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与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与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与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与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魅力与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红楼梦》中口语、俗语的灵活应用,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使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如见其人一般。曹雪芹的《红楼梦》为后人开创了一个文学语言的新纪元。正如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文学艺术的典范,汉语言艺术的宝藏。曹雪芹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极其生动的历史画卷。《红楼梦》语言维肖传神,精练准确,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经典场景和细节描写连村妇野叟也能娓娓道来。其描写人物生动传神,活灵活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人物言语诗词栩栩如生,以个性化,口语化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从而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遣词造句精彩准确,富有神韵,“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细微处见真功夫;比喻、夸张运用贴切人物形象,表现出清新工丽,富含雄伟神奇的哲理思想,让人过目难忘,叹为观止。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艺术;人物形象;个性化、口语化语言;

引言:

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个性形象,文学语言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形象,“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红楼梦》的语言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它用生动明快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深刻的典型:有阴险狠毒、嘴甜心苦的地主阶级的典型王熙凤;有欺世盗名的封建假道学家的典型贾政;有钻营无耻的官僚政客的典型贾雨村;有封建阶级叛逆者的典型贾宝玉;有“意识到自己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的典型晴雯;也有“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才的典型袭人……这些典型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深刻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广阔画卷和本质。而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作者的匠心和卓越的文学语言。

一、以个性化、口语化的语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语言,实际上是它的词汇,是处在几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词汇越丰富、越多方面,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因为书面语往往落后于人民群众的口语,口语化即:口头语言化。一般我们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语言,不拘泥于文字句子的结构,不会像写作文那么正式的语言,我们通常就说口语化。实际上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讲清深奥抽象的道理。这就要求作家不断吸取人民群众新鲜活泼的口语,用来表现时代的生活。但是这种“吸取”不是

自然主义的,一成不变地照搬,而是进行认真地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一番改造制作,加工成为文学语言。描写一个人物,最重要的环节是出场,是“第一印象”。人物的出场,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多种多样,而《红楼梦》描写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神来之笔,无疑是我国古今小说中人物出场的一个顶级经典,不用说读过《红楼梦》的人,就是一字不识的村妇野叟,都说上并能理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词。书中第三回通过贾母淡淡地介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位小姐等逐一在林黛玉面前亮相,都是简要描述外貌,曹雪芹很懂得这个道理,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明确提出:“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在这方面,《红楼梦》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不妨在这里举几个例子:

首先说说机智善行、阴险狠毒、嘴甜心苦的地主阶级的典型王熙凤;红楼梦中的语言艺术还在于人物语言的个性话,那就是该谁的话就得谁说,一听口气就知是谁的话。《红楼梦》在运用个性化的文学语言是特别成功的。从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先让我们看看对王熙凤的描写——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别再提了。”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曾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你看,人人都敛声屏气,独她放诞不拘。脸上的笑纹刚消失,马上又用帕拭泪;贾母风向一变,又忙转悲为喜。话像蜜酿的一样,句句讨贾母和黛玉的欢心。一面不断叫黛玉“只管告诉我”,一面又向奴仆问话派差。这口气和派头,不用介绍,读者就会知道她在贾府的地位和权势。短短一段人物语言描写,把她的倚势、虚伪、逢迎、乖巧、逞能、揽权等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凤姐弄权铁槛寺,杀伐决断,何等厉害—— (凤姐)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 这大有“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气概,生动地表现了她凶残,狠毒,贪婪的本性。熙凤为了这三千两银子,终于断送了一对年轻情侣的生命。曹雪芹在塑造王熙凤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时,表现出了炉火纯青的个性化语言艺术。概括“王熙凤式”的语言,可分为三大类型,即“甜语”、“辣语”、“毒语”。探讨“王熙凤式”语言的背景根源,可以使我们对其形象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理解。王熙凤是一个聪明俊俏、才干独特、伶牙俐齿的巧媳妇,同时又是一个狡猾泼辣、独断专行、口蜜腹剑的管家婆,她贪权好利,争强逞能,深通权术,娴于机变,她个性突出,形象鲜明,简直可以让人听到她的声息,看到她的神态,感到

她的心跳,而呼之欲出,她的语言更是随机而出,自然天成,她的性格之所以如此鲜明突出,一多半得力于对她性格化语言的创造,她的语言中,独有的那种俗语、俚语、歇后语,这些口语的精华,形成了她独特的语言艺术及特色。

锤炼语言不仅仅在于简洁、精炼,而且还在于突出语言的个性化、地方化,在于塑造出语言富有个性风采的特征。引用《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和贾母的对话之后评论说:“这里是两个老太太的对话。以语言的地方性而言,二人说的都是道地北京话。她们的话没有雕琢,没有棱角,但在表面平易之中,却语语针锋相对,两人的思想、性格、阶级都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贾母的话是假谦虚,倚老卖老;刘姥姥的话则是表面奉承,内藏讽刺。……作者没有把贾母和刘姥姥的话写得一雅一俗,说的是同样的语言,却表现了尖锐的阶级对立。这是高度的语言技巧。”老舍的分析很具体,《红楼梦》语言的地方性和个性化相当的精彩,《红楼梦》使用的“道地北京话”,富有个性化的表现力。

再说说尤三姐与兴儿的对话:兴儿在向尤氏母女介绍王熙凤的时候,就应用了一连窜的民间口头语言,如‘咀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等, 不仅形象、生动、鲜活、通俗浅切、流畅自然、幽默诙谐,而且生动地刻画出了王熙凤阴险毒辣的“五辣”形象。上面描写尤三姐的一段也是《红楼梦》中描写人物最为成功的几个片段之一。其中也应用了许多北方方言,如“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儿——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偷来的锣鼓儿打不得。” 活脱脱的描绘出了尤三姐那种刚烈的性格。她那种以个性解放来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以个性解放争取婚姻的自由,以个性解放与封建礼教顽强斗争的精神,是当时社会上涌现出的新生力量,代表了受封建思想窒息的青年男女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的社会历史潮流。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写宝玉生气后道:“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铼头鼋吃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驼一辈子碑去。” “铼头鼋”、“大忘八”这两个本来用骂人的口语却被宝玉用在自己身上,足可以看出宝玉的“顽皮”和对于黛玉的一片痴情,显得特别的活泼生动。贾宝玉他是一个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各人的意志自由生活,从而在他的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从没有等级尊卑一说。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生的贵族阶级的否定。所以才有像这样新鲜活泼的口语化,《红楼梦》中比比皆是,以个性化、口语化的语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们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语,经过作者删繁,润色,汇入了文学语言的泾流,使这部作品的语言更加浩瀚缤纷,斑斓瑰丽,作品深刻的内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二、以及其准确的字句,活灵活现人物的精神心态。

从我能接触到的有关材料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大多都有写关于潜意识精神现象与精神心态的的描写,说道论其准确的字句引用法国的著名作家莫泊桑说:“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因此我们得寻求着,直到发现了这字,这动词和形容词才止,决不要安于…大致可以?……” 《红楼梦》在谴词造句上,真正达到了“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的境界!先举个:意识到自己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的典型晴雯的例子:晴雯来了,一看那阵势,就知道自己被暗算了。晴雯来了以后,王夫人就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然后她就问宝玉今日可好些?再看,晴雯真是聪明绝顶,她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王夫人

就信以为真了。接着王夫人说:“这就该打,你难道是死人啊?要你们做什么?你不是在宝玉屋里的吗?宝玉今天好点,你都不知道!”结果晴雯回答得真妙。她说:“我原是跟老太太的,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晴雯和贾府中的所有丫鬟一样有着自己的悲苦的身世,但是她和谄媚主子的袭人,钻营攀附的小红迥然不同,她宁愿冒着杀身危险触怒主子,也不肯低声下气承认自己是可以任人糟践的奴才。她敢于顶撞摆主子嘴脸的贾府权势者,随时抨击那些表现奴性的丫鬟,一贯地尖锐地和媚主求荣的袭人对峙。到她被赶出大观园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她怀着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极度悲忿地抗议人世的冷酷、黑暗和不平。

还有,宝玉的雀金裘烧了一个洞,连裁缝秀匠都不敢揽下的活,只有晴雯能补,可见她的聪明智慧。而补裘时她是患着重病的,可说是那是挣了命去做的,她对待宝玉是一片的忠诚,有情有意。然而她对那些做出肮脏鬼祟事情的人又是那样的疾恶如仇,如,当她听到坠儿偷了平儿的手镯,恨得咬牙切齿,把坠儿叫到床前痛骂:“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她是一个聪明直爽的姑娘,在众多人物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虽身为下贱,却不卑不亢,直到最后宁愿以死表示自己的清白。足以表现其挺拔高岸的形象。尽管“身为下贱”,但她的追求是那么的大胆热烈勇敢美好,她的行动是那么的光明有力,晴雯则带来一股健康的美。她的青春,她的活泼,她的热情,她的任性,给大观园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中,晴雯的反抗精神发展到了高峰。在这场势力悬殊的斗争中,袭人之流懦弱无能,畏惧万分,任其摆布。只有勇敢的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这大胆的举措,连奴才“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这愤怒的一“掀”一“倒”,似当头一棒,不只击在了王善保家的身上,更击在王熙凤、王夫人等贾府政权统治者的身上,简直让他们“心惊肉跳”。一个弱女子,能把抗争的矛头直指封建统治势力,实在令人可叹可敬!瞧,多么坦荡的襟怀,多么倔强的性格!这是豪爽刚烈的晴雯,这是正气凛然的晴雯。

再让我们看一看在一次大观园的酒宴中众人大笑的情态:

……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了,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文字并不长,却把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仆妇丫环等人的笑貌、声音、情状逼真地再现出来了。这种形象化的描摹,给我们的视觉、听觉以综合的感受,也非常地形象生动。我们看到了笑的各种神态——笑的喷出了茶,笑的岔了气,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也听到了笑的各种声音——有叫“嗳哟”的,有叫“心肝”的,有叫“揉揉肠子的”。这其中的每个动词是用得非常简练、准确的。表现出来的是人物活灵活现的精神心态。

另外,再举《红楼梦》中极其准确的字句描写: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七转八折,好容易得见平儿并盼到凤姐回房,“于是带着板儿下炕,至堂屋中间,周瑞家的又和他咕唧了一会子,方蹭到这边屋内”。一个“蹭”字(有的版本写作“彳贞”字),毕现了一个进城告穷“打秋风”的农村老太的小心小心翼翼,寄寓了她老人家此行的多少希望。

再有,第八回当贾宝玉和薛宝钗正在互认通灵宝玉和金锁,笑语声喧时,“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摇摇”二字,既鲜明生动,又准确形象,如烛焰轻轻飘逸晃动的样子,用在林黛玉身上非常传神,活画出林黛玉“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形象和神态。脂砚斋旁批曰“二字画出身”。有的《红楼梦》版本将二字改为“摇摇摆摆”,这不成了刘

姥姥。以上四例都足以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精神心态描写有着深广的艺术内涵,在中国小说史上有重大意义。它第一次从一个系统层面的高度把精神现象运用到小说创作中,肯定了人类显意识以外潜意识这一层面的精神存在,开启了小说创作的一个新视角。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红楼梦》对人物的精神心态的关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即使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三、以比喻、夸张手法,贴切表现人物形象,富有哲理思想。《红楼梦》,是伟大的作家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的“字字看来都是血”的鸿篇巨制,曹雪芹以娴熟的笔法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封建社会将没落和崩溃的历史画面。其逼真的场景让人如临其境,其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难忘。这一切同曹雪芹的丰富的语言组织是密不可分的,在全书一百二十回合中,而其中大量修辞的使用使《红楼梦》独具一份吸引人的语言魅力。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引用、双关等二十几个修辞手法。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犟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然而限于篇幅这里只对其夸张、比喻的修辞进行分析。

任何形式的修辞,总要为一定的题旨、情景、题旨服务的,脱离与主旨之外的表达,是没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我们读《红楼梦》观察他的夸张与比喻,不难体会到作者所选用的每一个语言材料,无一不体现出此情此景中的语境意义,无一不紧扣作品的主题意义。例如:在第四回合中门子递给贾雨村一张“护官符”上这样写着: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这四句话提出了当时“四大家族”以及她们当时显赫的和威风,它以极度夸张的手法、通俗生动的揭示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富贵权势和腐朽本质,深刻的揭示出封建社会的官官相护、极度黑暗的现实。因他们的权势薛蟠强抢英莲,打死人后,她们可以不管不顾,扬长而去。因为他“自以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充分证实了贾家的富贵和权势,这些切合题旨的夸张、强调、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质,使人对封建社会的罪恶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第二十九回荣国府到清虚观打醮,其中有一出戏《南柯梦》,因是在神前点的,贾母虽有不悦也只得“听了便不言语”。“南柯一梦”,梦醒后孤灯一盏,梦中种种功名荣华都如云烟,这直接指向了小说的主旨问题。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给凤姐说了一番话,其中有一句“树倒猢狲散”,实质上隐喻着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主题思想。因此《红楼梦》可以看作是一部描写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悲壮史诗。封建家族灭亡的原因。

第七十五回曹雪芹借探春的口揭示出来:“一个个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乌眼鸡相斗,你死我活。这个通俗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贾府内部主子与主子之间、主子与奴才之间、奴才与奴才之间尖锐而复杂的矛盾纷争,这是贾府衰败的重要内因。“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在适当的地方,文学需要精辟的比喻”。在文学作品中,贴切、鲜活、雅致的比喻,往往能起到折射事物的本质、反映人物的神髓、表现作者的好恶、揭示一定的道理等作用,使作品更增艺术性和美感。就《红楼梦》而言,比喻无疑是其语言艺术花圃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第七十七回晴雯被逐后“他这一下去,就同一盆才抽出来的嫩箭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宝玉对袭人说的一段话,这句话饱含了宝玉对含冤负屈的晴雯的无限深情,他将晴雯比喻成“才抽出来的嫩箭兰花”,非常鲜嫩,美丽可爱,却被送进了“猪窝”,美丑相形,对比鲜明,形象地比喻美将被毁,突出了晴雯正受摧残并将被糟蹋至死的悲惨命运。《红楼梦》还善于用简洁明快的比喻来揭示某些复杂深刻的道理。林黛玉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这个比喻至今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主席就曾借用过这个比喻来形象说明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比喻觉悟的过来人,不仅形象,而且隽永,给人以不尽启迪。“宁撞金钟一下,不打铙钹三千”,就写出了处理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的道理。

第二十一回,贾琏与多姑娘私通,多姑娘赠了他一绺青丝不料被平儿发现了,两人正在抢夺之际,凤姐进来了,贾琏只好罢手。凤姐叫平儿查查家里有没有什么多出来,并冷笑道:“这个月难保干净,或者有相厚的丢下什么戒指、汗巾、香袋儿,也未可定。”一席话,说得贾琏脸都黄了。贾琏在凤姐身后,只望着平儿杀鸡抹脖子的使眼色儿,求他遮盖。这“杀鸡抹脖子的使眼色儿”活脱脱的写出了贾琏他们三口子之间那种不可言状的微妙的关系。

红楼梦》的比喻俯拾皆是,不拘一格,出神入化,这些比喻看似信手拈来,不雕不饰,其实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设计安排,是作者丰富生活经验和深厚艺术素养的外现。《红楼梦》的比喻为其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不愧为其语言艺术的明珠。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魅力,远不是笔者的拙笔所能描述的,也更不是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格便能涵盖,只好借用老舍说:“《红楼梦》的作者一生只写了这一部书,用了一辈子的力量。书里那么多人物,每个人都站得起来,在世界文学名著中也是少有的。”他还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绝对不是一场大梦!”“看看《红楼梦》吧!它有那么多的人物,而且是多么活生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啊!它不能不是伟大的作品;它创造出人物,那么多那么好的人物!这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世界名著中,一部书里能有这么多有性格有形象的人物的实在不多见!”“我们都应当为有这么一部杰作而骄傲!”再用小说中一句话语来表达笔者的感受:“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橄榄”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让人回味无穷,余香满口。

参考文献:

参见胡文彬编《引君入梦话红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参见卢兴基编《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北京语言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一版。

参见鲁迅编《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参见曹雪芹编《红楼梦》(程甲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参见邓云乡编《红楼梦风俗谈》,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

对《红楼梦》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_2000字

对《红楼梦》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_2000字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它不仅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且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其高度的写人艺术技巧更令人叹为观止。曹雪芹运用表现艺术的方法再现了人物精神风貌,创造性的运用二极背逆原理写人,注重圆形人物的刻画,给我们留下一个个性格丰满,立体感强的人物。尤其在描写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三方面精雕细刻又十分真实自然;含义丰富能知微见著。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此,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刻划人物,而且是成群地塑造出来,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是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红楼梦》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类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作者异常分明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差异。甚至在场合想仿,谈吐相近,神情相同的情况下,也能把各自的个性区分出来,使神态相似而不雷同,言语相近而不重复。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形式,不能

不说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常常采取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对比手法的结果。《红楼梦》中的形象体系,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复杂庞大的系统,这个大系统中各种人物的排列组合,又形成了几个对照性质的子系统。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性格为一系统,副册与又副册中的性格又是另外的系统。 每一个对照系统又有若干对照层次,每个层次的性格又形成对照,从而形成一个不可重复的、立体交叉的多层次结构。为组成这样一个结构,作者往往采取两种写法。一是突出性格的主要特征,如贾宝玉的“爱博而辛劳”,林黛玉由于对生活保持着清醒而产生的超负荷的悲哀,特征非常鲜明突出,以致成为一种“共名”,但这不是类型化的典型,不是某种道德品质的化身,而是“渗透于思维和感觉、意志和情感、记忆和向往、语言和行动各个方面的个人特点”(傅继馥《古代小说艺术典型基本形态的演变》)“爱博而心劳”的贾宝玉,他的思维和感觉是那样的敏锐和细腻,他的意志和情感是那样的坚韧和丰富,他的记忆和向往是那样的执着,他的语言和行为又是那样的乖僻,难怪使脂砚斋叹为观止。他说:“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彻底衰落时期。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关于《红楼梦》结构的其他说法还有:近代的“四时气象说”(二知道人)、“二十一大段说”(王希廉)、张新之的“三大支说(张新之)以及当代的“波纹结构说”(无名氏)、“立体式建筑说”(周汝昌)、“复叠框架结构说”(曹涛)等。 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因为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据何绵阶、邢颂恩所著《百二十回<红楼梦>人名索引》统计,在《红楼梦》里,有名姓的人物共七百多人,上至皇妃亲王、公侯太监、夫人小姐、公子士人、世族权豪;下至贫民百姓、丫环村妪、僧侣尼姑、相士医家、市井无赖、艺人门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一应具全。在这些人物中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有上百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妙玉、史湘云、李纨、香菱、袭人、晴雯、紫鹃、鸳鸯、芳官、尤三姐、王夫人以及贾雨村、贾琏、贾蓉、夏金桂等。正是这些人物形象的生活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一步一步地揭示了全书的主题。限于篇幅原因,人物评析未能展开,只好留待今后更新主页时再做了。这里请读者一定阅读原著进行全面赏析。 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红楼梦》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在描写人物性格上,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表现人物性格的成熟过程。这个创造典型的民族特点,就具体作品不同的内容而表现不一样。《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写人物采取浪漫主义方法,加以夸张、理想化,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场景下,显示英雄性格,从描写现实生活的深度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高。到《金瓶梅》而变,完全通过生活细节,通过人物一般的日常生活,来刻划人物性格。但《金瓶梅》所写的生细节,欠选择提炼,对描写人物性格不都有意义的,更严重的是,人物性格前后分裂,矛盾不统一,这又大大落在《水浒传》后边。曹雪芹吸取了《金瓶梅》以来失败的教训,从中找到一些经验,又继承了前代小说的传统写法,再加上他对诗、词、戏曲、绘画及各种杂艺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描写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方法。如“闲取乐偶攒金庆寿”,本是贾母想法子学“小家子气”凑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黛玉多愁善感 宝钗贤德有容 湘云灿烂爽朗 妙玉冷霜孤傲 迎春儒雅随和 惜春孤僻冷凝 袭人柔顺体贴 李纨端庄秀丽 晴雯执着不驯 凤姐、探春、平儿灵活练达, 宝玉如宝似玉、脱俗超俗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完整版)《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下面是一个从《红楼梦》欣赏者的角度来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评说。一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

史记人物分析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 《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该说明,《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所谓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本来是无法一分为二的。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先从总体上分析《史记》叙事的方式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分析它如何塑造人物。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 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先秦史家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首尾完整地记述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来表达政治和伦理评判,其叙事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 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的传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这种情况非常普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一部融合雅俗文化的艺术精品。《红楼梦》用简洁准确的白话文描写了众多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以凡人俗人,日常生活,爱情婚恋,人情百态,赢得了千万读者的喜爱。作者在描写贾府这个诗书礼家、百年望族的日常生活画面时,以其非凡的才能做到小说的“文备众体”,并使这些韵文从属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描述的需要,成为小说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在这部小说中,可以欣赏封建贵族士大夫的儒雅风流的生活,观瞻至情至性又不失瑕疵的大观园女儿 ,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风俗。《红楼梦》在诗性的高雅和小说的“俗性”的融合与升华中,永远焕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关键词: 诗词曲赋诗情通俗文雅 正文: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在中国传统文学的百花园中,《红楼梦》无疑是开的最为绚丽的鲜花之一,是融合雅俗语言文化的艺术精品。 一、通俗易懂的《红楼梦》 《红楼梦》语言方面有意使之通俗化,形成“文不甚深,语不甚俗”风格。纯熟的白话,简洁、准确、文雅、优美,“即村妇顽童从旁听之,亦有点头会意处”说起《红楼梦》的通俗,读者只要有初中文化程度,就能基本上读明白故事,弄清主要人物关系,也就能够读读红学著作了。 1、人物形象描写,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据统计《红楼梦》共写了480个人物作者如实描写,从无讳饰,因而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没有十全个美的人,也没有彻头彻尾的坏蛋。诚如薛宝钗语:“这些人物都是百个里挑出一个来”,妙在各人有各人的妙处,因此“家家喜闻,处处争购”。

贾宝玉对女儿有特别的偏爱,高举“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两种思想旗帜,对女奴的人格十分尊重,对她们的命运十分关心。鼓励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忘了自己被雨淋而提醒画“蔷”的龄官赶紧避雨,为保芳官和五儿瞒赃,祭金钏,吊晴雯;但一会儿贾宝玉又会因开门迟了一点而踢袭人;为跌扇子骂晴雯 ; 为碗枫露茶逐茜雪;甚至在金钏被打的严峻时刻。“一溜烟跑了”,自个儿到大观园里遛达:又与薛蟠鬼混,做贾芸的干老子…… 薛宝钗的礼仪端庄、贤淑能干,在大观园女儿中数第一,但她却嫁祸于黛玉。为逼死金钏的王夫人出谋划策,对哥哥卑劣行径的颠倒是非。特别当黛玉死后,众人都瞒着宝玉,宝钗却毅然决然说破,使宝玉放声大哭而昏死过去。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要数刘姥姥这个老村妇,满眼里珠围翠绕似画,新奇巴物念佛,倚老甘当女清客惹笑,满口萝卜、蒜头、倭瓜、毛毛虫。如“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声响就没了”——土话俚语,机智诙谐,似被众人笑,实质耍了大家,活脱脱是一个生活经验丰富,从事劳动而精通世情的农村妇女。 小跟班焙茗是个货真价实的“俗人”,打起架来,满口粗话,一口一个茗大爷,随着宝玉找祠堂、寻袭人、祭金钏,上学堂,成日价跟着宝玉跑腿打杂,做保镖,其所做所言,在别人眼里都是″没规距”,然而正因为把焙茗的俗语、俗情写活了,显示出一种净化人物心灵的“滑稽美”①。 2、叙事性语言,纡徐从容,款款道来。 写黛玉初进贾府,因尝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此后便以黛玉为中心。写贾府各层人物。写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写探春等姐妹相见,再写与王熙凤的相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浓墨重彩地渲染贾府这个实权人物。 例如第七回“焦大醉骂”,全部叙述不到一千字,但焦大这个人物,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就不会忘记他。特别是他那句“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的“醉汉嘴里混唚”,就成为焦大的名句。光凭这一句话就能让人想到嘴里被塞满了马粪,捆翻在地的焦大的形象和这句惊天动地的话的声音。 再如第二十四回写醉金刚倪二和贾芸的事,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起,直至“一面说,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共一千八百字左右,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市井游侠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雪芹之笔,真可谓勾魂摄魄。

谋士阶层的典型代表_苏秦形象评析_芦卿忠

谋士阶层的典型代表 苏秦形象评析 芦卿忠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争城夺地的战争频繁发生,社会极为动荡不安的时代。随着各诸侯国内部国力的消长和国与国之间利益关系的演变,各国都在不断调整其外交战略,以便巧妙地利用这种变化着的形势稳固和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谋取 七国之尊 的位置, 并天下,凌万乘 。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 地势形便 的秦国后起变法以致富强,打破六国均势局面。从此以后,秦国以新兴力量向外扩张,企图蚕食诸侯,统一海内,引起各国间更为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在这种七国争雄,战乱不断的时势下,诸侯间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武力,但也决定于谋臣策士的胜算和纵横势力的消长。所谓 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 。谋士(纵横家或策士)这种特殊的知识阶层便应运而生,一大批期望通过劝说国君采纳自己的施政谋略,进而实现政治主张,达到功成名就目的的谋士们(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便穿梭游说于各诸侯国之间。或主张 连横 ,即秦齐联横以各个击破他国;或主张 合纵 ,即东方六国纵向联合以共同抗击秦国。许多谋士不辞辛苦,纵横捭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功成名就。苏秦便是其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一个。 苏秦始将连横 一文中的苏秦形象,既集中反映了战国时代谋士这一特殊阶层人物的共同特点,但又因其坚毅、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而表现得与众不同,是个性鲜明的 这一个 ,对后世知识分子阶层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影响。 首先,苏秦这一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战国时代谋士们苦心孤诣、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虽然诸侯国动荡纷争的时势为谋士们实现宏图大略创造了客观条件,但由于谋士们大多出身寒微,地位低下,要真正实现其宏图大略绝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坎坷,苏秦也不例外。他是东周洛阳人,曾在东方的齐国拜师求学,跟随鬼谷子先生习艺,在外游历许多年。可是他走了好多地方,人家却不肯用他。他先去请求周显王,说明自己学过一些治国的本领,表示自己一定全心为朝廷效力,并且在楚军经东西二周借道去进攻韩国和魏国时巧妙地献上一计,请周王派人替楚军加宽道路,结果暴露了楚国的军事企图,造成威胁各国利益的局面,引起了楚与齐、秦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促使西周在军事上对抗,从而保护了二周的安全。周王本想要留用他,可是周王身边的那些大臣都嫌他出身贫寒,瞧不起他。苏秦只好离开周王的朝廷。后来,苏秦到了秦国,那时秦孝公早已去世,商鞅也被反对变法的贵族车裂了。秦、齐两个 超级大国 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双方力量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秦齐两国都需要凭借他国力量而暂时稳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种形势下,苏秦抓住时机劝说秦王采纳 连横 的主张,可惜 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 ,连续十多次修书劝说秦王而终未说服,只好 去秦而归 。秦王拒绝采纳他的主张,不肯任用他的原因十分简单:不喜欢任用外来的客卿。此后,他又在外游说两年多,去了好多地方,衣服穿得破旧不堪,仍没有一处肯任用他,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家中。家人的种种表现,极为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进了家门,妻子仍坐在织布机上织布,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不愿和他说话,甚至连侍妾都暗自讥笑他。但苏秦毕竟是一个有抱负的谋士,面对家人羞辱的窘迫,他只怨自己没用,不能使秦国接受他 连横 的主张,于是下定决心发奋苦读,想通过努力学习,钻研兵书,丰富学识,增强本领,重新寻求施展谋略的途径。为此,他日夜攻读,甚至 头悬梁,锥刺骨 ,经过一年多时间,不仅通读了姜太公的兵书,而且读了一些医农经济、古代法令、诏诰等典籍方面的书。同时,对各国的山川、河流和物产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着意揣摩天下大势,忽然一日豁然开朗,想出了 合纵之策 。这是苏秦取得成功的一个转折点。可以说,他身处逆境仍锲而不舍,潜心研读兵书、历史、地理以求被任用的顽强奋斗过程是战国时代谋士们锐意进取精神的集中反映,在古代和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苏秦形象既表现了谋士们审时度势、随机 67 1999 2 甘肃理论学刊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与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魅力与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红楼梦》中口语、俗语的灵活应用,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使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如见其人一般。曹雪芹的《红楼梦》为后人开创了一个文学语言的新纪元。正如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文学艺术的典范,汉语言艺术的宝藏。曹雪芹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极其生动的历史画卷。《红楼梦》语言维肖传神,精练准确,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经典场景和细节描写连村妇野叟也能娓娓道来。其描写人物生动传神,活灵活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人物言语诗词栩栩如生,以个性化,口语化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从而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遣词造句精彩准确,富有神韵,“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细微处见真功夫;比喻、夸张运用贴切人物形象,表现出清新工丽,富含雄伟神奇的哲理思想,让人过目难忘,叹为观止。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艺术;人物形象;个性化、口语化语言; 引言: 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个性形象,文学语言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形象,“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红楼梦》的语言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它用生动明快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深刻的典型:有阴险狠毒、嘴甜心苦的地主阶级的典型王熙凤;有欺世盗名的封建假道学家的典型贾政;有钻营无耻的官僚政客的典型贾雨村;有封建阶级叛逆者的典型贾宝玉;有“意识到自己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的典型晴雯;也有“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才的典型袭人……这些典型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深刻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广阔画卷和本质。而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作者的匠心和卓越的文学语言。 一、以个性化、口语化的语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语言,实际上是它的词汇,是处在几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词汇越丰富、越多方面,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因为书面语往往落后于人民群众的口语,口语化即:口头语言化。一般我们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语言,不拘泥于文字句子的结构,不会像写作文那么正式的语言,我们通常就说口语化。实际上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讲清深奥抽象的道理。这就要求作家不断吸取人民群众新鲜活泼的口语,用来表现时代的生活。但是这种“吸取”不是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摘要:【林黛玉】林妹妹的性格完全印证了宝哥哥的那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她冰雪聪明,诗词妙语信手拈来;她敏感多疑,曾因为宝玉的丫头误了为她开门而悲吟《葬花词》;她为了爱情柔肠寸断,泪终不干。 【薛宝钗】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性格特点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

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即,

湖南省永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湖南省永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放,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亲爱的考生,请你沉着应考,细心审题,搞摩题意,应用技巧,准确作谷。祝你成功!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宁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哂.笑(shěn) 告磬潸.然泪下(sān) 锲而不舍 B. 吞噬.(shì) 攫取鳞次栉.比(zhì) 莫衷一是 C. 酷肖.(xiāo) 禁锢面面相觑.(qù) 格物至知 D. 羸.弱(yíng) 沉缅孜孜.不倦(zī) 独占鳌头 【答案】B 【解析】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告罄;潸然泪下(shān)。C酷肖(xiào);格物致知。D羸弱(léi);沉湎。 2.下列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风景秀丽的潇湘河畔,一场精彩的少儿武术表演让观众叹为观止 ....。 B. 月的阳明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绽放,陈阵清香沁人心脾 ....。 C. 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画惟妙惟肖 ....,吸引了上百万游客不远万里来游览参观。 D. 海上丝绸之路具体而微 ....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形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D项错误。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但形状规模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只能形容实物,不可形容抽象、理性上认识的事物。A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

《红楼梦》中的的语言初探

《红楼梦》中的的语言初探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11级研究生李晓晓1110170020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有重要时代特征的、极其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画卷。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阆苑仙葩”,它的主体文字是北方白话,但又吸呐了一些文言文及其他多种文体的长处,有时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态的描摹,又从诗词境界中泛出,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小说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谣、联、赋、谜、令、方等等,真正做到了“文备众体”,且又让它们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拟写小说中人物所吟咏的诗词戏话,都能“按头制帽”(茅盾的评价),一一符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和性格特点,真正做到诗如其人、语如其人,且维肖传神,各不相犯,足见作者具有超级的忠实模写生活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红楼梦》蕴藏的方言 作为一部惊世之作,《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影响颇深,它不仅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语言文化上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方面也向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方言例证。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方言因其具有鲜明的灵活性、兼容性特点而大量存在。关于《红楼梦》的语言问题,戴不凡曾在《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一文中指出,《红楼梦》一书不止使用了大量的北方方言。而且还运用了数量可观的吴语词汇。 《红楼梦》中的方言现象:方言的界定和判断历来是语言学家所关注的话题。虽然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但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而对《红楼梦》中的方言属性有所了解。 (一)语音层面 语音是区分方言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拥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写作规范,正是由于发音习惯的不同,各类口音的存在使得方言有了存在的条件。语音层面的区别主要是指音调,韵母,声韵方面的差异,具体到《红楼梦》中则主要是指南方下江官话(扬州,南京附近)的使用。林黛玉是从南方迁到北京的,尽管在北京长居生活习惯等均有所改变,但至此带来的乡音却仍存在于活生生的对话中。作者曹雪芹也有意通过某些特定的语音技巧来刻画这个

论《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整部书涵盖的内容相当广,包括当时的官僚制度,教育制度,封建礼教宗法制度,努力制度等各个方面,对各种制度的描写对主题的阐释自然离不开人物的描写。《红楼梦》中共写了400多个人物,通过对生活在这种特殊的小说世界中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曹雪芹批判了那个黑暗、荒谬、腐朽的社会,写出了在那种制度下人性受压抑,美好被摧残,丑恶丛生,黑暗肆行的生活状态。可以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关乎作品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一环。《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座巅峰,与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中国所有的古典小说中,没有哪一部可以像《红楼梦》那样写出如此多性格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似乎都是一个个真实地生活在世界上,演绎着他们的悲欢离合,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可感可亲,而不像《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虽然也鲜明但总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那么,作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创造了这些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的呢? 《红楼梦》中的人物真实可感最重要的因素是作者刻画人物时始终以现实生活为基准,人物形象完全生活化。中国古典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一般都是“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人物扁形化,要么就是彻底的好人,近乎仙界之神,让人敬而远之,要么就是彻底的坏人,坏得让人几欲扑杀之,人物形象绝对化,单一化。鲁迅先生在评《三国演义》时说到“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意为《三国演义》中对刘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太理想化,绝对化了,一味地突出他的“长厚”,反而让人觉得虚伪,不真实。而《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进行描写时,对基本肯定的人物,肯定中有否定,对基本否定的人物,否定中有肯定,喜爱的并不掩饰其缺陷,讨厌的也并不一味书其可恶。贾宝玉是他的代言人,寄托了曹雪芹的思想及追求,是他心爱的人物,但是他却并不掩饰宝玉贪图享乐,奢侈任性,生活中懒散空虚的贵族公子陋习;宝玉痴情于林黛玉,在精神上与林妹妹相契合,可是也会贪恋女色,调戏金钏,欣赏宝钗雪白的臂膀,甚至想去摸一摸,与袭人关系暧昧。凤姐干过很多的狠毒事情,私自克扣月钱,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但是凤姐同时又言谈爽利,心机深细,说话诙谐,还是苦苦撑起摇摇欲坠的荣国府的中心人物,真是叫人“骂之恨之,一日不见又念之”。林妹妹是曹雪芹喜爱的人物,聪慧、才华出众,心思细腻,是宝玉的知心人,但是同时又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总之,在曹雪芹的笔下,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丧尽天良的。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人本来就具有复杂性,性格有多方面的表现,并非是扁形的单一化的,所以这种球形的人物形象使人觉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似乎一闭上眼睛人物就会鲜活地跳出来。曹雪芹塑造的人物形象使真正地有血有肉的文学典型,而不是带有说教味道的道德符号,他写的是真真切切的人。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使真真切切的人,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这些可感可亲的人物形象又是在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中徐徐展开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是人物形象展开的基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结合巨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得以展开,在悲壮宏伟的历史叙事中写人物,突出历史人物类型化的一面。毛宗岗先生评本中提到《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即“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通过上百个具体的战斗场面的描写反复强调突出历史人物的“绝”的一面。而《水浒传》虽然也写了一百零八个个性各异的好汉

红楼梦艺术手法赏析

浅谈《红楼梦》艺术手法 《红楼梦》就是一部寄托深意、“字字瞧来皆就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绝世佳作。它就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高峰。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与很高的美学价值。它就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的缩影,以小说的形式、以家庭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清朝社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红楼梦》不仅在小说背景方面有特殊的构思,在小说艺术手法上面更就是独具一格,达到了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高峰,具有了相当的美学价值。下面,我就我个人对《红楼梦》的阅读经历,对其艺术表现手法浅谈一二。 一、《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完美地做到了在同一阶级中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之多,且不说人物本身千差万别的,单就是本身思想性格及身份地位类似却又处处不同的形象就有很多为众人所熟知。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有的就是官僚贵族的当权者,有的就是锦衣玉食的公子王孙,有的就是年轻貌美的大家姊妹,有的就是经受豪宅欺凌的丫头仆役,这些人,同一类人大都有着相似的出身经历或者身份地位,但曹雪芹却同中求异,采用了一些很特殊的对比手法,使得那些易被人混淆的形象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从而使读者毫无类同之感。 比如,《红楼梦》中著名的两位名门千金小姐,薛宝钗与林黛玉。她俩的出身与学识教养基本类似,都有沉鱼落雁之貌,都有出口成章之才。这样的两个人物形象,按理说很难区分。然而在《红楼梦》中,显然她俩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形象。曹雪芹通过对她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风格的刻画,表现了这两个形象内在的迥异。这种迥异在宝钗与黛玉对宝玉的爱情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黛玉对于宝玉,就是一片纯真的爱情,她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爱情,含蓄而明心。而宝钗,却就是因宝玉就是贾府的宠儿而爱上宝玉,这种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未来的地位,她的爱谨慎而谋世。再者,在处世为人方面,黛玉高洁,自尊,从不轻易迎合世俗,无论就是对至高无上的贾母,还就是对管家少妇王熙凤。而宝钗,她拥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与背后厚实的家庭财富,凭借她的乖巧伶俐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一个天真敏锐,一个沽名钓誉,这就就是钗黛之别。 作者通一系列相同事件中钗黛的不同言行,塑造了她俩迥异的性格特点,使得小说中的这两个人物特点鲜明突出。这样的例子还有一大批,如迎春与探春,尤氏姊妹等。小说中,作者以特殊复杂的对比手法,同中求异,重复中求不重复,塑造了一大批外部相似却实质迥异的人物形象,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另外,在人物塑造中,曹雪芹没有采用中国古典小说惯用的人物主导性格的手法,她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并不就是从个人好恶出发,随意将某个人写成好人,

论《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名著《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语言及其行为,详纽地剖析了其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为进一步理清《红楼梦》的安排和布局奠定基础;阐述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人物悲惨结局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红楼梦》;主要人物;悲剧 “现实主义艺术无不以塑造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形象为能事,无不以塑造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人物形象为能事。作品中写的场面、情节和无论什么事物与生活细节,离开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失去了意义。作品的思想主题,社会和历史的特征内容,也总是从人物形象表现和反映出来。”(1)《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第五回的脂批中说:“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形形色色,丰富多彩。我们要研究《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的内容,就应该从主要人物形象的研究着手,《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除了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外,还有贾母,还有晴雯、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等主要的丫环们,另外还有很多相当重要的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在小说鉴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第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能帮助我们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第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鉴赏小说的美学风貌;第三,通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第四,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人性,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做指导。 一、贾宝玉

在《红楼梦》塑造的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贾宝玉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作为曹雪芹笔下的男主角,他的身上有某种叛逆精神,不爱读书,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同时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他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 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说道:“贾宝玉是贾府从富贵煊赫的高峰顶上下降到没落的深渊途中的产儿。他既不克勤克俭,遵循那平庸可怜的仕宦传统;也不酒色昏迷,混入那荒淫得可耻的纨绔之群;他表现出一种逸出常规超脱现实的畸形姿态。”(2)由此可见,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也离不开他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 贾宝玉生长在一个即将没落的“外面得架子虽未尽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封建贵族大家庭里。在这种情况下,贾府的统治者希望贾宝玉能够听从他们的安排,去读圣贤书,去参加科举考试,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因此,父亲贾政多次逼迫他读书上进和交际,但是每当此时都有贾母出来为他担当。父亲贾政派人来叫,贾宝玉吓得“死也不敢去”。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又吩咐老嬷嬷,“好生带了去,别叫他老子唬着他”(见第二十三回)。宝玉生病的时候,贾母又当着贾政的面骂赵姨娘等人,“都是你们素日调唆着逼他念书写字,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就像避猫鼠儿一样……我饶那一个”(见第二十五回)。贾母替贾宝玉挡开了许多受封建社会生活教育的机会。 另外,贾宝玉的行为却让家长们尤其是父亲贾政非常地失望。他很愿意和这些女孩子们亲近,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1”。贾宝玉对他身边的女子们是很尊重体贴的,有些时候他甚至愿意充当仆役为她们打扫房间和庭院。很显然,他对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不屑一顾的。和这些女子们相处的时间越久,他就越发现男子们世界的可憎。所以,贾宝玉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认为像贾雨村那样的人就是“国贼禄蠹”,认为宝钗、湘云等人劝他读书的话都是“混帐话”。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姓名: 2010年12月25日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内容摘要】 人物是小说组成的主要要素,人物言行思想是小说的血肉,正因为有了栩栩如生人物性格的塑造,才让小说活灵活现,有了生气。我国古代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更是堪称一绝。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首屈一指。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为典型。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史,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 贾宝玉:反抗封建道德,但又趋于消极。 林黛玉:才华横溢,尖酸刻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薛宝钗:端庄从容,随分从时,城府极深。 王熙凤:泼辣爽朗,为人狠辣。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性格,贾宝玉,林黛玉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