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

内容提要:高技能人才是一种融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高技能人才的成才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开发“链条”,这个链条涉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评价、使用、交流、激励和保障等诸环节。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制定推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提供参考。

主题词:高技能人才培养难点解决途径

近几年国家在落实人才强国和强企战略时,特别强调并凸显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及其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006年4月,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地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高技能人才工作由战略决策向战术决策迈出了重要一步。《意见》中将高技能人才工作概括为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奖励、合理流动和社会保障八个方面。在八个环节要素中,技能培养是关键点,如何实现高质量、快节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点,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于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既涉及到具体的培养过程,也涉及到评价的过程,更涉及到技能人才的激励过程。从技工学校角度出发,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明确专业技能培养目的

各种专业的学生在工厂实习,要实习什么,有何作用,目的必须明确。实习指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地提出一些要求。要明确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技能培养将举步维艰。还必须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以及做到何等程度。

二、抓好专业知识——技能转化

技工学校技术教育重要是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抓好专业知识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侧重心智技能专业知识。技能一般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识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主要包括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等多种形式。其特点:一是对象具有观念性;二是执行具有内潜性;三是结构具有简缩性。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一是具有客观性;二是具有外显性;三是具有展开性。为了更好学习专业知识,除课堂上学习外,利用现代化的检索工具查找相关专业知识文献,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最新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技能培养在技工学校的主要形式有多样,而实习(实验)教学是知识——技能转化是学生技能培养主要途径。多确保知识逐渐转化来技能,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实习指导教师重点根据各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备好课,每个实习教学环节一定要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这里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过快过慢都有碍学生学习兴趣和技能培

养。

2.单项课题与综合课题的教学方式有所侧重。专业技能都由若干个单项技能组成。应先进行单项技能培养。如电工专业学生实习时,电工专业的单项技能包括工具使用、电工识图、电器元件的选择与使用、仪表使用、电工材料选择与使用、基本控制电路等等,而对于单项课题操作技能,可采取以示范教学为主,学生观摩为辅;对于综合技能培养项目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也就是侧重心智技能的培养。这可采取巡回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指导老师讲清要领后,多让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比如在机床电气原理分析与故障检修技能培养时,针对每位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程度不同,则可采用巡回指导教学方式为主,突出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能使学生深刻正确掌握专业技能。

3.对于不同专业技能培养侧重点有轻重。

技能典型的分类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对于不同专业技能培养侧重点有轻重。如焊接、钳工专业技能肢体感情性较强,侧重于操作技能,在专业技能培养以讲授、经验传授、示范、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实际操作,目的主要是操作技能培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迅速掌握;机电类专业在技能培养侧重于阅读,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应以讲授、经验传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即侧重于心智技能培养。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面,有利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以较快的速度掌握本专业技能。

三、经验有助技能培养

经验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亲自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专业技能培养中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作中获得的技术经验是正确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条件。阅历丰富的教师对问题的判断往往有较大的精确性。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既要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又要运用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经验和知识可使学生快速掌握专业技能,进入专业技能学习的快车道。例如本人把打工时掌握的电梯知识和经验,用到PLC机的教学中去,效果很好。再如,在一次与同学们到某乡镇企业观摩学习,就碰到一小故障,接触器辅助触头损坏而造成电器设备无法运行,这对生产企业是不能允许的。配件一时购买不到,业主非常着急,本人根据经验指导同学们可临时借用主回路触头作自锁来应急处理,问题解决企业业主高兴同学也学到一些知识。因此,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提高,经验传授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注意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课题选择的实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操作成功率

目前,据调查发现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偏重成果显现,如果一个学生感觉这也不成那也不就,这也没用那也无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有碍于学生技能培养,这将是教学的失败。如我校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对电视机故障分析与检修项目除人为设置故障教学外,尽量利用学生自己家里拿来的有故障电视机、DVD机等等和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大增。如此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效果很好,同时同学们在讨论时又对专业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兴趣提高,则可随及逐步加大专业技能难度,效果极佳。

五、技能培养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由于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具有直观教学的特点,能将深奥的理论浅显化、形象化,有助于揭示事物的奥秘、本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维的启发。如利用多谋体进行机电教学,可使学生看到实际难以看到的机电一体化“模似世界”从而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转化涵义,有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多年来的实践教学,深感这在职业技术教育一块尤其重要,这样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具体的培养方法方面,有许多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特色,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在这里我总结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关键能力培养。

创业能力、与人交往、合作共事、自我调节、分析解决问题、创造性与责任感等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培养的策略主要有三种:

一是整体策略,即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在课程中增加培养关键能力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基本课程,每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并达到规定的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基础策略,即加强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加强职业教育初期的通识教育,使学生掌握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为继续学习和提高奠定基础。

三是渗透策略,即在职业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关注“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各任课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品质等。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要掌握方法技能,还要有社会能力。

二、以市场为导向,设置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专业。

针对某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对于一些跨学科的岗位,则设置综合化的专业,实现相关学科甚至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和融合。专业的设置必须通过相关教育部门以及企业组织的审核,所设的专业必须是相关行业或企业需要的,学生愿意学的,符合政府和行业机构宏观布局的。

职业教育以职业分析为导向来确定培训专业。通过职业分析,将一个职业或若干个职业确定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培训专业,从而使其设置的专业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及时反映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强调学生本位、产学合作,体现灵活性和个性化。

一是强调学生本位、能力本位和产学合作的实际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培养目标是:学士—工程师,即既有大学理论知识,又有从事工程师工作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能担当起工程师岗位的工作,不需要企业再进行适应性培训。这是区别于传统大学之处。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见习、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他人协商的技巧以及自我管理的意识等。

二是体现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在起始评估的基础上,再确定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的计划,并以经常性的考查和累积学分来取代终结性的考试,更具人性化。教室和生产车间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既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有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教学。

四、重视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教师认证制度。

一是确定职业教师资格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新标准。职业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热爱教师职业,以师为荣;适应未来发展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合作的态度;解决问题须具备的综合性专业知识;适当的道德思想和举止。特殊能力:掌握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具有足够的经验,表现出高超的技能;掌握大量的行业信息,能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技能;通晓教学方法论,能把自己的理论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咨询;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崇高的道德风范。

二是重视职业教师师资的系统化培养。

三是建立健全开放的职业教师师资来源体系。主要渠道应有四个:(一)是高等职业师范学院培养,(二)是工科院校技术培训,(三)是在综合大学设立教育学院或教育系统培训,(四)是通过专门的职业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五、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认定制度和有效运行机制。

通过颁布《职业培训条例》、《职业教育法》、《标准考试条例》等法律,规定每个职业考试的最低标准,考试严格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质量的双元制培训。

六、依法规范职业教育、规范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每一次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相关法律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若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关键也在于国家制定了一整套内容丰富、相互衔接、便于操作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例如20世纪50年以来,德国就先后颁布了十几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不仅使公众树立了良好的职业教育观念,也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保证了各个州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最主要的一部法律,也堪称西方国家中最严密、最详细的职业教育法规。

七、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筹措经费。

政府需加大投入,学生职业技能学校学习的费用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大多数青年求学的愿望。投资改善学校设备,为学校提供奖学金,提供实训场所和费用等。采用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培训,费用主要由企业承担。为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政府在政策上可给企业一定的照顾。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数量更应重视质量,需要全方位的统筹考虑。解决好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难点问题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中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是一项丝毫马虎不得的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是一项需要我们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来完成的宏伟事业,任重而道远。

0---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5.10)

高技能人才“十二五”培养规划 (讨论稿) 人资(通)12--000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是公司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特制定本培养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知识和技能提高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目的,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工作原则 * 坚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坚持“重实际、重实效、按需培训”的原则,使技能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效果; 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技能提升与岗位复训相结合的原则,把持有证书作为使用、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坚持“服务企业生产、服务全体员工”的原则,更新培训工作服务理念,探索人才创新培养方式。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的培训思路,通过深入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引进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目标到“十二五”末: ——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大幅度增加高级工总量,增加各类高技能人才人,使全公司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人,高技能人才占生产工人的%以上,高、中、初级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结构渐趋合理。 ——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技能人才队伍,选送外培训高技能人才名,培养名具有企业特有专业特色、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引进紧缺急需型高技能人才名,其中引进高端技能型人才名。 — ——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基本形成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良好环境。畅通高技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开发职业技能教育,全方位贯通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完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投入保障机制。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公司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才占工人队伍的比例提升10%左右,技师及以上等级提升6%左右。 三、实施八项工程 1、实施高技能人才选拔工程。 为培养造就一批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今后两年在全公司评选表彰名“技能大师”、50名“首席技师”、300名“公司技术能手”,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各专项技能的拔尖型高技能人才。按照滚动培养、重点资助、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对“技能大奖”、“首席技师”、“公司技术能手”荣誉获得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当好刻苦学习、岗位成才的带头人,带动我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待遇,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2、实施高技能人才引进集聚工程。 结合我公司生产及产业发展特点,每年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以良好的条件吸引高技能人才来企业工作。积极利用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有利条件,同步引进专门的高技能人才。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到其它大型企业,积极引进我公司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缓解我公司企业、行业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建立浙江公司高技能人才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央大规模培培训干部的决定精神,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大养力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养善高层善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养法。法 第二条培养管理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工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为 会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步供供人才服务。 第三条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高项项目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凡符合本争办办法各项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均可人申报。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不同经本济济成份的组织。 第二章培养范围、形式 第五条条培养范围为高层次专业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发项目和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人选。选 第六条压滤机滤布厂家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布才才培养开发项目包括紧缺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型养与开发、专业技术养 人员高级研修班、有示范作用高的的培训。 ,一,紧缺实用人才的培养与开发项目用是指各级人事部是 门、业务主管部门、企业依托高等主院校、高新技术项目、科院技技园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站等,采取多种形式,对经济发展经中高新技术产业、、支柱型产业、农业产业化、经济管理、国化 1 / 5

际商务、旅游管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我区急需的实用施型型人才开展的培训项目。 ,二,高级研修班是指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中对青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进行的高高层次继续教育,围绕经济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题和生产、科研的技术难点,学习新理论、高新点 技术并进行研修。术 ,三,有示范作用的培训项目是有指在培养理念、模式、指 方向、培训方法、内容等方向面有创新和指导意义的培面训训活动。 第七条高层次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为国家级有突出为 贡献的中青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府特殊津贴和自治区人民政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家自自治区“新世纪313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才自治区级重点科研项目的自主主持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干。 第八条培养采取进修、访问学者、学术活进动动、参加高级研修班或主持科研项目等方式进行。持具体方式由各用人单具 位确定。定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九条各市、各部门根据据自治区人才培养计划,具具体申报通知另发,,将培培养项目及人才培养人选于于每年3月底前报送自治区人事厅。区第十条申请请单位和个人在申报时分别别填写《高层次专 2 / 5 业技术人才培养经费资助申报表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才培养项目经费资助申报表》,附后,,签注单位表意见并送主管部意 门审核后,,报自治区人事厅审批。 属科研项目资助的要同时时提供国家、自治区等有关关部门的科研项目批复。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板

高技能人才培养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技能人才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主要从各级职业技术院校的角度,论述了如何作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技能、人才、经济、职业技术、教育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一大批能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不仅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核心骨干,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之一,更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代表。 首先,传统产业的提升呼唤高技能人才。对我国来说,发展工业最紧迫的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传统制造业。现代生产越来越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只有满足工业发展对技师和高级技工的需求,实现蓝领工人的高素质化,才能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除了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的劳动大军。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美国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从20%提高到了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了15%。德国一直自称高技能人才是他们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在德国,平均失业率是10%,

博士、硕士可能找不到工作,但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到2%。在我国很多地方,目前也出现了大学生失业,但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拥有专业证书的人一般都能找到工作,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 其次,新产业的发展同样呼唤高技能人才。随着我国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因而,在新的经济竞争下,高新技术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一、我国当前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个国家的就业结构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有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人才的优势,从而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在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者的技术素质都有较大提高。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素质不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一组令人忧心的数字是: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劳动力占26%,而熟练劳动力只占17.5%。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全国企业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约1/3,技师、高级技师仅为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在上一个世纪,全球经济规模增长了20%,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60%以上。而在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一个重要的“症结”就是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存在较大差

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三项基本要求 第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职业教育要积极面向三大市场,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市场发展变化的规律来规划、设置专业 ,安排课程与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以就业为目标,就是职业教育要按照就业岗位的要求,包括按照用人单位的订单来培养学生,使学生毕业即就业。 第二,要坚持以素质为本位,以技能为特长。市场的变化日益加快,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加大 ,这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的、全面的职业素质,既包括职业知识、技能、能力,更包括职业道德、情感、诚信、志向和理想。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院校毕业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人才的流动。同时,要重视技能特长的培养,使学生在全面素质基础上有一项或几项技能成为特长,以保证在岗位竞聘和就业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优势。 第三,要坚持工学结合,学以致用。工学结合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是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工学结合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使专业及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岗位紧密结合,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就教什么,按需而设、按需而教;二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和方式上,把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训练相结合,使岗位操作训练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死的知识、技能成为活的工作本领;三是要安排充分的岗位实习,使学生所学能够得到充分的练习、运用,最终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 二、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设置 在专业设置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树立市场意识,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要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三是要处理好专业调整和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培养目标 (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 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2)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的特色。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3.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要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设计模式。高职专业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人手,分解出哪些是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 4.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2)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在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的;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长春理工大学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新观念、新举措迎接历史的机遇与挑战,探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人才。 一、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学校自身特点与特色的要求。任何的国家和地区学校之间,都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状态。就目前吉林省省属高校而言,即使培养人才的目标大致相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但由于各院校依托行业背景不同、建校历史不同、学生生源不同、培养具体目标定位不同,因而呈现出多元化的教育状态。同一学校自身也存在多元化元素,只有从自身特点与特色出发,进行多元化建设与改革,才能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作为。 2.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一切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长与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生个体特点,为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而确定不同的基本要求与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注重学生品格的塑造,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①,施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3.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作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还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与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满足行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还要满足于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乃至国际化的需求;不仅要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目标要求,还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不仅能从事一般性科技与管理工作,还应具备创新能力,甚至将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②。 二、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总体原则、制定思路1.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即根 据培养目标不同,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校自身特点与发展优势,既有不同专业培养方案培养人才类型不同,又有同一个专业培养多种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2.总体目标。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培养大批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身心健康,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具有献身精神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创新人才。在若干优势学科专业领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领导才能、开拓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其成长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和领军人物打下坚实基础。在部分学科专业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3.总体原则。(1)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2)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现五个有机融合,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的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3)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原则。进一步处理好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增加研讨型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注重研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国际合作办学计划和海外学习计划,构建学分互认课程,搭建联合培养课程平台。鼓励学生获得国际学习经历。(4)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在满足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设计,推进分 [摘要]文章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提出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7项制定原则,即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坚持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并对保障实施进行了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多元化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琼(1981-),女,吉林辽源人,长春理工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吉林长春 130022)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构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29-02 探索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杨琼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 (草案) 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使我校高层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以及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相衔接,优先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总体目标 高层次人才培养共分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二梯队为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第三梯队为院级骨干教师;第四梯队为系部级骨干教师。通过选拔和培养,到2018年,力争使学校拥有1-3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5-10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10-20名院级骨干教师和20-30名系部级骨干教师。 二、培养周期 培养期为四年。动态管理,二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四年进行一次期满考核。 三、选拔条件 (一)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按省人事厅、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 (二)院级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以上职务,年龄55周岁以下(以申报当年1月1日为限,下同)。 3.学风端正,治学严谨,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团结协作,具有组织带领学科梯队建设的能力。 4.已系统熟练地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5.具有本学科、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在本学

科主流和前沿领域指导和开展研究工作。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科研手段。 6.近两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7.近两年科研、教学成果较丰硕,出版学术专著1部或编写两部以上教材; (三)院级骨干教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年龄45周岁以下。 3.具有本学科领域内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能力,能在本学科前沿开展工作;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已系统讲授过两门及以上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改革或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学效果突出。 5.近两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6.具有稳定的科研或教学研究方向,在该方向上有较明显的研究成果,近两年科研、教学成果较丰硕,出版学术专著或编写教材1部以上; (四)系部级骨干教师选拔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下同)或讲师专业技术职务,年龄40周岁以下。 3.具有本学科领域内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4.已系统讲授过一门课程,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学效果较好。 5.近两年的教学科研成果条件:由各系部根据实际自行制定。 四、选拔程序 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和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选拔程序和办法按省人事厅、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

浅析企业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企业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的生产活动离不了科技人才、管理人,更离不了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操作类、复杂性劳动的技术工人和将知识创新成果从图纸和样品阶段转化为产品的高级技工和技师。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高级技术工人,才能保证生产出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实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熟练掌握高科技、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及工艺的专门技能人才队伍,是国家在高科技、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抓紧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是企业经济腾飞的基础。 一、企业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目前,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比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比,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和行业状况更加严重,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和特殊技能等岗位严重缺口。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却苦于找不到正确使用的技术工人,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达不到标准要求。可见高级技术工人的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数量短缺。技术工人总的人数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但对于技师、高级技师是供不应求。 (二)、是结构不匹配。现有技能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的需要,复合技能型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三)、是年龄偏高。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46岁以上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偏高,青年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四)、是成长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传统用人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很多单位尚未形成鼓励生产一线技能劳动者钻研技术业务、充分施展才能的机制。

(五)、是素质需要提高。从正规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拥有相应的学历和认证证书,按现行的技术工人评定标准,可以称为高级技术工人,但却不具备相应的企业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 因此,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训高技能人才,形势非常紧迫。 二、充分认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企业高技能人才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创新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训机制,畅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 创新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训机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开发人力资源为核心,以创新人才机制为动力,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技能人才为重点,全力抓好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从而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水平,提示创新能力。 (一)、完善“三类人才、五个级别、三层网络”的培训体系。根据公司将技能人员成长的不同阶段,将专门技能人员分为核心级、高级、中级、初级、预备级五个级别,并根据对各类、各级人员的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别化和个性化的培训内容,明确培训重点,细化课程组成。 (二)抓好培训教材,创新培训内容。首先,应从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

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为贯彻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有关精神,结合集团公司生产一线形势需要,提高在职技术人员的技术应用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集团公司的形势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机制为主线,以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以鼓励和组织技能型人才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手段,充分利用我校的师资力量,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积极研究探索人才培养的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塑造一支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 二、培训对象 1、集团公司所有已取得三级级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证的职工。 2、面向社会已取得三级级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证的人员 三、培训目的

经过培训通过职业观、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学员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端正职业态度,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企业各项管理规范的熟知,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掌握时间管理的基本知识,使学员能够适应职业发展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要求,顺利实现竞争上岗。 四、培训师资 我校是全国首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拥有庞大的教师队伍,具备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教师资格证书和本职业(工种)三级以上国家资格证书,工种专业齐全。 五、培训方法和手段 高级工的培训除系统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将进行针对性的实验、实训教学,注重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培训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并通过项目法、案例教学、重点问题答疑等方式进行讲授。 六、培训组织管理 此项工作由北方重工技校按照培训工作进度要求组织开展培训。要做好教学管理和班级日常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建立培训效果的评估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解决,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七、具体要求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铁路发展的重要一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高技能的人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形成运输生产力。因此,只有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才能为铁路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理解 高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的高技能;高技能型人才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外延与内涵会逐渐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的是高素质;高素质是一个衡量综合能力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而综合处理程序化之外事件能力。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

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准);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其衡量尺度一般遵从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第二是职场应变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就是指高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它包括: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的能力。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使高技能型人才在职业生涯中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并把握创业的机会,实现由单纯谋职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重大转折。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铁路高速发展的不断深入,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运输组织的变化,特别是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但另一方面我们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 通知 (劳社部发[2007]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专项规划编制计划,我部制定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三月十四日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2010年) 目录 序言 一、“十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一)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 (二)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 (三)高技能人才数量稳步增长 (四)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初步形成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四、“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推动行业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 (二)改革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三)充分调动劳动者个人积极性,走技能成才之路 (四)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五)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开放式、公益性公共实训基地五、措施和保障条件

(一)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二)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拓宽成长通道 (三)建立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四)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交流和服务体系,促进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 (五)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 (六)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 (七)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六、建设项目 (一)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三)基础开发项目 附件: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有关名词解释

浙江省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浙江省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办法 一、总贝y 第一条为培养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在“ 325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础上,组织实施新一轮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简称“ 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即在五年内全省分批培养50名领军人才、500名创新人才、1000名医坛新秀。到2025年, 实现卫生行业高层次人才数量倍增、质量明显提升、结构全面优化、发展平台有效构建的目标。为确保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有效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 1.能力与业绩导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 论文的倾向,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标志性成果质量、贡献和价值。 2?学术与临床并进。探索建立人才分类评价和支持机制,对科研学 术、临床医疗、技术研发等不同类型人才采用不同指标体系,建立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重点与均衡协调。按照重点与普惠兼顾的要求,统筹幵展全省各 类人才培养,分类安排、分层实施,充分挖掘人才、高效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 4.质量与效果共赢。把质量优先贯穿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等全过程,注重产出效益,实行更加务实、幵放的人才政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资金绩效水平。 第三条为加强组织领导,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成立551 卫生人才

培养工程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省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和组织人事处。 二、选拔程序 第四条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每年组织选拔一次,每次选拔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0名,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医坛新秀培养对象200 名。 第五条申报条件 申报55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的对象须为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良好的科学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领军人才培养人选:具有正高级职称(含特聘),年龄在55 周岁以下,长期在本专业领域潜心实践和研究,学术造诣深厚,具有较高知名度并受到同行广泛认可。带领团队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团队人才 培养方面做出系统性贡献,团队在行业内有较高影响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人选:年龄在50周岁以下,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对本专业及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原创性贡献。在解 决本专业问题中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形成良好社 会和经济效益。 (三)医坛新秀培养人选:年龄在45周岁以下,在临床和公共卫 生一线工作5年以上,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发展潜力较大,具有较强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疾病的防控、诊治技术能力,临床业务量(或传染病应急处置数量)位居前列,受到同行及群众认可,是单位的骨干力量。 (四)不再申报的情形:

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 为贯彻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有关精神,结合集团公司生产一线形势需要,提高在职技术人员的技术应用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集团公司的形势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机制为主线,以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以鼓励和组织技能型人才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手段,充分利用我校的师资力量,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积极研究探索人才培养的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塑造一支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 二、培训对象 1、集团公司所有已取得三级级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证的职工。 2、面向社会已取得三级级以上等级职业资格证的人员 三、培训目的

经过培训通过职业观、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学员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端正职业态度,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企业各项管理规范的熟知,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掌握时间管理的基本知识,使学员能够适应职业发展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要求,顺利实现竞争上岗。 四、培训师资 我校是全国首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拥有庞大的教师队伍,具备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教师资格证书和本职业(工种)三级以上国家资格证书,工种专业齐全。 五、培训方法和手段 高级工的培训除系统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将进行针对性的实验、实训教学,注重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培训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并通过项目法、案例教学、重点问题答疑等方式进行讲授。 六、培训组织管理 此项工作由北方重工技校按照培训工作进度要求组织开展培训。要做好教学管理和班级日常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控制,建立培训效果的评估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解决,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七、具体要求 1、学员完成全部培训课程,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结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北京铁路局冉洁孙国长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铁路发展的重要一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高技能的人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形成运输生产力。因此,只有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才能为铁路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对高技能型人才的理解 高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的高技能;高技能型人才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概念,是相对于初、中级技能人才和一定历史时期而言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外延与内涵会逐渐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的是高素质;高素质是一个衡量综合能力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而综合处理程序化之外事件能力。在我国现阶段,人们常把决策管理层劳动者称为“白领”,把操作执行层劳动者称为“蓝领”,高技能型人才则是介于决策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的技能水平较高的人才,俗称“银领”。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

量较高的岗位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技能,它是高技能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一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准);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与职业或岗位相对应的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其衡量尺度一般遵从国家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在既定的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第二是职场应变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就是指高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它包括:及时把握特定职业在职场中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的能力;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的能力,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的能力。具备这一层次的素质,可使高技能型人才在职业生涯中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并把握创业的机会,实现由单纯谋职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重大转折。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铁路高速发展的不断深入,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运输组织的变

多元化人才培养与基础课程教学ABC 模式

多元化人才培养与基础课程教学ABC模式 黄鹂1 沈显生2 (1.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安徽合肥230031;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及学生的专业方向、学习方法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把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分为ABC三个类型。在先进而灵活的教学管理手段和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支撑下,师生间通过实行双向选择,自由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多的多元化人才和精英人才。 关键词: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Cultivation of All-Around Talented People and ABC Approaches to Teaching Basic Courses HUANG Li, SHEN Xian-sheng (1.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1; 2.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6)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basic course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approaches, A, B or C, in accordance with teachers’methodology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students’ majors, learning methods and abilities. A flexible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make it possibl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make a free 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teaching approaches to enable truly targeted teaching and individualized student development. This practice will help rais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basic course teaching and cultivate more all-around talented people. Key words: basic course; teaching approach; cultivation of talented people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革新,而且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1]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在大学低年级都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等。这些基础课程对于夯实大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将来学好专业课程,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奠基或铺衬作用,这种作用往往随着人才的成长过程日渐凸显出来。凡是在学术上或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往往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教育部在高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质量工程,其中就包括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许多学校都办起了各类实验班、英才班。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这项系统工程的目标。[2]如何才能抓好基础课程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的需求,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 笔者认为,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工作两大主体的特点,在教师和学生双边都实行带有个性化特色的不同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即称之为基础课程教学ABC模式。在充分尊重和肯定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的基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