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合肥八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PDF(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八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PDF(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八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PDF(含答案)
安徽省合肥八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PDF(含答案)

合肥八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试说明:1.考查范围:必修5。

2.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是中国人的政治发明,对当今而言或许依然是最有价值的制度史遗产。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石。科举蕴含的政治智慧和现实启示,超越了狭义的制度范畴,洋溢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

科举的“举”是典型的中国政治概念,在传统语境中指众人推举贤能之士上位。统治者在受推举之人中选出执政人选,称为“选”。两者合称“选举”,是上下结合的、小范围的、权重不同的选拔方式。近代西方政治涌入中国之后,西式的一人一票、自下而上的选票制度套用了“选举”一词。这个概念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涵义。一个概念的变迁,恰恰说明了制度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背景套用概念。科举的“科”指选拔人才的规范,科举就是运用明确的规范,公开、公平地选举人才。它的精髓是最大限度地取消了选拔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

科举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增加了社会流动性。“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的传奇,只有在科举制下才能实现。在同时期的西欧封建体制和日本的幕府体制下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阶层跃升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流动是稳健、持续的流动,不是疾风骤雨般的革命。科举制在北宋得到推广后,两宋和明朝的新科进士中祖宗三代没有官爵或功名的比例超过50%.这便意味着,有一半人提升了家庭的阶层,而另一半人保持了阶层不坠。在这之间,传统社会实现了缓慢、有序的阶层流动,既保证了政治传统和惯例的延续,又选拔高素质者补充到上层来,它不是暴力式大清洗,而是缓慢的置换。

流动性是社会保持活力、长治久安的主要因素。缺乏流动的社会最终无不阶层固化、结构板结,不得不通过暴力革命来刺激流动,重启社会。而“重启的代价”是整个社会牺牲发展成果,无数的个体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其次,科举塑造了数以百万计的乡绅,构成了传统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的关键力量。北宋以后乡绅要以科举功名为标准,杂以部分在籍或致仕官员。财富并不是乡绅的充分条件,富裕人家必须通过科举的转化才能跻身乡绅群体。乡绅身份介于官民之间,今日的乡绅或许明天就入仕为官了,今日的官员或许可能明天就回乡为民了。他们熟悉国家治理的规章制度和话语体系,很多人拥有直接的行政经验、不俗的政治资源。乡绅与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他们的根始终扎在乡土里。地方乡绅父母坟茔、祖产田亩都在当地,搬不走离不开。自己也将落叶归根葬在乡里。部分乡绅早年贫寒,是依靠乡邻宗族的资助,甚至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艰难崛起的。所以,乡绅阶层与当地百姓的利益又是完全一致的,在情理上不会祸害本乡本土。老百姓推举乡绅代表自己与官府打交道,也基本听从乡绅的号召与安排;父母官奉行“为政不得罪缙绅”,注意协调官府与乡绅的关系,就地方政务咨询请教或干脆委托后者出面经理。传统社会造桥铺路、抢险赈灾、征收赋税、兴办文教、息讼调停等方面都活跃着乡绅的身影。这种治理模式官民两便,在协调资源、化解矛盾、保护百姓等方面都有可取之处。

再深入一层分析,科举普及并巩固了儒家意识形态,构建了古人共同的理想信念、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儒家学说是科举制度的教学和考试内容,取得科举功名的士大夫十年寒窗、层层过关,一定是从心底里信服、力践儒家学说的,是拥护建立在儒家学说之上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再经由士大夫的宦游执政和基层共建共治共享,儒家学说扩散为全民的精神意志,共同的思想,是统一安定成为中国历史演变常态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张程《“中国之治”的制度史遗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举本是中国人的政治发明,近代时期被西方引进,并成为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石。

B.“举”指推举贤能之士上位,“选”指在受推举之人中选出执政人选;先“选”后“举”。

C.科举最大限度地取消了选拔限制,可更公开、公平地选举人才,增强了社会流动性。

D.传统社会的乡绅亦官亦民,他们既与官府联系密切,又与本地百姓利益完全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提出观点后,先阐述科举的内涵,再论述科举的作用,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B.文章综合运用了例证、引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文章在论述科举的好处时,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展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D.文章立足现实,意在揭示科举这一最有价值的制度史遗产对于今天选拔人才的启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举”一词的涵义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和近代西方政治中完全不同;前者是上下结合的

选拔方式,而后者是自下而上的选票制度。

B.幼年而孤、家境贫困的范仲淹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一代名臣,这应该归功于科举制;同时

期的西欧和日本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C.北宋以后,有钱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乡绅;假如有一位富商子弟想跻身乡绅群体,那他

必须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获得科举功名。

D.统一安定成为中国历史演变常态,儒家学说成为科举制度的教学和考试内容,使得儒家

学说扩散为全民的精神意志,共同的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项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专门规定。这部法律施行于2001年。这部法律正式规定了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普通话”在共和国语言文字中的地位应运而“立”。它和“简化字”就仿佛共和国语言文字大家庭中的一双姊妹。

“普通”“简化”,从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到共和国语言文字推广方案设计者们的热忱初衷。当年,战乱之后百废待兴的中国,有大量不识字甚至没有上过学的同胞。扫盲,成了中国人站起来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另一方面,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语言不通,也成了大家并肩携手前行的障碍。要找到一种尽可能简单、易于学习的语言和文字,使更多人能够尽快识字,才能够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沟通无碍,维持社会协调运转,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在共和国最初的岁月里,语言文字的改革同样是历史性任务的一部分。承担这一任务的人们选择了“普通话”和“简化字”。

(摘编自吴画成《“普通话”不普通》)材料二:

推广普通话不是单纯的政治考量,而是社会发展需求和国民发展需求的驱动,促使政府产生责任担当,进而凝聚为国家意志和治国方略。

第一,社会发展需要语言相对统一。当今,跨区域合作、全国市场趋于一体化,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因而更加需要推广普通话,以方便交际,减少语言成本,促进民族地区和汉语方言区更好地分享全国市场,加快发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拓展了语言功能,扩大了语言需求,尤其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应用,更需要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推广普通话可帮助大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国家要创新发展,迫切需要通过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来提升人力资源水平。

第二,个人发展需要提升语言能力。会讲普通话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收入。国内外不少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一个人的普通话能力跟其劳动收入成正比。如有人调研了北京市农民工的情况,发现“普通话熟练的农民工能够获得高于不熟练者21%-40%的月收入”。

会讲普通话有助于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懂一种语言或方言只能跟本地人打交道,学会了普通话不仅能跟所有讲普通话的人直接打交道,而且还可以跟所有懂得普通话的讲其他语言或方言的人直接打交道。这不仅扩大了个人社交网络,也可为个人带来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在这个总纲的指引下,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积极普及。对于那些普通话普及率还只有40%左右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要大力推广,积极普及;而对于相当多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则要注重逐步提高水平。让我们致力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使祖国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精致、更加优美。

(摘编自赵世举《推广普通话是发展的需求》)材料三:

将普通话普及纳入扶贫考核,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宏观上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共同语”,以方便交流,进而增强人民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重要目的之一便是提升国民整体的语言文化素养。这种素养的提升,城市居民不能落下,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也不能落下。

微观上说,在扶贫工作中推广普通话,可以助力精准扶贫脱贫。长期以来,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存在的语言交流问题,日益成为精准扶贫的障碍之一。很多老百姓不会说普通话,甚至不少基层乡镇干部也说不上几句,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扶贫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培训、推送致富信息等活动的开展。而这些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即使外出打工,也会因“语言关”面临应聘难、租房难、学习技术难等问题。

(摘编自何勇海《推广普通话也是一种扶贫》)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和国语言文字推广方案设计者们为语言文字的历史性改革选择了“普通话”和“简

化字”。

B.说好了普通话,就能够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C.推广普通话不单纯是政治考量,是语言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政府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D.共和国语言文字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用普通话交流,有助于精准扶贫脱贫。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概述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专门立法,如果不使用简化字和普通话就是犯

法。

B.材料二在论述如何推广普通话时,认为对于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要做的工作不是普

及而是提高的问题。

C.材料三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扶贫工作方面看,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

D.推广普通话不仅提升了国民语言能力,还让所有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得

以解决。

6.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推广普通话的意义。(6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锻造英雄

于心亮

村前有座山,名叫金山。我问爹,山为什么叫金山?爹说:传说山里有金子。我看着满山光秃的石头,问金子在哪儿?爹微笑着说:世上许多东西,不能看外表,要看内里……我将一块石头扔向远方,心想山里要是真有金子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受穷了!

随着几声炮响,把沉寂的大山给惊动了。爹高兴地跑回家:太好了,山里真的有金子啊!我也很高兴,跳着高儿喊:爹,赶紧去挖吧,咱们要发财了!我爹兴奋的脸上都要开花儿了,他说:嗯,我要去挖金子,等有钱了,我要带你满世界去转转!

我爹当上了矿工,去挖金子,一起去的,有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他们坐上矿车,“轰隆隆”开进大山里去了。我们想象着爹能挖到金子,浑身都金灿灿的。

从爹进入大山里,我们就觉得这一天好漫长,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了,终于见到爹从矿山里出来了。我们飞跑向爹,大声喊着:爹,挖到金子了吗?

爹开心地抱着我,说:挖到啦,挖到啦!我说在哪儿,我瞧瞧!爹笑着说:挖到要送给国家啊,哪能自己留着呢?我沮丧极了:那还挖什么劲呢?爹就拍一下我的脑袋:傻小子!

就这样,爹每天都去挖金子。可金子到底什么样儿,我从来也没见过。

我问红星,问满囤,问国柱……他们也都没见过什么是金子。

但我们每天都看着爹从家里出门,然后迎着太阳坐上矿车,轰隆隆地开进矿山里去。然后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爹再轰隆隆地从矿山里出来……我们喊:爹,你回来啦!

可是有一天,我爹是被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从矿山里抬出来的。我飞跑过去喊:爹,你挖到金子了吗?爹浑身是血,他紧抱着我:儿啊,你就是爹的金子!

爹的腿断了,是被矿井掉落的石头砸断的。爹把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使劲推开,他的腿就断了。断了腿的爹成了英雄,成了英雄的爹再就不用下矿井了……

爹成了看管员,矿料一车又一车运来,他都在本子上记着。爹说这些矿料里含着金子,粉碎以后经过一道道工序加工,就把金子给提炼出来了……

我很为爹感到骄傲,许多人也都敬佩我爹,看到我爹,老远就打招呼,过来套近乎,说要请我爹吃饭,还要送我爹东西。我爹跟人家打招呼,跟人家微笑,却偏就不肯吃人家的饭,不肯拿人家的东西。我爹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亏心的事儿我不干!

如此过了一段时间,就没人搭理我爹了。他们说我爹是个傻蛋,断了腿活该!

我听了很伤心。可更让我伤心的是红星、满囤、国柱他们,不仅疏远我,还说:我们的爹也都被石头擦伤过,凭什么他们累死累活还要下矿井,而你爹却清清闲闲享清福?

于是我心里就充满了怨怼。当我爹要抱我的时候,我狠狠推开他:你为什么要救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你为什么要死死看管着那些矿料堆?爹,你简直是世界上第一号大傻瓜!

我看到我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变成了坚硬的石头,它们一块接一块沉重地砸向了爹的头,砸向了爹的肩膀,砸向了爹的腰杆,砸向了爹的腿脚……爹疼得浑身都紧缩起来,他颤抖地指着我说:儿啊,你怎么能这样说,你是我儿吗?

我是爹的儿子,当我看见爹沉默着坐到门槛上,看见爹眼望着村外的大山,看见爹在黑暗里吧嗒一口吧嗒一口抽烟的时候……我心里就后悔了,我想跟我爹说声对不起,我想走到爹跟前儿帮他揉揉受过伤的瘸腿,但我爹却站起身,一瘸一拐地出门走了。

我朝迎着黑暗走去的爹喊:爹——!

爹朝我挥挥手,我看到一汪儿笑涌现在爹的嘴角,我就知道爹原谅我了。

爹说:值完班,我就回来了。

我像爹一样坐在门槛上,我眼望着夜色里黑黢黢的大山,想着爹在夜晚里值班的时候,是不是会感到孤单?

我匆匆奔跑在夜色里,我要陪爹看管矿料堆,爹说过,那是大家伙儿冒着危险一点一点开采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看管着……我看到几个人在跟我爹说话:这是咱们冒着生命危险开采出来的,流了许多汗,出了许多血,现在只是拿一点点,难道不应该吗?

我认出了那是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他们在跟我爹说话。

我爹守在矿料堆前,他看上去像一座山。我爹说:咱们出了汗,流了血,但咱们吃得香,睡得安,因为咱们没做亏心事儿。今天有我在,我就不会让你们变得吃不香,睡不安!

我也在!我大声喊着跑过去。我喊爹,我来啦!

红星的爹、满囤的爹、国柱的爹……他们在夜色里沉默良久,过来摸摸我的头,拍拍我爹的肩膀,然后重重一跺脚,像丢下什么负累似地离开了。我问爹:他们还会来吗?

我爹说:不会的。我爹说:儿子,今晚,你是英雄!

我爹还说:他们几个,也是英雄!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上有许多东西,不能看外表,要看内里”,爹的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方面要我别瞧

不起这座满山光秃秃的石头的金山,另一方面也是在教育我别瞧不起普通人。

B.村里的人们用请吃饭、送东西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英雄的崇敬,我爹却不肯吃、不肯拿,

这体现了我爹的孤高傲岸以及不与世俗相交接的品格。

C.文章结尾我问爹,红星的爹等人会不会回来,爹说不会,一是为了安慰我,二是相信自

己的坚守使得他们不会再来。

D.“山”这个意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我爹和我都曾经坐在门槛上望着大山。“山”不仅

构成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也是一种人格写照。

8.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从哪些角度烘托了我爹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

9.怎么理解我爹说“儿子,今晚,你是英雄”,又说“他们几个,也是英雄”?(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

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

...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

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B.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C.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D.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良家子:汉时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

B.骑郎将:也称郎中骑将,西汉置,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

C.典属国:典,仪式;“典属国”即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秩二千石。

D.转:迁官转任。与“迁”“调”“徙”一样都有“调动官职”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广擅长骑射,屡立战功。因家传射技非凡,他既能在萧关与匈奴的对战中杀敌众,

也能在追敌时精准射杀。

B.李广恃才自负,不顾安危。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骁勇能战,他多次与匈奴作战,引

发他人对其生命安全的担忧。

C.李广智勇双全,处乱不惊。面对匈奴数千骑兵,他大胆冷静地命令士卒下马解鞍,制

造诱敌假象,成功吓退敌兵。

D.李广随机应变,巧妙脱身。虽被胡骑捉拿,却以假死迷惑敌人,使其放松警惕,而他

伺机而动,抢得胡马迅速逃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2)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赴官寿安泛汴二首(其二)

张耒

落泊云随宿雨开,西风似与早寒催。

晓天雁起平沙去,霜岸风鸣败叶来。

扰扰劳生移岁月,纷纷过眼旋尘埃。

求田问舍真良策,功业应须与命偕。

【注】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张耒贬官洛阳府寿安县尉,赴任途经汴河,作此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在描写云、西风与早寒时运用了人格化手法,一个“催”字可见寒气逼人。

B.颔联写景富于变化,角度多样,从空中到岸上,有动态有声音,意境苍凉寥落。

C.颈联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对百姓命运的感叹:岁月纷扰辛劳,如尘埃般卑微。

D.前两联写泛舟汴河所见之景,后两联抒赴官寿安途中的情怀,情与景有机结合。

15.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使用了“求田问舍”的典故。两者的使用角度和含义有什么不同。(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能够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庭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2)《滕王阁序》中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展现了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月2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表明()。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毫无疑问,科技伦理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共同议题。当科学技术的能量越来越大,把控不好它的危险也日益加剧。如果任其无约束的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毁灭人类社会秩序甚至摧毁人类自身,也有可能造福人类。如何让科学始终向善,是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强科技伦理制度化建设,推动科技伦理规范全球治理,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如今,《方案》已经通过。接下来,完善制度规范,健全治理,强化伦理监管,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规则,规范各类科学研究活动等工作将地开展,科技伦理建设的步伐将加大加快。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审议规则体制有条不紊

B.审议准则机制紧锣密鼓

C.审查准则体制有条不紊

D.审查规则机制紧锣密鼓

18.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技伦理建设进入最高决策层视野,成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B.科技伦理建设成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进入最高决策层视野。

C.最高决策层将科技伦理建设纳入视野,成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D.最高决策层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将科技伦理作为重要一环建设纳入视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如果无约束地发展,其潜在的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自身甚至

毁灭人类社会秩序。

B.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社会秩

序甚至毁灭人类自身。

C.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自身甚

至毁灭人类社会秩序。

D.它如果无约束地发展,其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社会秩序甚

至毁灭自身。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英国《自然》杂志刊登说,荷兰研究人员找到了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的途径。荷兰伊斯拉谟医疗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人体呼吸道一些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名为“二肽基肽酶—4”的蛋白质,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受体,即①,以它们为“登陆点”附着到呼吸道细胞上,随之②。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方法,但也揭示这种病毒有较大的潜在威胁。因为蛋白质“二肽基肽酶—4”

③,还存在于蝙蝠和其他许多动物体内,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利用这种蛋白质在多个物种之间持续传播,目前有观点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源头就是蝙蝠。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

个字。(5分)

新华社青岛8月10日电“向阳红01”10号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任务。考察队计划在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巴罗海及其他北冰洋夏季开阔海域进行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多学科综合考察。此次考察为期50天,共有来自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13家单位的78名人员参加。据了解,“向阳红01”船是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将于9月30日返回青岛。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不少人看来,每天在大街小巷中穿梭送货的快递员干的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体力活。在今年6月,从事快递行业5年的杭州快递小哥李庆恒,在省级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快递员项目第一名,被评为杭州市D类高层次人才,他将享有100万元购房补贴。

美团也曾发布《城市新青年:2018外卖骑手就业报告》,该《报告》显示:美团的11.8万外卖员中,1%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15%以上拥有大学文凭。

综合以上材料,身为高中生的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合肥八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A项,“近代时期被西方引进“于文无据;“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石“不合文意;原文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石”,且这只是孙中山先生的个人观点。B项,先“选”,后“举”不正确,应是先“举”后“选”,且原文是“在传统语境中”。D项,“亦官亦民”不正确,原文为“乡绅身份介于官民之间”。)

2.D(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不正确,选文并无此意。此外,“科举这一最有价值的制度史遗产”也不正确,原文为“或许依然是最有价值的制度史遗产”。)

3.D(因果关系不成立。根据原文,“共同的思想,是统一安定成为中国历史演变常态的主要原因”。)

4.B(B项,“就能够”曲解文意,结合“会讲普通话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收入。国内外不少学者的研究都表明,一个人的普通话能力跟其劳动收入成正比”分析,原文是“有助于”。)

5.C(A项,“如果不使用简化字和普通话就是犯法”曲解文意。B项,原文“普通话的推广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积极普及”,所以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也要做好普及和提高的工作,D项,“让所有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得以解决”无中生有。)

6.①能提升国民的语言交流能力,使彼此交流无障碍。②可帮助民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③有助于开拓个人发展空间,扩大个人社交网络。④在扶贫工作中,有助于精准扶贫脱贫。(答满4点给6分)

7.D(A项,我爹的那句话并不是教育我“别瞧不起普通人”,而是说一种普遍的道理。B 项,村里的人们请我爹吃饭,送我爹东西,主要目的是想从我爹看管的矿料堆里得利,也不能表现我爹的“孤高傲岸不与世俗相交接”。C项,主要是相信他们已经觉悟。)

8.①用环境烘托:用藏着金子的"大山"来烘托我爹的可贵精神和高大伟岸的人格。②用村民烘托:用贪心的村民和立场不坚定的红星、满囤、国柱的爹来烘托我爹的无私和坚定不移的信念。③用“我”烘托:用“我”的懵懂和成长来烘托我爹朴素的智慧、博大的胸怀、担当的坚忍以及人格的影响力。(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9.①说“我”是英雄是因为“我”实现了自我的突破和成长,不仅理解了父亲,还愿意跟父亲一起来面对和承担。②说那几个村民“也是英雄”是因为他们终究还是听懂了我爹的话,克制住了自己的私欲。③综上所述,每一个克服了自身弱点,实现了自我超越的人都可以说是英雄。(每点2分)

10.D(译文为: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

11.C(典属:掌管)

12.B(“因相信自己才气无双”有误。原文典属国公孙昆邪所说,而且“恃才自负”也与文无据。)

13.(1)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可以使他们的想法坚定。(以为:认为;走:逃跑;坚:使动用法。句意2分)

(2)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当:判决;为虏所生得:被动句;赎:用钱物脱罪或抵免过失。句意2分)

14.C(颈联表达的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叹,并非“对百姓命运的感叹”;且“如尘

埃一般卑微“分析也不正确。)

15.角度:本诗认为“求田问舍”是“良策”,而辛词认为“求田问舍”是“羞”,从形式上说,一肯定,一否定。(2分)

含意:本诗语含愤激,表达了自己对担任寿安县尉这一卑微官职的不满(还不如去“求田问舍”),对命运不济、功业难成的愤懑;(2分)而辛词则表达词人绝不会像许汜一样“求田问舍”,而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奋斗到底的坚定信念。(2分)(意思对即可)

16.(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7.B(审议:审查讨论。审查: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此处含有“讨论”之意,故选“审议”。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准则: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前者多属法律层面,后者多属道德层面;科技伦理为道德层面的东西,故选“准则”。体制: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文体的格局、体裁。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根据语境,宜选“机制”。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也形容准备工作进行得紧张、急促。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由前文“亟需解决”及后文“科技伦理建设的步伐将加大加快“可知,此处应填“紧锣密鼓”。)

18.A(语段的中心话题是“科技伦理”,因此以它为陈述对象。排除CD。“进入最高

决策层视野”在前,与上文衔接更加紧密。故选A)

19.B(画横线句子有两个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有可能造福人类”应在前,再说其可能带来的危险;二是搭配不当,应为“摧毁”社会秩序、“毁灭”人类自身。故排除AC。D 项关联词语“如果”位置不当,故B项修改最恰当。)

20.示例:①病毒会与这种蛋白质结合②进一步侵入和感染人体③不仅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21.示例: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8月10日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任务,将于9月30日返回。(意思答对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22.【参考立意】按高考评分标准。

【审题分析】学历文凭与成才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以成为真正的“成才者”。快递小哥被评为高层次人才,外卖骑手拥有高学历。快递小哥与外卖骑手都属于世俗眼中的低职业。

从这个角度可以立意为:职业无贵贱。这是一个职业观的问题。没有文凭,只要努力依然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拥有文凭,依然可以从事所谓的下等工作,从这个角度,可以立意为:文凭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奋斗才是人生的根本。这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问题。

【参考角度】

(1)不论什么样的学历,自食其力值得称赞。

(2)工作不分高低,干一行且干好一行,更值得称赞。

(3)在对于人才的评判标准上,可以消除一些误解,减少人们基于职业和文凭形成的偏见,让“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成为共识。

(4)对于大多数从事普通职业的人来说,应该立足当下,志存高远,踏实肯干,积极前行,努力成才。如果眼高手低或者自怨自艾,如果在目标定位上也找不准方向,是难以成“才”的。

(5)不以文凭论英雄,让人才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加丰富而多元,既可以有层级的划分又要有类型的丰富,这同样是对公共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现实性检验。

参考译文:将军李广,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家原来在槐里县,后来迁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调他任上谷太守,匈奴每天都来交战。典属国公孙昆(hún,魂)邪(yé,爷)对皇上哭着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做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又调任上郡太守。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武帝即位,在这个时候李广从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卫尉。后来,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几百名追捕的骑兵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于是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完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五六单元的学习和进行第一轮复习。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三.具体措施 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3、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提出朗读要求;课前开设三分钟积累成语或小演讲等活动。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为下阶段准高三预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大量阅读报纸、杂志、名著等有益内容,每周阅读五千字量以上的课外书(三篇经典美文),摘记佳作精彩片断内容不少于五百字,坚持写周记随笔,坚持美文鉴赏,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视野。 除此还包括:初、高中课文背诵篇目识记,课外诗词名句的积累;文学常识、文化、文史常识的积累;语音、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班级、小组经常进行古诗文背默、精美文章、练字书法比赛。 5、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6、写作教学: 作文训练以随笔和大作文两种形式为主,写作内容有任务性和随意发挥相结合,主要训练议论文和散文,倡导抒写真情实感。大作文一月两次统一命题,统一批改,以期提高写作能力。 ⑴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主,适当加以必要的写作指导,其中多以审题立意、构思为主。 ⑵结合山西高考实际,顺应写作变化,适当借鉴和吸收新的技巧和做法,让学生尽情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每月进行三次作文训练,两次为学生自己练笔,两次为正式限时作文,老师认真批阅,或师生共同批阅。 四.具体复习内容安排: ㈠课本复习 ⑴总体安排 基本上每周学完两个单元,两周学完一册书,在复习中可以采用“高考零距离突破”中的体例安排,较为实用,也更有针对性。可以每两课时复习一个单元,(文言文单元要有所偏重)。每周利用两课时穿插一个高考专题,另外的课时根据复习进行适时安排作文训练、阶段检测和阅读。总体上依循“一轮复习五环模式”。 五环模式:基础知识梳理——基础习题巩固——素材整理积累——高考专题穿插---- 单元测验 ⑵现代文 ①基础知识梳理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因为学生对知识点容易忽视。 ②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的识记后,要及时跟上基础习题进行检查和巩固。 ③在完成点上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后,要在面上进行作文素材的整理与积累,让学生能够对课文由点到面都熟悉。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朗读重点语段乃至完整的课文;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将课文的作者生平及与作者有关的名言、逸事,课文中富有哲理思想的、深刻语言的、优美文字的语段,以及某一篇课文或文段的写作特点、行文思路(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先总结发现、讨论明确,再整理在专门的素材积累本上;最后就某一方面(某一段文字、某一种思想、某一个人物、某一种写作特色)谈一谈、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并引导学生思考适合于写哪一类的话题作文,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辨能力、评判能力和感悟能力。关于最后一环节的开展,可以自由讨论的活动课形式展开,也可以直接整理在素材本上。 ④完成对课本的复习后,可以穿插针对高考考点的专题复习。 ⑤单元综合检测 坚持每册书结束后进行综合检测。检测题要做到准确无误、要有典型代表性,要有知识含量,要有方法训练,做到一题多用。教师尽量全批或部分批阅、抽查批。 ⑶文言文 文言文复习是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五环模式:诵读课文,疏通课文——总结知识点,梳理文言现象——跟踪练习,巩固落实——检查背诵,素材整理—单元综合检测。 ①文言文复习要求篇篇落实、字字落实。首先要让学生回归教材,每一篇文言文都要诵读,在疏通时要以口头翻译为主线,重点解决字、词、句。注意:既然是复习,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

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1)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就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与小说,新闻与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就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就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就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 ◆就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就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就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就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就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就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与“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 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就是“作者” ;(4)句式应为: 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明确答题要点 A、回答问题,要朴实具体,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文本中若出现形象化的概念或词语,在作答时可引用,并加以具体阐释说明。 B、综合分析,要有概括而具体的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 C、对应题旨,要分点答题,不能遗漏答题要点。之所以要这样去做,就是因为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就是“要点给分” D、瞧赋分,配答案。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就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如果题干中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哪些”“哪几个方面”等提示,更要认真把握住。 4、有效地组织语言 A、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就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抓住问题的陈述对象,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B、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

最新修改合肥八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最新修改合肥八中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第11三个小题。 9.Why is the man going to Beijing? A. To travel.. B. To find a job C.To do business. 10.How will the man go to Beijing? A.By train. B.By bus. C.By car. 11.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do? A.Get his things ready. B.Buy him a ticket. C.Wish him good luck.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2至第14三个小题。 12.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The Browns' trip to the USA. B.The Browns' plan for the trip to China. C.The Browns' trip to China. 13.What did the Browns suggest the two speakers should do? A.Take warm clothes there. B.Take less clothes there. C.Not buy souvenirs there. 14.What is cheap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nversation? A.Clothes. B.Souvenirs . C.Gold jewelry.

【知识学习】高二语文《书愤》复习资料

高二语文《书愤》复习资料【原文欣赏】《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简介: 《书愤》出自《剑南诗稿》,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背景: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字词: 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 练习题: 1.下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散关 谮言 跛脚 无耻谰言 B.伯仲 薄似纱 杜撰 寡廉鲜耻

2020年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文化品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编排体系上,人教版《必修五》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同时根据学校的安排,本期开始开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学生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高二理科6班和文科17班的语文教学。 本人面临的这两个班属于普通班,学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刚刚经历分班,情绪欠稳定,人数超多,中等生少,后进生多,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沉闷,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积极。 四、工作重点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高二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高二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的内容,具体内容:在考试前做好每一个复习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一)①湘西的凤凰城是一座风情别具的古城,传说... 在考试前做好每一个复习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一) ①湘西的凤凰城是一座风情别具的古城,传说有一对凤凰从这里拍翅而起,小城便有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 ②走进凤凰城,感觉小城的确有着凤凰一样美丽迷人的风采。山水相依,钟灵毓秀,是小城生动的容颜。微雨过后的小城,空气格外的清新,远处的山峦上萦绕着一层薄雾,青翠欲滴的山林在薄雾中时隐时现。田野是绿的,山峦是绿的,沱江的水也是绿的。 ③沱江是绕过小城边廊的一条河,河水清莹澄澈,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河上渔舟荡漾,欸乃声声,几只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中,荡起圈圈涟漪,恰似你扩展的思绪。河畔,有阿妹在淘米、洗菜、捣衣、照身影,阵阵杵声与姑娘的欢声笑语相应和。那些由木柱做架,以纵纵横横的杉木板做壁,支撑起湘西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壁连着壁,檐接着檐,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连同木楼后面的青山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或水墨画中才寻得见。

④在凤凰城中,到处能读到历史的沧桑。沱江中有座石墩搭成的小木桥,古时为一步一墩的"踏岩",是人们从北门进城的必经之路。北门又称"壁辉门",城门上的城楼依然完好,雄伟壮观。古城楼两端沿江岸筑有城墙,高近两丈,为紫红色砂石垒成,建成于康熙年间,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一段约有500多米。古城所有的小巷都是由青石板铺就,这一块块从山里背来的青石板,纵横交错成小城的血脉,每一条小巷的青石板都被人们的脚板打磨得油光发亮,无疑是小城岁月的见证。 ⑤走进临江老街,满眼是陈年的砖墙和古朴的木板门槛。说是街却没多少店铺,更没有招惹人眼的广告招牌,临街的多数房屋敞开着门扉和窗子,很坦然地任你观览。几束斜阳投身的光影里,偶尔有挑着山货挎着背篓的人匆匆掠过。门边窗前,不时就有老妪、孩童好奇的目光,看风景的我分明成为他们陌生的风景。在小街幽深而神秘的氛围中,唤起人们对一个久远年代纯朴民风的回忆,恍然依稀,我仿佛回复到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岁月。我似乎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朦胧中看见"边城"里的爷爷、翠翠、大佬......向这边走来,看见沈从文先生朝他的故居走去。 ⑥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位于城南中营街,是那种典型的南方四合院,看上去很古老。院中有用石板铺成的小天井,天井四周为瓦木结构的古屋,有正屋、前屋各三间,厢房四间。屋子不大,却优雅怡神,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正是这种古朴雅致的环境陶冶了他的性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沈从文先生的书房,临窗是一张大书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成的。 ⑦凤凰城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这里有古寺、古塔、古阁、古城墙和古

皖中联盟联考方案(合肥八中0917)

皖中名校联盟第一次联考方案 一、命题要求 1.考试范围、时长、分值。

2.试题符合考试范围,不出现超范围的试题,适合高三学情; 3.模拟高考,试题要有梯度和区分度。难度系数控制在0.67+0.03,优秀率10%-25%,及格率75%-90%; 4.试题须原创或改编,科学准确,不要出现高考原题或高考模拟题原题; 5.统一模板和格式(详见模板),正文5号宋体,页码为偶数页,图片要清晰; 6.数理化科目要求学生书写计算过程的试题,所给参考答案有具体解题过程和评分标准; 7.注意试卷保密,不得泄露命题信息; 8.建议9月30日前交一稿,10月5日前定稿,互相交换。 二、考试安排 1.考试日程: 2.考场布置:10月11日晚22:20年级统一广播讲话,各班级打扫卫生,布置考场,行列对齐;桌肚开口朝向讲台,学生考试时面向讲台,在黑板上写上考生座位号分布图(S型),各班多余课桌椅搬到教室外,沿走廊外侧栏杆整齐摆放,不要叠加。1-35班由班主任负责安排布置,活动室由对应组团长负责安排布置,楼层巡视的班主任检查各考场布置情况。 3.考务会:暂定10月11日周四下午16:40-17:20。 4.考试期间早晚自习、学生手机端、卫生、网课安排: (1)10月11日晚22:30,学生手机端取消闹铃,放班级充电柜,上锁。(2)10月12日早读课正常,13日早读课取消,各班值日生7:20到校,打扫班级和卫生区卫生。(3)10月12日晚,学生在班级上晚自习。(4)13日下午考试结束后,学生回班,打扫卫生,桌凳摆放整齐,各组团活动室由相应组团班级搬回整理及打扫;布置作业,班主任进班召开班会。(5)10月14日下午学生正常返校,晚上没有限时练。 5.监考安排:每位老师监考2场,每考场1位监考老师。家长自愿参加,在班主任处报名,不硬性安排。

高二语文教学小结 (1)

高二语文教学总结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能坚持做到:坚持原则、奉公守法;践行规范、廉洁从教;教书育人、率先垂范;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与精神;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全身心致力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高二语文教学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一个学期里,自己能坚持不断地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广泛吸纳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成果;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并将其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灵活地运用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借鉴并探索高中课改和教改的新方法与新途径,以求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己能坚持做到:坚持原则、奉公守法;践行规范、廉洁从教;教书育人、率先垂范;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与精神;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全身心致力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备课方面,自己能深入细致地学习本学科的"教纲"和"考纲",领会其精神实质、掌握其精要与核心;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把握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教材中的重难点、易混易错点、可考点与必考点;广泛涉猎有关的教学辅导资料,以期扩充内容、丰富知识、旁征博引、博观约取;同时还坚持学习和研究近些年的高考

试题,更进一步地把握其改革方向、命题思想、命题思路、知识考查的深度与广度、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做题规范化要求等等。在深入研 究教材、熟悉教情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写教案和学案。 在课堂教学方面,自己能够自觉落实"三主"要求(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着力营造和 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促成师生双方的通畅交流与双边互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自己能够做到:把握学生基础、理清成绩层次;区别对待、分类推进,从而使不同智力和能力层级的学生学有所得、不断发展、逐次提高;在基础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效地区分易混易错点,使所讲授的基础知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纵横联系、形成网络,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消化、吸收、掌握、运用。近一个学期以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使用启发式、诱导式、激励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且对自己的教法不断地加以改进与丰富。再者,自己能够注 重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一直把"侧重双基、充分挖潜、提高能力"作为日常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课堂教学语言方面,自己能够做到语言精炼、深入浅出、表达清晰。 在课外辅导方面,自己能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在给 学生解难答疑时耐心细致、循循诱导、清晰透彻,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除正常的辅导之外,自己 还利用每周一、三、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举办"补差"讲座,以便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系统知识、复习归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在高二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是考察的重要阅读题材之一,为了帮助大家进行阅读训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二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阅读练习。高二现代文阅读原文在文化的各...在高二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是考察的重要阅读题材之一,为了帮助大家进行阅读训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二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阅读练习。 高二现代文阅读原文 在文化的各种构成中,制约人们精神状态的政法、道德、宗教、哲学等文化,特别是构成文化核心部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文学关系尤为重要和密切。文学既广泛反映文化的内容,同时,作家因自己赞同或反对某种文化,文学作品反过来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文化的发展。 我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巩固统治秩序的四大支柱是"礼乐刑政"。"礼"指的是道德伦理。"乐"指的是文学艺术。"刑"与"政"指的就是政治法制方面的行为与文化。如果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那么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制和伦理道德就是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最有权威性的行为与精神规范。它们与文学虽有区别,却往往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而文学也往往通过自己的传播,宣扬或反对一定的政法文化与道德文化。 政法文化和道德伦理自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渗透于人与人彼此关系的系列行为中。文学要描写人,自然不能不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人的道德伦理规范和处于一定政法制度、思想中的生存状态。文学艺术的审美判断和审美创造,往往都体现着真、善、美的统一。善,就包含政法与道德判断。文学作品由于通过艺术形象感染和熏陶读者,使读者于审美感受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的教育,包括受到政法和道德伦理的教育。文学艺术的一个伟大的历史作用,就在于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升华,其中也包括使人们获得伦理道德方面的不断进步。历代优秀的杰出的作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总在这方面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宗教文化与文学在历史上也早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人类的宗教想象和文学想象往往混在一起。文学作品不但表现有宗教内容,并且由于自己的艺术性,成为宣传宗教信仰的有力的工具。因此,宗教也很乐于利用文学作为它的工具。在一定条件下,宗教可以有益于社会,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力量;而在另一条件下,宗教则可能有害于社会,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这在历代都不乏先例。 文学与哲学都是人类精神的花朵,又似乎是对立的两极:一个是形象的;一个是抽象的。文学作品很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而哲学著作则往往只能在社会精英的有限范围内才得到阅读和理解。读文学作品,会得到审美的愉悦;读哲学著作则得到的主要是智慧的启迪。文学通过形象的描绘去表现人自身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哲学通过抽象思考企求回答人与宇宙生存的基本问题的答案。 自然,不能要求所有的作家作品都表现政法观念或道德、宗教和哲学的思考。因为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审美愉悦的渴求,而非为了寻求其他。有相当多文学作品即使没有反映政法、道德、宗教、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二(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二(上)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70.0分)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A. 正确 B. 错误 2.下列关于孟德尔“假说—演绎法”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高茎和矮茎比值是3∶1”属于推理的内容 B. “测交实验”是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属于假说的内容 D. “F1(高茎)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属于假说的内容 3.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相关基因用A、a表示)() A. 由1、2和4个体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 由1、2、4、5个体可推知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 C. 2、5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 D. 若7、8婚配,其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 3 4.兔的长毛(由基因H 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H s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 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兔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一(♂)长毛×短毛(♀) F1雄兔全为长毛雌兔全为短毛 实验二F1雌雄个体交配 F2雄兔长毛:短毛=3:1雌兔长毛:短毛=1:3 A. B. 控制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 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D. F2中长毛雄兔的基因型为H s H s 5.某动物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当AA纯合时致死。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 种基因型,比例为2∶1。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为 A. 1∶1 B. 2∶3 C. 4∶1 D. 3∶2 6.关于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 A、a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 B. 分别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C. 分别在不同的细胞中转录 D. 分别存在于两个染色体组中 7.基因型为AaBb的黄色圆粒豌豆进行自交,过程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F1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7 16 B. 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 C. F1不同表现型个体的比例为1:1:1:1 D.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8..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 A. 1/8 B. 1/5 C. 1/16 D. 1/5或1/3 9.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 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F2,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9:4:3,则F2浅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比例为( ) A. 1/3 B. 2/3 C. 1/2 D. 1/4 10.狗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别用A、a和B、b表示。 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已知黑色短尾狗与黄色长尾狗交配,F1为黑色长尾和黄色长尾,比例为1:1.当F1的黑色长尾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长尾:黄色长尾:黑色短尾:黄色短尾=6:3: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控制黑色的基因是A,控制长尾的基因是B B. F1的黑色长尾狗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3种,占其后代的比例为1/4

安徽省合肥八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PDF(含答案)

合肥八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考试说明:1.考查范围:必修5。 2.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是中国人的政治发明,对当今而言或许依然是最有价值的制度史遗产。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石。科举蕴含的政治智慧和现实启示,超越了狭义的制度范畴,洋溢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 科举的“举”是典型的中国政治概念,在传统语境中指众人推举贤能之士上位。统治者在受推举之人中选出执政人选,称为“选”。两者合称“选举”,是上下结合的、小范围的、权重不同的选拔方式。近代西方政治涌入中国之后,西式的一人一票、自下而上的选票制度套用了“选举”一词。这个概念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涵义。一个概念的变迁,恰恰说明了制度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背景套用概念。科举的“科”指选拔人才的规范,科举就是运用明确的规范,公开、公平地选举人才。它的精髓是最大限度地取消了选拔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 科举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增加了社会流动性。“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的传奇,只有在科举制下才能实现。在同时期的西欧封建体制和日本的幕府体制下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阶层跃升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流动是稳健、持续的流动,不是疾风骤雨般的革命。科举制在北宋得到推广后,两宋和明朝的新科进士中祖宗三代没有官爵或功名的比例超过50%.这便意味着,有一半人提升了家庭的阶层,而另一半人保持了阶层不坠。在这之间,传统社会实现了缓慢、有序的阶层流动,既保证了政治传统和惯例的延续,又选拔高素质者补充到上层来,它不是暴力式大清洗,而是缓慢的置换。 流动性是社会保持活力、长治久安的主要因素。缺乏流动的社会最终无不阶层固化、结构板结,不得不通过暴力革命来刺激流动,重启社会。而“重启的代价”是整个社会牺牲发展成果,无数的个体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其次,科举塑造了数以百万计的乡绅,构成了传统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的关键力量。北宋以后乡绅要以科举功名为标准,杂以部分在籍或致仕官员。财富并不是乡绅的充分条件,富裕人家必须通过科举的转化才能跻身乡绅群体。乡绅身份介于官民之间,今日的乡绅或许明天就入仕为官了,今日的官员或许可能明天就回乡为民了。他们熟悉国家治理的规章制度和话语体系,很多人拥有直接的行政经验、不俗的政治资源。乡绅与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他们的根始终扎在乡土里。地方乡绅父母坟茔、祖产田亩都在当地,搬不走离不开。自己也将落叶归根葬在乡里。部分乡绅早年贫寒,是依靠乡邻宗族的资助,甚至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艰难崛起的。所以,乡绅阶层与当地百姓的利益又是完全一致的,在情理上不会祸害本乡本土。老百姓推举乡绅代表自己与官府打交道,也基本听从乡绅的号召与安排;父母官奉行“为政不得罪缙绅”,注意协调官府与乡绅的关系,就地方政务咨询请教或干脆委托后者出面经理。传统社会造桥铺路、抢险赈灾、征收赋税、兴办文教、息讼调停等方面都活跃着乡绅的身影。这种治理模式官民两便,在协调资源、化解矛盾、保护百姓等方面都有可取之处。

2020年最新高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下面是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 2 年最新高二语文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5及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高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和选修的全部内容。 小说单元的教学主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散文教学重点是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现技巧;文言传记阅读在于强化字词句的积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诗词鉴赏重点在于掌握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科普教学重点是理清作者思路,归纳概括科普的论点,体会语言风格:准确、严密而又不乏情趣。 而文言教学之积累是重点难点 三、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 学生在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课外迁移不够,进入高二阶段,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四、具体措施 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3、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利用好早读课的语文朗读,提出朗读要求;课前开设三分钟候课或小演讲等活动。

高二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二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

2020-2021学年合肥八中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命题人:任淑芳、孙伟婷审题人:任淑芳 考试说明:1.考查范围:必修5。 2.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举是中国人的政治发明,对当今而言或许依然是最有价值的制度史遗产。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石。科举蕴含的政治智慧和现实启示,超越了狭义的制度范畴,洋溢到了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 科举的“举”是典型的中国政治概念,在传统语境中指众人推举贤能之士上位。统治者在受推举之人中选出执政人选,称为“选”。两者合称“选举”,是上下结合的、小范围的、权重不同的选拔方式。近代西方政治涌入中国之后,西式的一人一票、自下而上的选票制度套用了“选举”一词。这个概念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涵义。一个概念的变迁,恰恰说明了制度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背景套用概念。科举的“科”指选拔人才的规范,科举就是运用明确的规范,公开、公平地选举人才。它的精髓是最大限度地取消了选拔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 科举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增加了社会流动性。“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的传奇,只有在科举制下才能实现。在同时期的西欧封建体制和日本的幕府体制下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阶层跃升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流动是稳健、持续的流动,不是疾风骤雨般的革命。科举制在北宋得到推广后,两宋和明朝的新科进士中祖宗三代没有官爵或功名的比例超过50%.这便意味着,有一半人提升了家庭的阶层,而另一半人保持了阶层不坠。在这之间,传统社会实现了缓慢、有序的阶层流动,既保证了政治传统和惯例的延续,又选拔高素质者补充到上层来,它不是暴力式大清洗,而是缓慢的置换。 流动性是社会保持活力、长治久安的主要因素。缺乏流动的社会最终无不阶层固化、结构板结,不得不通过暴力革命来刺激流动,重启社会。而“重启的代价”是整个社会牺牲发展成果,无数的个体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其次,科举塑造了数以百万计的乡绅,构成了传统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的关键力量。北宋以后乡绅要以科举功名为标准,杂以部分在籍或致仕官员。财富并不是乡绅的充分条件,富裕人家必须通过科举的转化才能跻身乡绅群体。乡绅身份介于官民之间,今日的乡绅或许明天就入仕为官了,今日的官员或许可能明天就回乡为民了。他们熟悉国家治理的规章制度和话语体系,很多人拥有直接的行政经验、不俗的政治资源。乡绅与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他们的根始终扎在乡土里。地方乡绅父母坟茔、祖产田亩都在当地,搬不走离不开。自己也将落叶归根葬在乡里。部分乡绅早年贫寒,是依靠乡邻宗族的资助,甚至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艰难崛起的。所以,乡绅阶层与当地百姓的利益又是完全一致的,在情理上不会祸害本乡本土。老百姓推举乡绅代表自己与官府打交道,也基本听从乡绅的号召与安排;父母官奉行“为政不得罪缙绅”,注意协调官府与乡绅的关系,就地方政务咨询请教或干脆委托后者出面经理。传统社会造桥铺路、抢险赈灾、征收赋税、兴办文教、息讼调停等方面都活跃着乡绅的身影。这种治理模式官民两便,在协调资源、化解矛盾、保护百姓等方面都有可取之处。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落实好本学期的工作,现将个人教学计划 罗列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理、不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教学基本理念,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做到会学、乐学,较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子求学成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既要坚持实干、苦干、巧干的精神,又要提倡创新的方法,做到师生和谐,共同发展。围绕学校教研兴校的氛围,积极参加校本教研的培训,在确保成绩的稳步提升之时,提升自 身。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走进高二,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比较理想但是高二时师生的一个磨合期,更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变化的转型期,学生的心态变化非常大,学习存在严重的差异,自身缺点的不足虽然有认识,但是行动却存在很大的滞后度,因而主动学习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成长和落实。 2、教材情况分析

本学期必修一本,选修两学期七本,教学压力大。暑期培训强调:对选修的知识不宜太深,做到基础为佳,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完 善知识体系。 三教学工作思路 1、新学期从思想上,要树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等先进理念,要深刻体会并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提高。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语文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读和获得知识,从而形成学科兴趣,,为大范围的成绩提高 打下坚实的基础。 2、针对必修五的单元特点,小说单元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在小说单元的学习中,分三步走:先让学生理清情节思路,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然后通过任务的性格特点及其环境描写进而把握小 说主题。 第二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散文,中国古代散文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是重在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掌握,二是重在背诵的督促和检查。 第三单元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重点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注重文章写法把握,提升学生的审阅品位。 第四单元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要求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关注文章语言简洁、严密、明晰的特点。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整理汇总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整理 一、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 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 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句子本身作用 2.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2)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3)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4)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5)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6)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7)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8)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 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四、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五、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六、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七、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八、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九、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书愤

教学目的: 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 1、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第一节 一、导入: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 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写了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 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执着、真挚!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 二、诗人及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陆游的诗歌为什么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这与他的家世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首先看陆游的家世: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

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至痛哭流涕,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再看看其经历: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了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击排斥陆游。在山阴闲居了6年的陆游,看到“扫胡尘”“雪国耻”的志向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三、诗意理解: 1、学生自读诗文,把握诗歌节奏,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句降调) 2、诗意的讲解。 3、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文。 四、诗歌赏析: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世事艰”指什么? 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这也是诗人“愤”的根源。 2、“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什么?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北望中原气如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