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设计美的分析

设计美的分析

设计美的分析
设计美的分析

设计的设计美分析

产品分析——鼠标的设计美

鼠标是现代计算机上必须配备的

一种显示计算机系统的纵横坐标的指

示器。它有两种形式——无线和有线

鼠标。鼠标在类型性上也有多种分类:

有机械鼠标、光机鼠标、光电鼠标、

光学鼠标等。

鼠标的材料在目前发展的也比较迅速。我们目前使用的是光机鼠标,它是在纯机械式鼠标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引入光学技术来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度。鼠标材料也有很多种,大多都是用的塑料。鼠标用塑料材料主要是因为塑料的可塑性大,能任意成型;价格方面是相对来说较便宜些的;它自身的质量轻,手感好;具有良好,多样的质感。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是7号塑料聚餐酸酯(PC)树脂,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形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耐热和耐寒性、耐蠕变性和尺寸稳定性,而且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材料。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

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

程塑料。那么,为什么要应用7号塑料聚

碳酸酯于电子领域呢?首先,聚碳酸酯在

较宽的温、湿度范围内具有良好并且恒定

的电绝缘性,是优良的绝缘材料。其次,它具有良好的难燃性和尺寸

的稳定性。

鼠标的壳体采用的是ABS工程塑料,ABS树脂是以一种共聚物。我们都知道ABS是有很多组份组成的,所以它的物理形态易控制而丙烯晴组份在ABS中表现的特性是耐热性、耐化学性、耐刚性、抗拉强度大;丁二烯表现的是抗冲击强度;苯乙烯表现的特性是加工流动性和光泽性。而这三组份是ABS的主要成分,它们三组份的结合,优势互补,使ABS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使用ABS加工成的壳体,表面光泽度好,容易涂装,着色,还可以进行喷涂金属、电镀、焊接、粘结等一次性加工性能。

拿起我们手中的鼠标,我们可见到它的外壳是用压接和搭扣的方法连接到一块的。打开内部可以见到有些部位是用螺丝钉与模塑出来的合适的螺纹相连接的。鼠标的按键板采用的是盖式设计,鼠标的第二层是采用方孔与凹槽的设计来增加按键的活动性。两部件的连接是用悬臂搭扣连接的。上下壳体是采用螺钉和搭扣连接的。

鼠标的功能主要是控制计算机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移动鼠标时,带动滚球的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的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的变化,再通过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和转化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

鼠标的得名于英文的“Mouse”。鼠标的使用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繁琐的指令。鼠标的形态主要采用流畅的曲线,流畅的线条使得鼠标的操作看起来更加灵活,这也符合“Mouse”

“老鼠”的称号。这样一个英文名称使得鼠标这个电子产品更富有情趣与诙谐。鼠标的形态现在也是在迅速的变化中,譬如:适于儿童用的卡通鼠标、创意桃心鼠标等等各种不同形态的鼠标。

鼠标的色彩也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鼠标主要以黑、白、灰三色为主。黑色象征沉默、寂静。黑色与其他任何色彩并列时都会充分的显示出邻接颜色美丽的光泽,显示明亮的力量。黑白结合,光感最强。白色的色彩感觉是非常刺激的,它是洁白、纯洁和美好的象征。白色可以依照所配的色彩环境变冷或变暖。灰色是个中性色,对于邻接的任何颜色都不予影响。现代的鼠标颜色不仅仅局限于黑白灰三色的搭配了。它也有其他彩色的搭配,可以在鼠标的侧边搭配彩色的装饰条,这样可以使这个“Mouse”用起来更加的有动感。目前,根据人群的需要,鼠标的颜色更是多彩纷呈。

建筑分析——山东泰安岱庙吉建筑设计美分析 2011年8月底,我们来到山东泰安这里参观。它坐落于泰山

脚下,而岱庙也是因泰山而建

的,泰安更是围绕岱庙建的。

它是一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

建筑群,它在泰城中所具有的

重要意义,它在泰安历史文化

中所处的领先地位,都是其他任何建筑无法比拟的。岱庙在泰安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其建筑布局保存最为完整,其具有的文化内涵也更为丰富。放眼望去,满眼的古

老气息。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岱庙是中国的古建筑,因此也具有中国古建筑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是很有特色的,被称为中国建筑的冠冕,它的屋顶拥有流畅的曲线和飞檐,而最初的设计功能是为了快速的排泄屋顶的积水,而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古代封建制度的等级的象征。而岱庙的屋顶的设计样式有很多种的,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等级低的;等级高的有歇山顶。我国古代屋檐的式样丰富多彩,屋顶的装饰也是各式各样。屋顶的样式有等级之分,那么当然屋顶的装饰也是等级之分的。

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岱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称东嶽庙或泰山行宫。位

于泰安市区北,泰山南麓。它

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

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

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

地方。创建历史悠久,有“秦

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

岱庙是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场所,是泰山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在总体布局上,按唐宋以来祠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修建,四周城堞高筑,周辟八门,庙墙四周皆有楼,从南门外的门户建筑遥参亭起,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作为现存古建筑的

重要构件,岱庙瓦当具有典型的明清官式特点。它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进入其中,犹如回到了汉唐时期一般,有如汉时的依旧;也有唐时的殿阁辉煌。浓郁的儒家思想展现在岱庙这个古建筑上,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建筑体文化。在内部建筑的排列布局上采用了以一条南北向的纵轴线为中心,均衡对称地向横向扩展的组群形式。徜徉在这座建筑群里,游览每一处厅堂院落,看遍每一个角角落落,人们都能形象地感受它所表现的正统观念、伦理纲常、王权至上。同时,它又是展现封禅祭祀文化的舞台。仅就建筑艺术成就而言,这座建筑群也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科学技术与中国文化艺术的完美结晶。

具体分析,岱庙的总体布局、单体建筑都充分反映了封建礼制观念。岱庙古建筑群体现了“择中而宫”的设计理念。岱庙位于泰山中路的南北轴线上,以泰山作为大背景体现了一个非常宏大的艺术构思,岱庙与泰山中路建筑群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布局宏大而有致,充分体现了统一对称和中正的秩序观念。岱庙古建筑本身也突出了中轴线的作用。主要建筑置于中轴线之上,无论开间大小,进深深浅,竖向高度,装饰色彩,均比中轴线以外建筑讲究,辅助建筑分布于中轴线两侧。中轴线上的建筑都体量大,竖向高,琉璃瓦覆顶,中轴线以外的建筑都体量小,高度低,青砖灰瓦。岱庙主体建筑——天贶殿是采用“九五”之制的最高建筑形式。所谓“九五”之制,就是大殿开间为九,进深为五的形制。岱庙继承了前为朝后为寝宫的制度。岱庙的建筑布局分两部分,前部以天贶殿为中心,供奉泰山神,后部以

寝宫为中心,是帝后燕息之处。岱庙古建筑命名、色彩的运用等同样表现出对传统礼制的标榜。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佛教、道教等文化的气息。岱庙作为泰山神的祠宇就早已存在,它是典型的礼制建筑,作为传统庙宇,岱庙建筑中也融入道教、佛教文化因素。据史料记载,宋代时就有管理岱庙的主持为紫衣道长。这里也有佛教的建筑:如须弥座、狮子。

岱庙的代表物品是其出土的瓦当,而瓦当艺术是古代建筑美术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 是历代劳动人民运用聪明才智而把美学观念融汇于实用化的产物。岱庙拥有不同时代的瓦当,它表现出当时工艺水平之高。岱庙出土的瓦当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文化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从其设计理念、建筑布局和规模来看,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渊源。

关于美的本质的看法

关于美的本质的看法 美学原理课即将结束,在这最后的时刻我又想起了刚开课时那个问题,美是什么?有人说美在比例,美在对称,美是和谐,美是无害,美是美德,充实为美等等。将美归结于一个客观存在的概念,对于这些我无法评论什么。自柏拉图提出了千古疑问“美是什么”之后的几千年,漫漫人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无数的见解,但至今都不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也即将成为一条这样的过江之鲫,虽然是条极其幼小的鱼苗。 我并不认为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准确的有明确定义的感念,我认为美是更加唯心的,是出于人类的主观感受。每个人是不同的,审美观也是有差异的,没有人能否定别人的审美观如何,我认为没有人能真正批判别人的审美如何。因为你不是他,你批判的出脚和他人是对不上号的,就类似于用不同体系的东西去强行解释其他体系的问题。 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不论美的对象是如何,这是我对于美的认识。 音乐有美,才让人为之倾倒。有人爱宁静悠远的音乐,有人爱磅礴大气的交响,有人爱清新脱俗的空谷回响,有人爱疯狂嘶哑的摇滚,也有人爱抒情的慢歌。人人都是自私的,都想要肯定自己的,但他却是不能真正否定别人的,因为你不是他。喜欢的音乐带给了自己美的享受,这就是美,哪来的这么多条条框框,哪来的必须的高雅大气,接地气通人情又哪不美。 人们会对彼此的外貌品头论足,认为她美认为他帅认为他酷认为他丑陋。但你认为其美丽的对象,别人却不一定会这么认为;你认为丑陋的对象,别人也不一定这样认为。因为你们不是在同一个标准下看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你们不是同一个人。人们自出生以来与生俱来的大脑所决定的很多东西,决定了看待问题上与他人的不同。他认为她美,她在你眼里就是美;他认为她不美,她在她眼里就不具有美。同是她,却不同具有美。这就是我眼中美的些许意义。

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调研报告

关于艺术设计构成的调研报告 三大构成作为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造意识培养具有开发性效应,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作用,并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先行性及对专业设计课程的影响力,取得了在课程结构中的重要位置。 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不难发现关于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整合中的理论课程问题的研究也不多见,因而有必要对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和模式建构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目前各大院校使用的设计基础课程教材和课程安排的考察可以发现.现今的设计基础课基本以三大构成为主,这几门课程基本上以构成规律的学习练习为主,基本上摒除了绘画性和主观性练习,是以“规律性”传授为主的教学。并且对三大构成的学习还是在各自独立的状态进行,这样容易造成将色彩、平面、立体结构分离开来,而且老师们教的一些规律,提供一些范例。然后学生根据这些例子依样做类似的例子。这就导致了学生更多是模仿而不是体验和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思维锻炼极其有限。 从课程开发模式来看,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课程目标的实现。忽略了课程实施的过程性;从课程目标的确立来看,没有注重素质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体系的关系。从而不能确立正确的课程培养目标。使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重要的培养标准在学生学习中得以贯彻和实现;从课程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划分来看,没有考虑到基础课程内部的有机整合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承接关系,导致课程核心内容被不合理的分割和组合。课题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几个独立学科作为基础课程主体内容;②各基础课程自成相对封闭的系统。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③课题资源贫乏、简单重复,缺乏设计创意的课题设计;④课程局限于技艺技巧的训练,忽视将创造性思维培养贯穿于这一设计素质塑造的初始阶段。 通过研究各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可以知道,在知识结构上确立学生以递进式的训练来完成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重点突出对学生造型技能和设计思路训练的同时,挖掘学生个性思维,提升创造能力,加强审美修养,提高视觉表达方法,调动学生对设计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后续职业技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课题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首要任务。具体方案是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整合为构成与设计,重新整合和构建教学内容,使设计造型基础和传统三大构成的学习更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从而让学生掌握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基本视觉语言,启发学生丰富的构想、敏锐的观察力及较好的创造力,更好地实现将学生从必备的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向设计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边改革改摸索,整合后的构成与设计的课程被设计成以下教学情境: 1.构成的形态基础:理解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培养学生丰富的构想、敏锐的观察力,学会提取和概括的表达。 2.基本设计造型的要素与情感表达。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其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和构成要素,感受视觉形态的力感、动感、节奏感,感受视觉形态的情感表现,认识和体会艺术造型的本质规律培养对形态和形象的感悟能力.训练造型感觉。 3.设计形式美惑的对比研究。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和理解艺术表现的形式语言。理解分析艺术设计的基本视觉要素,如形态、线条、体积、空间、光影、肌理、色彩和比例、节奏、装饰构成等。

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浅谈我的看法

就中外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浅谈我的看法 广告0602班潘蔚 12号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以及美起源于什么,尽管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作出了多种多样有关美的本质的学说如:“美在形式”说、“美在主观”说、“美在统一”说等等,但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以下是三种中外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代表性学说,以及我的粗浅看法。 一、“美在形式”说: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角度探求美的本质。 西方美学史中,美在形式即形式美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美学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早在18世纪,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创建美学学科的时候,就在感性学的意义上关注美的问题。此后,形式与感性的关系就一直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自费希特以来,在审美与艺术研究中,“自下而上”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审美经验受到了重视。康德把美与崇高相区分,认为与美基于形式不同,崇高是无形式的,因为它是混乱的、不规则的与无秩序的。在康德那里,真、善、美之间有了明晰的分界,艺术也不等同于真理。康德为西方形式美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而在现代,西方形式美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如结构主义美学、分析美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等的产生。贝尔的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见解,是一种“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既不同于纯形式,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形式,然而也有别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格式塔”概念更强调经验的整体性。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阿恩海姆在其《艺术与视知觉》中把美归结为某种“力的结构”,认为组织良好的视觉形式可使人产生快感,一个艺术作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现形式。以塞尚为代表的后期印象主义艺术既强调形式感,也看重色彩感。现代美学倾向于把美看成是情感的形式,但这种观点也有自身的问题,难免被超越。 我的看法:“美在形式”这一学说观点是从客观事物的自然特征角度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我认为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就如一幅画并不意味着什么,它的图形结构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形式美或不美完全是人类主观的产物。当人们见到对称,平衡,比例,节奏及多样统一的事物外

第一章 美及美的本质

第一章美及其本质 美是什么? 第一节美学史上的几种观点 一、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2.苏格拉底:美是合适,美是有用 3.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美就在事物之中,主要是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4.博克:18世纪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认为:“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和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5.羊大为美。 二、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1.美是理念 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 休谟:美是主观观念 4. 美恶皆在其心 三、从主客二体关系考察美的本质 1.狄德罗的美在关系。 2.朱光潜:美在心与物的关系上。 3.李泽厚先生: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第二节美的根源 一、劳动使劳动过程和劳动动作成为审美对象 二、劳动使劳动工具成为审美对象 三、劳动使劳动产品成为审美对象 四、社会生产实践是美的终极根源 第三节美的本质 一、什么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人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1.从人不同于动物的物种特征来理解,在于“自由”“自觉”。 2.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美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第四节美的特征 一、非功利性 (一)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 (二)主体对客体不作实际功利性评价 二、形象性 (一)美以形象呈现 (二)美的形象依赖于人的直觉感悟 三、感染性 四、创造性 第五节美与真、善的关系 一、美和真、善的区别 二、美与真、善的联系 1.美以真为基础,离不开真。 2.美以善为依托,表现了善。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美产生的根源及其本质,掌握美的特征及其与真、善的关系,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使学员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审美的眼光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员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美的本质及根源 2、美与真、善的关系 课后练习: 1.试举例说明如何理解美的本质。 2.试论美与丑的关系,如何理解波特莱尔的“以丑为美”? 阅读书目:1.宗白华《美学散步》 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 2 -

艺术设计基础试卷含答案 (1)

《设计基础》试题(第三章) (课程代码10177)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招贴内容属于社会公共招贴的是() A.企业形象招贴 B.音乐演出宣传画 B.电影海报 D.“预防爱滋病”宣传海报 2.包装设计必须以市场调查为基础,以下可不考虑进行定位的是() A.生产者 B.商品 C.销售渠道 D.销售对象 3.下列不属于包装设计审美的是() A.材料美 B.结构美 C.文化美 D.装饰美 4、连接封面和内页,目的在于封面和内页牢固不脱离,常采用抽象的肌理效果制作的版面叫() A.封面 B.扉页 C.环衬 D.目录 5.企业形象设计是围绕()为主体的一系列视觉符号的设计。 A.标志 B.标准字 C.标准色 C.吉祥物 6.具有实用价值和美感作用的包装外观形体,是指包装审美的()A.结构美 B.造型美 C.装饰美 D.材料美 二、多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平面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922年美国设计师德维金斯在讲述自己的书籍装帧设计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名词 B 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 C 它的一个现代特征是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结合 D 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志 E 包括图形、字体、文字、插图、色彩、标志等基本元素 2.下面属于平面性广告的是()。 A 杂志广告 B 报纸广告 C 广播广告 D 路牌广告 E 车身广告 3.下面属于招贴内容美的有()。 A 社会现实 B 图形 C 文字 D 文化内涵 E 思想情感 4.标志按构成要素分类可分为()。 A 公共标识 B 文字标志 C 图形标志 D 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标志 E 徽标 5.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的外部视觉形象要素的是()。 A 标志 B 标准字 C 企业的各种制度 D 名称 E 标准色 6.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可称为() A 广告招贴 B 公益招贴 C 文化招贴D宣传画 E 商品宣传画 三、填空题 1.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是信息传达最直接、最可靠的构成因素。______是最具煸动性的要素。 2.招贴按服务对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I系统是由__________(MindIdentity简称MI)、_______(BehariourIdentity简称BI)和_________(VisualIdentity简称VI)三方面所构成。 4.招贴构成设计是图形、文字、色彩和________。 5.包装设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作用。

论美的本质王东岳

论“美”的本质 王东岳 关于美和美学的问题,讨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讨论美学的具体范畴,涉及美学和审美的一般问题;另一种是讨论美的本质,也就是问美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而第二种讨论方式只能是一种哲学方式。我今天是在哲学的意义上讨论美的本原,因此,各位同学可能会认为它和美离得比较远,然而,正因为离得比较远,于是它才可能真正把握美的本质。 一 我们首先谈谈美的问题的提出。 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美的本质” 问题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以苏格拉底和他人对话的方式,讨论了这个问题,得出的唯一结论是“美是难的”。柏拉图认为,“美”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几乎是无法说清楚的。在此篇中,苏格拉底用归谬法的方式否定了对“美是什么”的所有回答。换一句话说,柏拉图用这样的方式是想告诉人们,美的问题用多因素分析的方式得不出结论,必须找到它的单因素决定方向,否则这个问题就讨论不下去。 为什么说“美的本质”是一个哲学问题呢?我简单谈谈哲学的含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学问的地方,就在于哲学是追究终极原因的学问。也就是说,它不在一般的或直观的浅层上追问形成事物个相的原因。比如说,我们讨论健康,如果站在一般的因素层面上讨论,1000个因素都说不完。哲学不这样讨论问题,而我们通常的科学或一般的学问都是多因素的讨论问题。多因素讨论问题的方式使得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成立,因此多因素讨论问题的可成立性是大可怀疑的。而哲学是追究终极因素,是讨论问题的单因素。因此,罗素对哲学有个说法:哲学和神学很有相似之处,因为哲学和神学所探讨的问题都是终极问题。哲学和神学的不同点是,哲学是用理性探讨终极问题,神学是用信仰抵达终极关怀。从另一方面说,哲学和科学又有相似之处,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使用理性这个工具,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哲学探讨的是终极问题,而科学探讨的是具体问题。“美的本质”这个问题,从具体层面上是探讨不了的,因此,探讨这个问题必须从哲学说起。 美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齐白石有句名言:美就在似与不似之间。也就是像与不像之间,他说,如果太像,就有媚俗之嫌,如果完全不像,就有欺世之嫌。美一定在似与不似之间,也就是说,美是一个很飘忽的东西。古代最早讨论美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一个主观理念。也就是说,美不是一个客观派生的东西。他的学生亚里斯多德提出不同的看法。亚里斯多德认为,美是有一定客观性的,美是外部对象的一种和谐。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美,他一定要头有多大,四肢有多长,躯干要是怎样的状态,恐怕美包含在这种协调关系里。哲学继续发展,所有的哲学家都在探讨美的问题。到了康德和黑格尔,美的问题再度转化到纯理念方面。那么,美到底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美到底是什么?既往哲学家那种讨论方式,我认为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得出结论。我们今天换一种方式,从远距离来讨论“美是什么”。 二 讨论“美是什么”,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感知”和“精神”是什么,因为美是一种精神现象,或者说,是精神现象中一个心理层面的反应。如果“精神”的起源搞不清,“美”这个问题就无从谈起,或者“美的本质”就无从谈起。 我们现在把二十世纪的系统科学拉开一个幅面,那么,我们在哲学上,或者说在精神的起源上,似乎可以找到另外一个讨论问题的方式。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导出了

6设计原理-设计的法则和原理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概论课程教案视觉传达专业教师胡绪华授课时间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备课用纸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释义: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即是说,就设计而言,看得见的是形式,如形状、结构、材质、色彩等表现形式指的是它的装饰性;看不见的是功能,如衣食住行,指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实用性。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其中“为人造物”指明了设计必须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且必须具备有用性即实用功能。在设计中,一般来说设计作品的内容即是其功能,而与内容相对的,必然要有相应的形式。设计作品的形式,作为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形状、色彩等在作品外部形成可被人感知的实体,因此设计中要求的“按照美的规律”也主要体现在对形式的创作中。一般来说, 人造物的发展大致要经过功能至上、形式至上、功能与形式的融合三个阶段。每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 设计会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或以更高的形态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一、设计生产之初的功能至上如果说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那么“为人造物”就是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设计的标准。人类产生之初,造物行为就是植根于人的生存、生活需要,进行造物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物品,在以后的石器制作中无论是制作技术从一次加工到二次加工以及到后来的局部磨光、整体磨光,还是工具的品类从单一到多样化再到专门化和组合,始终都体现着“功能至上”的原则。而在漫长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实用的目的对物的原形不断进行改造,在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快感和舒畅的基础上,人类萌发了对形式中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最初认识。 二、追求形式的手工业时代设计当人类的设计活动进入手工业时代,由于最初的设计是在一种“功能至上”思想指导下进行,设计出的产品都是以追求物的有用性为根本目的,因此,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到了手工业时期其内在的使用功能就趋于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件东西的基本功能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形式作为一种可以为人所感知的外部形象,在不影响物的有用性的前提下,对它的处理就有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度。手工业的独立是在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伴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居于社会下层的手工匠人所生产出来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居于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彰显社会地位、炫耀财富的需要,手工匠人在制作器物时往往不记成本的追求“错金镂(lòu)银,雕缋(huì)满眼”的效果,有时甚至到了穷加雕饰的地步,在这一时期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状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的设计中都得到反映。比如明代的宣德炉,再如洛可可时期的路易十五的办公桌和豪华台柜,都是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典型作品。圆明园的海晏堂是仿制的西方建筑,但是由于对功能结构原理的忽视以至喷泉的动力机构瘫痪后,只得由人工提水来维持其正常喷水,这更加是只重形式。 三、手工业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型期中形式与功能的争斗 18世纪的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以煤、铁、钢等新材料的使用为基础的工业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在强大的机器面前,个性的设计屈服于机器的生产,那些充满艺术创意和手工技艺的设计也被惟利是图的商人所摈弃,传统的审美趣味被单纯注重使用功能和效率的大批量机械产品所掩盖。针对机器生产引起的产品艺术质量的下降,也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关注,威廉·莫里斯领导了工艺美术运动。随后,以法国、比利时为首开展了新艺术运动,还有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装饰艺术运动

艺术设计基础试卷含答案

《设计基础》试题(第三章) (课程代码10177)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招贴内容属于社会公共招贴的就是( ) A.企业形象招贴B、音乐演出宣传画B、电影海报D、“预防爱滋病”宣传海报 2.包装设计必须以市场调查为基础,以下可不考虑进行定位的就是( ) A.生产者B、商品C、销售渠道D、销售对象 3.下列不属于包装设计审美的就是( ) A.材料美B、结构美C、文化美D、装饰美 4、连接封面与内页,目的在于封面与内页牢固不脱离,常采用抽象的肌理效果制作的版面叫( ) A.封面B、扉页C、环衬D、目录 5.企业形象设计就是围绕( )为主体的一系列视觉符号的设计。 A.标志B、标准字C、标准色C、吉祥物 6.具有实用价值与美感作用的包装外观形体,就是指包装审美的( ) A.结构美B、造型美C、装饰美D、材料美 二、多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平面设计”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 A 1922年美国设计师德维金斯在讲述自己的书籍装帧设计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名词 B 其设计的对象与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 C 它的一个现代特征就是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结合 D 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标志 E 包括图形、字体、文字、插图、色彩、标志等基本元素 2、下面属于平面性广告的就是( )。 A 杂志广告 B 报纸广告 C 广播广告 D 路牌广告 E 车身广告 3、下面属于招贴内容美的有( )。 A 社会现实 B 图形 C 文字 D 文化内涵 E 思想情感 4、标志按构成要素分类可分为( )。 A 公共标识 B 文字标志 C 图形标志 D 文字与图形结合的标志 E 徽标 5.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的外部视觉形象要素的就是( )。 A 标志 B 标准字 C 企业的各种制度 D 名称 E 标准色 6、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可称为( ) A 广告招贴 B 公益招贴 C 文化招贴D宣传画 E 商品宣传画 三、填空题 1.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就是信息传达最直接、最可靠的构成因素。______就是最具煸动性的要素。 2.招贴按服务对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I系统就是由__________(MindIdentity简称MI)、_______(BehariourIdentity简称BI)与_________(VisualIdentity简称VI)三方面所构成。 4、招贴构成设计就是图形、文字、色彩与________。 5、包装设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作用。 6、标志设计根据功能与用途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 7、创造出既能给人以_________,又能给人以__________的设计,就是现代书籍艺术的基本理

浅谈美的本质

第一节美的本质问题的追问史 就像上述剧中人物一样,人们似乎都可以非常自信地谈论“美是什么”的问题,并且都可 以得出自以为正确的答案。然而,美学史上的情形却正相反。自古希腊时代的柏拉图以来,美 的本质问题已成了美学中最深奥、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美学家们一直深感讨论和回答这个问题 的艰难,甚至望而生畏。由于美的本质问题直接与有关世界的存在、人的存在等最基本的哲学 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要理解美的本质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 历史。 一、作为美的定义问题的美的本质问题 从美学史上看,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包括了三个方面,即“什么是美”、“美是怎样存在的”以及“为什么美”。 首先谈“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涉及了美的定义。从柏拉图开始,就不断有学者试图给“美”下一个定义。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从各种美的事物如美的花、美的人、美的制度等,一直追溯到“美本身”,希望求得有关“美是什么”的一个确切答案。只是到了最后,他也没有获得一个 明确的观念,只能慨叹“美是难的”①。但是,正如我们在第一章里曾经指出的,柏拉图就此 却开启了一条寻找美的定义的基本思路,即美的本质的探讨应能寻找出那个导致一切美的东西 之所以美的共同本质。除了柏拉图之外,著名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西塞罗(Ciceron)、维特罗维奥(Vitruvius)、普洛丁(Plotinus)、奥古斯丁(Augustine)、托马斯·阿奎那(T.Aquinas)等人,都曾给美下过定义。一般说来,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美是和谐(这其实也 是直到19世纪西方美学家的共识);在中世纪,人们认为美是完善(这个观点也一直延续到欧洲大陆的启蒙运动时期);近代英国经验派美学家则认为美是快感。而自从美学学科诞生以后,关于美的定义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黑格尔所谓“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一个最著 名的定义。 应该说,这种从“美是什么”的角度来理解、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做法,在现代西方美学中已 基本消失了。但由于它在前苏联的美学研究中影响极大,而当代中国美学又主要是借鉴前苏联 美学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因此,我们在当代中国美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关于“美”的定义,如 “美是自由的形式”(李泽厚)、“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 象化”(蒋孔阳)等等。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把“美的本质”等同于“美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显然, 这条由柏拉图开启的思路,带有鲜明的柏拉图主义色彩。柏拉图假定存在着一个可以脱离具体 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然后再询问“美本身”究竟是什么。这里,柏拉图其实是忽视了实 体与属性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像我们说一个人长得美,这与说一个人长得白在逻辑上是同一类 型的陈述。其中,人是实体,“美”或“白”只是实体的属性;属性可以千千万万,可以定义 实体,但实体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东西,属性不能变成实体。当柏拉图提出“美本身”的时候,他就无意中把作为属性的美换成了作为实体的美。这种把“美”实体化的做法,显然是有问题的。我们不妨可以反问一下:“真的存在‘美本身’这样一种东西吗?”回答一定是“不存在”。虽然,我们不能说美学史上所有替美下定义的美学家都与柏拉图一样,都认为存在一个

美的十大形式原理规律

十大審美規律(原理) 一、反覆(Repetition) 「反覆」(又稱為「連續」)是指將同樣的形狀或色彩重覆安排放置的意思。由於這些形狀或色彩性質全無改變,僅是量的增加,是以彼此之間並無主從的關係。例如希臘神殿中的柱子,形狀、大小、粗細均相同,且以同等間隔安排,便是一種反覆的形式。 一般而言,反覆的視受形式較有秩序性,予人單純、規律的感受,在其他的藝術類別中也常可見到。以音樂而言,在同一首曲子中,常可聽到反覆出現的旋律;以舞蹈而言,也常見到反覆動作;以文學而言,詩歌中也常出現反覆的句子或單字等,皆為此一形式原理的應用。藝術上常用的反覆形式,是將組成作品所用的形狀、顏色、節奏、姿態等等表現手法做重複的呈現運用,經由相同形式的表現,產生繁複的美或壯觀的美。在造型與視覺藝術上,經由單一的圖案或形體,上下左右不斷的重複,作品空間充滿著這個單一的元素呈現出一種有秩序的感覺,如布料中重複壓印的印花、油畫中出現相同的方向、相同質感的大面積筆觸、水墨畫中大面積同樣筆觸的皴法、牆面裝飾中同一質料與色澤的瓷磚拼貼,都是運用此一形式的例子。在建築的運用上,最常應用反覆法則的是在迴廊、列柱、與立面造型。 二、漸層(Gradation) 「漸層」(又稱為「漸變」)是指將構成元素的形狀、材質或色彩做次第改變的層層變化。例如,同一種形狀的漸大或漸小、同一種色彩的漸濃或漸淡、聲音的漸強或漸弱、速度/節奏的漸快或漸慢、空間/距離的漸遠或漸近、光線的漸明或漸暗,均屬於漸層的形式變化。而在這些漸增或漸減的層次變化中,即能具現出漸層的美感。漸變的基本原理與反覆相類似,但由於其中或形或色的漸次改變,使得畫面較具活潑性,予人生動輕快的感受。中國建築中的寶塔;樂曲中音量的漸強漸弱;文學小說中情節高潮的堆砌;大會舞隊型的漸次縮小或擴大……等,都是漸層形式原理的例子。 三、對稱(Symmetry) 「對稱」可說是在所有的形式原理中最為常見且最為安定的一種形式,並且在自然界中也普遍存在。例如,人類的五官及四肢便極為對稱,其它動物或植物、昆蟲或鳥類的翅膀軀幹紋路、躲花瓣排列的對稱,甚至倒影與鏡射現象等,也具有對稱的形態。對稱在各種視覺形式中,最能予人平和、莊重的感受,雖然較易失之於單調,但對於人類的情感頗具穩定作用。於建築物中、室內布置上亦常可見到對稱形式的出現。古希臘人對宇宙的認識,首要的原則就是對稱,舉凡平面上的原形,或轉動中的球(由於他們在轉動時的形狀完全對稱),所以古希臘時期的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對稱是最完美的形狀」。

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追求越来越高。三大构成理论以艺术设计规则和美的构成法则为基点,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形成了二维和三维效果,给受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日渐提升的审美要求。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关方面的研究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平面设计;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创造了巨大价值。目前,平面设计已被广泛地应用至Ⅱ多个领域,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而三大构成以其独特、多维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起了多种角色,并在增强设计作品感染力、冲击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期,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已然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其发展空间巨大。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三大构成研究,并不断创新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增强应用效果,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三大构成主要包括色彩构成、平面构成以及立体构成,

并以各自特点在平面设计中发挥不同作用。其中,色彩构成通过还原自然中的色彩现象,对受众感知、心理产生刺激,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色彩构成还可以利用空间、质、量等的可变幻性,重组各要素关系,从而呈现丰富多样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广告彩页、产品包装等都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色彩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在欣赏平面设计作品的过程中,首先会关注其色彩,只有协调的色彩构成才能够引起人们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因此,很多设计师都会将色彩视为主题与情感的依托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平面构成涵括了点线面三大元素,其应用增强了二维平面设计的实用性、创造性。一般意义而言,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最大。只有理顺点、线、面之间的构成关系,并学会灵活地运用,从视觉需求的角度进行重组,才能设计出自然、平和的平面作品。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多在招贴、书籍出版等形式中得至0体现;立体构成又被称作空间构成,它是以力学理论为依据,在人类视觉规律和材料基础上按照一定规则排列造型要素的技术。从本质上讲,立体构成就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增添空间造型,其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立体感、视觉冲击感,为受众营造了巨大的联想空间,将设计师意图展示得更加清晰、透彻。 二、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前文提到的三大构成与平面设计之间关系的分析,

01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设计美的构成 设计美的构成是产品造型观念转化为审美实体的重要环节。本章通过对(产品)设计美构成要素的分析和构成法则的探索,来研究如何运用材料、结构、功能、形态、色彩、语意等视觉要素,创造现代科技与艺术造型相结合的产品以及相关的设计文化氛围,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第一节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产品的设计美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构成产品的材料、结构、功能等内容要素,是使设计构想变为现实产品的物质基础,也是形成产品设计美的重要媒介;而构成产品的形态、色彩、功能等形式要素,则是在满足人们对产品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满足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供高附加值产品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下面分别就各要素在产品艺术设计中所产生的审美功能进行逐项分析。一.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材料

金属材料能吸收并辐射出金属表面的光能,给人以坚硬、富丽的质感效果,具有良好的承受塑性变形的能力,易于加工成型。 ?工程塑料质轻比强度高,特别适用于需减轻自重或强度高的机械工业产品,其特有的弹性和柔度,往往给人以亲切柔和的触觉质感。?工业陶瓷的高温抗蠕变能力强,导热性比金属小,多为较好的绝热材料。尤其是各种晶质玻璃、刻花玻璃、宝石以及建筑上用的玻璃大理石、玻璃饰面砖等,都已经广泛应用于艺术造型之中。 ?复合材料能将一些不同性能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它不仅体现最新科技的材质美,而且开创了人类在材料利用上的新时代。

这是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一组镍钢咖啡茶具,利用金属材料反光效果透出冷傲的贵族气息,用加大的底部显示其稳定,用相互呼应的对比造型使产品更为生动有趣。

设计原理 特点

设计原理 功能性 1、功能之美 美与实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美的形式和结构植根于它具备的功能。 力量的线条和美的线条根本即使同一根。 例如:永贝里CK广告 2、适合才美 只有当对象吻合它的目的,才可能成为完美的实现功能。 3、机器之美 人类和机器之间保持了一种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对机器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感到钦佩,另一方面因为他同样的原因而感到深深的恐惧。 例如:手持透明屏幕(OLED有机电激光显示) 桌面型立体显示器 三星半透明屏幕的笔记本电脑 机器生产以合理性表明人的理智的力量、艺术设计师的精巧,体现人们更加完善的需要。 4、功能的主导性 “形式永远服从功能”(沙利文) 装饰就是罪恶(阿道夫·卢斯) 米斯·凡·德·罗“少则多”的建筑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 功能主义,必须放弃设计的单一表现性。 形式化的功能:通过产品的形态和结构表达出来,给人以功能上的心理预期,但实际上并不发挥作用。 流线型设计:“流线型设计”是典型商业化的样式设计,它通过将产品外观作为商品促销的重要手段,打击了现代主义自以为是的“清高”。 5、多功能的悖论 功能全面一直是产品设计的一个追求方向。 多功能永远是一种理想化的境遇。 多功能产品“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其产品的使用环境是否有针对性。即通过对单一功能的部分牺牲而获得了多种功能的方便。 功能越多,产品就越复杂 功能状态失误常出现在使用多功能物品的过程中,因为适合于某一状态的操作在其他状态下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良好的匹配关系,即每一控制器通常只赋予其一种功能。 多功能是一种促销手段: 没有功能的未必就是没有用的 功能欠缺产生了仪式性的效果,仪式性的设计往往与功能性背道而驰。 物的“用”是一个复杂的范畴,其中既有对人生理需要的满足,也包括对人心理需要的关照。 例如:缅甸民主运动领导人昂山素季

浅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浅谈对美的本质理解 美学中美有很多含义,如优美,审美对象,美得事物,美感的含义等等。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以及美起源于什么,尽管两千多年来,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艰苦探索,提出了种种关于美的本质的见解,但至今都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他们提出的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 一、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 主张从美的事物本事去寻找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说成是事物的某种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亚里士多德强调美在于事物“体积与安排”的“整一性”,认为美在于事物的形式、比例。英国威廉荷珈兹指出,构成美的事物有六条原则,即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他认为曲线是美的线条,比任何直线更能创造美,在优美的形体上直线最少,最美的线条是蛇形线。英国博克认为美是事物本身的性质。他说“所谓美,是指事物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莫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上述哲学家、美学家肯定美是来自客观事物本身,坚持了美的客观质性,引导人们到客观事物中区探求,美的本质,这是正确的,有积极作用。但是,他们仅仅把美看做事物本身的某种特性,割断了美和人、社会的联系,对没的本质的认识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相当空洞肤浅。 二、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 有的美学家、哲学家不是从客观精神方面而是从主观精神方面去寻找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人的主观感受。例如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这些观点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学问题,并在揭示美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抽象地发展了主观能动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没有看到主观心理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反映。 三、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就在于事物的感性形式,在于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某种形式规则;博克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细小、光滑、比例匀称等。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但由于他们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只从事物的感性特征和自然性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因而带有明显的直观性。 四、从主观精神和客观事物的统一中去探讨美的本质。

排版的形式与原理

第二章排版的形式与原理 一、排版的形式与原理 电脑排版离不开艺术表现,美的形式原理是规范形式美感的基本法则。它是通过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构成法则来规划版面,把抽象美的观点及内涵诉诸读者,并从中获得美的教育和感受,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既对立又统一地共存于一个版面之中。 1.重复与交错 在排版设计中,不断重复使用的基本形或线,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是相同的。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但重复构成的视觉感受有时容易显的呆板、平淡、缺乏趣味性的变化,故此,我们在版面中可安排一些交错与重叠,打破版面呆板、平淡的格局。 2.节奏与韵 节奏与韵律来自于音乐概念,正如歌德所言:―美丽属于韵律。‖韵律被现代排版设计所吸收。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秩序、重复连续地排列,形成一种律动形式。它有等距离的连续,也有渐变、大小、长短,明暗、形状、高低等的排列构成。在节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个性化,就有了韵律,韵律就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不但有节奏更有情调,它能增强版面的感染力,开阔艺术的表现力。 3.对称与均衡

两个同一形的并列与均齐,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对称形式。对称是同等同量的平衡。对称的形式有以中轴线为轴心的左右对称;以水平线为基准的上下对称和以对称点为源的放射对称;还有以对称面出发的反转形式。其特点是稳定、庄严、整齐、秩序、安宁、沉静。 4.对比与调 对比是差异性的强调,对比的因素存在于相同或相异的性质之间。也就是把相对的两要素互相比较之下,产生大小、明暗、黑白、强弱、粗细、疏密、高低、远近、硬软、直曲、浓淡、动静、锐钝、轻重的对比,对比的最基本要素是显示主从关系和统一变化的效果。 调和是指适合、舒适、安定、统一,是近似性的强调,使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要素相互具有共性。对比与调和是相辅相成的。在版面构成中,一般事例版面宜调和,局部版面宜对比。 5.比例与适度 比例是形的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数量的一种比率。比例又是一种用几何语言和数比词汇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抽象艺术形式。成功的排版设计,首先取决于良好的比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黄金比等。黄金比能求得最大限度的和谐,使版面被分割的不同部分产生相互联系。 适度是版面的整体与局部与人的生理或习性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就是排版要从视觉上适合读者的视觉心理。比例与适度,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予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新感觉。 6.变异与秩序 变异是规律的突破,是一种在整体效果中的局部突变。这一突变之异,往往就是整个版面最具动感、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也是其含义延伸或转折的始端,变异的形式有规律的转移、规律的变异,可依据大小、方向、形状的不同来构成特异效果。

创造美的艺术教学设计

《创造美的艺术》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和表现。 教学重点: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视频等。 准备:图画纸;橡皮;铅笔、钢笔等。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课堂教学:<一>引导阶段: 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秀美山川的实景照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提问:1>这样一组画面及歌唱家深情地演绎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同样是歌颂祖国,除了歌曲你还能想到那些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诗歌、绘画) 学生:倾听歌曲,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身后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创造美的艺术》 (2)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泽东的着名诗词《沁园春雪》的配乐诗朗诵视频,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提问:1>用几个词语描绘一下你对这首诗词的感受。 2>如果让你根据词意进行创作,你会怎样表现,请用单线勾勒出你的想法。 学生:倾听诗词,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大胆绘图。 教师:选出三位同学,展示绘画草图,教师引导学生诠释自己的创意。 学生:积极思考,展示作品,说出想法。 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山如此多娇》,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品背景。教师讲述: 1>首先这幅作品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而绘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显要位置。作品完成是集合众人智慧的结晶,中央领导人对这幅画的绘制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心和指导。周总理选定《沁园春雪》为主题,陈毅提出了画面的设想,在郭沫若、吴晗等人的具体指导下,由傅抱石关山月设计小稿,又经过多次推敲直至最后定稿。 2>这幅画放置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外大厅的正面,需要同时满足于远视点和近视点观看的需要,画幅的构思、尺寸、比例、色调等都要满足筑物内外格调的高度和谐统一。 3>这幅作品融合了两种流派:

朱光潜:美的本质

朱光潜:美的本质 《西方美学史》第三部分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丙结束语第二十章关于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美的本质问题 文/朱光潜美的本质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不但牵涉到美学领域以内的一切问题,而且也要牵涉到每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实践情况以及一般文化思想情况,特别是哲学思想情况,这一切到最后都要牵涉到社会基础。像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一样,美的本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式也是受历史制约的,因而同一问题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内容。这就叫做历史发展。 专就美的本质问题的历史发展来说,它主要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的问题。在西方很长时期之内,内容与形式,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都是割裂开来的,各个美学流派各有所偏重。到了十八九世纪,德国古典美学才企图达到这些对立面的统一。美学流派甚多,对美的本质的看法也言人人殊。但是在一团乱丝中还是可以理出一些线索来。把次要的看法抛开,单挑出主要的看法就有五种:(1)古典主义:美在物体形式;(2)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美在完善;(3)英国经验主义: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4)德国古典美学: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5)俄国现

实主义:美是生活。这五种看法的出现大致顺着时代的次序,在发展中当然有些交叉或互相影响。现在分述如下: 1.古典主义:美在物体形式 美在物体形式的看法在西方是一个出现最早的看法,也是在很长时期内占统治地位的看法,一般所举的理由是:美只关形象,而形象是由感官(特别是耳目)直接感受的,所以只有可凭感官感受的物体及其运动才说得上美。就艺术来说,古希腊人一般把美只局限于造型艺术,很少有人就诗和一般文学来谈美,因为用语文来描绘形象是间接的,不是能凭感官直接感受的,而是须通过理智的。由于这个缘故,古代人就想到美只在物体形式上,具体地说,只在整体与各部分的比例配合上,如平衡,对称,变化,整齐之类。古希腊人说“和谐”多于说“美”。和谐的概念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发展出来的。他们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研究音乐,发见音乐在质的方面的差异是由声音在量(长短高低轻重)方面的比例的差异来决定的。如果只有一个单纯的声音在量上前后无变化,就不能有和谐;要有和谐,就须在量的差异上见出适当的比例。他们从此得到结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这句话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的文献,也是希腊美学思想的最早的文献。它也就是后来文艺理论家所常提到的“寓变化于整齐”或“在杂多中见 整一”的原则。毕达哥拉斯学派还应用这个原则去研究建筑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