必须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四)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爱国宗教人士

的积极作用

(五)必须结合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六)充分尊重、正确评价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弘扬其优秀成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

设服务

(七)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共产党员信仰宗教的问题,是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条件

(八)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宗教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积极作用,是处理好社会主义时期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⑥龚学增《新中国处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历程和基本经验》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1月第318页

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局势谈谈我对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

我对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 2011级国贸夏君 摘要: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热点问题都与民族宗教有关,民族和宗教有区别但又有密不可分关系。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已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明显具有中国化特色。通过学习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加深对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同时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民族中国化民族宗教政策政策认识启示 民族宗教问题是当前我国乃至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极其重要敏感的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热点问题都与民族宗教有关,在很多问题上,宗教往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内情况来看,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敏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与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宗教无小事”。 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特点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分不开的。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对意识形态的宗教有决定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宗教,宗教又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影响。宗教社会学开创者杜尔凯姆早就指出:一种宗教就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它把与神圣事物相关的信念与实践统一起来了。宗教社会学家英格尔强调:宗教可以定义为一种信念与实践的体系,是某个群体用来与人类生活中的那些终极问题相拼搏的。 大于致来说,世界上有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尚未发现哪个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宗教现象的。宗教因素是弥漫于并影响着所有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特别是在那么多数人口信教的民族、国家,其宗教氛围十分浓厚。宗教因素的社会影响或文化功能尤为不可忽视,如“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 在世界上人们比较关注的巴以冲突久经不息的主要症结在于领土问题,特别是耶路撒冷归属问题。但更为复杂的是,这是一场在宗教背景下发生并持续的领土之战,绝大数巴勒斯坦是穆斯林,以色列几乎全是犹太教徒,而耶路撒冷双方心中都不可丧失的圣地。如亨廷顿所言:冲突一旦聚焦于宗教问题,就往往造成一方之所得必为另一方之所失;耶路撒冷的圣殿山要么由犹太人控制,要么由穆斯林控制。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其中伊斯兰文明和东正教文明就是根据宗教来命名的,可见宗教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是民族、宗教工作的一部分,为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进程所制约。其间既有工作的辉煌,也经历

民族宗教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民族宗教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徐煜,男,汉族,甘肃籍人,1968年7月出生,1989年10月入党,2006年10月由部队转业到州卫生局工作,任州卫生局副调研员,局机关党支部副书记。 在部队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人,在地方他是一名优秀的公务员,无论在哪里总是干一行,爱一行,始终不忘军人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完成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带头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受同事和领导的好评。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党员,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一次,他分管卫生系统的创模工作,在他的督促检查下,今年州直卫生系统有三家被首批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为民族团结工作做了不少贡献。 一、努力学习,做民族政策的明白人 身处在一个多民族的环境,最重要的是什么?实践经验告诉他,就是做好民族团结,他深知民族之间的团结是各项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必须熟练掌握民族理论知识和民族政策。因此,他刻苦学习、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六史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知民族宗教政策,民族风俗,礼节,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民族观。日常工作中,他走到哪里就把

民族团结宣传到哪里?学习宣传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他常说:我们是卫生系统的干部,民族团结是我们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在全州党员干部中模范带头讲民族团结,宣传民族团结,尊重民族风俗,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年他都带领卫生系统人员下医院、社区、乡村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五年时间共发放宣传资料三万多份,受教育几万人。今年他下乡驻村帮扶,他又把宣传工作带到田间地头,每家每户,在走访调查中,他不忘宣传现代文化,广泛宣传区、州、县党代会精神,三史、三个离不开知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的意义,围绕迎接党的十八胜利召开,宣传新疆改革开放和昌吉州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扶贫帮困,做民族群众的知心人 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群众利益,党章是这样规定的,他也是这样践行的。几年来,他协调解决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大沟村少数民族群众90余人缴全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金4500元,大沟村太阳路灯建设项目2万元。使大沟村少数民族农牧民切实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温暖。今年三月,全州开展赴基层转变工作作风和驻村帮扶,他被分到民族群众最多最贫穷最偏远的奇台县五 马场乡铁买克布拉克村支村帮扶,一到驻村帮扶点,顾不上休息他,立即找来支委、村委一班人了解全村情况,一家一户地走访、调查。二个多月时间他带领帮扶工作组走访了全村的410户,一户不落,接

民族宗教问题

浅析我国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其中,少数民族宗教问题是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和宗教人士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宗教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民族团结对策 正文: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宗教的概况(以西藏为例)及其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宗教的概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西藏宗教状况是,总人口120万人,几乎是清一色的藏族,基本上都信仰藏传佛教。僧尼多大达12万人,占西藏人口的2670座①。可以说,在西藏,无处不见庙,无家无僧尼。当时西藏仍实行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达赖喇嘛既是最高的宗教领袖,又是地方政府首脑,上层僧和农奴主、贵族组成了统治旧西藏的三大领主,各级行政机构的头人也大都由僧官担任。寺庙不仅掌管着全部宗教权力,而且有很大的政治力,可以随意干预政府与社会事务。在经济上,寺庙也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同时寺庙还是西藏最大的高利贷者,建国初,寺院债务约占西藏放债总和的百分之八十。西藏地方政府全年的财政收入约有一半是用来供养寺庙和僧人的。寺庙在政治上对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实行残酷压迫,在其所辖领地内,设有法庭监狱,对农奴有生杀予夺之权。在文化和日常生活方面,处处渗透着宗教的影响,寺庙和僧尼垄断了西藏的全部文化②。 (二)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是中国民族宗教工作第一个黄金时期,理论与政策是英明的,实践成果是辉煌的 中国革命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确立的民族平等和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仅继承下来,而且加以发扬。尤其在和平解放西藏、进军新疆、实现全国统一的过程中,解放军和党的干部忠实执行民族宗教政策,起了关键作用。由于民族宗教政策符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特别是对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做了正确处理,在短时间内,中国顺利实现了统一大业(台湾除外),结束了历史上由于帝国主义插手和旧中国政府腐败无能而长期存在的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的不稳定、多动乱,民族感情达到空前融洽程度,建设事业发展很快③。 (三)1957年到1965年,民族宗教工作在理论上实践上既有开拓也有失误,是在曲折中前进 从1957年反右斗争起,经过1958年大跃进,到1962年起开展的“四清”运动,“左倾”思潮逐渐抬头,民族宗教领域不断受到冲击。1958年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实行民主改革运动。1962年班禅大师有七万言上书,对工作中失误提出中肯批评,遭到打击迫害。1963、1964年开展对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的批判,指责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错误。这些重大失误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民族宗教工作被引向歧路。 (四)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领导人错误地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林彪集团和“四人帮”加以疯狂利用 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及基本政策被彻底践踏,民族宗教工作遭到全面破坏,宗教活动停止,宗教场所和文物被大量毁坏,宗教人士作为“牛鬼蛇神”遭到横扫和迫害。这是中华民族的 ①《西藏革命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②原思明《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50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印第33页 ③马虎成《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51页

民族宗教理论心得体会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篇一 8月9日的“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建立了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一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信仰宗教,但我们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积极力量。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懈

地在全社会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疆的良好氛围。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篇二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我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之后,感到受益匪浅,感触很深。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代表共产党员可以信教。我们党宣布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当然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信奉宗教。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对我国公民来说的,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认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观点。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我想,我们党之所以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基于对宗教本质的深刻认

我国民族与宗教政策的意义

我国民族与宗教政策的意义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 1、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3、什么是民族团结政策?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党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全国56个民族结成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发展。 4、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益;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益。要坚决纠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视信教群众、侵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要坚决纠正排斥和歧视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现象。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5、为什么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体,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必须依法予以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推动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的必要举措。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是政府对社会活动进行管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是通过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规,协调宗教界与各有关方面的利益,政府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方面是要限制不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对当代中国新兴宗教的思考

对当代中国新兴宗教的思考 一般认识上来讲,在中国只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具有合法地位。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只承认此五大宗教的信仰。近年来,由于国外新兴宗教快速发展并向中国蔓延,一些新兴宗教教派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扩大。同时,“邪教”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频爆发。人们对“新兴宗教”的关注也逐渐深入,有关探讨和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2010年12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在北京召开了新兴宗教发展趋势研讨会,巴哈伊教、摩门教、天帝教、真空教等新兴宗教的领袖出席了该会议。会议对新兴宗教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发展趋势等问题开展了探讨。《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1)》中指出[1],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的信仰领域形成了除“五大宗教“之外别无其他宗教的假象。如今,新兴宗教和新兴宗教现象升温,中国社会应正视除“五大宗教”之外的其他新兴宗教。 一、新兴宗教的界定和认识 新兴宗教是区别于传统宗教而形成的概念,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兴宗教”是泛指19世纪下半叶以后形成的一些教义、组织形式、行为规范等方面与传统宗教有明显区别的宗教团体[2]。由此观之,新兴宗教实际上是中性,但人们提起他就常常会产生贬义的错觉,将其与“邪教”、“迷信”、“伪似宗教”等概念混淆。 二、新兴宗教的产生 事实上,中国的新兴宗教运动已有40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的打击与文化大革命将其扫荡,此后中国基本上已不存在任何新兴宗教。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进程,新兴宗教开始在中国出现。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为其提供了产生和扩展的空间[3]。 首先经济转型,计划经济逐步让位于市场经济。出现了贫富悬殊与普遍腐败等社会问题,由此引起了部分民众的迷失,因此,各种信仰和宗教(包括新兴宗教)就可能成为宣泄的途径。 其次,思想领域摆脱了过去几十年的一统局面,出现了多元的倾向。这种多元倾向,不仅为各种新思潮、新观念创造了相对广阔的空间,而且也释放了过去被行政手段禁锢的信仰与观念。

民族宗教知识考试(一)

民族宗教知识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B)个少数民族成分。 A、55 B、56 C、45 2、我国有少数民族自治区(B)个。 A、4 B、5 C、6 3、在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C )。 A、蒙古族 B、壮族 C、回族 4、中国宗教具有的特征是(A) A、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B、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C、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5、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C)起着重要作用。 A、文化 B、习俗 C、宗教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宗教共同遵守的一个原则是(B)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自养、自传 7、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变本民族风俗习惯的( C )。 A、方法 B、理由 C、自由 8、《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指出,(C)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则。 A、和谐发展 B、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C、民族团结 9、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B、增强民族团结 C、抓好民族地区的教育 10、新时期、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 )。 A、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加快发展 C、团结互助 1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B)的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高度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集中、大分散 1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为( C )。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 13、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2005年、(B )年召开了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A、2010 B、2009 C、2011 14、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C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等四个基本特征。 A、共同文字 B、共同习俗 C、共同语言 15、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A )的宣传教育,使之牢牢扎根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中,成为推动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力量。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英雄主义 16、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C )。 A、和谐问题 B、社会问题 C、政治问题 17、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B )平等。 A、相对 B、一律 C、绝对 18、我们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我国宗教( B )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自主自养 B、独立自主自办 C、自传自治 19、( B )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们党对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B、宗教信仰自由 C、尊重和保护公民 20、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自(A )起施行。 A、2004年11月30日 B、2005年3月1日 C、2006年3月1日 21、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 C ),努力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A、互不干涉 B、兼顾各方意愿 C、相互尊重 2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A),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A、制止非法 B、严禁非法 C、打击非法 23、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 A )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A、不同 B、相同 C、不相同 2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 )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 A、行政执法 B、公安 C、宗教事务 25、宗教团体应当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B )。 A、相一致 B、相适应 C、相融合 26、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碍社会管理秩序,侵犯公私财产等违法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 C )。 A、治安管理处罚 B、追究民事责任 C、追究刑事责任 27、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的时间是( B ) A、公元14世纪初 B、公元16世纪初 C、公元15世纪初 28、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是(C ) A、佛教 B、道教 C、祆教 29、新疆现有宗教有(A ) 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B、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C、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 30、在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C)

学习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心得体会

学习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理论水平,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大家纷纷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民族团结的表率,并畅谈党的民族政策好,学习上我都每堂课认真听讲、做笔记,积极发言。在短短的培训时间里,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我的理论水平、知识素养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在学习内容安排上,此次培训可谓是精心谋划、精益求精。不仅有提高思想和理论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知识》,更有提高工作能力的《犯罪心理学》,还有与我们工作密切相关的《人权法》等等,可以说教以致学,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各位教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给我们做了深入分析和讲解,让我们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对民族宗教知识有了更详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我们的工作领域更加广阔,工作对象更加复杂,工作方式更加多样,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这些都对监狱民警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次培训就是帮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习的大门,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获得了一笔财富,更强化了我们不断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学习让人的思想更加活跃、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作为一名年轻民警,不断获取知识、拓宽

视野、积累经验是不可或缺的,对我今后的工作来说,无疑将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今后,我要在本职工作中不断磨练、自我加压,勤练、苦练,将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关心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争取达到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要求,为推进监狱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

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 民族宗教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也是目前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当今世界国际争端和地区性冲突,大多与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相关联。本论文的特色就在于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放在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政治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以及冷战后新的民族宗教问题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与世界和平的影响。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历史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以及跨学科研究分析的方法,从探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民族、宗教及其相关理论,全面描述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了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和宗教问题热点对世界和平进程的影响,并提出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文还针对国际学术界诸如“文明冲突论”等一些有争议的民族宗教问题理论进行了辨证分析。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就体现在这些论述中。本论文内容共分四章:第一章:着重研究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民族宗教问题属于非传统安全因素。指出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因素中的民族宗教因素对世界和平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民族宗教问题具有复杂性、突发性、持续性等特点,民族宗教纽带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聚集众多追随者,而且也会在瞬间摧毁为地区安全和国家稳定所作的长期努力。民族宗教问题中的极端化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又往往与恐怖主义势力相互勾结,被并称为世界和平的“三大公害”。第二章:首先阐述民族和民族问题理论,

论述20世纪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21世纪全球化给世界民族问题带来的新的挑战,对世界民族问题的演变进行历史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国际性民族问题热点、地区性民族问题热点及某些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问题热点的成因、具体表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及后果,来研究和揭示不同类型的民族问题的深层因素及其对世界和平构成的不同的危害。第三章:该章贯穿始终的是宗教矛盾及其引发的冲突和对抗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巨大威胁这条主线。首先阐明宗教的概念,介绍世界宗教概况,进而论述宗教问题的历史发展。重点阐述当代世界政治中的宗教因素,就世界上突出的宗教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论述当今世界最引人关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文明冲突论”背景下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披着宗教外衣的邪教的危害等。通过对典型问题的研究,寻找总体问题的规律性,来阐释宗教问题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第四章:通过前面的研究,认识到当今世界的民族冲突和宗教纷争虽然还只是局部现象,但它的危害性极大。世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都有其独特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要化解和消除这些己经生成和正在生成的矛盾冲突,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快速处理好的问题。真正的世界和平就是建立在宽容和谅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建立在民族宗教的和睦共处上。因此,在这里不仅探讨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的作用,还试图寻找合理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合作框架。认为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公正、平等、合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才能遏制国际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途径,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论文的最后,得出对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具有警示性作用

宗教系统五年方案

克拉玛依市民族宗教工作系统法制 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 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族宗教工作系统按照自治区民委(宗教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较好的完成了依法治理暨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通过规划的实施,全市的民族宗教系统干部的法律素质得到提高,法律常识广泛晋及,民族宗教事务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根据自治区民委(宗教局)《关于印发<自治区民委(宗教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民族宗教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结合我市民族宗教工作的实际,以保障和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实践、道德教育、法制化管理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克拉玛依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针对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对法制建设的现实需求,以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民族宗教工作系统干部、公务员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增强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以及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围绕平安建设、和谐区域建设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依法治理,保障和促进克拉玛依市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原则 紧紧围绕大局,保障和促进克拉玛依“十一五”及市民宗委“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保障和促进我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克拉玛依和全面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第九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第九章中国民族与宗教知识 第一节中国民族与民族政策 第二节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第三节中国的宗教政策 第四节佛教 第五节道教 第六节基督教 第七节伊斯兰教 考试大纲要求: 熟悉: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概况和地理分布;我国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概况。掌握: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宗教旅游景观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中国民族与民族政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丰富旅游资源。 一、民族的定义、人口与分布特点 1.什么是民族 民族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民族是指在特定历史的人文和地理条件下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俄罗斯族等。 广义的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等;或泛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2.中国民族的族称与人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其他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71亿。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9%。 2.中国民族的族称与人口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为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东乡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土族、锡伯族、仫佬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 3.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特点。

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课程论文

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课程论文 题目: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对策研究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13103班 姓名张兆新 学号 40613319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梳理了近年来学者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成果,结合访谈阐述了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提出了对策,为高校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这在大学生中也得到了反映。 一、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学术界对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进行研究,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一些信仰宗教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有以下特点。 (一)信教基数虽小,但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合肥学院调研报告显示,信仰宗教的学生比例为8.1%;2009年《松江大学城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信仰宗教的学生占12.3%;2006年学者对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进行调研,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对宗教感兴趣的人数逐年递增。可以看出,在宗教现代化的背景下,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从各方面受到宗教文化冲击,信教基数虽小,但比例却是逐年上升。 (二)宗教信仰途径多样化。宗教信仰除传统的教义典籍、人际传播等途径外,它还借助于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大学生产生影响。调查显示,有41%的人是通过选修相关课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了解宗教知识;有23%的人是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电台了解宗教知识;有20%的人是通过与教会以及教职人员的接触了解宗教知识;有16%的人是通过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传单了解宗教知识。而这些途径恰恰成了部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途径。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宗教法规政策培训教 育活动实施方案 切木尔切克镇牧业寄宿制学校 2013.12.3

宗教法规政策培训教育活 动实施方案 为普及宗教知识和政策法规,推动宗教知识和政策 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我校,切实增强各族干部明辨是非的能力,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政策法规水平和能力,切实增强教职工的遵纪守法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意识,增强识别和抵御违法活动的能力,树立讲科学、树新风的道德情操,努力构建平安、和谐和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我校宗教理论政策知识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托力恒(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叶尔兰(校长) 成员:孙亚提汗(办公室主任) 巴拉提(工会主席) 波拉提别克(后勤校长) 阿依古丽(德育主任) 马军(团支部书记) 沙力肯(学生会主席) 米娜(妇联主任)以及各班班主任

三、主要内容 结合开展“宗教知识和政策法规,推动宗教知识和政 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以党的宗教理论、宗教政策、宗教法律法规和宗教基本知识为主的四项基本教育。按照阿勒泰市教育系统宗教法规政策培训教育活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宗教知识和政策法规教育。 主要内容为: 紧紧围绕“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主题,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以及新疆宗教演变史,强调宗教活动不得进校园,师生不得信教,讲明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的危害性,强调各族师生必须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通过讲解《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方法途径 理论培训。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学习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 五、活动要求 1、目标要明确。以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预防 犯罪的要旨,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抵御和防范宗教势力渗透的能力,以学习宗教方面有关法律法规和宗教基本理论政策为主,全面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政策,学习国务院

中国近代民族宗教信仰论文

中国近代民族宗教信仰论文 ———玉皇大帝信仰提到玉皇大帝,首先想到的是玉皇大帝的身世和由来。在原始社会,当时 的人类的生活还没有完全的定格,只是在初步的探索阶段,所以当时的人类的生命很脆弱,为了使人类不害怕自己生活的环境或者是勇敢的面对困难的生活,他们开始寻找一种可以支撑他们的意志的一种物质或者是其他,开始人类只是信仰一些花草树木等,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渐渐的意识到万物要有一个中心,一个可以统治它们的主宰,但是人类作为万物的分子,又不可能成为主宰,就在这时天帝或者说是天皇就产生了。 其实,在最早的三皇五帝中,还没有“玉皇大帝”这个名字,但是由于人类把黄帝作为五帝之首,而黄帝又最早的发现玉,并且很好的利用玉,所以后来人把天帝改为玉帝或者是玉皇,但是后来人类为了更好的统一,就把玉皇与玉帝改为一个名字:玉皇帝,又叫玉皇大帝。其中,玉皇大帝的身世也是很离谱的,早在唐朝,道教的教徒们为了更好的迎合人皇的愿望,需要有玉皇大帝的身世,所以就根据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的身世强加在了玉皇大帝的身上,人类有了这种信仰以后,人皇为了能更好的统治他们自己的国家,就把自己的玉名改为天子,天子的意思也就是天帝或者说是玉皇大帝的儿子。在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虽然是万物的本原,但是他只不过是元始天尊的一个弟子罢了。在商周朝时期,人们把北极星或者说北辰看做是天帝,因为北极星是地球的动轴的中心,所以无论地球怎么动,它都会一直静止,所以人们把它作为万物的起源。一开始的时候,北极星不叫天帝,而是叫做太一,太一也是出自庄子之口,太是‘大’的演变,其实这两个字也是一个字罢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说太一是万物的本原。到秦汉时期,人们开始不仅把北极星叫太一,而且叫做帝座,天帝,皇天大帝。从而,也有了三皇五帝传说。 中华民族是一个信仰多神论的民族,所以玉皇大帝信仰也是人们生活信仰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玉皇大帝信仰的形成,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大力宣扬有很大的关系。道教教徒成为创造玉皇大帝及其神灵系统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的庙宇中,道教的玉皇庙,玉皇观,玉皇殿,玉皇阁是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庙宇。道教经典中不仅撰写着玉皇大帝的来历及事迹,而且围绕玉皇大帝,形成了一系列的列文与咒符。道教的神仙系统,既不同于国家祭奠中的神系,也不同于民间信仰的神系,与佛教的神灵系统更不一样。不过它们在长期历史中,却常常互相借鉴与交流。 农历正月九日,道观中仙音缭绕,醮仪热闹非凡,来玉皇殿烧香献供的人群比平时不知多了多少倍。一片香火缭绕,烛光煌煌,随着道士拜章的步趋摇曳,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似乎真的升上了九霄云中。原来,这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道观中依例要举行庆典。士庶之家去玉皇殿献供的当然也就特别地殷勤。这天的活动,俗称斋天,在民间和道观中都是十分重视的。说到玉皇大帝,民间莫不将他看成天上的“皇帝”,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神仙佛祖一律都需要听命于他。实际上,就道教的神仙谱系来说,玉皇的地位低于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为道教所崇拜的最高神)。其实,玉皇大帝这一至上神的形象,是宋真宗的崇道活动的副产品。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至上神称为

民族宗教政策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心得体会 近期,学习《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之后,感到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第一,加深了对宗教本质的认识。一是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二是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三是宗教不会现在消亡,宗教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长期发展,在一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完全具备的时候,在所有人们充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之后,世界的宗教才会消失。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第二,加深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认识。共产党员,国家干部不能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一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观点。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我想,我们党之所以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基于对宗教本质的深刻认识。因为宗教是意识形态范畴,是长期存在的,而且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消除,宗教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影响。二是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前提是任何宗教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婚姻和计划生育,不能危害国家政权和主权。要保护合法,打击非法。坚决保障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就意味着要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反革命破坏活动。一方面,我们党要贯彻执行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从宗教界来说,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在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这在宪法和宗教事务

中国文化宗教

中国文化专题 国交院12级汉硕徐倩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内地。为适应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不断吸收儒、道思想以丰富和充实自身,而发展成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汉代三国佛教的初传大约公元前2世纪后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新疆一带。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国使者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庐口授《浮屠经》,由此拉开了佛教在中国内地流传的序幕。 东汉、三国时期,佛教经历了从立足宫廷到走向下层民众的传播过程。当时人们把佛教视为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神仙方术的一种。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印度和西域来华译经的僧人不断增加,佛教在移居内地的西域商人中流传,并且吸引了中国一些上层社会人士和汉族知识分子。当时重要的佛典翻译家有安世高、支娄迦谶、康僧会等人。安世高比较系统地译介了说一切有部的典籍,重点是“禅教”之学。他所传译的“安般守意”禅法,与当时神仙方术家的呼吸吐纳等养生之术有相似处,很容易为人们接受。支娄迦谶传译大乘佛教的经典,重点是“般若”之学,以后在两晋士人和佛教界产生了强烈影响。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印度和西域来华译经的僧人不断增加,佛教在移居内地的西域商人中流传,并且吸引了中国一些上层社会人士和汉族知识分子。当时重要的佛典翻译家有安世高、支娄迦谶、康僧会等人

佛教在初传时期,不仅依附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中土宗教观念和思想体系,而且以其特有的内容作为中国文化的补充而流传。中国本有善恶报应观念,但没有像佛教那样系统的宗教体系。佛教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学说,在汉末三国就成为最有影响的教义之一,“故王公大人,观死生报应之际,莫不瞿然自失” 两晋南北朝佛教的社会普及与多元化发展 格义与六家七宗两晋是社会动荡和民族大冲突、大融合的时期。两晋时佛教不仅向社会各阶层普及,并且在中国思想领域扎下了根。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冲突,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和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大都扶植佛教。出身羯胡的后赵统治者石虎曾指出:“佛是戎神,正所应奉。”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令汉人可以出家。石虎长期奉“神僧”佛图澄为“大和尚”,让他参与军政机要,并支持他的传教活动。佛图澄的弟子们以后分居南北各地,有力地推动了佛教的传播。 两晋时期译经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汉末、三国。译经开始由国家主办,有较为完备的译场组织。对中国佛教有较大影响的经律论大多在这个时期译介过来。西晋竺法护和东晋鸠摩罗什是最重要的两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译籍达到了新的水平,影响大,流传广。 东晋时期,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的两位里程碑式人物是道安和慧远。道安是佛图澄的弟子,后赵灭亡后辗转到达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为了迎合东晋朝野崇尚玄学的的风气,他着重弘扬般若学。他全面系统整理佛教典籍,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经录——《综理众经目录》,奠

当代中国的宗教现状考试答案

《当代中国的宗教现状》 单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最佳答案前点击选择。) 1.从时间上来说,最早产生的宗教是?正确答案是:(A)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天主教 D 道教 2.我国信众最多的宗教是?正确答案是:(A) A 佛教 B 伊斯兰教 C 天主教 D 道教 3.关于我国目前信众结构的说法有误的是?正确答案是:(B) A 年龄上年轻化 B 男信众比女信众多 C 文化程度高的信众增多 D 信众的身份多元化 4.南传佛教主要的传播范围是?正确答案是:(B) A 湖南 B 云南 C 岭南 D 海南 多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案前点击选择。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我国的宗教存在哪些问题?正确答案是:(A,B,C)

A 教职人员素质堪忧,人才缺乏。 B 汉传佛教过度商业化、神圣性缺失。 C 藏传佛教政治化,有“藏独”倾向。 D 伊斯兰教围绕自选自圣主教的展开斗争、渗透。 2.我国宗教的信众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化?正确答案是:(A,B,C,D) A 年龄上年轻化 B 男信众所占比例开始增加 C 文化程度高的信众增多 D 信众的身份多元化 是非题: 1.全国共有各级宗教团体近5500个,其中全国性宗教团体主要有7个。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2.传统来说,道教和天主教、基督教主要在汉族地区传播。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3.中国大陆宗教的传统格局从教种上来说,五大宗教共存、民间信仰和少数民族原始信仰大量存在。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4.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典籍。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