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

一设计地段概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一水利工程类专业为重点,一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外语系,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多科性大学。原有校区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经有关部门批准,在郑州市东区征地1500余亩地,建设新校区,能够容纳人数要求体现合理的校园功能系统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突出鲜明的空间特色,统一有序的整体感和厚重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基地。

二规划设计思想

新区地块为东区龙子湖大学城的一部分,为梯形的不规则地块。考虑到校园内部和外围城市道路的贴合以及大学崇尚知识,蒸蒸日上的理念,将地块第一次分割,圆弧形主干道连接了博学路和文苑南路,通透了校园东西交通,形成南北两大地块。南地块排布的教学组和北地块形成的生活组团组成的交通网构架出葵花的形状。各系馆楼形成葵花饱满的果实,宿舍楼群形成花瓣,在东区这块土地下,向着阳光,向着知识的精华,在龙子湖水的滋润灌溉下,随着四季的变迁,一年一年,硕果累累。虽为工科院校,花园式的校园更能给健康身心。

三规划布局以及功能分区

1 共享广场的布局

中心图书馆,礼堂,音乐厅以及汇报厅环绕,地面为灰黑色石板,形状为两个半圆形的靠背组合,加上引取的水系景观形成蝶状共享广场。图书馆分为上下两部分,四方的大体量建筑,象征旋转的魔方,知识能创造奇迹的寓意,图书馆前铺设绿地供休憩读书,礼堂边的亲水绿地旁设亲水平台,建筑充分采用自然光,建筑形态以及布局不完全对称,形成一种恒久的,充实的田园校园环境,作为校园的中心景观带。

2 教学组团的布局

教学组团又分为公共教学和各系馆楼,公共教学楼沿主干道弧形排布,连接了生活区和主教学区,外形方正规整,形成大面积整体建筑,顶层的大面积屋顶构成主要人性活动层,为师生创造了休息和交往场所,并改善楼内通风,站在顶层可开阔视野,打破十字式庭院的封闭感,在低层建筑的内外墙培土植草,隔音吸声。

四栋各系馆楼形成圆形中庭,中庭使四部分去的便捷联系,也形成四个系的交往中心,体现学科之间的交流协作精神,玻璃曲面和砖石在材料和色彩上体现了建筑的文脉。另外四个文科系馆沿二级路排布,和水系呼应,每两个习惯前设活动广场。

实验和科研中心位于整个地块的最南边,在金水路上还起到对外的作用。

3 学生生活区布局

宿舍楼的特点在瞭望平台和顶层花园上。从三层开始,右边建筑开口,形成露天的活动空间,在宿舍隐私的内环境下形成一种对外的空间,在此空间可以晨读等而不影响其他活动,顶层花园除了生态外,可以提供更多的阳光接触面积,可以铺晒被褥等。三大块的学生宿舍区自然跌落成步行庭院模式,和共享空间形成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庭院中柱子花卉成林,温馨和谐。宿舍区和两个运动场

交叉排布,服务周边。另外在交叉节点处设商业街,包括风味餐馆,文具店,眼镜店,面包房,超市等。

体育运动区设有学生活动中心,三层的室内体育馆。这两栋建筑为圆形建筑,区别于教学楼和宿舍楼等建筑的形态。

4教工宿舍区

教工生活区时为老师提供家的本质功能外,还要方便老师工作之余区别于学生生活区,在校园中是有联系而又独立存在的。为满足近1500名教工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形成独立小区,安排幼儿园和中心集散绿化广场。位于地块西北角可使教工外出时不用穿越校区,减少校区人流压力。

5 行政,对外交流中心

行政楼和对外交流中心以及校内宾馆形成一个组团,他们对整个校区起着统筹的作用,位于主入口礼仪广场的右侧。行政楼和对外交流中心对望,中间设置景观绿化,力求一种庄重有不失亲切的环境在校内宾馆等非正式的事外活动处,铺设十字路通往亲水区。

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层层跌落。整个类似庭院式的建筑或集会广场的空间环境,通过人的参与,表达空间活力。

四道路交通系统组织规划

校园道路分为通勤性和生活性两种,人流具有为阵发性特点。由于校园面积大,导致生活区和教学区距离较远,自行车,小轿车,校园大巴等如果充斥整个校园,必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交通组织形式采用人车分行和人车共存两种。平面中,在大门口和次入口处均设停车场,同时将一些对外机构,如后勤,实验,教工住宅区,运动场等布置在外围车行路以外,和城市干道直接连通,使其车辆不穿越教学生活区。在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形成步行绿色庭廊形成休闲交往,人文气氛浓郁的步行空间,连接学校南北交通的X形车行线起到交通功能,采用两块板式路面,即使穿越也能在中间形成安全岛。

另外在此设计中尽量减少了十字交叉口的出现,多为丁字路口,可是司机判别行人走向时更清晰明了。在弧形主干道中一侧树间设部分停车位,是车辆随时可以停靠,减少行驶路段

五绿化系统设计规划

地块整体设计构思就是要在一个工科院校建立一处庭院花园式校园,使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校园总平面就是一个葵花式花园布局。而水又是万物之灵,生命之源,亲近水源是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设计地块位于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中,在龙子湖大环境下引水入广场前,聚水成湖,构成景观设计的高潮。水流岸线为不规则驳岸,蜿蜒回旋,结合湖畔郁郁葱葱的林带,成萦绕迂回之势,虚实进退,千姿百态,沿湖而行,水流勃勃,落英缤纷,美不胜收。在浅滩交汇处设局部景点,早晨在里面晨读能感受到弥漫开来的露水味道。并在景观中造桥。沿岸的天际线也是蜿蜒曲张,沿岸的乔灌草相结合的堤护岸上铺设不同季节的花卉,避免一节盛开一节萧瑟的局面,并适当种植些果树,象征桃李满天下。宿舍顶层的绿化更是呼应了生态主体,和住宿庭院上下呼应,成为一体,仿佛空中花园。

六设计小结

在这次校园规划设计中,我们最开始是想到了学校的支柱专业水利工程,首先映入脑海的是一个简单的船体,图书馆位于一角,形成灯塔的象征意义,但由于各功能布局的原因考虑到不能只王家想象,首先要合理的理念放弃了这个设计

思路。之后的构架就是在理科相对枯燥的学术环境下建立一种和谐自然亲切园林班的校园环境,就想到了庭院式的排布格局,在定了了居住组团和教学组团的位置后,葵花的整体造型和交通路网就清晰明了了,在权衡了各个分区功能方便合理后确定了方案。期间有不少问题,比如感受大体量建筑对学习的影响,各个建筑交流和分离的合理把握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东西。

六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100 万平米

总设计人数31800人

教学区15.9 万平米

学生生活区31.8 万平米

体育活动15.4 万平米

实验科研36.6 万平米

图书馆 6.4 万平米

行政楼8.3 万平米

教工住宅10.9 万平米

绿化面积19.8 万平米

停车场 1 万位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郑州市财税学校扩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由业主提供的本工程招标文件 2. 国家相关规范与规定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7.《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 8.《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 38—99) 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10.《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二、总体规划设计 1、项目概况: 区域位置:该项目位于郑州市金岱路以南,岗南路以北,尚庄路东西两侧区域。总征地面积67540平方米(合101.3亩)其中城市道路面积17540平方米(合26.3亩),建设用地面积50000平方米(合75亩)。 建设规模:本次主要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53810平方米,包括行政办公楼7946平方米(地上6176平方米,地下1800平方米),学生宿舍19500平方米,学生食堂783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10684平方米(地上9184平方米,地下1500平方米),体育馆5930平方米,体育看台1800平方米,锅炉房120平方米。 2、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 规划原则: 1)分析周边环境,延续校园原有的肌理,做好扩建的衔接与发展。 2)提倡一种弹性规划思想,弹性的规划结构是一种规划的宏观结构和发展方向。一方面,这种规划具有开放性,尽量包含今后的发展可能。另一方面,规划结构具有清晰的空间逻辑,使空间在不断的发展中保持结构的完整性。考虑校园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种分步骤,有弹性的空间需求。 3)合理分区,合理布局,集约用地。 4)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强调多层次的交流空间,为人的活动、停留、交往创造不同尺度的空间:如各种形式的庭院、入口灰空间、休息连廊、共享空间等,“围而不堵、透而不疏”的空间设计既有空间的围合感又具有层次丰富的室内外空间。 5)智能型校园是21世纪校园的必由之路,智能型校园的特征,校园即是交流信息的场所,又是教育生活的地方,同时校园的设施应多用途、频繁地、高效率地利用。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智能型校园的特征,为学校建筑的多功能和对外开放的半公共服务留有充分的余地,创造更多富有人性色彩的信息交流场所及设

打破校园围墙--开放式大学校园规划模式的探索

城市规划 CONSTRUCTION 大学一直被人们视为“象牙塔”、“精英团体”,它是激荡思潮的起源地,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但国内大学为了便于管理,多建有围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年人与社会的交融。尤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国内纷纷落成了位于郊区的大学城,他们为师生提供了先进的教学设施,但远离城市的校园生活,却让本应独立认知社会,参与实践的青年人与社会脱离,使得学生难以融入社会,为日后的工作及生活带来困扰。《建筑模式语言》一书其中的模式43“像市场一样开放的大学”讲到:集中的、与世隔绝的大学扼杀各种学习机会。这些大学录取政策是关闭自守的,聘任授课老师的手续是严格死板的。把大学办成高等教育的市场。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来看,这意味着大学向各种年龄的人开放,他们可全时上课、半时上课或依次听讲各门课程。讲课——能者为师;听课——来者不拒。从物质环境来说,市场式大学有一中心十字路口,大学的主要建筑和办公室就位于此处,会议室和实验室从该十字路口向外扩散——首先集中于沿步行街两侧的小楼房内,然后逐步分散并和全城镇融成一体。1.“围墙”所引发的的思考大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提供自由开放、多元交流的场所,使青年人建立健全人格,拓展视野,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体验、融入社会。但国内的现实种种,都让我们开始对“围墙”产生了严肃的思考:1.1城校分离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本以为到了大都市,但大学城中的生活仍然如在乡下一样,繁杂的课业让他们很少有进城的机会,毕业后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十分尴尬,无所适从。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也属于郊区大学,但“城校一体”的概念使得校园可以很好地融入社会,让学生同样可以体验到丰富的都市生活。1.2大学与社会需要互相依存:学生应该走出“象牙塔”,在社会中磨练、成长,而社会大众同样也渴望受到大学氛围的熏陶。尤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大学的“市场化”,教育的“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大学正由一个封闭的教育机构转变为更加多元自由的公共综合体,开放式的大学校园渐渐成为发展趋势。 1.3国内高校缺乏创新的竞争力:在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一流大学均为欧美学府,北大清华等国内高校虽有长足进步,但仍难以与其抗衡。我们提倡了二十余年的素质教育,至今仍难以摆脱分数讲话的体制,近代更难有“大师”出现,由此引发了国人对现今教育体制、社会制度、校园空间等诸多方面的讨论,原因一定涉及各个方面,但作为规划师,在面对校园规划时,是否可以从本专业的角度,积极提供有利于交流思索的灵动空间,鼓励多元交融。由此,走出自我封闭的传统校园格局,打破围墙,开放 式地同广大外界社会合作,整合互补共赢,不仅仅是一种规划理念,更是全社会对校园环境的一种期待。2.开放校园规划布局的特点开放式大学校园布局的本质特点是与城市保持亲密互动并实现设施互补,资源共享。形态上表现为没有围墙和大门,以融合与周边环境的姿态存在。国内大学在用地属性划分中,属于教育科研用地,往往是一整个大地块,没有细分类别,而校园规划受功能分区规划的影响,大多机械地分为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场馆区, 后勤服务区等等,在周边更是以围墙,停车场,发展预留地等明确划分校园与外部空间。面对现今由于校园与社会脱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以及市场经济中对校园文化及产业的冲击,试从以下两方面讨论如何从规划角度消除隔阂,促进交融。 2.1师生生活便利性对于校内活动,教学与宿舍空间是构成大学的主要部分,国内外综合性大学的多采用以下模式,即:二元式;夹层式(以教学为中心,宿舍分列两侧,或以宿舍为中心,教学分列两侧);错置式。显而易见,两部分功能越靠近,师生的融合更紧密。大学的生活也不应仅为教室——宿舍——食堂的三点一 线,学生们渴望精彩丰富的自由社交,校内的餐厅、活动中心远远不能满足年轻充满好奇的探求心,这便需要校外城市向校内空间的渗透。国内高校一般设有2-4个校门,从宿舍步行走出校门也大都需要绕行,此间大概都有一段拆了砌,砌了又拆的围墙或栏杆,这恰恰说明了学生对生活便利性的需求,对外界社会的渴望。 打破校园围墙 ——开放式大学校园规划模式的探索 刘 莹 华汇(厦门)环境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市 300384 摘 要: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校所面临的转型需求,从师生交往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及校园与社会互助共赢等模式对大学与城市关系演变的影响,试图归纳出当代开放式大学规划设计的要点,并充分结合国内情况,提出整体开放、分散融合的组团式开放大学校园设计思路。 关键词:开放式大学校园;规划模式;以学生为本;资源共享;分散融合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第5卷 第1期2015年1月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2009-09-18 15:55:38| 分类:建筑艺术设计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 建标[1992]245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委(计经委)、建委(建设厅)、教委(高教局):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7]2323号文和建设部、国家计委[90]建标字第519号文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计综合[1989]30号文的安排,由国家教委负责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指标,自1992年8月1日起施行。有关文化艺术院校的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可根据本规划指标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由文化部另行制订,并报建设部和国家教委备案。本规划指标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国家教委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2年5月3日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内部发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的科学管理,改善教学工作条件,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适应普通高等教 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划指标。 第二条本规划指标是编制、评估、审批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 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标准 的尺度。 第三条本规划指标中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适用于

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适用于新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普通高等学校、以培 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两地办学的普通高等 学校及有特殊需要的普通高等学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酌情提高某些教学和生活用房的规划指标。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勤俭办学,切实提高教学科研 用房的利用率,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 第五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各项公用和生活福利设施应尽量利用当地提供 的社会协作条件。 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改建、扩建学校的规划建设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 基础上进行。 第七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指标外,尚应符合第二章大学、专门学院校舍规划建筑面积 指标(节选)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八条大学、专门学院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包括下列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 一、每所学校都必须配备的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区域位置示意图 选址方案

周边道路系统 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概览 一等奖方案:质朴厚重的人性化校园 圈层式结构 该方案将新校区设计成两轴三环双心多组团的圈层式结构。两轴即南北向和东西向景观主轴,三环指校园内的车行主环路及内外两条功能性主步行环路,双心即东西两个景观核心。校园以中央带状绿地为核心,由内向外分别布置公共教学区与二级学院区、学生与教师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形成以绿为核的圈层式空间格局,并形成教学科研和生活运动两个功能带。 借用中国传统民居中“庭院”的布局模式,新校区内以围合或半围合手法形成内向的“天井”——书院建筑院落。院落空间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半公共办私密的交流共享场所,也使各个书院式建筑组群有了强烈的归属感与领域感。

博物馆、纪念塔、南开讲堂、纪念馆、周恩来纪念园等文化建筑,以“珠落玉盘”的方式分布在校园绿地中,突出文化氛围,体现南开精神,使师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感知。 该方案将运用国际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理念,将新校区打造成为低碳、环保、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包括发展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系统等清洁能源,着力打造绿色照明、绿色交通等清洁能源系统;采用中水回用、余热回收、雨水回收等节能减排技术,并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利用;除利用校园原有水系形成生态湿地与自净系统外,还采用生态墙、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透水铺地等绿色生态的环境设计。 在建筑设计方面,无论是平面格局还是立面造型,都力求塑造出端庄典雅、厚重朴实的建筑造型和相应的空间特征。中西建筑空间布局的交融,复合多元的国际化建筑风格,高效而人性的建筑空间,灵活开放的交流共享场所,以及适应地区气候、生态节能的立面形式,构筑出一个生态化、人文化、特色化的现代综合性大学校园。 南开大学主轴线鸟瞰

大学校园设计理念

文地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作者:灰色的夏天 【导读】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大批新学校、新校区在不断的建立。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再一起。且除功能和形式,更应该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提出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正文】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生变化,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营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和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 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1.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和图底的关系,着重分析外部空间围合的形态和联系,以及连续性。 2.外部空间宜人化将人的活动和外部空间结合起来,强调外部空间的参与性,应根据园区的格调与生活氛围人为的策划出一些功能空间,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

国家开放大学206春本科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作业答案7y

高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专升本)阶段性作业 单选题 1. 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时,各柱的反弯点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 B ___。(5分) (A) 当其他参数不变时,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线刚度的减小而降低 (B) 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线刚度的减小而升高 (C) 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层高的增大而降低 (D) 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下层层高的增大而升高 2. 8 度抗震设防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高宽比限值是___(C) 4____。(5分) (A) 2 (B) 3 (D) 5 3. 下述__(D) 分层计算法适用于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杆件内力___不正确。(5分) (A) 反弯点法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计算 (B) D值法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C) 反弯点法对多层多跨、梁柱线刚度比大于 3 的结构内力计算比较精确 4. 用D值法分析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对除底层柱底外的其余各层梁、柱节点的转角所作的假定,应为下列何项所述_(A) 所有各层梁、柱节点的转角均为 0_。 (B) 同一柱上、下节点转角相等,且同层各柱上、下节点转角也相等 (C) 同一柱上、下节点转角不相等,且同层各柱的上节点转角或下节点转角分别也不相等 (D) 同一柱上、下节点转角不相等,但同层各柱的上节点转角或下节点转角分别相等 5. 有设计特别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时,标准风压值应取重现期为多少年(D) 100 年。 (A) 30 年 (B) 50 年 (C) 80 年 6. 在水平力作用下,整体小开口墙的主要受力特点是__(A) 大部分楼层墙肢不出现反弯点,墙肢局部弯矩之和尚不超过外荷载产生的悬臂弯矩的 15 %_____。(5分) (B) 大部分楼层墙肢出现反弯点,墙肢局部弯矩之和尚不超过外荷载产生的悬臂弯矩的15% (C) 大部分楼层墙肢不出现反弯点,墙肢局部弯矩之和尚超过外荷载产生的悬臂弯纷矩的15% (D) 大部分楼层墙肢出现反弯点,墙肢局部弯矩之和尚超过外荷载产生的悬臂弯矩的15% 7. 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对竖向地震作用的考虑,下列哪项是符合规定的___(B) 9 度设防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____。(5分) (A) 8 度、9 度设防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C) 8 度设防的较高建筑及9 度设防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 (D) 7 度设防的较高建筑及8 度、9 度设防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 8. 有一片联肢剪力墙,计算得到其整体系数a=11.5, ≤ξ,要初步计算其截面配筋,在下列方法中选择那一个较好_(C) 连续化方法______。(5分) (A) 整体小开口方法 (B) 带刚域框架方法 (D) 程序计算 9. 《高层规范》规定,高层建筑非抗震设计时,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为_(C) 1.4_。(5分) (A) 0.5 (B) 1.0 (D) 1.5

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说明书

目录 一、设计院校 二、院校设计背景 三、规划建设依据 四、背景分析 五、规划设计思想 六、规划设计理念 七、功能分区 八、道路系统 九、景观绿化 十、重点地段分析 十一、技术经济指标(一)十二、技术经济指标(二)

一、设计院校: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二、院校背景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因水而生,缘水而成,60年来,学校三次搬迁,四易校址,风雨兼程,刚毅坚卓,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使学校发展壮大,并走向辉煌。现已经发展为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管、经、文、理、农、法互相渗透的综合型大学。 在2009年,水利部与河南省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协议,成为河南省第三所省部共建院校。近期增加了博士硕士点,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华北水院现共有师生3万余人,规划建立图书馆、专业实验楼,专业教学楼、综合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校园文化广场等等。这一系列构思源旨在把华北水院建造成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学生教工居住环境,致力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高层次大学。 三、规划建设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4.《郑州市总体规划》 5.《郑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背景分析: 大学的校园规划发展趋势 1、可持续发展 今天的校园规划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为后人的发展保留必要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这其中的内涵既包括在空间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更包含对校园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即精神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2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为人创造环境,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以及无障碍设计。校园规划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校园功能性建筑之间进行某种组织,在此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户外活动,能够随时随意进行交流的生活方式才是现代大学生活的核心内容。因此设计工作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高度,重视具体空间对使用者的空间印象,细节设计应符合人性化尺度。 3、从严谨的学院空间到绿色校园环境 新时期的大学新校园在空间景观设计上,逐渐从片面地追求大广场、长轴线的形式主义转向以人为本、人车分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可持续观念。校园景观设计以尊重自然生态为优先,同时也重视人工生态绿化,使人工与自然结合并相得益彰。大学校园是表达校园生态化、地域化、人文化特征的理想载体,着重于校园文化氛围和交往环境的塑造。强调校园生态中心区的设计,这是营造校园空间特色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大学校园学术气氛的重要部分。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1、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和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 策略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 略 摘要:分析了中外高校的发展历史和我国建立开放式校园的必然性;并从促进校内外多种交流、加强人性化设计、开展高校旅游等方面提出了开放式校园景观规划的对策,从而为校园的景观规划提出了新思路、新理念。 关键字: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人文校园;校园旅游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把高校校园建设推向新的高潮。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巨大发展,将全面影响校园规划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有必要科学地调整校园规划设计的模式与方法,深入地研究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理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高校适应更加开放的社会。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也与校园环境的规划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研究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与开放的社会和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适合当前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景观规划策略,可为当前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1 我国高校建设开放式大学校园的必然趋势

1. 1 中外高校校园建设简史 纵观中外高校的发展史,便可发现校园规划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过程。西方历史上的大学校园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四合院修道院封闭式校舍到现代开放式校园的发展过程;发展的模式为欧洲中世纪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封闭型”校园、18 世纪~19 世纪北美以美国伯克莱大学为代表的“开敞分散型”和现代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开放型”[1] 。 我国古代的大学主要以国子监、书院等形式存在,校园布局采用封闭式的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结构,如岳麓书院、江宁儒学府等;这与封建社会要求及儒家、道家的思想要求是一致的。我国建国以来的校园建设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20 世纪50 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采用规整式格局;第二次是20 世纪80 年代的教育复兴,校园规划的重点是对经过10年动乱遭到严重破坏的老校园的改造与整治[ 2];第三次就是现在的教育大发展而引起的开放式校园的建设。 1. 2 我国高校建设开放式校园的原因 1. 2. 1 开放式校园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 当今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人员的需要。高校的产业和科研、文化、旅游等,不仅

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篇一: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2017年11月06日信息来源: 中央电大网站探索组建一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办学网络覆盖全国城 乡,为我国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服务和学习机会,适应国家发展、终身教 育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需要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成为一种必然。 在我国,组建这样一所远程开放大学已经具备很好的现实基础。现实基础之一 就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这个系统,除中央电大外,还有44所省级电大、929所 地市级电大、1852所县级电大、3000多个教学点和6万多个教学班;教职员工约 12万人,注册在学生320多万。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个系统已经形成一个覆盖 全国城乡的办学网络,远程教学基础设施、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等已有相当水平,且分工协作,运行有序,相互依存,富有特色。但由于体制机制 等方面的原因,这个系统的优势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 展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的能力不够强,水平不够高,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也有待于 进一步改革。 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组建一所远程开放大学,既是一种战略选择,也 是一种现实选择。可以达到投入小、风险小、阻力小,同时达到效益大、较平稳、 见效快的目的。这种选择已成为共识并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2017年9月,郝克 明同志在给刘延东同志的报告中提出,“在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整 合相关教育资源,组建覆盖城乡的开放大学,是中国推进终身学习的重大战略措施”。刘延东同志明确批示: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

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 略 摘要:分析了中外高校的发展历史和我国建立开放式校园的必然性;并从促进校内外多种交流、加强人性化设计、开展高校旅游等方面提出了开放式校园景观规划的对策,从而为校园的景观规划提出了新思路、新理念。 关键字: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人文校园;校园旅游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把高校校园建设推向新的高潮。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巨大发展,将全面影响校园规划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有必要科学地调整校园规划设计的模式与方法,深入地研究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理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高校适应更加开放的社会。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也与校园环境的规划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研究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与开放的社会和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适合当前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景观

规划策略,可为当前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1 我国高校建设开放式大学校园的必然趋势 1. 1 中外高校校园建设简史 纵观中外高校的发展史,便可发现校园规划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过程。西方历史上的大学校园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四合院修道院封闭式校舍到现代开放式校园的发展过程;发展的模式为欧洲中世纪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封闭型”校园、18 世纪~19 世纪北美以美国伯克莱大学为代表的“开敞分散型”和现代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开放型”[1] 。 我国古代的大学主要以国子监、书院等形式存在,校园布局采用封闭式的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结构,如岳麓书院、江宁儒学府等;这与封建社会要求及儒家、道家的思想要求是一致的。我国建国以来的校园建设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20 世纪50 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采用规整式格局;第二次是20 世纪80 年代的教育复兴,校园规划的重点是对经过10年动乱遭到严重破坏的老校园的改造与整治[ 2];第三次就是现在的教育大发展而引起的开放式校园的建设。 1. 2 我国高校建设开放式校园的原因 1. 2. 1 开放式校园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 当今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大学是一个复杂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说明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 一设计地段概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一水利工程类专业为重点,一工程学科为主体,兼有外语系,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多科性大学。原有校区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已不能满足发展要求。经有关部门批准,在郑州市东区征地1500余亩地,建设新校区,能够容纳人数要求体现合理的校园功能系统和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突出鲜明的空间特色,统一有序的整体感和厚重的文化氛围,形成具有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基地。 二规划设计思想 新区地块为东区龙子湖大学城的一部分,为梯形的不规则地块。考虑到校园内部和外围城市道路的贴合以及大学崇尚知识,蒸蒸日上的理念,将地块第一次分割,圆弧形主干道连接了博学路和文苑南路,通透了校园东西交通,形成南北两大地块。南地块排布的教学组和北地块形成的生活组团组成的交通网构架出葵花的形状。各系馆楼形成葵花饱满的果实,宿舍楼群形成花瓣,在东区这块土地下,向着阳光,向着知识的精华,在龙子湖水的滋润灌溉下,随着四季的变迁,一年一年,硕果累累。虽为工科院校,花园式的校园更能给健康身心。 三规划布局以及功能分区 1 共享广场的布局 中心图书馆,礼堂,音乐厅以及汇报厅环绕,地面为灰黑色石板,形状为两个半圆形的靠背组合,加上引取的水系景观形成蝶状共享广场。图书馆分为上下两部分,四方的大体量建筑,象征旋转的魔方,知识能创造奇迹的寓意,图书馆前铺设绿地供休憩读书,礼堂边的亲水绿地旁设亲水平台,建筑充分采用自然光,建筑形态以及布局不完全对称,形成一种恒久的,充实的田园校园环境,作为校园的中心景观带。 2 教学组团的布局 教学组团又分为公共教学和各系馆楼,公共教学楼沿主干道弧形排布,连接了生活区和主教学区,外形方正规整,形成大面积整体建筑,顶层的大面积屋顶构成主要人性活动层,为师生创造了休息和交往场所,并改善楼内通风,站在顶层可开阔视野,打破十字式庭院的封闭感,在低层建筑的内外墙培土植草,隔音吸声。 四栋各系馆楼形成圆形中庭,中庭使四部分去的便捷联系,也形成四个系的交往中心,体现学科之间的交流协作精神,玻璃曲面和砖石在材料和色彩上体现了建筑的文脉。另外四个文科系馆沿二级路排布,和水系呼应,每两个习惯前设活动广场。 实验和科研中心位于整个地块的最南边,在金水路上还起到对外的作用。 3 学生生活区布局 宿舍楼的特点在瞭望平台和顶层花园上。从三层开始,右边建筑开口,形成露天的活动空间,在宿舍隐私的内环境下形成一种对外的空间,在此空间可以晨读等而不影响其他活动,顶层花园除了生态外,可以提供更多的阳光接触面积,可以铺晒被褥等。三大块的学生宿舍区自然跌落成步行庭院模式,和共享空间形成不同层次的交往空间,庭院中柱子花卉成林,温馨和谐。宿舍区和两个运动场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一) 2009-09-18 15:55:38| 分类:建筑艺术设计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 建标[1992]245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委(计经委)、建委(建设厅)、教委(高教局):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7]2323号文和建设部、国家计委[90]建标字第519号文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计综合[1989]30号文的安排,由国家教委负责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指标,自1992年8月1日起施行。有关文化艺术院校的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可根据本规划指标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由文化部另行制订,并报建设部和国家教委备案。本规划指标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国家教委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2年5月3日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内部发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的科学管理,改善教学工作条件,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适应普通高等教 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划指标。 第二条本规划指标是编制、评估、审批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 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标准 的尺度。 第三条本规划指标中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适用于

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适用于新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普通高等学校、以培 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两地办学的普通高等 学校及有特殊需要的普通高等学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酌情提高某些教学和生活用房的规划指标。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勤俭办学,切实提高教学科研 用房的利用率,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 第五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各项公用和生活福利设施应尽量利用当地提供 的社会协作条件。 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改建、扩建学校的规划建设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 基础上进行。 第七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指标外,尚应符合第二章大学、专门学院校舍规划建筑面积 指标(节选)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八条大学、专门学院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包括下列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 一、每所学校都必须配备的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规划的整体设计 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万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因素,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方向。 2、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 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在整体设计中这四个部分,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在每一个设计阶段都要兼顾其他设计阶段。 (二)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优化外部空间的形式: 1、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和图底的关系,着重分析外部空间围合的形态和联系,以及连续性。 2、外部空间宜人化将人的活动和外部空间结合起来,强调外部空间的参与性,应根据园区的格调与生活氛围人为的策划出一些功能空间,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又有益于提高外部空间的地位,使内外空间相结合共同贡献于整体环境。 3、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

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开放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娄底广播电视大学李冕 摘要:开放大学校园建设对推进开放大学持续科学发展、发展先进文化、塑造全面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涵义、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举措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指出要加强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更新领导的思想理念,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打造具有文化气息的优美校园,并用相应的规章制度做保障,最终形成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精神文化。 关键词: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以学生为主体,发生在校园中,以各种丰富的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主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校园精神,它也是一种对学校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并且被广大教职工和学生认可的价值观念与理想目标的综合。一般来说,它包括三个方面,作为基础的物质文化、起保障作用的制度文化以及核心内容精神文化。国家的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出:“校园文化是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应该大力发展举措,建设出能够体现社会主义鲜明特点,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便最终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和教风。” 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大学,中国的开放大学拥有众多的学生,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如何开展开放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发挥开放大学学校的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更全面、更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对开放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展开全面的讨论。 一、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开展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飞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开放大学是一种新型的大学,强调“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陈建民书记在《全球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电大发展路径的初探》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是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全球化进程的组成部分。跨越国境的虚拟学习与跨国教育合作将是开放与远程教育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竞争正在加强,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国际化趋势明显。 因此作为远程教育的代表,独特的办学特色决定了开放大学必须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力开展,把其看作是加强学校实力的一种重要举措。为了跟上远程教育全球化的趋势,为了在现在竞争激烈的远程教育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打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为社会树立一个良好的开放大学形象,利用这种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最终打造成开放大学的文化品牌,从而提高开放大学的竞争力。在一个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校园中,师生都可以享受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思想氛围,这是开放大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条件,也是必然和基本的要求。 2、加强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需要 “三个代表”中曾经明确说明了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作为国家和社会高等人才的聚集地,高校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责任,它是各种文化传播和发扬的重要阵地,也是义不容辞宣扬先进文化的平台,社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其提供充足而正确的人文动力。尤其是在现在的中国,地域广大,本来就有很多中文化并存,再加上改革开放的持续影响,各种思潮不断激荡交融,这就使得在社会转型的持续加快中,各种不良的文化现象逐渐暴漏出来,尤其是对于国家未来栋梁人才的青年来说,价值观模糊、道德标准偏差等问题已经越来越严

规划理念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一起。且除功能和形式,更应该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提出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规划理念 一是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三是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新校区的规划方案,立足学校近远期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新校区的自然地形特点,集中体现科技规划、人文规划、环保规划和谐统一的内涵,既有现代建筑风格,又有民族建筑韵律。 大学校园设计理念 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