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债学考试范围

公债学考试范围

公债学考试范围
公债学考试范围

1.公债产生的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第二,频繁战争使得政府财政赤字巨大;第三,即使在和平年代,君主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难以满足财政开支需要。

2.公债的本质(概念)。是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一种债务。

3. 按是否可以转让: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

?知识点:我国目前发行的“记账式国债”与“凭证式国债”

二者主要有以下区别:

(一)债权记录方式:记账式国债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和各承办银行债券登记托管系统记录债权,投资者购买记账式国债必须事先开立国债账户;凭证式国债由发售银行向投资者出示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作为债权记录的证明,其中电子记账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

(二)流通性:记账式国债可以上市流通,投资人可根据市场价格随时进行买卖。银行通过证券业务系统发布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双边报价。凭证式国债不可以上市流通,可提前兑取。

(三)还本付息方式:记账式国债包括固定利率零息、固定利率附息和浮动利率三种方式,通过系统自动还本付息。凭证式国债是固定利率,债券到期由投资人到网点柜台兑付。

(四)到期前卖出收益预知程度:记账式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买卖价格(净价)有可能高于或低于发行面值。当卖出价格高于买入价格时,表明卖出者不仅获得了持有期间的国债利息,同时还获得了部分价差收益。投资者购买记账式国债于到期日前卖出,其收益是不能提前预知的。凭证式国债在发行时就将持有不同时间提前兑取的分档利率做了规定。

(五)办理时间不同:多家银行规定证券业务系统的固定时间为柜台记账式国债的交易时间。普通凭证式国债在发行期内不受证券系统影响(电子记账方式除外)。

?注:2006年开始,财政部试发行储蓄国债

所谓储蓄国债,是指财政部面向居民个人发行的、偏重于储蓄功能的一种记账式国债,它不能上市流通,但可以提前兑付,利率设计比较灵活,发行方式更加多样化。

1. 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亚当·斯密的公债观

他引用休谟“公债亡国论”的理论,严厉批评公债的害处:(1)认为政府举债是因为当权者的奢侈和不知节俭;(2)公债助长了战争;(3)公债主要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减少现存资本,会导致国家衰弱。意大利各共和国、西班牙、荷兰等国就是明证;(4)举债是预借赋税,加重后代人的负担。斯密认为:“只用在战争继续的时间内,举债制度才优于其他制度”。

2.凯恩斯的公债观

凯恩斯更是把公债看成是国家干预和控制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工具和手段。他认为:(1)在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资金并扩大公共支出,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追加的国民收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因此公债有益无害。

(2)国家向国民借债,是将一定时期国民手中的货币改变用途。从实物形态看,并不减少国内的资源总量,只是资源利用项目间的合理流动。

(3)公债是税收的预征,后代人的确承担了归还债务的责任,但他们同时也承受了债权,从总体来说也是“左右口袋”之间的事。而且后代还将受益于举债所投资建成的各种设施,举债是一种“待摊费用”,提前支取后被数代人平均分抵罢了,所以举债不会构成后代人的负担。

(4)公债只是国家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是干预控制经济的工具。虽然举债时规定了需要偿还,但是只要国家不消亡,公债作为工具仍可以被反复使用,它是不可能完全清偿的,也没有必要完全清偿。

(5)公债发行的绝对数量随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相对数量随经济的发展而减少。因此,国家难以负担债务的担心是多余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债的作用

内债的作用我们主要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债的作用,可以从财政角度和经济角度两方面来进行考察。首先,就财政观点而言,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财政赤字、平衡预算、解决财政困难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还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形式。其次,公债的作用以经济的观点来看,它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

(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3)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

(4)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外债的作用:同内债相仿,外债的作用也主要表现在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和调节经济等三个方面。

(1)不过,外债还具有平衡一国国际收支的独特作用。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而又没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时,政府就需要举借外债来弥补这一缺口。

(2)在筹集建设资金方面,通过举借外债,不仅可以缓解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还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从而促使本国经济的腾飞。

(3)举借外债同样有助于保持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当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举借外债能促使外国商品的流入从而可以缓解社会的总供需矛盾;当社会经济出现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时,举借外债并辅之以产业政策的引导,可以促使薄弱的产业环节得到加强,而又不会影响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1.公债负担是指国家发行公债给各相关方面造成的利益损失和政府因负债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公债负担既包括国民经济的整体负担,也包括不同利益主体的个体负担;既包括同一时期的公债负担,也包括不同时期的公债负担,即代际负担。

2. 国民经济的公债负担是指政府发行公债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3.政府的公债负担是指政府作为债务人因负债所承受的经济压力。政府的公债负担往往体现在政府对公债还本付息的能力上。

4. 认购者的公债负担是指认购者作为债权人因认购公债而承担的利益损失。

5. 纳税人的公债负担是指因政府为偿还公债而增加税收所给纳税人造成的利益损失。公债在发行期可以增加政府财力,但在偿还期则会增加政府支出。而国家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是税收收入。

6. 公债的代际负担

公债的发行使用与偿还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公债受益人(当代人)与偿还人(后代人)的不一致,就是公债的代际负担问题。或者说,公债的代际负担就是下一代人为偿还上一代人发行的公债而付出的经济代价。

7. 公债的分配效应是指公债对现实国民收入分配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公债发行、使用和偿还等各个环节。

8 公债发行的分配效应

发行公债实质上是一个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过程,不论政府借债的目的是为弥补财政赤字,还是筹集建设资金,这种再分配的结果都是使国民收入从认购者手中转向国家。因此政府在增加可支配财力的同时,也就减少了作为认购者的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可支配财力。这种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变,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9 公债使用的分配效应

在国家以发行公债的方式集中了社会资金之后,还要将这部分资金按照实现政府职能的要求去安排和使用。公债对国民收入使用方向产生何种再分配效应,主要取决于购买公债的资金性质和公债使用方向两个因素。

10 公债的内转效应

它是指由于发行公债而引起国民收入在积累基金内部或消费基金内部相互转化的效应。它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是当公债由居民或企业以消费基金购买,政府又将公债用于消费性的开支时,公债实现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只表现为消费。

二是当公债由居民或企业以投资基金购买,政府又将公债用于积累性支出,则公债再分配所引起的只是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内部比例的重组,是市场机制实现的积累转由政府分配机制来实现。这种积累内部的转化效应往往对减少一般性建设规模,扩大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有重要意义。它是优化投资结构、协调产业比例的重要手段。

11. 公债的调节效应,是指公债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公债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调节效应

?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时,发行公债可以动员社会闲置资金参与经济建设,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过热”的状态时,发行公债又可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资金,起到收缩社会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公债对社

会总需求的这种双向调节效应,是税收等其他手段所难以替代的。

2.公债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节效应

?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发行公债是非政府财务向政府财政转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资能力的同时,减弱了非政府主体的投资能力。这种投资主体的转化,意味着投资结构的改变,即由政府负责的社会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及重点建设投资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业及个人投资的一般性产业的比重则会相应降低。具体表现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会引起生产性行业与非生产性行业之间,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之间在比例结构上的相应变化。

?

12.商业银行认购公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如果商业银行自身的正常资金来源充裕(超额准备金),可能增加货币流通量;

如果以压缩其他贷款等方式来满足认购国债的实际需要,则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如果商业银行正常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缺乏调节余地,而只能通过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来满足购买公债的资金需求。那么,如果这种需求成为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的诱因,就会使得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但是如果中央银行并未因此而发行货币,则流通中的货币量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1.商业银行作为应债来源。(一)认购公债的原因——业务特点决定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矛盾(二)认购公债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商行购买国债——商行存款转为央行存款——财政扩大支出——央行存款转为商行存款——货币供应量是否变化,取决于商行认购公债是否来源于超额准备金

2. 中央银行作为应债来源(一)央行认购公债的原因

?由央行的职能决定: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二)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央行购入国债(资金性质)——财政部门扩大支出——货币流向商行、企业——存款派生——货币供应量扩大

1.公债发行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按照法律和政府预算的规定,在确定公债发行对象、发行数量、发行种类、发行方式、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的基础上,发行以政府为债务人的债券的行为。

2. 恢复发行地方债券的背景:应对金融危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1.经济刺激计划需要大量财政资金

2.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多处于财政赤字状态,从根本上缺乏大规模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能力

3.地方政府“三农”、民生等各项支出压力很大

3.新增公债:指在某一时点上,政府历年发行的所有偿还的公债,当年的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公债这部分公债会增加当年末的公债累积额。

4.还本公债:为偿还以前年度发现在到期的公债本金而现在发行的公债不增加债务余额,也不增加债务负担。

5.公债余额管理做法:政府不能突破国家权力机关的债务限额还本公债不再审批范围之内经过权力机关批准的年度新增公债限额政府不能突破也不是一定要完成的发债指标

6. 利率的表现形式 1.固定利率 2.浮动利率

3.平价发行(票面价格发行,票面利率计息)与贴现发行(按照低于票面价值发行,按照票面价格还本付息):利率的表示方式不同

4.溢价发行与折价发行:债券的供求状况所致

7. 发行价格的影响因素 1.供求关系: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2.通货膨胀预期

3.非市场因素:国家信用状况、政局稳定与否、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经济周期等

8. 美国式招标:按投标商竞标的国债价格或者利率来排序,优先满足其购买国债数量,依次向下,直到国债发行数额达到中标者认购国债价格或者利率就是其中标书中的价格。

9. 荷兰式招标:每一位中标者价格或者利率都一样,以最后一位中标者价格或者利率为准

10,。私募法是指中央财政不公开发行国债,只是向与发行体有特定关系的少数投资者发行国债。

?优点:发行手续简便,节省发行费用,筹资迅速

?缺点:发行面狭窄,难以大批量发行国债

11.银行承受法:由银行(央行或者商行)全部购买

12.特别发行法:向政府管理的肥银行金融机构发行。具有非公开性对政府部门暂时存款的利用

1.证劵交易所交易:集中进行有价证劵交易

2.基本特征:有形的交易场所;固定的建筑,集中交易大厅,专门的柜台席位;必须

是经过注册的交易具有会员资格;交易采用公开竞价;有特定的交易制度和规则3.交易原则: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客户优先数量优先

4.国债交易多以场外交易居多原因:

国债的品种众多,适合场外交易;国债大多被机构投资者所持有,采用店头比较方便场外交易的经纪人队伍和报价系统也很完善;建立了统一的托管清算体系

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无集中交易场所;不以自动竞价交易成交;在交易前知道交易对方;可以讨价还价

地位:发达国家中交易规模大于场内;是国债交易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5.全息交易:交易价格含有利息因素,价格不但反映国债本金价值的变化,而且也反映利

息因素的变化,多在国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情况下使用

6.净价交易: 在国债交易中,成交应计利息分解价格随行就市利息根据票面利率按天计

7.作用:1. 可更准确体现国债作为利率产品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债作为其他

投资工具基准的作用。 2.能分辨出国债交易中的资本收益与利息收益便于税务处理3国债衍生品价格确定的基础4.能清晰的表明国债交易中买卖双方的收益程度和支付成本双方利益明确5 符合国际惯例,缩小中外国债市场的差距

8.(三)现货交易方式:买卖双方在交易达成协议后,立即进行

9.(四)回购交易方式:债券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

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购回同笔国债

10.(五)期货交易方式:目的,套期保值

11.(六)期权交易方式:交易双方签订,同意在约定的时间内按照协定价格买件或者卖出

指定债券,也可放弃。

12. 国债风险的种类

(一)信用风险:发行主体违约风险

(二)利率风险:固定利率,给发行人或者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三)通货膨胀风险:给投资者带来的实际购买力的下降

(四)再投资风险:国债偿还时本金再投资的损失

(五)流动性风险:国债能否按市场价格迅速买进买出

(六)提前偿还风险:国家提前偿还国债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七)外汇汇率风险:汇率波动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1.公债偿付的资金来源一、税收收入二、债务收入:各国通行做法,不会增加负债,较安全三、预算结余:不具现实意义四、国债投资收益:比如投资高速公路,但不具现实意义,但比预算结余有效五、偿债基金:平衡各个年度的还债负担,是最稳定的来源六、国有资产转让收入七、发行纸币(非正常时期使用):正常时期使用容易通胀

2. 公债本金的偿还方式

(一)本金到期一次偿还:管理简便,但到期偿还压力大,我国记账式国债都是该类型(二)本金分次偿还:抽签(一次或者多次)都在到期之前抽号码排序偿还

(三)本金滚动:减轻政府还债,新发债券的压力,避免资金市场带来影响。不利于市场公正及信息公开(该方法一般在国债发行后才做出)

(四)投资者选择偿还:投资者有选择偿还本金时间的权利(该时间可特定,也可随时)(五)发行者选择偿还:又称市场回购,政府根据市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回购部分或者全部国债。

3.国债转托管:证交所之间,证交所向银行间市场, 投资者改变国债注册托管场所的行为,在偿付日前10个工作日停在该行为。

4.债券登记日:付息或者还本之前对国债债权人进行登记的日子,该天休市后,持有有权得到本金和利息

5.停牌:国债支付利息之前,暂停二级市场交易

6.摘牌:国债还本之前停止二级市场交易,并永久摘除

7.偿付日:国债还本或者支付利息的日子

8.除息日:国债支付利息后,利息重新起算的日子一般与复牌日同一天。

9.公债偿付的风险管理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二、基本指标分析三、公债的再融资环境:社会投资

公债的热情,潜在的应债资金水平,公债市场的发育状况

1.外债是一国居民对非居民用本国或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离岸债务,非居民对非居民;书面协议;即可以是本币也可以是外币;)

2.外债对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筹集财政资金,平衡收支,弥补建设资金不足

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调节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有助提高国家国际消费能力

(二)消极影响:风险损失大,利息沉重; 国家储备资产减少;容易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国内经济依附于国外

3. 外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外债的来源的多样化;外债的利率多样化;外债的期限以中长期为主;外债的币种多样化,以利率稳定的币种为主进口所需的重要物资的相关国家货币为主

4.外债适度规模的含义

在外债对内资只起追加作用不起替代作用,而且外债与内资的资本产出系数相等的条件下,能满足经济增长需要、保证规模效益不减,在一国偿还能力、吸收能力之内的外债规模。

5. 合理外债规模的确定

外债需求存量与外债承受能力二者在数量上重合时的外债数额。

6. 外债风险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国内因素): 宏观经济不景气;国内政局不稳定;外贸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通货膨胀,本币贬值,外币升值,负担加大;出口减少,经济下滑,税收减少(二)客观因素(国际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金融环境的电子化信息化加快外债风险的到来;浮动汇率与利率的影响;国际热钱的冲击;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减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创汇能力,削弱还债能力

7.偿债率分析

外债偿债率=一国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创汇收入额

国际上一般在20%为宜,最高不超过25%

8.债务率分析债务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 出口创汇收入

国际上通常认为这一指标不应超过100%。

9.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分析

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大于1,则表明偿债能力较强。

10.负债率分析负债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GDP

国际通常认为这一比率不超过20%。

11.外债利用系数分析外债利用系数=外债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大于1有用)

若这一比率小于1,则说明借入的外债是用于改善国内基础设施或发展国内生产建设项目,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意味着外债利用效率较高;否则说明外债使用不当,意味着在未来年份GDP中将有越来越多的部分被外债吃掉,也意味着外债利用效率低下。

12.出口创汇系数分析出口创汇系数=外债增长速度/出口创汇收入增长速度

这一比率小于1,说明外债用于出口行业投资高或效益好,外债推动了借债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教育学考试大纲》知 识点汇总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 质(重点)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2.西方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我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美国大学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5.19世纪后半期,高 等教育的活动形式: 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 多样化,高等教育的 形式复杂化。 6.从高等教育的性质 看,高等教育是一种 专业教育。 7.高等教育作为一种 专业教育,既可以是 学术性专业教育,也 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 育。 8.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有谁来掌握取决于政 权的性质。 9.高等教育的根本任 务是培养人才。 10.中国古代就有“大 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 善”的教育目的,体 现了高等教育的政治 功能。 11.民主问题始终是教 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 心。 12.经济结构已经成为 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 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 依据。 13.舒尔茨推算出教育 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 增长的贡献是33%。 14.阿什比认为发生过 四次教育革命:第一 次是将教育的责任由 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 构;第二次是将书写 文字作为教育工具;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 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 基本依据;第四次是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

用。(总结为学校、文字、文本、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二、简答题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包括四个方面: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 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 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 的速度与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 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 结构。 3、高等教育的经济功 能,包括三个方面: 1)高等教育促进 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 善, 3)高等教育可以 提高人们的收入。 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 变: 1)18世纪以前确 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 职能(欧洲中世纪大 学), 2)19世纪初德国 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 的职能(1810年洪堡 柏林大学,还确立了 现代学位制度), 3)19世纪末美国 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 的职能(威斯康辛大 学,校长范*海 斯)。 5、现代大学的职能体 系: 1)培养专门人才 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 能, 2)发展科学是现 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社会服务是现 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三、论述题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试题

全国200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解满足下列哪项要求时称之为一个可行基解?() A.大于0 B.小于0 C.非负 D.非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修正分配法是闭合回路法的基础 B.在判别某个方案是否最优时,修正分配法比闭合回路法简单 C.在判别某个方案是否最优时,修正分配法对所有空格寻求闭合的改进路线 D.所有运输问题都是供需相等的 3.对于总运输费用最小的运输问题,若已得最优运输方案,则其中所有空格的改进指数必 () A.大于或等于0 B.小于或等于0 C.大于0 D.小于0 4.蒙特卡洛法是一个() A.随机数技术 B.排队技术 C.不确定决策技术 D.模拟技术 5.下列选项中结果为1的是() A.根据最大最大决策标准,每个方案在未来可能遇到最差的自然状态的概率值 B.根据最大最小决策标准,每个方案在未来可能遇到最差的自然状态的概率值 C.根据现实主义决策标准,每个方案在未来可能遇到最佳的自然状态的概率值 D.根据现实主义决策标准,每个方案在未来可能遇到最差的自然状态的概率值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策树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 B.决策树和贝叶斯标准都可以用在风险的条件下决策 C.期望利润标准就是现实主义决策标准 D.乐观主义决策标准和保守主义者的决策标准应用于同一决策问题时的答案往往是一致的

7.箭线式网络图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活动、线路和结点 B.结点、活动和工序 C.工序、活动和线路 D.虚活动、结点和线路 8.下列不属于网络计划优化的内容是() A.成本优化 B.时间与资源优化 C.时间优化 D.时间与成本优化 9.设T=(t1,t2,……,tn)为概率向量,P=(pij)n×n为概率矩阵,则当k→∞时,必有() A. TPk等于P的平衡概率矩阵 B. TPk不等于P的平衡概率矩阵 C. TPk与P的平衡概率矩阵中的任一行向量都相等 D. TPk与P的平衡概率矩阵中的任一行向量都不相等 10.若用特尔斐法预测电影发行方式,下述哪种专家组合最合适?() A.电影发行公司管理人员、售票员、观众 B.熟悉预测的学者、影院经理、观众、电影发行公司管理人员 C.影院经理、票贩、观众 D.电影厂经理、教授、观众 11.假设通过抽样取得的一组数据为 xi: 2 1.5 2.5 1 1.2 yi: 3.8 2.2 6.1 1.1 1.5 应采用的预测方法是() A.一元线性回归 B.多元线性回归 C.滑动平均预测法 D.一元非线性回归 12.记M为产品价格,V′为单件可变成本,F为固定成本,则销售收入等于 () A.F/(M-V′) B.F/(M+V′) C.MF/(1-V′) D.MF/(M-V′) 13.记F为固定成本,FC为预付成本,FP为计划成本,则() A.F=FC+FP B.FC=F+FP C.FP=F+FC D.以上都不是 14.若某类存货台套占全部存货台套数的30%,但其年度需用价值仅占全部存货 年度需用价值的20%,则称该类存货台套为()

《运筹学》考研大纲-运筹_学硕

《运筹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运筹学专业的学术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运筹学基础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为本大纲规定的运筹学基础知识。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运筹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能够运用运筹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主、客观试题考查考生对于运筹学的掌握程度。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总分150分。 1.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运输问题,整数规划与分配问题,目标规划,图与网络分析,计划评审方法和关键路线法,动态规划,存贮论,排队论,决策分析,对策论。具体如下: 1)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包括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图解法、单纯 形法原理、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改进单纯形法; 2)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包括对偶问题的提出、原问题与对偶问题、对偶问 题的基本性质、影子价格、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参数线性规划; 3)运输问题:包括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 题及其应用; 4)整数规划与分配问题:包括整数规划的特点及应用、分配问题与匈牙利法、 分枝定界法、割平面法、解0-1规划问题的隐枚举法; 5)目标规划:包括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目标规划的图解分析法、用单纯形 法求解目标规划、灵敏度分析; 6)图与网络分析:包括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树图和图的最小部分树、最短 路问题、中国邮路问题、网络的最大流; 7)计划评审方法和关键路线法:包括PERT网络图及计算、关键路线和网络 计划的优化、完成作业的期望时间和在规定时间内实现事件的概率; 8)动态规划:包括多阶段的决策问题、最优化原理与动态规划的数学模型、 离散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的求解、离散随机性动态规划模型的求解、一般数学规划模型的动态规划解法;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来源: () | 作者:() | 时间:2010-10-24 | 浏览: 3296 人次 ] 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 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考点: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世纪以后的教育 考点:二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群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的现代化(简答)

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历年试题和答案

第1章导论 【真题演练】 1、(12年4月)借助于某些正规的计量方法而做出的决策,称为( A ) A.定量决策 B.定性决策 C.混合性决策 D.满意决策 2、(12年4月)利用直观材料,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属于( c ) A.经济预测 B.科技预测 C.定性预测 D.定量预测 3、(11年7月)根据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或知识而制定的决策,称之为( B ) A.定量决策 B.定性决策 C.混合性决策 D.满意决策 4、(12年4月)对于管理领域,运筹学也是对管理决策工作进行决策的___计量___方法。 5、(11年7月)运筹学应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为制定最优的管理决策提供___数量___上的依据。 6、(11年4月)作为运筹学应用者,接受管理部门的要求,收集和阐明数据,建立和试验_数学模型_,预言未来作业,然后制定方案,并推荐给经理部门。 7、(10年7月)运筹学把复杂的功能关系表示成_数学模型_,以便通过定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数量依据。 8、(10年4月)在当今信息时代,运筹学和信息技术方法的分界线将会____消失____,并将脱离各自原来的领域,组合成更通用更广泛的管理科学的形式。 9、(09年7月)决策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决策、定量决策、___混合型决策___三类。 10、(09年4月)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____人机系统____的科学。 11、(09年4月)名词解释:定性预测 12、(11年7月)名词解释:定量预测 【同步练习】 1、运筹学研究和运用的模型,不只限于数学模型,还有用___符号___表示的模型和___抽象___的模型。 2、在某公司的预算模型中,__收益表__是显示公司效能的模型,___平衡表__是显示公司财务情况的模型。 3、运筹学工作者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应包括___部___环境和___外部___环境。 4、企业领导的主要职责是___作出决策___,首先确定问题,然后__制定目标___,确认约束

中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运筹学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筹学(B)》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运筹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运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运筹学的原理、模型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运筹学专业素质,并有利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运筹学科考试涵盖线性规划基础、线性规划专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存贮论、决策论、排队论。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理论、模型、方法和应用。 (3)运用运筹学模型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运用运筹学的原理、模型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领域常见决策问题,并给出经济学解析或管理策略。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线性规划基础约25 % 线性规划专题约10 %

整数规划约10 % 动态规划约15 % 图与网络分析约15 % 存贮论约15 % 决策论约5 % 排队论约5 % Ⅳ.考查内容 一、线性规划基础 (一)线性规划及其数学模型 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事理含义、数学模型的解、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线性规划问题求解过程。 (二)线性规划问题建模 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合理下料问题、运输问题、分派问题、投资方案选择问题等经济管理领域常见问题建模。 (三)线性规划图解法及其几何意义 图解法求解步骤、图解法几何意义、几种特殊的数学模型。 (四)线性规划单纯形法 单纯形法基本原理、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标准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规范型、最优解寻求过程、单纯形表迭代。 (五)单纯形的经济信息 最优决策变量的解、松弛变量的解、相关价值系数、影子(潜在)价格及其应用。 (六)单纯形理论分析 线性规划一般形式、数模的标准型形式、数模的规范型形式、入基的非基变量确定方法、出基的基变量确定方法、主元素确定、旋转运算过程、最优解确定方法等。 (七)单纯形法进一步讨论 线性规划数模的基本类型、两阶段法、大M法。

个人整理的小学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考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考点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考点: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a。前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 b。制度化教育 选择: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从17-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近代学校系统。 名词解释: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考点: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制。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战以后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视与小学教育的制度。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社会 a。古代中国:在奴隶社会初期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到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组成。礼、乐、射、御、书、数。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儒家经典,被浓缩为《四书》《五经》。 考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考点:古希腊的两大教育体系: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强悍的军人,强调军式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2.文艺复兴 3.近代教育

运筹学基础历年考题汇总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更多科目请访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8997666.html,/zikao.htm)(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向量中的概率向量是( A ) A.(0.1,0.4,0,0.5)B.(0.1,0.4,0.1,0.5) C.(0.6,0.4,0,0.5)D.(0.6,0.1,0.8,-0.5) 2.当企业盈亏平衡时,利润为( C ) A.正B.负C.零D.不确定 3.记M为产品价格,V'为单件可变成本,则边际贡献等于( B ) A.M+V'B.M-V'C.M*V'D.M/V' 4.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下列哪个条件是不必须具备的( A ) A.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值B.具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C.可拟订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D.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的可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期望利润标准就是现实主义决策标准 B.最小最大决策标准是乐观主义者的决策标准 C.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只存在一种自然状态 D.现实主义决策标准把每个可行方案在未来可能遇到最好的自然状态的概率定为1 6.下述选项中结果一般不为0的是( D )

A.关键结点的结点时差B.关键线路的线路时差 C.始点的最早开始时间D.活动的专用时差 7.时间优化就是在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基本上有保证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周期。下列方法中不能正确缩短工程周期的是( D ) A.搞技术革新、缩短活动,特别是关键活动的作业时间 B.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等 C.组织平行作业D.改多班制为一班制 8.一般在应用线性规划建立模型时要经过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出约束因素(2)收集资料,确定模型 (3)模型求解与检验(4)优化后分析 以上四步的正确顺序是( A ) A.(1)(2)(3)(4)B.(2)(1)(3)(4) C.(1)(2)(4)(3)D.(2)(1)(4)(3) 9.求解需求量小于供应量的运输问题不需要做的是( D ) A.虚设一个需求点B.令供应点到虚设的需求点的单位运费为0 C.取虚设的需求点的需求量为恰当值D.删去一个供应点 10.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运输问题的求解程序的是( B ) A.分析实际问题,绘制运输图B.用单纯形法求得初始运输方案 C.计算空格的改进指数D.根据改进指数判断是否已得最优解11.若某类剧毒物品存货单元占总存货单元数的10%,其年度需用价值占全部存货年度需用价值的15%,则由ABC分析法应称该存货单元为( A )存货单元。 A.A类B.B类C.C类D.待定

中国传媒大学 823《运筹学》考试大纲 考试题型 考试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筹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运筹学》是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考生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考试科目,其评价标准是高等院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坚实的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录取。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方法,并具有对实际问题建立必要的数学模型和求解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线性规划及对偶理论 1.单纯形法 2.改进单纯形法 3.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4.对偶单纯形法 5.灵敏度分析 (二)运输问题 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2.用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 3.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三)目标规划 1.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 2.目标规划的图解法与单纯形法 (四)整数规划 1.0-1型整数规划 2.分支定界解法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8997666.html,1

3.割平面解法 4.指派问题 (五)动态规划 1.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与最优性定理 3.动态规划与静态规划的关系 4.动态规划的应用 (六)图与网络分析: 1.图与树的基本概念 2.最短路问题 3.网络最大流问题 4.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 5.中国邮递员问题 6.网络计划 (七)决策论 1.基本概念 2.风险型决策问题:期望值准则、效用期望值准则、完全信息期望值、决策树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可能的题型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 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2014年有多名学员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摄影,摄像,表演,【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8997666.html,2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现代教育制度得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得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得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哪些新特点 教育得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得现代化。 3、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得?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得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得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得。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得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得人才; (2)教育就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得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5、生产力对教育得决定作用(制约作用表现方面):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得规模与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得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得内容与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得发展水平。 6、科学技术对教育得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1、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 2、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得数量与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得内容、方法与手段. 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得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得再生产。 2、教育能推进科学得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得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得功能。 8、学校文化得特性 (1)学习文化就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就是一种整合性较强得文化; (3)学习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文化得缩影。校园文化有特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统一就是校风。

2019教育学考试大纲.

2019教育学考试大纲. 附件1 2019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与说明 一、考试性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全区统一的选拔性考试,从教师应有的专 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试结果将作为我区中小学教 师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 二、考试目标 (一)能够具有中小学教育教师职业应具备的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 基本技能。 (二)能够具有运用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 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能够具有持续发展自身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素养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9〕1号),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德育 工作基础知识以及广西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学。 1. 学校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1)了解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 教育学基本原理。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3)了解教育的功能;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 3. 中小学教育相关知识。

(1)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3)理解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4)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4. 班级管理的原理与组织。 (1)了解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中小学班队、共青团活动的基本类型。 (4)掌握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5)掌握组织中小学班队活动、共青团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6)能够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分析和解决班级日常管理中的 现象和问题。 5. 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 (1)了解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教学法。 1.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和价值取向。 (2)了解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3)掌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陈述的三维表述方式。 (4)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 2.教学过程。 (1)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2)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3.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育学大纲

北师大版教育学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 §1、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2、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其标志是近代(19世纪下半期)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3、中国近代第一个完备的学制是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实施的学制是1903年癸卯学制;1922年的新学制(北洋政府)是壬戌学制。 4、中国古代教育: (1)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 (2)汉代的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对的依据和教学的基本教材。 5、古代外国教育: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2)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的是雅典教育。 (3)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4)骑士教育的内容是效忠领主的品质,军事征战的本事,附庸风雅的素养。 (简答)6、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日益大众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体现了很多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5学以致用(学行结合) (2)《礼记》中的《学记》(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着,其中有很多教学思想: ○1“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体现了教学相长;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显现了启发式教学; ○3“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教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想; ○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臧息相辅(课内与课外学习结合); ○5“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体现了教育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教育和政治关系。 3、西方古代教育思想: (1)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答法:○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苏格拉底主张启

02375_运筹学基础试题及答案_201007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线性盈亏平衡图中,当企业产量大于盈亏平衡时产量,且不断增加,则利润( D ) A.为正且增加 B.为负且增加 C. 为正且减少 D.为负且减少 2.不属于 ...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是( B ) A.产品规划 B. 订货时间的确定 C.推销渠道的选择 D.厂址选择 3.相对而言,下列哪种商品销售量预测较少考虑季节变动趋势?( B )4-59 A.羊毛衫 B.洗衣机 C.皮衣 D. 空调 4.当据以计算回归方程式y=a+bx的一组实际数据点大致在回归直线上下接近于正态分布时,实际值落入预测值y?t+1上下区间内的概率达到95%的置信区间是( C )2-44(注:S为标准偏差) A.y?i+1±S2 B.y?i+1±2S C.y?i+1±2S D.y?i+1±3S 5. 以下方法中不宜 ..用于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是( A )3-54 A.最小期望损失值标准 B.最大最大决策标准 C.最大最小决策标准 D.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标准 6.对一决策问题,两种决策方法的结果一定完全一致的是( C )教材上没有,是第3章内容 A.最小期望损失值标准和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标准 B.最大最大决策标准和最大最小决策标准 C.最大最大决策标准和最大期望收益值标准 欢迎光临自考店铺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8997666.html,/

D.最小期望损失值标准和最大期望收益值标准 7.避免缺货的方法不包括 ...( B )教材上没有,是第4章内容 A.增加订货量 B.订货催运 C.设置安全库存量 D.缩短前置时间 8. 关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解和基解,叙述正确的是( D )5-81 A.可行解必是基解 B.基解必是可行解 C.可行解必然是非基变量均为0,基变量均非负 D.非基变量均为0,得到的解都是基解 9.在求最大流量的问题中,已知与起点相邻的四节点单位时间的流量分别为10,5,12,8,则终点单位时间输出的最大流量应( C )教材上没有,是第八章内容 A. 等于12 B.小于35 C. 小于或等于35 D. 大于或等于35 10.在求最小值的线性规划问题中,人工变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为( B )5-85 A.0 B.极大的正数 C.绝对值极大的负数 D.极大的负数 11.运输问题的解是指满足要求的( B )6-97 A.总运费 B.各供应点到各需求点的运费 C.总运量 D.各供应点到各需求点的运量 12.某个运输问题中,有m个供应点,n个需求点,总供应量等于总需求量,则( D )6-98 A.独立的约束方程有m+n个 B.所有的运输方案都呈阶石状 C.所有的运输方案中数字格的数目都是m+n+1个 D.当存在最优解时,其中数字格有m+n-1个 13.网络中某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最乐观的估计为a天,最保守的估计为b天,最可能的估计为m天,则该作业的三种时间估计法的估计值是( D )7-125 A.a+b-m B.(a+b+m)/3 C.(a+b+2m)/4 D.(a+b+4m)/6 14.网络时间的表格计算法中,表格的每一行代表( B )教材上没有,是第7章内容 欢迎光临自考店铺https://www.wendangku.net/doc/328997666.html,/

2019运筹学期末复习试题(考试范围提纲)

运筹学期末复习范围 第1章 线性规划 1. 线性规划解的分类及判别方法 2. 大M 法求解线性规划目标函数的设法及求解的思想 3. 用单纯形表格求解线性规划 第2章 对偶理论及灵敏度分析 1.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 2. 已知原问题写出对偶问题 3. 对偶理论:已知对偶问题(原问题)最优解判断原问题(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4. 灵敏度分析:常数项或者价值系数发生改变时对最优解的影响判别 第3章 运输问题 1. 产销平衡运输问题模型的特点 2. 表上作业法初始基变量的个数的判别 3. 确定初始基可行解的方法:最小元素法(基本思想)和伏格尔法的优缺点比较 最优解的判别方法(检验数的判别) 闭回路法 位势法检验数的求法。 第4章 整数规划 1. 分支定界法如何定界如何分支 2. 0-1整数规划相互排斥的约束条件 3. 最小指派问题 第5章 动态规划 1.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解决哪一类问题) 2.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求最优解和最优值(顺推法或逆推法) 第6章 图与网络规划 1.图的概念;边和点的关系 2.求最小生成树的方法:破圈法和避圈法的步骤 3.求网络最大流,并找出最小割集。 第7章 无约束极值问题 1.斐波那契法和0.618法两种方法比较的优缺点,以及斐波那契法的区间缩短率。 2.斐波那契法给定两点函数值如何判定保留区间和去掉的区间 3.已知函数,最速下降法求某一点处的搜索方向;共轭梯度法如何确定搜索方向以及迭代终止条件。 第8章 约束极值问题 1.利用K-T 条件求解非线性规划 2.常用的制约函数分类,如何设惩罚函数和障碍函数。 运筹学期末复习试题 1 、内点法求解,构造的障碍函数 ()()3 1212 1,131r r P X r x x x x = +++ +-

教育学复习大纲

教育学复习大纲 一、填空、选择、判断 1、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多样化发展阶段(4)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1776---1787年,德国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美国杜威1916年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观点: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2、教育的实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4、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5、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组成部分。 6、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的实施有以下重要意义:定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 7、终身教育的倡导者朗格朗。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8、1902年,“壬寅学制”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及实施。1904,“葵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1922北洋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通称“六三三制” 9、教学的任务(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0、古代教学过程的萌芽代表人(启发式教育):孔子、苏格拉底;赞科夫:最近发展区,主张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布鲁纳《教育过程》,教育结构是指教材应当包含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则及其联系。 11、班级上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的类型: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12、备课的课时计划和内容:课时计划即教案;内容: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13、德育的基本矛盾:老师提出的要求。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验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14、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背景: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时代。 15、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6、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1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18、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9、教师素养的要求: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20、专门的教育素养: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素养、教育研究素养。 21、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2011年四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某个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及其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预测方法属于( ) A.微观经济预测 B.宏观经济预测 C.科技预测 D.社会预测 2.一般而论,1-3年内的经济预测为(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近期预测 3.依据事物发展的内部因素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定量预测方法属于( ) A.指数平滑预测法 B.回归模型预测法 C.专家小组法 D.特尔斐法 4.下述各方法中,可用于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标准的是( ) A.最大期望收益值 B.最小期望损失值 C.决策树 D.最小最大遗憾值 5.在库存管理中,“再订货时某项存货的存量水平”称为( ) A.再订货点 B.前置时间 C.安全库存量 D.经济订货量 6.线性规划的基本特点是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 A.变量的函数 B.目标函数 C.约束条件函数 D.线性函数 7.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若要求得基础解,应当令( ) A.基变量全为0 B.非基变量全为0 C.基向量全为0 D.非基向量全为0 8.在线性规划中,设约束方程的个数为m,变量个数为n,m<n时,我们可以把变量分为基变量和非基变量两部分。基变量的个数为( ) A.m个 B.n个 C.n-m个 D.0个 9.EOQ模型用于解决管理中的( ) A.订货与库存问题 B.环境条件不确定和风险问题 C.具有对抗性竞争局势问题 D.项目进度计划安排问题 10.在网络计划技术中,以箭线代表活动(作业),以结点代表活动的开始和完成,这种图称之为( ) A.箭线式网络图 B.结点式网络图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C 】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 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 】 A.《学记》B.《中庸》C.《孟子》D.《大学》 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及代表作是【B 】 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 4.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A 】 A.美国的舒尔茨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 C.中国的于光远D.美国的凯恩斯 5.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 B 】 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 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D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7.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 】 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 8.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C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B 】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1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B 】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1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C 】 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15.《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B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6.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B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17.“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

2002年4月自考运筹学基础试题真题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选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4分) 1.下列四个向量中,( )是概率向量。 A.(0.5,0.3,0.2,0.1) B.(0.2,0.4,0.1,0.2) C.(-0.3,0.6,0.4,0.3) D.(0.6,0.2,0.2,0) 2.无先例可循的新问题的决策称为( )性决策。 A.风险 B.不确定 C.特殊 D.计划 3.以结点9为始点的活动共有4个,它们的最迟开始时间各为:LS9,11=5天;LS9,13=6天; LS9,15=8天,LS9,17=9天。则结点9的最迟开始时间LS9为( )天。 A.5 B.6 C.8 D.9 4.在任一个树中,点数比它的边数多( ) A.4 B.1 C.3 D.2 5.网络计划技术一章中所述的网络图分为( )两种。 A.加工图和示意图 B.装配图和示意图 C.加工图和装配图 D.箭线式网络图和结点式网络图 6.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法中,y=a+bx的重要特性之一是( ) A.该直线必定通过(x y,)点 B.该直线必定通过所有实际测量点(x i,y i) C.该直线不会通过(x y,)及所有的(x i,y i)点 D.该直线会通过部分(x i,y i)点,但不一定通过(x y,)点 7.下述选项中不属于订货费用的支出是( ) A.采购人员的工资 B.采购存货台套或存货单元时发生的运输费用 C.向驻在外地的采购机构发电报、发传真采购单的费用 D.采购机构向供应方付款及结账的费用 8.在运输方案中出现退化现象,是指数字格的数目( ) A.等于m+n B.大于m+n-1 C.小于m+n-1 D.等于m+n-1 9.从教材列举的实例中可以归纳出求最短路线问题应从( )开始推算。 A.终点 B.起点 C.中间点 D.终点和起点 10.决策方法的分类是( ) A.定性决策和混合性决策 B.混合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C.定性决策、定量决策和混合性决策 D.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11.要想使直线回归方程式y=a+bx与实际情况拟合得最好,就必须使( ) A.总偏差平方和最小 B.正、负误差之和最小 C.误差绝对值之和最小 D.误差平方和最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