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设计美学(复习大纲)

最新设计美学(复习大纲)

最新设计美学(复习大纲)
最新设计美学(复习大纲)

设计美学(复习大纲)

适用于《设计美学》徐恒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讲美学概论

提纲

一、美与美感

二、审美领域:自然美与艺术美

三、审美范畴: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

一、美与美感

1、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是美学的中心问题,这是一个古老,但到现在人们依然在还在争论的问题。

?《大希庇阿斯篇》--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大希庇阿斯篇》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区分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

这两个问题。柏拉图对美本身的追问被称作为天才的追问,正是有了这个追问,西方才产生了美学。

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学术界几千年就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这些看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来说明美的本质;一类是从精神本质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客观属性派

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

提出“美是和谐”的著名命题。和谐是以数的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认为“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精神本质和主观心理

黑格尔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

绝对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绝对理念也是美的根源,但理念必须显现,与现象、与有限的感性形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

休谟

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中国传统美学关于“美”的观点

观点一、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柳宗元

①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性都带有创造性。

②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③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具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观点二、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即“美”又是对实体性的自我的超越,达到“真我”的境界。“美”的主观性的问题,涉及到对“自我”的看法。

观点三:美在意象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是美的本体,也是艺术的本体。是“情景交融”。

审美意象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

①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即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交融的世界。

②审美意象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③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④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即王夫之说的:动人无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产生美感。

2、美感分析

审美意象(美)是从审美对象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而美感是从审美主体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

美感的内涵

美感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主体在接触到某一审美对象时,所引起的具体感受,也称为审美感受。美感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愉悦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体验、欣赏与评价。

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做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因为美感中带着明显的感情体验,而且既离不开具体的感性形象,又包含着理性的认识,所以又叫做审美观照。

广义的美感

又称为审美意识,是指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审美理想、审美观念等共同组成的意识系统。

审美心理学要研究审美意识的整个系统及各种表现形式,但其核心和基础,还是审美感受,即狭义的美感。

美感不是认识,是体验

第一、美感不是认识。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即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是指世界万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第二、美感是体验。

体验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历,生命就是在体验中所表现的东西。

体验是一种直接性,整体性。

在审美体验中存在一种意义丰满,这种意义丰满代表了生命的意义整体。

美感是“现在”,在瞬间的感知中拥有一个意义丰满的完整世界,包含有瞬间无限、瞬间永恒的经验。

美的形态论

美的存在形态美的表现形态

自然美崇高

社会美优美

艺术美悲剧

科技美喜剧

技术美丑与审丑

二、审美领域

1、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美,是美的一种呈现形态、一种类型。如日月江河,山林鸟兽,朝霞彩虹,清风明月等。自然美是第一性的美,是自然界或自然事物客观存在的美。

自然物是以自身的特征映现人的美、生活的美的,自然美是人的美、生活美的映现,自然物的存在形式与人、人的生活的存在形式上的“异质同构”关系,使许多自然物能够充当审美关系的纽带。

?广义的自然美包括未改造过的自然和被改造过的自然。

2、社会美

社会美见之于社会生活领域,是美的一种形态,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

社会美包括人物美、日常生活的美(即一种生活氛围给人的美感)、民俗风情的美、节庆狂欢的美等。

3、艺术美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成果,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即艺术创造主体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理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媒介、载体等)来表现的物态化产品的美,或者说,是艺术家心理物态化的对应。

?艺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的关系

自然美和社会美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是第一性的美是艺术美的唯一源泉;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比现实美更高、更典型。

三、审美范畴

1、优美与崇高

优美(Beauty or Grace) ,来自古罗马神话中的美惠女神或古希腊的卡里忒斯,这一形象象征着美好、纯洁、欢愉和与青春、温柔等相关的意义。

崇高,是一种庄严、雄伟的美,具有巨大的力量和慑人的气势。崇高,是惊心动魄而不是玲珑雅致。

崇高(sublime)这种审美状态的源头是希伯莱文化和

西方基督教。

优美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在形式上,优美事物适应其内在本质的和谐统一,其外在形式上的显著特点就是和谐完善,不含丑,通常合于形式美的规律。

其次,在内蕴上,优美在实质上达到了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优美体现主体与客体相

对统一的凝静、柔和的状态。

第三,在审美上,优美事物的审美价值在于激发主体产生相应的优美感。所谓优美感,就是主体关照美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宁静和谐的审美愉悦,是一种温柔的喜悦,其特点是表现为和谐感、爱恋感和松弛感。

崇高的审美特征:

从形式上看,崇高要求在形式中表现出严重斗争和矛盾冲突的痕迹。表现出目的性和规律性的不统一。与优美的形式不同,崇高的形式异于传统习惯的形式而表现反常甚至怪异。崇高的形式往往是粗糙,甚至是丑陋的,反形式的。

崇高是自然人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状态。这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在崇高的矛盾激化状态中,实践主体的精神得到了高扬。崇高是在主客体的矛盾斗争中显示出来的性质。

崇高的审美感受——崇高感。

由恐惧(紧张)转向愉悦,由惊恐又转化为振奋。

悲剧与喜剧

悲,又称为悲剧、悲剧性。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是广义的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样式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美学有关“悲”这一审美范畴的研究,是以艺术中的悲剧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

喜剧又称喜或喜剧性,是与悲剧(悲、悲剧性)相对的审美范畴。喜剧性艺术的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所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在喜剧中“庄”与“谐”是处于辩证统一的状态。

丑与荒诞

丑就是不美或非美,这是通常对丑的理解。西方哲学家休谟就认定,快乐是美的伴随物,而丑的伴随物则是痛苦。但作为美学范畴的丑,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丑感是广义的美感(审美经验、审美感受)中的一种。美学家认为丑感主要是一种痛感。李斯托威尔:丑感是一种混合的情感,一种带苦味的愉快,一种肯定是染上痛苦色彩的快乐。

荒诞(absuid)是最典型的现代美学范畴之一。与其它审美范畴不同,它是审美现代性的产物,荒诞一般只出现在现当代艺术当中。

荒诞的特点:无意义或者意义的丧失;价值削平,一切都是等值的,否定任何价值,高雅与粗俗,神圣与平凡,美丽与丑陋都是一样的。践踏美、鄙视崇高,对古典作品的亵渎;荒诞不仅意味着存在本身的无意义性、无缘由性,而且意味着人与世界的疏离和隔膜。

第二讲设计美构成论

一、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二、设计中的美感原理与构成法则

一设计美的构成要素

1、功能美:最本质的审美要素

2、形式美:最具象的审美要素

3、材料美:最基础的审美要素

4、色彩美:最直观的审美要素

1、功能美:最本质的审美要素

关于功能的相关理解(产品的核心概念之一)

功能的界定:功能的概念,用以表示一个物质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产品的功能:具有一定材料、结构和形式的产品与处于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实现某种价值。

功能三分法

需求的多层次性→产品功能的多层次性

实用认知审美

实用功能

实用功能可以反映在设计物的技术性能、环境性能和实用性能上,这三者共同构成实用功能,反映产品在满足人物质需要方面所达到的水准。

技术性能是产品科技内涵的表征,主要取决于产品技术的选择。

环境性能反映产品与环境的协调状况。

使用性能是产品实用功能的重要方面,产品的可操作性是比技术性能更加重要的特性,它直接涉及人和产品的安全性。对于高科技和多功能产品,操作的简易性成为突出的问题。

产品的认知功能

产品的认知功能是实现产品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前提。

产品的造型作为一种语言手机,发挥着传达信息的符号作用。

产品造型的个性化、符号化会使产品获得更加鲜明的标识性,并从众多雷同的产品中形式中突显出来。

盲目效仿或者模仿其他类型的产品造型,会使人产生认知混乱和误导。

审美功能

产品的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

产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产品的审美表现应与整个产品的功能目的性相一致,这是根据功能取向的原则。产品的审美表现应围绕其功能内涵展开,并与实用目的和应用场合相协调。

产品在实用与外观的统一和实效性与表现性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审美价值,也使功能美成为产品审美形态的核心。

2、形式美:最具象的审美要素

形式与形式美的概念

形式:形式是结构和材料的外在表现,是由一定的线条、形体、质地、音响等可以为人直接感知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整体

形式美:形式美是指事物的形式因素本身的结构关系所产生的审美价值。产品设计的形式只有与效用功能、操作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方能称为设计形式美。

产品的几何造型,离不开点、线、面

造型中的点,是指与整个产品外形相比面积微小的部分。

线是产品造型的有力手段。产品的外形轮廓线、各面的交线、面上的分割线,都是明确的造型语言。

面是立体的组成部分。静态产品以平面组成为主,运动体则以曲面为主。

3、材料美:最基础的审美要素

何谓材料

材料一词,出自于拉丁语“物质”的意思,是设计家在创造过程中用来体现设计作品的物质载体。

材料的特点

第一、材料的情感性。材料的感染力来自于长期与人的关系之中,人类使用物品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与材料发生密切联系的莞城,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材料固有的特性与人的日常生活的经验相连,使人产生出对材料的各种不同感受,粗糙的、细致的、光洁的、典雅的等感受逐渐上升为审美的因素。

第二、材料的质感性。所谓质地,即材料的结构性质,是材料的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所显示的一种表面效果。质感的指标:透明度;光滑度;虚实度。

第三、材料的肌理性。肌理是指材料的表面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等形成的效果。人对肌理的感受一般以触觉为基础。质感的指标:立体感;软硬感;分量感;温凉感。

第四、材料的地域性。材料也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别。“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方特产的质量都是由地域性特点的所造成,所谓“地气”一方面是指自然资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人文环境的影响,两者又互有联系。地域性材料所创制出的产品在长期的持续的发展中成为了一地的象征或标志物,如景德镇瓷、宜兴紫砂、贵州蜡染、青田石雕、东阳木雕等等。

4、色彩美:最直观的审美要素

1、色彩的基础知识

色相明度纯(彩)度

2、色彩的联觉特性

第一、色彩的冷暖

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感官)

第二、色彩的轻重感觉

各种色彩给人的轻重感不同,我们从色彩得到的重量感,是质感与色感的复合感觉。

第三、色彩的膨胀与收缩

由于各自的表面色彩相异,能够斌予人不同的面积感觉。色彩的胀缩与色调密切相关,暖色同膨胀色,冷色属收缩色。

第四、色彩的前进性与后退性

色彩中我们常把暖色称为前进色,冷色称为后退色

第五、色彩的轻重感主要与明度有关

明度相同时,彩度高的比彩度低的感到轻

就色相来讲,冷色轻,暖色重

第六、色彩的软硬感

主要取决于明度和彩度,与色相关系不大

明度较高,彩度又低的色有柔软感,如粉红色

明度低,彩度高的色彩有坚硬感

3、色彩的性格和文化内涵

红色——最初的颜色

不仅代表爱情,还代表仇恨。

第一、血与生命力;第二、一切激情的颜色;第三、贵族和富人的颜色;第四、自由、工人运动与共产主义的红色旗帜;第五、道德上的禁令

蓝色——人们喜爱的颜色

像忠诚、蓝色牛仔裤和谎言一样永恒

第一、忠诚的颜色;第二、蓝色的渴望之花;第三、介于幻想和谎言之间;第四、放松于蓝色时间;

二、设计中的美感原理与构成法则

一、比例与尺度

二、韵律与节奏

三、对称与均衡

四、多样与统一

五、对比与协调

六、主从与重点

七、变形与变异

八、纯化与齐一

第三讲城市设计美学

一、城市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

二、城市设计美学的范畴和要素结构

一、城市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

1、城市的文明和美

东方城市文明

(1)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基本是以神庙为中心的自由形式。神庙作为城市最具有号召力的象征性符号,占据了城市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宗教美学的表现力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消失。

(2)印度:公元前三千年印度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水平达到了极具理性和活力的高度,不仅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是先进的,而且也是非常独特的。诸如当时的如莫恒卓·达罗等大城市,是经过严格规划、精细设计的方格网状布局。

(3)中国:古代中国的城市,特别是都城和行政中心,往往都是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城市的大小、城市内部的道路宽度、城墙的高度以及建筑的颜色都是受等级制约而体现出差别。影响中国城市设计的思想主要有儒家思想和阴阳五行风水思想。

几千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严格的轴线与对称形式,并发展成为城市布局的等级制度。

风水思想其实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相服相生、永世相融的思想观念。

埃及、希腊、罗马的城市文明

(1)埃及:古埃及的城市是死者的城市,是法老的城市。

(2)希腊:雅典卫城(王宫所在地)代表了古希腊城邦的所有成就。城市空间的多样性是古希腊人为城市设计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除了卫城,海域剧场、体育馆和城市广场。脱胎于圣地、神庙的古希腊城市广场是古希腊民主正式、宗教活动和市民社会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2、中世纪城市的美学成就

(1)有机性:中世纪城市设计最主要的成就是有机性。中世纪的建筑,完全依据当地的生活条件和地形环境自然形成,建筑师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不规则的自然地形、山石,按照这种自然的地形建设城市。

(2)协调性:建筑的协调,建筑形式的协调时中世纪城市协调的第一个方面;与自然的协调,注重建筑与自然形式之间的协调。

(3)多样性:弯曲变化的街道体系;广场的形态各异;建筑风格多样;城市色彩统一而有变化

3、现代城市设计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艺术说——卡米诺·西特的城市设计艺术思想

卡米诺·西特,奥地利建筑师,被推崇为此案带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学活的奠基人。提出城市不仅要给居民以保护,还要给居民以快乐,城市除了技术,还要考虑艺术问题。要注意三个基本问题:灵活性、和谐性、空间有机的围合。

技术说——索利亚·马塔的线型城市思想

索利亚·马塔,西班牙进步论者。提出了“线型城市”,以沿着基础设施群安排线性居住区。“线型城市”展示了依靠交通改变城市结构的新方法。

自然说——埃布尼泽·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思想

埃布尼泽·霍华德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提出“花园城市",认为城市不应无限制扩张,要使城市布满各种绿地,绿地在空间上互相联系,交织成网,理想的城市应该集城市与乡村的有点与一身。

二、城市设计美学的范畴和要素结构

城市设计美学的范畴

1、艺术范畴——真、善、美

“真”的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的空间、建筑、环境与人所共同形成的整体的构成关系。它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结构形式和类型特点,反映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历史图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

“善”的城市环境

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主要指的是城市的文脉环境。

文脉(Context):最早源于语言学范畴,狭义指一种文化的脉络,广义指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

城市的文脉,是城市赖以存在的背景,是与城市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的那些背景。一切决定城市的产生、发展及城市形态的显性或隐性的东西,都可以列入城市文脉的范畴。“美”的城市意象

艺术创造的构思的中心,就在于建构意象、经营意象,其目的还是要实现审美意象。从艺术的创作角度讲,城市设计关注的多为城市环境艺术的组合,关注街道、广场、建筑、园林、雕塑等元素的相互关系,确立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并将它们的美体现出来,表达出来。

2、城市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

自然要素

城市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那么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自然状态与人工物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

由于平原、峡谷、盆地、丘陵、滨水地区等的自然环境状况不同,城市形态的构成手法与美学意境也不尽相同。

人工要素

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是城市特性和特征的物质表现,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的部分,是城市魅力的展示场所。它是由不同功能、不同面积、不同形态的各种空间如广场、街道、园林、绿地、居住庭院等相互交织的具有一定体系的序列。

建筑:建筑是城市人工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主体,是构成城市形态的基本要素。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建筑的高度密集,这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主要部分。建筑实体对于城市整体美的贡献不在于建筑个体,而在于建筑群体和空间的组合。

环境艺术:顾名思义包括环境和艺术两个方面,是利用各种艺术方式和技术手段,对实体环境进行总体艺术设计,以创造空间形态美的一种综合艺术。按艺术原则进行城市建设,按艺术方式改造环境,就是环境艺术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社会要素

文化历史:城市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会聚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积淀。作为城市发展的象征、历史文脉的体现和文化特色的反映,对观赏者、游览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作

用。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历史性的建筑、园林、雕塑等文化遗产,它们是过去时代环境艺术的结晶。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开发建设和改造中急需重视的一个问题。

社会生活:城市的主体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城市形态的美也就是服从于人的需要的美。城市设计美学与城市社会生活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应从审美角度研究城市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行为规范的问题,以及它们与城市设计、城市建设的关系,探讨城市社会美的构成和城市社会生活的审美价值标准。

任课老师:杨清发

整理:zake

机械创新设计较完整版

第一讲 1、机械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常规设计有什么差异和关联?创新设计方法: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现有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实现创新构思,获得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成果.特点:强调发挥创造性,提出新方案,提供新颖。独特的设计方法,获得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实用性的成果。现代设计: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各类工程应用软件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的机械设计。 常规设计:常规设计是以应用公式、图标为先导,已成熟的技术为基础,借助设计经验等常规方法进行设计 关联: 机械常规设计始终是最基本的机械设计方法,在强调现代设计、创新设计时不可忽视其重要性。 创新设计的基础——常规、现代设计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仅仅借助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应用手段,提高了设计过程的效率,但没有脱离常规设计的思维。 2.现代创新人才应具备那些基本素质? (1) 具备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 不断进取与追求的精神 (3) 合理的创新思维方式(突破传统定式) (4) 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创新的必备条件) (5) 掌握一定的创新技法 3.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有那些? 1.机构的创新设计 2.机构应用创新设计 3.机构组合设计产生新机构系统 4.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 5.利用反求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6.利用仿生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第二讲 1简述创造性思维四大特性

(方法的开放性;过程的自觉性;解决问题的顿悟性;结果的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1)天赋能力:与生俱来的所有神经元 (2)生活实践:后天实践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 (3)科学地学习与训练科学、简单易行的专业学习与训练 2.了解和阐述创造性思维、创造活动、创造能力三者的关系。3.理解综合、分离创造原理的特性和基本实施途径。 概念:有目的的将复杂对象分解,提取核心技 术,并利用于其他新事物。 特征:1)与综合创造原理对立,但不矛盾; 2)冲破事物原有形态的限制,在分离中产生新的技术价值; 3)实质上综合法与分离法两者无明显界限,实践中常常相互贯穿,共同促成新事物。 实施途径:1)基于结构的分解;2)基于特性、原理的列举分离 第三讲 1.学习创造原理的基础知识有什么实际意义? 2.物场三要素是指什么?(两个物与一个场)比较完全物场(三个要素齐全的场)、不完全物场(三要素中有两个要素存在的场)、非物场(三要素中仅有一个要素的场)的异同。 3.列举三种所熟悉的创造理论,简述其实施的基本途径。 (1)物场要素变换:电磁场取代机械场 (2)物场要素补建:超声波加工(特种加工工艺) 第四讲 1、实施群体集智法应遵循哪些原则?提出自己运用此法的技巧。(要求从不同角度提两点) 1.自由思考原则:解放思想、消除顾虑 2.延迟评判原则:过早的结论会压制不同的 想法,可能扼杀有创造性的萌芽 3.以量求质原则:相关统计表明,一批设想 的价值含量与总数量成非线性正比。 4.综合改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的增值。 2.为什么设问探求法特别强调“善于提问”?简述所学的九种基本提问。 ●学习者的基本技能 ●创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 ①有无其他用途;②能否借用(直接);③能否改变使用(间接);④能否扩大(改良); ⑤能否缩小(改良);⑥能否代用;⑦能否重新调整;⑧能否颠倒;⑨能否组合

机械设计加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机械设计加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机械设计加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在这篇文章中材料的选择,机械设计与制造,以及采用标准化和加工润滑剂的应用和影响加工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从而保证了在因素的简要分析与研究该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设计和制造。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各样的机械企业发展非常迅速,机械企业扩大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的市场份额、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是前提因素,是科学合理设计这样的产品,机械设计在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质量成本和制造产品,也影响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做好材料的选择工作 对于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制造工作而言,材料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对零件的使用寿命、使用性能以及制造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关于材料的选择,需要参照相同类型的材料使用的选项,根据经验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如果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参考,和制造时没有特别的要求,详细的计算可以按照说明书进行材料性能的产品,选择一种经济性强的材料。 1.1材料必须要能够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

该材料的性能分析是对不同部件的选择工作性能的材料的主要元件有不同的要求,某些部分聚焦的磨损材料,并且某些部分集中于材料的压缩性能,并需要高强度材料的一些零件,一些零件只是需要满足该材料的美学特性就可以。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清楚什么材料的要求,按照补救措施的不同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1.2材料必须要能够满足工艺性能的要求 材料加工性能的材料反应能力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加工过程中,材料必须能够满足质量和制造的双重需求,包括热处理性能的材料特性、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等,不同类型的零件不同工序的材料性能要求的。 1.3材料必须要满足生产经济效益的要求 材料除了满足性能和工艺性能,还要能满足生产的经济,即价格的材料和加工成本要维护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复合结构的同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生产批量大,可以选择便宜的材料来替代,降低生产成本。 1.4材料的选择方式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2010.12 试题类型: 判断题:2’X5 简答题:20’X2 论述题:20’X1;30’X1 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2、“天人合一”“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观因素。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3、“制器尚象”。《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意”。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心境与自然融合、与道同行的境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佛教美学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唐时期的禅宗,通过直觉、顿悟以求的精神解脱、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的理论。 11、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P32 (结合课本适当张开论述答题) 答:1、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精气神” 2、中国设计中的“意”与“象” 3、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与“合” 12、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鼻祖。(P37) 苏格拉地论述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对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13、古希腊简述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即多利克、伊奥尼亚和科斯林三种柱式结构。 14、多利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特点。 答:(P39) 1、多利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为男性柱式 2、伊奥尼亚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由于曲线明显, 这一柱式结构又被称为女性柱式。 3、科林斯柱式的特点是装饰性强,但是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典雅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科 林斯柱式。 15、奥古斯汀的美学著作《论美与适宜》中把美区分为“自在之美”和“自然之美”两种类型。 答:(P41第四段) 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奥古斯丁罗列出美的较为具体的特征和规律,它们包括平衡、类似、适宜、对称、比例、和谐等原则,统摄这些原则的“整体”。美不在于各种成份的量,而在于

设计美学考试题

设计美学考试题 简答题: 1、简要说明“设计审美”即使物质活动也是精神活 动? 答:设计审美的核心是融合了“迪扎因”是融合了科学的理性和艺术的感性,技术美和艺术美创造性活动。设计是一种构思与计划,以及把这种无形的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视觉化手段化为有形的产品过程,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包括促使产品产生的整过思维过程和行为过程。设计什么的中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和谐,强调了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人是研究设计审美的主导因素。设计审美是把美学原理运用于生产技术领域,是美学与技术达到和谐统一,美学产生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为实用功能和与审美功能以及物质效能和精神效能的统一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途径,同时也为理性通往感性开拓了现实的道路。劳动条件、劳动环境适应了劳动者的生理机能,市劳动生产中形成生理上的快感、舒适感、安全感,从而激起劳动者心理活动的愉悦感。劳动条件符合人的生理结构,促使劳动中的快感上升为美感,使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精神状况向更高境界发展。因此,设计审美即使物质活动也是精神活动。 2、为什么说设计是人类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物质 创造? 答: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科技的影响,设计是设计者通过对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习惯结合美学因素而创作的,它给人们带来实用和美观结合的产品,给使用者带来愉悦。设计的产品要考虑实用性,美学的审美性应当寓于实用性之中。因此在设计创作时,都应当围绕着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考虑和设计,从材料的选择、外部造型、色彩装饰等多方面,都要结合实用要求来考虑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实用工艺品应当适用、经济、美观。就是要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审美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不仅希望日常生活用品坚固适用,而且希望这些用品精致美观,甚至把美观放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所以,未来设计的范围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人类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造就了然泪设计的发展。 3、简要说明设计审美的本质是如何体现的? 答:设计的本质是○1设计是人类创造的○2设计是人类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物质创造。设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依据实际需要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实物体。审美的本质是不

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实例分析

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实例分析 1前言 当前,消费者对家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具企业发展的关键。要做到既符合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主流,又节约成本,且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确实为难了不少的家具企业。有一坐企业尝试通过从销售终端满足个性化,但众多形态各异、尺寸繁多的家具定单从销售端传送至生产和设计部门,却带来了新的矛盾:设计任务艰巨、生产设计难排、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甚至由于部件尺寸的相近导致出错率增加、生产效率低下。有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企业尝试从设计入手,通过标准零部件的设计、组合成新产品来满足这种“个性化”“的需求。但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单一的产品导致了销售客额和顾客满意率的下降。所以,如何实现产品的个性化?是从销售端,还是从设计与生产端着手呢?这是家具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现状做出回答的问题。定制是从销售端解决问题,而模块化设计是从设计端解决问题,旨在通过设计具有标准性和通用性的功能模块,达到组合成多样化的家具的目的。毫无疑问,模块化设计在家具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它既能解决个性化需求的问题,还能做到低成本与高效率。 模块化设计属于方法学的范畴,在其他工业行业中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家具消费环塘和制造环境的变化,模块化设计以其特有的优势,开始在家具行业尤其是办公家具中应用。而对于民用家具,

近年来个性化需求与家具企业的生产矛盾日益突出,有关模块化设计的探索才刚刚开始。鉴于国内尚无系统的家具模块化设计理论来指导企业的实践,本文着重以衣橱为例,详细具体地分析单个家具的非模块化设计过程,以进一步明确家具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2 设计概念及设计方法 家具模块化设计指的是在对家具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具功能模块,通过功能模块的选择与组合构成不同的家具,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较,家具模块化设计呈现出许多新特征。首先,它是针对模块和家具产品系统的设计,既要设计模块,又要设计家具成品。其次,它以标准化、通用化的零部件快速组合成家具,能实现家具的多样化。模块化设计不同于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带来的是单一的产品,而模块化设计则不然,在设计之初就考虑模块可组合成产品的多样性。因此模块化设计是在标准化设计基础之上,实现产品多样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家具模块化设计的概念,笔者提出从三个层次展开家具的模块化设计。第一层次是家具模块化总体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模块化系统的总体策划,确定模块化实施的范围。良好的模块化总体设计,是模块化设计得以实现的基础。第二层次是家具模块设计,这是模块化设计系统具体化的过程,是承上启下的环节。模块化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模块化家具组合的最终效果。第三层次是家具模块化产品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选择模块,评价模块可能组合方式的合理

同济大学 机械设计创新考题答案

同济大学机械创新设计 一、摆脱习惯性思维训练题 1、某人的衬衣纽扣掉进了已经倒入咖啡的杯子里,他赶紧从杯子里拾起纽扣,不但手不湿,连纽扣也是干的,这是怎么回事?(只倒了咖啡没倒水) 2、汽车司机的哥哥叫李强,可是李强并没有弟弟,这是怎么回事?(汽车司机是女的) 3、如果你口袋里的火柴盒中只剩下一根火柴,黑夜里你走进房间,房间里有蜡烛、油灯及煤气灶,那么,你先点燃什么?(先点燃火柴) 4、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270°,请问,这时它的 尾巴指向哪个方向?(指向下边) 5、一天晚上,老王正在读一本很有趣的书,他的孩子把灯关了,尽管屋里一团 漆黑,可老王仍在继续读书,这是怎么回事?(盲文书) 6、天花板下悬挂两根相距5米的长绳,在旁边的桌子上有些小纸条和一把剪刀, 你能站在两绳之间不动,伸开双臂,两手各拉住一根绳子吗? (先用一根绳子把剪刀缚住,推动剪刀使它移动,然后走过去用一只手抓住另一根绳,另一只手接过移动来的剪刀) 发散性思维——GPS的功能 1.确定移动物的确切位置; 2.追踪小偷; 3.测速; 4.为盲人指路; 5.研究地质(地质灾害预测); 6.找离家出走的人(小孩、痴呆老人,嫌疑人) 7.测量湿度; 8.监测路面施工状况,起重大件位移、速度控制; 9.绘制地图; 10.导航; 11.考古。 1.列举体温计诸缺点 1)现有的体温计必须接触人体才能测量,在医院同一支体温计先后

来测量不同人的体温,有时可能会引起疾病传染; 2)体温计不能测量人体内脏的温度; 3)体温计不便于儿童测量体温; 4)体温计不便于测量人的额头温度; 5)体温计不便随身携带,随时测量; 6)体温计不能弯曲。 2.分析、鉴别缺点,确定创新主题,进行创新设计。 1)防传染,研制非接触体温计(红外辐射式); 2)为测内脏温度,设计微型肠道温度计; 3)为便于儿童测量温度,设计汤匙型体温计; 4)针对不能弯曲和测额头温度,开发出额头薄片温度计; 5)为便于随身携带,研制戒指式温度计。 2 希望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与希望点列举区别 原理:提出希望,经过归纳,实现创造。 步骤: 1)了解人们的需求心理(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生产和科研需 求)【求新、求美、求异、求实、求全、求奇、求快、求廉、求健、求胜、求稳】“方便”(面、粥、净菜);“肥胖”(减肥茶、健身,医疗);“省电” 2)列举、收集希望点 a多观察、多联想,紧扣人们的需求b广泛征求意见或进行抽样调查c采用智力激励法实施列举 3)希望点的分析与鉴别 运用希望点列举法改进手机 1)希望手机与GPS联接,迷路时充当向导。2)希望手机高度智能化、情感 化,它是人的工具又是朋友,烦闷时谈心,孤寂时聊天。3)希望手机配医学专家系统,病时获诊断、处方。4)希望可以利用手机记帐和个人理财。5)希望手机在夜行时充当手电筒。6)希望手机上网像计算机上网一样方便。7)希望手机能接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8)希望生产出适合各种性格和年龄的人们使用的具有不同色彩的手机。9)希望手机的形状和体积像手表,可以轻松地戴在手上。10)希望手机的体积大幅度减少,从而将之设计为各种的服饰(如项链、领带夹、耳坠),悬挂、镶嵌或佩带在身上或服装上。11)希望手机同时也是一支精致的钢笔。12)希望手机没有电辐射的危害。13)希望手机具防窃、遗失提醒功能。14)希望手机可视通讯,采集、交换数据。15)希望手机具遥控器功能,甚至通讯控制家用电器。16)希望手机家庭、社会治安网连通。 IBM公司2000年8月在一次高科技展览会展示:耳环(耳机),项链(话筒),戒指(呼叫时灯闪烁),手表(拨入拨出号码显示,接入呼出按钮) 用属性列举法提出改进电风扇的新设想 1.对现有的电风扇进行分析,并列举属性 组成:电动机、扇叶、立柱、开关等;驱动:电力;功能:送风。 1)名词属性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精)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话: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 摘要 :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不仅是先进科技的竞争, 同时也是产品设计的竞争。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创新是现代工业设计的核心。传统专业和学科正在加速调整和融合 , 新的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和设计理论不断涌现。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需要融合发展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关系有待人们去探讨。 关键字 :工业设计;机械设计;人机工程学;造型设计 进入 21 世纪的中国正在迎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时代 , 新的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和设计理论不断涌现 , 传统的专业和学科正在加速调整和融合 , 要求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的结合是时代的要求 , 同时中国加入 W TO 给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要求人们通力合作设计出满足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而人们对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两个学科的关系探讨并不深入 , 更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 需要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行业的人们为之努力。 工业设计 : 1919 年在德国 , 由格罗披乌斯创建的“包豪斯”学校是工业设计确立的标志 , 它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 , 开创了现代设计的新纪元。它强调在以大工业生产为基的前提下 , 充分利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美学资源 , 创造一个能

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环境 , 以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为宗旨 , 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二战后的美国益于这一工业设计观 , 使美国的资源、技术得以充分发挥 , 促使美国经济繁荣 , 产品销售到全世界。美国的工业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以实用合理而著称。美国芝加哥学派很早就提出了“形式服从功能” 的设计口号 , 这使得美国工业设计很快走上了正确的兴旺发展之路 , 工业设计应用到了很多工业部门 , 设计很快成为美国社会创建新生活方式和财富的主要直接手段。日本是另一个较早重视工业设计 , 靠设计开拓市场 , 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的榜样。日本人口众多 , 地域狭小 , 资源贫乏 , 但它靠“设计立国” 、“技术立国” , 工业生产取得飞速发展 , 证明了优良的设计与先进技术同样可以富民强国。日本从价廉、新颖、节能上开发与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丰田、索尼、日立等符合时代生活方式的汽车、家电风靡全世界 , 击败了欧美等强国而占领世界市场。成功的关键就是重视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工业设计还能使产品具有高的附加价值而使产品价值倍增 ,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使企业发展更快。美国工业设计协会 ( IDSA 曾统计 , 工业设计投资 1 美元 , 销售额可高达 2500 美元 , 工业设计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商品经济社会中 , 设计更成了商家在竞争中取胜的必要手段。现在 , 人们把工业设计誉为“设计中的设计” , 或“生活的创造之神” 。同时 , 工业设计已成为研究人与人、人与物、产品与环境、需求与文化关系的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交叉的学科。工业设计准则与方法 1、遵守技术美学、造型美学和商品美学的原则。技术美学主要研究产品及环境 的美学问题 , 是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 , 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技术美具体体现在功能美、工艺美、材质美、风格美、仿生美等。产品造型的美学原则 , 主要有 : 比例与尺度 , 均衡与稳定 , 统一与变化 , 调和与对比 , 节奏与韵律 , 比拟与联想等。商品美学主要是研究商品美的要素和规律 , 商品美的创造和欣赏 , 商品美与市场的关系。 2、造型中的色彩问题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独立本科段《艺术设计》专业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4026) 主编:罗礼平、潘日明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2 年 2 月 《设计美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04026) 指定用书:《设计美学》徐恒醇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设计美学》课程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术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是检验学生对设计美学理论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门课程对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本课程主要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等内容。 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在于使学生在接受技术教育的同时,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原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继而建立起一个现代性的、面向文莱的、开放的设计观,更好的做出高质量的设计。 二、考试目标 考核要点 (一)第一章形态构成论 1.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2.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3.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4.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二)第二章功能转化论 1.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2.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3.功能转化原理 4.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三)文化整合论 1.文化的形态构成 2.设计文化的构成 3.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4.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四)审美范畴论 1.形式美 2.技术美 3.功能美 4.艺术美 5.生态美 (五)符号表现论 1.符号与传播 2.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 3.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4.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六)风格变迁论

1.风格范畴的内涵 2.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3.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4.装饰的审美趋向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建议 为了使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和实施建议。 (一)关于考试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一定的考核要点,这些要点便可视作考核目标,目的在于使应考者能够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系统地学习本科目,也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同时,能够更加明确其命题范围,从而比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准确度。 《设计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涉及知识内容广泛的科目,在本大纲考核要求中,按照考核要点分成若干部分规定应考者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应考者应全面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识记与理解相结合。 (二)关于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设计美学》,徐恒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与社会助学提示 无论是应考者还是社会集中辅导,应以本大纲对知识点与考核要点做出的规定为纲,认真专研制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把握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和文化整合论等。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美学理论基础,以及学生的理论思辨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意识。孤立地识记一些零散的知识

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创新考题答案

一、摆脱习惯性思维训练题 1、某人的衬衣纽扣掉进了已经倒入咖啡的杯子里,他赶紧从杯子里拾起纽扣,不但手不湿,连纽扣也是干的,这是怎么回事?(只倒了咖啡没倒水) 2、汽车司机的哥哥叫李强,可是李强并没有弟弟,这是怎么回事?(汽车司机是女的) 3、如果你口袋里的火柴盒中只剩下一根火柴,黑夜里你走进房间,房间里有蜡烛、油灯及煤气灶,那么,你先点燃什么?(先点燃火柴) 4、广场上有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后来又向左转270°,请问,这时它的 尾巴指向哪个方向?(指向下边) 5、一天晚上,老王正在读一本很有趣的书,他的孩子把灯关了,尽管屋里一团 漆黑,可老王仍在继续读书,这是怎么回事?(盲文书) 6、天花板下悬挂两根相距5米的长绳,在旁边的桌子上有些小纸条和一把剪刀, 你能站在两绳之间不动,伸开双臂,两手各拉住一根绳子吗? (先用一根绳子把剪刀缚住,推动剪刀使它移动,然后走过去用一只手抓住另一根绳,另一只手接过移动来的剪刀) 发散性思维——GPS的功能 1.确定移动物的确切位置; 2.追踪小偷; 3.测速; 4.为盲人指路; 5.研究地质(地质灾害预测); 6.找离家出走的人(小孩、痴呆老人,嫌疑人) 7.测量湿度; 8.监测路面施工状况,起重大件位移、速度控制; 9.绘制地图; 10.导航; 11.考古。 1.列举体温计诸缺点 1)现有的体温计必须接触人体才能测量,在医院同一支体温计先后 来测量不同人的体温,有时可能会引起疾病传染; 2)体温计不能测量人体内脏的温度;

3)体温计不便于儿童测量体温; 4)体温计不便于测量人的额头温度; 5)体温计不便随身携带,随时测量; 6)体温计不能弯曲。 2.分析、鉴别缺点,确定创新主题,进行创新设计。 1)防传染,研制非接触体温计(红外辐射式); 2)为测内脏温度,设计微型肠道温度计; 3)为便于儿童测量温度,设计汤匙型体温计; 4)针对不能弯曲和测额头温度,开发出额头薄片温度计; 5)为便于随身携带,研制戒指式温度计。 2 希望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与希望点列举区别 原理:提出希望,经过归纳,实现创造。 步骤: 1)了解人们的需求心理(生理、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生产和科研需 求)【求新、求美、求异、求实、求全、求奇、求快、求廉、求健、求胜、求稳】“方便”(面、粥、净菜);“肥胖”(减肥茶、健身,医疗);“省电” 2)列举、收集希望点 a多观察、多联想,紧扣人们的需求b广泛征求意见或进行抽样调查c采用智力激励法实施列举 3)希望点的分析与鉴别 运用希望点列举法改进手机 1)希望手机与GPS联接,迷路时充当向导。2)希望手机高度智能化、情感 化,它是人的工具又是朋友,烦闷时谈心,孤寂时聊天。3)希望手机配医学专家系统,病时获诊断、处方。4)希望可以利用手机记帐和个人理财。5)希望手机在夜行时充当手电筒。6)希望手机上网像计算机上网一样方便。7)希望手机能接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8)希望生产出适合各种性格和年龄的人们使用的具有不同色彩的手机。9)希望手机的形状和体积像手表,可以轻松地戴在手上。10)希望手机的体积大幅度减少,从而将之设计为各种的服饰(如项链、领带夹、耳坠),悬挂、镶嵌或佩带在身上或服装上。11)希望手机同时也是一支精致的钢笔。12)希望手机没有电辐射的危害。13)希望手机具防窃、遗失提醒功能。14)希望手机可视通讯,采集、交换数据。15)希望手机具遥控器功能,甚至通讯控制家用电器。16)希望手机家庭、社会治安网连通。 IBM公司2000年8月在一次高科技展览会展示:耳环(耳机),项链(话筒),戒指(呼叫时灯闪烁),手表(拨入拨出号码显示,接入呼出按钮) 用属性列举法提出改进电风扇的新设想 1.对现有的电风扇进行分析,并列举属性 组成:电动机、扇叶、立柱、开关等;驱动:电力;功能:送风。 1)名词属性 整体:台式、落地式、吊式、壁式;部件:电动机、扇叶、网罩、立柱、底柱、控制器;材料:钢、铝合金、铸铁、塑料;制造方法:铸造、机加

浅析机械美学

浅析机械美学 1、建筑宗旨源于机械的崇尚。20世纪初是一个对机械充满信仰与崇尚的年代,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将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就身处于这个年代。勒·柯布西耶也对机械由衷的发出赞叹和崇敬。当机械科技正急速发展时,几项体现了二十世纪“速度”主题的机械科技产品也吸引了勒·柯布西耶的目光;在其《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ecture)一书中特别以“视而未见的眼睛”为章节,来强调汽车、轮船与飞机等工业时代的产物。他认为这些机械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样式”,只可惜是人们的眼睛视而未见,无法加以辨识。充分体现了他对机械的认可和赞扬。 勒·柯布西耶认为:“现代人都具有某种机械性的感受,此感受强烈的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即源于崇拜、感激、尊重的心情而产生的。”面对机械的精确制作,让勒·柯布西耶感受到帕特农神庙完美形式,因此他常常将汽车、飞机等和帕特农神庙相比较。 而对于勒·柯布西耶而言,飞机似乎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机器:因为飞机的创造绝对不是为了“形式”而创造的,而是为了“解决飞行问题”而产生的,因此传统的形式装饰等无关紧要的问题必须被抛开,飞机只能是个纯粹的飞行机器。飞机的机械精神影响了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观。 2、机械美学溯源。新型建筑是反对传统的意识形式,是机械的价值和美学意义。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它们的美学原则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 机械美学则完全是新兴的工业时代的美学诉求。其心理基础是认为各样的机械本身蕴涵着美感,不仅是带来实利的功能之美,更主要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之美,它与古典美迥异其趣。机械本身的合乎功能、技术逻辑的构造和外表朴素的美,这契合了人类讲求逻辑理性又求新奇变异的心理倾向吻合至极。 3、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在《走向新建筑》书中勒·柯布西耶第一次提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这是机械美学精神最响亮的口号,但是勒·柯布西耶所谓的“建筑机器”,不是“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所表现的机械形式,而是将对机械的喜好,应用在现代主义建筑精确、简洁以及符号机能的特性上,强调建筑中的理性次序以及真实技能的表现。 作为当代社会而言,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勒?柯布西耶企图将建筑与机械的强烈机能性作类比,机械所以适宜、所以美,因为机械符合了机能的要求,是合乎理性、经济以及数学的;建筑形式像不像机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筑机能要与机械一样。

设计美学试卷(A)

设计美学试卷(A) 学校____班级____姓名____分数____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阅卷人____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4) ①毕达哥拉斯②苏格拉底③柏拉图④鲍姆嘉通 2、青铜器的美是一种什么形式的美?(3) ①原始的美②铜的材质美③狞厉的美④粗犷的美 3、设计艺术的首要功能是(3) ①认识功能②道德功能③审美功能④娱乐功能 4、技术美的核心是(2) ①形式美②功能美③色彩美④线条美 5、工业设计与其它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工业设计在创造上需要一定的技术②工业设计是一种人工制品③工业设计是意象思维的结晶④工业设计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 6、设计活动产生于(4) ①模仿②巫术③游戏④实践 7、在西方美学史上,主为“数或数量的关系是万物的本源”的美学家是() ①柏拉图②康德③毕达哥拉斯④黑格尔 8、西方美学从古典形式向现代设计形态转变的时间是()

①18世纪末期②19世纪中期③20世纪初期④20世纪中期 9、设计美学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其中最重要的是() ①社会中的审美对象②自然中的审美对象③产品中的审美对象④人生中的审美对象 10、“人是世界的美”这一命题内涵是(2) ①人为美而存在②有了人,世界才有美③有了世界,才有人的美④人是世界中最美的 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1、设计的本质是(1、 2、 3、4) ①设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②设计是人类创造的③设计是人类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物质创造④设计是将理念变为现实的物化过程⑤设计是现代艺术 2、工业美的结构要素是(1、2、 3、4) ①功能的结构②材料的结构③机体的结构④形式的结构 3、设计美的本质特征是(1、2、3、 4、5) ①功能性特征②社会性特征③形象性特征④历史性特征⑤交易性特征 4、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有(1、2、4、5) ①材料美②结构美③色彩美④形式美⑤功能美 5、产品结构的特征有(1、2、3、5) ①层次性②有序性③艺术性④抽象性⑤稳定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的创新思维

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的创新思维 摘要:创新设计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 商业竞争中,创新设计能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扩大利润空间;在生产中,创新 设计能打破现有的生产力桎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创新设计,不仅能顺应市场多元化发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外需求”,还能提升现 有的机械水平,实现设计最优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就针 对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的创新思维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1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机械制造技术设计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领域中。如对于重工业而言,大型 机械产品的自动设计研发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的独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并且 在一些新生的行业领域中实现机械化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形成 产业的优势。如在地能源产业中,利用机械产品进行能源的挖掘,能够提高生产 效率,节约生产的成本,在国际上都能形成产业优势。所以机械制造技术在我国 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当前只有把握住机械制造技术的几个特点,才能够在 未来的设计创新中把握住最佳的效果。 1.1机械制造设计的范围较广 机械制造技术并不是单纯的实现机械性制造,还要求能够将信息技术、电子 机械等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安如其中,在机械产品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等等,因而可以说机械制造设计技术的范畴越来越大,其技术研发的难度也较大。 1.2 机械制造设计结构的整体性 这主要是体现在机械制造设计技术不仅包含机械产品的设计图纸,还包括研发、加工、生产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结构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机械制造设计中需要实现全方位的考虑。 1.3机械制造设计的性价比 机械产品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其能够投入市场应用,为市场的生产活动带来进步。因而一个具有较高的竞争力的机械产品必须是质量好、造价低的产品,这样 才能够在市场的洗礼下不断的实现创新研发。 2机械制造和机械设计中创新思维的体现 2.1机械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是结合设计者原有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构想 设计和检验从而制造出的经济、环保以及使用效果较好的机械产品。该过程强调 设计者的主体思路在总体的设计过程中的体现,以及产品所发挥的创造性价值。 机械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现有的机械产品的工作性能进行改 进和完善,使其能持续满足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需求; 第二是利用已有的技术 和理论知识结合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设计出新的产品,满足人们新的需求。机械制 造中运用创新思维产生新的设计是在机械功能运转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在保证原有的机械设备良好工作性能不变的基础上,控制机械工作的经济效 益降低成本。这是人们创造性的思维在机械领域的表现,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其

搞机械设计需要迷恋不舍的精神

工作多年,最近想沉下心来整理总结一下,以下都是闲暇时摘录的一些工作经验,供机械、结构设计的朋友们参考,若有不足谬误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拜模仿为师,从模仿中学习,从学习中不断提高 通常的设计,80-90%都是对已有的技术进行模仿、综合后搞出来的。充分利用他人的经 验和过去的经验,使之为自己服务,不断进步。 ?对设计要迷恋不舍 设计人员要有美学观,安稳观,能区分产品美与不美,安定与不安定。其次设计人员要为 用户设身处地着想,站在用户立场上体验。信心来自对设计的迷恋,像迷恋情人那样迷恋 设计,使出全部精力和才华,这就是信心的基础,也是征服用户,为用户喜欢的奥妙所在。 ?形状和结构产生于力 机器产品都在负载下工作,以最弱部分的强度为依据进行设计,查清受载情况,以受力分 析为靠山。(在电子设备产品设计中:塑料件以刚度校核为主、金属件以强度校核为主)

?图纸比理论重要,事实又比图纸重要 设计者必需用设计好的图纸来表达思想,图纸合理地处理了理论和工程问题,这就是图纸重于理论的意思;实际是设计人员的源泉,当听到不能按照图纸制造或用户意见时,应该认真对待,切忌草率。 ?使用后才能更深理解 厂内试验合格,实际使用中还会发生问题,因为用户现场的条件和制造厂的条件不同;工人不一定已经掌握了操作要领,维护保养不方便。所以设计不要只满足于当初的目标和要求,在使用现场搜集情况,发现各种问题,改进设计,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保持正常,降低成本,降低消耗。 ?不要一味追求高精度 装配中因误差大而不能正常装配,往往是加工车间和设计部门之间扯皮、埋怨的根源,于是设计人员缩小公差范围。产品的成本是按精度的几何级数上升的,设计者笔头上稍微疏忽,成本可能直线上升。几个符合精度的零件不一定能装起来,这是尺寸链问题。在尺寸链的某一环节留出调整位置,装配后临时加工,就能达到装配目的,不一定把精度定得很严。搞设计要做到产品使用可靠,操作方便,制造容易,维护简单。要做到这些,需要刻苦锻炼,努力学习,决非一日之功。 ?多用标准零件、通用零件 机械制造业已经越来越专业化,要想什么都靠自己工厂制造,这是既不经济又是过时的思想。搞一个新产品的设计,应尽可能的采用通用零件和标准零件,这样做既能缩短生产周期,也便于互换和降低成本。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专业化也必然会大力发展,设计人员应该了解专业化的发展,熟悉市场能提供的通用零件、标准零件和其它组件,以便正确选用。 ?避免华而不实,防止故步自封 设计上的华而不实和故步自封对开展设计工作都是有害的,前者容易发生在年轻的设计人员身上,后者则易出自老设计人员。无视现实的制约,如交货期、成本、材料供应、设备能力以及加工装配、检修能力等等,一味按自己的想法搞设计,成功的希望很小,初出茅庐的设计人员都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活力,巴不得再插上翅膀自由飞翔,这是好的,

美学设计

美学设计:对话和学习——关于Satind er E Gill的美学设计案例研究 来源:社会学系,兰开斯特大学,兰开斯特,英国 摘要:本文所讲述的知识概念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共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概念。共享的做法涉及到实践分享。这种经验共享的必要性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并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这表明在基于对话和学习的参考下,参与设计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做法和建议。本文讨论和研究的对象是景观设计。为了在分享实用知识方面更加凸显活动参与性的重要(不论通过语言还是肢体),一项研究正在他们的共同合作下进行(比如审美)。 关键字:审美美学设计交流分布式学徒知识体现学习实践参与实用知识 一、引言 这组景观设计是设计实践的一个范例,其包含探索性的做法,以揭示特定合作的设计。在参与未来的时间过程中,可以说在很多方面参与设计是和一些基本问题相关的,比如民主(Cf. Ehn , 1988; Cooley, 1987),从事的活动(Suchman,1987, Hughes et al. in press)以及合作设计辩证法和合作分析(Mogensen, 1995)。在实施设计实践后,其内在的思想往往反映在景观建筑上,本文论述了有关问题的处理经验以及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从另一个层面来对这些讨论和研究。讨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出发点来参与设计(Gill, 1996; Cooley, 1987),以及如何在项目建筑设计的情况下使景观分布在执业活动跨越地理距离,或者解决因知识结构而产生分歧(Gill, 1995),是团队内部磨合度提高。本文建议,在发生这种情况时,知识的代表并不了解,并力求表现出知识的意义体现在经验知识的共享。该方法是根据我的媒体设计研究博士学位工作所提出来的,认为如何进行审美交涉的实践(例如知识)是可以共享。 参与学习看作是体现了对话和共享的实践中的学习,对话是需要信任和同情,使价值(例如审美价值),来增加他们参与对话的知识。知识背景下的信任和同情方面的转移将明显成为各项研究的重点。所以可以说,参与设计是有助于对话和实践学习今后的发展。 第二个景观设计对于在建筑倾斜角度上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其在建筑审美价值视域景观设计的概念成为伟大意义,并引发了起草和景观畅销拟议变动。 对话在这里不仅仅是作为口头或书面沟通,而且由于涉及的肢体语言和身体所在的物理(如工具为基础)环境。后者与其最相关的一个领域就是视觉和形体,例如建筑景观。 本文讨论了企业在这园林建筑师越来越重视基地分布的技巧。这是不难传播信息,但它是一个不同的问题,涉及到分享知识的分布。分享知识体现共享的做法。同样,审美价值共享是共同的做法(Johannessen,1981)。有需要获得更深的理解知识的共享和生产实践的审美,以了解如何分享知识的审美价值,而且成功地采取执业地点的分布式网络。会发生什么事的具体做法是不共享?正是在这里,参与设计面临的挑战,发展手段的做法,由于多种通信技术手段知识,美学价值可能被共享的基地(社区横跨几乎分布式知识网络)媒体。对于我们研究成果而言,在理论上实现这一目标是具有很大可能性的。 二、专业知识及其表现 能够参与设计,即创造出过去与现在,将来的使用情况,其中之一就是需要一个有能力从事者对话其他参与者来分享经验。这种对话涉及学习,使所有参与者的知识转嫁和吸收其余成员的知识。这种学习的核心是收购过程/吸收的做法以了解产品知识。通过代表,我的意思是,互动与物理(物质世界的工具可能是口头语言,身体,如钢笔,光桌等),和[建设的素描]物理(如颜色,地图,示意图,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计划,功能描述草图,照片,书面文件等)。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理解来定义了内容和背景。共享的做法是,学习和创造共同的意见。 在这方面的提出解决一些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传统知识,认为它具有作为一个实体,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