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第一章绪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等于政治工作或思想工作,它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宽广些;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泛义是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则是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和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矛盾。(1)特殊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且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2)特殊矛盾: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2、对象的确定。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阶段性(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实践性(来源实践,用于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综合性(多角度分析,应用各种学科)。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参与和非参与),实验法(标准实验和自然实验),社会调查法(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访问法和问卷法),总结经验法。

2、意义: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哲学的指导(基础),政治经济学的指导(物质利益),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方向);(2)坚持列宁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必须灌输的原理;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结合经济工作做好思想工作、宣传鼓动工作;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1)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思想来源于社会存在;B、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密切结合,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C、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D、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亲自抓思想问题,加强领导;

E、提高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培育“四有”新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1)人的本质理论:社会性(社会关系总和),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的统一体;(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3)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作用: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关于“灌输”的理论。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分清人民与敌人的概念;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经济的主要任务。

5、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反对错误的思想倾向

1、坚持唯物史观,反对精神万能论与精神无用论。

2、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反对空想与机械论。

3、坚持人的本质理论,反对人的本性自私论。

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左”与右的两种错误倾向。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与借鉴

一、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1、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

2、正确处理借鉴与创新的关系。(2)借鉴是创新的基础,借鉴的含义是:在理论构建上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上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知识、研究成果等;(2)借鉴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创新。

二、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

1、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继承。

(1)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A、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阶级烙印);B、在德育的内容上,注重目的性和针对性,“家齐而后国冶”,家庭教育为中心,重视社会教育、环境教育,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为本、以身作则”,“正人必先正己”,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先人后己,助人为乐;C、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政治上,实施“德政”,坚持以德冶国的“德冶”方略;对民众,以道德教化为本,“道之以德”;对家庭,教以人伦,讲究孝亲;对师长朋友和他人,讲敬重亲和,注重讲信修睦;对自己,以修身为本,强调克己与内省。

(2)正确分析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A、单纯采取灌输式教育方法;B、公私德不分的倾向;C、“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

(3)对古代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古为今用”的思考:A、突出“德育首位”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证;B、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C、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

(1)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A、在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B、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C、在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D、在方法上,倡导情感和理性相结合,重视情感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并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2)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A、以资产阶级的个主义思想体系为基础,来研究人们的需要、动机、目的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利己主义是人的本质;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出发,其理论观点带有浓厚的历史唯心主义色彩;C、许多方法是形而上学的。

(3)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洋为中用”的思考:A、借鉴别国经验,重视道德教育;B、更新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丰富道德教育内容;C、发展道德思维,培养道德能力。

三、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1、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正式形成即是标志。

2、马、恩、列、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1)基本原理、观点、立场、方法,是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的本质和全面发展学说;(2)关于青年的一系列论述,为我们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3)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头脑的传统;(2)实事求是传统;(3)平等待人的民主传统;(4)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5)以身作则的传统;(6)群众路线的传统;(7)全党动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传统。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

一、思想与行为

1、思想:是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后的产物,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2、思想的表现形式:第一层次:工具性形式;第二层次:内容性形式——思想认识与思想意识。(1)思想认识:指人们对客观外界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真伪程度,是对事物的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知觉、辨别、分析和选择,形式主要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种。(2)思想意识:是人们在待人处事等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品质、意志、态度、情调等比较稳定的思想特性和倾向的总和,它是人们的世界观、特别是人生观和处世哲学的直接表现,与个人的性格特征相结合,主要形式有动机、理想、品质。A、动机:指引起人们去从事某种行为,指引行为去满足一定的需要的目标的愿望和意念,它是激励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其实质是需要;B、理想:是主体要求超越现存和超越自身、实现预期目标的表现,其表现形式是信念;C、个人品质:是个人通过行为、作风等表现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行的本质,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个人要求的体现,是在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倾向和特征。

3、行为及其分类。(1)行为:指为满足需要而采取的一连串行动所组成的作为。(2)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较多。

4、思想与行为的关系。(1)思想支配行为;(2)行为反映思想;(3)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思想转化为行为需要一定的内部(通过动机和态度等因素)和外部条件(环境支持因素),一般地说就是:一定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的作用;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含义。(1)教育者:特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用:设计和组织,疏导,激励,转变,示范作用。(2)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作用:一是能动作用,以自己的特长去影响教育者,以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准则,有选择、有鉴别地接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能动地把自己的思想转化为行为;二是检验作用;三是促进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

三、内化与外化

1、内化及其基本环节。(1)内化: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地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三个环节:注意、理解和接受。

2、外化及其制约因素。(1)外化:受教育者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并多次重复良好行为使其成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2)制约因素:A、内部制约因素个体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判及行为方式的选择作用;B、外部制因素(必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3、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对立性是:不同阶段,作用不同,成果不同,方法不同;统一性是:基础都是实践,目的相同,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四、疏通与引导

1、疏通与引导的基本含义。疏通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人们把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引导是指在疏通的基础上,支持和弘扬正确的思想观点,反对和批评不正确的思想观点,并注意

把其中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引导到正确轨道。

2、正确处理疏通与引导的关系。(1)正面教育与反面批评,表现为表扬和批评;(2)立(即注重建设)与破(批判错误)的关系,表现为建设与批判;(3)疏通与堵塞的关系;

五、教育与管理

1、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含义。

2、正确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鸟之双翼,车之两轮。(1)教育与行政管理的关系;(2)奖励与惩罚的关系(表扬与批评),奖励为主。

六、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

1、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含义及主要形式。物质奖励:按劳分配为原则,以货币或实物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励人们积极地创造性地自觉地工作;精神奖励:以表彰积极劳动与道德行为等形式表现出来,两类形式:形式化精神化精神鼓励,实质性精神鼓励。

2、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鼓励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物质奖励是决定性因素,两者并进,原则是:鼓励要及时,要奖人所需与鼓励行为动机相结合,有一定稳定性并因人因地因条件而有所调整。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规律

一、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

1、思想政治品德及其结构。(1)含义:人们在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广告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2)结构:构成要素及联结方式;心理(基础因素)、思想(核心因素)和行为(外显因素)及子系统构成。

2、形成发展过程。(1)内在矛盾运动转化过程,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其基本问题是如何从不知转化为知,特别是知转化为行为,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决定性的影响的条件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环境很多,主要指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物质和精神)。总归就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政治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和协调适应,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发展,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内在转化与外部制约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3、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决定性影响与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主观内部因素的调节交互作用过程中,内外部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主体内在矛盾运动转化规律:具体地说就是,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结果;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内在矛盾一是自身知、情、信、意、行发展不平衡,二是社会道德要求与原有道德品质的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

1、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支撑条件(环体)。

2、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的阶段(是一种更高程度一的内化过程。

3、基本环节: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集体教育、典型教育、教师示范、自我教育);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灌输社会要求,激发驱动因素,引导和转化;检查总结等。

4、特点:社会性和可控性,集体性和实践性,严格要求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自我教育,长期性与反复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1、基本矛盾: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地说就是:A、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与周围人们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及社会心理环境不一致;教育导向与社会的政策导向之间的差距;学校教育与家庭影响、社会影响的不同步);B、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受教育者原先的个人经验与形成经验过程重新评价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世界发展要求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与

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人际关系处理不妥,人格因素);D、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2、具体矛盾:教育目的、任务、途径、方式方法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内部矛盾。

3、规律。(1)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的本质联系及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据此可认为为,适应超越规律,具体而言就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要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2)具体规律:双向互动律,内化外化律,协调控制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被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人是生产力中能动的、主导的因素,是最具革命、最积极特征的根据。

2、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同社会制度相互区别的重要特征。有无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其他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A、思想文化建设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宾和重要条件;B、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导向作用。价值导向(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有利于的新思想、新观点;共产主义意识和观念;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目标导向,行为导向。

2、保证作用。最基本的作用。(1)在社会历史进行中的保证作用(维系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动社会改造的舆论力量);(2)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作用(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3)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协调不同群体利益的矛盾,维持社会稳定)。

3、育人作用。(1)确立人才成长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个体的政治社会化;(2)培育人才的新思想观念,推进社会创新和改革;(3)促进人才的人格完善;(4)培育人的能力,特别是精神生产力。

4、协调作用。(1)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协调人们的心理状态。

5、激励作用。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作用

1、特点:广泛性,特定性,动态性,可创性。

2、作用:(1)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2)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具有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3)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具有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3、类型:(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3)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4、研究意义:(1)是促进人的思想健康发展的需要;(2)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需要;(3)优化教育环境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1、宏观环境的影响。(1)经济环境(经济、科技);(2)政治环境(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民主法制,政治价值观);(3)文化环境。

2、微观环境的影响。(1)家庭环境;(2)学校环境(校园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3)工作环境(工作单位的业绩,风气,干部的素质,人际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1、原则:(1)积极因素原则(选择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受教育者影响);(2)整体一致性的原则(营造微观环境与社会宏观环境要一致);(3)层次性的原则(区别对待,防止片面,加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4)创造性原则(改变环境、创造环境)。

2、途径:(1)加大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2)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依靠政府行

为和社会动员,优化社会宏观环境;(4)营造育人氛围,建设社会微观环境。

3、方法:(1)舆论导向法;(2)整合协调法(调节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关系);(3)比较鉴别法;(4)专家评优法。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一、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认识、教育、改造的对象,广义包括教育和受教育者,狭义特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从广义角度去研究。(2)特点:社会性,能动性(求知欲和学习理论的需求,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学相长的需要),层次性(年龄、文化、地域、思想道德素质),可变性(随环境而变)。

2、认识教育对象的意义。(1)是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2)是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3)增强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

3、认识教育对象的主要方法。唯物辩证法。具体地说就是:历史分析法,身心特征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整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1、青少年。

(1)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要靠青少年去完成;B、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需要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3)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从思想道德上格外地关心与培养(因不成熟,幼稚)。

(2)方法和内容:A、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理论学习,法制责任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B、要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劳动观点教育,社会实践教育);

(3)途径: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德育的导向作用,动力作用,保证作用);家庭,社会(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的作用,大众传媒的作用,高科技手段的作用,社区教育的作用,加强领导)。

2、领导干部。

(1)认识提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A、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使命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考验;C、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方法和内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加强党性锻炼。

(3)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1、确立的意义。(1)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制定内容、方法,明确教育任务,制定实施教育计划);(2)是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自觉性的关键;(3)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2、目标的含义与确立的依据。

(1)目标含义: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在预测的基础上,人们行为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简言之,目标上人们依据主、客观条件对未来的一种期望。(目标、目的、任务的区别与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含义及作用。含义: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与人的发展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作用:导向,凝聚,纠偏,激励作用。

(2)确立依据: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和发展需要;历史实践的依据;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条件(实现条件)。

3、目标的类型与特性。(1)划分标准不同有不同类型。(2)特性:方向性,时代性,整体性,差异性,实践性。

4、目标的内容及实施。

(1)目标的内容。A、总目标:政治方向;理论素养;为人民服务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B、细化目标(规格

要求):基本的政治要求;政治方向要求;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理论素质要求;思想道德要求;道德品质要求;更新思想观念的要求;培养能力素质要求;心理素质要求;审美素质要求。

(2)实施:目标实施计划的制定(实施者,任务,措施,方法步骤,落实);执行和检查;实施中的调节;实施结果的评估(内容:达成度,协作情况,均衡性,对策的有效性;方法:分项记分,综合评定、自我评估)。(3)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A、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处理好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C、处理好原则性要求与规范性要求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最基本的内容。(1)世界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教育;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教育;科学方法论教育。(2)人生观教育(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为人民服务人生观(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人生道路教育)。(3)价值观教育(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能否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进行评判时所持的观点):引导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教育(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艰苦创业和追求政治享受的统一,义与利)。(4)三者的内在统一:世界观的教育具有决定意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能促进世界观的形成;三者的形成具有不同步性。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

3、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4、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原则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含义。

(1)含义: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具体分解地说就是: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各构成要素的总和;它的功能是各相关因素功能的耦和,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衔接,协调运转,依赖于各要素功能的健全;它是一个按一定方式有规律的运行着的动态过程。

(2)基本特征:目标性,规律性,整合性,能动性。

(3)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程序;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关系。机制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桥梁;原则是机制运行、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原则的体现,是机制运行的手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确立的基础。(1)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根本依据;(2)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直接依据;(3)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现实依据。

2、主要原则:(1)方向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其意义是:才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才能统一思想与行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益;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2)求实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的指导),其意义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原则;是反对主观主义的需要。(3)民主原则(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4)渗透原则(遵循人的思想“受综合影响”形成与“渐次发展”的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中去),其意义是:才能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适应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需要。(5)层次原则(教育对象);(6)激励原则:(7)主体原则(尊重教育对象);(8)示范原则。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说理引导法(通过思想理论,是坚持方向、民主原则的体现,以灌输理论为依据);做法是,以理服人,讲究针对性,尊重人讲究艺术。

2、实践锻炼法(活动培养训练品德和行为,求实原则的体现)。

3、熏陶感染法(利用环境和教育者身教,渗透原则的体现)。

4、比较鉴别法。

5、自我教育法。

6、心理咨询法。

第十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特点及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的实际,确立指标体系,运用测量和统计分析等先进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估依据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及评估对象的实际状况。方法手段是:测量、统计技术。评估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及其评估的特点。(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特点:A、效果内容的丰富性;B、时间上的滞后性;C、表现形式的多样性;D、影响效果因素的广泛性。(2)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综合性,动态性,对比性,系统性。

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功能。有效控制和调整,具体是:导向功能,激励功能,鉴定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选拔功能,强化和抑制功能,咨询功能(决策资料)。

二、评估体系的构建

1、原则。(1)方向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制定要求:一致性要求,独立性要求,完备性要求,可测性要求,可比性要求,可接受性要求。

2、评估范围及其指标设计。(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评估(党组织),指标是:是否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指导,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否坚持实事求是路线,是否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干部是否以身作责等。(2)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评估。,指标是:是否有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队伍,政工队伍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形成全员意识。(3)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指标是:是否提高了人们的思想理论水平,是否促进了人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发展,是否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文化扭转和人际环境,是否减少了犯罪率,是否促进了生产、工作与学习等各项活动的开展。(4)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估。指标是: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理论素质,智能素质,身心素质。

3、构建的环节。提出指标,指标体系分解,确定权重和权集,设计指标等级,指标体系的测试和验证。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调节机制

1、方法整合机制。评估工作选择两种具有内在联系的方法予以有机结合,并以其中一种方法为主,进行考评。能起规范和指导作用。

2、疏导调适机制(评估前的心理调适)。

3、政策导向机制(制定导向性政策)。

4、技术调节机制(聘请专家指导评估,对评估人员培训,构建数学模型,运用电脑等)。

5、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1)重视价值关系的研究;(2)强化评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功能(利用反馈信息进行管理上的有效控制);(3)改进评估工作;

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一、重要性

1、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2、关系着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发挥。

3、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和新局面的开拓。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结构和职能

1、结构。(1)人员结构,要求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品德优良,业务精湛,作风正派。(2)知识能力结构。通才与专才结合,敏锐的识别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严密的推理能力,有果断的处理能力、驾

驭问题能力。(1)年龄性别结构,讲求金字塔型。

2、职能。组织,宣传,教育,信息处理,育人职能。

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素质及其培养

1、素质构成。(1)政治素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信仰,政治品质,政策水平);(2)思想素质(思想意识,思想方法,思想作风);(3)道德素质(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品质);(4)知识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5)心理素质(坚韧,开放稳重,良好心境,广泛兴趣);(6)能力素质(组织管理,分析能力,语言表达)。

2、培养。(1)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实施和调节;(2)明确队伍建设的内容(政治、思想、组织);(3)拓宽培养渠道(脱产学习,在职岗位培训,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理论水平,确定指导老师,开展传帮带活动,组织参观访问,加强自我修养)。

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与管理

1、选拔。原则:德才兼备原则,择优选拔原则,双向选择。方法:任命,推荐,招聘,考核。

2、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必要的倾斜政策,热情关心,大胆使用。

第十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一、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1、树立科学的党的领导观念。

2、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1)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看待;(2)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改革。构建系统的管理体制,建设好队伍,构建社会网络,理顺管理体制。

二、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

1、始终坚持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2、充分发挥行政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作用。

3、善于依靠群众组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优化整合社会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提高党结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水平

1、加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

2、搞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_考试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填空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心概念 3.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7. 思想政治教育被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 28. 有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其他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9.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30. 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 31.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2. 以环境构成要素的性质为划分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3. 以环境构成范围的大小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34. 宏观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

35. 经济环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36. 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 37.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 38. 思想政治教育所说的研究对象,广义角度研究是指一切人。 39. 青少年和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40.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 42. 按教育对象的范围,可将目标分为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4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4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内容。 1. 2. 3. 4. 5. 6. 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思想政治教育。(错误。在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极为丰富。) 7. 行为支配思想。(错误:思想支配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的绝大的多数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 8. 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不一定反映人的思想。(错误。人的行为反映人的思想。) 9. 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10. 主体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错误。客体因素) 11. 客体因素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作用。(错误。主体因素) 12. 自我教育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新型的有控影响。

中国建筑史笔记

一、中国建筑史部分 〈一〉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 1、穿斗式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3、井干式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4、间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式。各间具体名称是:尽间-又梢间-梢间-又次间-次间-明间-次间-又次间-梢间-又梢间-尽间 5、工官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6、司空自周至汉,国家最高工官称作“司空” 7、将作汉代以后,“掌握作宗庙、路陵、宫室、陵园土木之工”称做“将作” 8、将作少府秦至西汉,将作的称谓。 9、将作大匠东汉以后,将作的称谓。大匠的副手称为“少匠”。 10、将作监唐宋时期,将作的称谓。监的副手称为“少监”。 11、工部隋朝开始设置的,用以掌管全国的土木建筑工程和屯田、水利等各项工务的机构,其职务范围比将作大很多。 12、营缮司(营造司)明清时期,在工部下设营缮司,负责朝廷的各项工程的营建。清康熙以后,改为在内务府设营造司,负责宫殿和园囿的营造。 13、都料唐朝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次为生。 14、宇文恺隋代著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长期担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员,主持建造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展示了他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设计才华。宇文恺著有《东都图记》2O卷、《释疑》1卷和《明堂图议》2卷。 15、李诫宋代建筑师,字明仲,编纂了《营造法式》一书,是我国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是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按宋《营造法式》,柱有侧脚,外柱都稍向中心倾斜,目的是为了加强屋架整体的相心和稳定,角注轴线偏8%,平柱轴线偏1% 。 16、蒯祥、徐杲(gǎo)明代初期建筑名家、北京宫城设计者。蒯祥主要负责了总体规划和布局,徐杲负责了明代故宫三大殿的重建。 17、样式雷明末清初“大木”匠师。清初主持设计故宫的改建,参与故宫太和殿的重建工程,后在工部样房主持营建和设计。后代子孙共七代都承续其业,举凡清代重要宫殿建筑的营建设计,都出自雷氏之手,被誉称为“样式雷”。 18、梁九明末清初,著名建筑师,故宫太和殿的设计者。 19、斗拱:为我国古典木构建筑的特有构件,斗是斗型的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挑头上上架升,同一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拱,或由上向下斜出的昂组成。 20、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中轴对称、大屋檐、群落式布局。 21、木架结构建筑体系是.中国建筑体系的主要特征。 22、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是吕彦直。 23、东都洛阳的规划设计人由以下杨素、宇文剀、封德彝、牛弘组成 24、中国建筑史学科的创立者是梁思成。 25、柱式通常由以下柱子、柱础、柱身、柱头、檐部部分组成。 26、中国原始社会南北方最初的建筑形式是巢居和穴居。 27、中国古建筑发展的三个高潮期:秦汉、隋唐、和元明清 28、山西应县佛宫释加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是国内现存唯一木塔 29、现存的白马寺的齐云塔,高约35M 。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内容建筑) 30、江苏苏州虎丘岩寺塔(五代—宋)后周显德六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959—961年)建造,砖石塔仿木楼阁式且(双壁)者,以此为最早。 31、20世纪80年代当代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在北京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成功的表达了高雅古朴格调和建筑构思的统一,这是在现代建筑中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的探索。 32、陶器的发明和使用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一次飞跃。青铜器取代陶器成为主要器物,堪称中国古代设计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33、中国宋代五大窑指定窑、汝窑、哥窑、钧窑和官窑。 34、明以来,景德镇成为我国的制瓷中心。 35、中国黑陶工艺特点是黑、薄、光、纽 36、元代陶瓷成为主流的装饰方法是绘花。 37、中国古代设计的审美特征 ①功能之美②造型之③装饰之美④材质之美⑤工艺之美⑥鉴赏之美 38、中国古代青铜设计发展的高峰是商晚期末西周早期。 39、司母戊大方鼎我国目前最大的青铜器。 40、中国古代家具从宋代作分界,前的家具以低矮型为主后流行高坐型家具。 41、艺术设计学在我国正式成立为独立学科是在(1998)年 42、在中国古代产品设计中,陶与瓷之间还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43、明代的金属设计中,最具有特色并有突出成就是宣德炉和景泰蓝(景泰蓝:正式学名应该是“铜胎掐丝珐琅”,以铜胎制成,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它起源于明景泰年间,习惯称之为景泰蓝。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制造,色彩,装饰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工艺)。 44、金银错:春秋战国新工艺。又称金银错。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团花纹,用错石(细沙岩)再磨错平滑。 45、失蜡法:用蜡制成器型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溶液,蜡液流失,原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46、简述中国原始社会以几何纹为主的彩陶装饰产生的原因? 编制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标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 47、简述六朝画像砖与汉画像砖的区别? ①汉多为一砖一画,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体性的大型转印壁画,一个题材要几十或几百块砖; ②题材内容的发展。除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奇禽瑞兽外,还表现圣贤高士,更具生活气息; ③纹样除动物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亦占重要地位; ④六朝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形象,并多为浅浮掉的立体效果; ⑤不同于汉代的质朴古拙,而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 48、简述中国古代北方皇家园林造园特点是什么? ①规模非常大。“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②布局:宫殿集中,自成一区;各景区各有特点,通过游线连成整体;③功能:拜佛。居住。办公。 ④平面构图的原则和规律,建筑规整庄重,轴线; ⑤主要建筑群——外向“园中园”——内向 ⑥造景要素:海岛仙山。林泉丘壑。佛道寺观。街市酒肆。田园村舍。 49、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著名青铜雕塑品。 50、斑漆是六朝时新创新的一种漆器工艺。 51、龙泉窖又通常被称作哥窖。 52、唐锦为纬锦(采用纬线起花),汉锦被称为(经)锦。 〈二〉中国古代建筑断代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的建筑(旧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 1、巢居与穴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人为的生活空间。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南方为躲避潮湿与虫蛇而构木为巢,谓之“巢居”;北方为防严冬的风雪却掘土为穴,谓之“穴居”。 2、仰韶文化在黄河中游,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村落遗址,发掘出了许多石器、骨器和陶器,其中有一种陶器表里光滑,表面彩绘,十分精美,因之又叫“彩陶文化”;距今 5000─7000 年,属母系氏族社会;已从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制,以从事农业为主,定居,有房屋和聚落。 主要遗址有:西安半坡古建筑遗址(木骨泥墙),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 3、龙山文化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发掘的陶器中,多为灰陶和黑陶;农业与畜牧业都很发达,开始了产品交换。父系社会已确立。 西安客省庄半地穴住宅遗址,分内、外二室,中有隔墙,由窄门联通;内室有柱洞和火塘,外室有柱洞、灶、壁炉和窖穴。 4、茅茨土阶以茅盖屋,夯土为阶。 ◆奴隶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 1、西亳宫殿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 2、羡道商周的陵墓,地下以木椁(guǒ)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为“羡道”。天子级用四出“羡道”,诸侯只可以用南北两出“羡道”。 3、僭(jiān)越西周时期,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以造城,规模按等级来决定:诸侯的城大的不超过王都的1/3,中等的1/5,小的1/9。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制造,否则就是“僭越”。 4、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5、瓦的发明是在西周 重要知识点: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 商——殷墟建筑遗址 西周——第一次城市建设高峰(《考工记》)、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瓦的发明 春秋——秦国的宗庙(陕西凤翔马家庄一号建筑遗址)和陵寝(陕西凤翔秦国陵园区)、砖的使用 ◆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1、墓阙墓阙是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它渊源于早期社会建筑群入口处的两侧的一种木构建筑物。阙的初期用途只是作为建筑群大门口处的标志,到后来人们逐渐赋予其更多的功能,阙起到了表现封建等级制度的作用。到了西汉,为了祭祀的需要,为了表示对神的敬重,以及表示死者的身份、地位,就出现了墓阙。东汉则是墓阙发展的顶峰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宋代,墓阙则仅限于帝王陵墓专有,到了元、明、清三代,墓阙就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了。代表建筑有: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2、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3、“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很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的邸宅改建的,所谓“舍宅为寺”。前厅改为大寺,后院改为讲堂,于是佛寺进一步中国化。 4、佛塔佛塔是为埋藏舍利供佛徒礼拜而修建的,传到中国以后与中国东汉已有的多层木结构阁楼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典型的有: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应县木塔。 5、石窟石窟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型的佛寺。著名的有四大佛寺等。 6、石辟邪辟邪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可以镇邪除凶的神兽。石头雕刻的辟邪一般成对的摆在陵墓的神道上。 7、兆域图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陵墓出土的金银嵌错铜版兆域图,是公元前三世纪中叶为中山王陵墓群所作的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建筑总平

【考研必背】26个中国建筑史的若干个最

中建史里的若干个最 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2、白灰抹面最早是出现在仰韶中期,而普遍采用则是在龙山时期。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3、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出现的白灰墙上刻画的图案,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是辽宁西部建平县境内的牛河梁女神庙。 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6、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7、在商朝,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8、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都城——亳宫城中宫殿中的主殿长90m,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9、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殷墟,是最重要的晚商遗址。其建筑方正整齐,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10、西周初期,分封建国,营建洛邑,出现了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潮(由于礼制的需要)。 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城市建设的高潮。(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所引起的) 11、《左传》与汉初所传《礼记》曾叙述周朝宫室外部有防御和揭示政令的阙.而后阙逐渐演变为明、清的午门。 12、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是我国现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日字型)实例,也是我国现知最早的影壁实例; 13、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注:西周早期,如陕西岐山凤雏村中使用的瓦还比较少,仅用于屋脊、天沟和屋檐等处。到了西周中晚期,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质量也有所提高,如陕西扶风召陈遗址。另外,在这两个遗址中,还出土了铺地方砖) 14、春秋时期,瓦(筒瓦、板瓦等)已经开始普遍使用,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即台榭)也已经出现。另外,此时已经开始有了用砖的历史。(主要用于地下)15、战国时期,高台建筑盛行。瓦在宫殿建筑上已被广泛使用,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 16、汉朝——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悬山和庑殿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篇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3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教育 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学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 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 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思想品德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专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思想道德建设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 4、理论讲授法;理论宣传法 5、有道德;有文化 6、共产主义 7、报告、演讲;协调人际关系 二、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 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 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2、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 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 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环境”,一般包括家庭 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三、简答题 1、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或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发展。 2、答: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 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往往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 的矛盾;(3)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4)教育者与教 育环体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6) 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3、答: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1)社会发展的客 观需要;(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 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4、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1)管理载体;(2)文化载体;(3)活动载体;(4)大众传媒载体。 5、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 者的素质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作用的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四、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答:(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 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客体因素能否产生预期作用,不在 于客体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因素与 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要在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都与一定 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相互一致、相互协调的条件下,才肯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

中建史其他知识点整理

1.陕西岐山凤雏的西周早期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形制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 2.西周建筑技术上的突出成就:是瓦的发明。 4.汉代砖石建筑技术也有巨大进步。墓室中出现了砖砌筒拱。 12.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佛塔。 13.三国时期曹魏邺城是已知中国最早的轮廓方正的都城。 15.隋至宋是我国古建筑的成熟时期。 17.唐代建筑成就首先表现为宏大严整的城市规划,长安是构图最为严整的里坊制城市典范。 19.唐代木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面积相当于明清故宫太和殿的3倍。 20.隋唐时期佛教进入鼎盛时期,现存最早的木构佛殿是山西五台山公元782年修建的南禅寺大殿,建 于公元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则是现存唐代木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21.唐代的砖石佛塔多有存世,有楼阁式塔(西安大雁塔,长安县兴教寺玄奘墓塔),密檐式塔(如河 南登封法王寺塔,先荐福寺小雁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单层塔。 24.两宋时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引起了城市结构和布局的根本变化,封闭的里坊制被开放的街巷 制取代,形成商业城市的面貌。这是我国城市建设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5.北宋时颁布《营造法式》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来的政府颁布令。其中“以材为祖”的木作做法是木 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的重要例证。一些单体建筑体量及屋顶组合复杂,显示了极高的建筑技艺。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方面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强调纵深轴线的做法(如河北正定隆兴寺)。26.宋代流传至今的木构殿堂不少,山西晋祠圣母殿,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等。砖石建筑以佛塔为主。 28.辽代现存最着名的木构建筑有两大处,一是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现存最大的木构楼阁), 另一处是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唯一的楼阁式木塔,高67.31m)。 31.元代木构建筑趋于简化,用料及加工都比较粗放,斗拱缩小,柱与梁多直接联络,常用砌上明造及 减柱法。宗教建筑盛行,藏传佛教建筑兴起。 35.清朝官式建筑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定型化,出现了官方规范《工程做法》,改宋代的“材”,“栔” 模数系统为“斗口”模数系统。 38.宋《营造法式》中记载有材分制(即古代的模数制)。材分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已不再用材 分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是用了斗口制。 54.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定型化,标准化。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编着规范并附有图 样的材分制(即古代的模数制)。材分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已不再用材分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 61.大木作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栱,昂,爵头,斗4类属于铺作构件。其余是柱,额枋,梁,替木, 檩,阳马(角梁),椽子飞子。 65.清代官式建筑抬梁式构架有大式,小式之分。大式等级较高,多用斗栱。 66.穿斗式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椽传至 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的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 69.石作与瓦作主要指台基,墙壁,屋顶等部位的结构或构造做法。 70.木构建筑墙体完全采用砖砌大约从明初开始,明中叶以后才比较普遍。 71.庑殿顶演变自四坡顶。唐代佛光寺大殿是最早的木构建筑庑殿顶实例。歇山顶出现晚于庑殿顶,南 禅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实例。悬山顶主要用于民间建筑。硬山顶出现于宋代,明清时期较为普遍。 72.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多用陶瓦(筒瓦和板瓦)和琉璃瓦作为屋面材料。 73.琉璃瓦的正式使用于屋面是南北朝时期。宋之后使用渐渐广,明代进入高潮期。 75.古代室内屋顶有彻上明造和设置顶棚两大类,后者又有天花,藻井,卷棚等形式。 76.小木作的栏杆是指木质栏杆。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20141005 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48 理论:42 实践:6 适用专业:建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10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熟练掌握中国建筑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发展脉络,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城市及建筑的形制、构造方式、等级制度和精神寄托。 2.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及自我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尤其对中国传统建筑加深了解,掌握其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及原因,掌握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建筑及城市发展的特征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为学生未来的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传承创新精神。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定制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初级培养目标: ?捋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的时间前后关系和重要的时间节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中国古代重要时期的建筑特征及产生发展的过程; ?掌握具有重要意义的典型城市、建筑群体及建筑的特点及成就,如唐长安城、宋东京城、明清北京城、北京四合院、北京紫禁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北京天坛等; ?了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和做法。 中级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掌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内部组成; ?能够运用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建筑符号等,并能够徒手绘出典型例子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及构件大样图。 最终培养目标: ?准确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发展轨迹并能够阐明其发展背景;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 ?掌握各个时期城市及建筑的特征并能够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 ?能够通过总结特征活灵活用,准确区分建筑的历史分区并阐述该时期相关背景资料; ?能够熟练徒手绘制历史建筑的相关示意图,并掌握其中内在的比例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第一章绪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等于政治工作或思想工作,它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宽广些;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泛义是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则是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和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矛盾。(1)特殊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且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2)特殊矛盾: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2、对象的确定。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阶段性(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实践性(来源实践,用于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综合性(多角度分析,应用各种学科)。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参与和非参与),实验法(标准实验和自然实验),社会调查法(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访问法和问卷法),总结经验法。 2、意义: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哲学的指导(基础),政治经济学的指导(物质利益),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方向);(2)坚持列宁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必须灌输的原理;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结合经济工作做好思想工作、宣传鼓动工作;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1)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思想来源于社会存在;B、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密切结合,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C、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D、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亲自抓思想问题,加强领导; E、提高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培育“四有”新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 2、思想与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4、内化与外化; 5、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4.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 个体性功能:1.生存 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社会性功能 1. 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 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政教育目的的功能: 1.为思政教育指明方向 2.为思政活动提供动力 3.为衡量思政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 思政教育目的根本任务:用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有新人是根本任务的原因:

中国建筑史终极版の知识点

1. 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闾里),在唐朝称(里坊) 2. 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属于(雉)门形制 3. 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350 )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方上) 4.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汉)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楼阁)式 5. 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花厅),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覆水)椽构成 6. “阿以旺”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中厅) 7. 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太和殿)和(北京明十三陵祾恩殿) 8.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登封嵩岳寺塔) 9. 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分),清代的斗口分为(11)个等级 10. 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木经》),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开宝寺)塔 11. 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叉柱)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暗层) 16. 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位于(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地面砖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 17. “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的是(外朝、治朝、内朝),五门指的是(皋、库、雉、应、路) 18. “东西堂”制度是(魏晋)时期的(宫廷布局)制度 19. “里坊制”解体于(宋),取而代之的是(厢坊制) 20. 秦汉的陵体称(方上),到了(唐)开始盛行“应山为陵” 21. 我国的石窟寺主要形制是(佛院寺)与(塔院寺) 22. 从唐朝道宣年间的(《关中创立戎戒坛图经》)开始,中国佛寺渐变为以(佛殿)为中心。 24. 徽州民居最重要的特征除了马头墙外,还有建筑表面的(白粉饰面)和楼面的(雕饰) 25. 我国琉璃瓦技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阿富汗)传入的。 26. 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抗震机理主要取决于构件之间的(榫卯)构造,相当于一个(交接)点:柱子和基础之间相当于一个(浮摆)面 27. 宋代用材制度中,“材”与“分”的基准分别是斗拱的(拱高)与(拱宽) 28. 现存清代官式建筑用材等级最高的是(四等)斗口,用于(城楼阙门)建筑上 29. 中国近代建筑透视法是(清代)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传入的 31. 中国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其中城池保存最完好是(西安) 32.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东汉)的(白马寺),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建于(北魏)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现存元朝以前的最大佛殿是(金)的(华严寺)大殿 33. 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始于(唐),成熟于(宋),在清朝称为(斗口),是(大木大式建筑)用材的基准 34. 古代建筑屋顶的色彩等级最高的是(黄色),最低的是(黑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 35. 梭柱大约出现于(南北朝),琉璃大量应用于(宋),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为(须弥座),是从(印度佛教)传入的 40. 故宫三大殿的斗口等级为(七等) 41. 大木小式建筑指(不用斗口控制的建筑)--------也不用斗拱 42. 古建筑的举折和起翘与(采光、排水、等级)有关与(抗震无关) 43. 古建筑的“生出”指的是(翼脚)部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及真题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部分约80%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部分约20% (四)题型结构 解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共40%。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共6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试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考察、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过程及其规律、对象、目的和任务、内容、原则、方法和艺术、载体、环境、评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与培养等方面。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绪论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学科建设进程;学科建设经验与发展展望。 3.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与西方行为科学的关系。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要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学科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学直接的理论依据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